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政府数据开,放一体化报告(样例5)

时间:2020-11-19 12:41: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长三角政府数据开,放一体化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长三角政府数据开,放一体化报告》。

第一篇:长三角政府数据开,放一体化报告

■ 背景与目的■ 长三角数据开放概貌

■ 长三角各地数据开放水平

■ 长三角数据开放一体化水平

003

006

011

018

■ 总结与建议

附录:指标体系与研究方法

029

031

背景与目的 背景与目的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增强长三角地区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提高经济集聚度、区域连接性和政策协同效率,对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意义重大。

2018

日,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将

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9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长三角规划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全域,并提出共同打造数字长三角,加快长三角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共用。

2020

日至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 “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相统一,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成效”。

政府数据开放是指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面向社会提供具备原始性、可机器读取、可供社会化利用的数据集的公共服务。近年来,国家对政府数据开放工作高度重视。

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要求稳步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放。

2017年

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公共信息资源开放的若干意见》,要求着力推进重点领域公共信息资源开放,释放经济价值和社会效应。

2017

年 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

战略,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

2018

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联合印发《公共信息资源开放试点工作方案》,确定在北京、上海、浙江、福建、贵州五地开展公共信息资源开放试点。

2020

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首次将 “数据”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传统要素并列,提出要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研究建立促进企业登记、交通运输、气象等公共数据开放和数据资源有效流动的制度规范。

2018

月,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指出,“纵观全球,没有一个地方因为封闭而发展,都是因为开放而兴旺,长三角亦应是如此。以互联互通为前提,我们将打造陆、水、空、信息四张网,把区域内陆、水、空、信息的重要节点连起来,让区域联通更便捷 ”。

他还强调基础设施连通,还包括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

2018

月,沪苏浙皖大数据联盟共同签署《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大数据联盟合作备忘录》,加快数字资源开放共享,助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在长三角地区深入推进政府数据开放一体化,有利于打造数字长三角,促进数据要素的跨域流动和融合利用,推动区域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的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在此背景下,本报告对长三角政府数据开放一体化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和评价。

《长三角政府数据开放一体化报告》是 “中国开 放数林指数 ”系列报告发布 的首个区域性报告。

“中国开放数林指数 ”是我国首个专注于评估政府数据开放水平的专业指数,由复旦大学数字与移动治理实验室制作出品,复旦大学和国家信息中心数字中国研究院联合发布。

“开放数林” 意喻我国政府数据开放利用的生态体系,“开放数林指数”自

2017

月首次发布以来,定期对我国地方政府数据开放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精心测量各地 “开放数木 ”的繁茂程度和果实价值,助推我国政府数据开放生态体系的培育与发展。

2018

年以来,中国开放数林指数为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信息化发展局跟踪监测我国公共信息资源开放情况提供数据支撑。

2019

年以来,《报告》被收录进复旦智库报告系列,成为复旦大学每年重点推出的15-20

份有社会影响力的报告之一。

开放数据,蔚然成林,期待长三角地区的每一棵开放“数木”不仅枝繁叶密、花开结果,更能根系相通、枝叶相连,最终成长为一片茂盛多样、协同一体的长三角“开放数林”。

长三角数据开放概貌

一、长三角数据开放概貌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地方政府数据开放实践的重要发源地。

2012

年上半年,上海市

长三角各地政府数据开放平台上线时间

推出了全国第一个地方政府数据开放平台; 2014

年,无锡市上线了长三角第一个、全国第二个地级政府数据开放平台; 2015

月,浙江省上线了全国第一个省域政府数据开放平台。

2018

年以来,长三角地区的政府数据开放平台数量出现快速增长,截至 2020

月,区域内已上线了

个省级、副省级与地级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如图

所示)。

长三角各地平台上线时间一览表

上线时间

2020年 1-4 月 地级(含副省级)

杭州、金华、丽水、衢州、绍兴、台州、铜陵、温州、芜湖、舟山

2019年 省级:江苏 地级(含副省级):蚌埠、常州、阜阳、湖州、淮安、黄山、连云港、南通、宿迁、泰州、徐州

2018年 地级(含副省级):马鞍山、南京、宁波、六安、苏州、宣城

2017年 /

2016年 /

2015年 省级:浙江; 地级(含副省级):扬州

2014年 地级(含副省级):无锡

2013年 /

2012年 省级:上海

从空间分布来看,目前长三角地区已有 3

个省级政府数据开放平台上线,分别是上海、浙江和江苏,仅有安徽的省级平台尚未上线;共有

个地级平台上线,主要分布在浙江省除嘉兴以外的所有地区、江苏省的大部分地区和安徽省的东南部地区。各地平台的上线时间和空间分布如图

和图

所示,图中颜色越深的地方上线平台的时间越早。在长三角地区,“开放数据、蔚然成林”的愿景已基本实现。

长三角各地平台的上线时间和空间分布(省级)

长三角各地平台的上线时间和空间分布(直辖市、副省级与地级城市)

长三角各地数据开放水平

二、长三角各地数据开放水平

区域内各个地方的政府数据开放水平能彼此相当、齐头并进是推动横向跨地区协同的基础和条件,因此报告首先对各个地方各自的数据开放水平进行了评估。截至

2020

月,在省级层面,上海在准备度与平台层上处于领先地位,浙江在数据层与利用层

上表现最优(如表

所示)。

长三角省级地方指数与排名

在地级(含副省级)层面,宁波综合表现最优,其次是绍兴、温州、台州和衢州等地(如表

所示)。

长三角地级(含副省级)地方指数与排名(前二十)

在空间分布上,开放数据水平相对较高的副省级和地级城市主要集中于浙江省的东部和南部,如宁波、绍兴和温州;紧跟其后的是浙江省内的其它地方、江苏南部的无锡和北部的连云港,再之后是江苏南部的其他地方和安徽东南部的地市。整体上,长三角各地的政府数据开放水平仍差异明显,参差不齐,一方面,浙江、上海等地方已在全国处于引领位置,但另一方面,区域内仍有些地方尚未开展数据开放工作,在数据开放意识和水平上已落后于我国中西部的一些地方。

长三角各地开放数林指数分值的空间分布(直辖市、副省级与地级城市)

在开放数据的数量上,截至

2020

月,在长三角区域内,上海平台开放的有效数据集总数最高,已开放了超过三千个数据集,其次是泰州、无锡、杭州、浙江等地的平台(如图)。浙江、上海和宁波平台开放的有效数据集容量最高。数据容量是指将一个地方平台中可下载的、结构化的、各个时间批次发布的数据集的字段数(列数)乘以条数(行数)后得出的数据总量,更能真实反映一个地方的开放数据总量。

3344

2088

1324

918

643

564

465

460

415

347

上海

泰州

无锡

杭州

浙江

衢州

宁波

温州

台州

常州

长三角各地平台有效数据集数量(前十名)

据集。

长三角各地平台优质数据集数量(前十名)

报告还对长三角各地平台上开放的优质数据集的数量进行了比较(如图

所示),发现浙江和上海开放的优质数据集的数量最多。优质数据集是指数据容量高,社会需求大的数据集。报告首先对各地平台上所有可下载的数据集按照数据容量进行排序,在数据容量相同的情况下再按照下载量排序,最终选出排名居于前%的数据集作为优质数

长三角各地平台优质数据集列表(前十位)

是长三角地区开放的排在前十位的优质数据集,这些数据集普遍具有较高的条数和字段数量,内容主要涉及交通运输、司法、住房、城市管理等方面。

长三角数据开放

三、长三角数据开放一体化水平

3.1 法规政策的协同度

制定相关的法规政策是推进政府数据开放的法治基础和保障。截至

2020

月,上海、浙江和连云港已出台了专门针对数据开放的地方政府规章或规范性文件。其他地方出台的法规政策在专门性上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将数据开放与共享合并制定,一种是将数据开放作为公共数据资源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来制定。长三角各地已公布的与政府数据开放相关的法规政策列表如表

所示:

长三角各地数据开放相关法规政策列表

浙江省

浙江省公共数据开放技术规范

上海市公共数据开放分级分类指南(试行)

上海市

制定开放数据工作的标准规范和操作指南,有利于推进数据开放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实施。目前上海和浙江均已制定了专门针对数据开放的地方标准或技术规范(如表 6

所示)。

长三角各地数据开放标准规范列表

然而,在区域一体化协同方面,目前仅在上海和丽水制定的管理办法中有涉及到长三角公共数据管理和共享的内容。例如,《上海市公共数据和一网通办管理办法》的第七条(长三角一体化)要求 “本市立足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目标,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公共数据和 ‘一网通办’工作的合作交流,通过数据资源共享、平台融合贯通、业务协同办理等方式,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 ;《丽水市公共数据资源管理办法》的第六条提出要 “通过数据资源共享、平台贯通融合、业务协同办理等方式,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公共数据工作的合作交流 ”。对于推进长三角各地在政府数据开放工作上的协同合作,目前还缺少相应的法规政策的支撑。

3.2 开放平台的连接性

报告发现,长三角区域内已上线的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在功能设置上都达到了较高水平,相互之间差异较小,已具备了在平台间推进跨区域协同的基础和条件。但目前,平台之间的跨省互联和协同尚未实现,仅浙江省和江苏省平台提供了省内各地平台之间的链接。

3.3 数据集主题的重合度

在各地开放数据集覆盖主题的重合度上,浙江平台开放的数据集已覆盖了全部十四个基本主题,上海平台覆盖了除农业农村、社保就业、财税金融之外的基本主题,其他两省尚未开放基本主题下的数据集(如表

所示)。

长三角省级平台开放数据集主题重合度

3.4 数据集内容的匹配度

各地开放名称和内容相近的数据集有助于数据利用者进行跨地区的数据融合利用,形成长三角区域数据协同。在各地平台开放的14

类常见数据集中,目前在长三角地区,仅有上海平台开放了所有

类常见数据集,浙江平台开放了其中

类常见数据集,江

苏和安徽尚未开放这些常见数据集。(如表

所示)。

长三角省级平台常见数据集名称的匹配度

行政许可类数据集字段的匹配度

报告还比较了各地开放的名称相同或相似的常见数据集的字段内容。以 “行政许可类 ”数据为例(如表

所示),上海与浙江两地平台开放的 “行政许可类”数据集中的大多数字段能够匹配,但个别字段没有同时出现在两地开放的数据集中。江苏和安徽则尚未开放同类数据集。

食品生产经营抽检类数据集字段的匹配度

再以 “食品生产经营抽检 ”数据集为例(如表

所示),上海与浙江两地开放的食品抽检数据集中的多数字段能够匹配,但个别字段也没有同时出现在两地开放的数据集中。

报告又进一步对各地平台上开放的关键数据集的匹配度进行了比较,同样发现各地之间差异较大,同一个关键数据集,在有的地方开放了,在有的地方没有开放。如表

11所示,浙江平台开放了四项关键数据集,上海平台开放了两项关键数据集,而江苏和安徽尚未开放任何一项关键数据集。与全国其他地方相比,长三角地区都未开放疫情防控类数据集。

长三角省级平台关键数据集名称的匹配度

企业注册登记类数据集字段的匹配度

即使在不同地区都已开放的关键数据集中,所开放的字段内容也各有不同。以 “企业注册登记类数据 ”为例(如表),上海与浙江平台上的该项数据集在多数字段上能够匹配,但在部分字段上,一个地方开放了,另一个地方却未开放。不同地区开放的数据集之间的匹配度高低,将直接影响数据利用者对数据进行跨域融合利用的程度。

长三角省级平台元数据标准的一致性

3.5 元数据标准的一致性

在开放数据集的元数据标准上,浙江平台为数据集提供了所有的基本元数据信息,上海平台提供了除数据量以外的基本元数据信息,两地平台的元数据标准基本一致,但江苏和安徽未提供开放数据数据集的基本元数据信息(如表

13)。

上海市

上海开放数据创新应用大赛(SODA)

浙江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大赛

浙江省

江苏省

江苏大数据开发与应用大赛(华录杯)

3.6 数据利用的跨域性

为了促进开放数据的社会化利用,上海市于

2015

年在长三角地区率先举办了开放数

据创新应用大赛(S O D A),至今已连续举办

届,成为数据开放领域的品牌赛事,提升了开放数据的社会知晓度和利用水平,也带动了江苏和浙江举办同类比赛。长三角各地自

2018

年以来举办的部分开放数据创新利用比赛列表如表

所示。

2020

年浙江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大赛还在各地市设置了分赛区,带动了全省的开放数据协同利用。然而,目前长三角地区还未举办过真正跨省际的开放数据创新利用活动,未能有效推动开放数据的跨区域融合利用。

长三角省级开放数据创新利用比赛列表

在社会利用开放数据产生的有效成果的数量和质量上,浙江表现相对领先。例如,高德地图(停车场板块)融合利用了杭州、宁波、台州三市的停车场数据,为市民提供停车指引。然而,目前在长三角地区还缺少跨省际的数据利用成果,对跨域开放数据进行深度融合利用。

总结与建议

029

四、总结与建议

长三角地区的公共数据资源基础较好,社会利用需求很高,但目前仍有一些地方尚未推出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已上线平台的地方在数据开放实际水平上也仍然参差不齐。因此,报告建议长三角已上线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的地方继续探索前沿,突破难点,还未推出的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尽早上线(如安徽省级平台、安徽省和江苏省内部分地方的平台),并充分学习区域内数据开放先进地区的经验和做法,以提升整个长三角地区的数据开放广度和深度。

报告还发现,目前长三角区域的数据开放一体化程度仍偏低,未能充分满足社会对跨域数据进行融合利用的迫切需求。因此报告对提升长三角数据开放一体化水平提出以下建议:

在 准备度 方面,建议长三角地区的各个地方联手推出有利于促进数据开放区域一体化的政策文件,在各地已制定或即将制定的法规政策中,增加有关推进长三角数据开放一体化的内容要求,并探索制定统一的长三角数据开放标准规范。建议地方党政领导加大对推进长三角数据开放一体化的重视和支持力度,建立跨地区的统筹协调沟通机制。

在平台层 方面,建议长三角地区的各个地方平台之间实现相互链接,并加强更深层次的互联互通。

在 数据层 方面,建议长三角地区的各个平台在数据集主题覆盖、数据集名称和字段、元数据标准等方面提高匹配度和一致性。

在 利用层 方面,建议在长三角地区举办跨省际的开放数据创新利用比赛,促进跨地区的数据融合利用,产生跨地区的数据利用成果,推进长三角数字经济与数字社会一体化发展。

开放数据,蔚然成林,期待长三角各地方的政府数据开放工作能早日根系相通,枝叶相连,实现共开共用,共享共赢。

附录:

附录:指标体系与研究方法

1.指标体系

开放数林指数邀请国内外政界、学术界、产业界共七十余位专家共同参与,组成 “中国开放数林指数 ”评估专家委员会,体现了跨界、多学科、第三方的专业视角。专家委员会基于数据开放的基本理念和原则,借鉴国际数据开放评估指标体系的经验,立足我国政府数据开放的政策要求与地方实践,结合专家研讨与赋值,构建起一个系统、科学、可操作的地方政府数据开放评估指标体系,并为每项指标分配了权重(见图

7)。

开放数林指数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

评估指标体系共包括准备度、平台层、数据层、利用层四个维度及下属多级指标(见图

8):

准备度 是 “数根”,是数据开放的基础,包括法规政策效力与内容、组织与实施、标准规范制定等三个一级指标。

平台层 是 “数干”,是数据开放的枢纽,包括数据发现、数据获取、成果提交展示、互动反馈、用户体验等五个一级指标。

数据层 是 “数叶”,是数据开放的核心,包括数据数量、数据质量、数据规范、开放范围等四个一级指标。

利用层 是 “数果”,是数据开放的成效,包括利用促进、有效成果数量、成果质量、利用多样性等四个一级指标。

2020

中国开放数林指数评估指标体系,20%

, 40%

, 20%

20%

2.评估范围

报告根据公开报道,以及使用 “数据+开放 ” “数据+公开 ” “公共+数据 ” “政务+数据 ” “政府+数据 ” “地名+数据 ” “地名+政府数据 ” “地名+开放数据 ”等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了截至

2020

月我国长三角地区已上线的地方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并从中筛选出符合以下条件的平台:

1、原则上平台域名中需出现

g o v.c n,作为确定其为政府官方认可的数据开放平台的依据。

2、平台所代表的地方政府的行政级别为地级及以上。

3、平台形式为 “集中专有式 ”或 “集中嵌入式 ”。

“集中专有式 ”是指开放数据集中汇聚在一个专门的平台上进行开放; “集中嵌入式 ”是指开放数据统一汇聚为一个栏目版块,嵌入在政府门户网站或政务服务网站上。各个条线部门建设的非集中式开放数据的平台不在指数的评估范围内。

最后,报告共发现了符合以上条件的地方平台

个,其中省级平台

个,地级(含

副省级)平台

个,并将上线了这些平台的地方作为报告的研究对象。各地方的平台

名称和平台域名如表

所示。

评估范围(按行政层级及拼音首字母排序)

3.

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

准备度评估主要对长三角各地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年度计划与工作方案、标准规范、新闻报道等资料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文本分析。搜索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两种:一是在百度搜索引擎以关键词检索相关法规与政策文本、标准规范、年度工作计划、有关地方党政领导讲话支持的新闻报道以及数据开放主管部门的信息;二是在地方政府门户网站以及政府数据开放平台上通过人工观察和关键词检索采集数据。评估范围数据采集的截止时间为

2020

月。

数据层评估主要通过机器自动抓取长三角各地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上开放的数据,结合人工观察采集相关信息,然后对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交叉分析、文本分析和空间分析。数据采集截止时间为

2020

月,对 “动态更新 ”这一指标的评测时段为

2020

日至

2020

日一个季度。

平台层评估主要采用人工观察法对长三角各地政府数据平台上的各项功能进行观测并做描述性统计分析,数据采集截止时间为

2020

月,指数出品方还对平台的回复情况

(包括回复时间和回复质量)

进行了评估,数据采集截止时间为

2020

月。对于

月之后进行过全面改版的平台,数据采集截止时间为

2020

月。

利用层评估主要对长三角各地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上展示的利用成果进行了人工观察和测试,对

2018

年以来各地开展的开放数据创新利用比赛信息进行了网络检索,并对

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数据采集截止时间为

2020

月。

此外,为确保数据采集准确全面,对部分指标采用报告出品方自主采集和向地方征集相结合的方式,从各地征集到的公开资料经验证后也纳入评估数据。

各地开放数林指数

= Σ(准备度指标分值

*

权重)

* 20 % + Σ(平台层指标分值 *

权重)

*20%+ Σ(数据层指标分值

*

权重)

*40%+ Σ(利用层指标分值

*

权重)*20%

4.指标计算方法

指数出品方基于长三角各地在各项评估指标上的实际表现从低到高按照

0-5

分共

6档分值进行评分,其中

分为最高分,相应数据缺失或完全不符合标准则分值为

0。对于连续型统计数值类数据则使用极差归一法将各地统计数据结果换算为

0-5

分之间的数值作为该项得分。

长三角各地平台在准备度、平台层、数据层、利用层四个维度上的指数总分等于每个单项指标的分值乘以相应权重所得到的加权总和。最终,各地开放数林指数等于准备度指数、平台层指数、数据层指数、利用层指数乘以相应权重的加权平均分。各地开放数林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第二篇:政府城乡一体化调研报告

以下提供一篇调研报告给大家参考!

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一要求对推动我镇的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我们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我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而可持续地推进我镇城乡一体化进程,必须要在正确判断当前发展所面临的形势的基础上,坚持典型引路,注重以项目为抓手,整合资源,以点带面,重点突破,采取科学推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思路和对策,确保城市支持农村试点工作取得实效。

一、老鹰山镇城市支持农村工作的现状

(一)经济概况和基础设施

我镇地处工矿区,境内有水城钢铁(集团)金河公司、观音山矿业分公司、观音山水泥公司、白云石矿、六盘水市鑫源公司、六盘水市佳联铅锌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小河水泥厂、滥坝油库等十多家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旗盛、昌兴、大器、泰隆等招商引资大型企业落户辖区。,全镇财税总收入完成10308.4万元,为年任务9376万元的109.94%,同比增长38.49%。成为全区第一家财政总收入突破亿元的乡镇。

境内有贵昆铁路、株六复线横贯东西,水纳公路、贵烟公路交叉穿越境内,村村公路相通。天然林植被保护完好,有天然林退耕林6.0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4%。全镇95%以上组通路,70%以上组通自来水,电、电话、广播电视实现组组通。现我镇已纳入六盘水市第三轮城市规划修编,六盘水市工业园区、煤化工基地建设规划,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二)干部人才的管理和引进

近年来我镇在各项工作中不断将民主的理念融入了执政理念,探索多种选任方式,营造广纳群贤的用人氛围。采取群众推荐与个人自荐相结合,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办法推选“村官”,把选择权交给群众,真正选出有一定能力和技术,组织满意,群众放心的人任村干部。现今,走群众路线、遇事与群众商量已成为基本的工作方法。同时越来越多的群众,也把民主的理念融入了自己的生活,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积极监督领导干部工作,用民主的方法解决矛盾问题已成为主流。

为使各项工作能够更加有效开展,我镇积极采用招考、调任、聘用等方法不断吸纳各种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的人才到各镇直部门和村、居委任职工作或进行专业技术指导。现今已拥有硕士生3名,本科毕业生19名,大专毕业生56名,各种专业技术人员41名,同时已有9名大学生在村挂职,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推进奠定人才基础。

(三)各种政策措施的实施和推进

借助国家惠农资金政策的大力支持,我镇救灾救济工作投入资金12098元,实施农村医疗救助29户。投入供养金38986元,供养五保户5名。投入资金138.9万元,实施156户危房改造。认真做好优抚对象“三难”工作,发放“三难”补助金75000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投入经费2.6万元,全镇4887户16057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9%。认真开展农村低保工作,发放保障金633户1438人748655元。通过“两基”迎“国检”工作,投入“两基”扫盲工作经费6万元开展扫盲工作,扫盲650人。投入2万元边远地区贫困学生补助经费,解决边远村组贫困学生午餐困难问题。以创“国优”为契机,投入配套资金40多万元对计生服务站进行扩建,新购置了医疗设备。加强统计工作的信息化管理,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

二、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镇政府管理手段的局限性

现今我区财政实行的是“乡财县管”的政策,镇一级的财政收入无法进行自行分配,同时辖区内的很多部门都属于上级直管。这就使镇政府在应对很多实际问题的时候,缺乏有效管理手段和经济调节手段。在现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企业是以获取最高利润为终极目标,而政府规划是以科学可持续发展为行政指南,同时群众利益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国策。这就使各种大型项目在我镇建设投产之后,往往会无可避免与政府的总体规划以及一些民众的个人利益产生冲突。而在这当中,我们镇政府是首当其冲站在解决各种矛盾纠纷的第一线,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没有足够管理运作的权限,很难对城乡一体化的推进产生实质的影响。

(二)民众思想观念的制约性

我镇村民因长期受农耕文化的制约,求稳怕乱、小富即安、等靠要思想依然严重,缺乏经济发展必需的积极理念和人文精神。虽然物质生活条件比较原来已经改善了很多,但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却依然如旧。存在决定意识,同时意识也具有很强大的反作用力。随着物质环境的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会逐渐发生一些转变,但是由于思想观念具有很强的顽固性和传承性,这个转变的过程会很漫长,往往会由于思想观念落后于社会现实而阻碍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三)基础设施不足

虽然我镇涉农地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在路网质量以及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上与城市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如我镇通往外界的水纳公路路面段坑洼众多,致使车辆难以通行;陆家坝村公路洗煤淤泥堆积,无法满足大型车辆的通行;仁活洞村的三岔地组尚未通自来水,而近期水井多已

干涸,再加上地处偏僻的山间,村名往往要花费数个小时的时间用塑料壶靠人工背水以供家用,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各种基础设施的不足,致使村民与外界沟通不畅,政府所掌握的信息难以得到及时准确的更新以及各种政策措施在实际工作落实中消耗大量的社会成本。近年来,党委政府虽然已经在各种政策的扶持下对基础设施有了大力的投入和完善,但仍然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要求,也成为制约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障碍。

(四)贫富差异悬殊导致各种矛盾和隐患

我镇原本是由传统的粗放型种植业为主导的典型农业经营方式,但近年来经济总量保持了全区第一的业绩,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近些年来煤炭工业发展以及各大型项目的落户。高速的经济发展为我镇带来各种效益和优势的同时,巨大的贫富差异也无可避免的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了诸多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一些人因贫富差距引发心理不平衡,再加上自身条件的局限和就业压力的增大,往往会采取违法犯罪手段来获取不义之财,或对政府的各种福利措施以及征地赔偿等工作采取无赖的方式来获取更多利益,迫使我镇的治安维稳工作面临巨大的压力。

(五)农村劳动力转移困难

随着经济结构的升级,相当一部分企业随着技术水平的改进和资本密集程度的提高,吸纳劳动力数量减少,而农村劳动力由于自身素质、劳动技能、就业观念等因素的限制,特别是我镇农村劳动力还对工资要求较高,限制了农村劳动力的进一步转移。广大涉农地区还缺乏有效的产业支撑,对促进经济发展和吸收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上明显不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障碍,制约着农业产业化发展.

(六)涉农社区居民持续增收困难

在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集体土地大量转为城市建设用地,涉农地区居民失去了土地收入,加上我镇拆违力度的不断加大,短期内部分涉农地区居民的实际收入可能会部分降低,而涉农地区居民的非农化就业又十分困难,加之生产方式相对粗放,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镇农业生产的发展。加之农业发展的基础设施薄弱,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农业信息化网络尚未形成,商品信息流通不畅,农技专业人员少,整体素质不高,科技设施和技术手段相对落后,农民组织化程度低,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弱,产、供、销链条不健全,农产品市场准入机制尚不健全,一体化社会服务还不完善,因此不能完全适应日新月异的农业生产变革。致使部分涉农地区居民的收入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不但增收困难,而且可能下降。

三、对策建议

(一)推进城乡经济利益一体化

在各种项目建设投产过程中,征地的赔款难以达到群众的预期目标而产生的各种事件,是我们基层政府所面临最频繁、最严重的矛盾纠纷。建议借鉴广东、重庆等省市已经试验成功的投资方出资,农民以土地入股分红的经济运营模式,从制度层面上缓解建设发展先期投资资金不足的问题,并将农村集体土地升值后的利益保留在农村。实现企业和农民之间的利益捆绑,最终达到互利共赢的目标。这才将从根本上消弭征地拆迁等大型项目中难以调和的深层次矛盾。

(二)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

借助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的契机,增强城镇承载和辐射能力,加速实现农村与城市对接。整合城乡公共服务资源,完成客运站建设,积极创造条件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通过公路等级化改造和各村路面硬化,在有条件的地方开通农村公交车,实现城乡公共交通快速、便捷。积极支持铁路沾六复线建设,配合做好绕城环线、毕水兴高速公路过境路段等项目建设,努力形成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

借助煤化工基地等大型项目的建设投资,挣取尽量多的资金,加快各村供水供电供气、交通通讯、市场物流、金融商贸、信息中介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完善消防、排污、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发挥聚集和辐射效应,促进农村人口和非农产业向小城镇和中心村转移,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在城乡之间流动与共享。以农村远程教育为平台,整合远程教育、党务信息、政务信息、劳动保障信息、医疗服务信息等资讯,实现城乡信息互动、共享,加快推进城乡信息一体化。加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加快实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发展农村电信,抓好农村文化活动中心、图书室等文化活动场所建设。

(三)推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

着眼于促进城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集中精力抓招商引资,推进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全面优化城乡产业发展布局。全力支持煤化工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在用水用电用地、项目贷款贴息方面给予优惠便利,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做大做强观音山养鸡及石板河养猪产业,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加强市场体系建设,以金融、信息、房地产开发、餐饮娱乐等现代物流业为支撑,推进第三产业提档升级,增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

(四)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

要按照“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和“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加快建立覆盖城乡村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强化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逐步让农民能够享受城镇社保,探索建立可退可转机制,吸引大批农民创业、就业;实行个人出资,政府补贴,引入商业保险,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体系,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整合退耕还林补助和地质灾害搬迁、困难建房补助等资金,加大对不适宜居住地农户的异地搬迁和住房困难农户的建房补助力度,使城乡居民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助、居有定所。

(五)推进城乡社会事业一体化

以企业学校移交地方为契机,整合教育资源;改善农村学校教学条件,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实现城乡教育公平。整合人事、劳动、农技、职教等教育培训资源,加大对农民和拟外出务工人员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民从土地以外获取收入的能力,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生存能力、发展能力和享受能力。抓好农村文化活动中心、图书室等文化活动场所建设,促进各种社会公益设施向农村开放,满足城乡居民精神文化需要。加强农村卫生院建设,实现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共享,构筑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使城乡居民共同享受优质医疗服务,提高全体城乡居民健康水平。

(六)推进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

扎实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加强林带建设,对城镇附近不适宜居住地农户要通过要素置换或市场机制引导向城镇集中,搬迁后的区域进行退耕还林,恢复生态。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在有条件的区域内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建设高标准的农民新村,改善农村卫生环境和生态环境,全面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加强辖区管理,抓好整脏治乱,实现城在林中,街在绿中,居在景中,人在花中,努力打造最佳人居环境,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对各种经济项目和新型人才的吸引力、凝聚力。

第三篇: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文章1

完善合作机制,实现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

上海投资咨询公司 耿海玉

摘要: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是长三角经济合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把长三角地区打造成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二省一市之间应借国家促进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东风,紧紧把握世博会与奥运会的机遇,进一步完善合作机制,加快构建长三角旅游联合体和国际旅游圈。

关键词:区域旅游,一体化,对策

一、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背景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态势下,区域旅游一体化是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区域旅游合作也呈现迅猛发展态势,标志着我国旅游业已从由景点竞争、线路竞争、城市竞争进入区域竞争阶段。

长三角地区是世界第六大都市群,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增长最快的区域之一,被看作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中国经济实力最强的35个城市,长三角地区占了10个;在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中,长三角地区占了一半。同时,长三角地区又是中国旅游经济的最发达区,2006年长三角地区接待国内游客人数约占全国的35%,旅游总收入约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62%,其中国内旅游总收入约占全国的79%;全国661座城市中的247座城市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而长三角地区已有33座城市榜上有名,初步形成了长三角旅游中心城市体系;值得一提的是长三角区域内的城市相互成为最大的国内客源市场和旅游目的地,2006年上海接待的国内游客中江浙两省居前二位,浙江和江苏两省接待国内游客中排名前三位的也是省内游客和上海、江苏(浙江)游客,说明长三角区域目的地、客源地的双重角色突出,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有着良好的自然基础。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信息化发展趋势要求产业要素优化配臵和赋予高科技含量,对旅游产业的发展有着长远而多重的影响,区域旅游是开放的系统,面对的竞争应该是全球性的,旅游消费形态与经营模式应该是国际化的,因此,长三角区域旅游应纳入全球旅游一体化的竞争体系中,发展一体化进程必须加快。

二、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条件和机遇

(一)旅游资源丰富,互补性强

协同效应和互补效应是区域旅游合作的基础。长三角除具有很强吸引力的4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外,旅游合作的各方都具有独特的难以替代的都市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园林文化资源、海洋文化资源等旅游资源,彼此互为客源市场,使得区域内的旅游市场具有较大的协作潜力,整个区域拥有形成统一目的地的条件,为开展观光、度假等各种特种旅游以及区域旅游一体化奠定了基础。

(二)区域旅游合作有一定基础

早在1988年,浙江、江苏和上海两省一市合力兴办“江浙沪旅游年”开始,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就已经初步形成。2003年7月,长三角1 5个城市及安徽黄山市签署了《长江三角洲旅游城市合作(杭州)宣言》,构建中国首个无障碍跨省市旅游区,其合作的内容涉及“交通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市场一体化”、“信息一体化”、“制度一体化”、“环境一体化”等六个方面。

(三)区域交通设施布局促进旅游一体化发展

随着上海至浙江、江苏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水运等各种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虹桥交通枢纽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以及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为长三角地区重塑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在城市群间形成同城效应,加快长三角区域与周边区域的快速连接,进一步促进长三角区域海洋旅游产品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长三角区域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的战略布局将实质性地推进长三角区域内的游客流动和区域性旅游目的地的形成,促进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

(四)上海世博会与北京奥运会提供发展机遇

旅游业将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得益最多的产业,借助长三角区域内快速便捷的交通基础设施,大量的旅游需求将把长三角各个城市的资源融为一体,为提升长三角区域旅游服务管理水平、树立长三角区域旅游目的地品牌、加快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进程提供了难得机遇。

三、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国际旅游市场薄弱

长三角地区在国际旅游市场相对薄弱,虽然这其中有珠三角地区区位条件和国家政策等因素的作用,但很大程度上与长三角区域共同进行海外宣传促销、开拓国际旅游市场的力度不大有着密切关系。目前长三角地区在涉及联合促销开拓国际旅游市场方面只停留于理论探讨阶段,实践中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上海、杭州为各自的国际旅游形象、国际旅游市场开拓均投入大量的宣传费用,而在联合促销的问题上和区域内其他旅游城市一样只停留在“面”上。

(二)区域旅游合作有待深化

虽然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战略早有设想和具体行动,然而其推进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当区域的旅游发展战略与当地规划发生冲突时,地方往往选择对当地最有利的途径来解决,以保护自己的利益。因此,在“地方利益保护”的作用下,面对共同的旅游市场,竞争大于合作,区域旅游合作的实践始终停留在政府号召的层面,真正促进旅游业跨区域的方法不多,合而不作或者作而不合的现象时有发生,致使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三)旅游一体化发展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

长三角地区是一个典型的以行政区域为基础形成的经济合作区域,长期以来的行政区经济和部门条块分割限制了区域旅游一体化进程。目前长三角区域旅游的协调主体仍是政府,缺乏企业与市场的多层次协调机制,缺乏利益协调机制和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

(四)传统旅游产品同构,缺乏创新的世界级旅游品牌

同属江南地区,人文经济、自然资源相似,长三角区域内部的古镇、山水、农家乐、都市等旅游产品的雷同现象和可替代性强,导致旅游产品同构;同时长三角地区缺乏有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的旅游产品和旅游企业,缺乏能够代表长三角特色的创新品牌。

四、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体化发展的前提是优势互补,推动一体化发展的动力是合作主体能在合作中实现共赢。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是以区域优势互补为基础、解决旅游资源的不可移动性和旅游者选择性之间矛盾的一种区域旅游发展格局。

(一)确立“共赢互融”的合作理念

长三角地区旅游经济发达,客源市场充足,旅游资源丰富,有得天独厚的合作基础和潜力,这为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奠定了良好基础。因此,要建立动态的既有良性竞争又有高效合作的新机制,只有在这一“共赢”理念的指导下,才能“破壁互融”,抛弃狭隘的地方保护及恶性竞争,达到“双赢”与“多赢”的目的。

(二)实现五个“一体化”

一是要积极谋划,推进区域旅游规划一体化;二是要统筹区域内旅游资源,推动区域内旅游要素的优化整合,实现区域旅游要素配臵一体化;三是要建立畅通的旅游交通系统和便捷的结算方式,实现区域旅游服务设施一体化。四是要设立统一的服务规则和监督机制,实现区域旅游服务标准一体化;五是要本着实事求是、平等互利的原则,共同营造安全、文明、诚信的区域旅游市场机制一体化。

(三)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旅游协调机构

除了已经建立的两省一市最高行政首长联席会议制度、各区域政府秘书长协调制度及政府部门协调制度的区域协调机制外。还可考虑建立两省一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办公室协调制度、旅游行业各部门衔接落实制度的旅游协调机构;充分发挥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各旅游企业及各类非政府组织的协调作用,可考虑有选择性地成立长三角区域旅游行

业协会,包括旅游饭店协会、旅游景区协会、旅行社协会、旅游交通运输协会、旅游人才与教育协会、旅游者协会、长三角旅游合作基金会等。

(四)建立长三角区域旅游利益分享机制

区域旅游利益分享机制是指各合作成员通过整合区域旅游业发展政策,通过规范的制度建设来实现地方与地方之间的利益转移,从而实现区域旅游利益在合作成员之间的合理分配。该机制应强调各合作成员在平等、互利、协作的基础上既竞争又合作,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各合作成员共同分享区域旅游利益。各合作成员在共同发展区域旅游业的前提下,通过协商制定利益分享机制,以实现区域旅游利益在各合作成员之间的合理分配,为区域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证。

(五)建立统一的长三角城市旅游市场网

区域旅游发展一体化是为了更好地鼓励竞争、保护竞争、促进竞争,因此需要制定统一的旅游竞争规则,形成有序的竞争格局。长三角区域要联合开发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联合打造长三角旅游品牌、共建旅游基础设施、统一构建旅游市场网络等。

(六)建立共同的旅游信息和预警平台

各方应积极促进旅游企业间的合作,大力优化旅游环境,推进无障碍旅游区试点工作;促进区域内旅行社、饭店和景区管理培训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区域内各旅游网站的相互链接和信息互动,共享旅游信息资源;建立旅游质量管理、旅游投诉和应急事件处理热线电话,预警预报及重大事件通报制度等,使各旅游城市互为旅游客源地、互为旅游接待地。

第四篇:政府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调研报告

城乡一体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山市委、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意见》的精神,我区积极开展城乡一体化调研工作,深入基层,紧密结合我区实际,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我区城乡一体化的现有基础和优势。

(一)区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城乡一体化工作,各部门

以及有关单位认识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区党工委、办事处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城乡一体化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增强紧迫感与责任感,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制定了“城乡一体、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方针,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落实政策措施,把握工作重点,在全区形成了齐抓共建的良好氛围。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四)农村法制不断健全,文化生活进一步改善。经过努力,我区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依法治村活动广泛开展,民主公开、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农村基层民主得到发展。同时,随着农村义务教育、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农民在文化、服务、娱乐等方面的支出持续增加,移动电话、计算机、互联网开始进入农户家庭,农民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区宽带网络覆盖率已达100%,基本实现宽带进村、进家庭。

五、村改居顺利完成。我区现有经济实体社区6个,至,6个有经济实体的社区由原来的“村委会”顺利过渡为“居委会”,“村民”成为了“居民”,村改居工作全面完成。

(五)沙朗片现存土地资源丰沛。全区6个社区现存土地总面积7395亩(其中:耕地面积6935亩、已办证的商住地面积460亩)。今年,我区将完成社区一级统一核算改革工作,届时,社区将对生产队一级的土地资源进行整合,优化配置,统一规划土地的使用情况,最大限度发挥土地资源的作用。

二、工作目标与设想

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城乡一体化,是我区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为了如期实现以上的工作目标,我区制定了一系列的工作计划

(一)以社区一级统一核算为契机,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化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新机制,科学统筹城乡空间布局,维护规划的权威性;提高规划制定的公开性、透明性和群众参与度,推进规划编制和实施的法制化进程。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在旧城改造的同时新城区建设同步进行。

(二)加快城乡统筹,促进和谐发展。目前,我区农村虽然有较快的发展,但是城乡发展的差距和矛盾依然存在,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建立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发展,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入都要切实向农村倾斜,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各种限制,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要抓好统筹规划、城乡市场的统筹发展、城乡基础设施的统筹建设、城乡教育、卫生、社会事业的统筹发展和城乡社保制度的统筹,让农村和农民真正分享城市化、工业化的建设成果。

(三)继续加大农村的投入力度,强化政府服务功能。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度,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瓶颈制约。通过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支持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弥合各项公共事业方面的城乡差距。

(四)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机制。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因此在积极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农业产业化投入的机遇,集中力量大力扶持发展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加快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主动融入大市场。通过选择优势项目,制定优惠政策,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农业附加值。此外,要积极组织外出务工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就业率。同时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城镇住房、就业、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进城农民提供公平的就业和生活环境。

(五)加快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调整中小学布局,增加教育投入,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增加农民受教育的机会,建立城乡教师的合理交流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完善农村基本医疗体系,巩固城镇医疗保险制度,让农民真正看得起病。以政府公共财政为主导,建立多渠道社会保障资金投入机制,建立新型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建立健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构建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就业帮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为补充的多元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做到农村低保水平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步增长,使城乡居民同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根据现有的6个社区发展各自的不同,我区拟将分三个阶段完成城乡一体化建设。

第一阶段是长洲、后山社区。该两个社区与城区相邻,城镇化程度较快,服务业比重大,在今后的改革工作中,区将侧重对两个社区的旧区域改造,社区经济主要以房地产业、服务业为主。

第二阶段是沙朗、广丰社区。主要由区统一规划、统一选址,在沙朗社区打造一个新的商业区,集汽车、名酒为重点,广丰社区则规划为以仓储服务业为主,打造一个专业的仓储市场,与沙朗社区相互呼应,做大做强,营造商业氛围。

第三阶段是隆平、隆昌社区。两个社区主要以新歧江路、汰澳公路为契机,利用优越的地理条件,把握发展机遇,形成新的物流配送中心,创立起自己的品牌。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当今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区“三农”工作有优势、有亮点、有特色。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必定会碰到各种的困难与阻力。我区定将紧紧围绕《中共中山市委、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意见》精神,把握机遇,勇于面对困难与阻力,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使我区三农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五篇:政府城乡一体化调研报告

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一要求对推动我镇的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我们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我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而可持续地推进我镇城乡一体化进程,必须要在正确判断当前发展所面临的形势的基础上,坚持典型引路,注重以项目为抓手,整合资源,以点带面,重点突破,采取科学推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思路和对策,确保城市支持农村试点工作取得实效。

一、老鹰山镇城市支持农村工作的现状

(一)经济概况和基础设施

我镇地处工矿区,境内有水城钢铁(集团)金河公司、观音山矿业分公司、观音山水泥公司、白云石矿、六盘水市鑫源公司、六盘水市佳联铅锌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小河水泥厂、滥坝油库等十多家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旗盛、昌兴、大器、泰隆等招商引资大型企业落户辖区。,全镇财税总收入完成10308.4万元,为年任务9376万元的109.94%,同比增长38.49%。成为全区第一家财政总收入突破亿元的乡镇。

境内有贵昆铁路、株六复线横贯东西,水纳公路、贵烟公路交叉穿越境内,村村公路相通。天然林植被保护完好,有天然林退耕林6.0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4%。全镇95%以上组通路,70%以上组通自来水,电、电话、广播电视实现组组通。现我镇已纳入六盘水市第三轮城市规划修编,六盘水市工业园区、煤化工基地建设规划,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二)干部人才的管理和引进

近年来我镇在各项工作中不断将民主的理念融入了执政理念,探索多种选任方式,营造广纳群贤的用人氛围。采取群众推荐与个人自荐相结合,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办法推选“村官”,把选择权交给群众,真正选出有一定能力和技术,组织满意,群众放心的人任村干部。现今,走群众路线、遇事与群众商量已成为基本的工作方法。同时越来越多的群众,也把民主的理念融入了自己的生活,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积极监督领导干部工作,用民主的方法解决矛盾问题已成为主流。

为使各项工作能够更加有效开展,我镇积极采用招考、调任、聘用等方法不断吸纳各种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的人才到各镇直部门和村、居委任职工作或进行专业技术指导。现今已拥有硕士生3名,本科毕业生19名,大专毕业生56名,各种专业技术人员41名,同时已有9名大学生在村挂职,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推进奠定人才基础。

(三)各种政策措施的实施和推进

借助国家

二、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镇政府管理手段的局限性

现今我区财政实行的是“乡财县管”的政策,镇一级的财政收入无法进行自行分配,同时辖区内的很多部门都属于上级直管。这就使镇政府在应对很多实际问题的时候,缺乏有效管理手段和经济调节手段。在现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企业是以获取最高利润为终极目标,而政府规划是以科学可持续发展为行政指南,同时群众利益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国策。这就使各种大型项目在我镇建设投产之后,往往会无可避免与政府的总体规划以及一些民众的个人利益产生冲突。而在这当中,我们镇政府是首当其冲站在解决各种矛盾纠纷的第一线,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没有足够管理运作的权限,很难对城乡一体化的推进产生实质的影响。

(二)民众思想观念的制约性

我镇村民因长期受农耕文化的制约,求稳怕乱、小富即安、等靠要思想依然严重,缺乏经济发展必需的积极理念和人文精神。虽然物质生活条件比较原来已经改善了很多,但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却依然如旧。存在决定意识,同时意识也具有很强大的反作用力。随着物质环境的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会逐渐发生一些转变,但是由于思想观念具有很强的顽固性和传承性,这个转变的过程会很漫长,往往会由于思想观念落后于社会现实而阻碍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三)基础设施不足

虽然我镇涉农地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在路网质量以及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上与城市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如我镇通往外界的水纳公路路面段坑洼众多,致使车辆难以通行;陆家坝村公路洗煤淤泥堆积,无法满足大型车辆的通行;仁活洞村的三岔地组尚未通自来水,而近期水井多已

干涸,再加上地处偏僻的山间,村名往往要花费数个小时的时间用塑料壶靠人工背水以供家用,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各种基础设施的不足,致使村民与外界沟通不畅,政府所掌握的信息难以得到及时准确的更新以及各种政策措施在实际工作落实中消耗大量的社会成本。近年来,党委政府虽然已经在各种政策的扶持下对基础设施有了大力的投入和完善,但仍然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要求,也成为制约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障碍。

(四)贫富差异悬殊导致各种矛盾和隐患

我镇原本是由传统的粗放型种植业为主导的典型农业经营方式,但近年来经济总量保持了全区第一的业绩,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近些年来煤炭工业发展以及各大型项目的落户。高速的经济发展为我镇带来各种效益和优势的同时,巨大的贫富差异也无可避免的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了诸多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一些人因贫富差距引发心理不平衡,再加上自身条件的局限和就业压力的增大,往往会采取违法犯罪手段来获取不义之财,或对政府的各种福利措施以及征地赔偿等工作采取无赖的方式来获取更多利益,迫使我镇的治安维稳工作面临巨大的压力。

(五)农村劳动力转移困难

随着经济结构的升级,相当一部分企业随着技术水平的改进和资本密集程度的提高,吸纳劳动力数量减少,而农村劳动力由于自身素质、劳动技能、就业观念等因素的限制,特别是我镇农村劳动力还对工资要求较高,限制了农村劳动力的进一步转移。广大涉农地区还缺乏有效的产业支撑,对促进经济发展和吸收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上明显不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障碍,制约着农业产业化发展.(六)涉农社区居民持续增收困难

在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集体土地大量转为城市建设用地,涉农地区居民失去了土地收入,加上我镇拆违力度的不断加大,短期内部分涉农地区居民的实际收入可能会部分降低,而涉农地区居民的非农化就业又十分困难,加之生产方式相对粗放,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镇农业生产的发展。加之农业发展的基础设施薄弱,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农业信息化网络尚未形成,商品信息流通不畅,农技专业人员少,整体素质不高,科技设施和技术手段相对落后,农民组织化程度低,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弱,产、供、销链条不健全,农产品市场准入机制尚不健全,一体化社会服务还不完善,因此不能完全适应日新月异的农业生产变革。致使部分涉农地区居民的收入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不但增收困难,而且可能下降。

三、对策建议

(一)推进城乡经济利益一体化

在各种项目建设投产过程中,征地的赔款难以达到群众的预期目标而产生的各种事件,是我们基层政府所面临最频繁、最严重的矛盾纠纷。建议借鉴广东、重庆等省市已经试验成功的投资方出资,农民以土地入股分红的经济运营模式,从制度层面上缓解建设发展先期投资资金不足的问题,并将农村集体土地升值后的利益保留在农村。实现企业和农民之间的利益捆绑,最终达到互利共赢的目标。这才将从根本上消弭征地拆迁等大型项目中难以调和的深层次矛盾。

(二)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

借助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的契机,增强城镇承载和辐射能力,加速实现农村与城市对接。整合城乡公共服务资源,完成客运站建设,积极创造条件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通过公路等级化改造和各村路面硬化,在有条件的地方开通农村公交车,实现城乡公共交通快速、便捷。积极支持铁路沾六复线建设,配合做好绕城环线、毕水兴高速公路过境路段等项目建设,努力形成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

借助煤化工基地等大型项目的建设投资,挣取尽量多的资金,加快各村供水供电供气、交通通讯、市场物流、金融商贸、信息中介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完善消防、排污、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发挥聚集和辐射效应,促进农村人口和非农产业向小城镇和中心村转移,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在城乡之间流动与共享。以农村远程教育为平台,整合远程教育、党务信息、政务信息、劳动保障信息、医疗服务信息等资讯,实现城乡信息互动、共享,加快推进城乡信息一体化。加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加快实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发展农村电信,抓好农村文化活动中心、图书室等文化活动场所建设。

(三)推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

着眼于促进城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集中精力抓招商引资,推进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全面优化城乡产业发展布局。全力支持煤化工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在用水用电用地、项目贷款贴息方面给予优惠便利,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做大做强观音山养鸡及石板河养猪产业,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加强市场体系建设,以金融、信息、房地产开发、餐饮娱乐等现代物流业为支撑,推进第三产业提档升级,增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

(四)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要按照“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和“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加快建立覆盖城乡村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强化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逐步让农民能够享受城镇社保,探索建立可退可转机制,吸引大批农民创业、就业;实行个人出资,政府补贴,引入商业保险,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体系,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整合退耕还林补助和地质灾害搬迁、困难建房补助等资金,加大对不适宜居住地农户的异地搬迁和住房困难农户的建房补助力度,使城乡居民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助、居有定所。

(五)推进城乡社会事业一体化

以企业学校移交地方为契机,整合教育资源;改善农村学校教学条件,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实现城乡教育公平。整合人事、劳动、农技、职教等教育培训资源,加大对农民和拟外出务工人员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民从土地以外获取收入的能力,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生存能力、发展能力和享受能力。抓好农村文化活动中心、图书室等文化活动场所建设,促进各种社会公益设施向农村开放,满足城乡居民精神文化需要。加强农村卫生院建设,实现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共享,构筑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使城乡居民共同享受优质医疗服务,提高全体城乡居民健康水平。

(六)推进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

扎实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加强林带建设,对城镇附近不适宜居住地农户要通过要素置换或市场机制引导向城镇集中,搬迁后的区域进行退耕还林,恢复生态。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在有条件的区域内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建设高标准的农民新村,改善农村卫生环境和生态环境,全面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加强辖区管理,抓好整脏治乱,实现城在林中,街在绿中,居在景中,人在花中,努力打造最佳人居环境,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对各种经济项目和新型人才的吸引力、凝聚力。

下载长三角政府数据开,放一体化报告(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长三角政府数据开,放一体化报告(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基层政府电子政务一体化解决方案

    基层政府电子政务一体化解决方案 方案综述: 电子政务是指国家各级政府部门综合运用现代信息网络与数字技术,彻底转变传统工作模式,实现公务、政务、商务、事务的一体化管理和运......

    政府公共关系(教学考一体化)

    第一次作业 1 试卷总分:100 注:请20分钟以内保存一次。每大题完成后请先保存再更换大题,试卷试题全部完成后提交。浏览器请采用兼容模式。 第1大题第2大题第3大题 单项选择题(......

    长三角第四方物流平台建设的政府作用研究

    长三角第四方物流平台建设的政府作用研究 具有得天独厚优势的长三角,改革开放以后焕发了勃勃生机,现代物流业已成为宁波服务业发展的亮点与突破口。但物流信息技术的不成熟,运......

    高压放电棒报告

    报 告 矿相关部门: 根据省厅煤矿隐患排查督导小组在南五1#变电所检查时提出三定的问题,井下各变电所必须配备高压放电棒。为及时整改煤矿隐患排查督导小组提出的三定要求,我队......

    测量放样报告

    测量放样报告 一.实习目的和意义: 工程测量是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必修专业课。通过实习,掌握工程测量的基本概念、技术方法和技术手段。通过完成具体的测量任务,实践并掌握施工测......

    放样实习报告

    放样实习报告 放样实习报告1 实习名称:施工放样测量实习地点:湖北国土资源学院东校区实习起止时间:20xx年6月1日9:30-xx:30实习班级:土管0804实习组号:测量小组第六组姓名:梁传兵学......

    在第二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精选)

    在第二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中共XX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XX2004年5月17日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金融时报......

    开 放 教 育 心 得 体 会

    开放式教育的心得体会 随着社会的形成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教育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人们越来越懂得学习了,生活在知识经济时代,时时感觉自己有被淘汰的可能,在经历了不断的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