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习风格测评与教学对策研究实施方案

时间:2019-05-12 02:26: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生学习风格测评与教学对策研究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生学习风格测评与教学对策研究实施方案》。

第一篇:学生学习风格测评与教学对策研究实施方案

学生学习风格测评与教学对策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在实施新教材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广大教师的观念、态度、施教水平以及教育教学资料等因素的影响,教学过程中还是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同时,由于我校地处农村,生源素质低,学生的家教水平、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参差不齐,导致课堂教学不能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三维目标得不到落实,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新课程理念与教师传统教学方式的矛盾,影响了课程改革的推进。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初步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动机不明确,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比较馈乏。

2.课堂教学的形式僵化、教条,导致学生缺乏创新意识。

3.教学过程缺乏学生的探究过程和探究的实效性。

4.大班化的教学让教师无法顾及各个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5.农村学校学生家长对教育重视不够,学生学习习惯不够科学有效。

针对上述存在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标:

研究学生的性格特征以及隐藏在性格特征背后的学习风格,结合学生的学习习惯,找出与之相对应的教学策略,实施分层次教学,实现个别化教学,从而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教学效益,促进教学有效性。具体目标分为:

1、针对不同学生学习风格制订相应的学习方法。

2、针对不同学生学习风格调整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让不同风格的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感受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喜悦,实现三维目标。

4、结合不同学生学习风格培养的学习习惯。

5、让不同风格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实行多元评价方式。

三、研究内容:

1、农村学校学生学习风格的类型。

2、学生学习风格形成的各种原因。

3、不同类型学生学习风格的特征。

4、不同类型学习风格的学生学习习惯的特征。

5、针对不同学生学习风格采取的教学策略的研究。

6、针对不同学生学习风格采取的学法指导的研究。

7、结合学生学习风格所采取的评价方式的研究。

四、研究意义:

1、组织、实施学生学习风格测评与教学对策的实践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因

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2、培养一批观念新、素质高、应变能力强的教学骨干教师。

五、研究对象:

1、研究对象:2012级初一年(1)、(2)学生

2、研究科目:数学、生物

六、组织机构:

组 长:杨XX

副组长:吴XX

成 员:张XX、黄XX、黄XX、李XX、吴XX

七、理论依据:

1.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认为,人在各个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潜力,只要给以适当的外部条件,就能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潜能和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一理论认为人在各个方面只有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一理论揭示了学生在探索性、自主性、研究性学习中具有一定的潜力。

2.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是与科学主义相对立的现代哲学思潮。到19世纪,实证主义诞生、科学主义取得了理论形态。几乎与之同时,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也诞生了。人本主义讲人,讲的是个体的人,理性和感性相统一的人。人本主义理论十分注意人的个性、重视理性和感性的统一,注重人的个性发展,它与新课改“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相统一。

3.建构主义理论: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这一阐述为本课题的组织、实施学生学习风格测评与教学对策的实践研究提供了实质性理论支撑。

八、实施步骤:

课题研究拟用两年多的时间(2012年4月——2014年7月)分三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调查研究和准备阶段):学习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研讨、制定开展活动的方案。第二阶段(实验阶段):用一年时间完成,上课以及实践活动。进行微型研究,实验总结学生学习风格测评与教学对策的研究,收集整理较为系统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进行研究。第三阶段(总结阶段):利用一个学期时间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及论文,制定与学生学习风格相对应的教学模式。

三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是相互交叉进行的,只是各有侧重。每一个学期都有阶段研究目标、任务和推进计划。

研究计划表

序号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预期达到的目标

阶段成果名称及其形成

承担人

准备阶段

2012年4月

—2012年10月

培训教师,收集资料,制定实施方案。

1、理论学习

2、课题实施方案

杨XX

张XX

实施阶段(一)

2012年10月

—2013年2月

完成学生学习风格的类型及特征的研究,并总结出学生学习风格形成的各种原因以及其学习习惯。

1、问卷调查

2、实验中期报告

黄XX

实施阶段(二)

2013年2月

—2014年5月

针对学生学习风格构建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模式;形成有效课堂教学评估方案;实验班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1、结合学生学习风格构建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模式

2、针对各种类型的学生学习风格制订相应的学习方法

2、有效课堂教学评估方案

黄XX、李XX

总结阶段

2014年5月

—2014年7月

整理课题相关材料,编辑出版有关论文及教学设计

1、课题研究终期报告

2、教学论文、教案集

杨XX

吴XX

九、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对比实验为主,通过对比实验研究,积极探索学生学习风格测评与教学对策的研究,确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评价方式。同时在研究中还辅之以调查研究、行动研究和经验总结法,确保本课题得以高效的实施。

1.对比实验法。在同年级平行班中进行对比实验,包括分层教学、综合活动、有效测试等进行实验,随时总结改进提高。

2.调查研究法:调查、了解、分析实验前后课改年级课堂教学的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特别要重视调查学生的种种反映和表现。

3.行动研究法: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探索各种针对学生学习风格实施的教学对策,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4.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实验经验和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力争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

十、保证措施

1.学术保证:利用福建教育学会学习委员会及XX市进修学校的专家资源,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保证。当然,课题要想顺利实施,还必须加强对教师进行深入系统的培训,让广大教师在理论和实践水平上都能不断提高。

2.组织保证:成立以杨XX校长为组长的课题组,构建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网络,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为实验者提供业务进修的机会。

3.时间保证:必须在时间上得到保证,初一年数学、生物的一切教研工作都要围绕这一中心工作展开,业务学习、集体活动、每周一次的集体学习活动和教研组的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都要充分利用。

4.经费保证:学校要保证课题研究经费,在业务培训、课程资源整合、资料收集和开展活动等方面保证经费的落实。

5.制度保证:学校为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切实做到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制定相应的制度做保证,保证每一个教师都在积极参与中得到提高,保证每一个学科都能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第二篇: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学生心理测评和对策研究

多元化背景下,当前中职学生价值观念

出现的新问题和德育对策

----以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为例

多元化背景下,当前中职学生价值观念出现的新问题和德育对策----

以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为例

[摘要]多元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来自西方文化、中国社会转型期所内生的大众文化以及各种有违传统主流价值的支流文化形成的多元文化相互激荡必然对中职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和心态形成巨大影响,继而直接或间接影响学校德育的内容、效果。为此,学校要主动应对多元文化的挑战,转变思想适时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方法和评价体系,以最大程度发挥多元文化冲突的有益作用,限制其有害影响,以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关键词]多元文化德育新问题对策

21世纪的世界是一个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的社会。全球范围内超越国界、超越社会制度、超越意识形态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冲突随之而来,使我国社会呈现出多元文化的格局。在此背景之下,中职学生的道德观念、理想信念、价值取向,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中职学生出现的新问题

1、价值观念取向多元化。人生的价值观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和人生轨迹。现今学生接触的不仅仅是学校的书本文化,还有网络文化、电影文化等等。不少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对学习没什么兴趣,加之沉迷网络世界,更加容易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产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的思想,精神空虚,无所寄托,萎靡不振。因此,在各种社会价值取向面前,中职学生容易选择偏激的价值观,甚至可能会对自己以往的正确的价值观念产生怀疑,而导致迷茫和消沉。很多学生甚至把金钱当作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贪图享乐,攀比心重,花钱大手大脚,缺乏中国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在文化价值取向方面,现在的中职学生都是90后,独生子女,经济条件好,想法多,他们不再拘束自己,反而强调张扬个性。“非主流”文化的流行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非主流就是张扬个性、另类、非大众化,不盲从当今大众的潮流,讲究符合自己心性的服装、衣着、言行。

2、在当今社会多元文化的冲击下,许多学生自身也陷入了道德困境。许多中职学生面临的许多的心理冲突:首先是生活上和精神上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在职业选择上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人际交往中的闭锁性和交往需要的矛盾,性成熟与性心理的矛盾,求知欲强与鉴别能力低的矛盾,严重的自卑感与强烈的自尊心交织,情绪冲突等等。

3、在行为习惯上,中职学生的道德素质明显偏低。虽然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不少

中职学生学会了许多专业知识和技能,但是一部分学生受社会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德商低,不懂得尊重他人,不懂得如何为人处事。一些学生是非善恶不分,文明素质较低;上课睡觉或大声聊天,不懂得尊重老师,不愿意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爱顶撞;语言不文明,说话时脏话随口而出;率性而为,从不顾及他人;缺乏诚信,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等。

4、做事缺乏责任心,自私自利心态重。眼下缺乏责任意识的中职生较为普遍,主要表现在:对自己不负责任,不珍惜学习的机会;对家人不负责任,不关心家人,追求享受,爱慕虚荣;对他人不负责任,自私自利,缺乏宽容心,不懂得赞赏对方;对集体不负责任,不关心集体、没有集体荣誉感,不参加集体活动,甚至经常不做值日等。

另外一些新问题在学生中也存在,大致有:人际关系紧张、厌学、性抑郁、暴力倾向、师生关系淡漠、脆弱、敏感、辨析力差、自私、自我中心等。这些新问题主要集中在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相应的人生观、世界观引发的不良行为上。

二、多元化背景下,学校德育的对策

多样性是多元文化最突出的特点,多元文化使得许多群体之间价值规范、思想观念乃至行为方式上有许多的差异。因此,在这背景下,学校的德育工作也就面临了巨大的挑战。过去传统的学校德育重行为规范轻道德人格,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式的、不容置疑的命令口吻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德育的要求。相反,树立道德人格本位的理念,突出道德选择的主体性,以人为本才是真正的对策。

1、转变观念,兼容并蓄,积极引导

多元文化最突出的特征是多样性,兼容并蓄是多元文化的发展方式,共存和融合是多元文化的必然趋势,因此,以人为本的德育,作为教师,应该潜心研究“学生文化”,兼容并蓄,积极应对。无论如何,多元文化的现实和进一步发展趋势已经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在这一背景下,其提出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其中的方法和途径值得我们探索。19世纪著名的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说过“存在即合理”,对于任何一种价值观,他的流行必然存在一定的现实基础,不宜全盘否定,应当辨证吸收;同时,任何一种价值观都必然会对个人思想和行为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我们也不宜武断粗暴地加以对待,只有宽容,兼容并蓄,教导学生如何去正确思考,去伪存真才应是我们正确的态度和做法。

上个学期,我班级有个男生,迷恋“非主流”文化,留长发,穿耳洞,戴耳钉。这是学校一日常规管理中所不允许的,曾经我也尝试过采用强制的手段,效果有限。一次偶然的谈心,我了解到他迷恋“非主流”,实际上是欣赏其中的“张扬个性”的主张,我立即给予以肯定,并认为这个是契机。我尝试引导他,启发他自己思考“什么是个性?,它应该包含那些因素?”,并且让他多多观察身边的人和班上其他的同学,他们有什么个性的地方?一周后,这个学生把头发修剪了并告诉我,仅有外形的个性是肤浅的,还应该注重个人修养,有内涵。不仅如此,他上课变得主动了,也认真多了,还主动担任班级的文艺委员,承担班级责任。

2、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发挥其潜在的规范性和导向性

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的内涵,其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观念层的文化有潜在的规范作用。各个学校,尤其是历史悠久的学校,它们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传统,这些特点和传统一旦被创造出来就会被历史地承袭下去,形成为一种环境气氛和集体舆论。逐步形成以学校群体的荣誉感、自豪感和集体的意志作风为主的环境氛围和集体舆论,从而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对群体中的每个成员产生教育作用,以潜在的规范性影响着每个成员的行为。多元文化的冲突虽然导致文化选择的多样化,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们的校园文化。提倡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使生活在这个群体中的成员不断调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方式,在自觉或不自觉中接受这种环境熏陶;使一些不能适应这种环境要求的人和事,受到群体的批评甚至谴责,而改变原来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培育出各类优秀人才来。从这个角度来看,校园文化还具有非强制性的导向作用。

当然,职业学校由于专业设置不同,发展历史和所处地域环境不同,校园文化建设应具有自己的个性。这种“个性”与职业学校的特点结合起来,就是区别于其他学校的最本质的东西,这种“个性”本身也是多元文化的一种体现。学生易于接受也易于受其影响。

3、建立学生心理咨询制度

针对许多学生陷入了道德困境,学校要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教育机制,开设心理健康课,聘用有资历的心理咨询师对学生进行长期,正规的心理辅导。每个班级里可以设一个到两个心理委员,追踪调查,关注学生心理进展,发现问题要及时引导和干预。

4、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采用多元化教育教学评价方式

职业学校,普遍面临同一个问题:招收的中职学生生源质量有限,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参差不齐,学习的态度、动机、兴趣、习惯、能力等方面也存在较大的个性差异。因此,较之高中,中职学校的德育手段要更加适应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这个转化不是从理想课程到经验课程的线性转化,而是对生命、文化的面对,找到生命得以依存的形态。如果道德教育只是简单地从属于权威和单一灌输,极容易引起受教育者道德自主性的泯灭及逆反。所以,在多元文化社会中,学校德育要从对抗走向对话,即道德教育不再是唯一地透过道德教化或说教的方式,以塑造学生的利他主义来对抗自然的自利倾向,而是借由对话的过程,发展出温馨、真正的关系,自然地引导学生相互理解与关怀。

同时,职业学校的评价模式也应该较普通高中更加多元化,根据学生特点,可以加重道德品质、技能考评等元素的比例,提供多种途径引导学生个性发展。

5、充分利用社会实践进行德育教育

情感德育理论主张,学校德育应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为出发点,通过情感陶冶、情感关怀、情感体验等方式来进行道德教育,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生成和发展。没有情感体验相伴随的规范认识是一种僵化的教条,无法实现其对行为的导向功能,而社会实践是一个最好的情感体验与道德体验方式。参加社会活

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发展团体精神意识,消除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增加社会责任心,这对学生学习兴趣与动机的激发,参与活动能力的培养,以及个人思想观念、道德价值观的发展也会产生影响。鼓励学生创办各式各样的社团,举行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使学生在各种社团活动中找到自己心灵,受到鼓舞和激励。各种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健康有益的活动的开展,使德育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比如,鼓励女生主动参加学校礼仪队,通过参加学校礼仪队,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实践教学,让她们学习站姿,走姿,让她们通过社会实践理解真正的、积极向上的美,理解团结协作。

6、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

在当今社会多元文化的冲击下,许多学生自身也陷入了价值观念多元化。教师与其代替学生作价值判断,不如设法提高学生的价值判断力,让他们自己学会运用理智做出判断或决定。重视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加强对学生道德认知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多元文化社会中学校德育改革的普遍趋势。强调道德认知培养的道德教学不再强调让学生盲目地接受和无条件地服从,而是更加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让学生真正能够驾驭自己的思想。以实践为重点采用德育教学新手段,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取消了单纯的讲授和说教,代之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解决面临的各种复杂的道德问题,从而做出明智的选择。比如,在一次班会课上,要教育学生爱护自然,节约用水。如果仅凭单纯的说教,效果有限,采用西南旱灾的案例教学,效果良好。首先,我让学生自己去收集有关西南旱灾的图片和情况,让他们自己介绍,通过找资料和介绍,让他们从感官上了解西南缺水状况。之后,在班级体验“缺水一天”活动,第二天让学生讲述自己体验的经历、感受,学生感同身受,自然对水珍惜有加。最后,在班级提倡“低碳用水,关爱西南”的活动,倡导爱心,学生能够响应号召,主动捐款捐物,珍惜用水,学会关爱他人,效果是非常好的。

7、职业学校要以就业促德育

由于中职学校学生的特殊性,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应有所侧重和针对性。很多中职学生选择在毕业后直接就业,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就业形势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我们引导学生首先要正确估价自己,对自己要有一个实事求是的客观评价,根据自身条件和社会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职业生涯,实现自我价值。反过来,学生有目标,教师要从多方面指导学生达成目标,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学好知识,事半功倍。比如,我们在入学一开始,就让学生去做一个社会调查,调查与学生所学专业范围内的企业,看看他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员工,看看企业提拔什么样的人,通过学生刚刚入学的调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从就业需求的角度自我教育,从就业的目标来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这样的价值行为规范往往是变被动为主动,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德育教育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总之,在当今社会转型期中,中专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也呈现出多元化倾向,社会影响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并存,中专生受到的是来自四面八方各种思潮的冲击,处在一种迷惘、困惑之中,也使中专学校德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并且因此遇到严峻的挑战。这些严峻的挑战,也会成为教育改革的最好机遇,中专学校必须抓住时机,改变观念,建立中专生道德思想生成机制和引导机制,为构建中专生良性

道德观而努力。

第三篇: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一、学习困难学生的界定和类型

学习困难学生是指感官和智力正常,但学习成绩低于智力潜能的期望水平、远未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的学生。这部分学生智力属正常范围,但由于各自不同的原因,最终导致“学业不良”或“学力不振”。这种“不振”或“不良”是可逆的或基本可逆的,在一定的补救教育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从能力和动力两个维度可以将学习困难学生划分为四个主要类型,即暂时性困难学生、能力型困难学生、动力型困难学生和整体性困难学生。

暂时性困难学生,这类学生的学习潜能与现实学业水平差距甚大,他们中的有些人在参加课堂活动时缺乏积极、紧张的思考,缺乏主动、兴奋的情感投入。有些学生因一时没有掌握某些章节的知识内容造成阶段性的学习困难。有些学生则因受到外界突发事件影响而情绪受到严重干扰,学习分心等等。

能力型困难学生,这类学生所占比例最少,能力较差是他们学习上的主要障碍,而他们的动机、意志水平不低,这是他们身上十分宝贵的尚未开发的动力资源。

动力型困难学生,这是占比例最多的一类。他们在学习态度、动机、意志以及自我意识等方面存在较多的障碍,他们的能力更多的是被动机不足所抑制。

整体型困难学生,这类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低,大多是由于持续的学习困难、知识障碍积累、基本学习技能匮乏造成的。同时长期的学业失败使他们经常受到教师、家长甚至同伴的否定评价,使他们产生消极的自我概念,对自己缺乏自信,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二、学习困难学生产生的原因分析

学困生的教育首先要探究致“困”的成因,其次要找到脱“困”的途径和方法,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小学学困生由于年龄比较小,心身发展尚未成熟,对变革中的社会认识比较肤浅,是非分辩能力比较弱,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也比较弱,容易上当受骗。目前,网吧、游戏厅盛行,有的学生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荒废了学业。

(二)家庭的因素

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有些家长忙着赚钱,对子女的学习漠不关心;或者有的家长对子女过于溺爱;或过于严厉,宽严失度;还有一部分家长只养不教或重养轻教,忽视对子女的道德规范和学习生活进行关心、教育和指导,最终导致孩子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与不学都无所谓,久而久之就使孩子思想认识产生偏差,形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沦为学困生。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商品经济的发展,外出务工经商的父母越来越多,大量的留守子女也成为了学困生。

(三)学校的因素

1、学校环境的因素:学校在“应试指针”的指挥下,片面追求升学率,只重智育,忽视德育,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品德的形成和教育过程,再加上班级环境中不良因素的作用,使学生的品行发展滞后,思想观念偏差,养成不良行为习惯,成为学困生。

2、教师的因素:个别教师缺乏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价值观,理论修养不够,缺乏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没能较好地把握教育时机,对学生不能一视同仁,不尊重体谅。调查显示,18.8%学习困难生认为自己不太喜欢某门功课的原因是不喜欢教这门课的老师;31.1%的学习困难生认为班主任会责骂自己。以上调查说明,对学习困难生尊重不够、关心不够、爱护不够,教育手段简单、生硬、不科学,是导致学困生产生的重要原因。

(四)自身的因素

1、认知因素的原因:

一是基础知识差。由于基础知识差,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就差,上课听不懂,笔记记不上,作业不能独立完成,成绩自然上不去。二是相关的知识不足或知识 结构不合理。这类学生很少或几乎没有扩充知识的需求,仅仅满足于课本知识的掌握都有一定的难度,而大多靠死记硬背。三是不会学习,出现学习方法障碍。表现为不会学和不能了解、掌握与调节自我的学习策略,即元认知能力缺陷。这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我检查和自我督促的良好习惯,同时,他们自己的思维过程、学习策略缺少自我感受的意识和有效的监控技巧,这也是造成其学习困难的重要因素。

2、非认知因素 :

学生在学习上出现困难或障碍的主要原因还来自于非认知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消极的自我效能感,缺乏成就动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往往认为学习任务是难以完成的,自己没有完成任务的相应能力。二是消极的情绪体验,产生对老师、学习的逆反、对抗心理。学习困难学生由于经常得到教师过低的评价或态度不良,因而心情抑郁,大脑很难形成学习上的优势兴奋中心。久而久之,对学习丧失信心,成绩下滑,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专门与老师作对。三是意志薄弱,懒于学习。表现为认识不到学习的价值,觉得学习是一种苦差事,知难而退,缺乏坚持学习的毅力,学习被动,作业应付,不会的就抄别人,很少独立思考和钻研。

三、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造成学困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困生的转化也肯定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作为教师,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去面对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不要奢望几次的谈话就能奏效,也不要奢望短时间内能 “立竿见影”。如何教育转化学困生?通过实践和探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

(一)加强引导,优化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环境无所不在,时刻对学生产生影响。怎样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社会环境积极的一面,消除社会环境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呢?

1、加强引导,提高学困生分辨能力。学困生相比其他学生而言,受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更大,但我们不可能因此而将其与社会隔离。我们只有想办法帮助 他们认识各种社会因素的本质及其影响,提高其分辨能力,增强其免疫能力。如经常利用班会举办普及法制教育、社会公德知识讲座、理想道德教育等。

2、开展寓教于乐的社会实践活动,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

学校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多种活动,吸引学困生积极参与,多给提供这些孩子一些社会实践的机会,如每学期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探望孤寡老人,发挥学困生的特长为老人表演一个个自编自导的节目,义务为孤寡老人打扫,在活动中让学困生的心灵得到净化;走出学校,走入社区,组织学生为社区服务,开展“社区是我家,爱护靠大家”的活动,让学困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等。在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必会融入社会,得到道德的体验,得到劳动的体验,得到情感的体验。

(二)家校携手,充分发挥教育合力

落后的家庭教育观念,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面对这一问题,学校要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家长进行指导,以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为防止学困生的产生和学困生的转化创造有利条件。

1、开好家长会或办好家长学校。通过家长会或家长学校传授家长一些科学的教育方法,正确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性,帮助家长分析孩子的现状,让家长对孩子表达心中的关爱,不是一味地责备、加压,或迁就、溺爱,要采取一定的方法打消孩子心中焦虑、恐惧的情绪,改掉任性、贪玩的不良习惯,培养正常的心理。

2、平时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教师要及时向家长汇报子女有校的学生情况,要求家长主动配合学校教育,协调好学困生与家长的关系。通过这一系列举措促进了家庭、学校相互合作,促进父母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构建学困生全方位、全天候、和谐的健康的成长环境。

(三)以爱浇灌,建立师生沟通的桥梁

1、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善用赏识,走近学困生。

教育者要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关注学困生的全面发展。要关注儿童健全的、完整的生命成长。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得摒弃掉“学困生难以救药”的想法,作为教师不能把学困生当作累赘,认为拖了班级的后腿,影响自己出成绩,应树立崭新的时代教育观,转变教育观念。

所有学生都希望得到赞赏、信任和鼓励,学习困难儿童尤其是如此。一句鼓励的话语有可能让一个孩子的一天阳光灿烂,也有可能从此就使他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这样的语言对孩子们具有神奇的激励作用。教师要用放大镜去看待学困生的每一个长处,肯定他们的每一次进步,善于发现学生的每个闪光点,欣赏他们的价值,从而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2、用爱心激起学生自尊,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爱是育人的根本。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学生希望从教师那里得到热情的关注而不是冷漠的监视。学困生也是如此,他们时时翘首以待,有的甚至不惜做出各种违反课堂常规的举动来引起教师的关注。

我们教师要主动关爱学困生,去了解他们的心理,解决他们的困难,宽容他们的错误,尊重他们的人格。课堂上、生活中,给他们一个赞许的眼神,一次温暖的抚摸,一句表扬的话语,一次耐心的等待,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以及殷切的期望,努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并带动其他学也来关心、帮助学困生,使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成为促进他们学习的助推器。

(四)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促进学困生转化的关键

学困生通常表现出对学习缺乏热情,对知识不感兴趣,在困难面前没有信心,没有顽强的学习毅力,这正是他们非智力素质差的表现。因此,我们对学困生因材施教时,就要特别注重他们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1、激发学习动机,发挥自我监控的作用。

首先,引导学习困难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学习困难者常常将失败归因于能力不足、运气差、任务困难等等。这些消极的归因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自我认定。要引导学习困难学生作出正确、恰当的归因,尽量将学习上任何一点进步都归因于努力,培养自信心,提高个人能力有效感。激发起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动机。5 其次,帮助学习困难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正如美国的盖茨所说:“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努力。”让学习困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到成功感,就成为激励学习困难学生努力学习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第三,激发好奇心,引发求知欲。求知欲是学生追求知识的需要,是学习动机的基础。在讲授教学内容之前,先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问题,引起他们的好奇心,为学习困难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问题要小而具体,新颖而有趣,有启发性,并有适当的难度。

2、加强学困生意志的培养,保持学习的愿望持久性。

首先,结合教学内容,对学困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经调查研究,学困生之所以学习成绩不理想,其原因之一就是学习目的不明确,自制力差。因此,在教学实际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不断的对学困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引导他们控制和约束思想和行为,集中精力搞好自己的学习。也可以结合具体问题指导学困生体会知识的作用进一步强化学困生的学习目的,使他们严格要求自己,专心听课,勤于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引导学困生在克服学习困难中锻炼意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特点,使学困生“跳一跳,够得到”,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精心设计具有一定层次和趣味性的题目,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克服困难、不断获得成功,在克服困难中锻炼他们的意志。

(五)帮助学困生学会学习是学困生转化的根本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困生的最大困难是不知道如何学习。因此,掌握科学而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是帮助学困生走出学习困境的重要内容。

1、紧密结合学科教学,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应结合学科教学,在指导学困生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如何预习、怎样阅读、如何听课、如何做笔记、怎样复习和做练习、如何掌握记忆的技巧、知识的组织以及思维方法的培养和实践运用等方面下功夫,帮助学困生在知识掌握的过程中了解和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一旦他们发现自己近来的学业成功得益于学习方法的运用,就会增强学习动机,进一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2、强化学习技能训练。帮助学困生学会如何学习的关键是掌握有效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一种应用性知识,也是一项心智技能的培养。只有通过训练,将学习方法转化为习惯或能力,才能体现它的真正价值。由此,对学习技能和习惯欠缺的学困生,教师应有目的地进行学习技能训练。这种训练要求学生多次在教师或家长的直接帮助和监督下进行学习,甚至需要手把手地示范、陪读、检查或另加作业项目等,以使受到训练的学生获得学习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虽然这种训练需要教师或家长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学习方法更需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断地应用,及时总结学习的经验教训,思考哪些方法对自己有效,哪些方法对自己不适宜,逐渐“自悟”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六)运用评价策略,促进学困生发展

衡量学困生的进步,要让他们自己与自己比,今天与昨天比。如果他上次测试得了53分,这次得了58分,就应该加以鼓励,让他知道这5分是努力的结果,通过努力就能提高,就会成功。对学困生的评价,要客观,承认差距,不唯分数论,教师评价的尺度,随着学困生的提高而提高,让他们既感到有压力,也有希望。实践证明,教师适时的正面评价,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有利于学困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促进他们尽快转化,取得新的进步。

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针对学困生自我认识能力低的特点,以学生的优点为支撑点,对学困生进行鼓励性评价,使他们对自己充满希望,满怀信心地走向成功。

四、结论

总而言之,学困生的转化是学校工作的永恒话题,既要注意方法,又要倾注耐心。通常,短期的教育会使他们有所转变、有所进步,但由于其心理问题的消除、学业基础的提高需要有一个较长的渐进过程,所以,疾风骤雨式的批评教育往往欲速而不达。而且,在学困生转化的过程中,常常会由于受到外界因素干扰和心理情绪波动而出现反复,此时,老师切忌浅尝辄止、心灰意冷,而要保持耐心、注意反复抓、抓反复。一句话,只有讲究方法、对症下药、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才会取得持久的实效。

第四篇:城乡学生学习差异分析及对策研究

城乡学生学习差异分析及对策研究

一、问题提出

城乡学生学习差异很大。差异有课堂教学上的也有学科上的。

比如说学科,就拿英语来说,城郊结合部中学同时招收城乡学生。由于城乡学生的英语基础、英语水平十分悬殊,而学生人数较多,教师感到难教。在初中生刚入学时,我们对新生进行了调查,发现农村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即使有些学生语数成绩挺好,英语却一窍不通。而城镇学生从小学、有的甚至从幼儿园开始就已经学习英语,父母把他们送到各种英语班去学习、熏陶。这些学生相对来说语音语调较好,课堂上更乐于表达,而且笔试成绩也稍理想一些。城乡本身的差异让一批小学生失去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有很多孩子对英语的学习甚至出现心理障碍。

再比如说课堂教学上,有时你举个生活鲜例,举个时事新闻,觉得能引起学生兴趣,但往往和你产生共鸣的是城里学生,乡里学生见闻少,反应也慢,动手能力就更差了。事实证明农村学生的理解能力、探究能力、表达能力等都不及城市的学生有很大一部分人存在这样一种观念,城里的孩子聪明、见识广;城里教学质量高。

二、原因分析

影响城乡教学质量不同有诸多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学生成长的背景不同

首先,从精神生活方面来看,城市里的学生家长重视培养孩子良好品质、好的情操,这对学生长大成人后能否做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是决定性因素。其次,从物质生活方面来看,城市的学生生活丰富,家庭教育的基础实。父母常带孩子外出,可以领略各地的风土人情,见识的多,对事物的反应能力自然比较灵敏。而在农村成长的孩子,特别是大山里的孩子,看到的只是蓝天白云,群山牛羊,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景象,这样怎么来增长自己的见识呢?这就是学生成长背景的差异。

二、学生家长的文化层次不同

城里学生的家长大部分是知识分子或至少读过几年的书,他们深知知识的重要,因此,他们的孩子从咿呀学语就开始接受一些特殊的教育和家庭的熏陶,上小学之前就学会数数,会背古诗,会讲故事,会唱儿歌,上学后家长每晚陪在孩子的身边,指导孩子做作业,三天两头了解学生的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而乡村学生家长一部分没有文化,有点文化的还要忙于自己的生计,孩子上学前只要吃饱穿暖,上学后几乎就交给老师,很少有时间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务工子女更不用说,家长每天早出晚归为生活而奔波别说辅导孩子的作业,就连给孩子吃一顿热饭都很难做到,这些孩子就像脱缰的野马,任道奔驰,老师为他们的学习费尽心血。

三、家长对待学生学习的态度不同

城里的学生家长,对于有助于孩子学习的,都会尽力支持、满足。给孩子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孩子在物质方面,不会因缺乏某样东西而影响学习。而农村家长,特别是务工人员,很大部分人未必能做到如此。有的家长甚至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已尽了家长义务,认为学习方面的事应由老师、学校负责。把孩子成龙的希望,都寄托在学校上,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几乎不过问。比如,一年级学生,还不认识字;有些作业需要家长帮助学生去读、去理解,由于种种原因,家长就不能陪伴在孩子身边去完成;有的没有铅笔、有的没有本子,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教学进程和教学质量。

四、教学条件及设施不同

大多数城市学校教学环境优雅,教学设施一流,配有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活动室,各种现代化教学仪器、设备、图书馆等因有尽有。这样的设施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既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又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而农村教学设施简陋,教育经费紧张,特别是山区,陈旧的教室,破烂的桌凳,坑坑洼洼的水泥黑板,别说是电脑、电视,就连老师备课用的小黑板、纸张都十分紧缺。这样的条件下怎样来搞好教学,怎样来提高学生的素质呢?

就上述原因,如何才能让农村教育处于不败之地,快速提高农村教学质量,答案已经很明显。学生的教育问题其实是一种文化资本的问题,生活在不同的家庭,继承的文化资本不一样,这是一种隐形资产,会一直影响学生的未来甚至就业等各个方面。这只能从教师自身素质抓起。学校方面要提供各种教学设施配合教师上好高质量课堂;教师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耐心辅导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事业;同时家长应该付诸行动采取有效措施配合学校教学工作。最后,这也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这样才能使农村教育得到更好发展。

三、有效策略

1.推行主体性学习法,形成教学序列化

我们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兴趣为支点、以交际为目的原则,尊重城乡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主体性学习的教学方式,以教师启发点拨为主线,以学生小组合作与竞争为基调,把探究体验、交际运用贯穿始终,探索总结出了一系列可操作的主体性学习法 ,初步形成了序列:

(1)巧设问题,激发兴趣。教师通过呈现问题,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兴趣。其中,问题的设计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关键环节,它关系到学生参与的状态以及整个学习活动的效果,教师设计问题时应注意三个特点:

首先,问题要“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其内涵。其次,问题要“主体化”,应切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再次,问题要“梯度化”,要呈现出由易到难的层递性。

(2)创设情景,自主探究。创设情景的方法有很多,如用实物巧设情景,以动作演示情景,借图画烘托情景,用生活呈现情景,用电教模拟情景,教师尽可能为学生创设接近生活的真实语言环境,这将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新学习的内容

2.实施有效作业策略,促成英语学习习惯优化

作业是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进行间接评价的重要环节,更是拓展学生各种能力的需要。作为城乡结合部的学校,提高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成为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主要途径之一。

(1)分层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别,老师在布置作业时,设定不同的目标和作业难度,采取作业分层的策略。通过分层作业,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在实践过程中根据学生作业情况,进行及时调整再分层,这样做既可以激励进步的学生,也可以鞭策退步的学生。

(2)多种作业,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多种类型的作业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在保留适量传统作业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兴趣,设计能使学生进行体验和实践的作业,一般可以有以下几种:a.动手操作性作业,如英语贺卡的制作、英语名片的设计等,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又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b.调查探究性的作业,如在学数字的时候,教师请学生收集自己家里所有的数字,如家里的电话号码、邮编、自行车牌照、小汽车牌照等,使学生深入生活,丰富对生活的体验,培育其探究精神。

四、结束语

城乡学生的学习差异较大,这无疑给我们教学工作者带来了较大的困难。缩小城乡学生的学习差异,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要彻底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大面积提高教学的质量。

第五篇: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学习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

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学习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四川农业大学为个案研究

杨英

四川农业大学雅安625014

摘要:本文以四川农业大学社会体育专业为个案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据统计法等,从2003年学校招收社会体育专业到目前为止的师资情况和专业学生的学习、社会实践及就业现状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制约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社会体育专业;学习;对策研究;四川农业大学

Sports on my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school social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Arts and Sports College Sports Professional social classes 05 2 Hu Tao

Yang Ying,(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Ya’an ,Sichuan, China 625014)

Abstract: This paper in my school social studies professional sports, through literature survey and data such as statistics, from my school social sports teacher and student learning, social and employment status of the practice analysis, etc.research to identify constraints of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sport key factors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Key words: community sports;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atus quo;countermeasures;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随着新世纪人们对体育文化需要的增长,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应运而生,并与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一道,被列入新的体育院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自1989年天津体育学院最早开始招收社会体育专业学生以来目前办学院校已增加到200余所,并由最初的单科体育院校开办发展成单科体育院校与综合性大学共同开办。四川农业大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211”综合性大学,结合我院系师资和场馆设施情况,社会体育专业于2003年正式招生,目前在校学生382人,现有毕业学生4届。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该校社会体育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从学生的学习社会实践、就业等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找出制约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学习就业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对象:以四川农业大学社会体育专业2003级、2004级和2005级2006级学生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目的与内容,查阅和检索与社会体育专业有关的文献资料,并加以整理分析。

1.2.2.问卷调查法

本文对四川农业大学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9份,回收率为99%,有效问卷为97份,有效率为97%。

1.2.3.统计法

对所获得的数据录入计算机,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最后用表格和图形直观的反应数据。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我校社会体育专业开办现状

我校社会体育专业以“树立理念,立足创新,育人强己,与时俱进”为专业建设思路,明确专业定位,制定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并在国家和学校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不断地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堂教学、实验、实习等诸多方面加以探索与改革,目前有在校学生276名,三届毕业学生145人。

2.2 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表1:体育系师资队伍职称结构一览表

教师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

人数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

25312%1144%936%28%

表2:体育系教师学位、学历情况统计表

学位结构学历结构

博士硕士学士研究生本科大专

总人数 人数比例 人数 比例人数 比例人数 比例人数 比例人数 比例

2500%936%1456%936%1456%28%

从职称结构上看,我校高职称教师占整个教师比利的56%,教授占整个教师比例的12.5%,教师的职称层次还是比较合理;但从教师的学历、学位结构看,没有博士生教师,只有硕士学位教师9人,占教师总数的36%,大专2人,学历学位层次明显不足;同时从专职教师的结构上看,单科院校的社会体育专业师资队伍专业结构相对单一,以体育教学为主,专业的学科教师和边缘学科、新兴发展学科的专业人才欠缺,这对社会体育专业的办学有很大的局限性。

2.3我校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现状

2.3.1社会体育专业学生过级率情况调查

表3:英语、计算机过级率比例

年级2003级2004级2005级2006级

英语15.09%21.95%15.28%5.40%

计算机92.45%82.5%100%100%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计算机过级呈上升趋势,2005级和2006级学生过级率都达到100%,但英语三级过级率却很低,社体专业学生自身的英语基础差和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是导致英语学习的最主要因素,对英语学习有很强的惧怕心理,学习以学校的授位英语为目标,对英语学习的刻苦性和积极性欠缺。这是影响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毕业率和授位率低的重要因素。

2.3.2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社会实践情况调查

表4: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频率表

实践次数1-5次6-15次15次以上

2003级17%54%29%

2004级14%55%31%

2005级11%54%35%

2006级9%50%41%

社会体育专业是实践性应用性强的专业,我校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充分利用学校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和当地的中小学校、体育局紧密联系,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的组织、编排、训练和裁判等工作,使学生在校期间社会实践15次以上的达30%以上,通过社会实践即锻炼了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又促进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沟通的能力,这对他们今后的就业和社会适应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2.3.3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毕业情况调查

表5:2007、2008、2009、2010届毕业生概况

专业总人数毕业人数毕业率授位人数授位率未授位原因

社体2003级535196.23%4483.02%英语未达标、4人受处分

社体2004级403792.5%3280.0%英语、计算机未达标、1人受处分 社体2005级534992.5%4788.7%英语未达标、1人受处分

社体2006级3737100%37100%

从上表可以看出,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授位率逐年提高。在未毕业和授位学生中,英语未达标是主要制约因素,其次是受处分,再次是计算机未达标。到目前学生的计算机达标已不成问题,但社体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依然是难题,还有体育专业学生性格冲动、好强,导致受纪律处分而得不到学位,也是影响学生毕业和授位率的主要因素。

2.3.4学生就业现状

表6:2003、2004、2005级就业情况调查

年级毕业生人数就业人数未就业人数就业率

社会体育2003级5348590.57%

社会体育2004级4038295.00%

社会体育2005级53530100%

社会体育2006级37370100%

从学生的就业情况调查表可知,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不错,到2005级就业率达100%,高于全校的平均水平,学生就业地域以省内为主(以成都为主),这与体育专业学生经常参加社会实践动手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比较强有密切联系。

2.3.5 学生就业去向情况调查

表7:社会体育专业2003、2004、2005级学生就业单位情况调查

年级就业部门 商业部门 自主创业与体育相

关部门

2003级(51人)22(41.51%)4(7.84%)

2004级(40人)21(52.5%)3(7.5%)

2005级(53人)23(43.40%)3(5.66%)8(15.69%)8(15.69%)4(7.84%)4(7.84%)1(1.96%)5(12.5%)5(12.5%)4(10.0%)1(2.5%)1(2.5%)9(16.98%)8(15.09%)4(7.55%)3(5.66%)3(5.66%)教育部门 其他 公务员 考研从毕业三届学生的就业单位分析,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就业流动性强、跨专业就业比例高,毕业后从事与体育相关单位平均为15%左右,教育部门的约14%,毕业生到非公有制企业、第三产业就业为主,考研率不高,这与我们初办专业经验不足有关,在今后的专业教育里,必须鼓励学生报考研究生,提高学生毕业质量。而跨专业就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这也是专业办学必须思考的问题。3存在问题

3.1 体育专业学生的学习意识不足

在对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学习态度调查中发现,31.54%的同学认为自己学习属主动勤奋的,偶尔才会偷偷懒,68.46%的同学认为学习不重要,考试混过关就可以了,反正学与不学差不多。课余时间选择在图书馆和教室以及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自习的同学为11.27%,偶尔上自习的为70.4%,还有7.04%的同学选择从来不自习,认为那是浪费时间。这必然导致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在对待CET及计算机考试的态度,10.22%的人表示是为了学到更多知识;27.8%表示是为了找份好工作;39.76的人表示是为了拿到学位证,22.22%的人表示是其他原因需要通过这些考试。英语三级过级率非常低,大部分学生都以能拿到学位的学校英语分数线为目标。对学习的消极态度必然导致社会体育专业学生较低的毕业率和受位率。

3.3 缺乏严格的组织纪律意识

表8:对受处理人的原因及受处分类型统计(单位:人)

受处理的原因打架考试作弊、代考赌博旷课酗酒盗窃人3人2人0人2人1人

受处分类型开除学籍勒令退学留校查看记过严重警告警告

0人2人2人4人3人5人

从03年招生以来,通过对受处分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因为打架和考试违纪受到处分人数为8人和3人,占受处分学生人数的68.75%,其中男生15人,女生1人,可见男生是违纪的主题。受处分中勒

令退学2人,还有6人未拿到学位,占违纪学生的53.33%,这也是影响毕业率和授位率的主要原因之一,要有效降低违纪率和提高毕业率和授位率就必须针对这些学生的这些特点来开展教育引导和监管,强化教育的重点群体,提高学生的组织纪律意识。

3.4 我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特色不鲜明,学生社会实践不足。

我校社会体育专业设置比较单一,设置与体育专业院校雷同,缺乏特色和重点,没有充分依靠农业院校学科优势办学,同时与当地政府之间缺乏有效交流,与社会联系不充分,没有充分利用资源,培养出的社会专业学生能力、素质特色不鲜明,就业面向以跨专业为主,这是资源浪费的一个表现。社会体育专业是实践性、应用性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不足造成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不强和对社会认识不足,在选择就业问题就存在一定的偏差。

3.5教师学历偏低,科研水平不高。

从学历结构上看,本科学历以上占56%,研究生学位的教师只有39%,没有博士,存在高学历少、低学历多的问题,这就造成一方面多数教师自身发展不平衡,教学能力较强,科研能力偏弱,没有形成相对稳定的学术团队和学术研究方向,科研项目少,层次不高。另一方面教师还没有完全从公共体育课教师向体育专业教师方向的角色真正转变,对研究学习和科研成果的理解主要局限于“职称晋升”,这不仅导致大多数教师学术水平上不去,而且还导致体育教师出现学术游离现象,无法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近亲繁殖状况也不利于该专业的长足发展。

4对策与建议

4.1 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新生进校就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大二大三跟进监督和提高,使职业生涯规划贯穿大学全过程。强化学风建设,完善奖励先进和鼓励后进学生的学习制度,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划拨专门资金,设立学院单项奖学金、学年进步最快奖、全勤奖、学生工作贡献奖等奖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积极主办各种专业技能大赛,提高学生认知水平,促进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对影响毕业率、授位率的外语、计算机过级率,体育系紧抓这一主要矛盾,每年采用强化组织学生学习,考前专门出资聘请外语教师、计算机教师给学生进行辅导等方法来加以克服,同时提高班主任的责任意识,对提高毕业率、授位率、就业率的给予班一定物质和行政性奖励,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

4.2 严格管理,增强学生组织纪律性。

社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性格活跃、好胜也比较冲动,自我控制能力较弱,特别是男生,所以违规违纪是影响他们毕业率和授位率的另一原因。因此,每年新生进校后的入学教育,体育系均应安排高年级中品学兼优的学生为新生介绍学习经验,使新生进校后及时了解大学的学习、生活,明确其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严格要求教师、班干部双考勤制度,系领导、专业负责人及班主任到课查巡制,考勤与成绩挂钩等,对缺勤学生及时批评教育,对缺勤达到规定学时的给予严肃处理,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提高学生的组织纪律意识。

4.3 充分利用农业院校学科资源优势,树立特色,培养出涉农体育的专业人才。

非体育专业、师范类高校体育专业办学,必须树立 “充分利用学科资源优势,培养出既有体育专业知识和能力,又有与之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开发型、复合型人才”的办学理念。四川农业大学是一所以生物科学为特色、农业科学为优势的农、理、工、经、管、医、文、教、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学校文理渗透、多学科互补,为发展涉农领域的体育学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校体育学科必须依托四川农业大学的学科优势,形成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的体育学科的办学特色,探讨“农村体育”“生态体育”“体育教育教学”作为该专业的研究方向,满足适应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农村体育事业、教育事业需要的高层次体育人才。有特色的专业必将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4.4 优化师资结构,强化教学团队人员的培养

优化教学队伍的学源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积极支持鼓励教师进修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建成在数量和质量上有保障的专业师资队伍。拟继续送培1-2名博士,2-3名硕士,要求送培老师在2015年前拿到博士学位或硕士学位;职称建设方面,拟增加教授1-2名,副教授2-3名;

引进人才建设,拟引进博士生1-2名,教授1名。同时组织教师积极申报省级以上科研课题,形成集体优势,以提高体育系的科研水平,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潘小非.社会体育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2]陈兴胜.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2).[3]王树宏,李金龙.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 2007(5)

[4]石岩,舒宗礼.适应社会需求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体育学刊 2008(7)

[5]尹国昌,戴国清.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8(5)

[6]刘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复合型”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2).[7]杨家坤,理工科高校体育专业办学现状与效果的比较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06(1)

作者简介:杨英(1971.5——)性别:女职称:副教授学历:硕士研究生

职务:社会体育系主任

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工作单位:四川农业大学体育系

通讯地址:四川省雅安市四川农业大学艺体学院体育系

邮编:625014联系电话:***

E-mail: yy-44008@126.com

下载学生学习风格测评与教学对策研究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生学习风格测评与教学对策研究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小学音乐教学测试命题与测评研究[精选]

    中小学音乐教学测试命题与测评研究 李瑶 音乐测试与命题是音乐教学评价的一部分,也就是音乐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是评价学生音乐学业成绩的依据,因此我们每一个音乐教师都应该高度......

    中小学音乐教学测试命题与测评研究

    中小学音乐教学测试命题与测评研究 音乐测试与命题是音乐教学评价的一部分,也就是音乐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是评价学生音乐学业成绩的依据,因此我们每一个音乐教师都应该高度重视......

    中亚留学生语言学习风格调查与研究论文(合集五篇)

    摘 要: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新疆境内中亚留学生的语言学习风格特点,比较了不同年级中亚留学生语言学习风格的特点,希望能够为中亚留学生的培养提供参考。关键词:中亚留......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倦怠问题的研究与对策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倦怠问题的研究与对策 范婷婷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学士助教 *** 朱平锋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硕士讲师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溪路896号学生发展处......

    学生问题的研究和对策

    学生德育问题的研究和对策 班主任的工作有两类,一类是预设性的,按照计划对学生进行教育;另一类是生成性的,需要不断面对并解决学生和班级的新问题,周而复始。而且后者耗费的时间......

    东乡族小学生汉语文学习困难与教学对策研究

    《东乡族小学生汉语文学习困难与教学对策研究》的研究设计 摘要: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使人类的生存、生活和发展已经突破了地域的界限,在人类历史上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个......

    大班额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

    《大班额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 课 题 研 究 方 案 大庆市杜尔伯特县蒙古族实验小学 朱晓辉 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随着大班额现象的不断增加,已经引起国内有关人士的重视。......

    习作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罗树琳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系,贵州 都匀 558000) [摘要]习作教学中存在学生“无米下锅”、活动积极习作兴趣低下、教师讲解多课堂习作时间少等问题,影响着教师习作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