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式橄榄球课必要性研究论文[五篇材料]

时间:2019-10-24 15:52: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英式橄榄球课必要性研究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英式橄榄球课必要性研究论文》。

第一篇:英式橄榄球课必要性研究论文

1.英式橄榄球运动发展与起源概况

1823年,英式橄榄球在英国小镇起源。拉格比(Rugby)原本是在英国中部诞生,这里的学校是本是英国中部的一座城市,在那里有一所拉格比学校是橄榄球运动发源地,之后将此地作为基础进行英式橄榄球的命名。而后在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完善了相关规则,并构成了橄榄球运动。如今有超过一百个国家及地区开始进行相关运动。

2.我国高校橄榄球运动开展现状

2.1高校橄榄球运动程度相对较低,只是一些大学生和留学生展开,而且主要是课业之后的业余时间当中进行,组织程度极为有限,仅在部分高校和体育院校开展。这些比赛往往是一些业余的比赛,没有专业程度,不利因素也包含高校集中精力面对学生的安全以及学习问题,没有正确导向作用。有些学校及教师觉得这种运动相对较为激烈,可能会造成学生受伤,并不认同橄榄球具有的社会功能以及锻炼价值。在硬件方面,无法与橄榄球的普及过程相满足。

2.2我国高校橄榄球运动水平也需要进行提升,在努力过程中,我国橄榄球运动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排名持续提升,不过运动质量以及水平则依旧需要进一步提升,水平无法与橄榄球强国相比,主要有如下方面的原因:首先,我国运动员没有较强的先天素质,在橄榄球运动当中,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和战术水平都需要提升,而且也需要有比较强壮的体魄。在素质训练方面,亚洲运动员无法与非洲及欧洲运动员相抗衡,通常需要后天进行刻苦训练加以弥补。由于教师没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没有专业指导以及训练手段,所以技术和战术没有办法将先天劣势抵消,缺乏专业的指导以及系统的训练,导致经济水平无法真正满足比赛需要。其次,高校主管部门并没有重视及认可这项运动内容,课堂学习以及课堂训练时间相对比较短,没有较多机会参与到比赛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比赛没有对手这种尴尬场面。组织缺乏有效性,无法与水平较高的队伍展开比赛。所以这就导致橄榄球人才选拔以及大学生积极性受到较大的限制。最后,需要解决裁判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在学校之间的比赛,需要高校正常的开销并进行装备的购置,学校应当投入一定的金钱到比赛当中,另外也需要有效管理及监督相应的参赛队伍。如今的状况是,经费通常是自筹,管理人员用一腔热情进行指导,没有较多的经费,也没有健全的体系。在上述问题之外,裁判也导致运动发展受到巨大影响,有些裁判水平较为业余,没有办法对比赛进行有效控制,这些问题都需要进行合理的解决。

3.开展英式橄榄球的积极因素

3.1良好的健身价值。在我们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葫芦岛校区八个院系的学生中,很多人不上体育课的话,一周都不会主动参加体育锻炼。英式橄榄球的应用能够使学生素质得以有效提升。运动形式相对较多,并没有打、踢或者摔等动作的出现,对速度、力量和反应能力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同时也对人的身体素质方面有严格的要求。英式橄榄球包含的运动形式有一定的区别,锻炼者的跳高、跑步以及对准能力都需要提升,对抗过程中也需要力量投入,甚至手脚并用。这种比赛方式可以促使人综合技能的提升,使耐力、力量以及灵敏度得到相应的发展。在学习进程当中,学生能够提升自身的灵活反应能力。

3.2现实的社会价值。人处在现实社会当中,大学生即将加入社会,也就是说无论工作或者生活都应当展开相应的交流以及沟通,假如缺乏这些方面的能力,必然会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产生强烈影响。与体操或者田径不同的是,英式橄榄球是一种对抗运动,而且是一种集体性运动,个人能力及表现无法起到决定性作用,而是需要通过集体的力量使比赛得以完成。这能够提升学生集体协作以及沟通的基本能力,对学生发展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另外,在高校体育课当中加入英式橄榄球运动,还能够使学生精神境界得以提升。即使其中有对抗性的存在,在比赛进程当中能够合理冲撞,但所有运动员都应当对自身行为进行约束,避免对他人的故意伤害。另外,参与者本身还应当有坚强且乐观的精神,追求胜利抛却自身利益。这种品质能够满足大学生之后的发展历程。

3.3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需求。如今高等教育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提供一定的高水平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高校体育教育应当摆脱常规进行教学内容的更新,并且依照人才的发展需要进行体育项目的增加。橄榄球在国际上得到了普及以及开展,影响力也相对较大。在多年发展过程中,更多人加入到了橄榄球运动之中,国内也成立了相关协会。分析我国橄榄球发展的重要趋势,可以了解到高校应当紧握这项机遇,在内部进行橄榄球学习,与现代化体育教学发展相适应。

3.4满足学生需求。大学生精力充沛且有着活跃的思想,热爱挑战,不拘泥于传统内容,并希望不断对自己进行充实以及挑战,渴望使自身领域更加充实,无论男女都愿意加入到未知的生活当中。英式橄榄球是一种新颖的体育运动,在高校体育教学当中运用,能够使学生需要得到更好的满足,并进一步使课堂体育教学活动得以充实。同时,英式橄榄球进入体育课堂更好的解决了冬季室外体育课学生不愿运动的问题。

3.5增进高校之间的交流。英式橄榄球在国外较为流行,高校进行课程开设之后,可以与国内外高校进行平台搭建。一些研究内容表现的是,在国外,除了足球以外英式橄榄球受到了更多人的欢迎,很多高校开始举办联赛。体育不分国界,很多外国人也会到中国进行一些项目的学习,而网球及棒球等也是从国外传入,所以,在高校当中进行英式橄榄球运动的开设,不但满足国家之间的交流,对我国体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也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3.6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现在许多大学生都属于独生子女,由于父母溺爱,他们的生活环境通常比较安逸,在挫折和挑战之下,他们往往不会选择面对,而只是靠父母解决相应的问题。而英式橄榄球本身对五四精神进行强调,这是他们缺乏的内容。这种精神不但能够在学习活动中进行应用,同时也能够使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得到提升。开展这方面的学习,能够进一步使学生意志更加坚定,使责任感大大增强。

英式橄榄球运动是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开设橄榄球课程不仅丰富了课程内容的范围,同时,更好的解决了冬季室外体育课学生不爱活动的问题,而且对学生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引发学生活动兴趣、提高锻炼的积极性、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旭 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参考文献:

[1]宋校能,徐辉.浅析在中国开展英式橄榄球运动的可行性方法和途径[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4).[2]李晟.英式橄榄球在我国的发展瓶颈及对策探析[J].新西部(下半月),2010(2):194-195.[3]程公.七人制橄榄球运动教程[G].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2).

[4]郑刚.对我国橄榄球运动现状与发展的思考[J].辽宁体育科技,2005(06).

[5]郑刚.中国高等学校英式橄榄球运动的展望[J].高等农业教育,1994(02).

第二篇:研究目的,意义,必要性

项目研究的目的,意义,必要性

现代健康观念认为,健康不仅包括生理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身心健康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人才成长、事业成功、生活幸福的基本保证。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整体上是比较好的,他们朝气蓬勃、富于理想,情感丰富、乐于交往,积极向上、热衷于探索人生的真谛。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只是整体上的,另外还有一些大学生他们源于各种外界,家庭,自身的原因存在着重大的心理问题。而这些心理问题最令人感到恐惧的是,他就像一颗炸弹一旦爆发很可能会彻底毁灭一个学生的一生。当代大学生的非理性行为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重点关注问题。犯法,参与黄赌毒,自杀,等等已经屡见不鲜了。不仅如此,这种非理性行为还有进一步范围扩大化,情节严重加深的趋势。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关系着社会的和谐,民族的延续,国家的兴衰。大学生非理性为的出现和扩大并不是必然现象,那么既然产生了,那么可以肯定的是这种非理性行为的成因必定是大学生在成长或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受到了强烈的刺激而导致。针对这种情况在2003年,教育部下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要求高校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其目的是显而易见的。可是从现实情况来看,各个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作用发挥不大。原因毋庸置疑的只有一点就是不能“对症下药”。既然如此,那么正确的诊断与分析研究就成为当务之急。研究大学生非理性行为的目的简而言之就是找出“病”之根本然后“对症下药”彻底根除。而大学生非理性行为出现的背后是大学生的观念存在着非理性。

一般人常见的十二种非理性行为观念:

1.需要被赞赏:一个人不管做什么,都绝对必须得到每个人的喜爱和赞许。

2.过高的自我期许:人在各方面都必须能力十足,完美无缺。

3.责备:有些人很坏、邪恶、卑鄙,应该受到责备惩罚。

4.面临灾难:当事情不能尽如己愿时,一定是可怕的灾祸。

5.不必负责:不愉快是由外在环境所造成,个人一定无法加以控制。

6.忧虑:对于可能发生的危险或可怕的事物,必须要常记挂在心里。

7.逃避问题:逃避某种困难或责任,总一定比面对问题还来的容易。

8.无助感:过去的经验与事件,是现在行为的决定者,过去的影响一定是无法磨蚀。

9.完美主义:每个问题一定有一个正确或完美的解决方法,而且必须找到,否则将会有大灾难。

10.依赖:一个人必须依赖他人,并应找一个比自己更强的人去依靠。

11.过分关切:一个人应该为别人的难题或困扰而烦恼。

12.惰性:个人的自我陶醉或不必积极参与活动,也必能带来极大的喜悦。

而这还只是常见的一些,其他的非理性观念还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问题等待我们去研究发现。只有对这些观念的认真的研究和分析,深入一个每一个观念的背后探究其内在的联系,最终挖掘出病根所在。才能达到我们的根本目的——确保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社会和谐,加强民族团结,提升综合国力。

第三篇:羁押必要性审查研究

羁押必要性审查研究

新《刑事诉讼法》第93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后,人民检察院仍应当对羁押的必要性进行审查,对不需要继续羁押的,应当建议予以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有关机关应当在十日以内将处理情况通知人民检察院”。新刑事诉讼法使我们检察机关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重大利好),进一步强化了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权。对职务犯罪侦查而言,新刑事诉讼法延长了传唤、拘传的时限,赋予了检察机关采取技术侦查措施的权力,确立了侦查讯问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增设了侦查终结听取律师意见程序。对侦查监督而言,新刑事诉讼法细化了逮捕条件,完善了逮捕程序,赋予了检察机关对继续羁押必要性进行审查的权力,以及在审查逮捕阶段排除非法证据的职责。

一、羁押必要性审查的主体

新《刑事诉讼法》仅规定人民检察院负有羁押必要性的审查权,但对审查主体没有明确规定。目前,从检察院的内部机构来看,侦查监督部门、公诉部门、监所检察部门均有一定职能与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相融合。侦察监督部门负责对逮捕的必要性及是否延长侦察羁押期限进行审查,监所检察部门负责对羁押期限是否合法进行监督和审查,公诉部门在审查起诉过程中发现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不当,可以予以撤销或变更。单独由其中任何一个部门作为羁押必要性审查主体均有偏颇,所以目前较为现实可行的做法是以一个部门为主,分诉讼阶段进行羁押必要性的审查。即以监所检察部门为主导,在案件侦查阶段由侦查监督部门作为羁押必要性审查的主体,到案件公诉阶段,则由公诉部门作为羁押必要性审查的主体,形成各部门在不同的诉讼阶段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审查机制。之所以选择监所检察部门作为羁押必要性审查的主导,是由于在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在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情况始终在监所检察部门的监督之下,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出现的患病、怀孕等不适合羁押的情况能够及时了解,且监所检

察部门不是办案部门,与案件本身没有利害冲突,在整个诉讼过程中均处于中立的地位,能够客观、公正的对羁押的必要性作出审查结论。但是由于监所检察部门不是办案部门,对于案件办理过程中出现由于事实和证据发生变化而引发的羁押必要性审查,监所部门无法及时掌握,因此,就需要在不同的诉讼阶段分别由侦查监督部门、公诉部门配合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的开展。在案件侦查阶段,侦查监督部门作为审查批准逮捕的部门,对案情及侦查工作进展情况可以适时掌握,可以将羁押必要性的审查可以作为侦查监督的一部分;而在案件起诉阶段,公诉部门在审查起诉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因案件事实和证据变化而引起的羁押必要性条件变化,及时变更羁押措施。

二、羁押必要性审查的标准

关于羁押必要性审查的标准,有学者认为羁押的必要性即为逮捕的必要性。我认为,不能将羁押必要性等同于逮捕必要性。新《刑事诉讼法》第79条细化了逮捕必要性的审查标准。具体在司法实践中,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把握逮捕必要性的内涵:一是社会危害性。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也是对于逮捕必要性首先要把握的问题。社会危害性主要从犯罪嫌疑人所犯之罪是重罪还是轻罪来把握;二是人身危险性。比如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性的,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人身危险性”还包括犯罪嫌疑人的主观恶性怎么样,是不是累犯,等等。三是诉讼可控性。因为逮捕作为一种强制措施,就是保障整个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围绕这个目的来决定是否逮捕。根据新刑事诉讼法可得,逮捕必要性审查的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有犯罪行为、罪行轻重、社会危险性等,而羁押必要性则考察的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有不适合羁押的情形出现、是否存在妨碍侦查、诉讼等社会危险,因此,羁押必要性的审查标准为逮捕必要性的审查标准既有重合,也有不同。司法实践中,在审查羁押必要性时,应审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社会危害性、人身危险

性及诉讼的可控性,此部分审查的标准与逮捕必要性的审查标准是重合的。但是,即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符合逮捕必要性标准,即有犯罪事实发生,也有社会危害性,如果其存在患有严重疾病、怀孕、哺乳等不适合羁押的情形,仍应对其变更强制措施。且实践中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据以逮捕的必要条件消失后,也应及时对其变更强制措施,例如侦查阶段因可能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等原因被逮捕的,侦查终结后或取证工作完成后,因客观上据以逮捕的必要条件已经消失,也应当对犯罪嫌疑人变更强制措施。

三、羁押必要性审查权力的监督

(一)羁押必要性权力运行监督的必要性

任何一项公权力尤其是国家权力,都有追求不受约束地运行的本能,以求得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是权力的性质,也是权力运行必须存在监督的根本原因。羁押作为强制措施产生的结果,有可能贯穿于整个诉讼过程中,其因押剥夺了被羁押者的人身自由,相对于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而言,对被羁押者产生的影响更大。羁押必要性审查是根据案件以及客观事实的变化对被羁押者是否需要继续羁押进行评估,以确定是否需要继续剥夺被羁押者的人身自由。羁押必要性审查权力若运行恰当,对打击犯罪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能够打破“一捕了之”的实践困局,实现捕、押分离,减少不必要的羁押,实现司法资源的节约。反之羁押必要性审查权力若被滥用,不仅有放纵犯罪之嫌,于打击犯罪维护社会安定无益,更有可能导致对司法机关权威性、严肃性的破坏,甚至使社会公众产生对法律的质疑,而后者的修复所需要的司法努力绝非短期是可以实现的。所以为了避免羁押必要性审查权力的滥用,需要对该项权力的运行实施监督,保证羁押必要性审查权力行的谨慎,做到勿枉勿纵。

(二)羁押必要性权力运行监督机关确定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羁押状态因强制措施的实施可能伴随侦查、起诉、审判整个诉讼阶段,对羁

押必要性的审查也应该贯穿于整个诉讼阶段,同时对羁押必要性权力运行的监督更是应贯穿于整个诉讼过程中。如前所述,羁押必要性审查的权力若由侦监部门以及公诉部门承担,则监督任务则不能再由上述两个部门承担,因为侦监部门以及公诉部门都在诉讼阶段中承担一定的诉讼任务,又处于追诉犯罪的角色,同时碍于案件考核等问题,为了保证监督的到位和有效,羁押必要性审查的监督权力应当交由第三个中立机关行使。由于新刑诉法规定的羁押必要性的审查,具体执行机关所拥有的只是建议的权力,而并非强制执行的权力,所以第三方中立机关在进行监督时应注意下面两个问题:

一是监督程序应该被动启动,而非主动启动。首先应该明确的是羁押必要性的审查所针对的对象并非全部案件,而只是有可能发生需要结束羁押状态的案件。根据新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启动方式包括检察机关主动启动和当事人请求启动两种方式,无论哪种方式,一旦程序启动,也就同时需要启动第三方部门的监督,以保证权力运行的合理合法。而对于并未启动羁押必要性审查的案件,第三方部门则不能启动监督程序,因为权力并未运行,否则有越权之嫌。

二是监督的内容是羁押必要性审查部门权力运行的程序以及所提出的建议是否合理。由于新刑诉法规定的改变羁押状态审查部门只具有建议权,并无强制执行的权力,也就是羁押必要性审查后的建议履行具有或然性,执行部门是否采纳羁押必要性审查部门所提出的建议,最终是由自身决定的。所以第三方监督部门针对羁押必要性审查的监督应该将监督的基点定位于审查部门程序启动、审查程序、证据采纳的合法性以及最后建议提出的合理性上,而非最后的实际结果上。这样才能保证监督部门监督的针对性。

四、羁押必要性审查的程序

(一)审查程序的启动

羁押必要性审查程序的启动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是由办案部门提起,即办

案部门根据案件查办进展,结合案件的事实、证据等情况,认为已经没有羁押必要的,可以启动羁押必要性的审查程序。二是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提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其辩护人认为有变更强制措施情形出现的,也可以提请启动羁押必要性审查程序。新《刑事诉讼法》规定律师作为犯罪嫌疑人的辩护人的时间提前至第一次被讯问或被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因此,辩护人也可以作为启动羁押必要性审查程序的主体。三是由审查主体启动。监所检察部门作为羁押必要性审查的主导部门,可以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的全过程启动羁押必要性审查,即监所检察部门对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只要发现其有不适合羁押的情形出现,即可启动羁押必要性审查。侦查监督部门在案件侦查过程中,如发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不适合羁押的情形出现,可以对羁押必要性进行审查,而公诉部门在案件移送审查起诉后发现有不适合羁押的情形,可以启动羁押必要性审查。

(二)审查启动时间

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辩护人提出的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启动时间是不固定的,即何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辩护人提出的羁押必要性审查,何时该程序即启动。而对与由检察机关相关部门提出的羁押必要性审查,办案部门可以做出现不适合羁押情形时即启动羁押必要性审查,而审查主体即监所检察部门、公诉部门、侦查监督部门由于无法动态掌握案件查办的具体情况,可以采取定期审查的方式。监所检察部门可以定期通过查阅卷宗、讯问犯罪嫌疑人等方式及时掌握案件进展情况;公诉部门则可以在案件移送审查起诉时,同步对羁押必要性进行审查,如发现有不适合羁押的情况或羁押的必要条件消失,则可变更强制措施;侦查监督部门可在作出逮捕决定后一个月对羁押必要性进行审查。

(三)审查方式

羁押必要性的审查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当面听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与辩解;二是听取辩护人的辩护意见;三是听取看守所管教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期间表现的评估和意见;四是听取被害人、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所在单位、居委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羁押必要性的意见;五是查阅案卷的卷

宗材料。

(四)审查工作制度

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的开展必须有相应的工作制度作为实施保障。一是建立内部协调配合制度。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的开展涉及到检察机关内部多个部门,因此必须建立内部协调机制,才能使各部门分工配合,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建立告知制度。作为一项新的制度,大多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此不甚了解,因此也无法主动提出羁押必要性审查,因此要建立告知制度,告知权益。

五、结语

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建立彰显了检察机关治理羁押问题的决心,也凸显了新刑事诉讼法对人权保护的重视,但如何做到使这样的制度不流于形式,产生实际的效果,还是依赖于制度的设计和实践中经验的总结。

靖边县人民检察院驻所检察室

2013年3月27日

第四篇:农学课程论文+绿色水稻推广的必要性研究

绿色水稻推广的必要性研究

摘要:通过对水稻对人们的重要性和目前传统水稻的治虫方式进行分析,由绿色水稻的优点和其技术成熟度,得出绿色水稻的推广已经是件刻不容缓的结论。

关键词:绿色水稻;绿色食品;必要性

The necessity of green rice spread

MAO Yun-xia

(College of Engineering,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31,China)

Abstracts:Based on the importance of rice to people and the traditional way of rice worm analysis of green rice, the advantages and the technology of green rice maturity, draw the promotion was a very urgent conclusion.Key words:green rice;green foodstuff;necessity

前言:

发展AA级绿色食品,是世界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为农民增收的需要,是生产无公害食品,保障人类身体健康的需要,是改善生态环境,实

[1]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然而如今我国大部分的地区农民仍旧使用传统的耕作方

法,随着环境的恶劣,病虫害越来越多,为了提高产量农药的使用量也越来越大,我们的水稻已经成为了一种潜在的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粮食。因此绿色水稻的推广已经成为了一件迫不及待的事情。水稻的重要性

水稻是最主要的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播种面积占粮食播种面积的1/5,年产量约4.8亿吨,占世界粮食总产量的1/4,全世界二分之一以上的人口以水稻为主食,同时也是我国最主要的栽培作物之一。并且,水稻被列为模式作物,有着很丰富和深入的基因组研究基础。我国水稻播种面占全国粮食作物的1/4,而产量则占一半以上。栽培历史已有6000~7000年。为重要粮食作物;除食用颖果外,可制淀粉、酿酒、制醋,米糠可制糖、榨油、提取糠醛,供工业及医药用;稻杆为良好饲料及造纸原料和编织材料,谷芽和稻根可供药用。水稻的主要病虫害

我国发生的水稻病害分侵染性和非侵染性两大类。在侵染性病害中,有真菌病、细菌病、病毒病和线虫病。其中危害较重、常在生产上造成损失的真菌病有:稻瘟病、纹枯病、小球菌核病、胡麻叶斑病、稻恶苗病、褐色叶枯病(云形病)、鞘腐病、稻曲病、稻粒黑粉病;细菌病有稻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细菌性基腐病;病毒病有水稻黄矮病、水稻矮缩病;线虫病有水稻干尖线虫病、水稻根结线虫病。非侵染病害主要有赤枯病、有毒气体(包括二氧化硫及硫化氢等)的烟害和由冷害、窒息引起的生理性烂秧。我国水稻种植区的害虫有数百种,可在水稻的各生育期危害。按危害稻株的部位可将水稻害虫分为以下五大类:蛀茎的,如三化螟、三化螟和大螟;危害叶片的,如褐稻虱、稻苞虫、稻纵卷叶螟;蛀食心叶和生长点的,如稻瘿蚊;危害谷粒的,如稻绿蝽和褐蝽;危害种子幼芽和稻根的,如稻象甲和稻摇蚊。

1.1水稻恶苗病

恶苗病俗称徒长病、白秆病,从苗期到抽穗期均可发生。在田间表现为病苗徒长,比健株高出1/3,植株细弱,叶片变窄而长,分蘖少,节间显著伸长,下部几个茎节生有许多倒生的不定根。此病一旦发生无药可冶,造成白穗或枯死,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1.2水稻立枯病

立枯病是水稻塑膜旱育秧常见的病害,症状表现为叶尖不吐水,秧苗逐渐黄枯或青枯,一小片一小片枯死,严重的整个苗床全部枯死。

1.3水稻稻毫病

稻瘟病在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根据被害部位不同,可形成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

叶瘟:一般在分蘖期后(6月底一7月初),叶片上除褐色斑点、灰白色斑点外,最常见的有急性病斑和慢性病斑。急性病斑:病斑为褪绿色,圆形、椭圆形,叶背面有密生灰绿色霉层;慢性病斑:由急性病斑转化为慢性病斑,病斑多为梭形、纺锤形,一般为褐色,中央为灰白色,后期多斑融合成不规则形大斑,使全叶枯死。

穗颈瘟多发生颈部,病部为暗褐色小点,以后形成黑褐色条斑,轻者影响灌浆,重者形成白穗。[2-3]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方法,按其作用原理和应用技术可分为五类,即植物检疫、农业防治法、生物防治法、物理机械防治法和化学防治法。[4]其中化学防治就是利用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等杀灭病虫草害,其特点是杀灭速度快、防治效果好、使用方便,不受地域和季节局限,适于大面积机械化防治的优点。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化学防治是投入少、见效快、收效大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在防治大生态区有可能暴发的重要病、虫、草害时,有重要作用。[5-6]目前,化学防治方法在传统的水稻种植病虫害防治方面占有很大的比例。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江苏苏北一带,农业部门,通知喷洒农药的频率越来越高。但大量使用农药也产生了一系列的副作用,如环境污染、生物抗性产生、生态平衡破坏、造成人畜中毒、农药残留污染、作物产生药害以及农业成本增加,甚至农药产品寿命缩短等。4 绿色食品与绿色水稻的关系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绿色食品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

“绿色食品”是特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之所以称为“绿色”,是因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食品生产的基本条件,由于与生命、资源、环境保护相关的事物国际上通常冠之以“绿色”,为了突出这类食品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并能给人们带来旺盛的生命活力,因此将其定名为“绿色食品”。

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是绿色食品的特征。无污染是指在绿色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通过严密监测、控制,防范农药残留、放射性物质、重金属、有害细菌等对食品生产各个环节的污染,以确保绿色食品产品的洁净。绿色食品的优质特性不仅包括产品的外表包装水平高,而且还包括内在质量水准高;产品的内在质量又包括两方面:一是内在品质优良,二是营养价值和卫生安全指标高。绿色食品是对无公害食品的更高要求,其应具备的条件如下:

(1)产品或产品原料产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态环境质量标准;

(2)农作物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及食品加工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

(3)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标准。[7-8]

随着人类对地球资源利用的加剧, 各种农药、化肥、激素的大量使用, 污染了食品也影响到人类健康。因此, 有机食品、绿色食品与无公害食品应运而生。绿色食品概念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 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结合我国国情,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将绿色食品分为两类, 即AA 级绿色食品和A 级绿色食品。AA 级绿色食品标志与字体为绿色, 底色为白色;A 级绿色食品标志与字体为白色, 底色为绿色。所谓的绿色水稻就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 经专门机构认证, 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水稻产品。[9] 5 绿色水稻的生产技术[10-11]

一、培育壮秧

采用塑料薄膜旱育苗秧或盘育苗,稀播培育壮秧。播量: 旱育苗播催芽种1 2 5 ~ 1 5 0 g / m,盘育苗5 5 ~60g/盘。最适播种期:平原稻作区4月8~13日,山区或半山区为4月10~18日。秧龄4.5~5.0叶。

二、合理密植

插秧期为5月下旬,每穴移栽基本苗2~4株。确定适宜的基本苗和移栽密度是实现合理群体的起点。水稻插秧密度降低,单位面积穗数递减,每穗粒数、千粒重和成熟度逐渐升高。根据目前土壤肥力和施肥水平,水稻插秧密度,肥沃土壤或高肥条件下以16.7~12.5穴/m密度下的水稻产量最高,不可低于12.5穴/m,否则,因单位面积穗数减少,而影响提高水稻产量。中等土壤肥力和低肥区均以20.3~16.7穴/m处理下的产量最高。

三、合理施肥

目前广大稻农用的栽培措施都基本符合高产栽培的要求,唯独施用化肥这项生产成本最高,不能实现肥料的最大效益。为此建议:底肥以尿素98kg+磷酸二铵150kg+氯化钾100~110kg,于耙地前施入;补肥,于6月20~25日追尿素94kg。这次肥料的作用是加强水稻生长中期营养元素的供应,确保水稻生长发育对养分的连续性,促进分蘖成穗率,增加有效穗数,获得高产。穗肥,于7月10日前后追尿素63kg+氯化钾60~70kg。这次肥料的作用促进枝梗、颖花的生长生育,增粒数的形成,争取大穗,获得高产。关于粒肥施用,目前在正常土壤和田间管理条件下,养分能完全满足粒的形成;另外,后期施用氮肥可降低稻米的食味性,影响稻米品质,故一般不施粒肥。但对于特殊栽培和保水保肥能力差的水田,粒肥施用量占总氮肥施用量的10%(底肥由50%改为40%,其他氮肥用量不变)。粒肥的最佳施用时期为7月31日至8月5日。

四、水分管理

水稻插秧至6月末必须保持3~5cm的水层。但目前许多农户为降低灌溉成本,水层建立太浅,始终保持花达水,影响了水稻前期生长。因为这一时期需要适宜的水层保证除草剂的施用和药效,防治杂草;另一方面水具有储温保温作用,有利于水稻初期生长,促进水稻早生快发。只有进入7月10日之后方可采用间歇灌溉,即前水不见后水,直至8月末或9月初。但有灌溉条件的水田,还是应建立一定时期的水层,确保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生态用水和生理用水,不可过早的断水,否则将影响稻米品质和产量。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绿色水稻的推广已经是件刻不容缓的过程。科研人员已经给了我们技术上的保证,前景将是一片光明。绿色水稻的推广不仅仅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同时也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国林,李学成.AA级绿色水稻高新技术研究报告[J].北方水稻,2010,(1):36.[2]刘桂珍,杨进林.优质高产水稻的病虫害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J].新疆农业科技,2008,(2):10.[3] 戴小枫,叶志华,曹雅忠,等.浅析我国农作物病虫草鼠害成灾特点与减灾对策[J].应用生态学报,1999,10(1):119-122.[4]侯茂武.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方法[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0,(2):34.[5]冯小燕,刘孝慧,朱训永.水稻稻曲病的发生及防治[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8):81.[6]任岗.论中国生物信息学教育的开展[J].教学研究,2006,(21): 33~34.[7]刘义满.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的概念及区别[J].中国园艺文摘,2010,(2):173.[8]张智策.绿色食品生产技术[M].哈尔滨: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05.[9]李雪莲,李同华,米志鹃.绿色水稻的生产原则[J].农业与技术.2010 ,30(1):137.[10]呼延琳,姚洪太,安策.绿色水稻高产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07,(6):7.[11]郝天巍.绿色水稻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9,(7):149.

第五篇: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必要性论文

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在行政诉讼过程中,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的申请,在审查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的同时,将与具体行政行为相关的民事纠纷一并处理的诉讼制度。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实际上是两个诉的合并,而这两个诉是由同一行政行为引起的。目前,我国行政诉讼法对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并未作出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中也未对此作出相关的司法解释,但随着我国法制的不断完善和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设立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已成为一个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

一、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必要性

审判实践中,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已在我国的刑事诉讼法作了明确规定,而在当前,确立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也具有明显的必要性。

1、符合审判经济原则,可减轻当事人的诉累,使争议得以迅速解决,当事人的权益得到及时、合法的保护。在行政诉讼案件中,有许多行政争议涉及公民的民事权益,为此在行政机关对该行为进行处罚而引起行政诉讼时,如人民法院不受理利害关系人提起的附带民事诉讼,那么公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保护,另行提起民事诉讼将会给群众带来不必要的诉累。

2、避免人民法院就两个具有内在关联性的案件作出相互矛盾的判决,使法院的判决失去确定性和严肃性。因为若相关当事人另行提起民事诉讼,将可能使基于同一事实而产生的两个案件分属不同法院或不同审判庭审理,不同的审判组织可能对同一事实的案件作出不同的判决,这样就使法院的判决缺乏稳定性和严肃性。

3、有利于节约审判资源,节省办案时间,提高办案效率。民事争议并入行政诉讼中解决,可解民事案件过多而给民事审判人员增加的压力,以集中审判力量,处理其他民事纠纷。

二、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成立的条件

民事诉讼并入行政诉讼中解决,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首先,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必须以行政诉讼的成立为前提。人民法院就当事人提起的行政诉讼进行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并已立案受理。如果行政案件不成立,那么附带民事诉讼便无从谈起,当事人只能单独提起民事诉讼。

其次,两种不同性质的诉讼有关联性,即附带民事诉讼与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相关,是由同一行政行为引起的,且民事纠纷的解决依赖于行政诉讼的解决。如技术监督局发现甲所卖药品系假药,而对甲进行行政处罚。甲不服提起行政诉讼。乙购买了该药造成伤害而提起附带民事赔偿诉讼。如技术监督局对甲进行的行政处罚是正确的,那么乙就有请求赔偿的依据,否则请求不一定能得到支持。

第三,附带民事诉讼本身必须能够成立。即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规定起诉的四个要件。

第四,附带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必须发生在同一诉讼程序中。附带民事诉讼必须与行政诉讼同时提起,或在行政诉讼审理终结之前提起,在行政诉讼之间或审理终结之后提起,就不能称其为行政附带民事诉讼。

三、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

并非所有的民事争议均可在行政诉讼中一并审理,对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应严格界定,不应任意扩大,否则不但达不到减轻当事人诉累,节省庭审时间,提高办案效率的目的,相反还会拖延行政案件的审理,影响行政案件的及时审结,当事人的权益也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保护。笔者认为,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应界定在下面三大范围内:

1、不服权属争议的行政裁决案,如土地确权裁决案。甲、乙双方对宅基地使用权有争议,经土地管理部门裁决后,甲不服而提起行政诉讼,乙则就相邻关系对甲提起民事诉讼,人民法院可一并处理。

2、不服行政许可行为而引起的行政诉讼案。如规划管理部门许可甲在某处建房,乙得知后认为影响其通行而阻止甲建房,并提行政诉讼,甲则以排除妨碍为由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人民法院可一并处理。

3、不服侵权赔偿裁决案。如被处罚人不服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决定而提起行政诉讼,受害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中涉及的民事赔偿内容(或对未作出民事赔偿方面的裁决)不服而提起民事诉讼,人民法院可一并处理。

四、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局限性

行政案件的复杂性及处理方式的多样性决定了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案件受理范围的局限性,因我国行政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就管辖权的不同规定,行政案件和民事案件可能分属不同法院管辖。

2、程序上合并审理的局限性。如行政诉讼中大部分举证责任在被告,而民事诉讼中,实行的是“谁主张,谁举证”,这样在诉讼中,有可能两种举证责任发生冲突。

3、实体上合并审理的局限性。在行政诉讼中,当具体行政行为被认为违法,人民法院判决撤销该具体行政行为,并责令重新作出时,附带的民事诉讼便不能一起解决,只能裁定驳回起诉。

另外,在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审理过程中,对审判人员驾驭庭审的能力要求很高,稍有疏忽,就可能造成庭审程序混乱,法庭调查条理不清,庭审难度增加。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尽管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在审判实践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审理上的复杂性,但是只要我们审判人员严格界定行政附带民事诉讼范围,尊重当事人的诉权自由,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加之借鉴我国诉讼制度中早已存在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成功经验,我国行政附带民事制度的建立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下载英式橄榄球课必要性研究论文[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英式橄榄球课必要性研究论文[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美术教育的必要性论文

    美术属于艺术的范畴,且具有极强的个性,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美术教育的必要性论文,欢迎来参考!摘要:小学美术教育是小学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其......

    论中药研究的必要性

    论中药研究的必要性 中药是中国5000年智慧结晶的体现,是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体现。听了药学概论的课程讲解之后让我对我国中药学的发展历史有了更明确的认识,也让我更加明确的知......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必要性研究

    论文 题目: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班级:教育科学院小学教育(理)必要性研究 姓名:姜世兰 学号:*** 目录 目录……………………………………………………………………………………......

    论研究古建筑的必要性

    这都是老问题了,其他几位回答的也很好,我本以为不该再有疑问,不过也还值得再说一次车轱辘话。 问题的本质,当在于:古建筑(及其研究)有何价值? 1 首先,建筑学不是一个纯技术行业,是人文......

    论文-论依法行政的必要性

    论依法行政的必要性 摘要:中国要建设全面的小康,就必须依法行政,同时依法行政也是当今社会解决基层建设问题特别是农村各类问题的关键。依法行政的目的是保护干部本身,更重要的......

    论文:课例研究主题如何确定

    以上两个材料提交至教研数据—校级公开课材料提交—2016-2017,以开课教师名字命名建立文件夹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之一——课例研究主题的确立 ( 标签: 杂谈 安桂清 (源自:人......

    浅谈羁押必要性审查实证研究

    浅谈羁押必要性审查实证研究 论文摘要 羁押必要性审查是指根据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犯罪的性质、情节以及证据的收集固定情况、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悔罪态度等,审查......

    管理研究方法论教学的必要性

    管理研究方法论教学的必要性[摘 要]管理研究方法论是工商管理类研究生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长期以来,由于中国的研究大多局限于传统的规范分析研究,缺乏严谨的实证科学研究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