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普通毕业论文排版装订样式
大学
毕业论文
中文题目:浅议《民法典》中离婚冷静期的法律适用
分部:
学习中心:
专业:法学
年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论文完成日期: 年 月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创作的、已公开发表或者没有公开发表的作品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以及出版学位论文;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目录
前言 5
一、“离婚冷静期”制度背景及概述 5
(一)“离婚冷静期”制度背景 5
(二)“离婚冷静期”制度概述 6
二、我国设置离婚冷静期制度的必然性 6
(一)“离婚冷静期”的制度搭建原因 6
(二)“离婚冷静期”设立目的价值所在 7
三、“离婚冷静期”在实际适用中的困境分析 7
(一)其间设置不合理 8
(二)指导原则不明确 9
(三)配套设施不完备 9
四、解决离婚冷静期存在的实际问题的有效措施 9
(一)建立回访监督队伍 9
(二)根据婚姻关系成立长短区别设置冷静期 10
(三)明晰离婚冷静期制度的适用范围 11
结语 11
参考文献 13
摘 要
早在我国《民法典》正式实施前,社会上已经出现对于离婚冷静期的诸多质疑,本文就《民法典》中关于我国离婚进入冷静期后在实际操作当中可能还会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分析,并解答这些问题。一些年轻人甚至认为这一婚姻制度建设会直接导致夫妻离婚难,还有一些年轻人甚至担忧如果离婚有效期限继续延长,会直接导致夫妻家暴、财产恶意非法转移等离婚行为频频发生,其实这些人的担忧根据不足。
关键词:《民法典》、离婚、冷静期、现实操作、问题分析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离婚处理程序的更加简单化,让很多新婚夫妻在一次吵架后迅速提出离婚,导致当前夫妻离婚率越来越高,其中冲动型离婚的比率也越来越高,“闪婚”、“闪离”现象更加普遍,为了有效解决遏制这种新类离婚案件现象的频繁出现,《民法典》增修条文草案中还规定增加了一种新类离婚案件冷静期制度,目的主要也就是为了有效防止这类离婚案件当事人轻率提出离婚、冲动提出离婚、以利于有效维护新的婚姻家庭稳定。当然此制度也有许多不足之处,离婚冷静期设置的时间过短,不能起到相应的作用,而且没有与之相配套的制度。因此应当延长离婚冷静期,并根据不同情况不同对待,设立与之相配套的制度。
一、“离婚冷静期”制度背景及概述
(一)“离婚冷静期”制度背景
增设该法律规定的基本初衷主要在于两方面的因素考虑,一是日益急剧增高的夫妻离婚败诉率,在一定很大程度上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的稳定性,使我们国家原有的人口红利优势受到挑战。从2003年以来发展迅速到2018年,离婚婚姻登记办理率连续15年大幅上涨,2019年以来截至全年度已累计成功办理全国涉外个人结婚登记927.3万对,但办理离婚手续的470.1万对,这其中因轻率、义气、一时冲动而离婚的现象也明显增多。这么高的离婚率,对家庭的稳定、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对老年人的赡养都提出严峻考验。另外一个是考虑我国离婚制度与国际社会接轨。从世界范围来看,只有很少的国家有登记离婚的方式,大部分国家离婚都必须经过诉讼方式。另外法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对登记离婚也有一定约束,比如为了保障未成年子女,设置到年龄才能离婚,或者规定结婚满几年才能离婚等等。这是因为登记离婚是非常能保障离婚自由,但也容易导致离婚的滥用。我们国家原来的登记离婚没有任何限制,早上去提交申请,还不到一顿饭的功夫,就能拿到离婚证,这种零门卡的设置,导致离婚过于随便,滥用离婚权利的人越来越多。所以参考国际社会的做法,给登记离婚制度设置一个缓冲期。在这样的大社会背景下,通过各种立法立规手段,对处理离婚夫妻行为应当加以正确引导和合理规范,为其做离婚决定设置一个时间点和门槛,让离婚夫妻男女双方重新思考矛盾激化是否无法及时调和,想清楚自己到底是在想什么不想选择离婚,离婚是否是夫妻双方真实上的意思无法表达,有了这些问题思考之后再考虑做离婚决定,有利于保证家庭的和谐稳定,社会的长治久安。
(二)“离婚冷静期”制度概述
离婚冷静期制度主要是指当事人双方要求登记离婚时,行政机关要求双方当事人冷静一段时间,双方当事人在这一段时间之内拥有反悔权,随时可以撤销离婚申请制度。《民法典(草案)》中提出了这一制度,2021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实施,“离婚冷静期”制度就具有了法律效力。离婚冷静期是指夫妻在离婚时,政府强制要求双方暂时分开考虑清楚后再行决定是否继续离婚。《民法典》中明确规定:“自婚姻登记机关收到离婚登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任何一方不愿意离婚的,可以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和《离婚登记申请受理回执单》(遗失的可不提供,但需书面说明情况),向受理离婚登记申请的婚姻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登记申请,并亲自填写《撤回离婚登记申请书》。经婚姻登记机关核实无误后,发给《撤回离婚登记申请确认单》,并将《离婚登记申请书》、《撤回离婚登记申请书》与《撤回离婚登记申请确认单(存根联)》一并存档。自离婚冷静期届满后三十日内,双方未共同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发给离婚证的,视为撤回离婚登记申请。”之所以需要设置这一离婚制度,立法者在本意上就是为了能避免发生婚姻关系当事人轻率要求离婚、冲动要求离婚,以有效维护婚姻家庭稳定。
二、我国设置离婚冷静期制度的必然性
(一)符合中华民族家和文化的理念
[ANNOTATION:
BY 程翔
ON 2021-11-17T11:24:00个人用户
NOTE: 这部分和第一部分的(一),有点重复]
我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国家之一,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制度以及思想文化,对于我国婚姻家庭理念的影响较为深远。中国自古以来就倡导“和”的思想,体现在婚姻家庭之中就是注重家庭的成员之间的融洽相处,以及极力追求婚姻关系的稳定。现行有关婚姻家庭的法律便将这种“和”的思想吸收到法律规范之中,在情与法的平衡中寻找合理的方式来处理婚姻家庭纷争,以达到家和万事兴的目的。
(二)“离婚冷静期”设立目的价值所在时代的更迭变化,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升,文化观念的日益更新,人们价值取向的日益复杂化,对我国现有的婚姻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经济社会由追求高速度的发展转向追求高质量的发展,也让我们有机会慢下脚步来反思现有婚姻制度中所出现的问题。稳定是发展的前提条件,反观现实社会中,生活节奏的过快,连婚姻也进入了“快速”的时代,如何让婚姻节奏慢下来,维护婚姻家庭的稳定是当前完善婚姻制度所需要考虑的问题。离婚冷静期制度的出现是适应社会进步的产物,是解决当下婚姻问题的一种路径选择。
离婚冷静期婚姻制度的出现也让很多夫妻男女双方在重新考虑是否离婚的关键时候,进一步重新思考两个人和家庭的利益关系,离婚之后涉及影响到的不是夫妻两个人,而是两个人的家庭,离婚不是过家家,可以随便随意改变自己的主观想法,不顾一切事态后续发展的不良后果。这样的不理智不成熟的家庭离婚处理行为不一定能够应该仅仅认为是一个真正完全合格的家庭离婚后未成年人家庭所能够做出的,因此对于家庭发生离婚冷静处置期限的处理制度建设应该能够给予家庭离婚后的当事人以及夫妻男女双方一个完全足够的冷静处理期限来让时间用来去彻底的以平复心情,看到一个家庭发生离婚背后很有可能就会涉及所需要看到的诸多家庭方方面面,[ANNOTATION:
BY 程翔
ON 2021-11-17T11:48:00个人用户
NOTE: 通顺吗?]
如果我们能设置一个制度可以大大降低离婚率,这样家庭内部矛盾化解关系也同样自然可以因此从而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
三、“离婚冷静期”在实际适用中的困境分析
我国离婚冷静期制度起步晚、实施时间短,在地方立法与司法实践中的经验还不足。随着2020年5月28日《民法典》的颁布,该法典第1077条作出了关于登记离婚冷静期的规定,离婚冷静期制度在我国终于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但依据之前试点工作中总结的经验教训,比较国外相关制度的具体内容和成熟做法,可以发现我国现阶段关于离婚冷静期制度的法律供给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一)期间设置不合理
对于《民法典》第1077条明确的离婚冷静期期间一律设置为一个月的规定,本文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不妥之处:一是一个月的离婚冷静期期间过短,恐不能充分发挥冷静期该有的作用。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考虑:首先,众所周知,广大中青年是当下离婚现象的主力群体,他们大多为其事业和生活奔波,很难有闲暇时光专心经营婚姻与家庭,尤其对于婚龄不长的青年人来说,婚姻经验不够,自我意识较强,缺乏沟通与磨合,故而更易发生意气用事或“头脑发热”式的离婚;其次,设置较长的离婚冷静期间,有利于婚姻当事人拥有更为充足的时间对子女和财产问题作出妥善合理的安排,有利于进一步保障未成年子女等婚姻家庭弱势方的合法权益;最后,冷静期中婚姻家事咨询、心理疏导等配套措施的实行,也有赖于一段不宜过短的冷静期间才能支撑其辅助作用的充分发挥。因此,不少学者的观点是,一个月的冷静期还是太过仓促,不能保证当事人在此期间做出经过充分利弊权衡的最终抉择。二是“一刀切”式地规定一个月的期间缺乏合理性。现实生活中的情况往往纷繁复杂,每个家庭、每对夫妻的情况也大相径庭,一律适用为期一个月的冷静期的做法并不可取。俗语有云,“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婚姻也不例外。每对夫妻的婚姻状况都是特别的、具体的,每段濒临破裂的婚姻,其背后引发矛盾的症结也是不同的。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根据当事人的婚姻情感状况、婚姻存续时间长短、有无子女等情况设立时长不等的冷静期期间,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
(二)指导原则不明确
我国先后两部正式的婚姻法均明确了“保障离婚自由、反对轻率离婚”的处理离婚问题的指导思想。①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在此基础上又做了相应补充和发展,增加了“强化离婚救济,实现保护弱者利益”的内容,这便更加突出显示婚姻法追求实质平等、社会正义的一面,就此我国具有普适性的离婚立法的指导思想正式确立并完善。但是,自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颁布至今,社会上轻率离婚、冲动离婚现象同我国持续增长的离婚率一样,并没有得到有效地遏制,修正案所确立的离婚立法指导思想亦被现实证明并没有真正得到落实。如果说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确立的离婚立法指导思想反映的是更为宏观的、整体的、基础的离婚法价值取向和立法精神,那么离婚冷静期作为离婚法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指导思想或原则则更应该体现出针对性、精确性和实用性。然而,现阶段我国除了《民法典》婚姻家庭编明文规定的四大原则和离婚立法指导思想外,并不存在针对离婚冷静期制度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指导原则。如何在不与现有婚姻法原则反映的价值理念相冲突的前提下,确立离婚冷静期制度较为稳定、更为细化的指导性原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三)配套制度不完备
实践表明,离婚冷静期制度必须依靠相应的配套措施,才能保障冷静期制度的正确适用,有效地减少盲目的、非理性状态下的离婚。据此,我国离婚冷静期制度辅以配套措施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第一,在《民法典》作出离婚冷静期制度的规定之前,各地试点工作已然走在前面,为冷静期中配套措施的实行提供可行性依据。试点经验中不乏许多优秀的配套举措,而正是这些具有参考意义且已被实践证明卓有成效的配套措施,辅助当事人谨慎思考,挽救了不少在解体边缘徘徊的婚姻与家庭。例如,江苏省东海县民政局推行“离婚考卷”,采取类似离婚调查问卷的形式,使夫妻双方更加清醒地认识自身及婚姻问题,避免因一时的情绪失控或日常琐碎小事而导致的离婚。①第二,离婚冷静期不是“冷冻期”。对婚姻当事人适用离婚冷静期,不是让当事人在此期间消极被动地等待冷静期的度过,而是要借助相应的力量激发当事人的理性思维,意识到自己婚姻矛盾的症结所在。实际上,很多当事人仅凭自身很难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更别说客观冷静地思索夫妻之间正确的相处之道,以致于无法在离婚冷静期内解决尚未导致感情破裂的矛盾。此时,夫妻双方便需要中立客观的第三方力量来协助他们积极主动地修复彼此感情,化解双方矛盾,从而起到挽救危机婚姻、维护婚姻家庭稳定的作用。四、解决离婚冷静期存在的实际问题的有效措施
离婚冷静期结束后,并不一定意味着民政部门等相关单位的工作真正地了结,还应当通过适时的跟踪回访,了解当事人的婚姻状况和生活状况,对之前的工作效果作出评估,进而为以后类似情况的处理提供经验指导。②与此同时,婚姻登记机关应当特别关注涉及未成年子女的家庭,尤其需要进行回访,对离婚后未成年子女的学业、性格、心理健康以及父母抚养义务履行等方面表示关切与问询。对于经过调解与咨询程序的夫妻,就未成年子女的抚养协议,仍未形成妥善安排的一致意见的,民政部门可以不接受其离婚申请。另外,在保障离异家庭的父母方对未成年子女抚养义务的履行方面,韩国通过国家机构监督与救济的有力做法,可以说非常值得我国借鉴。因此,我国相关部门应当对当事人履行支付抚养费义务进行监督,如果当事人确有难以支付或不足以支付的正当事由时,社会福利保障部门应当给予这些确实困难的子女以经济救济,保障未成年子女基本的物质需求。
(二)据婚姻关系成立时间长短区别设置冷静期
当下社会,“80后”“90后”已开始陆续步入婚姻殿堂。然而,作为生长在独生子女政策和过快城镇化背景下的一代,大部分年轻夫妇的小家庭多是“双独”的结合,往往个性强烈,遇事缺乏理解与包容,常因生活琐事闹得不可开交,加之婚龄不长,婚姻基础较弱,冲动型离婚多发,故更需要离婚冷静期的介入促使年轻夫妇有更多的时间相互磨合,重塑对婚姻的信心与尊重,建议设置较长的冷静期;而“60后”“70后”夫妇在一起的时间较长,其感情较之结婚时间相对短的夫妻更为深厚,故一旦决定离婚,往往是由于在经年累月的共同生活中积压的对婚姻生活质量的不满,并形成对婚姻存续否定性评价的共识,其作出的离婚决定通常并非意气用事或一时冲动。①因此,建议酌情设置一段时间适中的冷静期,如1到2个月,帮助双方化解婚姻矛盾,以增加婚姻存续的可能性。
(三)明晰离婚冷静期制度的适用范围
我国《民法典》只规定了单独的登记离婚冷静期。目前,对于离婚冷静期制度只适用于登记离婚的观点,国内大部分学者已经达成共识。笔者亦赞同此观点,主要理由为:第一,我国离婚纠纷的司法实践中形成了离婚案件一审不判离的惯例,而二次离婚诉讼的审判规则又包含了六个月的期间,经过较长的开庭审理时间和程序的阻隔,该规则与冷静期制度发挥的效果基本相当。①第二,假如诉讼离婚环节也设置冷静期,就会形成一个实体法行为要受诉讼法法律规范来约束的现象,一方面这种情况对当事人行使诉权造成不利,另一方面还会导致损害了当事人的实体权利。②第三,离婚冷静期的主要作用是让婚姻当事人理性确认离婚合意,以及帮助他们对财产和子女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并非强制当事人对所有问题都达成合意,倘若经过咨询、调解后仍然无法达成一致的,当事人依然可以选择诉诸法院来予以解决。③此外,还应该特别规定离婚冷静期制度的排除适用情形。在我国,婚姻家庭生活中的暴力现象仍然存在。根据最高院公布的司法大数据显示,夫妻向法院诉请离婚的原因中家庭暴力占到了14.86%。④当有家庭暴力的实际情形或严重威胁发生在夫妻之间或共同生活的其他家庭成员之间时,应当免除适用离婚冷静期。此时,如果不加区别地一律适用离婚冷静期,不仅不会促成婚姻家庭的稳定和谐,反而会延长施暴方对受害方的暴力行为,恶化受害方的处境,甚至造成令人扼腕、难以挽回的严重后果。我国可以借鉴英韩两国这方面制度上的经验,对于存在家庭暴力的离婚登记情形,经过确认确为实情,则婚姻登记机关可立即同意并为当事人办理离婚手续,此情形不受冷静期的约束。结语
通过对《民法典》中关于离婚冷静期现实操作可能出现的问题分析,让我们认识到“离婚冷静期”设立弥补我国登记离婚制度的不足,降低我国的离婚率,增强民众对婚姻的信心,离婚冷静期为“幸福婚姻和谐社会”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参考文献
[ANNOTATION:
BY 程翔
ON 2021-11-17T14:56:00个人用户
NOTE: 前面要列几本书
NOTE: 民法类、婚姻法类的书]
[1]巫昌祯、夏吟兰.婚姻家庭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6.[2]杨大文、龙翼飞.婚姻家庭法(第七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3][3] 王芬.离婚冷静期在诉讼离婚中的借鉴适用[J].法制与社会, 2020(33).[4] 郑静燕.浅析我国婚姻现状及其离婚冷静期的实践探索[J].法制与社会, 2020, 000(010):204-205.[5] 翁明杰.《民法典》中离婚冷静期制度的证成及完善[J].吕梁学院学报, 2020(5).[6] 杨嬿宁.民法典中关于离婚冷静期现实操作可能性制度搭建.[7] 申晨.《民法典》离婚登记冷静期的正当性分析[J].经贸法律评论(6):16.[8] 杨立新.对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草案规定离婚冷静期的立法评估[J].河南社会科学, 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评注”(18JJD820001).[9] 董玉娴.浅谈“离婚冷静期”制度[J].法制与社会, 2019, 000(005):39-40.[10] 相姝.构建我国离婚冷静期法律制度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 2019.[11] 吕侨.《民法典(草案)》视角下离婚冷静期制度探析[J].法制博览.[12] 吕远霞.《民法典》中离婚冷静期制度的思考及完善[J].科教导刊:电子版(2):3.[13] 张冬莉.《民法典》离婚冷静期规则的立法评估[J].休闲(22):2.[14] 张雅萍.从离婚冷静期看《民法典》对婚姻家庭的人文关怀[J].法治论坛(4):10.[15]王庆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离婚冷静期规范的层次性适用研究[J].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