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合格预防措施报告
不合格预防措施报告
类型:
□日常检查
□内部审核
□其他 责任部门
部门负责人
提出人
日期
签发人
不合格/潜在不合格事实描述:
不合格程度:
□严重
□一般
□观察项 部门负责人:
原因分析:
纠正/预防措施:
计划完成日期:
部门负责人:
批
准:
纠正/预防措施完成情况:
部门负责人:
纠正/预防措施的验证:
验证人:
第二篇:内审不合格预防措施
内审不合格预防措施
在查到我公司的纠正预防措施报告(如产品不合格纠正措施报告或制程异常报告等)里面的原因分析栏我公司没填写根本原因,采取措施栏也没填写,所以等于只写了产品的不良描述,而未真正起到纠正预防作用,违反了认证条款所以才开出了此不合格项,要在对方开出的不符合报告里填写如下内容:
1.原因分析填写:如,是没重视还是不会填,还是责任心不强,或问题已解决只是表的内容未填上而导致报告内未填写完整等等
2.纠正措施填写:是你要把那份报告找到,重新把根本原因填上,再把预防措施填上,经过相关部门验证措施有效,相关部门签名,管理者代表签名,品管部验证后才算真正关闭.但这只是针对那一份他查到的不合格报告作的纠正措施,真正的预防应该还要收集多份以前的不合格报告包括后续的产品不合格或其他不合格报告都要补充完整且有效,而且要对操作员及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并提交几份完整有效的产品不合格报告连同审核员开出的不符合报告,还有培训记录一起提交给审核员,后续还要持续改进那才算真正的完成了这个不符合项整改.开封市会发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综合部
2011年1月1日
第三篇:原材料不合格预防措施
原材料不合格预防措施
为了有效地指导对各种原材料的检验工作,以使原材料的各类要求符合规定,确保工程的质量,根据工程特点,特制定本方案。
1、材料进场时,通知相关责任主体共同验收,并提交相关质保资料。送样员及质检员须先行对水泥、砂石料、钢筋、预拌砼、防水涂料及防水卷材等材料或半成品、成品外观质量进行初步验收,外观质量明显不符合有关要求时,应报告项目经理予以退货。
2、对进场的合格材料进行产品标识,并做好记录,对进场材料进行检查验证,并取得相关的证明资料。凭证手续不全,一律不收。督促材料供应方按期向公司项目部提交材料质量及数量的验收凭证。将合格材料的凭证手续汇总备案,以备追溯。
3、送样员和质检员应做好检查和督促工作,确保材料进场质量检验的落实, 对进场材料进行有效控制,采取妥善措施,使不合格得到有效地纠正,防止不合格材料用于工程,以保证工程质量,防止弄虚作假,杜绝不合格产品的使用。
4、送样员必须严格按照本方案对施工现场的取样和送检进行操作,取样时必须通知监理单位现场见证随机抽样,并由监理单位在试样或其包装上作出标识、封志。标识、封志应表明工程名称、取样部位、取样日期、样品名称和样品数量。
5、所取原材料、试件样品,由送样员会同监理见证人送至具备有效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检测单位必须具备省级以上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检测资质证书和对外承接业务许可证书,并取得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计量认证合格证书。
6、进行原材料、试件见证取样与送检时,质检人员必须按规定填写检验委托单,并经监理单位见证人员签字认可。
7、技术负责人应针对出现不合格材料,组织相关人员讨论和分析原因,研究更好地有效的控制原材料,以免同样的事情重复发生的可能性,并就此考虑制订相关措施进行预防。
8、不合格控制程序流程:进场→待检标识→送试验室检验→出现不合格→通知现场→隔离处置→通知厂家人员→清场处理→监督记录处理结果→ 处理结果的确认。
9、不合格的标识处理及报告:对不合格原材料,由项目部会同监理、建设单位及时标识,以防止不合格被误用、转序,及时通知原材料供应商进行退场手续的办理。
第四篇:不合格报告
案例分析题:请写出不符合GB/T19001-2008标准的条款号、内容和严重程度,并写出不
符合事实。
1、审核员到质检科查看某产品的成品检验,从两个月的检验记录中抽查了8 份,看到检验项目和方法均符合检验规范。审核员问质检科长:“这种产品是否有国家或行业标准?”科长说:“有”,并向审核员提供了此产品的 GB3906-91 标准。审核员将检验规范与GB3906-91 标准核对后,发现检验规范中缺少GB3906-91 标准中要求的出厂试验必须做的“操作试验5 次”和“绝缘电阻”项目,检验记录表中没有这两项检验项目。科长解释说:“操作试验我们都做的,但是没有进行记录,至于‘绝缘电阻’,我们一直就没有出现过什么问题,所以就免检了”。
2、审核员在某手机生产厂审核成品试验站时发现有一次手机电磁辐射严重超标,问是为什么?质检站长说,我们查了发现是有两批零件有问题造成的,审核员问知道是哪两批吗?质检站长说,由于该零件是关键零件,我们管理很严格,从电脑上查到了全部产品的编号,而且我们已经通知生产部门和销售部门,停止使用和销售使用这些零件的手机。审核员问发出过吗?质检处说我查过,已经发出300台,我们已决定只要顾客一提出来我们就退换。
3、车间规定废品率不能大于0.5%。审核员发现本月前20 天,废品率均在0.25%道0.35%上下,但最近连续5 天的废品率为0.47%、0.48%、0.49%。审核员就问,你们的废品率已经连续5 天接近0.5%了,对此情况车间采取了什么行动?车间主任说:“是吗?有这样的情况吗?不过,0.49%还在0.5%以下,问题不大。”
4、审核员查销售部销售合同,发现有一份合同(编号为:S122)用手写改动,改动处双方都签字确认了。改动内容为“某设备附录电缆长度由原来40米改为 50米每条”。销售部负责告诉审核员,此更改已通知相关部门。审核员在仓库审核发现一卡片,上面标注的电缆长度为40米,涉及的合同编号为S122。仓库管理员说到时按这个卡片发给客户,并声称不知道合同已更改了。
5、某公司对热处理工序进行了过程确认,审核员现场看到一份编号为WZZ-053标有受控标识的作用指导书,规定退火加热温度为800+-20度,但退火炉温度控制仪显示为830度,工人回答说,温度高一些,对退火质量优保证。
第五篇:微生物送检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微生物送检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摘要:目的: 探析微生物送检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送检的胸腹腔积液、脓液、尿液、痰液、粪便、分泌物等900例微生物标本,评估其不合格送检标本比例、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结果: 所有送检标本900份中,检出不合格标本98份(10.9%),其中痰液不合格标本39份(39.8%),其次为粪便标本32份(32.7%);送检标本不合格原因主要包括采集标本不规范41份(41.8%),中段尿留取污染25份(25.5%),分泌物采集污染10份(10.2%),采集时机不符合规范8例(8.2%),未使用无菌容器4份(4.1%),贴错条形码3份(3.1%),相同标本重复送检2份(2.0%)。结论: 微生物送检标本不合格原因主要有采集标本不规范、送检不及时、采集时机不符合规范等,需加强定期培训及考核,提高微生物送检
2.2送检标本不合格原因分类情况 送检标本不合格原因主要包括采集标本不规范41份(41.8%),中段尿留取污染25份(25.5%),分泌物采集污染10份(10.2%),采集时机不规范8份(8.2%),送检不及时5份(5.1%),未使用无菌容器4份(4.1%),贴错条形码3份(3.1%),相同标本重复送检2份(2.0%)。见表2。
表2 送检标本不合格原因分类情况讨论
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的第一步骤为采集标本,标本采集过程是否正确,是否遵循操作规范,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产生直接影响[3]。本研究结果显示:所有送检标本900份中,检出不合格标本98份(10.9%),其中痰液标本不合格39份(39.8%),其次为粪便标本32份(32.7%);送检标本不合格原因主要包括采集不规范占首位41份(41.8%),中段尿留取污染25份(25.5%),分泌物采集污染10份(10.2%),采集时机不规范8份(8.2%),送检不及时5份(5.1%),未使用无菌容器4份(4.1%)
贴错条形码3份(3.1%),相同标本重复送检2份(2.0%)。与葛永香[4]的研究结果大体一致,本研究显示微生物送检不合格主要为粪便标本及痰液标本,不合格因素主要为采集标本不规范、送检不及时、采集时机不符合规范等,可能与临床痰液由患者自行留取,有时因医护人员交代不清,患者未正确理解留取方法,未分清痰液及唾液[5-6];中段尿污染因留取标本过程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分泌物及粪便因采集后不及时送检标本导致,病原菌检出率大大降低;送检不及时因运送护工工作繁忙,医院培训力度欠佳,耽误送检时间[7=8]。
为正确采集微生物标本,提高微生物送检标本的质量,需进行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包括:(1)进行业务知识培训及学习,医护人员岗前培训无菌操作技术,定期组织培训及考核采集标本规范、送检流程等相关知识;(2)加强培训标本运送人员及护工,强化及时送检标本的重要性,进行认真检查及监督[9-10];(3)协助患者收集标本,向患者交代注意事项,协助其收集,尤其老年患者及危急重症患者的标本跟踪收集情况;(4)对标本的不合格率进行定期分析,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各临床科室,针对性开展采集标本知识培训,强化环节管理,降低标本的不合格率。
参考文献:
[1] 马海华.临床微生物送检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J].医学信息,2014,10(20):173-174.[2] 李广权,周卫东,陈月洁,等.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及微生物标本送检情况调查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4):153-155.[3] 苏琼.500例临床微生物送检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J].吉林医学,2014,18(18):172-174.[4] 葛永香.100例临床微生物送检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13(4):216-217.[5] 张国英,夏学红.4605例临床微生物送检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J].重庆医学,2013,42(9):173-174.[6] 王志刚,李海峰,王爱华,等.医务人员微生物标本采集知识掌握的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2):153-155.[7] 吴晓英,宋敏,郭满书,等.临床病原学送检现况调查及管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0):172-174.[8] 王欣茹,陈凤华.不同类型临床标本的微生物培养方法与临床应用 [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4,37(2):216-217.[9] 马海霞.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14,18(22):172-174.[10] 魏丹,郭晓艳.分析临床微生物送检标本不合格原因及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13(6):216-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