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留学生语言学习风格调查与研究论文(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5 11:21: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亚留学生语言学习风格调查与研究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亚留学生语言学习风格调查与研究论文》。

第一篇:中亚留学生语言学习风格调查与研究论文

摘 要: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新疆境内中亚留学生的语言学习风格特点,比较了不同年级中亚留学生语言学习风格的特点,希望能够为中亚留学生的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亚留学生;语言学习风格

一、引言

随着新疆和中亚五国的交往越来越密切,越来越多的中亚留学生来到新疆学习汉语,为了使中亚留学生更好地适应环境,提高学习效率,对中亚留学生汉语学习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作为影响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学习风格也包括其中。

学习风格是影响学习者学习效果的因素之一,一经提出就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学习风格研究的开拓者邓恩夫妇(Dunn and Dunn,1986)提出了影响学习风格的五大因素,即环境,情感,社会,感知和心理。所罗门(Solomn,)主要研究工程学专业学生的学习风格,了解该专业学生的学习风格特点。而正是在此时,学习风格的研究被引进了第二语言和外语课堂,瑞德(Reid,1984)是最早提出语言学习风格的研究者,他指出外语学习者的学习风格通常与本族语者有很大的差异。国内研究者对学习风格的研究也不乏其人,谭顶良(1995)把中国的社会和文化因素带入了学习风格研究中,他把学习风格主要受三大因素影响,即生理、心理和社会,同时指出学习风格是可以变化的。王初明(1992)以290名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发现体验型学习风格得分最高,而群体型得分最低。中亚留学生与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存在着相似点和不同点,因而对中亚留学生学习风格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教学,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可以验证环境对学习风格的影响。

二、研究设计

本次调查的研究对象是在新疆师范大学攻读学士学位的中亚留学生,新疆师范大学在2008年之前招收的都是短期班,自2008年开始招收攻读学士学位的留学生,因为地缘关系,来新疆攻读学士学位的留学生绝大多数来自中亚,尤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为主。本次调查以问卷形式,收集数据,运用SPSS对数据进行了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1.中亚留学生语言学习风格总体特点

如表1所示,在所调查的9种语言学习风格类型中,合作型学习风格倾向平均分最高(=3.8370),其次是参与型学习风格倾向(=3.6481)和听觉型学习风格倾向(=3.5741),而回避型学习风格平均分最低(=2.5713)。由此可以看出,中亚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喜欢参与和合作学习,喜欢通过多听来获取信息。此种特点的形成主要受以下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影响;1)中亚的教育方式对中亚留学生的学习风格倾向起着一定的影响作用。通过访谈发现,中亚的课堂教育是以参与和合作为主,教师总是以鼓励的话语激烈学生参与活动。访谈和课堂观察也证明了这一点,汉语课上,中亚留学生都非常积极,主动参与各项活动,积极发言回答问题,也善于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2)人的本能起着一定的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尤其在陌生的环境里,即使是成年人也会本能地在同伴中寻求帮助,通过参与、合作,不仅提高了中亚留学生的语言能力,还增进了彼此的理解,当他们发现这种参与、合作使他们受益匪浅时,也就慢慢倾向于此种风格。3)中亚留学生都是成年人,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他们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很好的发展,他们深知语言学习不同于其它学科的学习,交流是主要目的,处在目的语的环境中,他们首先要解决的是听的问题,所以更关注听的活动。中亚留学生的语言学习风格特点也部分地证明了学习风格的可塑性。

2.中亚留学生语言学习风格年级差异

为了进一步证明学习风格的可塑性以及更好地了解不同年级中亚留学生的语言学习风格特点,以便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比较了3个年级的中亚留学生语言学习风格特点。从中可以看出,不同年级的中亚留学生语言学习风格倾向有其共性和个性,共同点在于都以合作型为最偏好的语言学习风格,最不倾向于回避型学习风格。较大的区别在于,参与型在一年级中位列第二,而独立型在二、三年级中位列第二;体验型在三年级为较不倾向的学习风格而在一二年级却属于较偏好学习风格。一年级与三年级在回避型、合作型、竞争型、参与型和视觉型上差异显著(p<.05),二年级和三年级在竞争型、参与型、视觉型和体验型上差异显著(p<.05)。这种差异体现了在新疆学习时间的长短影响着中亚留学生的语言学习风格。

四、教学启示

通过此次调查结果的分析,本研究试图对中亚留学生的语言教学提出以下几点启示:

1.因时制宜,提高效率。本研究发现不同年级的中亚留学生具有不同的语言学习风格倾向,教师应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要积极利用竞争机制,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以活泼的小组活动等形式吸引留学生,以醒目的图片、符号等提高留学生的理解力。在三年级的课堂上,要创设留学生思考的主题,给他们以足够的空间去思考、研究、解决。对于处在过渡阶段的二年级留学生,教师可以综合使用一、三年级的教学模式。

2.因地制宜,注重培养。由于语言学习风格具有可塑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有意识地培养有利于提高语言学习的学习风格类型,如体验型,在课上开展较多的体验型活动,让他们从体验中获取知识。同时,要引导留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语言学习风格倾向,匹配以相应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3.因材施教,完善教学。语言学习风格具有差异性,中亚留学生的语言学习风格有其共性,也有其个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偏好,教师在课堂上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采用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使每一个留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自己比较喜欢的学习活动,有所收获。

结语

中亚留学生的语言学习风格呈现多样性,他们更偏好合作学习,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要注意活动的多样性来满足多样的语言学习风格。同时,不同年级的中亚留学生,在语言学习风格倾向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这种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激励不同年级的中亚留学生,提高效率。

参考文献:

[1] Dunn, R., Dunn, K.1978.Teaching Students Through Their Individual Learning Styles.Reston: Reston Publishing Company.[2] Reid, J.M.2002.Learning Styles in the ESL/EFL Classroo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3] 谭顶良,《学习风格论》[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作者简介:

胡燕花(1972-)女,汉族,湖北云梦人,讲师,研究方向 :应用语言学

陈川(1980-),女,新疆乌鲁木齐人,新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口译教学与理论研究、应用语言学与翻译研究。

第二篇:中亚留学生学习需求分析

中亚留学生学习需求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中亚留学生的学习需求,认为新疆高校应充分利用地缘优势,立足中亚的留学生市场,了解中亚留学生的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汉语学习设计,完善汉语学习产品,满足其学习中文的需要。

伴随着“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及运作,中国和中亚五国间快速增长的经贸合作往来已成为中亚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直接动力,每年送往中国学习汉语的中亚留学生(是指来自于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五国的在华学习汉语的学生)的数量与日俱增。仅以新疆为例,2010年在该地学习的外籍学生达4300余人,中亚留学生占总数的59.19%;因此中亚留学生生源市场不容忽视,作为留学教育产品的提供方,就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并对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进行分析。需求分析指通过内省、访谈、观察和问卷等手段对需求进行研究的技术和方法,是为实施和改进下一步计划而开展的诊断,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先了解具体情况的一个过程。

目前,中国对外汉语教学机构对学习者的需求分析大多针对欧美或日韩的留学生,且多集中于语言学习需求,而对日益旺盛的中亚留学生市场,中国的高校在教育产品的设计和服务群体的针对性方面显得十分欠缺。而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我国政府与中亚各国在经济、贸易、安全、能源等各方面广泛合作,对中亚的国际汉语教育已成为国家汉语国际推广的重要部分,而新疆由于地缘优势,汉语发音比较标准,学习生活方便,学费低廉等优势,每年吸引大批的中亚国家学生来新疆学习汉语。笔者认为:一方面,新疆应当充分利用地缘及与中亚有多个跨境民族的优势,立足中亚的留学生市场;另一方面,应对新疆的留学生教育市场进行理性的分析,了解中亚留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且根据需求分析,设计完善教育产品。

研究对象目前,新疆各高校的中亚留学生除中国政府提供奖学金的各类公费生外,还有各类以语言学习为主的非学http://历留学生,以下是对新疆中亚来华留学生的生源特点进行分析:第一,学习任务以汉语言学习、进修为主,以学习专业为目的只占非常小的份额。

第二,留学生的数量与汉语水平的高低分布呈现递减态势,即初级汉语水平或零基础的学习者占绝大多数,中级汉语水平学习者次之,高级汉语水平学习者最少。

第三,自费生所占比例较高,历年来生源统计显示,自费留学生达到了80%以上。第四,近年来新疆留学生年龄多集中在15-23岁之间。因此笔者仅以中亚在新疆的非学历语言的学习需求为切入点,进行研究。

研究方法及过程第一,问卷调查法。

第三篇:职业教育调查与职业教育研究论文

当前,我国正在开展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教育改革。因此,素质教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更是高职院校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但是当前一些素质教育的理论知识并不清晰。本文着重分析素质教育的含义、素质教育的意义、职业教育中素质教育的特殊性以及素质教育在职业技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素质教育的含义

要知道什么是素质教育,首先必须明确素质的含义,素质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概念是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即“遗传素质”。《辞海》写道:“素质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在心理学上,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但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1]这是关于狭义素质的典型解释。广义的素质指的是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2]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指的是广义素质。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作为重要内容和目的的教育。其实质就是一种更加注重学生的人文精神养成和提高,重视学生人格精神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也就是更加重视使学生学会“做人”的教育理念。目前部分大学生身上存在的最让用人单位头疼的问题是眼高手低、急功近利、不负责任,这就让就业市场形成了一种明显的反差:一方面,部分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大量企业却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山东皇明太阳能集团公司董事长黄鸣说说:“大学培养的人才并不能完全符合企业的要求。一些本应该在学校里完成的教育内容,却要等到企业再'补课',这对个人、企业和社会,都是巨大的浪费。”

这种理念所强调的,就是在对学生的培育过程中,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或者说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素质的提高。争取处理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辩证关系,促进三者协调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二、素质教育的意义

素质教育的意义就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于全面提升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而以往所说素质教育,多是侧重于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即所谓的“又红又专”,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素质的其它方面,如学生的人格精神,个性发展,生活品味,道德修养及审美情趣的培育。

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品德高尚,身体健康,知识丰富,学有专长,思路宽广,实践能力强,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人才。实践证明:素质教育能更好促进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能力。能更好促进受教育者终身发展的需要。能更好地发现和培养各个领域拨尖人才。

三、职业教育中素质教育的特殊性

从职业教育的方面看,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素质教育的提高。然而,就职业教育来说,有其自身的特点,与普通院校教育有所不同。这种特殊性,集中体现在职业教育所培养人才的“应用型”上,即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具备必要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以适应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不同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由此,这也就决定了职业教育的素质教育也必须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标准和要求,即把人才“能力素质”的养成和提高作为素质教育的实质和核心。

“能力素质”包括哪些基本方面呢?一般来讲,应包括:专业技术操作能力、管理决策能力、实际工作组织能力、信息收集传递能力、科学研究创新能力、协调人际关系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等。这不仅符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也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因此,职业教育中的素质教育,要特别注重对专业技术的把握、实际操作能力、工作经验的积

累和技术水平的提高。这样,才能使职业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具有针对性,以充分显示其特色。

四、素质教育在职业技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就明确指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素质与素质教育第一次被赋予确定内涵和特殊现实意义,并具有法律的性质和效力。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赋予了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和新的内涵。2000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将素质教育贯穿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并在2006年《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中强调:“高等职业院校要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重要指导思想,把素质教育提升到了高职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在此背景下,职业院校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从用人的角度讲,大专以上学历的员工文化层次高,有发展前途,但不稳定,吃苦精神普遍较差,不愿意从基层干起。中专生、职高生多数有吃苦精神,心甘情愿从基层干起,稳定性强,有一定的领悟能力,有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而初中毕业的员工文化层次低,悟性差,提高慢。因而,不少企业集团为了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与高职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从我国的国情看,我国现在的状况是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处在萌芽状态下的知识经济等多种经济形式并存,不同的行业、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产品技术含量,生产组织方式,自动化、机械化程度都大不相同,对人才层次、类型和规格的要求也是多样化的。因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初、中级技术人才在我国仍然存在着巨大的需求。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能忽视对劳动者,也就是大量操作人员的培养,必须注重提高劳动者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劳动者是知识、技术的载体,他们所掌握的科学技术知识越多,创新能力越强,其生产的能力也就越强。所以在现代社会,劳动者的素质,特别是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毫无疑问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状况的决定因素。比如美国、德国是经济发达的国家,都对职业技术教育相当重视,劳动者的素质已达到了相当高的层次。我国与之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突出强调职业技术教育中的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劳动者素质,把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已经成为我国国民教育中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总之,重视和提高职业技术教育中的素质教育,既是历史发展的需求和市场的选择,又关系着职业院校的声誉和前途,更是职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光荣职责和神圣使命。如何搞好职教中的素质教育,需要职教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需要深入的研究和不停的探索,更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第四篇:职业教育调查与职业教育研究论文

浅谈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职业教育改革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改革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就业引导

论文摘要:根据我国职业技术院校的性质,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应用,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本文首先分析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的现状,从学生愿望、学科教育、社会需求等角度出发,针对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现状提出了相关的改革建议。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十一六届五中全会在”十一五”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这表明了国家对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视态度,为我国发展职业教育进行了明确的定位。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的发展也迫切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以适应形势的发展。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如何适应现代劳动力市场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在新科技、新技术不断涌现背景下,适应相关工作岗位的工作需要,是目前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现状

目前,大部分职业技术院校都开设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近十一年来我国计算机应用技术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同时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学生在毕业面向社会时感觉所学知识与社会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甚至存在学生无法以本专业所学知识就业,不得不从事其他工作的现象。总结起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大部分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上缺乏自身优势,很多院校在学生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上仿效高等院校。在培养模式上过分追求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很少体现职业技术院校应有的岗位针对性。据有关资料一显示,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毕业生近80%从事计算机销售、办公文秘等工作,在计算机知识和技术含量较高的局域网维护、网站管理与维护和软件编程等领域工作的毕业生较少。这与高等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没有竞争优势。显而易见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与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应有自己的特色,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自身的竞争优势。

其次,是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的脱节。教学的内容多侧重于知识点的全面系统,而忽视了重点和难点知识的讲授及知识的实用性,导致学生所学知识陈旧与社会需求不相符。另一方面表现是教学内容多而杂,由于课时量的限制,有些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顾授课质量,蜻蜓点水,把一些重要内容一带而过。

(二)办学条件欠缺和教学资源不足

近年来,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的硬件条件得到不断改善。然而,由于各地教育发展不平衡,各个院校实际硬件投入和配置水平千差万别。很多院校还没有建设校园网,很多涉及网络技术应用的课程都无法开设,相关的实验、实训环节就得不到保障。

随着我国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硕士、博士毕业生的增多,有不少硕博毕业生加入到了职业技术院校的师资队伍,使职业技术院校的师资数量、素质得到巨大提高。但是,很多教师是院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没有在行业的从业经验,存在职业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

最后,适合职业技术院校教育特点、针对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的教材、电子学习资料、网络教学资源不完善,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生源质量不高

随着我国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专业招生数量的不断增加,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生源的整体质量有所降。职业技术院校的生源,一般来自城市郊区、农村乡镇,大多是初中毕业或高中毕业成绩较差的学生。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更多的学生选择高等教育,选择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的基础、能力、素质在一定程度上有下降的情况。部分学生选择读计

算机的动机不成熟,认为学计算机就是玩游戏,面对复杂而枯燥的计算机学习,很多学生就放弃了,这也提高了教学难度。

二、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教育改革思路

职业技术院校教育是顺应时代潮流而产生的专业技术教育,近年来各职业技术院校在计算机应用技术教育上不断改革创新,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断改善。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我们应以就业为导向,围绕就业组织办学,使就业需要贯穿到整个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过程中去,并不断提升教育水平。

(一)针对就业导向设立“精理论、多实践”的课程;针对学生的特点,明确专业的办学思想

计算机应用技术更新换代的周期很短,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要把握的宗旨必须是适应现实的需要,紧跟劳动力市场就业需要。在开设各种课程之前先做好调查研究。可以定期不定期组织教师进入公司企业进行考察,把握当前的形势,大胆放弃一些陈旧课程,使学生毕业后能紧跟工作需要,尽量缩短工作后的培训周期。

针对各个学生的不同情况,以及就业意愿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鼓励学生之间通过竞争培养学习兴趣,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的目的。

针对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要求,可以以就业中心月报情况和企业及时反馈的用工信息为培训参考依据,与相关院校企业联合开办培训教育基地。这样可以达到通过为企业定向培训,把合格的员工输送到相应的岗位;同时把培训合格的就业人员向用工企业积极输送的目的。

(二)满足教学需要,提高师资队伍

上文己提到,近年来随着硕士博士毕业生的不断增加,职业技术院校的师资队伍得到很大的提升。大部分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师资队伍基本能满足教学需要。然而这些年轻教师企业工作的实践经验不多。同时,从事教育工作后他们还需要继续学习才能满足计算机应用技术教育培养人才的需要。因此,职业技术院校应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业务培训工作,加强专业教师掌握新技能的能力。把教师定期送到相应的企业学习和实践,了解和参与项目开发,实施的全过程,全面掌握工作流程,增强实践经验,提高业务水平。其次应积极提供教师在大学或者国外深造的机会,鼓励他们通过自学、自修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教学能力。这对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不断加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

(二)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相对与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教育有其特有的特色,必须打破传统的教育方法,找到其中的规律。职业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工程性、实践性、技术性比较强,强调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实际应用能力,教师要教育学生有意识的主动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和锻炼。

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是检验学生学完课程后对其所学知识掌握和运用的一个有效方法。设置专题实验,对学有专长的学生和一些有特别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训。进行专项课题研究,吸纳学生参与,在研究过程中为其布置相关课题引导学生查资料,解决问题,扩充知识面。建立开放性实验室,学生可以申请,利用空余时间自发的展开实验。

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加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教产结合、校企合作的方式把课堂教学和实际职业岗位工作流程结合起来,有效增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职业岗位适应能力。课程的设制要体现学科特点,为教学机构灵活地制定教学规划,合理地安排教学资源,提供多种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方案。

第五篇:有声教学语言个性风格研究(二)

有声教学语言个性风格研究(二)

【摘 要】语言是智慧的花朵。课堂有声教学语言个性风格的形成,不仅是学生认知心理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事业成功和自我发展的需要。它有着独创、审美的本质特征以及情感渲染、逻辑睿智、幽默风趣、旁征博引、循循善诱等个性风格类型。有声教学语言个性风格是教师广学百家与发挥自身优势相结合的产物,它是可以塑造的。

【关键词】有声教学语言;个性风格;塑造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6-0028-03

一、有声教学语言个性风格的特征

1.泛化特征

(1)稳定性。同任何风格一样,有声教学语言个性化风格的形成需要一个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成熟的过程。风格一旦形成便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风格便以一种潜在的心理定势规范和制约着个人教学语言模式的选择和使用,在各种场合情境下,有声语言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染上这一风格的“基调”,使有声语言的显示展示出特有的规律性(即定型化)。在这中间,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和教材可能发生变化,而有声语言风格的“主旋律”总是以种种方式被表现出来,并打上深深的个性烙印,“显现出教无定法而不离根本,各有千秋却同出一源的灵活而稳定的状态”。

(2)发展性。稳定是相对的,发展是绝对的,因为,与时俱进,因时因势而变,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和必然要求。唯物辨证法认为:世界上没有僵死的、一成不变的事物,物质世界就是一个永恒变化发展着的世界。斗转星移,世事变幻,新知识、新信息、新材料层出不穷,新方法、新思维、新观点纷至沓来,学习主体的认知心理、审美需求亦在不断地变化,来源、成熟于教师创造性劳动中的有声教学语言的个性风格,也必将在这种创造性的劳动中渐臻完善,并向着更高层次、更完美境界跨跃,这也正是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和自我突破的表征。

2.本质特征

(1)独创性。人如其面,各不相同。每一位讲课者均有自己的知识结构,有自己的心理品质和特长技巧。法国著名评论家布封曾说:“风格即人。”有声教学语言个性风格是教师气质的积淀和心血的凝结,是教师鲜明个性特征在教学语言方面的反映。主体的鲜明个性决定了语言风格“人无我有”与众不同的独特性和独创性,它主要表现为语言内涵深刻的独创性和语言构思的精巧精美、别具一格和表现手法上的巧夺天工、匠心独运。有个性风格的教师总是善于以独特的眼光和艺术的敏感,去发现和选取生活中那些独具浓厚感情色彩的材料,并以独特的艺术智慧去构思和表现,进而创造出独具魅力的语言风格。独特的认识,宛如闪电,照亮学生的心灵;独特的感情,宛如惊雷,震憾学生的理性世界;独特的讲课是激情的表达,是个性风格的表现。风格杜绝生搬硬套,拾人牙慧,步人后尘。

(2)审美性。在教师的职业活动中,语言同样遵循着“艺术化”的审美规则得以在课内课外全面地发挥其特有的功能,也因此,教育活动才具有深远绵长,令人痴迷沉醉的韵味。

审美活动开始于人类社会生产劳动实践的历史进程中。审美过程是包括感知、表情、联想、感觉、理解、情感等多种因素重复交织的运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是教师通过有声语言使学生对事物美丑是非属性直接感知、亲身体验,从而激起美感的活动,是感知、感情、理解等心理功能互相渗透、共同协作的活动,具有极强的审美作用。

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获得美的营养。”有声教学语言个性化风格,其本质是以情感、美感为核心向外辐射的“力”的三维结构,并产生美感效应的美学力量。这种“力”在有声教学语言中表现为三种审美趣味形态,即意趣(语言中所包含的思想内容所产生的审美趣味)、谐趣(语言的形式技巧所产生审美趣味)、情趣(语言中的情感内容所产生的审美趣味),并由此引发多种审美效应:在课堂中,教师通过个性化有声教学语言,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引向预定的路线(诱导效应),寻找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或经验相近之结合点,使学生觉得教学内容先得我心,而把它引为同调(证同效应);展示教学内容深刻的思想性,使学生产生顿悟,受到智慧的启发(启迪效应);努力地将教材内容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思想感情与学生的思想感情共鸣共振,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接受教师(含教材)的思想观念,染上教材内容的情绪色调。此时,教材的外在思想观念沉淀为学生内在的意向(感染效应);这种情感弥漫着学生的心灵,从而引起学生的原始观念、理性情感的升华和功利观念的中止(净化效应)。这种审美活动最终给学生带来一种近乎于“儿童游戏的满足所产生的生理――心理快感”。

二、有声教学语言个性风格的主要类型

讲台虽三尺,但在这奇彩的舞台上,有许许多多的教师运用个性化有声教学语言,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纷呈、脍炙人口的课堂“话剧”。通过对这些成功课堂有声教学语言运用的剖析,从形成语言风格的要素表现和动力特征入手,可以把课堂有声教学语言分为情感渲染型、逻辑睿智型、幽默风趣型、旁征博引型和循循善诱型五大类型。

1.情感渲染型

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有声教学语言通过语言的调幅、音色、音量、节奏等艺术性的处理,使之情感化,情动于衷,情寓于理,情融于理,极富渲染力,它能让学生通过听觉情感美的体验,从而引起对教学语义信息的高度注意。

具有这种语言风格的教师,他们的整个教学活动表现出以情动人、以情激人的主旋律。他们的语言时而轻言细语,如春风拂面;时而声沉语缓,像潺潺流水;时而汹涌澎湃,如大海扬波;时而如泣如诉,像秋语绵绵;有时柔声细气,如莺歌燕语,娓娓道来如梦如幻,恰似“小桥流水”般清新自然,呈现一派异常恬静淳朴的“话风”;有时激越高昂,气势恢宏,豪壮刚健,有如瀑布千尺飞下,震憾人心;又如大江东去,一扫千里,荡气回肠,宣泄出潇潇洒洒雄武奔放的阳刚之美。或言语不多,深沉含蓄,耐人寻味,引而不发,欲说还休,言虽尽而意无穷,此时无声胜有声;或柔婉灵秀,情急缠绵,绮美娟秀,错落有致,跌宕起伏,韵味深长;亦或语势连绵,妙语连珠,音律流畅,情趣盎然。可以热情明快,简练轻捷,直抒胸臆,也可亲切自然,情真意切,扣人心弦;既可轻柔撩人,细腻委婉,语义晓畅,亦可行云流水,激情奔放,引人入胜……他们总以真挚丰富的感情,用妙趣横生、抑扬有致的语言来感染学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整个课堂教学气氛和谐热烈,生动活跃,富有动感美。

2.逻辑睿智型

这种语言个性风格的主要特征表现为,整个教学活动显现出语言严谨朴实而睿智的总倾向,语言富有鲜明情感色彩,而又极具缜密准确、机智多变、刚柔相济、以理服人的个性特征。

具有逻辑睿智型语言风格的教师,善于运用颇富艺术美感的语言传授具有科学性、真理性和时代性的教学内容,语言推理富有逻辑性、系统性。他们常常用描述代替叙述,用具有逻辑性的语言揭示真理的价值,用逻辑的力量去征服学生心灵,语言绘声绘色而不失真实准确,审慎简约而不失生动流畅,可谓情与理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在教学环节安排上,他们巧于心计,用有声语言成功地演绎着教学活动流程,听他们的课,就像观看万花筒,繁“花”似锦“花”相异,令人百看(听)不厌:同是新课导入,或寥寥数语,但掷地有声,振聋发聩;或如画中飞白,疏可走马,却先声夺人,鞭辟入里;或短小精悍,却丝丝入扣,别开生面。他们能娴熟地运用语言有针对性地讲授知识点,语音时高时低,语速时舒时急。短句急而促,长句舒而缓,偶句匀称凝重,奇句绮丽洒脱,变幻多姿,美仑美奂。在过渡处理中,他们或搭桥铺路,启发类比,或转向质疑,演绎论证,承上启下,起合转承,巧妙过渡,把有声语言艺术运用到极致。面对随机事件,他们都能灵活机智地想出多种方案,并进行优选,或沉着冷静,处惊不变;或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或借势发挥点“石”成“金”;或恰当评说,提供台阶等等,从而使“事件”化险为夷,甚至是“锦上添花”。

3.幽默风趣型

“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也是教学语言的一个明显的特征。其根本目的是要巧妙地揭露和解决认识矛盾,因为“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接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所接受”。苏联著名教育家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睿智,使整个教学顿时生辉,并能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去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

课堂教学中的幽默风趣,表面上看是师生情不自禁地开心一笑,实则是含而不露、出神入化的教育智慧。幽默的有声教学语言,亦庄亦谐,寓庄于谐,内庄外谐,它们似一贴粘合膏,牢牢地把握住学生的求知欲望;像一粒开胃丸,使学生理性的世界时时充盈着新奇;像一副兴奋剂,激荡学生心灵,打破沉闷气氛,缓解紧张情绪;更似润滑液,有效沟通融洽师生关系。

幽默是一朵永不调谢的鲜花,时时刻刻散发着智慧的芳香。特级教师于漪主张“要努力把课上得情趣横溢”,魏书生坚持“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幽默风趣的教师总是用一种轻松、诙谐、欢乐的情调来表达深刻的内容,他们或化异乱同,组合错位,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或话中有话,弦外有音,将计就计,倒赚入彀;或运用谐音、比喻、糊涂、笨拙、夸饰等表现手法;或妙用语言挪移、目标相左、言辞推演等幽默技法,用相声小品般幽默风趣、妙语连珠的有声语言,用诗歌朗诵般的激情,把课上得风趣诙谐,幽默睿智,生机盎然。

幽默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创造。幽默的有声教学语言,句句妙语,字字珠玑,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其独特的功能就在于使严肃问题轻松化,浅近道理引伸化、陈旧问题新颖化,空泛道理切实化、静止事物拟人化,庄重道理风趣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形象化。它不断创造“新异刺激”,使课堂气氛生动形象,波澜起伏,使学生始终处在轻松、愉悦、和谐的感知欢乐中,从而进入感想、联想和理性思维。

4.旁征博引型

事实胜于雄辩。有声教学语言语义信息中如果没有典型、生动、感人的事例做依据,再动听的语言也是苍白无力的。旁征博引型风格的语义信息丰富翔实,以纵横议论、左右逢源为基本特征,围绕主题引用大量有说服力的生动实例,突出有声语言内容的广博与喜闻乐见,形式的含蓄和深入浅出,使学生思维达到举隅类推,触类旁通的理想效果。

根据教学内容实际需要出发,具有这种个性风格的教师以超越时空的态势,纵拓上下五千年,古今中外,横截天文地理,社会人文,涉猎书中书外,网上网下,使许许多多知识信息,源源不断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经过艺术化、个性化的有声语言鲜活地显示出来。优秀教师的语言不仅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更是一篇知识小品,古今中外、成语典故、神话寓言、谚语诗歌、传闻故事,信手拈来,点染有致,意趣丛生;他们引经据典,发幽探微,启人心智。好用谚语、俚语、歇后语,别开生面。虽不是诵诗会,他们却常常“拈得诗句入话来”,用于描述,生动形象,妙不可言;用于说理,形象含蓄,富有意趣;借以明志,音调铿锵,简洁有力;用以勉励,警辟蕴藉,情趣盎然,真所谓“胸有诗书气自豪,话中有诗齿生香”。他们善用经历千锤百炼,语言简练,结构严谨,寓意深刻,涵义精辟的成语“以出人意料的恰当,表现相当复杂的现象和本质”,从而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枯燥问题趣味化,深奥问题浅显化。巧用顺口溜,使语言顿显幽默诙谐,简洁明了,生动形象,流光溢彩,从而产生强大的感染力、号召力和冲击力,具有很高的课堂审美价值。他们善于利用数据材料,使抽象道理实证化,复杂问题明朗化。或归纳或演绎,或正或反,多层次、多角度讲解热点、结合点,激起学生思维冲突,营造可教学时刻。引用音乐歌赋,或用于创设意境好开场,或穿插课中易激情,或续于结尾掀高潮。

当然,“旁”之知,“博”之识,征引之功并非堆砌以哗众取宠,更非漫无边际之无理取闹,无病生吟,而是以资佐证,引为说明添作补充,用以煽情,创设乐学情境,进而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将学生思维引向深邃高远的境界,使其产生追求真知灼见的炽烈渴望。

5.循循善诱型

英国教育家罗素说过:“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开始”,“教学语言应当是引火线、冲击波、兴奋剂、催化剂,要有撩人心智、激人思维的功效”。

循循善诱型这种语言风格以启发诱导为基本特征。它是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叙述事实材料,交待问题的产生发展过程,用准确精练的语言阐释、分析、论证基本概念和原理,揭示复杂事物本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究新知的一种有声教学语言模式,它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俾使学生自奋其力,自信其知”。

拥有这种语言风格的教师巧于诱导,常从感性材料入手进行生动形象的叙述描绘,语言紧扣教材内容和主题,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寓知识、思想教育于生动形象的描述之中;他们总爱制造“悖论”,引发适当的新旧知识间的 “冲突”和思想矛盾,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营造“可教学时刻”;通过创设“完形刺激”,使学生产生进取、追求的内驱力;通过纵横对比,建立联想,诱发感知和探究心理。语言生动形象,充满着感情色彩,使知识探索与情感引发共鸣,师生心灵共振;精于引导,通过由浅入深的分析论证,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或巧设“愤悱”情境,设疑攻难;或动情引趣,启发思维;或横拓纵延,辨异求同;或举隅类推,发幽探微;或正反论证,点拨导向,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严密,语言洗练,从而激活学生思维,培养思维品质,发展思维能力。在学生欲进不能之时,教师善于疏导,通过正反论证,思维发散,或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设问,消除学生思维障碍,使其茅塞顿开。在学生是非混淆,思维偏离主题时给予及时指导,突出关键,铺桥引路;突破难点,除难解扣;辨明是非,启迪思维;以小喻大,点拨到位;以宏概微,见微知巨……语言张驰相济,开合有序,不故作高深,平易近人,似清泉涓涓流淌,如春雨润物无声。

诚然,上述语言风格类型是根据教师课堂有声教学语言在教学活动中占主导地位的风格倾向而划分的,但是几种风格之间并不是互不相容的。任何一种语言风格,只要适宜特定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和课的类型,以及学生的实际,都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而语言艺术又是一个多型复合体,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语言风格的功能,在整合为整体艺术氛围的结构中释放出最大的能量。

参考文献:

[1] 陈明远.语言学和现代科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2] 斯大林.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3] 赵敏诚.试论教师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J].教育研究,1985(03).[4]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5] 潘菽.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6] 约翰.哈斯灵.演讲入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编辑:赵 悦)

下载中亚留学生语言学习风格调查与研究论文(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亚留学生语言学习风格调查与研究论文(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仲夏夜之梦》语言风格的分析和研究

    《仲夏夜之梦》语言风格的分析和研究 摘要:《仲夏夜之梦》是莎士比亚广为流传的一部喜剧作品。这部作品通过多彩、生动幽默的语言展示了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本文主要从语言......

    中学生学习习惯调查与研究(★)

    中学生学习习惯调查与研究 中学生的学习可以算上学习阶段中最苦,最累的一段时间,不似大学生活的自由,不如小学生活的轻松。但是却是学习生涯中至关重要的时期,可以说决定了一个......

    学生学习风格测评与教学对策研究实施方案

    学生学习风格测评与教学对策研究实施方案一、课题的提出:在实施新教材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广大教师的观念、态度、施教水平以及教育教学资料等因素的影响,教学过程中还是出现“穿......

    北京地区留学生游学项目模式研究论文

    摘要:北京地区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开展面向留学生的游学项目能够提高留学生的汉语实践水平,促进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知,提高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育和旅游产品的......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论文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各国人们之间的交流已是一个必然趋势,我们对外交往中,跨文化的言语交际也显得愈发重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

    关于留学生学位论文语言要求的描写

    关于外国留学生学位论文撰写语言的调研汇报 一、相关文件 《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授予来华留学生我国学位试行办法》(学位[1991]14号)文中要求:“攻读我国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

    中学生学习习惯调查与研究chi

    中学生学习习惯调查与研究 中学生学习成绩不佳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他们的学习习惯不好。然而,遗憾的是,问题的严重性并没有引起学生、家长甚至教师的高度重视。......

    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调查与研究论文

    一、问题的提出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能让幼儿正确、有序、科学、合理地进行生活活动,形成良好的情感和个性心理品质,为成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打下扎实的基础。然而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