种粮大户与合作社粮食生产论文5篇

时间:2020-02-24 14:40: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种粮大户与合作社粮食生产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种粮大户与合作社粮食生产论文》。

第一篇:种粮大户与合作社粮食生产论文

1种粮大户与粮食生产合作社的现状

1.1种粮大户定义及特征

种粮大户是粮食主产区涌现出来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我国种粮大户定义的标准是指南方地区经营耕地面积3.33hm2以上、北方地区经营耕地面积6.67hm2以上的农户。种粮大户具有以下特征:户主多为年富力强的中年人,劳动力结构处于合理状态,并且受教育程度较高,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经营规模大,土地相对集中连片;种粮大户的农业科技水平较高。随着种粮大户数量的明显增加,他们在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土地合理流转减少抛荒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推广作用,促进了粮食产业的发展和农民共同致富。

1.2粮食生产合作社定义及优势

粮食生产合作社是专业化生产的产物。目前对于粮食生产合作社尚未有权威的定义,作者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定义对本研究中使用的粮食生产合作社定义如下:粮食生产合作社是指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以农户为主体,坚持社员拥有自主生产经营权的同时,社内实行统一种粮、统一供应农用投入品、统一生产技术等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其优势是能充分运用政府的扶持政策,解决好发展粮食生产遇到的人才、资金、土地流转等问题;通过土地流转,能搞好规模经营,在此基础上,实施农业现代化的一系列措施,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能很好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粮食生产发展水平。粮食生产合作社是适应当前粮食生产发展形势、转变粮食生产方式的新创举,其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带动农户进入市场的基本主体、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型实体、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有效载体。

1.3现状分析

2013年农业部种植业司对全国种粮大户和粮食生产合作社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有种粮大户68.2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0.28%;有粮食生产合作社5.59万个,入社社员513万人。种粮大户经营耕地面积893.33万hm2,占全国耕地面积的7.3%;粮食产量达746亿kg,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2.7%。粮食生产合作社经营耕地481.2万hm2,占全国耕地总量的4.0%;粮食产量485.5亿kg,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8.2%。我国粮食生产的组织化、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正在不断提升,种粮大户、粮食生产合作社粮食平均产量分别为7290kg/hm2和8175kg/hm2,分别较全国平均水平高1995kg/hm2和2880kg/hm2。可见,种粮大户和粮食生产合作社种植了全国1/10的耕地,产出了1/5的粮食,已成为粮食生产经营的骨干力量。

2我国粮食生产安全存在的问题

2.1耕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

1996年以来,我国耕地面积减少了0.083亿hm2,目前,我国仍有1/2以上的耕地靠自然降水,中低产田所占比重达到2/3。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耕地的占用保持较高的需求,虽然通过土地整理达到占补平衡,但土地质量和肥力不足。同时,大量的农村青壮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造成农村部分土地撂荒。农药的大量使用是土地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2009年我国农用化肥使用量为5404.4万t,2012年农用化肥使用量为5838.85万t,增长率约为8%。使用的农药有80%~90%进入土壤,农药大量、低效率的使用导致了对耕地土壤的污染,致使土壤酸化加重、有机质含量下降,重金属含量增加。再加上农民对土地的掠夺式和象征性经营,也使得耕地质量不断下降。

2.2经营主体素质低,积极性下降

我国粮食生产主体依然以农户家庭为主体,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统计,2009年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比例占83.29%。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更多的农民进城务工,其中绝大多数是青壮年劳动力,使得农村人口和劳动人员高龄化趋势上升,粮食生产队伍体力素质和文化素质较低,不能及时掌握新知识、新信息、新技术并将科技知识运用于生产实践。与此同时,由于农业的比较收益较低,我国粮食生产单位经营规模较小,粮食生产的绝对收入水平较低,致使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下降。2011年小麦、玉米、早籼稻、粳稻的成本利润分别为21%、41%、29%、53%,利润分别为2115、4545、3405和8205元/hm2,粮食净利润平均为2715元/hm2,远低于第二三产业的收入,削弱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2.3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脆弱

目前,粮食增产最大的制约因素是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农田水利设施薄弱。全国现有部分灌溉设施质量差,配套不全,尤其是末级渠系不配套。大型灌区骨干建筑工程损坏率近40%,中小型灌区干支渠完好率只有50%,配套率不足70%。相当一部分灌区工程年久失修,功能老化,许多沟渠蓄水量少、渠道通水长度缩短、过流能力减少,灌溉面积明显萎缩。自2005年起,我国开始设立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但资金量太少,与实际需求相差甚远。农田水利设施脆弱也导致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弱,对粮食生产安全造成了威胁。

2.4粮食生产技术推广率低

据有关部门统计,2012年我国农业的科技贡献率为57%。我国每年经中央和省级部门鉴定的农业科研成果达1万项左右,但可以推广的仅占30%,与部分发达国家推广率为90%以上形成了巨大反差,主要原因是我国农业科技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尚未建立起来,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也不健全。对于种粮农民来说,细碎化的耕地不利于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提高。在土地的自然肥力发挥到极致以及耕地、水等自然资源形成了对粮食增长的刚性约束后,提高粮食的单位产量只有依靠科技。但由于小规模农户本身也缺乏吸纳现代农业的科技动力,只能对新技术望而却步,因而阻碍了粮食生产效率的提高。

3种粮大户和粮食生产合作社对我国粮食生产安全的促进作用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我国粮食生产经营主体不断分化,粮食生产经营主体的种粮技能高低和种粮意愿强弱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此过程中,种粮大户及粮食生产合作社在提高种粮效益、稳定粮食生产中的作用日益显著。种粮大户及粮食生产合作社发展,培育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弥补了农业科技推广剩余空间,在推动农村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推进粮食生产标准化、专业化、机械化、规模化进程,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

3.1实施机械化作业,提高粮食单产

粮食产量的持续提高来自粮食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种植大户与粮食合作社将小块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实行土地规模化经营,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土地撂荒现象的出现,有利于对现有耕地资源的保护和充分利用,同时为实现农业机械化提供了保障。据统计,2008年北方地区6.67hm2以上种粮大户户均拥有农机1.68台套,每万公顷有农机1241.55台套,高于同一时期我国平均水平。农业机械的使用具有规模效益,经营规模越大,成本越低。2011年我国270个早稻万亩示范区比所在县的平均产量增长了1831.5kg/hm2,950个小麦万亩示范区比所在县的平均产量增长了2137.5kg/hm2。浙江省的石粮食合作社,成立1a期间,添置了1台催芽机、1台碎土机、2台烘干机、3台插秧机、9台犁田拖拉机及1条流水线,加上农机仓库建设,投入资金超过100万元,其种植的水稻产量为8250kg/hm2,大大高于农户散种时的产量。近年来,我国对购买农业机械予以补贴,对种植大户和粮食生产合作社来说利于降低购买农业机械的成本,有利于添置高效率节能环保和科技含量高的大中型农机具,实现机械化生产、工厂化育苗、机械化播种、机械化收割等,优化农业机械化装备结构,使粮食生产由劳动密集型技术向资本密集型技术转变,降低粮食生产的成本,提高粮食生产效率。

3.2高素质经营主体,提升种粮积极性

据2009年国家相关部门对333户种粮大户的调查显示,户主为初中文化程度的为163人,占被调查农户总数的48.95%;高中文化程度的为80人,占被调查农户总数的24.02%;小学文化程度的为59人,占被调查农户总数的17.71%;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为26人,占被调查农户总数的7.81%;文盲5人,占被调查农户总数的1.50%。样本户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种粮户所占比例为31.83%,2009年我国平均每百个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比例仅为16.71%。种粮大户相对零星农户而言,具有文化水平、技术水平上的优势,为其学习和应用新技术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样,我国种粮合作社都是由一些种粮带头人担任主要负责人,其素质也相对较高。而且,现有的“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项目,进一步加强对农民合作社理事长、种粮大户的经营管理培训。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实现我国粮食生产安全的关键在于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我国种粮合作社都是由一些种粮带头人担任主要负责人,合作社经营过程中,将播种,除草,施肥、灌溉、收获等进行工种划分,农民各司其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劳动力专业技能,促使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进而降低了我国劳动力素质低对粮食生产造成的影响。劳动分工也使得农民主动自愿地参加学习与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劳动技能,加快了对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的接受速度。

3.3完善农田水利设施,确保粮食生产用水

生产性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主体是农业生产者,生产性工程与农业生产紧密相连,建设主体应当是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或其他经济组织,但组织群众投入农田水利建设也因农产品比较收益低、农田水利工程涉及范围大、农户收益程度不同等而很难有效开展。种粮大户经营规模较大,绝对收支水平较高,为提高粮食生产效益,投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水平投资倾向比一般农户要高。2009年我国相关部门对335个样本户的调查表明,20户改造了泵站,32户进行了灌溉水源建设,31户进行了渠道建设,20户修建了排涝设施。从资金投入情况来看,种粮大户户均投入渠道建设的资金为11万元,改造泵站的资金为7万元,投入灌溉水源建设的资金为4万元。种粮大户与97种粮合作社通过加大对修路、修建桥涵闸、新打机井、健全排灌渠系等农田基础设施的投入,将耕地建成“田成方、渠相通、路成网、电能达、旱能灌、涝能排、高产稳产”的标准粮田,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种粮效益,这又促进了种粮大户与种粮合作社对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维护和投入,有效推进了用水“最后一公里”问题的解决。

3.4科学示范,促进种粮技术推广

要保证粮食的高产优质,科技是根本。以户为单位生产的分散性和差异性,客观上又为农技服务增加了难度,致使科研成果推广率低,不能形成生产力。对此,湖南省要求各级农业部门要对33.33hm2以上的种粮大户安排1名专业技术员蹲点指导,20.00hm2以上的种粮大户安排兼职技术员上门指导,6.67hm2以上的种粮大户安排流动技术员定期指导。由袁隆平院士担任名誉董事长的湖南省隆平高科种粮专业合作社,由于使用优良品种和新技术,平均增产近1500kg/hm2。种粮大户和种粮合作社是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的试验田。在种粮大户、粮食生产合作社的带动下,村民自觉接受农业科技培训,积极应用农业新技术,有效地促进了种植水平的提高。部分种粮大户和种粮合作社还与当地农业院校、科研与技术推广单位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聘请专家和技术人员作为顾问,在粮食生产中利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耕作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等农业高新科技,深入实施良种化工程,加大优良品种的繁育、引进、推广力度,提高优质高产品种的更新、繁育和储备能力,提高农业的标准化、集约化、机械化、品牌化、生态化等。不少种粮大户、合作社为周边农户提供机耕机收、抗旱浇水、统防统治服务,不仅增加了自己的收入,还促进了测土配方施肥、机械深松深翻、种子包衣、精量半精量播种等关键技术的应用,充分发挥新型主体的带动作用,促进了科学技术的推广,保障了粮食生产的产量和质量。

第二篇:种粮大户先进事迹

马生科是一个农民出身的回族汉子,引领一帮农民共同发展马铃薯产业,让山区农民种植的“土豆”走出家门,挤进城市,跨越国门,变成他们赖以脱贫致富的“金豆豆”。

1、情系农村,务农爱农。

固原市原州区位宁夏南部六盘山区,独特的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使马铃薯成为当地的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和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长期以来,受传统耕作方式的影响,马铃薯产业对农民增收致富的带动作用仍不明显,农民想靠种马铃薯发财只是个梦!带着这个问题,马生科没有沉默,他走南创北,进村入户,了解缘由,得出的结论只有一个,那就是当地马铃薯品种单一且老化,产量偏低,加之外运渠道不畅,商品率价值很低,导致种植户增产不增收。做了多年小杂粮贩运生意的马生科深知,要想让马铃薯升值,成为当地经济发展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必须做好两个方面的文章:第一要提高马铃薯单产,提升品质;第二要疏通外运渠道,打开销售市场。就这样,这位饱经风霜的回族庄稼汉子,本着吃苦耐劳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带着一方百姓开始做马铃薯文章,继而为六盘山区农民撑起了一方天地。

2、科技支撑,典型带动。

他在几年的组织运销中发现,六盘山区马铃薯品种单一,性能老化,抗逆性差,产量普遍较低,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强,买不上好价钱。XX年,他率先从甘肃、青海等地引进了 “陇薯6号”、“青薯168”等马铃薯新品种,采取土地流转的方式,在原州区头营镇建立了千亩种薯繁育基地。当年繁育基地喜获丰收,亩产量达到XX公斤,比传统种植提高了2倍,且品质优良。几年来,他先后引进适合当地耕种生产的中、晚熟马铃薯优良品种20多个,年均推广优良品种种植面积4万亩,亩均增产380公斤,增收912元;特别是引进的航天育种“黑美人”马铃薯种薯,有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和产值,目前市场价10-20元/公斤,而普通品种马铃薯市场价1-2元/公斤,是普通马铃薯价格的10倍。同时,他先后组织农民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10余次,培训农民5000多人次,发放技术培训资料17000多份,内容涉及脱毒良种选育推广、机械化播种节水灌溉、病虫害防治、收获保鲜贮运等一系列推广体系。通过科技培训推广,有效提高了薯农的耕种管理水平为提升当地马铃薯产业升级增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带动促进农民科学种植马铃薯,XX年,在原州区中河乡租赁土地XX亩,建设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当年产种植4000吨,为广西福建提供优质马铃薯籽种1200吨。XX年,承担实施了原州区“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三级体系建设”项目,在原州区流转土地8100亩、订单种植XX0亩,生产原种300吨、一级种薯5000吨,为当地三级种薯繁育起到了带头作用。XX年,在原州区中河乡中河村、丰堡村、高坡村流转土地4600亩,在彭堡镇闫堡村租用土地1000亩,自建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实验田及轮作倒茬用地;基地建设采用全程机械化作业,节水灌溉,病虫害防治,测土培肥等进行田间管理。XX年,在原州区中河乡流转土地8300亩建立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种植品种以青薯168、青薯9号、庄薯3号、宁薯12号等优良品种为主,全部实行标准化、机械化及规模化的现代农业种植模式,建成了集全程机械化作业、起垄化种植、配方化施肥、节水化灌溉、规范化管理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基地,生产马铃薯鲜薯总产量达到3320万斤(折主粮664万斤),平均亩产4000斤以上,粮食的商品率达到85%以上,优质专用良种覆盖率达到100%,机械化覆盖率达到100%。基地先后被国家、自治区确定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观摩点,XX年被中国科协和财政部命名为“全国科普示范基地”,XX年,该基地被确定为原州区第一家供港蔬菜基地,也被确定为全国马铃薯产业大会观摩点之一,受到国内外专家一致肯定和好评。

3、开拓市场,助农增收。

为畅通马铃薯销售渠道,创建外销网络,XX年,根据市场需求,他带头成立了固原市马铃薯外运协会,发展会员148家(人),其中,团体会员18家,经济人、种植大户130人;他多次前往国内外市场考察,陆续建起了马铃薯销售窗口,XX年,通过铁路、公路,向全国10多个城市、100多家市场,组织外运马铃薯鲜薯22万吨;XX年,向广西、福建供种3000吨,国内购销马铃薯外运马铃薯6000吨,出口德国4.5吨,马来西亚的58吨。如今,马铃薯产品已走出国门并远销马来西亚、中东、欧洲等国际市场,累计完成外销出口量7000余吨、实现创汇200多万美元。注册的“六盘山”牌马铃薯商标先后取得宁夏名牌产品证书和著名商标;XX年获得“绿色食品”证书,XX年获中国国际第十一届粮油博览会金奖。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艰辛的创业历程,使马生科变得更加成熟和老练;成功的收获,使六盘山区的农民得到了实惠,也使固原市马铃薯(农产品)外运协会名声大振。XX年,他被自治区粮食局评为全区订单农业“订单粮食先进个人”;XX年,被科技部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授予《民营科技发展贡献奖》;XX年,固原市人民政府授予“马铃薯销售大户”、被评选为“宁夏XX经济人物”;被宁夏回族自治区50大庆评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12月被评选为政协委员;XX年,被中国穆斯林协会评为“中国杰出穆斯林企业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授予“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固原市人民政府授予 “产业发展带头人”、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大户”。面对荣誉,马生科没有骄傲,而是默默地投入到他所热爱的事业中。

第三篇:种粮大户承诺书

附件1-1

1种粮大户承诺书

承诺人姓名:联系电话:

所在县(市)乡(镇)村:

本人郑重承诺:

一、本人所提供的种粮大户信息、证件真实准确,若有不实,愿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交回全部种粮大户补贴资金。

二、本人自觉遵守各级政府的相关制度和规定,并按照规定的程序时间提供相关信息和资料,合理使用补贴资金,并按期归还银行贷款本息。

三、本人服从国家粮油宏观调控的相关政策,在同等条件下,如国家需要,将本人生产的粮食优先出售给国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应有的贡献。

承诺人签字:

年月日

第四篇:种粮大户调查情况

**县粮食生产大户调查情况

调查方法:各乡镇组织村委会着专人进行摸底调查——填写“**省2012年种粮大户生产经营情况调查表”——提供承包耕地合同原件及复印件——村委会出具“真实性承诺证明”——县农业委员会进行核实登记。

一、总体情况

截止2013年1月19日,全县经调查统计有1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共

户,总面积

亩,平均每户

亩,最大户面积

亩,以

、、、四个纯农业乡镇户数最多,面积最大。

点:

1、承包机动田、新整理耕地、荒地所占比例大,承包期长。据调查,85.2%的种粮大户承包的土地为村集体机动田、近几年新整理开发的耕地(国土资源局占补平衡补充耕地)和农户自己开垦的荒地,承包期在10—30年,这些耕地多数集中连片,适宜规模化种植。

2、承包一家一户责任田承包期短。不足15%的流转耕地面积为大户承包一家一户的责任田,这些耕地一般承包时间短,其中2.2%的承包时间在5—10年(多数为中低产田),12.8%的承包期限为一年。

3、承包合同情况。213户中,80%的大户与土地所有者(村委会、农场、农户)签订了承包合同(其中2%左右的经过了公

证处或县乡经营管理站的公证),5%的开垦荒地没有签订合同,15%的承包一家一户的耕地大户与农户之间不签订合同,只有口头协议。

4、承包地价格:长期承包地价格每亩在10—100元之间,较便宜,而每年承包的一家一户的耕地价格每亩在500元以上,并随市场行情变动,一年一价。

二、种粮大户经营情况

1、投资情况:耕地承包期在10年以上的大户,对自己承包的耕地都进行了田面平整、打井修渠、增施有机肥改良等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的投资,投资额在10—100万元之间,最多的300多万元;当年生产性投资(包括承包地款)多数每亩在500—900元,最多的达到1250元。

2、科技应用情况:所有种粮大户都自觉自愿采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在接受县乡农业部门指导的同时,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思路主动创新示范新的高产模式。如先玉335、大丰30品种、化学除草剂、宽行种植、一穴多株、高密度等应用率达到了80%以上。除此之外,种粮大户还积极购买农业机械,以降低生产成本。

3、效益情况:据调查,2012年种粮大户平均亩产在500—600公斤之间,高的可达到750公斤,按2012年玉米市场价格计算,亩纯收入在300—500元,户均收入都在5万元以上,最好的可达到30万元以上。

三、大户经营的困难与扶持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条件差。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多数农户投资不起或投入不足,造成了耕地不平整、水利设施不配套、地力水平低,综合生产能力不高。

2、粮食直补等国家惠农政策未惠及。据调查,只有不到3%(6户)的种粮大户享受国家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等国家惠农政策,其他农户所承包的耕地因为是新增加的整理土地、荒地、机动田等,未列入粮食直补范围内,不享受国家一分钱的补贴,而转包一家一户农民的责任田也是地户领补贴承包种植户则享受不到。

3、农业项目向种粮大户倾斜无可操作的政策依据。种粮大户在粮食生产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在相关粮食生产项目中理应得到大力扶持,项目实施物化补贴、技术服务补贴应重点倾斜,但因其面积大,补贴金额也大,又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依据,导致项目扶持被动。

4、农业机械不配套。由于农机具投资大,多数农户只能购买小四轮、三轮车等小型农机具,大马力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无能力购买甚至一些小型农机具配套也不全。

5、粮食晾晒场地缺乏。除2户大户外,几乎所有的种粮大户都没有专门的粮食晾晒场所,多数农户收获后就地堆放,因鸟害、鼠害、雨雪等造成的损失超过1%,高的达到3%。

(二)建议

对种粮大户进行全方位补贴,激励其提高单产、增加总产,调动其对粮食生产贡献的积极性,同时带动周边农户采用“五新”技术,实现均衡增产。

1、农田基础设施、农业机械、临时晾晒场地实行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的办法,先让农户垫资建设,经相关部门验收后国家给予补贴。

2、将大户的种粮面积重新核实登记纳入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的范围内,均等享受国家惠农政策。

3、出台具体、可操作性强的项目倾斜政策,使种粮大户理直气壮地参与到项目建设中,起到引领、拉动周围农户的作用。

第五篇:种粮大户典型先进事迹

**县2011种粮大户**先进事迹

**,男,**族,1950年5月2日出生,初中文化,曾任乡村团总支书记,于1978年至今一直务农,现在是**乡塔拉村村民。近几年来,他积极响应党的粮食安全生产号召,自2007年至今连续4年一直种植小麦,在他的的带领下,不仅自己跃上了种粮大户之列,而且带动全村15户,120人走上了种粮致富之路,涌现出了年播种1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10户,粮食生产在该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形成了抓规模种粮的新格局。

2011年**一家靠种植小麦创下了家庭年收入达150000元的全村最高水平,450亩全部种植小麦,粮食总产高达202.5吨,均亩产450公斤。

**一家共4口人,由于自己忙于村里的事务,妻子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是什么原因促使他走上了种粮致富之路呢。其主要先进事迹表现如下:

一、该同志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具备了一个种粮大户应有的基本素质。该同志将450亩全部耕地全部从事粮食生产,得到了县乡两级政府和村两委的大力支持,生产过程中村领导及时帮助解决出现的问题。通过平时的接触,我们也了解到**同志一直是一个工作勤奋、诚实可靠、遵纪守法、非常注重自身修养的人,他深知良好的外部环境对搞好生产的重要性,遵循“与邻为伴,与人为善”的原则。他在生产上全部聘请当地农民,工价公正合理,及时兑付工钱,从没有欠过农民一分钱,使当地农民能得到一份不错的务工收入,近年来,**同志与当地农民相处一直非常融洽,亲如一家。“大好人一个”---这是当地百姓对**的由衷赞叹。由于各项工作表现突出,规模种植效益和辐射效应显著,**同志成为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

**自1978年开始务农以来,近年来他清楚地看到,由于棉花等经济作物的经济效益明显较高于粮食种植,导致种粮面积不稳,农户种粮积极性不高,于是,他从自己做起积极发展粮食生产,将450亩耕地全部用于小麦种植,由于科学管理,合理施肥,成本较低,近年来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从此以后,他坚定了种粮的信心和决心,至2011年种植面积450亩,粮食产量达202.5吨,除少部份用于自食外,其余大量卖给国家,仅今年销售给本乡粮站达180吨。

二、精选良种,大力推广农业科学实用技术。种植面积确定后,最大限度追求产量是每一位种粮农户的心态。如何抓好粮食优质高产,**靠的是两点:一是选种;二是农技措施。历年来,他通过向县农业局技术员讨教,选用的小麦品种,均为优质高产品种,分别为新春6号、新春17号等优质高产良种,并大力推行小麦高产攻关栽培等先进的农艺措施。大大提高了小麦单产,较全县平均水平高出10%,同时,所产出的小麦质量在全县处于上乘,市场畅销,实现小麦创收40余万元,赢得了各级领导的好评和赞誉。该村由于**的带头和示范作用,从而促进了该村农户种粮的积极性,稳定了粮食生产大局,为本地粮食生产安全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加大投入,实施粮食生产机械化田间作业,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张支书在小麦种植面积逐年增多的情况下,为积极解决小麦收割时节劳动力严重匮乏和农机具紧张的矛盾,他主动找到农机部门联系,道出了规模种粮的苦衷,谈了自己想利用农机种粮的想法,农机部门的领导听后非常重视,立即派出技术人员到该村实地考察,推荐适合该村田间机械作作业的机具,**通过自筹资金,县农机部门补助,先后筹资38万多元购进了收割机2台,东方红1台,天托804、404各一台等机具5台套,进行田间机械化作业,提高粮食生产效率,缓解了劳动力匮乏的矛盾。探索出了适合农业生产田间机械化作业的新路子,机械化田间作业的推广运用,增强了该村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他把农户从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提高了生产经营水平,对助农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土地利用率。**重视粮食生产,更注重对土地的珍惜,每年除种小麦外,凡是能利用的麦田,还要种上冬菜和绿肥,不让土地闲臵。

五、大力推行秸杆还田,减少化肥施用量,降低种粮成本。为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在农机部门的技术指导下,每年收获后留下的秸杆就地粉碎还田,这样既疏松了土壤,避免耕地板结,同时腐烂的秸杆可提高土壤的有机含量,增强土壤肥力,从而降低化肥的施用量。他的这一举措,也获得了该村农户的积极响应,对提高粮食产量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种粮大户**的先进事迹,让我们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中央历来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并相应出台了许许多多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优惠政策,今年初,针对如何增加农民收入,稳定粮食生产,又出台了“一号”文件,其目的就是让广大农民像**那样走上致富之路。

****乡人民政府 二0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下载种粮大户与合作社粮食生产论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种粮大户与合作社粮食生产论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县种粮大户事迹材料

    滨海县2009年度种粮大户 刘志丹同志粮食生产情况介绍 滨海县种植业管理局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十一日 刘志丹同志,男,现年38岁,滨海县晋熙镇人,现住小口镇小口村,以前从事建筑行业。......

    县种粮大户事迹材料

    “种粮大户”周志由事迹材料我叫周志由,男,现年57岁,霍邱县扈胡镇八个塘村红星组人,家庭共4口人,我是地道的农民,我看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

    县种粮大户事迹材料

    “种粮大户”杨振武事迹报告材料 我叫杨振武,男,现年38岁,环县环城镇肖川村毛塬组人。家庭共6口人,承包土地面积120亩。2011年实际种植小麦20亩、玉米40亩、胡麻25亩、荞麦20亩......

    种粮大户先进材料

    种粮大户薛会贤先进材料种粮大户薛会贤,现年42岁,中共党员,兰考县三义寨乡蔡 楼村人,现任村计生管理员、妇联主任。多年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导下,经过艰苦创业、科学种田、辛勤耕......

    粮食生产大户收购合同

    甲方: (购方)乙方: 县(市) 乡(镇) 村 户(售方)为进一步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加快“订单农业”的发展,保护种粮大户的利益,甲方与乙方协商就 年粮食生产收购事项订立以下条款,双方共同遵守,确......

    种粮大户先进事迹杨金平

    免费分享创新 种粮大户先进事迹杨金平杨金平作为一个生在黄河岸边,长在党旗下的新时代农民,中学毕业后回乡务农。当他看到家乡的回族乡亲们年年月月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勤劳作......

    粮食生产大户----李瑞文

    带头种植为民富携手乡邻奔小康 ——甘州区大满镇朱家庄村种粮大户李瑞文先进事迹 在大满镇有一位家喻户晓的科技致富能人,多年来,他带着十多年的创业艰辛,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

    种粮大户补贴面积自查工作总结

    种粮大户补贴面积自查工作总结临潼区财政局: 粮食直补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切实保护粮食生产能力和种粮农民利益,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为了确保粮食直补工作和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