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话节目主持人语言风格研究论文
摘要当前社会随着谈话节目不断的增多,这类节目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从谈话类节目主持人语言风格重要性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主持人不同的语言表达风格对谈话类节目进程,现场氛围等均有重要的影响,因此,主持人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对于节目质量和观众体验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谈话节目;主持人;语言风格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360(2016)07-0142-02
谈话类电视节目英文叫“talkshow”,也译做“脱口秀”,从名称中即可看出语言是谈话类节目的核心。一个谈话类节目的成功与否,观众喜爱与否,都与主持人的语言风格密切相关。从表面上看,嘉宾才是谈话类节目的主角,主持人只是陪衬,其实不然,真正起到主导作用的是节目主持人。所以主持人在节目的语言风格影响着谈话主题的进程、节奏,嘉宾和观众的情绪以及现场的氛围都离不开主持人话语的引导和启发。
1情感自然,语言真实
谈话类节目中,主持人的语言要富有感情,感情丰富的语言更能打动观众,引起观众的共鸣。在节目中主持人对情感的把握与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情感把握的是否到位是决定一个主持人好与坏的关键点。在谈话类节目现场众多的角色中,主持人是话题的引导者,情感氛围的制造者,因此,情感因素是谈话节目中至关重要的因素[1]。一个出色的谈话类节目主持人能适时的表达出自己的感情,并以适当的语言来感染周围的观众。谈话类节目是一个相对平民化的节目,因此,谈话节目主持人要拥有比其他节目主持人更好的亲和力,让自己更好的融入谈论的话题中,不能把自己当作局外人,事事都与自己无关,这样自己的情感都不能表现出来,又如何感动周围的观众呢?主持人首先要感动自己,才能更好的感染观众,引导现场的氛围和观众的情绪;但是,主持人不能完全沉溺于自己的情感世界中,而对观众的感受置之不理,这样会让观众觉得夸张,像是在做戏,不真实。主持人过度表达自身主观的感情,甚至用各种夸张的语言来表现,这样的做法只会引起观众的反感,与原来所要达到的目标相去甚远。《实话实说》中的一期节目《离婚之后》在节目即将结束时,那双亲离异的孩子演唱了《世上只有妈妈好》,主持人崔永元同在场的嘉宾和观众一样感动的热泪盈眶,节目随之进入高潮。这期节目虽然结束了,但节目带给人们的震撼却是不可磨灭的,如果当时崔永元没有适时的表达自己的感情,而是保持着古板职业化的微笑,那么节目效果必定大打折扣[2]。在谈话类节目中,主持人的情感表现自然,语言得体,对观众的情绪、思想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感染和引导现场嘉宾,观众的感情,对节目现在氛围的活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真实性是新闻类节目的基础,谈话类节目亦是如此。谈话类节目的精彩之处在于,现场语言的碰撞,缠绕;假设节目中主持人的语言让观众觉得不真实,节目内容的真实性也会随之受到观众的质疑。一直以来,由于过时的宣传模式,人们对电视节目中的假话,套话习以为常,认为这些电视节目中没有真话,实话。因此,当中央台以“实话实说”为宗旨的谈话类节目《实话实说》已经播出就受到了广大观众们的喜爱和认可。谈话类节目中的语言表述应该都是自然流露,不能存在虚伪和谎言,整个过程应该和普通聊天一般自然,随意;没有事先的排演,一切都是即兴和随机的。《实话实说》第一任主持人崔永元在总结其成功之处说到了,在节目录制之前虽然要和嘉宾沟通谈话的主题,但事先不会对节目进行排演,也不会事先把谈话过程设计好;有时因为技术原因,节目组需要录制几次节目开头,他每次开场白均有所不同,让嘉宾和观众产生强烈的现场感和代入感。
2口语交流,个性鲜明
毋庸置疑,谈话类节目中以人和人之间双向语言交流为模式,就需要主持人在节目中以口语化的方式来做表达,而不是对着书面语言“朗读”。同时主持人需要认识到自己的口语化表达与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表达所用的口语不尽相同,主持人在节目中的口语运用是人们日常口语运用加以提炼,精选而来的;在这个过程中美化了口语风格,使其更加自然生动,更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在谈话类节目中口语化不仅是一种表达方式,更起到了使谈话现场更加自由、开放、平等的作用。在谈话类节目中每个主持人的性格,气质,语言风格不尽相同,且在这个多元化,个性化的社会中,主持人个性的语言表达也是节目中的亮点之一[3]。当然,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风格必须要和节目的风格一致,这样才能使节目和主持人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使观众更易接受,也只有这样才能使观众对节目和主持人更加喜爱,也使节目更加深入人心。凤凰卫视的谈话类节目《一虎一席谈》正是因为主持人胡一虎个性鲜明的语言风格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3结束语
谈话类节目把节目现场的人们组织成了群体,而该群体的把控者就是主持人,其肩负着激发观众情绪的重要责任,同时还需要组织节目嘉宾与观众一同针对节目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与交流。因此,在谈话类节目当中主持人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所在。在现代社会中,谈话类节目的发展前景十分长远,因此,谈话类节目主持人也拥有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与此同时其也将面临更多的挑战。相信在不久以后,谈话类节目将会持续进步,将会有更多特色鲜明,受人欢迎的主持人给观众带来更加精彩的节目。
参考文献
[1]侯菀竹.论国内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风格研究[J].科技信息,2011(14):785-786.[2]万程毅.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策略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6(3):246-247.[2]陈恳.体育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风格及其传播效果研究[J].中国传媒科技,2013(20):91-92.
第二篇:13.电视对话节目主持人语言风格例析
电视台对话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风格例析
-------------以《鲁豫犹豫》为例
陈艳红对外汉语一班201230802114
美国NBC的《今夜》开了电视史上电视对话类节目的先河,同样上海东方电视台的《东方直播室》成为中国对话类节目的始祖。经过50多年的发展,电视对话类节目已经成为电视节目中的一个重要节目形态,占据了大量的媒体资源,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电视谈话类节目已经超过170多个。
那么何为对话节目呢?对话节目的定义就是以面对面人际传播的方式,通过电视媒介再现或还原日常谈话状态的一种节目形态,通常由主持人、嘉宾(有时还有现场观众)在演播现场围绕话题或个案展开即兴、双向、平等的交流,它本质上属于大众传播活动。对话节目根据内容分类则有以下四类:新闻信息类谈话节目,人际关系类谈话节目,综艺娱乐类谈话节目,专题对象类谈话节目。而根据形式分类也可分为以下四类:聊天式谈话,访谈式谈话,论辩式谈话,综合式谈话。
但无论对话节目如何分类,其都有着固定的三要素,这三要素缺一不可。这三要素就是主持人,嘉宾与观众。那既然是对话节目,做主导因素的主持人必定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美国学者霍尔·汉麦斯顿认为,现代传媒谈话节目是商业性的个人神话,主持人就是这个神话的制造者。在现代传媒谈话节目中,主持人是品牌的象征,他们的成败直接决定了节目的成败。一个主持人的个人语言风格可以决定节
目的个性和风格。如崔永元的平民心态、真诚幽默的语言风格赋予了《实话实说》轻松的、富有人情味的节目个性;朱军的大气、真诚和宽容给了《艺术人生》深切的人文关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英达的贫嘴和调侃让《超级访问》像相声小品一样令人忍俊不禁。
个性的语言风格并非语言传播的目的,而是优化传播效果的手段。优秀的主持人有一个共同点,即没有套话、没有空话,对事物加以自己的分析,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真情去感悟人生,把自己的思想、所得,用自己的语言与受众共同交流。同时,它也当然不是个人化语言,而是本体贴近栏目风格,栏目的招牌性语言。成功受用的主持语言应该有意识地突破某种俗套的节目主持语言模式,构建翻新语言术框架,会让受众或多或少的感受到本体节目的特征内涵,熟悉它的语言表达形式,感受到其气氛。并以主持语言带来的节目主体本身的个性的艺术魅力,推动观众从陌生到认可、熟悉和欣赏。个性化语言的形成与发展,既同主持人个人自觉地追求和探索分不开,又与现实社会的因素密切相关。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需求的多样化,主持风格也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百姓,个性化的语言风格也逐渐形成,或外露,或内向,或活泼,或沉稳,或直爽,或爱清静,或爱热闹;每一个节目主持人的声音特点也不一样,或纤细甜美,或明亮浑厚;每一个节目主持人的语调也不一样,或偏快,或偏慢。由此可见,时代的影响和观众的要求促使主持人创造自己的个性语言,也正是这些精彩丰富的个性语言,造就了我们今天缤纷多彩的节目主持语言风格。
比如,中央电视台的著名节目主持人赵忠祥,在主持节目时,语言特色朴实、亲切、庄重,有着鲜明的民族文化风格而又显示出自己的独特的语言创作个性。如主持电视系列片《大京九》,在讲到香港同胞与大陆同胞同饮一江水时,赵忠祥说:“东江水象血脉,让香港人与祖国息息相通。”这恰切的比喻,道出了香港同胞与祖国人民血浓于水的感情。语言与画面紧密配合,显得朴实庄重而又内涵深邃。而倪萍在主持《综艺大观》节目时,让人感到她的语言亲切、温馨而又活泼、自然。当她叙述自己与一位身患绝症女孩之问的情谊时,语言又是那样一往情深。
那接下来以对话节目《鲁豫有约》为例来作一个对电视对话节目语言风格的具体分析。《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是凤凰卫视专为鲁豫量身打造的谈话类节目,于2002年推出。经2005年改版后为日版后,重新在凤凰卫视推出,继续掀起中国脱口秀波澜。2008年正式进驻中国大陆-湖南卫视,在这个更大的平台上说故事。《鲁豫有约》节目寻访拥有特殊经历的人物,一起见证历史,思索人生,直指生命的体验与心灵秘密,创造一种新颖的谈话记录。这是主持人鲁豫对人的关注与被采访者心灵的对话,被《新周刊》誉为“15年来中国最有价值的电视节目”
那它作为一个成功的对话节目,其语言风格又是如何呢?首先一点,主持人最大的语言风格就是以情感人了。鲁豫主持一般多在“情”字上做文章,她用平和、安静、关爱而富有人文色彩的提问开启嘉宾的情感之门。她说话特别温柔,与嘉宾交流更像在一起随便的聊天。
访谈的过程中富有感性色彩,节目一开始便把自己的生活经历或感受与嘉宾交流,极富有情绪性,而嘉宾往往因为鲁豫的感性与之有共鸣,所以真诚地敞开心门,说出他|她的故事。在采访徐静蕾的时候,静蕾:奶奶可能是全世界我觉得最亲的人。小时候,我爸爸特别厉害,奶奶总是护着我,所以我觉得在奶奶那儿特别容易找到安全感,或者说是很温暖的那些东西。鲁豫:你跟我一样,我小时候也觉得最亲的人是奶奶。你是奶奶带大的吗? 静蕾:对,幼儿园我只上过很短一段时间,大概五岁的时候我才开始上幼儿园的,我基本上小时候都是跟奶奶在一起的。其二,语言具有亲和力,鲁豫的谈话就像是拉家常,她更多的时候扮演一个“平常人”的角色,甚至全身心地融入到述说者的情感世界中,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想去了解之后,对自己说的话做出适当的调整,拉近与对方的距离,使采访者者对她给予充分的信任,更乐意把真实的内心世界展现出来。在《我要减肥》节目时,鲁豫要采访了一个胖男孩。男孩从小因为肥胖,他遭遇了不少尴尬和歧视。接受采访时,胖男孩比较拘谨,情绪上也比较紧张。鲁豫就说:“我觉得,小的时候你要胖,没人觉得不对,人都觉得特可爱。到了什么时候开始觉得不好了。男孩:小学二三年级吧,买一条皮带。那会儿去的是百货商场。去了三趟,老是不够长。人说多大的小孩子啊? 鲁豫:谁让你穿带皮带的裤子?你不会穿松紧带啊。其三,与嘉宾始终保持着一种平等对话的态度,谈话时很尊重当时人的意愿,做到了民主与平等的统一。鲁豫在采访过程中,善于用一种体贴、温柔的态度拨动嘉宾的心弦。鲁豫她不是标准的美女,但拥有极高的亲
和力,因为那永远不离笑容的脸给了她独特的气质,这种气质让别人愿意和她聊天。这样的亲和,让被访者频频放松心里戒备,这样的氛围下,好的采访自然而出。这一点也可归结于她永远用一种平等的心态来做节目来和别人交流。无论面对的是谁,都把他看作一个平常人,既不诚惶诚恐也不居高临下,而是以平视的眼光来看待,以平等的姿态来对话。其四,始终怀着善意的提问方式,注重对方的感受。她采访璩美凤时说的第一句话“光碟我没看过,这点你可以放心,因为我没看过才能很直接的看你的眼睛”。鲁豫的话很感性,也很善解人意,这是她的风格,同时也很契合节目舒心、平等的谈心氛围,更重要的是,让嘉宾在心理上逐渐接受了自己,从而放松、自然地打开话匣,袒露心扉:“他们的哭、笑、愤怒……都会让你感受到他们的真实、可爱。”再如《“神奇教练”马俊仁》那期节目,鲁豫从马俊仁对弟子的感情出发,简单地说了一句“你觉得都是小孩”,触动了嘉宾的心弦,让马自然而然地说出多年堆积在心里的话。其五,真诚与真挚。当与艾滋病患者相约时,鲁豫则是真诚地与嘉宾握手,交谈中不时地将手搭在女嘉宾的手上和肩上,鼓励她说出心中的故事。
这五点都是鲁豫主持节目的时候特别突出的语言风格。而这种语言风格恰恰就是《鲁豫有约》获得巨大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其实,不仅仅是《鲁豫有约》这样的对话节目需要这样的语言风格,所有其他的对话节目也同样需要这样的语言风格,因为对于对话节目来说,主持人运用这种语言风格能够更拉近与嘉宾彼此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对话能够更顺利地进行。
第三篇: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分析
发件人: 250539215@qq.com代表dflong [250539215@qq.com] 发送时间: 2009年3月4日星期三 21:38 收件人: Zhouxinglong(周兴龙)主题: 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分析
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分析
(2005-02-25 10:25:53)
丁青青(武汉大学新闻研究生 430072)
任何一个谈话节目的成功,和这个节目的主持人是密切相关的,有时候人们也许记不大清楚这个节目的名字,但对主持人却是印象深刻。电视谈话节目中,主持人扮演着哪些角色,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
一、HOST(主人)
节目主持人的英语称谓可以译为Anchorman或者Host,Anchorman原意为“接力赛中最后一棒的运动员”,后引申为“负责安排广播的新闻广播员”,一般仅用于新闻节目的主持人;Host从“主人”的原意转为“(广播、电视的)节目主持人,一般可用于其他类型的节目。”①可见,西方新闻节目主持人和其他节目的主持人是有很大区别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同的两个职业。而我国,尽管在称谓上没有分得那么清楚,但实际操作中还是把不同风格的主持人安排在了不同的位置上。按照这种分类方法,电视谈话节目的主持人与其他非新闻类节目的主持人是具有共性的,都可称为Host,我们也可称之为是节目的“主人”。
这个“Host”的角色具备以下两种特征:
--节目品牌的象征
一般来说,在节目和主持人的关系上,节目是主体,主持人是节目中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由于目前谈话节目的数量不断增长,而这些节目基本上都是“一个主持人+几个嘉宾+一些观众+一个话题”的形式,可以说是大同小异,所以,谈话节目质量的优劣实际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持人水平的高低。
--节目个性的象征
既然一个好的节目主持人是节目品牌的象征,那么这个主持人所具有的个性也就自然而然地使这个节目具有了与众不同的个性。一提到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人们就会觉得它是一个很有个性的节目,首先,主持人窦文涛几年如一日“衬衫加马夹”的经典形象已经表明了这个节目轻松和随意的个性。另外,窦文涛说起“段子”来不亦乐乎的神情,和两个嘉宾间不加矫饰的侃谈,都让观众觉得亲切,使得这个节目成为了完全体现个人风格的“脱口秀”。正是由于窦文涛和他所选择的嘉宾个个出言无忌,见闻广博而又性情各异,使得《锵锵三人行》具备了“不求高度,只求广度;不求深度,只求温度;不求结论,只求趣味”②的鲜明个性。
二、PLANNER(策划者)
为了保证一个谈话节目的成功,主持实际上还应担当起策划者的角色,这也是顺应各节目将来实行“主持人中心制”这样一个趋势的。
扮演策划者的主持人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选择合适嘉宾
杨澜曾说过:“就像一个农民犁地、播种、杀虫、锄草,可是如果老天不下雨,或者放了洪水下来,照样是颗粒难收。这可遇而不可求的天气就是来宾本人。他(她)本人是否健谈,他(她)那天的情绪如何,都直接影响节目质量。”③由此可见,嘉宾对于节目的成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节目的主持人完全应该参与到选择嘉宾的过程中。
目前国内的谈话节目,选择的嘉宾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占据很多优势资源的名人,一种是因为介入某个新闻事件变得有名的普通人,另一种则完全是很普通的人。就谈话节目本身来说,专做名人访谈的话,可能会有资源枯竭的时候,只有在老百姓中找访谈对象才能真正可持续发展。
--搜集背景材料
谈话节目的嘉宾包括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话题也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主持人就算阅历再广也不可能全都接触过,那么为了保证有“话”可谈,做节目之前进行对嘉宾、对话题进行多方面的熟悉是十分必要的。杨澜曾说过:“如果没有充分的案头准备,提问往往是肤浅的。来宾会认为在同一个小学生讲话,甚至对牛弹琴,谈话的兴趣肯定不高;没有准备的提问也往往是发散型的,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没有重点。半个小时的采访时间一晃就过,而留给观众的却是一片模糊。”④
--设计节目形式
由于目前电视上“谈话风”盛行,一个谈话节目必须在节目形式上有所创新或者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固定模式,才能吸引观众的眼球。而主持人,无疑也是节目形式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主持人如何出场,如何串起节目,嘉宾如何请出,背景材料何时播放,这些如果仅靠节目编导来设计安排,主持人往往会觉得不自在,毕竟编导的构想最终还是要靠主持人来实现,因此以上这些一定要由主持人和编导配合主持人的主持方式和风格来共同设计。
三、CONTROLLER(调控者)
谈话节目和其他节目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其随意性,主持人并不能完全决定节目的进程,整个节目是由主持人的话语和嘉宾、观众的谈话所组成的。主持人虽没有完全的决定权,但还是能够凭借自己的特殊身份来驾驭谈话现场,这种驾驭能力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控制场面
谈话节目虽具有随意性,但和一般的交谈活动还是有区别的,它是有目的、有组织、有中心话题、有时间限制的谈话,谈话进程的掌握,话题向何方深入,要靠主持人现场引导,否则会造成离题,或收不住话题,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谈话的失控情况。
--控制节奏
有的节目话题可能比较严肃,或者气氛比较沉闷,主持人就应该适当地调节一下场上的气氛,使场上节奏不会因为气氛过于沉闷而显得拖沓。凤凰卫视某期《冷暖人生》,讲述一位因癌症去世的30岁母亲吴广凤,在临终前给儿子写了14封信,希望儿子每次过生日时读一封,直到儿子成年的那天。节目的前半段都在回顾吴广凤病中和丈夫、和儿子在一起的情形,她丈夫说着说着,语速渐慢,情绪也越来越低落,下面好些观众也开始抹眼泪。这个时候,主持人没有听任他这样讲下去,而是把话题引向了别处。在一片凝重的气氛中,主持人选择了比较轻松而且嘉宾也绝对乐意谈的话题来改变场上的节奏,她问广凤的丈夫:“听说你们谈恋爱的过程很浪漫,能给大家说说吗?”于是,他忧郁的眼睛里顿时闪过了一丝光线,语速明显快了起来,使得整个节目的节奏也回归了正常。在这里,如果没有主持人的适时引导,节目就会走向无法预料的状态。
--控制情绪
一方面,主持人应该控制好自身的情绪,另一方面,还要控制好嘉宾的情绪。否则,人在一种不理性的状态下,是无法理性地探讨某个问题的。
虽说主持人是谈话节目中具备能动性和主导性的重要元素,但在谈话的进程中,主持人也应处于一种相对超然的地位,毕竟谈话的主角是嘉宾,主持人在其中“穿针引线”就够了。
四、PARTNER(参与者)
谈话节目,赋予了大众传播以人际传播的形式,人际传播的许多内容、方式与技巧,都可以运用于此。既然是人际传播,则应该是人与人之间耳到、口到、心到的一种交流,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主持人、嘉宾和观众,三者都既是传者,又是受者,所以主持人也可以说是人际传播过程中的一个参与者。主持人的这个角色,包含两个特征,一是倾听,另一个就是积极地回应,有效实现互动。
--倾听
美国电视脱口秀女主持人奥帕拉·温弗丽,在二十年中独占鳌头,成为美国电视、文艺界中年收入最高者。她的外表其实极为普通,只是一位四十多岁的黑人妇女,中等身材,相貌平常,那么她的成功所凭借的是什么呢?如传记作者麦尔所指出的:“一般说来,广播电视的访谈者提出问题,却并不认真听回答,他们的心思放在其他事情或是下一个新问题上。但奥帕拉仔细地倾听嘉宾们的谈话,并且利用谈话的内容把主题步步引向深入。这就是她适应当今时代的风格,由于对观众和嘉宾的生活进程充满关切,由于能同他们进行交流,这种风格大获成功。”⑤
--互动
传播不仅仅是传播者向受传者传递信息的单向过程,而是具有信息交流的双向性质。传播者、受传者总是处在互动之中的,电视谈话节目中,传者和受者经常进行着角色互换,因此其中包含着多重互动关系:
--主持人和嘉宾之间的互动
前面提到,主持人应该用心地倾听,那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互动。认真倾听了,就应该有回应,这种回应不单单表现在关注对方谈话时的眼神和表情上,还应表现在主持人能即兴提问。访谈前虽然有大致的采访提纲,但是谈话中很有可能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亮点”,这就有赖于主持人边听边思考,能抓住对方回答中有价值的地方及时补充提问,或是总结出前一段谈话的一个特点,抓住这一点来向对方发问。
--主持人和现场观众之间的互动
在互动方面,主持人除了应该积极回应嘉宾之外,还应该和现场观众有所互动,毕竟现场观众并不仅仅是来给节目造势的,还应该作为节目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嘉宾、主持人共同完成对话题的探讨或是有助于节目主题的深化。但遗憾的是,这种互动在我国大多数谈话节目中并不能很好地实现,就算有,也能看出很明显的被刻意安排过的痕迹。此外,观众在节目现场太紧张,也是谈话节目现场无法进行有效互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主持人和场外观众的互动
除了场内的互动之外,主持人还应该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有所互动。比如,主持人亲自赴外景地采访当事人及相关人员,或是采访普通老百姓对某话题的看法。另外,场外观众可以在节目进行时通过发手机短信或是打电话的方式直接和主持人进行对话,来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形成场内和场外的有效互动。
以上就是主持人在电视谈话节目中应具备的四种角色。随着电视谈话节目日趋直播化及其形式的日趋多样化,主持人的角色和功能也在不断产生新的变化,这也就对主持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同时具备了上述四种角色的主持人,才能真正使节目富有永恒的魅力。美国一些谈话节目的主持人之所以能够坐镇一档节目达二、三十年之久,靠的是他们自身的谈吐、学识、个人魅力、临场经验等多种因素。在我国,就谈话节目来说,有一定文化素养、阅历丰富、幽默、反应机敏等素质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主持人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至于长相、普通话这些选拔主持人的传统标准已退居其次。
不论什么时候,面向大众的节目都会是电视的主流。谈话节目作为一种直面社会、直面大众、反映社会生活的节目形式,是具有潜在的生命力的,而优秀的主持人则是推动其不断向前发展的原动力。如果每个主持人都能扮演好四种角色,那么,电视谈话节目一定能拥有永恒的春天。
注释:
①陆晔、赵民:《当代广播电视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第201页
②代欢、肖桂岚:《作秀战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第178页
③、④杨澜:《我问故我在--杨澜访谈录》,学林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第8页、第6页
⑤[美]吉妮·斯克特:《脱口秀--广播电视谈话节目的威力与影响》,苗棣译,新华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第249页
(编辑:潘宗信)
第四篇:有声教学语言个性风格研究(二)
有声教学语言个性风格研究(二)
【摘 要】语言是智慧的花朵。课堂有声教学语言个性风格的形成,不仅是学生认知心理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事业成功和自我发展的需要。它有着独创、审美的本质特征以及情感渲染、逻辑睿智、幽默风趣、旁征博引、循循善诱等个性风格类型。有声教学语言个性风格是教师广学百家与发挥自身优势相结合的产物,它是可以塑造的。
【关键词】有声教学语言;个性风格;塑造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6-0028-03
一、有声教学语言个性风格的特征
1.泛化特征
(1)稳定性。同任何风格一样,有声教学语言个性化风格的形成需要一个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成熟的过程。风格一旦形成便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风格便以一种潜在的心理定势规范和制约着个人教学语言模式的选择和使用,在各种场合情境下,有声语言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染上这一风格的“基调”,使有声语言的显示展示出特有的规律性(即定型化)。在这中间,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和教材可能发生变化,而有声语言风格的“主旋律”总是以种种方式被表现出来,并打上深深的个性烙印,“显现出教无定法而不离根本,各有千秋却同出一源的灵活而稳定的状态”。
(2)发展性。稳定是相对的,发展是绝对的,因为,与时俱进,因时因势而变,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和必然要求。唯物辨证法认为:世界上没有僵死的、一成不变的事物,物质世界就是一个永恒变化发展着的世界。斗转星移,世事变幻,新知识、新信息、新材料层出不穷,新方法、新思维、新观点纷至沓来,学习主体的认知心理、审美需求亦在不断地变化,来源、成熟于教师创造性劳动中的有声教学语言的个性风格,也必将在这种创造性的劳动中渐臻完善,并向着更高层次、更完美境界跨跃,这也正是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和自我突破的表征。
2.本质特征
(1)独创性。人如其面,各不相同。每一位讲课者均有自己的知识结构,有自己的心理品质和特长技巧。法国著名评论家布封曾说:“风格即人。”有声教学语言个性风格是教师气质的积淀和心血的凝结,是教师鲜明个性特征在教学语言方面的反映。主体的鲜明个性决定了语言风格“人无我有”与众不同的独特性和独创性,它主要表现为语言内涵深刻的独创性和语言构思的精巧精美、别具一格和表现手法上的巧夺天工、匠心独运。有个性风格的教师总是善于以独特的眼光和艺术的敏感,去发现和选取生活中那些独具浓厚感情色彩的材料,并以独特的艺术智慧去构思和表现,进而创造出独具魅力的语言风格。独特的认识,宛如闪电,照亮学生的心灵;独特的感情,宛如惊雷,震憾学生的理性世界;独特的讲课是激情的表达,是个性风格的表现。风格杜绝生搬硬套,拾人牙慧,步人后尘。
(2)审美性。在教师的职业活动中,语言同样遵循着“艺术化”的审美规则得以在课内课外全面地发挥其特有的功能,也因此,教育活动才具有深远绵长,令人痴迷沉醉的韵味。
审美活动开始于人类社会生产劳动实践的历史进程中。审美过程是包括感知、表情、联想、感觉、理解、情感等多种因素重复交织的运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是教师通过有声语言使学生对事物美丑是非属性直接感知、亲身体验,从而激起美感的活动,是感知、感情、理解等心理功能互相渗透、共同协作的活动,具有极强的审美作用。
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获得美的营养。”有声教学语言个性化风格,其本质是以情感、美感为核心向外辐射的“力”的三维结构,并产生美感效应的美学力量。这种“力”在有声教学语言中表现为三种审美趣味形态,即意趣(语言中所包含的思想内容所产生的审美趣味)、谐趣(语言的形式技巧所产生审美趣味)、情趣(语言中的情感内容所产生的审美趣味),并由此引发多种审美效应:在课堂中,教师通过个性化有声教学语言,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引向预定的路线(诱导效应),寻找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或经验相近之结合点,使学生觉得教学内容先得我心,而把它引为同调(证同效应);展示教学内容深刻的思想性,使学生产生顿悟,受到智慧的启发(启迪效应);努力地将教材内容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思想感情与学生的思想感情共鸣共振,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接受教师(含教材)的思想观念,染上教材内容的情绪色调。此时,教材的外在思想观念沉淀为学生内在的意向(感染效应);这种情感弥漫着学生的心灵,从而引起学生的原始观念、理性情感的升华和功利观念的中止(净化效应)。这种审美活动最终给学生带来一种近乎于“儿童游戏的满足所产生的生理――心理快感”。
二、有声教学语言个性风格的主要类型
讲台虽三尺,但在这奇彩的舞台上,有许许多多的教师运用个性化有声教学语言,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纷呈、脍炙人口的课堂“话剧”。通过对这些成功课堂有声教学语言运用的剖析,从形成语言风格的要素表现和动力特征入手,可以把课堂有声教学语言分为情感渲染型、逻辑睿智型、幽默风趣型、旁征博引型和循循善诱型五大类型。
1.情感渲染型
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有声教学语言通过语言的调幅、音色、音量、节奏等艺术性的处理,使之情感化,情动于衷,情寓于理,情融于理,极富渲染力,它能让学生通过听觉情感美的体验,从而引起对教学语义信息的高度注意。
具有这种语言风格的教师,他们的整个教学活动表现出以情动人、以情激人的主旋律。他们的语言时而轻言细语,如春风拂面;时而声沉语缓,像潺潺流水;时而汹涌澎湃,如大海扬波;时而如泣如诉,像秋语绵绵;有时柔声细气,如莺歌燕语,娓娓道来如梦如幻,恰似“小桥流水”般清新自然,呈现一派异常恬静淳朴的“话风”;有时激越高昂,气势恢宏,豪壮刚健,有如瀑布千尺飞下,震憾人心;又如大江东去,一扫千里,荡气回肠,宣泄出潇潇洒洒雄武奔放的阳刚之美。或言语不多,深沉含蓄,耐人寻味,引而不发,欲说还休,言虽尽而意无穷,此时无声胜有声;或柔婉灵秀,情急缠绵,绮美娟秀,错落有致,跌宕起伏,韵味深长;亦或语势连绵,妙语连珠,音律流畅,情趣盎然。可以热情明快,简练轻捷,直抒胸臆,也可亲切自然,情真意切,扣人心弦;既可轻柔撩人,细腻委婉,语义晓畅,亦可行云流水,激情奔放,引人入胜……他们总以真挚丰富的感情,用妙趣横生、抑扬有致的语言来感染学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整个课堂教学气氛和谐热烈,生动活跃,富有动感美。
2.逻辑睿智型
这种语言个性风格的主要特征表现为,整个教学活动显现出语言严谨朴实而睿智的总倾向,语言富有鲜明情感色彩,而又极具缜密准确、机智多变、刚柔相济、以理服人的个性特征。
具有逻辑睿智型语言风格的教师,善于运用颇富艺术美感的语言传授具有科学性、真理性和时代性的教学内容,语言推理富有逻辑性、系统性。他们常常用描述代替叙述,用具有逻辑性的语言揭示真理的价值,用逻辑的力量去征服学生心灵,语言绘声绘色而不失真实准确,审慎简约而不失生动流畅,可谓情与理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在教学环节安排上,他们巧于心计,用有声语言成功地演绎着教学活动流程,听他们的课,就像观看万花筒,繁“花”似锦“花”相异,令人百看(听)不厌:同是新课导入,或寥寥数语,但掷地有声,振聋发聩;或如画中飞白,疏可走马,却先声夺人,鞭辟入里;或短小精悍,却丝丝入扣,别开生面。他们能娴熟地运用语言有针对性地讲授知识点,语音时高时低,语速时舒时急。短句急而促,长句舒而缓,偶句匀称凝重,奇句绮丽洒脱,变幻多姿,美仑美奂。在过渡处理中,他们或搭桥铺路,启发类比,或转向质疑,演绎论证,承上启下,起合转承,巧妙过渡,把有声语言艺术运用到极致。面对随机事件,他们都能灵活机智地想出多种方案,并进行优选,或沉着冷静,处惊不变;或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或借势发挥点“石”成“金”;或恰当评说,提供台阶等等,从而使“事件”化险为夷,甚至是“锦上添花”。
3.幽默风趣型
“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也是教学语言的一个明显的特征。其根本目的是要巧妙地揭露和解决认识矛盾,因为“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接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所接受”。苏联著名教育家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睿智,使整个教学顿时生辉,并能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去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
课堂教学中的幽默风趣,表面上看是师生情不自禁地开心一笑,实则是含而不露、出神入化的教育智慧。幽默的有声教学语言,亦庄亦谐,寓庄于谐,内庄外谐,它们似一贴粘合膏,牢牢地把握住学生的求知欲望;像一粒开胃丸,使学生理性的世界时时充盈着新奇;像一副兴奋剂,激荡学生心灵,打破沉闷气氛,缓解紧张情绪;更似润滑液,有效沟通融洽师生关系。
幽默是一朵永不调谢的鲜花,时时刻刻散发着智慧的芳香。特级教师于漪主张“要努力把课上得情趣横溢”,魏书生坚持“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幽默风趣的教师总是用一种轻松、诙谐、欢乐的情调来表达深刻的内容,他们或化异乱同,组合错位,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或话中有话,弦外有音,将计就计,倒赚入彀;或运用谐音、比喻、糊涂、笨拙、夸饰等表现手法;或妙用语言挪移、目标相左、言辞推演等幽默技法,用相声小品般幽默风趣、妙语连珠的有声语言,用诗歌朗诵般的激情,把课上得风趣诙谐,幽默睿智,生机盎然。
幽默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创造。幽默的有声教学语言,句句妙语,字字珠玑,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其独特的功能就在于使严肃问题轻松化,浅近道理引伸化、陈旧问题新颖化,空泛道理切实化、静止事物拟人化,庄重道理风趣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形象化。它不断创造“新异刺激”,使课堂气氛生动形象,波澜起伏,使学生始终处在轻松、愉悦、和谐的感知欢乐中,从而进入感想、联想和理性思维。
4.旁征博引型
事实胜于雄辩。有声教学语言语义信息中如果没有典型、生动、感人的事例做依据,再动听的语言也是苍白无力的。旁征博引型风格的语义信息丰富翔实,以纵横议论、左右逢源为基本特征,围绕主题引用大量有说服力的生动实例,突出有声语言内容的广博与喜闻乐见,形式的含蓄和深入浅出,使学生思维达到举隅类推,触类旁通的理想效果。
根据教学内容实际需要出发,具有这种个性风格的教师以超越时空的态势,纵拓上下五千年,古今中外,横截天文地理,社会人文,涉猎书中书外,网上网下,使许许多多知识信息,源源不断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经过艺术化、个性化的有声语言鲜活地显示出来。优秀教师的语言不仅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更是一篇知识小品,古今中外、成语典故、神话寓言、谚语诗歌、传闻故事,信手拈来,点染有致,意趣丛生;他们引经据典,发幽探微,启人心智。好用谚语、俚语、歇后语,别开生面。虽不是诵诗会,他们却常常“拈得诗句入话来”,用于描述,生动形象,妙不可言;用于说理,形象含蓄,富有意趣;借以明志,音调铿锵,简洁有力;用以勉励,警辟蕴藉,情趣盎然,真所谓“胸有诗书气自豪,话中有诗齿生香”。他们善用经历千锤百炼,语言简练,结构严谨,寓意深刻,涵义精辟的成语“以出人意料的恰当,表现相当复杂的现象和本质”,从而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枯燥问题趣味化,深奥问题浅显化。巧用顺口溜,使语言顿显幽默诙谐,简洁明了,生动形象,流光溢彩,从而产生强大的感染力、号召力和冲击力,具有很高的课堂审美价值。他们善于利用数据材料,使抽象道理实证化,复杂问题明朗化。或归纳或演绎,或正或反,多层次、多角度讲解热点、结合点,激起学生思维冲突,营造可教学时刻。引用音乐歌赋,或用于创设意境好开场,或穿插课中易激情,或续于结尾掀高潮。
当然,“旁”之知,“博”之识,征引之功并非堆砌以哗众取宠,更非漫无边际之无理取闹,无病生吟,而是以资佐证,引为说明添作补充,用以煽情,创设乐学情境,进而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将学生思维引向深邃高远的境界,使其产生追求真知灼见的炽烈渴望。
5.循循善诱型
英国教育家罗素说过:“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开始”,“教学语言应当是引火线、冲击波、兴奋剂、催化剂,要有撩人心智、激人思维的功效”。
循循善诱型这种语言风格以启发诱导为基本特征。它是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叙述事实材料,交待问题的产生发展过程,用准确精练的语言阐释、分析、论证基本概念和原理,揭示复杂事物本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究新知的一种有声教学语言模式,它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俾使学生自奋其力,自信其知”。
拥有这种语言风格的教师巧于诱导,常从感性材料入手进行生动形象的叙述描绘,语言紧扣教材内容和主题,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寓知识、思想教育于生动形象的描述之中;他们总爱制造“悖论”,引发适当的新旧知识间的 “冲突”和思想矛盾,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营造“可教学时刻”;通过创设“完形刺激”,使学生产生进取、追求的内驱力;通过纵横对比,建立联想,诱发感知和探究心理。语言生动形象,充满着感情色彩,使知识探索与情感引发共鸣,师生心灵共振;精于引导,通过由浅入深的分析论证,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或巧设“愤悱”情境,设疑攻难;或动情引趣,启发思维;或横拓纵延,辨异求同;或举隅类推,发幽探微;或正反论证,点拨导向,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严密,语言洗练,从而激活学生思维,培养思维品质,发展思维能力。在学生欲进不能之时,教师善于疏导,通过正反论证,思维发散,或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设问,消除学生思维障碍,使其茅塞顿开。在学生是非混淆,思维偏离主题时给予及时指导,突出关键,铺桥引路;突破难点,除难解扣;辨明是非,启迪思维;以小喻大,点拨到位;以宏概微,见微知巨……语言张驰相济,开合有序,不故作高深,平易近人,似清泉涓涓流淌,如春雨润物无声。
诚然,上述语言风格类型是根据教师课堂有声教学语言在教学活动中占主导地位的风格倾向而划分的,但是几种风格之间并不是互不相容的。任何一种语言风格,只要适宜特定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和课的类型,以及学生的实际,都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而语言艺术又是一个多型复合体,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语言风格的功能,在整合为整体艺术氛围的结构中释放出最大的能量。
参考文献:
[1] 陈明远.语言学和现代科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2] 斯大林.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3] 赵敏诚.试论教师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J].教育研究,1985(03).[4]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5] 潘菽.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6] 约翰.哈斯灵.演讲入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编辑:赵 悦)
第五篇:《仲夏夜之梦》语言风格的分析和研究
《仲夏夜之梦》语言风格的分析和研究
摘要:《仲夏夜之梦》是莎士比亚广为流传的一部喜剧作品。这部作品通过多彩、生动幽默的语言展示了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本文主要从语言的奢华与诗意浪漫;问答式的戏剧模式;多种修辞的语言效果;誓言与咒骂四个方面,对作品的语言风格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仲夏夜之梦》 语言 特点 风格
引言
《仲夏夜之梦》是威廉?莎士比亚在1950年创作的浪漫喜剧。这部作品通过极具艺术特色的语言,描述了四个年轻人在一个月夜森林里的际遇,他们出于对爱情的追求和渴望,与一群业余的喜剧演员以及森林里的精灵们一起,演绎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喜剧。人物和角色在梦幻的月夜森林里,荒诞的狂欢之后一切都恢复了,整个故事像是一个夏夜的梦境。强烈的幻想与诗意的抒情交融,机敏的对白与浪漫的思想交织,这一切都通过引人注目的语言表现出来,造就了这部伟大的莎士比亚浪漫剧作。
一、语言的奢华与诗意浪漫
《仲夏夜之梦》描述了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和一个令人心动的森林精灵的世界,月光下的森林中,一切都笼罩了一层诗意和梦境般的色彩。在剧本《仲夏夜之梦》中,通过华丽而且诗意的语言展现了一个诗意的世界。“明天夜里,当月亮在镜波中反映她银色的容颜,晶莹的露珠点缀在草尖上的时候。”“我的拉山德和我将要相会在林中,就是你我常常在那边淡雅的樱草花的花坛上躺着彼此屠戮柔情的衷曲的所在。”人物的对话对于地点和场景的描述,极尽浪漫和抒情,这些语言营造出了一个弥漫着浪漫情调的场景,有种如诗如画的梦境感。
在这个月光下的森林中,时间变得并不重要,世俗的一切都被过滤掉,金钱、地位和权势的差异似乎全部留在了森林之外,在森林的世界里,爱情是唯一的真理。在作品中,爱情的语言也拥有了更为华丽的色彩,神话和梦幻随着人物的思想如梦境般的转换,爱情成为了命运唯一转变的角色。诗意的浪漫主要表现在对爱人们的赞美中,狄米特律斯将眼前恋人的眼睛比作“天上闪耀着的金星”。而拉山德的爱情语言更如丝绸一般的华丽,“照耀着夜天,使一切命令的繁星都黯然无色。”男性角色在爱情面前的话语显得甜蜜而且隆重,拉山德由于受到了魔汁的蛊惑,睁开眼看到了海丽娜便开始抒发自己的爱情,即使在得到海丽娜的质疑之后,拉山德依然可以通过华丽而且富有哲理的语言对自己盲目的爱情辩解。“谁不愿意把一只乌鸦换成一只白鸽呢?男人的意志是被理性所支配的,理性告诉我你比她更值得敬爱。凡是成长的东西,不到季节,总不会成熟;我过去由于年轻,我的理性也不曾成熟;现在我的智慧已经充分成长,理性指挥着我的智慧,把我引到了你的眼前;从你的眼睛里我可以读到写在最丰美爱情的经典故事。”
二、问答式的戏剧模式
亚里士多德在介绍悲剧与史诗两种问题的差异的时候,曾经说悲剧的模仿方式主要是通过对话来实现的。《仲夏夜之梦》更是通过相互之间的对话,来达到对于人物的动作、思想等进行一系列的推动和表现。郝米娅在违背父亲的意愿和情人拉山德私奔到森林的时候,由于疲惫而需要歇息在森林草地上。拉山德:“一块草地可以作为我们两人枕首的地方;两个胸膛一条心,应该合睡一个眠床。”郝米娅则拒绝道:“唉,不要,亲爱的拉山德;为着我的缘故,我的亲亲,再躺远一点,不要挨得那么近。”而在接下来的对话中,拉山德表示自己没有坏心,而郝米娅坚持“为着爱情和礼貌的缘故,请睡得远一些”,以及“保持这样的距离对于洁身自好的未婚男女,是最为合适的。这么远就行了”的对话中,他们之间的尊重和关爱通过对话的方式展现了出来。在作品中,人物的对话具有表演的性质,郝米娅的“这么远就行了”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有着一定的动作变化性,代表着从两人的“太近”到”距离正好”之间的变化过程。这段对话展现的是角色之间的交流以及带给观众的感受。
莎士比亚在《仲夏夜之梦》中,对人物与人物的对话进行了精心的设计,角色的情感表达,以及思维等都是通过语言的模式来直接表现出来的。这种表达手法强烈地表现出了人物的性格和感情,使人们对作品有了更好的了解和把握。语言的直接带入和对话使观众通过对语言的感悟,进入到人物的情感和思维中,观众直接感受到角色的喜怒哀乐。在第一幕的出场中,忒修斯就对着希波吕忒说:“这个旧的月亮消逝得那么慢,她耽误了我的希望,像一个老而不死的后母或寡妇,尽是消耗着年轻人的财产。”忒修斯希望赶紧娶到希波吕忒的心情使得他对四个白天的时间产生了不满,而认为这些时间像是后母或寡妇一般的冷漠和讨厌,而希波吕忒则安慰未婚夫说:“四个白昼很快地便将成为黑夜,四个黑夜很快地可以在梦中消度过去,那时月亮将像新弯的银弓一样,在天上监视我们的良宵。”这些抒情诗一般的语言浪漫而且热烈,情人们之间的热情表白通过夸张和抒情表现出来。另如海丽娜在爱人不爱自己时候的痛苦和挣扎:“一切卑微的弱点,在恋爱中都成为无足轻重,而变成美满和庄严。爱情是不用眼睛而是用心灵看着的,因此生着翅膀的丘比特常被描画成盲目;而且爱神据说是一个小孩儿,因而在选择方面他常会弄错。”这些话展示出海丽娜失恋中的痛苦和挣扎,为她盲目嫉妒自己的好友郝米娅,并决定将郝米娅私奔的事情告诉狄米特律斯做着铺垫,这也推动了整个森林月光下故事的发展。此外,在语言的设置上,关于表达爱意的语言,莎士比亚多用甜蜜和温柔的语言来直接表现,而戏中表达恨意的语言,莎士比亚则多用一些刻薄、狠毒、刺耳的话语在描绘。这种情感表达方式,使读者和观众对人物的喜怒哀乐有了很好的把握,有助于观众对于剧情的了解和融入。
三、多种修辞的语言效果
在《仲夏夜之梦》中,采用修辞的方式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语言风格,如在作品中对反讽的运用。业余演员波顿在吹嘘自己的表演水平时多么的令人心动的时候说道:“要是演的活龙活现,那得掉下几滴眼泪来。要是咱演起来,让看客们大家留心着自个儿的眼睛吧;咱要叫全场痛哭流涕,管保风云失色。把其他的人叫下去吧。但是扮霸王挺适合咱的胃口了。咱会把厄刺克勒斯扮得非常好,或者什么吹牛的角色,管保吓跑人的胆。”这种吹嘘带着自我嘲笑的性质,具有强烈的反讽意味。
作品中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海丽娜因为自己的情人要娶郝米娅,而对郝米娅产生了嫉妒和不满,这段对话采用对比的手法,将两人在爱情面前的矛盾展现了出来:“郝米娅:‘我向他皱着眉头,但是他依然爱我。’海丽娜:‘唉,要是你的蹙颦能把那种本领传授给我的微笑就好了。’郝米娅:‘我给他咒骂,但他给我爱情。’海丽娜:‘唉,要是我的祈祷也能这样引动他的爱情就好了。’郝米娅:‘我越是恨他,他越是跟随着我。’海丽娜:‘我越是爱他,他越是讨厌我。’郝米娅:‘海丽娜,他的傻不是我的错。’海丽娜:‘但那是你美貌的错处;要是那错处是我的就好了!’”通过对比,将爱情的盲目性以及不可得,通过两人感情强烈的对比表现了出来。郝米娅在追随者面前的无奈和难以摆脱,海丽娜对情人爱上别人的痛苦和挣扎,对郝米娅美貌的嫉妒表现都极为强烈。郝米娅在宽慰海丽娜的时候说:“宽心吧,他不会再见我的脸了;拉山德和我将要逃开此地。在我不曾遇到拉山德之前,雅典对于我就像是一座天堂;啊,我的爱人身上,存在着一种多么神奇的力量,竟能把天堂变成一座地狱!”用天堂和地狱的强烈反差来表现爱情在郝米娅身上所起到的神奇作用,使一位醉心于爱情为了爱情甚至不惜私奔的女子的形象鲜明而且夺目。
同时,暗喻、双关等修辞在作品中也极为常见,通过双关的方式来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并充分利用词意的不同和读音等方面的条件来进行表达,使语言显得极为诙谐幽默的同时,还使语言具有一种特殊的韵味和深意。
四、誓言和咒骂
在《仲夏夜之梦》中,爱情的出现使情人们的誓言不断地涌现。在郝米娅约定和情人拉山德一起私奔的时候,说出了一段极具狂欢性的誓言:“我的好拉山德,凭着丘比特的坚强的弓,凭着他的金镞的箭,凭着维纳斯的鸽子的纯洁,凭着那结合灵魂、护佑爱情的神力,凭着古代迦太基女王焚身的烈火,当她看见她那负心的特洛伊人扬帆而去的时候,凭着一切男子所毁弃的约誓。”郝米娅的誓言组合了很多关于爱情象征的人物和象征的事物,只为了表现自己一定会按照约定的时间去约定的地方私奔。
在《仲夏夜之梦》中,誓言和咒骂几乎是相伴相生的,人们因为爱的甜蜜而发下永生的誓言,而爱情本身是盲目的,在莎士比亚的爱情观中,爱情的产生带着一定的盲目性和不可确定性,丘比特之箭也带着盲目性和创伤。对于海丽娜来说,“狄米特律斯在没有看到郝米娅之前,也曾像下雹一样发着誓,说他是完全属于我的,但这阵冰雹一感到身上的一丝热力,便立即溶解了,无数的盟言都化为乌有。”当誓言有一天消失的时候,咒骂便产生了。郝米娅在作品中是个美丽温柔的女子,但当她以为狄米特律斯杀死了拉山德之后,便愤怒地开始了自己的咒骂:“滚开,贱狗!滚开,恶狗!你使我失去姑娘家的柔顺,再也忍不住了。你真的把他杀了吗?从此之后,别再把你算作人吧!啊,看在我的面上,老老实实告诉我,告诉我,你,一个清醒的人,看见他睡着,而把他杀了吗?嗳唷,真勇敢!一条蛇、一条毒蛇,都比不上你;因为它的分叉的毒舌,还不及你的毒心更毒!”“狗”和“蛇”变成了咒骂的事物,这种辱骂将一个人物贬低到动物,并且是“贱狗”、“恶狗”之类的低贱的动物上,并将之与毒蛇做类比,认为其恶毒连毒蛇都难以匹敌。
结语
《仲夏夜之梦》是莎士比亚流传和影响都比较深远的一部作品,语言的幽默和浪漫与故事情节的奇巧结合起来,营造出了一个浪漫而且具有神奇意味的爱情故事,语言的幽默、生动,以及采用不同的方式对人物情感和特征的展现,使作品具有极大的艺术魅力,这些,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研究。语
参考文献
[1]邱紫华.莎士比亚的喜剧美学思想[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3).[2]苗琴.从《仲夏夜之梦》解读莎士比亚喜剧的语言特色[J].作家,2013(08).[3]郑畅.《仲夏夜之梦》的戏剧结构特点及其艺术价值[J].文学教育(上),2009(10).[4]田俊武,朱茜.从《仲夏夜之梦》戏中戏管窥莎士比亚戏剧观[J].戏剧文学,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