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简谈PVAcCTFEMAH共聚物的性能研究论文
超临界CO2是指体系的温度和压力均在其临界点(31.1℃,7.28MPa)之上的CO2流体。在超临界状态下CO2流体的密度、溶剂强度和黏度等参数均可通过体系的温度和压力变化来调节,CO2气体的临界温度和压力不高,具有巨大的工业潜力,因而在超临界CO2中进行的聚合研究较为活跃。
醋酸乙烯酯和三氟氯乙烯的共聚物P(VAcCTFE)除了具有含氟聚合物“三高两憎”的性能外,还兼具VAc结构单元柔韧性好的特点,在涂料、胶黏剂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6-8]。在该聚合体系中引入马来酸酐共聚单体后,为共聚物的交联提供了更多的交联点,同时聚合物的形貌由透明块状固体变为流动性较好的白色固体粉末,后处理工艺简便,可直接应用于水泥减水剂、粉末涂料等领域。工业上制备同类型的产品往往使用溶液聚合或乳液聚合法,与之相比,本实验在超临界CO2中制备得到一系列P(VAc-CTFE-MAH)共聚物,不使用溶剂,无环境污染,产品的运输和储存安全便捷,因而具有很好的商业化前景。
1实验部分
1.1原料及试剂
醋酸乙烯酯(VAc):AR,经减压蒸馏提纯处理,马来酸酐(MAH):AR;偶氮二异丁腈(AIBN),CP,甲醇重结晶,中国医药上海化学试剂公司;三氟氯乙烯(CTFE):聚合级,常熟三爱富有限公司;CO2:食用级,经分子筛净化,济南气体厂。
1.2P(VAc-CTFE-MAH)制备
聚合反应在带有搅拌的60mL高压反应釜中进行,mVAc/mCTFE为6:14,引发剂AIBN的用量为单体质量的1%,改变MAH的加入量。先加入计量AIBN、VAc和MAH,向釜内吹CO2气体15min,排除氧气。再加入定量的CTFE及CO2气体后关闭反应釜阀门。65℃水浴搅拌聚合24h。冷却至室温,打开气阀排出气体,得到固体聚合物P(VAc-CTFE-MAH)。
1.3测试与表征
转化率聚合物用四氢呋喃(THF)溶解,甲醇沉降,60℃真空干燥3h,除去未反应的单体,通过重量法测定单体的总转化率。
结构表征红外光谱(FTIR)分析采用美国Bio-Rad公司生产的Bio-RadFTS165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进行测试;相对分子量及分布通过美国Waters公司生产的GPC(Waters-1525)型凝胶渗透色谱仪测定,THF为溶剂和流动相,聚苯乙烯为标样。
聚合物氟含量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聚合物中的氟含量。
粘度采用NDJ-8S的旋转粘度计在25℃恒温条件进行测试。
接触角及聚合物膜表面能聚合物用THF溶解配成10%的溶液,滴到载玻片上,并在不同温度下成膜。聚合物膜对不同溶剂的接触角采用JJ0-2型润湿测量仪测定,并计算聚合物膜的表面能。
自乳化乳液的制备及粒径在高速剪切作用下将溶解有P(VAc-CTFE-MAH)共聚物的THF溶液滴加到50℃水中,后减压蒸除溶剂得到自乳化乳液。乳液的粒径及分布由英国Malvern公司生产的Zetasizer3000型激光粒径分析仪进行测定。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用日本日立株式会社HitachiH-600型透射电子显微镜测试。
2结果与讨论
2.1红外光谱分析
图中1010,1210,1750cm-1处为VAc的特征吸收峰;1100,660,550cm-1处是C-F的特征吸收峰,可证明聚合物中含有CTFE结构单元;1780,1860cm-1为MAH中C=O键的伸缩振动吸收峰,说明MAH单体已反应到聚合物主链上。由以上分析可知,聚合产物为P(VAc-CTFE-MAH)共聚物。
2.2MAH的含量对共聚物性能的影响
固定mVAc/mCTFE比例为6:14,聚合反应温度为65℃,压力为(20.0依0.5)MPa,改变MAH单体的加入量,考察MAH的加入量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从表中可以看出,在相同反应条件下,增加MAH单体的加入量,产物中VAc的摩尔百分比(yVAc)变化不大,CTFE的摩尔百分比(yCTFE)降低,MAH的摩尔百分比(yMAH)升高,产物中氟元素的质量百分比(wF)降低。
一般情况下,CTFE和MAH单体很难进行均聚反应,只能在一定条件下与其他单体进行共聚。在本实验条件下,VAc单体与CTFE及MAH单体的共聚性都很好,在VAc的用量固定时,CTFE和MAH通过竞争才能与VAc单体进行共聚合,因而增加MAH的加入量时,yMAH增大,yCTFE降低,产物的wF降低,但yVAc变化不大,稳定在52%左右。
从表1结果还可以看出,增加聚合体系中MAH单体含量,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Mn先变大后变小,并且分子量分布PDI较宽。大多数聚合物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性是有限的,当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增长到一定程度,聚合物就会从反应介质中沉淀下来,反应逐渐停止。研究表明只有非结晶态含氟聚合物及含硅聚合物才能较好地溶解于超临界CO2中[13,14]。加入1gMAH单体,大部分MAH参与到反应中,wF由26.70%降低到21.34%,共聚物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性下降,产物的Mn减小。但该在实验中Mn却由62032g/mol升到102259g/mol,这可能是聚合物中引入MAH单体后酐基基团与CO2的相互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产物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性。继续增加MAH的量,wF进一步降低,含氟单元是聚合物能溶解于超临界CO2中的主因,因而共聚物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性下降,产物的Mn减小。当mVAc/mCTFE/mMAH=6:14:4时,聚合产物的Mn仅为43602g/mol。
2.3聚合物膜对溶剂的接触角及表面能
聚合物分别在20℃,100℃不同温度下成膜,测定聚合物膜对水及乙二醇的接触角,计算聚合物膜的表面能。从表2中可以看出,随着MAH的含量增加,聚合物中氟含量降低,聚合物膜对溶剂的接触角变小,聚合物膜的表面能增大。这是由于MAH中的酐基与水及乙二醇的相容性较好,因此聚合物膜对这两种溶剂的接触角降低。
100℃下的聚合物膜对溶剂的接触角均大于20℃下的聚合物膜,并且100℃下聚合物膜的表面能比20℃的低,这表明较高的热处理温度会加速含氟链段向聚合物表面的迁移,造成含氟单元在聚合物膜表面富集的情况出现,提高了聚合物膜的表面性能。
2.4pH值对共聚物水溶液粘度的影响
以蒸馏水为介质,配制浓度为2%的聚合物水溶液。为使聚合物能溶解于水,在50℃下以NaOH调节溶液的pH值。以单体配比为mVAc/mCTFE/mMAH=6/14/2的共聚物溶液为研究对象,考察了pH值对聚合物溶液粘度的影响。从图2曲线可以看出,聚合物溶液的粘度随着pH值的增大先上升后下降,pH=9.0时达到最大值。
对于P(VAc-CTFE-MAH)共聚物,提高溶液的pH值,聚合物链段中的MAH结构单元更容易水解为羧酸,并被离子化。当溶液的pH值增大时,聚合物链段上负离子间的斥力使得大分子链伸展,疏水性的C-F链暴露出来,分子间的疏水缔合作用增强,聚合物溶液的粘度随之升高;另一方面,聚合物链段上负离子间的斥力引起相邻聚合物的相互排斥,破坏了分子链间的缔合,使得聚合物溶液的粘度下降。当聚合物溶液的pH值小于9.0时,分子间的疏水缔合作用占主导地位,聚合物溶液的粘度随着pH值的升高而升高;当pH值大于9.0时,聚合物间的斥力作用占主导地位,聚合物溶液的粘度随着pH值的升高而降低。
2.5聚合物的组成对水溶液粘度的影响
在pH=10.0的条件下,聚合物组成对P(VAc-CTFE-MAH)水溶液粘度的影响如图3所示。结果表明在相同聚合物浓度2%及pH值条件下,共聚物中的MAH含量升高,聚合物溶液的粘度随之降低。
mVAc/mCTFE/mMAH=6/14/4样品溶解时水溶液的pH值为3.2,mVAc/mCTFE/mMAH=6/14/1样品溶解时水溶液的pH值为9.1,当pH=10.0时,聚合物中的酐基会发生电离,mVAc/mCTFE/mMAH=6/14/4样品中需要加入更多的NaOH,当离子强度较高时,大分子就会发生蜷曲,聚合物溶液的粘度随着MAH含量的升高而降低。
2.6P(VAc-CTFE-MAH)自乳化乳液性能
从表3可以看出,增加共聚物中MAH单元的含量,乳胶粒的粒径D变小,粒径分布PDI变窄。在自乳化乳液乳胶粒的形成阶段,在搅拌作用下P(VAc-CTFE-MAH)共聚物由THF溶液中的伸展状态进入水相,聚合物链段相互之间发生缠结,在热力学作用驱动下亲水性的-COOH基团处于与水接触的界面,而憎水基团远离水相迁移到乳胶粒的内部,当缠结在一起的大分子链达到一定数量时,就可以形成自乳化乳胶粒。
亲水单体MAH的数目较少时,聚合物水解产生的-COOH数目较少,乳胶粒依靠聚合物之间的聚并得以稳定地悬浮于水中,聚并发生时聚合物的相互碰撞和吸附是随机的,这就使得形成的乳胶粒粒径偏大,并且粒径分布较宽;增加MAH的含量,水解生成的-COOH数目增多,大分子之间不需要太多的聚并就可以使乳胶粒稳定地悬浮于水中,因而形成的乳胶粒数目增多,乳胶粒的粒径降低,粒径分布变小。
可以看出,聚合物乳胶粒的形貌近似球形,且粒径分布较宽,聚合物乳胶粒的粒径介于100-400nm之间,这一结果与激光粒径分析仪测定的实验数据。
3结论
以超临界CO2为反应介质,制备了P(VAcCTFE-MAH)共聚物,单体配比中MAH含量的变化对P(VAc-CTFE-MAH)共聚物的结构影响较大;
P(VAc-CTFE-MAH)共聚物膜中氟含量对聚合物膜的接触角及表面能影响较大,聚合物成膜时热处理温度也会影响聚合物膜的表面性能;
pH=9时,聚合物水溶液的粘度最大;pH=10.0时,粘度随着聚合物中MAH含量的升高而降低;
P(VAc-CTFE-MAH)共聚物在水相中形成自乳化乳液,乳胶粒形貌为近似的球形结构,乳胶粒的粒径随着共聚物中MAH含量的增大而变小。
第二篇:广西储粮粮仓类型与性能探讨研究-论文
毕业生论文
题 目:广西储粮粮仓类型与性能探讨研究
自从广西粮食部门改革以后,至今全区储粮粮仓没有根本的改变,不论是区直库还是各市、县粮库(所),绝大部分高大、小型平房仓是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所建,有的瓦房仓还是上世纪六十、七十年代所建,如何利用好这些粮仓,确保储粮安全,是全区每位粮食工作者所面临的一大挑战。
自2000年以来,广西区粮食局在部分区直库新建、扩建和改建部分粮仓,新建粮仓均为高大平房仓,这些新仓库仓储设备、功能较齐全,为改善全区仓储设备落后状况,缓解储备粮仓容紧张局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目前,全广西储粮粮仓类型主要是以高大和小型平房仓为主,不管是新建的高大平房仓还是旧的高大、小型平房仓都普遍出现仓顶隔热性能差,仓顶、仓墙、门窗气密性能差的问题。为了改善仓房的隔热性和气密性,使四项新储粮技术能顺利地在新、旧粮仓中推广应用,全区各粮库(所)不得不对新仓和旧仓进行隔热和气密性改造,经过多年的努力,相当数量的新旧平房仓已改造完毕,想出了不少好的办法和好的措施,为此本人收集一些资料并结合田东粮食储备库(以下简称田东粮库)的一些做法和成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供探讨。高大平房仓的隔热
1.1平房仓仓顶结构与隔热性的关系
仓房的外围结构,特别是房式仓的屋面是外界热量传入仓内的主要途径。据有关文献报道,仓顶传入的热量比墙身大16倍,370mm厚仓墙传入的热量为9.84kJ/h·m2,平房仓仓顶(瓦)传入的热量为159.7kJ/h·m2,而且仓顶的表面积一般要比仓墙大1.4倍左右。
1.2 仓房的隔热性与低温储粮技术的实施密切相关
低温储粮无论是对保持储粮品质还是有效控制有害生物对粮食的危害都是行之有效的措施,在当前推广的绿色储粮工程中低温储粮技术为首选的方法。高大平房仓中采用低温储粮技术,首先要对仓房进行隔热处理。1.3 隔热主要材料
目前我国粮库常用的低温隔热材料主要有消毒砻糠、膨胀珍珠岩、膨胀蛭石、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铝箔波纹纸板。其中消毒砻糠、膨胀珍珠岩、聚苯乙烯泡沫塑料、铝箔波纹纸板价格比较低,为更多粮库采用。1.4 屋顶隔热结构
低温粮库的屋顶隔热结构最常见的有直贴式和阁楼式。
直贴式。在原有仓顶的基础上直接将防潮层和隔热层粘贴或连接固定上去,因通常仓库屋顶均具备防潮层,所以一般只将隔热材料固定在仓顶内表面即可,工程量较小,如果选用板型隔热材料如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则施工更方便。
阁楼式。利用阁楼使屋顶与仓房隔开,并且两者之间留有空气隔热层。这样进一步降低了由于仓外温度影响和太阳辐射进入仓内的热量,提高了隔热效果。阁楼式是目前仓房隔热改造常采用的形式,且隔热效果优于直贴式。
高大平房仓的气密性
2.1 新建平房仓气密性差,影响新储粮技术推广
我国有关规程规定新建高大平房仓压力从500Pa降到250Pa时半衰期应≥40s,这标准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标准。实践证明,该标准不能满足科学储粮对仓房的要求。然而即使如此我国新建高大平房仓中有相当数量的仓房气密性仍不达标。2.2 仓房气密性是环流熏蒸的关键
对虫粮的熏蒸,仓房的气密性尤为重要。气密性差的仓房,熏蒸剂在未达到要求的密闭时间前就大量泄露,导致害虫未致死而产生抗药性,仓房周围因毒气泄漏,而造成因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构成危胁,因此仓房密闭事关重大
2.3 仓房密闭性能指标
仓房密闭处理质量应达到坚固耐久、不漏气、不开裂,外观光洁、平整、无裂纹、无皱、无脱皮、密闭所在部位与原平房仓各部位于粮面应协调统一,尽可能不出现明显痕迹。
密闭处理材料以固邦中性粘胶、密封胶、塑料布、无纺布、丙酮。仓顶隔热改造实例
田东粮库现有1994年建成使用的粮仓一栋,2002年建成使用的粮仓二栋,2003年建成使用的粮仓一栋,四栋13厫间均为高大平房仓,另有4千吨仓容的瓦房仓(上世纪七十年代所建),全库总仓容3.3万吨。新建的高大平房仓系我区首次选用的仓型,仓储设备、功能较齐全,但安全储粮问题尚无完整的实践经验,也无成形的可借鉴的储粮技术规范,粮仓设计人员在设计时从土建角度考虑较多,对粮仓的储粮功能考虑较少,对新仓拟采用的新储粮技术考虑更少,因此,新建高大平房仓普遍出现仓顶隔热性差,仓顶、仓墙、门窗气密性差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田东粮库从2004年开始对高大平房仓仓顶进行隔热处理,经过多次试验,最后采取的方法是用4㎝厚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平放在仓顶,用铁线、螺钉坚固,最后用白水泥、腻子粉、石灰膏,按1:1:1比率做成糊状胶浆,涂刷厚度0.15㎜,涂刷要均匀,隔热效果良好。当外温达到38℃时,对照仓供板隔热层温度为52℃,仓温为39℃,上层粮温为35℃,试验仓供板隔热层为39℃,仓温为33℃,上层平均粮温为28℃。从以上的对比结果得出结论,主要是减少了太阳对仓房的热传递。
4
采用环流熏蒸的高大平房仓密封实例
田东粮库把旧仓库的门改造为密闭保温门,还把新旧仓库全部的铝合金玻璃推拉窗改造为密闭保温窗,在门、窗内墙框沿用手割机割出一条槽,把薄膜槽钉上,然后补平密封,待干后压入薄膜密封。
田东粮库的环流熏蒸系统与机械通风系统是合用的,新旧粮仓通风系统全部是地上笼,全部地上笼口已改造为不绣钢密闭笼口,密封性能良好。
田东粮库的储粮仓库,均为散装粮仓,因为单靠密封门窗要想获得很好的环流熏蒸效果是较难的,所以采用塑料薄膜密封粮面的“常规投药膜下环流熏蒸技术”,熏蒸效果大大提高,用药量比一般熏蒸大大减少,全库各储粮粮仓年熏蒸次数均为一次。
5 机械通风技术应用实例
机械通风是目前广泛采用的一种储粮技术,在安全储粮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降温降水,还可以对储粮进行调质。田东粮库的储粮粮仓全部安装有地上笼通风系统。为机械通风的实施提供了很好的自身优势。几年来,田东粮库对夏季新收购的温度高、水分超过安全标准的粮食,高大平房仓每个仓均采用单管风机配合三台5.5kw离心风机进行及时通风降温降水(旧瓦房仓每个仓使用一台),每天晚上开机六个小时,连续通风三至五个晚上,使平均粮温降至最低,同时避免因温差过大而产生的结露。
因为全年高温天气时间较长,所以一定要抓住冬季外温低的有利时机进行机械通风,降低粮温。田东粮库的方法是:每年十二月降温前对虫粮仓库进行熏蒸,根据各仓不同粮情,选择不同通风时机、通风时间和通风方式。为了减少水分减量和控制粮温回升速度,一般启用单管风机配合轴流风机(排风扇)通风的方式进行降温,尽量少用大功率的离心风机,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改善了储粮工艺。夏季利用晚上温度较低的时候启用轴流风机降仓温(没有冷却机)。微机粮情测控系统运用实例
田东粮库的微机粮情测控系统在2007年已安装使用,效果很好。能快速、准确测到仓内外的温度、湿度和各测粮点温度情况,即减轻了保管员的工作难度,也为管理人员第一时间掌握储粮情况提供了方便,为确保储粮安全提供了准确的数据。结论
广西各粮库(所)每年一定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对高大、小型平房仓特别是瓦房仓的隔热性能和密闭性能进行改造。
环流熏蒸系统为确保储粮安全起到很大作用,不仅能快速、均匀、有效的一次性致死害虫,还可以对粮堆进行内环流调节粮温、水分等调质功能。在资金不足时,可以安装一套简易的环流熏蒸系统。
机械通风主要有降低粮温、处理发热粮或高温粮、降低粮食水分和在出库前对粮食调质通风等功能。在资金不足时,可以安装猪笼式或隧道式通风系统。
微机粮情测控系统是目前最理想的一套测温系统,值得推广。
第三篇:高中生物学习方法简谈
高中生物学习方法简谈 树立正确的生物学观点
树立正确的生物学观点是学习生物的重要目标之一,正确的生物学观点又是学习、研究生物学的有力武器,有了正确的生物学观点,就可以更迅速更准确地学到生物学知识。所以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树立生命物质性、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生物的整体性、生命活动对立统一、可持续高效发展、生物进化和生态学等观点。
1.1 生命物质性观点
生物是由物质组成,一切生命活动都有其物质基础。从万物之灵的人类到单细胞的细菌,以及无细胞结构的病毒等,所有生物都是由碳、氢、氧、氮、硫、磷、钙、铁、铜等几十种化学元素组成的,并且这几十种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是可以找到的。生物体能够完成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而一切生命活动都是通过一定的生命物质来实现的,如果没有生命物质也就没有生命活动。
1.2 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有一定的结构就必然有与之相对应功能的存在;二是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例如叶的表皮是五色透明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向外一面的细胞壁上有透明而不易透水的角质层。表皮的这种结构的存在,就既利于阳光透过,又能防止叶内水分过多地散失,还能保护叶内部不受外来的伤害;而阳光透入,防止水分散失,保护叶内组织,又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这就是表皮。
1.3 生物的整体性观点
系统论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这一思想也完全适合生物领域。不论是细胞水平、组织水平、器官水平,还是个体水平,甚至包括种群水平和群落水平,都体现出整体性的特点。例如,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质体、液泡等细胞器都有其特有的功能,但是只有在它们组成一个整体——细胞的时候才能完成新陈代谢的功能,如果离开了细胞的整体,单独的一个细胞器是无法完成它的功能的。
1.4 生命活动对立统一的观点
生物的诸多生命活动之间,都有一定的关系,有的甚至具有对立统—的关系,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就是对立统一的一对生命活动。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很明显,两者之间是相互对立的。呼吸作用所分解的有机物正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可以说,如果没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就无法进行;另一方面,光合作用过程中,原料和产物的运输所需要的能量,也正是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如果没有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也无法进行。因此说,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共同存在,才能使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1.5 生物进化的观点
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处在不断地运动变化之中,任何事物都有—个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生物界也不例外,也有一个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所谓产生就是生命的起源,所谓发展就是生物的进化。生命的起源经历了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再形成有机高分子物质,进而组成多分子体系,最后演变为原始生命的变化过程;生物的进化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的规律。
1.6 生态学观点
生态学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产生了环境问题,人类与环境的矛盾,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永无止境。人类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教育发展,逐步更新人口观念,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开发资源,高效利用资源,保护生态,治理环境,走生存与发展的新路。
2.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的优劣是学习成败的关键,要想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必须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与学习生物学关系比较密切的学习方法有观察方法、做笔记的方法、思维方法和记忆方法等。
2.1 观察方法
学习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的,而感性认识主要靠观察来获得,所以观察方法就是首要的学习方法。观察方法主要包括顺序观察、对比观察、动态观察和边思考边观察。2.1.1 顺序观察
顺序观察包括两层意思。从观察方式上来说,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用显微镜观察也是先低倍镜,后高倍镜。例如,对植物根尖的观察,就是先用肉眼观察幼根,根据颜色和透明程度区分出根尖的四部分,然后再用放大镜观察根尖的根毛,最后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纵切片;认识根尖各区的细胞特点。从观察方位上来说,一般采取先整体后局部,从外到内,从左到右等顺序。例如对一朵花的观察,就要先从整体上观察花形、花色,然后从外到内依次观察花萼、花冠、雄蕊、雌蕊。2.1.2 对比观察
对比观察有利于迅速抓住事物的共性和个性,从而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如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时,就要先异中求同:它们都有双层膜,都含有基粒、基质、酶、少量的DNA和RNA。然后再同中求异:线粒体的内膜折叠成嵴,叶绿体的内膜不向内折叠;线粒体有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且酶分布在内膜、基粒、基质中;而叶绿体内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而酶分布在基粒层和基质中;叶绿体中有叶绿素,而线粒体中没有。2.1.3 动态观察
对生物生活习性、生长过程、生殖发育的观察都属于动态观察。动态观察的关键是把握观察对象的发展变化。例如观察根的生长,在幼根上等距画墨线后的继续培养过程中,重点就是观察各条墨线间距离的变化,从而得出根靠根尖生长的结论。2.1.4 边思考边观察
观察是思维的基础,思维可促进观察的深入,两者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要带着问题观察,边思考、边观察。例如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结构时,就要边观察、边思考下列问题:①表皮细胞的颜色和排列状况是怎样的?②叶肉中接近上表皮的细胞与接近下表皮的细胞在形状、排列状况和内部绿色颗粒多少等方面有什么不同?③叶脉细胞是什么颜色和形状?这些细胞是怎样排列的?
2.2 做笔记的方法
鲁迅先生说:“无论什么事,如果继续收集资料,积累十年,总可以成为一个学者。”总结中外许多学者的经验,可以说,做笔记是一条成才的途径。做笔记的方式很多,在生物学学习中,主要有阅读笔记、听讲笔记和观察笔记三种。2.2.1 阅读笔记
要想使学到的东西长期储存、随时提取、应用自如,就要在读书时,随时作读书笔记。阅读笔记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抄写笔记,又分为全抄和摘抄,做这种笔记应注意抄后校对,避免漏误,然后标明出处,以备日后查考。
②卡片笔记,卡片内容不限,因人而定,但一般应具有资料类别、编号、出处、著者姓名,正文等内容。需要注意的是,每张卡片写一个内容,并及时进行分类归档或装订成册。
③批语笔记,即在书页空。白处随手记下对原文的个人意见和心得体会等。
④符号笔记,即在原文之间标注符号以对原文加深理解。常用符号有黑点、圆圈、直线、曲线、双线、虚线、箭头、方框、三角、惊叹号、问号等。作符号笔记应注意两点:一是符号意义必须明确,并且要贯彻始终;二是符号不能过多过密,否则重点难以突出。⑤概要笔记,即对某本书或某篇文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写出其重点内容。2.2.2 听讲笔记
即听报告、听讲座和课堂听课的笔记,做这种笔记的突出矛盾是记的速度赶不上讲的速度,为此要做到“三记三不记”即重点问题、疑难之处,书上没有的记;次要问题、易懂之点、书上有的不记。2.2.3 观察笔记
即在生物课内外对生物形态和生命现象进行观察时所作的记录。做这种笔记要注意细节,注意前后比较和过程变化,并要抓住特征。
2.3 思维方法
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思维方法是思维能力的关键,所以思维方法在学习方法中占有核心的位置。在生物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有分析和综合的方法、比较和归类的方法、系统化和具体化的方法及抽象和概括的方法。2.3.1 分析和综合的方法
分析就是把知识的一个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来进行考察的一种思维方法,综合是把知识的各个部分联合成一个整体来进行考察的一种思维方法,分析和综合是生物学学习中经常使用的重要方法,两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只分析不综合,就会见木而不见林;只综合不分析,又会只见林而不见木。在实际运用时,既可先分析后综合,也可先综合后分析,还可以边分析边综合。2.3.2 比较和归类的方法
比较是把有关的知识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比较一般遵循两条途径进行:一是寻找出知识之间的相同之处,即异中求同;二是在寻找出了事物之间相同之处的基础上找出不同之处,即同中求异。
归类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把知识进行分门别类的思维方法。生物学习中常采用两种归类法:一是科学归类法,即从科学性出发,按照生物的本质特性进行归类;二是实用归类法,即从实用性出发,按生物的非本质属性进行归类。
比较和归类互为前提,一方面只有通过比较,认识生物的异同点之后,才好进行归类;另一方面,只有把生物进行归类,才好进行比较。因此在生物学学习过程中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2.3.3 系统化和具体化的方法
系统化就是把各种有关知识纳入一定顺序或体系的思维方法。系统化不单纯是知识的分门别类。而且是把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使其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在生物学学习过程中,经常采用编写提纲、列出表解、绘制图表等方式,把学过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具体化是把理论知识用于具体、个别场合的思维方法。在生物学学习中,适用具体化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用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分析和解释一些生命现象;二是用一些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说明生物学理论知识。2.3.4 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抽象是抽取知识的非本质属。性或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方法,抽象可以有两种水平层次的抽象:一是非本质属性的抽象;二是本质属性的抽象。
概括是将有关知识的非本质属性或本质属性联系起来的一种思维方法,它也有两种水平层次:一是非本质属性的概括,叫做感性概括;另一种是本质属性的概括,叫做理性概括。
抽象和概括也是互为前提的,相辅相成的,在学习过程中应有意识地进行抽象中以概括,概括中以抽象,以达到对知识正确、深入的掌握。
2.4 记忆方法
记忆是学习的基础,是知识的仓库,是思维的伴侣,是创造的前提,所以学习中依据不同知识的特点,配以适宜的记忆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记忆方法很多,正面仅举生物学学习中最常用的几种。2.4.1 简化记忆法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一种规则的双螺旋结构。2.4.2 联想记忆法
即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利用联想帮助记忆。例如记血浆的成分,可以和厨房里的食品联系起来,记住水、蛋、糖、盐就可以了(水即水,蛋是蛋白质,糖指葡萄糖,盐代表无机盐)。2.4.3 对比记忆法
在生物学学习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词易混淆、难记忆。对于这样的内容,可运用对比法记忆。对比法即将有关的名词单列出来,然后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这样反差鲜明,容易记忆。例如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等等。2.4.4 纲要记忆法
生物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复杂的内容不容易记忆。可将这些知识的核心内容或关键词语提炼出来,作为知识的纲要,抓住了纲要则有利于知识的记忆。例如高等动物的物质代谢就很复杂,但它也有一定规律可循,无论是哪一类有机物的代谢,一般都要经过“消化”、“吸收”、“运输”、“利用”、“排泄”五个过程,这十个字则成为记忆知识的纲要。2.4.5 衍射记忆法
此法是以某一重要的知识点为核心,通过思维的发散过程,把与之有关的其他知识尽可能多地建立起联系。这种方法多用于章节知识的总结或复习,也可用于将分散在各章节中的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例如,以细胞为核心,可衍射出细胞的概念、细胞的发现、细胞的学说、细胞的种类、细胞的成分、细胞的结构、细胞的功能、细胞的分裂等知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生物学的理论知识与自然、生产、生活都有较密切的关系,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联系这些实际。联系实际的学习,既有利于扎实掌握生物学知识,也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1 联系自然实际
居住地附近的农田、草地、树林、公园、花园、动物园、庭院、路旁都会有许多动植物在那里生活,学习有关知识时,到这些地方去参观考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大有益处。当学到生物与环境的知识时,更要想到保护当地的动植物资源和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
3.2 联系生产实际
生物学中的许多原理都和工农业生产有密切的关系,学习这些原理时,就要考虑它能帮助解决生产上的什么问题。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原理的掌握,而且还能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例如有位中学生学习了嫁接的原理后,课下不断实践,很快提高了技术,一个秋天就与家长一起嫁接了近万枝桃、梨苗,为当地的庭院种植业作出了贡献。
3.3 联系生活实际
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关系更直接、更普遍,所以在生物学学习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就更为重要。生活实际包括已有的生活常识和未来的生活行为两类。生活常识可帮助我们理解生物学知识,生物学知识也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行为。
第四篇:GRE经验简谈
耳机中放着thirteen senses的into the fire, 这首曾经我复习GRE的时候听的最多的歌,于是,整个复习GRE的过程又在我脑海里出现。想想许久还是终于敲下了键盘,写写我整个的GRE历程,既算是对 自己这样一个刻骨铭心的经历的总结,也算是对以后考GRE的DDMM们的一个可供参考的经验。
一。我的英语功底
写整个经验之前还是先介绍一下自己英语的底子,因为我们说,GRE考的并不是英语,是逻辑,但这不代表英语功底在这里不重要,在这里,英语是作为这个考试 的一个媒介,也就是说,出题人在出题的时候已经假设你的英语已经达到了英语国家同样来考这个考试人的水平。因此,我不得不说,英语功底的好坏在GRE的备 考过程中还是起到了比较重要的作用,至少在阅读和填空方面,英语功底好坏在考生的成绩上就显示出了极大的差别。不是说英语功底不好的人在GRE这个考试上 就考不好,但这可能意味着要花更大的工夫来准备这个考试。
我是高中时候就考过老托福的,当时是考了667分,大学以后的四六级考试阅读部分都是满分。基本上就是这样一个情况.我的建议是,考GRE最好达到了大学英语六级的水平,如果是这样的水平的话,准备半年左右就基本够了,如果没有达到六级水平的话,那么备考的时间可能要相 应地延长很多,而这延长的时间主要是用在了提高读句子的能力上面。
我想词汇的重要对于GRE这样一个考试的重要性无需多言。当时准备开始考G前就曾请教过一个V考了700多的学姐,她的话现在我基本都已经忘了,但现在只 是清楚的记得一句话,就是:词汇在GRE考试中就是王道。
在这里我主要是想谈谈整个GRE复习过程中单词的复习方法。
我是07年9月报的GRE, 08年6G。当时9月份的时候没着急,觉得离考试还有很多时间,于是当时我又把高中时候的托福词汇书又拿出来过了差不多3、4遍,想在背GRE词汇之前把之前的单词再重温一下,觉得这样背起GRE应该会简单不少。于是 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把托福词汇重新熟悉,我觉得当时自己的词汇量应该是8000左右吧。然后十一之后我就开始背红宝书。但即使这样,我刚开始背红宝的时候每 页认识的单词不超过两个。这也是身边许多备考GRE的同学所遇到的问题,觉得一开始很艰难。由于之前在新东方上过许多课因此深受新东方老师那背单词方法的 影响,所以我背红宝书的方法就是:过遍数,并且充分利用零散时间。后来我也经常给身边觉得背单词很困难的同学讲背单词的方法,这里在叙述一下:也就是,如 果一个单词你可以花两分钟记住,那么你不如把这两分钟分成30个小份,在一到两个月内重复30次,这样背单词的效果是最好的。而这个方法用在红宝书上我想 是再合适不过了,因为红宝书几乎每页大家认识的单词绝对要远远少于不认识的单词,如果还是按照传统的方法,记住了这个单词再去记下一个,那很可能红宝书4 个list还没有记住,大家就全放弃了。当时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对单词不停地看,混个脸熟。当时我过单词的速度基本上10天就可以过完一遍,然后过了差不 多有5、6遍之后红宝书里的单词就显得亲切很多了。
背单词还有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充分利用零散时间,其实我自己试过,我自己坐到自习室里就专心背单词,结果效果反而不如我坐在公共汽车上利用那个时间背单词 的效率高。相信很多考G的同学都是在校的大学生,专业课都很繁重,这样一来,充分利用零散时间来背单词对于大家每一个人,我想,都是非常重要的。我当时是 大二,恰好是我们专业里大学
4年中最累的一年。当时我几乎是到哪里都背着红宝书,只要有时间,就拿出来翻。下课、上课老师讲和课堂无关的东西时、坐车、等 人。。几乎能利用的时间都利用上,然后我还买了老俞的词汇串讲,在学校里平常从宿舍到食堂,从宿舍到自习室的路上,或者吃饭的时候,我都会听。然后每天 晚上熄灯之后那一阵宿舍都会很混乱,而我又恰好在一个非常活泼的宿舍,熄灯之后的一个小时都很难学习或者休息,于是这个时间我就打开笔记本,一边听音乐,一边用新东方背单词软件把自己白天过完的单词再过一遍。这样既精神放松了,单词也过了,也没有受到别人的影响。正所谓“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说的 就是这个道理。
然后再说说词汇书的选择,我用的词汇书是三本:红宝书、黄宝书、蓝宝书。红宝书在GRE考试中的地位自然不必多言,事实上红宝书如果真的背的滚瓜烂熟,这 个考试就成功了一半。我的红宝书背了有30多遍。新东方老师课上的要求是50遍以上。当时我们在图书馆一起复习的一个男生就真的背了50多遍,结果到了考 场上的时候真的是如鱼得水,所有的题目做起来都非常顺手、似曾相识。黄宝书是用GRE词汇编成的小故事,很搞笑,当时就是红宝书背累了随手翻翻黄宝书确实会让自己cheer up一下,而且把单词放到了相应的语境中间,这样对于许多比较生涩的单词的记忆都会更牢固。比如coquette这个我在红宝书里看了5遍也没记住的词,看了黄宝书一遍就记住了。当然,黄宝书只是一个休闲、辅助的教材,对它不必过于重视,只是在背单词背的无聊透顶的时候,随手翻翻它,也许就会意外地记住一 些难词。蓝宝书是我考前一个月天天抱着的书,它的好处就是里面总结了这些年来GRE考过的所有类比反义的条目,看过之后对类比反义的解题速度会有很大的提 高。当然这本书用的时候一定要在类反所有的真题做过至少一遍以上,否则的话,看了这书里总结好了条目,再做类反的时候可能会觉得自己都会,而这实际上是你 背蓝宝背下来的。类比题目是做出来的,不是背出来的,如果很早就看蓝宝的话,在做真题的时候必然会产生这种幻觉。我觉得这三本书对于考GRE就完全够用 了,甚至如果有人真的能把红宝书背到50遍以上的话,后面的两本书都可以不用。至于《巅峰词汇》,近几年来的考试中的词汇都是在红宝书中可以找到的,即使 没有原型,也是红宝书里某个词的变体。比如今年的反义题中出现oaf这个词,许多人都说红宝书里没有,但事实上红宝书里确实出现过oafish这个词,如 果红宝书背的好的话,看见这个词自然会反应过来它是oafish的名词形式。如果背《巅峰》的话,那么自然很多背红宝书的时间就被占用,这样的后果很可能 是两本书都没有背好。所以,除非你的备考时间超过一年,不建议背上述三本以外的词汇书。
三。作文
作文是令很多人头痛的问题。我的作文前前后后差不多准备有一个半月,在这里再说说作文的准备方法。
我是去年11月中旬觉得单词背的还不错的时候开始准备作文的,当时也只是熟悉题库,然后写提纲。当时我是写了所有argument题目的提纲。因为我们大 家都知道,argu只有30分钟,而argu题目一般都很长,读题、找逻辑错误、写,时间非常紧。如果我们对题目不熟悉的话,30分钟我们至少要用5分钟 才能完成读题、破题的步骤,那么在剩下的25分钟内很难完成佳作,甚至连写完都困难。因此,对于argu来说,熟悉题目、拿到题目能很快挑出其中逻辑错误 就显得尤为重要。前面说了,那个时候是我大学最忙的时候,加之当时又有一门全经管学院所有专业最怕的、挂科率极高的财务成本管理课,所以每天用来准备作文 的时间并不多。当时基本上是每天晚上回宿舍之后用软件过完单词后开始写提纲,差不多每天都要写到夜里3点多,然后每天早上6点准时起床和学姐去自习室背红 宝书,当时差不多是整个GRE备考过程中最辛苦的一段日子。前前后后写了有3周,总算是写完了,之后就是期末考试,所以作文的准备也就告了一个段落。
我上的是新东方08年GRE寒假春节后的那个班,上完之后也已经开学一周了,当时是3月初,而我离机考的时间也就1个月了,我是从那时候起开始真正投身作 文的准备的。对于issue来说,我做的工作就是写提纲、写作文。这里先说说写作文的问题,经常在太傻、或者学校BBS的飞跃版上看有同学发,说自己临考 试一周或者是只有两天了还没有写过一篇作文怎么办。每当这个时候大家都会在底下发一些安慰的话。但事实上,现在,我想说,如果你考试前一周还没有写过作文 的话,那后果就是—你就等着拿三分吧。我们在写GRE作文的时候总有这样一个畏惧心理,就是总觉得自己写不好怎么办,于是就把自己写作文的时间一拖再拖,一直到考试前。而事实上,在GRE作文的准备过程中,看范文10篇,也不如自己写一篇。别人的毕竟是别人的,自己不去写,很难去感受到写作文时候的那种状 态。由于当时我只有一个月的准备时间,于是一开始我就给自己卡时间写,从一开始我就每天都用模考软件给自己模考一次,两篇作文下来,完全和考场上真实的情 景一样。一开始自然是写的不好的,但至少能够给自己思考和经验,让自己慢慢体会在时间的压力下如何能够构思全文这样一种情景。然后每天模考完之后自己修 改,看看哪里可以改正,哪里可以更展开一步,而这些,都是在下次模考中自己会注意的地方。就是在不断的模考和修改当中,自己的作文水平不断提高。当然,只 是模考还是不够的。事实上我高中的时候就被老师训练过用各种相对难度较高的语法来写作文,所以作文中写长句难句是我的强项,而issue中最令我头痛的是 如何才能写出标新立异的论点。Issue的思路问题也是对每个考生来说的难题,题目的晦涩,思路、论点的确定以及论点之后例子的寻找都是比较让人头痛的。于是当时我是在网上找了很多前人的issue提纲,然后再参考了众人的提纲之后,最后又加入了自己的思想之后总结出了自己的提纲。由于当时的时间紧,我并没有把issue全部题目的提纲都做,当时我是参考了07年的全国总高频,凡是出现次数超过10次的题目我都写提纲,当时写了差不 多有100道左右。其实这就完全够用了。因为issue考试的时候是二选一,如果题库中有一半的题目你都详细做过提纲,考试时候必然是会遇到的。这些题目 的提纲我都做的非常详细,详细到开头怎么写,然后中间论点,以及论点之间如何衔接,最后到结尾时候的论述。然后这100多道题目以外的题目我也并不是完全 舍弃,都看了网上其他人写的提纲,这样到了考场上即使真的遇到自己准备的题目以外的题目,也不会束手无策。然后就是例子问题,由于高中时候就一直玩 encarta也就是微软大百科这个软件,里面的内容很丰富,所以自己各方面的知识也都还有一点儿,加上从初中以来就喜欢看各种各样的闲书,所以例子找起来也并不是很困难。这个软件也强烈推荐给备考的同学,对于作文、阅读的准备都有好处。
然后是argu,由于我已经写过了所有的题目的提纲,所以在那一个月复习的时候我就直接拿着全国总高频从高到低每天模拟写,开始的时候argu只 能写400出头,而当时我咨询过一个5.5分的学姐,她说argu要想拿到高分,应该最好能写到500、600.于是当时我分析自己之所以写的少的原因还是因为时间短。解决这个问题我当时也是两个方法:继续熟悉题目以及整理自己的模板。于是当时我一有空闲时间就拿出 argu的题库来看,连吃饭的时候也看,这样以来题目就更加熟悉,读题、破题、想攻击思路的时间就更快,于是又节省出一些时间。然后就是整理模板,事实上 考过AW的人都知道,argu每篇的攻击思路很固定,如果有模板的话,那么开头、结尾以及每段衔接的内容就可以固定下来,然后再往里面填上具体题目的内容 就可以了。这样的话,如果模板自己非常熟悉的话,那么每次考试的时候在写开头、结尾以及衔接内容的时候也就节省了很多时间,这样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详 细展开每段的论述。于是当时我也是从网上找了很多的模板,然后再加上新东方课上老师总结的“闪光句型”,然后再加上自己的修改—尽量把句子改得更难,更漂 亮。于是等最后我的模板成熟之后,argu每次都能写到600以上。
下面再谈谈字数的问题,经常有同学问说AW最少要多少字数。比较权威的底线是issue
450以上,argu350以上,但记住,这是底线。关于字数,我觉得张雷冬老师课上的一句话很有道理,当时他说:并不一定你 写的字数多就一定能得到高分,但如果你写300以下则必然是3分以下。也就是说,多字数和高分应该是一个必要而非充分条件的关系。其实大家也可以想,字数 少很可能论证就不够充分,逻辑上就不严密。我最后基本上是issue能写到800以上,argu能写到600以上。
当时经过这一个月的准备之后我几乎到达了一种非常理想的考场状态,也就是每天什么时候特别郁闷就拿出电脑来模考,不管自己多困多累一看到模考界面就立刻精 神振奋,模考完了之后就立刻心情舒畅。
说了这么多,准备作文就是注意以下几点:多模考,列提纲。
四。笔考复习
1.填空:填空我认为是整个GRE考试中最简单的,事实上填空做题的秘诀只有三个字,就是:找重复。仅此而已。去年背单词的时候曾经抱着好玩的心态来做填空 题,当时对填空的解题思想一点也不了解,就是想把每道题目都读懂,然后按照意思填空,而这样的结果往往是1个section7道题能错5个,而且一道题有 时候能做上5分钟。于是后来参考了网上很多人的复习经验,以及后来新东方课上老师的解题技巧讲解,所以自己也逐渐明白填空的这三个字。于是仿佛突然地,自 己填空的正确率和速度就上去了,当时寒假班的时候每次填空课都是我特别开心的时候,因为老师讲题的时候看周围同学都是一堆一堆的错,而我基本也就错一两 个。利用寒假的时候我把填空的NO题以及95年之前的题目都一一做了精解,每道题目都详细地做了具体的思路分析。之后自己没事的时候就经常拿出来看,这样 前前后后填空差不多做了5遍。也就是这样,最后模考的时候我做填空就有了人们经常所说的“题感”,大部分题目30秒就可以搞定,有些难题看1分钟也基本能 解出,而有些特别难的“变态”题,就是看着某些选项特别“顺眼”,然后一选就对了。由于经常在太傻的GRE论坛上看,所以看到其实很多GRE考生在填空题 目上都存在着误区,总是试图把题目读懂来解题。而事实上这样的方法不仅耗费了很多时间,而且往往做不对。事实上填空就是同义重复、反义重复,只要题目中的关键词汇你读懂,然后能看出句子到底是同义重复 还是反义重复,题目也就迎刃而解了。就是这么简单。拿我自己做例子,我的填空基本上最后的14道题都可以做对的,而每次模考完,包括我最后的考试,当我走 出考场的时候,我只能记得某些题目中的关键词汇,但每个句子说的是什么我根本不清楚。当然,GRE教育界关于填空“只读主干”的解题方法我并不敢苟同,因 为这个方法我确实试验过,做某些题目的时候非常快,而有些题目就根本做不出来,因为有些题目的关键恰恰在修饰成分中.2.类比反义:其实只要单词完全掌握,类比反义应该是GRE考试中最简单的,在上面单词的部分已经说了,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3.阅读:阅读应该是GRE中最难提高的一个项目,也是我自己准备时间最长的一个项目。从寒假就开始做,然后从准备作文到考完作文再到5月份开始模考以及到最后考试,我基本上一直都在做阅读。前面也说了,我在其他的考试中,阅读从来都是拿分 的项目,而在GRE上却偏偏不行。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一直以来习惯于精读文章,力求把每篇文章每句话都读懂。而这个原因也是我,以及许多考生觉得GRE阅 读时间不够甚至有些人最后放弃阅读的原因。寒假刚开始练的时候我几乎每篇长文章都要20分钟,而且最后还经常要错许多。后来看过一篇《爱一个美女好难 GRE阅读篇》,对我影响很大,从看完那篇文章开始,我做GRE阅读的时候才真正是按照“GRE的方法”去做。事实上GRE文章的套路是很固定的,而这些 东西前人比如新东方的那些青年才俊们都已经总结好了,只要按照这个套路,然后
每篇文章抓重点读,然后其他的略读,等做到题目的时候再回到文章具体定位,然 后把原文做一个同义转换,找到对应的选项,就必然是对的。事实上对于GRE阅读这种晦涩的文章来说,即使之前精读,等到做到具体题目的时候前面所读的内容 也基本忘了很多,这样题目也是做不对的。所以又快准确率又高的方法就是抓重点精读,其他略读,做题时回原文定位。至于如何能够把握文章的重点和套路,这个 要靠大量的做题来实现。我当时就是打印了全部的GRE阅读真题,每天做到耳根发麻为止,这样下来对文章的把握就越来越准确和到位。
4.关于真题:新东方的老师对学生的要求是真题最少做5遍以上,我很赞同这个观点,在GRE中,practice makes perfect绝对是一条颠簸不变的真理。这里主要是想说一点,就是对于02年以后的题目要特别的关注。市面上所卖的纸质资料中都是99年之前的真题,我 们练的最多的也就是这些题目。而02年以后的题目只是发布于网络,并且题目不全,因此关注的并不多。但事实上我觉得这些被大家忽视的题目反而更接近现今的 考题。这一点我感触很深。当时模考的时候经常是750以上,基本上是除了阅读错几个之外其他题目都不错。尤其是类比反义,几乎能做到反义2秒一道、类比 10秒一道,特别顺手。但之后我做02年以后的题无论是填空还是类反都感觉做着很别扭,尤其是类反,明显比99年之前的题目难度提高了很多。当时也并没有 太在意,只是把那些题目做完了了事。而但我坐在08年6G的考场里的时候,我却发现眼前的题目的感觉和02年以后如此的相似。所以非常建议考前一个月来把 02年以后的新题好好做一下。
后记:我是20岁生日的第二天就去报了GRE的考试,于是20岁这一年也就很自然地几乎全部围着GRE转。对于每个准备GRE的人来说,这都是一 个艰苦卓绝的旅程,一再地感到无路可走,但始终要重拾信心前行。而对于自己来说,20岁的一年也因为GRE而变得比以往的每一年都更加有意义。我自己把 GRE翻译成glorious and rewarding experience, 这一年的经历,或许自己很多年以后想起,也会为自己感动吧。事实上人生中真正能让自己感动的经历少之又少,有这样一段经历,总是幸福的。由于是从小时候知 道有这个考试开始,就一直想在这个考试中考一个特别高的分数,所以,这一路下来,也并不觉得辛苦。也许,就像有人所说吧:准备GRE这样极致的考试,以及自己醉生梦死般的付出,或许就是为了有一天,能够站在坚实的大地上,仰望自己的梦想,过着试图选择 的生活。
文/佚名
第五篇:人力资源成本简谈
人力资源成本简谈
2008年04月11日
作者:卢军
《劳动合同法》实施给大众普遍感觉是,人工成本增加。《劳动合同法》实施,用工风险加大、用工灵活性降低,这些问题均可直接或者间接反应到人工成本方面。人工成本到底在哪些方面增加、增加有多少?是否会根本影响用人单位竞争力?从而影响行业、产业的竞争力、影响区域经济的竞争力?为此,需要找到一种因为达到《劳动合同法》的要求导致成本增量的基础性的计算方法。分析对成本增量的影响因素的不同,为采取相应对策提供基本依据。
用人工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作为描述用人成本对企业盈利能力影响的指标。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这个比例的变化,就直接影响用人单位的销售利润率(盈利水平)。本文所讨论的人工成本增量即增加的人工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本文暂不探讨因为《劳动合同法》促进用人单位人力资源水平提升后对用人单位价值创造的正面影响。
一、成本增量的构成人工总成本增量=显性成本增量+隐性成本增量
与《劳动法》相比,除在劳动合同到期终止因为劳动者本人原因不续签合同而要求用人单位支补偿金这一点之外,《劳动合同法》并没有提供劳动基准,只是提高了违法责任。
显性成本来自《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到期终止补偿。而为了合规,更多用人单位得将克扣与拖欠的部分给补足了,这主要体现覆盖面较广的社会保险足额缴纳问题以及不少以及加班工资两个方面(以前不愿意与劳动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中,其主要利益驱动力来处社保与加班工资方面),这些也应当算是不少用人单位增加的显性成本。对于一些特殊行业,相关劳动保护与劳动条件方面的达标,也是一种显性成本。
隐性成本增量来自于用人单位为了规避被提高了的违法责任、提高被降低的用工灵活性而增加的成本,包括为加强管理配备的人手及其他配套投入,这个投入与从事专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数量投入具有相关性,不妨以专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投入增量视为隐性成本增量。
二、显性成本增量
显性成本增量包括三部分,其一是劳动合同到期终止补偿金、其二是解决社保与加班工资拖欠的成本增量、其三是劳动保护与劳动条件达标导致的成本增量。
1.《劳动合同法》有关到合同期终止补偿金规定,会让单位增加多少成本?
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劳动合同期满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不妨将这种补偿称为用人单位主导离职而产生的补偿。一个简单的算法(以一年为时间段,结果具有普遍性)如下:
增加的人工成本占年营业收入比例=a)用人单位主导离职而产生的补偿金占该个案员工正常工作时人工成本比例×b)用人单位主导的员工离职率×c)该用人单位《劳动合同法》实施前人工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例
a)用人单位主导离职而产生的补偿金占该个案员工正常工作时人工成本比例对于确实到期终止而因为用人单位原因不续签的个案,工资成本由12个月工资变成了13个月工资,人工成本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8%(不考虑超出3倍社平工资的封顶影响),如果考虑全国较高的社保及公积金基数45.6%,增加比例约5.7%(5.7%=1/(12×1.456));
b)用人单位主导的员工离职率
而合同到期终止后,由于用人单位原因不续签的比例到底有多大呢,这个数据可用用人单位年员工离职率来推测,员工离职率分为员工主动离职率与员工被动离职率,员工被动离职率即为用人单位主导离职率。
一般社会员工离职率为3%~50%,不同行业差别较大,有极少数超过100%,其中,用人单位主导的流动一般小于50%,即员工被动离职率约占(3%~50%)×50%=
1.5%~25%;
c)用人单位《劳动合同法》实施前人工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例
人工成本占营业收入一般5%~45%不等,一般制造业低,服务业高。
劳动合同法到期终止补偿金规定,增加的人工成本占年营业收入比例:=5.7%%×(1.5%~25%)×(5%~45%)=0.04%~0.64%
读者不妨将您所在的用人单位主导员工离职率、人工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带入以上简单公式计算一下,发现,原来因为到期终止补偿金条款导致的成本增加,微乎其微啊!
2.解决社保与加班工资拖欠的成本增量
这个问题,对于《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就合规操作的用人单位来讲,不是问题。但不得不承认,社保按时足额缴纳问题,可能是覆盖面最广泛的问题。一般表现出来的是三个,其一为延迟缴纳时间,其中,试用期不缴纳社保,是延迟缴纳时
间问题中较典型的问题;其二是压低缴纳基数,不少用人单位按最低基数缴纳,或者未按照上一年实际月平均工资性收入缴纳。因为,在统计上一实际工资性收入时,国家统计总局有关工资总额方面的规定,让不少用人单位发怵。加班费问题,对于按标准工作时间工作的单位,不是太大的问题,因为有太多的用人单位可以通过“自愿加班”与“以相关职能部门批准”为手段,来规避这个问题。而不少制造业,其作息时间安排,已充分表明其超时加班的“用人单位主导安排”特征,是一个不可忽视问题。
此处用两个比例可以描述这两项成本增量:
a)用人单位足额支付的社保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
b)足额支付超时加班的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
对于部分企业而言,这两个比例,尤其是用人单位足额支付的社保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非常大,极端情况是:假定某用人单位从未缴纳社保公积金,则社保公积金问题将会导致其人工成本增量占营业收入的:社保公积金缴费比例45.6%×人工成本占营业收入比例(5%~45%)=2.3%~20.5%。如果有用人单位符合这类极端情况,其销售利润率都很低,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这个比例是对这类企业来讲,一定是致命的。此处还未考虑这些机构将历史欠账补齐了导致的一次性成本增量。
可以下结论的是,对于这类企业,社保问题是最大成本增量的问题。足额支付越时加班的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暂不估计。
3.劳动保护与劳动条件达标导致的成本增量
这部分往往集中在矿山、化工等有毒气体、射线辐射、超高超低温度、噪音、粉尘等行业。在此不作重点讨论。
三、隐性成本增量
隐性成本增量是在这场围绕《劳动合同法》辩论中一些人的托辞、人云亦云的人不负责任或者善良的人跟风的原因。为了计算这个隐性成本,不妨这样计算,与大家探讨。
管理会计成本分析方法中,成本分析有三种方法,一是成因法(零基法),即通过抽丝剥茧,寻找到底哪些因素导致成本上升,作业成本法(ABC,Activity Based Cost)是其典型代表;二是历史数据趋势拟合法,根据历史数据趋势来推测;三是标杆法,即以标杆单位的成本结构,做类比。
成因法(零基法)所涉及因素太多太繁,不同用人单位影响成本的因素千差万别,本文暂不采用;历史数据法强调不同时间段样本具有一致性,很显然《劳动合同法》将是这个样本时间序列重要干扰项,打破了样本时间序列在《劳动合同法》
实施前后的一致性,这个方法也不适用;剩下的就是标杆法,这个方法的关键是标杆的选取问题。
有理由相信,在人力资源管理普遍水平较高的地方,劳资关系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重要模块,其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的工作是达成该高水平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因素,用人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方面的投入(费用),是其促成用工合规性的重要因素。不妨将这个投入视做提升管理水平需要的隐性成本。也有理由相信,劳资关系管理水平较高、劳动者保护力度较大的国家或者地区如美国、日本、香港本土的用人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合法合规水平是较高的。那么,这些地方的用人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的方面的人工成本投入是人力资源管理合规化的重要原因。根据某美资背景的知名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统计,在上述三个地区,人力资源管理专职从业人员约占用人单位员工总数的比例为1%~0.4%。
做一个极端假定,假定目前国内HR从业人员全不合格,为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合规化水平,我们得配备这样数量的合格人员,其占员工总数的比例参照美国、日本、香港比例,即1%~0.4%。由于《劳动合同法》对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技能的高要求,假定这批从业人员的薪酬是用人单位员工平均薪酬的1.5~2倍,为了合规化,增加的人手投入导致隐性成本中人工成本较原有人工成本的增加约(1%~0.4%)×(1.5~2)=0.6%~2%。用人单位增加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投入后,其他配套投入为此部分人工成本增量的1.0倍,为谨慎起见,在计算人工成本时,将这些配套投入导致的成本也归结为人工成本。考虑到人工成本占营业收入一般5%~45%不等,则为了合规化而增加的专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投入的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0.6%~2%)×(5%~45%)=(0.06%~1.8%)。
相信读者读到此,会不满意,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因为这种算法是一种极端假定。反观我国人力资源从业人员占全体员工的比例,与美国、日本、香港相差不大。所以,隐性成本的提升一定低于0.06%~1.8%。
四、成本总增量
在不考虑用人单位解决社保与加班工资拖欠的成本增量合规化时,计算表明,增加的成本为(0.04%~0.64%)+(0.06%~1.8%)=0.1%~2.44%。
五、小结
以上分析成本方法时,用了这样一些假设变量:
1.用人单位主导离职而产生的补偿金占该个案员工正常工作时人工成本比例
2.用人单位主导的员工离职率
3.用人单位《劳动合同法》实施前人工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例
4.达到标准的劳动保护与劳动条件方面支出占不同行业产业的营业收入比例;
5.用人单位足额支付社保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
6.用人单位足额超时加班的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
7.专职人力资源从人员占用人单位员工总数比例
8.人力资源从业人员人工作成本占平均人工成本的比例
9.因为人力资源投入而配套的其他投入占相应人力资源投入的比例
上这些基本变量构建的模型,将比较容易评估出《劳动合同法》对成本的增量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这些变量在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不同行业的不同用人单位会有较大差别。
本文最一般的数据计算结果:成本增量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0.1%~2.44%,是多少用人单位的生死线?不同产业、行业的有哪些差别?劳动合同法对哪些行业、产业有影响、有多大影响,产业政策、用人单位决策依据如何,均可以此成本影响作为基础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