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同行蓝天下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注重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对话是反思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下面是关于同行蓝天下教学反思的内容,欢迎阅读!同行蓝天下教学反思
1、针对教材,能够创新使用,不仅充分展现教材中的知识点,而且结合学生身边的现实生活丰富了教材内容,使用得课堂中的知识技能更加贴近孩子们的生活,真正将知识能力溶入到了社会生活之中,让学生能过学习了解残疾人的生活,知道怎样对待有困难的人,怎样才能很好地帮助他们,树立关心他人,扶弱助残的良好行为品质。各教学框架板内容版块的设计都能够有效地辅助本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2、围绕教学目标设计的几个教学活动因新奇贴近残疾人的生活而此起学生的兴趣,活动方式灵活而有效。从导入新课时,让学生动手体验残疾人生活。亲自体验盲人、聋哑人等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每一个事例与实验都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残疾人生活的艰难。新课中还运用故事形式,让学生把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讲给大家听;通过展示调查图片、录像等都让学生通过自己言行学习到残疾人的艰难,感受到坚强不息的精神。
3、本课的教学注重了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培养,整堂课由猜想残疾人的心情---感受残疾人的困难---给予残疾人帮助----呼吁社会中的关爱等隐含的情感为线索,围绕着本课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领悟新知,辅助情感的升华,有效地促进了本课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4、板书较有创意,不仅归纳和精炼出本课的知识点,更能深化学生对本课教学框架的认识,从而巩固和加强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掌握。
有待提高之处:
1、课堂的生成性方面有些欠佳,例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要注意认真倾听,以便随时追问及适时鼓励。
2、师生对话时,可以进一步挖掘学生的生活体验,例如:学生说到聋哑校调查除了汇报的录像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亲眼所见的和感受到的其它事说一说。再如:学生说身边的人的故事时,可把故事主人公的生活照片展示给同学们看一看,增加亲切真实感。
3、学生对于搜集到的资料不能照读,应该加以内化后,用自己的话讲述给同学们听。
同行蓝天下教学反思一、充分开发、利用教材
本课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的内容,教材中的内容较简约,主要以图片为主,所起的仅仅是一种范例提示和引导的作用,作为教师,必须要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超越教材,开发课程资源。为了充实教学的内容,我和学生一起搜集了大量不同地区儿童生活的图片和资料,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我并没有采取包办代替的方法,而是和学生一起搜集、筛选、整理。课前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提高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而且在课前就有了感性的认识,课上就容易激发出学生的情感体验。
如何用好教材,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教学设计中,我将课本82和83页的内容设计成游戏的形式,在课件中将不同国籍、不同地区孩子的图片分别放在世界地图相对应的国家或地区,然后由学生点击来猜,猜对了就会弹出该地区的儿歌或音乐。在教学中,学生踊跃参与,在游戏中了解了图片中儿童的国籍。游戏的形式很适合三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有效整合课程资源
在教学设计中,我还整合了课程资源,将语文中的诗歌、音乐中不同民族的音乐形式融入到品德与社会课中。在了解了中国城市、农村、少数民族儿童的生活并引导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生活快乐幸福之后,我引入〈微笑〉这首诗,不仅对前面的内容做一个小结,也让学生在朗读中能深入体会。在了解了战争中孩子们的情况后,我引用〈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中的诗句,让学生知道这些孩子和我们一样有这样的需求,而我们的孩子们看似平常的事物,战乱中却是这些孩子最渴求的。在“猜猜他们来自哪”的游戏环节,当学生点击正确,就会弹出一段音乐,这些音乐都是各地区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或儿歌,音乐的播放,不仅使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得到放松,也使学生对不同地域的音乐文化有了感性认识。
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课前学生搜集了大量资料,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运用好这些资料,我让学生一起参与我的教学设计中,由学生来给这些图片或照片分类、筛选、定主题。整理后学生将这些图片分成三大类:一类是本班同学学习、活动、过生日、旅游的照片,作为城市儿童生活的代表,另外两类是农村儿童和少数民族儿童的图片。整理后我将这些图片放进课件里,课堂上仍由收集照片或图片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在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纷纷出谋划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充分体现。
“教育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统观整个课堂,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不足的遗憾,例如:可以更充分调动课堂气氛,更及时给予孩子积极的评价,而善于运用有效的评价,则可以激励孩子们的发展。我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充分磨练自己,进一步在实践中探索如何运用有效的评价。
第二篇:《同在蓝天下》教学设计
《同在蓝天下》教学设计
辽宁省海城市兴海中心小学郑海兰 教学目标:
1.体验残疾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培养支持、关爱残疾人的情感。
2.学习残疾人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乐观向上的精神。
3.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尊敬、关心和帮助残疾人。
4.理解生活中强者的真正含义,从而初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学重点:
体验残疾人生活的不便,能在生活中尊重、关心和帮助残疾人。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残疾人的事迹材料。
2.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残疾人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故事。教学流程:
1.观看图片。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图片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播放残疾人的图片)
师: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发言)师:在我国有6 000多万残疾人,今天我们共同走进与我们生活在同一蓝天下的残疾人朋友。(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残疾人生活的不便,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残疾人的愿望。]
2.体验活动。
师:残疾人在生活中有许多不便,正常人看来很容易做到的事,残疾人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做到,让我们来体验一下他们的艰辛。
(学生选择体验对象,第一组:单手穿衣;第二组:盲人;第三组:用嘴写字。)
[设计意图:体验残疾人在生活中需要克服的困难,增强学生对残疾人的敬佩之情。]
3.畅谈感受。
师:通过体验活动,你们心里一定有很深的感触,快把你们心里的感受说出来吧!
(生谈感受。)
师:我们都感受到了残疾人生活的艰辛,他们和身体健康的人相比,在生活中的确会遇到许多困难,那他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哪些困难和障碍呢?大家讨论一下吧!
(学生讨论并汇报。)
师:你们身边有残疾人吗?我们应该怎样帮助他们呢?
(学生发言。)
师:我们党和政府也一直关心着残疾人,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播放教材中“背景资料”。)
[设计意图:深入体会残疾人生活的不便,增强理解尊重他人,为他人着想的意识。]
4.强者论坛。
师:在我们周围有许多残疾人,他们虽然身体残疾,但仍然有着美好的追求。面对身体的残疾,他们没有悲观失望,而是自强不息、顽强拼搏,成为了生活的强者。
(课件讲述张海迪、桑兰、胡一舟等人的故事。)
师: 你们知道他们的故事吗?从他们身上你感受到了什么精神呢?来给我们讲一讲。(学生讲述。)
[设计意图:体会残疾人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精神,向残疾人学习,做生活的强者。]
5.总结提升。
师:我们要学习残疾人身残志坚的精神,残疾人虽然是不幸的,但是因为有了我们这个社会,有了你,有了我,有了我们这些朋友,他们又是幸运的,我们相信,在全社会的关爱下,一定会帮助那些残疾人撑起一片生活的蓝天。
[设计意图:激励学生理解、支持、关爱残疾人,并落实到行动中去。]
第三篇:《同在蓝天下》教案与反思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同在蓝天下》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了解弱势人群生活的困难,激发学生更多爱心。
2、感受弱势人群自强不息的精神,让大家对他们产生尊敬之情。
3、学习残疾人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乐观向上的精神。活动准备:
1.学生课前调查身边的弱势人群,他们有什么困难,需要什么帮助; 2.收集有关弱势人群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故事或你与他们的故事。活动过程:
一、活动体验,走近弱势群体
1、课前一支歌《
》。
导语:同学们,听着你们欢快的歌声,看着你们幸福的表情,让老师觉得我们的生活是如此的美好!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一些人不能像你们一样快活地歌唱,自由地奔跑,你能体会到吗?谁来体验一下单手穿衣服?(指一名同学单手穿衣服)
2、采访感受:你觉得刚才这件事容易吗?(生:)是呀,像刚才这位同学扮演的人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他们有眼睛却看不见多彩的天空,有耳朵却听不见美妙的声音,有嘴却说不出心中的话语,他们就是我们这个社会大家庭中的弱势人群。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他们,了解他们不寻常的生活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阅读《同在蓝天下》18、19、20页。看看在我们这个社会大家庭中有哪些弱势群体?
二、调查访问,了解弱势群体
1、通过阅读课本,你知道有哪些弱势人群呢?(板书:残疾人、老年人、特别贫困的人、失学的孩子......)他们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2、请各小组将课前收集的信息交流交流。(学生分组交流和汇报课前搜集的资料。)
3、课件出示残疾人、老人流落街头、贫困受灾、失学儿童的图片(配乐)师讲述
残疾人:他们多么渴望能有一双手,搀扶他们蹒跚的步履;多么渴望能有一束阳光,来温暖他们孤寂的旅途。
老人:他们曾为家庭、社会做了很多很多,但现在,他们的腰腿不再灵便,步伐不再稳健,有的甚至无依无靠。
贫困:在一些偏远山区,因为受自然环境的限制,或由于自然灾害和疾病使他们陷于贫困,生活苦不堪言!失学儿童:偏僻落后的农村,多少孩子因家庭贫困失学了, 稚嫩的双肩过早扛起了生活的重担,他们那一双双眼睛呐喊着对学习的渴望!
4、同学们,看到这一双双无助的眼睛,你有什么感受? 小结:是啊,他们是多么渴望得到社会的理解和关爱啊!
5、你能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说说应该怎样对待残疾人、老年人及其它弱势人群吗?
6、学生谈感受,教师适时发放爱心奖章
小结:听了你们真诚的话语,老师也联想到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为残疾人提供的设施也越来越多。(图片:残疾人无障碍设施)看,这些都是为残疾人专设的无障碍设施。在我们身边你发现这样的设备了吗?是的,社会的关爱无处不在,因为他们和我们一样,共同生活在这片蓝天下。(板:同在蓝天下)
三、讲述故事,尊敬弱势群体
1、故事会
在我们的共同关爱下,他们自强不息,成了生活的强者,请同学们翻开书21页,读一读他们的故事。(指名分别读三个故事)
小结:美丽天使张春玲、身残志坚的张强,中国的保尔张海迪无一不让我们为之喝彩,让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们。
2、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感人的视频,我们一起来看看。(视频《千手观音》《截肢大兵》)
3、请大家把课前收集到的资料与你们小组的同学交流,待会儿把你们认为最感人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4、此时此刻,你一定有很多话想说吧,请你把它写下来。师巡视,并指名读。
小结:是啊,他们的不幸令人同情,但他们的顽强却令人敬佩,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再次为这些人喝彩。
四、总结延伸
关爱弱势群体
关爱弱势群体是社会文明的表现,你的一点点付出,能托起许多人的梦想和希望。总结:同在一片蓝天下,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
五、板书设计
同在蓝天下
残疾人
老人 特别贫困的人 失学儿童。。
《同在蓝天下》是省编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个活动主题,这一主题有两个板块:一是走近弱势人群,二是为自强不息的人喝彩。“让我走近你”是让学生了解弱势人群的困难,认识他们需要人们的帮助,“我们为你喝彩”则是从弱者自强不息的层面来全面认识他们,从同情到尊重,进而自愿地帮助他们。
《新课标》要求“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为了实现这一理念和顺利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我采用了活动体验、图片展示和故事感染等教法。把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一个情感的体验过程,把教学的需求转化为学生的需求,从而内化为良好的品格。
由于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年龄不大,又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被爱包围着,很少关注身边的弱势人群,更不能体会到这些人在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以及他们为克服困难所付出的努力,于是我设计以下环节来实现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难点。
1、用亲身体验的方法引导学生换位思考,让学生去感悟,去体验残疾人生活的困难;
2、再通过调查了解身边的弱势人群的难处,让学生在调查中不知不觉感受:
3、通过大量的图片、视频素材的展示,让学生感受社会大家庭中贫困、受灾的人群、失学的儿童等弱势群体的艰辛,勾起学生的爱心。
4、收集自强不息的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受到感染,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每一个在社会上生活的残疾人都是可亲可敬的。
5、最后,我又让学生观看视频,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德育和心育相结合,使学生在情感上再次产生共鸣。
教学永远是一门缺撼的艺术,我的设想与现实还有一定的差距,比如在第二个环节,学生在大量的视频感染下,已经受到强烈的震撼,作为教者,我未能趁热打铁,对学生进行引导,实为缺撼!此外,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以后不断改进和提高。
第四篇:蓝天下的神圣职责
蓝天下的神圣职责
我喜欢欣欣绽放的花儿,希望能给它阳光般的爱抚;我热爱冉冉出土的幼苗,愿作甘美的雨露把它甜甜的浇灌;我痴情唱歌的小鸟们,愿做它们的妈妈,带着它们在蓝天下展翅飞翔······
于是,我带着美好的愿望去找寻属于我生命的那片蓝天。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走进了“美丽的蓝天,幼儿的乐园”,这个充满童话般神奇色彩的幼儿园。我看到了一群快乐无比、天真可爱的小朋友,咦!他们不就是欣欣绽蕾的花儿、冉冉出土的幼苗、展翅欲飞的小鸟吗?
迈着沉稳的步伐,怀着赤诚的决心,我走进了幼教这块神圣的园地,成为一名小小的园丁,培育祖国新世纪的幼苗。于是,我把我的追求、我的梦想、我的快乐、我的努力都化作春霖秋霜、阳光雨露,深深地融进了这片沃土中,为了培育出明天的绿草如茵、繁花似锦,我愿倾注我所有的爱。
每当与孩子们一起游戏笑得前仰后合时,便使我感到童真的乐趣;每当与孩子们一起唱歌跳舞时,我好像又回到了那难忘的童年;每当和孩子们一起到动物角看小动物时,他们充满童稚的爱心仿佛让我走进了天真无邪的世界。讲故事、背唐诗、画画、郊游······都成为我和孩子们的共同乐趣,让我忘却了烦恼、忘却了忧愁,体验到了工作就是快乐,这点点滴滴的快乐充实了我的教师生涯,也装点了我的人生。那一张张纯真的笑脸滋润着我的心田,那一声声甜甜的歌谣洗涤着我的灵魂,我寻觅到了生命的意义,人生的内涵,在这些平凡琐碎的小事上,品读着辉煌。
孩子们的目光,在我心里已酿就一种独特的韵味,一种甜蜜的温馨,它犹如月下悠悠飘来的琴声,又像远处阵阵袭来的花香,弥漫在我的周围,我怎能不倍加珍惜!与孩子们相处两年多的时间里,我已深深爱上了这些活泼可爱的小精灵,深深地爱上了这份值得骄傲的事业,深深地爱上了我和孩子们的共同乐园——蓝天。
七月,正逢别离时,我班的大部分孩子都要毕业了,我的心里好矛盾。多想再抱着她们,一起念好听的歌谣;多想再拉起他们的小手,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多想再铺开画纸,一起用彩色的画笔去描绘我们的梦想和未来。当离别的钟声最后一次敲响时,望着孩子们那一双双恋恋不舍的眼睛,我的心里流淌着难以割舍的痛苦。还记得吴嘉仪小朋友在分别时含着眼泪对我说:“老师,我现在长大了,不能上蓝天幼儿园了,可是,我一定要我妈妈再生个小宝宝!”我疑惑地问她为什么,她闪烁着眼泪并绽开笑容地对我说:“我要我妈妈生的小宝宝也上蓝天幼儿园,我可以天天送他上幼儿园,就可以天天看到罗老师!”
遥望着蓝天,我仿佛看到了一群可爱的小鸟在蓝天白云下飞翔,他们越飞越高,越飞越远,飞出了我的视线,飞到了遥远的地方,直到我再也看不见时,泪水已占据了我的双眼,但我还是觉得很高兴、很快乐。我神圣的职责不就是要给幼儿插上一副坚硬、勇敢、智慧的翅膀,让幼儿在知识的天空中去翱翔吗?虽然不能和他们一同飞翔,但我的爱、我的心血和我生命的智慧已伴着他们一同前行和成长。孩子快乐成长的过程正是教师生命增值的过程
,人生还有什么比这更幸福的呢?“教师跟艺术家相同的是都必须懂得艺术,不同的是艺术家创造艺术,而教师能创造艺术家。”我们平凡的工作,真的能孕育出未来的艺术家吗?的确,社会的发展赋予我们的责任越来越重大;职业的竞争带给我们的压力越来越沉重,我们将面对越来越多的挑战与挫折,怎样担当起这份神圣的职责呢?有人说:“太阳所以能够照亮世界,在于他敢于燃烧自己。”我渐渐明白了,只有敢于燃烧自己、奉献自己的人,才能更出色的完成好这份神圣职责,才能创造出真正的艺术家,就像天空中的那轮太阳,暖了别人,也暖了自己,我们的生命也会因此而更加光耀无比!
责任,不是一句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对工作的责任,我必须通过脚踏实地辛勤劳动去实现;对孩子的责任,我必须通过无私的钻研与奉献来诠释。我很荣幸我能担当起这份神圣职责,我很自豪我能为我挚爱的幼教事业而奉献,我将要用我年轻的心、绚丽的梦、无私的爱去完成蓝天下神圣的职责!
演讲人:罗阳
深圳市蓝天幼儿园
第五篇:演讲稿同在蓝天下
同在蓝天下,人鸟共家园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同在蓝天下,人鸟共家园”。“伴随着温暖的东风,沐浴着和煦的阳光,我们迎来了以“同在蓝天下“人鸟共家园”为主题的爱鸟周活动。
鸟类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自然的宝贵财富,是人类的朋友,它们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维护着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在消灭害虫、保障农业增产增收,减少人为的药害,减轻环境污染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千百年来鸟类和人类和谐共处相依相伴,共享一片蓝天,生命得到了延续和繁衍。
鸟类不仅是生物群落生态链上的一个重要环节,还是人类文明文化的传承者,古往今来多少诗人、作家、画家、音乐家、舞蹈家以鸟类为题材创作了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古诗文诗词,谱写了一曲曲赞颂鸟儿的歌曲舞蹈。“鸳鸯戏水”、“莺歌燕舞”、“百鸟朝凤”,都体现了人类对鸟类的美好形态的赞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鸟是大自然的精灵,是人类的好朋友,是自由与生命的象征。因为在我们生存的地球上,有了鸟儿,才有了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有了鸟儿,才有更美丽的蓝天,更和谐的生态。人类离不开鸟儿,保护鸟儿就是保护环境,保护人类自己。
曾经,一到春天,就会有许多小鸟成群结队的飞来,他们停在枝头上叽叽喳喳的唱歌,那优美的歌声非常动听,使大家忘记周围的一切,浸在鸟的歌声中;他们在树枝之间跳来跳去,像一个个跳跃的音符,谱成了一篇美妙的乐章。可是,由于人类大量捕杀鸟类,随意砍伐树木,把鸟类的家‘森林’毁灭了。所以,现在能看到的鸟类越来越少了。
如果我是一只鸟,我会让全世界的人民快快乐乐,开开心心,永远地生活下去,没有烦恼,没有忧愁。
让我们为小鸟做个巢吧,鸟类就有了生活的地方,让我们为小鸟撑起一片和谐的天空,同在蓝天下,人鸟共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