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城区湿地公园规划建设分析研究论文(推荐5篇)

时间:2019-10-25 10:46: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型城区湿地公园规划建设分析研究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型城区湿地公园规划建设分析研究论文》。

第一篇:小型城区湿地公园规划建设分析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所处城市环境中湿地公园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本文希望通过对萝岗湿地公园规划建设的分析,探索河涌类小型城区湿地公园规划建设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河涌类;湿地公园;规划;建设;探析;广东萝岗

萝岗区位于广州市东部,与白云区、天河区、黄埔区、增城市和从化市五个行政区交界,与东莞市和广州市的番禺区隔江相望,是广州城市发展“东进”战略,发挥开发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项目区域。项目区地处广州市萝岗区境内,北面是开萝大道,南面是开创大道,西面是萝平路,临近狮子山、科学城中学、香雪小学、科技馆等,东面是香雪八路,临近麒麟山、玉岩中学、科技人员公寓等。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14.4hm2,其中湿地面积3.6hm2。

1湿地资源概况

1.1湿地面积通过实地调查,萝岗湿地公园总面积14.4hm2,湿地面积3.6hm2,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25%,全部为河流湿地,其中永久性河流即南岗河3.3hm2,洪泛平原湿地0.3hm2,包括河漫滩、河心洲等。1.2湿地景观资源湿地公园所在区段位于萝岗文化教育园区(简称文教园),文教园位于萝岗中心区东部,西以北二环高速公路为界,东至香雪公园,西北至狮子山、麒麟山山脚,东北至香雪路;西南至开塑大道,东南至荔红路(启学路)。规划范围呈一东西走向的狭长带状区域,东西向长约4.1km,规划总用地面积约为2.25km2。

2湿地公园场地基础设施现状

湿地公园位于南岗河文教园区段河道景观带,大部分区域地势较为平缓,临南岗河两侧高差较大,原设计已采用台阶、平台等进行过渡,形成了或登高远眺,或凭栏近观,或临水而依的各个景观空间。根据人流分布和使用功能,园区设置了四个主要人行入口广场,同时,还分布了香雪台、朗朗林、知鱼台等景点,以及亲水木栈道、临水平台等游览设施,通过3m的主园路和2m的次园路将各个景观空间串联起来。园区内有公厕两座,管理房一座,总体设施基本满足场地需求。场地现状不足之处在于,由于地处南岗河附近,较为潮湿,绝大部分木平台和临水栏杆已破损严重,亟需维护或更换;园区内部分灯具、排水沟盖板、垃圾桶等基础设施破损严重,也需增补该部分设施;建筑、构架等外墙和木桁架等部分破损,也需重新修补上漆。园区内大部分植物生长良好,绿化率高,然而部分临水区域地被和水生植物由于日常疏于维护,生长过于旺盛,遮蔽了临水岸边的观赏视线。同时,由于河道淤塞严重,部分位置已与岸边绿道标高齐平,亟需进行河道清淤处理。

3总体规划与布局

3.1定位

根据萝岗湿地公园的区位条件和资源条件,确定该湿地公园的性质是以保护和恢复萝岗区南岗河湿地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以适度开展湿地体验展示和科普宣教活动为主要手段,以“别具文化教育特色、生态型、公益性”为主题定位的小型城区湿地公园。

3.2功能分区

根据萝岗湿地公园资源条件和建设目标,将湿地公园区划为4个功能区。

3.2.1湿地保育区

该区位于公园北侧,面积3.7hm2,占总面积的25.7%。河道两侧护坡为2005年对广州市南岗河整治时,由广州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设计修建,现状为自然草皮护坡,坡脚种植合果芋、芦苇等水生植物自然过渡,两岸总长度为710m。该区域植物生长茂密,植物群落自然分布,人为干扰性小,具有相对明显的湿地生态特征,适合作为湿地生物的栖息场所和迁徙通道,并通过湿地植物和动物生境的营造,适当进行湿地生态恢复。

3.2.2科普宣教区

该区位于湿地公园中部,西面是科学城中学和香雪小学,北边接湿地保育区,面积1.7hm2,占总面积的11.8%。包括勤径阶梯、墨趣广场、曲桥跌水等景点,具有湿地绿化、亲水平台、跌级水阶、景观水车、生态蓄水池、大型跌水假山石等各种类型的亲水景观,可作为展示湿地生态特征、水质净化等景观展示的区域。通过营造乡土水生和沼生湿地植物,建立不同种类的湿地植物展示区,通过湿地宣教长廊和科普宣称牌,向大众展示典型的自然湿地生态系统、湿地景观及湿地文化,宣传湿地的有关知识,形成集湿地植物认知、湿地文化展示和生态文明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湿地科普宣教区[1]。

3.2.3管理服务区

该区位于湿地公园的中下部,紧临香雪大道,毗邻合理利用区,面积0.6hm2,占总面积的4.2%。区内具有两个场地宽阔的入口广场、停车场、厕所、休闲廊架、活动小卖部等服务设施,可供市民和游客进行休憩、餐饮、停车、集散等活动;同时,还有一处管理用房可作为管理机构开展行政管理的场所。在湿地公园现有管理服务设施的基础上,针对场地性质,对满足管理服务条件的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增加湿地公园所要求具备的公园入口标识、平面布置图等内容,建立完善的管理服务体系[2]。根据需要配置相应的管理人员,以维持管理机构的日常运营,同时也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实现良好的管理服务功能。

3.2.4合理利用区

该区位于湿地公园的南部,连接其他三个区域,面积8.4hm2,占总面积的58.3%。包括读书平台、竹篮翠影、镜桥、木栈道、临水平台等景点,由于环境较为潮湿,日久失修,绝大部分木平台和临水栏杆已破损严重,部分灯具、排水沟盖板、垃圾桶等基础设施破损严重,建筑、构架等外墙和木桁架等部分破损;部分临水区域地被和水生植物由于日常疏于维护,生长过于旺盛,遮蔽了临水岸边的观赏视线。在现有良好的景观条件下,通过对已有基础设施进行修葺和维护,对满足湿地建设条件的园区内河道进行升级改造,进一步完善游览标识系统,以现有的湿地自然资源和景观资源为基础,以市场和游客需求为导向,以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为支撑,丰富整个湿地公园的旅游产品,从而提升整个湿地公园的游览品味。

4湿地保护与恢复规划

4.1资源保护规划

4.1.1南岗河污染源管控

第一,对于人口密集的村落,建设厌氧稳定塘和用以脱磷脱氮的人工湿地系统,经集中处理后排入河涌。第二,在小村落采用竖流式活性污泥法进行处理,之后经天然河漫滩型湿地流入入河涌道。第三,将萝岗湿地公园内生活、工业等污水截流纳入污水截污收集系统进行集中处理,从源头上阻断湿地水环境的污染问题。进行结构性减排,调整产业结构,把污染负荷降下来,并完善湿地周边污水管网及污水收集系统。第四,入河涌边缘污染控制带建设与污染削减。第五,针对河涌两岸路面产生的农业、雨水径流等面源污染问题,设置植被缓冲带、生态护岸、湖滨缓冲地带等措施促进雨水下,阻截污染物,净化水体,恢复湿地的生态系统功能。

4.1.2河涌水质改善

第一,在确保生态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合理安排或调控水闸,科学配水,增加水网水文循环的连通性,加速水体置换周期[3]。第二,组织专门的队伍定期对南岗河水域及其周边区域的废弃物进行清理和集中处理,并对部分水域进行清淤处理,减少污染物对水体的污染,保持良好的水体景观和良好的水质。第三,为减少外源固体污染物直接进入南岗河水域,规划在南岗河汇水口处设置截污网拦截污染物,并组织专门人员对这些固体废弃物进行定期清理,运出湿地公园外进行集中处理。

4.2生境恢复规划

4.2.1恢复河涌水陆边界自然属性

逐步恢复河涌水陆边界的自然生态属性。水陆的交付作用使河涌水陆边界成为物质循环、能量流动最为活跃的区域,具备了净化水质、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持等许多重要的生态功能。因此,规划对河涌水陆边界自然属性进行恢复。第一,恢复河涌生态系统与陆生生态系统间水分、营养元素、能量的运行与交流[4]。第二,恢复或重建微地形,将河涌驳岸由刚性驳岸恢复为自然驳岸,进而恢复其水文情势。第三,河道清淤改造。南岗河(萝岗区范围)总长度约17.2km,原河道淤塞十分严重,堤岸防洪标准很低,已不能满足萝岗区城市发展的需求,因此,在确保防洪排涝安全的前提下,需对河涌进行定期机械底泥疏浚,恢复自然水系和湿地植被。其次,可以探索采用生物酶技术进行原位生态清淤,确保清淤后的水质改善恢复。

4.2.2湿地生境构建

南岗河为人工构建的湿地河流,同时也是规划区重要的城市河流湿地景观,兼有科教、游憩等重要功能。因此,应通过湿地生境构建,完善其生态服务功能。首先,根据南岗河水文和空间结构特征,构建浅水滩涂等各种生境,并为鸟类、两栖爬行类提供栖息生境;其次,根据南岗河沿线的河流地形走势,可在河流广阔地带构建人工水生植物浮岛,如种植花叶香蒲、花叶芦苇、菖蒲、水葱、美人蕉、莼菜、纸莎草、千屈菜、再力花、灯心草等,利用丛植、片植和散置方式招引鸟类栖息;通过湿地生境构建和关键物种招引,逐步形成结构完整、功能发挥正常的河流湿地生态系统。

5主要建设内容

5.1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

5.1.1河道清淤疏浚改造

湿地公园内南岗河河道淤积较严重,部分位置已与岸边绿道标高齐平,因此需对整段河道进行清淤,清淤前须做好导流防洪措施。因受客观因素限制淤泥量无法准确计算,经现场踏勘目测预估,需要清理河道原有水坝以北平均淤泥厚度为1m,河道原有水坝以南平均淤泥厚度为0.5m,淤泥开挖采用1.5m3抓斗式挖泥船挖泥。同时由于本地段公路路面与河道间高差较大,需将挖泥船上淤泥进行机械二次转运,集中由运泥车运往集中倾倒区域。

5.1.2沿岸植被升级改造

湿地公园植物配置模式的设计,必须依据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遵循湿地植物的生态特性及自然群落的发展规律,模拟相同地带湿地植物群落,形成多样化的小生境,为动植物和微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和繁衍场所,招引各种昆虫、鸟类和鱼类等动物前来栖息,形成完善的食物链,以保障湿地生态系统中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的持续稳定发展、最终实现湿地生物的多样性。对湿地公园中水深为0.9~2.5m的深水区水域,植物配置要从生态学角度出发,主要考虑湿地净化污水作用和自净能力。植物配置以沉水植物+部分漂浮植物为主,如金鱼藻、浮萍、凤眼莲等;水深为0.3~0.9m的浅水区水域,植物配置时以叶形宽大的睡莲科、泽泻科、天南星科的挺水和浮水植物为主,一般采用睡莲群落、荇菜群落、千屈菜群落或多种水生植物群落组合式。为了形成稳定的湿地生态系统,给湿地生物提供多样的栖息环境,多数选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的配置模式,可选用荷花、睡莲、慈姑、泽泻、芡实等。在水深0.3m水域和陆地或沼泽地过渡地带,可配置以线性叶为主的禾本科、莎草科和灯心草科等湿生高草丛和部分挺水植物,如香蒲、菖蒲、水葱、美人蕉、莼菜、纸莎草、千屈菜、再力花等,利用丛植、片植和散置方式,点缀于水边,具有倒影入水、疏落有致的景象[5]。

5.2科普宣教基地建设工程

第一,利用公园现有管理房以及休闲廊架等作为湿地科普教育宣传场所,设置室内科普展览室和室外科普教育长廊。在室内科普展览室内,采用现代信息化媒体为平台演示,传播湿地科普知识。在室外科普教育长廊中,以湿地恢复现场、现场讲座、宣讲、图片展览等进行湿地植物、动物、鱼类、鸟类等形式多样的宣讲介绍形式面对大众。第二,在植物种植方面,设置种植试验区、植物生长观测区、水生动植物观察区,一方面能为湿地生态研究机构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持,另一方面也让参观者实地感受到湿地景观,通过切身参与,增长相关湿地生态知识。第三,结合园区标识系统设置户外科普宣传栏,湿地各类标识牌等,通过标识牌进行湿地解说和植物科普标牌,大大提升了公园湿地科普宣教解说系统功能。同时利用现代网络二维码的宣传速度快、普及范围广、成本低的优势,在园区标识牌上设计制作“二维码”,通过手机扫描接收湿地公园简介、植物、动物、鸟类等生物多样性的科普知识,积极利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开展线上线下科普教育活动。第四,通过不定期制作和印发宣传册,组建湿地环境教育管理、讲解员、志愿者等队伍普及湿地生态知识。

6结束语

通过本文对萝岗湿地公园规划建设的分析[6],希望可以对今后河涌类小型城区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也希望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可成为城区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建设的一块试验田,以及推广和展示湿地生态旅游文化的一张名片,为城区未来湿地生态系统建设提供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1]王英,刘海燕,汪建文,邹天才.城市化发展中湿地公园功能与规划建设的研究[J].贵州科学,2013,(06):85-87+96.

[2]于全英,万美强.城市湿地公园规划特点研究[J].农学学报,2013,(11):34-36+78.

[3]张金生,盛江,郭立伟,付燕,曹宇.大庆市龙凤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探析[J].规划师,2012,(05):68-75.

[4]尹勇,范俊芳,林继华.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初探[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S1):44-45.

[5]张俊玲,刘芳宏.城市湿地公园规划建设探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0.

[6]胡洋萍.城市湿地公园色彩景观应用解析[J].林业科技情报,2015,(03):90-92.

第二篇: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

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

ICS 65.020 B 65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

LY/T 1755-2008

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

Construction regulation of national wetland park 2008-09-03发布 2008-12-01实施 国家林业局 发布 前言

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湿地研究中心提出。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林业局湿地研究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崔丽娟、张曼胤、王义飞。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的基本原则、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及其功能分区和建设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工作。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LY/T 5132-1995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湿地wetlands 天然或人造、永久或暂时之死水或流水、淡水、做成或成水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水区。3.2 湿地公园 wetland park 拥有一定规模和范围,以湿地景观为主体,以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为核心,兼顾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展示、科普宣教和湿地合理利用示范,蕴涵一定文化或美学价值,可供人们进行科学研究和生态旅游,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湿地区域。3.3 国家湿地公园 national wetland park 经国家湿地主管部门批准建立的湿地公园。4 总则 4.1基本原则

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应从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防止湿地退化的基本要求出发,通过适度人工干预,保护、修复或重建湿地景观,维护湿地生态过程,展示湿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实现湿地的可持续发展。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要根据湿地保护和区域经济发展等进行统筹规划;根据湿地的地域特点和保护目标合理布局;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可以先易后难,分步实施,分期建设。

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因地制宜。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应重点突出湿地景观,保留湿地的生态特征;最大限度维持区域的自然风貌,体现特色;在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展示和湿地合理利用示范、湿地自然景观和湿地人文景观营造时要因地制宜。4.2建设目标

在对湿地生态系统有效保护的基础上,示范湿地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为公众提供体验自然、享受自然的休闲场所。设立的基本条件 5.1 面积

国家湿地公园的面积应在20hm2以上。

国家湿地公园中的湿地面积一般应占总面积的60%以上。5.2 整体风貌

国家湿地公园的建筑设施、人文景观及整体风格应与湿地景观及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协调。5.3 湿地生态系统

国家湿地公园中的湿地生态系统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是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湿地或人工湿地。

湿地生态需水应得到保证。

湿地水质应符合GB 3838-2002的要求。5.4 科普宣教

国家湿地公园应具备一定的基础设施,可以开展湿地科普教育和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活动。5.5 管理条件

国家湿地公园应设有管理机构,区域内无土地权属争议。6 功能分区 6.1 分区结构

国家湿地公园一般包括湿地保育区、湿地生态功能展示区、湿地体验区、服务管理区等区域。6.2 分区内容 6.2.1 湿地保育区

具有特殊保护价值,需要保护或恢复的湿地区域。

需要保护的湿地区域一般具有相对明显的湿地生态特征和完整的湿地生态过程,或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或是湿地生物的栖息场所或迁徙通道。对有潜在生态价值的受损湿地,进行湿地恢复。

在湿地保育区内,可以针对特别需要保护或恢复的湿地生态系统、珍稀物种的繁殖地或原产地设置禁区或临时禁入区。6.2.2 湿地生态功能展示区

展示湿地生态特征、生物多样性、水质净化等生态功能的区域。6.2.3 湿地体验区

国家湿地公园内的湿地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分布的湿地区域。

可以体验湿地农耕文化、渔事等生产活动,示范湿地的合理利用,本区域允许游客进行限制性的生态旅游、科学观察与探索,或者参与农业、渔业等生产过程。

6.2.4 服务管理区 服务管理区是指在湿地生态特征不明显或非湿地区域建设的可供游客进行体憩、餐饮、购物、娱乐、医疗、停车等活动,以及管理机构开展科普宦教和行政管理工作的场所。7 主要建设内容 7.1 保护恢复工程建设 7.1.1 保护工程建设

针对需要保护的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物种开展的工程。

包括隔离设施、管护站点和保护警示标识等设施建设。7.1.2 恢复工程建设

包括湿地基底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修复或重建以及水文水质恢复等内容,可以建设水中生境岛屿、开阔水域、河流片段、浅水滩涂以及带水沼泽等,以营造或恢复适合湿地生物栖息的生境。

湿地基底恢复可以通过采取工程措施,对湿地的地形、地貌进行改造,维护基底的稳定性。

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修复或重建可以通过植物配置、动物放养、鸟类招引等措施,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所用的动植物物种应采用本地种。

湿地水文水质恢复包括湿地水文条件的恢复和湿地水质的改善。湿地水文条件的恢复可通过补水、滞水等措施来实现。湿地水质的改善可通过控制进入湿地公园水体的污染源,改造植被结构来实现。7.2 景观建设 7.2.1 水体景观建设

湿地公园内的湖泊、溪流、泡沼、滩涂以及库塘等以水为主体的景观建设。

水体景观的边坡宜采用自然或生态的护岸措施。7.2.2 植被景观建设

湿地公园内以雏护湿地生态系统和满足游客观赏需求的植物的配置与管理。应以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等湿地植物为主。

应考虑植物种类和景观的多样性以及水体净化等生态功能的需求,所用的植物物种应采用本地种。7.2.3 人文景观建设

各种源于湿地的具有文化内涵的景观建设。

应与周边湿地自然景观相协调,体现地域特色。

应优先采用生态材料和工艺。7.3 宣教工程建设

7.3.1 解说与宣教标识系统建设

解说系统是指通过讲解或物品展示等形式,宣传湿地和环保知识的材料及相关设备设施。

国家湿地公园应设立标志、标识、标牌和解说牌等,标志、标识、标牌和解说牌‘应设置合理、图文清晰、科学规范、整洁美观,并与周围景观和环境相协调。

国家湿地公园应配备充足的文字、图片和多媒体等展示设施。

解说与宣教标识系统所用材料应符合有关环保要求。7.3.2 宣教中心建设

国家湿地公园宣教中心应有固定的场所,一般设在服务管理区内。宣教中心应展示国家湿地公园所处的地理位置、区域概况及与湿地生态系统相关的知识等。

7.4 科研监测工程建设

包括科研监测仪器的配备、科研监测设施的建设等。7.5 游览设施建设 7.5.1 指示牌

国家湿地公园的边界、出入口、功能区、景观、游径端点和险要地段,应设置明显的指示牌,以表达界限、指导方向、阐述园规、介绍情况、提示警告等信息。

指示牌的色彩和规格,应根据设置地点、指示内容等具体情况进行设计,采用国际通用的标识符号,并与周围景观和环境相协调。7.5.2 游步道建设

一般道路不建议使用柏油、水泥等人工材料,游步道建议采用生态材料铺设。7.5.3 交通工具

各种旅游机动车(船),应以电瓶车(船)或石油液化气车(船)为主。7.6安全、卫生工程建设

按照LY/T 5132-1995中6.5“安全、卫生工程”条款的相关内容进行建设。7.7管理能力建设

应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统一负责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保护、恢复和合理利用,及经营管理工作。

管理人员应定期接受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培训。

应配备必要的管理巡护设备。参考文献

[1]赵学敏.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家园[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120-123.[2]崔丽娟,Siephane Asselin.湿地恢复手册——原则·技术与案例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 业出版社,2006.[3]崔丽娟,张曼胤,王义飞.湿地功能研究进展,世界林业研究,2006.19(3).18-21.

第三篇:枣庄市湿地公园建设管理办法

枣庄市湿地公园建设管理办法

山东省枣庄市人民政府

第127号

《枣庄市湿地公园建设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批准,现予公布,自2011年4月1日起施行。

市 长 陈 伟

二〇一一年三月十五日

枣庄市湿地公园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促进我市湿地公园的健康发展,规范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根据国家、省相关规定和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湿地公园建设、经营、管理以及从事可能影响湿地公园资源与环境保护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湿地公园是指以具有显著或特殊生态、文化、美学和生物多样性价值的湿地景观为主体,具有一定规模和范围,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维护湿地生态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湿地合理利用为宗旨,可供公众游览、休闲或进行科学、文化和教育活动的特定湿地区域。

湿地公园建设是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属社会公益事业,可以享受国家生态建设有关优惠政策。

第四条 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负责辖区内湿地公园建设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具体职责是:

(一)宣传和贯彻有关湿地资源保护和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开展湿地保护宣传教育;

(二)负责湿地公园的规划、申报、组织评审和审批;

(三)指导、监督湿地公园管理、经营单位(个人)实施总体规划和相关规划及湿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四)负责组织开展湿地资源的调查、建档和动态监测,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并根据监测情况采取相应的保护管理措施;

(五)组织开展市、区(市)级湿地公园的检查评估工作。对不合格的,责令其限期整改;整改仍不合格的,取消其“市、区(市)级湿地公园”称号;

(六)组建市级湿地公园评审专家委员会;

(七)其他职责。

财政、国土资源、环保、水利和渔业、旅游和服务业发展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湿地公园的建设、保护和管理工作。

第五条 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捐资、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参与湿地公园建设、经营和管理。

第六条 湿地公园的建设、经营和管理应当遵循“保护优先、统筹规划、科学修复、适度开发、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第七条 已批准设立的湿地公园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做好湿地公园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将湿地公园保护与恢复建设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湿地公园主管部门所需湿地公园保护、管理、科研等经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

第八条 湿地面积在20公顷以上,资源权属清晰,管理机构明确,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建立市、区(市)级湿地公园:

(一)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包括珍稀、濒危野生物种的集中分布地,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水鸟的主要繁殖地、栖息地;

(二)湿地生态系统在全市或者区域范围内具有典型性,或者区域地位重要、湿地主体功能在全市或者区域范围内具有示范性;

(三)湿地自然景观优美,具有重要或者特殊的生态保护、科学研究、宣传教育价值;

(四)其他条件。

第九条 申请建立市级湿地公园,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湿地公园所在地区(市)人民政府同意建立市级湿地公园的文件;

(二)湿地公园所在地区(市)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提报的申请文件及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反映拟建市级湿地公园现状的图片资料和影像资料;

(四)区(市)人民政府出具的拟建湿地公园土地、水域、地面附着物权属清晰、无争议的证明文件;

(五)拟建市级湿地公园前区(市)级湿地公园管理机构的证明文件或所在区(市)人民政府承诺设立市级湿地公园管理机构的文件;

(六)其他材料。

第十条 湿地公园采取下列方式命名:市或区(市)名称+湿地名称+市或区(市)级湿地公园。

第十一条 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规划期一般为10年,编制湿地公园规划应当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公众和专家的意见,必要时应当进行听证。

第十二条 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应当划分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等,实行分区管理。

保育区除开展保护、监测等必需的保护管理活动外,不得进行任何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无关的其他活动;

恢复重建区仅能开展培育和恢复湿地的相关活动;

宣教展示区可开展以生态展示、科普教育为主的活动;

合理利用区可开展不损害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生态旅游等活动;

管理服务区可开展管理、接待和服务等活动。

第十三条 已设立的湿地公园应当按照总体规划确定的范围进行标桩定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和挪动。

湿地公园的改名、撤销、范围的变更,必须报原批准机关同意。

第十四条 湿地公园建设必须按照规划进行,并与周围景观相协调,不得兴建破坏或影响野生动物栖息环境、自然景观、地质遗址和妨碍游览、污染环境的工程设施,保持湿地区域内生物多样性及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

第十五条 湿地公园批准建立后,按照隶属关系,申请建设单位应当设立相应的湿地公园管理委员会,湿地公园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应当经过必要的岗位培训。湿地公园管理委员会的职责是:

(一)负责实施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二)制定和实施湿地公园具体保护、经营和管理制度;

(三)负责湿地公园内基础设施和其他事项的管理工作;

(四)服从湿地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的管理和指导,积极参加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组织的与湿地保护管理有关的各项活动。

第十六条 湿地公园应当设置生态宣教设施,建立和完善解说系统,宣传湿地生态功能和价值,提高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向公众提供文明、健康、有益的生态旅游服务。

第十七条 湿地公园应当定期向中小学生免费开放,每月应不少于一天。

第十八条 湿地公园内设置的游览、娱乐和交通等设施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技术指标。在游览区域内应当设置防火、安全、环保等设施和警示标志,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保障游览安全和经营秩序。

第十九条 在湿地公园内进行科学研究、教学实习、采集标本等活动的,应当经湿地公园管理机构同意。

第二十条 凡需在湿地公园内引入外来物种的,应当依法报批。

禁止引进任何会造成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破坏的外来物种。

第二十一条 禁止向湿地公园内排放废水、有毒物质污染水体,禁止在湿地公园内擅自砍伐树木、乱采乱挖植物及植物组织、围垦造田、开矿、采石、采沙、挖土、筑坟、烧荒、爆破、放牧以及猎捕伤害野生动物、捕鱼电鱼等破坏湿地资源或湿地景观的活动。

第二十二条 违反前条规定,由有关职能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罚。

(一)向湿地公园内排放废水、有毒物质污染水体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罚。

(二)盗伐、滥伐树木、乱采乱挖植物、猎捕伤害野生动物的,由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罚。

(三)采取炸鱼、毒鱼、电鱼等破坏渔业资源方法进行捕捞的,违反关于禁渔区、禁渔期的规定进行捕捞的,或者使用禁用的渔具、捕捞方法和小于最小网目尺寸的网具进行捕捞的,或者渔获物中幼鱼超过规定比例的,由水利和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罚。

(四)擅自在湿地公园内围垦造田、开矿、采石、采沙、挖土、筑坟等破坏湿地资源和湿地环境的,由国土资源、环保、林业等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罚。

(五)干扰、阻碍、拒绝湿地公园管理人员依法管理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罚。

第二十三条 禁止擅自占用、征用湿地公园的土地。因公共利益的需要,必须改变湿地公园内土地和自然湿地用途的,用地单位必须征得批准建立湿地公园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依法办理相关手续。

第二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保护湿地公园资源和自然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侵占湿地资源、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投诉和控告。

第二十五条 凡在湿地公园保护、管理和科研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所在地人民政府或湿地公园主管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六条 从事湿地公园保护和管理的工作人员,因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索贿受贿造成湿地资源破坏的,依照行政过错责任追究的有关规定追究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由做出处罚决定的行政管理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1年4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湿地公园旅游规划

城市湿地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初探

姜健 12S034062

摘要:湿地拥有巨大的生态功能和效益,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国际上通常把它与森林和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公园在保持水源、抵御洪水、蓄洪防早、调节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都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因此也被称为“地球之肾”、天然物种库等。在生态日益恶化的今天,城市湿地以其特有的功能在城市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城市湿地不仅具有维持区域水文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提供野生物种的栖息地及娱乐、教育和美学欣赏场所。这些功能在城市这个鲜有自然栖息地的地方显得特别重要。通过保护和建设,城市湿地可以产生类似于的大自然的环境。城市湿地景观往往会成为城市中最让人流连忘返地方,让人有一种复得返自然的诗意和情趣。关键字:湿地;城市湿地;景观;生态

1绪论

1.1研究背景

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最重要的生态环境之一,它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和环境调节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它在保持水源、抵御洪水、蓄洪防早、调节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起到了其他生态系统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湿地公园因其公园的特殊属性,使其比一般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在功能定位上更加强调休闲游憩等功能。科学合理的游憩空间规划设计,能吸引更多的人们前来湿地公园游憩观光,接受科普教育,提升保护湿地、保护环境的意识,是湿地保护和可持续的开发利用的探索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湿地公园(图1)游憩空间设计是寻求湿地保护、开发、利用的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动态的平衡点的过程,需从景观设计、环境科学、生态学多方面探索和研究,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湿地集中了大自然的精华,保存着良好的生态环境,拥有地球上独特而难得的优美景观,是人类回归大自然的理想场所。因此,许多大城市湿地的很大一部分原生态湿地已经不复存在了。所以,恢复城市中原有的湿地体系己经刻不容缓。

图1 湿地景观

1.2湿地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城市湿地公园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公园,为更好地促进其发展,对其进行相关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湿地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1)阐述了湿地和城市湿地的定义、分类及功能,并指出了城市湿地的特征和现阶段所面临的各种威胁;对城市湿地公园的概念、类型以及其建设的功能及意义展开了研究。

(2)在对国内外的一些城市湿地公园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和归纳了其建设的成功经验,并指出了当前我国城市湿地公园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3)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生态恢复理论、游憩学理论等对城市湿地公园规划展开理论研究,并提出在城市湿地公园规划的目标和原则进行了阐述。

2概念阐述

2.1城市湿地公园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湿地的保护措施和手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学者提出根据地域及湿地的特征等,将湿地划分为城市湿地和非城市湿地两大类,后者亦可称为乡村湿地。这一分类是湿地应用分类的新尝试。对于城市湿地尚未有明确的定义,根据相关资料,笔者认为城市湿地主要是指位于城市区域内和城市边缘的各类湿地,它是人工湿地、半人工湿地和天然湿地的复合体,而其相对应的范畴即乡村湿地则是指处于乡村或自然环境中的各类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

2.2城市湿地公园的特征

2.2.1完备的生态系统

建成后的湿地公园属于一个完备的生态系统,本身可以自成系统,界限明晰,具备一定的规模。园内的生物应该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资源。植物类主要包括:沼泽植物、盐沼植物、红树植物、浮游植物、挺水植物、底栖植物等。2.2.2具有多种类型和区域特色

受气候、地形地貌、水文等的影响,不同区域的湿地或湿地景观呈多样性类型。从宏观上看,不同地域、不同地形地貌、不同的气候条件以及不同的城市发展要求可以建成不同特色的城市湿地公园;微观上水域到陆地自然生态系统过渡或演变的生态和景观的梯度变化明显,具有沉水植物群落——浮叶植物群落——挺水植物群落——湿生植物群落——陆生植物群落的生态演替系列,以及鸟类、底栖动等构成丰富的生态景观,形成了湿地公园竖向变化的特色景观。城市湿地公园建设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的湿地类型、物种结构,突出区域特色。同时,还可以将不同区域类型的湿地景观微塑到公园内供游人认知与体验。2.2.3别具特色的湿地生态旅游

湿地公园是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的生态系统,生长、栖息着众多动植物和微生物。城市湿地公园中景观类型多样,景观空间多变,景观体验丰富。湿地景观生态格局由湿地中的基质——绿色片区,斑块——水域、森林、草坪、农田、广场,廊道——道路、河溪、林带等组成。景观的水平生态学过程使景观元素之间相互渗透,从而形成多样性的景观格局。密林、疏林、草坪组合成自然的景观植物群落,水中、水面、水岸、森林组合成立体的优美的景观画面。栈道、平台、廊架将公众引入自然的生境。观鸟、划船、采莲、垂钓、潜水、灌溉、喂养等湿地游憩成为人和自然的交心之旅。科普、考察、参观等活动使公众获得丰富的湿地体验。

2.2.4生态经济效益显著

由于湿地公园的湿地生态系统通过构建与运行自组织体系节省了大量的维护费用,减少了建筑和工程设施的投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逐年提升,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演替过程使公园持续发展,使得湿地公园具备比一般公园良好的生态经济效益。

2.3城市湿地公园功能

综上所述,城市湿地公园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其较强的调节城市气候能力;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湿地公园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游憩场所和教育场所;其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方面,有较大作用;经济效益突出;是调蓄洪水,防止自然灾害的有效途径;可补充地下水资源,改善水环境。

3国内外湿地公园案例分析

3.1国外湿地公园案例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城市湿地的保护和利用(包括人工湿地的兴建)等方面取得了一定了成绩,建设了大批城市湿地公园,其中较为著名的有英国伦敦湿地中心,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奥兰多湿地公园、华盛顿郊外的亨特利湿地公园。这些城市湿地公园建成后都成为了当地居民乃至整个城市的生态游憩和环境教育中心,本文在这里对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湿地公园进行简要的介绍和分析。3.1.1伦敦湿地中心

伦敦湿地中心位于伦敦市西南部泰晤士河围绕着的一个半岛状地带,离市中心5km,距离白金汉宫仅有25min的车程,是世界上第一个建在大都市中心的湿地公园。该公园是由4个废弃的混凝土蓄水池改造、恢复而成,公园共占地105英亩。该公园规划的目标在于为多种湿地生物提供最大限度的饲养、栖息和繁殖机会;让参观者在不破坏保护地价值的情况下,近距离观察野生生物,并在游憩之余学习更多有关湿地的知识。除此之外,呈点状散布在公园内的建筑均为小平房木屋,和公园整体的环境相融合。该公园是世界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史上的一个成功典范。3.1.2奥兰多湿地公园

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奥兰多湿地公园(图2)是在伊斯特里(Easterly)湿地恢复工程中建立的。湿地系统中铁桥东部湿地区域被称为奥兰多湿地公园,在公园里沿着要的野生动物和鸟类栖息地周围有一条2英里的观鸟线路,公园中还专设有慢跑小道,自行车小道。园区内参观的主导路线上均竖立了引导标志,并为参观者指明最佳的观鸟地点。奥兰多湿地公园不仅被当地的中小学校用来作为进行环境教育的自然实验室,还被佛罗里达中央大学的学生和教授用作实习和科研的基地。

图2 奥兰多湿地公园

3.2我国城市湿地公园

目前,内地己完全建成的湿地公园并不多,大多都处于建设、规划和筹备阶段,这里就其中部分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进行简要介绍。3.2.1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图3)位于杭州市区西部,距西湖不到5公里,公园总面积超过10平方公里,一期工程面积超过3.46k㎡,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这里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图4)。西溪湿地公园特色:西溪之胜,独在于水;西溪之重,重在生态;西溪人文,源远流长;西溪民风,醇厚质朴。国际公约秘书长皮特先生认为西溪湿地很漂亮,“几乎完美的体现了湿地中人与自然地和谐相处的特征要素”。

图3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平面图图4 西溪景观

湿地公园西溪模式的精髓就在于以综合利用为手段,坚持积极保护方针,以保护为目的,以利用为手段,通过适度利用实现真正的保护,也就是通过保护和利用实现双赢。3.2.2绍兴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位于绍兴镜湖新区内,在绍兴中心城市三大组团越城、柯桥、袍江之间。公园所在的区域是绍兴平原的组成部分,地势平坦、河网密布,该湿地公园在规划过程中根据公园生境划分为三大区块。北部区块包括北湖景区、水花园景区、密林景区三个景区,该区块主要以烟波浩渺的湖泊湿地景观为主,展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自然风光。(图5)

图5 镜湖风光 3.3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分析

3.3.1成功经验总结

基于目前我国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才刚刚起步,真正建成的湿地公园少之又少,因此对于成功经验的总结主要是根据上述国外和港台城市湿地公园实例提出。成功经验可以主要归纳为,(1)灵活有效的协作开发模式,既国外很多的湿地公园建设大多遵循以政府投资为主体,企业和社会其他组织投资为补充的开发模式。这一开发模式大大降低了政府的资金投入,能够更大范围地动用社会力量来支持城市的生态建设;(2)生态、科技和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湿地公园是接受生态环保教育的场所,因此公园设计应当充分融入生态设计的理念,通过运用科技手段来更好地实现对资源和能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3)水的利用与湿地保护有机结合,这种开发方式即保护了湿地环境又打造了环境特色,生态保护与开发达到了完美结合及和谐发展;(4)旅游与湿地特色相结合湿地旅游特色,有别于其他生态公园,为喧嚣城市里来此的游客带来宁静优美的游览感受。3.3.2存在问题分析

在对当前我国内地城市湿地公园实践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目前内地的城市湿地公园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主要包括,(1)缺乏规范的管理,从整体的发展现状来看,城市湿地公园发展迅速,缺乏规范的管理,致使在公园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存在“盲目跟风”的现象:(2)未遵循生态设计原则,一些城市湿地公园在规划设计过程中未能真正遵循生态规划设计的理念,如在植被生态恢复过程中盲目引用外来物种、游览设施和活动项目的设置未充分考虑公园的环境承载力等,导致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带来的二次破坏;(3)公众参与性不高,游客参与性不高往往是由于湿地公园本身的旅游活动项目或环境科普知识宣传不到位、宣传方式比较单一而导致的,还有一些湿地公园虽然有很好的服务和功能设施,如湿地展览馆、湿地实验中心等,但由于缺乏引导和介绍,在公园对公众开放后,并未能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价值。

4湿地公园规划的方法与内容

4.1规划内容框架

城市湿地公园的内容主要从两个层面进行研究,即物质空间和功能体系两个层面。4.1.1物质空间层面的四个内容

(1)基础规划,湿地公园的基础规划是湿地公园建设的物质基础,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和居民点改造规划两个内容,是湿地公园建立的根本。

(2)保护规划,保护规划是湿地公园规划的首要任务,因为保护湿地生态和文化是湿地公园建立的主要目标和基本前提。包括:分级保护、旅游承载力的规划、湿地生态恢复、湿地文化保护。

(3)旅游规划,旅游开发包括旅游策划、基础设施建设、多种经营规划等方面,是对湿地进行合理开发利用的主要内容。

(4)景观规划,城市郊区湿地作为可见生活质量的一部分,对于当地社区来说非常重要。对于地区计划者和企业家来说,要想吸引商业和旅游业,景观也是很重要的。因此,开发湿地时,在计划决策中必须首先考虑景观的问题,根据旅游要求和湿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湿地景观规划。

4.1.2功能体系层面的四个内容

则对湿地公园的软系统进行规划,这样“软硬兼施”的湿地规划是对湿地保护与开发的双重保证。它包括对各系统完整性的设计和分析论证,并提出保障其可持续发展运转的措施和策略,主要有以下的内容:生态系统规划、物流系统规划、能量流系统规划、水系统规划和管理系统规划等。

(1)生态系统规划,包括对生态系统的设计和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外部环境保障设计。首先应从生态系统各个级层检测现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找出缺失或薄弱环节,并作出专门的恢复、补救建议,同时提出保障措施。其次,建立生态网络,保证景观斑块-廊道-基底结构单元的完整性,同时将整个园区纳入到更大区域的景观格局中。

(2)物流系统规划,包括对物流设施和物流基础网络的建设。物流系统的网络由点和线这两个基本要素组成。完整规划物流的来源供应、供应链及最终排废的处理过程;强调物流的末端处理,寻求材料的最大化在循环和再利用,通过替代材料的使用和开展园区范围的一体化废物处理,减少有毒材料的风险。通过资源交换和再循环网络将园区产业和周围地区的产业联系在一起。这些产业可以开展副产品交换;园区内部的物流系统应与外部能量流结合,形成完整的物流链。

(3)能量流系统,主要指基础设施及旅游开展的能量来源、消耗过程的一个辐射系统的高效化。通过对设备的设计或修正,进行热能联产、能源梯级使用以及其他方法最大化能源的使用效率。通过企业间的能源流动获得更高的效率,广泛使用可更新能源。如上海崇明东滩湿地公园对风能的利用等,都是使能量流系统更加高效的方法。

(4)水系统规划,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供水系统的高效化、无害化;一是湿地水系统网络化和联通化。水使用系统考虑用水量,应尽量就地取水,减少建设费用,同时成为保护水质的内在需要;根据水的不同质量开展水的梯级使用;强调水使用的末端处理,达到无污染排放,应有明确的设施与措施,对污水的最终排放进行处理,防止对自然水功能体系规划是从对湿地公园进行统完整性与可持续性规划,它与以上各项专项规划并不矛盾。这四个功能体系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作为一种规划理念隐含在物质规划的内容中。

4.2规划原则

湿地公园能够给予当地社区适当的利润,将湿地旅游活动与湿地生态保护相联结;在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的前提下,利用适当的经营管理方法与技术提供旅游服务,使当地居民从中获益,同时游客可满足其旅游体验;并为所属城市居民提供短期旅游休闲的旅游目的地,成为城市形象的构成元素及生态涵养地,为了达成上述目标,在规划中必须遵守如下原则。4.2.1保护优先原则

城市郊区的湿地是自然和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而不可再生的遗产,湿地公园的价值首先是其“存在价值”,只有在确保城市郊区湿地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被破坏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湿地的多种功能。因此,保护优先也是湿地公园规划的基本出发点。4.2.2综合协调原则

城市郊区湿地公园规划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在资源充分有效保护前提下的合理利用。虽然保护是湿地公园的核心,但是并不意味着要将保护与利用割裂开来。我国城市郊区湿地公园的特殊性之一就是湿地公园内包涵有许多社会经济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自然———社会复合生态系统”。4.2.3突出自然原则

充分发挥风景资源的自然特征和文化内涵,维护景观的地方特色,强调回归自然,防止人工化、城市化、单纯商业化倾向。4.2.4环境承载力原则

承载力原则意味着任何资源的使用都是有极限的,湿地资源的利用也不例外。当使用强度超过某一阈值或临界值时,资源环境将失去其持续利用的可能。湿地利用必须要在其允许的环境承载力(或称环境容量)之内,这是城市郊区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的关键。4.2.5分区管理原则

根据湿地资源价值与分布,划分功能分区,严格实行“区内游,区外住”、“区内景,区外商”、“区内名,区外利”的管理原则,在保证湿地资源不被破坏的前提下,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5结语

湿地公园是一个新概念,也是对待自然资源的一种新的态度和理念。我们应该看到,仅仅通过规划师对湿地的保护和开发规划对城市郊区湿地进行复兴的作用是有限的。目前最为迫切的,是人们对城市郊区湿地的哲学观和价值观的转变。这种转变包括规划的参与者、决策者,同时也包括广大市民的生态意识的普遍提高。同时规划师也在城市郊区湿地保护与开发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对于城市郊区湿地这一种集中了生态、经济、社会多重因素特殊的规划对象,规划师应该打破专业的局限,吐故纳新,转变传统的规划设计观念,邀请更多的专业人员参与到规划中来,多方面多角度的分析问题,提出多种途径的解决办法,使湿地公园的建设更好的融入到城市各项建设中来。

参考文献

[1]赵学敏.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120-123. [2]周多复.中国城市化道路的必然选择-可持续发展[J].城市研究,2000(4):7-9.

[3]克雷格.坎贝尔、迈克尔.H.奥格登.湿地与景观[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L2005. [4]彭少麟,任海,张倩媚.退化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的一些理论问题[J].应用生态学报2003,14(11):2026-2030.

[5]陈宜渝.湿地功能与湿地科学研究的方向阴冲国基础科学,2002(1):17.19. [6]吕宪国,黄锡畴.我国湿地研究进展叨.地理科学,1998,18(4):294-300. [7]左东启.论湿地研究与中国水利[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1999,19(1):14-21. [8]刘红玉,赵志春,吕宪同.中国湿地资源及其保护研究[J].资源科等1999.21(6):34-37. [9]俞孔坚,李迪华,潮洛蒙.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十大景观战略[M].规划师,2001,17(6)

[10]陈久和.生态旅游的绿色设计:以杭州西湖西进为例的研究[J].浙江学刊,2002,1:185-188.

[11]孙广友,王海霞,于少鹏.城市湿地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4,23(5):94-100 [12]郝日明,许瑛.城市湿地在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建设中的作用及其保护建议[J].江苏林业科技.2005,32(6):46-49

第五篇:北京翠湖湿地公园规划探析

北京翠湖湿地公园规划探析

一、翠湖湿地公园概况

1、公园简介

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上庄镇,公园规划总面积157公顷,其中水面面积90公顷。它距离北京市中心30km,既是北京市上风上水之地,又是新规划的海淀山后绿心的核心区,同时是2005 年5 月国家建设部首批公布的九个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之一。

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是利用人工修复的湿地水域及周边环境,是兼有科普教育与游憩功能的北京地区唯一一家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翠湖湿地公园内水网密布、植被繁茂、湖水清澈,分布有植物科属种,鸟类科属种。建成后的翠湖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将是一座集生态、休闲、科普、人文为一体的国家级城市生态湿地公园。

2、旅游资源分析

翠湖湿地公园以资源条件为依托,其自然资源种类非常丰富,包括生物、植被与水域等。

园内有植物76科,占北京湿地植物的30%;湿地鸟类17 目48 科166 种,占北京已观测的354 种鸟类的47%;两栖动物2 科3 属,占北京市分布的8种两栖动物的37.5%;爬行动物2 亚目3 科2 属,占已知分布于北京市的20 种爬行动物的25%。水生动物相对丰富,鱼、虾、蟹、软体动物、浮游生物均构成自然体系。

二、公园解析

1、区位分析 翠湖湿地公园位于海淀区上庄镇,西临稻香湖公园,东接上庄水库。毗邻北京西北部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是北京的后花园,也被称为北京的江南水乡。翠湖湿地所在地在历史上是稻香湖景区,在大西山风景区、稻香湖风景区和皇家园林三大板块中突出,位于核心区,不仅成为海淀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被直接列入北京市水利、湿地保护和绿地规划,定位为城市绿地系统。

2、周边交通条件分析

在翠湖湿地公园周边有多条公路相交通过,西北方向有翠湖北路横过,而翠湖北路向东延伸直接与上庄路相接,方便于市区居民的郊外自驾游;在公园东北方向分别有前章村路和八家南路两条道路,则这两条道路方便于公园周边居民的周末游。

3、旅游价值分析

规划针对当前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特别是生态旅游、会展旅游、郊区旅游和家庭旅游的兴起,定位于中青年高收入阶层、老年离退休人员、会议交流市场以及家庭、小团体目标市场,确定旅游战略发展方向为:凭借翠湖湿地风景旅游区独特的自然生态景观、良好的区位环境和较强的经济实力,不断完善旅游区的综合服务功能,突出自然生态和科技文化旅游特色,提高设施条件的档次,重点满足短期休闲度假、综合会议展览和家庭旅游市场的需要,从而带动和促进风景旅游区的整体发展。

三、总体规划纲要

1、规划目标

“十二五”期间海淀北部地区将加快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建设,形成“一心、一带、多组团”的空间格局,而翠湖湿地位于北部地区生态绿心的核心地域,将其与周边地区开发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充分挖掘湿地功能,调整涵养北部地区生态环境,为发展高端、高效、高附加值和环境友好型产业创造良好外部环境。翠湖将力争建成国家一流的城市湿地公园,成为展示“绿色北京”理念的重要窗口。

2、规划要求

(1)充分考虑湿地公园在海淀北部地区发展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考虑其与周围旅游景点之间的关系。

(2)充分考虑与城市的关系、排洪河道和公园出入口的位置。

(3)在规划中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满足人们休闲、游览和观光的需求,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4)对湿地生态特点深入研究,科学处理好湿地生态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5)公园规划应充分考虑到日后的运营管理。

3、规划原则

(1)保护性开发的原则(2)自然性原则

(3)突出科普宣教特色的原则(4)地域特色的原则(5)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6)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四、规划分区结构

规划将湿地划分为重点保护区、湿地展览区和游览活动区三个区域,并结合出入口设置旅游管理和接待中心,为湿地的游览活动提供各项服务。

1、湿地生态园 包括湖泊水面、浅水滩涂、生态岛屿、苇塘沼泽、小溪池塘、水鸟栖息地,该去以保护为主,重点展示湖泊、沼泽等不同类型湿地生态系统特性。

2、湿地展示区

湿地文化 园、湿地生态步道、植物观赏园、水鸟观赏屋,是游客游览观光较为集中的区域,设有一定的景观和活动设施,整体风格自然朴素,并符合相应的生态容量。

3、湿地休闲科普区

水禽科普馆、生态交流中心、湿地群落主题馆、湿地功能展示馆、生态活水园、生态科技农业观光园,以开展湿地科普教育为主,区域内的人为活动受一定的限制。

4、湿地研究实验

湿地生态研究室、水产养殖园、水禽繁殖场、生态观测与研究基地,以专业人士和爱好者开展湿地实验研究活动为主。

5、湿地管理服务

旅游管理中心、接待服务中心、湿地会所,可作为国际、政府和民间组织开展湿地科技合作、科技交流、教育培训和活动的场所。

五、支持与保障

1、基础设施与配套工程设施

基础设施包括:包括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道路建设等。配套工程:包括通讯、电信、给排水、安全、卫生、消防、绿化美化和环境保护等。

2、经营管理规划

包括管理机构建设、人力资源管理、经营规划等。

六、心得 昨天汇报受到老师的批评后,我确实回去思考了很多,的确问题在于自身,完成作业质量的好坏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态度与努力程度,我没有完全按照老师的具体要求去做作业,就单纯的直接去写一个陌生的景区,这一点对我来说既是一次深刻的教训,也是向前改正与努力的激励,我会认真思考自己的问题所在,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我还想说的一点是,虽然我没有亲身去所选的景区,但在完成的过程中我的确有认真思考,在网络上查询了许多相关的信息去做了解。我之所以选择这个公园是因为在一门选修课上有位老师曾提及过这样的湿地公园,所以印象比较深刻,就选定这个范围。

在这次作业完成中,自己有缺陷和不对的地方:比如没有亲自到景区观察,态度还是有些松懈。但同时也有一些收获,比如学会许多做ppt的技巧(虽然老师觉得有点花,但对初学的我还是比较满意的),还有自己对规划方面的整个框架把握的还行。

总之,端正做事做人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件事,是我学习到的!

下载小型城区湿地公园规划建设分析研究论文(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型城区湿地公园规划建设分析研究论文(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一) 文章来源:其他 点击数: 0 更新时间:2006-1-13 10:01:31 第一章 总 则 1.1 编制依据 1.1.1 《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

    云南级湿地公园建设管理办法

    云南省省级湿地公园建设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为了健全本省湿地保护管理体系,规范省级湿地公园建设和管理,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扩大湿地面积,提高湿地保护率,根据国......

    浅谈城市湿地公园的保护与规划

    浅谈城市湿地公园的保护与规划  前言 湿地被喻为“地球之肾”,与海洋、森林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它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最高的生态系统,是人类和经济社会......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0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关于印发《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的通知 建城[2005]97号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园林(绿化)局,新疆生......

    相思湖湿地公园建设发展方案

    相思湖湿地公园建设发展方案 一、相思湖湿地公园的范围 相思湖湿地公园位于相思湖新区、邕江上游,包括相思湖、可利湖、可心江、明月湖以及西明江、石埠河、石灵河等水系湿地......

    福建长汀汀江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情况汇报

    福建长汀汀江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情况汇报 长汀县林业局 (2016年6月20日) 福建长汀汀江国家湿地公园自2012年7月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期间举行奠基仪式以来,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

    建设城市湿地公园好处多[推荐五篇]

    建设城市湿地公园好处多 ——以辽宁抚顺大伙房湿地公园为例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是专业的旅游规划设计机构,专家们提醒:湿地公园不仅仅作用在她的旅游,休闲,生态,自然。更重要......

    长沙望城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维护

    长沙市望城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维护 补助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田水利条例》国务院令„第669号‟、《湖南省小型农田水利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