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学生就业现状的影响因素分析(五篇模版)

时间:2020-12-07 12:44: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导致学生就业现状的影响因素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导致学生就业现状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篇:导致学生就业现状的影响因素分析

截止至2019年11月17日,共有8人选择离校后进行专升本考试,43人选择就业,占到总人数84.3%。这43人中

有2人已经找到就业单位,并签订就业协议;

有7人已经接到多家公司面试通过通知,还在进行选择;

还有5人选择暂时不就业,其中有4人选择年后再就业,1人暂无就业意向。针对问卷调查中反映出的情况,通过和相关学生的谈话,导致学生就业现状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点:

1.个别学生认为学历对自身就业的影响较大,因此选择毕业后参加专升本考试,提高自身学历。

2.部分学生心态不稳定,存在消极与懈怠心理,认为明年7月份拿到毕业证再找工作也不晚,却没意识到作为大专院校学生,错过了今年11月份到明年3、4月份的就业黄金时期,等到明年拿到毕业证去找工作时,届时本科院校学生也已经毕业,竞争压力更大,将增加自己的就业难度。

3.部分学生存在自身定位不清晰的情况,对自身的能力和性格等方面的评估不准确,导致个别学生只考虑与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其他岗位都不考虑,眼光过于狭隘,而会计专业在就业市场的需求不是特别高,因此此类学生的就业成功率较低;

还有个别学生存在眼高手低的心态,对于现实社会中的真实就业环境没有清晰认识,存在幻想,因此当此类学生步入职场后,意识到现实和理想中的差距后,心理自我调节能力不够,最终选择跳槽来逃避此类问题,导致就业状况不稳定。

4.大部分学生通过学校组织的招聘会、朋友介绍推荐、网上投简历等方式已经收到多家公司面试通过通知,但是由于考虑因素较多,例如岗位、薪资、工作地点等,且自身对可选择的公司无明显偏好,而距离离校时间还有半个月,因此无法迅速决定,还处于待就业的状态。

第二篇: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分析

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分析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

我国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高等院校大规模扩招,毕业生大量增加的高峰已经来临多年,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为788万人,比2010年增长100万人。按照经济学的观点,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80-100万个,由于我国经济正在进行结构调整,2002年至2007年五年中同期的社会新增加就业岗位基本稳定在每年900万个,2012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岗位也没有明显的增长。可以说,人力资源市场的供需矛盾趋于紧张,特别是2012年以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更加凸显出来,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

1.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之下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

1953年的我过高等院校仅148所,在校学生仅有21万人,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不断的推进,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我国高等教育不仅在数量上翻了几十倍,质量上也比最初的高等教育的水平提高了很多,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在校大学生人数的领头国家,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也跻身世界第二的位置,成为高等教育的大国。从1999年开始,我国高等教育院校就不断的扩招学生,这样的背景之下,我过的教育规模与水平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势头。

由此可见,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向大众化的方向发展,这种背景之下,大学生就业也从原来的精英化转向了大众化,在20世纪80、90年代,大学生属于稀缺资源,这个时候的大学生从来没有为就业的问题而烦恼过,而到了大众化教育的阶段,大学生显然没有之前那么的抢手,因此,大学生就业问题就成了社会发展的一个新的问题,原本为大学生分配工作的制度也逐渐取消,目前的就业现状已经不再是单项选择了,不在是大学生选择单位了,单位也有了选择大学生的权利,这样的情况之下,大学生的危机意识逐渐加强了。

2.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正在不断的增加,市场的需求量却增长缓慢,同时由于社会待业人员、考研人员也处于不断的扩大,导致我国就业率下降明显。教育部直属院校毕业生和部委院校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基本相同,一般能够在85%左右,但是地方普通大学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相对要低得多,一般在50%左右。

从社会单位用人需求来看,对研究生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对本科生需求正常,但具有明显下降的趋势;对专科毕业生的需求量严重不足。

从社会市场需求方面,计算机、自动化控制、对外英语、市场营销、生物工程这些专业毕业生较为热门,但是由于此类院校过多,毕业生人数太多,市场需求跟不上生源增加的速度。整体来说,毕业生就业率呈现下降的趋势。

据调查统计显示出的每年不同学校的就业人数已经比前几年下降很多,尤其是近几年,这种现象呈上升趋势,即便是211、985院校的学生在毕业之后找了一段时间工作无果之后选择了考研,每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一个职位有几千人在竞争,企业发布的招聘岗位指出仅招三五个人,但是投递简历的人却又成百上千的大学生,而且招聘信息中明确规定必须是本科生,有的甚至是研究生,其实职位所给出的岗位职责是一个专科生就能担任的,由此可见,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有多严峻。

3.大学生就业趋势

据相关调查研究表示,社会工作岗位在2014年比2013年增加36%左右,而大学生毕业人数方面,2014年毕业生比2013年同比增加了将近130%。毕业生人数增加速度十分迅速,这成为社会上“就业难”问题的主要因素。

所有的问题都具有双向性,在大学生认为就业难的同时,企业在招聘人员的过程中也觉得十分困难。实际上,大学毕业生虽然增加,但是企业依然觉得招聘困难,某一大型的事业大内在招聘过程中,每年会招收超过500名员工,但应届毕业生所占的比例仅为4%左右。另外,一家私人企业老板在接受访问中表示:大学生是企业的骨干,是企业的中坚力量,企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对大学生有很大的依赖性,但是在每年的招聘过程中,基本上排除了应届毕业生。

基于现阶段大学毕业生供大于求的现状,企业为了牟取小利,在招聘过程中给出虚假的招聘广告,开出诱人的待遇,但巧设名目、乱收应聘人员的费用,应届毕业生在试用期结束后就面临辞退的危险。另外,大学生获得招聘信息的渠道十分广泛,但是有效的信息面却十分狭窄,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4.男女大学生就业基本现状

大学毕业生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女生比男生更加难以就业。很多企业在招聘信息中明确标出仅限男性,有的企业虽然没有明确指出仅限男性,但是,最后通过的确实男性,并不是因为男性不女性更优秀,不可否认,这是一种变相的歧视,这对女大学毕业生而言难度又增加了很多。就调查显示,男性的就业率要高于女性,但是女性的学历层却比男性更占优势,学习成绩也普遍比男性好,人力资本几类程度也要高于男性,然而,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所获得面试机会却比男性少很多,最终结果就是女生的就业率远低于男性,无业的持续时间要比男生长很多,总体来看,性别对于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也非常的大。

综上所述,我国现阶段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重,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针对这一现状,如果不及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必然会为高校、学生带来不利影响,所以,改变大学生就业现状是现阶段我过高等院校与国家的当务之急。

二、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分析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由多种因素引发的,除了高等院校持续大规模扩招外,还包括高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问题、毕业生自身可能产生的消极因素以及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缺失、就业体制不完善等外部环境的影响。

(一)人力资源市场供需失衡

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大学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还不能满足市场对以下几类人才的需求。一是劳动技能型人才。由于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处于国际分工的底部,新增加的劳动就业岗位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就业岗位,近年来的人才市场需求供给情况反映,各技术等级的劳动力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以机械加工为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短缺,然而大学生在校期间根本不可能学会这些技术技能,也不愿意毕业后从事这些技术型工作。二是农业人才。据统计,我国平均每百名农业劳动者中科技人员数量及每百亩耕地平均拥有科技人员0.0491名,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水平,农业从业人员中大部分没有接受高等教育。三是落后地区的人才需求。在我国的西部、在农村、在基层、在工作条件艰苦的行业急需引进大量知识型人才,帮助改变贫困落后的状况,然而却乏见大学生的身影,每万人中大学生占有量非常小。

(二)高校教育与社会需求失调

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增加,我国高等院校虽然在软硬件设施建设上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并不能缓解高校毕业生与社会需求脱节的压力。

1.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凸现

大学生就业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地区经济发展周期有较大的关联。随着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四年一个周期的高校专业设置调整逐渐滞后以致错位。此外,学校对经济社会发展趋势预测能力不足,对学生的教育与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也是导致高校教育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结构性矛盾凸现的原因。

2.大部分高校培养的学生质量不过硬

大学生在市场中与各群体人在一个平台上竞争岗位,核心竞争力是学得多、学得快、转化率高。因此,衡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指标之一就是学到了什么、掌握了什么、学会并转化成为自己生存发展的能力是什么。

(三)大学生自身因素

大学生自身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由于缺少正确的就业观念的引导,职业生涯模糊,自立自信心不足,综合素质不高,社会适应力较差,这些都对大学生解决就业问题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1.职业生涯模糊,就业准备不足

其实,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时就应该对大学四年学习做出明确的目标计划,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但在实际中,上了大学的很多学生对市场变化、社会变化关心度较低,注意力和精力都应付考试了,多数学生没有“生涯”的概念,对职业目标相对模糊,没有把兴趣、爱好与自己所学专业很好结合,更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对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哪些职位能成功,自己潜能有多大一概不知,到了大学毕业才“临时报佛脚”。

2.大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

首先是适应社会的能力较差。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由于很多大学生没目标、没准备,缺乏对自己的清晰定位,在学校里只满足所学课程,忽视了对广博知识的积累和对实际能力的培养和锻炼。社会实践经验不足加之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在应聘场合紧张、胆怯,不能充分展示自己,从而错过了许多工作机会。其次是对家长的依赖性强。我国部分大学生在大事还得家长拿主意,完全独立靠自己的意愿选专业、定职业,找工作的大学生不足一半。

(四)国家政策方面的原因

近几年,国家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做出了大量的工作,并出台了相应的优惠政策。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如户籍因素、生活需求等,导致大学生就业问题依然严重。总体上国家对大学生就业的引导性政策可行性较差。另外,国家关于高校扩招的政策,进一步提高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虽然国家从许多方面为大学生设立岗位,但与庞大的毕业生规模而言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三、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解决大学生就业压力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多部门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和办法。

(一)政府部门完善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政策

近年来,中央政府针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但是总体情况上来说,政府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扶持的力度,或者说是方式还不够正确,在很大程度上还存在欠缺。社会应

该给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以及实习机会,同时政府还需要加强在就业指导方面的政策建设,根据学生成长的客观规律,对学生进行合理科学的就业指导。社会中可以创建各式各样的就业培训机构,帮助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做好就业规划,帮助学生能够在走出校园的同时,不会对自己的就业感到迷茫,帮助其找到就业大方向。

国家还应该积极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在创业贷款、创业环境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学生到西部地区以及农村基层进行锻炼,帮助学生实现人生的理想为灵活就业的毕业生开展人事和社会保险事务代理的全程服务。再次是使就业服务深入人心,在开展职业咨询和职业指导的过程中,要特别加强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开发,促进个人素质的全面提高,以适应竞争就业的需要。最后是充分发挥各种社会组织在人力资源市场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加强与团委、个体私营企业协会的组织的联系,通过他们调动各方资源深度挖潜就业岗位,促进毕业生的有序流动。

(二)高等教育机构深化教学教育改革

是否满足或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作为检验高等教育成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各高校的办学理念、教育方向、专业和课程设置要适应社会的需要,及时地调整专业安排和制定招生计划,并增强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有效合作,从而培养出与市场需求、社会需求相对接的应用型人才。此外,高校还需要加强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使得就业指导贯穿在整个大学生涯中,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择业观,增强择业实力。

1.合理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

一是与产业结构结合。要根据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就业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拓宽专业适应性,依据企业反馈的信息重新设计和调整各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进一步优化和整合课程。二是与发展形势结合。当前,政府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学校也要高度重视对学生创业意识与能力的培养,要开设大学生创业选修课程,让学生掌握创业的基本政策和知识,如邀请创业成功人士谈创业经历,开展大学生创业大赛等,培养学生创业的兴趣,并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创业能力。三是与实践能力结合。关注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拓宽专业知识面,改革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加大实训实习力度,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专业应变能力。四是与兴趣特长结合。加大学生选择专业的自由度,允许确有特长的学生自由选择专业。五是与生涯规划相结合,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列为必修课,通过“入学到毕业”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辅导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正确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确定自身的职业方向,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

2.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

千方百计收集就业信息,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逐步实现高校毕业生供给与人才市场需求的信息联通,用请进来的方式,高校可以邀请用人单位进驻校园进行现场招聘,或举办大型的招聘见面会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的了解企业,促进学 生与企业之间的纤细,同时也让企业了解学生的岗位要求。坚持产学研紧密结合,建立相对稳定的学生实践和培训基地和订单式培养方式,定期请用人单位到校作讲座,鼓励大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教育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利用假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践锻炼。通过专业课程、专业测评、专业辅导、网上指导等专业手段,开展团体辅导和个性化指导,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灵活就业,多渠道就业,主动创业。简化环节、减低成本,方便快捷地为毕业生办理各种手续,为毕业生择业提供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法律法规的教育,有利于大学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关系,避免一系列不必要的纠纷,培养大学生在就业中的依法维权能力。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

(三)社会通力营造大学生就业支持环境

帮助大学毕业生解决就业难题,涉及到全社会的各个方面,因此,有必要建立起一个强大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由家庭、用人单位、社会与学校和政府通力合作、共同努力。

1.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首先,用人单位积极接纳大学毕业生,为他们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其次,用人单位用人既要讲究单位的当前效益,又要讲究远期效益。在设置聘任条件时要充分考虑毕业生的个性发展空间,注重毕业生的潜力发展。再次,用人单位应加强人才储备,解决企业高层次人才仍显不足,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企业竞争力低下等问题。最后,用人单位应加大与高校的联动程度。相互利用各自的智力、资金和岗位技能优势,共同谋求人才又快又好的发展,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储备人才。

2.社会媒体要坚持健康的舆论导向

尽管社会媒体不可能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但可以还原大学生就业的现状与本来面貌,理性看待大学生就业中的种种现象和问题。社会媒体在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中的舆论引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正面宣传,引导和帮助人们转变传统就业观念,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就业观,提高全社会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认识

2、从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困难入手,帮助大学生适时调整就业心态,以减轻大学生的心理压力。

3、宣传与解读政府为推进就业而制定的相关措施和制度,为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提供借鉴。

4、积极传播就业信息,为大学生求职与创业提供信息支撑与精神动力,通过大型策划与活动组织,为大学生和就业单位搭建桥梁等。

3.家庭成员要发挥积极的鼓励作用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应该主动承担教育学生的责任。家长自身首先要调整好心态,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对孩子求职遇到困难的时候多引导和鼓励,以朋友的角色与孩子多沟通,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正确看待上大学和找工作的关系,找第一份工作和终身职业的关系。同时,要配合学校,发挥自己在激励学生成才、确立价值取向、设计职业生涯、转变就业观点、开辟就业渠道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四)大学生努力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

当然,政府、学校和社会所采取的一些措施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的重要保障,但归根结底,还是要靠大学生自己努力转变就业观念,确定职业发展目标,增强提升自身就业力的意识,优化自身的能力结构。

1.确立明确的职业生涯目标

从进入大学的第一天起,大学生就应对自身个性、才能和特长、兴趣爱好及弱点都有一个实事求是的正确认识和评价,并从自身的实际出发,进行准确的职业目标定位,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合理规划大学生活,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发掘自身潜力,不断调整发展目标,为未来的职业发展作好准备。

2.增强自身综合素质

大学生是国家额希望所在,是民族发展的后备力量,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必须不断的提升自身素质,在高校学习过程中,与国家技术社会一道,树立健康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积累知识,提升专业性知识的同时,学会与人沟通、合作,对生活充满信息和希望。另外,在大学实习过程中,大学生应该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工作中,提高自身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积累更多的社会工作经验。同时,大学生需要给自己做好就业定位,不受条条框框的约束,以实现自我价值为主要目的。

3.提高自主创业的本领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应尽一切可能依靠自身实力解决就业问题,自主创业则可以成为个人层面上减少就业难度的一种主动性的现实选择方案。大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找准商机,发挥一技之长,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道路,在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缓解了就业压力。

结 论

本文主要通过对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做了调查分析,目前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对于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做了相应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便能够为现阶段大学生就业难提供借鉴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都会接受高等教育的学习,高等教育逐渐大众化,然而也正是这一现象的出现,大学生就业也越来越困难,我们不能否认接受高等教育是正确的选择,因为接受高等教育不仅是为了谋求一份好的工作,还是提高个人修养的一种重要途径,然而,就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现状来看,情况不容乐观,因此,在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同时,就业的问题该如何解决,也要考虑在内,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最终目标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动力的,而不是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带来阻力。

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有很多,本文就现阶段主要的因素做出了相应的总结,所提出的措施也仅仅是针对已经出现的因素,未发觉的因素依然需要做进一步的探究,这也将是笔者未来工作与实践中需要进一步学习的地方。

参考文献

[1]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2]毕云飞.大学生就业压力[D].河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论文,2008 [3]张彦,陈晓强.劳动与就业[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4]钟谷兰,杨开.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陈宇红,江光荣.大学就业压力问卷的编制[J].广州大学学报,2009 [6]张国金,高洪生.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其疏导途径[J].聊城大学学报,2009

第三篇:会计本科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论文 关键词: 会计 毕业生 就业市场 影响因素

论文摘要:本文以问卷调查为主要工具,运用叙述统计等方法,从会计就业市场供需双方的两个层面分析研究了会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因素。综合两个层面的样本,利用因素分析方法,归类简化了影响因素,分析的结果是: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最重要影响因素是知识成绩,其次是薪酬福利。据此,对学校加强学生理性的就业观辅导和改革现有课程设置提出了要求。

高等学校的会计院系是会计 教育 的供给者,工商业界和会计事务所是会计教育的主要需求者。近年来,会计毕业生就业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次性就业率在逐年降低,不断加大的就业压力对高等会计教育提出了挑战。因此,明确会计市场需求,提高会计毕业生的就业率,成为我们会计教育界要面对的重要课题。本研究主要从供给者和需求者两个层面来探讨会计就业市场职业选择的影响因素,并根据调研结果提出会计教育改革的想法,以适合会计人才市场对会计毕业生的知识和能力需求。

一、文献 探索 会计毕业生的最终就业取决于供需双方。1.就供给方来考察,毕业生职业选择主要受需求者的条件环境影响。影响供给者职业选择的条件环境,不同人研究结果略有不同,国内外之间也略有差异,但主要因素基本相同,即主要是工作单位的声誉、升迁机会和薪酬等。2.就需求方来考察,招幕会计毕业生的条件,主要是学习成绩、组织能力、沟通能力、面试表现等方面。国内尽管没有这方面的专门实证研究成果,但相关研究也能从一定层面反映出实务界对招聘的会计人员知识与能力的要求。杨有红对实务界的专家实证研究发现,会计和财务知识仍是会计人员知识体系的核心,排在第二的是管理、金融、税收及 法律 知识,可见,实务界对学生会计成绩和整体成绩的关注程度。林志军等对于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调查分析得出的结果是:财务会计、金融学、管理会计、税务学、商法、审计/鉴证服务、职业道德、信息系统、国际贸易和 电子 商务是最重要的十项知识要素;最重要的10种技能分别是职业品行、计算 机技能、外语水平、人际关系、决策能力、分析性/批判性思维、写作水平、团队合作、领导才能和语言交流能力。该研究同样证明了会计成绩和整体成绩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了人际关系、领导能力和交际能力的重要影响。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会计毕业生的就业结果取决于会计教育产品的质量是否符合会计实务界的要求以及会计毕业生对职业选择的要求。因此,本文的研究对象定位于2003,2004届的会计本科毕业生和实务界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财会部门负责人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2.问卷设计。本问卷内容的设计主要 参考 美国会计学会提出的问题,并汇集会计教育改革相关的文献,经汇总分析后,再根据国内会计教育与实务的现状及相关的会计理论研究作一定的修正。本问卷调查的设计,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面函,说明调查研究的目的意义以及答卷的注意事项;二是具体的分类项目,包括两类:一类是关于毕业生知识、能力素养等方面的,包括外语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管理的经历、会计成绩、综合成绩(包括公司理财、税务、金融、经济 法等)、自信心、面试表现、学校知名度、交际沟通能力、社会关系、政治 面貌;一类是实务界的条件环境,包括 企业 发展 潜力、升迁渠道、薪酬政策、福利待遇、进修提高、企业所在地区、办公场所、出差机会、休假制度、企业声誉、人际关系等。3.资料分析方法。本研究首先从全体样本的观点,以叙述胜统计来探讨研究对象对会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的看法;其次,以因素分析来简化问题的变量;最后再分供、需方两类样本,用叙述性统计方法来了解毕业生和企业界对会计毕业生就业市场影响认识上的差异情况,以便借此研究结果,改进会计教育。

三、结果与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会计市场供需双方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因素重要性的总体认识,从需求方的因素来说最重要的是“发展潜力”、“薪酬水平与制度”、“知名度”;最不重要的是休假制度、办公场所和出差机会。从供给方因素来说,最重要的要素是“综合成绩”、“面试表现”、“学校知名度”;最不重要的是计算机应用能力、自信心和政治面貌。从而显示出毕业生求职十分看中企业的发展、声望和薪酬,而对会计工作的辛苦程度在心理上能够认同。对于用人单位来说,特别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校的知名度,对学生的社会关系和在学校担任过管理职务也较关注。这符合现今会计工作性质,特别是作为服务性企业会计事务所工作性质的特点,以及社会资源在当今 中国 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而将自信心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列为不重要因素,这与以前的相关研究成果有较大差别,从面上看也确实令人费解,特别是自信心。对此,我们找了我校及其他几所高校的会计高年级学生交谈,据此了解到了 现代 大学生特别是在“一本”层次上录取的大学生自信心都比较强,不自信的很少。至于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在 网络 经济时代已经是一个大学生的基础能力,况且会计电算化是绝大部分高校的必修课,而且很多学校都把取得计算机的应用能力证书作为取得学位的必备条件之一。为了进一步验证毕业生与实务界对会计就业市场影响因素重要性的认识情况,经过分析可见,因素中,综合成绩、面试成绩、语言水平和会计成绩等都与毕业生的知识水平有关,故命名为“知识成绩,’;薪酬制度、福利待遇、休假制度等都是与物质待遇有关,因此命名为“物质待遇”;发展潜力、升迁渠道、进修提高、人际关系等都与毕业生未来发展相关,因而赋予“发展潜力”名称;企业地位、企业所在地区、办公场所、社会关系和学校知名度是涉及到供需双方的环境和资源条件,因此将其命名为“环境条件”;管理能力、交际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自信心等都与学生的素质能力有关,因此,命名为“能力素质”。从调查中可见“知识成绩”与“薪金福利”的重要性。

第四篇:高职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高职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创纪录的达到795万,再加上中职毕业生和农村城镇化剩余劳动力转移,2017年全国新增劳动力超过2000万人。毕业生人数的激增、用人单位需求量的减少、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学生就业能力的不足和就业观念的偏差,使高职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一)理想与现实的偏差,使部分毕业生有业不就

部分高职毕业生就业观念过于务实,一方面他们有着远大的抱负,希望毕业后能够后轰轰烈烈的干一番事业,最大限度的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另一方面有些毕业生没能正确认清自己和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就业的期望值过高,向往着工作体面、收入高、生活方便又轻松的工作,这就造成了不少毕业生“慢就业”,甚至有业不就。

(二)就业能力的不足,使部分毕业生有业难就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我国对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同时,用人单位非常看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动手操作能力,看重毕业生的沟通、理解、学习、运用和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由于高职生的文化水平与本科生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很多高职学生是从中职升上来,他们的学习习惯较差,自主学习能力较低,造成了高职毕业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未能达到企业的用工需求,能力与需求的差距,导致部分高职毕业生有业难就。

(三)供需结构失衡,使部分毕业生无业可就

目前,我国劳动力就业市场总体供大于求,市场需求主要集中在生产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和生产、管理、服务等基层管理人员。高职院校面临着招生的压力,许多高职院校不是以就业需求为导向设臵专业,而是以招生需求来设臵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同质化现象严重,导致许多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就业岗位,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的毕业生。另一方面,一些用人单位存在着人才高消费现象,在招聘过程时随意提高学历要求,导致一大批高职毕业生无业可就。

第五篇:义乌购物旅游影响因素及现状分析

义乌购物旅游影响因素及现状分析

核心提示:从浙江省的整体数据看,义乌的各项数据指标都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2008中国百强县市排行榜中,义乌位列前十位。同时产业结构出现了很多积极的变化,三产比例由2005年的2.9:46.2:50.9调整为2.7:46.1:51.2,经济结构更加优化,经济发展更具有潜力。良好的经济发展趋势和强大的经济实力为义乌购物旅游的发展提供了经济上的雄厚基础和充分保障。

义乌购物旅游宏观影响因素及现状分析

一。区位地理环境因素。区位地理条件对于城市购物旅游的发展尤为重要,一个城市的区位和交通条件决定一个城市可进入性的高低,从而影响购物旅游活动的可进入性。义乌市地处浙中腹地,是浙江省三大客运货运中心之一。它是很多游客在浙中进行旅游、商务和参加会议等活动的中转站,又是他们前往福建、广东一带的必经之路。位居 “长三角”经济圈南端,南接广东、福建;北连上海经济区,面对太平洋黄金通道;东临“东方大港——宁波港”;距离中国最大城市上海300公里,距离浙江省会杭州130公里。经过多年的建设,义乌已形成公路、铁路、航空立体交通网络。良好的区位和发达的对外交通体系为义乌发展购物旅游提供了区位交通基础。然而义乌缺乏奇山秀水,缺娱缺游现象长期存在,人文资源虽然相对丰富,但开发力度不够,体量小且分散,不具备大规模开发的条件。这就使推出的购物旅游线路的内容相对简单,无法整合进其他的旅游资源,影响了义乌购物旅游线路的吸引力。

二。政策法规环境因素。在购物旅游产业政策方面,2003年义乌市政府颁发了《义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我市购物旅游的若干建议》,文件就完善市场服务功能、完善购物旅游软、硬件设施、鼓励购物旅游,以及相关部门分工协作等事项做出了明确要求,从而统一了各有关部门的思想,强化了发展购物旅游的意识,为义乌购物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依据。为加快义乌购物旅游发展步伐,结合市场这一特殊旅游景点全开放、无门票、没折扣的特点,义乌市政府出台了《对组织来我市购物旅游的旅行社实行奖励的实施方法》,即旅行社组织国内游客来义乌购物旅游,可得到每人8元的奖励,境外游客可得到每人100元的奖励。在普奖的同时,年终对组织国内游客大于5000(含)人次、境外游客超过500(含)人次的单位,按总人次数量取前3名给予一、二、三等奖,分别奖励2万元、1.5万元和1万元。这一措施大大激发了旅行社的积极性。同时,为激励导游的积极性,对于带团到商贸城购物的导游也有相应的现金奖励。

然而长期以来,义乌市对旅游企业的奖励政策基本空白,购物旅游奖励政策的主要受惠主体也是外地组团旅行社,加上游客不住宿等因素,本地旅游企业基本没有得到太多实惠。由于旅游企业行业内竞争加剧,管理人才不断流失,综合实力不断下降。因此,政府一方面对旅游企业调控不力,缺乏政策手段,另一方面又对旅游企业发展扶持不够,对旅游景区开发缺乏扶持政策。而义乌购物旅游的发展离不开相应旅游企业的支持,因此目前这一现状不利于义乌购物旅游的发展。

三。经济环境因素。这里主要指地区经济形势。旅游目的地的经济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政府对旅游商品生产、旅游购物场所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影响到旅游商品经营者对商店的布置装饰、经营商品的投入。而旅游商品的质量,旅游购物商店的装饰、档次,旅游设施条件的便利等会直接影响旅游者的购物消费。

义乌市是个市场大市、经济强市。从浙江省的整体数据看,义乌的各项数据指标都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2008中国百强县市排行榜中,义乌位列前十位。同时产业结构出现了很多积极的变化,三产比例由2005年的2.9:46.2:50.9调整为2.7:46.1:51.2,经济结构更加优化,经济发展更具有潜力。良好的经济发展趋势和强大的经济实力为义乌购物旅游的发展提供了经济上的雄厚基础和充分保障。

四。社会文化环境因素。义乌具有强烈的好客、包容精神,作为一座新兴的“移民城市”,来自全国各地以及境外的不同外来群体为义乌带来了不同的文化观念,同样,义乌也以其开放兼容的人文精神,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博大胸怀和气度,包容着不同的文化个性、不同的思想观念、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生活方式。同时,义乌始终抱着更加开放的姿态和健康的心态接纳外来的新鲜事物,注重虚心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和长处,大胆吸纳包容一切外来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使之共生共存,交融升华。特别是从政治上、工作上、学习上和生活上关爱外来建设者,维护外来客商的合法权益,提高外来群体的社会地位,通过创造良好的城市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使各地来义乌的人和谐相处、和谐共进。如今,义乌与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着贸易往来,常驻义乌的外商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计8000多人,外来人口有100万之多。2006义乌全年接待游客人数每天超过437人次,其中境外游客全年突破26万人次。2007年,来市场购物旅游的人数达515.6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30万人次。2008年义乌实现旅游总收入63亿元,购物旅游接待595万余人次。良好的人文环境为义乌购物旅游的开展提供了“温暖宜人的气候”。

义乌购物旅游微观影响因素及现状分析

一。旅游商品支撑因素。旅游商品是购物旅游的核心层。任何一种购物活动离开旅游商品这一客体就无法发生,购物旅游中的其他活动终究也要围绕旅游商品而展开。因此,没有旅游商品的购物活动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如果旅游商品失去特色、吸引力,终究难以实现商品交换,购物旅游也就无法顺利开展。旅游商品支撑因素又主要包括旅游商品的种类、特色、旅游商品的质量以及旅游商品的价格等因素。

旅游商品地方性特色是旅游商品区别于其它商品的最主要特征,也是影响旅游者购买旅游商品的最重要的因素。所谓特色是指具有地方特色,即地方性的原料,地方性的设计,地方性的包装,能够充分代表和体现旅游目的地的文化特征。没什么特色的商品即使价格再低廉也引不起旅游者的购物兴趣。

旅游商品质量也是旅游商品支撑因素中的重要的次级因素之一。购物旅游行为的异地性导致旅游商品的退货、换货及售后服务非常困难。为了有效地规避此类风险,购物旅游者在选购商品时普遍重视商品的质量,另外,我国的整体经济实力并不十分强,绝大多数人购物仍为求实心理,中低收入阶层的旅客,此种心态尤为明显,他们购买商品时特别注意的是商品的质量与用途,要求商品货真价实,经久耐用。

旅游商品价格也是影响旅游者购物决策的重要因素。合理的旅游商品价格应在充分考虑旅游者的实际购买能力的基础上,本着质价相符的原则制定。面对高价的旅游商品,旅游者会克制其购买欲望,为避免当“冤大头”,旅游者甚至会放弃购物行为。作为一种价格弹性系数较大的商品,旅游商品的价格对其购买数量产生直接影响。

义乌历经20多年的高速发展,已经形成以中国小商品城为核心,9个专业市场、30多条专业街相支撑的市场体系,汇集40余万多种商品的国际性小商品市场和日用工业品市场,可谓名副其实的“小商品海洋”。在庞大的研发队伍和专业的生产集群的支撑下,经过近年来的不断努力,义乌实现了由“买天下货,卖天下货”,到“小商品,义乌造”的转变,义乌全市的拉链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50%,这里还有占世界总产量40%的电子钟表,占全国总产量70%的饰品,占全国总产量50%的胶带,国内最大的清洁球、织带、易拉罐等生产企业,形成了针织袜业、文体用品等20多个特色优势产业,创下了多个“中国第一”乃至 “世界第一”。

在小商品集聚的表象下,正是义乌及周边强大的小商品制造业产业集群,为义乌带来了无以伦比的价格优势。义乌旅游商品的一个核心优势就是物美价廉,这是义乌购物旅游在国内乃至国际上竞争的优势。因此价格优势仍将是义乌未来一段时间内开展购物旅游的优势因素。

二。市场营销支撑因素。市场营销是产品由生产走向市场,面向消费者的必经途径。义乌小商品城共有40余万种小商品,为了能够为游客提供一个集中的购物和展示场所,国际商贸城开辟了旅游购物专区,建筑面积10000余平方米,拥有3000余个“购物旅游推荐商位”,在“小商品海洋,购物旅游天堂”营销理念指导下,为游客提供集购物、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在营销方式上,推荐商位实行批零兼营、批零同价,为游客的购物提供方便。为了能够更好的宣传义乌旅游,旅游部门采取主动出击的营销策略,通过参加旅游节庆活动、旅交会大力宣传义乌旅游,还开赴全国二十几个城市及港澳台地区进行推介宣传,每年还到韩、日、俄、东南亚及欧美等国家推介。义乌还设立旅游专项资金,不惜投入人力、财力和物力,与周边省、市协作发展,推动购物旅游业发展。近年来,义乌已投入旅游促销专项资金350多万元。义乌还充分发挥小商品市场品牌旅游资源优势和嫁接长三角旅游经济先发优势,加强苏、浙、沪三地旅游交流合作,并与大连、香港、澳门等地旅游市场对接,深挖客源。

义乌市为扩大本地购物旅游的知名度,采取了一系列宣传促销活动:有针对性地积极参与中外旅游节庆和交易活动。广泛与与会旅游部门、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车船航空公司接洽和交流,发放义乌旅游介绍资料,提高义乌旅游的知名度,并主动吸取各地新颖独特的宣传方式、方法、宣传品印制技术为自己所用。全方位融入长三角旅游经济圈,谋划义乌购物旅游在华东地区旅游市场的地位。

为使全国各地的旅行商、游客更多更全面更详细地了解义乌,义乌市旅游局先后印制《义乌购物旅游图》、《小商品海洋,购物者天堂(中英、日韩)》手册、《购物旅游指南》、易拉宝、精美手提袋、义乌风景旅游明信片、义乌风景旅游导游词、《旅行社奖励政策》等宣传品十余万份。在《旅游中国》周刊刊登多个旅游形象展示彩色专版,还制作了书记、市长、局长专访;在《江南游报》、《诗画江南山水浙江》和《上海人游浙江》宣传册进行精美的义乌旅游形象宣传;在上海卫视旅游频道、浙江人民广播电台等栏目滚动播出义乌购物旅游广告等。

三。购物环境支撑因素。良好的购物环境是旅游者完成购物活动的重要保证,购物环境又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主要指购物旅游开展的硬件设施,包括基本购物设施和辅助购物设施。软环境主要是指销售服务活动范围,包括营业员的素质、服务策略与技巧、完善的售后服务等。目前,中国小商品城由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篁园市场、宾王市场三大市场簇群组成。并且形成了由银泰百货、天成五星大厦、杭州解百义乌商贸公司、有加利超市盛源百货、世纪联华超市、好又多超市为主的绣湖百货超市商业群。

义乌市场的精品所在—国际商贸城,经营面积达120万平方米,且市场主体及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每个标准商位规格为9-13.5平方米,配备中央空调,宽带网、电话直接进商位,汽车可直上二、三、四楼,成为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较高的市场之一。在义乌国际商贸城二期购物旅游中心专门设立“购物旅游团队接待处”,配备经旅游局专门组织政策、业务培训的服务接待人员和翻译人员全天候在岗服务;在市场周边开辟购物旅游车辆免费专停区,更新和增设中英文双语旅游导示牌,扩大市场禁烟区、新建旅游休闲区、游客服务中心,积极为旅客营造优质舒适环境;针对市场范围较广的特点,在国际商贸城二期市场专门配置了数辆旅游购物观光车为游客导游导购等等。与购物旅游相适应,注重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同时还广泛开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活动,强化行业管理,改善购物环境,使义乌市场成为全国旅游购物的样板市场。

购物服务水平属于购物环境的软件层面,体现了商品导购人员与旅游者零距离交流的水平,也直接决定了游客对旅游商品购物环境的感知和判断。随着旅游者需求心理的逐步成熟,旅游者对旅游接待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接待人员能够提升自身素养,为游客提供亲切殷勤的服务,做到信用至上,诚信无欺,让游客带着物美价廉的商品和美好的服务印象离去。针对义乌市外商不断增加这一特点,义乌市旅游局坚持把提高对外商的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作为重点工作来抓,除了要求高星级宾馆服务人员必须具备英语会话能力外,狠抓导游队伍素质的提高,要求导游不仅熟悉市场分布和商品分类,能熟练地介绍义乌经济、文化、风土人情,而且要了解外商的习俗、文化和宗教信仰,有针对性地做好服务,让中外游客游得开心、购得放心。但就目前义乌购物旅游的接待水平来看,还没有达到能够让顾客满意而去的水准。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商贸城的客源数量,所以政府要通过政策鼓励等方式来提升相关部门的服务态度和接待水平。

下载导致学生就业现状的影响因素分析(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导致学生就业现状的影响因素分析(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影响女性就业的因素

    《影响女性就业的因素》 08会计2 赵晓曼 080301064 现在,大学生毕业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许多女生在领到本科毕业证的同时,作出了把档案留在学校、继续苦读考研的决定。据新......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一) 政治因素:法律、法规、法令、政策、政府教育规划以及政府重大战略决策对大学生就业产生重大影响,我们要关注“十二五”规划,因为它对国家未来五年做......

    毕业生就业难的影响因素与趋势分析

    毕业生就业难的影响因素与趋势分析201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比上一年增加1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无论是北京市和广东省等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还是麦可思公司调查的......

    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5篇)

    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通过分析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和国家政策,了解当前国内的整个就业局势、相关信息动态,让毕业生详细掌握当前的就业形势,适应当前的就业状况以......

    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参加组别 初中 研究类型 C.综合研究 学科分类C.学生体质健康 摘要:调查发现,近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身......

    我国水资源现状与影响因素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影响因素 水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够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各种淡水,包括冰川、河流、湖泊以及地下水等。水是生命之源,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

    影响女性就业因素的分析研究

    影响女性就业因素的分析研究 影响女性就业因素的分析研究 就业是民生之本,基本温饱问题解决后,就业成为新的发展难点。多年来由于人口政策的严重失误,人 口盲目地高速增长,造成......

    影响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因素

    影响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因素 一、当前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基本情况 通过课题组到农村实地察看、村干部调查访谈、与农民走家交谈得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现在农民越来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