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碳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研究
碳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披露研究 目 录 摘 要 1 引言 3 一、碳会计的内涵、特点及相关理论 3(一)碳会计的内涵与特点 3(二)碳会计相关理论 3 二、碳会计的确认与计量与披露研究 4(一)碳会计要素及其确认 4 1.碳资产及其确认 4 2.碳负债及其确认 5 3.碳所有者权益及其确认 5 4.碳损益及其确认 5(二)碳会计的计量 6(三)碳会计的信息披露 6 1.碳会计信息披露的原则 6 3)满足特定需求原则 7 2.碳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 7 3.碳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 7 三、完善碳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披露的建议 8(一)碳会计研究中的问题 8 1.相关法律的制定滞后,缺乏可操作性 8 2.我国企业对碳会计缺乏足够的认识 8 3.缺乏碳会计方面的复合人才 9(二)我国实施与发展碳会计的建议 9 1.健全法律法规,制定高质量的碳会计准则 9 2.企业引入低碳绩效评价指标 10 3.培养碳会计所需的复合型人才 10 结语 10 参考文献 12 碳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披露研究 摘 要 由于世界各国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成为当今不可避免的问题,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更愿意把精力投入到碳会计的研究中。碳会计准则一定要与国家企业的发展趋势相适应,然而在我国企业日趋国际化的今天,碳会计准则的缺乏严重影响了大量相关的经济事项,不仅不利于企业碳会计部门的业务确认,还耽误了计量与信息披露的功能。所以,创建一套有关碳会计的理论并且设计出具体的实践体系成为当前的主要任务。本文基于相关理论,探讨碳会计的确认与计量以及碳会计的信息披露,并结合实践分析碳会计研究中的问题,提出我国实施与发展碳会计的建议,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碳会计;
确认;
计量;
信息披露 Abstract As environmental issues in various countries become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carbon accounting, as a branch of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has gradually attracted more attention from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With the increas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enterprises, the economic issues related to corporate carbon information are increasing.However, the current lack of carbon accounting standards has seriously affected the ability of enterprises to confirm, measure and disclose carbon accounting business.Therefore, it i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o construct a carbon accoun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system.Based on relevant theori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firmation and measurement of carbon accounting and th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of carbon accounting, and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carbon accounting research in combination with practice,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arbon accounting in China, in order to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 for relevant personnel.Key words:Carbon accounting;confirmation;measurement;information disclosure 碳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披露研究 一、碳会计的内涵、特点及相关理论(一)碳会计的内涵与特点 碳会计顾名思义,是将有关碳排放的交易和理念通过有机结合的方式与会计体系融合在一起。首先,碳会计主要负责的不仅是企业的碳汇,还要将碳排放和碳排放权等事务进行会计的确定和计量,并且把它提交报告;
其次,碳会计还要对不确定的碳排放风险进行计算,管理碳会计的相关资料并且披露相关信息。碳会计的任务应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本文认为:碳会计应该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坚持可持续发展与低碳经济发展共同进行,采取多种方法,针对企业当中碳资金的运做情况开展较为的全面的确认、计量、系统、连续、记录以及报告等等,从而去促进企业增强经营的效率和效益,与此同时,去履行其环保社会的责任,进而促进低碳发展。
(二)碳会计的特点 碳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主要是对企业履行低碳责任、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其目的是帮助企业实现节能减排。既满足国家对企业低碳责任的要求,又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其主要特点是从低碳角度出发进行的。
(三)碳会计相关理论 从世纪年代到现在,对于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世界各个国家已经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在人类在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关系的过程之中,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渐渐出现和发展了起来。从可持续发展的这一理念的定义上来说,实现可持续发展一定是发展重要性了的,但是我们常说的可持续指的是我们所釆取的发展形式一定的能在当代人的发展的需要得到满足的同时,又不能损害对我们后代人去满足其发展能力需求的发展模式。所以这就要我们让在根本上转变过去固有的粗放形态发展模式,从而去正确的认识,协调好发展与自然之间关系,去釆取节约资源,提升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绿色发展;
社会的经济发展不应该是以牺牲大自然为代价,而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和创建良好生态,二者 的发展模式应该相互同步;
创建社会、环境和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观以及行为准则。
碳信息的确认、披露和计量关乎着企业的经济行为,碳会计作为企业环境信息系统的一部分,要对碳信息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这样可以去满足信息的使用者的要求,构建企业完整的碳会计信息系统能帮助企业的管理者们开展企业中碳相关行为的抉择,将会在推动并落实我国所提倡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起到重大作用。
二、碳会计的确认、计量与披露分析(一)碳会计要素及其确认 1.碳资产及其确认 对碳资产来说,可以有以下两个理解方面:(1)给企业所带来的能够间接或直接的预期到。(2)企业降低的碳排放量是碳资产。在不参考从外部购买的状态之下,企业如果要是可以开展碳排放杈有关交易,就一定要去实行碳减排有关措施。从实质来说,碳资产其实就是企业实行低碳技术等从而促使的碳排放量的降低。企业对其生产出的每一种商品的单位碳排放量都要开设一个标准,如果其实际碳排放量不大于这条标准,就将产生碳资产;
如果其实际碳排放量不小于这一标准,就要产生碳负债。就目前来看,碳排放权和碳汇是目前比较多见的碳资产,由企业自身投资并研发、买入的低碳技术与设备同样比较常见。
碳资产的确认不仅要符合它的定义,还要遵守以下要求:
(1)从这种碳资产相关的经济利益是很可能进入到企业有碳资产的定义可得知,能够为企业带来间接的或直接的经济效益是碳资产的一个最基本特性。
(2)可计量就是这种碳资产的主要成本可能有可计量性的会计因素确定的一个基本条件,碳资产也当然不除外。只有当其成本可以得到有效的计量碳资产才能得到确定。这样以来,会计信息就得到较为真实的反馈,只有这样才能为利益相关者提出有效的决定依据。
可以根据碳资产的特殊性将会计科目分为多个类,诸如“碳固定资产”、“碳无形资产”、“碳消耗性生物资产”以及“碳可供出售行金融资产”、“碳存货”和“碳交易性金融资产”等等,具体要计入到哪一个科目则需要依据具体的事项等去进行有效确认。
2.碳负债及其确认 碳负债的定义是企业因为没有实行节能减排标准,没有达到规定的运行效果,从而形成的现时义务,而且企业在履行这一现时义务时很可能发生经济利益的减少。主要有企业购买碳排放权、改进低碳技术和进行节能减排而背负的长、短期贷款,以及碳排放的税费、碳排放超标支付的罚金等。
对碳负债的确认,除了要满足以上基本条件外,还要满足几个要求:一是企业为履行与碳负债相对应的义务可能会造成经济利益的流出;
二是义务的出现与企业发展低碳经济、实行节能减排等相关;
三是与碳负债相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可以准确地计量。
3.碳所有者权益及其确认 碳所有者权益就是指碳资产减去碳负债剩余的权益净额。碳损益账户中结转的所有者权益,实质上是企业在之前的碳交易中的获得或者损失。来源主要有从环保机构和政府部门等获得的相关项目基金,接受的国外合作企业在节能项目中的技术投资或资金支持等。
企业在接受国外对节能项目的技术投资时,应该按照双方在协议里达成的价格确定为“碳无形资产——低碳减排技术”,并且根据双方持有的股份比例计入“碳所有者权益——碳减排技术投资(股本)”,假如双方约定的价格与市场价格不符,则用其公允价值来确认;
此外,在转让过程中发生的所有费用都计入“碳管理费用”。
4.碳损益及其确认 碳损益包括碳利润、碳费用以及碳收入三部分,这是与传统会计中的利得和损失是一致的。
(1)碳收入。
企业在改进节能减排技术或者进行碳交易等活动时,获得的碳排放权以及减排限度等可以用货币准确计量的收入就是碳收入。企业在碳排放权的交易中获得的收益计入“碳收益”;
企业从政府以及环保部门得到的碳排放配额的分摊销售计入“营业外收入”。
(2)碳费用。
企业在改进节能减排技术或者进行碳交易等活动时,损失的碳排放权以及减排限度等可以用货币准确计量的费用就是碳费用。碳费用主要包括碳成本和碳期间费用。
(3)碳利润。企业在某一个会计期间内的碳收入减去碳费用之后的净额就是碳利润。碳利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低碳绩效。因此,对于高碳排放、高污染的企业的碳利润,应该从中抽取一定金额,作为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专项基金。这部分基金计入“盈余公积——碳基金”这一会计科目。
(二)碳会计的计量 传统的财务会计将货币计量作为假设,碳会计也遵循这一原则,来保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可理解性。
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是碳会计经常采取的两种计量属性。在实际的业务活动中,采取哪种计量属性,要根据碳排放权和碳交易活动的不同性质决定,以便科学合理地计算会计信息,反映真实的业务实质。
1.碳资产的计量 碳资产是指在强制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或者自愿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下,产生的可直接或间接影响组织温室气体排放的配额排放权、减排信用额及相关活动。碳资产是一个企业获得的额外产品,不是贷款,是可以出售的资产,同时还具有可储备性;
碳资产的价格是随行就市,每年呈上涨趋势;
其支付方式是外汇现金交割,“货到付款”外汇现金结算。
2.碳负债的计量 碳负债是基于温室气体排放的总量控制及配额交易政策(Cap-Trade Scheme,简称排放权交易制度)下涉及的一个概念。在一定期限内 , 这些获得排放配额的企业必须将污染物或温室气体的排放限制在限额之内 ,否则将受到经济惩罚,就超标排放部分缴纳罚金,而此时超过配额的排放量就称之为碳负债。
(三)碳会计的信息披露 1.碳会计信息披露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 对碳会计信息的多方面理解,可以通过两个方面看出碳会计在信息披露中影响,一是低碳经济的发展对以后全人类的未来有着决定性作用,因此,作为信息披露中的主体,不仅仅是在企业中开展碳信息披露,还要与碳排放、碳能源消耗相关的机构以及团体更应当开展碳会计信息的披露,公开发布信息,自觉接受监督;
二是对碳会计信息的没有正确理解,以为碳会计信息会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认为这些信息会造成声誉损失,抵制这种信息的披露,通常隐瞒真实数据,弄虚作假。因此,必须全面开展对企业和组织的碳会计信息揭露。
2)成本效益原则 一般说的“成本效益原则”是因为信息不对称引起的,结构或个人利用所知道会计信息,实施内部活动引起成本或者效益的变化,这种变化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所得收益要大于成本,便于对成本的控制,否则容易引起成本的增加。
在现有的经济体制中,企业作为一种经营性质的社会组织,主要目的就是实现收益,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中的经营管理者,在进行碳会计信息披露中,会考虑到付出的成本和取得收益的大小,不会因为碳会计信息的披露影响到收益的降低,通常会使用最小的成本实现收益最大化的结果。
3)满足特定需求原则 会计信息主要是为了向取得利益的有关方提供有效的数据信息,对于碳会计信息也同样如此。特定的需求者通常会建立会计信息制度来达到需求的目的,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可能会不同,因此有必要建立起多层次的会计信息披露模式,适应不同环境下的使用需要。
2.碳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 根据以上碳会计信息披露的原则,结合现在企业在碳会计信息中披露的实际情况,本文的主题:一是通过可以有效计量的碳会计信息,主要包含一些数据的数据,比如碳资产负债表、碳损益表等,二是通过不可计量的碳会计信息,主要是经营业绩的过程控制信息来揭露碳会计信息。为了便于计量和考核,应当使用具体可以量化的碳要素信息评价绩效,主要包企业经营的财务报表,具体表现收入、税收、利润等数据,考量碳信息的有效性,如果不能量化,可以采取其他方式披露,保证披露信息的完整性。
3.碳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 1)财务会计报告内的披露 财务会计报告内的披露一般是由表内中的信息披露和附注之中的披露组成。其中表内的披露主要是建立碳会计信息与财务报表数据之间的信息联系,将碳会计信息的内容加入到企业财务报表中,分析碳会计信息发挥的作用,以总结报告的形式披露相关信息,企业在实际的信息批露中,可以结合业务具体过程,把和碳信息有关系的业务单独列出来,可以直观看出有关的内容;
为了加强对碳会计信息理解,可以在报表的的附注中进一步说明碳会计信息的详细内容,分析碳会计信息的表现形式,两者互相结合,互为补充,互相完善。
2)财务会计报告外的披露(1)低碳总结分析报告。和现有的企业环境报告形式相似,企业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披露碳会计信息的有关内容,包括图像、文字、声音、视频等各种表现方法,由于碳会计信息披露报告还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准则,所以企业可以采取适当的方式对碳会计信息展开披露,自由度比较高。
(2)另外的披露方式。企业不仅仅能通过低碳分析总结报告的形式披露碳会计信息,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对与碳会计有关的信息披露和报告,主要是包括招股说明书、董事会报告、监事会报告、企业经营业绩报告、上市公司公告书、社会调查报告、和重大问题报告等。
三、完善碳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披露的建议(一)完善碳会计确认的建议 碳排放权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十分特殊的资产,它与一般的资产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种权利,而这种权利的使用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收入。对于碳排放权来说,它目前拥有着一个较为基本的交易市场,可以在市场上进行流通和交易。我们也可以预见,碳排放权未来不仅仅仅有即期的交易功能,更可以实现远期的交易可能。因此,本文将碳排放权作为一种金融资产来进行界定。碳排放权作为一种金融资产在市场上流通,能够更好进行价值的计算与估量。同时它具有类债券的特征,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执行投资等金融行为,进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市场利益。所以在进行确认时候,需要从三个角度出发进行确认。
(二)完善碳会计计量的建议 对于碳排放权来说,确定其计量属性是十分关键的。在进行具体的会计计算的过程中,会根据计算目标对象的不同而采取的不同的计量属性,更加具有针对性地来完成计量。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适用的计量属性主要有以下三种:
其一,历史成本计量属性。这种计量属性的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根据已经发生的历史交易记录来进行相应的成本计量。对于已经发生的历史交易来说,存在着一些具体的交易凭证等,这些都是能够为当下的成本计量带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依据,根据历史交易时产生的金额来入账是一种相对来说更为客观的成本计量方式。但这种计量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比如说一些价格在一定时间内不够稳定的资产。对于碳排放权而言,其市场交易价格并未能长期处于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较大的波动性导致了其在进行成本计量的过程中的价值汇总不具有稳定的可比基础。且碳排放权因其初期多为政府的馈赠,因此在初始陈本的和算上也通常不能选取一个合适的初始值。
其二,可变现净值计量属性。对于许多企业来说,碳排放权被作为一个投资的资产在市场中进行相关的金融经济交易。对于碳排放权而言,其市场交易价格并未能长期处于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较大的波动性导致了在短时间内,碳排放权的交易价格很可能存在着较大的出入,碳排放权的价值不能够被进行一个稳定的具体估量,特别是采取可变现净值来进行价值计算时,该种资产的价值估量很可能会造成很大 的偏差,不能够真正客观的反映该种资产对于企业整体经营效益的改变与影响。
其三,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此种价值的计量方法主要就是基于市场成熟发展的前提下,市场普遍对于该种资产形成的一种得到广泛认可的公允价值。这也是比较适合本文研究对象碳排放权的一种计量属性。以目前碳排放交易比较发达的西方国家来说,其目前现有的相关市场运行机制较为先进,定价机制更为成熟。西方发达国家对碳排放权交易行业所广泛采取的就是运功价值计量的方法。我国初步试点包括北京、上海在内的7大交易市场,已经初步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大大助力未来我国积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三)完善碳会计披露的建议 我国新能源碳排放会计信息披露应当是全方位的新能源碳排放会计信息披露,不仅包括环境会计信息,还应包括非财务环境信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研究无处不在的独特的职业优势,以及法律赋予的特别权利,把第一时间得到的消息传递给社会以促进信息的对称,特别是把消息传递给社会监管体制的各个层面,使各种制衡机制能无间地合作有效地运转,迅速达到约束和控制的效果。
如果说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解决会计信息质量的内在保障机制,那么高效有用的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则是会计信息质量的外在保障机制,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所以本文提出从以下两个方面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会计师事务所如果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脱钩”,避免主管部门的行政干预,就必须从实质上将会计师事务所改制为由注册会计师出资发起设立,承办业务并负有有限责任的社会中介机构,形成自主执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的机制。否则会计师事务所就很难以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做出独立、客观、公正的鉴证服务。另外一个方面,面对国外大型会计师事务所的日益全球化,我国小型的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应大力提倡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联合,只有会计师事务所自身力量的加强,才能为高效地完成大型、超大型企业集团的审计业务提供保障,才能增强其独立性及其防范风险意识和法律责任意识。
由此,本文提出可以设立四种新能源碳排放会计信息披露方式:一是以环境报告书的形式披露环境信息,此种形式应为企业首先考虑的披露方式,因其符合《上市公司新能源碳排放会计信息披露指引》中的披露文件要求;
二是以社会责任报告书形式披露环境信息内容,此种方式可以为企业考虑第二种方式的选择,因其也符合《上市公司新能源碳排放会计信息披露指引》中的相关文件要求;
三是编制单独的环境会计报告书,此报告书可以有环境资产负债表、环境利润表、环境现金流量表及相关附表等内容,此种形式国家目前还没有进行专门的规范,但可以借鉴国外相关做法;
四是在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相关环境信息,主要应以附注报表的形式披露。
四、结论与启示 碳交易市场的试点工作在我国已经初步取得成效且处于快速的发展和成熟阶段,目前我国也已经准备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碳排放权的交易。未来,该领域必然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贡献出重要的力量。碳排放权的交易会计理论的相关研究能够更好地助力该行业的长足发展。于我国而言,进一步完善相关核算体系,深入地对摊牌返券的确认与计量问题进行相关剖析和研究能够更好地促进市场机制的进步和企业的发展,最终促进我国节能减排重要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Joel Millward-Hopkins,Andrew Gouldson,Kate Scott,John Barrett,Andrew Sudmant.Corporate Responses in an Emerging Climate Regime: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and Commensuration of Carbon Disclosure[J].Regional Environmental Change,2017,17(5).[2]Fabian H.Härtl,Sebastian Höllerl,Thomas Knoke.CarbonTrading:Accounting and Reporting Issues[J].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Strategies for Global Change,2018,22(8).[3]Leslie S.Abrahams,Constantine Samaras,W.Michael Griffin,H.Scott Matthews.Carbon-accounting methods and incentives[J].Environment Systems and Decisions,2017,37(3).[4]Francisco Ascui,Heather Lovell.Voluntary Disclosures of Emissions by US Firms[J].Accounting, Auditing & Accountability Journal,2017,24(8).[5]David R.J.Moore,Ken McPhail.An Inconvenient Truth about Accounting[J].Accounting, Auditing & Accountability Journal,2016,29(7).[6]白扬.我国上市公司碳会计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7]刘益平,杨佩茹.碳会计信息披露水平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商业会计,2018(02):11-14.[8]吴炜民,张燕冰.我国碳会计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韶关学院学报,2018,39(07):75-77.[9]郭宏,胡蝶.碳会计国内外研究综述[J].商业会计,2018(20):71-73.[10]王程程.霾背景下污染企业碳会计信息披露及影响因素研究[D].江苏大学,2016.[11]敬采云.碳会计理论发展创新研究[J].财会月刊,2017(32):8-10.[12]李思佳,李殿伟.企业碳会计体系构建研究[J].会计之友,2018(07):32-35.[13]陶莉娜.低碳经济视角下的碳会计信息披露研究[J].财政监督,2017(16):92-96.[14]靳馨茹.碳会计信息披露、媒体态度与企业声誉研究[J].会计之友,2017(23):20-24.[15]穆增林.煤化工上市公司碳会计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8.
第二篇:自创商誉确认计量和披露的思考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2016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 者 学 院、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职称)论 文 字 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会计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2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会计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本科论文3000起,具体可以联系qq 805990749。下列所写题目均可写作。
二、原创论文参考题目 山东铝业公司税务筹划研究 2 浅议会计国际化的发展问题 关联方交易审计风险控制对策研究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模糊综合评价应用研究 5 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体系研究 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 存货跌价准备、坏账准备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 8 小微企业财务风险研究 基于顾客价值理论的xx酒店成本管理研究 10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与对策 11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12 某建设公司投资结构问题研究 所得税会计若干问题的探讨-以某公司为例 14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15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16 试谈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 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财务分析 某服装公司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19 xx宾馆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 20 全面预算管理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以某公司为例 21 电子商务对企业财务会计的影响 外贸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研究——以xx公司为例 23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流失及对策研究 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现金管理的研究 25 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若干问题探讨 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对策 27 浙江苏泊尔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报告分析 基于某公司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业务的公允价值研究 29 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 A企业的企业所得税收筹划实证研究 31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32 某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研究
基于EVA的电力企业业绩考核研究 34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非盈利组织的和控制研究——以某福利院为例
某建筑公司成本控制的研究 企业社会责任披露研究
我国房地产企业并购筹资风险研究 中小企业融资方式—银行信贷融资
我国酒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现状及管理研究——以典型白酒企业为例 审计过程中的舞弊形式及原因分析 增值税的会计处理探讨
民营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研究 万科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研究
目标成本管理在xx公司的应用研究 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综合评价 三全食品公司的财务分析 我国开征物业税的思考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会计职业判断在资产确认与计量中的运用—以无形资产为例 环境会计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及发展研究 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研究 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探索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企业负债经营风险研究
中小企业税收筹划的风险及防范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新资产减值准则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 某大学贷款的风险及成因分析
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研究——以某公司为例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企业自创商誉的确认和计量 我国中小企业投资问题研究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方法应用研究—以某公司为例 公允价值会计博弈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我国CC电子商务模型下税收征管问题研究 论xx电子有限公司审计重要性水平企业内部审计风险问题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政策影响因素的研究 审计项目成本控制问题探讨
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的税收筹划问题研究 企业担保业务的内部会计控制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效应研究 某公司降低资金成本的途径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发出存货计价方法选择研究
某化工公司融资问题研究
某建筑装饰公司财务分析与对策研究 82 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分析 83 万科盈利能力分析
EVA理论在某公司绩效管理中应用的研究 85 企业广告费的会计处理方法研究 86 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问题及对策
新会计准则对我国商业银行会计的影响分析 88 新准则下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问题探讨 89 企业财务会计公允价值计量的研究 90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91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构建 92 中小企业融资瓶颈及对策探讨
世纪联华连锁超市存货管理问题研究 94 企业合理避税研究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披露问题研究 97 会计职业道德实施难点及对策探讨 98 碳排放权交易在我国的发展研究
基于时间价值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比较分析 100 关于完善村级的探讨
开征物业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华为公司激励机制在内部控制中的运用研究 103 某公司绩效评价中财务指标存在的问题
基于环境会计的企业财务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以海尔为例 105 负债经营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研究 106 浅析管理层收购中的若干财务问题
消费型增值税对纺织企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108 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与规避措施 109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透明度的问题及建议
基于有效市场理论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及治理 111 公允价值在我国运用的相关问题研究 112 基于财务战略的中小企业纳税筹划研究
上市商业银行财务可持续增长能力的模糊评价 114 某建设集团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研究
基于内部价值链的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研究 116 春兰集团财务控制体系研究 117 某公司营运资金管理分析
提高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研究 119 某公司应收账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20 高新企业无形资产会计的探讨
企业内部审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22 关于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症结与对策问题的探讨 123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评价
我国上市银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
某玩具厂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研究 126 我国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127 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整合研究 128 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129 对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 130 江苏红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财务分析
从海尔的国际化经营看家电行业的海外扩张 132 我国上市企业并购的财务协同效应研究 133 温州xx皮塑有限公司财务分析报告 134 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研究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以某中国银行分行为例
基于《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应用研究 137 某陶瓷公司成本控制的探讨 138 企业存货审计的研究
论企业负债经营与风险控制
S公司业务流程再造与应收账款管理 141 对审计风险及其控制的探讨
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理论与应用研究 143 温州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144 资产减值与利润操纵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探讨
制药行业公司治理问题的研究——以某制药公司为例 148 某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体系有效性研究
浅谈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若干问题与对策研究 150 水污染治理的环境绩效审计
151 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以xx钢铁集团公司为例 152 略论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 153 我国农村居民投资策略分析
154 某微电子公司资本结构的现状及优化研究
155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分析与规避——以某公司为例 156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157 新准则引入公允价值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158 浅谈打造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竞争力的成本控制方式 159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160 试论网络交易的税收
161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162 苏宁电器的盈利质量分析
163 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研究 164 某科技公司绩效评价现状及对策
165 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研究—以海尔集团公司为例 166 某公司营运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67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168 资产减值准则的变化对中国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 169 存货会计准则变化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 170 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的信用管理及风险防范 171 基于价值链分析的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研究 172 基于价值链的预算管理研究
173 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扣除额调整前后的税收对比研究 174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模式研究 175 新债务重组准则实行中有关问题的思考 176 浅析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
177 中国中小型房地产业的融资困难的问题探讨 178 某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研究 179 公允价值及其运用研究
180 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研究——以某公司为例 181 乡镇超市的前景分析
182 中小企业绩效考核与预算体系的研究
183 会计舞弊防范的思考—以xx生物制药公司为例 184 我国验资制度与虚假验资问题的探讨 185 新旧债务重组准则的比较研究 186 论中小企业品牌塑造及误区 187 个人所得税的改革与完善 188 浅论固定资产的避税筹划 189 某物流企业成本管理策略研究 190 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191 基于EVA的企业价值评估研究——以xx为例 192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管理的研究
193 某纺织公司股权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94 企业负债经营风险控制研究
195 我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治理建议 196 财务舞弊的防范与治理 197 关于合并商誉的会计思考
198 房地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中主要问题的理论分析与应用研究 199 价值基础会计与成本基础会计比较研究 200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第三篇:人力资源会计的确认与计量透视(一).
人力资源会计的确认与计量透视(一)
一、人力资源会计的确认
资产是指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人力资源完全符合资产的定义。首先,资产的本质是“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人力资源无疑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在知识经济时代,生产的核心要素是知识。经济的发展、企业效益的高低,将取决于人的能力的充分发挥,取决于人力资源的利用程度。其次,作为资产的人力资源是为企业所拥有或者为企业所控制的。当劳动者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建立雇佣关系时,企业通过支付工资等报酬,也就获得了对该人力资源的控制权。最后,资产是在过去发生的交易、事项中获得的。当企业聘用某一劳动者时,企业就应向受聘者支付相关费用,这就意味着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企业的现实资产。因此,可以将人力资源确认为企业的一项资产。
尽管如此,是否将人力资源确认为资产还面临着两个问题:第一,如何理解“控制”的含义以及人力资源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是否可以为企业所控制;第二,如何理解“预期”这个限制性的表述。
从法律意义上来说,企业对人力资源所贡献的未来经济利益是缺乏控制的,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像控制物品一样,强行限制其员工终身不得离开该企业,所以人力资源能否成为资产就失去了严格的法律依据。但我们不应该仅仅拘泥于法律或者契约性限制,而应该从经济本质角度进行审视。随着专业化的发展,企业对人力资源所有者投入增加,一方面人力资源价值在增加;另一方面人力资源的专用性也在与日俱增,所谓专用性是指一旦人力资源所有者脱离企业,其人力资源价值将无从体现或因其对其他主体的非专用性而发生贬值。所以可以认为,随着人力资源专用性的提升,人力资源所有者将会有与企业合作的倾向,这样,人力资源贡献的未来经济利益其实已经为企业所控制。
关于“预期”一词,笔者认为,只要事前认为一个项目有价值而且愿意付出代价去进行交换,该项目就符合资产的定义,而不论最终结果是否能够证明其有价值。“预期”一词并不是资产定义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其实任何一项资产,即使是有形资产如存货或固定资产,其给企业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都蕴涵着不确定的成分,所以我们同样也不能仅仅因为人力资源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具有不确定性,就断然将其排除在会计系统之外。
二、人力资源会计的计量
(一)人力资源成本计量
人力资源成本是指为取得和开发人力资源而发生的费用支出,包括人力资源的取得成本、使用成本、开发成本和离职成本。人力资源的取得成本是指“取得”一个新员工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包括招募、选拔、雇佣和安置成本等;人力资源的使用成本是指在使用员工的过程中发生的支出,包括工资、津贴、奖金、医疗保健费用及社会保险等;人力资源的开发成本是指为提高人力资源的产出能力,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而发生的支出或付出的代价,包括岗前指导费、在职培训费和脱产培训费等;人力资源的离职成本是指在解雇某一员工时支付给个人的离职津贴、一定时期的生活费、离职交通费等。目前人力资源成本的计量方法主要有:历史成本计量法、重置成本计量法、机会成本计量法。
1.历史成本计量法。历史成本法是以人力资源的取得、开发、安置、遣散等实际支出为依据,并将其予以资本化的计价方法。历史成本法具有客观性、可信赖性及可验证性等特点,而且符合传统会计的客观要求,其计量基础易被操作者所接受。但应注意的是,该方法确定的人力资源的历史成本并不能代表人力资源的实际经济价值,同时人力资源的增值或摊销与人力资源的实际生产能力的增减也不一致,例如,一个新员工,通过长期的培训和多年工作经验的积累会成为一个更优秀的员工。另外,其也与传统会计对物质投资可取得所有权不同,投资的结果仅是取得人力资源使用权,而不是获得人力资源所有权。
2.重置成本计量法。重置成本法是假定在当前市场条件下,重新取得、开发与现有人力资源状况相当的员工所发生的支出并予以资本化的方法。人力资源的重置成本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指重新配备一名能够胜任某一职务的员工现在必须花费的代价,亦称职务重置成本;另一种是指重新配备现有员工必须与原有员工在能力、觉悟、个性及估计在职年限等方面相同或相似所付出的代价,称为个人重置成本。该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反映人力资源的实际经济价值,而且数据比较容易估计。但是,由于重置成本法对人力资源价值的预计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对其准确预计是很困难的,因而缺乏可信度。所以,这种方法应仅适用于对人力资源的预测和决策。
3.机会成本计量法。机会成本法是以员工离职或离岗使某个组织所蒙受的经济损失作为人力资源成本的计价依据。这种方法确定的机会成本比较接近于人力资源的实际经济价值,便于正确核算人力资源成本,但是,机会成本法与传统会计模式相距较远,因而会导致工作量繁重。这种方法适用于员工素质较高、流动性较大且机会成本易于获得的企业,如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
(二)人力资源价值计量
人力资源会计是对人力资源本身具有的价值进行计量和报告。人力资源价值是蕴涵于人体内的能够带来经济利益的潜在劳动能力,人所具有的内在劳动能力价值只能推测而无法准确计量,这使得对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不可能绝对正确,而只能采用推算方法,我们可以采用货币性价值和非货币性价值两种计量模型。
1.人力资源价值的货币性计量方法。
(1)人力资源个人价值的计量方法。①未来工资报酬折现法。该方法是将一个员工从录用到退休或死亡停止支付报酬为止预计将支付的报酬按一定的折现率折成现值,作为人力资源价值。这种计量方法是以工资为计量依据的,其计算结果反映的只是人力资源的交换价值,并不是人力资源价值的全部。②调整的未来工资报酬折现法。由于人力资源素质不同,企业之间盈利水平会存在差别,因而企业员工的未来工资报酬的现值应乘以一个效率系数,这个系数反映了企业盈利水平与本行业平均盈利水平的差异,这种方法仍然是以工资为计量基础。对于盈利水平高于同行业平均盈利水平的企业来说,效率系数大于1,其计算结果大于未来工资报酬折现法计算的结果,因为这个计算结果不仅包含了人力资源的交换价值,还包括了部分剩余价值,即企业超过同行业平均盈利水平的部分。但对于那些低于同行业平均盈利水平的企业,计算结果则相反。
(2)人力资源群体价值的计量方法——经济价值法。该方法通过预测未来各期收益,并将预测的盈利折成现值,予以加总,最后按照人力资源投资占总投资的比例计算人力资源的价值。这种计量方法以未来盈余作为评价人力资源价值的基础,比较符合资产定义中的“提供未来经济收益”这一重要属性特征;而且将全部盈余作为人力资源价值的基础,这样反映比较全面。
人力资源的个人价值计量模型与群体价值计量模型是互相补充的,不能相互替代。个人价值计量模型是群体价值计量模型的组成部分;群体价值不是个人价值的简单相加,也不能将群体价值简单地分解为个人价值。人力资源会计既要反映群体的经济价值,以便在财务报表中对外提供人力资源总价值的信息,又要为企业内部管理决策,如招工、考核、培训、晋级等提供有关个人价值的信息。
2.人力资源价值的非货币性计量方法。人力资源价值的非货币性计量方法是使用模糊计量和定性描述的方法加以分析和说明来计量某一组织员工的凝聚力、协作力等。常用的计量方法有:①技能详细记载法,是通过对各位员工的教育水平、知识水平、工作经验以及专门技术等素质构成和能力特征编制一览表进行分等衡量,以评价人力资源价值;②绩效评价法,是对员工的工作状况通过打分进行具体评价,并按一定顺序进行级别排列;③潜力评价法,是确定员工在工作中的发展和职务提升的可能性,是为了计量员工能为组织提供多大的潜在服务;④工作态度测定法,衡量工作人员的态度,主要是了解工作人员对某些客观事物的感情倾向,以便估计工作人员对他们的工作、报酬、环境以及整个组织的看法。
人力资源价值的非货币性计量方法,作为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的辅助方法,弥补了货币性计量方法的不足,可以反映货币性计量所不能提供的信息。但由于企业决策中普遍采用的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的信息,会计信息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采用货币性计量,因此应尽量采用货币性计量方法。
第四篇:碳会计研究开题报告
南京财经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
学生姓名:学号: 院(系):专业:会计学 指导教师:
年月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前期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按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打印在国际标准A4型(297mm × 210mm)打印纸或复印纸上,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
3.开题报告的字数须1000字左右。开题报告中,学生查阅的参考文献应在5篇及以上(不包括辞典、手册)。
4.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2004年9月26日”或“2004-09-26”。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1.选题的理由或意义:
选题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能源需求的大幅度增加,伴随而来的是环境的恶劣变化,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乱排导致的温室效应加重。比如:雾霾现象,冰川融化导致水平面增高。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节能减排义务日益突出,全球生态恶化和环境问题越来越被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各国为缓解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不断努力,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同时,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承担着保护环境的使命与责任,并积极寻求应对措施。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将减排目标定为:到 2015 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10 年下降 17%,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 2010年下降 16%。为了达到减排目标,在国内开展碳交易也是形势所趋。推行企业碳会计核算,构建碳会计体系,发展低碳经济社会和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已势在必行。但是无论是区域范围内的碳交易还是企业的碳披露项目均需要基础的核算数据做支撑。然而我国没有建立碳会计核算体系,针对企业碳排放的计量与核算未纳入企业核算范围之内,企业开展碳交易和碳披露均缺乏规范指导和翔实数据的支撑。企业作为参与国际竞争和参与本国和国际碳交易重要主体之一,通过碳会计体系的构建,可系统科学地计量其碳排放量,为企业标识碳标签和参与碳交易提供基础数据。另外,碳交易作为一种经济活动,更离不开会计对其活动过程进行记录、反映与监督。基于以上所述碳会计的重要性,本文就如何构建碳财务会计体系进行了深入思考,以期从理论角度帮助企业尽快构建碳会计体系,并指导其碳会计实务工作,为企业在低碳时代的发展提供基础,避免成为“绿色贸易壁垒”下的牺牲品。该论题立足于此,旨在将低碳业务纳入到会计核算的范畴,构建碳会计核算理论体系,为企业碳核算提供理论的指导和操作指南。
2.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在本文进行撰写的过程中,希望通过查阅和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在现有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学者们关于研究企业碳财务会计理论成果进行梳理,总结出企业碳财务会计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收集相关企业样本,获取和处理相关财务数据,进一步通过统计和回归分析等方法来实证研究,检验企业购买(出
售)碳排放权的数量、采用的碳计量标准以及碳信息披露质量与企业价值之间的
关系,从而验证建立碳会计体系构建的有效性,并加以说明。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来总结企业碳财务会计体系构建的影响因素及发展前景,并提出相关建议和举措。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拟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梳理分析国内外企业碳会计体系的相关理论,确定碳会计的定义,目标及核算的基本前提。对碳会计体系构建及其有效性检验理论基础的阐述以及构建企业碳 会计体系的环境分析。
从碳会计定义、目标、基本假设和信息质量要求入手,提出碳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原则,重点阐述碳会计的账务处理和碳信息披露的形式与内容,构建完整的企业碳财务会计体系。实证研究。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利用样本企业的数据实际测度碳会计确认、计量以及碳信息披露质量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从而检验企业碳会计体系构建的有效性。本文写作提纲如下
3.国内外研究现状:
碳会计核算研究
国际综合报告委员会指出,有必要在国际上创建一个会计可持续发展框架,在财务报告中反应气候变化对企业组织经营的影响,从而碳资产在企业经营中可以进行交易,资产可由碳排放权转化而来。
Jan Bebbington 和 Carlos Larrinaga-gonzalez 等(2008)指出,碳会计的财务核算方面当前主要有总额法和净额法。总额法方面,全部的排放权都应该进行确认计量,购买所得的碳排放权应按购买取得的成本(如果公允价值大于购入成本时,取公允价值)确认为资产,对于以无偿方式获得的排放权应该以当时取得时的市价确认为资产,可划分为捐赠资产。净额法方面,对资产负债表有影响的只是外购来的碳排放权,因此在确认时只需处理外购来的碳排放权,按照购买取得的成本确认为一项资产,而对于无偿分配得到的排放权则初始确认为零值[1]。
David Glodstein, Kenneth A.Winkeiman and James M.Fornaro(2009)的观点认为,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在碳排放权会计核算领域主要采用的是基于存货及历史成本的方法,然而,因为目前大部分碳排放权都是从美国环保署免费取得,并且是零基成本,因此,美国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指南下的会计实践可能会使涉及碳排放的美国公司的资产、负债和经营收入发生错位。[2] Marcel Braun 等学者(2009)观点认为,碳排放权如果是企业从政府免费无偿获得的,应当确认为无形资产(按照当时取得的市场价格),即借记无形资产,贷记递延收益;在后续计量时,要对碳排放权摊销处理,以企业的实际排放量为基础,借记费用,贷记无形资产,摊销递延收益时,按比例,实际排放量比上总排放量,借记递延收益,贷记补贴收入;出售时确认负债,实际现金收入减去碳排放权摊销余额,借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贷记无形资产,差额记其他应付款;等到年末,调整因碳排放权而形成的负债的账面价值,按照碳排放权的公允价值调整即可。[3] 国内学者针对碳会计核算进行研究, 提出碳排放权是一种特殊的经济资源,特别对参与清洁发展项目的企业来说,清洁发展机制使得碳排放权有了市场,从而具有价值,碳排放权是符合资产定义的。但对于碳排放权的确认问题一直没有定论。
张鹏(2010)基于 CDM 项目的特征,认为企业参与 CDM 项目持有核证减排量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出售,而这正是存货的一个基本特征,因此将核证减排量确认为存货,按实际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在资产负债表日,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其可变现净值的计算基础为合同价格[4].彭敏(2010)认为碳排放权是由权威部门发放的权证,可单独出售或者转让,即具有可辨认性,且由于 CDM 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风险,这种收益的不确定性也使得碳排放权区别于货币性资产,应确认为无形资产。肖序、郑玲(2011)
在认识到上述两点的基础上提出由于我国排污权交易市场并不活跃,企业往往将 排污量降低到分配或者已购买的排污配额之下,使得排污权具有了类似于经营许 可证之类的无形资产的特征,鉴于我国市场的成熟度和政策法规的完善程度,宜 采用历史成本计量[5]。
朱敏、李晓红(2010)认为碳排放权具有自由的交易市场和定价机制,因此 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取得。企业参与 CDM 项目的目的就是为了取得 CERs 以获取利益,符合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定义,应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6] 徐峰林、李晨晨(2011)同样认为应将碳排放权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他们认为碳排放权类似于债权凭证,流动性较强,并且可将其用于期货交易以套期保值,使得碳排放权具有一系列金融资产的特征。[7] 刘金芹(2010)对碳排放权的确认和计量进行了分析,认为:碳排放权属于嵌入衍生工具,其本身与普通的金融衍生产品不同,碳排放权可按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可以在获取时或报告期末的不同时点分别核算,而具体核算时可参照碳交易所的价格指数确定其价值。[8](2)碳信息披露研究 在过去的十年间,各类自愿披露项目和国家强制披露项目依次开启,并推动了企业披露其碳排放行为的巨轮。
2002 年起碳信息披露项目(CDP)作为全球最大的投资者联合行动,代表这些投资者向全球大型企业调查碳信息披露情况,以便为投资者提供参考信息。CDP 希望企业按照温室气体议定书(GHG protocol)的标准披露信息。Ans Kolk, David Levy, Jonatan Pinkse(2008)认为碳信息的质量并没有得到明显提升,企业披露碳信息所采用方法学的多样性使得这种信息披露达不到信息质量具有可比性、可理解性和可靠性的基本要求,统一碳信息披露方法急待解决。
Schaltegger 和 Csutora(2012)强调了信息可比较的重要性,因此他们认为仅仅提供一些绝对量的信息远远不够,还需要提供相对量信息,如每单位产品的碳排放量、每欧元销售额包含的碳排放量等,这些信息将有利企业与前期数据进行比较。[9] 国内学者对碳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信息披露的模式 关于碳会计信息披露模式,万红波等(2010);刘萍(2010);李景宁(2011);王春颖等(2012)[10]赞同采用表内披露与表外披露相结合的方式,即不仅在传统会计报表中增设碳会计科目,列示企业经营生产中的低碳经济活动,而且对于其他有关低碳要素的非货币信息也要在表外予以披露。
除此之外,王爱国、武锐、王一川(2011)[11]提出叙述性描述模式、现行会计报告的改良模式、碳会计报告的专题模式及碳会计报告的理想模式四种碳报告模式以供企业选择使用。郭海芳(2011)[12]提出了双轨模式,即上市公司以低碳会计信息独立报告的模式进行强制披露,非上市公司以补充报告模式进行自愿披露。吕华璐(2013)[13]认为应根据企业性质和规模的不同进行区分,采用不同的报告方式。万彩云(2014)[14]对低碳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给出了创新性建议:将单独的低碳会计报表和低碳评估报告相结合进行披露。
4.论文(设计)的研究计划或撰写方案:
5.参考文献:
[1]Jan Bebbington, Carlos Larrinaga-gonzalez.Carbon Trading: Accounting and Reporting Issues.European Accounting Review, 2008,17(4):697-717 [2] David Glodstein, Kenneth A.Winkelman, James M.Fornaro.Accounting for Emissions: Emergingissues and the need for global accounting standards[J].Journal of Accountancy, 2009(5): 453-512 [3] Marcel Braun.The evolution of emissions trading in the European Union-The role of policynetworks, knowledge and policy entrepreneurs[J].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 2009(34):469-487 [4]张鹏.CDM 下我国碳减排量的会计确认和计量[J].财会研究,2010(1):39-41.[5]彭敏.我国碳交易中碳排放权的会计确认与计量初探[J].财会研究,2010(8):48-49.[6]朱敏,李晓红.论清洁发展机制下碳排放权的会计核算[J].会计之友,2010(4):79-80.[7]徐峰林,李晨晨.试论碳排放权会计确认及计量[J].商业会计,2011(19):16-17.[8] 刘金芹.基于 CDM 项目的碳排放权的会计处理问题探析[J].会计之友, 2010(10): 24-25 [9]Stefan Schaltegger, Maria Csutora.Carbon accounting for sustainability and management.Statusquo and challenges[J].Journal of Clean Production, 2012, 36:1-16.[10] 聂颖,蒋卫东.我国碳会计研究综述及启示[J].新会计,2014(11)
[11] 王爱国,武锐,王一川.碳会计问题的新思考[J].山东社会科学,2011(10).[12] 郭海芳.企业低碳会计信息披露初探[J].会计之友,2011(12).[13] 吕华璐.构建我国低碳会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 [14] 万彩云.企业低碳会计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4(3).指导师意见:
(对本课题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等方面的意见)
指导教师: 年月日
第五篇:计量保证确认总结
计量保证体系运行情况汇报
企业概况
公司地处江苏省大丰市西团镇,为国家定点农药生产企业之一。在国家一类口岸——大丰港建有乐果、稻丰散、草甘磷、氟乐灵、乙草胺、噻磺隆和酚菌酮等8条合成生产线,年产原药3万多吨,拥有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三大系列近30个品种。其中,乐果生产规模全国最大;稻丰散为农业部重点推广产品,国内独家生产;酚菌酮拥有2项国家发明专利。公司已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公司商标“威力士”为江苏省著名商标。先后荣获省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省循环经济示范型企业、省民营科技企业、省农业科技型企业、省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荣誉称号。公司与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多家高校院所建有长期的、良好的合作关系,建有设施齐全的研发中心。
公司以产品研发和项目建设为核心,逐年加大资金投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3年,噻磺隆原药合成工艺的研究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列入国家第八期国债项目,获得科技部中小型企业创新基金;2004年稻丰散原药列入替代高毒农药的品种专题国债项目;2005年新开发的植物源农药天然除虫菊酯,列入国家“星火计划”;2007年,酚菌酮被评为江苏省重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60%稻丰·唑膦被评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2008年,公司在大丰港投资的污水处理厂项目列为国家基础设施补助项目,目前正在进行二期技改扩能,将继续申报国债项目资金补助。2009年,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被评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与清华大学合作的“催化还原处理技术与装置研究”项目被列为国家863计划项目。2010年,乐果、稻丰散、草甘膦、吡虫啉、氟乐灵等原药和制剂7个产品被评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年产1000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项目被列为国家星火计划项目;乐果、稻丰散顺利通过江苏省名牌产品复审。2011年,公司重点计划申报中国驰名商标、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继续申报江苏省名牌产品。
公司将秉承“科技兴企、人才强企”的经营理念,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和环保优势,以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资金回笼快和科技含量高的高新产品为目标,延长产业链,全面提升经济效益。以创新管理为基础,以重组盘活资产为抓手,以环保产业和新材料、新能源为重点,突出行业优势,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坚持科技创新,加大自主创新,进一步加深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关系,运用新技术和新装备,加快实施产业结构调整转型与提升扩能,迅速提高抗风险和盈利综合能力,实现生产连续化、控制自动化、设备现代化、管理精细化,优化经营环境,提升职工待遇,倾力打造科技创新型、人才聚集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化企业。
一、思想重视,组织落实
计量工作是企业现代化生产和经营活动中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和管理基础,贯穿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为新产品开发、原材料检验、生产工艺监控、产品质量检验、物料能耗、安全生产、环境监测、成本核算、责任制考核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以达到强化管理、指导生产、实现安全、优质、低耗、高效益的目的,我公司各级负责人对该工作极为重视,思想统一,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对计量工作实行四个优先,即:计量方案优先讨论,计量措施优先安排,计量资金优先解决,计量计划优先落实。从而有力的促进了企 业基础工作的管理。
二、加强计量器具的配备和检测,为生产、经营提供准确的数据。
生产工艺的安全运行,离不开准确可靠的计量器具,在计量器具的配备上。我公司根据工艺技术文件的要求,对计量器具的检测能力进行分析并加以配备,使之向智能化发展,满足了安全生产的需要,在质量检测、经营管理、能源管理、安全环保等方面绘制了计量网络图,配齐各工序。管理环节的计量器具,使我公司安全、煤、水、电、汽等能源一级计量器具配备率达100%;二级计量配备率达90%,经营管理、工艺检测、质量检测、安全环保计量检测率分别达100%,保证了计量检测数据为生产、经营提供准确的数据,有效地实行了目标成本管理。各车间、部门根据指标精打细算,增产节支,降低消耗,使企业的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在定额考核中,以计量数据说话,设立了多种考核奖、逐日统计,严格考核,奖罚兑现,调动了广大员工的生产积极性。
计量工作的加强,使我公司基础管理工作走上正轨,推动着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同时,计量自身也为企业创造了效益,在这方面,我们主要控制“两关”,一是大宗物资进货关,其次抓产品出厂关。我公司主要能源方面的原料是汽、电,配备了由盐城计量测试所监测和供电部门监测的流量计和电能表,进行准确计量核算。大型液体原料、固体原料均经过由大丰计量测试所监测的电子汽车衡进行准确严格称重计量核算。
三、加强计量法制观念,增强质量意识。
坚持以人为本,将各类计量人员的管理和培训作为重点来抓。历年来多次派员参加省、市技术监督局组织的计量体系内审员培训班,系统地学习了ISO标准及国家标准,通过考核有4名同志获得了企业计量确认内审员审核员证书。在企业计量保证体系文件颁布实施后,为保证全公司职工能在计量方面按体系文件执行,全质办协同计量科根据管理层的要求相关中层管理人员及其专(兼)职计量员等进行计量保证体系文件的宣贯;各车间结合自身的特点、各类人员的工作性质和要求,分类贯标及组织学习培训,使全公司职工熟悉计量基本知识,掌握其
岗位基本要求及应承担的责任,更好地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贯彻落实应用。
四、坚持计量和质量的统一,推进安全、环保达标创优。
计量和质量是密不可分的整体,计量工作和各项措施的到位,为我公司的产品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竞争中的王牌,没有准确可靠的计量检测作保证,就不可能有稳定、高水平的产品质量,这已成为公司职工的共识。企业推行质量一票否决权,注意从宏观上把握质量和效益的关系,要求在生产、经营中的每个环节都要执行指标,在关键工序上设立工序控制点。为确保产品的质量,对每班产出的产品均进行质量抽查和产品抽重,坚持不合格产品不出厂的原则,从而保证了产品质量。
在安全、环保上,企业投入了大量资金,配齐了各种检测设备。对事关安全的检测项日,坚持定时、定点检测,消除各种事故隐患。积极改善环境设施,对环保项目及时分析,提出处理方案,使车间生产安全稳定地进行。
五、改善计量设施,强化计量管理。
为确保计量检测设备提供准确的数据和量值溯源的要求,本着合理、经济、实用的原则,企业投入了大量资金,改造和扩建了原有的计量检定设施,在日常管理中,对全公司所有的计量器具进行跟踪管理,使计量器具的帐、管、物相符,严格把好计量器具采购、入库、验收关,杜绝不合格计量器具使用。
为保证全公司计量器具准确,有效的服务于生产、经营。我公司建立了压力表、小容量检定等五个计量标准,同时配齐了所需的标准器具,从硬件上保证了计量工作的正常开展。
通过各级领导的悉心指导和全公司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我公司的计量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企业将计量管理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一切以计量数据为依据,计量工作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多的功能,计量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但由于水平有限,在实施过程中还有不少的问题和缺陷存在,我们将继续努力,以使我公司计量工作登上新的台阶。
江苏腾龙生物药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