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语言选择的作用因素论文
一、不同社会情境下的语言使用
在学校和社会环境下,多数人使用普通话,比例分别为53%和55%,36%和41%的人选择使用方言,少数人选择看情况而定。从以上数据可见,除了在家庭私密场合使用方言外,多数情况下,学生主要使用普通话。这说明普通话是这一群体的主要生活语言,是强势语言。而方言的地位正在逐渐减弱,但并未受到威胁。然而,上表所展示的只是这一群体语言使用的粗略图,并不能说明各个语境下语言使用的和影响因素,下文将一一介绍。
(一)家庭领域的语言使用状况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这一点。家庭领域是张掖方言保存最为完整的地方,使用的频率高达96%,在家庭环境下几乎没有人使用普通话。通过访谈得知,个别看情况而定的情形是看长辈选择什么语言,当亲戚和长辈选择普通话时,为了礼貌,受试会语言顺应性地选择普通话。可见,普通话的使用并未威胁到张掖方言的生存。究其在家庭领域使用方言的原因,被试的回答是从小和父母生活,首先学会的是方言,说着方言长大,感觉亲切,已经成了种生活方式。
(二)学校领域的语言使用状况
在研究学校领域的语言使用状况时,本研究分三个情境,即:在宿舍和舍友或朋友说话,在班里和同学说话,在学校和老师说话。本研究所指的舍友、同学和老师都具有会说普通话和张掖话的背景,故才涉及语言选择。对于不会说方言的舍友,同学和老师,说话人说话时会毫无疑问的使用普通话,故不存在语言选择,不属于本研究的考察范围。
1.与舍友交谈在问及在宿舍与舍友交谈选用何种语言时,73%的人选择使用方言,9%的人选择使用普通话,18%的人选择看情况而定。可见,宿舍和家庭环境相类似之处在于私密,是方言保持相对比较完整的地方。通过访谈得知,18%的看情况而定大概有以下几种:第一,看宿舍有无其他外地人,如有,为了让对方听懂和礼貌,会选择普通话,否则则会选用张掖方言;第二,看和对方的亲密程度,亲密的人会使用张掖方言,反之则会使用普通话;第三,看对方的语言使用状况,如果对方使用方言则用方言,对方使用普通话则使用普通话。
2.班里与同学交谈在班里与同学交谈时,27%的人选择使用方言,55%的人选择使用普通话,另外18%的人选择看情况而定。同样是来自张掖的同学,当谈话地点由宿舍变到班里时,普通话的比例急剧上升,而方言的比例急剧下降。当问及被试使用普通话的原因时,多数人答到“班里与同学交谈是比较正式的场合,为了文明礼貌,应该选择大家都能听懂的普通话”。可见,场合越是正式,普通话的使用概率就会越高。选择看情况而定的影响因素仍然是关系疏密度,关系越是疏远,使用普通话的频率就会越高,反之则会使用方言。
3.与老师交谈在研究与老师交谈的情况时,本文涉及三个情境,一是自己先说话,二是对方先说普通话,三是对方先说方言。结果显示,当自己先说话或对方先说普通话的情境下,学生都会100%的使用普通话。当对方先采用方言时,情况就比较复杂,45%的人因为语言顺应而选择使用方言,45%的人仍然选择使用普通话,10%的人选择看情况而定。访谈发现,普通话的使用原因在于受试认为“和老师交谈比较正式,应该出于礼貌和对老师的尊重使用普通话”,还有一些受试认为自己是大学生,应该使用普通话和老师交流。使用方言的情形只有在对方先使用方言的情形下出现,其原因在于“语言顺应”。选择看情况而定的人其主要取决因素仍然在于和对方的疏密度,上文已经论述,不再重复。
(三)社会情境下的语言使用
社会情境下的语言使用指学生在外出购物、吃饭等情境下使用的语言。在研究社会情境下的语言使用时,本文涉及三个情境,即:受试先说话,对方先说普通话,对方先说方言。结果显示,当受试先开口说话时,9%的人选择使用张掖方言,82%的人选择使用普通话,9%的人选择看情况而定,即:一是看所去场合的档次,档次高则使用普通话,低则使用方言;二是看对方的年龄,如果年轻人则说普通话,年老的则说张掖方言;当对方先说普通话时,受试无一例外的选择使用普通话;当对方先说方言时,73%的人由于语言顺应而选择使用张掖方言,37%的人仍然选择使用普通话。除去语言顺应的情况,在社会情境下,普通话的语言使用占主导地位,这说明普通话的推广已使其成为这一群体的主要公共生活语言。对于这一情境下的语言使用,其影响因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使用普通话主要一是为了沟通方便;二是由于和对方不熟悉,为了适当的保持心理距离,会选择使用普通话。而使用方言则主要一是出于语言顺应,当对方使用方言时使用方言;二是为了拉近和对方的心理距离,用学生的话说就是“张掖话给我的总体感觉是亲切方便,如果在购物时我说张掖话的话,对方就知道我是张掖人,所以不会欺骗我”;三是所处的场合和谈话者因素,场合越是正式,谈话越是高级则使用普通话的概率会越高,反之使用方言的概率则比较高。
(四)语言态度
为了便于研究语言态度对于语言使用的影响,本文在访谈中调查了学生对于普通话和张掖方言的态度。结果显示,对于普通话,多数人认为是必须掌握的一门语言,大众化,比较方便,正式,给人以庄重之感,能表现出个人修养和涵养。应该大力提倡,普遍推广。而对于张掖方言的态度则是方便亲切,习惯使用,代表了文化特色应该继承和发扬。可见,对说张掖话和普通话,学生都持积极的态度,一方面认为普通话普遍有用,另一方面又认为方言亲切,应该继承。多数学生承认对于两种语言的使用和态度无关,只是在不同的情境下会选择使用不同的语言。
二、影响语言选择的因素
以往的研究往往强调语言态度对于语言选择的影响。然而本研究发现,语言态度在对普通话和方言的选择上影响甚小;相反,一些其他社会心理因素对语言选择产生了重要影响。首先,对话发生的地点会对语言选择产生重要影响。场合越是正式、公开、社会化(如大型商场、学校教室、同上级谈话等),普通话的使用概率越高;反之在一些非正式、私密的场合(如家庭、宿舍、市场等),方言的使用则受到青睐。其次,说话者之间的亲疏程度和心理距离会影响语言的选择。双方关系越是亲密,心理距离越小,则越倾向于使用方言;反之,对于疏远而心理距离较大的说话者,则会使用普通话。有时候说话者对于心理距离较大的人会故意使用方言来拉近距离,反之试图为了拉开心理距离受试会有意选择普通话。再次,受试在选择语言时会出现语言顺应现象。对方使用何种语言,说话者为了迎合、并使交流继续,会顺应的选择与对方一样的语言。
三、结语
本研究调查了不同情景下大学生对于普通话和方言的选择使用情况。结果发现,普通话作为强势语占据了公共生活的主要部分;然而方言的使用并没有消退,受试对方言持积极肯定的态度,普通话和张掖方言同时存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只是人们会在不同的情景下使用不同的语言。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本研究发现语言态度对普通话和方言的选择影响很小,其他一些社会心理因素如:对话发生的地点和场合、说话者之间的心理距离、语言顺应等会对语言选择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的结果对于语言政策的制定和社会语言学对于语言选择影响因素的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第二篇: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语言选择论文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获得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除了从书本上学习之外,更多的还是来自日常生活中的语言环境的影响。其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对学生的耳濡目染有着极大的引导作用。因此研究和探讨教学语言,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对语文教学中的语言选择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教学语言主要是指课堂中所使用的语言,它是一种以口语为主,多种语言形式互相配合、综合运用的语言系统。因此它既有口语特点,又有书面语特点。它的表现形式是口语,但其依据又必须是课文内容。如何把课文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教师的口头言语,将课文书面语言中所蕴涵的思想和情感,用有声语言,准确、形象、生动地传递给学生,其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对语言表述的功能的认识,是这种转化和传递的必要前提。
结构主义语言学者认为语言有两种表述功能,即指称功能和表现功能。英国语言学家瑞恰兹说:“一个陈述的目的可以是它所引起的指称,不管这指称是否正确,这是语言的科学用途。但一个陈述的目的也可以是用它所指称的东西产生一种感情或态度。”这即是说,语言不仅是物质世界信息的载体,而且也是人的精神世界信息的载体。简言之,语言具有指称和表现两样功能。语言的这种指称和表现功能是重合在一起的,但它们的作用各有所侧重,各自独立。一般地说,普通日常语言侧重运用语言的指称功能,即如似我们所说的字词的字典意义。而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则侧重于表现功能。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里的花、鸟已不只是现实中的花、鸟了,它们在作者的情感浸染下,负担了比现实更多的意义。
语言的不同表述功能,对传达不同的语言意义是十分明显的。它也为生活现象中语言的运用提供了选择的可能。课堂教学的主要媒介是语言。不同的学科,其教学语言的选择也应有所不同。培根说“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这里我们如把诗歌看作是数学相对的广义语文,那么这句话形象说明语文与数学是两门各具不同性质和特点的学科。也正是语文这种“巧慧”的性质与特点,决定了它在教学中要更注重语言的表现功能,在语言表达中更多地选择表现性语言。
首先,从教学目标看:教学语言的基调应服从于教学目标的规定。语文教学语言的选择,同样离不开语文教学目标的规定。现代教学论认为语文应划分为两大领域,一是以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为培养目标的认知领域,一是以道德情操,审美情趣为目标的情感领域。由此也相应确定了语文的认知与情感相结合的教学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就教学语言来看,指称性语言和表现性语言各有所长,不可互代。从系统的语文知识学习,对语言研究归纳,比较分析等方面说,指称性语言较为合适,它表意清晰,概念明白,逻辑严密。从具体的思想情感教育,审美情趣培养,语言感知能力培养等方面看,表现性语言更加生动,它情感丰富,形象具体,含蓄蕴藉。但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片面地看重认知目标,强调语文的各个知识点的学习,其结果,表现性语言日趋淡化,有的教师甚至用语言的字典意义来取代课文的情感分析,使生动活泼的语文学习变得千篇一律,枯躁无味。如有一位教师是这样分析柳宗元《江雪》的。
原诗是“千山鸟飞尽,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译文是“很多很多山上没有鸟飞,千万条道路上看不到人影,只有一条小船上坐着披蓑衣的老头,尽管天下着大雪,江水冰冷,但他还是一个人钓着鱼。”这样的分析充其量只是对原诗进行了文字翻译,而这样的译文在古诗文读物上比比皆是。它们最多只是让学生懂得了诗的字面意思,而无法使学生去领悟和感受作者那种报国有心、回天无力的惆怅心情。由于这种指称性语言只是一种“图解式”语言,它只能让学生停留在语言的指称功能水平上,即便教师再怎样激发,也难以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
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主义学科,其教学目标的最终点还是在于启迪人的心智。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认知和情感相结合的目标中,二者虽是相互依存,但情感却是认知的催化剂。因此语文教学过程中,各个知识点的切入,只有在情感的导向下其效果才会更佳。这种导向作为教学语言来说,表现性语言是较为合适的选择,因为这种语言是“人的心灵之所属,不是逻辑的,而是词和修辞的表达”。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要启动学生的真情,教者的教学语言至关重要。
其次,从教材的内容来看,教学语言的依据主要是课本。就现行中学教材的内容来看,可粗略地划分为文学与非文学两大类课文,其比例几乎是7:3。这个比例足以说明语文教学语言应大量地向表现性语言倾斜。
文学类课文主要是大量的文学作品,它们是作家创造出来作用于人的感知和情感的艺术品。文学作品的语言,表现了作家一种独特的思维模式和对事物的一种独特的感受与评价。因此我们的教学语言就不能撇开文学语言的特点,而按现实生活的逻辑去逐词逐字的讲解。否则就会把一个和谐的艺术意境弄得支离破碎。如鲁迅小说《故乡》中的第一段:“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时候既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地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不禁悲凉起来。”
显然对这一段话,我们不能只停留在“时间、地点、人物”的“三要素”分析上,而是要向学生说明这段话是作者悲凉心境的具体体现,它奠定了整个作品的基调。要做到这点,就应该注重对“深冬严寒”、“阴晦苍黄”、“冷风呜呜”、“萧索荒村”等特定景象的描述和渲染,调动起学生的感情,使其迅速进入到作品特有的氛围中去。遗憾的是,有的语文教师对这类文学作品教学中不得要领,仍用指称性语言,以“三要素”分析为主,将作品的情感和氛围,肢解与分割。使文学作品的分析变成了篇章结构的讲解。究其原因,这多少与教者对课文本身的指称性语言和表现性语言的分辨,重视不够而无不有关,进而由此产生的对教学语言选择的失误。
不仅文学类课文要注意表现性语言的作用,即便是非文学类课文的教学中,也应充分注意表现性语言的传情达意的作用。如《纪念刘和珍君》这篇议论文,第一句的第一个短语是“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十五日。”如用指称性语言来陈述这个短语,它只是说明了下文所要叙述之事发生的时间,鲁迅先生于何年何月何日参加了刘、杨的追悼会。但只要我们深究一下就会发现,文章写于同年四月一日,而记叙同年发生的事一般并不需标明年月份,或仅说“今年”即可。但在这里作者为何要这样写而不那样写呢?原来鲁迅先生正是要用这样的语言表达来抒发自己的一种独特的思想感情。很明显,这句话具有很强的表现功能。如果我们抓住了这点,用表现性语言来表述这句话,就可以引导学生从这庄重、严肃的文笔中,体验到鲁迅先生的那种独特的思想感情。
语文教材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但对学生在陶冶性灵,培养审美情趣和美好的道德情操的目标上却是一致的。在教学中只要我们注重了对表现性语言的分析和表达,也就能使语文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有机统一起来。
第三,从语文教学目的来看: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获得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吕叔湘说“学习语文不是学一套知识,而是学一种技能。”就语言的两种功能而言,我们无意否认指称性语言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作用。但从中小学生语言学习实际来看,表现性语言对于这种能力培养来得更直接,实在一些。因为指称性语言重在语言的认知方面,其理性成分多,较为抽象,很难引起人们的情感体验。而表现性语言则侧重于语言的感受方面,并通过情感的作用,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因此它不仅有所“知”,而且还有所“感”。初学语言者主要是以感性直觉为主,通过语感来获得语言的。是先有感性认识,然后再上升到理性的分析。表现性语言表情达意,生动形象,它有利于对学生的语感能力培养,进而通过语感达到对语言的学习和吸收。特别是一些表现性语言,其表现功能极强,用指称性语言难以传达,如古人所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人们只有在反复的感受中,才能获得理解。试比较《最后一课》中的两段译文:
“法兰西万岁!”
他仍然留在那里,头倚着墙,不说话,用手向我们表示:“课上完了……去吧!”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里,头靠着墙,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决不能说前者的翻译不对,就语言指称意义上说,两段译文确实没多大不同。“不说话”不也就是“话也不说”吗?而细心体会,它们在滋味、格调、情景上却迥然不同。“他仍然留在那里”,为什么“留”,“留”着要干什么?“留”者的心境又如何?可以完全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也许他也是高兴地“留”在那儿等待一个让人高兴的消息。但“呆”在那儿就不同了,一定是发生了震惊他整个心灵的大事,而且多半是坏事。在喊出了那句凝聚着他全部爱国热情的口号之后,他确实不想,不愿也不能说什么了,于是“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这里只要联系语境认真体会“留”“呆”“只”这些字词的含意,我们就可以想见作者笔下的这一人物形象此时复杂难言的情状。
分析课文不能不分析语言,分析语言不能脱离整个语境,特别是具有表现功能的语言。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语言学习,才有利于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对此叶圣陶先生说过,“如果单靠翻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积聚起来,积聚得越多,了解就越深切。”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对此吕叔湘早就大声呼吁过“语文学习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文课的全部内容,包括听说读写的全部活动,都应是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服务的。近年来,语文教学中那种“几大块”的教学模式的现象有所改进了,但字词、语法、修辞、结构等一个个知识点在教学中却更为突出了,句句落实,字字落实,将一篇完整的课文弄得支离破碎,使学生只见局部,不见整体,只让学生知道“语言是什么样的”,而不让学生体会“语言在这里是怎样使用的”。学生记住了一大堆语言知识,却得不到什么语感,到头来仍不会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如何改变这一现状,非本论题可以说清。但对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与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引导是密切相关的,与注重语言的表现功能研究,教学语言中注重表现性语言的选择是密切相关的。
语文教学中语言的选择,既是对语文教学实践的思考,也是对语文学科教学性质的具体把握。语文教学离不开语言,重视对语文教学语言的选择是语文教学特点之所需。老舍先生说得好:“我们是语言的运用者,要想办法把话说好,不光要注意‘说什么’,而且要注意‘怎么说’。”语文教学是教学生如何运用语言的教学,我们不能光想到“说什么”,更重要的还要思考“怎么说”。而重视语文教学中的语言选择,也就是这一思考的具体体现。
第三篇:情感因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1高中物理教学的情感因素
1.1教材的情感因素
高中物理教材从内容上看主要包含显性情感因素和隐形情感因素两个方面,显性情感因素是指通过语言、图片等使人产生直观体会的情感因素,而隐形情感因素则是指教材的内容只表达客观的事实,而不传递明显的情感,但是在表达事实的过程中又可以使人清晰地感知其中隐含的情感。教材的显性情感因素和隐形情感因素是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两个方面,教师应予以充分挖掘。
1.2学生的情感因素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具有其自身独立的情感,同时也能感受到外界的情感刺激,并能通过自身行为对周围的同学、教师造成情感上的影响。但是高中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承受者,其身心尚处于发展过程,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更多的是接受来自外界的情感刺激,通过外界情感刺激来促进自身情感的发展成熟。学生的情感因素大致可以分为六个方面,即对学习活动的情感、对所学课程的情感、对教师的情感、情绪表现、课堂情绪气氛以及主导情绪状态。
1.3教师的情感因素
教师是构成教学活动复杂情感现象的一个方面,他既有自己的情感,又能感受到来自外界的情感刺激,基于教学活动对教师的情感因素进行审视,其大致表现为五个方面,包括对教学工作的情感、对所教学科的情感、对学生的情感、表现教材时的情绪以及教学活动中的主导情绪状态。
2从情感维度优化高中物理教学的策略
从情感维度优化高中物理教学主要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将情感作为教学目标,强调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注重认知目标,又要形成情感目标意识,并予以重视,另一方面是将情感作为一种优化教学的手段,这两方面应成为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中并重的版块。
2.1从情感维度优化高中物理教学内容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依据,也是教师和学生传递信息的主要来源,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将会对学生的接收情况形成最直接的影响,并进一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从情感维度优化高中物理教学内容,可以在教学内容中适当渗透物理学历史,使学生形成物理质疑批判精神,激发物理学习情感。也可以探索原始物理问题的教育价值,通过原始问题调整学生的心向,提高其认知水平,并培养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积极性,激发物理学习兴趣。物理最重要的特性在于其科学美,蕴含着丰富的艺术价值,利用高中学生爱好探索的特点,通过挖掘物理的艺术价值来引发学生探索的兴趣,这也是从情感维度优化物理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手段。
2.2从情感维度优化高中物理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是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的组织和管理形式,从情感维度优化物理教学方式强调的是教师要结合情感因素对教学方式进行优化处理,保证在向学生传递认知信息时,教学方式能充分发挥出情感方面的积极意义。从情感维度优化教学方式首先可以结合美学来构建具体的情感目标,在内容上使物理教学更能体现科学性、逻辑性、灵活性、趣味性以及目的性;增加教师语言美感、实验操作美感以及板书形式美感,使学生在形式上获得美的情感体验。其次可以通过多形式的物理实验来增强学生的学习情感,引导学生亲自参与实验的过程,利用真实的演示实验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产生学习情感体验,或者通过自主实验增强学生的研究探索精神,通过探索产生自豪感和成就感。最后在人际交往上构建教学美感,师生之间加强心灵的沟通,共同创造融洽的学习氛围,使教学活动富有美感,并促使学生从情感上接受物理学习,并对学习给予足够的热情。
2.3从情感维度优化教师职业素养
教师的职业素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的教学效率,受学科影响,物理教师更容易忽视学生的情感发展,而高中学生又是一个在情感上相对矛盾的群体,所以,较高情感水平的教师更容易获得学生的青睐,这就要求教师要从情感上优化自身的职业素养。教师首先应热爱本职的工作,提高专业素养,以自身的热情感染学生,激发其学习的情感;然后与学生之间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给予其足够的关心,根据个体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最后在教学上创造更多条件,以适合学生的方式使其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维持学生对高中物理学习的积极情感。
3结束语
情感因素是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将情感真正地融入物理教学中,从情感维度优化高中物理教学,要求教师除了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加强教学技巧外,还要不断以自身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触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这样才能使情感因素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发挥积极性的作用。
第四篇:重视英语教学中学生情感因素的作用教育论文
我们知道,教学是一种特殊的感情和知识相互融合的认识过程,其中情感现象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它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内在动力。英语教学中,学生的情感随着认识过程而发展。教学实践表明,学习活动与学生的情感因素关系十分密切,他们是相互影响的:学生知识和技能本身就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很容易影响情感因素,同时又受情感因素的影响。而英语又是一门既需要思维理解,又需要大量记忆,更需要运用技能的一门学科,英语学习中充满了艰辛挫折。艰难辛苦的英语学习极容易受情感因素的影响,并反过来影响情感。所以,英语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引导他们认识英语的用途和价值,了解英语学习的规律和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振奋精神,踏踏实实学好英语。在教学中,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为英语学习服务。
一、创设良好的语言情景
心理学研究表明,充满愉悦的教学环境不仅能提高学科教学质量,而且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英语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环境的创设要做到两个体现。首先,体现和谐的人际关系。英语教学实践表明,如果教师喜欢学生,对学生英语学习抱有合理的希望,并且在不自觉的状态中给予学生肯定、赞扬和鼓励,会激发起学生对教师真诚的信赖和尊敬,产生上进的信心和决心。诚然,学生只有敞开心扉,愿意与教师进行真诚的交流,教师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态以及思想活动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教育。反之,学生不愿意与教师进行开诚布公的交流,没有英语教师对学生该有的鼓励与信任,那么学生只能封闭在自己狭小的天地中,他们积极的情感因素将会消沉。其次,体现交际的教学本质。我们知道,英语教学的本质是师生之间的交流,如果教学中教师能注意多和学生进行交流,体现英语学以致用的思想,学生不仅能在英语教学中实现口语能力的逐步提高、与人交流技巧的提升,而且还能体验积极的学习情感,使他们把热情和积极性带到英语学习上,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感染力。所以,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加强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对英语教学的真实看法和要求,共同探讨学好英语的途径和方法,确保在教师的关心、帮助和鼓励过程中激发学生尊重教师、热爱英语学习的情感。
二、教师教学语言的运用与学生学习情感的激发
英语教学作为对外国语言的教学活动,其实也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我始终认为,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除了具有渊博的外国语言文化、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要看能否组织好一堂课。显然,一节好课的评价标准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与教师的教学语言运用是密不可分的。教师教学语言的贯穿运用以及是否得体至关重要,它不仅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堂课的优劣,也决定了学生学习情感的激发。
就英语教师的教学语言而论,它包含了英语语言要素几个方面的要求,如语言的简明性。简明要求教学中的语言描述要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所教内容,使学生能够领会教师的意图。所以,英语教师在备课时应深挖教材的内在本质,紧紧扣住语言学习的重难点进行语言设计,如语言的节奏感。教师语言的节奏是由停顿和语调组成的,何处该停,何处不该停,什么时候要升调,什么时候要降调,都是由人们对句子所表达的内容的体会决定的。英语教学中,适当的停顿和语音的强调,可以加强语势,增强语言的力量。夸美纽斯曾形象地指出:一个能够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便会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里,把知识一道带进去。诚然,英语作为语言学科,其本身就是一门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要富有情感,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打动学生,以收到音美以感耳的效果,使学生在教师充满感情的语言世界中接受知识,陶冶情操,激发情感。
三、教师教学评价的体现与学生学习情感的激发
评价是任何学段教学中都客观存在的教育现象,其目的在于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事实上,我们在看重评价的宏观作用时,也要重视评价对学生学习情感培养的重要功能。毕竟,科学的评价体系有利于学生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激励学生释放自己的发展潜能。就英语教学而言,要实现评价对学生积极学习情感的激发,必须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确立全新的评价理念。英语教学中,新的评价理念要求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活动和交往的观念,要求把学生作为认识、发展的主体,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的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其次,体现合理的评价过程。包括评价既要体现共性,也要关心学生的个性;既要关心学生英语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英语学习过程本身;评价形式要丰富多样,既要包括教师评价,也要体现学生自评和互评。要通过教师的积极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调动学生积极情感因素,使他们加倍努力学习。力争通过积极的评价方式,形成生动、活泼、开放的英语教学氛围。当然,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还需要教师设计完善的教学方案,使之适合于学生的经验、兴趣、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同时,教师要善于通过评价为学生提供讨论、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机会,使学生英语学习的激情落到实处。
四、精讲多练,帮助学生克服焦虑,树立信心
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更多实践练习的机会,使他们获得英语语言技能技巧,增强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产生爱学英语的情感,避免以讲代练而造成学生学而不会的焦虑情感。学生在实践练习过程中能够产生充实感,从而增强自信,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以更饱满的热情去完成英语的学习。
总之,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既是教师英语教学的手段,也是英语教学的目的,它起着激发、推动、引导和调节学生英语学习活动的动力作用,直接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认识过程,只有我们科学认识情感因素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关注学生的思想感受,才能做到以情动人,才能更好地取得教育教学的最佳效果。
第五篇:马哲论文:论情感因素对人的作用
论情感因素对人的作用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因此人们必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而且,人们的一切活动在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外部世界对于人自身是客观的,而人的一切行动的内在因素则是主观的。所以,具体地说,人的各种行为、活动,是从意识为出发点,通过实践的途径,作用与客观世界。作为人类活动的起点和内在动机,意识所发挥的作用相当值得去探讨。
而从内容上分析意识的结构,意识是知、情、意的统一。“知”是指知识,是人类对世界的一种真理性的追求,它与认识的内涵是统一的;“情”是指情感,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和评价,表现为热爱、仇恨、向往、遗憾以及喜怒哀乐等心理的体验活动;“意”是指意志,是人类自身追求某种目的和理想时表现出来的自我克制、毅力、信心和顽强不屈的精神状态。
在意识的几个方面中,情感因素对人的作用较其他方面复杂,运作原理也有其特殊性。知识对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人对知识的占有上。一般来说,人们对事物获得较多的、较准确的认识,知识的作用也就越大、积极意义也就更明显。而意志对于人的作用,则在于个人意志的强弱。相比较而言,情感因素在它自身的特点、作用方式和作用效果都有着特殊性,本文也是从这些方面讨论情感因素对于人的作用。
一、情感因素的特点:
了解情感因素的特点,对于分析情感对人的作用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为我们全面了解情感的作用提供着方法论指导。而在情感运作原理及其自身特征上,主要表现为主体性、个体差异性和层次性。
情感的主体性,是指情感的发生、形成和发生作用,都是通过情感主体——人的体验和心理活动实现的。人是一切意识的主体,意识活动是人特有的活动。要了解情感、研究情感,则必需立足于对人的各方面的探讨、立足于人的生理机能和初始心理动机,继而逐步深入。情感是人的情感,情感的特征从根本上也是人的特征。因此,要通过移情和体验等方式,以直接或间接的经验了解情感的作用。
情感的个体差异性,这是指情感因人而异,不同人的情感体验和情感活动都体现着不同的特征。不同的人生活在不同的环境,受此影响,情感存在着个体差异性是可想而知的。因此,要分析情感因素对人的作用,就必需从各人不同的情感分析。然而,要具体地穷尽人们的情感活动并对其分析,是不现实的、不可能的。所以,在这个问题上,特别是分析情感因素的效果时,人们往往采取把情感活动分类处理的方法,全面地、具体地分析其对人的作用。
情感的层次性,是指根据价值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的不同,情感可分为心境、热情与激情。心境是指强度较低但持续时间较长的情感,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情感,如绵绵柔情、闷闷不乐、耿耿于怀等;热情是指强度较高但持续时间较短的情感,它是一种强有力的、稳定而深厚的情感,如兴高采烈、欢欣鼓舞、孜孜不倦等;激情是指强度很高但持续时间很短的情感,它是一种猛烈的、迅速爆发的、短暂的情感,如狂喜、愤怒、恐惧、绝望等。这三个层次的情感活动,对人的作用有着各自特点,重要性从高到低依次为心境、热情、激情,而变化的频率从高到低则反之。而对于不同层次的情感现象,在其发生作用的方面也必需加以区别化分析。
情感具有其他意识因素所不具备的特点,这也令它对人们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因此,我们要从情感因素的自身特点出发,准确、全面地分析情感对人的作用。
二、情感因素的作用方式(运作机理):
在讨论情感因素的作用方式或运作机理时,需要从以下方面考虑: 作为意识的一部分,分析情感因素的作用方式,首先要将它置身于意识活动中探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表现在能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而且对人的生理活动有调节作用。而情感因素对人发挥作用,是通过心理活动实现对人的影响的:在影响人们认识活动时,情感偏好引导我们选择认识对象,而个人的情感状态又与认识活动有密切关系;在影响人们实践活动时,情感的变化影响着人们参与实践的积极性;而对于人的生理方面,正面的情感有利于人的健康,如喜悦、乐观、自信等,反之则对身体健康有危害。情感因素正是从这些方面,发挥着对人的种种作用。
要突出研究情感因素对人作用的特殊方式,就必需把情感和知识、意志的作用方式对比思考。情感的作用方式相对与知识和意志,具有特殊的复杂性。显而易见地,分析知识对人的作用,就是看一个人对知识占有量的多少,以及他所占有的知识的真实程度的高低;而要分析意志对人的作用,就在于一个人意志的强弱,如若有足够坚定的一直,则很大程度上促进着人的发展,反之则不利于个人的发展。但是,情感在影响人的偏好上往往没有好坏之分,一般只是引导人从多个平衡的选项中决定自己的道路;在作用于各种活动的持续性时,没有热情则不可能继续,过于执着也会影响事情的完成,只有适度才是最恰当的。因此,基于情感因素对人作用的特殊方式,分析情感的作用时要辩证地综合多方面地研究。情感活动一个系统,形成对人的作用是多方面因素的“合力”的结果。
再者,在仔细探讨情感因素的运作机理时,我们还需要具体分析其各层次的现象的不同作用方式。激情因为具有短暂性和较高的时效性,对人的作用主要是在各个具体行为中,因此它的作用效果往往不稳定,会有较大的反复性。热情较激情有较高的稳定性,但对人的作用不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因此往往作用于一些简单的判断、思考,以及对一些短期行为产生影响。心境则是最稳定的情感因素,而它的作用主要是为人的行为定下感情基调,在大方向上引导着人们。因此,情感因素在不同层次上影响着人,人也在不同程度上接受着情感的作用。
综上所述,把握情感因素的运作机理和作用方式,不能简单化理解。在这个问题上,运用系统论加以把握是比较适合的方法。
三、情感因素的作用效果:
情感因素对人的作用效果,概括来说,就在于它的强化作用,即情感因素会对人的某些倾向、动机和行为有强化作用。而情感因素的强化作用,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即正强化和负强化。
一方面,情感因素具有正强化作用。在选择行为中,符合人的情感偏好的往往会被优先选择。而在各种活动中,如果能获得较好的情感体验,人们对于这些事情也会表现得比较热衷。再者,如果人的情感比较正面,即有较多的喜悦、乐观、自信等体验,他的各种行为也容易继续。
另一方面,情感因素具有负强化作用。与正强化作用相反,人们倾向于抵制自己不喜欢的选择,不良的情感对于人们的各种行为也发挥着消极的作用。
除了了解情感因素的强化作用,我们还有必要分类研究情感对人的作用效果。在前面的论述已经提到,情感因素的两方面的强化作用,分别在正面情感和负面情感的作用下产生的。因此,在这里的分类研究中,主要探讨的是情感对于不同类型的人所产生的不同作用。对于不同类型的人,情感的作用在程度、范围和稳定性方面存在着差异。
首先,情感因素对于感性的人影响比较明显,而对于理性的人影响比较弱。其次,情感因素对于一些人可能只影响简单的应激行为,而对应另一些人可能影响选择、决定,乃至于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再次,心境平稳的人情感活动也往往比较一致,而心境不稳的人情感波动也比较快、稳定性也较低。
情感效果的差异性,一方面是情感自身的因素,另一方面是情感主体的差异性。立足于以人为主体来分析、理解,才能准确把握情感因素的作用效果
总而言之,情感因素对人的作用,既有多方面的影响,对人的作用又是统一的、整体的;它虽然不是人的行为的决定因素,但也时刻影响着人的行为;它是存在于人心理的内在活动,却是人们最难以把握的事物。对于情感因素,人们需要在辩证地把握其内在规律和外在环境基础上,利用各种心理活动,促进情感的积极作用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