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庭教育核心内容
家庭教育核心内容
过去的认识里,家庭教育通常认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即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
一、德育
历来,古今中外的许多著名学者,都把德行放在重要的位置。
一般说来,德,反映着一个人的思想品质和道德风貌,决定着个人的发展方向。日常生活中,德育比智育更重要。所以,斯特娜夫人说得十分透彻:“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为了培养孩子的品德,父母亲的行为要自慎,应处处作孩子的表率。孩子好的行为或坏的行为都是父母教育的影响的结果。”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我们可以向母亲和父亲讲,从儿童懂事的初期起,就应该让公民的品德在儿童心灵中形成、树立和巩固起来。公民意识和公民情感发原于儿童时代;播在儿童心灵中的一粒小小的种子,会生出茁壮的幼芽,长出深根。”
中国五千年的礼仪之邦,更是集大成。像历史上最受推崇的儿童道德教育巨著《小学》(宋)、家庭道德教育的传世典范《温公家范》(宋)、中国伦理道德的尺规之作《孝经》(春秋)、中国传统礼仪与道德标准之总论《礼记》(西汉)。都在教诲大家要做个有道德的人。
二、良好行为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为此,专门写过《习惯成自然》和《两种习惯养成不得》等文章。
美国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士则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可见,良好的习惯应当从小养成,墨子曾经拿束丝做比喻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固染不可不慎也。”就是说孩子生下来就像一束白丝一样,你把它染成黑的就是黑的,染成黄的就是黄的,蓝的就是蓝的,所以说染丝不可不谨慎。孔子则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就是说小的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像人的天性一样自然、坚固,甚至说就变成你的天性了。以致于以后所取得的成功、创造的奇迹,很多方面都是在小的时候形成的习惯所支撑的。
三、良好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通常包括责任心、自信心、自我控制力、独立性等诸多内容。而作为孩子第一抚养责任人和第一任的家庭老师的家长,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素质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家庭教育方式和父母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孩子的身心发展关系密切。孩子大多的行为习惯、思想情感和思维方式是从家长身上通过平时点点滴滴的潜移默化的生活中习得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父母的政治态度、价值观念、宗教信仰、行为态度、期望偏好、心理健康等一方面直接对孩子的人格发展施加影响,另一方面,孩子的的身心发展状态,适应环境的能力,成材发展趋势等反过来又对家长及家庭产生重要的影响。不良互动关系和父母心理健康水平的低下常常导致青少年的身心障碍。所以,只有真正提高父母乃至整个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发展才有可靠的保证。
四、智能开发
当代社会竞争激烈,很多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是认为智育决定一切,推崇“让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不惜血本的胎教、早教,于是出现5岁儿童琴棋书画轮番车轮大学习;10岁儿童暑期上英语、奥数、电脑、作文、美术、舞蹈、剑桥英语、书法等8个辅导班,最大的心愿是“想睡觉,睡一天一夜”。这种教育所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现在一年级孩子就厌学了,三年级孩子就出现抑郁了。更有一些极端的事例见诸报上。
其实,现在科学和社会实验早就佐证了,孩子是否成才的一个决定因素是智能。智力只是智能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早在1983年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神经学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教授就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教授认为人在实际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智能是多种多样的,这些智能可被区分为七项:语言文字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旋律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并提出了相应的学习辅导工具和职业趋向。
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和美国麻省理学院儿童研究中心《1999年全球孩子的最新走向》的研究资料中,提出的新世纪孩子启动成功的六种最新智慧内容不谋而合。这六种智慧分别是:语言智慧、音乐智慧、空间智慧、逻辑数学智慧、身体动觉智慧和人际智慧。
我们从中可以看到,无论是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还是美国麻省理学院儿童研究中心的六种最新智慧,都表明了:
1、智慧有别,没有上下高低之分;
2、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特长有意识的重点培养;
3、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某些不足进行补缺。关键在于:家长要善于发现和善于引导。
而现代科学已经表明,学龄前儿童具有很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大脑神经发育功能有极大的开发潜力。所以,开发智能的儿童早期教育就当仁不让的由家庭教育来承担和进行。
五、强壮的身体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人都意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曾经有人用数字作比喻,称健康是1,而其他所有的财富、荣誉、能力、地位、学识……都是0,因为1只有放在0前才有真正的价值,所以健康是根本。
第二篇:课程核心内容
【课程核心内容】
第一部分:汲取狼性精华,打造狼性销售团队
l狼性意识就是强者意识
坚决吃肉,决不吃草的食肉意志
忠爱同伴、同进同退的团队精神
顽强执著、绝不言败的进攻精神
永不自满、不断成长的进取精神
所向披靡、战无不胜的进攻艺术
斩草除根、干净利索的行事风格
l狼道,是以弱胜强的不败之道
道是理想:狼道理想是内部各尽其能,各就其位、各行其责而一致对敌;对外,是以弱胜强,以小欺大,顿顿有肉吃;对己,谦虚谨慎,苦练内功,隐忍而成器。
道是规律:狼道规律是弱者必被强食,适者才能生存,否则就不能称之为自然,不能是道了。道是原则,狼道三原则:对内管理,诱之以利,驱之以法,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对外进攻,围而攻一,以攻为守,歼敌必灭,百折不挠;对己:断腿强身,危机强志,尝胆强心,全力以赴而强力。
l狼性销售团队的打造目标
紧密团结:群狼携手打天下,携手让我们走的更长,狼族之间决不内耗
坚决进攻:“坚决吃肉,决不吃草”进攻是团队生存与吃肉的基础
团队规模稳步突破:目标明确、步骤清晰、方法得当,周而复始,团队不断做大做强 狼性队员:个体素质不断提升,完不成任务决不罢休
第二部分:先聚人,后“造狼”,如何快速招募未来狼性队员
l如何提升团队销售力
团队销售力等于:团队规模乘团队素质减去团队成本
打造狼性销售团队就必须扩大团队规模,提升团队素质,压缩团队运作成本
l团队打造流程:先聚人,后造狼,淘汰弱者,只留强者
强势招聘:将自己的公司成功地推销给准队员,唤起准队员对公司的信心以及欲望,吸引更多的人入司,给更多的人以机会。
强势培养:设定培养期,在培养期内循序渐进地进行狼性激发、技能培养、市场实战,然后进行纠正、再培养,再实战,把准队员打造成狼
实战考核、优胜劣汰:通过赛马原则,达不到标准的一律淘汰或下岗再培训
l如何进行强势聚人,招聘到更多“未来的狼”
1、我们的公司能给准队员带来什么
2、我们如何帮助准队员获得成功
3、团队打造初期需要落实的六个方面
4、招聘会与创业说明会怎么操办
5、如何将有潜力的准队员在培养期内留住
第三部分:激发下属狼性,打造进攻型业务代表
激发下属征服自我,脱胎而成狼我的动机:狼我是兼具智慧与进攻性的“我”
l强势激发,在业务员的潜意识中种上狼性的六颗种子
1.狼行千里吃肉:“坚决吃肉,决不吃草”的自我许诺
2.积极地解释一切事件:任何事件的发生必有其原因和目的,而且必定有益于我3.积极正确的归因模式: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责任在我,改进自我,成功始自信念而不是条件
4.不找任何借口:积极探索“如何做”,而不是论证“为什么不能做”
5.不做无用功:“上帝决不照顾埋头苦干的人,只能照顾找对方向,找对方法的人。”
6.“重视过程,结果自然产生”:成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成功还需要耐心等待 l建立狼性成长环境
狼的危机意识在于:再肥美的羊也必须靠自己的奋斗才能得来,而且是卓有成效的奋斗;时刻要警惕更强的动物如狮子、猛虎等攻击。
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离开了优胜劣汰的成长环境,温室里不会培养出百战百胜的狼群。l打造业务代表的进攻性
这是一个供过于求的时代,你不进攻,你的对手就会抢走你的生意
进攻带来个体与团队的活力,进攻带来内部变革,进攻带来空间与机会
羊低头啃草,遇到危险撒腿就跑; 狼昂首吃肉,见到猎物奋起进攻
l狼性进攻的六拼法则
拼力量整合,不拼力量本身;拼速度,不拼规模;拼完美,不拼数量;拼团队,不拼个体;拼猛烈,不拼时间;与更猛的敌人相拼,拼韧性,而不拼猛烈
l如何制定进攻的具体实施细则,以确保业务代表的进攻“到位”
第四部分:狼性销售总动员:卓有成效的战前准备
准备一:产品特性利益化:我们的产品有哪些特性,能给客户带来哪些利益,为什么? 没有证据支持的特性是空口承诺,在销售当中根本不值一提
只有把产品的特性和客户的需求联系起来,才能激发客户的购买欲望,打动客户的心。准备二:公司介绍优势化:为什么说选择我公司是客户的明智选择
找出企业的优势,并能进行论证
质量的优势、服务的优势、品牌的优势、价格的优势
准备三:有效论证产品的九种工具
准备四:竞争对手调研与分析,我们的产品有哪些优势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调研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差异性、个人差异性、服务差异性、公司差异性、政策差异性 准备五:客户分析:谁是我们的客户,客户决策的流程
找准客户、正确判断客户的关键人物,判断销售的关键时机
准备六:挑战拒绝的狼性心态
第五部分:再造业务代表的狼性行销技能
客户说:“不是我不需要,不是我买不起,今天买也不是不可能——是看你有没有能力打动我”
行销就是把你脑袋里的思想放到顾客的脑袋里,然后顾客把口袋里的金钱放到你的口袋里。愚蠢业务代表的首要特征就是在还没有将脑袋里的思想放到客户的脑袋里之前,伸手去掏客户的口袋。
l如何让客户购买?
第一、突破客户防线,客户才会给你推销的机会
第二、激发客户欲望,客户才会想买
第三、让客户喜欢你——客户才愿意从你这里买
第四、让客户信任你——客户才敢从你这里买
第五、选择重点客户,“客户有钱,才有能力买”
第六、异议处理,强势成交——让客户现在就买
l客户系统的建立:持续开发重点客户,才能持续创造更多业绩
l行销话术的准备
l狼性行销8要素
l如何破译客户的拒绝密码
l销售合力论,如何提升销售合力。
l年收入六位数的10项行销策略
第六部分:狼王的修炼,先自立,后立人
l狼王的志向:帮助队员成功,帮助企业成功,帮助自己成功
l先自立,后立人:做坚定、执著、品德、活力、效率的榜样和表率
l如何抓好业务代表的思想转变
l狼性工作原则
一追到底原则——追不到结果绝对不能停止
绝不妥协原则——“你必须………”,“必须”与“无所谓”的争夺
绝不放弃原则——“我一定要……..”,失败往往在于半途而废,得不到结果决不罢休 迎难而上原则——“我一定能……..”,克服种种困难,就是长胜将军
决不等靠原则——“马上办……..”,机会来自创造,而不是等靠。
决不同情原则——帮助别人自强而不是同情别人的软弱和处境;同情乞丐才会有乞丐。言出必行原则——说到就要做到。诚信赢得人心、合作,诚信让别人对你产生信心 l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培训下属,减少重复的管理
建立秩序,减少重复的控制
以点带面,减少重复的劳动
树立目标,结果考核,减少重复的督促
第七部分:打造销售团队的狼性文化
l团队文化——团队内部的精神契约
拒绝那些空洞的口号,不能被员工认同的一切口号都是笑柄
增强团队内部的精神契约
l如何面对内部的矛盾和冲突,如何对待那些比较”自我“的员工?
l倡导为学习型团队——你可以拒绝学习,但是你的对手不会
l如何制定内部的激励政策
l如何才能实现团队合作,团队“竞争而不斗争”的机制探索
l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建立团队的正气
l引导队员进行团队心态整合:个人离开团队,就是孤家寡人
以全局为重: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
主动争取别人的帮助和支持,主动与别人相融合帮助别人做得更好:“一名伟大的球星,最突出的能力,就是让队友变得更好。”——迈克尔·乔丹
成功共分享,不要吃独食
l如何建立共享的团队目标
提出共享的目标远景
提出近期的奋斗目标
团队队员规划,让每一个人各就各位
坚持到最后一分钟,不完成团队目标誓不罢休
第八部分:持续提升,打造狼性销售团队
l部门与干部队伍建设
用对人——正确的人在正确的位置上才能激活这个位置
进行有效授权,让下属主管有责也有权
用绩效管理促进下属成长
l激发下属的成长力
成长的动力——为什么要不断追求进步
成长的方向: 行销的能力;心态;理念;贵族素养
成长的环境:令人激进奋发的环境往往很重要,环境能磨练人,环境能催人上进。成长的方法: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设立一个目标。
激发下属发现自我潜力
l帮助业务代表不断提升自我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因为他们早已养成一种习惯:尝试失败者不太可能做的事情。成功者做事的动机是追求结果带来的愉悦感;而失败者做事的动机是寻求舒适的方法。业务代表如何通过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帮助自己不断提升
通过分析销售记录,不断提升销售思维与计划能力
l正确判断业务代表的狼性和羊性
第三篇:答辩核心内容
答辩核心内容
讲述:本文基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总体上分为三个步骤。首先,通过分析土地产权制度带来的现实问题以及改革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得出我国土地产权制度存在创设土地发展权的空缺;然后,分析了土地发展权创设的必要性、可行性;最后,对土地发展权的创设和实施作了研究。具体内容为:首先,简要介绍了土地产权以及土地产权制度,并重点对土地发展权的内涵、特征进行了理论综述,同时也对土地发展权在土地产权制度中的地位做了分析;其次,对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历程、现状和创新方向做了探讨,阐明土地发展权是土地产权的突破;接下来,从经济、社会和制度的角度对土地发展权设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做了研究;然后,运用动态分析法对我国的土地发展权创设的一系列理论内容加以阐明;最后,借鉴国外土地发展权的运行模式,提出我国土地发展权的运行模型:即结合我国的政府层级安排,土地发展权按照一定机制分别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进行配置和流转。
框架:
1、土地产权制度与土地发展权:土地产权以及土地产权制度,土地发展权的定义(是
对土地在利用上进行再发展的权利,即土地所有权人或土地使用权人改变土地现有用途或者提高土地利用程度的权利)、特征(抽象性、潜在性、政策性和工具性);
2、土地制度改革历程(封建土地所有制向农民土地所有制的过渡、农民土地所有制向集体所有制的转换、在集体所有的土地上设立用益物权)、现状(土地自然增值的合理分配问题、土地利用中的外部性问题)、突破(土地发展权);
3、研究的必要性(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维护农民利益的需要、加强耕地保护的需要、完善我国现存土地制度的需要)和可行性(从所有权的发展变化来看、从土地法律制度建设来看、从国外经验来看、从我国土地制度现状来看);
4土地发展权的创设:问题(缺位、模糊、归属)、归属(英国归国家,美国归所有者,我国:国家和集体,国家有基本发展权,农民集体有实体发展权)、原则(继承与创新、权力基础原则、合理性与可能性、目的性)、权能(拥有、使用、处分、收益);权利(农地、市地)、变动(创设、让渡、变更、用尽与灭失);
5、土地发展权的实施:国外(英国的国家控制土地发展权、法国的法定上限密度限制、美国的可转让的发展权制度)、我国(宏观配置与一级流转:中英-地方、中观配置与二级流转:县-乡、微观配置与三级流转:具体条件)
问题:
1、背景描述(问题):征地制度招致的钉子户问题,集体土地被国家征收之后产生的差价问题,农用地转为建设用时农民集体利益受损问题,国家垄断土地供应一级市场与促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相结合问题;
2、国内研究:土地发展权内涵(广:用途变、强度增加,狭:用途变更或建物)
3、土改历程:农地制度改革经历了土地改革、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运动和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市地从无偿到有偿。
第四篇:家庭教育优秀案例
做孩子心灵的守护者
长胜学校
霍改仙
家庭是孩子出生后与社会最早的接触点,人生历程的各个阶段,都与家庭息息相关。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以独有的方式给孩子以最早的和最持久的影响。所以教育子女是我们每个家长面临的重要课题,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呢?
我认为家长要懂得尊重孩子。对孩子严格要求是好事,但是不讲原则,不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不问青红皂白就是我们家教的盲目,其实孩子虽小,但他们也懂得被尊重的快乐。作为父母,我们是不是懂得尊重是一种富有鼓舞作用的教育方式?父母的尊重可以使子女感到他们与父母处于平等的地位,从而对父母更加尊重、敬爱,更加亲近,也更乐于向父母倾吐心里话并乐意接受父母的意见。这有利于增进父母对子女内心世界的了解,使父母教育子女有的放矢,获得更好的效果。反之不仅伤害了孩子,还失去孩子对我们的信赖,教育孩子又从何谈起?
那么我们该怎样尊重孩子呢?我认为要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发表自己的意见,孩子说的对,我们加以鼓励,孩子认识有偏差或者做法不对时,那么我们就教给孩子如何去分析和判断的方法,不要用偏激的言辞去斥责,要循循善诱,让孩子真正感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一点我是“吃一堑,长一智”。特分享与大家
1、案例背景
我是一个老师,对孩子的要求很是严格,孩子的分数便是孩子的智商和能力的综合,我总是习惯了给孩子定一个分数线,分数线以上不容置疑那是家长管理有方,分数线以下那就是孩子遭殃,2、案例描述
一次老师给我电话说,孩子写字太乱,错题太多时,我急忙去学校询问究竟,打开作业,作业本被老师撕得只剩下三页,没有干净整洁的痕迹。老师的指责,让我颜面尽失。气愤之下,我挥手打了女儿两耳光,厉声呵斥让孩子惊恐万分,女儿胆小,她被我吓呆了,当时我没有顾忌太多,只顾狮子般的咆哮了。她不说话,头上冒着虚汗,那天回家后孩子发了高烧,病了两天。
3、案例分析
心疼之余我对孩子进行了认真分析,自己孩子为啥不如别人孩子?恍然明白,孩子入学年龄太小,义务教育阶段孩子的正常入学年龄是六周岁,而我家孩子因为是教师子弟,我开了绿灯,刚满五周岁就让入学。孩子年龄小,写字速度慢,老师就催促。孩子着急,字就写不好,反复用橡皮擦,作业本就开了洞,老师生气,作业本就被“破相”了。
4、案例反思
以后孩子变得沉默了,同学面前充满自卑,老师面前更是望而生畏,学习的信心没有了。我百感交集,开始为自己“揠苗助长”的教育方法进行反思。我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打击了了孩子的自信,孩子对我充满了畏惧,拒我千里之外。我对自己的教育方法非常懊悔。怎样才能唤回孩子的自信呢?于是我开始给孩子写信,每天悄悄地在女儿的文具盒里放一张小纸条,鼓励孩子,表扬孩子,给予温馨的提示,和他进行心灵的对话。渐渐地女儿受伤的心快乐起来了,她又像往常一样在我身边说笑,给我讲班里的新闻和她进步的喜讯。现在女儿六年级了,成绩优异,被评为旗级三好学生,我想作为家长,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孩子我们要学会尊重孩子的同时,还要学会赏识,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加以发
扬,才能培养健康、阳光。德才兼备的人才。切忌要么不管,要管就是“暴风骤雨”。
总而言之,我们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以塑造孩子的心灵为本,从情感上关心孩子,从人格上尊重孩子,从行为上规范孩子,我们的尊重、理解与信任会给孩子极大的鼓舞,我们耐心的、持之以恒的陪伴和帮助,会让孩子安心学习,乐于探索。尊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心理需要。希望我们的家庭教育处处绽放和谐之花。
第五篇:家庭教育优秀案例
做孩子心灵的守护者
长胜学校
一位在中国工作的外籍教师,根据多年的观察发现,中国的很多父母省吃俭用,把所有的钱都存起来,甚至拿出自己的养老金、看病的钱来替儿女交学费、找工作、买房结婚、照顾孙子。这种爱的方式让不少“老外”感到不可思议。
高尔基说:“爱孩子,这是连母鸡都会的。”但是,怎样爱孩子,却不是每个家长都有清醒的认识。有的家长忙于事业、忙着赚钱,放弃了对子女的养育,小的时候扔给爷爷奶奶,长大以后交给学校、推到社会。在他们看来,人的成长和成才是用钱堆出来的。有的家长“一不怕苦、二不怕累”,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和追求,甘于当孩子的“陪读”和“陪练”。
实际上,放任和包办这两个极端,都不是真正爱孩子。在乡村中,有多少个“留守孩子”可怜巴巴地期盼着父母的疼爱;在城市里,有多少“生活不能自理”的大学生抱怨父母的溺爱;还有多少个顽皮少年,在父母粗暴的“棒喝”下,走向违法犯罪的危险边缘。舐犊之情是为人父母的天性,但天然的父母却不一定天然合格、天然称职。爱,需要理性;养育,是一门科学。
中央电视台曾经报道过“神童”魏永康的独特经历。从小到大,母亲对魏永康的惟一要求是专心学习。魏永康13岁考上大学,17岁到中科院硕博连读。然而,由于生活中的事情完全由母亲包办,魏永康不懂得如何跟周围的人交往;读研后,因为生活长期不能自理,知识结构不适应中科院的研究模式,被学校劝退。在这位含辛茹苦、对孩子倾注了全部心血的母亲身上,人们看到了母爱的伟大,也看到了溺爱的害处。
对孩子期望值高是家长的普遍心态。在我们身边,“逼子成龙”、“逼女成凤”的事屡见不鲜。然而,这种忽视孩子天分的“填鸭式教育”、强迫式教育,常常会遏制孩子的成长空间,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当然应该重视孩子的学业。然而,孩子成绩突出,但未必快乐;孩子学历很高,却未必成才。家长当然要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引导,但不能无视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更不能粗暴干涉孩子正确选择的权利。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家庭深刻地影响着孩子的人格和日后的生活。因此,对家长来说,养和育同等重要。从一般意义上说,要使孩子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家长首先要言传身教;要提高孩子的全面素质,家长也要提高自己的素质。为孩子营造一个文明健康向上的家庭生活环境,这是家长的责任。
爱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而是要履行一种教育的责任;爱不是为孩子包办一切,而是教会他们懂得自立自强自尊自爱;爱不是粗暴的命令,而是充分地尊重孩子的爱好、兴趣,发掘他们的潜在能力和优势;爱不是把孩子变成温室里的花朵,而是让他们像海燕一样自由地飞翔,面对困难勇敢拼搏。
我们应该懂得,爱是一种最纯正、最美好的感情,但也要讲爱的艺术、爱的科学。愿天下父母无私、真诚、崇高的爱,成为孩子成长成才的沃土,而不是一种羁绊和负担。分享到: 人人网开心网印象笔记领英更多 0 评论区
家庭是孩子出生后与社会最早的接触点,人生历程的各个阶段,都与家庭息息相关。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以独有的方式给孩子以最早的和最持久的影响。所以教育子女是我们每个家长面临的重要课题,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呢?
我认为家长要懂得尊重孩子。对孩子严格要求是好事,但是不讲原则,不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不问青红皂白就是我们家教的盲目,其实孩子虽小,但他们也懂得被尊重的快乐。作为父母,我们是不是懂得尊重是一种富有鼓舞作用的教育方式?父母的尊重可以使子女感到他们与父母处于平等的地位,从而对父母更加尊重、敬爱,更加亲近,也更乐于向父母倾吐心里话并乐意接受父母的意见。这有利于增进父母对子女内心世界的了解,使父母教育子女有的放矢,获得更好的效果。反之不仅伤害了孩子,还失去孩子对我们的信赖,教育孩子又从何谈起?
那么我们该怎样尊重孩子呢?我认为要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发表自己的意见,孩子说的对,我们加以鼓励,孩子认识有偏差或者做法不对时,那么我们就教给孩子如何去分析和判断的方法,不要用偏激的言辞去斥责,要循循善诱,让孩子真正感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一点我是“吃一堑,长一智”。特分享与大家
1、案例背景 我是一个老师,对孩子的要求很是严格,孩子的分数便是孩子的智商和能力的综合,我总是习惯了给孩子定一个分数线,分数线以上不容置疑那是家长管理有方,分数线以下那就是孩子遭殃,2、案例描述
一次老师给我电话说,孩子写字太乱,错题太多时,我急忙去学校询问究竟,打开作业,作业本被老师撕得只剩下三页,没有干净整洁的痕迹。老师的指责,让我颜面尽失。气愤之下,我挥手打了女儿两耳光,厉声呵斥让孩子惊恐万分,女儿胆小,她被我吓呆了,当时我没有顾忌太多,只顾狮子般的咆哮了。她不说话,头上冒着虚汗,那天回家后孩子发了高烧,病了两天。
3、案例分析
心疼之余我对孩子进行了认真分析,自己孩子为啥不如别人孩子?恍然明白,孩子入学年龄太小,义务教育阶段孩子的正常入学年龄是六周岁,而我家孩子因为是教师子弟,我开了绿灯,刚满五周岁就让入学。孩子年龄小,写字速度慢,老师就催促。孩子着急,字就写不好,反复用橡皮擦,作业本就开了洞,老师生气,作业本就被“破相”了。
4、案例反思
以后孩子变得沉默了,同学面前充满自卑,老师面前更是望而生畏,学习的信心没有了。我百感交集,开始为自己“揠苗助长”的教育方法进行反思。我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打击了了孩子的自信,孩子对我充满了畏惧,拒我千里
之外。我对自己的教育方法非常懊悔。怎样才能唤回孩子的自信呢?于是我开始给孩子写信,每天悄悄地在女儿的文具盒里放一张小纸条,鼓励孩子,表扬孩子,给予温馨的提示,和他进行心灵的对话。渐渐地女儿受伤的心快乐起来了,她又像往常一样在我身边说笑,给我讲班里的新闻和她进步的喜讯。现在女儿六年级了,成绩优异,被评为旗级三好学生,我想作为家长,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孩子我们要学会尊重孩子的同时,还要学会赏识,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加以发扬,才能培养健康、阳光。德才兼备的人才。切忌要么不管,要管就是“暴风骤雨”。
总而言之,我们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以塑造孩子的心灵为本,从情感上关心孩子,从人格上尊重孩子,从行为上规范孩子,我们的尊重、理解与信任会给孩子极大的鼓舞,我们耐心的、持之以恒的陪伴和帮助,会让孩子安心学习,乐于探索。尊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心理需要。希望我们的家庭教育处处绽放和谐之花。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是一个很严肃的话题,如果我们不注重它、关心它,那么就算孩子长高了个、拿到了文凭,可是心灵没长大,心灵里杂草丛生,将来既对社会对家庭都是祸害。所以我觉得明智的家长,要跟孩子一起长大,关心他的心灵成长,这样孩子才会成为一个健康、快乐、幸福、有责任感的孩子,你幸福我也幸福,对这个社会都是一种福音。
· 很多父母总想给孩子留下些什么,比如车子、票子、房子……其实父母很爱孩子,但不知道怎么去爱。他们想给孩子留下更多物质东西,实际上呢?把财富留给孩子,没有把孩子变成财富,孩子既不领情又没法对这些物质有更深刻的物质。
· 孩子心灵的成长,需要一种肯定,肯定他成长中他自己做的事。但是今天很多父母有一个误区,老拿自己的孩子跟人家比较,觉得人家孩子是是金子,自己孩子是沙子。
· 今天的父母应该看到,孩子更多的成就感来自他的精神层面,他自己努力了,他就有成就感,所以要给这个孩子肯定,这种肯定并不是没有目的的吹捧,而是他自己努力做的事情就应该得到肯定。
· 成长的需求,就是梦想,或者说志向。中学阶段,学生的价值观应该形成了,世界观也在形成过程之中。他为什么能活着?他应该做什么样的人?他应该思考这样的问题。所以家长不能把这个孩子当小孩了,应该站不到一个层面上,让他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了。家庭教育体会:让孩子成功又快乐
各位家长:大家好!
应十一中校领导的邀请,要我来大家交流一下家庭教育的体会。有的家长可能会问:你一个党务干部怎么会这么关心家庭教育问题呢?
我以前是学教育的,当过十多年老师。2004年,我的孩子考上清华大学,市创学委要我作了一个发言,结果引导广大家长的兴趣,很多家长关心一个问题:家庭教育到底有没有秘诀?我说有,很简单。三句话:学习,学习,学习,好父母是学出来的。07年我出版了著作《好父母是学出来的》,总结了我十七年的教子体会。这本书受到广大家长的欢迎。
首先要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当好父母要学习?如果大家把这三位专家的话真正听到心里了,真正开始学习怎样来做父母,其他的问题就好解决了。
要怎样学习?我的亲身体会是三条:先学后教、边学边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为今天时间有限,不能把全书的内容和大家交流,针对高中生家长面对的情况,与大家讨论一下高中生的教育话题。
我作为过来人,理解高中生家长两个愿望:既希望孩子快乐健康成长,又希望孩子以优异成绩在高考中考上一个理想的大学。就是希望孩子成功又快乐。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个话题,结合我自己学习的体会和实践的效果,向大家作一个汇报,讲得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
我先给大家讲两个学生的故事。一个是刘洋。
一个是四川考生张非。2003年考了606分考进北大。北大规定的五门不及格要退学,他只用两个学期就完成了这个目标,18门课程中7门学科都不及格,而最低的仅仅只考了5分。2005年以703分的优秀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张非就读清华大学以后,仅仅只坚持了一个学期,又旧病复发,疯狂地迷恋起了网络游戏,张非的母亲专程赶到北京,一边打工一边看管照顾儿子。2006年10月份,张非的学习已经有5科都亮起了红灯,不及格学分已经超出清华规定的20分的底线,2006年底,张非不得已自动选择了退学。2007年再次以677分考入清华大学,能不能毕业还有待时间证明。清华大学每年淘汰10%的学生。怎样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呢?
我们来看看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说法。家长一定要学习一些最基本的教育原则和方法,否则教育会有很大的盲目性,孩子就有可能出问题。面对高一的学生家长,我给大家提三条建议。
一、积极引导,培养孩子积极进取的精神。好的成绩是怎么来的?是什么在影响孩子的成绩?
原理:人取得好成绩、获得成功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一个人到17岁时,他的智力已基本成熟了,这时要大幅度提高孩子的智力水平已不太现实。但是,高中是孩子非智力因素发展的重要时期。高中三年,孩子遇到的困难是很多的。能不能坚持?靠什么坚持?适合的目标、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积极的态度起到关键的作用。
我个人认为:不一定每个家庭都能培养出高分学生,但是,如果家长注意方法,一定可以培养出一个积极进取健康的孩子。
1、高度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人的认识活动中,智力因素是操作系统,而非智力因素是动力系统。一辆性能再好的车,没有动力,这车能跑吗?如品德、理想、信念、自信、态度、兴趣、意志、情感、性格等,无论孩子的智商是高是低,这些因素都将对孩子今后一生的成败、幸福与否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案例: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他从小智力超群,从小学到哈佛,都是尖子。超常的非智力因素。他从小有远大的目标,做事非常执著,可以三天不睡觉,意志力非常强大,任何困难都挡不住他。
案例:怀化学院的洪战辉成为2005感动中国人物。是他热忱的友善、强烈的责任感和坚强的毅力感动了中国。
2、树立理想,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
在我家里有两张在同一个地方照的全家相:清华大学的校门。一张是在孩子初三时照的,为了激发他的目标意识,我们特意在“五·一”安排他到北京参观了清华、北大两所著名高校。我们一家在清华大学的校门前照了一张合影。这次参观在孩子的心目中激起了强烈的反响,回到常德后,他写了一篇作文,在作文中他记叙了参观清华、北大的经过和感想,他在作文中写到:我相信清华大学一定有一张课桌是为我准备的,我一定要考进这样一流的大学去学习一流的本领,成为一名能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有用之人。
高中三年,他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理想,不管学习上的困难有多大,也不管成绩如何波动,他要考上清华的信念一直没动摇过。也正是这种坚定的理想为他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最后取得高考的成功。所以,在送他上清华时,我们特意在清华大学的校门口再照一张合影。我作为家长,清楚地看到,只要他的理想信念上稍有动摇,在意志努力上稍有松懈,在纪律约束上稍有松散,就很难获得成功。
从这一件事上我得出结论:一个适合孩子的理想,能够为孩子提供强大的动力。这种动力比父母用金钱的奖励和用打骂的惩罚都要来得更直接、更强大。因为,这种动力一旦
产生,就是发自孩子的内心深处,其情感和意志都会作良好的配合与支持,所以这种动力会强大而且持久。
3、培养良好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习惯决定人的命运。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指出:“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品德: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知行合一。讲道理、培养习惯,所以要言传身教。众多家长要保持一致,前后要求要一贯。
朱智贤教授: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习惯形成就是指长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方式。习惯是后天习得,是不断重复形成的一种条件反射。要培养积极的良好的习惯,要不有妨害他人的习惯。品德总是以习惯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培养习惯四阶段
被动:“内力不足,特别需要外力”。自发:“既需外力也需内力”。自觉:“不需外力,但还需内力”。自动:“既不需靠外力,也不靠内力”。
4、做一个快乐父母。快乐父母培养快乐孩子。
斯宾塞名言:“我认为:教育应当是快乐的,当一个孩子处于不快乐的情绪中时,他的智力和潜能就会大大降低。训斥和指责不能带来好的结果。我认为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快乐的。就像一根细小的芦管,你从这头输进去的如果是苦涩的汁,在另一端流出的也绝不是甘甜的蜜汁。”
情绪:积极的情绪对人的行为产生增力作用。由明确动机和乐观情绪产生坚定的积极的进取精神。积极的态度产生积极的行为。消极的情绪对人的行为产生减力作用 逆反心理源于初中生的半成熟半幼稚状态。
5、指导孩子克服困难,培养孩子的意志品质。
不刻苦学习,再聪明的孩子的也难取得好成绩。这是我10多年教育孩子的切身体会,说到刻苦,肯定是要吃苦的,但是苦与乐一样,都是相对的,是相对一个人对艰苦的承受能力而言的。同样是晚上学习两小时,对承受能力强的孩子不算苦,但承受能力差的孩子可是叫苦不迭了;同样是背一篇课文,有的孩子觉得很轻松,有的孩子觉得累得不得了。是什么造成了孩子的这些差别呢?是孩子意志品质的差别造成的。一个人的意志品质与两个因素有关。
第一,意志总是与一定的目的联系在一起的。并不是所有有目的的行为都需要意志的努力,但需要意志努力的行为一定是有目的的。如要孩子努力学习,目的将来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将来成为一名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明确这个目的,孩子的学习自觉性就会很高,态度才会积极。如果孩子根本意识不到今天的学习与自己今后的工作生活有什么关系,是在为父母的面子而学习,所以,一遇到困难就不愿学习了。
第二,意志总和克服困难联系在一起的。玩电脑游戏,读休闲小说,看电视节目为什么不需要意志努力?因为没困难。但是,要背大量的英语单词,要做大量的习题,这是有困难了,不用劲是做不到的,这就需要意志努力来配合了。所以,这就取决于一个人对困难的承受能力,有的孩子学习四个小时还能坚持,有的孩子学两个小时就非常疲倦了。这种品质是锻炼出来的。
每次在孩子遇到困难时,我总指导和帮助孩子想办法克服困难,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帮助孩子磨练意志。这样的次数多了,孩子遇到困难也就不那么怕了,会积极地自觉地想办法克服困难,孩子的意志就增强了。
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家长一定要想到,这是培养孩子意志品质的最佳时机。有很多家长对培养孩子的才能十分重视,却忽视了对孩子意志品质的培养,使得一些很有才华的孩子因为缺乏良好意志,一遇困难就屈服,有的甚至走上极端。03至06年,北京有43名大学生跳楼自杀,真是令人心痛。其实,如果家长早一些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意志,也许这些拥有才能的学生就不会因为一些暂时的挫折而放弃生命了。
6、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有一天不教 这是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一句名言。
孩子自己的事多让孩子自己作决定,作选择。这是培养意志力和责任感的重要手段。包办代替、溺爱看似很爱其实是不爱,是极不负责的做法。《中国青年报》报道:“没长嘴”的大学生怎么越来越多了。
《中国青年报》1月13日报道:《“没长嘴”的大学生怎么越来越多了》天津是2008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城市之一,天津青年志愿者协会近日开通了志愿者报名咨询电话。电话一开通,立刻吸引了大量市民咨询。在咨询的市民中,在校大学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但
工作人员很快发现,大学生中由家长代劳来咨询的,占到了15%~20%。天津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感叹:“„没长嘴‟的大学生怎么越来越多了?!” 而一家公司的招聘主管曾对记者说:“我们一看到由父母陪着来应聘的大学生,心里已有80%不愿要,不管这名学生的条件如何好。”
案例:魏永康。1983年出生,两岁就认识1000多个汉字,4岁掌握初中文化,8岁上县属重点中学,13岁以高分考上重点大学,17岁考上中国科学院的硕博连读。20岁时,因生活自理能力太差,知识结构不适应中科院的研究模式被退学。是母亲从小一直包办到大学的结果。
案例:王思涵1987年出生,10岁时考进了东北育才中学少年班。只读过小学三年级的他,用4年的时间完成了初、高中课程。2001年,14岁以572分考进沈阳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
18岁因“除英语及格外,其他科目成绩为0”,被学校“责令退学”。
有责任心的父母不会让孩子要离开时除学习外什么都不懂。
案例:猎豹母亲教授小猎豹捕猎,在确认孩子学会本领之后再赶出家门。
2009年10月24日,为救两名落水少年,湖北长江大学三名会游泳的同学跳入江中救人。10多名不会游泳大学生手拉手扑进江中营救,突然,链条中间的一名同学因体力不支,手从相邻同学的手中滑落,前端的9名同学顷刻落入江中,水中乱成一团,呼喊声一片。顿时,第二场大营救迅即展开。正在宝塔河100米以外的冬泳队队员闻声赶来施救,他们和大学生们一道,陆续从水中救起6名大学生。两名少年获救,而3名大学生不幸被江水吞没,英勇献身。
2009年8月26日,丰都县一名非常漂亮的18岁女学生王敏涵舍己救人英勇牺牲。这些孩子的行为绝对是英雄行为,他们的品德是高尚的,这个不容怀疑。可是,无论谁牺牲,对他们的家人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记者见到王敏涵父亲时,他正拿着女儿的照片垂泪,喃喃自语道:“好乖嘛,养了18年啊!”
是啊,十八年的教养,却没有敌过水中的一分钟。这难道不让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家长好好的反思吗?据全球儿童安全网络发布的中国儿童意外溺水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溺水在所有儿童意外伤害死因中所占的比重,6年来持续保持在一半以上,是中国儿童意外伤亡的头号杀手。这还不够引起各方面足够的重视吗?
从小学读到大学却没有一所学校教孩子学会游泳!养育孩子二十年家长却没抽出一点时间来教孩子学会游泳!
二、加强沟通,引导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在《心理学》中,是这样给情绪和情感下定义的: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体验。
快乐是客观事物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而产生的情绪体验。所以,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快乐是我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
在接触大量家长、分析大量家庭教育的案例后,我得出这样的结论:众多不快乐的家庭教育中,主要源自于父母与孩子的三大冲突。父母过高的愿望与孩子能力、父母的能力与孩子需要、父母的要求与孩子观点之间的冲突。
一些快乐家庭,主要是这三大冲突处理得很好。所以,我给大家提三条建议。
1、客观看待孩子,指导孩子确定合适目标。孩子的苦恼是从过高目标开始的。案例:每个孩子都有跳不过的高度。
四年前,曾经有一位妈妈,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向我倾诉她的苦恼。她的女儿上高一了,学习成绩在班上属于中等。她按照学校往年高考的情况来判断,孩子很难考上一所很好的大学。从此,她就加大了对女儿的教育力度。也给自己和女儿带了巨大的烦恼。我问她是怎么教育女儿的,她给我讲了她和女儿的故事。
女儿每天晚上做完作业要到9点半左右,女儿走出房间想看看电视放松一下,这时当妈妈的就开始说教了。什么要抓紧啦,高中三年很快就会过去的。什么要集中精力啦,每天在打扮上不要花太多时间。什么考不上好大学将来就业就会很困难啦等等。每天如此,开始女儿只是沉默,只听不说。你说你的,她看她的电视。后来女儿受不了,妈妈一开口她就离开,弄得妈妈心里很难过,以前女儿跟自己像朋友一样,现在却像敌人一样,在一起难说三句话了。妈妈是既着急又难过,不仅影响到她的生活,工作起来也是无精打采的。她也知道这样下去对女儿的学习影响也很大。她问我到底要怎么做女儿才理解她。
我就给她说了我在孩子高中三年的做法。我告诉她,普通家长一般没有能力辅导高中孩子学习了。所以,孩子回到家里家长要与孩子谈学习上的事情往往谈不到点子上。再说现在信息如此发达,高考的重要性孩子都知道,家长在这方面再去过多的讲就成了孩子的压力。所以,我很少在家里与孩子谈学习上的事情。如果要谈,我一定是在发现孩子的问题之后,经过认真思考,把谈话的内容写成文字,在孩子比较轻松的时候找孩子谈。因为次数不多,孩子一般不反感。像你这样天天与孩子谈,她知道反正天天要说的话,肯定不重要,所以孩子不听。
那么,怎么才能做到心里不急呢?那就是对孩子的成绩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学校里那么多孩子无论家长怎样急,成绩照样要分出上中下。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学习成绩与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是直接相关的,每个孩子都有跳不过的高度。这些成绩将影响孩子的高考,是很重要,但决不会影响孩子一辈子。所以,高中三年,你不要去管孩子的学习成绩,这个交给学校老师去管。你就管孩子学习以外的事情,多关心孩子的成长问题。鼓励孩子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学习,关心她学习之后做什么事情人最放松,有空了与她谈些有趣的事情,缓解孩子学习上的压力。把生活安排好,保证孩子的学习的正常秩序。还可以帮助孩子查一些高考的相关资料,这样孩子不会反对的。
听了我的一席话,她得到启发。从那时起她不再找孩子谈学习上的事情,而是从关心孩子的生活入手,很快又与孩子恢复了亲密的母女关系。再遇到她时,她告诉我,是“每个孩子都有跳不过的高度”这句话让她得到解脱,女儿也轻松了,真的不把高考成绩看得那样重时,人就轻松了。女儿看到妈妈对自己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反正更加努力学习,去年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学。
不要用过高目标培养一个愤怒和自卑的孩子。
并不是每一个家庭都能培养出高分学生,只要方法对可以培养一个自信的积极进取的孩子。
案例:浙江金华徐力在母亲高压下失控打死母亲。
案例:在上海市,有一个高学历的家庭,父亲是大学数学系的博士生导师,母亲也是教师,家里有一个聪明的男孩,在一所重点中学读高一。孩子在学校各方面表现很不错,平时成绩名列前茅,遵守校纪,甚至连迟到记录都没有。按说这应是一个人人羡慕的家庭。可是,这天孩子晚上没有回家,在一天一夜的担心焦虑之后,父母终于看到儿子重新回到家里。可是,他们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会逃夜呢?
带着种种疑惑,父母带着孩子来到市青少年心理行为门诊部。在心理医生的引导下,孩子终于道出了逃夜的真实原因。在一次期中考试中,他的数学考试成绩未进入前3名,身为数学博导的父亲决定亲自辅导孩子,并规定他每天功课必须在学校完成,回家后做父亲布置的几十道数学习题。随着学业的加重,孩子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但因怕父亲失望,也不敢把自己的压力告诉父母。由于父亲的作业难度较高,和高中课程相对脱节,他的数学成绩因此滑坡得更厉害,而有时校内功课来不及完成,又不敢晚回家,只能把作业本塞在家中的楼道里。渐渐地,他拖拉的作业越来越多。他既不敢去学校,又不愿回家,终于做出了逃夜的举动。
心理医生告诉他的父母亲,是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不顾及孩子的承受能力,盲目增加压力,最终造成孩子的心理疾病。这时父母才知道孩子逃夜,错在父母。案例:在浙江省浦江县寺前村一个农民家里,母亲没上过一天学,仅仅读了3年书的丈夫长年在外打工挣钱。但他们的二女儿居然考取了上海同济大学;2003年8月,三女儿又以浙江省文科状元的身份被北京大学录取!记者专门跑到她家采访,以《文盲妈妈教出高考状元》为题,介绍了她家的传奇故事。而记者挖掘出来的经验却很简单,在大女儿上学后,她就交给她一个任务,把在学校里学的知识教给两个妹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三个孩子都上学后,她就要孩子们教她识字,而且经常向她们请教问题,孩子们答不出就去问老师或是在书上找答案。
在这样的家里,母亲给孩子的只有爱的鼓励和赏识,不会有指责和过高的期望。孩子反而有更多的自由空间和学习积极性。
一位父亲胜过一百位校长!英国诗人乔·格贝尔名言。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美国爱家协会研究部主任、布什政府家庭专业顾问Glenn T.Stanton教授:父亲的角色参与,会让孩子更有同情心、更健康,也更容易成功,就连做功课思
想集中、不容易与老师产生矛盾等,都与父亲密切相关。他公布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相对于由母亲单方面教育的孩子来说,有父亲参与教育的孩子,他们的发展要好50%。
2、平等交流,注意满足孩子合理需要。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的行为由动机决定,动机由需要决定。要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要注意满足孩子的合理需要。
孩子的需要是多层次的,有生理方面的需要,还有心理和精神方面的需要。
案例:孩子的自由换来妈妈的惊喜。德山一个初一学生,母亲管得很死,请家教把时间都占用了,孩子出了很多问题,我建设妈妈把周末两个下午让出来,孩子发生明显的变化。道理:尊重孩子的合理需要。
溺爱是从满足孩子一切要求开始的。溺爱就是不爱。案例:警察父亲开枪打死儿子
2005年2月1日中午12时40分,位于安徽合肥的铁道部第四工程局(简称“铁四局”)家属院内,突然连续传来四声清脆的枪响,紧接着救护车开进了院内……几分钟后,铁四局公安处接到本单位民警刘洪涛的电话,刘洪涛有些恍惚地说:“我把儿子毙了,我要投案自首……”
记者调查后发现这个孩子智力上是很好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也考上了大学。但自幼娇生惯养,父母对其非常溺爱,从而使其养成了骄横的脾气,长大后经常殴打父母,当警察的父亲再也忍不住了,最终酿成悲剧。一位父亲说得好,当孩子小时候出现必须给予一定惩罚的行为时,父母不及时惩罚,却等来了长大后父亲用枪来惩罚。这教训多么深刻啊。虽然这是极个别的案例,但问题产生的原因却有一定的普遍性:其发展过程大多是从父母不管孩子品德上的小问题开始的。所以,有的家长看了这个例子后感叹:宁愿培养一个品德优良的成绩差一点的健康孩子,也不愿培养一个成绩优良的但品德败坏的危险孩子。
3、消除对抗,尽量与孩子达成合理共识
对抗心理:孩子在心智上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状。父母的方法不对极易产生对抗。父母与孩子的交流沟通要平等,与孩子达成合理的共识是解决对抗的一个办法。很多对抗源自认识和情感上的差距。晓之以理才能达成共识。
启发式教育是孔子提出的古老的教育原则,主要是要调动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启发孩子独立思考。
平等交流才能启发孩子。达成共识需要情感和意志的支持
从孩子能做到的开始。人大附中的王金战老师真是一个神奇的老师,很多怒气冲天的家长带着垂头丧气孩子来找王老师。可经王老师一点拔,学生非常自信的走了,最后都还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弄得一些家长目瞪口呆:怎么我们这么多年说了那么多的话就不如王老师的十多分钟管用?这里面的秘诀是什么?一些家长百思不得其解。
“我的眼里,根本就没有差生!”王金战老师经常这样说。王老师为什么会这样说?因为他从不拿成绩差的学生去与那些尖子生比,从不给学生提过高的目标,他只鼓励这些学生去做他们能做到的事情,所以总能激发学生的自信。
王老师的解释吧。当一个学生反复遭遇失败的打击后,便成了“差生”。而让一个“差生”变好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让他不断地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就能变成一个优秀生。案例。王老师在人大附中当高中班主任时,有一天半夜接到校长电话,要王老师接收一个学生。这个学生因为经常旷课,搞得班里的纪律一团混乱,老师便“联名上书”要“开除”他。王老师根据这个学生的特殊情况,给了他一些特殊的政策,允许他每周违反两次纪律。由于以前没好好学,有些课他根本接不上。最终,这个男生自暴自弃,自己主动要求离开王金战的班。王金战老师再次给他特殊政策:每天早上来了之后,能听懂的课就好好听,听不懂的课就可以不听,而且随时都可以回家自学。
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前,这个男生说生病了,不想考。王老师知道他实际上是怕考。为了鼓励他,王金战老师说:这次考试,你肯定是倒数第一,既然如此,你还顾虑什么?于是他参加了高三的第一次考试。这次考试,让这个男生很难忘:“全不及格。但我没有多么难过。人家付出了多少努力啊!自己刚学了一个暑假,怎能比得过人家。此后,我一直玩命地学。”第一次月考他虽仍是班里倒数第一,但和倒数第二的差距,一下子缩小了30分。
在月考的总结中,王金战老师一个劲儿地夸这个男生:“你们看人家这位同学,一下子差距能缩小30分,高三总共要经过八次大型考试,如果每次都能缩小30分,那就不是考大学的问题了,而是考清华北大的问题了!就看你敢不敢挑战自己了。你站起来谈一谈,下一次你的目标是什么?”
被表扬得晕头转向的男生站起来说:“我下一次,肯定不考倒数第一啦!”
这名学生非常振奋,也看到了自身的潜能,学习进步得异常迅速。最终,这个男生果真考上了北大。
案例:愤怒让人失去理智。14岁的儿子沉溺网络打游戏,父亲说服不了,失手打死孩子。被北京平谷区人民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
案例:一个父亲的故事。高二的儿子半夜起来看欧洲杯足球赛,上课打瞌睡,从年级前十名掉到了年级160多名。
那天他准备暴打儿子。在四处找打儿子的工具时看到了我这本书,“平等交流”这句话让他冷静下来,坐在电脑前给孩子写了一封信。
父亲真诚感人的话语深深的打动了孩子。承认错误,发奋学习,考上重点大学,现在成为一名非常优秀的学生。
1968年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教授,来到欧克·霍尔学校从1—6年级选了一些学生,开出一份“能有显著进步的学生”名单,交给校长和老师,并且说“预计这些学生在这个学期会有显著进步”。老师们惊奇的发现,名单上的学生并非都是他们认为好的学生,有的是一般学生,甚至还有差生。但出于对心理学家的信任,老师给他们特殊的关爱,学生也受到特别的鼓舞。到学期结束时,罗森塔尔又来到该校,结果发现,这些最初被指定为“会有显著进步”的学生真的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他们的学习成绩(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有明显改善,而且,老师对这些学生的操行评语也很高。
罗森塔尔教授说,我对这几位学生根本不了解,他们是从教室的座次表上随机抽取的,是老师的期望起了关键作用。老师们相信专家的结论,相信那些被指定的孩子确有前途,于是对他们寄予了更高的期望,投入了更大的热情,更加信任、鼓励他们,反过来这些孩子的自信心也得到了增强,所以孩子们进步了。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期望和关爱更能使人进步!你把孩子看成什么样子,他就成为什么样子!也有人把这叫做“爱的效应”。
我今天把这个故事送给每一个在座的家长,希望你们把这爱的效应用在孩子身上。衷心祝愿每个家长都能培养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