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品品诗议论文(汇编)

时间:2021-01-06 00:40: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诗品品诗议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诗品品诗议论文》。

第一篇:诗品品诗议论文

诗品品诗议论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品品诗议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诗品品诗议论文1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照烛三才,晖丽万有,灵祇

待之以致飨,幽微藉之以昭告;动天地,感鬼神,莫近於诗。

——题记

曹操,魏武帝。《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有记载曰“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他的诗歌受汉乐府影响,诗风纵横豪迈,慷慨悲凉,反映了那个丧乱的时代,可代表“建安风骨”的特色,却在《诗品》中被置于下品,后人多有异议:陈延杰《诗品注》中有:“惟觉曹瞒之悲壮,彭泽之豪放,当列上品。与阮亭若甚符合。其余名家,不劳改置,差可为定品焉”,王士桢《渔洋诗话》中:“嵘以三品诠叙作者,自譬诸‘九品论人,七略裁士’乃以刘桢与陈思并称,以为文章之圣。夫桢之视植,岂但斥鷃之与鲲鹏耶!又置曹孟德下品,而桢与王粲反居上品。他如上品之陆机、潘丘、宜在中品;中品之刘琨、郭璞、淘潜、鲍照、谢眺、江淹、下品之魏武,宜在上品;下品之徐幹、谢庄、王融、帛道猷、汤惠休、宜在中品。而位置颠错,黑白淆讹,千秋定论,谓之何哉!”和《艺苑卮言》里:“曹公屈第乎下,尤为不公”,曹丕在《典论》中亦有对曹操的叙述,“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可见当时大多数士人对曹操的推崇。在这里仅对曹孟德之于下品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

钟嵘《诗品》中记录:“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睿不如丕,亦称三祖。”钟嵘在《诗品》中对于重要的诗人单独立传、评论和分析,次之则几个诗人归入同类评论。我认为此处把曹操和曹睿归入同篇多有不妥。

世人皆可吟咏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又有几人会把曹睿的句子挂在嘴边?试比曹操和曹睿的《苦寒行》,曹操的苍凉、悲壮该是无人能及的,令人望尘莫及。曹睿的“徒悲我皇祖,不永享百龄。赋诗以写怀,伏轼泪沾缨”和“顾观故垒处,皇祖之所营”从文学和军事上对武帝的高度推崇。

《诗品》中“品”为“品评”之意,所以钟嵘的《诗品》不仅对诗人的性格、品性、人品和作品的审美特点和褒下优劣做了品评,同时区分流派,并追溯起渊源,指出诗人作品的特点,属于哪个流派,其流派的特点更加难得可贵的是又追本溯源,区分流派的源头。

钟嵘没有对曹操的流派进行分类,可见曹操的“古直”确是他的首创。

“古直,甚有悲凉之句”的评语,恰当地概括了曹操诗歌的风格特点。元稹的“往往横槊赋诗,故其遒壮抑扬。冤哀悲离之作,尤极于古”,陈沆的“曹公苍莽古直苍凉,其诗上继变雅,无篇不奇”,沈德潜的“苍劲萧瑟”,“沈雄俊爽,时露霸气”,杨慎的.“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陈延杰注“借言冰雪鸣谷之苦,尤其是悲凉者也”。可见曹操的古直、悲凉是占有相当高的地位,为大多数士人所推崇。

魏晋时期是古代文论真正走向自觉、成熟,是文论史上的重振。随着玄学的应运而生,道家的文论变得比较突出,同时又不排斥儒家的文学思想。因此许多的文论家都在主张文章写作追求自然、清新之美。多部文论家都倾心研究文章审美规律和文学审美特征等文章写作内部规律,而只在说到文学外部规律时才认同儒家文论观点。

考察文论家的身世可以研究他们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来把握他的文学观念、阶级意识和理论思想,至于钟嵘则能了解三品论诗形式间关系的前提和出发点。

对于钟嵘的出身,曹旭博士曾亲身考察。根据《钟氏家谱》:“钟嵘高祖钟靖,字道寂,为颍川太守;曾祖钟源,字循本,后为魏永安太守;祖父钟挺,字发秀,为襄城太守,封颍川郡公”由此推翻了嵘祖、曾祖、高祖三代“史无其名”和“不可考”。又结合《新唐书》、《南史》、《三国志》、《梁书》诸正史来看,钟嵘出身士族是无庸置疑的。又说到钟嵘十一世祖钟?是魏太傅,封定陵侯。至晋与晋代王羲之并称钟、王;士世祖钟雅为晋侍中:故其士族地位是不容动摇的。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照烛三才,晖丽万有,灵祇待之以致飨,幽微藉之以昭告;动天地,感鬼神,莫近於诗。”指出诗人的性情来自外物的感召,外物之所以活动又因为大自然的气吹拂感荡的结果。

曹操确实是很大气的。他的灵感来自大自然,来自自己身边的感悟。他的南征北战,他的丰富的生活阅历,决定了他的古直,奠定了他的悲凉。他不似曹植的“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不象陶潜的“文体省净,殆无长语。笃意真古,辞兴婉惬”,也不似张华的“巧用文字,务为妍治”,更不象谢灵运的“名章迥句,处处间起;丽典新声,络绎奔会”……读他的诗和文,常会感觉到他的英雄气概。哪怕是信手拈来,嬉笑怒骂,随心所欲的短章也因有一种大气而不显粗俗,确非大手笔而不能作。他的感慨是多少要带终极关怀的意味。

钟嵘在《诗品》中明确指出“嵘今所录,至乎五言”,“尝试言之,古曰诗颂,皆备之金竹,故非调五音,无以谐会。若‘置酒高堂上’、‘明月照高楼’为韵之首。故三祖之词,文或不工,而韵入歌唱,此重音韵之义也,与世之言宫商异矣。今既不备管弦,亦何取於声律耶?”由此看出钟嵘是肯定曹操的诗歌成就的,不过《诗品》中主要是评论钟嵘前历代诗歌中的五言诗,而曹操的诗歌今存二十余首,五言诗只占其中九首;而且由于当时韵律、节奏等因素的限制在当时已经不能吟咏歌唱了,由此推出不能入流太过牵强了。

诗品品诗议论文2

我们伟大的祖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着称于世,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十分注重文明礼仪。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多少名人志士以礼待人的故事至今还被人们广泛传诵,孔融让梨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由此可见,文明也是一个国家的冶国之本。

做一个文明的人,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孝敬自己的父母是基础,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敬不孝,那么面对社会上的老人怎么会尊?看见幼儿怎么会爱?他根本没有权利涉及道德,否则将会是对道德的亵渎。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有香九龄,能温席,得到无数人传誉;现有全国道德模范李美丽无怨无悔照顾公婆的事迹,感动世人。今天我们做文明少年,必须由此开始。

做一个文明的人,其次是要讲文明、讲礼仪。

文明礼仪是律已、敬礼的一种行为规范,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体现。在生活中我们要知礼、讲礼、善礼,做个文明人,不要乱丢垃圾;不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大声喧哗;在公交车上给老、弱、病、残、孕,以及抱小孩的乘客让座;按照交通指示和标志行走,不闯红灯;要保护环境卫生,不践踏草坪,不随手摘花。毫不置疑地说,文明礼貌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生活中处处都显示着我们的道德品质。

到自身的道德品质,如果我们不在此时抓好自身道德素质的培养,那我们即便拥有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于人于己于社会又有何用呢?所以,我们首先应该做一个懂文明、有礼貌的谦谦君子,然后才是成才,不能做一部单纯掌握知识技能的机器,而要成为一个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文明就是我们素质的前沿,拥有文明,那我们就拥有了世界上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文明需要大家来参与,文明的氛围要靠大家共同来营造,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文明礼仪伴着我们成长。

第二篇:琴诗议论文

琴诗

苏轼(宋朝)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解释:

若:如果。

何:为何。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如果说琴声发自琴,那把它放进盒子里为什么不响呢?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如果说琴声发自手,为何你的手上听不到声音?

思考的问题是:琴声从何而来? 回答:任何一件事都是由几个因素相辅相成的,没有琴就无法听到美妙的琴声,没有手也听不到动听的琴声。

文学意义:

这首诗讲了一个弹琴的道理:一支乐曲的产生单靠琴不行,单靠指头也不行,还要靠人的思想感情和技术的熟练。琴不难掌握,指头人人有,但由于人的思想感情和弹琴技术的差异很大,演奏出来的乐曲是否悦耳可就大不一样了。诗里用了两个提问,让读者去思考。其实这是一个复杂的美学问题:产生艺术美的主客观关系。

物理意义:

声音的音质与介质的材料不同有异.音高一般与物体的大小,粗细,厚 薄,长短,松紧有关.大,粗,厚,长,松的东西振动慢,频率低;反之频率高.响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

赏析:

唐朝的韦应物写了一首《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凿岩泄奔湍,称古神禹迹。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贻之道门旧,了此物我情。”这位作家对水石之间关系的疑惑与领悟,亦同于苏轼之于琴指。这其实是个高深的哲学问题,因为在佛教看来,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成,事物与事物之间只是由于发生了联系,才得以存在。即如所谓“四大”,《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五说:“譬如机关由业转,地火水风共成身。随彼因缘招异果,一在一处相违害,如四毒蛇具一箧。”《圆觉经》说:“恒在此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楞严经》曾对什么是“浊”有一段阐发:“譬如清水,清洁本然,即彼尘土灰沙之伦,本质留碍,二体法尔,性不相循。有世间人取彼土尘,投于净水,土失留碍,水亡清洁,容貌汩然,名之为浊。”也就是说,“浊”是尘土和清水发生了作用而形成的。另一段论述说得更为明确:“譬如琴瑟、箜篌、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苏轼的诗简直就是这段话的形象化。诗词注解: 从字面上看是说,如果说琴可以自己发声,那么为什么把它放在盒子里就没了乐声?如果说声音是由手指头发出的,那么为什么不能凑过耳朵靠近指头直接听到乐声呢?

苏轼在这首诗中思考是:琴是如何发出声音的?根据科学依据可知,其实,琴能演奏出优美的音乐,这不光需要靠琴,还要靠人的指头弹动、敲击钢丝 ,产生振动发出,人的手指和琴同时存在是发出琴音的物质基础,只有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奏出优美的音乐。

由于钢丝的粗细不同,所以按不同的键,木槌就会敲击相应的钢,发出不同的声音。该诗哲理性很强,富有禅机。佛教视有为无,视生为灭,追求无声无形不生不减,音乐的真实即虚无,所以音乐无所谓真实与否,要以“谐无声之乐,以自得为和”、“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通过内心的感受而自得、反悟禅道。《题沈君琴》否定了琴、指两者和音乐之声的关系,其思想和《楞言经》“声无既无灭,声有亦非生,生灭两圆离,是则常真实”相通。题沈君琴:

《题沈君琴》一诗中所说的琴与声的关系,也是琴乐中象和意的问题,隐含有“得意忘言”的意思,和陶渊明的“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有异曲同工之义。“意”是传统古琴美学中最为强调的美学范畴之一。琴乐中“意”的提出初见于《韩诗外传》卷五: 孔子学鼓琴于师襄子而不进,师襄子曰:“夫子可以进矣。” 孔子曰:“丘已得其曲矣,未得其数也。”

有间,曰:“夫子可以进矣。”

曰:“丘已得其数矣,未得其意也。”

有间,复曰:“夫子可以进矣。”

曰:“丘已得其意矣,未得其人也。”

有间,复曰:“夫子可以进矣。”

曰:“丘已得其人矣,未得其类也。”

有间,曰:“邈然远望,洋洋乎,翼翼乎,必作此乐也!黯然而黑,几然而长,以王天下,以朝诸侯者,其惟文王乎!”

师襄子避席再拜,曰:“善!师以为文王之操也。”故孔子持文王之声知文王之为人。文中记载了孔子学习《文王操》的过程,从得其曲(曲调)到得其数(结构),再得其意(意蕴)、得其人(为人),最终达到得其类(体貌)。此处最早将 “意”的美学范畴用于古琴音乐,并把获得音乐的内在意蕴作为审美的一个重要的阶段。之后,“意”作为美学范畴始终贯穿于以后的琴论中,对传统古琴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宋成玉磵《琴论》中有精彩的论述,提出了“弹人不可苦意思”美学命题,认为“操琴之法大都以得意为主,虽寝食不忘,故操弄不过一、二曲,则其奥穷。” 宋沈括赞琴僧义海琴艺高超,也有“海之艺不在于声,其意韵萧然,得于声外,此众人所不及也”。篇二:《琴诗》审题 2007届网上测评卷材料作文审题

读苏轼《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篇三: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下)(五)1.夜莺正唱得欢的时候,一只鹫猛扑下来,说道:“鸣叫得这样悦耳动听的鸟儿,吃起来味道一定好极了。”2.听说某地有一个大和尚,曾同友人一起登楼观江景。友人问:“江上的船究竟有多少?”和尚闭目答道:“只有两条,一条装着名,一条装着利。”3.有些青年看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后就心灰意冷,消极埋怨;碰上不顺心的事,便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产生怀疑,动辄说道:“我算看透了。”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如果你把所有的错误都关在门外时,真理也就被关在门外。”----(印度)泰戈尔

“不要给我忠告,让我自己去犯错误。”----(意大利)朗根尼西 “人们若想有所追求,就不能不犯错误。”----(德国)普朗克

阅读以上三则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3、a、一个青年缠住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要他公开成功的秘诀。爱因斯坦给他写了一个公式:a=x+y+z,并且告诉他:“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青年插嘴问道:“z代表什么?”爱因斯坦回答:“代表少说废话。” b、冰心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c、诗人说:“预言丰收是轻松的,它可以用彩笔描绘,庆祝丰收是欢乐的,它可以用响鼓紧擂;创造丰收是辛苦的,它需要像小河一样流淌的汗水。”

要求:阅读以上三则材料,试从中找出它们的共同点,由此谈谈你的看法。可以用这些材料为论据,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这是一道多则材料作文题。作文要求找出二则材料的共同点,并由此谈谈你的看法,在“你的看法”中引申出中心论点。所以要分别仔细地阅读每一则材料,做出分析出其共同点的准备。a中爱因斯坦的成功公式,它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成功需要艰辛的劳动,还要有正确的方法,且要有实干精神,少说废话。b以诗的语言生动说明了这样的道理:成功的背景洒满了血汗,而人们往往只关注成功时的耀眼而轻视其过程的艰辛。以层层递进的方式,由最后一句点出付出人鼙汗水才能创造丰收,获得成功的道理,暗示人们要立足于创造丰收的艰辛过拌之中。由此可见,三则材料的共同点应在成功或收获(丰收)需付出大量的血汗这一方面。可以论人品尝到苦后的甘甜,还可以论好学者成才,还可以论缺少实干精神,懒懒散散的人。

4、读两首宋诗后写议论文

苏轼:《题本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卢梅坡:《雪梅》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平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这是一道 组合式材料作文。苏轼诗寄寓的哲理是:角度不同,所见各异,而要识“庐山真面目”,就需换角度跳出“山外”去看:卢梅坡诗以梅雪为喻,说明事物各有所长。两诗异中求同,共同点就是“角度”即“立足点”。据此可立论:凡事要客观地多角度地观察分析,才能识其真相。如果立“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各有所长”,或“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等就偏离了题目要求。

【方法归纳】

(六)1、(1)87岁的中国画家吴冠中先生,最近在香港中文大学接受荣誉文学 自己是可耻的。”

(2)也有人说“重复是成功之母”,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不就是从一

次次画蛋中走向成功的吗?阅读以上两则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

目,写一篇文章。表面上看两材料是决然相反的关系,仔细分析会发现其实两者看待问题角度是不同的:前者强调是在有了较好的基本功的前提下,进行创作时不能重复自己或别人,要勇于突破,大胆创新,否则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艺术生命也就会终结,这种重复是可耻的抄袭。而后者强调的是必须夯实基础,要勤学苦练基本功。所以两者不矛盾。因此从立意上看,要求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分析如何看待和处理好“重复(模仿)”与“创新”的关系,“打好基础”与“求异创新”,“积累”与“创新”的关系等。《创新与模仿》、《“重复”是创新的前提》《可耻的重复》《创新是生存的唯一途径》《鸿雁是怎么飞上蓝天的》《厚积而薄发》等。

2、齐白石说:“学我着者生,似我者死。”

继承与创新,借鉴模仿但不亦步亦趋,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丁)*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波兰谚语)*应当耐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理。(达·芬奇)相信自己和听取别人的意见

【方法归纳】

(七)1、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枫叶上

露珠红红地闪烁

在荷花上

露珠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 ??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些景物是必须仰望的。

比如鹰,比如天空,比如高山„„

有些人是必须仰望的。

像李白,像范仲淹,像辛弃疾„„

成长

是必须仰望的。

像崇高、像伟大、像纯洁„„

仰望崇高,感受卑鄙;仰望伟大,感受渺小;仰望纯洁,出离庸俗„„ 仰望

使头颅变得有份量,仰望使眼睛长上翅膀。

读了上面这首诗,你有什么感想,请自定话题,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不含诗歌),写一篇作文。

3、阅读下面诗句,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花为什么谢了呢?/我的热烈的爱把它紧压在我的心上/因此花谢了。

琴弦为什么断了呢?/我强弹一个它力不能胜的音节/因此琴弦断了。——泰戈尔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

泰戈尔的诗蕴含的哲理是:过多的爱和过大的压力只会使效果适得其反。当然,作文时不必局限于谈“爱”或“压力”,只要扣住“不能超过一个限度”、“凡事应适可而止”构思立意即可,取材的范围应该说还是很广的。如果把作文立意定为“学会选择”、“不懈地追求爱与美”、“联系普遍存在于世界上”、“宽容是人生最好的礼物”、“断弦是力量的源泉”等,就完全偏离了题意;如果把作文立意确定为“迎难而上与自我调度”、“和谐是一种美”、“爱,何去何从”、“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寻找自己的位置”等,也与题意若即若离,不够贴切。

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苏轼有一首《琴诗》,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内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琴声究竟是从哪里发出来的?

请根据诗歌的寓意,自选立意,自定体裁,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哲理诗类话题作文要注意以下两个要点。

一是读懂哲理诗包含的哲理。诗人在这首诗中描绘了“琴”和“指头”两个形象,用两个假设句和两个反问句,故作疑难之语,实际上幽默诙谐,意新理妙,揭示了“天下事物的完成都有赖于主、客观的紧密配合”这样一个深刻的哲理。它批评了两种片面性:一种是仅仅看到琴的作用,只讲“琴上有琴声”;一种是只强调指头的作用,认为“声在指头上”。其实优美动听的琴声,是人的指头拨动琴弦产生出来的,琴和指头二者如果缺其一,就难以奏出美妙音乐。二是准确地自然地由此及彼。准确而自然的由此及彼,往往能产生一种无可辩驳的说服力。例如依照上述哲理,我们可以联想到教学: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下工夫,片面强调教师的作用或学生的智力因素等都是片面的。

【方法归纳】篇四:高考作文精彩语段 高考作文精彩语段

1、时间的巨轮隆隆辗过,在历史的厚重中留下了一行行车辙。我于那泥土微湿的痕迹中看到了那泥水化成的细雨,滋润万物;又于那浸润清香的泥土上看到一行娇小的脚印,记录有人穿着秀美的花鞋从这里走过。

2、相信自己,我们可以竖一方碑基,在人生的行程中。相信自己,即使在风浪翻涌的怒涛中,我们仍旧能把握自己生命的航船,准确驶向远方的港湾;相信自己,即使在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境地,我们仍旧可以开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门。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丁这句话,不正告诉我们:要相信自己。人生风雨兼程,成功与失败同在,积极与消极共处,无论悲喜伤痛,都要坚守自己、相信自己,只有相信自己,方能在这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准确地点击自己辉煌灿烂的明天之网页。

3、弯道,意味着我们应当不放弃、不抛弃,不懈努力,超越局限。走好人生的弯道,便是敢于直面挑战,勇于超越自我的人生智慧。

4、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这善良之花必将散发出爱心的芬芳;能为别人付出劳动是伟大的,这伟大的劳动一定能结出善念的硕果。一次无偿的献血是一朵花,一次受伤后的救助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一句关切的问候是一朵花,一个亲切的微笑是一朵花,一次跌倒后的挽扶是一朵花--为别人就是帮助,为别人就是爱心,为别人就是善念,为别人就是奉献。

5、生活如美人的脸,总是半遮半掩。没有人生来就对生活熟悉。我们在生活的小路上对事物总是由不熟悉继而变为熟悉。人们常说,熟能生巧,我们就应该只掌握熟悉的,放弃一切新的事物而止步不前吗?

6、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我们赚的钱更多了,人情味却更少了;我们的交通工具更先进了,公交车上站着的老人却更多了;我们登上月球探索太空,却不愿伸手帮助对面的邻居;我们的股市价格一路狂升,价值观却成倍地下降;我们的社会都知道此仇不报非君子,却怎么也流行不起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7、信念根植于血液,信念的旗帜永远鲜红,信念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站立起来并迈步向前的精神支柱。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挫折“成了砥砺人们意志的磨刀石,我们应当做一位生命的”强者“,在”挫折“面前,坚强不屈,扼住命运的咽喉,战胜挫折,阳光灿烂,从而造就辉煌灿烂的人生!

8、一直在追寻古代诗人的美丽,然而,看到这句”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霎时有如”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顿悟。透过这句诗,我看到了一幅超然物外的恬淡画卷。

9、个体的波澜不惊,甚至旁逸斜出,却是在同一后成就整体的云蒸霞蔚,别样风采。郑板桥先生曾说: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他也正是这样诠释自己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成就了和谐的同一,成就了板桥体的艺术高度。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以前读何立伟先生的《日月盐水豆》一文,不仅为他文章中的文白兼用所叹服。文言,精巧而意赅;白话,又不失抒情之美。也许仅取一者,会令文章或大腹便便,或词肥意瘠,但两者的兼用却令整篇文章彰显了别样的韵致。

10、在某种程度上,平庸是失败者聊以自慰的借口,是懒惰者无所事事的理由。拒绝平庸,是对成功的追求,让生命绽放光彩力量,也是对个人、国家和社会的一份责任。处于青春年少风华正茂者,放飞梦想,追求卓越,身处平凡而超越平凡,让生活阳光灿烂,奏响时代的最强音。

11、外界虽不能把握,行动却可以产生力量。这力量的源泉就来自坚强的信念。真正的信念永远是不可战胜的,有了信念,人才会冷静地面对挫折和困难;有了信念,人才有足够的勇气克服阻碍。信念,可以让人透过失望看到希望;信念,可以让人从逆境中奋起;信念,可 以让人从失败中走向成功。当遇到挫折、陷入困境时,只要心头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努力拼搏,就一定会度过难关,取得成功。

12、上帝给予我们一场雨,宛如白色的小点,被舞成长短直线,最后变成了一点点惊叹。它希望雨能使人们惊醒,让人们拒绝平庸,绽放人生的彩虹。上帝给予我们每一个人的梦,光线缓慢地淌过梦里的衣摆,留下一段段气息。雨点落在地面的刹那,变成无数只飞鸟重回天空。它希望梦能把我们唤醒,让我们拒绝平庸,绽放人生的光彩。上帝给予我们一瞬间的安静,脚步落在玫瑰花瓣上,如在暴雨中浮起一片茫茫的白。它希望安静能让我们醒悟,让我们拒绝平庸,绽放人生的辉煌。

13、那大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陈胜,只是一介草莽,并无文韬武略,大智大谋,身份低微,却能振臂一挥,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反暴秦,被载史册,流芳百世。他凭的是一颗敢于反抗的心,为天下百姓之苦而呼,一颗济天下苍生的赤心,发挥自己所能所长,手拿锄头等农具,也要与秦精锐部队对抗,这种仪情义骨成其为王,令太史公为其作传,颂其义举伟迹,令后世人所称颂。

14、发现,多么简单的两个字,寄寓的却是无限的真知与憧憬。无论何时,都用洗净铅华的心去发现尘世的馥丽,宫商角徵角(羽),琴诗棋画唱,或是庄生晓梦,屈子离骚,都会在你那如晨露般晶莹剔透的眸子里沉积千古乐章!

15、昙花从不为她鲜艳的短暂而暗自哀怜,因为她将自己怒放的那一刻写进了天地的长卷,万物无一不记得这瞬间但永恒的娇美;朝露从不为她光华的瞬息而顾影悲叹,因为她用自己闪耀的那一秒照亮了世界的一隅,众生无一不怀想这瞬间而永恒的清丽。

16、人生的比赛不在乎输赢,而是在乎你的人生时候过的是否有意义。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在乎目的地是哪里,而是在乎旅途的风景。有意义的人生不在于长度,而是在于人生的宽度和深度,如果你现在过的生活毫无意义的话,不介意你开始你的第二人生。

17、细观时下之社会,不禁更增忧虑。诗词歌赋让位于流行歌曲,京剧昆剧让位于日剧韩剧。歌德康德难觅其踪,言情武侠大行其道。至若淫秽暴力之魇,沆瀣一气。余固目不忍视,耳不忍闻。若无文化之熏陶,则无健全之人格;若无健全之人格,则胸无大志;人而无志。其为可乎?若举国皆然,国将不国。

18、人应该坚守自己的信念和操守,为追求心中的光明耐得住孤独、耐得住寂寞。爱是一种德行,崇高的爱,不但能体验美,还能创造美。爱是种子,谁播种爱,谁就能收获美丽。

19、天公无意间劈下一道闪电使野蛮人认识了火。他们苦苦寻找圣火,而那绚烂的火花也在碰撞下孕育出生。是不断的思考与实践促成了文明的发展,而面对心中那由暗至亮的四盏灯,由绝望,犹豫,尝试到决心的心情,我会一步步走过,直到那盏最亮的灯。20、人生的赛跑让富有和有权力的人放下金钱、地位,放下身段,去做有益身心健康和公益的事,也让贫穷的人安贫乐道,精神上过得滋润。因为路太长,不这么做,你到达不了终点,你的综合成绩太低,你的生命质量必然太差。篇五:高考作文优秀语段

高考作文精彩语段

1、时间的巨轮隆隆辗过,在历史的厚重中留下了一行行车辙。我于那泥土微湿的痕迹中看到了那泥水化成的细雨,滋润万物;又于那浸润清香的泥土上看到一行娇小的脚印,记录有人穿着秀美的花鞋从这里走过。

2、相信自己,我们可以竖一方碑基,在人生的行程中。相信自己,即使在风浪翻涌的怒涛中,我们仍旧能把握自己生命的航船,准确驶向远方的港湾;相信自己,即使在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境地,我们仍旧可以开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门。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丁这句话,不正告诉我们:要相信自己。人生风雨兼程,成功与失败同在,积极与消极共处,无论悲喜伤痛,都要坚守自己、相信自己,只有相信自己,方能在这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准确地点击自己辉煌灿烂的明天之网页。

3、弯道,意味着我们应当不放弃、不抛弃,不懈努力,超越局限。走好人生的弯道,便是敢于直面挑战,勇于超越自我的人生智慧。

4、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这善良之花必将散发出爱心的芬芳;能为别人付出劳动是伟大的,这伟大的劳动一定能结出善念的硕果。一次无偿的献血是一朵花,一次受伤后的救助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一句关切的问候是一朵花,一个亲切的微笑是一朵花,一次跌倒后的挽扶是一朵花--为别人就是帮助,为别人就是爱心,为别人就是善念,为别人就是奉献。

5、生活如美人的脸,总是半遮半掩。没有人生来就对生活熟悉。我们在生活的小路上对事物总是由不熟悉继而变为熟悉。人们常说,熟能生巧,我们就应该只掌握熟悉的,放弃一切新的事物而止步不前吗?

6、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我们赚的钱更多了,人情味却更少了;我们的交通工具更先进了,公交车上站着的老人却更多了;我们登上月球探索太空,却不愿伸手帮助对面的邻居;我们的股市价格一路狂升,价值观却成倍地下降;我们的社会都知道此仇不报非君子,却怎么也流行不起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7、信念根植于血液,信念的旗帜永远鲜红,信念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站立起来并迈步向前的精神支柱。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挫折“成了砥砺人们意志的磨刀石,我们应当做一位生命的”强者“,在”挫折“面前,坚强不屈,扼住命运的咽喉,战胜挫折,阳光灿烂,从而造就辉煌灿烂的人生!

8、一直在追寻古代诗人的美丽,然而,看到这句”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霎时有如”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顿悟。透过这句诗,我看到了一幅超然物外的恬淡画卷。

9、个体的波澜不惊,甚至旁逸斜出,却是在同一后成就整体的云蒸霞蔚,别样风采。郑板桥先生曾说: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他也正是这样诠释自己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成就了和谐的同一,成就了板桥体的艺术高度。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以前读何立伟先生的《日月盐水豆》一文,不仅为他文章中的文白兼用所叹服。文言,精巧而意赅;白话,又不失抒情之美。也许仅取一者,会令文章或大腹便便,或词肥意瘠,但两者的兼用却令整篇文章彰显了别样的韵致。

10、在某种程度上,平庸是失败者聊以自慰的借口,是懒惰者无所事事的理由。拒绝平庸,是对成功的追求,让生命绽放光彩力量,也是对个人、国家和社会的一份责任。处于青春年少风华正茂者,放飞梦想,追求卓越,身处平凡而超越平凡,让生活阳光灿烂,奏响时代的最强音。

11、外界虽不能把握,行动却可以产生力量。这力量的源泉就来自坚强的信念。真正的信念永远是不可战胜的,有了信念,人才会冷静地面对挫折和困难;有了信念,人才有足够的勇气克服阻碍。信念,可以让人透过失望看到希望;信念,可以让人从逆境中奋起;信念,可以让人从失败中走向成功。当遇到挫折、陷入困境时,只要心头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努力拼搏,就一定会度过难关,取得成功。

12、上帝给予我们一场雨,宛如白色的小点,被舞成长短直线,最后变成了一点点惊叹。它希望雨能使人们惊醒,让人们拒绝平庸,绽放人生的彩虹。上帝给予我们每一个人的梦,光线缓慢地淌过梦里的衣摆,留下一段段气息。雨点落在地面的刹那,变成无数只飞鸟重回天空。它希望梦能把我们唤醒,让我们拒绝平庸,绽放人生的光彩。上帝给予我们一瞬间的安静,脚步落在玫瑰花瓣上,如在暴雨中浮起一片茫茫的白。它希望安静能让我们醒悟,让我们拒绝平庸,绽放人生的辉煌。

13、那大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陈胜,只是一介草莽,并无文韬武略,大智大谋,身份低微,却能振臂一挥,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反暴秦,被载史册,流芳百世。他凭的是一颗敢于反抗的心,为天下百姓之苦而呼,一颗济天下苍生的赤心,发挥自己所能所长,手拿锄头等农具,也要与秦精锐部队对抗,这种仪情义骨成其为王,令太史公为其作传,颂其义举伟迹,令后世人所称颂。

14、发现,多么简单的两个字,寄寓的却是无限的真知与憧憬。无论何时,都用洗净铅华的心去发现尘世的馥丽,宫商角徵角(羽),琴诗棋画唱,或是庄生晓梦,屈子离骚,都会在你那如晨露般晶莹剔透的眸子里沉积千古乐章!

15、昙花从不为她鲜艳的短暂而暗自哀怜,因为她将自己怒放的那一刻写进了天地的长卷,万物无一不记得这瞬间但永恒的娇美;朝露从不为她光华的瞬息而顾影悲叹,因为她用自己闪耀的那一秒照亮了世界的一隅,众生无一不怀想这瞬间而永恒的清丽。

16、人生的比赛不在乎输赢,而是在乎你的人生时候过的是否有意义。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在乎目的地是哪里,而是在乎旅途的风景。有意义的人生不在于长度,而是在于人生的宽度和深度,如果你现在过的生活毫无意义的话,不介意你开始你的第二人生。

17、细观时下之社会,不禁更增忧虑。诗词歌赋让位于流行歌曲,京剧昆剧让位于日剧韩剧。歌德康德难觅其踪,言情武侠大行其道。至若淫秽暴力之魇,沆瀣一气。余固目不忍视,耳不忍闻。若无文化之熏陶,则无健全之人格;若无健全之人格,则胸无大志;人而无志。其为可乎?若举国皆然,国将不国。

18、人应该坚守自己的信念和操守,为追求心中的光明耐得住孤独、耐得住寂寞。爱是一种德行,崇高的爱,不但能体验美,还能创造美。爱是种子,谁播种爱,谁就能收获美丽。

19、天公无意间劈下一道闪电使野蛮人认识了火。他们苦苦寻找圣火,而那绚烂的火花也在碰撞下孕育出生。是不断的思考与实践促成了文明的发展,而面对心中那由暗至亮的四盏灯,由绝望,犹豫,尝试到决心的心情,我会一步步走过,直到那盏最亮的灯。20、人生的赛跑让富有和有权力的人放下金钱、地位,放下身段,去做有益身心健康和公益的事,也让贫穷的人安贫乐道,精神上过得滋润。因为路太长,不这么做,你到达不了终点,你的综合成绩太低,你的生命质量必然太差。

第三篇:国学概要·《二十四诗品》读书笔记

《二十四诗品》读书笔记

《二十四诗品》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座高峰,是上继《文心雕龙》下启《人间词话》的一部文学理论经典。它用四言韵诗的形式来论24种风格的审美特色,以不落言筌的韵律宣告了中国意境学的真正奠基。《二十四诗品》体现了“思与境偕”和“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特点,体现了中国美学史和哲学史的儒释道合流的趋势。

一、《二十四诗品》真伪之我见

然而,近几年来《二十四诗品》的作者问题却成为疑问,其理由是目前为止尚未找到晚唐至元代期间确切署名作者和书名的《二十四诗品》,其间只有宋代苏轼曾引用司空图“二十四韵”,但这不足以证明《二十四诗品》的作者就是司空图,近年来学术界对司空图《诗品》的真伪问题,也产生了许多争论。《二十四诗品》的真伪及作者问题到现在仿佛也尚未定论,但是从目前有关研究发展的情况看,尚无确切证据证实它不是司空图所作,然而从司空图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及其生平思想和诗论著作的深入分析来看,反倒可见《诗品》的作者是司空图可能性很大。

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今山西虞乡县)人,生于公元837年(唐文宗开成二年),卒于公元908年(梁太祖开平二年)。在司空图二十二岁前,即唐会昌、大中年间,政局还算是稳定的,少年、青年时期的司空图,日子过得很安稳。可是,此后的人生中,因宦官专权、朝臣倾轧、军阀争夺等,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日趋激化,再加上灾荒和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唐王朝一天天走向灭亡。当时的知识分子大都丢掉了盛唐时期的雄浑豪迈,也放下了中唐时期的沉郁忧国,转于心灵内部营造着自己的清空疏远的静寂的个人空间。身为官僚地主的司空图,日子也越来越难过。少有俊才,其“平生之志”,不在“文墨之伎”,而“欲揣机穷变,角功利于古豪”,意欲济世安民,为李唐王朝尽犬马之劳。生平两度经历战乱,看到“朝廷微弱,纪纲大坏”,李唐王朝颓势已成,不可挽回,于是只好隐居避祸,以诗酒自娱。司空图虽长期隐居,但是,他不能忘情于李唐王朝,隐居是迫不得已的。他的心情是凄苦的,只好到佛老思想中去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二十四诗品》以“雄浑”开篇,然而“冲淡”之韵居多。这正是作者既期望于社稷复兴,又伤于历史的冷漠的心态在作品中的折射。另一方面,从纵向而言,与《诗品》相贯通的思想精神也体现在司空图的其他作品中:“名应不朽轻仙骨,理到忘机近佛心。”(《山中》)“从此当歌唯痛饮,不须经世为闲人。”(《有感》)他是由感伤、悲观、绝望而转向任其自然、置身物外、冲淡恬静的道

家精神的,又幻想着从佛教的空寂中寻求人生的解脱。尤其到了晚年,日与名僧高士咏游,于“泉石林亭”中与野老同席,“曾无傲色”。并且他“预为寿藏终制,故人来者,引之圹中,赋诗对酌。人或有难色,图规之曰,达人大观,幽显一致,非止暂游此中,公何不广哉”!佛道思想也从他的诗歌创作与评论活动中表现出来。这足可见《二十四诗品》为司空图所作的可能是很大的。

最近钟情于茶道,了解茶文化在中国的历史渊源。忽然觉得茶也是可以作为《二十四诗品》确生于晚唐的一个证据之一。茶文化产生之初在魏晋之时,其时天下大乱,文人无以匡世,渐兴清谈之风,终日高谈阔论,作为饮宴之物的酒使得大多文人都成为酒徒。而茶则可以常饮而保持清醒,于是清谈之士渐渐转向好茶。到了佛教昌盛的唐朝,以僧人,道士,文人为主的茶文化形成。虽然陆羽《茶经》成在唐代初年,但真正在社会上形成饮茶风尚的是在宋朝,此时茶成为士大夫的普遍饮品。人们对于品茗的追求已由过去单纯的解暑止渴上升为陶冶情性的饮艺活动,宋代朝廷也特别崇尚品饮,在地方建立了贡茶制度,地方为挑选贡品形成了评定茶叶品位高下的特殊方式,“斗茶”之风由此产生。因为茶性淡而味深,体现了道家观念和自得的中国传统人文美学修养需求,其浮散之态可喻世事之情,所以中国知识分子文人认识茶,品味茶,以生命融于茶开始于儒释道合流而更追求人格完善的北宋。晚唐和北宋在人文多有近似,所以《二十四诗品》体现了“思与境偕”和“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特点,但是恰恰是这种茶的滋味,在作品中却始终没有出现茶的字眼。文中有酒,鹤,菊,琴,竹,樵等意象,惟独无茶。《二十四诗品》广引庄子意象,追慕陶渊明的风神,一切以道家为宗旨,如果历史时间允许,是不可能没有茶的出现的。这足可为证。

二、《二十四诗品》的文学旨趣

《二十四诗品》是一部文学批评的著作,同时也是批评的文学作品——一组美丽的写景四言诗,用种种形象来比拟、烘托不同的诗格风格,并能得其神貌,并在诗歌批评中建立了一种特殊的体裁。

如果说庄周是一位诗的哲人,那么司空图就是一位思的诗人。在《二十四诗品》中,他借助于道家的理论范畴把自己的审美体验贯通起来。一是道。司空图崇尚老庄,而老庄哲学认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是道,所以,司空图认为诗歌的意境必须体现这个道。他在《二十四诗品》中反复强调这一点。如“真体内充”、“返虚入浑”(《雄浑》),“乘月返真”(《洗炼》),“饮真茹强”(《劲健》),“俱道适往”(《绮丽》),“是有真宰,与之沉浮”(《含

蓄》),“由道返气”(《豪放》),“道不自器,与之方圆”(《委曲》),“俱似大道,妙契同生”(《形容》)。这里的道、真、真宰等都是指宇宙的本体和生命,没有对它的把握,一切无从谈起。二是静。老庄哲学认为要体会道,必须“心斋独忘”、“涤除玄览”,必须保持虚静的状态。《诗品》中“素处以默,妙契机微”(《冲淡》),“虚伫神素,脱然畦封”(《高古》),“体素储洁,乘月返真”(《洗炼》),都是强调诗人必须超越世俗的欲念、成见的干扰和束缚,使心灵处于虚静的状态,进而提升精神境界。“《诗品》以《雄浑》居首,以《流动》终篇,其有窥于尺地之道也。”清人孙联奎在《诗品臆说》的判断,把握住了《诗品》旨意的关键。

三、《二十四诗品》的审美特点和影响

司空图的诗歌理论,主要强调“思与境偕”,“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以及“韵外之致”、“味外之旨”。《二十四诗品》的每一首都精美深邃,富于形象性、思辩性和哲理性。它蕴含着有无相生,虚实相形,主客相通,诗思谐和的审美意蕴。它所蕴含的可能性,具有极为丰富的“象外之象”和“韵外之致”、“味外之旨”。《二十四诗品》以精美的简约的文字,构筑了恢宏的诗歌宇宙,展示了广褒的艺术时空。它是关于诗歌的理论,更是诗,是一部体大虑周的艺术哲学著作。

《二十四诗品》产生以后,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后世文学史上,标榜“神韵”、“性灵”等的重要流派,都可以在其中找到理论依据。

第四篇:钟嵘《诗品》读后感

钟嵘《诗品》读后感

钟嵘的《诗品》是在刘勰《文心雕龙》以后出现的一部品评诗歌的文学批评名著。这两部著作相继出现在齐梁时代,文学作品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它们都是在反对齐梁形式主义文风的斗争。

《诗品》所论的范围主要是五言诗,是一篇概括性的评论文。如史记记录帝王生平一般,《诗品》较为全面的描述了这段时期诗人的整体风貌和思想品质,活脱脱像极了当今的诗人素质评价。全书共品评了两汉至梁代的诗人一百二十二人,计上品十一人,中品三十九人,下品七十二人。

在钟嵘看来,对诗而言,一是强调赋和比兴的相济为用,二是强调内在的风力与外在的丹采应同等重视。这和刘勰的看法大体接近,仅仅在对比兴的解释和重视程度上略有不同。但在另一方面,钟嵘论诗还坚决反对沈约等人四声八病的主张。沈约等提出的四声八病的诗律,人为的限制过于严格,连他们自己也无法遵守。但是,钟嵘看到这种过分的害处就笼统地反对讲四声、讲格律,就未免有点“因噎废食”了。他的序里对五言诗的产生和发展也有概括的论述,这也可以说是他心目中的诗史的提纲,不过他着重叙述各代诗人的阵容,与刘勰等着重论述各代诗歌的共同风貌及时代背景有所不同。钟嵘论每个诗人风格,总是指出其“源出”某人,虽然有藐视他人的原则错误,但事实上,前人的影响也确实不容否认。另外,就自身文体而言,钟嵘论诗有一个重大特色,他善于概括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钟嵘在对历代作家的艺术特点、风格进行品评的同时,还在序言中对诗歌创作中的一些理论性问题,以及当时诗坛所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流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反对当时论诗“随其嗜欲”、“准的无依”的风尚,提出了一个系统的品评准的。他概括诗歌风格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着眼:一是论赋比兴,二是论风骨和词采,三是重视诗味,四是注意摘引和称道诗中佳句,除以上四点以外,他还善于运用形容比喻的词语来描绘诗歌的风格特征。

对于其对现实文学的不满主要有:

1.对当时诗歌发展中所存在的堆垛典故和由于四声八病之说盛行而带来的刻意

追求声律的两种弊病,提出了尖锐的批评。钟嵘认为,诗歌本来是作家在外

物感召下真情实感的表现,大量堆砌典故的风尚,严重阻碍了诗歌创作的健

康发展。

2.为五言诗的出现从理论上作了说明。当时大多数人不承认五言的诗歌形式在诗坛的应有地位。钟嵘却提出四言的形式过时了,这种议论为诗歌形式的历

史发展,从理论上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3.关于作家的艺术流派及品评。钟嵘从作家和作品的风格特点着眼,很重视历

代诗人之间的继承和发展关系,及不同艺术流派之间的区分,并提出了比较

系统的看法。他不仅为风格流变的研究开创了一个新途径,而且对具体作家、作品也有一些言简意赅、颇有见地的评论。

但是,诗人在风格上继承前代作家,关系是比较错综复杂的。钟嵘却常常把这个问题简单化;他论诗抹杀两汉南北朝乐府民歌,更是存在明显的偏见。他对建安诗人所继承的传统缺乏正确判断,正和这一点有密切关系。钟嵘论诗一方面是反对某些形式主义的现象,另一方面也受到南朝形式主义潮流的影响。他品评诗人,往往把词采放在第一位,很少涉及他们作品的思想成就。他不大重视作家的生活阅历对于作家风格的决定性影响,以及他不曾周密地考虑到作家思想艺术方面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通常只是着眼于不同作家在某一方面的某些相似之点来研究他们诗风的同异,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使他的风格流派的研究不仅显得混乱。他摘句论诗的批评方式,虽然反映了当时创作上“争价一句之奇”的倾向,也开了后代摘句批评的不良风气。历史影响钟嵘《诗品》是第一部论诗的著作,对后代诗歌的批评有很大的影响。

第五篇:论李白的人格诗品

论李白的人格诗品

湖北财专财文071吴丹华

[摘 要]李白是中国诗界不朽的诗人。他以美玉的灵性、彩陶的雅量、青铜的大气,从民歌、神话中汲取精华,形成他气韵生动、形象高妙的独特诗核,并以积极浪漫主义诗风统领中华民族的诗坛之魂。他爱憎分明,绝不蝇营狗苟的做人做事。文如其人,诗品如人品。

[关键词]李白

人格

诗品

一、李白的人格

李白(701—762)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其祖籍隋末因罪流放至西域碎叶城,唐武则天大足元年(公元701年)李白就出生在那里。五岁随父李客迁至锦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定居。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其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盛唐诗歌的气来、情来、神来,在李白的乐府歌行和绝句作品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和神奇想象,既有气势浩瀚、变幻莫测的壮观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美不胜收。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

李白的一生从漫游巴蜀、酒隐安陆、移家东鲁、供奉翰林、南游吴越、北上幽燕、重游江南、长流夜郎到病逝当涂,这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坎坷,集成了他独领唐朝诗坛的文学造诣无人可逾越的地位。“文章憎命达”这是杜甫对自己和师长李白终生空怀凌云壮志而未酬的喟然长叹,也是对华夏文人的一个概括性的诠释。李白是盛唐文化的典型代表。李白虽以乐府歌行一类的古体诗震动诗坛,但他的绝句更是“字字神境,篇篇神物”,他的词更被誉为“百代词曲之祖”,从这些文字里折射出首先,李白是一个感染力极强的人,以率真坦诚征服他身边的每一个人。

从他应诏入长安到赐金放还的人生重大事件中,可以看出他的诗品和人品是经过唐明皇及统治阶级的承认的。这苦难的心路历程,留给他的人生最宝贵的时间和空间在他自由自在的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由此可见,唐朝的权贵们并没有剥夺他作为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文学价值的绝对攀升,他的人身和才学在得到了保值的同时,更意味着对未来的贡献具有无极限的价值,这些社会环境特别赋予的必要因素都为李白流芳百世的人生奠定了重要的成功元素。无论是他写诗暗讽贵妃,还是宦官为他脱靴,国舅给他研磨这种种有悖统治阶级的大逆不道行为,都没有引起爱才心切的唐明皇的反感,他并未对李白采取什么严厉的惩罚,反而给他一大笔金钱,让他去在社会实践中张扬个性,完善发展。由此也证明李白确实是一个胸怀坦荡的正人君子,德才兼备的“谪仙人”。

其次,李白是一位极其重情义的人,不离不弃地以真情对待所有与他有缘的朋友们,有很强的责任感。

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一文中有如下描述:又昔与蜀中友人吴指南同游于楚,指南死于洞庭之上,白素服恸哭,若丧天伦。炎月伏尸,泣尽而继之以血。行路间者,悉皆伤心。猛虎前临,坚守不动。遂权殡于湖侧,便之金陵。数年来观,筋骨尚在。白雪泣持刃,躬申洗削。裹骨徒步,负之而趋。寝兴携持,无辍身手。遂丐贷营葬于鄂城之东。故乡路遥,魂魄无主,礼以迁窆,式昭明情。此则是白存交重义也。诚因“性格决定命运,命运形成思想”,李白青少年时期是在隐居读书、漫游求仙、任侠仗义中度过的,他的主观色彩是在与从现实格格不入中杂糅冶炼而成的,他追求一种“侠士”的理想化的功名,这是不能为现实所兼容的。他始终抱定“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复还来”的侠义理念,并弃置科举入仕之路,走上干谒失败之路,这使他走入另类成功所设定的程序中,成为唐代文坛泰斗,永垂青史的不朽诗人。李白骨子里流露出来的狂傲不羁的性格和飘逸洒脱的个性,形成了他诗文的浪漫、意趣的超然、语境的明净,这是不同于其他文人墨客的风格,李白的作品总是在深入浅出中透析着时代给他所赋予的独特印迹:重友轻利,真诚坦荡。

静观李白人品的与众不同,“文如其人,诗品如人品”这种高度的统一和谐就是时事创造英才的结果,也是李白这个人本身对后世所形成的无法抗拒的巨大影响真正渊源。他的作品反映着他的喜怒哀乐,也反映着他的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在人世间各样艰难困苦的考验下,依然打着独放异彩和给人脱俗向上健康心态的烙印。他一生不以功名显,却高自期许,以布衣之身而藐视权贵,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推进了盛人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

李白的人格在现今也是极具积极意义的,他的志气、豪气和骨气,是人们崇尚光明,向往自由、追求进步、鞭挞黑暗的不竭的力量,是人格的榜样。

二、李白的诗品

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为“三绝”。李白的一生写了大约近千首诗作,有词、诗、歌等形式。其中他的词是以盛世兴象为艺术内涵,悲泣自己生逢盛世却不能如愿报效国家,实现安邦定国的雄心大志;他的歌因情感尚意的广博融会贯通到艺术境界的极致;他的诗则以远见卓识的神思来弘道异流深谙的艺术思辨,为世道的阴恶而鸣笛心底的忧愤;

李白的诗堪称一绝,那平实的语言却道出人世的那种无法寻觅的凄迷。他的诗以抒情为主,也是继屈原之后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和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来结晶他具有超天才的艺术力量。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客中作》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怨情》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以上七首诗均属于李白流传于世的佳作,刻画人物细致生动且层次分明,在含蓄深厚中体现着余味无穷的意境。这些作品,多写诗人在大自然怀抱和日常生活中获得的审美感悟及片刻情思,属兴到神会,一挥而就的自然天成之作。所表现的是自然的美和普通的人性、人情,平易真切,极富生活情趣,有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月的形象在李白诗中反复出现。在李白诗里,用得最多的色彩字是白,其次是金、青、黄、绿、紫等,他天性开朗,喜欢明丽色调,不喜欢灰暗色。

酒是色之媒、情之源、诗之笔,李白在微微醉意中,把自己对人世间的体悟经过思维的厘清,挥洒入墨迹,留下他的思乡情怀。那独酌的寂寞,月影人的失魂,无不在撕毁着诗人的一腔寸断愁肠。思念友人时的情深义重“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处处表现出李白是一位性情中人,他大气、大度、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感染着“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同时代文人。文人不是时代的悲歌。

另外李白还有一些家喻户晓的名句自然含蓄,深沉内在力量雄浑雅健,也不失优雅美妙。

《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望天门山》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登金陵凤凰台》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南陵别儿童入京》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渡荆门送别》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子夜吴歌》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越中览古》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把酒问月》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李白的诗想象神奇,语言明快,表现手法脱俗。他渊博的学识和不幸的命运引导着他的诗句在出神入化般的构想中形成了举世无敌,如金翅擘海般的气势宏伟,想象的感情豪宕。

李白的歌是瑰丽的国宝。他那白衣白剑潇洒非凡的醉态,面对明月青山,仰天长啸的情景,一边歌一边舞一边抒发壮志,此情此景,一幅幅如诗如画的意境,自然冥成。

在他的歌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首歌是李白旷世绝作。当他面对人生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还绝望地高唱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时,我们就会被他那种狂放不受拘束的纯真魅力所痛苦着,李白就是李白,无论何时何地,他都以国家利益为已任,坦然自若地将爱与憎表达彻底“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一生作词虽不多,但这首《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却被誉为“百代词曲之首”。

这首思念故乡的词情景交融极为高妙,从言“愁”到言“归”在借景思人中来渲泄旅人的一腔惆怅。

综上所述,李白的文学艺术成就是斐然的,他的理想是伟大的,希望是他唯一向上的动力。他既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要不是天公弄人,妒嫉英才,他也许会实现自己“济苍生”、“安社稷”——李白式的侠士理想。世人只能走近李白时代,却无法走进李白的理想境界。事实上,李白的人品和作品是天人合一的冥成。

[参考文献]

[1]《中国古代文学史》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版

[2]《唐宋名家词导读》 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李白全集》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版

下载诗品品诗议论文(汇编)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诗品品诗议论文(汇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秋品诗会活动方案

    中秋品诗会活动方案 (一) 活动目的 围绕“中秋情浓诗意更浓” 这个活动主线, 全力突出中秋节的“欢聚团圆” “亲情友情” 两大节日特征,利用品诗词、吃月饼等极富人情味的活动......

    诗淇八年级思品教学计划

    本学期,我担任诗淇八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师,针对本校校情,特作如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通过8月25日开学试读摸底,我对整个八年级的学生情况有了比较直观的了解。本校八年级学生大......

    论《二十四诗品》中诗美画镜与自然意象(范文大全)

    论《二十四诗品》中诗美画镜与自然意象谭珍珍(10中文本2班)1005210208【摘要】:《二十四诗品》是谈论诗的风格的著作,司空图既以诗画一体的入思及言说方式诠释“拟容取心”、“......

    172首七绝诗品金庸小说人物

    172首七绝诗品金庸小说人物 172 首七绝诗品金庸小说人物 少室山头琴未冷,风陵渡口似闻声。人间自有情难老,不信娇女白发生。 郭襄 白马未驮夕照去,西风已送伤心来。中原可有英......

    中学语文古代诗歌教学意象品诗初探(★)

    中学语文古代诗歌教学意象品诗初探 【摘要】中国古诗之美如何被中学生读懂、欣赏是一个难题。为了有效开展诗歌鉴赏教学工作,笔者尝试在吸取他人一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学......

    味摩诘之诗,品和谐之美

    味摩诘之诗,品和谐之美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代表了唐代山水诗创作的最高成就,被誉为“五言之宗匠”,同时作为画家,他又开创了中国文人水墨山水画的先河,享有“南宗之祖”......

    钟嵘诗品序原文与翻译

    钟嵘 《诗品序》原文与译文 原文 :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行诸舞咏。照烛三才,晖丽万有,灵只待之以致飨,幽微藉之以昭告,动天地,感鬼神,莫近於诗。昔《南风》之词,《卿云》之颂......

    钟嵘 诗品原文+翻译(精选多篇)

    钟嵘《诗品序》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行诸舞咏。气候变动着景物,景物感动着人心,所以使人的性情摇荡,并表现于舞蹈歌唱上。照烛三才,晖丽万有,它照耀着天、地、人,使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