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十四五”有感共[5篇范文]

时间:2020-11-23 23:00: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展望“十四五”有感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展望“十四五”有感共》。

第一篇:展望“十四五”有感共

(篇一)

2020年10月29日,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全会肯定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高度评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并提出了“十四五”规划。

中国每一次制定的五年计划都是为中国量身定制,向着中国百姓过上美好生活的目标而出发。此次的“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到,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等。每一个细节目标都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党一心向着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必将全心全意拥护我们的党。

为了实现“十四五”规划,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必将紧紧团结在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撸起袖子,全力以赴,向着新的目标前进,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篇二)

2020年是我国国民经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这个象征着全面开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承上启下的意义至关重要,各行各业都在准备或已进行五年规划的编制工作。

房地产业作为传统行业,虽然不具备新兴产业的“高、精、尖”属性,但我国经济建设的新阶段、新标准,仍对其提出了较高的发展要求。未来房地产业如何发展?如何适应现代居民的智能化生活?如何更好的延伸服务链,均需要进行科学、系统、全面地分析研究。

当前对于房地产行业企业来说,面临的宏观环境是什么?处于何种发展阶段?未来如何拓展细分领域?中商咨询集团房地产行业事业部专家将带大家一起梳理:

一、房地产业的现状

1、地产行业面临的宏观环境

我国人口发展已经进入了关键转折期,伴随着人口自然增长率长年偏低、老龄化程度加深、劳动力老化程度加重等问题不断突出,如何实现“人口自身均衡发展”这一历史任务不仅是“十四五”期间需要重点关注,更是未来10年、20年内考虑的重点内容。因此,通过鼓励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推进家庭能力建设、强化养老保障等内容,提升各地区的“人口吸引力”。这将是各地区“十四五”规划期间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各地区的差异定位与精准定位相结合的方式来将传统的房地产产业链进一步延伸,使其成为各区域与新兴产业、技术之间的纽带,持续推进“协同发展”新格局。

2、地产行业目前所处阶段

2020年已过大半,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的上半年对地产销售的影响不言而喻。中商咨询专家认为,后疫情时代,地产业需要重新思考和探索:地产业如何与数字化、智能化相结合而碰撞出技术模式创新。在现阶段,从人口、收入增长、债务水平三个维度来看,房价大概率是平稳趋降的趋势;

房地产行业在政策端、供给端和需求端,都将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有变的趋势。稳中有进,即使行业的健康度和理性程度将持续提升,行业格局走势与企业关键致胜因素将逐步清晰。稳中有变,即一些不确定性和关键变化大方向可以预测,但这些机遇挑战的变化程度、发生时间则难以准确研判,考验企业的能力与智慧。

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30》中明确提出,到203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70%。因此,“十四五”规划期间,我国城市化需求将继续增加。按此比例估算,未来10年仍将有至少1.4亿人口进城,地产业的需求供应能力与区域吸引能力仍需重点关注,同时要考虑将医疗、养老、物流等行业要素与地产行业相结合,为未来房地产业的产业延伸、升级奠定基础。

三、地产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结合以上分析,地产行业未来发展较有前景的细分领域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

(一)绿色地产行业

能源短缺、环境恶化的外在环境压力致使社会对节能与健康的要求在逐渐提高,随着国家倡导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重要性不断提升,绿色开发的理念已逐渐成为房地产产业开发的新要求。

据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有超过40%的能源消耗和21%的温室气体排放来源于建筑业,**年,中国建筑能源(标准煤)消费总量高达9.6亿吨,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超过20%,此外,我国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约24亿吨,占城市垃圾总量的40%。根据《**中国绿色房企top20》榜单排名信息,中国绿色建筑总面积排名前三的房企分别是万科(3502万平方米)、碧桂园(3420万平方米)、中国恒大(3131万平方米),三家房企绿色建筑总面积为10053万平方米,占比榜单二十强绿色建筑总面积(19100万平方米)的52.63%。这说明随着房地产业持续发展,建筑垃圾大幅度增加使得传统的开发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发展绿色地产是未来的必然趋势。

(二)医疗地产行业

近些年,我国房地产业的毛利率在降低,行业集中度在提高。这说明地产龙头的竞争优势愈发明显,中小地产商的市场份额受到挤压,盈利空间有限。因此,地产转型势在必行,但是怎么转,往哪里转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地产企业的发展。

**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健康服务业(主要为医疗产业)总规模要达到8万亿元以上,结合其他相关政策,中商咨询集团推测:医疗产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给地产业的转型带来了关键动力,大量房地产商纷纷开始业务转型,投入重金布局医疗领域,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近五年,投入较大的地产公司主要有:万达集团、绿景控股、深天地、华业资本、宜华健康、恒大地产、运盛地产和万科集团,累计投资均超过了5亿元。

“十四五”期间,互联网医疗、医疗信息化、医疗大数据等领域将成为重点发展领域。未来,医疗地产的转型升级仍会进一步加快。

(三)养老地产行业

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产业成为新蓝海市场,吸引众多资本注入,目前已有近40家上市房企涉足养老业务,布局养老地产,其中恒大是较早布局养老地产的品牌,“恒大·养生谷”便是该集团在“地产+健康”领域下探索的新产物,通过“租、购、旅”等会员机制向客户提供养生、养老服务,而保利则是全产业链布局,将居家、社区和机构相结合,**年底,中海地产正式建设康养品牌,并打造包括城市中心社区养老产品、市郊田园养老产品、候鸟式度假养老产品等产品类型,一时之间,各种养老地产的产品类型纷至沓来。

在如此迅猛的发展下,我们仍有两大重点问题急需探索:首先是进一步扩大投融资渠道,推动市场化、规范化程度高的养老服务企业上市融资。其次是完善养老服务设施供地政策,鼓励各地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发展养老服务设施,使各类房企在拿地层面以及运营层面均获得政策支持。

“十四五”期间,品牌建设将成为养老地产的重点发展方向,各大龙头房企虽然都在积极布局养老地产,但是真正成功的案例并不甚多,且普遍收费较高。未来,继续深化房地产和养老服务有机结合是养老地产行业的发展趋将,要打造不仅能满足老年人的居住需要,更可以为老年人提供餐饮娱乐、医疗护理、生活休闲、金融保险等多方面服务的品牌地产项目。

(四)物流地产行业

物流地产属于工业地产范畴,指投资商投资开发的物流设施,比如物流仓库、配送中心、分拨中心等。“十四五”期间,物流地产的发展前景相较于已进入高风险阶段的国内住宅地产和商业地产来说前景是非常可观的。虽然现阶段商场的收益率比物流地产更高,但从发展趋势来看,未来物流地产将伴随高端仓储的发展而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我国物流地产的重点发展方向是仓储建设,按照仓储水平的高低,可将仓储划分为高标仓和传统仓。其中高标仓在结构空间、配套设施等方面均具有较高标准,因此其建设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区域物流地产的发展状态。在2020年第一季度出台的3项物流地产相关政策,主要强调冷链物流产业的规范建设,以及物流企业大宗商品仓储用地的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征问题,这一举措有助于促进物流地产行业的成本降低与效率提升,利于物流地产行业的长期发展。

(五)旅游地产行业

旅游地产是指以旅游度假为目的的房地产开发、营销模式,其开发项目全部或部分实现旅游功能,一般而言,旅游地产除按照传统方式开发经营的酒店和度假村外,还包括休闲、度假等相关的房地产形式以及产权式酒店、主题社区、景区住宅、养老度假村、登山及滑雪度假村、高尔夫度假村、休闲生态度假村等产品。

我国旅游地产自**年开始到现在,从以销售和地产为主要类型的发展进入转型分化期,进而逐步回归理性,随着城镇化率的不断提升和人们对住房需求的不断升级,“旅游+地产”的模式更加适应变化中的城市格局,一方面旅游业为房地产业聚集人气,另一方面房地产业为旅游业引入资本,从而达到双赢局面。

“十四五”期间,去地产化将成为发展热点,强化项目运营与产业链运作是未来旅游地产发展的重要趋势与方向,构建一条独特的产业链,围绕主题项目运营衍生出前端开发、推广以及后端餐饮、商业、酒店及其他消费领域的链条是旅游地产的核心价值所在。因此,实力雄厚且坚持在旅游地产深耕细作的企业通过并购、合作等方式实现了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十四五”规划既是“十三五”规划的延续,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开篇,常规性与特殊性并存,必须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重点明确未来的战略部署与具体安排,引导公共资源配置,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将保持国家战略的连续性与稳定性放在首位,随着城市群的迅速崛起,未来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度将越来越大,“十四五”规划过程中将更加注重协同作战思维,规范传统产业的发展模式,并将其与新兴产业理念进行嫁接,精准定位、协同创新,以打造价值共同体的思路谋划产业发展。由此可见,“十四五”规划的难度和准确度都要高于以往,对企业谋划发展的能力和眼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中商咨询集团自主研发的“跑车模型”能很好地解决企业所面临的生存、发展、创新和增值等问题,能够顾帮助企业出色完成发展的谋划。

(篇三)

10月26日至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京召开。这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将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这是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持续推进的重要部署,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

要深刻领会会议精神增强政治自觉。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要深刻认识中央对十四五时期发展大势做出的精准判断,认识到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要仅仅抓住历史机遇,保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延续和深化,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经济体系。

要精确找准发展方向坚定必胜信心。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十四五规划重点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要准确把握形势任务强化紧迫意识。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我国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的风险和挑战,全球经济衰退、疫情蔓延,而我国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自信、直面挑战、攻克时艰、团结奋斗所取得的成果。我们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的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仅仅依靠人民,集中力量应对风险和挑战,开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篇章。

(篇四)

“十四五”规划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第一个五年规划。编制好“十四五”规划,对正确分析新中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主要矛盾变化的认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决心,在“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形势下把握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导向,具有新时代、新起点里程碑意义。

“十四五”规划要充分体现时代特点

从规划的属性上分析,“十四五”规划属于宏观性、全局性、综合性、引领性中期规划。从规划的战略定位上看,必须要有坚定正确的发展导向,体现生产力发展的时代特色,统一人民群众意志的发展目标。按照党的十九大制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蓝图,编制好“十四五”规划,要牢固确立“五要”的战略定位。

第一,要有鲜明的指导思想。“十四五”规划是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纲要和行动指南。编制规划的前提就是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规划编制的总依据和主线,贯穿在规划的全过程。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理,深化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认识,用新发展理念研判当前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矛盾、确立未来发展目标、任务和路径。只有指导思想明确,才能充分释放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红利,自觉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融入国家大战略。

第二,要充分体现时代特色。规划的前瞻性、战略性在于对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的正确把握。未来五年,我国经济发展的时代特色就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建设制造强国、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海洋强国、贸易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十二强”充分体现了高质量发展,包含着党的十八大以来出台的—系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定力。这是我们编制“十四五”规划中产业发展的总要求。用这一时代特点,形成明确的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发展诉求导向,推进区域经济彰显出“强”的新特点。

第三,要突出解决发展的主要矛盾。规划制定的重要前提是正确认识和把握新时代要解决的基本矛盾。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如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一基本矛盾在区域表现形式是千差万别的。破解这一矛盾就是要在“十四五”规划中,正确把握省情、市情和县情,最大限度的找准不平衡的公约数,最大限度的拉长发展不充分的区域短板。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具体诉求。

第四,要充分体现融入经济全球化。规划战略高度的本质,是用国际化视野审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培植区域经济融入全球的新优势。面对逆全球化加剧的国际环境,党的十九大已经做出全面扩大开放的总体部署,在编制“十四五”规划时,要把视野和发展的着力点放在营造国际化发展环境,构建承载国际贸易投资大载体、培育壮大世界领军产业、加快形成具有区域特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做強中高端产业链、价值链和国际竞争力,用区域发展新优势自觉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

第五,要提出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目标是意志、决心和发展路径的综合体现。党的十九大确立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已经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三个”时间节点,这是各级政府编制“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刚性依据。围绕这个刚性目标,建立区域性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体系,细分阶段性经济增长、民生和社会事业、生态环境保护、科技教育等综合指标,提出综合考量和阶段性量化措施,务求规划目标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推进器。

编制“十四五”规划的基本原则就是把党的新发展理念、“四个全面”和“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总体布局落实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上,从战略上厘清发展思路,从战术上确定好发展定位。从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研判,编制“十四五”规划耍重点把握好四个方面的原则,防止顶层设计滞后和决策失误。

第一,坚持高质量发展。发展是永恒的主题,而高质量发展才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本路径。耍重点突出“强”,切实做好“转”,牢牢把握“稳”,把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始终保持在稳中向好上。把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作为“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破题之策。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形成长效发展体制机制,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优化社会综合治理结构,生态环境保护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等方面综合施策,系统性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第二,坚持开放发展。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激励竞争中的国际贸易摩擦将成为新常态。不确定性国际环境对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风险也将成为新常态。在编制“十四五”规划时,应本着稳步扩大开放、增强风险挑战实力的思路,全面提升区域扩大开放水平。把自觉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做强各级各类开发区、产业集中区、自由贸易区和城市群、都市圈等开放发展的载体平台作为战略平台,全力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把抢占国际中高端产业链分工作为战略推手,促进重点产业和企业国际化发展,推进区域经济成为国家开放发展的新动力。

第三。坚持创新发展。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在创新,要把创新发展作为“十四五”期间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下大力盘活区域内聚集的科技、教育、人才、国防科技等创新要素,推进存量资源向现实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转变,形成区域性创新发展新引擎。突出体制机制创新,在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城乡要素互动、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市场化资源配置、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支持培育黑科技企业、科技型小巨人企业和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等方面实施重点支持,推进区域性特色产业链、价值链、竞争链加快形成,全面培育壮大区域经济创新发展新活力。

第四,坚持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包容性增长,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党和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到地方和区域就是坚持“多规合一”。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纲要的“十四五”规划,处在“多规合一”之首的重要位置,要统筹主体功能区、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振兴战略等规划的核心要义,在生产力布局、重大项目建设、防控金融风险、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和民生事业等方面,秉承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一二三产融合、城乡融合的新发展思路,全面构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

“十四五”规划在战略举措上要有新突破

规划编制的亮点在推陈出新,重点是依据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城市化中后期、市场化深度改革期、新技术突破期、生态环境保护攻坚期、人口老龄化转折期、社会治理现代化全面推进期和经济全球化分化期等“八期”时代特征判断,依据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科学确定重点产业、重点任务,使规划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因此。在编制“十四五”规划时,应重点在五大方面有新突破、新作为。

第一,在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上有新突破,加快形成对区域特色的核心竞争力。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建设“十二强”的要求。依托区域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分别提出战略性支柱产业、高成长性新兴产业、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和支撑就业创业的传统产业等新旧动能转换的发展方向。依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支撑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竞争链和供应链,加快形成区域经济新优势。依托区域产业微观基础,提出资源整合、集约发展、建设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配套的中小企业集群及大力发展新兴业态的任务清单。围绕把饭碗端在中国人自己手里,在粮食安全、食品安全、供给安全等方面,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快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农业布局。分别在农业、工业和现代服务业领域形成品牌经济、规模经济、特色经济、质量经济的新方阵。

第二。在城市化上有新突破,积极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发展载体。城市是聚集生产要素的最大载体,是居民享受宜居、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理想选择。从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9.58%的阶段性特征分析,按照国际城市化率在70%的规律判断,城市化还有10个左右百分点增长空间。在“十四五”期间。把新型城镇化作为新的发展增长极进行规划建设。按照我国已经形成的一线城市、中心城市、城市群、都市圈、特色村镇、中心社区、美丽乡村等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加快推进城乡人口双向流动,城乡生产要素双向流动。进一步放宽城市准入门槛,提高城市常住人口城镇化户籍率。放活城市要素向农村流动限制,支持城市人口、资金、技术、管理等先进生产生活方式向农村自由流动,为解决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增强新动能。

第三,在改革开放上有新突破。努力推进区域经济全球化融合。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14个坚持”的原则,科学提出区域深化改革开放的顶层方案。围绕党的十九大指出的“十八個”重点、难点问题,在“放管服”、市场化资源配置、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等方面做强产业生态圈。构建与国际投资贸易规则相对接上创新具有区域特色的中国新范例。依托我国由“制造大国”进入“消费大国”,进口需求激增的历史性拐点,分别在高质量进出口、高效能投资贸易、有效推进优势产业、企业走出去和扩大国际产能合作等方面拿出对策措施。依托“一带一路”建设新优势,在主动融入、主动对接、主动推进跨国产能合作、技术合作、投资贸易合作和跨国产业联盟等方面有新作为。依托各类高新技术开发区、产业集中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保税区、保税加工区和高峰论坛等开放平台,大力提升开放性经济新活力。依托“互联网+”,在大纵深建立国际化投资贸易新通道上提出新思路。围绕国际贸易摩擦常态化新变局,前瞻性提出应对新举措、新策略,促进开放型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第四,在生态环境保护上有新突破。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新贡献。生态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刚性指标,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选择。在编制“十四五”规划时,要认真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找准生态环境保护与推进经济发展的平衡点。重点在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污染综合治理、蓝天保卫、自然灾害防控、构建防护林带、稳定提升森林、绿地面积等方面制定负面清单和具体对策。依据节能减排指标体系,提出区域性高耗能、污染型企业退出机制。依托乡村振兴战略,建立水源地保护,土地、林地面源污染治理,农村厕所治理和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绿色商场、绿色建筑等措施。依托建设国家中央公园、森林公园、城市绿地等生态环境项目支持政策。在提升城镇、乡村品位和宜居环境上促进品质化发展。

第五,在社会事业上有新突破,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的发展福祉。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要”作为编制“十四五”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点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保、文化、体育、旅游、健康养老、农村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和提高人民群众收入水平等方面提出指标体系。围绕办人民满意教育,在优化调整大学教育、职业教育、义务教育、学前教育、终身教育等方面建立相对完善的政策措施。聚焦人口老龄化、生育水平下降两大难点,建立具有区域和少数民族特色的健康养老、医疗保险、远程医疗、社区养老、生育补助等保障制度。紧密结合“健康中国”,在体育运动、疾病预防、膳食营养、居民常态化体检等领域,安排一批普惠性公益项目,把以人为本落实在具体政策措施和项目建设上。围绕优化完善社会治理结构,在预防社会不稳定因素、消费者权益保护、防控金融风险、巩固基层政权等方面制定具体政策措施,从规划的引领上,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篇五)

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性交汇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是全党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我们要紧密结合“四史”学习教育,全面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深化认识,统一思想,进一步凝聚起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全面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动力。

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这需要我们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真正做到民心在基层聚集、资源在基层整合、问题在基层解决、服务在基层拓展。下一步,村党总支将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以党建引领充分聚合各类资源,从实处用力、难处破题,激活社区治理“神经末梢”,更好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篇六)

早在**年,党的十六大报告就明确指出:“综观全局,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吹响了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的号角,乘势而上的中国航向标定、方向明确,既有“十四五”发展规划,也有2035年远景目标。回看“十三五”,前瞻“十四五”,远眺2035年,辉煌的成就,宏伟的前景,催人奋进,给人力量。我们坚信,中国的现代化之路会越走越宽广。

从经济发展来看,**年到**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6.7%,预计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万亿元;

从民生改善来看,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同时,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这些实打实、见真章的成绩,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充分说明经过“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

从发展成绩往深层看,一系列深层的制度变革正在发生,为未来的长远发展涵养制度优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相互促进,全面依法治国取得重大进展。

“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时间的书页不断掀开,发展的命题日新月异。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新中国建设到改革开放再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连续十四个五年规划,前后相续、有机衔接,几代人接续奋斗,时间见证前行,见证民族复兴路上的一砖一瓦,垒砌的一个又一个里程碑,9000万人的大党、14亿人口的大国将继续昂首阔步再出发。

第二篇:展望“十四五”有感

展望“十四五”有感3篇

(篇一)

2020年是我国国民经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这个象征着全面开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承上启下的意义至关重要,各行各业都在准备或已进行五年规划的编制工作。

房地产业作为传统行业,虽然不具备新兴产业的“高、精、尖”属性,但我国经济建设的新阶段、新标准,仍对其提出了较高的发展要求。未来房地产业如何发展?如何适应现代居民的智能化生活?如何更好的延伸服务链,均需要进行科学、系统、全面地分析研究。

当前对于房地产行业企业来说,面临的宏观环境是什么?处于何种发展阶段?未来如何拓展细分领域?中商咨询集团房地产行业事业部专家将带大家一起梳理:

一、房地产业的现状

1、地产行业面临的宏观环境

我国人口发展已经进入了关键转折期,伴随着人口自然增长率长年偏低、老龄化程度加深、劳动力老化程度加重等问题不断突出,如何实现“人口自身均衡发展”这一历史任务不仅是“十四五”期间需要重点关注,更是未来10年、20年内考虑的重点内容。因此,通过鼓励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推进家庭能力建设、强化养老保障等内容,提升各地区的“人口吸引力”。这将是各地区“十四五”规划期间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各地区的差异定位与精准定位相结合的方式来将传统的房地产产业链进一步延伸,使其成为各区域与新兴产业、技术之间的纽带,持续推进“协同发展”新格局。

2、地产行业目前所处阶段

2020年已过大半,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的上半年对地产销售的影响不言而喻。中商咨询专家认为,后疫情时代,地产业需要重新思考和探索:地产业如何与数字化、智能化相结合而碰撞出技术模式创新。在现阶段,从人口、收入增长、债务水平三个维度来看,房价大概率是平稳趋降的趋势;房地产行业在政策端、供给端和需求端,都将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有变的趋势。稳中有进,即使行业的健康度和理性程度将持续提升,行业格局走势与企业关键致胜因素将逐步清晰。稳中有变,即一些不确定性和关键变化大方向可以预测,但这些机遇挑战的变化程度、发生时间则难以准确研判,考验企业的能力与智慧。

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30》中明确提出,到203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70%。因此,“十四五”规划期间,我国城市化需求将继续增加。按此比例估算,未来10年仍将有至少1.4亿人口进城,地产业的需求供应能力与区域吸引能力仍需重点关注,同时要考虑将医疗、养老、物流等行业要素与地产行业相结合,为未来房地产业的产业延伸、升级奠定基础。

三、地产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结合以上分析,地产行业未来发展较有前景的细分领域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

(一)绿色地产行业

能源短缺、环境恶化的外在环境压力致使社会对节能与健康的要求在逐渐提高,随着国家倡导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重要性不断提升,绿色开发的理念已逐渐成为房地产产业开发的新要求。

据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有超过40%的能源消耗和21%的温室气体排放来源于建筑业,**年,中国建筑能源(标准煤)消费总量高达9.6亿吨,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超过20%,此外,我国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约24亿吨,占城市垃圾总量的40%。根据《**中国绿色房企TOP20》榜单排名信息,中国绿色建筑总面积排名前三的房企分别是万科(3502万平方米)、碧桂园(3420万平方米)、中国恒大(3131万平方米),三家房企绿色建筑总面积为10053万平方米,占比榜单二十强绿色建筑总面积(19100万平方米)的52.63%。这说明随着房地产业持续发展,建筑垃圾大幅度增加使得传统的开发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发展绿色地产是未来的必然趋势。

(二)医疗地产行业

近些年,我国房地产业的毛利率在降低,行业集中度在提高。这说明地产龙头的竞争优势愈发明显,中小地产商的市场份额受到挤压,盈利空间有限。因此,地产转型势在必行,但是怎么转,往哪里转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地产企业的发展。

**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健康服务业(主要为医疗产业)总规模要达到8万亿元以上,结合其他相关政策,中商咨询集团推测:医疗产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给地产业的转型带来了关键动力,大量房地产商纷纷开始业务转型,投入重金布局医疗领域,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近五年,投入较大的地产公司主要有:万达集团、绿景控股、深天地、华业资本、宜华健康、恒大地产、运盛地产和万科集团,累计投资均超过了5亿元。

“十四五”期间,互联网医疗、医疗信息化、医疗大数据等领域将成为重点发展领域。未来,医疗地产的转型升级仍会进一步加快。

(三)养老地产行业

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产业成为新蓝海市场,吸引众多资本注入,目前已有近40家上市房企涉足养老业务,布局养老地产,其中恒大是较早布局养老地产的品牌,“恒大·养生谷”便是该集团在“地产+健康”领域下探索的新产物,通过“租、购、旅”等会员机制向客户提供养生、养老服务,而保利则是全产业链布局,将居家、社区和机构相结合,**年底,中海地产正式建设康养品牌,并打造包括城市中心社区养老产品、市郊田园养老产品、候鸟式度假养老产品等产品类型,一时之间,各种养老地产的产品类型纷至沓来。

在如此迅猛的发展下,我们仍有两大重点问题急需探索:首先是进一步扩大投融资渠道,推动市场化、规范化程度高的养老服务企业上市融资。其次是完善养老服务设施供地政策,鼓励各地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发展养老服务设施,使各类房企在拿地层面以及运营层面均获得政策支持。

“十四五”期间,品牌建设将成为养老地产的重点发展方向,各大龙头房企虽然都在积极布局养老地产,但是真正成功的案例并不甚多,且普遍收费较高。未来,继续深化房地产和养老服务有机结合是养老地产行业的发展趋将,要打造不仅能满足老年人的居住需要,更可以为老年人提供餐饮娱乐、医疗护理、生活休闲、金融保险等多方面服务的品牌地产项目。

(四)物流地产行业

物流地产属于工业地产范畴,指投资商投资开发的物流设施,比如物流仓库、配送中心、分拨中心等。“十四五”期间,物流地产的发展前景相较于已进入高风险阶段的国内住宅地产和商业地产来说前景是非常可观的。虽然现阶段商场的收益率比物流地产更高,但从发展趋势来看,未来物流地产将伴随高端仓储的发展而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我国物流地产的重点发展方向是仓储建设,按照仓储水平的高低,可将仓储划分为高标仓和传统仓。其中高标仓在结构空间、配套设施等方面均具有较高标准,因此其建设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区域物流地产的发展状态。在2020年第一季度出台的3项物流地产相关政策,主要强调冷链物流产业的规范建设,以及物流企业大宗商品仓储用地的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征问题,这一举措有助于促进物流地产行业的成本降低与效率提升,利于物流地产行业的长期发展。

(五)旅游地产行业

旅游地产是指以旅游度假为目的的房地产开发、营销模式,其开发项目全部或部分实现旅游功能,一般而言,旅游地产除按照传统方式开发经营的酒店和度假村外,还包括休闲、度假等相关的房地产形式以及产权式酒店、主题社区、景区住宅、养老度假村、登山及滑雪度假村、高尔夫

度假村、休闲生态度假村等产品。

我国旅游地产自**年开始到现在,从以销售和地产为主要类型的发展进入转型分化期,进而逐步回归理性,随着城镇化率的不断提升和人们对住房需求的不断升级,“旅游+地产”的模式更加适应变化中的城市格局,一方面旅游业为房地产业聚集人气,另一方面房地产业为旅游业引入资本,从而达到双赢局面。

“十四五”期间,去地产化将成为发展热点,强化项目运营与产业链运作是未来旅游地产发展的重要趋势与方向,构建一条独特的产业链,围绕主题项目运营衍生出前端开发、推广以及后端餐饮、商业、酒店及其他消费领域的链条是旅游地产的核心价值所在。因此,实力雄厚且坚持在旅游地产深耕细作的企业通过并购、合作等方式实现了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十四五”规划既是“十三五”规划的延续,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开篇,常规性与特殊性并存,必须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重点明确未来的战略部署与具体安排,引导公共资源配置,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将保持国家战略的连续性与稳定性放在首位,随着城市群的迅速崛起,未来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度将越来越大,“十四五”规划过程中将更加注重协同作战思维,规范传统产业的发展模式,并将其与新兴产业理念进行嫁接,精准定位、协同创新,以打造价值共同体的思路谋划产业发展。由此可见,“十四五”规划的难度和准确度都要高于以往,对企业谋划发展的能力和眼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中商咨询集团自主研发的“跑车模型”能很好地解决企业所面临的生存、发展、创新和增值等问题,能够顾帮助企业出色完成发展的谋划。

(篇二)

10月26日至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京召开。这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将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这是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持续推进的重要部署,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

要深刻领会会议精神增强政治自觉。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要深刻认识中央对十四五时期发展大势做出的精准判断,认识到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要仅仅抓住历史机遇,保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延续和深化,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经济体系。

要精确找准发展方向坚定必胜信心。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十四五规划重点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要准确把握形势任务强化紧迫意识。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我国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的风险和挑战,全球经济衰退、疫情蔓延,而我国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自信、直面挑战、攻克时艰、团结奋斗所取得的成果。我们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的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仅仅依靠人民,集中力量应对风险和挑战,开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篇章。

(篇三)

“十四五”规划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第一个五年规划。编制好“十四五”规划,对正确分析新中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主要矛盾变化的认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决心,在“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形势下把握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导向,具有新时代、新起点里程碑意义。

“十四五”规划要充分体现时代特点

从规划的属性上分析,“十四五”规划属于宏观性、全局性、综合性、引领性中期规划。从规划的战略定位上看,必须要有坚定正确的发展导向,体现生产力发展的时代特色,统一人民群众意志的发展目标。按照党的十九大制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蓝图,编制好“十四五”规划,要牢固确立“五要”的战略定位。

第一,要有鲜明的指导思想。“十四五”规划是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纲要和行动指南。编制规划的前提就是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规划编制的总依据和主线,贯穿在规划的全过程。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理,深化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认识,用新发展理念研判当前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矛盾、确立未来发展目标、任务和路径。只有指导思想明确,才能充分释放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红利,自觉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融入国家大战略。

第二,要充分体现时代特色。规划的前瞻性、战略性在于对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的正确把握。未来五年,我国经济发展的时代特色就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建设制造强国、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海洋强国、贸易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十二强”充分体现了高质量发展,包含着党的十八大以来出台的—系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定力。这是我们编制“十四五”规划中产业发展的总要求。用这一时代特点,形成明确的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发展诉求导向,推进区域经济彰显出“强”的新特点。

第三,要突出解决发展的主要矛盾。规划制定的重要前提是正确认识和把握新时代要解决的基本矛盾。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如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一基本矛盾在区域表现形式是千差万别的。破解这一矛盾就是要在“十四五”规划中,正确把握省情、市情和县情,最大限度的找准不平衡的公约数,最大限度的拉长发展不充分的区域短板。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具体诉求。

第四,要充分体现融入经济全球化。规划战略高度的本质,是用国际化视野审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培植区域经济融入全球的新优势。面对逆全球化加剧的国际环境,党的十九大已经做出全面扩大开放的总体部署,在编制“十四五”规划时,要把视野和发展的着力点放在营造国际化发展环境,构建承载国际贸易投资大载体、培育壮大世界领军产业、加快形成具有区域特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做強中高端产业链、价值链和国际竞争力,用区域发展新优势自觉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

第五,要提出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目标是意志、决心和发展路径的综合体现。党的十九大确立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已经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三个”时间节点,这是各级政府编制“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刚性依据。围绕这个刚性目标,建立区域性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体系,细分阶段性经济增长、民生和社会事业、生态环境保护、科技教育等综合指标,提出综合考量和阶段性量化措施,务求规划目标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推进器。

编制“十四五”规划的基本原则就是把党的新发展理念、“四个全面”和“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总体布局落实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上,从战略上厘清发展思路,从战术上确定好发展定位。从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研判,编制“十四五”规划耍重点把握好四个方面的原则,防止顶层设计滞后和决策失误。

第一,坚持高质量发展。发展是永恒的主题,而高质量发展才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本路径。耍重点突出“强”,切实做好“转”,牢牢把握“稳”,把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始终保持在稳中向好上。把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作为“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破题之策。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形成长效发展体制机制,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优化社会综合治理结构,生态环境保护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等方面综合施策,系统性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第二,坚持开放发展。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激励竞争中的国际贸易摩擦将成为新常态。不确定性国际环境对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风险也将成为新常态。在编制“十四五”规划时,应本着稳步扩大开放、增强风险挑战实力的思路,全面提升区域扩大开放水平。把自觉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做强各级各类开发区、产业集中区、自由贸易区和城市群、都市圈等开放发展的载体平台作为战略平台,全力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把抢占国际中高端产业链分工作为战略推手,促进重点产业和企业国际化发展,推进区域经济成为国家开放发展的新动力。

第三。坚持创新发展。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在创新,要把创新发展作为“十四五”期间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下大力盘活区域内聚集的科技、教育、人才、国防科技等创新要素,推进存量资源向现实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转变,形成区域性创新发展新引擎。突出体制机制创新,在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城乡要素互动、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市场化资源配置、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支持培育黑科技企业、科技型小巨人企业和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等方面实施重点支持,推进区域性特色产业链、价值链、竞争链加快形成,全面培育壮大区域经济创新发展新活力。

第四,坚持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包容性增长,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党和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到地方和区域就是坚持“多规合一”。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纲要的“十四五”规划,处在“多规合一”之首的重要位置,要统筹主体功能区、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振兴战略等规划的核心要义,在生产力布局、重大项目建设、防控金融风险、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和民生事业等方面,秉承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一二三产融合、城乡融合的新发展思路,全面构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

“十四五”规划在战略举措上要有新突破

规划编制的亮点在推陈出新,重点是依据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城市化中后期、市场化深度改革期、新技术突破期、生态环境保护攻坚期、人口老龄化转折期、社会治理现代化全面推进期和经济全球化分化期等“八期”时代特征判断,依据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科学确定重点产业、重点任务,使规划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因此。在编制“十四五”规划时,应重点在五大方面有新突破、新作为。

第一,在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上有新突破,加快形成对区域特色的核心竞争力。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建设“十二强”的要求。依托区域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分别提出战略性支柱产业、高成长性新兴产业、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和支撑就业创业的传统产业等新旧动能转换的发展方向。依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支撑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竞争链和供应链,加快形成区域经济新优势。依托区域产业微观基础,提出资源整合、集约发展、建设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配套的中小企业集群及大力发展新兴业态的任务清单。围绕把饭碗端在中国人自己手里,在粮食安全、食品安全、供给安全等方面,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快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农业布局。分别在农业、工业和现代服务业领域形成品牌经济、规模经济、特色经济、质量经济的新方阵。

第二。在城市化上有新突破,积极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发展载体。城市是聚集生产要素的最大载体,是居民享受宜居、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理想选择。从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9.58%的阶段性特征分析,按照国际城市化率在70%的规律判断,城市化还有10个左右百分点增长空间。在“十四五”期间。把新型城镇化作为新的发展增长极进行规划建设。按照我国已经形成的一线城市、中心城市、城市群、都市圈、特色村镇、中心社区、美丽乡村等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加快推进城乡人口双向流动,城乡生产要素双向流动。进一步放宽城市准入门槛,提高城市常住人口城镇化户籍率。放活城市要素向农村流动限制,支持城市人口、资金、技术、管理等先进生产生活方式向农村自由流动,为解决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增强新动能。

第三,在改革开放上有新突破。努力推进区域经济全球化融合。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14个坚持”的原则,科学提出区域深化改革开放的顶层方案。围绕党的十九大指出的“十八個”重点、难点问题,在“放管服”、市场化资源配置、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等方面做强产业生态圈。构建与国际投资贸易规则相对接上创新具有区域特色的中国新范例。依托我国由“制造大国”进入“消费大国”,进口需求激增的历史性拐点,分别在高质量进出口、高效能投资贸易、有效推进优势产业、企业走出去和扩大国际产能合作等方面拿出对策措施。依托“一带一路”建设新优势,在主动融入、主动对接、主动推进跨国产能合作、技术合作、投资贸易合作和跨国产业联盟等方面有新作为。依托各类高新技术开发区、产业集中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保税区、保税加工区和高峰论坛等开放平台,大力提升开放性经济新活力。依托“互联网+”,在大纵深建立国际化投资贸易新通道上提出新思路。围绕国际贸易摩擦常态化新变局,前瞻性提出应对新举措、新策略,促进开放型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第四,在生态环境保护上有新突破。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新贡献。生态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刚性指标,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选择。在编制“十四五”规划时,要认真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找准生态环境保护与推进经济发展的平衡点。重点在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污染综合治理、蓝天保卫、自然灾害防控、构建防护林带、稳定提升森林、绿地面积等方面制定负面清单和具体对策。依据节能减排指标体系,提出区域性高耗能、污染型企业退出机制。依托乡村振兴战略,建立水源地保护,土地、林地面源污染治理,农村厕所治理和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绿色商场、绿色建筑等措施。依托建设国家中央公园、森林公园、城市绿地等生态环境项目支持政策。在提升城镇、乡村品位和宜居环境上促进品质化发展。

第五,在社会事业上有新突破,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的发展福祉。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要”作为编制“十四五”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点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保、文化、体育、旅游、健康养老、农村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和提高人民群众收入水平等方面提出指标体系。围绕办人民满意教育,在优化调整大学教育、职业教育、义务教育、学前教育、终身教育等方面建立相对完善的政策措施。聚焦人口老龄化、生育水平下降两大难点,建立具有区域和少数民族特色的健康养老、医疗保险、远程医疗、社区养老、生育补助等保障制度。紧密结合“健康中国”,在体育运动、疾病预防、膳食营养、居民常态化体检等领域,安排一批普惠性公益项目,把以人为本落实在具体政策措施和项目建设上。围绕优化完善社会治理结构,在预防社会不稳定因素、消费者权益保护、防控金融风险、巩固基层政权等方面制定具体政策措施,从规划的引领上,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第三篇: 县统计局“十三五”工作成就及“十四五”工作展望

县统计局“十三五”工作成就及“十四五”工作展望

一、“十三五”主要工作成就回顾

“十三五”时期以来,县统计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统计局的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省、市统计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以敬业担当奉献为职守,统计基层基础建设进一步夯实,统计数据质量和统计服务水平有效提升,重大普查项目与各项专项调查如期圆满完成,统计队伍能力建设再上新台阶,努力开创了新的统计工作局面。

(一)突出重点,周密部署,全力服务经济建设

x.有效发挥统计职能优势。五年来,我局积极参与经济运行监测预警联席会议,建立并落实各专业定期碰头分析报告机制,做好主要指标的季度分析评估,稳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海洋经济、文化产业、循环经济、数字经济等监测工作,重点加强全县经济运行监测、发展状况评价和发展趋势研究判断,增强经济运行的前瞻性和主动性,提高统计监测能力。

x.切实深化统计分析研究。五年来,我局坚持将统计分析研究工作纳入重要日程抓实抓细,结合干部绩效考核办法,每年将统计分析信息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专业,并安排专人督办和推进完成情况。抓好重点指标分析解读和GDP支撑性指标的动态分析及监测预警工作。五年来,共编发主动公开政务信息xxx条,编发统计简讯xxx篇,上报国家、省、市统计局政务动态信息xxx篇,其中x篇信息被国家统计局录用,《统计与调研》xxx期。积极向两办报送分析材料,其中《旅游业增加值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分析-以xx县为例》等x个重要领域分析材料收到县委县政府的主要领导的批示。每年编印出版《x统计年鉴》、《x概览》和《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定期以纸质、网络发布等形式对外公布相关统计信息,每年更新出版月度《x统计信息》和《x经济信息快讯》、季度《x三农信息》等资料。积极参与x县“十三五”规划课题研究,每年完成县委县政府专项课题x个,各专业积极开展分管领域调研分析,共完成xx个不同经济领域的立项课题研究。

x.政务公开运营管理升级。xxxx年开始,相继开通政务微信、微博、抖音等大众新媒体,发布统计信息、解读政策,营造氛围、促进工作。x年来共发布微信公众号xxx期,微博xxx条,抖音x条(xxxx年)。

(二)求真务实,成效明显,普查项目圆满完成x.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圆满完成。通过扎实细致的努力工作,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了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各阶段的工作任务。我县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共选聘指导员xxx人,普查员xxxx人,共划分了xxxx个普查小区。县农普办通过县办自查与乡镇互查的方式,对我县xx个村(社区)、xx个普查小区的xxx多户农户、xxx户规模户、xx个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实现了抽查,保质保量完成了农户表、规模户表、单位表、乡表和行政村表的审核验收工作,确保高准确率,得到了市农普办事中、事后质量检查的肯定。

x.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获得省级先进。县四经普办聚焦普查重点、勇于攻坚克难,在全面清查、普查底册编制、PAD数据支撑、宣传先行、精心培训的基础上高质量完成普查登记、审核比对等重要阶段工作,对全县x.x万家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产业活动单位和近xxxx户个体经营户样本进行了全面普查,查清查实了全县经济家底。四经普是历次普查中信息化水平最高的一次普查,全面应用电子地图,全面使用PAD采集手段,县局在宣传动员、培训指导、工作机制、质量管控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尝试。最终,我县四经普办获得“省级成绩突出集体”的荣誉称号。

x.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稳步开启。xxxx年正式启动七人普工作,机构组建、两员选聘、业务培训、划区绘图、普查宣传等工作均走在全市前列,xxxx年xx月xx日如期启动入户摸底工作,xx月xx日上午,省七人普领导小组副组长、省统计局局长xx到xx镇xxx村现场调研入户摸底工作,高度肯定我县人口普查各项工作。

(三)精心部署,积极行动,统计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

“十三五”时期,我局高度重视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建设,在先后赴xx临海等地进行调研考察后,结合我县实际,县政府出台了《x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的意见》,我局印发了《x县统计“基层基础提升”专项行动方案》、《x县“统计基层基础深化年行动”专项行动方案》、《xx县“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等文件,切实抓好贯彻落实工作。一是机构人员配备到位。指导各镇乡(街道)配齐配足专职统计人员,并配备一名享受中层待遇的统计专职副主任,明确统计机构人员分工及职责。二是任务详单明确。进一步明确具体任务,将统计人员变动备案、统计人员参加培训、统计数据质量审核评估、基本单位名录库管理、统计诚信单位创建、统计信息和统计分析撰写等工作形成任务详单,下发至各镇乡(街道)。三是分片督导提质量。建立局班子成员分片联系制度,结合三农普、四经普、七人普等工作强化日常督查指导,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记录,及时反馈相关问题。四是考核推动促整改。将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细则,与考核分数进行挂钩,倒逼统计办做好问题整改,进一步推动各镇乡(街道)统计机构履职尽责。

(四)开拓创新,严格执法,统计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

x.普法宣传取得新成效。我局的法制宣传重点突出、形式创新,每年结合“xx·x”国家宪法日、中国统计开放日等活动,利用媒体、网络和法制宣传进基层等多形式全方位手段做好统计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定期分层次、分类别开展送法下乡、法制进社区、进企业等,推进普法工作进村入户。结合农业普查、住户调查、粮食监测调查等业务检查走村入户的时机,开展“送法下乡乡村行”统计法律宣传活动,在村级村务公开栏中张贴宣传画,向村民发放统计法律知识读本和农业普查宣传笔。五年来,我局统计法治工作两年被市统计局评为“优秀等次”。

x.主动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实施法律顾问制度,建立统计法制工作评价、网上行政执法、统计工作约谈、被执法企业回访等制度,通过联合纪委联合执法等途径进一步加强整改督导,巩固监督检查成效。借助改革东风,执法检查由突击性检查改变ABC管理方式,再向“双随机”抽查方式转变,进一步推进执法检查实效性。五年来,共开展统计执法检查企业xxx家,其中当场警告x家,警告并罚款xx家,处罚企业呈逐年递增趋势,其中x家行政处罚案卷获得市级优秀案卷。

(五)主动核查,注重实效,统计数据质量明显提高

x.完成基础数据核实修订。认真贯彻国家、省、市统计局部署,xxxx年按照“压实总量、稳住速度”的原则,积极稳妥开展工业基础数据核实修订、贸易自查错误数据修订和xxxx年投资统计制度修订三项工作,为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x.数据审核力度持续加力。五年来,不断加大对统计联网直报平台企业数据的主动审核和查询,坚决贯彻“先进库、再有数,不在库、不出数”的原则,针对存在统计数据波动较大、对全县数据影响较大、统计人员填报报表比较随意、业务较不熟练等几类问题的企业进行重点查询核实,不断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x.数据自查核查齐头并进。五年来,我局不断规范工作流程,完善工作标准,各专业分别建立健全科学的数据质量评估标准和办法。每年自觉接受省、市局专业检查、抽查,累计配合开展各专业数据质量专项核查工作百余次。采取企业自查与统计局核查相结合的模式,各专业认真排摸、客观分析汇报数据情况及相关问题,在上级核查的基础上主动扩大范围、比例开展自查自纠。

(六)以人为本,五力建设,着力搭建统计人才队伍体系

“十三五”期间,我局紧紧围绕“提升统计队伍素质和提高优质服务能力”的目标和要求,印发《关于开展“深化统计干部五力建设”活动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提升全县统计干部服务力、协同力、研究力、参谋力与执行力,始终把全县统计“三支队伍”的业务培训和能力提升摆在重要位置抓紧抓好。

x.一抓局机关统计队伍。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组织全体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通过“周一夜学”、领导讲学、统计讲堂等形式,不断提升局机关干部政治素养和业务素质。

x.二抓镇乡(街道)统计队伍。在县级常态化业务培训的基础上,组织各镇乡(街道)统计人员参加市级统计培训,组织县级有关部门及镇乡(街道)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开展集中普法与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统计人员政治素养、守法意识、业务能力和分析水平。xxxx年,面向各镇乡(街道)、xx个县级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统计分管领导、综合统计办公室主任、统计员及县统计局全体干部开展“新常态下经济运行特点与统计改革”专题培训班,努力提高镇乡(街道)、部门统计人员的业务能力。

x.三抓企业(村、社区)统计队伍。局班子分片区下基层指导调研,建立“一对一”联系企业制度,累计下企业达xxx余次,同时,采取以会代训与专题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辅导和传授工业、能源、投资、劳动工资、科技、贸易业、服务业、城乡住户以及统计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确保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知识及时更新。

二、“十四五”工作展望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时期,也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我局将坚持以“提高统计能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公信力”为中心,创新统计方法,夯实统计基础,增强配合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努力推动全县统计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统计保障。我局将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明确思路,全面加强和改进统计工作

我局要努力使统计工作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建立符合我县实际,满足政府科学决策和社会公众需求,能够真实、客观反映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要积极探索统计优质服务的新途径,积极开展统计分析研究,提高服务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统计能力。

(二)服务大局,不断提升统计分析信息服务质量

撰写分析信息工作是统计部门的重要工作,既是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又是统计工作对外宣传的重要平台。今后五年,我局将持续把分析信息工作和统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扎实开展分析信息工作,总结反映各项数据指标的新思路、新举措,有力地促进统计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

(三)依法统计,牢固树立法制观念

我局要强化统计法律法规宣传,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统计法律意识,要带头学习、执行统计法律法规,大力做好普法工作,营造全社会尊法守法的良好氛围;深入贯彻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工作要求,要严肃查处各种统计违法行为,加大对典型统计违法案件的查处和曝光力度;要认真履行执法职责,加大执法力度,使统计执法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四)加强培训,努力提高统计队伍整体素质

全面深化统计改革和加快建设现代化服务型统计,最根本的是要打造高素质的统计队伍,为实现改革发展目标提供坚强保障。我局要通过加强业务培训,不断增强统计干部的业务能力;要重视高素质、复合型统计人才的培养与使用;深入开展统计职业道德教育,营造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工作氛围;努力建立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工作务实、善于创新的统计队伍。

第四篇:医院十四五发展规划

医院“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至2025年)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部分,明确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健康治理问题强调,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水平。加快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改革。坚持以基层为重点、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加强公共卫生防疫和重大传染病防控。十四五期间(2021年-2025年)是我医院全面发展,医院步入跨越式发展轨道的时期,也是医院加快发展的要害阶段,因此,科学合理安排发展五年规划,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结合我院实际,提出医院五年发展规划。

一、发展目标和任务

(一)推进区中医院建设。

遵循区委、区政府南向发展战略规划,建设医养康养综合体,着力建设中医特色专科、中医康养,区中医院立足遂宁城市南端,并辐射金桥新区、老池片区以及蓬溪荷叶、潼南米兴等周边乡镇,为遂潼一体化发展提供卫生健康保障,按照“规划一步到位,分期实施建设”的原则推进,三年内建成二级甲等中医院。其中住院综合楼(一期)建设用地面积16163.43平方米(约24.25亩),拟设置编制床位240张,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计划总投资6000万元。计划于2022年底建成,2023年投入使用。

(二)医院二级评审,以创建促发展。

2020年12月我院中医科通过2年的创建,已经成功通过遂宁级重点专科评审,为继续弘扬传统文化,发展祖国医学,建设中医特色专科医院,我院计划2年内完成二级甲等中医院创建,为中医药发展贡献力量。

(三)加快人才培养,做好人才招引。

做好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医院人才培养重点围绕专业技术人员为目标,分不同层次加强人才的建设培养。一是鼓励和支持多种形式的进修培训,二是遴选优秀中青年临床人才进行重点培养,三是做好空缺人才招引和储备。

(四)培养品牌意识,树立名牌科室。

在现有专业的基础上,在人员、技术、设备等方面向内分泌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等科投入,加强特色专科创建,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并配备一定的专业设备。

(五)增添设备购置,优化科室布局。

拟在二年内通过招商引资拟引进一台CT设备,满足临床科室常规诊疗需要,门诊楼装电梯,我院中医科整体搬迁至门诊三楼,为市级重点专科复评做准备。

(六)加快信息化建设,提升管理水平。

信息化时代来临,着力网络医院建设,实行网上挂号,网上就诊,网上付费,进一步优化流程,减少就诊时间,方便辖区居民就医。

(七)提升公共卫生,落实服务能力。

遵循“落实组织管理是前提,严格资金管理是保障,注重考核结果应用是基础,提高群众满意度是终极目标”的思路。高标准高质量开展14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夯实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做好、做实、做细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均等化服务,做到纲举目张,有条不紊,成功开设催乳项目,各种公共卫生服务包。

(八)家庭医生签约,提升服务水平。

家庭医生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做好健康评估,全面摸清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健康状况和疾病救治需求,建立工作台账,采取针对性措施,做到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重点加强对已签约贫困人口中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等慢病患者的规范管理服务,对其他疾病给予相应的转诊服务和管理服务。

二、对策和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共抓业务创建。

加强对中医院的建设、对本院的医疗业务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由院长任组长,各位副院长任成员的规划领导小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根据规划进一步细化发展规划的各项保障措施。

(二)提高业务效益,夯实发展基础。

医院要健康快速发展,必须要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因此,只有提高业务效益才能夯实发展的基础。所以,一是增加医疗服务项目,扩大服务总量,认真做好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完好率;做好扩大就诊人数;做好合理使用人才资源;做好增加医疗服务收入等项重点工作。二是加强内部治理;三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三)加强科技和人才培养,培育和开拓医疗市场。

瞄准本地区医疗技术发展前沿,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实施专科建设计划,把握住最新成果,力求自主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实力来培育和开拓医疗市场。树立人才是医院业务发展第一资源,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意识,拟订加速人才培养的长远规划,拉大分配差距,向要害岗位和技术骨干倾斜。依靠人才、技术的优势来打造医院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医院综合实力。

(四)健全实施机制,确保规划目标实现。

一是健全协调机制,进一步健全规划编制的民主参与、专家咨询、群众建议制度,要依据规划,认真研究制定工作计划。二是强化保障机制,积极拓宽资金筹措渠道,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扶持,保障各项计划实施。三是完善评估机制,加强规划实施过程中对各种不确定因素的监控、分析,组织开展规划中期督办评估、修订工作,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确保目标实现。

(五)更新发展观念,加强医院内涵建设。

新的发展需要新的观念。在巩固、充实、完善现有内涵建设基础上,着重做好:一是改进医疗服务,转变服务观念。在思想观念上实现从“病人求医”向“医院离不开病人”的转变,在服务方式上实现“单纯治病”向“综合治疗病人”的转变,在工作作风上实现“病人围着医院转”向“医院围着病人转”的服务过程转变。二是着力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医院十四五发展规划

十四五期间(2021年——2025年)是我医院全面发展,医院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的时期,也是医院加快发展的要害阶段,因此,科学合理安排发展五年规划,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结合我院实际,提出医院五年发展规划。

一、发展目标和任务

1、继续深入开展好医院治理年活动,本着整顿提高的原则,做好持续性改进工作。

2、加快人才培养,做好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医院人才培养重点围绕专业技术人员为目标,分不同层次加强人才的建设培养。一是鼓励和支持多种形式的进修培训和自修学习,二是遴选优秀中青年临床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培养出具有省级水平的学科带头人1——3

人,具有市级水平的学科带头人5——6

人,具有县级水平的学科带头人8——××人,三是护理骨干在省级内轮训一遍,医、护人员大专以上文凭比例占85

以上。

3、培养品牌意识,树立名牌科室,在现有专业的基础上,在人员、技术、设备等方面向心脑血管科,泌尿外科、颅脑微创外科等科投入,建立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并配备一定的专业设备。

4、设备购置。拟在五年内通过招商引资拟引进一台核磁共振设备。

5、医院建筑规划符合《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要求,筹建一栋九层,约一万平方米的现代化病房大楼,资金从拍卖二门诊、每年的节余、吸纳社会投资、招商引资等渠道中解决。来自

头条号

公务员圈子,QQ287627102,海量热门优质材料和PPT课件。

6、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开展经尿道汽化电切术和气压弹道碎石术,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术,胆管癌根治术,全髋置换术。

7、医院业务收入以每年收入基础的10倍递增。

8、申报省级文明单位。

9、发展专科护理,有计划地培养临床专业化护理骨干。五年内分步骤在重点临床专科护理领域,包括重症监护、急诊急救、手术室护理等开展护士培训,培养一批临床专业化护理骨干,提高护士队伍专业技术水平。

10、临床护理人员配置符合要求,普通病房开放床位与护士之比≥1:0.4,ICU

床位与ICU

护士之比≥1:2——2.5.二、对策和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对业务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由院长任组长,各位副院长任成员的规划领导小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根据规划进一步细化发展规划的各项保障措施。

2、提高业务效益,夯实发展基础。医院要健康快速发展,必须要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因此,只有提高业务效益才能夯实发展的基础。所以,一是增加医疗服务项目,扩大服务总量,认真做好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完好率;做好扩大就诊人数;做好合理使用人才资源;做好增加医疗服务收入等项重点工作。二是加强内部治理;三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3、加强科技和人才培养,培育和开拓医疗市场。瞄准本地区医疗技术发展前沿,加强学科建设,实施专科建设计划,把握住最新成果,力求自主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实力来培育和开拓医疗市场。树立人才是医院业务发展第一资源,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意识,拟订加速人才培养的长远规划,拉大分配差距,向要害岗位和技术骨干倾斜。依靠人才、技术的优势来打造医院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医院综合实力。

4、健全实施机制,确保规划目标实现。一是健全协调机制,进一步健全规划编制的民主参与、专家咨询、群众建议制度,要依据规划,认真研究制定工作计划。二是强化保障机制,积极拓宽资金筹措渠道,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扶持,保障各项计划实施。三是完善评估机制,加强规划实施过程中对各种不确定因素的监控、分析,组织开展规划中期督办评估、修订工作,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确保目标实现。

5、更新发展观念,加强医院内涵建设。新的发展需要新的观念。在巩固、充实、完善现有内涵建设基础上,着重做好:一是改进医疗服务,转变服务观念。在思想观念上实现从“病人求医”向“医院离不开病人”的转变,在服务方式上实现“单纯治病”向“综合治疗病人”的转变,在工作作风上实现“病人围着医院转”向“医院围着病人转”的服务过程转变。二是着力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第五篇:**职业中专十四五发展规划

**职业中专“十四五”发展规划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县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调研的通知》等文件,加快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打造职教强县,推进科教兴县,使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建设,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制定《**职专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21—2025年)》。

一、职教工作回顾

**职专自1982年建校以来,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风雨历程,走了一条白手起家、艰苦创业、走向辉煌的历程。学校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不断完善教学设施,调整专业设置,先后开办家电维修、服装裁剪、民用建筑、电子实用技术、电算化会计、果树栽培、财务会计、焊钳、护理、计算机等10多个专业,学校现有计算机技术应用、电子商务、民族音乐与舞蹈和工业机器人专业。学校曾进行了电算化会计、工人岗前教育和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操作学习等培训,并相继建立了家电维修、服装、裁剪、木雕加工和食用菌培植四种产业,为**经济发展培养了3.5万名技术人才,为高职对口院校输送大中专人才20000余名。其中幼儿教育专业两届毕业生全部被市、县、乡各学校幼儿园聘用,获得了用人单位的交口称赞。

职业教育发展与当前形势及经济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没有完全得到落实,重普教轻职教的现象依然存在;二是职业教育办学专业单一,办学仍以升学为目的,没形成特色办学;三是职高教育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不强;这就更加显得我校职教发展以升学为主的路子将越来越窄。在这种情况下,尽快制定出职业教育近中期发展规划,迫在眉睫。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的相关要求,进一步巩固小康社会成果,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根据《**县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调研的通知》和全国职教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我县、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化统筹,推动改革创新,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紧密结合,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实施绿色富县、工业强县、科技兴县和全民艰苦创业战略,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步伐,加大职教投入,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提高职教办学水平和质量,以培养知识型人才和实用型人才相结合,努力构建与县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为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促进社会就业、解决“三农”问题打好基础。

2、基本原则

(1)适度超前原则。职业教育要适度超前,主动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要加强同企业的联系,了解企业的需求,预测地方产业结构调整趋势,提前为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升级做好产业工人准备,要适度超前发展职业教育,优化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2)创新原则。走“东西”联合办学的路子,与天津、上海、广东等发达省份积极主动地办好联办专业,采取1+1+1或0.5+0.5+0.5的办学模式,培养实用性人才。

(3)市场导向原则。市场需求是职业教育生命力所在,职业教育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地方需要什么专业人才,学校就办什么专业,职业学校要紧紧围绕地域经济和社会需求,根据市场和企业的人才供需情况,通过专业控制、强化技能培训,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4)校企合作原则。学校与企业要加强在专业建设、师资与技术、实习实训等方面的合作。职业学校要为企业输送高素质的毕业生,并为企业培训职工。企业要为职业学校的教学与实践提供服务。

(5)开放办学原则。学校要树立大职教观念,坚持职高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在优化职业高中教育的同时,向社会开放,积极开展企业职工、民工、下岗失业人员及全县教师教育培训,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开展社区教育,为提高全民素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服务。

三、职教发展战略目标

1、宏观目标

总体上要

“切实明确一个信念,真正做到两个加强,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1)明确的“一个信念”是: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2)“两个加强”就是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第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学校要始终以育人为本,把德育放在首位,把学做人和学技能结合起来,这不仅是职业学校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的基本体现,也是现代化建设对新一代劳动者的基本要求。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央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系列重要精神。学生的思想觉悟和职业道德水平也体现了职业学校的竞争力,只有把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教育摆在首位,并能向社会输送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才会赢得企业的信任,也才能加快学校自身的发展。

第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切实加强技能培养和实践训练。技能型人才的特点就是能动手,而动手能力要在实践中培养。因而,职业技能的实践训练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当前,职业学校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技术水平,是制约职业教育服务能力的一个主要因素。学校必须和企业紧密结合起来,和生产紧密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强化实际训练,强化技能培养。我们培养生产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高素质的劳动者,一定要改变重学术、重系统知识而轻技能、轻实际能力的老观念,不要总是想让学生多学点数理化,多学点外语,而要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着力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学生实训实习时间一般要在半年到一年,甚至更多。这一条必须保证,要保质保量的实施。

(3)“三个转变”就是要转变职业教育的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

第一是办学思想的转变,要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明确职业学校的定位和方向。

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自主办学。只要学校能下决心帮助学生学到本领并找到工作,许多困难就会迎刃而解。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更新观念,开阔视野,转变职业教育的对象仅仅就是学生的狭隘认识,明确职业教育是面向全社会的教育,是一种为社会提供服务的教育,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如教师教育培训、企业职工培训、民工外出打工培训、再就业人员培训以及各种服务行业的代理培训等等。

第二是办学模式的转变,按照“订单式”培养的要求推动职业学校办学模式的改革。

首先是要找准就业市场的需求,不断拓宽办学渠道,努力实现“以升学为主”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转变。学校要有明确的定位和发展目标,这就需要做好市场调研,加强市场预测,积极配合劳动和人事部门,密切与企业和人才、劳务市场的合作。其次,要切实做好学生的就业服务,只有做到就业顺畅,才能做到招生兴旺。学校要建立毕业生稳定、有序、灵活的就业渠道和网络,促进职业教育和职业中介的紧密结合,探索职业学校和职业中介一体化的经验。再次,要按照就业需求配置教学资源。就业市场需要什么,就办什么专业;办什么专业就设置什么课程、请什么师资,这样才能有效集成资源,办出优势。

第三是办学机制的转变,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促进职业教育的开放性和多样化。

一是学会“两条腿”走路(升学和就业两条路,逐渐增大就业的比率);二是走“校校联合”办学之路,与东部发达地区职业学校联手办学,相互弥补,优势结合;三是走“校企联合”办学之路,与企业实体联合,将学习实践与就业紧密结合,走“订单式”办学路子。在职教专业设置上要突破目前专业的限制,总结过去职高专业设置的经验,再增加电子技术和机械设计两个专业,同时还要根据市场经济需求开办一个实用性专业(如商务英语),要力争达到五个专业,甚至保持更多。

2、具体目标

(1)积极争取,向北征地110米,向东征至白宜公路,约70亩,以解决校园面积不足问题

(2)继续扩大“走出去”,力争实现单招毕业生就业好。

(3)加大高职单招招生宣传力度,确保单招生源呈逐年上升趋势。

(4)近两年与发达地区联合办学,实现从封闭式办学向开放式办学的转变,为当地经济培养实用型人才,为外省和外地区培养合格人才。

(五)办学条件不断改善,计划在2-3年内,学校将修建图书楼、苹果实训楼、创业就业培训中心、体育运动中心,改造完民族音乐与舞蹈实训室和信息楼实训室。

(六)不断完善学校专业设置,加大培训力度,完善教师结构,稳步提高教学质量。

3、发展方向

(1)整合全县职教资源,建立全县职教综合中心。学校要主动出击,取得多方面的支持,特别是政府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在政府的统筹安排下加强对职业教育经费统筹,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通过政府对城乡职业教育资源的统筹,促使职业教育资源向我校集中;通过政府加强对职成教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一体化。通过统筹整合,促进我校职业教育全面提升,力争使我校成为全县的职教综合中心,统揽全县职教工作,形成全县职教工作一条龙,教育培训一盘棋的良好局面。

(2)以服务为宗旨,重点加强职业教育。要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职高教育质量,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在高中教育阶段,要重点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学生服务意识,坚持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并重、协调发展。

(3)以就业为导向,努力提高职专办学水平和质量。职业教育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一方面,要搞好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学习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坚持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学原则,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

(4)不断改革创新。深化职业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教材、学制安排等改革,要积极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新能力。教学内容要注重学以致用。要改变传统的以学校课堂为中心的作法,职业教育的课堂有些设在学校,有些可以设在工厂车间、服务场所和田间地头。

(5)重视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提高广大农民的职业技能和转移就业能力。今后,我国新增劳动力的主要来源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是目前国家的头等大事,我们要抓住契机,扩大面向农村初中毕业生的招生规模,通过广播电大、自学考试、远程教育等方式,发展面向农村青年的职业教育。在政府的支持和统筹安排下,坚持“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加强农民工转移就业培训,实施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提高进城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

四、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必须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深刻认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路子,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现职业教育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二是加强管理,学校要有一名副校长专门负责职教工作,并成立学校职教部,切实把职教工作摆在与初中教学同等的地位上来;

三是大力宣传职业技术教育法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观念,努力形成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技能、尊重劳动、尊重服务的新风尚和社会价值观念,尽量避免千军万马挤过考大学这座独木桥的局面;

四是不断加大职教投资,不断完善职教设备,不断壮大职教师资力量;

五是要彻底转变职教办学“闭门造车”的现状,尽快到外面去学习“取经”,开阔眼界,转变观念,及时了解职教发展最新动态,凡参加职教会议的领导老师回校后,要及时将会议精神在全校乃至社会上传达,加大宣传力度,取得群众和社会的依赖,争得政府的支持,由政府统筹安排职教发展;

六是在实践中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在职专教学中逐步弱化文化课教学,强化专业课教学,以提高实际操作水平为主,努力培养社会实用型人才;

七是投入一定资金,扶持和鼓励教师主动探讨、研究职业教育工作;

八是完善职专教育教学的综合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促使职业教育向良好方向发展壮大。

以今天的改变走向明天,以明天的梦想激励今天。新的五年规划即将开始,美丽的画面已经展开。为了祖国的教育事业,为了我们心中美丽的梦想,让我们团结一心,锐意进取,用我们勤劳的汗水和聪明的才智,去开创**职业教育崭新的未来!

**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2020年9月

下载展望“十四五”有感共[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展望“十四五”有感共[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回首丶自省丶展望---------期中考试有感

    回首·自省·展望 ——期中考试有感 这次期中考试我总体考得不好尤其是数学和英语数学光因为不认真就扣了16分之多英语也因为不认真扣了很多分语文也在阅读方面扣了......

    展望初三(共5篇)

    展望初三 墙上的钟不知疲倦地走着,时间悄无声息地流逝着 ,从指缝中穿过,从头顶上溜过,从脚底下滑过。不知不觉中暑假已向我们说拜拜,腾云驾雾走得太快,一眨眼已往不见。天边“初三......

    部门展望(共五篇)

    假如我是部长 假如我是部长,首先:要树立起部长的威信,处理好部门成员之间的关系,拿出真才实料。要让别人愿意和你一起工作,并且对你表示认可。这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础。有了一个......

    展望六年级(共5篇)

    展望六年级 时光流逝,日月如梭,是啊!时间不等人。很快我上六年级了!在过一学期我就就要离开这个充满朗朗读书声的美丽校园了。新的学期,它带给了我们一个新的希望、新的目标、新......

    乡镇“十四五”规划战略重点

    乡镇“十四五”规划战略重点一、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区建设一是大力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注重规划引领,结合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高质量完成*个示范村规划编制,以点带面......

    XX镇“十四五”发展规划

    XX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2016年以来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神为引领,紧紧围绕既......

    乡十四五重点工作谋划

    乡十四五重点工作谋划“十三五”期间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发展质量不高,企业创新内生动力不阻,文化和旅游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二是生态环境治理压力较大,人居环境和乡村......

    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3篇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篇一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编制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2021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