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12岁硕士研究生张炘炀》有感
读《12岁硕士研究生张炘炀》有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12岁硕士研究生张炘炀》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成功之花,人们只惊异它开时的明艳,却不知当初它的幼芽,浸透了奋斗的汗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读了《12岁硕士研究生张炘炀》,我懂得了12岁的张炘炀是从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走到成功的终点。
它主要写张炘炀考上天津工程师范学院,接着他一步步地前进,最终,到达了终点,他考上了硕士研究生。可是,在外人眼里,张炘炀是个神童;在导师眼里,他是爱吃零食的得意门生;而在爸爸妈妈心中,他就是那个晚上不睡早上赖床的孩子。
读了这篇文章,我想到自己,想到了自己在练舞蹈的时候。那天下午,我来到舞蹈室,把一只脚放在把竿上,拉伸腰部运动。不一会儿,老师走进来,我们赶紧列队。老师说:“今天,我们来学一个动作。”老师说到这里,我想:老师到底要说什么呢?老师接着说:“先趴着,然后脚慢慢地抬到一半,最后脚一蹬,便翻了过去。”刚开始,我觉得这个动作很简单,可是试了一下,我疼得直叫“妈”,脚部位的整条筋都抽了,我痛得哭出来了,就跑出来跟妈妈说:“我不练跳舞了,我要回家。’’这时妈妈安慰我说:“你吃这么点苦,就受不了,那以后你想做什么事都不会成功。”这时,我听妈妈说的话有道理,个人还是摇摇晃晃像醉酒似的。当时我又想再一次放弃,但我想起妈妈说的话和同学也是跟我一样这么辛苦练的,他们怎么可以我就不行呢?想到这,我就把紧牙关,反复的练习,经过几次努力我终于成功了!这时,老师和同学都向我投来胜利的眼光!
从中我懂得了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要认真努力去克服,就一定行,一定行,一定行……
第二篇:读小兵张嘎有感
读《小兵张嘎》有感
读完《小兵张嘎》后,我便被小嘎子这个鬼灵精给吸引住了。这个小男孩与我们的年龄一般大,可他身上却有很多很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学习。这个人物早在五岁时我已经接触过,可是当时对他并不熟悉,只记得他使鬼点子将胖墩绊倒。我现在渐渐喜欢上他了,他人虽小可鬼点子多着呢。
他从小和奶奶相依为命,所以与同龄孩子相比较,他更显得懂事些。他每天帮奶奶做这做那,是个懂事孝顺的好孩子。虽然生活苦了点,可他从来没有失去信心,每天总是哼着自己喜欢的小曲……过着简单而平静的生活。
可鬼子的入侵打破了白洋淀的平静。小嘎子也逐渐走上革命的道路。他结识了老钟叔、罗叔叔等八路军成员。年仅十来岁的他凭借自己的勇气、机智多次立功。每当看到他被抓进监狱时,我都替他捏把冷汗;每当看到他从敌人手中逃脱,我经常为他暗暗高兴。鬼子对他来说算不了什么,他的点子总是弄得鬼子晕头转向。
小嘎子当时十三岁,与我们一般大小。如今我们生活在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美好环境里,却不知道去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小嘎子那时吃不饱,睡不好,还经常受鬼子的欺负,但他还是勇敢坚强的活下去,为八路军做卧底。他机智勇敢,临危不惧,甚至还把敌人引到八路军的埋伏圈里,消灭敌人。他的勇气、聪明和才智实在令人佩服。我甚至在想,如果我被鬼子抓住了,我会和他一样有勇气面对么,恐怕那时的我早就被吓晕倒了或者还在瑟瑟发抖……
读完《小兵张嘎》后,我感受颇深。我要学习小兵张嘎的精神,勇敢的面对一切,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能低头。小嘠子,你是我的榜样!我会加倍努力学习的!
第三篇:读《小兵张嘎》有感
读《小兵张嘎》有感
暑假里,我阅读了《小兵张嘎》这本书,我被小嘎子这个鬼灵精给吸引住了。这个小男孩与我们的年龄一般大,可他身上却有很多很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学习。这个人物早在五岁时我已经接触过,可是当时对他并不熟悉,只记得他使鬼点子将胖墩绊倒。我现在渐渐喜欢上他了,嘎子那热爱祖国、不屈不挠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我对他充满了敬佩。
白洋淀有个小水庄子,名叫鬼不灵。在那里有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叫张嘎。小嘎子才十三岁,却只和年近七十的奶奶相依为命。可在鬼子扫荡那会儿,跟嘎子相依为命的奶奶给鬼子打死了,从此,嘎子一下变成了孤儿。因此,嘎子立下重誓:参加八路军,为奶奶报仇。
有一次,在追击敌人的过程中,他屁股上中了一枪,但仍不顾伤痛毅然追击。想想现在的我们,有些同学受了一点小伤就哼哼叽叽,甚至哭鼻子抹眼泪!想想,那该多难为情啊!嘎子他有聪明的脑袋瓜,有一次他竟用一只假枪把一个敌人捉了回去,为八路军立了大功。我真佩服他的勇气,我被嘎子的坚强不屈、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想想现在的我们,有些同学遇到了一点困难就轻言放弃,遇到一点挫折就垂头丧气、怨天尤人!想想,那多不应该啊!嘎子身上所具有的精神,正是我们身上所缺少的,正是我们应该汲取的精神力量!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嘎子的这种精神得到了发扬。像“神舟五号”的宇航员杨利伟,正是靠着勇于克服一切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毅然踏进了“神舟五号”的驾驶室,胜利遨游了太空,他和技术专家的创举使得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像2004年雅典奥运会田径冠军刘翔,正是靠着他那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勇于拼搏的韧劲,为中国,为亚洲,刷新了奥运历史上的记录。还有,像跳水冠军田亮,举重冠军刘春红„„,他们的成功,难道不都是他们勇于克服一切困难,顽强拼搏的结果吗?他们的努力,他们的拼搏,不都是爱国主义精神很好的表现吗?
看完这本书,嘎子的身影总在我脑海中浮现,我思绪万千也想到了我自己。嘎子虽比我小,但拿我跟他相比却有着天壤之别,我显得那么渺小,那么微不足道。我的学习和生活远比嘎子要优越得多,可我在学习上总是让老师和父母操
心,有时碰到一点难题就害怕,甚至想放弃学习!相比之下,我缺少了什么呢?我应该怎样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挫折与困难呢?正是在嘎子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弱点和不足,他将激励着我战胜一切困难和挫折,他激励着我要勇于向困难和挫折挑战!如果我们拥有了嘎子那种克服困难、不屈不挠的“嘎”劲,还有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我们不能克服呢?
为了祖国美好的明天,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我们要以嘎子作为新时代少年的楷模!学习他不屈不挠、勇于拼搏的精神,长大后成为祖国的栋梁!
第四篇:读《张幼仪》有感
读《张幼仪传》有感
进入大学才开始有机会尝试那种肆无忌惮看书的滋味,再也不用怕窗外有人会看你,而把想看的书压在一本本教科书下,再也不用因为自习偷看了几本闲书,而自责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终于可以与书为友,与它相伴。但看了多少书,早已记不得了,书名大致也都忘记了。可是,一件事物的存在,都是有其意义的,总会有那么一本书在你心里被深深铭记!《张幼仪传》对于我就是这样的存在。
喜欢这本书的渊源还真是有点讽刺,最初我是喜欢徐志摩的,可以说是迷恋。从高中学了他的《再别康桥》开始,我就被这个多情、浪漫还有点小伤感的诗人吸引了。可那时的我对他的了解是微乎甚微,进入大学我终于有机会对他进行深一步的解读。看着徐志摩传里描述的一切,我只知道他起初喜欢林徽因,最后娶了陆小曼。我并不想对他的爱情多作评论,我只是觉得当徐志摩遇见她们时,他都是爱她们的,要不然他写的爱情诗怎会那么美!他说: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人而忘记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这一段话很好的诠释了他对于爱情的态度,我依旧被他的爱情故事感动。可是,当我知道了张幼仪的存在,当我了解了她的一生,我开始动摇自己的初心,怀疑对于他的喜爱是否值得?
第一次知道张幼仪,她的前缀是徐志摩的原配。突然间我像是一个被欺骗了好久,迫不及待想找到真相的孩子,我看着这本《张幼仪传》寻找着答案。原来,她真的是徐志摩的原配,是封建婚姻制下诞生的一个妻子。从图片上看,她长得并不惊艳,有的反而是女子的娇羞,她生性倔强,有男子气概,想来是受了家里几个哥哥的影响。在她含苞待放的年纪,她嫁给了徐志摩。那时的她刚刚15岁,人生兴许是一片朦胧,爱情对她来说更是不知为何物。她见徐志摩的第一面也许被这个清瘦,不善言谈的男子吸引了吧,不然当他哥哥提议让她嫁给徐志摩时,她怎会欣然接受呢。可是,这并不是幸福的开始,命运的车轮就这么悄无声息的开始了转动。
丈夫求学在外,身为好妻子,就该帮他持家,让他无后顾之忧,身为好儿媳,就该孝顺公婆,操持家务。三从四德是必不可少的,勤勤恳恳更是应该的,可是,如此就能家庭幸福吗?这个家的每一个在张幼仪的照顾下都过得很好,却唯独她没有得到应有的报答。哪怕是一个为人妻子想听到的一句来自丈夫最简单的问候都没有,反而是他偶尔的冷嘲热讽。大概是嫌弃她没有广博的知识,没有超前的思想,没有海外女子应有的见识,所以即便她是他的妻子,他也不会对她疼爱有加。这就是封建婚姻的悲哀吧!并不是张幼仪不够好,只是她不懂他吧。徐志摩是一个感情太过丰富,骨子里充满浪漫气息的才子,他受不了风平浪静的生活,他接受过最超前的教育,他有太超前的思想,他对自由恋爱充满期待,又怎会被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羁绊。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终究不能一起抵达幸福的终点。
张幼仪是想和徐志摩到白头的吧,不然她不会抛弃一切独自到异乡找他,可是见面时,得到的只是徐志摩的嘲笑。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两个人却说不到几句话,这样的日子难免让人压抑。张幼仪敏感的神经告诉她,志摩另有所爱。最终,这难熬的日子换来了一纸休书,对两个人也许是自由。可是张幼仪怀孕了,她独自生下了这个小生命,抚养着,期间徐志摩几乎是不闻不问。张幼仪就自己一个人在哥哥的帮助下,带着孩子在海外生活。她没有因为一次失败的婚姻而放弃以后的人生,相反,她反而生活的更好。她开始做生意,开始靠自己的力量站稳。当她变得足够强大,突然为她的勇敢和倔强而感动了。也许她没有才气,也许她不够完美,可是她朴实而真诚,勇敢而倔强,她不肯轻易低头。她的人生被演绎的异常辉煌。
其实,最初的张幼仪只是一个一心为家的好女人,她用善良对待着她身边每一个人,可是她还是被徐志摩抛弃了,我不想说谁对谁错,可是如果只是拿爱情当借口,来逃避责任,这样的爱情还高尚吗?谁说过这样一些话:封建的婚姻让我失去了我爱的人,但我不能抛弃她,因为我对她还有责任!是啊,这样的爱情才是值得被纪念的吧。
读完这本书时,突然意识到,其实爱情并不都是伟大的,只有爱情建立在责任的基础上才可以拿来被怀念。永远不要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做一个坚强而倔强的女子,为自己活得漂亮,像张幼仪一样!
第五篇:读《小兵张嘎》有感
读《小兵张嘎》有感王珂洁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每当这首诗在我耳旁响起,不禁赞叹,梅花的坚强。在那雪的世界,或许只有它能与那千姿百态的雪花媲美。它的坚强不屈,不禁让我想起一部爱国主义作品——《小兵张嘎》,我想那梅花的暗香就好比是英雄们散发出的人格的香味,淡淡的,不宣扬。但又是那么傲雪凌霜,不怕风雨。
嘎子,他本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但是他的爱国热情却使他变成了一个抗日小英雄。不过,他的幽默,滑稽,可爱也为他和他的小伙伴带来了不少欢乐。他的微笑是因为某次战斗胜利了,但是我们从来都没有体验过因为战斗胜利,而发自内心的笑。我记得在本书的第十八章,更加清晰生动地表现出了张嘎的机灵勇敢。张嘎在“红眼儿”面前装疯,说自己要抽烟,“红眼儿”却没把他当回事,给了一个烟头,但是“红眼儿”哪想到张嘎竟敢把烟头放进“太君”的口袋,害的自己差点被太君烧死。还记得有一次,他屁股中了一枪,但他仍不顾伤痛毅然追击。他真的很坚强,还有一次,用他聪明的脑袋瓜,用一只假枪就把敌人首领捉了回去,为红军立了功,嘎子的爱国,聪明,可爱,坚强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后来得知《小兵张嘎》是根据真人真事写的,他的真名叫燕秀峰,绰号燕嘎子,在冀中大名鼎鼎,令伪军闻风丧胆。嘎子第一次执行任务是在1939年夏天。日本鬼子把六七个村的一片根据地封锁起来了,游击队被困在了高粱地里,又渴又饿。队长交给嘎子一个任务,让他去弄点吃的,并且制定了“不许偷,不许抢,不许违反纪律”的三个政策,这“三个不许”可把嘎子搞懵了,不过队长给了他一把枪,嘎子还是第一次碰枪呢!见了枪,嘎子便来了精神。他用这把枪,利用一个汉奸拿了好多食物回去。队长表扬了嘎子,夸他超额完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这一年嘎子15岁。勇毙伪军队长。
当我看完《小兵张嘎》时,我思绪万千和嘎子对比,我是那么渺小。嘎子当时十三岁,比我还小呢,我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生活在那么美丽的环境中,而嘎子那时吃不饱,睡不好,穿不暖,还经常受日本鬼子的欺负,但他还是勇敢的活了下来。还记得有一次,我因为玩旱冰摔破了腿,就把我给吓蒙了,但是嘎子呢?在面对敌人那一张张狰狞的面孔时,在因执行任务而受伤时,他又何曾怕过。现在的90后不懂得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全靠无数英雄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的。我们总是挑食,但我们又何曾想过,曾经的老百姓别说吃好菜了,我想连吃饱都是一个大难题;当我们浪费钱时,我们又何曾想过,曾经的老百姓住在什么样的屋子里,吃着什么样的食物,穿的又是什么样的衣服。想到这里,我们一定会为我们的行为而感到羞愧。每当五星红旗缓缓升起,我们可知道这是由多少英雄的鲜血染成的。
同学们,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未来的中国需要我们捍卫,我们要发奋学习。我看到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抗日英雄与他们所做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我深切的体会到我们现在的和平与幸福来之不易,是八路军和老百姓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珍惜眼前,眺望未来。好好学习,从小立志成才,为祖国的未来作出更大的贡献,让烈士们用鲜血与生命换来的五星红旗永远在空中高高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