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宫崎骏动画设计与生态主义关系论文
中图分类号:J632.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3-67-1二战后,西方靠着先进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一跃成为世界的中心,但是由于郊区化导致城市蔓延,环境和生态系统日益遭受着严重的破坏,人类的生存和繁衍面临着威胁。随着环境问题越发地突出和受人关注,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似乎已被忽略的问题,生态主义又一次被搬到台面上来。
一、生态主义的含义
生态主义的设计早已不是停留在幻想和纸上的空谈了,也不再是少数科学家的实验,作为人类生活的构想者的设计师也同样面临着的本质的、内在的考虑。到底什么是生态主义?生态主义主要有两重含义:
(一)人们应当尊重自然的权利
基本环保理念的确立,使得人们尊重自然权利的意识增强,在不违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人类和自然界才能共同生存,否则,人类最终会受到大自然的报复。
(二)人们应当承认自然的固有的价值
生物之间的依赖性、竞争性,复杂性和自然创造性造成了生物的异同性和多样性,自然的价值保持了地球这复杂性的平衡,自然价值对人类和其他生命都有着重要的生存意义。
二、动画作品中的生态主义
作为动画设计师,也承载着向全世界宣传生态主义的重任,说到动画,就不得不提日本动画界的泰斗——宫崎骏。宫崎骏的每部作品,虽然题材大都不同,却都包含深远的寓意,将生态主义环保、生存、理想这些令人最深刻思考的问题,融合其中,始终贯穿于他的创作理念。
以下通过介绍宫崎骏的几部作品,阐述动画作品中蕴含的生态主义与动画设计的深刻关联。
(一)《风之谷》——生态主义与生存
宫崎骏的动画片《风之谷》于1984年3月11日在日本公映,当时引起了轰动,作品传递的生态主义环保的世界观和对人性深刻思考的价值观可以说影响着日本动画数十余年的趋势。《风之谷》讲述的是千年以后的生活年代,因为人类肆意的破坏与不顾自然环境使得人类不得不与虫族争夺生存的空间。女主角娜乌西卡化身为人类生存和环境保护的使者,她也是环保主义和反战的理想形象。由此,被一直视为娱乐的动画片,从此被赋予了现实的内涵,并用动画的技法来反思生态和人类文明,成为了动画界的“荷马史诗”。
(二)《天空之城》——生态主义与发展
日本吉卜力工作室于1986年推出的一部动画电影——《天空之城》,此片中虽然勒普泰岛最终毁灭了,影片结局却是令人回味,他的作品里通常没有绝对的好人与坏人之分,希望与绝望的并存,哈姆雷特的终极追问“生存还是死亡”式的问题同样流淌在宫崎骏的作品里。
在一次采访时他说:“我也想通过我的影片战胜自己对未来的恐惧感。对此确是一种自相矛盾的感觉。人是丑陋的,生活是美好的。”[1]宫崎骏有着强烈的生态意识,但同样的,在他的作品里,人类始终是生存、价值的终极思考者,在现实面前他往往表现出一种高度怀疑、无奈和困惑,却又相信美好未来的夙愿。
(三)《幽灵公主》——生态主义与人性
在宫崎骏的眼里,生态和人性是对立的两方面,未来可以和平共处,也有可能完全往对立的方向发展,出现新一轮的竞争与悲剧。《幽灵公主》将这种可能体现的淋漓尽致,它是宫崎骏对大自然和人类关系深刻思考后诞生的作品,影片没有通常的大团圆完美结局,可是最后阿西达卡对桑说的“一起活下去吧”,却又给了观众无限的希望。
另外,在宫崎骏的作品里总有一株涵养大地、哺育生灵的“母树”,支撑起整个生命发展繁衍的重任。这种独特的创作理念,也包含着宫崎骏对于生态自然生生不息的向往。
三、结语
马克思认为:“首先,人是有规定性的,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意识;其次,人有层次性的,人是物理的,也是生物的,生物是对物理的扬弃,所以人是一种生命;最后,人是和谐体,每一个层次都是对上一层次的扬弃,人需要知、义、情,人的本质是需要和谐。”[2]其实,人类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与所有地球上的其他生物是同样平等的。宫崎骏说“每一天,都有新的婴儿诞生:每一天,儿童都在成长。如何引导而不是误导他们,是每个动画人的责任。即使儿童不再象从前那样对动画片中正义的主人公进行自我指认,我也希望动画片能够教给他们认识这个美好世界的能力。”[3]他认为动画不仅是供人们娱乐消遣的工具,在对现实的批判中动画能起到很好的媒介作用。所以,他的作品中浓浓的透漏出生态主义与动画设计的关联,引导人们进行深刻的反思。
因此,为维护自然生态与人类的繁荣发展,所有的人都必须担负起生态责任。动画设计师作为宣传者,有义务指导人们从小注重生态主义的意义,也教给他们认识美好世界的能力。相信在人们共同的努力下,生态主义将深入人心,环境保护意识也将日益增强,未来不久,人类与生态自然和平共处的愿望一定会实现。
参考文献:
[1][德]海德格尔著,郜元宝译.诗意地安居[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日]宫崎骏,支菲娜译.思索与回归——日本的动画片和我的出发点[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4,(03).
第二篇:生态主义
生态主义
这里讲的生态主义(Ecologism),又称绿色政治学(Greenpolitics)、环境政治学(Environmental politics)和生态政治学(Ecologicalpolitics)。是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新兴的政治思潮。是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反对传统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人类社会内部不同群体、不同阶级、不同种族、不同国别之间新型关系为内容,是一种突出强调人类整体利益和未来人类利益的新的绿色政治运动。
第一节 生态主义的由来和发展
生态主义形成于20世纪60-70年代。历史背景:
(一)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
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来看,资本家为了最大限度的追求利润,采取了对环境不负责任的态度。
从资本主义的消费方式来看,资本主义生产所提倡的高消费的生活耗费了世界上的大量资源,并带来大量不必要的环境污染。
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重要动力科学技术来看,现代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它一方面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某些危害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的负面效应。
(二)资本主义社会和阶级结构的新变化。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基本上从工来社会进入了后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出现了一支庞大的中间阶级队伍。这个中间阶级队伍既不同于传统的工人阶级,也不同于过去的中产阶级,其自身的构成和政治要求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第一,普遍接受良好的教育,对社会提出新要求。第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点发生了转移。第三,参与政治的方式发生了变化。
(三)公众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不满情绪。生态主义政治是人民群众对所谓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和传统左翼政党奉行的改良政策不满的产物。
(四)传统对外政策对和平的威胁。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军事集团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军事集团形成了尖锐的军事对立,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尤其是核武器的竞赛,直接威胁到整个人类的生存安全。欧洲地处东西方对峙的焦点,战争的阴影时刻笼罩着这一地区。同时,欧洲又是两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人们对战争与秤问题更为敏感。由引,在西欧各国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和平反战运动。
发展:随着绿色政治运动规模的扩大,绿色和平主义斗争的主题和内容发生了变化,从早期的动员、宣传群众,唤醒社会的生态意识转为以将生态价值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社会实践,绿色和平主义者积极参与政治,努力改变国家经济、政治的发展进程和方向,斗争内容的转换使得绿色和平主义早期所采取的远离议会、远离国家决策程序的斗争形式无法再适应新形势,所以建立统一的全国性政党渐渐提上了各国生态运动的政治日程。
第二节 生态主义的基本特征和主要流派
一、生态主义的基本特征
第一,生态主义主张意识形态多元化,无论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民主主义还是别的什么政治派别,只要认同生态主义的基本主张,都可以成为生态主义的成员。
第二,生态主义崇尚一种新激进主义,或者“新乌托邦主义”。生态主义否定工业资本主义的价值体系及其制度,追求建立一个自然和社会生态平衡的美好的“绿色社会”,其现实性受到西方社会的广泛怀疑和攻击,不可避免地戴上了乌托邦主义的政治标签。
第三,生态主义的思想方法上赞同整体论,反对以培根、笛卡尔、牛顿等人为代表的西方近代科学的分析—归纳方法,特别是机械的线性思维方式和原子论观点。
第四,在哲学立场方面,生态主义者信奉一种后物质主义,批判工业资本主义社会无止境的物质追求和物质享乐主义倾向。
二、生态主义的主要理论流派
(一)初期的派别
初期的绿色和平主义至多可以粗略地分为激进派与温和两大派。激进派属于绿色和平主义中的理想主义者,主要是一些绿色政治理论家,激进派表达绿色政治的理想或者终极目标,强高绿色政治内部的一致性以及与其他政治思潮的区别,认为必须抛弃工业资本主义的整个体系才能实现世界的绿化,激进派的主张常常被称为“深绿政治”。
温和派属于绿色和平主义中的现实主义者,主要是一些绿党政治家,他们出于政治需要,强调绿色政治兼容并包的一面和由此产生的勃勃生机。常被称为“浅绿政治”。
(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主要派别
20世纪80年代,绿色和平主义运动中出现了生态社会主义、生态自由主义、生态激进主义、生态现实主义的划分。
生态社会主义认为社会民主党和工会已被资本主义化和物质主义化,无法实现生态社会主义目标。
生态自由主义强调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认为环境问题的出现是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在内的一切工业文明中出现的共同现象,而并非资本主义制度的独有现象。
生态激进主义包含了生态原教旨主义、生态理想主义、生态自治主主义、生态无政府主义、生态乌托邦主义等多种不同的派别。此派最根本的特征是彻底反对现行的工业制度和社会政治制度。
生态现实主义奉行的改良主义路线,类似于社会民主党人所奉行的渐进改良主义。
(三)“绿色绿党”与“红色绿党”
所谓“绿色绿党”即生态运动中以无政府主义为理论基础的、主张生态中心主义的派别,包括生态原教旨主义、生态无政府主义者和生态自由主义者等。所谓“红色绿党”,即生态运动中以社会民主主义为理论基础的,主张生态社会主义的派别,包括马克思主义者和社会民主主义者。
第三节生态主义的基本主张
一、绿色哲学
绿色哲学与传统哲学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如何确定人与自然的关系,二是如何评价人类用以征服自然的手段(科学技术)。它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关于科学技术的评价。
二、绿色政治
在政治领域,绿色和平主义者的回归自然和激进平等思想主要体现在:第一,激进的民主观念;第二,认同现存国家的部分合理性功能;第三,主张社会公正。
三、绿色经济
自二战以来,传统政治思潮一向以经济问题为中心,欧美政治学界称之为“非政治的政治”。事实上,绿色和平主义也非常关注经济问题,可以说,无论在意识形态还是政策层面上,经济问题都是绿色和平主义的主体。绿色经济在内容上比较全面系统,主要有:第一,绿色发展模式;第二,绿色能源;第三,绿色经济决策方式;第四,绿色消费方式。
四、绿色外交
坚决反对强权政治、霸权主义和剥削行为,强烈地追求一种平等、和平、公正、共存共荣的国际新秩序,他们的思想形成了绿色和平主义的绿色和平政治理论。
第三篇:宫崎骏论文(最终版)
面对着物质生活的日渐丰富和精神匾乏的日渐加剧,现代人渴望寻求精神家园的梦想更加强烈,宫崎骏的动画电影恰是现代人实现这种梦想的理想场所看到当今社会,现代文明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拜金主义思想的普遍存在以及人与人之间感情的日渐淡漠,宫崎骏说:“我希望能够再次借助更具深度的作品,拯救人类堕落的灵魂。”
第一节、生存/自由《易传》谓:“天地之大德曰生。”从《风之谷》、《天空之城》到《幽灵公主》,是宫崎骏的关于人类生存主题的三部曲,影片中的颓败、荒凉的画面向我们传递出隐隐的压抑感,展示出人类生存困境的主题.这三部影片题材虽然不尽相同,却都含《风之谷》一开始向我们展示的产业文明毁灭千年之后,释放出有毒瘴气的“腐海”侵蚀着人类的栖息之地,“风之谷”的人们为了生存,艰难的固守着在这个世界上残留下来的一方净土。娜乌西卡既保护着“风之谷”,又守护着森林,是穿梭于人类和自然之间的使者,为了让人类和自然和平共处,她用生命作为代价来平息河姆对村落的进攻,只有生命才能抚慰生命,只有生命才能感召生命,也只有生命才能把人和自然统一起来,当最后她“身穿蓝衣,走在一片金色的草原”上的时候,宫崎骏向我们展示的是人和自然的和谐之光,“她对于人类生存本质意义上的拯救,并不仅仅在于对风之谷的保护,而在于对自然之于人类的母性性质的重新发现和揭示。”正是因为自然的庇护,人类才有纯净、明丽的生存空间。《天空之城》围绕一颗飞行石展开,思考的是文明和自然的关系。希塔告诉贪婪的慕斯卡,“天空之城”之所以不能生存,是因为“离开了大地的泥土”,只有“植根厚土,沐浴清风,呵护着种子度过严冬,和鸟儿一起歌唱春天。”只有将人类文明融于自然,人类也才能不断向前,而人类无尽的贪欲将会毁灭掉人类自身,这也是宫崎骏对人类自身生存命运的关注。中国漫画家丰子恺先生曾经说过,护生就是护心,保护生灵、关注生存其实也是在保护我们自己心灵的成长,所以,宫崎骏的作品让我们感受到人生的深度的同时,也能够体会到他发自心灵的呐喊。《风之谷》中的娜乌西卡是在用心灵和大自然、和自然界中的生灵进行交流,《侧耳倾听》又名《梦幻街少女》,是一部有关少女的心灵成长的故事,在这里我们倾听到的是少女月岛滴滴的心灵的私语,宫崎骏的动画是清澈的、是纯净的,当这种清澈和纯净进入到心灵深处,会有一种深深地感动,他是用一种“生”的力量在催促“心”的成长。2004年宫崎骏的最新力作《哈尔的移动城堡》,短短两天就打破当初《千与千寻》创下的超高票房,并且己确定会在全世界50个国家上映。短短两天就创造了14亿8384万日元的超高票房,动员观众人数多达110万4980人次,打破了2001年《千与千寻》创下的票房纪录和观众人次纪录。在这部影片中我们看到宫崎骏关注生存的意识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有所增强,当年轻的苏菲被荒野女巫施魔法变成了一位90岁的老太太后,她没有放弃生命,而是选择了去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继续“活下去”,她用松动的牙齿咀嚼着又干又硬的馒头来维持生存,当看到一缕缕充满希望的阳光透过乌云的缝隙直射到大地上的时候,让我们感到万物生生不息的强烈震撼:生存意志,坚不可摧!自由问题也是当代文化中的一个焦点性的问题。在宫崎骏的梦幻世界里对飞翔的情有独钟,是宫崎骏对自由的向往和追寻,呼唤自由的主题,使其动画电影焕发出永恒的魅力。自由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与向往,人类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或主观的,或客观的,或主观与客观结合在一起的种种的障碍,使身处现实社会中的人们很难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如果艺术家没有发现人类的这种当代性不幸和困境,便难以用自由观来关照人类生存和发展,而宫崎骏动画电影中飞翔的美丽与壮观则潜在的满足了人对自由的向往。从《龙猫》中的姐妹二人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有活力的自由精神和精神生长的快乐,她们在木屋前的草地上幸福的奔跑、嬉戏,那种自由的成长缘于对生命的内在渴求。当姐妹俩趴在龙猫的肚皮上在空中飞翔时,脱离了世间的牵绊和惆怅,给童年的成长增添了更多的快乐和梦想。当小白龙驮着千寻(《千与千寻》)在洁白的天际飞翔的时候,千寻回忆起自己在幼时曾经被小白龙从水中救起,由此记起了小白龙的名字,从汤婆婆那里为小白龙赢得了自由。第二节、缺失/寻找
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人类的精神空间逐渐缩小,导致人类精神的困顿、苍白和匮乏,使人类文明出现了不平衡的发展,从而限制了人类自身的发展。人生目的和生活意义的丧失,人际关系的不信任,尤其是青年人更是表现出对自我信任的丧失,没有了生活的实感,象征生命和希望的“绿色”在喧嚣的现代都市更是消失得没了踪影。宫崎骏用自己的动画电影来关注现代人的精神世界和生存状态,呼唤现代人热爱自己的生存空间,提醒人们从自然界中寻求精神上的抚慰,找回自我,在自然中追求心灵上的宁静美。在《风之谷》《天空之城》《幽灵公主》等影片中,他试图通过对文明失落的根本原因的追问,折射出现存的人类文明的弊端,并最终作出对人类文明“该往何处去”的现实问题的有对人类和自然的哲学思考,对人类生存意义的积极探索,对生命的敬畏和爱。
思考。在《风之谷》中,宫崎骏展示的是曾经辉煌无比的现代工业文明,终于在“七日之火”的浩劫中彻底毁灭,人类社会最终又退回到了农耕时代。所谓的“七日之火”正是人类凭借现代化的高科技条件制造出来的,是人类用来进行侵略和征服的工具,可最终被摧毁的却是人类自身。“风之谷”的公主娜乌西卡驾着飞翔器不停地在风之谷和森林上空翱翔,目的是要寻找到让人类存活下去的途径,寻找那曾经失去的世界。数千年来的人类文明,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使人类深深地感到恐慌和不安,在过去数千年的人类文明中,由于我们文明的外部因素—如火山爆发、洪水等自然原因出现了各种地“末世观”危机意识,但是现在却不同,今天文明社会的危机是我们人类自身所招致的—如核战争、资源枯竭、全球变暖等危机,这只能靠我们人类自己找到解决的办法,靠人类自己担负起“自救”的责任,人类才能更好、更安全的生存下去。《天空之城》是宫崎骏在1986年的动画电影,也是吉卜力工作室的开山之作,故事背景是建立在喧嚣的空想工业社会,雷帕特人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后,拥有了高度的智慧和文明,他们靠从地层深处提炼出来的飞行石来支撑起庞大的天空之城,几百年后,在大地上过着平静生活的雷帕特公主—希塔从母亲那里继承了世代相传的飞行石,当海盗、军队为了霸占珠宝,幕斯卡为了控制雷帕特而抢夺飞行石的时候,希塔和少年巴斯一起踏上了寻找自己家园的冒险历程.但是当面对幕斯卡的贪欲时,希塔和巴斯决定还是念出那道使城堡毁灭的咒语,希塔知道,即使不念出咒语,因为离开了大自然的庇护,没有泥土的呵护,没有清风的沐浴,雷帕特城也不会长久的存在下去,只有自然才是人类永远的家园,所以,她选择放弃雷帕特城,回到自然的怀抱。在此也可以看出,宫崎骏关于文明和自然的关系,就如种子和泥土,离开泥土的种子,不会长成参天大树,同样,离开自然的人类文明,也不会长久存在。在《龙猫》、《魔女宅急变》、《千与千寻》等影片中,宫崎骏表现出的是人在成长过程中的缺失,如果心灵上没有缺憾,内心深处也就不会有任何的企盼。《龙猫》中,宫崎骏向我们描绘出人在成长过程中的母爱的缺失,因为母亲长期生病住院,在五月和妹妹May的心灵深处留下了很深的疮痛,所以,五月比同龄的孩子更懂事,更乖巧,当妹妹在雨中跌倒后,跟姐姐说:“我没哭,很勇敢吧?”没有妈妈在身边,她们不像同龄孩子那样可以任性的撒娇,反而要努力让自己更勇敢.当妹妹一个人玩耍的时候,无疑中发现了龙猫,在现实世界中寻找到了精神上的母爱替代,从此,生活中有了更多、更美的乐趣。May可以任意的、很有安全感的趴在龙猫舒适的大肚子上睡觉,就如睡在妈妈的身边,而龙猫也乐意接受这个孤独的孩子的依恋,对她表现出母亲的呵护。所以,May在姐姐的课堂上用画笔画出的是龙猫的形象,而不是妈妈的形象,因为她真切的感受到龙猫的存在,且对它有着很深的依恋,在妹妹走丢之后,五月想到的是向龙猫求助,在梦中,龙猫带她们在空中飞翔,和她们一起陪同种子成长,在影片中,宫崎骏用嫩嫩的绿芽来暗喻姐妹二人在生命成长过程中需要母爱的呵护。在母亲缺席的日子里,龙猫为她们填补了在心灵上的母爱空白,使她们在那段日子里得以健康、快乐的成长。由此可以看出,人在人类社会中缺失的东西可以在自然处得到补偿,也是宫崎骏在提醒亲情,关注生命的成长。在《千与千寻》和《魔女宅急变》中,我们看到的是“自我”在现在社会中的丢失,所以,如何找回真实的“自我”,以此来完成自我的成长,是宫崎骏在影片中要告诉我们的。小魔女奇奇在面对了生活的失意后,重新用自己的眼睛来看周围的世界,敢于面对失败和不如意后,她又找回飞翔的信心,当终于勇敢地救出危难中的朋友后,她又恢复了生活的勇气,实现了自己的存在价值,找回“自我”。正因为心底的“失落”,所以才有了“寻”。面临着失去自我的困境,千寻在神界的奇遇中,焕发出了全部的生命潜能和生存意志,认识到了真正的自己并努力找回自我,这一点也是宫崎骏对现代人生存困惑的一种提示。千寻最终凭借儿时的记忆,帮助小白找回真正的名字和身份,在“无面人”缺失友谊、孤独流浪的时候,与“无面人”建立起友情,并带他离开“油屋”,寻找到真正属于他自己的“家”,当千寻救出父母,陪同父母一同离开“油屋”后,她已经找回了真正的自己。在这个世界上要认识真正的自己已经很难,可是要找回真正的自己就更不容易,只有凭着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和善良的真性情,才能在失落的世界里找到生存下去的理由,找回“自我”。第三节、孤独/救赎
孤独是宫崎骏着意表现的一个带有现代特征的社会问题。宫崎骏作品中的主人公要么在孤独中实现拯救,要么拯救孤独中的生灵,孤独和救赎是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中不可分的一个表现主题。宫崎骏善于将其作品中的人物放在让人能充分体会到孤独的境地中,来体味人生,感悟生命。《风之谷》中的娜乌西卡只身一人在自然和人类之间穿梭,正是人类对自然的无知最终毁灭了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娜乌西卡用心灵和生命努力地做着人和自然界的沟通,为了让人类和自然界情感共通,她甚至不惜牺牲生命,以此来抵消人类对自然所犯的罪恶。当人类僧恶飘扬着抱子的“腐海”和有毒的植物时,只有娜乌西卡知道毒源其实来自人类自身,正是因为人对自然的污染而导致了自然的反噬。人类对自然的敌意和自然对人类的愤怒,以及人类之间无休止地侵略和征服,是娜乌西卡一时很难化解开的,这使她更加孤独,当她和少
年阿斯贝一起随流沙坠入地下,发现了曾经在梦中出现过的纯净世界后,她趴在地上久久地哭泣,在她身上承载了宫崎骏太多的忧虑和感伤。她坚信“战争只能使人类灭亡,只有和平才能生存”,所以不惜拿自己的生命来换取和平,在人类因无知和精神的麻木将自身逼向困境的时候实现对人类的拯救。《幽灵公主》中的阿席达卡是孤独的,因为人类对自然所犯的过错,他的右臂受到诅咒,按照自己族里的规矩,他再也不能回到自己的家园,为了寻找到罪恶的源头,他到达了“铁镇”,在人类居住的“铁镇”和幽灵公主居住的森林这两者不可调和的矛盾中做着自己的努力,使本来就是局外人的他更是处于了尴尬的处境。当他为了从“铁镇”的头领幻姬那里救出桑的时候,他被人类从火枪中射出的子弹射穿了胸膛,却还是坚持着把桑送到了森林,当桑清醒过来后,又差点被她刺穿喉咙,深深地体现出他的悲剧性,也正是因为他不受社会归属的束缚,他才可以用自己的没受到污染的眼睛看世界,清醒地看待人类和自然的关系。他不像桑一样僧恨人类,作为人类社会中的一员,他能够深切体察人类为生存而付出的艰辛和苦难,他也相信自然界中的一切生灵都拥有平等的生存权利,这是一种超越了幻姬和桑的对生命存在的认识,阿席达卡的意识是宫崎骏对人类在未来时空中的期望,他希望通过影片最终能够唤回人类对自然的尊重和敬畏。《幽灵公主》中的桑是孤独的,虽然身为人类中的一员,却自幼被父母抛弃在森林中,由白狼神抚养长大,把白狼神视作自己的母亲,有着对人类的与生俱来的仇恨,她把森林看作自己的家园,与森林中的动物一起对抗着人类对森林的破坏,全身心地担负起拯救森林的责任。麒麟神是孤独的,作为森林之神,它孤独地守护着人类和森林,却还是得不到森林中动物的理解,它试图用温情来提示幻姬,让幻姬对准它的猎枪开出鲜艳的花朵,却最终也没有逃得过人类的杀戮,它能够给予生命,同时却也能带走生命,随着它的死亡,所有的绿色都消失,森林中的一切都变得荒芜。“铁镇”的孤独就如飘浮在空中的雷帕特城(《天空之城)))一样,是宫崎骏安排的对日本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一个缩影,日本的岛国的地理位置给日本人带来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孤立感,日本人总是感觉到在这个世界上是孤独的,宫崎骏也不例外,借此表达出人类社会离开自然,离开大地后自身存在的孤独。人类的孤独和不得不承担起的拯救的主题一直贯穿在宫崎骏的作品中,除了展示人在自然界中的孤独外,宫崎骏还在《龙猫》、《魔女宅急变》、《千与千寻》等影片中细腻的刻画了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的孤独和救赎。(龙猫》中姐妹二人在母亲生病住院,父亲忙着继续读书,无暇照顾自己的日子里,相互支撑着共同成长。《魔女宅急变》中的小魔女奇奇在一陌生的城市里经历生活的失意,学会了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重新找回自己,慢慢学会长大,终于在关键时刻救出了悬在空中的朋友“蜻蜓”。《千与千寻》中的千寻在一个对她来说完全陌生的世界里学会劳动,对人善良、诚恳,她首先是实现了“自救”,使自己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女孩长大成为可以拯救别人的有爱心和责任心的女孩,而后又完成了对别人的拯救,她帮助小白找回自己的名字,找回原来的自己,帮助“无面人”找到属于自己的家园,让他不再因为孤独而去蚕食生命,她带领汤婆婆娇生惯养的儿子作了一次有意义的旅行,使他不再惧怕外面的世界,最终千寻救出了父母,完成了自己的神界之旅。当90岁的苏菲((哈尔的移动城堡》)来到哈尔的城堡后,便担当起了拯救城堡中所有人包括哈尔、荒野女巫还有那团调皮的火焰的责任,正是因为她的正义、善良和勇敢让他们获得自由的同时,最终解除自己身上的魔咒,通过对稻草人的拯救缓解了两个国家的战争,从小处看,苏菲的行为是对人身自由的拯救,从大处而言,是对道德和正义的拯救,这也是宫崎骏动画的真正用意之所在。第四节、净化/再生
日本人是水和沐浴的崇拜者,所以,在宫崎骏的大多数作品中都有对水和沐浴的描绘,水和沐浴在他作品中不止是洗涤人的身体,还有着净化灵魂和心灵的暗喻。在《风之谷》中,产业文明毁灭之后,正是被人类认为散发出有毒气体的“腐海”作为一个巨大的净化系统,净化着被产业文明所污染的环境,保护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在“腐海”的底部是再生后的干净、纯洁、清新的森林世界。对生命的净化和在净化后的重焦的主题,在宫崎骏作品中有着明显的表达。影片最后的宗教式的结尾,让娜乌西卡通过自然的力量复活,是宫崎骏的用意所在,用她的再生寄希望于人类文明的再生,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平衡发展。在《幽灵公主》中麒麟神所饮用的生命之水,以治愈和净化的神奇魔力,这一湖的生命之水纯净、澄明,润泽着自然界的一切生灵,让生命重新释放出活力。当桑把阿席达卡受伤的身体放在水中,等阿席达卡醒来后,他胸膛上的伤口却神奇的痊愈了,当他把被野猪神诅咒的右臂放在水中后,他疯狂发作的右臂很快归于平静。当麒麟神终于从人类手中找回自己的头颅后,森林又开始慢慢的出现了嫩绿的生机,可爱的树神又探着脑袋出来玩耍。这是崎骏的生命再生思想的体现,他不想让现世的人绝望,也是因为他还怀抱着对人类的希望,只是用类似世界末日景象来提醒一下已经麻木的人类,主宰“生”和“死”的向来都是自然之神,而人也不过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并非自然界的主宰者,所以人类企图摧毁森林来证明自己强大的做法是愚蠢的,最终只会自取灭亡,而自然还是以她始终的宽厚和博爱来对待人类所犯的罪过。影片的最终目的是让人类在自省中重建人类的生存空间和精神家园,在世
界末日还未到来之前重新思索人类和自然的关系,重建人类文明。这是宫崎骏的一种静悄悄的革命精神,让人类在看到社会灭亡之前的恐怖后反思自身,从而打碎旧的建立起新世纪的适合人类与自然共存的文明社会。在《千与千寻》中,宫崎骏通过描写千寻在“油屋”的一切经历来体现净化和再生这一母题。“油屋”是由汤婆婆控制的专门招待各方神灵洗浴的场所。当老河神拖着面目全非的身体来到“油屋”的时候,谁都不知道是哪路神仙,当千寻费劲艰辛帮它完成洗浴后,才恢复了它本来的面目,也因此,河神拿出一个可以让父母获得重生的“苦丸子”来答谢千寻。但是随着事情后来的发展,当小白因为吞噬了汤婆婆的孪生姐妹一一钱婆婆的魔印而变得奄奄一息时,千寻咬下“苦丸子”的一半,给小白服用,使得小白吐出魔印,现出人形。之后,在“无面人”吞噬“油屋”的蛙男、艺妓和食物时,千寻又将丸子的另一半该“无面人”吞下,等他吐出被吞噬的各种食物后,千寻带他一同踏上了可以获得新生的心灵之旅,坐着浮在水面上的有轨电车,千寻、“无面人”、汤婆婆的娇生惯养的儿子,一同在清澈的、荡涤心灵的“水”的世界里做一次生命的畅游,当望着窗外清澈、透明的水的世界时,没有都市的喧闹和浮躁,一切都归于平静,包括电车上的人和周围的世界。我们不得不惊叹于宫崎骏的超出常人的想象力,原来远离喧嚣和繁华之后的人的心灵会如此澄静,那是一种“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的境界,那水的世界不止为千寻他们一行,也为身处喧嚣和浮躁社会的我们提供了一块“心灵上的栖息地”。当千寻终于凭借自己曾经在幼时落水的片断的记忆,帮助小白找回了自己的真实的姓名和身份后,也彻底地让小白获得了再生。也因为一次跟随千寻经受过水的洗礼后,汤婆婆的胖宝宝终于看到了外面世界的精彩、美妙和纯净,相信他以后再也不只是在汤婆婆设计的温室中成长。正是千寻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他们获得新生,帮助父母实现了由猪向人的复原,而千寻也不再是原来那个冷漠、娇纵、怯懦的女孩了,当她回到原来世界后,她将完成自己的重生。
第四篇:生态与环保论文
生态环境保护之可持续发展思想论述
生态环境是指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组成的各种生态系统所构成的 整体,主要或完全由自然因素形成,并间接地、潜在地、长远地对人类的 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终会导致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是在近几百年来我们人类各方面得到高速发展,尤其是工业得到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的生态环境正在一步步走向衰弱,环境保护已然成了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承认在过去的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间所创造的经济财富是以环境为代价的。因而,我之所以选择生态环境保护着门选修课,是为了增加自己对于环境保护相关知识的了解,能使自己在未来将它很好的与自己的专业课知识相结合,为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一份自己的努力。写这篇论文,即是对这大半个学期以来自己在这门课上收获的有关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知识的整合。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概念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也就是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对于可持续发展不同侧重的定义
1.侧重于自然方面的定义
“持续性” 一词首先是由生态学家提出来的,即所谓“生态持续性 ”(ecoldgical sustainability)。意在说明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程序间的平衡。1991 年 11 月,国际生态学联合会(INTECOL)和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IUBS)联合举行了关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专题研讨会。该研讨会的成果 发展并深化了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自然属性,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 保护 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其含义为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境,系统更新能力的发展。2.侧重于社会方面的定义
1991 年,由世界自然保护同盟(INCN),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共同发表《保护地球一一可持续生存战略》(Caring for the Earth:A Strategy for Sustainable Living),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生存于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之情况下,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并提出了人类可持续生存的九条基本原则。3.侧重于经济方面的定义
爱德华-B •巴比尔(Edivard B.Barbier)在其著作《经济、自然资源 :不足和发展》中,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保持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
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皮尔斯(D-Pearce)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今天的使用不应减少未来的实际收入”,“当发展能够保持当代人的福利增加时,也不会使后代的福利减少”。4.侧重于科技方面的定义
斯帕思(JammGustare Spath)认为 :“ 可持续发展就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一一尽可能接近„零排放 ' 或„密封式 ', 工艺方法一一尽可能减少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 ”。5.综合性定义
《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对“可持续发展” 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与此定义相近的还有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的定义:“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
1989 年“ 联合国环境发展会议 ”(UNEP)专门为“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战略通过了《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 , 认为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战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含义:(1)走向国家和国际平等;2)要有一种 支援性的国际经济环境;(3)维护、合理使用并提高自然资源基础;(4)在发展计划和政策中纳入对环境的关注和考虑。
总之,可持续发展就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其宗旨是既能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能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
可持续发展注重社会、经济、文化、资源、环境、生活等各方面协调“发展”,要求这些方面的各项指标组成的向量的变化呈现单调增态势(强可持续发展),至少其总的变化趋势不是单调减态势(弱可持续性发展).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同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其主要有以下原则:
(一)公平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强调人类需求和欲望的满足是发展的主要的目标。公平性原则即机会选择的平等性,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1)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性,要给世界以公平的分配和发展权,要把消除贫穷、贫富悬殊、两极分化作为可持续发展进程特别优先的的问题来考虑;(2)代际间的公平即时代之间的纵向公平性。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本代人不能以自己的发展与需求而损害人类世世代代满足需求的条件——自然资源与环境。(3)公平分配有限资源 各国拥有着按其环境与发展政策开发本国自然资源的主权,并负有确保在其管辖范围内或在其控制下的活动不致损害其他国家或在各国管辖以外地区环境的责任。
(二)可持续性原则 可持续性是指生态、环境系统受到某种干扰时能保持其生产率的能力。资源和环境是人类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的保持是人类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人类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必须在生态可能的范围内。可持续性原则与公平性原则是密切相关的。
(三)共同性原则 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必须采取全球共同的联合行动。发展共同的认识,提高共同的责任感,既保证所有各方的利益又保护全球环境与发展体系。
(四)需求性原则 即要满足所有人的基本需求,向所有人提供实现美好生活愿望的机会。主要包括三种需求:(1)基本需求:维持正常的人类活动所必需的基本物质和生活资料;(2)环境需求:人类在基本需求满足后,为了使自己的身心健康、生活更和谐所需求的条件;(3)发展需求: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人类为了使生活更充实和进一步向高层次发展所需要的条件。
可持续发展首先要解决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举例
可以说,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人们就已经开始被层出不穷的暴露出来的严重威胁着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所困扰了,其中包括各个方面的:农业,工业,城市建设以及资源产业。
而稍具体地说,到目前为止已经威胁人类生存并已被人类认识到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淡水资源危机、能源短缺、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物种加速灭绝、垃圾成灾、有毒化学品污染等众多方面。以下列举其中的几点环境问题:
(1)酸雨酸雨是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3)等酸性污染物引起的pH值小于5.6的酸性降水。受酸雨危害的地区,出现了土壤和湖泊酸化,植被和生态系统遭受破坏,建筑材料、金属结构和文物被腐蚀等等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酸雨在五、六十年代最早出现于北欧及中欧,当时北欧的酸雨是欧洲中部工业酸性废气迁移所至,七十年代以来,许多工业化国家采取各种措施防治城市和工业的大气污染,其中一个重要的措施是增加烟囱的高度,这一措施虽然有效地改变了排放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但大气污染物远距离迁移的问题却更加严重,污染物越过国界进入邻国,甚至飘浮很远的距离,形成了更广泛的跨国酸雨。此外,全世界使用矿物燃料的量有增无减,也使得受酸雨危害的地区进一步扩大。全球受酸雨危害严重的有欧洲、北美及东亚地区。我国在八十年代,酸雨主要发生在西南地区,到九十年代中期,已发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及四川盆地的广大地区。
(2)淡水资源危机地球表面虽然2/3被水覆盖,但是97%为无法饮用的海水,只有不到3%是淡水,其中又有2%封存于极地冰川之中。在仅有的1%淡水中,25%为工业用水,70%为农业用水,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可供饮用和其它生活用途。然而,在这样一个缺水的世界里,水却被大量滥用、浪费和污染。加之,区域分布不均匀,致使世界上缺水现象十分普遍,全球淡水危机日趋严重。目前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缺水,其中28个国家被列为严重缺水的国家和地区。预测再过20~30年,严重缺水的国家和地区将达46~52个,缺水人口将达28~33亿人。
另外,记得老师在课堂上也提到过一点关于垃圾分类的问题。现如今,我们混乱的垃圾处理方式确实也给环境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尤其我国人口众多,每一天只是生活垃圾就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再加之现代科技生活产品会造成的污染常常会更大,这又是一个需要我们国家慎重考虑制订方案尽快解决的问题,否则,一为味的先污染后治理,势必造成发展不可持续,资源消耗殆尽的结果。
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采取一些保护措施举例
首先,关于酸雨的防治
控制酸雨的方法有很多种方法,最主要是减少SO2和NOx的排放量(控制酸雨的经济刺激措施的有:征收SO2排污费,排污税费、产品税(包括燃料税)、排放交易和一些经济补助等。); 加强监督管理的措施中,理解清洁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且合理的工业布局、城市规划有利于控制酸雨的发生;使用低硫煤(原煤脱硫技术,可以除去燃煤中大约40%一60%的无机硫)优先使用低硫燃料、节约用煤、型煤固硫有利于防止酸雨的发;加强型煤
固硫的概念,所谓型煤固硫,就是在型煤加工时加入固硫剂,煤在燃烧时不排出SO2,从而实现燃煤固硫,固硫率可达50%左右;增加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比例会对减排SO2作出很大贡献另外加强对尾气排放的控制(控制汽车尾气的方法有:制订各类汽车的废气排放标准;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使用无铅汽油;安装尾气净化器及节能装置;使用“绿色汽车”等。);而扩大绿化面积、公众的积极参与也会有利于防治酸雨。其次,有关于节约水资源
在计划上,改变以往单纯的工程计划方式,将节水、水资源优化调度、水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项目摆到重要位置,加快建设和发展。在体制上,切实加强流域管理职能,积极推进城市水务局管理体制的建立,为水资源的科学配置提供体制保障。在管理上,制订和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充分利用水价、水资源费等经济杠杆,采用有效的科技和经济手段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发挥综合效益。在法治上,坚决执行《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做好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配套建设,特别是《水法》的修改工作,加大执法力度,坚持依法管理水资源。在科研上,突破以往水利工程科学的科研模式,不仅要加强水利基础科学,而且要发展综合学科、交叉学科,不仅要研究水利工程特别是枢组工程问题,而且要紧紧围绕我国水利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研究各种治理措施的相互关系,科学配置,促进水资源管理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紧密结合,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将可持续发展应用于实际
总而言之,无论我国还是世界,目前的生态环境状况都不容乐观。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从身边一点一滴的节约做起,从对于能源使用的自我约束做起;还要认真学习知识努力完善节能减排的工艺技术,为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最终恢复我们生态原本的美好,建设一个可持续性发展的社会!
第五篇:生态与环保论文
生态与环保考查课论文 题目:生态与环保
摘要:生态环境是指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组成的各种生态系统所构成的整体,主要或完全由自然因素形成,并间接地、潜在地、长远地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终会导致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因此,要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就必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关键词:生态环境、环境问题、主要措施、可持续发展观
关于生态环境的定义。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生态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生态是指生物(原核生物、原生生物、动物、真菌、植物五大类)之间和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当代环境概念泛指地理环境,是围绕人类的自然现象总体,可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生态与环境虽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但两者又紧密联系,因此出现了“生态环境”这个新概念。
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周围的环境,我们每天的生活包括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自然环境,是它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我们需要的原料和能量,我们地球上的任何一种能源都来自于大自然,没有大自然我们就无法生存。随着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但是,在人类创造了辉煌的工业文明的同时,却出现了全球范围内的环境破坏、资源过度消耗和贫富差距加大等问题,严重威胁和阻碍着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于是,人类不得不回过头来审视自己已经走过的发展道路,深刻反思沿袭已久的生存方式和思想观念,进而试图去寻找一条既能保证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又能维护生态良性循环的全新的发展道路。这关系到全人类的现在和未来,关系到每个国家和每个公民的生死存亡,也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关系到人类发展进步的前景等许多方面问题,意义相当重要。
在过去的几千里,由于人类生活水平和生产能力的限制,人与自然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众所周知,人类的童年对自然充满了畏惧和崇敬,她臣服于自然并完全依附于自然。那时人类最主要的就是生存,与自然做斗争,人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不能对自然产生巨大的影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进入了农业文明时代,这时人类的物质活动和社会生活都日益复杂化,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进入了新阶段,但人与自然的关系总体上表现为自然支配、控制着人,人与自然仍处于和谐的状态,但必须看到人利用自然的能力在提高,而正是这种能力的不断积累最终导致人类文明的转型,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伴随着文明的转型,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发生了根本的变革,从人受自然奴役转变为人主导自然,大量的科学技术的运用使人改造自然的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地步,人类从进入工业文明以后对自然的改造程度超出以前所有时代对自然的改造总和。但是,一直以来人类一直追求经济的发展,人与人的关系占据主导地位,人与自然的关系并未真正被意识到,人类忽视了自己对自然的强大作用力。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随着人类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与作用越来越大。现在人类的足迹不仅几乎遍及整个生物圈,而且开始出现于太空与海底,扩展到由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组成的自然生态环境巨大系统。于是,人类有些忘乎所以,以为能够凭借技术而为所欲为。这样,生态系统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作用就被掩盖起来,直到出现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的严峻事实和由此造成的生存危机,人类才不得不重新思考自然环境、生态系统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意义与作用。
现在主要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大气污染。全球每年因燃烧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碳达55亿吨。全世界有好几亿辆汽车,每年将排放多少二氧化碳和汽车尾气到大气层中。大量的工厂每天都在向大气中排放工业废气,而且越来越多的有污染的企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从城市转向农村,而这些国家或者这些不发达地区为了经济利益不得不引入这些污染严重的企业,致使当地的环境遭到破坏。二是臭氧层遭破坏。每年春季,南极上空大气中的臭氧层消失40%-50%。近60年来,破坏臭氧层的氟氯烃已排放1500多万吨,目前年排放量竟达到100万吨。三是土地沙漠化,由于植被遭到破坏,过多的使用化肥和农药,过度伐木、放牧等原因,每年都有许多耕地变为沙漠,另有一些耕地丧失生产能力。土地沙化正急剧缩减着我们可以有效利用的国土。许多地方因沙漠化趋势导致土地退化,土壤结构破坏,土壤养分流失。四是水资源污染。人类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而其中受肥料和各种有毒化学品污染的不少于三分之一。每年因水污染造成疾病死亡的人口达2.5万。中国水资源的分布极其不均匀。中国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于500立方米,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所需1000立方米的临界值。所以更应该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节约。五是海洋污染。是由人类向海洋大量排放废物或污物、有害物质进入海洋而引起的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它使海水水质变坏,使生活在海洋中的生物受到危害,破坏海洋生态系统,进而危及人类健康。六是绿色植被锐减,在过去一万年里,因开发农牧业、建设城镇而砍伐森林,使全球森林植被减少了三分之一,欧洲的原始森林几乎完全消失。森林面积锐减和草场退化都将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后果。前者不仅使木材和林副产品短缺,珍稀动植物减少甚至灭绝,还造成生态系统恶化,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河库淤塞,旱涝、泥石流等灾害加剧。后者可改变草原的植物种类成分,降低草场的生产力,破坏草场的动植物资源,进一步导致草场的鼠虫害加剧。七是物种濒危。一个关键物种的灭绝可能破坏当地的食物链,造成生态系统的不稳定,并可能最终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崩解。生物种群的锐减,带来的后果将是人类前途的致命威胁。因为每一种生物都是由几万年的进化而来的,自身具有很大的生态价值,每一种生物的基因都是地球上独一无二的不可再生资源,物种的减少将是我们人类巨大的损失。八是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加剧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燃烧过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温室效应将导致全球变暖,并将使南北极的冰层融化,海平面不断上升,沿海地区可能被淹,不少岛屿面临消失的危险。九是人口增长过快。目前,世界人口已达到70亿,到2030年,世界人口可能达到100亿。地球资源开发利用的速度,已赶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过多的人口会对生存空间造成压力,需要更多的资源能源,对生态环境产生更大的压力。我们必须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足够的发展空间。
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各个国家都采取了措施来保护环境。我国的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中心,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坚决打击人为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努力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政府的环境保护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保护。注重统筹兼顾,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引黄入晋工程等。
2、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线路科学选址,尽量减少占用林地、草地和耕地,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加强。非牧场草地开发利用的生态监管。
3、森林、草原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保护。对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林区、草原,划为禁垦区、禁伐区或禁牧区。
4、生物物种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保护。禁止一切形式的违法捕杀、采集濒危野生动植物的活动。
5、海洋和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海岸带的管理,严格围垦造地建港、海岸工程和旅游设施建设的审批,严格保护红树林、珊瑚礁、沿海防护林,建立休渔期制度。
6、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保护。采矿选取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工期、区域和方式,把开发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到最低限度,矿产资源开发必须防止次生地质灾害的发生。
7、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确定旅游区的游客容量,合理设计旅游线路,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通过严格执行以上七方面内容,中国的环境状况已有很大改善,但是环保之路,任重而道远,希望世界各国都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并行动起来,让世界重新美丽起来。
我们要正确处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关系,热爱自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并树立环保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身边小事做起,共同建立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