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图书馆对中职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论文
摘要: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稳步推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成为中职院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目标。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特别是中职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必须发挥图书馆的人文教育优势。只有切实发挥图书馆的人文素养培育作用,才能带动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文章主要就中职院校图书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实施进行探讨,以期实现中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的整体提升。
关键词:中职院校;人文素养;图书馆;培育策略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日新月异,人才培养备受关注。而基于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人才培养的关键是人文素养的培育与提升,这也是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主导目标。中职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不同,其更侧重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育,而这与人文素养的培育息息相关,但我国中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现状并不理想。图书馆作为中职院校人文教育的主阵地,在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方面理应发挥积极作用,因此,在当前背景下探讨中职院校图书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作用具有现实必要性。
1人文素养培育的内涵
人文素养是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教育教学关注的重点内容。人文素养培育本质上是学生人文科学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内在德育品质的培育,其核心是人,在培育过程中凸显个体的人文价值。人文素养培育的核心是人,即以人为核心,让个体明确自身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在实践中实现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凸显自身价值。从宏观上看,人文素养是民族和国家文化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杆[1]。人文素养的培育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行为。对于中职院校学生来说,人文素养的培育和提升就是让他们掌握人文社会学科方面的知识,熟悉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艺术成果,具备较强的艺术鉴赏能力,能正确认识及评价自我,与自然、社会和其他人友好相处,具备较强的道德观念,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具有拼搏进取的精神和极强的社会责任感,对生活充满热情,创新思维,高效工作。中职院校人才培育侧重于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与输出,而中职院校学生是国家的栋梁、民族的希望,他们只有具有较强的人文素养,才能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保证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图书馆作为中职院校文化建设的主阵地,是中职院校学生人文教育学习的重要载体,在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方面应发挥重要作用。
2中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现状
从整体上来看,我国中职院校学生普遍缺失人文素养。人文素养的培育对于中职院校学生来说具有特殊性,这是因为中职院校学生专业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需要人文素养的支持与铺垫。近年来,我国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中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犯了急功近利的错误,只注重实践实训,忽视了学生的人文教育,学生专业知识扎实,但对人文历史了解不多,甚至缺乏对民族和国家文化历史的基本认知,思想浮躁,人文精神淡薄,人文意识薄弱。对于中职院校学生来说,人文素养缺失的后果十分严重[2],会导致学生职业生涯缺乏规划,学习动力不足,人文素养低,无法实现技术人才向管理人才的转型发展,难以在激烈的就业环境下达成职业目标,凸显自身价值。因此,加强中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十分必要,只有强化人文教育,提升中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才能引导中职院校学生塑造健全人格,提升德育水平,掌握职业技能,更好地投入工作、服务社会、健康成长。图书馆是中职院校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在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引导价值突出,人文理念的宣传与渗透更为彻底。人文价值观念是图书馆职业的核心,图书馆学理论侧重的就是人文要素,因此,图书馆在中职教育中理应发挥其人文教育与培育的积极作用,实现中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和提升。
3图书馆中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有效举措
3.1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加强人文熏陶
中职院校学生的文化知识基础差、底子薄,人文素养的培育必须渗透到其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让学生在日常的熏陶与感染中实现人文素养潜移默化的培育和提升。而渗透与熏陶离不开良好人文环境的创设[3]。图书馆必须创新思维,营造人文气息浓郁的书香环境。图书馆的环境创设是多方面的,从建筑形式、建筑装饰到建筑内部设施的摆放等都要彰显人文色彩,吸引学生并优化学生的阅读学习体验。对于中职院校来说,图书馆要努力营造宁静宽松、人文气息浓厚的阅读氛围,通过名人书画、历史故事、德育展览、绿色植物等的点缀和烘托,让学生能够在清新自然的阅读氛围中静下心来、仔细品读。图书馆还可以设置专门的休闲区,将咖啡屋、快餐店等融入其中,学生在阅读闲暇可以到此就餐、聊天,多元化的服务体验使阅读成为一种享受,并演变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3.2提升人文资源占比,优化人文服务
中职院校图书馆人文素养培育功能的发挥得益于其丰富的馆藏资源,人文素养的有效培育需要文献资源的载体支持。因此,图书馆必须充分发挥馆藏资源优势[4],在采购图书时适当增加人文科学书籍的占比,改变中职院校图书馆文献种类单一的弊端,从片面强调专业服务转移到重点学科建设服务和人文素养培育上,借助丰富的人文社科资源文献对中职院校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奠定人文素养培育的资源基础。人文学科涉猎广泛,既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军事,也涉及文化教育、语言文学、地理人文、艺术宗教等,中职院校图书馆在采购图书时必须有所侧重,根据本校的人文教育需求和馆藏情况,做好人文科学书籍的补充与完善,通过人文学科书籍馆藏占比的增加,引导中职院校学生形成真善美的德育价值观。图书馆在丰富馆藏资源的同时,要根据中职院校学生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阅读需求,提供针对性强、更加主动的导读服务。如:图书馆可以向不同人文素养层次的中职院校学生推荐相应的人文学科书籍,并提供相应的导读服务,引导学生涉猎历史、哲学、文学、美术、书法、音乐及宗教等多方面的优秀书目;设置必读篇目和自读篇目,让中职院校学生在图书馆员的指导下,写心得体会,写读书笔记,在人文书籍的品读鉴赏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3.3通过丰富的文体活动,深化人文教育
中职院校图书馆要想实现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必须发挥自身的馆藏资源优势,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开展各种阅读互动活动,使图书馆成为中职院校学生人文思想交流的中心,发挥人文资源共享与互动交流的平台作用。图书馆在进行人文素养宣传教育时可以依托中职院校学生社团,与喜闻乐见的文学沙龙、影视欣赏、话剧演绎,经典诵读,书画展示、摄影比赛、陶艺制作等联系起来,也可以聘请专家学者进行主题性的人文教育宣讲,在形式新颖的报告会、研讨会和知识竞赛中调动学生学习人文知识的兴趣,主动开启探究人文历史的大门,感悟我国的人文历史底蕴,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中职院校可以将图书馆人文素养培育融入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使学生在轻松的活动氛围中学习专业知识,感受人文熏陶。丰富多彩的人文教育活动也弥补了人文理论宣讲的片面和不足,以人文关怀为宗旨,以人文素养为核心,形式新颖、内容多元的互动活动拉近了中职院校学生与图书馆之间的距离,也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中进行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在社会实践与锻炼中提升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实现人文精神的内化。
3.4加强图书馆信息建设,创新培育形式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中职院校图书馆建设也应顺应形势,走信息化建设发展之路,而信息化建设也是图书馆人文素养培育的有效途径。中职院校图书馆要加强自身资源建设和平台建设,针对中职院校学生开设专业的信息检索课程,让学生学会筛选、整合信息,加强对信息资源的利用。中职院校图书馆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信息需求,提供相应层次的信息服务,让学生接受专业的信息伦理教育,在今后的信息资源利用中遵守法律法规,确保信息安全[5],合理利用信息,助力自身成长。图书馆还要关注中职院校学生信息独立判断能力的培养,引导其在现代信息环境下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强化自我教育与终身学习的意识,使信息素养培育成为中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院校人文素养的信息化建设也可以与线下活动相结合,通过信息化培训讲座、网上征文读书活动、微信微博转发评论等形式,让学生正确辨别网络信息,提高信息分析和判断能力,自觉主动地接受高品位的文化熏陶,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廖利.阅读倾向视野下的大学生人文素养:基于贵州师范大学图书馆社科类图书借阅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5(4):105-109.
[2]李红杰.高职院校图书馆对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服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5(1):108-109.
[3]孙天敏,乔中,郭树兵,等.高校图书馆在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中的作用路径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1):93-95.
[4]高红文.浅谈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建构[J].沧桑,2007(3):134-135.
[5]罗秉利.发挥导向功能加强中学图书馆在人文素养教育中的作用[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5(1):29-31.
第二篇:中职学生人文素养培养
谈中职学校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
单位:龙游县求实职业中专
摘要:针对目前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技能养成,职业素养,人文素养方面的短板的问题,越来越影响中职学生的整体,全面,健康的发展。离党提出的培养新世纪的创新人才的目标差之甚远的矛盾,本文就如何在职业学生中培养其人文素养的方法,途径提出个人的想法,建议并加以阐述。
关键词:中职学生,职业素养,人文素养,学生管理,教育教学
身为一所职业学校,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远远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确实能够使孩子成为某一方面的技术熟练工,或者是现代企业生产线的一个代工机器人。但是这些还是不能成为一个具有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的全面成长,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职业教育恰好作为教育的一部分,承担着传承文明,接续历史的伟大使命,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
人文素养的灵魂不是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一种人的内在品质,他反映了一个人的人格,气质,情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个性品质,它对人的全面健康,积极向上,起到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就来讲述一下学生人文素养应该如何培养的几点重要方面。
在日益急功近利的今天,中学历史教师怎样把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作为终极和崇高的目标,致力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把它有机的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其成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已经越来越迫在眉睫地成为当务之急。梁启超曾明确指出史学是:最博大、最切要的学问,能起到国民之明镜、爱国心之源泉的作用。
1、历史课堂教学加强情感的投入与陶冶
动人心者,莫先乎情。教育本身就是充满情感的职业。国家总督学顾问柳斌同志在首届全国德育教学研讨会上说:没有情感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不可能取得成功的教育,只会导致教育的失败。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它纵然能让学生记住一些知识,但不能给学生以美的感受,不能给学生以情感关爱,不能引导学生去追求真理。李大钊曾说过,史学于人生的关系,可以分知识方面和感情方面二部分去说。从感情方面说,史与诗(文学)有相同之处,如读史读到古人当危急存亡之秋,能够激昂慷慨,不论他自己是文人武人,慨然出来,拯民救国。我们的感情,被他们激发鼓动了,不由得感奋兴起,把这种扶持国家民族危亡的大任放在自己的肩头。可见,历史极具以情感人的功能。历史教师首先必须对历史教学有情感,对学生有情感,这样才能在实际教学中把情感注入其中,从而使历史课堂不再是那么枯燥乏味和毫无生气。况且历史本身就是丰富多彩和充满情趣的。古往今来,众多的历史人物,或让我们敬,或让我们鄙;无数的历史事件,或让我们扼腕长叹,或让我们深深思考历史本身的无尽沧桑,给我们留下了可供发挥的广阔的情感空间和绝好的素材,在教学过程中,怎能对如此浩瀚丰富的历史内容、一代代风流人物的神采举止无动于衷,而不带感情色彩地去讲述呢?当战乱四起,烽火连天,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我们怎能不为生灵涂炭、山河破碎而忧思?当我们讲到近代中国百年的屈辱史,怎能不痛恨列强的侵略、清政府的无能?怎能不为民族的悲剧而思考?又怎能不为仁人志士拚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豪气所震撼?以言感人、以情感人,把强烈的情感色彩有机地注入历史课堂教学,怎能不给学生以极大的感染力,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历史课堂,难道还是枯燥呆板和死气沉沉的吗?教师在这种情感讲述中,必然把历史教育和人文思想无形中注入了教学内容;学生在这种情感碰撞中,必然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我们所要传导的知识和理念,以及其中渗透的强烈的人文精神。
2、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的人文内涵
香港的中学历史教学,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他们不是进行纯粹的、空洞的说教,而是在各个专题的教学内容中,针对不同的专题,确定了配合公民教育和品德教育的具体学习和事例。
而我们华夏古国五千年的古老文明,无不闪烁着人文素养的光环。中华民族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著称于世。悠悠五千年,巍巍中华魂,我们祖先留下的人文财富太多太多了。其优良的传统道德修养、品格情操,在中学历史课本中,不胜枚举。有精忠报国、捐躯济危的爱国情怀;有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的气节操守;有自强不息、精进不止的积极人生;有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求是精神;有温良恭俭、推己及人的人间关爱;有坤德载物、谦下若水的博大胸襟;有民贵君轻、政在养民的民本思想;更有允公允能、以德帅才的用人标准和清正廉洁、克勤克俭的为官之道;如临如履、朽索驭马的忧患意识
例如《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大业》一课,我们把一国两制确定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这个前无古人的伟大的创造性的构想,是邓小平从历史与现实出发,做出的理论创新,把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以及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从顺应历史潮流、推动社会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角度去认识人生的价值,作为本课的首要目标。教学中围绕教学目标,巧借诗歌人课堂,以国民党元老、辛亥老人于佑任临终前的悲歌《望大陆》导人新课,未成曲调先有情;在讲香港回归时,引用林则徐的后裔,曾任我国驻联合国大使的著名外交官凌青的诗: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百年国耻今昭雪,只缘华夏已腾飞创设问题情境,分析香港得以顺利回归的原因;最后朗诵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乡愁》结课,使整堂课浸润在浓郁的情感氛围之中,达到情感、知识、思想、能力教育合一的效果。
实践证明,通过对历史教材的挖掘,拉进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历史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对学生的情感就会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3、营造充满浓郁人文气息的教学环境和氛围 人本主义教育的核心理念是承认人的潜能和价值。历史学科由于学生学的是过去的事。因此,许多人对历史学科的创新价值提出质疑。但我认为历史教学完全可以让学生的创造性得以发挥。教师要做的努力是为学生营造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谈到了中美学生创造性差异的原因时提到了宽松的教育环境是学生发挥自己创造性的肥沃土壤。这种宽松与民主不仅指师生关系,而且包括教师对历史材料的选择尽量客观,学生能最大限度表现自我见解,学习方式尽量适应学生心理与学习能力,师生、学生之间能够充分交流等因素。
我们传统的历史教育还存在多角度史料少,多角度评价少的问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空间。所以,我们经常会听到学生对历史做出同样的判断或发出同样的感慨。这不能不说是历史教育的悲哀。因此,就目前而言,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事实上,要以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素质为前提。在提倡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各种良好的素质显得尤为重要。素质教育,这是一种包含各种因素的综合性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问题。但是,我们至少可以这样认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本身就是在培养学生的一种最基本的素质。不可否认,现在的所谓素质教育,说到底,只不过是流于形式,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应该承认,素质教育与现行的应试教育有诸多矛盾,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因为素质教育是不可数的,是软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没有一个统一的尺度可以说明只要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说素质高或素质低,素质教育的结果是无法衡量的。这倒并不是说,由于素质教育结果的不可衡量而可以放弃素质教育。相反,我们更应该重视素质教育。因为人的内心世界都有一个不断要求自我完善的过程。从这一角度说,历史学科的教学对推动素质教育可起到特殊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地关注和尊重每一个学生,给他们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及展现个人能力的机会,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努力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民主学习氛围,这样,学生也才能真正感受并接受民主、平等、宽容等人文精神。
一.教师本人的人文素养,以及人格魅力,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基础。这里面我又给他分为几个方面。1.尊重学生人格,以平等的身份走进学生心里 2.以正直的为人,打造学生的健康心灵 3.以开朗活泼的性格,点亮学生的生活激情 4.以积极进取的态度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5.以丰富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化功底 6.用爱心,细心和耐心教导学生。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对每一个从事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要想给学生做出表率,教师本人就必须在这方面做到必要的深度。在与学生平时的学习交往中,才能处处都能体现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处处都能感受到一个人的内心的热情,处处都能让学生从自己身上得到激励。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这就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在学生的健康成长中所起到得积极作用。从学生对老师的佩服,仰慕之情中,学生的学习目标,积极主动性就“一石激起千层浪”。顺利完成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以及积极评价的良性循环当中来了。可见提升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人格魅力尤为重要。毕竟学生现在还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养成阶段,教师的优良品质与素养可以给学生起一个良好的代表作用,可以在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起到引领性的作用。
二.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高中生正处在人格和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而中国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课堂度过。所以首先得要解决好课堂中的人文精神的教育和熏陶,比如语文,历史,德育,就业指导课,等等,其实除了文科的课程以为,好像在常人的思维里理工类的课程很难加入人文精神的教育,其实不然,每门功课,每个学科都有很多了不起的故事,了不起的人物,和了不起的思想。比如数学课里的华罗庚,陈景润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构筑富有人文特色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除了构筑人文课堂之外,还必须营造具有浓郁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人文学术环境和文化艺术氛围对学生人文精神的熏陶和培养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重视把人文精神的培育贯穿于平时的教育,教学当中去,充分发挥每一名教师,每一堂课,每一处校园风景,都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阵地,进行悄无声息的自然而然的,水到渠成式的内在自然型的人文精神教育。
家庭也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节。父母是孩子成长的启蒙老师,家庭社区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进一步完善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之间的合力机制。推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效衔接。三者共同进步,共同努力,才能够有一个好的发展。
三.注重学生的实践,让其自身感受人文的价值和魅力
一切的东西都要通过外化到内化再到外化的过程,才能真正的得到吸收利用再创造的过程。人文素养也是,首先让其感受,让其得到触动,然后具有了这样的内因,才有了自己改变自己的冲动和动力。比如可以让学生坚持练字,练习书法,硬笔毛笔等等方面,开始的时候可能有很多的同学不太愿意练,找着各种各样的理由,这样我们开始就可以带他们观看书法大家写的字,给他们讲解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等等作品,甚至可以带他们去博物馆看看真迹。可以让他们从进校的第一天起,每天坚持练习书法,在每个学期末都进行评比,把写的好的,在墙报上粘贴。鼓励每一个有进步的同学。也可以在班会
课上朗诵名家名作,以及在手工课上,做些剪纸,制作皮影戏道具,等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总之,重视一切形式的艺术实践,积极培养学生对人文方面的感知,并从亲身体会中得到激励和鼓舞,并进一步形成内在的驱动力。达到自我欣赏,自我评价,自我完善,的良性循环当中来。
四.重视在班级管理中的人文素养的熏陶。
在班级刚组建之初,积极营造温馨,平和,友善,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使学生一开始,就乐于融入该班级,班级的建设体现在班级的布置和班级的舆论导向上。当学生第一天走进自己的班级体的时候,应该有种归属感,温暖感。可以通过布置教室,写上“欢迎你的到来。成为我们中的一员”。也可以制作一个照片墙,班上的每个同学都贴上一张照片。照片下方,写上自己希望毕业时所达成的愿望。更有荣誉墙,上面贴满班级体的荣誉奖状。还有班级英雄榜,上面写满了,班上平时的大事小事,好事善事,积极挖掘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人性方面的亮点,并加以弘扬。
而且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以及期中期末的学期总结中可以不以分数论座次,排名,而是以每位学生在本学期当中的综合测评来全面的评价一个学生的成绩。在综合测评当中分数只占最后结果的百分之五十,剩下的则是包括平时学生在学校的德育,比赛,考勤,积极表现,等方面的分数,综合测评分更加全面合理的反映了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方面的特性。使学生不再像过去那样只看重学科分数,而轻视德育,人文素养方面的培养。使学生的努力有了更加科学的考量机制来引导。培养机制的形成更加使中职生的人文素养的提升如虎添翼,再也不像过去那样老是老师的独角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不应该只是“工具人”,更应该是个“社会人”。加强中职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诚信教育,创新教育,独立教育,使学生成为一个有益于家庭,有益于社会,有益于民族,有益于人类的人。只有这样,我想才是我们让学生学习的初衷,只有这样,我们培养出来的才是一等一的优秀人才。
作者:叶灵刚
时间:2016年5月4号
学校:龙游县求实职业中专
第三篇:中职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度不断提高,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使得教育者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更加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品德的发展。这是当前教育追求的一个目标,对于中职院校而言,亦复如是。所谓中职院校,指的是专门培养职业技术型人才的院校,为了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品德,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通过对人文素养的浅析,对当前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的浅析,提出相关的中职院校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人文素养
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度不断提升,对于中职学生而言,亦复如是。为了能使中职院校的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促进社会更好地发展,在中职院校开展教学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将人文素养的培育融合在教学的过程中,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下,许多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将人文素养融合在教学方案中,而是采取了冷冰冰的教学方式,让课堂了无生气,导致了许多问题的产生,因此,本文通过对人文素养在中职教学的开展中的重要性入手,提出相关的提高中职语文教学的人文素养培育的措施。
一人文素养概述
(一)含义
人文素养,指的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生存价值的关怀和探讨,是以人为中心,以人为对象的一种素养。人文素养的灵魂就是人文精神。人文素养实质上可以看做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方法,是一种人生哲学、一种价值观念。人文素养包含了科学、艺术和道德精神,是对人生和社会的至高境界的一种憧憬和追求。人文素养是对人的情感的崇拜,其有一个重要的标志,那就是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人文素养是以人的价值、感受、尊严等为万物的尺度,对所有反人类的、破坏人类和谐的行为的奋起反抗,是高尚与崇高的。
(二)人文精神
在许多场合和实际运用中,我们常常把“人文精神”等同于“人文素养”,在一些场合是对的,但实际上,这两者是存在区别的。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的根本特征。每个人的人文素养是对个人的人生历程的一种反映,个人人文素养越高,说明他的发展历程越健康,越优秀。而社会的额人文素养,则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在日积月累的文明生长的过程中保留下来的,是不断吸取曾经的历史教训和成功的经验得来的,是对社会的文明的衡量,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二中职学校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当前的社会环境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除了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度不断上升,社会对各行各业的需求也在不断膨胀。在这种情况下,中职院校的学生是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对于努力提高中职院校的学生的人文素养,社会学校都开始引起充分的重视。对于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育,能够直接影响一个学生的人生的发展轨迹,学生的心态,学习的能力和积极性,还能够影响学生的日常生活。由于语文学科与人文素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因此,通过语文教学的方式,将人文素养融合进来,将人文素养的培育和语文学科紧密结合,从而帮助学生提高人文情怀,提升认知。树立正确的三观。通过语文学科的人文素养的渗透,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能够得到充分的满足,更加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1]。
三提高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方法
由于中职院校是对专门性的人才培养的院校,因此,社会各行业对中职院校的学生需求是极大的。中职院校也在不断为社会输送有用的人才。但是这些人才不能仅仅了解专业知识和掌握专业的技能,他们也需要进行社会交往和人际往来。因此,在中职院校的教学中,需要加入人文素养的培育这一环节。在现实的许多中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对于人文素养的培养是十分缺乏的,这也导致了许多中职学校毕业的学生无法很好地在社会上立足,因此,如何通过语文学科,将人文素养的培育融入其中,成为了广大中职教师需要面对的课题。
(一)突破传统教学理念,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度不断提高,我国受教育人群也在快速增长,在这一情况下,我国高校对招生的要求也在不断放低,导致了许多素质参差不齐的学生涌入各类院校,中职院校更是如此。此外,大量学生的涌入,与社会的需求量产生了脱节,各行各业的用人单位在进行招工时,有了更多的选择,因此对于中职学生的要求也愈发提高。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中职学生掌握的专业技能相差无几,因此,企业在进行选择时,会看中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包括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教师需要迫切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进行中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的局限,适应新时代的教学方法,不断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案等进行更新和改良,并根据不同的现实状况对自身教学的方式进行调整。教师自身要充分学习人文精神相关的知识,定期接受培训,将这些知识很好地融合进自己的教学方案中,对自己的教学体系进行完善和补充,从而能够更好地在课堂中进行渗透教学。此外,中职语文教师要根据学校和教育部的教学指令和教学的大纲进行教学,不断改良创新,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给自己的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通过良好的氛围的营造,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学习的激情和积极性。对教师而言,课堂氛围的营造,能够提升教学的效率,让学生在课上能够更加投入和专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时,始终坚持以人为中心、为对象的理念,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
(二)努力挖掘深层次的人文精神
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努力挖掘课本中与人文素养相关的内容,在不影响课堂教学进度的情况下,适当地对课堂内容进行拓展,对人文素养进行有意识地灌输。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外的读物,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灌输。通过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文阅读的方式,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譬如,让学生阅读《鸟的天堂》一文,通过对课文的深层次解读,让学生发现作者隐藏在环境描写背后的人文情况,即保护环境的意识等。让学生对作者的心境进行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将优秀的文化传递给学生,促进人文知识和人文素养的传递,最终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和更好地为社会服务[2]。
(三)根据学生个性,进行多样化教学
由于中职教学与一般教学存在差别,因此在教学时要更加关注一个学生的长处和表现出来的天赋。通过对学生的天赋和能力的了解,为学生制定专属的学习方案和学习进度,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进行多样化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加愉快、高效地成长。由于中职院校的学生的整体综合素养偏低,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适当降低难度和深度,进行简单的教学,在简单的教学中,挖掘深层次的人文素养,将学生的每个人的独特之处发挥出来,根据学生的不同的情况,让课堂变得更加多样化和有趣。
(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最后一点,是对中职语文教学的总结。中职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努力通过教学方案的制定,将课程或课外内容的探究性、层次性和合作性进行有益地融合,将中职学生的培养的重点放在学生的综合能力上,促进社会需求和学生能力的有效对接,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适应社会的真正需求,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提升。此外,中职院校还要为中职学生尽可能地提高实践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时社会实践和实习,来对社会有个真正的、具体的了解,从而更好地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四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度的提升,社会各行各业的需求的提高,对中职院校而言,通过语文教学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已经成为了一项十分必要的课题。中职院校的教师和相关的工作者要充分地重视人文素养的重要,通过语文教学的方式,将其渗透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能够对人文素养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让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人文素养的熏陶,培养出优秀的人文精神,拥有人文关怀,从而促进自身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成为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金燕.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5):145.[2]郭燕芬.优化中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素养[J].考试周刊,2015(26):24.
第四篇:谈中职学校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
谈中职学校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
单位:南昌汽车机电学校作者黄家伟 摘要:针对目前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技能养成,职业素养,人文素养方面的短板的问题,越来越影响中职学生的整体,全面,健康的发展。离党提出的培养新世纪的创新人才的目标差之甚远的矛盾,本文就如何在职业学生中培养其人文素养的方法,途径提出个人的想法,建议并加以阐述。
关键词:中职学生,职业素养,人文素养,学生管理,教育教学 在职业学校,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远远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能够使孩子成为某一方面的技术熟练工,或者是现代企业生产线的一个代工机器人。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具有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的全面成长,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承担着传承文明,接续历史的伟大使命。
人文素养的灵魂不是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是一种人的内在品质,他反映了一个人的人格,气质,情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个性品质,它对人的全面健康,积极向上,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教师本人的人文素养,以及人格魅力,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基础。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对每一个从事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要想给学生做出表率,教师本人就必须在这方面做到必要的深度。在与学生平时的学习交往中,才能处处都能体现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处处都
能感受到一个人的内心的热情,处处都能让学生从自己身上得到激励。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这就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在学生的健康成长中所起到得积极作用。从学生对老师的佩服,仰慕之情中,学生的学习目标,积极主动性就“一石激起千层浪”。顺利完成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以及积极评价的良性循环当中来了。可见提升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人格魅力尤为重要。
二.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高中生正处在人格和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而中国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课堂度过。所以,首先得要解决好课堂中的人文精神的教育和熏陶,比如语文,历史,德育,就业指导课,等等,其实除了文科的课程以为,好像在常人的思维里理工类的课程很难加入人文精神的教育,其实不然,每门功课,每个学科都有很多了不起的故事,了不起的人物,和了不起的思想,比如数学课里的华罗庚,陈景润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构筑富有人文特色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除了构筑人文课堂之外,还必须营造具有浓郁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人文学术环境和文化艺术氛围对学生人文精神的熏陶和培养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重视把人文精神的培育贯穿于平时的教育,教学当中去,充分发挥每一名教师,每一堂课,每一处校园风景,都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阵地,进行悄无声息的自然而然的,水到渠成式的内在自然型的人文精神教育。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节。父母是孩子成长的启蒙老师,家庭社
区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进一步完善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之间的合力机制。推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效衔接。
三.注重学生的实践,让其自身感受人文的价值和魅力
一切的东西都要通过外化到内化在到外化的过程,才能真正的得到吸收利用再创造的过程。人文素养也是,首先让其感受,让其得到触动,然后具有了这样的内因,才有了自己改变自己的冲动和动力,比如可以让学生坚持练字,练习书法,硬笔毛笔等等方面,开始的时候可能有很多的同学不太愿意练,找着各种各样的理由,这样我们开始就可以带他们观看书法大家写的字,给他们讲解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等等作品,甚至可以带他们去博物馆看看真迹。可以让他们从进校的第一天起,每天坚持练习书法,在每个学期末都进行评比,把写的好的,在墙报上粘贴。鼓励每一个有进步的同学。也可以在班会课上朗诵名家名作,以及在手工课上,做些剪纸,制作皮影戏道具,等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总之,重视一切形式的艺术实践,积极培养学生对人文方面的感知,并从亲身体会中得到激励和鼓舞,并进一步形成内在的驱动力。达到自我欣赏,自我评价,自我完善,的良性循环当中来。
四.重视在班级管理中的人文素养的熏陶。
在班级刚组建之初,积极营造温馨,平和,友善,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使学生一开始,就乐于融入该班级,班级的建设体现在班级的布置和班级的舆论导向上。当学生第一天走进自己的班级体的时候,应该有种归属感,温暖感。可以通过布置教室,写上“欢迎你的到来。成为
我们中的一员”。也可以制作一个照片墙,班上的每个同学都贴上一张照片。照片下方,写上自己希望毕业时所达成的愿望。更有荣誉墙,上面贴满班级体的荣誉奖状。还有班级英雄榜,上面写满了,班上平时的大事小事,好事善事,积极挖掘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人性方面的亮点,并加以弘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以及期中期末的学期总结中,并不以分数论座次,排名,而是以每位学生在本学期当中的综合测评来全面的评价一个学生的成绩。在综合测评当中分数只占最后结果的百分之五十,剩下的则是包括平时学生在学校的德育,比赛,考勤,积极表现,等方面的分数,综合测评分更加全面合理的反映了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方面的特性。使学生不再像过去那样只看重学科分数,而轻视德育,人文素养方面的培养。使学生的努力有了更加科学的考量机制来引导。
培养机制的形成更加使中职生的人文素养的提升如虎添翼,再也不像过去那样老是老师的独角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不应该只是“工具人”,更应该是个“社会人”。加强中职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诚信教育,创新教育,独立教育,使学生成为一个有益于家庭,有益于社会,有益于民族,有益于人类的人。
第五篇: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之我见(推荐)
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之我见
------由单立勋教授培训所引发的思考
周三下午,又到了新教师培训时间,本次培训校方为我们请来了单立勋教授和王诺斯主任,两位老师分别从教学和科研两个方面为我们进行了讲解。单立勋教授分别从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三个方面向我们传授了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要性,单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使令大家受益匪浅,培训后也使我对这一之前并不十分敏感的话题产生了许多思考。
21世纪的高等教育既要承担起培养“专才”的“专业教育”使命,又要承担起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人文教育”使命,以努力把人培养成为“现代人”21世纪的中国要在国际竞争中实现伟大复兴,不但需要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而且需要深厚的文化积淀。这就要求担负着国家高素质人才培养使命的高等教育不但要培养大学生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特别注重其人文素养的提高,同时也要求像我们这样的高校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培育。
在精英教育时代,能够进入高校的往往是极少数素质非常高的学生。这尽管不能说是一种正比关系,但是高素质的学生一般来说也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因为良好的人文素养会导致积极的学习效果,而对精英荣誉感的维护本身也需要较高的人文素养,这就对精英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提供了内在激励和约束,使其有可能主动地加强自身的人文素养,能力素养和人文素养在这个时候能够较好地相互促进。但是,我国自1999年以来连续多年扩招,除少数名牌大学外,以前存在的精英教育实际上已经不复存在。以我东北财经大学津桥商学院为例,学生多,情况复杂,学生的人文素养参差不齐,精英教育的荣誉感也不复存在,这就使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问题进一步暴露并加深。
在我国除少数综合性大学外,高校划分为工、农、医、财经、法律、管理、师范等几大类,每个学校又分设不同的系和专业。在各专业课程设置中,除了开设几门公共政治理论课之外,有些学校几乎没有其他人文学科的教育内容。人文传统被淡化,人文教育被削弱。科技教育基本取代了人文教育,现代文化教育基本取代了传统文化教育,单一专业教育基本取代了人格整体教育,像我校这样的财经类院校便存在着显著的财经专业教育色彩。
面对上述问题,充分发挥教师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高校教师在学校的人才培养中对学生的影响是最为直接的。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有高深的学科造诣、丰富的人文知识,同时又要讲究教学方法。这里高深的学术功底是根本,文学修养是灵魂。人文精神不是生硬地加入到专业课中去,而是与专业知识融合在一起,渗透到专业知识教学中,它的渗透使专业课更加丰富,更显得富有生机和个性,这样就会在激发学生追求科学知识与兴趣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高其人文素养。
因此,借着本次培训的契机,作为一名新入职教师,我定当积极接受单立勋教授的建议,首先从自身的人文素养抓起,做到多涉猎、多汲取,再用最为直接的方式教授给学生,注意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进一些人文思想,希望能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