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FM-QC-13-A 纠正预防措施报告(模版)
浙江新振印刷科技有限公司
纠正预防措施报告
报告编号 发出部门
报告主题 责任部门
发生日期
不合格类别: □来料检验 □制程检验 □成品检验 □客抱怨或投诉 □客验货不合格
□内部系统稽核整改 □客户验厂整改 □第三方审核整改 □品质会议 □其它_____________.提出日期 订单号 产品名称
纠正期限: □当天 □3天内 □一周内 □指定时间:__________.订单数量
生产数量
不良数量
问题描述(由发出部门填写): 要求回复时间: 年 月 日前 提出人: 原因分析(由责任部门填写): 实施改进方案及具体执行日期(由责任部门填写): 1.改进方案: 2.执行日期: 纠正措施(由责任部门填写):
分析人: 执行/完成日期:
预防措施(由责任部门填写):
制订人: 执行/完成日期:
纠正预防措施实施成效追踪与验证: □实施有效,合格,验证证据文件号码:
□实施无效不合格,需另重新执行纠正和预防措施报告。验证不合格请描述证据:
执行人: 是否结束:
□ 是
□ 否
验证时间
分发部门: □生产部 □品管部 □采购部
验证人(管 代)
□业务部
□工程部
□总经理
审核:
注:责任部门制订纠正预防措施时 须结合实际且切实执行,每个措施 皆要求从根本原因进行分析并有具 体的实施及完成时间,否则验证部 门有权拒收验证。
FM-QC-13-A
第二篇: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第五节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一. 概述
纠正措施(CorrectiveAction):为了消除导致已发现的不符合或其他不良状况的原因所采取的行动。
预防措施(PreventiveAction):为了消除可能导致潜在的不符合或其他不良状况的诱因所采取的行动。
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的本质区别:纠正是用来防止事情的再发生而预防是用来防止事情的发生(ISO—9000:2005)。
CAPA主要包括对具体问题的补救性整改措施;通过对问题根本原因的分析,用于解决偏差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并将才有措施预防类似问题的发生;对预防措施进行跟踪,评估实施效果。
药品质量体系(PQS):为了指导和控制制药企业的质量而建立的管理体系。
根本原因:通过各种方法和工具(例如,原因和影响因素鱼骨图,分析错误原因,失败模式影响分析,模拟问题分析),对问题深入分析而确定问题发生的内在根本因素。
二. 纠正预防措施在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应用
药品的生命周期包括药品研发、技术转移、工业生产、产品终止四个阶段,为使药品质量的关键属性与临床研究中使用的药品属性保持一致,药品质量应贯穿于药品整个生命周期的始终,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实施药品质量管理体系管理将促进创新和持续改进药品质量,并使药品研发和生产活动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药品质量体系由工艺性能和产品质量监控系统,纠正和预防措施系统,变更管理系统,工艺性能和产品质量回顾四个主要要素组成,这些要素都应适当地应用到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CAPA在产品生命周期内的应用参加表5-10纠正和预防措施系统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内的应用。执行CAPA是保证产品质量持续改进的内在动力,药品生产企业应建立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系统,对来源于客户投诉、召回、生产偏差、实验室异常检验结果偏差、自检、外部审计(包括政府检查)、工艺性能和产品质量监测趋势的调查研究结果、变更控制、产品回顾等活动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调查,调查的目的是明确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就其根本原因制定并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措施的深度和形式应与风险评估的级别相适应。关于CAPA的来源范围参见图5-10纠正和预防的来源。
第三篇:纠正预防措施
渭南雅馨花园项目经理部
质量纠正预防措施
编制: 日期:
审核: 日期:
审批: 日期: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雅馨花园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三年八月
目 录
一、工程概况
二、编制依据
三、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钢筋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2)、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3)、模板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4)、卷材防水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5)、涂膜防水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6)、饰面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7)、砌体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8)、外墙抹灰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工程概况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雅馨花园B、C两座高层住宅楼位于渭南市三马路与前进路什字西南侧,两栋楼均为地下一层,地上二十五层,1-5层为商业建筑。本工程结构类型为B座剪力墙结构、C座为框剪结构,抗震设防裂度均为八度,抗震设防分类为丙类,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
二、编制依据
(1)、雅馨花园施工组织设计(2)、雅馨花园施工图
(3)、质量施工手册、安全质量达标手册
三、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钢筋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3.1钢筋工程质量通病
(1)钢筋制作下料长度不准,抗震箍筋1350弯钩弯折角度不准,弯钩长度不均匀。
(2)洞口钢筋切断后未做弯折处理。
(3)主筋绑扎不到位,四角主筋不贴箍筋角,中间主筋不贴箍筋。(4)钢筋搭接长度不足,钢筋绑扎接头位置不当,未避开受拉力较大处或接头,接头末端距弯点未大于10d。
(5)箍筋绑扎不垂直于主筋,接头未错开,间距不匀,绑扎不牢固,不贴主筋。
(6)柱钢筋、平台钢筋弯钩朝向不对。
(7)钢筋绑扎后未做定位处理,混凝土浇注后,钢筋发生位移。钢筋纠偏时,1:6矫正坡度不准。
(8)钢筋对焊,焊头不匀。
(9)混凝土浇注施工时,悬挑梁板筋被踩下,有效厚度不足。
3.2、钢筋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1)钢筋下料单要有审核,钢筋制作过程要进行质量控制,检查成型钢筋的几何尺寸,各种弯钩平直长度,弯钩角度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对不合格产品不得交付绑扎使用,并查找原因及时整改。
(2)预留洞口钢筋切断时应留出弯钩长度,在切断后将钢筋按抗震钢筋要求弯1350,或另外制作一端有弯钩钢筋错开搭接绑扎。
(3)钢筋绑扎时,新绑扎主筋的摆放位置应根据原钢筋实际位置而定,要求箍筋四角主筋必须绑扎到位,中间主筋也应贴紧箍筋绑扎。
(4)钢筋的搭接长度应根据设计及规范要求,搭接钢筋绑扎至少三道绑丝(中间和两端),而且搭接的两根钢筋必须紧贴,分离部分不算有效搭接长度。钢筋绑扎长度末端距钢筋弯折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
(5)箍筋的绑扎应垂直与受力主筋,间距均匀,绑扎牢固,箍筋弯钩部位应错开。施工时应注意梁端柱头部位的箍筋加密区。
(6)柱一级钢筋弯钩向内相对摆放,平台一级钢筋弯钩朝向上下相对,绑扎时要摆放正确,绑扎完成后要注意成品保护工作。
(7)钢筋绑扎完成后,首先要严禁攀登踩踏做好成品保护工作,并用专用钢筋卡具固定钢筋以保证浇注混凝土时钢筋不发生位移。混凝土浇注时应有专人看护钢筋及时纠正位移偏差。
(8)混凝土浇注成型后,弹线检查钢筋的位移情况。对于偏差较小未出边线的钢筋从钢筋根部以1:6坡度调整钢筋位置,对于偏差较大的钢筋采用环氧树脂重植调整钢筋位置。
(9)钢筋对焊应由专业焊工持证上岗操作并做好对焊钢筋的抽样试验工作。钢筋焊接接头要求焊头均匀,无毛刺、裂缝。
(10)平台混凝土浇注时应用铁马镫搭设行走通道,严禁在钢筋上踩踏尤其是悬挑构件,要确保构件有效厚度不得减小。
(2)、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
1、产生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并粘有干混凝土,浇灌混凝土前浇水湿润不够,或模板缝没有堵严,浇捣时,与模板接触部分的混凝土失水过多或滑浆,混凝土呈干硬状态,使混凝土表面形成许多小凹点。
(2)混凝土搅拌时间短,加水量不准,混凝土和易性差,混凝土浇筑后有的地方砂浆少石子多,形成蜂窝。
(3)混凝土浇灌没有分层浇灌,下料不当,造成混凝土离析,因而出现蜂窝麻面。
(4)混凝土浇入后振捣质量差或漏振,造成蜂窝麻面。
2、预防措施:
(1)浇灌混凝土前认真检查模板的牢固性及缝隙是否堵好,模板应清洗干净并用清水湿润,不留积水,并使模板缝隙膨胀严密。
(2)混凝土搅拌时间要适宜,一般应为1-2分钟。
(3)混凝土浇筑高度超过2米时,要采取措施,如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进行下料。
(4)混凝土入模后,必须掌握振捣时间,一般每点振捣时间约20-30秒。合适的振捣时间可由下列现象来判断: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混凝土表面出浆且呈水平状态,混凝土将模板边角部分填满充实。
3、处理方法:
麻面主要影响美观,应加以修补,即将麻面部分湿润后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抹平。如果是小蜂窝,可先用水洗刷干净后,用1:2或2:5水泥砂浆修补;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石子剔掉,用水冲刷干净湿透,再用提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捣实,加强养护。如果是孔洞,要经过有关人员研究,制定补强方案,方可处理。
(二)露筋
1、产生原因:
(1)混凝土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钢筋紧贴模板,致使拆模后露筋。
(2)钢筋混凝土构件断面小,钢筋过密,如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使钢筋密集处产生露筋。
(3)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将钢筋振散发生移位,因而造成露筋。
2、预防措施:
(1)钢筋混凝土施工时,注意垫足垫块,保证厚度,固定好。
(2)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较密集时,要选配适当石子,以免石子过大卡在钢筋处,普通混凝土难以浇灌时,可采用细石混凝土。
(3)混凝土振捣时严禁振动钢筋,防止钢筋变形位移,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带刀片的振捣棒进行振捣。
3、处理方法:
首先将外露钢筋上的混凝土渣子和铁锈清理干净,然后用水冲洗湿润,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压平整;如露筋较深,应将薄弱混凝土全部凿掉,冲刷干净润湿,用提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捣实,认真养护。
(三)混凝土强度偏高或偏低
1、产生原因:
(1)混凝土原材料不符合要求,如水泥过期受潮结块、砂石含泥量太大、袋装水 泥重量不足等,造成混凝土强度偏低。
(2)混凝土配合比不正确,原材料计量不准确,如砂、石不过磅,加水不准,搅拌时间不够。
(3)混凝土试块不按规定制作和养护,或试模变形,或管理不善、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等。
2、预防措施:(1)混凝土原材料应试验合格,严格控制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外加剂要按规定掺加。
(2)混凝土应搅拌均匀,按砂子+水泥+石子+水的顺序上料,外加剂溶液量最好均匀加入水中或从出料口处加入,不能倒在料斗内。搅拌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搅拌机容量合理确定。[参考文献1](3)搅拌第一盘混凝土时可适当少装一些石子或适当增加水泥和水。(4)健全检查和试验制度,按规定检查坍落度和制作混凝土试块,认真做好试验记录。
(四)混凝土板表面不平整
1、产生原因:
(1)有时混凝土梁板同时浇灌,只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然后用平锹一拍了事,板厚控制不准,表面不平。
(2)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就上人操作或运料,混凝土板表面出现凸凹不平的卸痕。
(3)模板没有支承在坚固的地基上,垫板支承面不够,以致在浇灌混凝土或早期养护时发生下沉。
2、预防措施:
(1)混凝土板应采用平板式振捣器在其表面进行振捣,有效振动深度约20厘米,大面积混凝土应分段振捣,相邻两段之间应搭接振捣5厘米左右。
(2)控制混凝土板浇灌厚度,除在模板四周弹墨线外,还可用钢筋或木料做成与板厚相同的标记,放在灌筑地点附近,随浇随移动,振捣方向宜与浇灌方向垂直,使板面平整,厚度一致。
(3)混凝土浇灌完后12小时以内即应浇水养护(如气温低于+5?C时不得浇水)并设有专人负责。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N/㎜2以后,方可
在已浇筑结构上走动。[参考文献2](4)混凝土模板应有足够的稳定性、刚度和强度,支承结构必须安装在坚实的地基上,并有足够的支承面积,以保证浇灌混凝土时不发生下沉。
(五)混凝土裂缝
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温度、湿度变化,混凝土徐变的影响,地基不均匀沉降,拆模过早,早期受振动等因素都有可能引起混凝土裂缝发生。
1、预防措施:
(1)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浇灌完的混凝土要及时养护,防止干缩,冬季施工期间要及时覆盖养护,防止冷缩裂缝产生。[参考文献3](2)大体积现浇混凝土施工应合理设计浇筑方案,避免出现施工缝。(3)加强施工管理,混凝土施工时应结合实际条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混凝土的配合比、塌落度等符合规定的要求并严格控制外加剂的使用,同时应避免混凝土早期受到冲击。
2、处理方法:
当裂缝较细,数量不多时,可将裂缝用水冲洗后,用水泥浆抹补;如裂缝开裂较大较深时,应沿裂缝凿去薄弱部分,并用水冲洗干净,用1:2.5水泥砂浆抹补。此外,加压灌入不同稠度的改性环氧树脂溶液补缝,效果也较好。
(六)混凝土夹芯
1、产生原因:
浇灌大面积、大体积钢筋混凝土结构时,往往分层分段施工,在施工停歇期间常有木块、锯末等杂物,(在冬季还有积雪、冰块)积存在混凝土表面,这些杂物如不认真检查清理,再次浇灌混凝土时,就夹入混凝土内,在施工缝处造成杂物”夹芯”。
2、预防措施:
浇灌混凝土前要认真检查,将表面杂物清理干净,可在模板与沿施工缝处通条开口,以便清理;冬季施工时如有冻雪等,可用太阳灯等烤化后清理干净;如只有锯末等杂物,可采用鼓风机等吹,全部清理干净后,通条开口再封板,然后浇灌混凝土。
(七)外形尺寸偏差。
1、现象:表面不平整,整体歪斜,轴线位移。
2、产生原因:
(1)模板自身变形,有孔洞,拼装不平整。
(2)模板体系的刚度、强度及稳定性不足,造成模板整体变形和位移。
(3)混凝土下料方式不当,冲击力过大,造成跑模或模板变形。(4)振捣时振捣棒接触模板过度振捣。
(4)放线误差过大,结构构件支模时因检查核对不细致造成的外形尺寸误差。
3、预防措施:
(1)模板使用前要经修整和补洞,拼装严密平整。
(2)模板加固体系要经计算,保证刚度和强度;支撑体系也应经过计算设置,保证足够的整体稳定性。
(3)下料高度不大于2米。随时观察模板情况,发现变形和位移要停止下料进行修整加固。
(4)振捣时振捣棒避免接触模板。
(5)浇筑混凝土前,对结构构件的轴线和几何尺寸进行反复认真的检查核对。[参考文献4]
4、处理方法:
无抹面的外露混凝土表面不平整,可增加一层同配比的砂浆抹面;整体歪斜、轴线位移偏差不大时,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可不进行处理;整体歪斜、轴线位移偏差较大时,需经有关部门检查认定,并共同研究处理方案。
(3)、模板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质量通病
(1)模板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保证力度不够。(2)模板制作成型后,验收认真程度不足。
(3)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固定不牢,产生位移偏差,偏差的校正调整不认真造成累计误差。
(4)安装模板时,未拉水平、竖向通线;浇筑混凝土时通线已撤掉,造成 模板的看护人员不易发现模板跑位变形。
(5)模板与脚手架拉接,产生位移跑模。
(6)门窗洞口模板支撑系统缺斜撑或十字拉杆,造成门窗洞口容易变形甚至失稳。(7)阳角部位模板水平楞支撑悬挑,夹固用钢管过稀造成阳角上模板胀开漏浆。(8)竖向模板根部未做找平,造成模板漏浆烂根。(9)模板顶部无标高标记或施工中不按标记检查。(10)楼梯踏步模板支模时未考虑不同地面做法厚度不同。(11)模板接缝处,堵缝措施不当造成漏浆影响混凝土质量。
(12)拆模后不清理模板即涂刷脱模剂,或模板清理不干净即涂刷脱模剂。(13)脱模剂涂刷不均匀或漏涂,涂刷脱模剂时污染钢筋或混凝土面。(14)雨季施工涂刷完水性脱模剂无遮盖保护措施,被冲洗。
(15)柱模板根部或堵头处,梁墙接头的最低点不留清扫口,或清扫口留置不当,无法有效清理。
(16)支模板用顶撑电焊在受力钢筋上,损伤受力筋。(17)施工缝支模仅用钢丝网未立模板使混凝土漏浆。
(18)模板拆除过早,破坏混凝土棱角;低温下大模板拆除过早与墙体粘连。
2、模板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
(1)模板工程的施工必须有施工方案有技术交底,对于较为复杂重要的模板必须有模板设计。施工的同时按建筑工程质量验评标准对工程进行同步质量验评。
(2)模板制作成型后进行模板的质量验收,对模板的几何尺寸,刚度强度进行检查。
(3)柱模板的根部及顶部必须进行重点的支撑加固,抛杆和铁链必须调整校正准确,安装牢固不得减少遗漏。对于已产生的位移偏差应在施工下一层时及时调整,避免累积误差的产生。
(4)模板安装时,边柱、同轴线内墙能拉通的墙体要拉通线检查,大角部位要拉竖向通线,该通线应保留至混凝土浇后再撤掉,以便于浇注混凝土时及时发现模板的位移变形。
(5)施工用脚手架的稳定性不强,模板支撑严禁与脚手架拉接。(6)门窗洞口的模板支撑系统应做好斜撑或十字撑避免变形失稳。
(7)阳角部位模板应使用整角模。如不是整角模,夹固阳角部位模板的竖向钢管应加密并使其两侧拉接包固住阳角,阳角模板内贴海面条以避免漏浆。
(8)柱体边线部位应用砂浆做80mm宽,20mm高的找平层使模板根部平放在找平层上,不会造成漏浆烂根现象。
(9)模板顶部应抄测标高标记,施工中随时检查标高。(10)模板的碰接处采用海绵条堵缝。
(11)涂刷脱模剂前应用扁铲、拖布等专用工具将模板上的混凝土残灰彻底清理干净。(12)脱模剂的涂刷应均匀细致,同时涂刷脱模剂时不得污染钢筋,尤其立模不得涂刷过多避免造成流淌污染钢筋及混凝土面。
(13)雨季施工涂刷脱模剂应备好防水工具,避免脱模剂被冲刷。(14)柱模板根部或堵头处,梁柱接头的最低点应留置合理有效的清扫口。(15)支模用顶撑钢筋应在浇注混凝土时埋设预留,不得与受力筋点焊连接。(16)施工缝立模在使用钢丝网的同时,应立模板以确保浇注混凝土时不产生漏浆现
象。
(17)侧模的拆除应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时才能拆除,不致损坏墙柱棱角。
(4)、卷材防水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质量通病
材料质量上
(1)防水卷材及胶结材料试验报告日期拖后。(2)防水胶结材料无试验报告。施工操作工艺方面:
(1)防水基层强度不足,基层表面起砂起皮。(2)基层表面平整度、光洁度差,表面清扫不彻底。
(3)外防外贴砌筑保护墙时与防水保护层之间未用砂浆填实。
(4)铺贴卷材时,立面与平面转角处,卷材接头未留在平面上,或距立面不足600mm。(5)卷材到顶收头无有效固定及保护措施。
(6)卷材铺贴有气泡、裂缝及损伤,修补不按分层搭接,而是一次表面粘贴。(7)卷材铺贴时,胶结材料涂刷不均匀或胶结材料的干硬程度未掌握好。
2、防治措施
原材料方面:
(1)防水卷材及胶结材料试验根据工程进度提前进行申请,并应考虑材料部门采购所需时间及试验时间;材料进场后试验员应及时按规定见证取样送检,以确保不因材料试验时间影响工期。
(2)按合肥市规定胶结材料应有试验室的试验报告。施工中试验员应按规定进行取样送检。
操作工艺方面:
(1)防水基层施工时,必须严格遵守混凝土配合比,浇筑过程中振捣密实,及时收压避免干缩裂缝及起砂起皮现象。
(2)基层收压时用较长的刮尺控制基层表面平整度,收压必须密实,不允许留下铁板印。防水层施工前,将基层细致清扫一遍,并在施工过程中,随时清扫吹落在基层上的灰尘。
(3)卷材铺贴时,立面与平面转角处,卷材接头应留置在平面上,距立面600mm。(4)卷材铺贴到顶收头时为防止末端剥落或渗水,末端收头必须用聚氨脂嵌缝膏或其它密封材料封闭,当密封材料固化后在末端收头处再涂刷一层聚氨脂防水涂料,然后用掺胶水泥浆压缝封闭。
(5)卷材施工前必须检查原材料的质量,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不得使用。施工中应
严格按照施工操作规程操作并随时注意成品保护。修补的卷材应分层搭接。
(6)胶结材料用专用工具涂刷,涂刷必须均匀,并根据施工时的气温、干湿程度等认真控制好胶结材料的使用时间。
(5)、涂膜防水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质量通病
(1)基层清理不干净,冷底子油漏刷或涂刷不均匀。(2)防水层空鼓、起泡,夹杂硬状颗粒。(3)玻璃纤维布铺贴不密实。
2、防治措施
(1)防水底涂施工前,细致清扫基层,施工人员进入施工场地不允许将灰尘带入场内,并随时清扫灰尘。防水底涂(冷底子油)施工时配制均匀,涂刷时滚筒应来回搭接涂刷。
(2)防水层施工前检验基层含水率,不大于9%。涂料调配必须彻底均匀不得有杂质,使用中如发现有杂质必须停止使用。
(3)玻璃纤维布的铺贴必须用橡皮刮压实,使其与涂料充分结合。
(6)、饰面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饰面工程分为:
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通病的预防 对地面空鼓的预防
对水泥踢脚板空鼓、裂缝的预防 对地漏地面倒泛水的预防 对门、窗关闭渗水的预防
对砖墙、砼基层抹灰空鼓、裂缝的预防 对纸筋灰抹灰面起泡、开花、有抹纹的预防 对混凝土顶板抹灰空鼓、裂缝的预防 对外墙面砖空鼓、脱落的预防
应注意:
1、必须重视原材料质量。水泥宜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号不
应低于325号,过期的、受潮结块的,或者安定性的水泥严禁使用,砂子宜用粗中砂,含泥量不应大于3%。
2、水泥砂浆应严格控制用水量,砂浆稠度应不大于3.5cm,并搅拌均匀。表面抹压工作要认真做好,时间应严格控制在初凝到终凝之时间内。表面压光时,不宜撒干水泥。如确因水分大难以压光时,可适量撒一些1:1-1:2干水泥砂拌合料,尽量撒得均匀,待吸水后,先用木抹子均匀搓打一遍,然后用铁抹子压光。砂浆终凝后,应立即用湿草袋等覆盖养护,防止表面水分迅速蒸发产生收缩裂缝。刮风天气施工水泥砂浆地面时,应把门窗、洞口遮挡好,避免地面直接受风吹。
3、对面积较大的水泥砂浆楼、地面,应合理设置伸缩缝,其间距和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4、水泥砂浆中掺有各种外加剂时,应严格控制掺用量,加强施工交底,认真检查、督促施工完成后加强养护工作。(7)、砌体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质量通病
1、垂直度、平整度不符合规范要求
2、砂浆强度不够
3、砖缝砂浆不饱满
4、与结构连接未设置拉结筋
5、砌体未进行湿水直接进行砌筑施工或砌筑完成不进行养护
6、直接一次性砌筑到顶,为设置斜砌
7、基础清理不够,导致上下不能连为一体
防治措施
1、组织进行砌筑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及技术交底,对施工要点进行交底。
2、由于砂浆强度波动大,匀质性差,现场材料计量不准确,砂浆严格按照图纸设计说明进行配合,事前做好试块送检,根据送检报告达到合格后,现场再采用其配合比。砂浆拌合采用机械搅拌,分为二次投料(先加部分沙子、水和全部塑化材料,将塑化材料打散,拌匀后,再将其余的砂子和水和全部水泥进行搅拌)以确保搅拌均匀;砂浆需量按照现场要求制定,不允许采用隔夜砂浆。
3、砌筑方法采用三一砌筑,确保横平、竖直、上下错缝、内外搭接,砂浆饱满。
4、改善砂浆的和易性,确保灰缝砂浆饱满和提高粘结强度。
5、砌体砌筑前应先测定所砌部位基面标高误差,通过调整灰缝厚度来调整砌体标高,逐层调整。
6、基层处理必须提前一天进行湿水。在砌筑前,用高一标号的水泥浆刷在基层上。
7、砖砌体必须提夏季施工必须提前一天下午进行湿水,第二天砌筑前再进行湿水湿润。水分进入砖内10cm。(8)、外墙抹灰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般外墙抹灰层存在不同程度的渗漏、脱层、裂缝、空鼓现象。一般抹灰共有三种作法:
(1)混合砂浆底层和面层;
(2)水泥砂浆底层和混合砂浆面层;
(3)水泥砂浆底层和面层。面层处理形式也有三种,一种为木抹子搓毛,一种为铁抹子压光,另一种为压光后拉细毛。
2.外墙涂料共二类:油性和水性防水涂料。
质量通病跟踪观察状态
1.凡混合砂浆面层压光或压光拉细毛再刷涂料的墙面,跟踪观察的结果是无一例外地裂缝呈龟裂,缝细而密,抹压越光的部位越严重,且只裂不空,通病最严重。
2.凡水泥砂浆面层压光或压光拉毛再刷涂的墙面,跟踪观察的结果是只空不裂多于又裂又空现象,且裂缝并不多。通病为一般。
3.凡面层搓毛不刷涂料的墙面,混合砂浆表面裂缝一般是断续不规则的,裂缝数量明显少于混合砂浆压光刷涂墙面,而水泥砂浆表面则基本无裂缝、起鼓现象。通病属轻微。
4.粉刷层出现裂缝后的最大危害是墙面渗漏,而底层采用混合砂浆粉刷的比用水泥砂浆打底的墙面渗漏要多得多。
5.裂缝空鼓现象发展最快的时期是在竣工交付使用后第一年,第二年变缓,两年后趋于稳定。质量通病的产生原因及机理分析
1.混合砂浆面层产生通病的原因如下。
(1)材质方面:常规配合比为水泥:石灰膏:砂子=1:1:(4-6),水泥与石灰膏是两种类型截然不同的材料,膨胀性能也不一样,而石灰膏在砂浆中只起可塑作用。
(2)机理方面:水泥是水硬性材料,硬化时间较短,而石灰膏是气
硬性材料,硬化时间有一个缓慢的过程,两者硬化时间不一,干缩不一,是抹灰层裂缝的重要原因。
(3)操作方面:压光刷涂料时,抹压紧密使砂粒间的毛细孔被堵塞,造成石灰膏在硬化过程中的游离水不能蒸发,而涂料又封闭了面层,更加重这种倾向,当温度变化时,游离水蒸发膨胀,便促成面层龟裂。
(4)其他方面:砂子偏细,粉刷层无分格条或不符合要求,石灰膏在砂浆中未拦匀,用量过多等都是产生通病的原因。
2.水泥砂浆面层产生通病的原因如下。
水泥用量较多又未适时养护,以致产生较多干缩裂缝;施工时抹压过分,使砂浆内部水泥浆被抹到表面,造成面层与底层间的粘结力降低;干缩和温差引起的胀缩使面层空鼓;所用砂子偏细。
质量通病的消除及预防措施
1.建议在外墙抹灰的设计中确定均用水泥砂浆,以提高墙体的抗渗能力,如有条件,掺防水剂更好。
2.选择合适配合比。混合砂浆面层应尽量减少石灰膏的用量,水泥砂浆面层则应减少水泥用量。
3.重视毛化,防基底空鼓。混凝土面用1:1水泥中砂浆(内掺5%水泥重量108胶)在混润、无油污情况下,人工抹厚2mm毛化,适时养护至用手掰不动喷浆点或砂浆毛刺,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对砖墙面,湿润后用1:3水泥中砂砂浆抹厚3-5mm毛化处理。
4.合理设置分格条和优选分格条。分格条间距纵横均宜控制在3m内,图纸要求如超过3m时,应向设计人员提出增加分格条;分格条选
用20mm×5mm断面尺寸、以2-3mm厚水泥浆粘嵌在砂浆内不回收的塑料条(商店有售)。
5.控制面层芭。混合砂浆不厚于8mm,水泥砂浆不厚于7mm,防止超厚产生混缝。
6.在操作工艺方面,严禁混合砂浆压光后刷涂料,否则龟裂不可避免;无论采用何种面层材料,表面用木抹子直接搓毛处理是防止产生裂缝空彭现象的好方法;根据气温适时对面层浇水养护,以防干缩裂缝。
第四篇:纠正预防措施单
纠正预防措施单
被审方
陪审员
审核员
审核日期
不合格项条款
缺陷种类
一般□严重□
不合格项客观证据:
审核员:
被审方部门负责人:
日
期:
日
期:
不符合原因分析:
责任部门:
日
期:
纠正/预防措施计划(预计完成时间:)
责任部门:
管理者代表:
日
期:
日
期:
纠正/预防措施验证情况:
验证人:
日
期:
注:若无特殊要求,不符合应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整改(严重不符合的纠正应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
第五篇: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医疗投资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
XXX-QP8.5-2016
版本号
B/0
文件名称
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页
数
1目的为了识别不合格问题的影响程度,采取有效的纠正预防措施,消除不合格发生的原因,防止不合格和潜在不合格再发生,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促进持续改进活动。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所有过程。
3权责
3.1责任部门:负责不合格原因分析和对策措施的制订与执行;
3.2质量部:
3.2.1负责将进货检验中的不合格信息以书面形式反馈给采购、供应商并追踪改善效果;
3.2.2负责纠正与预防措施的追踪验证。
3.2采购部:
3.2.1负责联络及要求供应商对进货的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及提出纠正预防措施并执行纠正预防措施、永久改善对策。
3.2.2负责将供应商的改善对策、执行结果传递给质量部。
3.3销售部门负责将客户抱怨信息传递给质量部,并将改善对策及执行效果回复客户。
3.4管代负责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管理、协调和监督检查及有效性验证工作。
程序要求
4.1纠正预防措施的信息来源
4.1.1 纠正措施来源
a)顾客反复投诉、重大投诉及批量退货时;
b)产品检验过程中反复出现不合格或出现重大不合格时;
c)
对影响质量过程的信息分析所发现规律性现象时;
d)质量管理体系内、外部审核及管理评审提出要求时。
4.1.2预防措施来源
a)对影响质量过程的信息分析所发现规律性现象时;
b)质量管理体系内、外部审核及管理评审出现某些趋垫时;
c)商品质量统计、市场分析、顾客满意度测量出现某些趋势时。
4.2 对已发生不合格的识别和制订纠正措施
4.2.1产品或服务的不合格信息回馈到质量部,由质量部进行识别。不合格品按《不合格控制程序》处理,初步判定质量异常发生原因并确认责任归属后,由责任部门对不合格原因进行评审并拟定纠正措施,必要时会同相关部门进行讨论、分析拟定改善方案,依所提出改善对策确实执行;
4.2.2内审、管评或外部审核发生的不合格项,由质量部进行识别,根据不合格情况,填写《纠正预防措施单》,由责任部门对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找出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纠正措施,并交质量部确认;
4.3纠正措施的实施:
4.3.1为确保提出的纠正措施的有效性,应明确实际:
a)
消除不合格原因的具体方法、步骤和完成日期;
b)
实施和监督的责任;
c)
实施效果验证责任。
4.3.2不合格的责任部门应按计划时限限期实施,并对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确认。
4.3.3质量部负责对纠正措施的实施进行协调和监督检查;
4.4纠正措施的验证:
4.4.1对产品质量不合格的纠正措施实施的有效性,由质量部进行验证,并记录于《纠正预防措施单》中。
4.4.2内部审核及管理评审中,应对已采取的纠正措施进行评审,评价是否能够防止不合格再发生。
4.5预防措施
4.5.1对潜在不合格的识别和制订预防措施:
对潜在的产品质量问题的信息回馈到质量部,由质量部进行识别,必要时会同相关责任部门分析,判定质量潜在的异常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预防措施,由质量部评价确认。
4.6预防措施的实施:
4.6.1为确保提出的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应明确:
a)消除潜在不合格原因的具体方法、步骤和完成日期;
b)实施和监督责任;
c)实施效果验证责任。
4.6.2潜在不合格项的责任部门应按计划期限实施预防措施,并对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确认。
4.6.3质量部对预防措施的实施进行协调和监督。
4.7预防措施验证
4.7.1对质量管理体系潜在的不合格所采取预防措施的实施有效性,由质量部组织有关部门或人员进行验证。
4.7.2对产品或服务质量潜在的不合格的预防措施,实施的有效性,由质量部组织有关部门或人员进行验证。
4.7.3在内部审核或管理评审中,应对已采取的预防措施进行评审,评价是否能够消除潜在的不合格事项,达到预期效果。
4.7.4根据质量异常原因所采取纠正措施,视情况提交管理评审会议中。
4.7.5当纠正和预防措施涉及到更改时,应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
4.7.6管理者代表根据纠正措施验证情况做出综合评价,并纳入考核。
5相关文件
5.1《文件控制程序》
Ryzur-Qp4.2.3-2016
5.2《不合格控制程序》
Ryzur-Qp4.2.3-2016
相关记录
6.1
《纠正预防措施单》
Ryzur-QR-QP8.2.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