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 人口的合理容量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到人口剧增给予自然环境极大的压力,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理解环境人口容量两重性——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3、举例说明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说出这两个概念的现实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结合“木桶效应”原理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讨论我国东西部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短板”。
2、对“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的三种观点提出依据并进行小组辩论,交流自己的观点,学会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和变化。
3、对比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事例说明人口合理容量的相对性以及探讨研究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人口合理容量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消费观、环境观、发展观看待问题。
2、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观念,逐步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关心、反思自己所在区域的生活、生产状况,知道一个公民对发展应担负的社会责任。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 教学难点: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3.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人口数量增长过快给地球带来的种种问题。(2)学生收集有关地球能够容纳最多的人口数据和地球最适宜容纳的人口数据。
【读图提问】
读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如果人类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人口增长,世界人口增长的最大值将是多少人?
【学生回答】 【教师追问】
有关科学家预测,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人口增长,2025年世界人口将达85亿,2050年94亿,2100年108亿,2600年630亿,除南极洲外,地球的陆地都将挤满人。当然人类如果再这样繁衍下去,将是自我毁灭。如果在这个图中添加上资源数量曲线,随着时间推移,资源数量这条曲线将如何变化?
【学生作图回答】
随着人类对资源的消费,资源逐渐减少。
【教师评点】人类生活的地球,空间是有限的,矿产是有限的,土地是有限的、淡水是有限的,有限的资源只能供养有限的人口。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一个国家或地区又能容纳多少人口?因此,人们自然地关注人口增长与地球承载能力的关系问题。那么什么是环境承载力?
【投影展示】
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案例分析】
如果人类的人口增长不考虑环境承载力,会有什么后果呢?阅读复活节岛的悲剧一文,我们从中能吸取到什么教训? 复活节岛的悲剧
复活节岛位于东南太平洋上,在南纬28°和西经108°交会点附近,面积约l17平方千米,它离南美大陆智利约3000千米,离太平洋上其它岛屿距离也很远,所以它是东南太平洋上一个孤零零的小岛。
早期拉帕努伊人发现的这是一块物产丰富的丰饶的土地。他们的人口在岛屿上快速地增长,在大约1680年人口膨胀到了大约8千到2万人。但是这个岛上可提供的食物,最多只能养活2000人。为了养活增长的人口,他们无节制地开发、使用资源。早在公元800年,森林的毁灭已经开始。随着森林的消失,所有的陆地鸟类和半数以上的海鸟种类全都灭绝了,人们已找不到木头建造船只,也就再也无法出海捕捉海豚。他们只能在浅海捕鱼,使得浅海的生态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甚至连海贝也基本被吃光,而只能吃些小海螺。拉帕努伊人从渔民变成了农民:他们开始注重养鸡,鸡成了主要的蛋白来源;他们种植甘薯、芋、甘蔗,但是产量越来越低,因为森林的消失造成了水土流失,在风吹雨打日晒之下,土壤变得越来越贫瘠。人们普遍处于饥饿之中,吃他们所能找到的任何东西,这除了老鼠,还包括岛上最大的动物:人。为了补充蛋白质拉帕努伊人开始吃人肉。原来颇为复杂的社会结构崩溃了,整个社会处于战乱之中。在1700 年左右,历经饥馑、混乱,岛上的人口只剩下了两千人左右。在19世纪70年代幸存的拉帕努伊人纷纷搬到塔希提岛,到1877年,由于种种原因岛上人口只剩下了111人。
【学生总结教训】 【教师点评】
在叹惜复活节岛的悲剧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因为复活节岛就是地球的缩影。就象复活节岛一样,我们的地球也是茫茫宇宙中一个孤独的岛屿,而我们也在一点一点地、越来越快地破坏着地球的资源。
地球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它的资源是有限的,显然,它的承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人类的活动必须保持在地球承载力的极限之内。为了估算环境承载力的大小,通常用环境人口容量这个指标来衡量。那么什么是环境人口容量?
【投影展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环境人口容量下了一个较为精确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简单地说,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案例分析】
清朝以前,中国人口一直保持在一亿之内,一般在7000万之下,康熙初年,有记载的人口为1900万,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人口猛增到3亿,清朝时期的人口高峰出现了。开发边疆,推广种植高产作物番薯、玉米,中国人多食粮食少食肉的生活习惯等等,都有助于极大限度地养活人口。
(1)乾隆年间的中国能否养活今天中国的13亿人口?
(2)中国人若是有少食粮食多食肉的生活习惯,乾隆年间的3亿人口可能会怎样变化? 【案例分析】
深圳25年前是一个3万多人的边陲小镇。至2004年末,户籍人口165万,居住一年以上的有432万,还有居住一年以下、三天以上的有470多万,加起来深圳有统计的人口总共是1071万,还有一些流动的,加起来管理人口称1200万。
(1)深圳依赖自己的耕地生产出来的粮食能养活25年一下子增加的1000多万人口吗?(2)深圳是如何养活这多出来的1000多万人口? 【学生回答】 【读图思考】
1、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木桶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
2、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内陆地区,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短板”分别什么?
3、人类获得资源的数量会不会变化?其变化与哪个因素的关系最密切?资源的数量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有什么影响?
【学生归纳】
根据上述定义和同学们的讨论可以看出,环境人口容量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其影响最大。(1)资源──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人类生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就越多。
(2)科技发展水平──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获取资源在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环境人口容量的提高。今天地球上的65亿人口,如在原始条件下,是不可能的。
(3)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人是社会性动物,除了生理方面的需求外,还有精神生活的需求。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的变化,对环境人口容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环境人口容量总是相对应一定的生活消费水平而言的,相同的环境对于不同生活水平所供养的人口数量是不同的。例如,温饱型、小康型和富裕型三种消费水平,都有与它们相对应的环境人口容量。
(4)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封闭地区,其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本地的各种资源和其他条件,受到较大的限制;开放地区,外部资源和其他有利条件得到利用,其环境人口容量比封闭时就会大得多。
【问题讨论】
(1)如果让你估算未来20年内南京地区环境人口容量,你会从哪些方面着手呢?(2)未来20年内南京地区环境人口容量会是多少呢?(3)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各因素是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值? 【师生讨论】 【教师总结】
从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估计环境人口容量必须充分考虑影响因素。但各种制约因素是不确定的。比如现有的资源总数不确定,科技发展水平、地区与外界的交流程度及人口消费水平都在不断变化。时期不同,制约因素必然发生变化,造成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因此,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它不是一个具体明确的数值,而是一个取值范围或估计值。
但在一定历史阶段,由于技术水平、资源基础相对稳定,生活消费水平变化不大,环境人口容量又是相对稳定的。因此可以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的估计。这说明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无论是整个地球,还是某一国家或地区,其环境人口容量具体的估计值,都是建立在环境人口容量相对确定这一基础上的。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两重性。
【读图辩论】
在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的问题上,就存在着截然不同的观点。世界上比较流行的三种观点,看看你比较支持哪种观点:
(1)悲观派──现今世界的人口已经大大超过了地球的环境容量。依照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不能解决人口过多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人口进一步增长,后果不堪设想。
(2)乐观派──着眼于尚未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资源,以及未探知和未发现的领域,认为未来世界人口,不会达到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经济的高速发展、科技进步使人类有足够的力量制止环境退化,推动人口与环境关系的良性循环。
(3)介于悲观派与乐观派之间──多数学者认为未来全球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1972年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公布的报告认为,将全球人口稳定在110亿或略多一些,可以使地球上的人维持合理健康的生活。
【教师提问】
你比较趋向与赞成哪一种观点?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假定条件下得出的,假定的条件不同,估计的方法不同,结论也会不同。结合人类发展史来考察,每一个时期应该有各自的环境人口容量,这意味着当时科学技术水平条件下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但人类的人口总数从未达到过最高的人口容量。可以乐观地相信,地球的人口增长不会达到自然环境的最高人口容量,因为科技水平在不断提高,新科技能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未来;另外人类对其自身与自然界关系的认识不断加深,已能主动调节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世界人口增长已得到有效的控制。但必须强调的是,乐观的态度并不表示忽视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意义。在特定时期和一定的科技发展水平下,过快的人口增长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是相当大的,对人类的发展也是有害的。【承转提问】
据英国去年的《卫报》报道:美国和罗马尼亚科学家的计算,地球可承受人口的最高极限是目前地球人数的20万倍!建立在人类可以通过高科技方法解决食物短缺的前提下,地球人口最高将可以达到1300万亿!到时候,地球上的人类将像蚂蚁一样密集,大多数人将挤居在遍地林立的2000层高的摩天大楼中,像囚犯一样秩序井然地生活,很少能够再看到太阳光。我们有多少人愿意过这样的生活呢?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人对未来追求的是幸福的生活,高质量的生活水平,在这样的要求下,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呢?
【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
科学家在环境人口容量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人口合理容量含义是什么,它与环境人口容量有什么区别呢?
【案例分析】
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根据“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与人口承载量”的研究,到21世纪20年代中期,在较高水平投入或丰产年的情况下,中国能生产粮食6 960亿~7 000亿千克,按人均450千克计算,能供养约15.48亿人口;中等投入或平产年,粮食产量能达到6 660亿~6 750 亿千克,能供养14.8亿人口;在低投入或歉收年,粮食产量在6 390亿~6 480亿千克,只能供养14.2亿人口。中国农业资源最大可能生产量的估计是在假设以播种面积为1.9亿公顷,粮食播种面积为1.4亿公顷,水浇地0.7亿公顷的条件下,单产6 660千克/公顷,粮食产量可能达到8 400亿千克,以人均拥有粮食500千克计算,可承载16.6亿人。这个数字,我们可以相对地理解为中国资源最大承载力。因此,中国人口最高峰不宜超过16亿人。
同时专家根据我国的资源,人体营养和文化教育等条件,尤其是对我国耕地、草原和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分析,预测我国的人口能养活好8亿~9亿人;如果按美国的消费水平,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大致应控制7亿之内。
【学生讨论】 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环境人口容量是最多能够养活多少人,是一个极限;人口合理容量是能够养活好多少人。
一般而言,人口合理容量小于环境人口容量。【教师追问】
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那么研究它还有什么意义呢?
【师生互动】
(1)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但它的确定对于解剖某个区域的人口过剩状况以及与之有关的人口现象有重要参考价值,所以区域人口合理容量的确定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制定、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的修编、区域未来人口预测以及各专项事业的评价等都有重要意义。
(2)就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而言,人口合理容量的确定是制定国家人口战略的基础和出发点,它有利于更好地执行人口政策,有助于认识人口政策的科学性、稳定性和连续性,避免对现行人口政策的误解。
(3)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而言,人口合理容量确定也有重要意义。发达国家的人口转变基本上都是在经济发达的条件下顺其自然地实现的;而发展中国家则完全不同,它们不仅经济落后,实际上大多数国家的人口已远远超过其人口合理容量。所以,只有及早确定科学的人口合理容量,才能采取政策手段,促进人口转变,并使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相适应,以持续增长的经济实力保障人口转变的完成,这才是行之有效的策略。
【教师提问】
当今世界什么原因导致未能实现地球上人口合理容量? 【师生讨论】 主要原因:(1)人口过快的增长、人口的压力(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资源的耗竭(3)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
具体原因:
发达国家人均消费资源太多——美国人口不足世界的1/25,但总能源、石油、天然气和煤炭消费量均超过了世界总消费量的1/4,美国年人均石油消费量为3.17吨,名列世界第一,是世界人均消费水平的5.4倍。如果全世界按美国人均消费水平消费石油,那么全球的石油储量使用将不足8年!日本人均钢消费量名列榜首,接近世界人均消费水平的5倍;德国和美国人均钢消费量分列第二和第三位,分别是世界人均的3.7倍和3.2倍。美、德、日人均铝消费在17~20公斤之间,相当于世界人均消费水平的4~5倍,是中国人均消费量的6倍。从矿产资源累计消费总量来看,20世纪美国共消费了350亿吨石油、73亿吨钢、1.4亿吨铜和2亿吨铝。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在世界每年新增人口中,发展中国家占到了80%以上。【教师追问】
(1)面对存在的问题,人类有什么途径才能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呢?
(2)作为社会的成员,我们个人能够为国家的人口合理容量做出什么呢? 【学生探讨】
(1)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
(2)要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3)世界各国都应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课后探究】
世界观察研究所的莱斯特·布朗根据日本、韩国发展过程中,农用地被工业大量占用(日本人均0.04公顷,韩国0.07公顷)而导致农业萎缩,粮食依靠大量进口来满足社会的需要(1994年日本进口占72%,韩国占66%),由此推理,提出了“谁来养活中国”(Who will feed China)的问题。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而且被一些人所利用,提出所谓“中国威胁论”。
中国到底能不能依靠本身的资源养活自己呢?
板书
第二篇:人口的合理容量 教案
人口的合理容量
教 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环境承载量、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了解和理解全球人口容量估算与前景 3.了解和理解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估算和前景
4.理解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须采取相应措施(2)过程与方法
① 加强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运用、搜集、整理的能力。
② 让学生学会运用文字、录像、地图、风景图片等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原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 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② 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
1.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2.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 教学难点::
1.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及估计
2.理解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须采取相应措施 教具准备: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示意图、有关我国人口与环境的文字资料 教学方法:讨论法、个案分析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近几千年来,世界人口一直在增长,而且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公元初年时,全世界的人口也就是2亿到3亿,而目前已超过了60亿,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世界人口增长了20多倍。据预测,下世纪末全球人口可能达到处100亿以上。地球只有一个,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那么,我们生活的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呢?一个国家或地区,又能容纳多少人口?多少人才是最合适的数量呢?
1.3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一)环境承载力(用来表示环境对人口的容量的限度)
1、概念: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衡量指标:人口数量。
(二)环境人口容量
(为了估算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而提出)1.概念: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注意环境人口容量定义中所包含的几层意思:
①谈环境人口容量应指出具体时间,因为环境人口容量是时间的函数,具有不确定性。
②人类的生存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因而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③人类的生活除了满足吃、喝等物质方面的需求以外,还有精神生活的需求。人们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变化,因此,确定具有什么样的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④如果研究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要以该国或地区所能利用的资源和技术为依据,而所能的利用的资源和技术,不见得完全就是本地的,也可以是定义中所说的“其他”(如国外或地区以外的)资源和技术,这一点对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结果有较大的影响。
(过渡)何如进行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呢? 3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
本部分建议采取由学生自学--学生讨论--学生阐述--学生补充--教师总结--归纳出一个倾向性的意见的程序进行
(过渡)据科学家计算,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约为16亿,而我国目前的人口已有近13亿的情况下,已经表现出了人口负担过重的现象,资源表现出紧缺状态,到底中国有多少人才最合适呢?
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
(引言)在保证现代人生活幸福,同时又不降低未来人生存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到底适合养活多少人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科学家在环境人口容量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一)人口的合理容量
1、概念:
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特点:
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3、概念提出的意义:
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
社会发展战略。
(二)正确处理人类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与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的关系
本部分建议采取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阅读教材--学生进一步探讨--学生代表发言--学生补充--教师总结的程序进行
(1)请同学们结合日常生活实例和教材分析说明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任务的艰巨性?
(2)采取何种措施才能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的出现? 教师总结
(1)现实中的人口问题(如人口过快增长、人口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等)引发了严重的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
①发达国家的人均消耗资源量很大,索取资源和转嫁有害生产的地域超出了本国的范围。②发展中国家不仅人口数量多,人均消费水平低,而且一些国家的人口仍在快速增长。若在现有的经济基础上,把发展中国家人均生活质量提高到与发达国家相当的水平,所引发的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将会相当严重,解决的难度也很大。(2)
I就整个世界来说:
①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尤其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 ②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II就各国、各地区来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应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课堂小结:略 板书设计:
1.3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一)环境承载力
1、概念:
2、衡量指标
(二)环境人口容量 概念
2.环境人口容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3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
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
(一)人口的合理容量
1、概念:
2、特点
3、概念提出的意义
(二)正确处理人类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与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的关系
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以下关系式正确的有()
A.科技水平获取资源数量 环境人口容量 B.人口文化 生活消费水平环境人口容量 C.科技水平环境人口容量 资源获取量
D.人口文化 环境人口容量 生活消费水平
2.有关地球环境人口容量叙述,正确的是()
A.乐观者认为未来世界人口最终会达到人口容量极限,但会经历漫长时间 B.介于悲观者与乐观者之间,许多人认为地球环境人口容量在110亿左右
C.悲观者认为,目前世界上的人口太多,已大大超过了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D.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公布的报告认为,将全球人口稳定在110亿或略多一些,可使地球上的人维持合理健康的生活
3.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正确的是()A.在一定历史阶段内,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
B.在假定条件下,可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绝对量的估计
C.在实际中,通常把某一种或几种资源能供养的人口数作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 D.假定条件不同,估计方法不同,对于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结果大致相同 4.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A.资源 B.科技发展水平 C.人口的文化 D.生活消费水平
第三篇: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教学设计
第三节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教学设计
临淄中学 徐巍
【教学分析】
1、课程标准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本节内容中的“人口分布”部分在高中地理课标中未体现,在初中地理课本上讲述了人口分布,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只是解读了“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本条“标准”要求学生能分辩这两个概念,明确这两个概念对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目的是要学生认识到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支持能力有一个限度,人类活动如果超越了这一限度,就会造成种种环境问题。人类如果要想可持续发展,就应该追求达到“人口合理容量”这一长远目标。体会其蕴涵的人口观、资源观、消费观、环境观、发展观等方面。反思自己所在区域的生产生活状况,知道一个公民对社会发展应担负的责任。
2、教学内容分析:
教与学的活动应重视学生对人文知识的的感悟和理解,以及对分析人地关系方法的指导,本节内容共分为四部分:“世界人口分布”、“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我国的人口分布”、“谋求人口合理容量”。前三部分知识都是为谋求人口合理容量做铺垫,让学生学会分析人口数量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理解人地关系。
3、学生情况分析:
人地关系是当前的热点问题,学生对此有浓厚的兴趣,但对人口数量的多少所引发的问题以及某地区人口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还没有进行系统的、深层次的思考。【教学构思】
高中地理教学要体现课程理念、落实课程目标、达到课程标准,本节教学积极探索和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合作交流、批判性思考以及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正确的地理观念是地理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今日和未来社会公民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是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本节课中有与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有联系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时,采用对不同观点进行比较和判断的方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同时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就上述观点展开辩论,各抒己见,重全员参与,从而拓宽了思路,开阔了眼界,发展了批判性思维,培养了用辩证方法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良好习惯。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地理学习水平。【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图表资料,了解世界及我国的人口分布规律。
2、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并说明形成原因。
3、辨析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基本概念,说出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
理容量的区别。
4、判断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理解我国的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世界人口分布图的分析,归纳世界人口分布规律
2、由归纳总结的知识推断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3、应用所学的影响因素解释中国人口分布格局的原因。
4、合作探究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环境人口容量的双重属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知道一个公民对社会发展应担负的责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 难点: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三、教学方法
学案导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案例教学
四、教学过程 导入:
多媒体展示两组图片,一组反映了地球人口的爆炸性增长,一组是伤痕累累,满目疮痍的地球漫画,然后让学生思考:地球能否承受人口如此快速,持续的增长,如果不能的话,其承受能力是否有一个限度,那么这个限度与什么因素有关?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本节的学习。
一、世界人口分布
引导学生读图1-3-1分析人口分布与人口密度之间的区别。思路:通过引导学生读图可以发现这两个图人口密度虽然相同,但人口的实际分布却不相同。左图的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不尽合理,而右图的人口分布则比较均匀,比较合理。所以我们在研究人口分布时不但要研究人口的密度还要考虑人口的分布格局。导入世界人口分布规律的探究。
让学生读活动中的表及图,思考讨论并完成动后的问题。
1、读表1-3-1,总结世界人口主要分布的纬度范围。
2、读表1-3-2,总结世界人口的分布与距海远近的关系。
3、读表1-3-3,总结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地形区。
4、结合表1-3-
1、1-3-
2、1-3-3读图1-3-2,找出亚洲和欧洲人口分布密集的地区,并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解释人口稠密的原因。
思路:让学生读表总结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规律,并结合图1-3-2,利用所学知识尝试分析东亚、南亚和西欧人口稠密的原因。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导入影响地理因素的学习。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阅读课本第二部分,总结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并简要说明如何影响人口分布的?完成学案。
1.自然环境因素:(1)地形(2)气候
(3)水资源和土壤
(4)矿产资源 2.社会经济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条件以及政治文化等。
3.政治文化因素
政治、历史、宗教、习俗等文化因素也都对人口分布产生影响。案例分析:写出下面现象的影响因素 分析以下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①东北黑土分布区人口较为稠密()
②塔里木盆地从边缘向中心人口变得稀少()③热带多雨地区人口稠密地区在高原和山区()④印巴分治导致的人口迁移()⑤筑波科技城的形成()
⑥两次世界大战使世界政治地图发生明显变化,人口也随之大规模移动()⑦上山下乡,西部大开发()
思路:让学生阅读课本,结合学案自己总结归纳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并设计案例让学生分析其影响因素加深理解。
三、我国的人口分布
1.我国的人口分布特点
(1)主要特点: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2)其他特点:沿海地区人口多
(3)胡焕庸线:黑河——腾冲线,是我国人口分布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它形象反映了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分布宏观格局 读图1-3-7和1-3-8合作探究:
① 对比两幅图,思考一下在这10年间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格局有没有改变? ② 运用前面所学知识说明我国沿海地区人口增长较快的原因? 思路:对于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课本上阐述的很全面,也是对前面内容的一种归纳和概括,所以让学生阅读课本,自主学习完成,对于课本的上的活动,可以作为一个案例让学生利用总结的地理因素来进行解释阐述。
四、谋求人口合理容量
1.最多能养活多少人——环境人口容量(1)环境承载力的概念(2)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 合作探究
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与环境人口容量是什么关系?
思路:回到课前所思考的两个问题,由这个限度引出环境承载力的概念,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的标志就是环境人口容量,让学生合作探究其影响因素及关系。
2.适合养活多少人——人口合理容量 3.我国的人口容量 4.我国的人口政策
思路:适合养多少人是人口合理容量的问题,辨析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并进一步探究中国的人口容量问题。
教材整合
人教版教材都对合理人口容量作了详细的阐述,教学中要结合其内容。对于世界人口与
中国人口的分布初中已有学习,内容也相对简单,对于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第四篇:《人口的合理容量》教案2
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课标解读:
高中地理2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对于这个标准我的理解有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能够粗略了解这两个概念提出的背景。
第二,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这两个概念的含义和提出的意义。
近两千年来,世界人口一直在增长,而且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公元初,全世界的人口也就是2亿到3亿,而目前已经达到了65亿,在约两千年的时间里,世界人口增长了20多倍。据预测,21世纪末全球人口可能达到100亿以上。目前,只有地球上有适合人类生存的条件,而地球的空间是有限的,因此,人们自然地关注人口增长与地球承载能力的关系问题。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地球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它的资源是有限的,显然,它的承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人类的活动必须保持在地球承载力的极限之内。
为了估算环境承载力的大小,通常用环境人口容量这个指标来衡量。环境人口容量表示环境能够容纳、抚养的最多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也称为适度人口,它是建立在环境人口容量的基础上,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它实际上是一种理想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理论于19世纪中期以后形成并流行于西方世界,尤其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尤为盛行,研究者们旨在寻求一种处于“人口过剩”和“人口不足”状态之间的理想人口状态。由于人口合理容量的系列理论最初都是由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人口学家创造和宣扬的,并且还被用来解释资本主义社会所发生的诸种现象,因而有掩盖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之嫌。有许多学者对人口合理容量的理论实质产生了怀疑。但是从科学的角度来审视,人口合理容量是有可取之处的。尤其对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保持一个合适的比例,探求人口合理容量和适度增长率无疑对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
(1)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但它的确定对于解剖某个区域的人口过剩状况以及与之有关的人口现象有重要参考价值,所以区域人口合理容量的确定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制定、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的修编、区域未来人口预测以及各专项事业的评价等都有重要意义。
(2)就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而言,人口合理容量的确定是制定国家人口战略的基础和出发点,它有利于更好地执行人口政策,有助于认识人口政策的科学性、稳定性和连续性,避免对现行人口政策的误解。
(3)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而言,人口合理容量确定也有重要意义。发达国家的人口转变基本上都是在经济发达的条件下顺其自然地实现的;而发展中国家则完全不同,它们不仅经济落后,实际上大多数国家的人口已远远超过其人口合理容量。所以,只有及早确定科学的人口合理容量,才能采取政策手段,促进人口转变,并使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相适应,以持续增长的经济实力保障人口转变的完成,这才是行之有效的策略。
第三,学生能够认识到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这两个概念的影响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第四,学生能够分析、比较、交流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差异,明确这两个概念对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
第五,学生能够体会这两个概念所蕴涵的人口观、资源观、消费观、环境观、发展观等方面。
第六,学生能够关心、反思自己所在区域的生活、生产状况,知道一个公民对发展应担负的社会责任。/ 7 教材分析:
必修《地理 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在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分析人口的基本过程之后,用一节的篇幅阐述了“人口的合理容量”,重点说明 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口观。教材设置“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这两个问题作为段落的标题,激发学生探求答案而进行学习,当然在学习过程中并不能得到这两个问题的精确答案。但是通过对“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问题的探究,知道了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并了解到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有很大影响;通过对“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问题的探究,知道了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认识到人口增长必须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人类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教材最后安排了一个“活动”意在使学生领悟到人口剧增对环境所产生的巨大压力,认识到节制人类自身繁衍的必要性,明确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和提高人口素质对我国的重要意义,知道个人应担负的责任。
本节知识结构框架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到人口剧增给予自然环境极大的压力,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理解环境人口容量两重性——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3、举例说明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说出这两个概念的现实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结合“木桶效应”原理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讨论我国东西部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短板”。
2、对“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的三种观点提出依据并进行小组辩论,交流自己的观/ 7 点,学会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和变化。
3、对比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事例说明人口合理容量的相对性以及探讨研究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人口合理容量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消费观、环境观、发展观看待问题。
2、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观念,逐步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关心、反思自己所在区域的生活、生产状况,知道一个公民对发展应担负的社会责任。
教学重点: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
教学难点: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探究法、小组辩论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1)学生收集人口数量增长过快给地球带来的种种问题。(2)学生收集有关地球能够容纳最多的人口数据和地球最适宜容纳的人口数据。
【读图提问】读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如果人类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人口增长,世界人口增长的最大值将是多少人?
【学生回答】
【教师追问】有关科学家预测,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人口增长,2025年世界人口将达85亿,2050年94亿,2100年108亿,2600年630亿,除南极洲外,地球的陆地都将挤满人。当然人类如果再这样繁衍下去,将是自我毁灭。如果在这个图中添加上资源数量曲线,随着时间推移,资源数量这条曲线将如何变化?
【学生作图回答】随着人类对资源的消费,资源逐渐减少。
【教师评点】人类生活的地球,空间是有限的,矿产是有限的,土地是有限的、淡水是有限的,有限的资源只能供养有限的人口。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一个国家或地区又能容纳多少人口?因此,人们自然地关注人口增长与地球承载能力的关系问题。那么什么是环境承载力?
【投影展示】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案例分析】如果人类的人口增长不考虑环境承载力,会有什么后果呢?阅读复活节岛的悲剧一文,我们从中能吸取到什么教训? 复活节岛的悲剧
复活节岛位于东南太平洋上,在南纬28°和西经108°交会点附近,面积约l17平方千米,它离南美大陆智利约3000千米,离太平洋上其它岛屿距离也很远,所以它是东南太平洋上一个孤零零的小岛。
早期拉帕努伊人发现的这是一块物产丰富的丰饶的土地。他们的人口在岛屿上快速地增长,在大约1680年人口膨胀到了大约8千到2万人。但是这个岛上可提供的食物,最多只能养活2000人。为了养活增长的人口,他们无节制地开发、使用资源。早在公元800年,森林的毁灭已经开始。随着森林的消失,所有的陆地鸟类和半数以上的海鸟种类全都灭绝了,人们已找不到木头建造船只,也就再也无法出海捕捉海豚。他们只能在浅海捕鱼,使得浅海的生态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甚至连海贝也基本被吃光,而只能吃些小海螺。拉帕努伊人从渔民变成了农民:他们开始注重养鸡,鸡成了主要的蛋白来源;他们种植甘薯、芋、甘蔗,但是产量越来越低,因为森林的消失造成了水土流失,在风吹雨打日晒之下,土壤变得越来越贫瘠。人们普遍处于饥饿之中,吃他们所能找到的任何东西,这除了老鼠,还包括岛上最/ 7 大的动物:人。为了补充蛋白质拉帕努伊人开始吃人肉。原来颇为复杂的社会结构崩溃了,整个社会处于战乱之中。在1700 年左右,历经饥馑、混乱,岛上的人口只剩下了两千人左右。在19世纪70年代幸存的拉帕努伊人纷纷搬到塔希提岛,到1877年,由于种种原因岛上人口只剩下了111人。
【学生总结教训】
【教师点评】
在叹惜复活节岛的悲剧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因为复活节岛就是地球的缩影。就象复活节岛一样,我们的地球也是茫茫宇宙中一个孤独的岛屿,而我们也在一点一点地、越来越快地破坏着地球的资源。
地球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它的资源是有限的,显然,它的承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人类的活动必须保持在地球承载力的极限之内。为了估算环境承载力的大小,通常用环境人口容量这个指标来衡量。那么什么是环境人口容量?
【投影展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环境人口容量下了一个较为精确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简单地说,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案例分析】清朝以前,中国人口一直保持在一亿之内,一般在7000万之下,康熙初年,有记载的人口为1900万,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人口猛增到3亿,清朝时期的人口高峰出现了。开发边疆,推广种植高产作物番薯、玉米,中国人多食粮食少食肉的生活习惯等等,都有助于极大限度地养活人口。
(1)乾隆年间的中国能否养活今天中国的13亿人口?
(2)中国人若是有少食粮食多食肉的生活习惯,乾隆年间的3亿人口可能会怎样变化? 【案例分析】深圳25年前是一个3万多人的边陲小镇。至2004年末,户籍人口165万,居住一年以上的有432万,还有居住一年以下、三天以上的有470多万,加起来深圳有统计的人口总共是1071万,还有一些流动的,加起来管理人口称1200万。
(1)深圳依赖自己的耕地生产出来的粮食能养活25年一下子增加的1000多万人口吗?(2)深圳是如何养活这多出来的1000多万人口?
【学生回答】 【读图思考】
1、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木桶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
2、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内陆地区,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短板”分别什么?
3、人类获得资源的数量会不会变化?其变化与哪个因素的关系最密切?资源的数量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有什么影响?
【学生归纳】根据上述定义和同学们的讨论可以看出,环境人口容量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其影响最大。
(1)资源──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人类生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就越多。
(2)科技发展水平──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获取资源在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环境人口容量的提高。今天地球上的65亿人口,如在原始条件下,是不可能的。(3)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人是社会性动物,除了生理方面的需求外,还有精神生活的需求。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的变化,对环境人口容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环境人口容量总是相对应一定的生活消费水平而言的,相同的环境对于不同生活水平所供养的人口数量是不同的。例如,温饱型、小康型和富裕型三种消费水平,都有与它们相对应的环境人口容量。/ 7(4)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封闭地区,其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本地的各种资源和其他条件,受到较大的限制;开放地区,外部资源和其他有利条件得到利用,其环境人口容量比封闭时就会大得多。
【问题讨论】
(1)如果让你估算未来20年内南京地区环境人口容量,你会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2)未来20年内南京地区环境人口容量会是多少呢?
(3)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各因素是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值? 【师生讨论】 【教师总结】
从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估计环境人口容量必须充分考虑影响因素。但各种制约因素是不确定的。比如现有的资源总数不确定,科技发展水平、地区与外界的交流程度及人口消费水平都在不断变化。时期不同,制约因素必然发生变化,造成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因此,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它不是一个具体明确的数值,而是一个取值范围或估计值。但在一定历史阶段,由于技术水平、资源基础相对稳定,生活消费水平变化不大,环境人口容量又是相对稳定的。因此可以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的估计。这说明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
无论是整个地球,还是某一国家或地区,其环境人口容量具体的估计值,都是建立在环境人口容量相对确定这一基础上的。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两重性。
【读图辩论】在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的问题上,就存在着截然不同的观点。世界上比较流行的三种观点,看看你比较支持哪种观点:
(1)悲观派──现今世界的人口已经大大超过了地球的环境容量。依照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不能解决人口过多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人口进一步增长,后果不堪设想。
(2)乐观派──着眼于尚未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资源,以及未探知和未发现的领域,认为未来世界人口,不会达到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经济的高速发展、科技进步使人类有足够的力量制止环境退化,推动人口与环境关系的良性循环。
(3)介于悲观派与乐观派之间──多数学者认为未来全球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1972年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公布的报告认为,将全球人口稳定在110亿或略多一些,可以使地球上的人维持合理健康的生活。
【教师提问】你比较趋向与赞成哪一种观点?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假定条件下得出的,假定的条件不同,估计的方法不同,结论也会不同。结合人类发展史来考察,每一个时期应该有各自的环境人口容量,这意味着当时科学技术水平条件下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但人类的人口总数从未达到过最高的人口容量。可以乐观地相信,地球的人口增长不会达到自然环境的最高人口容量,因为科技水平在不断提高,新科技能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未来;另外人类对其自身与自然界关系的认识不断加深,已能主动调节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世界人口增长已得到有效的控制。但必须强调的是,乐观的态度并不表示忽视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意义。在特定时期和一定的科技发展水平下,过快的人口增长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是相当大的,对人类的发展也是有害的。
【承转提问】 据英国去年的《卫报》报道:美国和罗马尼亚科学家的计算,地球可承受人口的最高极限是目前地球人数的20万倍!建立在人类可以通过高科技方法解决食物短缺的前提下,地球人口最高将可以达到1300万亿!到时候,地球上的人类将像蚂蚁一样密集,大多数人将挤居在遍地林立的2000层高的摩天大楼中,像囚犯一样秩序井然地生活,/ 7 很少能够再看到太阳光。我们有多少人愿意过这样的生活呢?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人对未来追求的是幸福的生活,高质量的生活水平,在这样的要求下,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呢?
【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科学家在环境人口容量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人口合理容量含义是什么,它与环境人口容量有什么区别呢?
【案例分析】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根据“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与人口承载量”的研究,到21世纪20年代中期,在较高水平投入或丰产年的情况下,中国能生产粮食6 960亿~7 000亿千克,按人均450千克计算,能供养约15.48亿人口;中等投入或平产年,粮食产量能达到6 660亿~6 750 亿千克,能供养14.8亿人口;在低投入或歉收年,粮食产量在6 390亿~6 480亿千克,只能供养14.2亿人口。中国农业资源最大可能生产量的估计是在假设以播种面积为1.9亿公顷,粮食播种面积为1.4亿公顷,水浇地0.7亿公顷的条件下,单产6 660千克/公顷,粮食产量可能达到8 400亿千克,以人均拥有粮食500千克计算,可承载16.6亿人。这个数字,我们可以相对地理解为中国资源最大承载力。因此,中国人口最高峰不宜超过16亿人。
同时专家根据我国的资源,人体营养和文化教育等条件,尤其是对我国耕地、草原和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分析,预测我国的人口能养活好8亿~9亿人;如果按美国的消费水平,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大致应控制7亿之内。
【学生讨论】 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环境人口容量是最多能够养活多少人,是一个极限;人口合理容量是能够养活好多少人。一般而言,人口合理容量小于环境人口容量。
【教师追问】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那么研究它还有什么意义呢?
【师生互动】
(1)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但它的确定对于解剖某个区域的人口过剩状况以及与之有关的人口现象有重要参考价值,所以区域人口合理容量的确定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制定、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的修编、区域未来人口预测以及各专项事业的评价等都有重要意义。
(2)就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而言,人口合理容量的确定是制定国家人口战略的基础和出发点,它有利于更好地执行人口政策,有助于认识人口政策的科学性、稳定性和连续性,避免对现行人口政策的误解。
(3)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而言,人口合理容量确定也有重要意义。发达国家的人口转变基本上都是在经济发达的条件下顺其自然地实现的;而发展中国家则完全不同,它们不仅经济落后,实际上大多数国家的人口已远远超过其人口合理容量。所以,只有及早确定科学的人口合理容量,才能采取政策手段,促进人口转变,并使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相适应,以持续增长的经济实力保障人口转变的完成,这才是行之有效的策略。
【教师提问】当今世界什么原因导致未能实现地球上人口合理容量?
【师生讨论】 主要原因:
(1)人口过快的增长、人口的压力(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资源的耗竭(3)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
具体原因: / 7 发达国家人均消费资源太多——美国人口不足世界的1/25,但总能源、石油、天然气和煤炭消费量均超过了世界总消费量的1/4,美国年人均石油消费量为3.17吨,名列世界第一,是世界人均消费水平的5.4倍。如果全世界按美国人均消费水平消费石油,那么全球的石油储量使用将不足8年!日本人均钢消费量名列榜首,接近世界人均消费水平的5倍;德国和美国人均钢消费量分列第二和第三位,分别是世界人均的3.7倍和3.2倍。美、德、日人均铝消费在17~20公斤之间,相当于世界人均消费水平的4~5倍,是中国人均消费量的6倍。从矿产资源累计消费总量来看,20世纪美国共消费了350亿吨石油、73亿吨钢、1.4亿吨铜和2亿吨铝。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在世界每年新增人口中,发展中国家占到了80%以上。
【教师追问】
(1)面对存在的问题,人类有什么途径才能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呢?
(2)作为社会的成员,我们个人能够为国家的人口合理容量做出什么呢? 【学生探讨】
(1)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
(2)要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3)世界各国都应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课后探究】
世界观察研究所的莱斯特·布朗根据日本、韩国发展过程中,农用地被工业大量占用(日本人均0.04公顷,韩国0.07公顷)而导致农业萎缩,粮食依靠大量进口来满足社会的需要(1994年日本进口占72%,韩国占66%),由此推理,提出了“谁来养活中国”(Who will feed China)的问题。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而且被一些人所利用,提出所谓“中国威胁论”。
中国到底能不能依靠本身的资源养活自己呢? / 7
第五篇:人口的合理容量教案(一)
1.3 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环境承载量、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了解和理解全球人口容量估算与前景 3.了解和理解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估算和前景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推理、分析找出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之间的内在关系 2.通过读图分析,使学生了解世界和我国的环境人后容量如何估计
3.结合我国当前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优势,进一步人士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学会处理复杂社会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 2.树立人口可持续发展观念,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我国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两项基本国策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
1.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2.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
三、教学难点
1.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及估计
2.理解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合理容量,各国须采取相应措施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近几千年来,世界人口一直在增长,而且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公元初年时,全世界的人口也就是2亿到3亿,而目前已超过了60亿,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世界人口增长了20多倍。据预测,下世纪末全球人口可能达到处100亿以上。地球只有一个,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那么,我们生活的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呢?一个国家或地区,又能容纳多少人口?多少人才是最合适的数量呢? 板书:
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一)环境承载力(用来表示环境对人口的容量的限度)
1、概念: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衡量指标:人口数量。
(二)环境人口容量
(为了估算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而提出)
1.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指导学生看书,总结归纳):资源越多,人口容量越大;科学技术水平越高,人口容量越大;人们的生活消费水平越高,人口容量越少。过渡:何如进行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呢? 3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
本部分采取由学生自学——学生讨论——学生阐述——学生补充——教师总结——归纳出一个倾向性的意见的程序进行:
假定条件不同,估计的方法不同,结论也会不同:乐观者认为未来世界的人口,不会达到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悲观者认为目前世界上的人口太多,已大大超过了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介于悲观者与乐观者之间,许多人认为地球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
过渡:据科学家计算,我国的环境人人口容量约为16亿,而我国目前的人口已有近13亿的情况下,已经表现出了人口负担过重的现象,资源表现出紧缺状态,到底中国有多少人才最合适呢?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主要讨论了人口与环境两方面紧密联系的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重点分析了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几个主要因素,了解了三种不同的世界环境人口容量评估观点。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