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学习方式的调查与研究

时间:2019-05-13 16:58: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数学学习方式的调查与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数学学习方式的调查与研究》。

第一篇:初中数学学习方式的调查与研究

初中数学学习方式的调查与研究

通过对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调查,发现当前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课前预习准备不充足、课堂上学习被动、且可课遗留问题累计较多,课后作业不认真等三个方面。为此,需要激发学生的主动自觉的学习需求,帮助学生形成良好数学学习方式;并进一步转化教师的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过程与教学设计;同时,相应地改进评价方式。

一、研究问题根源与目的(一)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行,进一步转变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方式,课堂教学改革成为当前紧迫的任务。传统教学把学习片面地建立在人的客观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使得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异化为一种外在于学生的控制力量,从而影响了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努力摈除传统学习观的影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质疑、探究,使得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从而实现学生学习由他主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转变,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二)探究理想与现实存在的矛盾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数学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数学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但是,从我们的教学实际来看,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缺乏充足的主动性,在自治性,和耐性,对数学学习缺乏情感投入和兴趣。学习动机匮乏没有足够的内在动力;从对学习内容来看,停留于如何解题的机械学习,很多情况下没有真正领会数学思想。由此可见,目前我们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与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而要解决这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就必须对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中的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寻求切实可行的对策,从而改进学生数学学习的方式。为此,我们对初中新入学(即七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不良行为进行了摸底,以了解当前初中新生在数学学习上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研究过程中的实施方法

(一)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调查

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在其长期的学习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学习方式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的形成需要学生自己主观的努力。同时,也离不开教育工作者有意识的引导和干预。这里的“引导”是指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正确、有益的学习特点、学习方式予以引导、肯定和强化。而“干预”,则是指帮助学生克服和消除学习过程中的不良行为和方式。因此,针对学生在数学学习方式上存在的问题与不良行为,进行研究和干预,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我们认为需要从学习过程出发考察学生在课前、课上、课后三个时期对数学学习行为和学习方式的表现,才能真正把握当前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整体情况。另外能够让学生充分自我陈述自己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良行为,从而保证调查结果更具普遍性,使得我们的研究更有针对性。

(二)调查研究的针对性目标

1.调查对象的选取

我们选择了初中新入学(即七年级)学生,我们特意选定七年级为调查对象,是因为:一方面七年级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随着学习难度加深、学习任务增加等新情况,更需要在学习方式上予以恰当的指导;另一方面,这些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有着不同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特点,对他们进行调查研究,有助于了解他们在学习方式上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这是实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影响数学学习效果的不良学习行为课前 课上 课后。

三、当前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一)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表现

1.课前学习准备不足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学生可能没有把课前准备看成是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认为课前的查找资料、大量阅读、收集信息、课前预习应是学习过程的基础和起始阶段。如果在这一阶段缺乏足够的学习准备,必然会影响到后续的学习过程。

2.课堂学习主动参与不强

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学生普遍认为在课堂上不主动提问,上课不听讲、走神的情况较为突出,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也越来越被动。“课堂气氛不活跃”、“不举手回答问题”、“听不懂也不问、装懂”、“不主动思考、有懒惰思想”的学生占了很大比例。我们认为,学生上课不愿主动提问发言,其实是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权实现不充分的表现。这是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表达会受到各种限制,大多数老师要求学生课堂回答必须声音洪亮、口齿清楚、解题利落正确、解题思路清晰等。关于课堂提问,还有来自学生的心理障碍:担心自己提出的问题过于肤浅,受到教师的批评、学生的嘲笑,担心自己提出的问题可能别人已经想到了,尤其是当自己的观点与教材、教师的观点不一致时,顾虑会更大一些。于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变得谨小慎微,学生的反应越来越保守。另外,统计结果也表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普遍对教师存在依赖心理,期望老师课堂数学教学进行归纳、概括、总结,对习题、例题一一讲解,然后一步一步的模仿练习巩固,自己缺乏思考,有依赖、懒惰心理,思维会越来越受到限制。

3.课后作业完成不良

课后学习(含作业)也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作业关注的同学比较多,但他们的认识主要停留在是否写作业了,作业写的如何,错题是否改正等问题,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作业的重要意义,不是将其作为学习过程的延伸。因此,课后作业只是被学生作为一种任务来完成,其对先前学习的巩固以及对后续学习的基础意义没有真正实现。

(二)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1.学生的学习动机一定程度上存在功利倾向

我们认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必须建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而不是基于外因强制。如果学生意识不到学习的责任,不能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发展有机联系起来,不能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1,就不是自主学习。初中学生和家长对数学学习的认识,受社会的影响比较大,受就业形势左右,对于有些对以后就业有帮助的学科知识,为以后就业做准备而学习,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很大程度上并不是直接源于对知识的渴求,而是带有某种功利倾向。如:“只有学好数学才能考上好大学”,“学会数理化走遍天底下”,“学好数学能够找个好工作”“学校安排数学课我就学数学”等观念还依然存在。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存在依赖心理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普遍对数学学习存在畏惧心理,尤其对初中新生来说,他们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在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等方面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他们从小学就已经习惯的课堂教学方式是:教师进行详尽的解题思路讲解,授课

教师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反复讲解,精讲多练,在此基础上一步一步地模仿练习。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上对教师形成依赖心理,而自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充分的发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不可能产生“学习的高峰体验——高涨的激励情绪”,也不可能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乐趣”。在学习中没有学生主体发自内心的对所学知识的渴望,就不是自主学习,学生只是在机械的学习教师教的知识,没有自己对掌握知识的需求,这种学习就会影响、制约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甚至阻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传统教学方式及评价方式的影响

由于数学学科学习的特殊性,使得长期以来数学老师都比较侧重于采用大量的习题讲解和巩固练习的课堂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忙着解习题,并努力抓紧一切机会辅导好学生解难题,现在,各校的“考后100分”活动,又使得教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个别辅导占去了相当多的时间,这样教师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教育教学理论,改进教学方法。“讲题+练题”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缺乏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数学学习的综合能力不强。同时,由于一些社会因素的影响和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以分数论英雄的现象虽有所改进但还存在着一定的影响。教师们依然根据学生书面作业的正误、作业的对错、错题是否改正及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及动手操作、实践能力的培养(数学的动手操作题及数学实践作业是数学学习极为重要的必修课),没有将学生的过程性评价纳入评价范围,这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因素。

四、思考与对策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变革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和数学文化价值,培养其人文精神;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首先要认同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在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中有教师的情感投入,用尽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及求知欲,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开发,由于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要吸收的数学知识,主要是围绕教科书进行的,而教科书的权威性及结果的统一性,决定了为学生提供思维发展的空间很小,这就要求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在教

师的灵活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中学生的特点是:精力充沛、好奇心强,接受新事物比较快,长期以来,那种“我讲你听”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对教师又存在依赖心理。这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在对学生提供帮助前,要引导学生尽可能的自己解决问题,让学生逐渐独立起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使得数学教学本身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必须有机的结合在数学教学之中,不是额外的、不是教师强加的,是属于学生内在的东西,必须通过学生的体验、感悟自己获得,教师的作用是恰当的引导,并在长期细致的工作中奏效2。

(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需要,促进自主学习

数学由于其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结论的确定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等特征,决定了数学教学的难度,也往往使学生视如畏途。许多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他们认为“数学太难学了,不知从何下手,我学不好”。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材料的兴趣”。因此,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的基础。作为数学教师应时常思考:“学生对数学学习会有兴趣吗?”“兴趣可能从那产生?”是及教学中要努力创设条件,使学生尽可能地了解数学知识、数学历史、数学家,学生们熟悉数学了,就会产生初生的新鲜感,进而萌生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3,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以解题思路、方法这只是一般的直接的结果,通过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数学的空间想象力、数学的逻辑推理能力就必须采用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求知欲,从而引起学生的探究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认知需要是人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心理活动之一。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数学的动机必须融入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在需求中,才能真正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水平,优化学习方式,进行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教师课堂教学中要适当运用质疑的方法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并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从而引导学生发展积极的内在心理需要,开展自主学习。

(三)改进学习评价方式,完善学习方式

学习评价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予以及时反馈的重要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是学习过程的延伸。它既能对学生某一堂课或某一阶段学习情

况予以即时的评定,同时它的反馈作用又对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具有指导、改进和完善,对学生不断完善学习方式也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教学方式上倡导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差异、因材施教,相应地,在评价方式上,我们也需要积极改变传统评价系统,形成更为科学、合理的学习评价方式。首先,我们也应当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实施不同的评价方式。尽量从学生本身角度去看问题,要注意学生本身的个性特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评价才能做到个性化。其次,必须积极采取各种新的评价方式,不只关心学生的知识的学习结果、学习成绩,还要与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相呼应,把学生的数学实践作业、一题多解、作图题、质疑题、论证题等纳入评价内容,实现数学学习评价的过程性和多元化。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第二篇:浅析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方式的研究

浅析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方式的研究

论文关键词:分层教学;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论文摘要:每个学生之间都存在着个体差异,智力差异,学习基础差异、学习品质差异。由于这些差异导致初中学生学习数学存在两极分化现象,而课堂式教学采用“一刀切”的授课方式,很难面面俱到,使各个层面学生都有提高。有必要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智力水平以及学习的主动性,将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这样有利于使各个层面学生互相激励,共同进步。

本文分别研究了各种分层教育方式。

一、引言

在我国,分层教学改革最早在上海提出,并进行了相关实验教学。该方法更好地发挥了班级授课制的优势,克服一律化教学的弊端,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实现了因材施教的目标,提高了教学效率。分层教学法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重视。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实

现分层教育。

二、如何实现分层教育

1、对全体学生综合水平进行分层

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主动性、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平时表现、考试成绩等,将全体学生分为A、B、C三个层面。A层面学生,基础知识扎实,思维活跃。B层面学生,基础知识中等,思维水平较好。C层面学生,基础知识薄弱,思维水平一般。这里要注意,分层要使不同水平的学生柔性衔接,使学生从分层开始,拥有信心、充满希望。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测试与考核,重新调整各层次的学生。这样A层面学生感觉光荣的同时,而又时刻都会清醒的认识到自己可能会落入其他两个层面而继续努力,B层和C层的学生,以上一层学生为榜样,不断提高自己的成绩,使各层面学生互相激励,共同进步。

但是,对学生进行分层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思想负担和家长的疑虑。分层后会对C层面学生及家长的心理造成一定冲击,学生主要表现为自卑,家长则感觉丢面子。可见,在分层教学的试验之前,做好学生及家长的工作显得至关重要,耐心为学生和家长讲解分层讲学的优势以及益处,让学生和家长消除顾虑,同时还需提醒学生及其家长做好一定的思想准

备。

2、根据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课堂教学以教学大纲为主要依据,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教材的知识结构,教师可以将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达标、中级、高级三个不同发展水平的目标维度,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完成不同的教学目标。例如,在教授“倍角公式”时,应要求A层面学生会推导公式,可以在具体的复杂题型中灵活运用。B层面学生,则要求他们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从理解公式推导的过程中深刻理解公式。要求C层面学生除牢记公式外,解决简单的三角函数问题。

当然,在这种教学组织方式下,课堂的教学组织和实施难度会加大,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对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会起到积极良好的作用。

3、对教师备课内容进行分层

在对学生分层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案。对于A层面学生,应有针对性的提出较高水平的要求,除了完成课本上规定的习题外,适量选择一些数学竞赛方面的书籍书,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并要求学生对习题类型进行总结,写出解题心得,通过总结深入学习。对B层面学生,在巩固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应着重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努力使一部分B层学生有可能向A层面学生转化。对于C层面学生,主要在于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学好数学的信心。通过教师精心细致的辅导,结合大量基础题的训练,提高他们的数学基础,使一部分C层学生逐渐向B层学生向转化。

4、以学生为中心,对教学过程进行分层

不同类型学生的接受能力有着明显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分层施教,A层面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并通过思考提出问题,教师则采用引导的方式,挖掘A层学生的发散思维; B层面学生以自学加教师适当点拨为主要方法学习;C层面学生以教师讲解为主。通过讲解一道类型题,之后让学生做类似的题型进行实践练习,可使学生快速掌握该题型。对于C层面学生,教师需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帮助其主动学习,或由A层面学生帮助其学习,让C层面学生通过更多的时间,更多的指导来巩固知识。最终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分层教学方

式,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5、对学生评价进行分层

分层评价具有小结、提高、反馈的功能,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对不同层面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对于C层面的学生,评价应该以对他们的鼓励为主,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正确看待自己取得的学习成绩;对于A、B层次的学生,首先肯定他们的成绩,但要掌握尺度,帮助他们认识自己存在的不足,避免学生骄傲自满。总之,虽然分层教学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但它弥补了班级授课制的不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只要教师认真研究、学习分层教学精髓,针对分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找到相应的解决对策,就可以发挥班级授课制与分层教学的优势,从而更好的为

新时期的初中教育服务。

第三篇: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方式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方式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内容提要: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数学学习方式、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构建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发展。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即完全由他人做主的学习而言的。对于自主学习,国内外的理论界有多种的解释,归纳其观点,有以下的共识: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学习动机是自我驱动的;学习内容是自我选择的;学习策略是自主调节的,学生能够对学习结果做出较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关键词:

有效性 自主学习研究 正文:

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竞争的社会,人才的竞争关键是教育的竞争。我们的学生走向新世纪,面临的是竞争与挑战,他们必须学会选择,学会生存,学会发展,为了使学生以后能适应社会的竞争与挑战,就教育而言,必须用“主动发展”这一现代教育思想来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解放”学生,给学生以“自由”,使他们从继承性学习向自主性学习,创造性学习,为达此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则是当务之急。面对浩如烟海的知识,仅靠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获得知识已不可能满足人们工作生活的需要。再说,学校教育只是其人生的一个学习阶段,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在基础教育阶段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完,把知识塞得满满的,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才是最至关重要的。以下是本人通过一系列的实践中,总结出几点有效的方法:

(一)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内在的矛盾冲突。如果不能有效激活学生内在需求,也就不可能引发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活动。为此,教师要花大力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善于提出一些既让学生感到熟悉,又需要动脑筋才能解决的问题,将学生置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的境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各种矛盾,积极思维,激起学生寻根问底的心里趋向,产生自主探索、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望。如学习了“元、角、分”的知识后,让一部分学生在教室里充当售货员,另一部分学生充当顾客买东西,以加深对元、角、分的认识。这种实际情境,既有感性认识的一面,又有理性认识的一面,可极好地锻炼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又如,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让学生任意报数考老师,结果学生无论举出什么数,教师都知道它能否被2、3、5整除,而教师出题,学生却一下子答不上来。老师为什么如此神速,定有奥妙?学生带着渴求的心态探求其中的规律,也就会把学习看作发自内心的需求而不是一种负担。

创设情境的种类很多,比如有问题情境、合作情境、操作情境、开放实践情境等,而创设情境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如:故事情境、生活情境、比赛情境、游戏情境、操作情境等。总之,创设的情境应是学生较为熟悉或能够理解的生活实例或数学材料。创设的情境只有让学生心里产生疑团,内心发生需要时才是成功的。

(二)善用激励语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心理学研究发现,如果教师对学生有积极地态度或者高期望,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经常用语言、手势等方式进行鼓励,学生就能尽情地表现自己,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从而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的潜力,用内心的体验与行为参与到学习中去。正如盖杰和伯全纳在他们的《教育心理学》一书指出:“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但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内容时,要尽量让学生的成功多于失败,成功时及时给以表扬和肯定,培养他们对成功经验的重视,失败时不轻易责怪学生,帮助他们分析、查找原因、积累经验。善于激励容易让学生体验成功,而反复的成功可以促使学生产生一种内驱力——渴求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情感支配下,主动内化新知,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组织学习活动,在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探索的开放性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联系。目标导引下的自主学习尤其重视学生自主探索,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数学知识。例如,“圆的周长”这节课,学生的自主探索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A、自己演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上台操作,将“圆的周长”放在投影上演示,使学生对“圆的周长”概念有一个形象的感知。B、自做实验。学生人人动手操作,想办法求出直径分别是3厘米、4厘米、5厘米的圆的周长。C、观察思考。圆的周长可能和什么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圆的周长如果不通过操作测量等方法怎样计算出来?这个设计体现了这样一种思想,注重让学生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自主学习的实践中,我十分重视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让学生在同桌间、小组内、班级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与过程,在合作交流中学生相互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为提高合作交流的有效性,我们认为需要培养学生间的“合作技能”,大致包括:A、听的技能。养成学生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自己的判断,丰富自己的理解。B、说的技能。有敢说的勇气,说话时声音响亮,条理清楚,语句完整,语言简练且突出重点。C、交往的技能。尊重他人,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给别人有插话的机会,修改、补充自己原来的想法,体会他人的情感,控制自己的情绪。

(四)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集文字、图形、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给学生耳目一新之感,使表现的内容更充实,更形象生动,更具有吸引力。在课堂上,我们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个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刺激学生多种感官,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索学习的能力。

如在教学“线段、射线、直线”时,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亮点,然后,从亮点向右射出一束光线,使学生看后马上就能悟出射线是怎么形成的,再用不同色彩分别在射线上闪烁出第二个亮点和两个亮点间的一部分,让学生认识到这就是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将左边一个端点向左右两边适当延伸后,问学生直线还可以向两边延伸吗?引导学生想象出直线无限长,不可度量,没有端点。通过这样生动形象的演示,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动起来,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使学生较容易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获得正确、清晰的几何概念,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式多样的评价体系。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要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全面评价学生学习的表现,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情况,更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表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以激励性评价为主,改变以往非对即错公式化评价,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从不同的角度寻找学生的闪光点,热情的鼓励和真诚的赞赏学生,引导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学习状态;要从激励与关怀的目的出发,及时指出学生学习中的错误与不足,杜绝讽刺挖苦的语言,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让他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挫折与困难。

在有效进行数学学习评价的同时,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指导学生搜集、整理数学学习中的成果记录及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并及时帮助学生找出学习中的缺陷,同时做好家校联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对学生数学学习的作用。通过积极的教学评价对学习中有等靠思想、缺乏参与意识的学生,通过评价激发其自我意识,培养其自觉能力,进而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习惯。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能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流于形式,把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给学生思考、讨论、自学、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利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2.靳玉乐教授:“新课程教学方式变革研究丛书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禹旭红.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新论【J】.天津师范大学校报,2009(期).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解决与学习方式的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解决与学习方式的研究》阶段性计划

--------梁利辉

一、指导思想:

课题组成员通过研究课引领、相关资料培训、集体备课、研讨、撰写案例等形式,使广大实验教师对课题研究思路及相关基本方法等有了一定了解,为课题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争取在一年的时间里取得相应的阶段性成果。

二、工作重点:

1、以教材分析为前提。以此引导教师深入分析新教材的知识点及特点,明确授课思路、教学模式的调整方向

2、以研究课为引领。强化教师对本学科知识、方法的贯通和整合意识,形成经验性总结

3、以教学反思教学案例推动。深化研究的深度,提升研究效率

4、以读书笔记促动。使教师有意识地阅读与课题有关的相关理论书籍,借鉴经验性做法,融入自己的课题研究中去,形成独特而富有成效的个性思路。

5、和学校其他的教研组进行交流和研讨,总结了同一学科知识、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汇总和提升。

三、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有:

1.搜集材料,针对智能光谱问卷对高年级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2.实施个案调查研究,对调查和测量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分类统计,比较、寻找原因,提出教育设想。

3、做好课题阶段小结,根据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修正课题实施方案。

四、准备开展的工作

1、课题组全体成员以教科研课题为参照,将课题研究纳入平时的教学实践中,选取自己认为较成功的课,互相听评课,并针对自己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写出针对性强、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案例,不断反思总结,形成自己在课题研究中的独到理解。

2、结合多元智能理论,在数学教学中进行生活化教学,在我们集体备课的基础上上好研究课,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这一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探索优化的高年级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3、建立课题研究档案,丰富个人的材料积累。

我组建立自己的档案袋,以有利于研究课题。

(1)教师资料收集内容:可以围绕近阶段的研究内容进行,也可以随机收集感兴趣的内容,最好将二者结合起来,此外,还可以是学科渗透的相关论文;

(2)教师资料收集方法:可以上网查询,也可以查阅书籍,还可以是其他学科教材中的,电视节目中的(3)教师资料整理形式:可以打印,也可以摘抄,但必须注明收集者、材料出处、设想可渗透的教学内容,或可供借鉴之处、感受、启发。

总之,本学期我们准备做一些工作,走进学生的生活来学习数学,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借助多元智能理论,使数学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提高学生数学的综合素养。在课题的研究进展中会遇到不少困难,我们有信心在各级领导的关爱和指导下,在课题组成员的不懈努力下,我组的教科研必将枝繁叶茂,收获丰硕。

第五篇: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课题研究 开题报告

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与《数学新课程标准》贯彻实施的新环境下,为了进一步提高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培养初中学生合作、交流学习的方式,全面推动新形势下农村初中学生的合作学习,特成立本课题小组。结合我校目前开展进一步贯彻素质教育新精神,我们确立了“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为研究课题。这里将课题研究有关的几个重要问题报告如下: 一. 课题的应用价值与意义

1、课题研究的意义

新的教育方式,教育形式,要求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人,不再是课堂的主宰。取而代之的是“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因此,如何在课堂小组学习中加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对在新形势下,发展学生的能动性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2、课题的应用价值

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实际应用价值: 1)扭转教学现状 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的是教师的教,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现代教育的发展则趋向以学生,学法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并重视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因此,小组合作学习适应了现代学生课堂学习的需要。2)学习形式的转变

传统的学习方式,注重知识的记忆,注重知识的运用,而现代的学习形式更加注重让学生明白知识的转变和形成过程,然后,在这个前提下,进一步推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继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的合作学习,正好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平台。小组内同学的相互合作、交流,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也将产生巨大的作用。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与观点

1、课题的涵义界定

1)学生课堂合作小组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其目的是指导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理论中的“引导”之涵义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教育是有方向和目标的,教育的方向和目标是教育活动的核心。一切教育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展开。

2)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负有道义上的责任

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教师在学校肩负着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和追求成功的责任。受教育者是有自由意志和人格尊严的、具体的、现实的个体。尊重学生的意志和人格是教育本身内在的规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学习”有着内在的联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方法和思想。创新学习是一种超前教育和境界。前者是基础,后者是超越和升华。、课题研究目标

1)小组合作学习,目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内学生的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某个知识点的学习。让学生在相互的交流、合作中,形成共同进步的格局,互帮互助,“一个都少不了”。

2)更新课堂学习观念

小组合作学习,旨在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通过教师的指导,在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合作学习,体会到知识的形成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课堂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和趣味性,为今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3.课题的研究方法

1)主要采用课堂观察、教师和学生访谈,2)深入一线广泛调研和深度反思相结合,3)综合运用实验法和经验总结法。4.课题的研究步骤

(一)2008年3月—2008年5月 理论学习与开题论证阶段 主要内容是:

①认真学习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研究方法,填写申报表; ②运用文献研究法,深入学习关于合作学习的相关教育理论,对合作学习进行理论上的研究; ③制订实验计划和方案。

(二)2008年6月—2008年10月 第一阶段实验 主要内容是:

①采用教育调查法,对教师成功和失败的合作学习教学案例设计进行调查,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②对学生进行关于合作学习的问卷和访谈,了解学生对于合作学习的态度、看法,调查学生喜欢和能够接受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比较和研究; ③制订第二阶段实验方案,为下阶段实验做准备。

(三)2008年11月—2009年6月 第二阶段实验 主要内容是:

①按计划在继续第一阶段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②学生撰写小组合作学习的体会; ③总结第二阶段的实验成果。

(四)2009年9月—2009年12月 总结阶段 主要内容是:

1)收集和整理研究资料,分析和研究实验情况; 2)制定总结阶段计划; 3)总结和提炼研究成果; 4)全面总结实验工作; 5)结题论证;

6)成果展示(研究论文、研究报告)。

5、预设研究成果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8.3--2008.5)确定课题,制定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8.6--2008.10)

1、调查案例,分析原因

2、制定第二阶段计划 论文(2008.11--2009.7)

1、改进措施,巩固成绩

2、总结经验,整理数据 论文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9.8--2009.12)整理材料,撰写研究报告 结题报告

6、课题事务分工 总之,在每个阶段的研究过程中,要定期召开研究人员交流会、研讨会、学习理论,提高认识水平,交流经验,及时反思,用校本研训的理念,指导课题研究。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饱满的工作热情,精诚合作,同心协力投入到这项课题研究工作当中,为我校的校本课程的研发与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做一点贡献,更重要的是通过研究使我们自身的执教能力大幅度提高。

下载初中数学学习方式的调查与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数学学习方式的调查与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初中小班化教学及学习方式研究总结范文大全

    《农村初中小班化教学及学习方式研究总结》(2) 欢城一中 张兆辉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的是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小班化课堂教学的实施及有关班级人数的调整、小组合作的开展、师......

    上海初中团组织现状调查与研究

    上海初中团组织现状调查与研究 内容摘要初中共青团组织既有一般共青团组织的共性,又有其鲜明的个性和特点。如何立足初中共青团组织的现状,探寻初中共青团工作的规律;如何充分......

    中学生学习习惯调查与研究(★)

    中学生学习习惯调查与研究 中学生的学习可以算上学习阶段中最苦,最累的一段时间,不似大学生活的自由,不如小学生活的轻松。但是却是学习生涯中至关重要的时期,可以说决定了一个......

    浅析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方式的研究论文(含五篇)

    论文摘要:每个学生之间都存在着个体差异,智力差异,学习基础差异、学习品质差异。由于这些差异导致初中学生学习数学存在两极分化现象,而课堂式教学采用“一刀切”的授课方式,很难......

    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方式的研究计划

    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方式的研究计划 一、关于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课题研究的产生背景 我国数学教育历来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我国中小学生数学功......

    《新课改下农村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的方案

    《新课改下农村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的方案 高淳县沧溪中学 一、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校是一所发展中的农村初级中学,基础薄弱,教学质量不高。......

    中学生学习方式调查问卷

    中学生学习方式调查问卷 1学习中遇到不懂之处,你经常采取的解决办法是: A、自己查书思考 B、向老师请教 C、向同学请教 D、待老师上课解答 E、无所谓 2、上新课前,你会提前预习......

    学生思维方式与学习行为调查问卷

    学生思维方式与学习行为调查问卷1、你对学习的内心感受是( ) --------------学习心态A、非常有意思 B、没什么意思C、很苦 2、开学初制订学习计划吗( ) --------------学习目标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