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特色的校本课程建设导引和研究论文(汇编)

时间:2019-10-22 07:56: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于区域特色的校本课程建设导引和研究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于区域特色的校本课程建设导引和研究论文》。

第一篇:基于区域特色的校本课程建设导引和研究论文

青浦区的校本课程建设有着比较好的基础。2012~2015年,我们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区域内学校开发并实施乡土特色课程,帮助学校改善了校本课程数量不足、课程内容领域狭窄等问题,初步推动区域内学校形成了从“点状”到“线状”的校本课程形态。2015年11月,青浦区承担的上海市乡土课程落实“两纲”教育的展示交流活动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6年,青浦区教育综合改革方案提出,在“活动一一发展”格局下建设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课程建设与实施品质,2016年初,由我区研修中心牵头,以区教研室主任专题研究项目为载体,依托区课改办和拓展型、研究型两个学科教师研修基地,我们开展了“基于区域特色的校本课程建设导引研究”,整体推进区域校本课程建设改革。

一、前期调研

1.聚焦现象,梳理症结

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区域内学校的校本课程建设主要呈现三种现象:一是“空”,即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和两类课程建设仅在学校课程方案中有所体现,但是具体实施和操作与方案之间存在较大落差;二是“杂”,即学校两类课程总体数量充足,但体系不清、结构凌乱,课程质量参差不齐;三是“散”——即课程结构不健全,课程目标不清晰,课程校本化体现不足,现有课程与学校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之间的呼应度不高。

2.分析表征,找准问题

调研发现,区域内学校在课程方案制订、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下列共性问题:一是学校管理层面对课程内涵的理解不够透彻,学校课程价值导向有偏差;二是学校中层及教研组组长对课程开发与实施方面的技术性和规范性指导能力不足;三是教师层面对学校课程理念和学生发展目标的解读不到位,在课程建设的实际操作中无法兼顾课程要素之间的逻辑性和一致性。

二、研究目标与思路

1.着眼问题,确定目标

针对现状和问题,我们结合本区教育综合改革要求,立足本区教研工作特点,把引导区域内学校形成切合校情的校本课程建设策略与方法作为项目研究的着眼点,把区域学校的课程能力整体提升作为项目的最终目标,从规范“点”(精品课程)、理顺“线”(建设策略)、架好“网”(课程体系)着手,通过项目推进,使校本课程建设从“点状”走向“线状”再到“网状”。具体内容:以项目驱动试点学校开展实践研究,通过对学校课程建设团队的一系列积极干预,帮助学校理清课程建设思路,完善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等工作机制;组织两类课程核心组成员对区域内部分特色课程进行规范化建设,实现既有校本课程成果的固化、精品化,通过区域推广,推动面上学校积极探索校本课程的优化途径;引导试点学校和教师团队开展校本研修,探索校本课程建设的方法、途径、措施等,形成整体推进区域校本课程建设的导引策略和工作路径。

2.对应目标,理清思路

围绕既定目标,我们把本研究的整体思路确定为“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以两类课程规范化、精品化、特色化建设为抓手,以学校课程师资团队建设为突破口,整体提升学校课程能力”。2016年,我们从区域层面为学校提供一系列校本课程建设的专业支持,进行分层分类的校本课程建设方法引导和研修培训,即把项目的工作重心放在对学校开展课程建设的策略导引上,通过蹲点、培训等途径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和教师的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通过研修、辐射等途径把点上形成的基本经验推广开来,促进区内学校的课程建设,丰富学生课程经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研究过程如下页图所示。

三、研究过程与途径

1.以校为本,蹲点实践

2016年4月,我们成立了项目组,并从中、小、幼各学段选择10所具有代表性的学校。

我们依据学校的校本课程建设基础,制订个性化的行动方案,有针对性地回应学校的问题改进诉求。第一类学校从顶层设计入手,属于整体推进型。以青浦区第一中学、崧泽学校、颜安中学为例,部分项目学校领导层课程意识明确,建构校本课程的主观愿望强烈,但是学校的课程理念提炼不够精准,课程框架不够清晰。我们以观察者和督导者的身份介入到学校课程的顶层设计,以主题研讨和追问的方式探寻学校课程管理者隐藏在思维表象背后的课程理想,引导学校重新审视课程方案和发展规划,促使学校课程管理者及其团队逐渐理清课程与学校办学理念之间的关系,搭建相对科学的课程框架或明确的办学特色,自上而下地整体推进校本课程建设。

第二类学校从课程改造入手,属于精品打造型。以博文学校、凤溪中学、青浦区实验中学为例,部分项目学校有较好的课程建设基础,一些拓展型、研究(探究)型科目已经成为区域内比较典型的特色课程,但课程设计中结构和要素不够齐全,课程实施中活动形态受基础型课程固有模式影响,教师控制明显,学生自主性发挥不够。我们把两类课程的兼职教研员、名优教师、试点学校的两类课程教研组组长集中在一起,借助学科教师研修基地开展主题研修,提供机会让他们互相借鉴、交流碰撞,在一些关键问题上产生共鸣,提出切合实际的修改建议。各学校对课程重新设计、完善,促使这些区域特色课程走向精品化。

2.搭建平台,分层培训

我们分层分类对试点学校的课程参与者进行培训,针对他们在课程建设中的身份和任务开展相应的菜单式培训。第一,以联盟为载体,为课程领导搭建视野平台。我们以青浦区课改办为主体,加入上海市教科院领衔的全国“品质课程”联盟,为全区各级各类学校的课程管理者搭建了晾望塔,提供了课程建设学习与交流的平台。第二,以基地为载体,为试点学校搭建交流平台。我们依托基地活动,发挥项目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整合、利用较为规范的典型性课程资源,在区内外开展课程建设互动交流,普及成果,推广经验。第三,以项目为载体,为教研组组长搭建学习的平台。为了实现课题项目的有序推进,我们每月对试点学校两类课程教研组组长定期开展培训,明确阶段性任务,进行交流研讨,固化阶段成果,为他们提供两类课程在校本研修组织形式上的示范,提升其校本研修的组织能力。第四,以活动为载体,为学科教师搭建展示平台。为抓好试点学校的课程整体建设和典型科目改进,我们开展区域示范交流、现场观摩,为试点学校参与课程建设的教师搭建展示平台,促进其成长。第五,以网络为载体,为特色课程搭建推广平台。我们搭建了青浦区校本课程资源网、RTX群、微信群,作为学校和教师交流与共享校本课程的网络平台。

3.规范研修,培养队伍

由于两类课程的特殊性,区域内学校和教师在进行校本课程建设过程中缺少规范性指导意见,困难重重。我们调整了两类课程教师研修基地的工作重心,积极建立两类课程学科建设规范;借鉴基础学科的做法,由区级核心组成员和试点学校先行一步,依靠校本研修建设自己的学科团队,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专业指导和研修支撑,逐步提升教师的课程理解、开发、实施能力。第一,确定两类课程研修规范,带好学科核心团队。两类课程教研员带领核心组成员和骨干教师,分别依托学科基地确定常态化的研修机制,从区级层面上针对校本课程建设开展主题研讨、经验交流、典型示范等学科建设活动,发挥兼职教研员和骨干成员的作用,使其在学科专业引领示范中得到成长。第二,规范两类课程学科纲要,锤炼教研组组长团队。我们分别成立拓展型“科目纲要”、研究型“课程纲要”项目组,坚持每月至少一次的主题研修活动,在校本课程建设的规范性方面对教研组组长和骨干教师进行学科引领,经过一年的实践探索,初步确定了课程纲要的编写规范。第三,形成课程建设研修机制,优化学科教师队伍。我们关注教师在课程建设方面的教育科研能力,加强对课程资源整合与利用、课程开发与实施、课程管理与评价等方面的校本研修指导。

通过近一年的行动研究,我区以点带面的特色课程建设构想初步实现。区域内学校对校本课程建设的理解基本到位,学校课程结构基本规范,两类课程体系基本形成;试点学校管理层的课程理解与认识、教师的课程设计与实施能力显著提高。

第二篇:利用区域特色资源,建设“航天”校本课程.

利用区域特色资源,建设“航天”校本课程

——闵行区中小学“航天科技”教育资源开发现状调查综述 闵行区教师进修学院课程研究室

《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明确“充分利用与开发各种社会教育资源,加强学习的实践性和体验性,强化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2010年1月,上海市教委等印发了《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改革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实施方案(试行》,提出要“进一步促进教育与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沟通、协调和融合,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资源的育人功能,努力营造和谐育人的社会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闵行区各中小学紧紧依托闵行特有的航天资源优势,把航天科技课程作为提供学生科学和技术两大学习领域的重要载体,在“拓展学生学习时空、完善学生学习方式”、“丰富学生学习经历”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早在上世纪60年代,火箭总装厂和卫星研究所就在闵行诞生。如今落户在闵行颛桥镇的上海航天局总部、第805研究所、闵行航天研究院、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以及将在浦江镇建造的大型航天科普教育基地——航天博物馆,使闵行区不仅成为上海航天事业的发祥地,还有望成为全国的“航天硅谷”。自2005年,市政府、市教委确定了“航天闵行”的功能定位以来,为进一步优化航天教育资源的教育功能,几年来,区教育局、区教师进修学院对区内现有的有关航天教育的资源状况,“航天闵行”区本课程开发的学校基础等方面开展了多次调研,基本理清了航天资源的分布情况,调查中发现:区内通过开发航天科技教育资源推动自身发展的学校日渐增多,由过去的一所学校发展为今天的12所学校;各校挖掘航天教育资源的方法与途径也日趋丰富,由原来仅仅是“零散”、“点状”的活动开始向学科教学、基地建设、校本课程建设等方面拓展。在此基础上,制定了《“‘航天闵行’区本课程”开发计划》(讨论稿,确定了“基于航天特色,边开

发边实验,逐步与课程教材相结合”的工作思路,为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航天教育区本课程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保障。

闵行区学校积极挖掘利用航天教育资源,精心设计丰富多彩活动,开发多种航天校本课程有如下特点:

一、积极挖掘各种航天资源,感悟“航天魅力”

各校积极开发和利用多种航天科技教育资源,努力营造航天科技教育大环境,丰富学生学习经历。

(一挖掘校内外人力资源

1、挖掘校内人力资源。汽轮小学的师生们,多年来一直与航天人分享成功遨游太空的喜悦。

五、六十年代,这里建校初期学生的父辈就献身祖国西北航天基地;七十年代,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丁肇中博士纷纷去学校参观访问;学校培养出航天总厂厂长孙建华等一代航天工作者。如今,学生们又与这些英雄共同生活在闵行航天城中。学校紧紧依托这些资源,组织学生听取本校69届校友——上海航天设备制作总厂孙建华厂长介绍“航天闵行”的发展史及相关的航天知识,开展多种活动学习他奉献航天事业的感人事迹,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认真学习,不断进取。如今,学校又把这些资源汇集起来,编辑了校本教材《航天在童年的梦中》,以迎接2010年世博会的来临。

2、挖掘社区人力资源。闵行三中的“航天节,进社区”科技宣传活动,把视角引入了社区,区宇航协会、区教育局、区科协、区少科站、航天设备总厂等各方面的人员都来参加“航天节”,师生以项目实施的方式,通过编书印刷、办网站、拍摄DV、出报纸和制作宣传航模等方式向社区宣传闵行的航天事业。营造了一种让更多的人了解航天事业,共同参与“航天闵行”建设的社会氛围。

3、挖掘航天专家资源。丽江小学请专家讲邮票上的航天知识,闵行三中请市航天研究院专家讲座,复旦万科实验学校邀请美国卓越华裔宇航员、科学家——Franklin R.Chang-Diaz到学校做报告。

4、建设校内基地资源。复旦万科实验学校先后建成了学校科技中心、开辟

了航天模型专用制作室和实验室,营造校内航天科技教育环境,力图发挥环境的隐性教育功能。

在上海航天局申航进出口有限公司、上海航天汽车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太阳能系统工程分公司等单位的协助下,汽轮小学于迎世博倒计时100天之际正式启动了学校“太阳能光伏发电一期装置”发电设备。这套光伏采用单晶硅电池组,集成了太阳能应用的诸多先进技术,总容量为500瓦,预计年均发电285千瓦/时,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5.19千克、二氧化硫7.14千克、氮氧化合物3.57千克、烟尘64.73千克,促进了新能源课程在学校的全面推广。

5、建立校内网络资源。申莘小学还专门建立了航天教育网站,提供丰富的资源给学生选择学习。

(二主动利用校外基地资源

闵行区各中小学抓住上海市和本区丰富的航天科技教育基地资源,充分利用上海科技馆、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上海航天设备制造厂、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宇科普中心、上海市航天科技工业展示馆、上海航天第805研究所、闵行博物馆、闵行航天研究院、闵行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航天飞控中心、天象馆、航天展示厅等教育基地开展体验式学习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参观,深度走访。学校一方面与这些单位建立活动和实践基地,如申莘小学与上海航天805研究所、汽轮小学与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及上海航天局申航进出口有限公司、梅陇中学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南空卫训队及航宇中心、闵行三中与中国真空网和中国真空学会纷纷建立了航天知识科普活动(实验基地、共建活动基地、文明共建单位,成为学校落实“两纲”精神的又一个“科普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复旦万科实验学校2003年就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航空(航天模型活动重点单位。另一方面,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参观、调查,进行深度走访。汽轮小学少代会代表采访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孙建华厂长后得知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的前身创办于1921年,经过八十八年中国航天人夜以继日的奋斗,终于在新中国成立后获得新生,在近些年里已经成功发射了41枚火箭、52颗卫星,做到了连

超级大国都无法做到的“百发百中”,师生们为祖国的强盛而感慨万千;2008年,平阳小学师生一行80余人,到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第805研究所进行了“专题片拍摄”活动。师生们通过参观卫星装配车间、对接技术和电池板研发的工作场所、收看航天事业发展历程的录像资料,通过遥感技术亲身体验火箭发射时分离、脱节等模拟场景,深深地被中国航天事业的丰功伟绩所打动。

(三及时捕捉社会热点资源

对社会热点资源,学校善于抓住契机,借题发挥。当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安全着陆的伟大时刻,七宝二中预备班黄冠中同学随市代表团一行前往北京采访航天英雄杨利伟并代表学校师生向杨利伟赠送了学生创作的版画,为神舟英雄喝彩,杨利伟欣然接受并愉快地与他合影留念,初

二、初一两名同学还与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连线对话。2005年,丽江小学抓住举世瞩目的神舟六号宇宙飞船成功遨游太空的时刻,拉开了学校“航天科技特色周”活动的序幕。整个活动人人参与,每个年级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探究实践,同学们动手动脑,用稚嫩的双手,把废旧碟片、蛋糕盒、草帽、电动玩具、塑料瓶等物品,搭建形式各异的“航天飞船”,小画家们用它们的彩笔勾勒出未来科技的美好蓝图,学生们在参与中体验活动的快乐,体验当航天员、设计员的幸福,全校同学庄严宣誓:“学航天英雄,扬民族精神,立鸿鹄之志,做科技少年”,并一笔一划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最终以电脑小报的形式汇报探究结果。

二、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弘扬“航天精神”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科学素养的核心和灵魂,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一些学校运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归纳如下几种类型。

(一特色活动类

曹行中心小学在科技节上开展的“会标征集”活动、“金点子”主题征集活动、利用废旧物品开展创意航天模型制作活动,申莘小学的“航天墙”、“电子

报”的创意展示活动,平阳小学的“专题片拍摄”活动,复旦万科实验学校的航天科技夏令营活动,汽轮小学的唱响“我是汽小四好少年之歌”迎世博倒计时100天阳光特别行动,闵行三中的“感受航天、献身科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等等,充分体现了学校结合自身特点,创造性地开展航天科技活动,学校航天科技教育研究性学习活动自成系列,如,“感受航天、献身科学”开题报告答辩会活动、“我为闵行航天出份力”宣传策划活动、“我为闵行航天出份力”总结反思会活动、“我为闵行航天出份力”成果报告会活动,把航天教育内容纳入到学校研究型课程中,通过研究性学习方式,加深学生对航天知识、航天精神的认识与理解。

(二主题活动类

不少学校的主题活动有目的、有内容、成系列。如曹行中心小学以“插上理想翅膀,走进航天世界”为主题的第十六届科技节活动;丽江小学“航天科技特色周”主题活动;龙柏中学以“我们爱科学、我们爱航天”为主题的科技周活动;闵行三中的“我为闵行航天事业出份力”主题实践活动;汽轮小学的“航天精神激励汽小师生发展”主题实践活动;梅陇中学的“走近航天科技,飞向美好未来”主题实践活动;七宝二中的“航天闵行、志在腾飞”系列主题活动等等。

申莘小学航天教育起步较早,五年来,学校把学习航天人精神作为学校发展的源动力。学校四届“心向天空”主题教育常规化、系列化。将每年五月定为“心向太空—航天闵行”科技节,把航天实践作为每年春秋游的项目之一。2009年成功组织

了以“放飞心愿共迎世博”为主题的第四届航天科技节活动,使学校航天教育迈入了系列化、课程化的轨道,他们根据学生的年龄不同、知识的难易程度不同,不仅对航天知识进行了分年级的划分,如一年级:航天人、二年级:神舟飞船、三年级:运载火箭、四年级:卫星、五年级:嫦娥、空间站;还对航天制作进行了分年级的划分,如一年级:纸飞机、二年级:降落伞、三年级:风筝、四年级:水火箭、五年级:热气球。使孩子们不仅有丰富的航天知识,而且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他们还注重实践反思,即时总结,使每一次活动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提高。我们从学校四届系列主题活动的开展、学生航天作品的成果以

及校园“航天墙”、“电子报”的创意等等,看到了申莘小学特有的“航天文化”特质。

(三模型制作类

不少学校都成立了校航模制作小组并在拓展课上开展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培养了大批航模制作小能手。申莘小学、莘庄镇小学、复旦万科实验学校在组织学生参加各级航空模型竞赛等方面成绩突出。申莘小学在三至五年级组建了航天模型制作兴趣小组,何老师带领学生学做航天火箭模型,练就制作本领。在“六一”节,航模组的同学大显身手,为全校师生进行了火箭发射和航模放飞表演,赢得了全校师生的喝彩。队员们在区市各类航模比赛中获得近二十项团体和个人等第奖,科技总辅导员获得市级“优秀指导老师奖”,是闵行区唯一获上海市航模指导的优秀教师。

莘庄镇小学仅2009年在市第二十三届“上航杯”青少年航空模型竞赛中,有7项获一等奖。2006年12月,复旦万科实验学校的顾建亨同学赴印尼参加亚太水推进火箭比赛,成绩显著。汽轮小学师生一起研究、拼搭了“太阳能”小车,一辆辆载着“阳光宝石”的小车在操场上奔驰,制作活动中,学生体验到航天高科技“太阳能光板”积聚能量的威力并激发出创新运用科学技术的兴趣。

(四评比展示类

各校还开展纸飞机模型比赛、科幻画比赛、知识竞赛、创意作品竞赛、手抄报评比、模型表演、航天主题文艺表演等各类评比竞赛和展示活动。如。丽江小学“我是小小宇航员”演讲比赛、“我是小小设计员”创作设计绘画展示活动。

以上这些特色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学生了解航天科技知识以及航天人的故事,感受航天人对事业的执着追求精神以及对航空航天科技的神奇和魅力,同时,对激发学生兴趣,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精神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挖掘多种航天课程资源,体现“航天特色”

1、在学科教学中挖掘航天科技知识内容

梅陇中学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渗透航天精神教育内容,由教研组落实各学科渗透航天科技教育的具体内容,要求任课教师将相关的航天国防知识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如语文学科利用阅读课对航天国防教育书籍阅读进行指导;申莘小学、汽轮小学在美术课上对学生航天“创想画”进行开发和指导,50多创想画作品在各类比赛中脱颖而出。

2、走出国门,拓展航天教育资源新渠道

复旦万科实验学校1996年创办初就明确把航天科技教育列为学校发展规划,以开发航天模型项目为重点,先后建成了校科技中心、开辟了航天模型专用制作室和实验室。学校科技大厅记载了14年来,学校在航天科技方面取得的各项成绩。早在1998年,学校就被闵行区政府授予“闵行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称号,而且成为上海市三所航天特色学校之一。2003年,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航空(航天模型活动重点单位。近几年,学校的航天活动逐步走出国门,力争取得更大的突破:2004年暑假,学校组织学生前往美国阿拉巴马州亨斯维尔市太空营,参加为期15天的航天科技夏令营活动(至今已经组织了三次航天夏令营活动;2005年11月,学校迎来了美国卓越华裔宇航员、科学家——Franklin R.Chang-Diaz访问团;2006年12月,学校顾建亨同学赴印尼参加亚太水推进火箭比赛,成绩显著。此外,从2005年起,学校和新加坡南洋小学结成姊妹校,每年进行两校航天科技活动的交流,一起探索航天科技的奥秘,航天科技拉近了上海和新加坡的距离,普及航天科技知识使两校师生志同道合。

3、开发了各种航天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

课程是保证航天教育顺利实施的重要途径。闵行区各中小学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有的整体规划,突出重点,有的从学校的资源出发,有的从自身的办学目标出发,开发了多种航天科技校本课程。如,汽轮小学依托学校自身独有的航天资源,开发了《航天在童年的梦中》校本教材;曹行中心小学从学生认识规律出发,开发了《空模》拓展型校本课程,进入学校课表,每周二下午第三节上;平阳小学的《天文》《宇宙》《黑洞》《木星》校本课程;闵行三中开发了《我为闵行

航天出份力》研究型课程;七宝二中开发了《航天――科技启蒙》校本教材。汽轮小学校本教材《航天在童年的梦中》共分五个单元,第一单元:四代伟人的关怀,第二单元:飞天梦想变现实,第三单元:航天基地的英雄,第四单元:仰望天空的汽小,第五单元:漫游航天的遐想,从国内到国外,从历史到未来,由航天人联系到汽小人,内容丰富,图文并茂。

实验小学进行学校课程体系的整体架构,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初步形成了四大领域并列式的九大主题和递进式的四十五个专题的课程内容。其中“科技瞭望台”领域设有“航天追梦”主题,从一至五年级分为航天故事、航天生活、航天历史、航天科技、航天未来五个专题。

申莘小学为使航天教育特色更加凸显并更具系列化,开发了分年级的系列《心向太空——航天校本教材》,教材内容共分航天人物、知识快车、放飞梦想、实践探测四大板块,这是学校暨《申小娃在行动》后的第二本校本教材。在探究课程中,他们不仅对已编教材“我想飞”、“自制降落伞”、“风筝交流会”、“收集邮票乐趣多”、“通讯连接你我他”进行拓展,而且组织学生开展航天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制作、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用所学的知识不断去对自己制作的航天器进行合理地调试、实验、研究。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承受失败的挫折,并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最后品尝成功的喜悦。

闵行三中把整合专题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生命教育和航天科技教育资源,作为研究型课程实施的立足点,开展了《研究型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研究性学习活动。2006年学校开展了“闵行航天事业的发展情况调查”课题研究,写出了近万字的调查研究报告。研究过程中,学生们靠自身的努力,解决了许多问题,向闵行区科协、航天设备总厂和教育局、各兄弟学校老师寻求帮助,获得支援。高二学生自筹经费,联系印刷,编写了一本包括“关注闵行航天事业的发展”的参考教材,还到各学校推销发行了100多本书。上海市教研室把学生的展示课拍摄录像片,供全市研究型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并发行全国。

这些课程和教材的开发,对闵行区“航天闵行”区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提供了支撑,对区本课程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注重课题引领,提升“航天文化”

申莘小学2009年申报的《开展“三四式”航天教育活动,形成特色校园文化的实践研究》被立为区级重点课题,通过课题引领,进一步探索航天实践活动的内容体系、有效途径、方法和评价体系。力图通过航天教育资源的进一步整合与利用,逐步开发三大学习课程(航天知识学习课程、航天实践体验课程;航天模型制作课程;形成三大活动中心(航天知识展览中心、航天爱好者活动中心,节假日活动中心,建设三大宣传阵地(航天科技走廊,航天文化墙,“心向太空”航天教育网站;开展三大特色活动(航天专家话航天,我和院士面对面,我的飞天梦—航模制作比赛。从而激发小学生爱

科学、学科学的情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促进小学生科学意识增强、综合素质提高和具有航天文化教育特色校园文化的形成。

七宝二中的《航天精神引领的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课题于2008年9月被确立为区级重点课题,学校将航天精神蕴含的爱国、自强、合作、超越等核心元素充分内化,着力体现学校文化内涵和传承发展、着力体现“二期课改”的目标价值。不再局限于一门特色课程,不再局限于一次科普活动,不再局限于学生获得航天科普知识和科普活动技能,而在于创建适合师生发展的、有较高教育价值品位、情趣的文化氛围,打造“爱的文化”、“自强文化”、“合作文化”、“超越文化”,使“航天精神”成为二中人的精神,二中人的品质,二中人共同的文化,提升了教师主动发展意识和专业化发展水平,提升了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科学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提升了学校的整体办学品质。

综上所述,闵行区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注重校内外教育资源的开发挖掘与利用,而且进行了多方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就航天科技教育资源开发讲,一方面,学校开始重视利用区域航天科技教育资源优势,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和课程开发,丰富学生学习经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体现自身

发展理念和办学目标,体现为闵行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意识;另一方面,学校校长在航天课程资源建设上担当了课程推动者的角色;此外,从运行机制和操作策略上

看,学校注重引入调适与创生取向,体现自身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促进了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五、问题与思考

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学校在开发航天科技教育资源促进学校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和困惑,如校长教师对校外教育资源开发的认识问题、课程机制保障问题、课程资源建设与共享问题、科技队伍培训问题、课程资源整合问题、校本教材开发问题等等,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学校自身的努力,各级教育行政、社会机构的大力支持也是亟待需要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的。

从区级层面讲,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力度,深度开发与航天教育有关的地区基地资源,提高航天资源的育人价值。一是进一步完善项目组织领导,强化机制导向;二是按《资源方案》要求,“依据学科基础型课程标准的要求,参考教材内容要求,将学科知识点与航天教育基地的相关资源相互融合”,编写具有指导性的《航天教学活动指南》,“供师生在利用航天教育资源开展学习活动时参考”。三是开设“科学、技术培训课程,提高区内广大教师的课程领导力和执行力;四是建立区、校两级网络互动平台,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发现典型,向区、市辐射;五是明确并设计学校学习活动内容及活动思路,设计若干个增加学生体验活动的“基地活动方案”菜单,供学校学生选择;六是编写“航天区本教材”,满足学校特色发展需求。

从学校的角度讲,一是按照《资源方案》要求,采取多种形式把航天科技相关内容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落实到学习练习或作业设计之中,落实到教师教学参考用书之中。二是探索将航天科技教育与研究型(拓展型课程结合的途径与方法;三是将航天科技教育与科技型校园、创新型校园、生态型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四是将航天科技教育与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五是将航天科技教育与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实际需求相结合,积极创建航天特色学校。在内容操作上要把航

天科技教育纳入学校的办学目标与发展规划、纳入学校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之 中。2010 年 1 月 5 日

第三篇:特色校本课程

五年级特色校本课程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每一个中国人生命成长过程中的无穷养料。如果在孩子小的时候对其在某一领域进行兴趣培养和启蒙教育,将会对其今后的发展和一生的幸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国家之间的交往,还是个人之间的交流,都离不开一种特殊的沟通方式——演讲。古往今来,多少能言善辩之士凭着自己的胆识与辩才影响着决策者的决断,甚至是历史的进程。今天,就业压力很大,好的口头表达能力会为你获取更多的成功机会,更加胜任自己的工作。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扎实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我校育人质量,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我们班进行了特色校本课程:课前三分钟演讲。

1、认知目标:让学生认识演讲这种特殊的口语交际形式的魅力,了解其重要性,积累规律性知识。

2、技能目标: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主题进行即兴或撰稿演讲,恰当的表达自己的思想,能顺利地与人交流。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演讲、热爱民族语言、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通过演讲,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交际能力和健康的人格,为学生一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校本课程资源建设研究

实验学校

校本课程资源建设研究

一、资源建设的指导思想:整合、共享、共建

校本课程资源建设应该坚持为课程改革服务。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有效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收集、筛选现有的资源,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为师生共同学习奠定坚实基础。为确保资源的丰富与不断更新,要调动所有的相关人员,在统一规划与指导下参与到资源建设中来,发挥每个人的智慧与创造性,及时为资源建设补充新鲜血液。

二、资源建设的意义

在商品化的资源建设中无法为学校提供个性教育资源的情况下,自建资源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学校自建的资源具有因特网上的资源无法替代的作用。建设一个规范的、内容丰富的、开放性的和具有“校本特色”的校本课程资源,将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搭建一个有利的平台。

三、资源建设原则

在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应共同遵循以下原则:

(一)目标性原则: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选择课程资源。

(二)可适用性原则:所搜集的材料与编写的教材相配套。

(三)内容多样性原则:所搜集的材料有文字,有图片等。

(四)易用性和可行性原则:所搜集的资料必须容易操作、省时高效。

(五)扩展性原则:要保证资源建设的内容得到不断地扩充。

(六)资源建设和管理必须有专门的管理班子,管理人员对资源建设按一定规则进行分类管理,定期地维护和更新。

四、资源的来源

(一)网上整合的资源

随着互联网上的数据不断膨胀,其中不乏大量有价值的教育资源,众多的教育网站和民族网站是自建资源库重要的资源来源,将这些资源导入资源库比较方便,可以将这些网站的有关资源下载,然后加入资源库中。

(二)师生原创的资源

师生原创的教学成果。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他们的经验更贴近于资源库使用者的需求。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教学资源的源泉。包括教师的亮点展示材料、教育教学案例、课件、论文以及学生的调查报告、活动记录、小论文等都是极的价值的资源。

(三)师生收集的资源

师生在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从社会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如实物照片、调查报告、访谈记录、背景资料、重要文章、书籍目录索引等。

(四)外部采购的资源

按照校本课程开发的需求,选择实用性比较强的材料购买。如出版社正式出版的电子出版物,品种较多,可以选择一些适合 学校实际情况的光盘,将其中的资源导入资源建设中来。这些资源包括学校购买和教师个人购买。

五、资源建设的内容

教学资源建设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教师,它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必要素材。我校的教学资源建设应提供以下几方面的教学资源:

1、试题

2、教案、案例

3、教研论文

4、文献资料:参考资料、重要文章、书籍等。

5、课件

六、资源建设的要求

校本课程资源建设是以知识点为基础,按一定分类规则进行整理归纳。通过处理,把收集的各类资料进行加工,还原成可以再使用的独立部件,收集到资源建设中。

总之,校本课程资源建设必须是开放的、动态的。丰富的资源不可能一步到位,学校要经常收集教师的优秀教案、课堂实录、优秀课件、优秀学生的成果、网络上的相关内容,不断更新、充实校本课程资源。

2008年9月

第五篇:加强校本课程建设 彰显办学特色

加强校本课程建设

彰显办学特色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成为学校办学的核心思想之一。依据这一理念,我校确立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自由全面发展,让每一个家长都能收获希望,将学校办成充满人文活力的书香校园和师生共同的温馨家园”作为学校的办学目标,形成了“和谐、共生、发展”的校园文化特色。

为了进一步彰显学校的文化特色,构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我们深入挖掘学校发展中的优势,分析学生成长的需要,确立了以满足学生整体发展需要和针对不同学生个性化需求的校本课程体系。其中,面向全体学生的校本课程是——“书香校园”和体育学科校本课程——“独轮车”;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的是心理健康校本课程——“烛光工程”。在这些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中,我们全面关注学生身心均衡发展的需要、坚持课内外相结合的原则,为每一位学生全面的、有个性的、可持续的发展奠基。

一、以“书香”浸润心灵,启迪智慧。

2012年,在一次问卷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家长十分关注孩子课外阅读的情况,希望学校在这方面为学生创造条件,引导孩子多读一些有益的课外书。为了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要,我们开设了“书香校园”校本课程。

(一)编写《小学生读书指导》校本教材,把课程引入课堂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要有整体的设计,按照计划实施。为此,我们确立了两条实施途径:一是通过课堂教学,指导学生系统学习阅读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二是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营造书香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落实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开设了《小学生读书指导》校本课程,同时组织干部教师着手编写教材。首先,制定了《小学生读书指导》课程标准,确定校本课程的目标、内容,形式等。在此基础上,经过反复的修改,最后编写完成了《小学生读书指导》上、下两册教材。这门课程在二、四年级分别开设,每周0.5课时纳入课表,有兼职教师任教,有主管干部监督、指导。在人员、时间、教学内容上都有明确的要求,保证了课程实施的质量。

(二)开展读书展示活动,营造浓郁书香氛围

为了让学生能静下心来读书,充分体会到读书的乐趣,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交流展示活动。寒暑假期间每位学生读一本好书,制作了一张读书手抄报,由班级统一整理、装订成册,全校进行评比展示。学生们将印象深刻的人物、精彩的情节以插图的形式画下来;将发现的好词佳句摘录下来;将读书时获得的启示、撰写成读后感。一幅幅图画,一段段文字、透露出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对真善美的向往。

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学校倡导各班建立自己的小书箱。班级书箱里的图书一部分是学校配发给的,另一部分是学生自愿捐献的。各班都建立了图书交换制度,进行有组织的自由借阅,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能。

学校还开展了书香班级的评比活动,鼓励班主任结合本班特点开展各具特色的读书活动,在期末组织专题交流。有的老师,按月确定不同的主题,学生依据主题选择书籍,便于学生针对同一领域的知识和内容进行交流。有的老师结合时事教育组织阅读,当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指导学生阅读防灾、避险、自救的书籍,提高学生的自救能力;当科技领域有重大突破时,老师指导学生阅读相关领域的科普读物,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活动中,老师和同学们都展现出高度的热情和非凡的创造力。

通过近五年的努力,“书香校园”校本课程初具规模。读书已经成为我校师生生活中不可或缺一部分。

二、“独轮车”运动强健体魄、磨练意志。

独轮车运动在医学界被称为“益智运动”,学生通过骑行独轮车,不仅可以锻炼平衡及神经反射能力,促进小脑发育和心肺循环,增强身体的灵活性和反应速度,又培养学生勇敢、坚韧的心理素质,对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大有益处。同时这项运动对场地和器械的要求不高,因而十分适合在小学生中开展。

我校1995年引进了独轮车这项体育运动项目,成立了独轮车运动队。2003年我校被丰台区体育局、丰台区教委命名为“独轮车特色学校”。2004年,在校长的组织和引导下,学校成立了独轮车课程开发小组。

(一)编写教材,保证课时,做好普及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首,教导主任及体育教师为核心成员,信息技术教师、美术教师共同参与的独轮车运动教材编写小组。该教材共分七个章节,内容涉及独轮车的结构;独轮车的发展历史;独轮车运动在我校的发展历程;独轮车教程;独轮车比赛的规则;中国独轮车技术等级标准等。其中在“教程”一节中,对独轮车的基本功和各种骑行技术的训练要点和指导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这本教材是我校独轮车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成果。不仅为这一课程的发展和建设,起到了推进的作用;同时,为我们今后开发和研究其他的校本课程,建立了信心,积累了经验,其意义是十分深远的。

在编写教材的同时,我们调整了课时计划。从一年级开始,在课表内每周安排0.5课时,由体育教师任教,至今已坚持了7年,循环了一轮。全校有50%的学生能够掌握骑行的技术,有数十名学生自愿购买了独轮车,除了在学校练习外,回家后也利用课余时间练习骑行。学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已逐渐养成,实现了基本普及。

(二)开设课外小组,提高运动技巧,创造品牌效应

在做好大面积普及的同时,我们还开设了独轮车课外小组,每周活动1小时。在六年多的时间里,不仅小组的人数成倍的增加(从创建之初的十十余人增加到近百人),而且这些学生当中已经有二十余人掌握了独轮车的骑行花样技术,运动的技巧明显提高。近几年我校独轮车队多次参加校内外的大型活动,为社区居民表演,参加丰台区运动会展示,特别是2008年以来,智利共和国驻华大使多次到我校参观,独轮车队的同学们都进行了精彩的表演,连智利奥运代表团的运动员们都想一试身手,主动与小队员们切磋技术。独轮车运动已成为我校办学的一大特色。

三、以“烛光”传递温暖,点亮希望。

“烛光工程”是针对个性心理发展上出现问题的学生,而开展的一项师生携手、结成一对一帮扶关系的助学活动。在实施中,我们从全校学生中筛选出助学对象,采取师生“一对一”的自主双向选择,52名干部、教师与学生结成了“助学伙伴”。师生在相互信赖的基础上大手拉小手,通过各种形式的辅导,帮助孩子解决孩子生活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为了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辅导,我们向学生发放了详细的调查问卷。了解孩子的家庭背景,生活细节。在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中逐渐的走入他们的内心。对孩子的学习、生活、思想、行为进行全方位的关注。每周帮扶的老师都要找孩子谈心,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状况;孩子有了困难或问题,也能主动找到结对的老师倾诉。通过这样经常性的交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身边的事物,帮助他们建立信心,为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帮扶的老师,在儿童节、新年,或孩子的生日时,为他们送去礼物和祝福。放假前,每位老师都给自己的学生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把对孩子的鼓励和期望,融入字里行间。假期里老师们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带孩子们去博物馆、图书馆、公园、电影院,在亲密的接触中、无拘无束的游戏中以朋友的身份进行交流,拉近师生的距离,带给孩子欣喜和满足。近几年在少先队开展的各项评优活动中,就有不少他们的身影,有些还被选为光荣的升旗手。孩子们在期待与鼓励中正在不断进步。

“烛光工程”工作得到了学生、家长的欢迎和上级的肯定,2008年我校被评为丰台区教育创新先进集体、心理教研组被评为丰台区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班组。我们将继续努力,在全校推广班级团体辅导,让更多的孩子受益,使生活在西罗园五小这个大家庭的每一个教师和学生都带着灿烂的笑容,并且把这份健康和快乐传递给每个人。

通过多年的努力,我校形成了以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目标,从着力创建书香校园、发展特色运动项目,开展个性化的心理健康辅导三方面构建具有西罗园五小特色的校本课程。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得到了学生、家长以及上级领导的肯定和奖励。今后,我们还将不断探索,使校本课程建设成为我校一道靓丽的风景!

下载基于区域特色的校本课程建设导引和研究论文(汇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于区域特色的校本课程建设导引和研究论文(汇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实验方案 作者:王桂芹(十„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197更新时间:2011-10-10热★★★【字体:小 大】一、问题的提出与背景分析1、校本课程资......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实验方案 作者:王桂芹(十„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197 更新时间:2011-10-10 热 ★★★ 【字体:小 大】一、问题的提出与背景分析 1、校......

    “校园足球”校本特色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五篇范例)

    “校园足球”校本特色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 施 哲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2014年11月26 日,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会议......

    校园足球校本特色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校园足球校本特色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2014年11月26 日,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会议上......

    校本课程实施与学校特色建设策略

    校本课程实施与学校特色建设的策略之我见 旧城小学郭海侠 在以“节日民俗”“文明礼仪”为载体的校本教材的研究开发,以及少先队、学科主题活动为渠道的前期实践研究中,我们......

    建设以生命教育为特色校本课程

    建设以生命教育为特色校本课程 郑洁、黄山 认识生命、珍爱生命、继承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创建和谐美好的世界,是我校追求的教育理想和目标......

    校园足球校本特色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校园足球校本特色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2014年11月26 日,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会议上对校园......

    校本特色课程汇报材料

    校本特色课程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好,欢迎各位领导在百忙之中检查我校文明礼仪教育工作。接下来由我来为大家简要汇报一下我校近几年文明礼仪教育工作的基本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