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辩证唯物主义与相对主义的异同及其现实思考论文
摘 要:马克思在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的基础上创立了辨证唯物主义。而相对主义观点则由于概念的“模糊”性和立场的不确定性被大多数人归入诡辩论的范畴。这是对辩证唯物主义、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哲学内涵理解不清的结果,要理清辩证唯物主义与相对主义的哲学内涵及异同点,思考其对于现实生活的启示。
关键词:辩证唯物主义;相对主义;诡辩论
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的唯物论、唯物的辩证法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主要观点有: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高度发展的物质即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物质世界是按照它本身所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事物的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的规律,是物质世界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最根本的规律。这些都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相对主义是一种认为事物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因立场不同、条件差异而相互区别的哲学学说。相对主义主要是从人的认知角度出发的,因此我们在这里对二者异同的讨论也主要从认知层面来展开。
一、辩证唯物主义与相对主义的区别
(一)是否承认绝对真理
辩证唯物主义坚持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从两个方面阐释了真理的绝对性:一方面,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都有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客观内容;另一方面,世界是可知的,每一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而相对主义认为任何事物正确与否都要取决于主体的立场和条件,即使真理也是相对的,不存在一条对世界上所有事物都适用的普遍真理。比如我们常说太阳是红色的,这是一条真理,但是对于红绿色盲患者来说,它可能是绿色的。不能因为大多数人色觉正常就以此否定太阳是绿色对于色盲患者的真理性。在真理问题上,显然不存在少数服从多数的规律。列宁也曾说过:“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因此,相对主义不承认绝对真理的存在,他们认为,只要是涉及认识的问题,就不能抛开人的主观意志去判定,因此就否定了辩证唯物主义对于绝对真理的第一条解释。从定义上看,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头脑中的正确反映,而相对主义就是从人脑的不同这一点出发来否定绝对真理的。这两者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合理性,只是认识的角度各有侧重。
(二)是否存在是非标准
庄子是相对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齐物论》中提到关于是非判断的问题,认为任何人都不能判定他人的观点正确与否。相对主义认为任何观点都是主体产生的,带有主观意志的,因此不能用以评定是非对错,不具有权威性。而关于判断是非的标准,相对主义观点认为是不存在的。这一观点被广泛地应用于道德伦理和价值取向问题中。
辩证唯物主义坚持辩证的真理观,坚持用真理来衡量是非对错。而对于什么是真理,提出了实践的检验标准和逻辑推理的辅助方式。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人的主观认识范围内不可能找到真理的标准,不能用主观检验主观,用认识检验认识。客观事物本身也不可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因为客观事物也不能把主观认识和其自身加以对照。而实践是主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用以衡量是非对错的最合适的标准。与此同时,辩证唯物主义不认为这一标准是一成不变的,因为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在发展的过程中,新的实践可能会推翻旧的实践经验和标准。因此,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也是不确定的。由此看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更加完备和科学。
二、辩证唯物主义与相对主义的联系
(一)承认事物的客观存在大多数人认为相对主义过度夸大主体的意志和立场,因此不承认客观实在,而把它划归到唯心主义的范畴,并以此作为辩证唯物主义和相对主义的标志性区别之一。但是实质上,相对主义从来不曾否定客观存在,它只是在认知层面上不承认存在的普遍性,不承认对于事物的认识可以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志。从相对主义的实质来看:相对概念是指一个概念有确定的形象概念,但没有确定的抽象概念。形象概念是事物存在的问题,事物有确定的形象概念即事物是客觀存在的。抽象概念则是引入了人的主观理解和想象,它是不确定的,因为人的立场、思维都是有差别的。因此,事物是由于接受的主体不同,从而反映的结果才会不同,但是就事物本身而言,它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只有一个属性--存在,所谓对错和善恶美丑,都是人的主观添加的。事物本身并没有价值,价值是人为赋予的。从这一点上说,相对主义其实比任何一种主义都更加客观,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唯物观有异曲同工之处。
(二)承认真理的相对性
辩证唯物主义承认真理的绝对性,同时又承认其相对性,因为人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有限的。从认识的广度上,真理性认识是在一定的领域下对特定的事物和过程的正确反映;从认识的深度上,真理性认识只是对事物在一定程度、一定层次上的近似的正确反映。与此相似的是,相对主义认为人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获取普遍有效的知识,范围有以下几种可能:1)只局限于表面的层次;2)感觉与事件;3)经验到的可验证事物;3)只局限于个别事物本身;4)不提可知的层次。总之,相对主义承认并且只承认相对真理的存在。虽然二者的论述不同,但是在真理的相对性问题上论证的原理却是一样的。
三、相对主义不等同于诡辩论
诡辩论是古希腊智者玩弄概念和文字游戏的诡辩术。通俗地说,就是以任意的方式,凭借虚假的根据,否定和动摇一个真理,或者把虚假的道理合理化。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以及亚里士多德对这种行为进行了强烈的批判,并把这种修辞学论辩术贬称为诡辩。诡辩论是停留在语义层面上的表象的手段,并不涉及问题的本质,试图通过掩盖事物的本质而从表象上征服论辩对象。
相对主义的相似之处在于,它认为一个概念有确定的形象概念,但没有确定的抽象概念。因此,相对概念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能根据抽象概念的大小来相对的判断对与错。由于这种看似随意的认定,许多学者认为相对主义与诡辩论无异,都是企图通过主观意志来篡改概念本身的含义,借此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然而,二者其实有本质的区别,相对主义从人的主体意识出发来界定概念的意义,这本身并没有错,是对主体意识的充分尊重和全面的考虑。而诡辩论是别有目的的野心家借用相对主义的原理,过度夸大主体意志和歪曲事实的本来面目,采取误导式的手段在辩论中取得胜利的方式。可以说,相对主义只是一种思考和认识方式,本身没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可一旦被个别主体有目的地使用,就容易陷入诡辩论的误区。但需要澄清的是,相对主义本身并不等同于诡辩论。
四、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相对主义的现实思考
辩证唯物主义和相对主义在对世界的认识上各有不同的观点,也有相似之处。在肯定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同时,并不意味着就应该完全否定相对主义,二者不是相矛盾存在的。值得正视的是,相对主义不是主观主义,更不是诡辩论,应当正确的理解和看待相对主义。正如休谟所言:“解除相对主义、怀疑论不仅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也是有害的,容易被人利用,解除人们思想的能力,使人们放弃自己的理性和判断,盲目地信仰和追随独断的教条,受宗教和坏学说的支配,相对主义意味着平权、人文精神。没有相对主义,哲学的发展便失去了活力,蜕化为一堆教条。”因此,通过对辩证唯物主义和相对主义的比较研究,发现在认识事物和具体事件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将二者结合起来,会收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一)道德绑架问题
在涉及道德伦理的问题上,相对主义往往发挥更大的影响。道德绑架是新时期产生的一个新的问题,它是指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以看似道德的逻辑去约束或规范别人的行为。例如常见的公交车让座问题,乐于助人是一种传统美德,但帮助他人终究是道德问题,只有高低,难有对错。近年来出现一个现象,不主动让座的青年人往往遭到众人的诟病甚至老年人的打骂,这是典型的道德绑架现象。我们无法界定让座行为就是对的,不让座行为就是错的,因为不让座并没有损害他人的利益,只是没有能够帮助到他人而已。而什么时候帮助他人,应不应该帮助他人,全凭自己判断和考虑,不受到他人的约束和规范,这是一个主观意志问题,不是价值标准问题。
道德伦理问题涉及人性、环境和各种条件。可以说,在此类问题上,没有一条完全适用的标准。因为行为个体属于不同的群体,依赖于不同的基本信念或背景假定,拥有不同的知识资源,因而在相似的生活境况下处理同样的或相似的问题时,他们自然有不同的、并且永不可能是相同的理由来选择信念和行为[1]。再回到公交车让座这个话题上,青年人不让座可能是自己身体不舒服、过度疲劳,也可能认为对方身体健康,并不需要自己让座等等。如果冒用道德的武器去批判这些不让座的人,其行为本身就是不道德的,“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在涉及道德伦理的问题上,公众应该适当借鉴相对主义的观点,尊重个人的立场、思维的不同,切勿以固定的标准去规范所有人。
(二)教育问题
在教育方面,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相对主义观点可以发挥不同的作用。因此要把两者结合起来运用。
辩证唯物主義有助于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实践以获得真知的品质。苏格拉底认为,辩证法就是通过问答讨论,在问答中不断揭露对方的矛盾,使对方承认矛盾并不断修正错误从而引导逐步认识真理的途径。马克思主义借鉴吸收了这种辩证法的思想,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矛盾,发现错误并纠正而取得进步的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这种辩证思维,使学生掌握学习进步的技巧。
相对主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启发学生自主创新。在相对主义的观点里,是非对错没有固定的标准,强调主体意志对于事物判定的影响。这种观点有助于消除应试教育中的僵化思想。因为没有固定的标准来评价是非对错,因此也不能以固定的答案来判定学生答题的对错,不能以考试成绩来判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如果能够适当抛开这些束缚因素,启发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肯定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探究和发现,就能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培养发散思维,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江天骥,李涤非.相对主义的问题[J].世界哲学,2007(2):32-40.[2]殷华成.简论现象学视域中相对主义、诡辩论和辩证法的关系[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10):30-33.[3]邸利平,袁祖社.“相对主义”与“绝对价值”之争--价值相对主义与现代性精神存在根基的缺失[J].人文杂志,2010(1):7-12.
第二篇:理想与现实(选修课论文)
理想与现实---------《立春》电影作品观后有感
最卑微的与最崇高的当一个物种的数量超过60亿的时候,这一族群无疑是伟大的,然而作为它其中的一个个体,却又注定是卑微的。又如沧海之一粟,活在这如此浩瀚无界的宇宙中。但我还是要感谢上帝、天神、造物主......不论那家伙究竟叫什么名字,我要感谢她给了人类大脑与智慧,给了人们思考的能力,梦想的权利,给了我们一颗比天还要高的心。于是人类比起浮游,沙粒还是有区别的。于是卑微的我们,因为有了梦想,从而变得崇高起来。崇高的梦想,崇高的人。“梦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我想只有真正有梦的人,或者至少是有过梦的人才能理解,那种被炽热的心和冰冷的世界夹在中间,交织的痛苦。世俗、大众、道德、传统、权威、专家、文化、惯例、伦理、家庭......---“每年的春天一来,实际上也不意味着什么,但我总觉得要有什么大事发生似的。我的心里总是蠢蠢欲动,可等春天整个都过去了,根本什么也没发生。我就很失望,好像错过了什么似的 ”---
活在梦里的人也许永远是孤独的,这样的一条路,也许永远只是左手温暖右手的旅程。在这条路上,有人堕落了,有人迷失了,也有人最终妥协了。我们总是希望别人能宽容的对待自己,所以在此,我想我们也应该宽容的看待别人的选择。没有必要惋惜,也不需哀叹。也许这些人的选择,对他们来说,真的就是一种解脱和释放,只要他们自己能得看开这一切,活得开心、舒服,就像鱼刺从喉咙里被拔出来的感觉。只是我自己,还会继续选择昂起头,挺直脖子,逆着风微笑......“既然你是这个命,你就得担待。”我最喜欢这一句。看似有些消极,妥协甚至带点绝望,但实质却是消极里透着积极,妥协中带着顽强,绝望中又饱含着希望。高中毕业纪念册上,同学曾说我“尘世风霜披面,理想之火不灭”,到现在依然时常默念,鼓励自己。在此与各位共勉。
祝每一个有梦的人好运!
个人感受:说实话.当我刚看到幕布拉开影片的那刻.蒋雯丽用包头话说的那些话,我就哭了.心久久不能平静.看了立春,觉得是一部特别特别好的片子,好久没有看到这样的好片子了,顾长卫比《孔雀》那时侯又进步了很多很多。
关于梦想关于人生关于选择,有时候,背负梦想的青春也许很沉重,也许有人会为此付出代价,也许退一步甘于平凡生活也会不错(例如还俗的黄四宝),也许会妥协(例如那个情愿用流氓罪为自己正名的舞蹈老师)
不过终究有人甘于坚守,等待春天。
我们每个凡人都有梦想,不同的是有些人实现了梦想,有些改变了梦想,有些人妥协了梦想。当光阴流失,四季轮回,我们是否还能在现实的背景中,怀念起曾经的梦想。
我们每个凡人都有梦想,不同的是有些人实现了梦想,有些改变了梦想,有些人妥协了梦想。当光阴流失,四季轮回,我们是否还能在现实的背景中,怀念起曾经的梦想。好好活着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王彩玲说出那句我还是处女的时候
我想很多人会觉得心酸
人不应受生活之苦
中国社会是个功利的社会,今天投入,明天就要产出。
王彩玲,胡金泉他们追求自己心爱的艺术没有错,错在他们生在了中国。在中国社会中,因为他们对生活美好的向往,这种非常理想主意的情节,他们就被社会当成了弱者,可以随意欺凌。其他人自己没有理想,或者是没有足够的勇气去实践自己的理想,那就把摧毁别人的理想作为自己下意思的理想。这种集体无意识扼杀了多少人对生活最美好一面的追求?恐怕已经不止千千万万了。
想想梵高,其实他挺幸运,如果他生在中国,也许他也会屈服社会的压力,象王彩玲一样,领养个孩子,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理想,而自己对艺术和生命的追求,只能期望无穷匮矣的后代了。
我无法接受某些人对《立春》的批评,他们不相信真实的生活中会出现王彩玲这样的异类,他们说这又是一部刻意展现中国社会的阴暗面来讨好外国评委的做作卖国影片。
面对这样的评论,我觉得辩驳本身有点无聊,毕竟,他们不相信王彩玲,不信任顾长卫,就算生活中真的有王彩玲这样的异类,那也是该被关入疯人院的坏家伙们,是百年不遇的偶然现象,与“真正的生活”无关。如果我说“每人心中都住着一个王彩玲”,他们会认为我也疯了,说的都是疯话,他们不听。
可是,哪怕在不赞成王彩玲个人的情况下,我依然为她流泪了,为每个人心里的王彩玲。
这个女人说好听了是执著,拥有对抗整个世界的勇气与力量;说难听了便是偏执、妄想症,摆不清自己的位置,自视过高。生活中真要有这样的女人,她们该是令人讨厌的一群:不爱正眼看人,总在喋喋不休的说着一些半真不假的谎话来自欺欺人,高傲的态度与卑微的境地落差之大直叫人笑话。影片中王彩玲的歌剧当然是唱得好的——在那个小城市里;但真好到惊世骇俗可以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的程度么?我看很不见得——北京的剧团不收她,除了市场条件所限,八成也是因为实际上与她水平类似的人太多,她并没有多么令人惊艳的突出成就。比较王彩玲出世的偏执,同样为社会所不容的边缘人,同性恋舞蹈教师胡老师就表现得更为入世:他从始至终都没放弃对舞蹈的艺术追求,他愿意当一个平凡的舞蹈教师而不
是出人头地——当然,这并不代表他不具有王彩玲的偏执,不过他的偏执是要被一个还不能接纳同性恋的社会当作普通人来接受,而王彩玲是要被社会当作高人一等的艺术家来赞扬,他们两个其实并没有什么质的差别。
王彩玲是悲剧性的,其中很大的原因当然离不开社会环境的限制,我想这大概是很多人对影片细腻刻画这些社会黑暗面而不满的一个客观原因;但比较社会环境的外因,其悲剧人生更为重要的主导因素是她个人无法摆正自己人生位置的无所适从。而不管在什么样的社会条件下,文艺青年也好,文学青年也好,甚至什么“文”也不占的小老百姓,自视过高与平凡现实之间的差距才是人生悲剧的根源。要缩小这种差距,要么开天辟地努力改变外在环境,要么就修身养性陶冶豁达的情操。不管做到了那一样,成功的人我们都佩服,但失败了的,尤其是影片中表现极端又执拗的王彩铃,大多数人给予的就只有鄙夷,甚至连怜悯都要吝啬,不肯分出一点点。
我不是王彩玲,除了在叛逆的青春期,似乎也从未偏执于某件事情;但当王彩玲柔柔的叙说春天湿润的风从而自己为自己感动的时候,我的心却不得不为这个样貌丑陋的女人柔软起来;而当她无比悲愤的跪在北京剧院办公室的楼梯口高歌着“上帝为何对我如此不公”的时候,我的心也仿佛失恋般抽搐起来,我也想随着她放声大哭,这情绪来得真是强烈又激荡。我想,大概我们每个人在年轻的时候都有过对梦想与理想或短暂或长久的追求吧,也许我们也都曾经为了梦想的破碎而在黑暗中独自哭泣或者自怜自怨吧。不说别人,我自己就曾经幻想过当商人,经济学家,作家,甚至爵士歌手。我知道每当我满怀激情写字的时候,或者每当我双腿发软站到舞台上随着音乐的节拍开始轻晃的时候,那都是我内心里的王彩玲在歌唱呢。其实我们每个人年轻时代的理想都叫王彩玲,遇到不如意后终于向生活低头之际也是王彩玲,直到我们叹出一口气最后终于跟自己妥协,那一刻也还是王彩玲。电影最后的片段“献给王彩玲”,我觉得顾长卫绝不是要为王彩玲的行为高歌或为她开脱,那只是一种对逝去的青春与被埋葬了的时代的最终祭奠,虔诚得近乎一个朝圣者面向麦加的顶礼膜拜。在晦暗压抑的现实之后通过这种超现实主义的浪漫手法让影片突然充满了无限温情,这样的处理一下子让我想起安徒生笔下的海的女儿,在化作泡沫之际依然痴想着王子的幸福,令人悲伤得连眼泪都流不出来。
好电影就应该关注弱势人群,关注社会病态,这是所有正常国家里正常艺术家的做法。电影白痴的想法实在太幼稚,难道多拍几部《焦裕禄》老外就对中国另眼相看了。别把老外都想象得跟你一样傻,人家看了《立春》,才对中国的艺术家肃然起敬,才知道中国原来也允许这样的电影存在,才知道中国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专制。
看过美国的《老无所依》吗?里面的美国充满暴力、犯罪,让人看不到任何希望。你经常看美国电视剧么?美国总统在里面都成反面角色„„别的国家会认为美国是犯罪的天堂?到处都是黑暗?
没看过美国片香港黑帮片应该看过不少吧,有人会认为香港治安那么差么?
看完电影《立春》,我的心情却十分沉重,我实在无法高兴起来。为什么要去看这部电影,一是因为这是蒋文丽演的,是她老公拍的,夫妻档;二是因为在什么电影节上获了什么奖;三是因为广告宣传,说怎么怎么好。
客观上讲,这部电影反映了一些平凡小人物为了心中的梦想而不断奋斗的故事,他们那种为了美好生活而不断进取的精神,那种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那种追求理想的精神,的确是应该提倡的,颂扬的。蒋文丽也演得很好,为了剧情的需要牺牲了自己美丽的容貌,伴成了一个长着雀班且大门牙的丑女,当然,这无可厚非,演员吗,为了角色应该做出一定牺牲。蒋文丽对人物的心理把握非常准确,演得十分到位,她的确是个好演员。
但为什么会感到沉重呢?只有一点:这样的电影在自己家里看看也就罢了,不该拿到外国去,把国人丑陋的一面展示给外国人。
从这部电影的剧情看,有这样几个关键词:丑陋、欺骗、变态、强奸、暴力、冷漠。从人物的服装可以看出,电影反映的是我国上世纪80到90年代发生的事情,演员讲是的陕西话,很土但很生活化。有人说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这是对的。但一部电影,把很多的“丑”集中在一起,有的还通过电影的手法进行放大,这不知这其中包含了什么。就看其中的人物吧:王彩玲很丑,但她很有才华,唱歌很好,导演是想通过外表的丑来展现她的一种美,这个没有什么疑义。胡金泉长得很帅,舞跳得很好,但却有些娘娘腔,以至不能被周围的人群所接受,后来他逐渐失去了一个正常人的心态,即自卑又自恋,精神上很孤独甚至是有些变态,最后发展到企图织女民女而入了监狱。那位小姑娘为了出名,竟用了欺骗的手段,她的妈妈也是假的而且还是个侏儒,给人的感受的确不好。王彩玲的爸爸是个偏瘫患者,一句台词也没有,流着口水,傻傻的。她从福利院找的女儿又是个兔唇,周瑜的右眼好象也有残疾。隔壁的女老师虽然长得漂亮,但老公是个负心汉,携全部存款不辞而别。再加上一些反映我们中国贫穷落后的场景,现在的中国是那样的吗,为什么偏要把这些镜头集中到一部电影里,它给外国人会产生什么样的印象。
这部电影为什么会获奖,而且是在国外获奖。电影中所所展示的很多是中国人比较丑陋的一面,其中充满了欺骗、变态、冷漠,当然我们的现实就是这样,这必须要承认。但我们是不是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想想,假如你看了一部意大利的电影,按照这部电影的情节场景所拍,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啊,原来意大利人是这样的,他们的社会这样落后,怎么这么多不健全的人。当年红高粱的获奖,曾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就是张艺谋把中国落后贫穷的一面展现给了西方人,而不是把我们最好的一面进行展示。
那么,西方人通过这样的电影看到的是怎样的一个中国,是同情?是敬佩?是可怜?其实有这样的情节和场景,反映中国人真实的生活和感情,这是电影人的职责,无可厚非,在自己家里放一放、看一看也就罢了。如果让它走出国门,拿到外人那里去展示,我真的不能认同这种做法。其实为了情节需要,有一个丑女也就够了,为什么非要把这样一些人物和镜头展现给外国人,如近似变态的胡金泉、侏儒般的妈妈、得了脑血栓偏瘫的爸爸、领养的得了兔唇的女儿,还有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如胡金泉承受不住精神压力,利用排练舞蹈之机妄图强奸小宋;一个小女孩为了出名竟用了欺骗的手段,把王彩玲甚至整个歌手大奖赛都给欺骗了;那位女老师的老公背叛了她,而且把家里的存款全部拿走了。难道我们需要展示给外国人的,就一定是这些吗?难道只有这些才能代表中国吗?也只有这样我们的电影才能获奖吗?我实在想不出这有什么好。
在我的记忆里,所看到的外国的电影都是他们最美、最光鲜的一面,为什么我们偏要拿我们的不良形象的一面示人。有些东西我们自娱自乐也就罢了,实在没有必要让他走出国门,那就等于对外国人说,我们就是这个样子。也难怪在这次圣火传递中,有那么多的西方人敌视我们中国,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我们是那么的贫穷落后,这与我们宣传不无关系。这是我看电影立春的一点感受,不吐不快。文章前后有重复,见谅.影评:
《立春》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一群生活在偏远小镇的年轻人追求艺术的故事,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波澜,通过演绎这些追求艺术的青年的故事,向人们展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对比,探讨在艺术天堂里徜徉和在残酷现实地狱挣扎的青年们应该如何继续,如何热爱生活,如何实现梦想,但他们最终都被现实吞噬,从而给人极强的冲击力和感染力。影片中我印象深的地方是影片的服装、音乐、构图、道具、景别。
《立春》的服装运用非常能凸显人物心理和地位。全篇王彩玲灰暗土气的衣服贯穿始终,让人感到她是一个外表丑陋的人,但是正如她自己所说:“我不丑,我只是有点古怪。”让人更加关注王的精神世界,反衬出王彩玲的内在美。其中有一个片段,王彩玲去北京合唱团找老师要求加入的时候,老师穿着鲜红色的裙子,王彩玲一身肮脏丑陋的打扮,体现了王彩玲的卑微,老师的傲慢轻视以及两位地位的悬殊。还有一处,在演唱《慕春》这首曲子的时候,王彩玲破天荒的在脖子上系了一条嫩黄色的围巾,很好地体现了王彩玲欢快的心情,表现了她陷入了爱情的喜悦。也贴合了《慕春》这首歌向往春天,追求美好的主题。随后王彩玲在受到黄四宝的羞辱后,悲愤地穿上了平时舍不得穿的华服,从楼台跳了先去,表现了她宁可怀着圣洁的理想死去也不怀着卑微的心活着。
音乐在片中的使用也独具匠心。影片开头一段抒情性音乐,奠定了感情基调,表现了微风轻吹的感觉,如王彩玲自己所说,每当这时候,她自己都要被自己感动了。而歌剧一直是高雅的象征,每当王彩玲吟唱起美妙动听的歌剧时,都可以观察到屋内陈旧的家具,污浊的环境,高雅和庸俗在片中奇妙的调和,对比出王彩玲追求的崇高和悲壮。
在表现王彩玲所在的小学校时,采取的构图是对称式构图,营造出压抑封闭的感觉,体现了王彩玲困居在小环境迫切需要出去的心理,她想要飞往北京,一路唱到巴黎歌剧院。
王彩玲和胡金泉表演时,采取的景别是特写。王彩玲忘情的演唱歌剧时,看到周围毫无文化修养的观众一个个张哈欠,伸懒腰的动作时,脸上变了色,体现了他们曲高和寡的无奈,不被众人理解的痛苦。
在结尾处,在幻想中,王彩玲终于去了巴黎歌剧院,唱出了最动听的音乐。
这部影片展现了困居在小天地的文艺青年们想要突出重围的一系列挣扎,在这种理想和现实的对立,梦想求而不得的痛苦中,让人领悟人生的真谛,感受艺术的魅力。
第三篇: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论文
试述怎样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班级 高维(1102)
姓名胡鑫楠
2011年12月21日
试述怎样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摘要:本文通过社会实践过程中较之以前的工作变化的所思,所想,所感,发表对理想与现实的感慨,以及总结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其实也并非遥不可及。并结合现实----自己的大学生身份,体悟仍未有实用技能,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努力学习高等技能充实自己的同时,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未知的现实及其残酷性,也许我们改变不了,但不管理想有多么远,坚定信念,做好一切准备,总有一天,乘风破万里浪,我们终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关键词:大学生理想现实差距
理想与现实的距离,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
今年九月,我终于成为大学生。告别中学时代,迈进大学校门,人生的历程翻开了新的一页,人生道路跨入了新的阶段。我满怀希望和憧憬:人生理想将在这里确立,未来的发展将在这里奠基,美好生活将在这里开始。可是,成为大学生后,我问自己,我到底会些什么?当我踏上社会后,我有什么资格与别人竞争,有什么能力在社会上生存呢?
理想中的大学生,满腹才纶,无所不能,夸张了些,但离此也不远吧?可叹的是,理想与现实始终是有差距的。
我想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想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因为自从走进了大学,就业问题就似乎总是围绕在我们的身边,成了说不完的话题。在现今社会,招聘会上的大字报都总写着“有经验者优先”,可还在校园里面的我们这班学子社会经验又会拥有多少呢?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真正走入社会,能够适应国内外的经济形势的变化,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我到汕头市潮阳区谷饶镇大坑日用服装厂去了。
本来这个寒假,我是打定主意,进服装厂参观,体验一下各种工作的特别性,像设计、剪裁、缝纫等,后来发现,大学生的身份并没有给我带来什么优越感,却反而像是种无形的压力,毕竟看到这么多工作,自己却没有这类技能。我不会设计,不会剪裁,不会缝纫,连只有中专学历的主管都比不上,所以最后只能选择剪线头。
以前只把剪线头当成是一门赚钱的工作,而如今的我却开始有些唾弃它了。我以为上了大学,会学一些特殊的技能,至少打工不再只能选择像剪线头这类机械化的工作嘛!
虽然如此,我还是只能认真地把本分工作做好。剪线头这工作,做了很多次了,还是觉得充满挑战性的。毕竟在这讲究效率的社会,要高质量与高效率并存,确实不简单。每做一次工,我就想,有什么办法加快剪线头的速度,但又不会剪得不够干净,或者剪坏衣服呢?计件的工资计算法可没有计日的来得好,这是就一个被雇用的人来说的,从个人利益方面为讲啊!虽然大大提高了积极性,可是也同时也提高了工作的疲乏性。不在其位的人们是很难理解的。当工资计日时,人能忙理偷闲,可计件的工作,在如今的社会,会让人为了五斗米而折腰,仿佛世界没有了日夜之分,人便没日没夜地加班加点,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内,创造出更高的利益。
然而,不管理想与现实到底有多远,人总是要带着理想,而对现实的,不是吗?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许多人一开始怀抱雄心壮志,想要一展抱负,鹏程万里,可惜的是充满挫折的现实,会将人的锐气消磨殆尽!有多少人能找到既符合自己兴趣,又能赚进更多RMB的工作呢?事实上更多的人只能抱着“行行出状元”的心态,只求温饱,早先的什么精神追求,已经抛诸脑后了。就像我二表哥吧,他大学毕业,刚踏进社会,遇上2008该死的金融风暴,企业削减人员还来不及,哪还容得下他进驻呢?因此,学机械设计的他只能转向土木建筑工程发展了。可见,有了才能,机遇也很重要,这就是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吧!
2008的国际金融风暴,使得从事经济与金融相关方面工作的人,产生了失业危机,下岗人员不在少数。在这经济全球化,行业联系化的总体态势下,其他行业也被波及。原本“十分吃香”的行业,多少人挤破头脑,踏损门槛啊!到头来,没有优胜劣汰,企业选择降低工资或者直接贴出裁员启示,如果你忍受不了低待遇,那么卷起铺盖走,回家待业,也是无法避免的事。多少跟单的工作人员啊,终于禁受不住无单可跟,于是回家吃自己了。这就是社会现实的残酷啊!
我想,现在的我也只能学好专业知识了,做好充分的准备,等待机遇的到来啦!作为一名大学生,身份不是值得炫耀的资本,唯有真才实学,才能在如今的社会中屹立不倒,尽吾才,奋吾志了。昨天已经过去,明天还没有到来,最现实、最需要所握的是今天。与其在夕阳西下的时候作美妙的幻想,不如在旭日东升之际勤奋投入工作;与其在垂暮之年因理想未能实现而懊悔不已,不如乘见华正茂之时躬身实践、奋斗不止。
理想变为现实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风顺的,往往会遭遇波澜和坎坷。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于理想的美好有着充分的想象,而对于理想实现的艰难往往估计不足。渴望早日实现理想,希望顺利实现理想,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把实现理想设想得过分容易,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缺乏思想准备,那就会影响理想的实现,甚至会导致我们在困难面前对理想失去信心。因此,在确立理想和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认识理想实现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我相信,人总是要有梦,才会去追求,才会渴望生存。要实现理想,也许十分艰难,但是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早已从祖祖辈辈的先人那里得到了证实。理想之花灿烂,理想之果甘美,要使理想开花结果,必须用辛勤的汗水来浇灌。当发现现实并不符合理想的时候,不应对现实大失所望,甚至对社会现实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当发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时,不要觉得实现理想很困难、很渺茫,不要认为还是“实际”一点好,不要做什么“理想主义者”,不要对于现实中一些消极乃至丑恶的现象不愤怒、不斗争,甚至与之同流合污。
所以呢,我们大学生要把敢于吃苦、勇于奋斗的精神落实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在学习上,刻苦钻研、不畏艰难,孜孜不倦地学习理论和专业知识,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和专业知识水平;在生活上,担倡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抵制和反对铺张奢华的思想和生活作风;在工作上,奋发图强,不怕困难,不避艰险,努力完成各项任务。
未来的路还好漫长,新的一个学期又要开始了。我又要扬帆启航,去寻找又一个彼岸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呀!没有一技之长,要如何与他人抗衡呢?没有过硬的本领,要如何抵挡命运的风浪?哲人曾经说过:“如果你不能改变天气,那么你可以改变心情;如果你不能改变容貌,那么你可以改变笑容;如果你不能改变生命的长度,那么你可以拓宽生
命的宽度”。如今我要说,既然我们无法预知未来,无法改变现实的性质,何不改变我们自己,漫漫人生,激流勇进,不畏艰险,奋力拼搏,坚定信念,中流击水,“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希望通过每一次的实践,积累充分的经验,让自己的人生阅历更加丰富。希望社会实践过程中,通过独立生活、独立思考、独立自主地去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社会的认识更加清晰。不管在实践过程中遇到挫折还是成功,对我来说都是一种收获,明确了优势同时也发现了不足之处,面对社会更加自信。这是大学生的任务吧,很基本的任务,为了将来就业奠定的基础,也是实现理想,面对现实有所作为的表现。
我常想,要是能有更好的实践地点,那该多好啊!毕竟我现在学的专业与我服装厂中实践出来的经验格格不入,这是多么滑稽的事啊。可是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现在只能备好一切资源与经验,只求毕业之时,可以找得一份切合我专业的工作啊,实现我的理想。如若不能,就当又是人生的一次重大的考验吧。
谈及未来的时候,我们总是怀揣着憧憬,因为我们都有理想。理想之于我们就是希望,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支撑着我们让我们能够冲破一切困难艰险攀上梦想的高峰„„
少年人谈理想总是有说不完的话,规划与实践,一件件地去落实„„每达成一项计划,年轻的脸上便是藏不出的兴奋;年长的人谈理想或满足或痛苦,这是由于他们真正懂得生活的含义。不错,理想是我们每个人心中认为最完满的最适合自己的结局,但正如人们常说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向着目标前进的过程中总有那么多的挫折失败,现实的残酷性会一次次打击到我们尚显稚嫩的心灵。
这一方面,古人用他们的一生向我们叙述了什么是生活的真谛,并且告诉我们现实总会让理想显得不完美„„
楚怀王客死秦国,屈平自沉汨罗江以殉自己的政治理想。
诗鬼李长吉为避父亲名讳不能参加进士考试而抑郁成疾26岁便离开了人世。
嵇康追求心中崇高的人生境界,想要摆脱约束释放人性回归自然享受悠闲,却最终被他显赫的名声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性子所连累„„
这些人年少时早已为自己定下了目标并不断向着理想前进,却不得不在命运的玩笑前低下高傲的头颅。
现实的沉重打击远比想象中来得残酷,心中的激愤让他们选择了放弃生命以示自己对理想的坚持。
这种精神博得了很多人的共鸣,可是我不禁要问他们这样的作为在现世是否还可以被视为正确的。难道我们不会以为他们太过脆弱,竟然就这样轻易向命运低头了么?楚太子尚在楚国,屈原既然有一腔报国之心,为何不回楚国辅佐太子将楚国建设得更加强盛?李贺既然不能应试状元为何不学习柳永将自己的特长发挥?
坚持理想的方法又很多种,在理想与现实相遇爆发出强烈火花的时候,他们只听到了梦想破碎的声音却没有发现寻回梦想的道路,只懂得在强光后的无尽黑夜里逐渐放弃希望,却不懂得何谓凤凰之鸟的浴火重生„„
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就会发现自己也会开始踏入别人的轮回,经历和他们一样在理想与现实中挣扎的过程。现在的我们感受着对未来的跃跃欲试是因为我们依然站在梦想刚刚启航的地方,总有一天我们也会困惑,也会看着承诺看着梦想逐渐变成白色或者虚伪的泡泡;总会有那么一天,我们也有可能站在十字路口做出选择„„
然而,不论面对怎样的选择我们都不应该轻易地放弃原先的理想。美国34任总统艾森豪威尔年轻的时候跟家人玩纸牌游戏,连续几次都抓到了很坏的牌,他开始不高兴地抱怨。他母亲停下来对他说:如果你要玩,就必须用你手中的牌玩下去,不管那些牌怎么样。人生正如打牌,发牌的权利不在你手里,你永远不会知道你将遇到什么,但想要继续就只有用手中的牌打下去,并努力做得更好。在命运捉弄我们的时候我们为何不将其视作一次考验,让手中的这副命运纸牌发挥得更完美些?
现在社会的飞速发展,世界每一天都是崭新的,尚还弱小的我们生活在大学里,已然是已踏上了半个社会。这预示着我们将正式迎接命运的挑战,有很多不能预料的困难等待着我们,我们会迷茫会痛苦会讨厌自己的改变,但这正是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理想的实现必须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
参考文摘:
青春的梦想,是未来的真实的投影(英国)
人的一生就是这样,先把人生变成一个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法国)
梦是心灵的思想,是我们的秘密真情(杜鲁门·卡波特)
梦想只要能持久,就能成为现实。我们不就是生活在梦想中的吗?(丁尼生)
梦想一旦被付诸行动,就会变得神圣(阿·安·普罗克特)
一切活动家都是梦想家(詹·哈尼克)
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以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鲁迅)
梦想家的缺点是害怕命运(斯·菲利普斯)
梦想家命长,实干家寿短(约·奥赖利)
梦境每是现实的反面(伟格利)
如意算盘,不一定符合事实(奥地利)
梦想绝不是梦,两者之间的差别通常都有一段非常值得人们深思的距离。(古龙)一个人如果已经把自己完全投入于权力和仇恨中,你怎么能期望他还有梦?(古龙)
第四篇: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异同论文
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异同
周浩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2012级环境生态类3班,***
摘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让我们所有阶层的公民过上更好、更富裕和更幸福的生活的美国梦,这是我们迄今为止,为世界的思想和福利作出的最伟大的贡献。——摘自詹姆斯·特拉斯洛·亚当斯的《美国史诗》
迄今为止,敢以国家来“做梦”的只有中国和美国这种大国。要知道,不是每个国家都有资格来做梦的,只有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有足够大的时空去想像,有实力和自信去实现,才能自己做自己的梦。那么,中国梦和美国梦有什么区别呢?各自又注重什么方面呢?又是谁更容易实现呢?他们是互相抵制,互相矛盾的吗?下面我将会从各个方面阐述我眼中的中国梦和美国梦。
关键词: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美国梦;个人的成功;实现梦想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dream of China and the
dream of USA
Zhouhao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Southwestern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China
第 1 页
Abstract:Realization of a comprehensive well-off society, build a prosperous, democratic and civilized and harmonious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of the goal, to achiev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Chinese dream, is to achieve national prosperity and rejuvenation, the well-being of the people.Xi Jinping--at a meeting of the twelv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closing meeting Let us all citizens for a better, richer and happier life America dream, this is we so far, make for the world of ideas and the welfare of the greatest contribution.--Excerpted from James Truslow Adams “USA epic” So far, dare to the state to “dream” only Chinese and American this country.You know, not everyone has the qualification to dream, only the destiny in their own hands, a large enough space to imagine, with strength and confidence to achieve, to do their own dream.So,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ream and the dream China American? Each focus on what aspects? Who is more easily achieved? They are resisting, contradictory? Below I will explain my eyes China dream and American dream from all aspects.Key word:Chinese dream;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America dream;personal success;to realize the dream
1.什么是中国梦
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走进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这是在十八届一中全会上和中外记者见面之后,新的领导班子的又一次集体亮相。再次亮相,重温历史。回首百年,感慨良多。参观过程中,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阐述了引发广泛共鸣的“中国梦”话题。今天,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的期盼。
(1)中国梦,狭义的含义,就是发展中国,使中国重新回到世界之巅,重新领导世界;重新找回中华民族作为龙的传人的那种自豪感。因为这一切,本该就是属于中国的。中国曾经领导世界上千年,其中巅峰就是中国的唐朝。那时的唐朝,是世界的中心,是真正的天朝上国,其地位相比今天的美国有过之而无不
第 2 页
及。所以说,中国梦,其目的就是中国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2)而中国梦广义的含义,可以理解为,中国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了,进而带领世界人民一起过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辛福生活。2.什么是美国梦
只要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的生活,亦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两百年来,“美国梦”一直激励着世界各地的青年人来到这片土地创造自己的价值,美国也因此成为全球成功人士的摇篮。
美国梦,同样也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含义。广义上指美国梦的象征——自由女神象征着国家的平等、自由、民主;狭义上是一种相信只要在美国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生活的理想,亦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工作、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通常这代表了人们在经济上的成功或是企业家的精神。3.中国梦与美国梦的不同之处
(1)中国梦是国家的富强,美国梦是个人的富裕
较之中国,美国具有巨大的地理优势,三面环海,易守难攻,建国伊始就是一霸,历史上从未受到其他国家的侵略征服,倒是常常主动出击攫取他国资源。所以他们一直没有国家安全之忧,人民可以专心做自己发财致富的梦。但是,自古以来,中国周边的环境一直极为险恶,历史上与周边国家的征战从没有停止过,几次被其他民族征服蹂躏。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国家的富强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前提和保障,所以中国梦必须把“国家富强”放在第一位。
(2)中国梦的目的是民族振兴,美国梦的目的是个人成功
中国是一个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统称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生于兹养于兹,患难与共,休戚相关,对这块热土具有十分深厚的感情。大家有一个共识,民族孱弱,任人欺凌,个人的尊严就会丧失,生命财产得不到保护,哪有幸福可言?美国的民族情况远比中国复杂,黑白两极对立,黑人长期受白人歧视,现在虽然法律上是平等了,但是骨子里的不平等是一时无法消除的,一件小事就
第 3 页
可引起内部激烈的民族冲突。美国是个移民国家,人们没有乡土依恋,缺乏民族观念,自然也就只谈个人的成功。
(3)中国梦必须由中国人自己来实现,美国梦可以利用其他国家的人才资源达到
“美国梦”的概念可以追溯到《独立宣言》,强调天赋人权,每个人都有同样的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美国梦”特别是强调,不管出身、不论阶级,每个人具有同等靠自己的能力和成就而获得成功的机会。这对那些阶级分明的欧洲小国的人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诱惑他们、鼓励他们来美国冒险。历史上,美国多次利用其他民族的人民来发展自己的国家。比如早期从非洲引进大量黑人搞种植,十九世纪利用中国劳力修铁路,现在又大量吸收墨西哥、东欧的人从事各种各样的体力工作,很多白人成了有闲阶级,整日打高尔夫享清福。然而,中国是一个具有13亿人的大国,不可能靠大量引进外来人才发展自己,所以习总书记才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4)中国梦是群体的和谐幸福,美国梦是个人的自由和快乐
中国人自古就有一个“家国”的概念,群体意识一直很浓,讲究的是“家和万事兴”。一个家庭之内,关系和睦,人人安康,自己才能幸福。所以中国人的幸福是群体意识的。在一个家庭内部,幸福是共享的;在一个国家内部,幸福也是共享的。所以,总书记用三个“共同”来描绘中国梦的愿景:“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然而欧美文化则强调的是个人主义,追求的是个人的自由和快乐。
(5)中国梦具有纵深的历史感,美国梦只有现实的体验
实现中国梦的自信相当一部分是来自历史。中华民族具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历史上多次强盛,曾是那个时期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最近这些年帝王连续剧的繁荣,反映的就是大众这种心态。西方一些国家担心中国崛起,其中一部分
第 4 页
因素就是来自历史,因为他们相信中国人具有再现历史的能力。一个历史上从没有强盛过的小国家,你吆喝得再厉害,别人也只会把你当做笑话看。总书记这句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里就用了“复兴”这个词,其中就透露着乐观和自信。然而,美国只有两三百年的历史,自建国起,靠利用其他国家的资源和人才逐渐变成一个超级大国,所以它的梦是把现实延续下去,不让挑战他的力量出现,一直可以做自己的美梦。
(6)中国梦依赖群策群力,美国梦靠的是个性张扬
实现中国梦,要凝聚大家的力量,人人给力,踏实勤干,利用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朝一个方向努力。它靠的是集体的意识,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智慧。一句话,中国梦要靠全民族强大的合力来实现。纵观历史,不难发现,中华民族是个优秀的民族,但是也是个喜欢折腾的民族,自毁力强大的民族,很多时候是发展一段,折腾一段,致使国家的发展可能不进则退。所以,现在要实现梦想,就必须统一大家的意识,明确一个目标,劲往一处使。然而美国自建国起就走的是一条务实的道路,就是简单追求个人富裕幸福,所以个人成功的合力构成了国家的强大。中国人可以办大事,但首先要统一意识。
(7)中国梦是为了民族光荣,美国梦是为了个人荣耀
自鸦片战争以来,领土被侵占,人民被蹂躏,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一个个丧权辱国的条约,一次次大灾难,这都是民族的创伤。近代史上,多少志士仁人抛头颅洒热血,就是为了民族有尊严,国家有安全,人民可以安居乐业。“今天,我们的人民共和国正以昂扬的姿态屹立在世界东方”,总书记这句话掷地有声。没有这种历史痛的国家是很难理解中国人的这种渴望。美国就没有这种痛,所以它也不会做这种梦,因而,美国梦强调的是个人的富裕、成功和社会地位的提高。
4.中国梦与美国梦的未来
中国梦,这是一个集体概念,并不特指单个人的利益和价值,而是大家共同
第 5 页 的目标和价值追求。中国梦不能脱离单个个体而存在,它依靠那些有着梦想和实干精神的青年人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国家之梦,反映国民之梦;个人之梦,融为民族之梦。当今中国,国家理念与人民期盼同声相应;个人梦想与民族梦想一脉相承,中国梦既是“强国梦”,也是“富民梦”。而美国梦,是一个个体的概念。然而,不管是中国梦还是美国梦,其实质在未来都是相同的。因为有国才有家,不管是美国还是中国,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随着未来人类社会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开放,人类需要越来越团结协作来应对自然和宇宙的考验。到时,不管是中国梦还是美国梦都自然融合成了“人类梦”。唯一所不同的就是,“未来到底是中国领导自由世界的人类前进还是美国继续充当世界领袖?”这决定了美国梦和中国梦在未来的终极实现!
参考文献:1.石毓智.中国梦区别于美国梦的七大特征.人民论坛.2013.5.23 2.中国梦:内涵.路径.保障[N].人民日报.2013-03-04(04).第 6 页
第五篇: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异同与对接论文
一、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的差异性
(一)产生背景的不同
从两者发生发展的历史来看,财务治理的发展则伴随着制度经济学、产权经济学、企业管理等理论。财务治理产生的原始动机是对资源有效配置进行优化处理,防止由于公司信息的不对称产生的相关失误。财务管理起源较早,在企业成立初期就有相关的财务管理思想。早期的财务管理是应用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后,它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并演化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总的来看,公司财务管理是和企业理论紧密相关的。
(二)具体目标的不同
从公司的制度结构出发,可以把财务治理看作是一种制度下的安排,并通过一系列的实际操作予以实施,这些操作包含了资金的筹集制度、投资制度和分配制度等等。财务治理是为了均衡利益各方的要求,但财务管理却是为了实现财富的最大化。同时,两者的目标差异还表现在发展驱动力上,企业管理论的发展是影响财务治理的主要因素,而科学技术和管理方式则是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驱动力。
(三)作用的互补
作为财务体系内的两种财务工作方式,两者各司其职又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公司财务治理是从宏观上对制度进行调整,均衡利益权责,而财务管理则是在微观上处理企业经济信息,完善企业财务制度,保障企业其他部门的正常运营。两者虽然在职能划分上和最终目标上并不统一,但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两者的相互补充才能使企业财务流动得以顺畅,使企业更好的适应当今市场的发展需求。
二、公司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对接的措施
(一)构建合理的财务分配机构
构建完善的财务权利分配机构是为了明确公司财务权利并将财务权利精确化,最终目的是最大程度的发挥公司财务作用,使企业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更好的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为企业取得高效率的财务控制效果。
(二)创造完善的监督激励机制
建立完善的监督激励机制可以更有效的实现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的对接工作,赏罚分明是体现企业管理信用的主要指标,同时也是促进企业积极性的良好途径。外部的监督机制可以及时地发现财务工作中的漏洞甚至是严重失误,可能挽回巨大的损失;而人性化的激励机制则是合理实现管理目的的有效手段,完善的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相结合为企业的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对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保证信息交流的通畅
公司需要建立信息互换平台,以达到避免信息的不对称和信息失真的情况。现今的公司管理模式中,由于绝对权力和线性的机构设置,使得信息传达出现失真的现象非常普遍,而信息失真产生的连带效应是无法预估的,甚至对企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为了避免由于信息失真和不对称引起的财务上的损害,就要建立能为企业实现通畅沟通的信息平台,使得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的对接顺利进行。
(四)发挥自身财务纽带功能
在部门设置上,企业财务是企业运营的节点,与各业务部门的工作开展密不可分。同时,在时间跨度上,财务工作具有战略性的中长期特点,实现企业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的对接就要使财务部门这种特征充分的发挥出来。
(五)最大程度规避财务风险
企业要完善财务风险预警与控制体系,为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的对接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如今的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为公司财务管理带来了先进的技术条件和广阔的舞台,但伴随而来的还有复杂多变的财务风险。充分规避市场中存在的经济风险,不但为企业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对接提供方便,还能最大程度地促进企业的良性运作,增强企业应对危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