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系统解决好机构改革后基层执法车辆问题情况报告(五篇材料)

时间:2020-11-30 09:40: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市场监管系统解决好机构改革后基层执法车辆问题情况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市场监管系统解决好机构改革后基层执法车辆问题情况报告》。

第一篇:市场监管系统解决好机构改革后基层执法车辆问题情况报告

市场监管系统解决好机构改革后基层执法车辆问题情况报告

全市市场监管系统机构改革后,市场监管系统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要求,强化监管执法,维护人民群众消费安全,各项工作有了新的发展。通过一年多的运行,也暴露出一些制约市场监管工作的“瓶颈”,像无执法车辆的问题、无办公场地的问题等。特别是基层无执法车辆的问题,已严重影响到市场监管执法的效率和形象。为切实解决基层市场监管执法车辆,提升基层装备能力,现就解决好基层执法车辆问题报告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强市场监管执法装备配备工作的重要意义

市场监管执法装备是指市场监管执法机构及执法人员在开展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工作中,用以完成执法任务和保障自身安全的交通工具、器材、信息网络装备及其他技术设备等。市场监管执法装备是确保执法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是履行市场监管职责必不可少的工具。加强和规范市场监管部门执法装备配备工作,既是科学监管和依法行政的基本需要,也是不断提高市场监管能力,规范市场秩序,促进人民群众安全消费的重要保障。各级发改、财政、市场、公务用车主管等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市场监管执法装备工作的重要意义,要把市场监管执法装备配备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

二、执法车辆配备的范围

为解决市场监管系统执法车辆,公车改革后,市场监管系统所有车辆全部收缴,在执行和推进该项工作中,基层也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以白云区为例,实施方案要求每个镇(街)园区队伍配备2台车辆,但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以下问题:一是受公车现有编制限制不能定编的原因,各镇(街)园区无法为环境保护监督检查员队伍购买车辆;

二是白云区辖区面积795.79平方公里,各镇街辖区面积都较大(尤其是四个镇),工业企业多,已办理排污许可证企业3715家,近两年清理整治“散乱污”工作中还发现了近3万家“散乱污”企业(场所),各镇(街)园区环境保护工作压力大,加上环保监督检查车辆无法保障,已严重影响到日常环保监管的工作效率。为完成工作任务,各镇(街)园区无奈之下只能采用借用其他临时执法车辆(无牌无证电瓶车)、使用有限经费临时租用车辆、甚至使用私人车辆等方式去开展环保监督检查工作,造成基层环保监督检查车辆使用极不规范且存在安全隐患;

基层环保执法装备比较差,没有统一和配齐执法记录仪及环保检测设施,远不能满足日常监督检查需求。

建议:

一、从市层面统筹解决基层环境保护监督检查执法公车编制问题,确保执法车辆配备。

二、从市层面加强对基层环保监督检查装备规范化建设提供制度和资金支持,提高监督检查装备配置水平,全面提升监管能力,以适应新时期环保监督检查工作专业化标准化要求。

第二篇:当前基层公安机关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当前基层公安机关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光山县公安局法制室主任 胡建国

基层公安机关是公安机关最前沿阵地,也是执法规范化建设直接实施者和执行者,他们业务素质高低、执法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声誉,也直接关系到公安机关的形象和执法公信力、群众对执法工作的满意度。近几年,各级公安机关高度重视执法规范化建设,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加以规范,民警业务素质,执法水平虽有了较大幅度提高,但少数民警在执法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笔者结合公安工作实际,浅谈当前基层公安机关执法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当前当前基层公安机关执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有警不接,有案不处的现象突出。主要表现在一些基层单位受利益的驱动,对一些卖淫嫖娼、赌博案件抓获后,怕“麻烦”,主要一是怕上级法制部门抽卷检查和监督,对这两类案件不裁决,收取较大罚款和一定数额“保证金“;二是对这两类案件做出较大罚款并处拘留,受“人情网”制约,对两类案件往往是收取较大罚款和一定数额的所谓“保证金”后对已裁决的拘留不执行,导致部分受处罚人和群众投诉告状。

二、乱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刑事强制措施。对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寻衅滋事、雇凶商人、雇人讨债等案件,一些基层执法单位往往抵不住“说情网”的干扰或受单位办案经费不足的困惑,对上述案件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强制措施,采取这些强制措施后又不及时按照法核意见提请逮捕、移送起诉或呈报劳动教养,群众对此类案件反映强烈,受害者也是意见纷纷。

三、保而不侦、保而不审现象仍十分普遍。一些基层单位还存在人、财两保现象。一些基层单位对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办理之后,就认为此案办理完毕,高枕无忧了,办案人员将案卷放在抽屉里睡大觉,收取一定数额保证金后就万事大吉,在相当长时间内不去继续侦查,致使一些案件流失,影响了整体打击效能,也影响了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四、随意剥夺嫌疑人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主要表现在一些办案民警没有树立程序意识,对应当告知嫌疑人或当事人的一些权利义务未及时进行告知。表现尤为突出的是鉴定结论的告知和对案件处理有知情权等诸多问题,结果导致案件当事人或嫌疑人家属到处上访告状,或由于程序不合法导致案件被撤销或变更,给执法工作造成了很大被动。

五、调查取证不仔细,导致一些案件久拖不决。一些基层单位民警在案件调查时不及时、不仔细,案件证据未及时收取、固定,致使一些案件久拖不决,引起受害者到处上访告状,牵涉公安机关大量人力、物力。主要表现在:

一、接处警不及时,错过案件最佳处理时间;

二、证据收取、固定不及时,表现尤为突出的是一些伤害案件,在到达现场时没有在第一时间收取作案工具和记录当事人、证人姓名、联系方式,致使在一定时间后再去调查取证也时过境迁,或由于证人与当事人有某种“利害”关系提供与原来事实不相符合的证言或干脆不愿作证,给以后案件处理带来相当大的工作被动。

六、违反办案程序现象突出。一些办案民警由于工作不认真,在案件处理过程中不注重“程序”中细节问题,如询问为1人询问、裁决在前,告知拟处罚事实、证据在后,裁决书未在法律期限内送达被处罚人或受害人,还有一些基层单位有让非执法主体参与办案之嫌,从抽查考评案卷上明显看出记录人的字迹和办案民警签名字迹明显不是同一人,这些程序上的小细节、小问题有可能导致案件被上级部门和人民法院撤销、变更,引起受害人不满,到处上访告状。

七、处罚执行不到位。一些基层单位由于受“利益”或“人情”的困扰,怕“得罪人”,致使一些行政罚款未执行到位,更有一些单位将已裁决拘留违法行为人不执行拘留,收取罚款和一定数额担保金,主要表现在卖淫嫖娼、赌博两类案件上,群众对此意见纷纷,纷纷向法制、纪检、督察部门投诉。

八、法制部门监督指导不力。由于受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再加上法律监督制度不健全,使一些基层法制部门法律监督职能大打折扣,没有更好地行使法律监督权力,尤其对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执行情况,有案不决等案件没有监督到位,致使部分基层单位一些案件流失。抽卷考评整改落实不到位,常见执法问题屡查屡犯,影响了执法质量,也大大降低了公安机关打击效能。

二、几点解决对策和建议

执法规范化建设是“三项建设”重点工作之一,基层公安机关尤其是基层单位的领导一定要高度重视执法规范工作,下大力气,加大民警业务素质培训力度,切实提升办案质量,进而提高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和执法满意度。要想解决基层公安机关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实现执法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笔者认为:

一、必须加大法律指导监督力度。法制、纪检、督察部门要互相配合,定期与不定期对接处警、立案和群众反映强烈的案件进行督导,对那些有案不决、有案不立、有案不裁、裁决不执行、群众投诉的案件,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要敢于碰硬、坚决实行责任追究。同时,法制部门要定期对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案件进行定期清理审核,对符合提请逮捕、移送起诉,呈报劳动教养案件,要及时下发《执法建议书》进行跟踪个案督导,对《执法建议书》和抽卷考评中下发《限期整改执法问题通知》执行落实情况要及时向所在单位执法监督委员会进行汇报,对执行落实不到位单位和办案民警要及时提出处理意见,上报执法监督委员会进行责任追究,并进行通报。

二、加大业务培训力度。各级基层公安机关要利用以会代训、参加庭审、法律知识考试、定期参加上级公安机关培训,到法制部门跟踪学习实践的方式加大对办案民警执法培训力度,提升基层公安机关和办案民警法律业务水平,从而达到提升办案水平、提升执法公信力的目的,培训要有实战性、要结合本地执法实际,与公安部《执法细则》结合起来,要让民警懂得如何做好接处警、立案、调查取证、处理、送达、出庭应诉等工作,做到既重实体又重程序,办理的每一起案件要经得起各级部门检查。

三、加大卷宗考评力度,确保卷宗质量。法制部门要按照上级公安机关的要求每月对各执法单位执法卷宗进行抽查考评,要按照统一下发的考评记分办法,客观公正对每一执法卷宗进行评判,从中发现个案存在的问题和共性问题,每月执法卷宗考评进行通报突出共性问题和个案存在问题,限期整改,对个案存在突出问题,及时下发《限期整改执法存在问题通知书》,责令执法单位限期整改,对连续成绩不理想的单位及时予以通报,督促其落实执法责任制,提升办案质量。

四、加大执法问题综合分析研判力度。法制、监管、指挥中心、宣传、信访、网监、治安、督察每月要集中分析当月单位存在和群众反映投诉执法问题,由法制部门形成执法问题综合分析研判报告,对存在执法问题要及时下发《纠正执法问题通知书》和《限期整改执法问题通知书》,督促执法单位进行整改。同时,每月对综合研判分析出来的执法问题及时下发执法警示,提醒各执法单位严加注意规范。

第三篇:基层工商系统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基层工商系统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市场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的职能部门,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是重要的工作职责。但是,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基层工商系统在执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某些问题甚至影响到公正执法,不能有效地维护市场经济秩序,需要认真对待并解决。

一、基层工商系统行政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罚轻纠”现象存在。部分办案单位在执法办案时,只注重对当事人罚款,而对违法行为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及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去纠正重视程度不够,在执法中走进了“重罚轻纠”的误区,致使处罚力度打折,法律的权威性减小。

(二)“重实体,轻程序”现象存在。部分执法人员在执法办案时,不认真遵循行政执法的法定程序,不重视执法程序,将一般程序案件作简易程序案件处理,对“先立案、后调查,先审批、后查扣,先告知、后处罚”等法律程序规定不够重视,存在没有法律依据、未经法定程序就擅自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现象。

(三)“重口供,轻调查”现象存在。部分执法人员对调查取证工作不够重视,不严格按照违法行为法定构成要件的要求全面地收集证据,取证质量不高、调查不实,往往认为当事人承认了违法事实就行,而忽略对其他证据的调查。甚至故意回避对违法所得的调

查,造成定案证据不充分。

(四)“重处罚、轻规范”现象存在。一是适用法律不够准确,部分执法人员对法规竞合情形处理较为混乱,造成同一类型、同一性质和违法情节相当的案件在处罚幅度上随意性较大,没有体现出“过罚相当”的原则。二是法律文书制作不规范,案件调查终结报告流于形式、过于简略,没有围绕违法行为的定性、处罚额度的轻重展开进一步的论证和说明。三是法律文书制作的不够严谨,调查取证、处罚决定书和罚没收据上的当事人不一致,复议期间和复议机关交代不准确等问题时有发生。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一是办案指导思想不正确。多年来粗放型的执法习惯已根深蒂固,致使少数办案单位和执法人员思想偏差,对已经流向市场、存在隐患的涉案物品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不能从制止违法行为、维护人民利益的角度出发来办案,存在怕麻烦、怕费事、怕人情、怕出错的消极畏难情绪,认为差不多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深究不放。指导思想不正确,必然导致工作方向出现偏差,片面追求罚没款数额和案件数量而忽视案件质量。

二是执法人员法律素质不高。目前,工商执法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具有全日制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少数,法律专业毕业的人员更少,而且人员老龄化现象严重,部分执法人员不能适应日趋复杂的市场监管和执法工作的要求,导致部分人员在办案过程中不断出现问题。

三是执法监督工作不够深入。法制机构受人员少,案子多及多年来养成的习惯影响,有时会出现“大的方向把住了,小的错误就算了”,没有彻底做到有错必究。办案人员在对案件审核工作的认识上还存在一些误区,在勇于接受监督、认真改正错误、实事求是对待自己经办的案件上还做得不够。

三、建议和对策

执法规范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只有以强有力的制度和机制做保证,不断强化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贯彻力、执行力,“用刚性的法律约束人,用不打折扣的制度规范事”,才能逐步实现执法规范化。

(一)以班子执行力推动执法规范化建设。首先,要坚持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和落实行政执法问责制。按照“谁执法,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职权与责任统一”的原则,狠抓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落实。其次,要严查出现的执法问题,深究严办,各个环节的人员该负什么责任就负什么责任。

(二)以法制执行力推动执法规范化建设。从实际工作出发,开展好分类培训工作。一是标杆样本式培训。定期由公平交易局、法制科等骨干力量向基层人员集中讲授如何发现案源、如何实施现场检查、如何制作笔录、如何询问、如何制作案件文书、如何做群众工作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实行工商所执法人员到公平交易、法制科跟班学习制度。二是以考促练式培训。不定期组织执法人员进行测试、考核活动,激发执法人员学法用法的积极性。三是现场庭审

式培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执法人员参加法院的行政诉讼庭审,通过现场观摩公诉人与辩护人之间的控辩,使执法人员及时发现和纠正行政执法中的不规范行为。

(三)以细节执行力推动执法规范化建设。一是规范证据种类。结合执法工作实际,规范一些常见的行政处罚案件的证据种类,提高基层办案人员搜集证据的意识和能力。二是规范案卷宗文书宗制作。统一制作现场笔录和询问笔录的格式,统一文书模板,统一案卷装订顺序、外观样式,统一各种笔录、文书的字体、字号。三是创新完善执法行为规范机制,全面落实说理式行政处罚决定书制度。

(四)以制度执行力推动执法规范化建设。一是制定行政处罚案件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按照制度审批案件,各级核审人员严格把关,发现案件存在问题无论是否出现复议、诉讼现象,都严格按制度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二是进一步完善重大、疑难、复杂案件集体核审制度。将重大案件集体审批制度定期化、常态化、扩大化,扩大参与人员的范围,通过大要案集中讨论来学习研究法律、法规,客观评价和掌控基层执法活动的现状和动态,适时做出准确判断,科学布局全局执法工作。三是严格行政执法考评机制建设,要将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处罚程序、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行使、涉案财务管理与处理,以及行政处罚文书使用等确定为行政执法工作质量考核评比重点,制定相应的评分细则和标准,形成完整的执法工作考评流程。

(五)转变执法理念,大力推行行政指导。紧紧围绕地方的经

济建设目标,集中力量办理社会影响严重、情节恶劣的大要案,严格处理,从重处罚,对情节轻微通过行政指导即能解决的问题全部用行政指导的方式进行处理,充分体现公平、公正、和谐执法的原则,全面推进行政指导工作规范化、实效化。

第四篇:当前基层公安交警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当前基层公安交警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去年以来,我们按照公安部黄明副部长加强工作调研的要求和省厅交管局党委的统一安排,结合当前正在深入开展的执法规范化建设,到太原、晋中以及高速各公安交警支队,就当前基层公安交警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对策进行了调研。

一、目前基层公安交警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执法目的有偏差,重处罚轻管理,重管理轻教育。交警执法的根本目的,是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创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为此,对那些易引发交通事故、扰乱交通秩序的严重违法行为,依法实行严管重处,也是非常必要的手段。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基层交管部门变相下达罚款指标,为罚款而罚款、重罚款轻管理、重管理轻教育的问题非常严重。表现在:一是该罚的不罚。上路执勤时只愿纠正能罚款、易罚款的违法行为,对那些易引发交通事故却难取证、难罚款的违法行为,如强超强会、酒后驾驶、疲劳驾驶、农用车载人等存在大量事故隐患但不能带来“经济效益”的交通违法行为却视而不见;二是不该罚的也罚。由于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基础薄弱,当前,广大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还非常淡薄,轻微违法行为大量存在非常普遍。但部分民警为了追求罚款数量,对本来能通过教育纠正的轻微违法行为却以罚款进行处罚,忽视了对当事人 的教育,不仅达不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反而会因对大量社会群体实施处罚,诱发社会矛盾,影响公安交管部门的形象。三是为罚款而执法。部分民警为让当事人交罚款,对违法行为随意变通处理,该拘留的不拘留,该扣分的不扣分,降低了处罚标准,纠违没有起到应有效果,也严重损害了法律的权威性。

(二)执法程序不规范,态度不文明,群众不满意。正确的执法行为要靠规范的执法程序来保证,良好的执法效果也要靠人性化的执法方式来体现。尽管公安部《交通民警道路执勤执法规则》等规范性文件,对执勤执法程序已做出非常严格细致的规定。但是实际执法中,部分民警执法程序意识差,执法方式简单化,既影响了执法效果,又造成社会不满,表现在:一是随意拦截检查正常行驶的车辆,纠违不敬礼,罚款不讲原因,收驾驶证就开单;二是以管人者自居,对待群众态度生硬蛮横,该说的文明规范用语不讲,不该说的“横话”乱说,即便处罚正确群众也不容易接受,甚至造成严重对立;三是随意剥夺法律赋予当事人的陈述和辩解权,不听解释、不问理由,容不得当事人陈述和申辩,一旦当事人申辩几句,就扣上“态度不好”的帽子,甚至因此罚“态度款”。

(三)执法不公,存在“五松五严”的现象。表现在:对本地车辆管理松,对外地车辆查纠严;对小型客车管理松,对大型货车查纠严;对熟人关系车辆管理松,对一般违法车辆查纠严;对党政机关、政法部门等“特权车”管理松,对普通群众车辆查纠严。在执法中不能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视同仁,不仅纵容了一些人继续违法,也使普通驾驶人心理失衡,极易产生报复和过激行为,给执勤民警安全埋下隐患,也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要切实解决当前公安交警执法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要认真查找、深入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层次症结,这些原因有:

一是执法理念不正确。尽管近年来各级交管部门一直在抓“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思想教育,但是,长期以来受特权思想和官本位意识的影响,部分领导干部和民警仍然没有树立正确的执法理念,没有真正搞清楚、弄明白是“为了人民管交通”还是“为了交通管人民”,宗旨观念不牢,服务意识不强,导致执法工作发生方向性、原则性错误。甚至有个别民警把执法权力当成了谋私利的工具。

二是执法主体素质低。当前,基层警力不足是各级公安交管部门普遍现象,年轻警力长期得不到补充,基层民警文化水平偏低,思想陈旧,跟不上当前执法规范化建设要求的现象也较普遍。近年来,奥运保卫、国庆保卫、预防事故等专项工作任务繁重,一些基层交管部门疲于应对阶段性任务、指标,忽视了对基层民警的教育培训工作,政治学习、业务学习、理论学习只停留在口头、纸面上,导致基层民警对上级工作要求不了解、对新法规不掌握、对新交通管理手段不知道,极大制约了执法水平的提高。

三是执法监督不到位。交警执法岗位点多、线长、面广,较为分散,而基层民警人人都有一定的执法权。执法对象直接面对人民群众。与其他警种相比,公安交警执法监督的难度相对较大、要求更高。部分基层领导只重视对外执法,不重视对内监督,权力缺乏有效制约,执法过错得不到有效匡正。而对民警违法违纪问题处理的避重就轻,看似保护民警,实际上是害了民警、也害了我们这支队伍。

四是执法环境不尽人意。个别党政机关、权力部门自身特权思想严重,认为交警查自己车就是“丢面子”,有违法行为不配合查处,对交警正常执法动辄以权压人、横加干涉。同时,广大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普遍较低,看到交通秩序乱就希望交警加大执法力度,真要严格执法涉及到自身利益,又不配合、支持。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类社会矛盾凸显,群众情绪不稳定,即使正常的执法活动,也容易引发矛盾对立,一些不法分子甚至借机暴力袭警、公然抗法、制造事端。执法环境恶劣,也造成了一些基层民警对违法行为不敢管、不愿管、不想管。

二、加强公安交警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关键环节

近年来,我省各地在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中采取了有力 措施,也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执法规范化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任重道远的艰巨任务,也是一项需要各部门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系统工程。开展执法规范化建设以来的实践,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一是必须始终把执法规范化建设作为全部交管工作的前提和核心。抓好规范执法就等于抓住了交警工作的“牛鼻子”。近年来,机动车、驾驶人、道路迅速增长,我国已进入汽车时代,有效遏制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最大限度减少交通事故引起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是公安交管部门的首要任务。从国外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城市的经验看,交管部门严格执法是有效减少交通事故隐患、预防交通事故最重要的手段。随着社会主义法治进程的加快,关注民生、保障人权等观念日益深入人心,这也要求公安交管部门在严格执法的同时,必须要带着人文精神去执法,做到理性、平和、文明执法,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而要达到这两项要求,关键在于能否做到规范执法。如果执法不规范、随意执法、弹性执法,一味强调严格执法也就成了乱执法,就容易造成与群众的矛盾对立,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如果执法不规范,一味强调理性、平和、文明执法也就成了不作为、姑息放纵违法行为,预防交通事故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是保证严格执法的前提,是实现理性、平和、文明执法的基础,是做好一切交管工作的核心和纽带。

二是必须始终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评价执法水平的根本标准。交管执法工作好坏,不能看罚了多少款、扣了多少证,关键要看社会效果。具体讲,一是执法要看大环境。当前,社会各种矛盾互相交织,不安定因素增多,要把执法工作臵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加以统筹考虑,用新的理念去应对社会转型时期的新矛盾、新问题,注重讲究执法策略,注重改进执法方式,注重提高执法艺术,善于用群众语言、用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来管理、来执法,最大限度地化解群众怨气,疏导群众不满,以实际行动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做出应有贡献。二是执法要有针对性。特别要针对处于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困难群体,要区别对待,慎重管理,准确把握执法对象的感受,充分尊重执法对象的人格,切实体谅执法对象的处境,通过服务、教育、感化交通违法行为人,使其既能感受到法律的威严,又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进而达到高效管理的目的。三是执法要求满意度。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将执法活动变成服务群众、赢得群众的实践行动,尽可能融法、理、情于一体,认真落实便民利民服务承诺,不断推出新的便民利民惠民措施,把公安交警执法工作的成效更多、更直接地体现在促进和谐、惠及百姓上。

三是必须始终把执法规范化建设作为一项长期艰巨的 工程高度关注、长期努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进程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当前交警执法不规范的原因,有多年来历史形成的习惯惰性,也有当前社会法制环境不健全、不完善的因素,更有交管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执法规范化建设认识不到位、措施跟不上的原因。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经费完善保障、强化法制监督等多种手段,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各级交管部门长期艰巨的努力。只有常抓不懈,不断健全规范执法机制,完善执法保障,落实执法监督,提高执法素质,形成规范执法的浓厚氛围,让民警养成规范执法的良好习惯,才能不断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从根本上提高交管部门的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公安交管工作才能与社会主义法制社会的进程同步,为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第五篇:计生系统基层执法单位违规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活动工作总结

双桂镇计生系统基层执法单位违规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活动工作总结

为贯彻上级精神,进一步规范我镇基层执法行为,提高执法质量,着力解决基层违规执法的突出问题,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三项行动”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县计生委《忠县人口计生系统开展“解决基层执法单位违规执法突出问题”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执法工作实际,我镇围绕“基层执法单位违规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开展了一系列工作,现将具体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为进一步开展“解决基层执法单位违规执法突出问题”我镇专门成立了专项行动工作小组。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成立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社事办,办公室由社事办主任李明伟同志负责。

二、明确治理范围

我镇召开本次专项治理工作会议,回忆决定本次专项行动以计划生育办公室为重点,财政所、综治办、协助该项整治工作。

三、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1.根据市政府下发的《行政处罚裁量基准》,防止滥用行政处罚裁量权收费及罚款。按照依法高效便民的原则,优化执法程序及手续,改善执法环境和社会发展环境。

2.建立行政执法公开制度。完善执法告知制度、行政执法听证制度,推行重大复杂行政执法案件审查制度、行政执法结果公开制度,通过政府网站等途径向社会公开执法事项、依据和流

程。

3.规范执法人员执法行为。建立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执法回访、重大或复杂裁量事项集体会办、行政处罚裁量审核、行政处罚说明理由、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备案等制度,向社会公布执法时限承诺,提供执法结果查询。严格执行执法人员执证上岗制度,禁止无证人员行使执法权。所有执法人员的身份要采取一定形式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4.规范执法文书和案卷管理。严格按执法处罚范本,规范基本违法事实、基本证据、法律适用等行政执法文书内容。按规定对行政执法文书、证据资料等整理入卷,归档保存,规范管理。

5.规范调查取证行为。严格按照《行政诉讼证据规则》要求,客观、真实收集证据,严禁伪造、隐匿证据或以不正当手段收集证据。行政执法人员的调查取证,要依法制作询问笔录、检查笔录、勘验笔录等法律文书。

6.加强收费和罚没收入的管理。严格执行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应全额上缴,行政执法经费全额纳入部门预算。

四、加大行政执法行为监督力度。

1.建立执法案卷评查制度,组织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重点检查行政执法案件事实认定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凿、程序是否合法、法律适用是否准确、处理决定是否适当等。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将行政执法案卷评查结果纳入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评议考核。

2.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等资金开展专项审计,加强审计监督。建立行政执法监督建议书制度,强化对行政执法单位执法效能和行政执法人员勤政廉洁情况的监督。

3.建立完善行政执法考评机制。建立上下联动、分级考评机制,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代表,对各项执法行为进行专项评议和考核。

4.建立完善行政执法过错责任制。对行政执法人员因故意或者过失不履行、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产生危害后果或者不良影响,应追究责任;行政执法行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对负责人进行问责,问责情况向社会公布。

5.建立定期分析制度。对行政复议变更、行政诉讼败诉、行政执法投诉等情况进行定期分析,查找原因,责成整改。

6.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利。行政执法严格遵循公平、公正原则,保障行政相对人的人身权、财产权、知情权、陈述权、申辩权和监督权;注重执法目标实现与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保障之间的平衡,做到执法措施必要、执法手段适当,将对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影响降到最低。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应当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防止“以罚代教、以罚代管”,行政执法应当积极采取指导、建议、提醒、劝告等非强制性方法,防止“重事后查处、轻事前预防”,确保群众对执法工作满意度明显上升。

五、查处违规执法行为。

1.拓宽监督渠道。开通举报电话,认真受理群众举报和投诉,保障群众权利,督促改进行政执法工作,我镇设立举报电话:

*** 2.综合运用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两种手段,严厉查办违规执法案件。

下载市场监管系统解决好机构改革后基层执法车辆问题情况报告(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市场监管系统解决好机构改革后基层执法车辆问题情况报告(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