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解读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论文
一、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环境人口容量又称为环境人口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下,一个地区所能抚养的最多人口数,也称最大的抚养能力或负荷能力,主要研究的是一个地区所能承受的最大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则是在满足人们最佳营养或消费水平的条件下,环境所供养的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或理想的人口规模。前者强调的是一个地区的资源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极限人口)。后者强调的是在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和在能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的适度人口(最佳人口)。一般来说,人口合理容量小于环境人口容量。
二、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资源丰富程度。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人类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就越多。资源种类繁多,在进行环境人口容量估计时,往往主要考虑的是人类生存所必须依赖的某一种或几种资源持续供养的人口数,作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科技发展水平。人类社会获得资源的数量,与科技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科技通过影响资源的开发影响环境人口容量。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将不断发现新资源,再通过探索资源的最新利用方法、手段,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一般来说,科技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由于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并不相同,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变化。确定具有什么样的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不同的消费水平,就会有与之相对应的环境人口容量。生活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地区的开放程度。如果一地区是封闭的,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本地的各种资源和其他条件,会受到较大的限制。而对外开放的地区。由于外部资源和其他有利条件得到利用,其人口容量就会比封闭时大得多。地区开放程度越大,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环境的地域范围。一般地域范围大,区域内各类资源数量、种类相当丰富,环境的承载能力就大,则容纳的人口数量相对较多;反之,则容纳的人口数量相对较少。
三、环境人口容量的特点
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不确定。时期不同,制约因素必然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也使得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使它不是一个具体明确的数值,而是一个取值范围或估计值。但是在具体时期,假定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不变(实际上是变化不大),可以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的估计,称之为相对确定性。如根据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基本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等,可大致估算出一定时期的环境人口容量值。
四、如何理解合理人口容量
首先,明确自然环境的优劣对合理人口容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其次,理解地域的开放程度对合理人口容量的影响。在一个开放的系统中,资源的互补可以大大提高一个地区的人口容量。而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由于某种资源的匮乏,会使得这一地域的人口容量大大降低。生产力愈发达,交通愈便利,人类利用系统外资源的能力就愈强,人口容量就愈大。第三,正确理解人口容量的相对性:
(1)环境一旦变化,则该地区的合理人口容量也将发生相应的波动。
(2)人类科技水平的提高,一方面会减少人们对环境的依赖,提高合理人口容量;但另一方面,因人们对较高生活质量的追求,消费需求也会不断提高,当人们的实际消费水平超过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时,合理人口容量就会降低。
(3)一个地区短期内的人口容量会高于保证其长期发展的人口容量,因此短期内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会造成未来人口合理容量的降低。
(4)不同的分配方式将导致人口合理容量的差别,一个平均分配资源和财富的社会,人口合理容量无疑大于一个贫富悬殊的社会。
五、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
许多科学家从不同角度和方向对我国人口容量进行分析,都得出了大致相同的结论:我国的最大人口容量约为15亿或16亿,而超过18亿到20亿,可能使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遭到灾难性打击。一些专家根据我国的资源、营养和文化教育等条件(小康型消费水平),尤其对我国耕地、草原和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分析,预测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为8亿~9亿人。如保证国民能获取所需营养(温饱型消费水平),我国人口应控制在10亿之内;如按美国的消费水平(富裕型消费水平),我国人口大致应控制在7亿之内。
第二篇:人口的合理容量说课稿
《人口的合理容量》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的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的第三节。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主线之一,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中,人是关键的因素之一。因此,本章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全面的理解人地关系这一人类关注的永恒话题,为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及区域地理等相关内容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在前两节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分析了人口变化的基本过程之后,本章用一节的篇幅阐述了“人口的合理容量”,重点说明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口观。教材设置“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这两个问题作为段落的标题,激发学生探求答案而进行学习,当然在学习过程中并不能得到这两个问题的精确答案。但是通过对“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问题的探究,知道了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并了解到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有很大影响;通过对“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问题的探究,知道了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认识到人口增长必须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人类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教材最后安排了一个“活动”意在使学生领悟到人口剧增对环境所产生的巨大压力,认识到节制人类自身繁衍的必要性,明确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和提高人口素质对我国的重要意义。
2、课标分析
课标: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本条“标准”对学生的具体学习要求可以分解为: ①能够说出“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
②能够正确辨别和判断“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③能够认识到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支持力有一个限度,人类活动如果超越这一限度,就会造成种种环境问题。④形成这样一个思想:人类如果想要可持续发展,就应该追求达到“人口合理容量”这一长远目标。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到人口剧增给予自然环境极大的压力,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及环境人口容量两重性——相对确定性和不确定性。(2)能力目标
1、结合“木桶效应”原理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2、对“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的三种观点提出依据并进行小组辩论,交流自己的观点,学会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和变化。(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态度,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特别要理性地看待不同国家、不同区域的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2、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观念,逐步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形成科学的人口观。
4.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2、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2)教学难点
1、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的区别。
2、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二、说教法、学法
作为当今世界最令世人关注的三大问题: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学生是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的,但是大部分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只是在表面现象上,没有深入分析这个问题存在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措施,“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也都是初中地理课程没有出现的新专业术语,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分辨这两个概念,目的是要使学生对这个问题有比较深层次的理解。对于学习知识面不够广、学习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来说,明确“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和区别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教学中设计了一些活动,让学生能够也乐于参与课堂教学,并从中达到学习目标。
讨论教学法是新课程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此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启发学生的思维。在本节难点“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教学时,主要利用书本上的“木桶效应”理论,进行一些列的问题引导,让学生通过讨论自然而然的得出结论。
材料分析法是地理教学中经常应用的一种方法,此方法有利于学生理解某些具体问题,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比较“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两者区别时,主要利用一些材料的分析,让学生明白“环境人口容量”是指最大的人口数,而“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最适宜的人口数。
三、说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老师:我们班级有多少人? 学生:略
老师:我们班级还能容纳更多人吗?如果现有更多人,你们会有什么感觉? 学生:略 老师:大家觉得班级多少人最合理?为什么? 学生:略
老师小结:刚才我们讨论的问题是涉及到一间教室的人口的容量问题,那么到底多少最适合呢?最大的容量是多少呢?小到一间教室,一个学校,大到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我们的全球,都涉及到这个我们人类最关注的问题:人口的容量问题。那么,我们国家最多能容纳多少人?最适合容纳多少人?我们地球母亲最多能容纳多少人?最适合容纳多少人?(展示一些漫画)大家知道吗?如果想知道这些答案,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进入今天的课程学习: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
[设计意图]:从教室实际情况和师生平常的对话导入新课,这种问题引导法显得很自然,并结合一些夸张的漫画,既能引起学生对《人口的合理容量》这节课的兴趣,又能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新课教学]:
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的教学设计
1、区别“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两概念
(图片展示):世界1800年以来人口增长柱状图,让学生观察图片。老师: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
老师:人类只有一个地球,面对数量庞大且与日俱增的人口,地球上的可用空间越来越狭小,自然资源也变得越来越匮乏。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这是大家首先关心的问题。为了研究这个问题,人们提出了两个概念: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请同学自己看书说说什么叫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 [设计意图]:介绍环境人口容量产生的背景,有利于学生理解为什么要提出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这两个概念。
2、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与“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这是本节的重点难点所在。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了教材中提供的“木桶效应”理论,设置了一连串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经过分析讨论。
教材提到“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类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最大”。其中各要素与人口容量之间到底是怎样的因果关系呢?我设计了下面的问题情景:
⑴让学生阅读分析木桶效应示意图及其原理:我们知道,当一个木桶的桶底面积确定后,木桶能容纳多少水,主要取决与组成木桶的桶板究竟有多长,如果各块桶板的长度并不相同,那么,木桶容纳水量的多少取决与长的桶板还是短的桶板呢?多数学生很快回答:当然取决于最短的板。
⑵结合思考题:假如各块桶伴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木桶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短暂思考和讨论后回答:木桶容量由短板决定,那么环境人口容量也就由短板代表的某一资源的数量来决定。
⑶进一步分析,决定环境人口容量的“短板”可能是哪些资源呢?师生共同分析得出:资源种类很多,这里主要考虑的应该是人类生存所依赖的基本资源,如土地、淡水和能源等。
⑷再给桶板赋予不同的含义进行讨论:如果桶板代表环境人口的各个制约因素,那么木桶效应又反映了什么道理呢?有了前面的分析经验,这次学生很快议论:由于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是随社会生产力和科技水平的发展而不断提高,资源的消耗还与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水平紧密联系,这就取决了环境人口容量受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教师接着问:那么,短板有可能是那个因素呢?有的同学回答:是资源,因为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度都离不开资源,资源多了当然能养活更多的人口。有同学反对:是啊,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必要条件,但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科技水平上。比如在原始社会,人类的科技水平很低,获得的资源十分有限,因此环境人口容量很小。还有的同学说:消费水平的高低才决定人口容量的大小。在同样的资源条件下,如果人均消费大,则其所能养活的人口就少,如果人均消费小,则环境人口容量就大。
学生各抒己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讨论书中“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不同估计”中的三种观点,让学生对自己支持的观点进行简要的论述,并鼓励他们在不同观点间辩论。
最后教师小结,让学生认识到:
I、不论是科技还是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的影响,多要建立在一定的资源基础上的,所以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II、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资源总数不确定,科技发展水平及人类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变化的,所以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是,在一定的时期内,一个地区的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和消费水平相对变化不大,那么其环境人口相对时确定的,一般以一种或几种资源能够供养的人口数作为环境人口的估计值。
III、资源和科技发展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是正相关,人类的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是负相关。[设计意图]:通过“木桶效应”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各种资源决定了大小不一的环境承载力,而最小的环境承载力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的道理,同时揭示了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揭示了人类发展与环境的深刻矛盾,说明有限的资源只能供应有限的人口。讨论教学法是新课程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此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启发学生的思维。
二、“地球上适宜养活多少人”的教学设计
1、理解“人口合理容量”概念的教学设计
承转: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定时期,一定地区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大家想一下,一日三餐,刚够温饱,好像就可持续供养,但那是我们向往的吗? 学生:不是。
教师:那我们追求什么样的生活? 学生:略
教师:过这样的日子恐怕得消耗比仅仅一日三餐有保障就行的日子更多的资源和财富。那么,一切条件等同的情况下,能够供养的人口会有什么变化? 学生:减少。
教师:在保证现代人生活幸福,同时又不降低未来人生存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到底适合养活多少人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科学家又提出了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提问:人口合理容量含义是什么,它与环境人口容量有什么区别呢?
答案:人口合理容量是指能养活好多少人,而环境人口容量是指能养活多少人,是一个极限值,是一个警戒值。所以,我们应该把我们环境中的人口控制在环境人口容量之内,最好是处于人口的合理容量。[设计意图]:从生活现实入手,结合上面关于我国人口容量分析的材料,通过对两个概念的分析,使学生理解它们间的区别。
2、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战略意义
提问:当今世界什么原因导致未能实现地球上人口合理容量? 师生共同讨论,小结:
主要原因:(1)人口过快的增长、人口的压力(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资源的耗竭(3)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
具体原因:发达国家人均消费资源太多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在世界每年新增人口中,发展中国家占到了80%以上。
教师追问:(1)面对存在的问题,人类有什么途径才能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呢?(2)作为社会的成员,我们个人能够为国家的人口合理容量做出什么呢?
学生探讨:(1)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2)要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3)世界各国都应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第三篇:人口的合理容量 教案
人口的合理容量
教 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环境承载量、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了解和理解全球人口容量估算与前景 3.了解和理解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估算和前景
4.理解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须采取相应措施(2)过程与方法
① 加强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运用、搜集、整理的能力。
② 让学生学会运用文字、录像、地图、风景图片等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原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 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② 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
1.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2.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 教学难点::
1.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及估计
2.理解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须采取相应措施 教具准备: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示意图、有关我国人口与环境的文字资料 教学方法:讨论法、个案分析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近几千年来,世界人口一直在增长,而且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公元初年时,全世界的人口也就是2亿到3亿,而目前已超过了60亿,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世界人口增长了20多倍。据预测,下世纪末全球人口可能达到处100亿以上。地球只有一个,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那么,我们生活的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呢?一个国家或地区,又能容纳多少人口?多少人才是最合适的数量呢?
1.3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一)环境承载力(用来表示环境对人口的容量的限度)
1、概念: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衡量指标:人口数量。
(二)环境人口容量
(为了估算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而提出)1.概念: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注意环境人口容量定义中所包含的几层意思:
①谈环境人口容量应指出具体时间,因为环境人口容量是时间的函数,具有不确定性。
②人类的生存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因而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③人类的生活除了满足吃、喝等物质方面的需求以外,还有精神生活的需求。人们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变化,因此,确定具有什么样的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④如果研究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要以该国或地区所能利用的资源和技术为依据,而所能的利用的资源和技术,不见得完全就是本地的,也可以是定义中所说的“其他”(如国外或地区以外的)资源和技术,这一点对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结果有较大的影响。
(过渡)何如进行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呢? 3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
本部分建议采取由学生自学--学生讨论--学生阐述--学生补充--教师总结--归纳出一个倾向性的意见的程序进行
(过渡)据科学家计算,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约为16亿,而我国目前的人口已有近13亿的情况下,已经表现出了人口负担过重的现象,资源表现出紧缺状态,到底中国有多少人才最合适呢?
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
(引言)在保证现代人生活幸福,同时又不降低未来人生存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到底适合养活多少人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科学家在环境人口容量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一)人口的合理容量
1、概念:
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特点:
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3、概念提出的意义:
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
社会发展战略。
(二)正确处理人类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与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的关系
本部分建议采取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阅读教材--学生进一步探讨--学生代表发言--学生补充--教师总结的程序进行
(1)请同学们结合日常生活实例和教材分析说明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任务的艰巨性?
(2)采取何种措施才能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的出现? 教师总结
(1)现实中的人口问题(如人口过快增长、人口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等)引发了严重的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
①发达国家的人均消耗资源量很大,索取资源和转嫁有害生产的地域超出了本国的范围。②发展中国家不仅人口数量多,人均消费水平低,而且一些国家的人口仍在快速增长。若在现有的经济基础上,把发展中国家人均生活质量提高到与发达国家相当的水平,所引发的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将会相当严重,解决的难度也很大。(2)
I就整个世界来说:
①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尤其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 ②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II就各国、各地区来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应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课堂小结:略 板书设计:
1.3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一)环境承载力
1、概念:
2、衡量指标
(二)环境人口容量 概念
2.环境人口容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3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
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
(一)人口的合理容量
1、概念:
2、特点
3、概念提出的意义
(二)正确处理人类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与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的关系
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以下关系式正确的有()
A.科技水平获取资源数量 环境人口容量 B.人口文化 生活消费水平环境人口容量 C.科技水平环境人口容量 资源获取量
D.人口文化 环境人口容量 生活消费水平
2.有关地球环境人口容量叙述,正确的是()
A.乐观者认为未来世界人口最终会达到人口容量极限,但会经历漫长时间 B.介于悲观者与乐观者之间,许多人认为地球环境人口容量在110亿左右
C.悲观者认为,目前世界上的人口太多,已大大超过了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D.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公布的报告认为,将全球人口稳定在110亿或略多一些,可使地球上的人维持合理健康的生活
3.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正确的是()A.在一定历史阶段内,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
B.在假定条件下,可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绝对量的估计
C.在实际中,通常把某一种或几种资源能供养的人口数作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 D.假定条件不同,估计方法不同,对于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结果大致相同 4.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A.资源 B.科技发展水平 C.人口的文化 D.生活消费水平
第四篇: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教学设计
第三节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教学设计
临淄中学 徐巍
【教学分析】
1、课程标准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本节内容中的“人口分布”部分在高中地理课标中未体现,在初中地理课本上讲述了人口分布,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只是解读了“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本条“标准”要求学生能分辩这两个概念,明确这两个概念对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目的是要学生认识到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支持能力有一个限度,人类活动如果超越了这一限度,就会造成种种环境问题。人类如果要想可持续发展,就应该追求达到“人口合理容量”这一长远目标。体会其蕴涵的人口观、资源观、消费观、环境观、发展观等方面。反思自己所在区域的生产生活状况,知道一个公民对社会发展应担负的责任。
2、教学内容分析:
教与学的活动应重视学生对人文知识的的感悟和理解,以及对分析人地关系方法的指导,本节内容共分为四部分:“世界人口分布”、“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我国的人口分布”、“谋求人口合理容量”。前三部分知识都是为谋求人口合理容量做铺垫,让学生学会分析人口数量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理解人地关系。
3、学生情况分析:
人地关系是当前的热点问题,学生对此有浓厚的兴趣,但对人口数量的多少所引发的问题以及某地区人口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还没有进行系统的、深层次的思考。【教学构思】
高中地理教学要体现课程理念、落实课程目标、达到课程标准,本节教学积极探索和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合作交流、批判性思考以及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正确的地理观念是地理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今日和未来社会公民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是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本节课中有与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有联系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时,采用对不同观点进行比较和判断的方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同时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就上述观点展开辩论,各抒己见,重全员参与,从而拓宽了思路,开阔了眼界,发展了批判性思维,培养了用辩证方法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良好习惯。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地理学习水平。【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图表资料,了解世界及我国的人口分布规律。
2、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并说明形成原因。
3、辨析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基本概念,说出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
理容量的区别。
4、判断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理解我国的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世界人口分布图的分析,归纳世界人口分布规律
2、由归纳总结的知识推断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3、应用所学的影响因素解释中国人口分布格局的原因。
4、合作探究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环境人口容量的双重属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知道一个公民对社会发展应担负的责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 难点: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三、教学方法
学案导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案例教学
四、教学过程 导入:
多媒体展示两组图片,一组反映了地球人口的爆炸性增长,一组是伤痕累累,满目疮痍的地球漫画,然后让学生思考:地球能否承受人口如此快速,持续的增长,如果不能的话,其承受能力是否有一个限度,那么这个限度与什么因素有关?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本节的学习。
一、世界人口分布
引导学生读图1-3-1分析人口分布与人口密度之间的区别。思路:通过引导学生读图可以发现这两个图人口密度虽然相同,但人口的实际分布却不相同。左图的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不尽合理,而右图的人口分布则比较均匀,比较合理。所以我们在研究人口分布时不但要研究人口的密度还要考虑人口的分布格局。导入世界人口分布规律的探究。
让学生读活动中的表及图,思考讨论并完成动后的问题。
1、读表1-3-1,总结世界人口主要分布的纬度范围。
2、读表1-3-2,总结世界人口的分布与距海远近的关系。
3、读表1-3-3,总结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地形区。
4、结合表1-3-
1、1-3-
2、1-3-3读图1-3-2,找出亚洲和欧洲人口分布密集的地区,并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解释人口稠密的原因。
思路:让学生读表总结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规律,并结合图1-3-2,利用所学知识尝试分析东亚、南亚和西欧人口稠密的原因。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导入影响地理因素的学习。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阅读课本第二部分,总结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并简要说明如何影响人口分布的?完成学案。
1.自然环境因素:(1)地形(2)气候
(3)水资源和土壤
(4)矿产资源 2.社会经济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条件以及政治文化等。
3.政治文化因素
政治、历史、宗教、习俗等文化因素也都对人口分布产生影响。案例分析:写出下面现象的影响因素 分析以下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①东北黑土分布区人口较为稠密()
②塔里木盆地从边缘向中心人口变得稀少()③热带多雨地区人口稠密地区在高原和山区()④印巴分治导致的人口迁移()⑤筑波科技城的形成()
⑥两次世界大战使世界政治地图发生明显变化,人口也随之大规模移动()⑦上山下乡,西部大开发()
思路:让学生阅读课本,结合学案自己总结归纳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并设计案例让学生分析其影响因素加深理解。
三、我国的人口分布
1.我国的人口分布特点
(1)主要特点: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2)其他特点:沿海地区人口多
(3)胡焕庸线:黑河——腾冲线,是我国人口分布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它形象反映了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分布宏观格局 读图1-3-7和1-3-8合作探究:
① 对比两幅图,思考一下在这10年间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格局有没有改变? ② 运用前面所学知识说明我国沿海地区人口增长较快的原因? 思路:对于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课本上阐述的很全面,也是对前面内容的一种归纳和概括,所以让学生阅读课本,自主学习完成,对于课本的上的活动,可以作为一个案例让学生利用总结的地理因素来进行解释阐述。
四、谋求人口合理容量
1.最多能养活多少人——环境人口容量(1)环境承载力的概念(2)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 合作探究
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与环境人口容量是什么关系?
思路:回到课前所思考的两个问题,由这个限度引出环境承载力的概念,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的标志就是环境人口容量,让学生合作探究其影响因素及关系。
2.适合养活多少人——人口合理容量 3.我国的人口容量 4.我国的人口政策
思路:适合养多少人是人口合理容量的问题,辨析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并进一步探究中国的人口容量问题。
教材整合
人教版教材都对合理人口容量作了详细的阐述,教学中要结合其内容。对于世界人口与
中国人口的分布初中已有学习,内容也相对简单,对于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第五篇:《1.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影响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探究法,提高学生运用材料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列表比较法,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永兴岛案例培养学生的现代海洋观和爱国情感,通过对本节内容探讨使学生正确认识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重点难点】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列表分析法、练习巩固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视频引入(航拍中国海南节选)(2分钟左右)
师:视频当中提到的永兴岛?同学们都听说过吗,学生:回答
师:但是可能大家对永兴岛的具体情况并不熟悉,它是中国最年轻的城市三沙市政府驻地所在处,面积不足3平方公里,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岛上各种配套设施应有尽有(展示图片),那在这仅有的2.6平方公里的岛屿上最多鞥养活多少人?又最适宜居住多少人?带着这两个问题,让老师带大家一起来看看永兴岛的历史和今天。(展示课题PPT)新课讲授:
一、环境承载力---解读概念2分钟
师:地球对人口的承载是有一定限度的,而这个限度就是环境承载力,我们具体来看一下环境承载力对的定义(展示PPT)
师:请同学们注意几个关键词,一定时期、环境和资源、最大,从定义中我们可以了解环境承载力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一定时期说明环境承载力在不同时期,由于资源环境的变化,也会发生改变具有不确定性,同时在一定时期内,资源,环境比较稳定,环境承载力可以估算,具有相对确定性,其衡量标准是用环境人口容量
师:这里提到的最大人口数量,是不是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 学生:回答
教师:对,不是,而指的是满足人类最低生活消费水平,这种生存层面上的最大(PPT翻页)是一个警戒值
师:据史料记载3000年前,就有渔民在永兴岛从事捕捞活动,但是历史上该岛却少有常住人口
师:是什么原因使得永兴岛少有常住人口,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又是什么?(展示PPT)
师:带着这个问题,进入我们的小组探究活动1:请同学们前后同学一个组,结合教材学案中所给材料一,并将最终的结果写在学案上。
探究活动一?
为何永兴岛历史上少有常住人口?(走下去进入学生的讨论)(3分钟 +7分钟(学生展示和教师总结))材料一
永兴岛位于北纬16度50分,东经112度20分,呈椭圆形,东西长约1950米,南北宽约1350米,面积2.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5米。是一座由白色珊瑚贝壳沙堆积在礁平台上而形成的珊瑚岛,土壤的生产力差,岛上地势平坦,中间较低,是潟湖干涸后形成的洼地。洼地掘井取水方便,由于鸟粪的污染,井水不能饮用,只能用来洗涤。属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1509.8毫米,风力大,蒸发快。由于周围被海包围且陆地面积小,有海洋性气候的特点,雨量充沛,终年高温,高湿,高盐,淡水资源严重缺乏。岛上林木深密,还盛产椰子、木瓜、香蕉等水果、。
师:时间差不多了,哪一个小组的的代表来给大家分 享你的观点,生:因为、、、、、、,土地
。淡水,,师:回答的很有条理,其他小组同学有补充没有
生:补充
师:刚刚回答的同学,很有逻辑性和条例性,我们应该把掌声送给他们,过度:前面同学说的淡水资源、土地资源就是影响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 二,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PPT)(10分钟
师:永兴岛陆地面积约2.6平方公里,土地资源有限,再加上该岛是由珊瑚贝壳沙堆积形成,这样的土地生产力怎么样?提问? 学生:回答
师:对,这样的土地肥力低
生产力低
土地是人类生活、生产的空间场所
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决定了供给人类食物的多少,是决定环境承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板书)
过度:水是生命之源,除了土地资源,淡水资源也是制约环境承载力的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师:永兴岛地处北纬16.5度。从地理位置看 应该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年降水量丰富,降水年级/季节变化大,过度:从气候类型看。永兴岛年降水量丰富,应该淡水资源丰富,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吗? 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真实的情况
(播放视频)师:通过这段视频,永兴岛在建岛之前的淡水情况怎么样? 学生:淡水缺乏
师:为什么降水量多,该岛还是如此缺乏淡水资源呢?
小组探究2:请同学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结合材料一
小组讨论
师:请这个小组的同学来说一下你们组的看法 生:回答
师:很好,请坐
这位同学从 陆地集水面积小
,蒸发大、、其他组有补充没有
生:回答
师:这位同学从人为原因
分析了缺水的原因
师:综合以上同学的回答,我们可以归纳出缺水的原因,分为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过度:由于岛内严重缺水,严重制约了环境承载力的大小 淡水资源、土地资源这两个自然因素,不仅数量缺乏,质量也不佳,从而影响了环境承载力的大小,也是永兴岛少有常住人口的主要原因,永兴岛的例子告诉我们自然资源是影响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但是自然资源除了淡水资源、土地资源、外还有矿产、森林等其他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应该是众多资源共同决定的,我们可以将每一种资源比喻成组成木桶的木板,决定木桶水量多少,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就是木桶效应,资源对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影响也符合木桶效应理论
过渡:环境承载力除了自然资源影响外,也受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比如 地域的开放程度
,因永兴岛地处西沙群岛,离周边大陆距离较远
交流不便、地域封闭,获取资源不便
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扩大了资源的开发,发现新资源,还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消费水平也提高了,增加量资源的消耗量,这些社会因素也影响了环境承载力,但是自然原因是最主要的因素。
过渡:2012年6月,中国在三沙设市,其政府驻地就设在永兴岛,至此永兴岛各项设施一一具备,常住人口也达到了2000人左右,南亚岛国马尔代夫首都马累面积和永兴岛面积相当,而人口已经达十几万,未来的永兴岛的人口能否也能达到这么多,甚至更多呢? 学生:不能
师: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水平的提高,人口数量不能持续的增加,应该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这就是人口合理容量(展示PPT)
三、人口合理容量(5分钟)
从定义中我们找到关键词。思考一下,从定义中可以看出,和环境承载力的区别
师:哪个同学来说一下 学生:回答
师:人口合理容量指的是发展的层面的最适宜人口 数量
是一个 合理指 过渡: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有那些呢
是如何影响的,又和影响环境承载的因素有何区别?
师: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和永兴岛的材料讨论说出,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 师:下面我们请这边的小组的同学讲一下你们的讨论的结果,学生:回答
师:其他组得到 同学有没有补充? 学生:回答
师:综合上述同学的回答,我们可以把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归纳为
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优劣、地域开放程度、科技水平、消费水平。
师:这些因素是怎么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 学生:回答
师:由于人口合理容量是
人类追求的合理舒适的人口数量,更多的是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而环境承载力是满足人类最低生活标准小的最大人口数量,更主要的是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这就是两者在影响因素的最大区别、。
过度:只从建立三沙市以来,岛内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展示ppt永兴岛现在的 一些基础设施图片),近年来前往岛内的旅游游客也在增加,这一方面增加了岛上居民的收入,另一方便也一定程度会破坏原本比较脆弱的生态环境,岛上政府官员面对发展还是生存的问题,绞尽脑汁,接下来同学们来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来给政府官员出谋划策。
探究活动三:结合材料二,未来永兴岛如何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讨论+展示10分钟左右)材料二,永兴岛,只有2.6平方公里,也就是3000亩多一点,这个岛上可是建有一个不小的机场的,而且是三沙市的中心了。而在于其岛东北面有向东北伸出的沙洲,而且岛上沙堤到中部干泻湖低地生长着茂密的羊角树丛林,土质亦为鸟粪土,最关键在于此岛的礁盘大而且在水下浅,具备了填海造地条件
永兴岛上的生活用水是经过处理的雨水,分为饮用水和洗涤用水。1994年至2006年,陆续投入400余万元建造了雨水净化厂和1500吨级的蓄水池,解决了驻岛干部职工吃水用水难的问题。
2016-10-2《永兴岛海水淡化厂启用 全岛日淡化海水达1800吨》,“以前我们都是用岛上的地下水,洗完澡身上黏糊糊的,有时还会过敏,饮用水都是从海南岛运来的。三沙设市后,大家用上了海水淡化的淡水,但有时候还会出现停水的情况,现在千吨海水淡化厂投入使用了,大家不用再担心停水了,今天我痛痛快快地给儿子洗个澡。”渔嫂杨丽从水龙头接了一大盆淡化海水,把1岁的儿子抱进盆里洗澡。
2016-10-1《三沙永兴岛开始种菜了,月产万余斤》报道:这些采用水培、无土栽培方式种植的各类瓜菜,1个月可产万余斤,成为永兴居民争相购买的菜品
每月补给船到达永兴岛的时候,永兴岛居民都会放假两天,到码头协助卸下运补物资,这两天就是永兴岛的节日。
近年来明航航班的开通,机场的扩建,交通通达性更加便利,登入岛上的旅游游客不断增加。
学生展示讨论结果,教师点评。
学生:回答
可以
填海造陆、海水淡化,蓄水次、倡导人们适度的消费观念、改善交通 提高地域的开发程度,,,师:大家集思广益,同学们的想法倡议都非常不错
我们来看看 实际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师:填海工程
增加了 陆地面积(PPT展示)
甚至计划通过跨海大桥来接七连屿
进一步扩大 土地面积
通过海水淡化
修建净水厂
蓄水池
解决了当地人们淡水饮用的问题
通过了无土栽培
水培 技术
解决了土地生产力低 的问题
我们 通过一段视频(播放视频)来了解
永兴岛通过 技术取得的成就
不仅如此,为了解决 和其他大陆的交流,修建了港口,扩建了机场
增加了地域的开放程度。师:这都证明了同学们的集思广益的想法,一定会变成现实
因为这片蔚蓝,给我们无限的遐想
因为这顷碧绿,让我们此生无憾
永兴岛未来的建设,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未来的永兴一定会天更蓝,水更清,树更绿!永远兴旺!谢谢大家!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