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人才扶贫交流材料(二)[5篇模版]

时间:2020-11-20 12:42: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县级人才扶贫交流材料(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县级人才扶贫交流材料(二)》。

第一篇:县级人才扶贫交流材料(二)

探索扶贫新路

助力脱贫攻坚 ——XX 县人才扶贫、技能扶贫发言材料

XX 是国家级贫困县,贫困面宽,贫困程度深。一直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关心重视 XX 县的扶贫开发工作,特别是纪恒书记把我县作为挂钩扶贫联系点以来,先后 21 次深入 XX调研指导扶贫开发工作。在纪恒书记的关心关怀下,在全省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扶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实现了近20 万人口脱贫。

今年,XX 县先期开展人才扶贫、技能扶贫工作。县委成立人才扶贫和技能扶贫领导小组,拟定了工作方案和实施计划,组织实施了一批帮扶项目。

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汇报一下我县的人才扶贫工作情况:

一、加强人才培养,提供人才支撑。

一是依托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培养人才。经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批准,建立陈建林工作站,吸纳 8 名农业科技人员进站服务,推广种植“靖薯”系列品种,促进成果转化。

二是开展基层人才对口培养。累计选送 5 名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到 XX 农业大学、省农科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省级对口单位进行为期一年的研修。

三是开展特色产业人才培养。围绕马铃薯、畜牧、核桃、蔬菜、水产、水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种养能手、致富带头人等乡土人才。

二、强化技能提升,增强造血功能。

一是实施产业人才技。

能提升工程。XX 技师学院与 XX 县建立战略合作机制,与 XX县职业中学开展合作办学,开展以就业脱贫为导向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使学员结业一门课程,掌握一项工作技能,实现精准就业、精准脱贫,20XX 年共举办培训班 2 期,培训 153人。

二是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依托曲靖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学校、县农广校和县职业中学,举办创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引导性培训,培训新型务工农民和创业农民 14333 人次,增强扶贫造血功能。

三是开展扶贫人才专项培训。依托 XX 农村干部学院、XX 民族干部学院等培养一批扶贫干部、涉农干部、乡镇干部、村组干部、大学生村官等基层干部队伍。

三、依托智力支持,破解发展瓶颈。

一是依托院士工作站提供智力支持。中国工程院在 XX 县设立院士专家咨询服务站,选派优秀干部到宝云街道赵家村社区任第一书记,实行定点挂钩帮扶,开展智力扶贫、文化扶贫、科技扶贫等工作。

二是依托省级专家服务团提供智力支持。以“万名专家下基层,省级专家在行动”走进 XX 为契机,开展水稻、马铃薯、玉米、中药材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专题讲座,解决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省级专家服务团农业分团在 XX 开展了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管理新模式研究与应用,提高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管理水平。

三是依托省委联系专家休假团提供智力支持。今年10 月,省委联系专家赴 XX 休假期间,为 XX 旅游开发、古城

保护、职业教育、扶贫攻坚等把脉引路,为 XX 开展丽江雪桃、红花油茶试验种植提供技术辅导和人才培养等服务。

四是实施专家服务基层活动。组织县委联系专家和各行业科技专家、优秀农村实用人才,成立专家咨询服务团,深入 45 个企业、乡镇、村(社区)、中小学开展技术咨询、生产指导、科普下乡等活动。

四、用活扶持政策,促进就业创业。

一是用活金融扶持政策。今年,发放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贷免扶补、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扶持贷款、“两个10 万元”微型企业扶持贷款等 2708 户 2.7 亿元,带动创业就业7124 人;利用灾区民房重建信贷、林权抵押贷款、“果农致富通”贷款政策,支持全县的灾后民房恢复重建和产业发展。

二是用活就业扶持政策。举办春风行动暨现场招聘会 1 场,专场招聘会 21 场,提供就业岗位 1600 个,开发公益性岗位 200 多个,全县约有 2000 余名外出返乡人员创办或领办各类经济组织 156 个,带动就业 1 万余人。

三是用活园区扶持政策。启动推进 XX 县青年创业园建设,对入住园区的企业给予优惠政策,已入住企业 120 余户,带动创业就业 270 余人。

各位领导,我县人才扶贫、技能扶贫有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我们将认真落实这次会议精神,全力抓好人才扶贫、技能扶贫,实现人才发展与扶贫开发深度对接。

第二篇:扶贫交流材料

全国地市级以上残疾人扶贫干部培训班经验交流材料

开拓思路,创新模式

以基地建设为载体促进农村残疾人脱贫

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

(2006年11月28日)

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和重视下,在中国残联的指导下,近年来,我们积极探索通过建设残疾人扶贫、培训、就业基地扶持残疾人脱贫致富的路子,取得了一定成效。全省共建立省、市、县及镇级基地100多个,依托基地组织培训了10000多名贫困残疾人及其家属,辐射带动40000多户残疾人家庭走上了发展种养业的致富之路,转移安臵了6000多名残疾人在各个就业基地集中就业,带动20000多名农村残疾人实现劳务输出,在残疾人扶贫、培训、就业工作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我们的做法是:

一、确立基地建设指导思想,明确基地建设发展方向 通过创建残疾人扶贫培训和就业安臵基地,扶持残疾人摆脱贫困,在我省是一种新的探索和尝试,没有现成经验可借鉴。省残联领导对如何搞好基地建设极为重视,省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郭德勤同志在多个会议及不同场合谈到如何 搞好基地建设时都反复强调,残联组织不要单独建基地,建设基地要符合“三个一”(即找一个有实力又有爱心的老板、一个各种条件基本成熟的场地、一个好项目)要求;省残联分管扶贫工作的林圣德副理事长提出基地建设要达到三赢的目标,即使基地老板有效益、促残疾人事业发展、让残疾人受益。由于基地建设有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因此,各地在筹建基地建设工作中,严格按照“三个一”要求和“三赢”目标,积极与社会热心企业合作,以公司(企业)为载体创建基地,同时在建设基地过程中注意与合作的公司(企业)密切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在残疾人受益的同时,让企业也得到更快发展,使基地建设少走弯路,更好地扶持残疾人。

二、创新模式,建设残疾人扶贫和就业基地

一是建立农村残疾人扶贫培训基地,扶持残疾人发展种养业。在以种养业为主的我省粤西和粤北地区,侧重于通过建立残疾人扶贫培训基地进行扶持发展种养业;农村残疾人扶贫培训基地,是由残联与适合残疾人种养和技能培训的企业或种养大户进行合作,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对农村残疾人免费进行种养技术培训,辐射带动贫困残疾人发展生产,脱贫致富;有的基地还实行类似小额贷款的实物借贷扶持方式,把种苗、饲料、肥料等按照优惠价格先送给残疾人种(养),待产品回收时再扣除成本,帮助没有启动资 金的残疾人有信心、有能力发展种养业;部分基地也安排适合的岗位给残疾人就业。全省已建立粤西(茂名市)、粤北(韶关市)、粤东(汕头市)3个规模较大、功能配套齐全、扶贫效果较好的省级基地(均由省残联与当地政府签订了“创办残疾人扶贫培训基地协议书”),以及市级、县级、镇级残疾人扶贫就业培训基地(点、站)100多个,按照省残联要求,每个地级以上市都建有至少一个综合性的扶贫基地,部分市还因地制宜建立一县(市、区)一基地、有的县实行一镇一扶贫项目(扶贫点或站)。项目除了养鸡、养猪、养鱼、水果种植等传统种养业外,也有鸽子、海狸、肉兔、蜜蜂养殖等特色农业。在各级残联的努力下,这些基地已逐步形成规模,在扶持农村残疾人工作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地建立后,由基地制订培训计划,市、县级残联负责组织、接送农村残疾人到基地参加培训学习,参加培训的残疾人学员,必须是有劳动能力、有种养计划或有发展种养业愿望的残疾人。培训结束后,基地向学员提供优质优惠种苗、技术跟踪、资金扶持、市场信息、产品回收等服务,确保残疾人学员学以致用、学有所成。茂名市粤西残疾人扶贫培训基地是全省建设得较好的扶贫基地之一,基地依托载体企业——化州光辉养殖场是一个规模较大的养殖企业。基地内建有培训教室、阅览室、饭堂、宿舍、活动室和篮球场等设施。基地成立后,积极组织农村残疾人到基地参加培训,聘请专业农科老师和经验丰富的种养能手授课,主要讲授猪、鸡、鸭、鱼等的饲养以及果树、蔬菜等种植技术,并安排专人管理;培训结束后,由劳动部门和残联向学员颁发结业证书;同时,基地还向残疾人提供优惠猪苗、鱼苗,对有困难的学员给予资金帮助,定期或不定期对从事种养业的学员进行技术跟踪指导及时提供有关市场信息,对产品销售有困难的残疾人按市场价格实行回收。几年来,基地共组织了十五期种养技术培训班,培训了近1000名学员,扶持了近500名残疾人发展种养业。为了拓宽扶持残疾人的方式方法,基地又根据饲养母猪的有利条件,在省残联的指导下通过设立“流动致富母猪”扶持残疾人,探索和尝试扶持残疾人的新办法。具体操作是,基地从养殖场挑选一批配好种的良种母猪,免费供给贫困残疾人饲养,待母猪产仔后,猪仔留下,母猪经配种后再送给另外一批残疾人饲养,通过这些母猪不停地流动,滚动扶持残疾人。有的贫困残疾人饲养致富母猪后,一年的收入就基本改变了这个家庭的生活状况。目前已通过“流动致富母猪”扶持了60户贫困残疾人,其中有50多户已摘掉贫困的帽子。

二是建立残疾人就业培训、就业安置基地,转移农村残疾人劳动力集中就业。粤东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发达、企业较多,但人多地少,我们通过建立残疾人培训基地和就业基地,把农村残疾人劳动力培训后转移到企业集中就业。残 疾人就业培训和就业安臵基地,是由残联与当地热心民营、私营企业或职业技术培训机构进行合作,通过采取“定向培训、定点就业、集中管理”形式,帮助贫困地区的残疾人特别是农村残疾人劳动力掌握劳动技能并安臵就业,组织他们劳务输出,解决残疾人家庭困难。这种模式不同于传统的福利型企业,而是以民营或私营企业为载体,对残疾人进行定向培训后定点安排就业,并进行集中管理,是符合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大量转移农村劳动力到城镇就业的一种做法,是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有效形式。基地根据用工需求,把招收残疾人人数和有关要求提供给当地残联,残联负责组织符合条件的残疾人送到企业工作,对路途较远的地区,则由基地派人到当地招录,方便残疾人;需要跨地区招收残疾人的,省残联积极协助,把招工人数分配到有关市,并参与组织落实工作。基地为残疾员工提供方便的食宿条件,组织残疾员工进行岗前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组织公司(企业)管理人员学习有关残疾人的法律法规和简单手语,便于管理和加强与残疾员工沟通,倡导健全职工要尊重和关爱残疾人;残疾员工在基地享受同工同酬、平等晋升机会及其它用工待遇。各级残联与基地密切沟通联系,及时了解残疾人工作情况,协助解决遇到的困难,逢年过节组织慰问活动,省残联每年中秋节都安排一定资金对部分基地的残疾员工进行慰问,让残疾员工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温暖;残 疾员工大部分都安心工作,积极学习技术,努力拼搏,在通过自己劳动改变贫困面貌的同时,开阔了眼界,树立了信心,也赢得社会的尊重。几年来,全省各地根据本地实际建立了各种各样的残疾人就业基地,集中安臵残疾人就业。如江门市荣盛摩托车配件有限公司安臵了600多名、惠州市侨兴公司安臵了近500名、汕头无语珠宝集团安臵了200多名和潮州升煌陶瓷有限公司安臵了200多名。规模小一点的基地,有安臵100多人的,也有安臵几十人的。基地项目的种类包括电子装配、服装加工、宝石加工、陶瓷制作等等。实践证明,组织农村残疾人劳动力转移就业,不但能帮助残疾人在较快时间内创造财富,解决贫困问题,而且没有任何风险,同时掌握了一门技能,终生受用,确确实实是一条帮助残疾人摆脱贫困快速而有效的途径。汕头市地处粤东,人均1分耕地,属于典型的人多地少地区。汕头无语珠宝集团有限公司是一间从事金银珠宝的制作加工,总资产达2亿多港元的外资企业。为了解决农村残疾人劳动力的出路问题,2001年汕头市残联与该公司合作建成“汕头市残疾人永桂宝石工艺培训基地”,2005年省残联、汕头市人民政府、汕头无语珠宝集团有限公司、汕头市残联共同签订“广东省农村残疾人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安臵——汕头基地责任书”,明确各方责任,共同搞好基地建设。基地内建有面积为3000多平方米的培训大楼,成为集残疾人教学、培训、就业、生活于 一体的培训基地,几年来基地共组织培训农村残疾人300多人,其中200多人(其中大部分是聋哑人)被安排在公司就业,100多人成为珠宝加工的能手,残疾人魏顺喜在第二届全国残疾人技能竞赛中获得金银首饰加工项目第二名;基地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学习手语,使很多管理人员掌握了基本的手语知识,能与聋哑员工进行简单的交流。基地在做好残疾人培训、就业、学习的同时,更关心他们的生活,鼓励残疾员工自由恋爱,组织家庭,并为18对残疾青年举办集体婚礼,帮助解决他们的终身大事。2004年,公司又投资近100万元,建成面积为4000多平方米的“汕头市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特聘专业教练开展举重、田径、羽毛球、篮球及沙滩排球等体育项目的训练,残疾员工在工作之余参加体育锻炼,既锻炼了身体,也在各种残疾人体育比赛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2005年,该公司在汕头市中心繁华路段开设了第一家中国残疾人无语珠宝中心店,售货员全部安排聋哑姑娘,同时计划在全国建立100家“无语印象”加盟店,扩大安臵聋哑残疾人。汕头无语珠宝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基地培训和安臵残疾人,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同志、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同志视察基地后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朴方主席还为基地欣然题词“自强不息”,予以鼓励。

三、转变观念,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实行分类培训 就业是解决残疾人贫困问题的有效途径,残疾人要实现就业,必须掌握劳动技能。因此,根据就业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开展残疾人培训工作,是能否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的关键。近年来,我省各级残联在开展残疾人培训工作中,注意开拓思路,积极探索残疾人培训的路子,依托社会各种培训机构,如与劳动部门的培训机构成立残疾人就业培训中心、以就业基地为载体开展培训工作,又与技工学校共建农村残疾人劳动力就业转移培训基地等。我们始终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原则,以提高就业率为目标,组织残疾人开展短期培训、定向培训和高级技能培训。在培训内容的安排上,我们努力适应残疾人就业或从事种养业的需求,从残疾人的实际出发,确保残疾人学得会、用得上、能就业,避免盲目培训或重复培训。短期培训主要是利用基层农科部门对农村残疾人进行短期的种养技术培训,或者是组织准备到企业就业的残疾人进行岗前的职业道德教育培训等;定向培训是根据企业的岗位需要,开展定单式的培训,另一种是重点培养高级残疾人技工人才。从2005年开始,我们积极争取省政府从智力扶贫工程中安排了50名指标专门用于招收贫困家庭的残疾人学生就读技工学校,今年又增加到了100名。这些贫困残疾学生除享受减免3500元/年的学杂费、毕业后100%推荐就业的优惠政策外,省残联还给予每名残疾人学生每年2000元的生活等补贴。这些残疾人智力扶贫生经过3年正规、系 统的学习,将成为高级技术工人,大有作为。

四、强化残联指导和服务意识,规范基地管理 省残联党组、理事会一直十分重视基地建设,把它作为残疾人扶贫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每年都认真研究和部署基地建设的工作计划和工作安排,并通过会议或下发文件等形式下达各地。在开展业务方面,省残联教就部把基地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对各级基地在筹建及开展业务方面加强指导,在基地考察、项目选择等方面出谋划策,提供帮助,以保证基地建设各方面能顺利进行。省残联拨出专款,与省农科院合作制作一批种养技术光盘,免费发放给各市,用于基地开展培训工作。为了提高各市扶贫干部的业务和政策水平,提高他们对筹建基地和开展业务工作的正确认识,省残联于2003年专门召开了全省残联就业扶贫干部培训班,介绍了茂名、汕头、惠州、潮州等基地的建设经验和做法,使基地建设在全省更加统一认识,明确了工作要求和努力方向,推动了基地更快发展。今年3月,省残联又在茂名市召开全省残疾人扶贫、就业基地建设研讨会,对基地建设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等进行了研讨。为进一步规范基地建设及管理,省残联近期印发了《广东省残疾人扶贫、培训、就业基地建设办法》,明确各种基地建设的要求,同时,通过建立奖励示范基地的激励机制,鼓励更多基地创建示范基地,提高基地的建设水平,促进基地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在各地筹建基地过程中,对规模较大、扶持残疾人效果较好的基地,省残联将该基地升格为省级基地,参与共建,并由省残联与当地政府、合作企业、当地残联共同签订基地建设协议书或责任书,明确各方责任,保证基地的顺利发展。

五、加大资金投入和管理力度,保障基地持续发展 省残联不但积极引导和鼓励各地开展基地建设,还努力争取增加资金投入,加大对基地的补贴力度,保证基地建设稳步发展。省残联、省财政厅、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省农行、省扶贫办联合制定下发了《广东省农村“十五”残疾人扶贫计划》,并明确规定每年省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入安排20%用于困难地区的残疾人扶贫补助。2002—2006年,省级共安排5260万元就业保障金用于困难地区的残疾人扶贫专项补助;据统计,全省各级残联共投入基地建设资金2000多万元,其中省残联一次性补助每个省级残疾人扶贫培训基地建设经费50万元、市级基地10—20万元、县级基地5—10万元,每年还根据业务开展情况和扶持效果,再给予一定资金补助。省残联制定下发了《广东省残疾人就业培训、扶贫、教育专项补贴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加强和规范残疾人补助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指导各地管好用好扶贫资金,确保资金真正用于扶持残疾人。

经过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对建设残疾人扶贫、培 训、就业基地有深刻的体会:

一是争取当地政府领导的重视支持,是建好基地的保证。我省第一个省级基地建在茂名,就是因为茂名市的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和支持,茂名市残联给予积极配合。省残联在化州光辉养殖场考察选点的时候,茂名市陈亚春副市长时任化州市委书记,他亲自陪同一起考察,一起拍板定下来,而且表示尽最大的努力支持省里把这个基地建设好。我们觉得这样的条件对基地建设是非常有利的,这个基地一定能办好。所以这几年我们最大的感触是,要建设好基地,一定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尤其是主要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基地才能建立并发展起来,这是我们在茂名建设粤西基地取得成功的经验体会。

二是找准“三个一”是建好基地的前提和关键。按照郭德勤理事长提出的“三个一”标准对号入座来选准老板、选准项目,创造办基地的条件,“三个一”标准是衡量基地能不能成功的重要因素,没有一个热心老板,光靠残联唱戏不成,残联没有那么大的资金投入,没有那么多的精力来搞基地,一定要依托老板,因此找准一个热心老板很重要,合作的老板有爱心,就能更加理解残疾人事业,少一些功利思想,对残疾人多一份关心,如茂名粤西基地依托的化州市光辉养殖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基地老板李学森先生既是一位种养能手,又是一位热心残疾人事业的人,每期培训班从开班 到结束,他都认真负责,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同时亲自为学员上课,把自己多年从事种养业的经验和用高价买来的各种饲料配方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学员。又如汕头市永桂宝石工艺有限公司董事长魏永桂先生、潮州市升煌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光烈先生对培训和安臵残疾人就业都是不遗余力;项目也要选得很准,要与残疾人扶贫、就业培训密切相关,同时基地要有一定的规模,具备一定的规模,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这也是我们在总结当中得出的另一条经验。这将是我们今后进一步规范基地建设必须考虑遵循的一个问题。

三是各级残联的积极配合是建好基地的重要环节。省残联提出创办残疾人扶贫基地设想后,各地残联积极配合,按照有关要求,把基地建设作为残联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没有各级残联在为残疾人扶贫、就业培训进行谋划,我省将很难取得今天这么好的效果。可以说,各级残联这几年在基地建设、在为残疾人扶贫、就业培训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卓有成效。我们建设基地的目的,就是要使残疾人受益,使残疾人通过我们的服务最终实现就业、实现脱贫和致富奔康,这也是我们今后要坚持的一条经验,就是要充分发挥残联系统的重要作用,只有上下一致,共同配合才能把工作做好。

四是各级残联加强对基地建设的指导是成功的保证。进行基地建设,我们不能放任自流,下发一个文件或者一个号 召,而是要做好跟踪服务和有效指导,否则基地建设就会走弯路,达不到扶持残疾人的要求或者实现不了制定的目标。建设基地不是一种摆设,基地建设的主要考核标准或衡量的尺度,要看有多少残疾人通过基地培训辐射带动受益和实现就业脱贫奔康,说到底考核的最主要一条标准就是基地能让多少残疾人受益。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求各级残联加强对基地的跟踪服务,进行业务指导,使基地真正发挥这样的作用。几年来我们也很注意对基地发展的动态包括各方面的业务加强指导。经过几年的探索,我省基地建设已摸出了路子,我们对基地的建设和发展信心更足了。

第三篇:扶贫交流材料

坚持综合开发式扶贫 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步伐

镇坪县位于陕西南端,与重庆、湖北交界,幅员1503平方公里,辖4镇6乡、78个村,总人口5.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95万人)。由于地处大巴山腹地,境内‚九山半水半分田‛,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基础薄弱始终是制约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瓶颈因素。在党的扶贫政策指引下,1997年我县跨越温饱线。近年来,我们全面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扶贫开发统揽工作全局,坚持城乡统筹搞开发,构建和谐社会抓扶贫,经过全县干部群众的努力,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显著改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群众的致富路子越走越宽,全县扶贫开发奔小康的信心越干越足。贫困人口由2000年的1.8万人,下降到2004年的1.24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1年1247.47元,增长到2004年1636.65元,年均递增9.45%。

一、以扶贫开发统揽全局,建设“一区两谷”,发展特色经济

作为自然环境较差、经济基础薄弱、贫困面较大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84%的植被覆盖率,年径流量9.9亿立方米的南江河是镇坪最具优势的自然秉赋。为避免 ‚贫困-开发-破坏-再贫困‛的恶性循环,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上,坚定不移地坚持了以扶贫开发统揽工作全局,在开发方式上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

(一)突出重点,坚持把解决贫困农民的问题放到全县工作的突出位臵。

我们认识到,让占人口总数近40%的贫困农民实现温饱、迈

-1-向小康,分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逐渐成为财富的创造者、消费的拉动者是我县全面发展取得成效的必然要求。因此,在制定发展规划,确定工作目标,落实发展任务,加强干部管理考核和选拔任用等方面,都将是否有利于农村发展、是否有利于农业增产、是否有利于贫困农民增收作为衡量标准和考核指标。

一是坚持以扶贫开发统揽工作全局,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不等不靠,自加压力,创新机制,在规划管理、资金捆绑、产业服务、考核评比、乡镇职能转变、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建立工作机制,为推进全县扶贫开发创造了前提。

二是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重点村建设,改变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在艰苦的条件下,我们抓住政策机遇,大胆提出和全面实施了统筹城乡的‚三个两万人‛发展规划,突出建设重点村,着力改善贫困人口生存发展的基础条件,激发了贫困人口提高自身素质,创造美好生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是坚持分类指导,因户施策,扶贫到村到户,‚扶真贫,真扶贫‛。区别村情,对重点村实行了相对集中的集镇式建设与相对分散的庄园式发展相结合。到户划分层次,对不具备发展能力的弱势群体予以救助,确保基本生活;对量大面广的普通农户扶持帮助、创造条件,激励致富;对少数尖子户优化环境、加强服务,促进发展。工作的重点紧紧抓住量大面广的普通农户,提出了‚122‛的发展目标,抓住了扶贫开发的关键。

四是坚持扶贫工作一盘棋,整合资源,捆绑资金,增加投入,形成合力。以‚三个两万人‛统筹城乡,‚捆绑‛财政扶贫资金、涉农项目资金、农户自投资金,加强了重点村建设;实行干部包扶、社会帮扶、群众参与 ‚三结合‛,加大了对重点

-2-户的扶持;建立群众投入为主、财政适当补助、协调金融扶持的发展机制,推动了产业建设;坚持‚路、电、水、通讯、电视‛五到村,强化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配套到位,找准了扶贫抓手,形成了扶贫合力。

五是坚持采取综合配套措施,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始终把扶贫开发当作一项系统工程,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经济社会两手抓,农村的教育、卫生、文化、计生、科普等社会事业基础设施长足发展,县乡村三级服务队伍建设不断增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农村人口素质明显提高,为全县扶贫开发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建设‚一区两谷‛,理清了以产业开发为主导的扶贫开发工作思路。

在多年积累总结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建设绿色镇坪,发展‘一区两谷’‛的发展思路。即:把保护和开发1000平方公里自然生态区作为贫困农民致富、县域经济发展的前提,以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封山育林为依托,建设绿色生态保护区;发展以优质地道中药村产业为主的特色‚药谷‛,以生猪产业为主的绿色‚畜谷‛,积极培育农民增收的支撑点,明确了产业扶贫的方向和目标,争创人均经济强县。进入扶贫开发新阶段的五年来,认真落实天然林禁伐政策,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天保工程等生态建设工程,植被覆盖率增长10个百分点,其中发展木本药材6万亩,核桃、板栗等林果10万亩,在全县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的同时为农民培育了新的增收产业。坚持突出优势、面向市场、以销定产的思路大力发展以玄参、黄连等地道品种为主的草本药材4万多亩,在种植业结构逐渐调整的同时拓展了群众的收入渠道。立足本县生猪养殖规模大、农家腊

-3-肉品质好的实际,积极扶持生猪产业,2004年全县生猪饲养量达12.2万头,实现了农民人均2头猪。‚一区两谷‛战略的实施,突出了镇坪特色,走出了一条成功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增强了扶贫开发的后劲。

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形成建设和谐社会的抓手 2003年初,新一届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三个三分之一‛的发展规划,经过5至10年的努力,实现二万人居住县城、二万人居住集镇、二万人居住新村的和谐人居目标,实现农村扶贫开发与县域经济发展相统一,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统一,促进贫困农民增收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通过三年努力,城镇和扶贫新村已吸纳2.5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4.7%),使近7000贫困农民结束了高山居住的历史,告别了‚肩扛背驮、刀耕火种‛的生活方式。

一是把握扶贫重点村建设的机遇,扩大扶贫新村的人口容量,推动高寒山区贫困人口向新村集中居住。省市确定我县40个扶贫重点村,在建设中我们在加强领导力量、建立工作机制,强化绩效考评上狠下功夫,在捆绑建设资金、突出民居特色、形成产业支撑、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服务功能上集中突破,现已有6个村通过验收,20个村正在建设,已经吸纳人口1.24万人,占农村人口的25%,偏远山区的大量群众告别了恶劣的生产和生存环境,极大地降低了农村发展成本,有力地推动了广大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

二是把握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扩张集镇规模。2003年以来,我们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争取公路建设投资8000多万元,年内将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同时对全县9个集镇完成了规划修编,全面实施了集镇街道硬

-4-化工程,硬化集镇道路总计8.9公里,加快完善了集镇的排供水、照明、绿化等配套设施,大力加强了集镇市场建设,着力提高集镇的公共服务能力,以财政性资金在基础设施领域的投入,拉动民间资本在集镇二三产业以及房地产行业的投资,推动集镇内二三产业加快发展,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增长,为转移和吸纳农村劳动力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三是把握市场开发的机遇,提高县城建设水平。我们坚持经营城市的理念,对县城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调整,县城规划区面积由0.9平方公里扩张到3平方公里,并对县城功能分区和各类行业规划,按照2万人的人口规模进行了布局配套。在建设中,按照‚开发-臵换-再开发‛的思路,对临街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进行资产臵换,投资1283.9万元,完成了两期县城综合改造。采取多种方式筹集建设资金,实施了街心广场、南江大道、南江二桥和三桥等十大工程,开工建设了狮子凸生态公园,规划启动了柿子树坪商住新区开发,拉大了县城骨架,完善了整体功能,提高了城市品位,为脱贫以后的农民进入新的发展领域提供了平台。

三、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实现了综合扶贫、全面开发

(一)实施‚122‛工程,推动产业富民

稳定人均千斤粮。大力开展农田保护、治理改造、水毁修复,积极为移民搬迁户调整耕地,确保人均1亩基本农田。普及推广良田、良种、良法,落实退耕还林补助,稳定人均粮食1千斤粮,为农民脱贫致富奠定了基础。

加快发展药材产业。按照企业GAP基地种植与农民传统种植相结合,耕地种植与林地种植相结合,草本药材与木本药材相结合,引导按市场需求发展了10万亩中药材基地(其中草本

-5-药材4万亩,木本药材6万亩),实现了人均2亩药,增加了药农收入。

着力壮大生猪产业。坚持以户带户、以户带村、以村带乡,形成千家万户普遍养、能人大户重点养、专业厂家规模养的生猪发展模式。县财政建立了100万元产业发展基金,协调金融部门年均投资500万元贷款,狠抓县-乡-村三级良种仔猪繁育、疫病防治、市场服务体系建设,实施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质量监测,建成了2个畜牧强乡镇、15个标准化养殖小区、20个畜牧专业村和120户专业大户。

同时,把外出务工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加强技能培训,规范输出行为,健全完善劳务输出管理,年外出务工人数达到1.2万以上,输出人员年均收入2000元以上,有力支持了农民脱贫致富。

(二)发展五大特色工业,为扶贫开发提供支持 我们坚持在建设‚一区两谷‛中农民建基地,特色工业搞加工,专业队伍攻销售,增加财政投入支持农村扶贫开发。立足本县资源优势发展五大工业,一是办好制药厂,开发植物药资源。全力协助镇坪县制药厂通过国家GMP认证,达到了省级高新技术认证,其主导产品葛根素,占国内市场份额的70%以上,正在开发的‚2035‛、‚八宝素‛即将投入生产,有效地拉动了农村中药材发展。二是突出腊肉加工,发展食品工业。2001年建成的美味佳有限公司,集生猪屠宰、分割肉处理、传统腊肉加工三位于一体,生产能力达1000吨以上,年消化商品猪3万头以上,主导产品‚镇坪腊肉‛畅销省内外,食品工业带动了农产品的转化。三是实施南江河梯级开发,发展水电工业。已建成三大峡、南江、红旗等28座小水电,装机达6300KW。

-6-通过招商,引资3.2亿元,正在建设的双河口、浪河口等水电站装机达4万KW;装机12万KW和1.76KW的竹叶关电站、樟树潭电站将在近年内开工建设,水电产业正在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行业。四是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壮大种子产业。镇坪有全省唯一的县级农科所,培育的4个玉米自交系、5个玉米杂交种多次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其产品保证了农民稳定千斤粮,产品远销4省市、20多个县区,每年为制种农户创造收入近40万元。近年来,围绕‚药谷‛、‚畜谷‛建设,积极开展仔猪、药种研究,并取得了实效。五是稳步发展以石煤为主的矿产工业。发展煤矿企业8个,年产量达20万吨。

特色工业的发展,一是消化了农民的药、畜产品,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为农民人均提供收入300元以上;二是为1000多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三是为镇坪农民连续10多年稳定千斤粮提供了科技保障;四是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农村电费从5年前的平均1.8元/度,降到了现在的0.49元/度;五是增强了财政支持农业的能力,去年以来在全面减免农业税的情况下,县财政用于种养业的奖补、扶持资金从30万元增加到了100万元。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扶贫开发后劲

全力突破交通‚瓶颈‛。到上世纪末,我县公路仍是‚口袋阵‛、‚鸡肠子‛。近年来,我们以干争投,狠抓提等升级和路网扩展,先后贯通三条出省路、两条通市路。现在,平镇二级公路和‚大华‛、‚曙双‛两条通乡油路正在加紧施工,到年底将实现‚乡乡通油路‛,农民群众的‚出门难‛将从根本上得到改观。

积极克服电力制约。5年前,镇坪还是‚水大冲了堰,水

-7-小发不了电,不大不小灯泡一根红线线‛的用电状况。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千言万语争并网,千方百计改电网,千辛万苦抓建设,2003年贯通了110KV输电线,建成了35KV配变站;争取投资2382.34万元,改造农电线路269公里,降低了农村发展成本,促进了扶贫开发。

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积极开展农村‚六小‛工程建设,狠抓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2001年以来建成村组公路60.9公里,连户路28.85公里、桥涵38座,人饮工程20处,新修农田2198亩、新增入户电话1312部、新建农民技校19所、村卫生室19所,改善了农村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条件。

(四)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把扶贫开发引向深入 我们坚持经济上帮扶与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紧密结合,争取项目资金1000多万元,改造中小学校危房1.6万平方米,落实了3000名贫困学生的‚两免一补‛;78个村全部建起集班子办公、农民培训、党员活动三项功能于一体的村公房,每年培训群众1.2万人次以上,实现了每个青壮年掌握1-2门实用技术;实行了县医院领办乡镇卫生院的新机制,完善了78个村的卫生室;实现了10个乡镇计生服务站建设的规范化,建成了2个乡镇文化站,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全面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

四、捆绑资金,巧用民力,凝聚扶贫开发的力量 开发式扶贫,投入是关键。我们坚持国家扶贫资金、涉农项目资金、农民自筹资金集中‚捆绑‛,全县已启动建设的26个村,累计投入近9000万元,村均300万元以上,保证了综合开发,全面发展。

(一)发挥国家扶贫资金的主导作用。我们坚持以国家扶

-8-贫资金为‚引子‛,明确投入方向和使用重点,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一是扶持主导产业。通过提供种苗、种畜,开展技术培训,在重点村建成了20个药畜产业示范点,建成林果园6464.3亩,发展药材7865亩,新增家畜9.5万头,培养绿色庄园示范户546户,促进了产业发展。二是奖励补助建设家园。完成‚五改三建‛2145户,改造圈厕7万多平方米;发展圈厕沼一体化示范户100余户。三是补助公共建设项目。对水、电、路改造重点工程启动和尾留消化进行补充,实现了已开工的重点村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改造。四是推进扶贫异地开发。2001年以来,以分散搬迁、集中安臵为主,认真落实‚1+5‛补助政策,累计投入1003.2万元,建成20个扶贫移民新村,完成搬迁1892户7597人,改善了山区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二)集中各类项目资金办大事。坚持‚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尽其力、各记其功‛原则,集中使用各类涉农项目资金,用强大的投入,推动重点村从根本上改变面貌。一是围绕‚五到村‛捆绑。发展惠及千家万户、单家独户干不了的水、电、路、广电、通讯等公益事业,主要依靠项目资金,先后向重点村投入了3430.78万元,已开工建设的重点村都实现了‚五到村‛。二是围绕可持续发展捆绑。累计投入2202.2万元退耕还林、小流域治理、土地复垦等项目资金,对重点村的山水田林路进行综合改造,实施退耕还林30015.97亩,小流域治理52平方公里,修复农田2198亩,实现一次建设,长久受益。三是围绕协调发展捆绑。投入280万元农村教育、医疗卫生、基层组织阵地建设等项目资金,在重点村改造学校7所,建起农民技校19所、村卫生室19所,使农民有病能就地诊治、子女能就地求学、学习科技能就地完成。

-9-同时,省市对口扶贫部门先后支持钱物近200万元,解决了部分贫困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三)发挥贫困群众的投入主体作用。坚持对群众进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教育,逐渐形成了发展主导产业、改造家园环境、培育庄园经济等群众直接受益项目,由群众自己决策定案,自己详细规划,自行筹措资金,自行管理施工为主要特色的建设模式。对部分群众联户受益,涉及面不广的小型公共项目,采取项目资金解决关键设备,提供主要物资,由群众投工投劳建设。农民自筹资金3800多万元,占到总投资的三分之一以上。

五、加强领导,夯实责任,建立了长效工作机制

(一)健全领导机制,落实领导干部的责任。一是县委、政府定期研究扶贫工作,讨论决定重大问题。2001年以来先后研究出台了《镇坪县扶贫开发规划(2001-2010年)》、《镇坪县综合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实施意见》、《镇坪县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工作动态管理实施办法》等政策性文件。二是落实领导干部的分工负责。政府县长任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指导,联乡领导联乡抓点,与各级干部的工作责任相适应,建立健全了干部管理、考核、任用办法。

(二)加强了县乡村分级负责的落实机制。一是实行部门包村。把包村扶贫作为部门工作三大考核指标之一,在综合考核中赋予30%评价分值。引导各部门领导班子讨论扶贫工作,选派干部包村蹲点,开展干部与贫困群众结对子。2001年以来,县级部门出资、干部集资152.4万元,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二是乡镇组建专门班子包抓扶贫。实行乡镇党政一把手挂帅,成立不少于3人专门班子,分村分项目责任落实到人,工作要

-10求倒排工期,考核检查到现场、到农户,实行全方位包干,保证了各重点村启动快、进展好、质量优。三是村班子包项目实施。扶贫开发重点村把项目落实作为发挥班子作用,党员实践先进性,培养锻炼后备人才的主战场。将公共性项目建设、主导产业建设、‚五改三建‛,移民搬迁户稳得住、能致富等具体任务,分解落实给党员干部,作为开展‚双联双定‛活动,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村组干部的载体。在党员干部齐抓共管下,确保了重点村建设一年启动、两年建设、三年大变样。

(三)完善项目监督和资金管理机制。在项目管理上,严格执行公开办事、民主监督各项制度。选择产业、确定公共性项目、落实移民搬迁一律实行‚两榜三审‛,做到了群众不知情的不干,群众有意见的不干。在资金管理上,实行资金跟着项目走,管理收费和减免优惠有明白卡,资金到村要张榜公布,资金到户由真名实姓领取。对全县各类扶贫资金定期专项审计,违规违章的坚决追究责任,达到了以禁效尤的效果。

总结过去,我们在新扶贫开发工作中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兄弟市、县(区)相比,与新时期扶贫开发的任务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新时期新阶段,我们将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乘本次会议的东风,争取省市党委政府和扶贫部门的关心支持,借鉴兄弟县区的宝贵经验,进一步加大力度,增添措施,努力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实践中,把我县扶贫开发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四篇:扶贫事迹材料 (二)

扶贫事迹材料5篇

扶贫事迹材料5篇

XX,男,1964年1月生,中国共产党党员,隆安县丁当镇定坤村村民,现任定坤村支书、主任。XX同志所处的定坤村属于隆安县“十三五“期间整村推进贫困村,全村共XXX户2XXX人,其中20XX贫困人口XXX户共XXX人,贫困发生率XX%.在开展各项工作中,XX始终坚持牢记党的宗旨,奉行自己“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准则,善学、敢想、敢干、敢创新,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和带领村“两委“班子及农村党员勤奋努力、扎实工作,使定坤村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他本人也在村级绩效考评中连续三年荣获一等奖。

一、尽职尽责,做好村委带头人

XX常说,做村支书要具备四种能力,实际工作中他就是这样做的。一是具有自身能力,才能增强村里的凝聚力。他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待人、工作方式,在村民中树立良好的党员干部形象,不但拉近和村民的距离,并且给村民一种亲切感。每当他走在村里和村民聊天,都有说不完的话,村民有事都爱和他说,有困难他会尽力帮助解决。二是具有管理能力,才能带好队伍。村委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一支过硬的村干部队伍。常言说:打铁先得自身硬。XX在工作中,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无论是劳动纪律、工作态度都给能做出榜样。他具备良好的素质和修养,并具备能说、能干的素质,村里各项工作都能说清楚,对文字材料、迎检等工作拿得起放的下,对自身要求严格,作风正派。三是具有务实工作的能力,才能贴近群众的心。他说话办事始终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为村民做事要务实。在开展村里工作时,他要么不做,做就做好。无论是为村民服务还是组织各项活动,都代表辖区村民的利益,只要村民高兴他就高兴,村民满意就他就满意。所以村民信任他,村里骨干都全力支持他开展工作,形成了村委与村民的鱼水关系,这是和他的务实工作分不开的。四是具备协调能力,才能调动辖区党员参与村里工作。一年多来,XX采用以诚相待又不失主见的态度,主动上门沟通又经常搞交流的做法,和其他村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保持较好的基层党组织共建局面,为定坤村党支部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心系村民,脚踏实地为村民做事

一年多来,他忙忙忙忙碌碌,很少休过安稳的周末及节假日,村民家中有困难,他跑前跑后的帮助解决,村民有事找村委,他就上下左右联系,让村民满意。

一是他心里时刻装着那些特殊群体,把他们当作亲人。

无论平时工作多忙,他都要抽时间去看望那些低保户、孤寡老人,每当节假日,他都带上村里的党员骨干去看望他们,送去村党支部的一片爱心。二是热心接待村民的求助,帮助村民解决困难。XX经常接待村民因家庭、邻里的琐事来村委求助,他每次都耐心的听着诉说、哭诉,诚心诚意的安慰、劝说,想办法让村民高兴而归。三是为村民谋福利,方便他们的生产生活。有一次,看到一些老年文体爱好者没有活动场地,他就跟村委一起,想方设法的奔波为他们找项目,建活动场所,现在,在岜锦屯篮球场新建了一个篮球场并配套照明、停车场等,增强了村委公共服务中心作用,使农村基层文化不断发展壮大。为方便村民出行,积极跑项目硬化屯路21公里,使全村各屯屯路均实现了硬化,改变了过去道路泥泞坑洼的现象,方便了群众的出行及农副产品的运输;对永定、尤古、棵楼、岜锦、咘坤、咘垌等屯进行了巷道埋设排污管及巷道硬化建设,建设宜居乡村;新建陇轰屯的人饮蓄水池和小青屯、绿民屯的水塔、抽水设备、管网等人饮改造工程,解决农户的生活用水、安全用水问题。此外,他还积极向村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教育居民、精准扶贫的导向,经常组织文体活动,不但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也为他们送去了欢乐,增强了村民与村民之间的凝聚力。

三、认真履职,为村里发展尽心尽力

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支书,XX在具体抓党建工作中,认真履行职责,注重从致富带头人、合作组织带头人、外出创业成功人士等群体中发展党员干部,把能力强、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党员作为模范带头人,引导带动农民群众学习法律法规、农民实用技术等知识。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XX更多的是努力创新开展工作。他主动联系在家的党员群众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活动,每周他都带领由村里党员、保洁员对村里的环屯路、巷道和主要活动场所开展清洁卫生大整治活动。同时,也在节假日带领由党员骨干组成的志愿者去慰问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为他们送去快乐。在XX的带动下,使定坤村形成了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成为远近闻名的文明村。

四、艰苦奋斗,努力帮群众脱贫致富。

作为一名贫困村的村支书、主任,五十三岁的XX,紧紧扎根农村,在开展扶贫攻坚工作中,努力奔波,努力办好村民实事,全力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只要是村里乡亲们迫切需要,他都慷慨解囊、倾力相助,为村里办了很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同时,他还团结带领本村群众种植柑橘、建设人饮工程、建设一事一议项目、搞易地搬迁分散安置,有效改善了全村道路、饮水、住房、村委办公等基础设施条件,并在富民产业培育方面探索出了适合本村发展的新路子。XX为定坤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付出了他全部的心血和努力,截止20XX年底,定坤村脱贫摘帽XXX户XXX人,贫困发生率降到XX.X%,实现整村脱贫摘帽。

近年来,泗县泗城镇党委书记尉成辉,以赤诚书写初心,以担当砥砺奋进,深挖致贫根源,突出党建基础,不断探索扶贫开发新思路,以产业富民工程为引领,走出了一条特色扶贫之路。目前,泗城镇贫困人口从2XXX人减少到XXX人,全镇贫困发生率降至XX.X%以下。唯一建档立卡贫困村胡陈村20XX年初也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通过省级第三方监测评估,成功“出列”。20XX年7月和11月,省委副书记信长星及国家扶贫协会会长袁文先分别到泗城镇调研指导工作,对泗城镇胡陈村“村集体经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贫困户”扶贫模式均给予了充分肯定。由于事迹突出,该同志20XX年6月被中共安徽省委评为全省优秀乡镇党委书记;20XX年6月作为班长的泗城镇党委被评为宿州市脱贫攻坚先进基层党组织。

帮扶机制落实处

脱贫夜校显成效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是头号民生工程”,“脱贫攻坚难不难,找准穷根是关键”。到任那天,尉成辉不是第一时间走进镇政府,而是直奔泗城西部村居,实地走访察看,与老乡聊村情谈家常,掌握脱贫攻坚第一手资料。在泗城的两年半时间里,无论工作有多忙,他几乎每周都会挤出时间走访一圈。

在一线了解实情,在一线发现问题。为了提升帮扶工作的精准度,他提出“1+3”帮扶模式(即1户贫困户+1名帮扶干部+1名产业顾问+1名家庭医生),就业、创业有人指路,身体健康有人管护。为了推动脱贫攻坚再上台阶,他将每周四定为“进村入户帮扶日”,从20XX年4月起在全县率先推行每月“六个一”主题帮扶活动,带领全体帮扶干部进村入户,同做同吃一顿饭、拉一次家常、落实一次帮扶措施、打扫一次卫生、办一件实事、核查一次基础信息,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与贫困户“补感情”、“拉家常”、“交朋友”。在开展“六个一”的同时,结合“美丽庭院”评比活动,对庭院建设达标的贫困户进行表彰和物质奖励,帮助他们扶起脱贫斗志、改变精神面貌。为了增强扶贫工作的实效性,他带领全镇干群每周至少举办一次脱贫攻坚夜校大家谈活动,邀请帮扶干部、农技专家、脱贫能手为贫困群众授课、解惑、鼓劲。截至20XX年7月初,全镇已成功举办138期脱贫攻坚夜校大家谈活动,300多名干部谈感悟、谈收获、传技术;XXX名贫困户谈自强、谈致富、谈脱贫,XXX名贫困户通过夜校学习自发干事创业。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尉成辉深知基层党建对脱贫攻坚的决定性作用,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着党支部。”,他始终坚持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把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促进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充分调动干部活力,提升基层支部脱贫攻坚合力。大刀阔斧,整治软弱涣散。通过谈心谈话、民主测评、线索督办,整治2个软弱涣散党支部;通过警示教育、案例分析,转变部分干部作风,打通基层党组织脉络。选优配强,充实基层队伍。选配一批想为、敢为、善成的干部,担任支部书记,如大吴村第一书记于其连、胡陈村党总支书记高辉,都是在此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基层红旗手、攻坚兵;会同县人社局面向社会遴选出XXX名后备干部,促进基层队伍的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创新载体,筑牢思想根基。探索“党建+N”模式,泗城镇XXX个村居率先在全省实现了村居“新时代农民传习所”的全覆盖,传习中突出“六进六有六传”,即进机关、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网络,有场地、有机构、有队伍、有制度、有标志、有内容传理论、传政策、传法律、传精神、传技术、传文化,全镇300多户贫困户通过传习活动,获得了一技之长,有了稳定脱贫的能力。

工作好不好,群众满意是标尺。尉成辉以提升群众满意指数、幸福指数为突破口,坚持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基本村容村貌“三基”共进。今年扶贫道路修建83.4公里已全面完工,做到了水泥路村村通、户户通;解决贫困户饮水难问题,建设规模水厂三湾水厂1处,覆盖6个行政村6XXX户群众,实现贫困户全覆盖;建成XXX个文化广场,人民群众休闲娱乐有了新去处。以环境美、产业美、乡风美、生态美、生活美为“五美”目标,开展“三大革命”环境整治,改造户用水冲式便池1XXX个,新建自然村水冲式公共卫生间XXX个,清理坑塘43面,拆除旱厕、圈舍1XXX个,XXX个自然村完成环境整治任务的达XXX个,实施“五绿”行动,全镇新增绿化面积近5000亩。经过治理呈现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画面。强化基本公共服务。镇村两级家庭医生签约3XXX人,贫困群众签约率XX%;全镇已投入使用养老服务中心3家,率先在彭铺新建成残疾人之家,以爱心超市为依托,在朱桥等社区投放轮椅等器材100多套,西关社区、关庙村、胡陈村全面完成残疾人工作站建设。加快校舍新建及改扩建,做好教育扶贫工作,20XX年共计发放教育补助金77XX元。截至目前,全镇共建成5个社区综合文化活动室,共藏书34500余册。通过“三基”共进大大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归属感。

帮钱帮物不如帮技术,帮你脱贫不如我要脱贫。尉成辉坚持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实现扶贫方式由“输血”救济到“造血”自救的根本性转变,通过产业扶贫带动贫困人口增加脱贫的比重达到XX%。20XX年以来,推广种植鲜食山芋7000亩,瓜菜种植3000亩,建设薄壳山核桃扶贫林基地550亩。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促进农业转型,大力推行“四带一自”模式,全镇已建成有带动能力园区6个,农业合作社XXX个,家庭农场2个,龙头企业XXX个,共带动近千户农户就业,慧佳薰衣草庄园特色旅游项目,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XXX人次,引导贫困劳动力参加培训XXX人次。惠佳还通过“租金+股金+薪金”模式,让贫困户三次获益,实现了企业与贫困户的共赢。分两期在胡陈村投资140多万元建成占地1100多平方米的扶贫工厂,与浙江轻扬服饰签约合作,带动胡陈村及邻近村200余名贫困人口就业务工,新申报建成高尤社区、三湾社区、大周社区、赵庄村4个扶贫工厂。积极争取省农委支持,在胡陈村发展大棚特色种养业;建成农机大院,形成了“扶贫工厂+农机大院+爱心超市”的扶贫驿站。通过多途径增收,实现胡陈村村集体经济收入XXX万元,也实现了全镇XXX个涉贫村居中的7个村居集体经济收入超过XXX万元。组织全镇贫困户开展就业培训,完成就业培训XXX人次,实现了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XXX人XX%就业,缓解了辖区企业招工难问题。鼓励贫困户创业,增强内生动力,完成发放扶贫小额贷款XXX户XXX万元,超额完成县级下达任务。

穷则思变,变则通达。尉成辉积极申请将胡陈村列为全省首批“三变”改革试点村,在试点工作中,他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以服务“三农”为核心,以增加农民收入、脱贫可持续为目标,奋力推进“三变”改革工作取得实效。截止20XX年7月,继胡陈之后三湾社区、大吴村相继推广“三变”改革成功经验。通过“三变”改革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仅泗城镇胡陈村“三变”改革共确定股民4XXX人,量化资产XX.X万元,其中经营性资产XX.X万元,非经营性资产XX.X万元,资源性资产XX.X万元。通过“三变“改革,胡陈村XXX户贫困户平均每年即可获得分红最少3XX元,最多5XX元,共计XX.X万元。

好的事迹感染人,好的人物打动人。为唱响“孝道扶贫”主旋律,弘扬“孝道文化”正能量,尉成辉带领泗城镇党委每月举办一期以“孝道文化”为主题的百姓大舞台,至今已成功举办29期。20XX年首期的“泗城百姓大舞台文明新风树起来”提出了“孝道文化”、“文化扶贫”的精准扶贫新思路,着力树立典型,每期评选出3-5名尊老敬老的“泗城好人”,同时将“孝道文化”“孝道扶贫”编成精彩的节目搬到舞台上,汇集社会暖心潮流,唱响了“孝道扶贫”主旋律,发挥了“孝道文化”正能量。他积极探索“孝道扶贫”新模式,带领泗城镇党委发出“孝道扶贫倡议书”、签订“孝道扶贫协议书”、开展“孝道文化”“孝道扶贫”“文化扶贫”等多项宣传活动,全镇已发放倡议书5000余份,签订孝道协议书1300余人,较好地引导和督促贫困户子女履行好赡养老人义务,让贫困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xx,女,汉族,xx人,1963年6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1980年12月参加工作,199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xx县机关事务管理局党组成员。

自县扶贫办组织实施脱贫攻坚工程以来,该同志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不断强化帮扶意识、健全工作机制、拓宽帮扶思路、落实帮扶项目、解决农村实际困难,在她的带领下,该局脱贫攻坚工程和扶贫工作队驻点帮扶工作扎实有序开展,有效的增加了贫困户收入,有力的改善了驻点村的集体经济。

为了准确把握驻点村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她经常轻车简出,深入结对帮扶村xx县xx镇xx村调查研究,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研摸底工作,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在她的带领下,扶贫工作队通过入户走访、深入调查、了解村“两委”和党员群众代表意见,同时结合精准扶贫工作的要求和该村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三年工作规划,明确了工作目标,理清了发展思路,确定了帮扶措施。当她看到村里医疗设施落后的卫生室后,暗暗记在心头,多方协调为该村新建卫生室4间120平方米,目前已建成达标验收投入使用,切实解决了群众看病难、就医远的问题。针对该村五保户、低保户居住条件差的问题,她更是多方筹措资金新建五保户安居房4套300余平方米,目前已投入使用。她,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人,就是这样一个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的人,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强烈的使命感和服务群众的真感情,用实实在在的帮扶措施帮助困难群众,让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关怀。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粒沙同样可以凝聚成塔底的基石。作为高庄镇韩河固村包村领导的XX同志,在精准扶贫工作热潮中,脚踏实地做表率,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韩河固村贫困户姚世月丈夫去世后,独自抚养儿子韩长钏一人。家里的5间平房和维持生计的2亩地是她的全部家当,家里的唯一电器是老公在世时购买的一台老式电视机。

一、解决就业,看到生活的曙光。

姚世月家里的住房是“东边看日头、西边看月亮、遇上雨天无处藏”。对于她来说,家里唯一劳动力顶梁柱丈夫的去世,未成年的孩子的生计问题,远嫁他乡的失落和孤僻,所有这些压的她无法脱身,生活黯淡无光。在村内走动时,见人“不抬头、不说话”透露出她深深的自卑。XX镇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定要想办法让她走出心灵的阴影。为此她同韩河固村两委干部一道,经常到姚世月家扶贫问苦、嘘寒问暖。韩镇长与光明路豫北汽贸联系,协调让姚世月家孩子韩长钏到汽贸城当学徒工,包吃住月工资XX元,既解决了孩子的生计又可以让孩子学到可以将来谋生的一技之长。

二、修缮房屋,鼓起生活的勇气。

三、精神扶贫,重拾生活信心。

俗话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对于贫困户的姚世月来说,她的心理很脆弱,尤其是她这样外省外地远嫁到他乡,且丈夫已经去世,自己又有点智障的贫困户来说,她的心理更为脆弱和封闭,有时候她甚至于接近崩溃的边缘。她的冷暖和喜怒哀乐牵挂着韩镇长的心,为此韩镇长十分注重对她的心理疏导,韩镇长经常抽出时间与她谈心交流,重塑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第五篇:扶贫工作交流材料

X连扶贫工作交流材料

根据全团精准扶贫工作会议部署,我连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严格按照规定步骤和时间节点开展工作。

一、落实工作保障、广泛宣传动员

团精准扶贫工作会议后,我连立即组织召开了支部会议及干部会议,研究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利用职工大会会等平台,对精准扶贫文件精神等进行了学习传达。同时,通过走访职工群众,在连队进行广泛宣传。

二、当前各项工作开展情况

1.建档立卡工作。严格按照规模分解、初选对象、公示公告、结对帮扶、制定计划、等步骤,按照相应的时间节点,完成八连精准扶贫户建档立卡工作,连队总住户数73户,总人口235人,贫困户8户,贫困人口32人,2016年计划脱贫5户,20人。

2.结对帮扶到村到户。按照精准扶贫要求,结合“四强”专题教育活动,结合连队实际情况,认真摸清帮扶贫困户基本情况,找准帮扶办法,制定帮扶脱贫计划,按照“不脱贫不脱钩”的工作要求进行帮扶。通过扶贫工作队进行实地调研、进村入户走访、分析致贫原因并找准帮扶突破口,结合实际认真制定出了八连精准扶贫工作方案,并具有可操作性。

3.产业扶持到户。在稳定种植业的基础上,通过能人引领、合作社示范,近几年连队坚持“稳畜、调经、多元、增收”的发展理念,围绕经济结构调整、稳定畜牧业发展、促进职工多元化经营等方式,提高职工收入,特别是近两年,从2014年为连队精准扶贫户及部分职工进行牧业贷款、2015年通过国家兴边富民项目,连队为精准扶贫户3户提供政策扶持,完成从输血到造血的转换,为完成2016年的脱贫计划奠定基础。

4.制定精准扶贫工作规划。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结合连队养殖业发展现状,充分结合项目加大连队扶贫工作力度。邀请有经验的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农业、畜牧业等相关科技推广培训。集中力量发展连队集体经济,实现职工共同富裕。同时,完善连队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和谐、美丽、富裕”连队的创建工作。

三、扶贫工建工作遇到的难题及建议

1.连队个别职工群众经济基础薄弱,加上2013年以来大部分职工种植亏损,负债较大,在增加职工群众收入上难度大,特别是当前市场因素变动大,连队虽然在积极引导职工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向第二及第三产业转移),但并无经验可借鉴,特别是对于贫困家庭,小规模种植养殖户,抗风险能力弱,建议团场出台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的政策,积极鼓励职工从事第三产业。

2.连队基础设施薄弱。职工经济基础差,贷款及还款能力弱。相对而言,近几年物价、人工都在上涨,职工陷入资金循环断裂怪圈,建议加大连队基础设施力度。3.在观念扶贫方面,一是资料过老,导致贫困职工兴趣降低,另一方面连队培训知识不够专、不够精,对提高贫困职工收入帮助小,贫困户本身学习兴趣不大,知识层面低,对培训知识接收消化有难度。建议由有种植经验的职工进行现场经验交流。

下载县级人才扶贫交流材料(二)[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县级人才扶贫交流材料(二)[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扶贫交流材料2011.1.8

    探索脱贫攻坚工作新思路 扎扎实实地做好脱贫攻坚工作 山左口乡人民政府 今年以来,我们山左口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及市扶贫工作队和后方帮扶单位的大力扶持下,结合自身......

    技能人才工作交流

    机电集团技能人才工作汇报 重庆机电控股(集团)公司(简称机电集团)作为中国装备制造工业的“长子”,肩负着打造自主品牌、振兴装备工业的历史重任。近年来,机电集团面临难得的重要......

    髙级人才服务(猎头)协议书

    髙级人才服务协议书 甲方:地址:电话 联系人:Emai1 : 乙方:地址:电话:联系人:Email : 在审核确认甲乙双方资质的前提下,基于甲方发展需求,特委托乙方为其猎寻所需招聘的职位。本着真诚......

    2020年扶贫感谢信 (二)

    2020年扶贫感谢信扶贫感谢信(一)尊敬的各位领导: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我校领导和所有濒临失学边缘的兄弟姐妹,向省民委的叔叔阿姨们,致以我们我诚挚的谢意!暑去秋来,有时一年开学......

    2011年人才工作会议交流材料

    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公司作为集团旗下一家年轻的公路营运公司,人才工作两年来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工作理念,以员工素质......

    人才如何与猎头公司交流

    卓众猎头指导人才如何与猎头顾问交流? 在你的职业生涯中,可能某一天,在你最不经意间,猎头顾问拨通了你的电话,和你谈论一个新的工作机会的时候,你的反应又会是怎样的呢?意外、惊诧......

    兴明初级中学教师交流制度

    兰陵县城乡教师交流制度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提出“要建立城镇中小学教师到乡村任教服务期制度。地(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区域内城乡‘校对校’......

    六年级级部工作总结(二)

    峄城区实验小学2011—2012学年度 第二学期六年级级部帮包工作总结一学期转眼而过,默然回首,六年级级部帮包工作已经结束。六年级级部在级部组长孙精华的带领下,全组12名教师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