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初中团组织现状调查与研究
上海初中团组织现状调查与研究
内容摘要
初中共青团组织既有一般共青团组织的共性,又有其鲜明的个性和特点。如何立足初中共青团组织的现状,探寻初中共青团工作的规律;如何充分利用这一组织教育的最佳期,从源头上把好“入口关”,已经成为初中共青团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课题通过大量实证调研和个别访谈,对上海初中共青团组织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剖析了目前上海初中共青团团前教育、新团员发展、团组织生活等方面的总体情况与存在问题。针对目前影响初中共青团发展的因素,从增强初中团队员意识、健全初中团组织制度、全面活跃初中共青团等方面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初中共青团 组织建设 团队一体化
一、研究背景
在我们党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背景下,积极推进团的自身建设,切实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从初中团组织的角度来说,重点是在中学团员发展工作中,把好入口关,以培养、教育为重点,抓好团队衔接和团前教育工作,确保新团员的质量,为团组织输送新鲜血液。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少年向青年过渡,少先队与共青团衔接的时期。因此,初中少先队组织的教育效果、少先队员的思想素质状况,直接关系到共青团组织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搞好团队衔接不仅是搞好少先队工作的需要,也是共青团自身发展的需要。
党——团——队,血肉相连。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上海市少工委就在全国范围内首创初中团队一体化改革,针对以前个别队员入团之时也就是离队之日,而极大多数队员离队之日入不了团,从而脱离了组织,形成了组织建设上的“空白期”这一情况,实行团的教育与发展向初一扩展,提出“九年义务教育,九年素质教育,九年组织教育”的思路,形成一个“队为主体,团为核心”的组织体制。其宗旨为:强队建团,以团带队,全程衔接,团队共兴。在实践中,上海初中团队组织不断适应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实行初中少先队员全员全程一体化,团队工作一体化,团队领导一体化,校队班队一体化,有效地保证了初中少先队员接受组织教育的全覆盖,保证了团组织对初中团员青年的全覆盖。
目前,上海市拥有初中团组织5689个,初中队员506000多名,其中团队员81000多名,仅2004年发展新团员就达47175名;团青比例平均为16%。其中,七年级为7%,八年级为17%,九年级为34%。
二、现状与问题
本课题采用了座谈、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调查对象主要是初中二年级的少先队员。问卷调查采取随机抽样,涉及10个区22所学校,共发放问卷2150份,回收有效问卷2113份,其中团员占30.8%。
(一)初中队员对共青团组织和团员的总体认识与评价
1、对团组织的了解程度较为理想,但还相对缺乏了解渠道
调查显示,有接近80%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全部了解或部分了解团组织,还有20%的人认为自己对团组织不了解,其中,团队员了解团组织的比例超过非团员近30个百分点,这说明团队员对团的了解程度比较理想。但在不了解团组织的队员中,有超过80%是因为缺乏了解渠道。
2、对团队员的总体评价为行为习惯良好、学习成绩优良,但先进性体现不够
调查发现,团员给周围学生留下的最深印象就是行为习惯良好(60.6%)和学习成绩优良(55.3%),其后依次是:经常帮助自己周围的人、处处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具有崇高的理想。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团队员表现还不如普通队员,只顾自己不顾别人,自认身份特殊高人一等。另外,只有不到1/3的受访者认为团员入团后的表现比以前更好,可见,初中团队员的先进性体现还不够。
3、对共青团组织的总体评价为纪律严明、氛围融洽,但服务队员的作用体现不够
当问及队员们对团组织的印象时,排名靠前的选项是:具有严格的组织纪律(51.7%)、具有融洽的学习生活氛围(49.3%),这说明队员们对团组织的认识是正面的。但调查同时显示,有为数不少的队员认为团组织名义上存在但作用不大、是老师用来管学生的机构、对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没有影响。另外,大家最希望团组织提供的帮助是拓展眼界、开展活动、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有73.2%的受访者都提出了这个要求,其次是帮助提高学习成绩、心理健康培训等,从他们的迫切需求中也暴露出初中共青团的组织生活与活动开展得还不够,服务少年儿童的作用还未能充分发挥。
(二)初中队员对团课的认识与评价
1、团课是了解团组织的最主要渠道
调查显示,60.8%的受访者了解团组织的主要渠道是团课;其次是身边的团员,占46.1%;家长和老师,占43.4%。这说明团课是目前初中队员了解团组织的最主要渠道,在团员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2、认为团课学习相当必要,但参加与否受到限制
调查显示,88.2%的受访者认为上团课相当必要,交互分析发现,团队员中认为上团课必要的更是占到了95.5%。同时,有57.7%的受访者希望通过团课的学习帮助自己提高思想觉悟、树立人生远大理想。但参加团课学习的实际情况却并不乐观,在所有的受访者中,参加过团课学习的人数占51.1%,其中只有14.3%是自愿报名参加,大部分是老师指定。
3、对团课质量总体较为满意,但组织形式亟需改进
调查显示,65%的受访者对团课质量和学习效果比较满意,而在感到不满意的队员中(占25.8%),有82.1%认为团课形式呆板、以说教为主,有60.2%认为内容陈旧枯燥。结合调查,我们发现队员们最喜爱的团课学习形式是社会实践,接近3/4的人赞同这种学习方式,其次是通过影视等多媒体手段在课堂上对队员进行教学。
(三)关于初中队员入团动机的分析
大多数队员都渴望入团,认为团队员是一种荣誉或是优秀青少年的代名词。在受访者中,近70%的人渴望加入团组织,55%的人递交过入团申请书。调查同时显示,在递交入团申请的队员中,超过半数是因为有入团愿望,但也有部分队员(包括部分团队员)是在辅导员或家长的授意下才递交的。
当问及“你为什么要选择入团”这个问题时,超过50%的队员选择了“希望能更好地约束自我、提高自我”;选择“为了追求崇高理想、实现人生价值”的只有17.6%;值得注意的是,还有20.9%的队员选择了“为未来的升学求职创造条件”。而当问及“你认为周围队员为什么选择入团”时,大家的选择依次是为了更好地激励自己和提高自己(38.4%),为未来的升学求职创造条件(22.6%),为了追求崇高理想、实现人生价值(16.5%)。两个问题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当前学生入团动机比较复杂,不够端正。
(四)关于初中入团流程的现状
1、入团考察的内容、方式不均衡
一是重师长评价,轻同伴评价。在初中基层团组织发展新团员的过程中,基本都要征询教师(包括班主任、任课教师)意见。而来自班主任的意见多是关注被考察对象在行为规范方面是否优秀;来自任课教师的意见多注重被考察对象在学习成绩方面是否出色。可以说,任何一名教师的意见都可能影响到一名新团员的发展问题。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发展新团员的过程中,队员发表的意见往往不被重视。
二是重学科评价,轻道德评价。调查发现,在发展新团员过程中,一个在主要学科上有偏科现象的被考察对象,往往由于某一个教师的激烈反对而不能成为入团发展对象,有些任课教师甚至用“入团”作为激励学生在其学科学习上有所突破的“筹码”。而被考察对象的思想道德状况却由于考察起来比较烦琐、难以量化,往往会被忽视。不少初中在发展新团员时,考察条件的权重比中,学科学习情况占据了最主要的地位。这直接导致不少队员产生“只要学习成绩优秀,入团是早晚的事情”的错误观点。
三是重校内评价,轻校外评价。对少年儿童的教育培养应来自社会、家庭、学校三个方面。但目前在发展新团员的考察过程中,大多数的初中团组织仅仅考察发展对象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工作表现,而对其在校外的表现了解较少,甚至不去了解,这使得考察发展对象的工作容易出现偏差,影响新团员发展的质量。
2、审批程序尚未规范
调查发现,基层学校入团的审批程序各搞一套,不成规范。从推荐上团课到团课毕业考核,从考察期观察到老师同学的认定,从递交申请书到确定团青比例都没有规范的做法。数据显示,尚有5.5%的团员从未递交过入团申请,这说明在入团审批程序上还存在很多人为操作的痕迹,没能很好地反映初中队员主动向团组织靠拢的意愿。
调查中还发现,不少学校存在突击发展新团员的现象。例如,为了能在“五四”、“一二九”等重大纪念日举行新团员入团仪式,人为地缩短了发展对象的考察期。又如,为了提高升学质量,在初三阶段尤其是下半学期,将不少还不具备入团标准(甚至是没有入团意愿)的队员发展入团。此外,少数初中团队辅导员迫于来自家长、教师等外界的压力,降低入团标准,将有争议的队员发展为团员。突击发展不符合入团标准的对象进入团组织,将会直接导致团员、团组织在少先队员当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被严重削弱。
2、评价监督机制尚未健全
初中队员入了团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团组织应对团员建立一定的评价和监督机制,经常激励、督促年轻团员,永葆他们在队员当中的先进性。但调查结果显示,46.1%的受访者认为身边团员入团前后差别不大,还有近两成的受访者甚至认为,身边团员入团后放松要求,有所退步。这就从一个侧面说明对初中团员的评价和监督机制有待健全。
(五)关于初中团队活动开展情况的评价
1、总体较为满意,但活动还需规范化
初中的团队员的重要职责就是“留队带队”,在少先队活动中发挥团员的突出作用,“团队活动一体化”也为团队员提供了展示自我和发挥作用的广大空间。调查显示,近80%的初中队员对团队活动现状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其中团队员的满意度要高出非团员11个百分点。在团队组织开展的活动中,学生们普遍对班队会、主题集会、夏(冬)令营、社会考察、志愿服务活动、雏鹰假日小队等活动比较满意。但调查同时发现,团组织生活开展的情况参差不齐,频率不一,有18.6%的团员甚至从来没有参加过组织生活。
2、团队辅导员对初中团组织活动辅导不力
调查显示,辅导员对团组织活动经常进行辅导的仅占27.7%,偶尔进行辅导的占46.2%,几乎不进行辅导的占26.1%。这说明团队辅导员的在团工作方面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在今后团的队伍建设中,要进一步加强团队辅导员、团队干部的培训和指导力度。
3、团队组织的影响力还需进一步扩大
尽管队员的满意度较高,但在非团员中,团队组织活动并不是影响最大的活动,影响最大的是班级活动(62.7%)。从这一角度来讲,初中队员对团队组织的认同度还不高。团队组织一直具有倾听、了解青少年需求的优良作风,应充分利用贴近青少年的优势,进一步提高活动质量和覆盖面,为广大学生提供帮助与服务。
三、对策与建议
(一)强化团前教育,规范团校建设,改进团课设置
1、团前教育要面向全体
团前教育是帮助初中少先队员了解共青团的重要途径。目前仅有48%的初中队员是通过团课了解团的知识,更多的初中队员能接触了解团的有关知识的机会相对较少,而且无组织上的保障。我们认为可以依托学校教育,扩大团知识宣传教育的覆盖面,通过团前教育的形式让所有初中阶段的少先队员都能了解团知识。初中团组织要对初中预备年级的所有队员进行团前教育,做好“推优入团”工作的前期准备,帮助队员了解共青团、热爱共青团,激发少先队员以实际行动争取早日加入共青团。
2、团校建设要走规范化道路
少年团校是初中队员学习共青团基本知识和相关政治理论的学校,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式下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就目前情况来看,少年团校的制度建设需要进一步规范。
一是组织制度。团校要有常设的组织机构,可以聘请学校党组织的负责同志担任团校的名誉校长,由学校团组织负责同志或大队辅导员担任团校的校长、副校长,聘请学校优秀党团员教师、高年级优秀学生团干部以及在各条战线上有突出贡献的学生家长担任团校教员。
二是档案制度。要做好学员的动员组织、报名工作;建立学员档案,记录学员在团校学习过程中的思想发展情况。
三是考核制度。不仅考核学员学习到的共青团基本知识,还要根据《团章》规定的团员标准考察学员的思想和行动。
四是推荐制度。要在综合评定学员表现的基础上,向团组织推荐优秀学员作为入团积极分子。
3、团课的内容、形式以及时间设置上需要进一步改进
团课的内容要由浅入深,多通过直观形象的教育教学手段,使队员在思想上有所震撼,产生共鸣。团前教育和团校学习的内容上要有所区分,还需要有所衔接。
团前教育面向全体队员,应该以增强团的影响力为主要目的,吸引更多的少先队员向往共青团,渴望加入共青团。在教育内容上,除了普及团的基础知识外,还要加入更多比较感性的教学内容,如举行优秀团员的演讲会、报告会,参观“渔阳里”团中央机关旧址等,帮助队员了解共青团。
团校学习以培养入团发展对象为主要目的,既要详细介绍团的有关知识,更要通过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列席优秀基层团支部组织生活会等,进一步帮助入团发展对象熟悉共青团的各项组织制度,体会团的组织生活,树立正确的入团动机,为将来加入共青团做好全面准备。此外,在团校的时间安排上要有规范,应划出独立的课时(团队课),不能仅仅利用一些课时间隙或者挪用队员的其他课时。
(二)规范新团员发展的流程,提高新团员发展工作的质量
1、坚持民主评议、民主推荐的原则
确定入团发展对象,不仅要看团校毕业的考试成绩,更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要在团队组织民主评议和推荐的基础上,择优确定。
2、坚持全面考核的原则
在确定入团发展对象后,团组织联系人要本着对团组织负责的态度全方位考核发展对象,要深入中队集体、社区、家庭了解发展对象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情况,考察期限应不少于三个月。
3、坚持以德为先的原则
在发展初中新团员的过程中,各初中团组织要把好“入门关”,优先发展德智体全面发展、有奉献精神和合作意识的优秀少先队员、少先队干部。考核时,对各项指标要认真评价和审核,尤其是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情况要作为基本审核标准,在这项指标上的尺度,不能仅仅是及格与否,而必须以优秀作为标准。
4、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
要打破以往按“五•四”和“一二•九”两大主题纪念日的时间节点来发展新团员的做法,坚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对入团发展对象进行全面考核,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不论在什么情况下,新团员的发展标准决不能降低。
(三)增强团员意识,健全组织制度,活跃团的生活
加强团组织的自身建设,是初中团组织增强凝聚力、提高战斗力、保持影响力的前提条件。要保持初中团组织和团员的先进性,就有必要从规范和加强团的制度建设入手。
1、建立和健全团内民主评议制度
根据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定期在团内举行民主评议会,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帮助初中团员不断认识自身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并在组织帮助下制定富有针对性的计划,不断完善自我。通过这项制度,可以让每个初中团队员都能成为周围队员学习的榜样,以此提高初中团员、团组织在队员当中的影响力。
2、规范和改进团的组织生活
组织团员过好团的组织生活,是共青团组织先进性和严密性的重要体现,也是团内生活的一个重要标志。目前初中团组织的组织生活缺乏规范性要求,超过80%以上的初中团员没有经常过组织生活。我们认为,每月一次的组织生活在时间上要通过制度来保证;根据初中团队员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在内容设计上要不断创新,提高团的组织生活质量。
3、加强初中团干部队伍建设
要加强初中团的工作,团干部是核心,团干部培训工作更是重中之重。在目前的初中团组织中,一般由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兼任团干部,指导初中团的工作,但他们普遍缺乏系统的团务培训。建议各级团组织要加强对初中团干部的培训,使团组织对团员的各项要求在初中团组织中也能得到体现和落实。同时要加强对初中团干部的考核,要将初中团组织在队员当中是否有凝聚力、号召力、吸引力,作为考核初中团组织何团干部的一项重要指标。
第二篇:初中德育调查与现状分析
关于对**初中德育现状的调查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自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人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农村初中规模的也扩大了,农村初中德育教育工作能否做好适应时代的要求,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关注。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主流是好的,他们接受事物快,思维敏捷,、参与意识较以往强,有崇高的理想。但是现实中学校德育工作也存在许多新问题与新困难,比如表现出学生中违规违纪现象的增多,缺乏理想信念,待人接物不讲礼貌等问题;因高中普及率的提高,农村初中骨干教师的大量流失,从而造成农村初中德育教师队伍的弱化。而家庭教育的偏差,以及社会负面效应的影响,因而农村初中德育教育现状的实效性不能令人满意,正是基于这种思考,提出了本课题的调查。
二、调查对象、方法。
调查对象为**镇二中初中一年级至三年级学生。调查内容初一以待人接物,孝敬长辈,优良习惯方面为重点,初二以遵纪守法,诚实文明,追求上进等方面为重点,初三以正直勤奋,理想信念,立志爱国等方面为重点。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从结果看德育教育现状,分析应采用的对策。三、结果与分析
本次采取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每个年级各80名学生,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其结果见表一。表一:学生德育表现状况调查结果年级项目初一待人接物良好习惯孝敬长辈535162初二诚实文明遵规守纪追求上进705952初三正直勤奋理想信念立志爱国837590从表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初中学生的德育状况其主流是好的,能做到立志爱国,尊敬长辈,遵纪守法,有理想、讲文明,守信用,但也有不少学生缺乏积极向上,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这是引起我们高度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为学校如何针对新时期、新情况、新特点,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德育教育方法,提高学校德育教育质量提供了新的课题。其(1)、从上表可以看出,初一学生对学校各类规范和要要求意识最强,但随着年级的上升,则越来越淡漠,这基本符合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初一学生大多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学生的道德规范主要以自律为主。且表现出一定的排斥性。(2)、随着年级的上升初二年级学生对学校开展的各类活动热情很高,他们逐渐习惯了初中阶段的学习,且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并希望表现自我。(3)、初一、初二和初三学生中他们渴望快速快速得到广泛的知识,并对各学科都有较高的热情。这正反映现阶段中学生的特点。
四、问题与思考
1、德育工作主要是灌输教育为主,但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和体验。一旦离开学生的参与,也就成了一味的灌输,不能达到我们教育的目的。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亲身体验。德育离不开灌输,但灌输一旦离开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就只能算是一味地灌输,就难以实现我们的德育目标。我们的德育往往是重课堂教学,教师是演讲者,学生是听众。在这种教育方式下,使其很多学生在教师面前是“很听话”,而回到家里却成了“听他话”。在现代社会中,道德现象呈现开放性、民主性和多样性特征,这种离开学生主动参与的德育灌输必将陷入困境:1,被动接受教育,教师告诉学生多少,学生接受多少,一旦离开老师,学生就丧失自律能力,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2,离开教师等于离开了监督力,缺乏自制力;3,学生在情感上对德育内容缺乏共鸣,老师讲老师
我做我的,以至就出现了我们常说的“左耳进右耳出”、“今天说了明天又忘记”的现象。2、与时俱进,改变观念,更新内容。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基础上,树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德育观念,少形式主义,增强德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确定德育的内容和整体规划。要遵循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根据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科学地规划初中阶段各年级的具体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要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类型的学生,有区别地进行德育教育。这样才能使学校德育工作做到目的性强。学校德育工作还要注重创新,在德育整体教育上有所突破。在教育思想上体现求真务实,做做一个诚实的人;在教育要求上既有科学性,又有可操作性;在教育内容上从小到大,由此及彼,相互渗透;在教育方式上抓住主渠道,凸现主环节。才能使学生学做一个有健康的体魄、有健康的心理、有规范的行为、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普通学生;学做一个爱自己、爱别人、爱家乡、爱祖国的有爱心之人;学做一个明是非、知廉耻、重操守、守信义、讲气节、有骨气的人;学做一个有自我教育的能力,有管理集体的经验,有建设家乡的宏愿,有创新精神的新时期主人,从而真正做到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初中德育工作既有落脚点又有新起点。
3、少实践,重说教。提
高学生的道德能力,培养学生判别是非还得靠实践,要立足于社会,没有社会实践,德育工作是没有生命力的。同时我们工作中也不能将德育实践简单化,把它定位在看展览,听报告是不够的。德育实践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自己通过一定的途径去感悟,以达到一定的德育目的。而当今的学校德育最缺乏的就是这一点,只是告诉学生该做什么,不
该做什么,让说教代替德育实践或把德育实践当作成说教,不重视或者可以说根本就没有教会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想象,这样的学生如何经得起社会不良习俗的冲击。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德育质量离不开一支思想业务素质好,事业心责任心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德育工作者队伍。在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者要以身作则,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我国经济和社会中出现的一些新现象、新情况。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参与者,要求班主任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班主任要重视班级舆论的作用,班级舆论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通过舆论,可以对一些不符合规范的不良行为有所监督,更重要的是让舆论起到指导和鼓励作用。学校要把班主任是否尊重、信任、爱护学生作为衡量班主任工作是否称职的标准,并指导他们正确地动用鼓励、表扬、奖励机制,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面对新时期、新形势,农村初中德育必须引导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和正确认识社会。因此,必须抓好德育基地的建设,努力为学生创造开展活动的广阔天地,让学生在环境刺激和激发中参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通过主体的主动参与,使德育目标得到内化,从而使他们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经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5、加强教育行业管理,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初中阶段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教育的最佳时期,也是为他们树立科学人生观、世界观和形成正确的政治态度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学校和老师就应该加强管理,用校规校纪及其他规范要求来约束学生,并利用学校或班级发生过的典型事例,通过主题班会和各类教育机会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和道德判断,使学生在道德建设上真正形成自律。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逐步形成一个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的德育工作机制。具体地说,首先要抓好三个方面:一要优化学校主环境,二要改善家庭小环境,三要净化社会大环境。其次是构建德育工作网络,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立体德育工作网络,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庭教育职能的作用。这是提高初中德育质量,促进德育工作由单一化向社会化转变的根本途径。因此,我认为各级政府部门要把学生德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进行德育研究,加强德育检查指导。同时,应由学校牵头成立社区德育教育组织,吸收社会各界组织、社会各界人士、学校负责人和家长代表参加,定期分析研究学生思想状况和德育工作对策,加强配合,协同作战。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及时地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掌握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德育工作才能做到目的性强,针对性强。
第三篇:对区直机关团组织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对区直机关团组织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漳州青年网2009-4-19作者:闽团在线阅读:
次
随着机关党建和机关效能建设的不断深化,如何使区直机关各级团组织始终保持与时俱进、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始终成为党委放心、政府信任、青年满意的群团组织,关系到机关广大团员青年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关系到“建文明机关、做人民满意公仆”形象的塑造与深化,关系到机关各级团组织“小康路上团旗红”主题活动的推动与升华。因此,各级团干部必须认真研究和努力实践围绕新时期加强机关团组织建设这一课题。
一、区直机关共青团组织的基本特点和趋势 目前,我区直机关团工委下属27个直属团组织,多数分布在基层的企事业单位,其中3个团委、1个团总支、23家机关团支部,共有基层团支部45个。现有专职团干部4人,兼职团干部136人,团员1072人。下面,就区直机关团组织状况作以分析和理性思考。第一,机关团支部建设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1、领导重视,班子整齐。上至党政领导,下至团委(总支),对加强团支部建设十分重视,在改选换届时,选拔责任心强,能力水平高,群众基础好,赢得青年拥护的优秀青年充实到团支部中去,在配齐、配强上狠下功夫,优化了团干部的队伍结构。多数单位的团委(总支)委员分别任各支部书记,同时又是各业务部门的骨干、中坚,保证了上级党团组织精神的贯彻落实。2、制度健全,组织生活质量较高。各级团支部认真坚持“三会两制一课”(支部大会、支委会、团小组会;团员教育评议、团员团籍注册制度;团课)制度,团员教育管理工作经常开展,组织生活注重质量,有较详实的组织生活记实册,按时交纳上缴团费,有计划地坚持标准发展团员,增强了团员的组织观念和责任意识。3、文化活动坚持经常。以活动为载体,因地制宜,广泛开展适合青年特点的、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如革命教育基地参观、走进大自然的郊游活动、演讲会、知识竞赛等,最大限度地吸引广大团员青年参加,在活动中体现寓教于乐,提高团员青年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增强了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4、围绕行政中心工作,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进一步加大。各级团支部能够在本单位的行政中心工作中找题目,广泛开展业务竞赛、岗位练兵、岗位比武和行政急难险重任务的活动,较好地发挥了
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团员青年在本职岗位上也较好地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团支部起到了团员青年的核心作用。5、关心青年、服务青年意识进一步增强。各级团支部通过建立团员青年生活档案、走访慰问、“双推”等形式,帮助青年解决工作学习、成长进步、婚姻恋爱等问题,能够较好地为团员青年健康成长服务,为团员青年施展才华提供广阔舞台。第二,机关团干部队伍状况呈现以下几个特点和发展趋势
1、政治素质逐步提高。在区直机关140名专兼职团干部中党员有 78 名,占 55.7%。2、文化程度明显提高。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占90.1%,绝大部分团干部都达到了本科学历或本科以上学历。3、知识结构趋向合理发展。高层次、多学科、多专业的知识结构已成为当今团干求知的发展方向。绝大多数团干部已不满足于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学法律、学经济、学计算机、学外语等科学文化知识已在机关蔚然成风。4、年龄结构偏大。近年来,随着机关机构改革和人事制度的改革,机关团员青年队伍缩小,团的后备干部缺乏,机关团干部队伍处于青黄不接状态,团干部年龄最大的为 38 周岁,平均年龄在 29 周岁左右。
5、责任意识、敬业精神增强。绝大多数团干部十分珍视团的事业,珍惜团的岗位,希望在共青团的岗位上不断锤炼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他们把提高团员青年政治业务素质作为已任,工作热情高,无私奉献,出主意,想点子,为共青团事业呐喊助威,出力献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6、业务素质进一步提高。工作中,身兼各业务部门要职的各级团干部十分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学理论,学业务,勇挑重担,较好地发挥了团干部的表率作用。第三,机关共青团工作与以往相比,具有“三个明显转变” 1、团工作的指导思想由封闭式向开放式明显转变。变自我封闭、自我循环,就团建抓团建、就团员青年抓团员青年,为思想解放,观念更新,围绕机关建设这个中心去思考、研究、设计团的工作,坚持团建与党建的主动衔接,树立大服务的思想,为团员青年服务,为机关建设服务。2、团工作的内容由过多以文体活动为主向以贴近中心服务中心的方向明显转变。变团工作过多强调以娱乐活动为主,玩玩乐乐,蹦蹦跳跳,为参与行政中心工作,开展以提高机关团员青年业务素质为主的岗位成才竞赛活动,为机关两个文明建设做贡献。3、团工作的评价体系由重形式、重过程向重质量、重效果方向明显转变。变过去考核团工作以开展活动的多少、轰动效应如何,重形式,重手段,搞表面文章,为以“三个满意”(党组织满意、行政部门满意、团员青年满意)为评价指标,重实效,重业绩,看贴近行政中心工作紧不紧,为团员青年办了哪些实事,做了哪些好事,将此作为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机关各级团组织和团干部队伍大多数是好的,是有战斗力、吸引力和凝聚力的,但是在一部分机关团组织和团干部队伍中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
将囿于共青团工作的发展。
二、机关共青团组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是事业心、责任感不强。有的团干部对本职工作没有兴趣,缺乏长远打算,甚至是心中无点子,工作无担子,不安心,不用心,不想事,不做事,缺乏成就感和光荣感。有的团干部存在着自卑、自淡、畏难情绪,觉得无职无权,没有活动经费,全靠个人能力来维系,靠业余时间来张罗,难有作为。二是工作思路不宽。有的团干部服务中心、参与中心的观念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还只停留在搞一些文体娱乐活动的浅层次上。自我封闭,自我循环,自我欣赏意识较浓,围绕中心、贴近中心、服务中心的大团建意识淡薄,所开展的工作,基本局限于团工委重点安排的几项内容,主动地结合本单位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较少,工作没有多大起色。三是部分团干部工作上钻研精神不够。共青团工作涉及面广、疑难问题多,要求团干部既要懂得团的基本知识、基本业务,又要具备一定的协调组织能力和文字、语言表达能力,然而,部分兼职团干部认为,干好本职业务,得到部门领导认可就行了。团的工作干得再好,也只是副业,到年底算业务工作量时,团的工作也只是“口头表扬”,到头来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反而还会影响本职业务工作的质量与效果,真是费力不讨好,应付差事就行了。部分团干部还缺乏上进心,感觉在提干、入党、晋职晋级等福利待遇方面论资排辈,工作听指挥不出错就行了,少数青年思想过于重利,过于“市场经济化”,对理想信念缺乏信心。致使在工作中探索精神不强,刻苦钻研不够。四是团员队伍日渐减少。一方面,在一些经营效益不景气的机关下属企事业单位,年轻干部纷纷下海,自谋生路,造成现有团员大量流失;另一方面,随着公务员制度改革等机关机构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机关缩编减人,或编制已满,无空余岗位,年轻人进机关较难,出现了“负增长”现象;同时,机关对考录机关人员的条件越来越高。从前一阶段机关招录的公务员看,往往符合条件的人员年龄在 28 - 32 岁之间、党员的比较多,甚至有的单位近几年没有进过一名团员,所以说,进入机关的团员越来越少,造成青年团员的源头“断流”,导致团员队伍日渐减少,团的工作难有作为。
三、开展机关共青团工作的对策与思考 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为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的共青团组织,认真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当前一项首要的政治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在进一步掀起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中,机关共青团组织必须时刻自觉地以“三个代表”的要求为标准,来审视和考核各项工作和各项措施是否符合要求,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来设计、部署、实施我们的各项工作。第一、要从“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出发加强机关共青团工作,以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为己任,坚持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中心的指导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来考虑和设计机关共
青团工作。结合区直机关工作实际,就是要紧紧把握“立志再创业,营造新优势,实现新跨越,建设文明城”这个主旋律,在实现“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新兴工贸城区”目标,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充分发挥机关团组织作为党的助手的后备军作用。一是要围绕全区的中心任务开展机关团的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不是要求团组织直接抓经济工作,而是要积极参与,充分发挥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为保证各项任务的完成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和组织保证。二是要围绕本部门、本单位的行政中心任务开展机关团的工作。机关团组织要从思想上定向、工作上定位,找准机关共青团工作与中心工作的结合点,支持和协助行政部门完成本单位工作任务。三是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衡量机关共青团工作。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用经济工作和行政业务工作的实绩作为考核团组织工作的重要标准和依据,切实防止和克服机关共青团与经济和行政业务工作两层皮的现象。第二、要从“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出发加强机关共青团工作,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所包含的丰富内涵教育和引导团员青年,形成富有特色的机关文化。一是必须把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团员青年作为首要任务,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坚持学习制度、确保常抓不懈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习质量,在运用理论指导实际工作和深化对实际问题的理性思考上切实取得成效。二是狠抓岗位练兵、岗位比武等青年岗位成才工作。要通过有效手段,大力加强青年职业道德教育,树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观念,在各种急难险重的任务中,发挥突击队和生力军作用,并着力提高机关团员青年的科学文化素质,改善智能结构,走在时代的前列。三是大力开展机关青年文明工程。通过广泛开展学雷锋、青年志愿者行动、“三下乡”活动、希望工程、争创青年文明号、形象设计等活动,倡导文明新风之先,树立机关青年良好形象,要在区直机关开展的“创建文明机关、争做满意公仆、树立良好形象”活动中站在时代潮头,推动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上档次、上水平。四是开展丰富多采的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在机关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建设机关文化阵地,丰富机关文化生活,使机关文化建设具有更广泛的群众性。第三、要从“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出发加强机关共青团工作,教育和引导机关团员青年牢固树立群众观念,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首先,要认真实践党的宗旨,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这就要求我们时刻以人民利益为重,都要从人民利益出发,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我们各项工作的检验标准。其次,要竭诚服务青年。就是要为广大团员青年办实事,办好事,要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最广泛地动员、吸引广大团员青年参加团的各项活动,就能使广大团员青年在活动中接受教育、提高自身素质,为团员青年的成长成才创造一个优化的外部环境,为他们施展才华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舞台。三是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为把区直机关建成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群众满意的领导机关,立足本职,扎实工作,以优异的成绩向各级党政组织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
第四篇:“家电下乡”的现状调查与研究
石 河 子 大 学
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项目申请书 项
申
所
专在业目请院班名称 人 系 级“家电下乡”的现状调查与研究——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为例 李斌 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 人资2008(2)班
158869181
52490842393@qq.com
张霞
石河子大学商学院 申请人电话 申请人E-mail 指导教师 导师所在单位
填
表日期 1 2010-9-10
一、申请人简况
二、申请人对研究项目简要说明
三、申请资助金额和经费预算
四、指导教师简况及工作
五、申请人所在学院初审意见
第五篇:大学生考研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大学生考研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一、调查目的随着就业等问题的加剧,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即将走向社会抑或正在校园学习的大学生都将目光瞄向了考研。考研升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有人将其称为高考之后中国第二大考试。如此众多的学生,以如此高涨的热情准备考研,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为此我们特进行了此次调查活动。“研究生这么吃香,就业比本科生好多了,你为什么不考研?”这是前几年大学毕业生时常遇到的问题。“研究生现在不吃香了,就业情况比本科生好不了多少,甚至很差,你为什么还要考研?”这是近几年来大学毕业生考研时遭遇的困难。针对这一现象我特以在校大学生对考研现状为题展开调查,调查对象为我校大一至大三学生。本次调查意在了解大学生们对于考研的认识,考研的动机等情况,并提出相应的社会问题与解决办法。
二、调查对象
随机调查100名大
一、大
二、大三的在校大学生。
三、调查内容
1是否有考研意向?
2若有考研意向,是父母之命还是自愿?
3若无考研意向,大学期间是否仅以考试及格为底线?
4是否了解过考研方面的信息,是否关注过考研分数线?
5有意想考取本专业研究生还是跨专业?
6是否有明确的报考学校和专业?
7你认为考研是大一就开始努力还是大四拼一把?
8你是否因为就业问题而选择考研?
9你是否从现在起为考研定下计划和目标?
附调查问卷
大学生考研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我校大学生考研情况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你好!
感谢你阅读这份调查问卷。此卷是为了了解 徐州各大本科院校(主要)学生考研情况而设计的。请你仔细阅读此调查问卷,选择符合你情况的选项,在此真心感谢你的支持!
1.您现在的年级是
A.大一B大二C 大三D 大四
2.您是否想过考研
A.想过B 没想过您了解考研吗?
A 了解B一知半解C 完全不懂
4.如果您考研,那您考研的原因是
A个人喜欢所学专业,想进一步完善提高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层次
B 本科毕业已不具有竞争优势,考研有利于将来更好的就业
C不喜欢本科阶段所学专业,希望考研选择自己满意的专业
D躲避社会压力,想继续过校园生活
E家长的督促使自己萌生考研的想法,完成父母心愿
F目标不明确,考考再说,跟着社会形势走
5.如果您不想考研,原因主要是
A 经济原因,家里比较困难
B想直接就业,积累社会经验
C觉得考研太难,对自己没信心
D年龄问题
6您想考研的专业方向是
A法学类
B 经济类
C计算机类
D 管理类
E 其他
7对于考研学校的选择,您主要从哪方面考虑?
A学校名声或自己喜欢的学校
B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复习状况而定
C考取的难易程度
D学校所在的地区或城市
E考虑个人自身今后的发展
F受父母或男(女)朋友等的影响
G其他您考研最想去的城市是
A北京
B上海
C 广州
D其他您对考研成功的期望值是
A 学习能力较强,较有把握考上研究生
B只要自己尽力就好,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C自己学习成绩较差,考上的机会很小
D重在参与,考上考不上无所谓,并没抱多大的期望
10对于考研,您认为应具备什么条件?
A学习努力
B领悟能力强
C 信心充足
D 基础扎实
E人际关系
F经济基础
G 其他
四、调查方式
给每位调查者一份调查表进行填写。
五、综合调查结果
从调查的情况可以看出,70%的在校大学生有考研意向,但是这其中又有70%的人是出于就业压力,面子问题,跟风等原因,25%的同学目的为增长阅历,磨砺自己,仅有5%的同学是真正想得到深造,为了知识而考研。问起考研的原因,86%的同学都是出于自身需要,剩下14%则是迫于父母之命。在对考研信息的关注情况上,仅有30%的大一同学表示曾经有关注过考研信息和分数线,大二大三同学的关注率为40%和55%,由此可见,随着离考研越来越近,关注度也逐渐增加。考研的同学中,仅有20%是准备就就读专业考取研究生。由此可见,考研原因中还有对就读专业的不满。从努力程度看,仅有10%的人有明确的报考学校目标和专业,40%的学生认为考研仅需从大四拼一把即可,只有4%的同学从现在起为考研定下计划和目标。
六、考研理由的调查
1.目前的考研队伍中,大概有这么几种类型:一是为了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自己;二是考研是为了逃避就业压力;三是随大流,别人都考研,我也要考一下;四是为了不喜欢大学的专业,读自己喜欢的专业。
1.1对于第一类考研学生而言:一些学生读大二的时候就开始为考研做准备,积极参加各种培训班,而且还有意放弃一些基础课程的学习,腾出时间复习将来考研有用的科目。这样往往在无意中缩小了自己的知识面。
1.2对于第二类考研学生而言:下定决心通过考研改变自己的职业命运,以便获得更好的发展平台是绝大多数考生的想法。一位大四学生在调查中坦言,自己本科读的不是名校。为了不让一毕业就失业这种情况发生,家里人早在大一入学之际,就让她准备考研,“家里人说,不考研,就很难找到一份好工作”。她也想继续深造,首先是读英语文学语言专业。
1.3对于第三类考研学生而言:自己没有主见,自己大多没有想过自己为什么要考研,大多数是受家长、老师、亲戚、朋友、同学的影响,别人说考研好他就考研。甚至对将来要考哪一方面的研究生都没有想过。
1.4对于第四类考研学生而言:他们初到大学的时候,因为成绩不理想,或者是家长干涉,没有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他们想通过考研来改变这一点。
2.其次,除了这几种观点外,还有着各种各样的观点。譬如,爱情、证明自己的能力、为了自己心仪的学校等,还有同学以喜欢某个城市为理由,希望用考研圆自己的梦。这多样的答案,最起码可以说明,同学们选择考研的时候,已经更多的考虑了自己的需要,没有为家庭、工作等牵绊。在提倡人性化的今天,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令人欣喜的变化。
七、调查体会
通过此次的追踪调查,对在校大学生的考研意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面对当今社会这一现象,这一趋势有了深入的了解。考公务员,考研,高考是当今社会的三大难题,给我们带来的压力不言而喻。正是这份压力才给了我们奋斗前进的动力,为了自己的美好生活,为了有个好工作,为了有高工资,为了满足各自的需求,为了家庭的需要,为了一切的一切。。我们被高考,我们被考研,我们被考公务员。然而面对考研心情各异,态度各有千秋,这是对他们的调查,也有对自己的潜意识的了解,事关自己是否也要考研。当他们面对这份调查报告有
迷茫有坚定,在犹豫的边缘徘徊,审时度势的考虑这一话题。其实在大一考虑着考研,会让自己有更好的目标,对学习有了进一步的规划。考研,我想说,被考研,不管你是自愿也好被迫也罢都得从大一打好基础做好准备。
八、总结
通过上诉分析不难看出,在校大学生(至少是徐州工程学院的)考研的积极性并不高涨。从数据来看,在大二有明确报考态度的同学只占41.2%,大部分同学处在观望、甚至不考的状态。即使是在明确报考的同学中,也只有9.8%的同学能够坚持下来,同时,他们选择报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逃避就业压力”,由此可见,这些同学如果研究生毕业,考博和就业也将会是他们的一个难题。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整理,提出了我们自己对大学生考研的建议:大学生要理性对待考研,特别是要讲考研与自己的个人及社会理想和个人的性格兴趣统一起来,非理性的考研只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痛苦。很多大学生本科读完之后,对自己都没有清晰的规划。如果逃避目前就业形势严峻,选择考研、考公务员都不理性。因为即使考研,毕业之后,你还会面临更严峻的就业,不能真正解决自己的就业难问题。建议先确定好自己的性格、喜好,然后再理性选择。只有达到一种快乐学习、工作,和谐生活的状态,才能给自己带来幸福感。否则一旦性格和自己所选择的方向有冲突,长此以往就会产生工作和学习倦怠,工作做不长,学习也学不好,选择跳槽和辍学都会很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