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政府执行力研究综述[范文模版]
政府执行力研究综述
摘要:执行力是政府的生命力,是政府有效处理日常事务所表现出来的内在能力。提升政府执行力,有助于提高政府管理效率、提升政府竞争力和公信力。政府执行力研究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为推动该课题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在对政府执行力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对如何深化该课题的研究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政府;执行力;公共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0-00-02 ?2006 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2007 年,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指出:“落实,就是认真落实中央的各项政策措施,增强执行力,真正把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连续两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提及政府执行力,标志着政府“执行力”建设被正式纳入国家治理范畴,执行力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迫切需要研究和提高的重要课题。为推动研究的进一步发展,现本文将国内外研究现状作一回顾,并对如何进一步深化该课题研究提出一些看法。
?一、国外研究综述 ?“执行力”的概念,首先是由工商企业管理领域的学者提出来的,早在 1896 年,美国学者托马斯和伯恩就指出:“执行力是一整套行
为和技术体系,它能够使公司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1]其次,拉里·博西迪和拉姆·查兰认为:“执行的核心就在于:人员流程、战略流程和运营流程。”“执行不只是那些能够完成或者不能够被完成的东西,它是一整套非常具体的行为和技术,它们能帮助公司在任何情况下得以建立和维系自身的竞争优势,[2]进一步丰富了执行力的内涵。可见,企业管理领域的执行力主要是指企业在日常运作过程中,执行企业战略计划的技术体系、能力及手段。执行与执行力概念的相继提出,使所有关注企业组织等大型组织内部运作效率的管理者和学者都眼前一亮,企业执行力的研究从此拉开序幕。
?公共管理领域关于“执行”概念的研究,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末 20世纪初,现代公共行政学的创始人威尔逊在其著作《行政学研究》中,明确提出了从事政治者应负责制定政策,而行政部门则应负责执行政策;认为公共行政就是公法明确而系统的执行活动。同时代的公共行政学家古德诺对此做了进一步的指出“政治与政策或国家意志的表达相关,与指导和影响政府的政策有关的行政则与这些政策的执行关。”明确提出政府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国家意志的执行,其重要功能就是公正地,中立地执行国家意志,包括国家的法律和政策。从而奠定了现代行政组织理论的基础。
?随着行政实践和理论研究的深入,不少行政学家对严格的“政治—行政二分法”提出质疑,认为“政治—行政二分法”过分强调执行的官僚制度,割裂了政治和行政的联系,使整个官僚系统更加封闭,变得僵化,非理性,从而削弱了执行的有效性。提出政府行政的职
责不仅仅是执行政策,而且还必须负责制定、评估政策。在这一思潮的影响下,西方行政学界在 20 世纪 50 代起的一段时间内更多地强调了政府的政策制定功能。但这种重决策轻执行的趋势也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的,正如波齐曼在《两种公共管理概念》一文中指出,新的公共政策学派部分地是与旧的公共行政学派决裂的方式创建的,这种新的学派很快发现了自己的局限性—停留于政策制定或规划的研究而忽略政策执行的研究;实际的公共部门管理很少要求正式的定量分析或重大的政策设计,却对政策执行或政策管理有更多的要求。据此,政策执行再次引起人们的重视,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普雷斯曼和韦达斯基发起了政策执行运动,把人们的注意力再一次引向对政策的执行上,从而导致了“执行运动”的兴起,使行政学界又掀起了对政府执行的新一轮的讨论。
?二、国内研究综述 ?我国学者对政府执行力问题的研究还处于萌芽阶段,国内行政学界对政府执行力的研究方兴未艾。综合相关文献,其思想观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论证了政府执行力问题研究的重要性;早期,台湾的韦端教授和大陆的陈锦文教授和解洪教授等人从执行力对政府的合法性和有效性等方面的影响作出过深刻论述。随后,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袁曙宏指出:“执行力是行政权的集中体现,是政府存在的关键和决定性力量,一个失去了执行力的政府,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近期,国家行政学院徐坷教授在其新作《政府执行力》一文中指出政府执行力是政府工作的生命力,把对政府执行
力的研究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充分体现了政府执行力问题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二是从不同的角度界定了政府执行力的概念和内涵;在执行力的概念上,学术界的认同趋于一致,并逐步深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分别是中山大学的莫勇波和国家行政学院的徐坷;中山大学的莫勇波,从政府执行的历史渊源出发,提出了政府执行力的内涵和研究视角。认为政府执行力就是“在政府组织内所存在的通过认同、支持和准确理解政府的目标及方向,精心设计方案和实施方案,并对政府各中组织资源包括人财物、信息、法例、制度等进行有效的使用、调度和控制,从而有效地执行实施公共政策、决策、法令、战略、计划以及执行政府日常性公共事务和完成政府既定目标任务的政府内在力。”其次就是国家行政管理学院的徐坷教授在《政府执行力》一书中系统的提出了政府执行力的概念,认为政府执行力贯穿政府执行活动的始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三是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分析了政府执行力弱化的原因。有的学者从政府执行力的构成要素出发,认为影响政府执行力的原因包括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方面。如:邹水才、莫勇波、陈朝宗、徐刚等。他们认为影响政府执行力的主观方面原因主要包括执行主体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方法和工作方式等因素,执行主体能否正确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认知工作任务,忠实的履行自己的职责,合法的使用权力成为影响执行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执行主体的不利心态是影响政府执行力的首要原因。客观方面的原因主要是执行运行过程中的执行组织构建是否合理、执行资源
是否充足、执行环境的优劣等方面的影响。还有的学者则从执行过程的角度出发探究执行不力的原因,如:陈朝宗、吴江、孙增武、唐仕军等。他们通过对执行过程中的执行认知、执行行为、执行程序、执行沟通、执行监控、执行效果的绩效考评等一系列环节的认识和考察,指明了造成执行不力的过程缺陷或障碍因素。他们分析了行政主体选择执行政策的原因、剖析了影响执行运作的组织结构;揭露了执行体制中的制度缺失和行为不力现象;研究了执行的监控和绩效评估环节。四是提出了加强政府执行力建设的相关对策措施。首先,莫勇波在政府执行力的建设上针对执行力的构成要素和运行过程及其外部环境的联动进行了系统研究,把政府执行力的治理策略归纳为:培育政府执行主体良好的执行心态、建立利益整合机制、建立学习型政府、重朔政府组织构架和运行方式、强化监督和问责机制、培育政府执行力文化等六个方面。其次,姚克利博士基于地方政府执行力的研究视角,认为政府执行力的生成离不开政府内在的各种要素和外在的现实的客观条件及其相互作用。认为,执行环境是外部条件,执行主体是主导因素,执行客体是作用对象,执行资源是现实基础,执行绩效是最终结果。还有相当部分学者在研究这个选题的时候,倾向于借鉴和引用企业界关于执行力研究的相关概念和模式,如汪圣佳的《论政府执行力》,把企业管理中经常讨论的“执行力”的概念引入政府行政管理的体系中,从人员、战略和运营三个方面总结影响行政执行力的因素及相应的对策。
?三、存在的问题与研究展望
?综上所述,作为行政管理学界的一个崭新课题,政府执行力问题研究虽然还处于萌芽阶段,但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刚刚起步,国内外学者对政府执行力问题研究还是显的零星、散乱,缺乏系统性,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对政府执行力进行系统研究的专著还不多,横向和纵向的比较研究欠缺。因此研究者应加强对政府执行力理论的系统应用和系统化研究,加强比较研究,通过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好的做法,达到求同存异,吸收借鉴的目的。其次,从目前学界对政府执行力问题研究的模式来看,较多的移植了企业执行力研究的模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也主要借鉴了企业执行力的那一套做法,可能忽视政府公共性这一特质,导致水土不服。因此,在研究范围和方法上,既要注重企业管理经验的吸收借鉴,又要强化与我国古代管理想的融合和扩展,做到先进企业管理经验和政府管理思想相得益彰。再次,目前学界对政府执行力的研究视野不开阔,视角不丰富。政府执行力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横跨多个学科,研究者应善于借鉴哲学、社会学、伦理学、文化学、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思路,从多学科视角出发,对这一问题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的阐释。
?参考文献:
?[1](美)保罗·托马斯,大卫·伯恩.执行力[m].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03.?[2](美)拉里·博西迪,拉姆·查兰.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9.?[3]陈振明.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0-12.? ?
第二篇:政府执行力研究综述
政府执行力研究综述
笔者于2015年5月,通过中国知网博硕论文库检索“执行力”关键词,搜索到110,173篇论文,用“政府执行力”关键词搜索到 17,646 篇论文,用“地方政府执行力”搜索到34,264 篇 “执行力”概念应用于政治学与管理学中,成为当前政治领域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近年来,“执行力”概念引入政府行政管理领域中,学者从行政学、行政管理学、行政法学、行政文化等不同的角度和侧面,阐述与揭示政府执行力的内涵。管理学博士莫勇波的观点是:“政府执行力是指存在于政府组织内部,通过认同、支持和准确理解政府的目标及方向,精心设计方案和实施方案,并调度、使用和控制政府各种组织资源,进行集中有效利用,从而有效地实施公共政策以及执行政府口常性公共事务和完成政府既定目标任务的政府内在力,是政府内部推动各项任务完成的能力”〕。学者温海涛指出“政府执行部门执行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能力称之为“政府执行力”,是政府通过战略流程、人员流程和运行流程进行工作目标落实的系统化过程川2〕,著名法学家罗豪才则从行政法学的角度出发,指出“执行力是行政行为的内容,如果是相对确定命令的人对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则相对人必须执行;如果相对人不履行其义务,行政机关可以法定程序强制执行”,这些都是从不同角度对政府执行力内涵进行解释说明。
政府执行力的模式分析
河北行政学院的孙增武、刘大中和高燕在《国家行政学院》上发表的《我国政府执行力的模式分析和途径选择》提出所谓所谓政府执行力,可解释为在政府组织内听存在的通过准确理解政府的目标及方回和精心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并对政府的各种组织资源包括人财物、信息、法例、制度等进行集中有效地使用、调度和控制,从而有效地执行实施政府的公共政策、决策、法令、战略、计划以及完成政府既定目标的政府内在的能力和力量。概括出建国之初到改革开放前的政府执行力,可以称之影响力推动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政府基于自己的影响力,以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人民利益等为导向,通过政治动员和群众路线调动民众对政府的认同、支持和配合来推动政府执行力的实现。改革开放后到90年代末的政府执行力,我们称之为决策力推动模式_这一时期存在巨大的政策、法律空白区,政府重视并致力于决策事项与自身决策力的提高,并基于白己的决策力,以公共决策的科学性和预期效益为引导,以期通过决策与执行的高度关联推进政府执行力的实现这种模式的执行力强弱基于决策问题的性质、决策的科学程度以及决策和执行的关联程度。但是实践表明这两种模式都是不健全的。作者对政府执行力建设不全的原因进行了总结:一是执行主体方面的原因,执行主体执行意识差,相关文件得不到落实更谈不上创造性地实施所以执行的效果差。二是执行的环境差,法治不完善官本位观念持续存在、执行力资源严重不足成为执行力提高的严重障碍。三是执行力的制度基础不够完善,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行政公开制度。四是执行过程缺乏科学管理,执行过程缺乏科学管理_执行准备、组织实施、统一指挥、协调配合、监督控制诸环节管理水平不高,制约了政府执行力水平的提高五是执行力的制度基础不够完善。根据这些原因相应的提出提高执行力的措施如:对于主体来说加强素质很能力建设,改善执行生态环境,巩固执行基础等。
李晓光在《行政强制执行模式的选择》中指出行政强制执行制度是行政法的一项重要制 度。这项制度的确立,不仅有助于行政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行政效率的提高、防止行政权的滥用,而目有利于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其中,行政强制执行模式的选择是该项制度系统化和科学化的重要保证。指出我国现行行政强制执行模式的缺失:一是行政强制执行权的法律性质归属不清,标准无法统一。现行法律对哪些执行权应属于行政机关,哪些执行权应属于人民法院,也没有统一的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行政强制执行权在实践中行使的错位和无序
2、与行政效力原理及规则相背离,阻碍行政校率的提高。
3、执行主体的二元化导致行政职能与司法职能的混淆。现行执行模式在实践中的突出体现就是执行主体的二元化,行政权与司法权合二为一,混淆了行政职育旨与司法职能,这种混淆带来了一些不良的后果。同时作者还提出了相应的模式改革思路。作者建议在我国建立行政法院,对于行 政强制执行,采用行政法院强制执行模式。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我国也可建行政法院。为了保证司法体制的统一性,其性质可以是最高人民法院属下的国家审判机关,即属于司法系统。行政法院通过行使行政和与行政有关的案件的审判权,参与行使国家审判权力,不受除最高人民法院以外的其他国家机关、组织和个人的干涉,即我国的行政法院除了隶属于最高 人民法院,与其他人民法院是分立的、地位是并列的,按层次不同设地方行政法院。行政法院独立于行政权,同时又与传统司法权保持距离。原来由人民法院行使的行政审判功能,全部转由行政法院行使,原人民法院享有的行政强制执行权全部转由行政法院行使。关于建立行政法院之后如何对行政强制执行模式进行重新构建,这是一个复杂的立法问题,也是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问题。笔者在这里只提出想法,具体构建还有待实践去摸索。但有两点要注意:首先,行政法院应设立独立的执行庭,专门行使行政强制执行权。根据目前司法权与行政权混淆的状况,应将所有行政强制执行权收归行政法院,由行政法院执行庭统一行使。其次,行政法院可对申请强制执行的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审查。
董洋在《行政强制执行模式问题研究》中提出行政强制执行制度是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制度,它对保障法律法规的顺利实施,维护公共利益,保证国家机关有效行使行政权力,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作用。在中国,“行政强制执行”这一概念是在1983年由王取灿主编的我国第一本行政法教科书《行政法概要》中提出的,随后的行政法著作、教材对此概念都有涉及,理论界对此也有不同的认识。本文首先从行政强制执行的基础理论入手,总结理论界对行政强制执行概念的不同理解,将我国的行政强制执行定义为行政强制执行是行政机关或人民法院,在行政相对人拒绝履行具体行政行为所确定的义务时,依法采取一定的手段或措施,强制其履行义务或达到与履行义务同一状态的一种行为或制度。而行政强制执行模式是特定的主体对一国行政强制执行法依一定的效果而确定的主要立法目的,以及由此而呈现出来的总体风格和特征,是行政强制执行法价值取向的法律化。行政强制执行的价值目标是一国行政强制执行法因理想效果设计而确定的主要立法目的,是行政强制执行法价值取向的法律化。行政强制执行立法的价值目标一经确定,该法的具体制度设计就有了初步的模型。公正和效率是行政强制执行的价值目标。本文分析了行政强制执行法中依公正和效率侧重点不同而形成的公正模式和效率模式,并提出了构建我国新的行政强制执行模式应力求公正和效率的统一的观点。行政强制执行权是行政强制执行行为的“精神内核”,研究行政强制执行权的性质实际上是解决它是什么这样一个问题。笔者从行政强制执行权是行政权还是司法权,行政强制执行行为是事实行为还是法律行为这两个角度去分析行政强制执行权的性质,认为行政强制权是一种行政权并且是一种法律行为。总体来讲,我们可以将世界上存在的行政强制执行模式大致分为行政机关自行强制执行模式,中请司法机关强制执行模式以及折衷模式这三种。
政府执行力
吉林行政学院的丁利在《电子政务对提高政府执行力的作用和影响》一文中指出
21世纪的来临,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而,人类社会正步入一个崭新的网络时代。政府部门作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服务的参与者和管理者,它的行动和作用渗透到社会的方方而而,因此政府部门只有政府管理信息化才能符合时代和社会的复杂要求,它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而电子政务作为政府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正是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建立“一站式”服务,为民众提供高效、优质、透明和全方位的管理和服务。所以时代要求必须发展电子政务,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原有传统政府运作的模式已不再能为社会和人众服务,越来越多的国内范畴的问题成为了全球性的问题,中国要成功地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要在是界的舞台中立稳阵脚,关键是要建立一个得力的政府,求真务实、具有强烈责任感的政府,一个精干高效、运转灵活的政府。这也表现在政府的执行力上,因此对政府执行力的研究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的。依据我国基本国情,研究政府执行力是我国改革开放,政府职能转变等新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作者也总结了现在的政府执行力1政府领导执行活动前期的预测和计划能力不够,提前导致活动结果的效能低下。2政府执行人员未充分了解活动和任务的内容和意图,意识淡薄。.3在执行活动中,政府执行人员的推进力降低,致使活动执行过程缓慢。.4政府执行人员执行活动方式不灵活,没有创新意识。5执行活动和任务后期,对活动的评估能力欠缺,问责制发挥困难。最后,电子政务为政府执行力的提高提供了全新的行政环境。电子政务的推行和发展,减少了纵向中间层 多部门的沟通环竹,政府信息以横向网络化的形式快速、即时传递,形成了扁平化的政府组织环境。这种组织环境提高了政府部门间的协调、沟通的能力,可以更加迅速有效的执行上级的命令和指示,提升了政府的执行力。电子政务优化政府业务流程,打破原有政府组织结构,改善政府管理方式和工作方式,使政府运转更加协调,提高了政府的执行能力。电子政务并不是简单地将传统的政务及其运作原封不动地搬到网络上,而是对现有的政府组织结构、运行方式和业务流程等进行重组和再造,对政府进行持续不断的革新和改善,使其更有利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政务的电子化、网络化和一体化。3.4电了政务的大力推行有助于政府执行行为规范化,构建公正、透明的阳光政府。综上所述,发展电子政务是一项民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作为我国政府新时期社会发展、政府职能创新的重要手段,对政府执行力的提高起着推动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谭九生在《服务型政府理念下提升政府执行力的对策探讨》一文中指出服务型政府理念与政府执行力的内在关联:服务型政府的最高伦理原则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因此,我国公共政策的执行成果最终应由人民群众来共享,这是政策执行的最根本出发点,而这也正好契合了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以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落脚点的服务型政 府理念。“从实质性层面看,只有坚持公共利益导向,顺利实现预期收益的政府执行水平和能力才是理想状态下的政府执行力,是具有价值灵魂的状态。所以,以服务型政府理念为价值导向的强大政府执行力,可为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提供持续性的内驱力。同时服务型政府的构建既与逐渐成熟的公民社会相关,也与党的执政能力与政府执行力密不可分,因而提升政府执行力是我国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关键环节。然而,当前我国大多数政府在深入实践服 务型政府理念时,却仅停留在理论疏导与政策的贯彻上,与实践的要求形成梯度差,这使得我们应更加关注一个现实问题,即:“当前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心就应该实现由价值理念的建构向行政行为的优化过渡,应注重增强行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这就更深入的引出服务型政府的构建关键在于我国政府执行力的问题。随后作者提出当前我国政府执行力存在的问题即:执行政策趋利化、执行制度形式化、执行主体馅媚化的问题。并提出在服务型政府理念下政府执行力的提升需要注意的问题,即提高公共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构建科学行政体制、充分发挥制度的“热炉效应”,提高执行主体的执行素质以及完善与强化政府执行监督与责任追究机制。
宋玉萍在《生态型区域治理中地方政府执行力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飞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同时区域生态环境的恶化却也触目惊心。虽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部分地方政府对中央有关生态环境方面的决策部署执行不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不仅严重制约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极大降低了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有损地方政府形象及公信力,甚至引发社会的不稳定。因此,对生态型区域治理中的地方政府执行力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生态型区域治理中的地方政府是致力服务于追求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自然性和谐的政府。其在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同时,必须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将促进自然生态系统平衡作为其基本职能,并积极履行。地方政府能否实现其治理目标,履行其法定职能,关键在于是否具有执行力。
影响生态型区域治理中地方政府执行力的主要有四大因素,即主体因素、资源因素、环境因素与效率因素。一是主体因素。利益驱动、素质、理念是对主体产生影响的三大因素。当前,影响导致我国生态型区域治理中地方政府执行不力主体因素的原因主要包括政府官员生态价值观的缺失,执行主体能力不足造成生态治理执行力薄弱,区域发展、府际合作、多元治理等理念尚未深入贯彻。二是资源因素,包括物质资源、制度资源、权威资源。错误的政绩考核体制、科学规范的执行制度以及问责制度的缺失导致当前我国区域治理中的政府执行不力。三是环境因素。府际关系、经济社会关系、官民关系、党政关系、发达国家政策经验分别是影响地方政府执行力环境因素的首要变量、现实变量、历史变量、特殊变量以及外生变量。四是效率因素。对政府执行力的测评是政府执行反馈的关键,是有效提升政府执行效率的基础。可以通过采用一些可以被测量的标准来衡量地方政府在执行政策或决策时的执行力的强弱,比如执行时的力度、效度两个方面来测量地方政府执行力的强弱。生态型区域治理中地方政府执行不力的根本原因在于:以在GDP政绩观为核心导向的经济发展指引下,地方政府存在区域内过度竞争;区域发展、府际合作与多元治理的理念尚未建立;地方保护主义等惯性做法依然普遍存在;生态型区域治理中对于地方政府的问责制度缺失,无法保证地方政府执行力的提升。未来生态型区域治理中政府执行力的研究应该更多地把地方政府执行力跟生态行政文化的转变结合起来,通过调整与创新政府内部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最终实现提升生态区域治理下政府执行力的目的。具体来说,即通过提高行政主体的综合素质,加强生态治理的文化建设;通过加大生态治理的资源补偿,完善生态问责的制度体系;通过构建和谐的生态治理环境,完善府际治理的合作机制;通过建立科学的效率保障制度,完善政府执行的评估体系。
滕霞在他的博士论文《信息化视角下地方政府执行力研究》指出信息化对地方政府执行力产生深刻影响,信息化改变生产力己发展渗透到地方政府管理模式和运行程序中。地方政府 传统办公模式是“手工管理”,进入信息化时代政府部门进入“数字信息管理”。通常人们讨论“电子政务”、“电子政府”或者“数字城市或社区”、“智慧城”都与信息化有密切的关系。任何国家体制里,中央政府都不可能管理所有地方事务,而信息化可以使地方政府部门或者组织更加经济、有效地履行自身职责,广泛的应用信息技术、不断推行信息资源整合建设,向全社会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同时地方政府执行行为反作用社会信息化过程。在全球信息化浪潮中,世界各国信息化正在迅速推进社会向前发展,科学技术变化口新月异,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信息化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对政治体制、生活方式、文化传统、思维方式等方面都产生影响,使人类生活很多方面都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信息化过程中地方政府起到领导者和推动者的角色,信息化推动社会进步发展,为迎接信息化社会地方政府要做好准备。地方政府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具有集成性、综合性、共享性、便捷性和服务多样性等特征,国家和地方政府下大力气建设公共信息共享平台。因此,持续推行地方政府公共信息平台数字化、网络化和社会化过程。
中共上海市市委党校张一鸣在《当前我国政府执行力研究》一文中运用比较和文献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从政府执行力生成机理的角度进行分析,指出政府执行力是执行环境、执行主体、执行客体、执行制度、执行资源和执行绩效等多种要素经过政府机制的整合和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整合力”。其中执行环境是外部条件,执行主体是主导因素,执行客体是作用对象,执行制度是必要条件,执行资源是现实基础,执行绩效是最终结果。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了国外政府执行能力以及回顾我国政府执行力模式变迁(即从建国初以政治影响力为主导的强力执行模式,到改革开放后以行政管理为主导的分权执行模式,再到当前以责任型政府为主导的加强执行力建设阶段的转变,揭示了当前我国政府执行力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即:执行失职、执行滥权。执行低效;同时,给出了我国政府执行力提升的若干建议和对策:全面变革和创新政府管理理念,大力加强执行文化建设;合理界定政府职能边界,大力培育政府执行要件;培育政府执行主体的执行力素质;构建协调高效的政府执行机制;强化责任追究,创新激励机制,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和执行监控机制;扩大执行主体,优化公民参与制度,培育公民精神。
张霖在《地方政府执行力特征与考核指标的研究》一文所探索的问题是对地方执行力水平高低的指标体系,即,如何衡量地方政府执行力的水平,试图建立一个相对科学、易于操作的指标体系,以应对目前地方政府绩效考核的各种困惑.区别于重在探讨提升地方政府执行力的路径与措施,本文的重点在于地方政府执行力水平的划分.一个组织的执行力是靠人来完成的,考核执行力的高低与优劣,其实质也是对人的考核.而就地方政府而言,我们不能局限于一个单体的个人,而是一个群体的共有行为能力.因此,设定一些具有共性的、可操作性的、科学镇密的考核指标,建立一个相对科学稳定的公平与透明的考核指标体系,对政府执行力的提升和政府战略目标的实现,以及公务员队伍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鉴于对执行力的理解及其背景材料的调研,文章对考核地方政府执行力考核指标体系拟定如下5个一级指标和24个二级指标.一是战略目标的考核,顶层设计即战略目标的制定是否具有明确的方向和具体数量,决定着最终执行力的执行是否达到可以预定的标准.影响顶层设计的因素很多,而关键是可持续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对于整体考核执行力的指标之一,顶层设计的“战略目标”不仅是执行力的牵引力,也是驱动力.将M代表战略目标,又分为5个二级指标..2执行者能力指标考核,执行力是对每个执行者(或团体)能力的总称,其能力的量化体现表现为责任者的文化素养和对战略目标的理解.每个执行机关或个体都需要一种文化支撑.目标是否一致,领导是否得力、定位是否准确,合作是否默契、沟通是否顺畅、保障(后勤)是否得力,等等,影响执行力能力考核的关键因素是责任者的行为能力和文化素养.N代表执行者能力指标,包括5个二级指标.3制度建设指标考核,达到预期的执行目标,必须有一套制度规范来约束执行者(责任人)的行为,它是执政权力的核心要求.z代表制度建设考核指标,包括5个二级指标.2.4执行过程指标考核,执行力的主体是人,责任人(或团队)在执行过程中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执行力的不同表现.执行力的最终体现是目标是否达到,只有将目标转换为每一个具体科学的计划,执行力的考核才有章可循.G表示执行过程指标,包括5个二级指标.2.5资源保障与风险控制指标考核,任何执行团队或个人都离不开社会环境,现有体制下的政府执行力的高低,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资源保障程度的水平,执行目标的成本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已超过达成目标所能承受的代价.良好的资源保障是实现政府执行力的前提与基础.B表示资源保障指标,包括4个二级指标.文章探讨了若干项影响地方政府执行力的因素与指标,探索了运用这些指标对执行力的科学评价,提出了包含5个一级指标和24个二级指标的地方政府执行力考核体系.所建立的考核指标体系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地方政府执行力高低(或优劣),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彼此不可割裂.在此基础上,有待进一步制定与细化各项指标,该项研究需要在实践中系统地参与地方政府绩效考评,以验证本课题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可行性.行政程序
河北大学政法学院的陈浩淼在《行政程序与政府执行力的关系简述》一文中先后界定了行政程序和政府执行力的含义即:行政程序是行政权力运行的程序,具体指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作出行政决定所遵循的方式、步骤、时间和顺序的总和。行政程序是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和行相对人在行政程序中的角色分配体系,在行政过程中行政相对人通过陈述意见等方式能动参与行政决定的制作过程,有效影响行政决定的内容。政府执行力是政府执行的能力和效能,是政府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实现既定目标的实践能力。政府执行力,进入21世纪后,执行力将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将是构成综介国力的重要促进因素,从而成为决定经济发展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行政程序对政府执行力的促进作用(一)是行政程序的启动加速政府执行力,行政程序的启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山行政机关依职权启动,另一种是根据相对人的申请启动。当遇到社会问题时这两 种方式就是双保险,能尽早地感应到问题的发生,政府在处理问题时就有了主动权,进而提高政府的执行力。程序的启动为人们广泛地参与创建了一个平台,有了一种沿着正确的轨道进行的途径,它将产生一种良性的循环。(二)是决策程序对政府执行力的影响,决策程序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能,决策的程序化类似于一种统筹方法,各部门各司其职,决策的产生和执行都是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既小能遗漏某些程序,也小能越姐代厄。(三)是社会监督程序化有助于政府执行力的提升,社会监督是指社会力量依照法律对国家机关及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所进行的监督。政府执行力是一个过程,社会监督可以在政府执行力的各个阶段对政府执行力进行监督。
长安大学的周月婷在《基于执行力改善的基层政府政策执行程序优化研究》一文中 指出基层政府政策执行是: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宏观政策,实现社会公共利益,基层政府组织及其工作人员不断提高其工作能力及业务素质,利用其接近社会资源的优势,配置、协调、监督和控制社会各方利益相关者,通过相互作用,合理配置有效资源之后形成的一种整合过程。文章对基层政府政策执行程序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1政策执行主体对政策执行程序认知有缺陷,政策执行之所以无法符合政策制定者的期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执行人员对所执行的政策存在着误解,另外,很多政策执行者认为政策执行的程序就是按部就班,按照时间一步一步进行。之所以我国执行主体对政策执行程序认知不到位,是因为受到传统行政文化中消极因素的影响,2政策执行程序本身缺乏制度规范,在传统的政策执行过程中,由于程序的随意性以及制度的不规范所导致的“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现象比比皆是。因此,经过重新设计改良的政策执行程序要得以顺利开展,必须要靠制度来规范和保障。政策执行程序中技术支持不足,政策执行程序问题的提出本来就是基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也是信息技术与专业经营过程的有机结合的产物。在优化政府政策执行程序中,电子政务的 发展就对其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缺乏电子政务的这样信息技术则没办法实现程序化的管理模式。4政策执行主体缺乏专业知识,第一,缺乏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我国许多基层政府机关的公务人员由于缺乏专业信息技术培训或者忙于平常的工作任务等原因,与政府政策执行程序优化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一方面,懂得程序优化始终的专业人才短缺,另一方面,很多技术人员又不懂得专业的行政管理知识,因此,不能将两者很好的结合。二政策执行主体之间缺乏沟通。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政策执行主体都以其自身的利益为出发点,造成诸多矛盾与冲突,最终使得政策执行活动难以继续开展。因此,沟通协调对于政策执行活动来说必不可少。
第三篇:提高政府执行力
提高政府执行力
执行力是目标与结果直接的纽带。管理大师德鲁克说过:“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责,执行力是须臾不可或缺的要素。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政府的执行力更成为决定民族兴衰的重要因素。然而,政府的执行力也不是一天炼成的,而是在严格制度的规范下逐步打造出来的。
提高政府执行力,必须科学界定和规范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职能,形成有效的政府协调机制。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地域广阔、地区差异大的国家,需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着眼于提高执行力,中央应在强调大政策方针一致性的同时,区别不同情况,实行分类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则要在贯彻中央方针政策的过程中,从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形成统一的决议之前,可以各抒己见,充分反映和表达各自的利益诉求。但决议一经形成,就不能以任何借口阻滞政策的贯彻落实。强调政令统一,并非要求盲从,更不意味着扼杀地方和部门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提高政府执行力,必须加强制度建设,特别是要建立健全政府官员问责制。问责制是提高政府执行力的制度保障。在一些地方,行政不作为已成为影响政府执行力的突出问题。对政府工作人员,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要加强对行政过程的监督检查,对盲目决策、违法行政、执行不力和效能低下、疏于管理和处置不当等行为进行问责,强化行政过程的制度约束。提高政府执行力,必须着力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素质。人是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政府工作人员素质高低,决定着政府执行力的强弱。应当承认,在我国的政府系统中有相当一部分工作人员缺乏服务意识,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素质势在必行。
如何提高政府执行力
“执行力”一词最早流行于国外企业界。所谓“执行”,是一套系统化的流程,它包括对方法和目标的严密讨论、质疑、坚持不懈地跟进以及责任的具体落实。执行力是“做”的能力,即企业选用合适的人去做正确的事,把事情做好的能力。就政府而言,所谓执行力,是指政府部门执行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划计划、决策政令的能力,也是指政府通过战略流程、人员流程和运行流程进行工作目标落实的系统化过程。它首先要求政令畅通和政令统一,各级政府必须按照宪法规定的原则,统一服从中央政府领导,严格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和中央政策决定。同时,政府执行力也并非意味着下级政府只能跟在上级后面亦步亦趋,做法律政策的“传声筒”。它要求下级政府和官员真正吃透法律政策的精神,明确上级政府意图,体察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把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上级的政策决定创造性而又不违背原意地在本地区本部门贯彻落实。
政府的执行力取决于公务员的执行力,影响政府执行力的因素有公务员的观念、素质和能力、政府的体制机制、客观外部环境等多个方面。也就是说要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可以多方面的采取措施,比如提高领导干部的重视程度,强化机构建设,转变工作作风,破除官本位,培养公务员的服务意识和公仆意识,树立争取的权力观等等,但众多措施中改善体质机制,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执行力尤为重要。
行政问责制是指特定的问责主体针对各级政府及其公务员承担的职责和义务的履行情况而实施并要求其承担否定性后果的一种责任追究制度。在提倡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是强化和明确政府责任、改善政府管理、建设责任政府的本质要求;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保证;是加强对政府权力监督制约,提升政府执行力,建设效能政府的制度保障;也是“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迫切需要。
全面推行行政问责制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把行政问责制与开展绩效评估结合起来。绩效评估是实行行政问责制的前提和基础,有了绩效评估的结果,行政问责才有可靠的依据。因此,要科学确定政府绩效评估的内容和指标体系,实行政府内部考核与公众评议、专家评价相结合的评估办法,促进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政绩观;要按照奖优、治庸、罚劣的原则,充分发挥绩效评估的导向作用和激励约束作用。
二是把行政问责制与行政监察、审计结合起来。要加快建立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度,努力建设责任政府;把行政问责与行政监察、审计结合起来,有责必问,有错必究;对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要严格依法追究责任。
三是把行政问责制与政务公开结合起来。政务公开是提高政府效能、防止腐败的有效措施,也是开展行政问责的重要途径和保证。要扩大政务公开的范围和层次,全面推行政务公开;要以人民群众关心的事项和容易滋生腐败的领域,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四是把行政问责与依法行政结合起来。要研究把行政问责制纳入法治化的轨道,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要赔偿;推行行政问责制要与宪法、国务院组织法的规定相衔接并有所区别;要进一步明确行政执法权限,减少行政执法层级,完善执法程序,提高执法水平。
五是建立健全政府的责任体系。要明确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方面的主要职责,理顺并进一步明确政府各部门的职责分工,明确各级政府和各部门行政首长及相关人员的政治责任、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形成完整的政府责任链条。同时,要按照有权必有责、权责相统一的要求,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使每一项职能、任务、每一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科学界定行政问责的内涵和外延,明确行政问责的主体、对象、重点、范围和方式;加强问责机制建设,明确问责程序。
六是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度体系。按照权责统一、依法有序、民主公开、客观公正的原则,建立健全行政问责的体系。要规范行政问责的主体及其权限,解决由谁来问责、谁来监督的问题;规范行政问责的客体及其职责,明确责任种类及责任追究方式;规范行政问责的事由和情形,明确哪些行为应当问责,哪些行为可以免责;规范行政问责的程序,实现行政问责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总之,从2003年以来我国加快了行政问责制的步伐,现如今问责制已经进入制度化时期,比如近日出台《关于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详细规定了问责的对象;问责的责令公开道歉、停职检查、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五种方式;问责制不能代替党纪处分;问责决定向社会公开,免职一年内禁止新任相当职务等内容。
第四篇:政府有执行力
政府有执行力 执政党才有根基 在区政府全体会上的讲话(2010年1月7日,根据录音整理)
2009年,全区上下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中央“扩内需、保增长、保民生”宏观经济政策机遇,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快建设“一江两岸”区域性中心大城市,着力打造千亿工业强区,积极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全区经济企稳回升态势明显加快。从经济指标看,预计全年GDP总量超过250亿元,增速达16%,高于既定目标3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将实现总产值310亿元,全年工业总产值可突破410亿元;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将超过190亿元,同比增长30%,继续保持较高增速;预算内财政收入将突破25亿元,社零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长也好于预期,成绩可圈可点,全年主要目标任务将超额完成。从工作亮点看:绕城高速公路、渝泸高速公路一期工程于元旦前一天正式通车,江津迎来外环经济大发展时代;引进了一批诸如东方光大、嘉川汽车、渝安汽车、重钢特钢、中粮集团等投资大、产出高的好项目,经济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千亿工业强区目标指日可待;开工建设了迎宾长江大桥、西江大道以及艾坪山隧道,“一江两岸”大城市骨架搭建取得突破;主城区上档升级二期工程完工、遗爱池商圈前期工作启动,“宜业宜居”深入人心;政府融资实现突破,华信公司等融资平台累计争取信贷支持60亿元,有力保障了全区重大政府性投资项目建设。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区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区政府一班人的团结协作,得益于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埋头苦干,其中,更凝聚着在座各位的辛勤和汗水。借此机会,我代表区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但无论是成绩还是经验,都已成为过去,我们不能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而是要团结一致向前看,正视面临的困难和矛盾,找准存在的差距和不足,立足新起点,谋求新跨越,实现新发展。
今天是区政府系统的会议,刚才大家分组讨论审议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许多很好的修改意见,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会后区政府办公室要认真研究大家提出的合理建议。现在江津的工作思路已经清晰,作为政府关键是要去执行好。关于今年的经济工作和政府工作,我在经济工作会的讲话和向区人代会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还将进行具体安排。因此,今天我重点围绕加强政府系统自身建设,更好地履行职责、为民服务,提几点要求
一、提高政府执行力,确保政令畅通
首先,要强化执政意识。到江津后我发现,一件事情定了之后,隔了一个月、两个月始终没有大动静,甚至最后不了了之,这是什么原因?是你没有能力干好,还是你根本就不愿意去干,不管是哪种原因,我看都可以让位给那些有本事、又愿意干事的同志。另外,这种现象也反映出政府没有执行力,政令不畅。前不久,市委全委会研究加强党的建设工作,薄书记以及市政府主要领导都强调,作为执政党,党在现阶段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作为政府系统的干部,我们要明白,党的执政行为是通过我们政府一班人的执政过程去实现的,是党委领导下的各级行政首长负责制的框架下,政府全体同志真抓实干实现的。如果没有这样的执政意识,就会影响到社会大局,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现在不管是哪种调查,老百姓和党委、政府之间的距离是若即若离,老百姓对党委、政府的信任度也是有所降低。所以说,执政意识应该成为共产党员和行政官员的内在意识。政府加强自身建设,就要有“执政为民”的意识,要思考做的每件事情是不是都带着感情倾心尽力,执行的每项政策是不是都落到了实处,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从深层次解决执行力的问题。
其次,落实力度是影响执行力的重要因素。政府要干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事,没有那么多理论可讲,要少讲空话、多干实事。比如,去年夏天,大雨把金鑫大厦的地下室淹了,停电停水,加上三十多度的闷热天气,住在里面的几百户居民肯定会要求政府尽快解决,但我们有关部门拖了很久也没有解决好。现在,包括项目的落地、促建,又开会又发文件,但最后,在各个环节都衰弱了执行力,从而导致项目推进不力。所以说,政府的执行力、落实力度,还有待加强,也因此希望在座各位以身作则,从我做起,各司其职,尽心尽责。如果在落实的过程中,你觉得某项决策有不妥的地方,可以马上反馈、马上更改,因为任何人都不是神仙,不可能保证所有决策100%都是正确的。但是,如果你不去落实,你也就不知道该项决策到底是对是错,对有多少,错有多少。因此,要用心地去落实,创造性地去落实,只要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把事情处理好就行了,我们不听客观理由,只看结果。
第三,要长本事,进一步提高行政水平。政府工作的政策性、专业性都很强,需要一批业务骨干和行家里手。前天,银峰书记带队到市环保局汇报工作,市环保局局长就提出我区环保专业的技术人员较为缺乏。确实,人倒是很多,行家少。怎么办?我们可以通过送去学习和进修等方式来提高现有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也可以通过公招、选调等方式引进必需的人才。但是,最重要的是肯专研。包括我在内,无论是政府领导还是一般干部,都要在其位、谋其政,只要肯专研,没有弄不懂的。我是这样努力地,也是为了让你们唬不了我。
最后,要靠制度和措施确保政令畅通。政令畅通是各项政策、决定、措施能够顺利落实的基础,是开展好政府工作的基本要求。不管是区政府领导还是各镇街、部门负责人,对于区委、政府制定的政策、做出的决定、确定的工作,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即使有不同意见,也要通过正常的渠道反映,绝不能有意抵制,各行其是。各镇街、部门在落实区委、区政府的政策、决定和工作部署时,不能搞实用主义,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不执行,或者有选择的执行,应该做到局部服从整体,维护政令统一,做到步调一致。今后,凡是区委会议、区政府常务会、区长办公会、区政府专题会议决定的事项,各镇街、部门和单位都要雷厉风行,不折不扣抓好落实,并及时将办理结果报告有关领导。区政府办公室、督查室要研究制定一套制度和措施,准确判断具体事项的办结要求和办结时限,适时进行专项督查,杜绝拖沓,确保实效。督查报告要简练直接,不讲废话,定期上报。
二、营造和谐氛围,提高政府行政效能
通过多年的努力,江津行政服务效能在不断提高,政务服务环境在不断改善。但也不能不看到,目前机关和干部队伍中的政风状况、服务效能,仍与江津加快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仍与人民群众的要求有一定距离。这种状况如不得到改善,势必影响党委、政府形象,制约经济社会发展。
提高行政效能首先要团结,只有营造出宽松愉悦的工作氛围,大家都向着同一方向使劲,工作效能才会提高,工作业绩也才能更加突出。“团结出干部,团结出事业”。不管是区政府、区政府各部门还是镇街领导班子,都要牢固树立全区“一盘棋”的思想,做到既分工负责,又密切协作,相互补位不缺位,相互支持不拆台。特别是当前区政府机构改革所涉及到的区发展改革委、区农委等部门班子成员较多的单位,尤其要识大局、顾大体、讲政治,重团结。要树立“只谋事、不谋人”的工作风气。如果成天上班都想着“谋人”、说闲话,那还谈何“谋事”。我作为政府主要领导,一定带头维护领导班子的团结,充分尊重班子成员的意见和建议,支持其他班子成员放手、放心、大胆工作;政府其他领导同志既要大胆负责地抓好分管工作,独挡一面,又要了解全面工作,密切协作,互相支持,互相补台。各部门要切实维护区政府的权威,既要认真履行好自身职责,又要强化团结意识,处理好上下级之间、兄弟单位之间的关系,强化与区委各部委、区人大、区政协以及群团组织的沟通协调,为政府工作创造良好环境。要积极开展善意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好话说在背后、丑话说在当面”,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及时清除可能存在的误会和各种不和谐因素,营造风正心齐、团结奋进的良好氛围,凝聚齐心协力干工作的合力,把政府机构建设成为工作效率高、战斗能力强的群体。
要结合本次机构改革,继续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区行政服务中心、区监察局要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务求该管的一定要管,不该管的坚决不管,探索建立相对集中的行政审批制度,努力把各部门的工作重心从审批前臵转向审批与监督并重。要进一步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认真落实“首席代表制”,加大并联审批力度,延伸行政审批电子检查系统覆盖范围,切实提高办事效率。具有行政审批权限的部门,要自查行政审批事项的每个环节到底需要多少个工作日,由区监察局、区行政服务中心对此过程进行监督,尽可能缩短审批时限。
三、自觉接受各方监督,听取各方意见,保证科学、民主决策,提高政府执政水平
不受监督的权力是危险的权力,政府工作要始终保持在正轨上运行,就必须时刻接受监督,凝各方之力,聚各方之智,这才能推动政府工作的顺利开展。政府工作在党委的领导下,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既是我国政治体制的要求,也是我们实际工作的需要。去年区委相继召开了人大工作会和政协工作会,不管是区政府领导,还是各部门负责人,都要严格落实会议精神,切实加强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的联系,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获得他们的支持。比如在重大项目的上马、政府融资以及对重大事项的决策上,我们就应该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一些重大项目该不该上,什么时候上,对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事该不该做,怎样做,都必须主动向人大、政协汇报,严格按照有关制度科学决策,而不能靠一个或几个人拍脑袋决策,否则将为科学决策实施效果埋下隐患。
政府除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外,还必须强化内部监督,接受群众监督,重视舆论监督。所谓内部监督,就是要真正发挥监察、审计部门的作用,对政府性投资项目的资金使用、依法行政情况等加强监督,主动查找自身问题。所谓群众监督,就是要将政府重点工作和群众关心问题的处理情况,通过政务公开等形式,臵于群众监督之下,促进政府公共权力健康运行。比如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资源调价、拆迁等,一定要进行事前公示和听证,认真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所谓舆论监督,就是要多深入一线,听取基层群众和媒体的呼声和要求,及早发现存在的问题,第一时间研究解决。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我们现已处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大家还要抽时间多关注网络媒体。现在,网络媒体已经成为政府了解群众的呼声和意愿,检测和判断自身执政能力以及群众满意度的重要平台和阵地。很小的一件事,只要在网络上一炒作,就会在很短时间内造成很大的影响。比如去年几江中学的强制午餐问题,短短几天,就有大量几千上万家长网民浏览跟帖,受到广泛关注。如果处理不当成为热议话题,区政府的执行力就会受到群众的质疑。当然,最近我也注意到,网上的一篇“区旧城上档升级工程指挥部征集公交车站布局的意见”的帖子受到了网友的热情关注;前不久,网上反映的“江津中学的校门问题”,也得以解决,这些都形成了好的正面效应。今后,特别是执法部门和一些民生关联度高的部门,要多开展类似活动,一方面可以听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另一方面也是对政府相关政策的宣传,同时,还是一个很好的同老百姓沟通的方式。
四、既要干活,更要干净,养成清正廉洁的良好习惯 一个地方的发展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一支“干活、干净”的干部队伍。干活是勤政,干净就是廉政。只有勤政,老百姓才能得到实惠;只有廉政,老百姓才信服你。人的一生只有短短几十年,人生观正确的人,一辈子可以活得很充实很积极,可以干出很多有意义的事;反之,如果成为金钱和欲望的奴隶,就容易浑浑噩噩、稀里糊涂地过去了。大家有幸坐在人民给的“官位”上,一定要珍惜机会,做到一要干活、二要干净,真正为人民做事,使自己生得有价值,活得有意义。
春节临近,又进入了中国人“礼尚往来”的特殊时期,一些人常常利用这个时机,打着“看望”、“感谢”、“关心”的旗号,给领导干部送钱送物、请吃请喝。领导干部如果不能严格把握,就可能被腐蚀。有很多同志蜕变为腐败分子,往往就是从逢年过节收受礼金逐步发展到受贿,最终走上不归路。“防微杜渐、警钟长鸣”,虽然是套话,但是意义深刻,确实应该这样做。有些人认为一些事情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没有第三个人知道,但我想说,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政府全体组成人员要带头执行中央关于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真正以勤政造福于民,以廉政取信于民,既要管好自身,更要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养成清正廉洁的良好习惯,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促进廉政建设的深入开展。要从保护干部的角度,加大诫勉谈话的力度,有时诫勉真能挽救干部。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切实抓好土地出让、政府采购、重点项目建设等重点领域的行政规范,尤其要抓住当前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契机,尽快筹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组建项目评审中心,规范招标代理等中介服务,切实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以上是对政府系统自身建设提出的几点要求,与大家共勉。借此机会,简要讲两点工作要求。一是2010区政府的工作重点
首先是城市建设。一方面滨江新城建设。要按照“三年搭框架、五年初具规模、十年基本建成”的总体要求,全面启动、迅速拉开。目前西江大道已经在建,南北大道、圣泉路、滨洲路要抓紧开工,中央公园要抓紧规划、尽早开工,也就是“四条路、一个公园”,要尽快把主骨架打造起来。在此之前,除了一些公用建筑之外,滨江新城的所有地一律不得出让。另一方面是一些重要道路、交通节点的整治。走马至四面山公路白改黑工程要尽快启动,先锋连接线、渝泸高速一期等道路的绿化、景观设计要抓紧实施。
第二,民生方面。要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谋划一批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项目,并抓紧实施。比如,低收入家庭的保障性住房问题,校舍安全、农村饮水、道路改造、电网改造等民心工程建设。
第三,经济发展方面。2010年,要继续加大对世界500强、中央企业、重点民营企业等的招商引资力度,保证我们今后几年的发展后劲。既要着力引进企业,也要加速已引进企业的落地、投产。71次区政府常务会刚刚研究了《违约违规项目退出机制》,要坚决贯彻执行。同时,还要为存量企业服好务,让他们发挥更大的效益。区金融办、区内担保公司要多为企业想办法,帮助解决资金链的问题。区经信委要认真研究中小企业扶持办法,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是当前要抓好的工作
年关将至,中央和市里对群众的生产生活高度重视,倍加关心,各镇街、部门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认真做好扶贫济困、优扶助残工作,妥善安排好困难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保证困难家庭有足够的口粮、有御寒的衣被、有过冬的住处,帮助困难群众增强战胜困难、渡过难关的信心和能力。同时,要按照区里最近发出的通知要求,认真做好安全生产、信访稳定工作,坚决杜绝危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事件发生,确保全区人民过上一个欢乐、祥和、幸福、健康的春节。
同志们,未来几年是我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关键时期。当前,目标已经确定,思路已经明确,关键在真抓实干。让我们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超常规跨越发展的胆识和魄力,努力开创江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第五篇:政府执行力试题范文
一、判断题(10 道)
1.毛泽东把矛盾化为两大类:人民内部矛盾、敌我矛盾。()
正确
错误
2.决策从价值出发,从目的出发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正确
错误
3.当组织战略已经确定,执行力就是关键性的因素
正确
错误
4.执行易于复制,战略不容易模仿
正确
错误
5.高执行力的规则保证金山银山出现的同时,绿水青山也能出现。()
正确
错误
6.高、中、低端企业,一、二、三流属于规则间选择。()
正确
错误
7.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正确
错误
8.从问题出发,对利益矛盾进行外在控制,执行成本低,执行力低。()
正确
错误
9.执行力是执行正确决策的速度、力度和程度,是执行正确决策的能力
正确
错误
10.从价值出发、从目的出发,追求利益矛盾的内在协调,执行力最高。()
正确
错误
二、单选题(15 道)
1.优化战略流程强调()
A.利益矛盾的外在控制
B.利益矛盾的内在协调,而不是利益矛盾的外在控制
C.利益矛盾的外在协调
D.利益矛盾的内在控制
2.对待规则持有乐观态度的是()
A.邓小平
B.毛泽东
C.钱穆
D.马克思
3.晋升以()为依据。
A.考勤考绩
B.人脉关系
C.工作实绩
D.潜能
4.培训以()为主导。
A.自觉性
B.强制性
C.制度性
D.计划性
5.选任制权力来源于()
A.选民
B.人民
C.权力机关
D.任免机关
6.所谓正确决策,是()的决策。
A.合理、合情
B.合法、合情
C.合法、合理、合情
D.合法、合理
7.()的规则具有执行力。
A.体现个体利益最大公约数
B.体现厉害相关者个体利益
C.体现厉害相关者个体利益最大公约数
D.体现厉害相关者利益最大公约数
8.规则制定时,应以()为核心;规则执行时,应以()为核心。
A.被管理者管理者
B.管理者被管理者
C.领导群众
D.群众领导
9.职业发展以()为依据。
A.工作需要
B.个人能力
C.岗位需求
D.市场需求
10.运营流程的核心是()
A.确定价值定位
B.确定目标定位
C.确定目的定位
D.确定行动方案
11.提升执行力对决策层来说()
A.培养一个良好的领导作风
B.培养一个良好的工作习惯
C.确定流程,保证流程正常运转
D.建立健全听证问责制,培育执行力的一种文化
12.所谓的执行力是()
A.执行正确决策的力度和程度,是执行正确决策的能力
B.执行正确决策的速度、力度和程度,是执行正确决策的能力
C.执行正确决策的速度和程度,是执行正确决策的能力
D.执行正确决策的程度,是执行正确决策的能力
13.从1956年到1978年党和国家调动农民积极性,主要是从()出发。
A.问题
B.价值
C.意义
D.目的
14.执行力是组织的(),是个人的()。
A.生命力竞争力
B.竞争力生命力
C.凝聚力生命力
D.生命力凝聚力
15.广义的执行力是指()
A.一个人的执行力
B.个人在达成目标过程中所有影响最终目标达成效果的因素
C.企业、组织在达成目标过程中所有影响最终目标达成效果的因素
D.某一件事的执行力
三、多选题(10 道)
1.2006年9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目前,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二是()”。
A.政令不畅、执行不力
B.政令不畅、领导不力
C.违法违规、失信于民
D.领导集权、失信于民
2.所谓的执行力,就是()统一。
A.工作流程
B.战略流程
C.运营流程
D.人员流程
3.战略流程的基本规范()
A.根据价值确定目的 B.根据目的确定目标
C.根据目标确定途径
D.根据问题确定对策
4.将问题化为两大领域()
A.公共领域的问题
B.领导领域的问题
C.私人领域的问题
D.个体领域的问题
5.有良好执行力的组织应当能做到
A.做正确的事
B.正确地做事
C.正确地用人做事
D.注重奖励
6.人员流程的基本的规范
A.录用以功绩为依据
B.晋升以潜能为依据
C.培训以强制性为主导
D.职业发展以岗位需求为依据
7.改善运营流程的原则()
A.以客户为中心,不以职能部门为中心;
B.组织机构扁平化
C.掌控工作执行情况的手段自动化
D.以价值定位为核心
8.战略层的职位能力需求
A.创造能力
B.行政决策能力
C.应变能力
D.沟通协调能力
9.提升政府执行力的价值和作用()
A.当组织处于重大转折点的时候,战略是关键性因素;当战略已经确定,执行力就是关键性的因素
B.三分战略,七分执行
C.没有执行力,任何规则都是一纸空文;没有执行力,任何政策都将丧失公信力
D.中国正处在转折期,有若干新的制度、法规和规则。在这种关键时刻,提执行力有其独特价值
10.党和国家重要的战略转折点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1992年小平南巡
C.2003年战胜非典
D.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