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环境检测中采样位置与数量的确定论文(汇编)

时间:2019-11-27 13:36: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室内环境检测中采样位置与数量的确定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室内环境检测中采样位置与数量的确定论文》。

第一篇:室内环境检测中采样位置与数量的确定论文

内容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装修污染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国内市场上的环境检测公司良莠不齐,存在着不公平情况。本文一方面从甲醛浓度的分布,通过甲醛污染及其部分特性研究的实验得到不同时间段选择采样点的结论;另一方面从住户的装修情况进行分析;其他从采样时间等方面讨论了室内环境质量检测过程中采样位置与数量的影响因素,从而提出更科学、更合理的方案,为室内环境检测的布点采样提供参考。

关键词:

采样位置与数量;甲醛浓度;装修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求逐步提高,办公与居住条件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装修检测也便成了新时代的热门话题。室内环境中甲醛等空气污染物对人类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很大威胁,尤其对婴幼儿的威胁更是严重。我国从2001年开始就制定了相应的国家标准规范,装修公司更是提出了“买装修送检测”的口号,室内装修污染对人体健康危害严重,装修后请室内环境检测公司检测治理的理念更是深入人心。

一、甲醛浓度的分布

根据甲醛污染及其部分特性的研究的实验可知甲醛污染的分布及污染源之间的相互影响:此次实验是在一有固定污染源的封闭房间里,通过对一门窗全部关闭的办公室的不同位置三点(门<1点>、污染源<2点>、窗<3点>)一天内不同时间浓度的检测,来确定在有固定污染源的封闭房间里室内甲醛浓度的分布情况以及相互影响状况:在此次试验中,位于室内的两个人造板办公桌为室内污染源。在上午时1点浓度最高,这是因为l点位于墙角,室内很少通风,污染物在1点形成了浓度积累;3点位于窗口,虽然室内甲醛不断向此扩散也造成了一定积累,但渗风对其室内甲醛浓度产生了一定影响(第二天风速较小,渗风影响微弱),致使其点浓度低于1点;2点为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散发源,在一天晚上和当天的上午没有阳光直射桌面,在上午的测量中,其点温度相对较低,甲醛散发量较小,而前一天其点形成的高浓度不断向低浓度扩散,由于三个实验点有微小的误差,使得空气密度由微小差别,也导致气体两侧运动带走污染物,因此其点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相对较低。在下午太阳直射桌面,导致桌面温度上升,增加了甲醛的释放量,而且空气流通慢,短时间内不易扩散,因此,在2点形成了较高的浓度,而.i、3两点还没有受到影响。同时1、3两点在前一天和上午形成的较高浓度,由于浓度差的存在而向低浓度缓慢扩散,导致浓度有所降低。在位于污染源的2点,由于其点存在着气、固两相平衡,在气象污染物被带走的同时,固相污染源会向气象传递污染物以保持一定平衡;同时,由于污染源处浓度较其周围稍高,易形成涡流,从而污染物不易散去。因此,全天浓度变化l、3两点浓度差大于2点。

二、房间的装修情况

装修年限较长的;室内污染相对较低,采样点数量可相应少些;装修年限在一年以内且为豪华装修的住户,采样点数量应相应增加;装修年限在一年以内但采用普通装修,且户主在装修时十分注意材料的选用的,因为室内污染物浓度在较低水平,采样点数量可相应少些。对新装修家居、办公室中空气检测,若简单地按照《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对采样点数量的原则要求:小于50mz的房间应设1-3个点、50_lOOm2设3-5个点、100 rri2以上的至少设5个点,这样布点会有半数以上的房主觉得检测费用偏高,因对新装修家居、办公室中空气检测,大多属于服务性检测工作,客户的需求各不相同,所以现场根据被监测对象的具体需求及室内面积大小、家具和饰品的密集度、房间的用途(办公、居住)

全装修建筑工程的室内环境质量验收,应在工程竣工至少7日后或在工程交付使用前进行;环境污染物浓度现场检测点应距内墙面不小于0.5米、距楼地面高度0.8-1.5米。检测点应均匀分布,避免通风和通风口;首先以样板房进行检测,在检测合格的情况下,抽查同批全装修住宅(套)数量的2.5%;室内环境中游离甲醛、苯、氨、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浓度检测时,对采用集中空调的全装修住宅工程,应在空调正常运转的条件下进行;对采用自然通风的建筑工程,检测应在对外门窗关闭一小时后进行;室内环境中氨浓度检测时,对采用集中空调的全装修住宅工程,应在空调正常运转的条件下进行;对采用自然通风的全装修建筑工程,应在房间的对外门窗关闭24小时后进行;布点应考虑现场的平面布局和立体布局,高层建筑物的立体布点应有上、中、下三个监测平面,并分别在三个平面上布点;确定采样时可用交叉点、斜线布点或梅花样布点的方法。采样时应准确记录采样现场的温度和大气压。

三、其他影响因素

(一)门窗关闭情况

采样前关闭门窗24h,并且包括了污染最为严重的时段,且在关闭门窗过程中,室内橱柜也应该打开。

(二)房间面积

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一般一个能够封闭的空间需要设计一个检测点,一般厨房、卫生间不设检测点,仅建议检测时将厨房门和卫生间门打开,将它们的面积计入与之相连的房间或客厅面积;一般房间面积小于50mz,故1个房间仅需设1个检测点;客厅面积小于50m2时,亦仅需设1个检测点;如客厅面积大于50rr12时,应视实际情况而定。

具体到某套房间,两室一厅的住房设3个检测点,即两个房间和客厅各设1个检测点;三室一厅的住房设4个检测点,即三个房间和客厅各设1个检测点;三室两厅,跃层等其它情况根据“一个能封闭的空间设一个点”的原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决定。

另外,取暖及制冷方式,季节,温度,空调使用期与住户的生活方式都应该作为采样点位与数量确定的考虑因素。只有将以上因素有机的组合起来,在进行室内环境检测中选择采样点位与确定采样数量才会更科学更合理。

参考文献:

[1]王力,甲醛污染及其部分特性的研究[J],2008,NO: 23

[2]杨志琼.对新装修家居,办公室中空气检测的若干问题探讨[J], 2008, Vol.35: NO.15

[3]程艳丽.贵阳市民居室内外空气污染物分布及来源研究[Jl.中国环境监测,2007,1 0

[4]白郁华,陈旦华等.室内环境质量调查[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8,15’

[5]姚孝元,王雯,陈元立.中国部分城市装修后居室空气中甲醛浓度及季节变化[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5,22,5

第二篇:建筑材料与检测论文

《建筑力学》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初探

文章关键词: 《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 理实一体化 教学模式

基于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结合课程教学改革发展,开展《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理实一体化”实践,总结分析了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对今后水利类相关课程开展“理实一体化”提出建设性意见。

近年来,“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普遍应用到《建筑力学》课程较早采取“理实一体化”的模式。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授课大纲,通过以“项目为载体,任务为驱动”基本思路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简称,这种教学模式不但要求理论知识讲解精炼,而且强调动手实践技能训练。理论知识够用为度,实践训练突出可操作性,理论和实践教学二者相互协调并重发展。通过知识讲解过程中加入技能训练,并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不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形式上的简单组合,而是从符合学生技能的认知规律出发,按照毕业岗位知识技能要求,实现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训课融为一体。师生在教学中交流互动,理论和实践交互进行,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般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在以下方面体现与传统教学方法的不同: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与教材选取;教学过程设计和教案准备;授课教学组织方式;教学的软、硬件条件(师资、场地);教学效果评价体系[1]。

二、《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基本信息

授课专业: 09级高职水利工程专业。

总学时:总计56学时,一周安排一天教学(6或8学时)。

采用教材及参考用书:浙江省“十一五”重点教材《建筑材料与检测技术》,黄河水利出版社出版,内容涵盖了理论基础知识、部分实训指导和典型练习题,2010年8月第1版;校企合作开发校本教材《建筑材料与检测实训指导》第三版,2010年9月第1次印刷;行业相关规范。

课程特点:理论抽象、实践操作性强,章节相对独立,课程知识贯穿整个职业生涯,对后续课程学习影响较大。

课程教学组织实施特点:突出就业岗位基本能力、以项目为载体、理实融合。

授课场地:理实一体化教室(实训室)水利楼A117室。

考核方式:过程化考核。

授课过程中,实施依托精品课程网站建设(http://sec.zjtongji.edu.cn/jpkc/),实现教材立体化,将有限的课堂空间和无线的网络资源相结合。并能实现教学及时反馈,根据在网络平台情况,分析总结不断修正原有计划。教师授课过程中,以电子课件、电子教案和教学设计(单元设计、整体设计)为主,组织实施教学。

三、授课教学实践

《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共划分为5个项目,每个项目涵盖了3个工作任务,如表3-1所示:

()内为该项目所占学时数。其中,工作任务1(材料进场检验与取样)具体包括以下环节:

案例引入——提出问题——要点讲解——现场教学——组织实施——效果检查。主要采取的教学方包括:小组讨论法、引导法、案例法等。

工作任务2(材料性能检测)包括以下环节:

项目布置——小组讨论——教师点评——方案修正——器材准备——操作实施——完成报告。主要采取的教学方包括:小组讨论法、指导法、示范法、情景模拟法。

工作任务3(材料合格判定)包括以下环节:

数据展示——教师总结——项目考核——资料汇总——公开汇报。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包括:小组讨论法、自学指导法、反馈教学方法等。

以上各个环节具体操作时,在课时充足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实施,但课时有限必须进行合理的取舍。将骨干精华提炼并实施,突出重点内容即可,不能贪大求全、面面俱到,否则会适得其反整体内容支离破碎。教师作为指导者,全程对任务的驱动过程进行掌控,如果出现学生有疑问或线路偏差及时进行修正,保障任务有序进行。

四、实施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一)取得的成绩

通过理实一体教学,整个授课过程中避免了灌输式单向信息传输,师生能够进行充分互动。课堂能够动态进行教学,小组中学生分工负责各自任务,杜绝了睡觉等懈怠现象。学生自主参与性明显提高,动手能力得到加强。坚持教师指导,学生主体积极参与进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查资料的等自学习惯。采取过程性考核方案,教师对全过程进行记录监督,小组成员之间也进行互评打分。最终5个项目各有一次独立的阶段性考核,考核可以带自己总结的笔记本,重点难点可以写在上面,但不能带书籍等印刷复制品,促进学生能积极动手动脑。如果不记不写无疑将和闭卷考试无异,与学生阐明利害关系,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学生对课堂评教连续两年优秀率超过95%,期末课程通过率均大于90%。

(二)存在的问题

由于理实一体教学不是以传统讲授理论基础知识为主,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系统性不强。学生操作实施检测项目中,各个同学分工不一,场地不定人员分散,教学管理难度有所增加,也存在一定人员、设备安全隐患。理论考核实践考核需软硬件设施条件支持,目前理实一体教室场地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实践操作场地还不能完全满足理实一体授课要求,在场地布置、管理等层面都需改进。通过引入实际工程案例,“教学做”统一进行操作对教师“双师型”素质要求不断提高。一天6-8节集中排课时间紧凑,有利于将单个项目有序完整的完成,不足之处是一天耗时太长过于疲惫。4学时集中授课,学生能够原意配合完成教学,但不容易形成理实一体教学,连贯性势必会打乱。

五、建议

通过目前水利系已有初步在教学中尝试实践证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很好地满足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对《工程测量》、《水利工程制图》等课程开展“理实一体教学”具有借鉴意义。如:在师资配备上可以考虑两名教师共同参与,重新整合实训场地满足理实一体教学,考虑结合真实工程授课内容更加具体,将部分实训操作场地适当开放式管理等。水利类专业理实一体教学,关键要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才能有效地组织好教学,通过合理的知识构建做到理论适度,操作应用性强,内容对应职业岗位,提高知识技能。通过不断的总结,及时与学生进行互动沟通获取反馈信息,同时扩大视野,吸收现有优秀成果。经过不断修正提高,就一定能够开展适用现有条件的理实一体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第三篇:确定物体的位置与方向教学设计

第2课: 位置与方向㈡ 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20—2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和绘制路线示意图的方法。

1、能够根据物体的描述在平面图中标出物体的位置。

2、联系生活实际,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位置的有关问题。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够根据物体的描述在平面图中标出物体的位置。

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位置的有关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

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知道了要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哪几个条件?

分别让学生说一说。

(确定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确定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距离。)

2.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位置与方向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位置与方向

(二)]

二、探过新知

㈠教学例题3。

1.出示台风的大致路径图。

(1)让学生在路径图上分别找一找:台风生成地、A市、B市、路径图上的方向标。

(2)指名汇报。2.提出问题。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台风的移动路线吗?

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进行如下适当启发:

台风生成以后,先是沿正西方向移动 km,然后改变方向,向西偏北 方向移动了 km,到达A市。接着,台风又改变了方向,向 偏 30度方向移动了 km,到达B市。

3.组织交流。

指名汇报,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通过交流活动让学生明白台风到达一个新的位置后,要以新的位置作为观测点来判断台风运行的方向。

4.小结描述路线的方法。

描述路线时要讲清楚“从哪里出发”“沿什么方向”“移动多少距离”“到达哪里”。

(二)出示教材第22页“做一做”。1.提出要求。

根据下面的描述画出路线示意图。2.小组讨论画图方法。

⑴学生小组讨论怎么样画图。

教师巡视,参与个别小组讨论。

⑵组织交流汇报。

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画图的步骤: ①定下出发时的位置。

②标出示意图的方向标。

③用量角器量出方向。

④确定比例尺,计算出图上距离,量出图上距离。3.学生独立画路径图。

教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4.展示汇报,交流评议。

交流时分别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画的。

教师要适时指导学生,特别是如何确定比例尺,也就是图上每一格代表实际的距离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23页“练习五”第3题。

这道题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测量,体会观测点的不同,引起方向的不同,从而懂得物体位置的方向是相对的。教学时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1)在中国地图上找出北京和哈尔滨的位置;

(2)分别以北京和哈尔滨为观测点,画出“十”字方向标;

(3)连一连,量一量;

(4)说一说北京在哈尔滨的什么方向上,哈尔滨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上;

(5)你发现了什么?(物体位置方向是相对的)2.教材第26页“练习五”第9题。

(1)先根据描述,把公共汽车行驶的路线图画完整。通过这个小题,让学生巩固画路线图的方法。

(2)再根据路线图,说一说公共汽车沿原路返回时行驶的方向和路。通过这个小题,感受物体位置方向的相对性。

四、课堂小结

师生通过交流总结:知道了如何描述路线图,并根据路线图画出示意图,知道了物体的位置方向是相对的。

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向㈡

描述路线:从哪里出发→沿什么方向→移动多少距离→到达哪里 定下出发的位置。

标出示意图的方向标。

画路线图的方法:用量角器量出方向。

确定比例尺,计算出图上距离,量出图上距离。

第四篇:“确定位置”教学纪实与评析

“确定位置”教学纪实与评析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谈话导入。

师:初次和同学们一起上课,感觉非常好,很想认识在座的各位同学,谁来自我介绍一下?(学生自我介绍。)

师:我还想认识第1小组的第2个同学。

生:我叫小浩,今年11岁,喜欢打篮球、踢足球和画画。

师:好一个爱好广泛的小伙子,我再想认识第6小组的第2个同学。

生:我叫雅娣,是班里的文艺委员,特别喜欢唱歌,师:嗯!听出来,你的声音特别好听。从刚才的对话中,老师发现大家把靠右的这组作为第1组,然后依次往左数,最左边的是第6组,平时在教室中也是这样的吗?

生:是的!

师:看来这已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了。那好。第3小组的第4个同学应该就是你了。贵姓?

生:姓刘。

师:小刘同学,现在让你介绍一名同学让我认识,你会介绍谁?说出他的名字?

生:他叫小博,是我们班数学学得最棒的同学。(师板书:小博。)

[评析:上课伊始,教师从轻松的自我介绍入手,创设了一种温馨、愉悦的课堂氛围。从学生实际生活入手唤醒学生已有的认知,为抽象的“数对”学习提供了具体、形象的模型。]

2,揭示课题。

师:让我猜猜小博同学的位置在什么地方?是不是第l小组的第4个?还是第4小组的第1个呢?那么就是第6小组的第6个?(学生一一否定。)

师:看来这样猜。很难猜得对,大家帮帮忙,想一种方法来确定他的位置?(板书:确定位置。)

二、独立操作,探究新知

1,自主探究。

师:大家开动脑筋,想到的同学。通过写一写、画一画把你的想法完成在卡纸上,让我一看就能找到小博同学的位置。(学生独立操作。)

师:大家完成得差不多了。谁来向我推荐你的方法?

生1:他的位置是第4小组的第3个。

师:简单、明白。

生2:他在我这组往右数第2小组的第3个位置上。

师:以他的这组为标准,也能找到小博同学的位置。还有不一样的吗?

生3:我是用画图的方法。(出示座位图。)全班分成6个小组,每组有6个位置,小博就在第4小组的第3个位置。

师:他这样的方法能看得懂吗?如果大家是站在老师这个位置看全班的座位,这张图应该怎样放?

生:转过来。

师:(将生3制作的座位图转过来。)小博同学的位置变了吗?为什么?

生:没有,还是第4小组第3个位置,因为老师和我们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但位置没变。

师:很有道理,现在我们把全班的座位图放大。(出示课件。)大家看,刚才大家介绍的几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是说小博同学的位置在第4小组第3个。(板书:第4小组第3个。)

[评析: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定位标准和知识水平的不同,确定位置的方法也不完全相同。教师十分注意尊重学生多样化的思维,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方式来确定小博同学的位置,然后在交流中自然地引导探究,形成共识。这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时也让他们思维经历异中求同的过程,进而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

2,探究知识。

师:在这张座位图中,你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吗?同桌说一说。(同桌用语言描述自己在座位图中的位置。)

师:(指着第3小组第5个位置。)这是谁的位置?

生:老师。这是我的位置。我的位置是第3小组第5个。

师:(课件演示:先出示第3小组的一条竖线,再出示第5排的横线,两线相交成一点,就是第3小组第5个同学的位置。)大家看到了什么?

生:他的位置在竖线和横线的交叉点上。

师:(指着第6小组第3个。)他的位置可以看成哪一条竖线和横线的交叉点呢?

生:表示第6组的竖线和表示第3排的横线是交叉点。(课件演示。)

师:既然这样,我们全班同学在座位图中的位置都可以看成这样两条线的交叉点,是吗?那我们的座位图就变成具有许多交叉点的方格图了,在方格图中你能找到表示自己位置的那个点吗?请标出来,与伙伴交流。(学生标出位置,同伴交流。)

师:刚才,我们在方格图上标出了自己的位置,还用语言加以描述。其实,在数学上还有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表示这些交叉点的位置。想不想知道?比如说,小博同学在表格图中的位置,只要用两个数,你知道是哪两个数吗?

生:4和3。

师:4和3表示什么意思?

生:4表示第4小组。3表示第3个。

师:这样的一对数在我们数学中叫它“数对”。(板书。)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板书。)正确的写法,还要在两数中间加上逗号,外面加上括号,数对中头一个数表示第几组,后一个数表示第几个。读的时候可以这样:“小博同学的位置是4、3。”

师:下面谁能用数对表示图中另外两位同学的位置?分别表示什么含义?(学生口述。)

[评析:本环节中,教师有效地利用了信息技术的优势,既直观又形象,有利于学生对数对形成清晰的概念。教师从中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准确地揭示了一个对于学生来说崭新、抽象的知识点――数对。]

3,阶段练习。

(1)用数对表示自己和好朋友的位置。然后同桌互说,互猜好朋友是谁?

(2)游戏“韩信点兵”,分3个层次。

[课件出示数对,学生起立,口述含义,如出现:(3,5)、(5,3)。]

师:两个数对都由数字3、5组成。为什么会有两个同学站起来呢?

生:两个数字3、5组成顺序不一样,表示的意思就不一样。

[课件出示方格图上的几个交叉点,相应的学生说数对,其他同学用手势判断对错,如出示:(2,2)。]

师:两个2的意思是一样的吗?

生:前一个2表示第2组,后一个2表示第2个。

师:在我们班的位置中,这样的数对还有吗?如果有个班最后一个同学的位置是(7,7),你知道这班有多少个人吗?为什么?

生:这班有49个人,因为(7,7)表示有7个小组,每组有7人,所以7×7=49(个)。

[课件出示速度加快(1,6)(2,5)(3,4)()。]

师:你猜会是谁?为什么?

生:是(4,3),因为这些数对都在一条斜线上。

生:有规律。数对中前一个数依次增加1,后一个数依次减少1,所以是(4,3)。

师:观察很细致,很会思考。

[评析:巩固练习以“韩信点兵”的形式展开,教师设计中注重知识性、层次性和趣味性,以此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巩固认知,发展思维

的目的。]

三、深化认知,拓展应用

1,深化应用。

师:数对除了可以表示我们的位置,在生活中还有其他用处。看,这张是《齐齐哈尔市建华区学校分布图》,谁能用数对向老师介绍图中多所学校相应的位置。(学生用数对表示图中4所学校的位置。)

师:(课件出示。)这里还有几所学校,清根据相关信息把它们标记在地图上,其中,长庚小学的位置在(4)。全福小学的位置在(7,),你能确定它们大概在什么位置?

生:长庚小学的位置应该在横线4的上面,而且在我们学校的隔壁。

生:全福小学应该在竖线7的上面,大概在(7,10)吧。

师:看来,只给我们一个数字,很难确定它们的位置。这样,给大家一点提示。(课件出示:长庚小学的位置在市第二医院的西方:全福小学的位置在分布图的最北部。)大家能确定了吗?(学生确定它们的正确位置。)

2,拓展延伸。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下面一个问题需要同学们帮忙。(出示课件。)一艘船在茫茫大海上遇险求救,如果你是搜救人员,你先要知道什么?

生:先要知道它的位置。

师:怎么确定它的位置呢?(出示课件。)其实,为了确定地球上一点的位置。人们就在地球仪上标上横向的纬线和纵向的经线,根据经纬线的交叉,可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位置。如: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是北纬40度,东经116度。其实,数对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运用很广泛,同学们有兴趣,可课后查查资料了解了解。

[评析: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这一环节,教师设计的运用数对解决地图上的问题,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无所不在、变化多端,增强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评:

“确定位置”这节课要求学生能用数对来确定位置。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会用语言文字描述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数对的学习将为学生以后学习直角坐标的知识打下基础。

“数对”这一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王老师在这节课的设计申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从学生现实情境“座位”导入,以认识学生入手,既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彼此距离,又创设了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既唤醒了学生已有对确定位置的认知,又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提供了基础,也为抽象出“数对”构建了一个现实模型。

2.自主探究与引导深化相结合,提供了知识构建的基本过程,准确揭示数对构成及含义。教师从中设计了两个环节:首先,让学生自己根据问题进行思考,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是开放的,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很好的拓展。其次,教师在学生交流中合理引导,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丰富的感性材料,合理的动态演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有序思维,有利于学生对“数对”有个清晰的理解。

3.整个教学过程教师采用多样化的呈现方式,激励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教师有意识地的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数学交流中,培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第五篇: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论文

光电传感器--太阳能电池板

太阳能电池板是利用光生伏特效应原理制造的。在光线作用下能够使物体产生一定方向的电动势的现象叫做光生伏特效应。基于该效应的光电器件有光电池和光敏二极管、三极管。太阳能电池是通过光电效应或者光化学效应直接把光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以光电效应工作的薄膜式太阳能电池为主流,而以光化学效应工作的湿式太阳能电池则还处于萌芽阶段。

太阳能电池板 Solar panel

分类:晶体硅电池板: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单晶硅太阳能电池。

非晶硅电池板:薄膜太阳能电池、有机太阳能电池。

化学染料电池板: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太阳能发电系统

太阳能发电系统由太阳能电池组、太阳能控制器、蓄电池(组)组成。如输出电源为交流220V或 110V,还需要配置逆变器。各部分的作用为:

(一)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的核心部分,也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价值最高的部分。其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或送往蓄电池中存储起来,或推动负载工作。太阳能电池板的质量和成本将直接决定整个系统的质量和成本。

(二)太阳能控制器:太阳能控制器的作用是控制整个系统的工作状态,并对蓄电池起到过充电保护、过放电保护的作用。在温差较大的地方,合格的控制器还应具备温度补偿的功能。其他附加功能如光控开关、时控开关都应当是控制器的可选项。

(三)蓄电池:一般为铅酸电池,一般有12V和24V这两种,小微型系统中,也可用镍氢电池、镍镉电池或锂电池。其作用是在有光照时将太阳能电池板所发出的电能储存起来,到需要的时候再释放出来。

(四)逆变器:在很多场合,都需要提供AC220V、AC110V的交流电源。由于太阳能的直接输出一般都是DC12V、DC24V、DC48V。为能向AC220V的电器提供电能,需要将太阳能发电系统所发出的直流电能转换成交流电能,因此需要使用DC-AC逆变器。在某些场合,需要使用多种电压的负载时,也要用到DC-DC逆变器,如将24VDC的电能转换成5VDC的电能(注意,不是简单的降压)。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制作过程: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

“硅”是我们这个星球上储藏最丰量的材料之一。自从19世纪科学家们发现了晶体硅的半导体特性后,它几乎改变了一切,甚至人类的思维。20世纪末,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硅”的身影和作用,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是近15年来形成产业化最快的。生产过程大致可分为五个步骤:a、提纯过程 b、拉棒过程 c、切片过程 d、制电池过程 e、封装过程。

太阳能电池的应用:

太阳能电池,1971年首次应用于我国发射的卫星上。1973年开始将太阳能电池用于地面。由于受到价格和产量的限制,市场发展很缓慢,除了作为卫星电源,在地面上太阳能电池仅用于小功率电源系统,如航标灯、铁路信号系统等。

2002年,国家有关部委启动了“西部省区无电乡通电计划”,通过光伏和小型风力发电解决西部七省区无电乡的用电问题。这一项目的启动大大刺激了太阳能发电产业,国内建起了几条太阳能电池的封装线,使太阳能电池的年生产量迅速增加。

目前太阳能电池已经开始广泛用于通信、交通、民用产品等各个领域,光伏发电不但列入到国家的攻关计划,而且列入国家电力建设计划,同时也在一些重大工程项目中得到应用。2003年底,我国太阳能电池的累计装机达到5万千。目前,光伏发电已遍及我国西部各省区、以及中部和东部的部分省、市、自治区,投入总规模已经超过30亿元人民币。太阳能电池高效和低价统一始终是国际开发的目标。

太阳能发电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如下因素:

问题

1、太阳能发电系统在哪里使用?该地日光辐射情况如何?

问题

2、系统的负载功率多大?

问题

3、系统的输出电压是多少,直流还是交流?

问题

4、系统每天需要工作多少小时?

问题

5、如遇到没有日光照射的阴雨天气,系统需连续供电多少天?

问题

6、负载的情况,纯电阻性、电容性还是电感性,启动电流多大?

问题

7、系统需求的数量?

太阳能电池的原理

太阳光照在半导体p-n结上,形成新的空穴-电子对,在p-n结电场的作用下,空穴由n区流向p区,电子由p区流向n区,接通电路后就形成电流。这就是光电效应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

一、太阳能发电方式太阳能发电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光—热—电转换方式,另一种是光—电直接转换方式。

(1)光—热—电转换方式通过利用太阳辐射产生的热能发电,一般是由太阳能集热器将所吸收的热能转换成工质的蒸气,再驱动汽轮机发电。前一个过程是光—热转换过程;后一个过程是热—电转换过程,与普通的火力发电一样.太阳能热发电的缺点是效率很低而成本很高,估计它的投资至少要比普通火电站贵5~10倍.一座1000MW的太阳能热电站需要投资20~25亿美元,平均1kW的投资为2000~2500美元。因此,目前只能小规模地应用于特殊的场合,而大规模利用在经济上很不合算,还不能与普通的火电站或核电站相竞争。

(2)光—电直接转换方式该方式是利用光电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成电能,光—电转换的基本装置就是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是一种由于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器件,是一个半导体光电二极管,当太阳光照到光电二极管上时,光电二极管就会把太阳的光能变成电能,产生电流。当许多个电池串联或 并联起来就可以成为有比较大的输出功率的太阳能电池方阵了。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大有前途的新型电源,具有永久性、清洁性和灵活性三大优点.太阳能电池寿命长,只要太阳存在,太阳能电池就可以一次投资而长期使用;与火力发电、核能发电相比,太阳能电池不会引起环境污染;太阳能电池可以大中小并举,大到百万千瓦的中型电站,小到只供一户用的太阳能电池组,这是其它电源无法比拟的

电池板原料:玻璃,EVA,电池片、铝合金壳、包锡铜片、不锈钢支架、蓄电池等。

太阳能电池板新型涂层研发成功

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研究人员2008年开发出一种新型涂层,将其覆盖在太阳能电池板上能使后者的阳光吸收率提高到96.2%,而普通太阳能电池板的阳光吸收率仅为70%左右。

新涂层主要解决了两个技术难题,一是帮助太阳能电池板吸收几乎全部的太阳光谱,二是使太阳能电池板吸收来自更大角度的太阳光,从而提高了太阳能电池板吸收太阳光的效率。

普通太阳能电池板通常只能吸收部分太阳光谱,而且通常只在吸收直射的太阳光时工作效率较高,因此很多太阳能装置都配备自动调整系统,以保证太阳能电池板始终与太阳保持最有利于吸收能量的角度。

多元化合物太阳电池

除了常用的单晶、多晶、非晶硅电池之外,多元化合物太阳电池指不是用单一元素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太阳电池。现在各国研究的品种繁多,大多数尚未工业化生产,主要有以下几种:

a)硫化镉太阳能电池

b)砷化镓太阳能电池

c)铜铟硒太阳能电池(新型多元带隙梯度Cu(In, Ga)Se2薄膜太阳能电池)全球太阳能电池产业现状

据Dataquest的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全世界共有136 个国家投入普及应用太阳能电池的热潮中,其中有95 个国家正在大规模地进行太阳能电池的研制开发,积极生产各种相关的节能新产品。1998年,全世界生产的太阳能电池,其总的发电量达1000兆瓦,1999年达 2850兆瓦。2000年,全球有将近4600 家厂商向市场提供光电池和以光电池为电源的产品。

目前,许多国家正在制订中长期太阳能开发计划,准备在21世纪大规模开发太阳能,美国能源部推出的是国家光伏计划, 日本推出的是阳光计划。NREL光伏计划是美国国家光伏计划的一项重要的内容,该计划在单晶硅和高级器件、薄膜光伏技术、PVMaT、光伏组件以及系统性能和工程、光伏应用和市场开发等5个领域开展研究工作。

美国还推出了太阳能路灯“计划”,旨在让美国一部分城市的路灯都改为由太阳能供电,根据计划,每盏路灯每年可节电 800 度。日本也正在实施太阳能“7万套工程计划”,日本准备普及的太阳能住宅发电系统,主要是装设在住宅屋顶上的太阳能电池发 电设备,家庭用剩余的电量还可以卖给电力公司。一个标准家庭可安装一部发电3000瓦的系统。欧洲则将研究开发太阳能电池列入著名的“尤里卡”高科技计划,推出了“10万套工程计划”。这些以普及应用光电池为主要内容的“太阳能工程”计划是目前推动太阳能光电池产业大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日本、韩国以及欧洲地区总共8个国家最近决定携手合作,在亚洲内陆及非洲沙漠地区建设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太阳能发电站,他们的目标是将占全球陆地面积约1/4的沙漠地区的长时间日照资源有效地利用起来,为30万用户提供100万千瓦的电能。计划将从2001年开始,花4年时间完成。

目前,美国和日本在世界光伏市场上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光伏发电厂,其功率为7MW,日本也建成了发电功率达1MW的光伏发电厂。全世界总共有23万座光伏发电设备,以色列、澳大利亚、新西兰居于领先地位。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太阳能电池行业以每年15%的增幅持续不断地发展。据Dataquest发布的最新统计和预测报告显示,美国、日本和西欧工业发达国家在研究开发太阳能方面的总投资, 1998年达570亿美元;1999年646亿美元;2000年700亿美元;2001年将达820亿美元;2002年有望突破1000亿美元。

我国太阳能电池产业现状

我国对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开发工作高度重视,早在七五期间,非晶硅半导体的研究工作已经列入国家重大课题;八五和九五期间,我国把研究开发的重点放在大面积太阳能电池等方面。2003年10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制定出未来5年太阳能资源开发计划,发改委“光明工程”将筹资100亿元用于推进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应用,计划到2005年全国太阳能发电系统总装机容量达到300兆瓦。

2002年,国家有关部委启动了“西部省区无电乡通电计划”,通过太阳能和小型风力发电解决西部七省区无电乡的用电问题。这一项目的启动大大刺激了太阳能发电产业,国内建起了几条太阳能电池的封装线,使太阳能电池的年生产量迅速增加。我国目前已有10条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年生产能力约为4.5MW,其中8条生产线是从国外引进的,在这8条生产线当中,有6条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线,2条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线。据专家预测,目前我国光伏市场需求量为每年5MW,2001~2010年,年需求量将达10MW,从2011年开始,我国光伏市场年需求量将大于20MW。

目前国内太阳能硅生产企业主要有洛阳单晶硅厂、河北宁晋单晶硅基地和四川峨眉半导体材料厂等厂商,其中河北宁晋单晶硅基地是世界最大的太阳能单晶硅生产基地,占世界太阳能单晶硅市场份额的25%左右。

在太阳能电池材料下游市场,目前国内生产太阳能电池的企业主要有无锡尚德、南京中电、保定英利、河北晶澳、林洋新能源、苏州阿特斯、常州天合、云南天达光伏科技、宁波太阳能电源、京瓷(天津)太阳能等公司,总计年产能在800MW以上。

2009年,国务院根据工信提供的报告指出多晶硅产能过剩,实际业界人并不认可,科技部已经表态,多晶硅产能并不过剩。太阳能电池发展市场

当电力、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频频告急,能源问题日益成为制约国际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时,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实行“阳光计划”,开发太阳能资源,寻求经 济发展的新动力。欧洲一些高水平的核研究机构也开始转向可再生能源。在国际光伏市场巨大潜力的推动下,各国的太阳能电池制造业争相投入巨资,扩大生产,以争一席之地。

全球太阳能电池产业1994-2004年10年里增长了17倍,太阳能电池生产主要分布在日本、欧洲和美国。2006年全球太阳能电池安装规模已达1744MW,较2005年成长19%,整个市场产值已正式突破100亿美元大关。2007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达到3436MW,较2006年增长了56%。

中国对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起步于1958年,20世纪80年代末期,国内先后引进了多条太阳能电池生产线,使中国太阳能电池生产能力由原来的3个小厂的几百kW一下子提升到4个厂的4.5MW,这种产能一直持续到2002年,产量则只有2MW左右。2002年后,欧洲市场特别是德国市场的急剧放大和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的横空出世及超常规发展给中国光伏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示范效应。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主要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国。2007年全国太阳能电池产量达到1188MW,同比增长293%。中国已经成功超越欧洲、日本为世界太阳能电池生产第一大国。在产业布局上,我国太阳能电池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集聚态势。在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中西部地区,已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太阳能产业集群。

中国的太阳能电池研究比国外晚了20年,尽管最近10年国家在这方面逐年加大了投入,但投入仍然不够,与国外差距还是很大。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和政策激励,尽快解决太阳能发电上网与合理定价等问题。同时可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在公共设施、政府办公楼等领域强制推广使用太阳能,充分发挥政府的示范作用,推动国内市场尽快起步和良性发展。

太阳能光伏发电在不远的将来会占据世界能源消费的重要席位,不但要替代部分常规能源,而且将成为世界能源供应的主体。预计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结构中将占到30%以上,而太阳能光伏发电在世界总电力供应中的占比也将达到10%以上;到2040年,可再生能源将占总能耗的50%以上,太阳能光伏发电将占总电力的20%以上;到21世纪末,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将占到80%以上,太阳能发电将占到60%以上。这些数字足以显示出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前景及其在能源领域重要的战略地位。由此可以看出,太阳能电池市场前景广阔。

利用太阳能电池的离网发电系统

太阳能离网发电系统包括

1、太阳能控制器(光伏控制器和风光互补控制器)对所发的电能进行调节和控制,一方面把调整后的能量送往直流负载或交流负载,另一方面把多余的能量送往蓄电池组储存,当所发的电不能满足负载需要时,太阳能控制器又把蓄电池的电能送往负载。蓄电池充满电后,控制器要控制蓄电池不被过充。当蓄电池所储存的电能放完时,太阳能控制器要控制蓄电池不被过放电,保护蓄电池。控制器的性能不好时,对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影响很大,并最终影响系统的可靠性。

2、太阳能蓄电池组的任务是贮能,以便在夜间或阴雨天保证负载用电。

3、太阳能逆变器负责把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供交流负荷使用。太阳能逆变器是光伏风力发电系统的核心部件。由于使用地区相对落后、偏僻,维护困难,为了提高光伏风力发电系统 5 的整体性能,保证电站的长期稳定运行,对逆变器的可靠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另外由于新能源发电成本较高,太阳能逆变器的高效运行也显得非常重要。

太阳能离网发电系统主要产品分类 A、光伏组件 B、风机 C、控制器 D、蓄电池组 E、逆变器 F、风力/光伏发电控制与逆变器一体化电源。

利用太阳能电池的并网发电系统

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系统是将光伏阵列、风力机以及燃料电池等产生的可再生能源不经过蓄电池储能,通过并网逆变器直接反向馈入电网的发电系统。

因为直接将电能输入电网,免除配置蓄电池,省掉了蓄电池储能和释放的过程,可以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所发出的电力,减小能量损耗,降低系统成本。并网发电系统能够并行使用市电和可再生能源作为本地交流负载的电源,降低整个系统的负载缺电率。同时,可再生能源并网系统可以对公用电网起到调峰作用。并网发电系统是太阳能风力发电的发展方向,代表了21世纪最具吸引力的能源利用技术。

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主要产品分类 A、光伏并网逆变器 B、小型风力机并网逆变器 C、大型风机变流器(双馈变流器,全功率变流器)。

下载室内环境检测中采样位置与数量的确定论文(汇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室内环境检测中采样位置与数量的确定论文(汇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汽车检测与维修 论文

    汽车检测与维修论文摘要: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和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阶段的维修企业人才结构及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汽车维修业的发展需求,为......

    汽车检测与维修论文

    中州大学毕业论文 毕业设论文 论文题目:帕萨特AWL发动机电控系统检测与分析 学 院:工 程 技 术 学 院 专 业 姓 名: 指导教师: 日 期: 年 月 日 中州大学毕业论文 诚 信 声 明......

    汽车检测与维修论文

    汽车柴油机气缸盖故障分析 学 生 姓 名:周宪录 专 业 班 级:汽车检测与维修2010级一班指 导 教 师:、王可洲 完 成 日 期:2013年4月28日 目录 摘要 ..............................

    演讲中重音的确定与处理

    在演讲中,为了引起听众的注意,加深听众对所讲内容的印象,显示演讲的感人力量,就必须在演讲中重读某些词句。通过重读,使演讲听起来音调高低起伏、抑扬顿挫,从而收到良好的演讲效果......

    “确定位置(一)”说课、教学纪实与反思(5篇材料)

    “确定位置(一)”说课、教学纪实与反思 【说课部分:哈尔滨市复华小学 张 晶】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第七册第六单元第一课。 1.教材分析: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前后、......

    汽车检测与维修论文概要

    沈阳理工大学成人教育毕业论文 现代汽车维修 1 现代汽车维修的特征 1.1 故障诊断特征现代汽车已不是简单的机械产品,也不是最初的交通工具,而是由原始汽车进化到一个高科技......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论文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项目课程教学改革浅谈 服务组党宁伟 摘 要: 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中,教师应以模块划分专业课程内容,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单门课......

    摆正技术与学科的位置_化学论文

    摆正技术与学科的位置——访教育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北京部)主任苗逢春博士 (2004-10-18 9:11:22) 摘自: 《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15日第5版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