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办好家门口学校(大全)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校长:
我是西安市鄠邑区父慈小学的校长陈崇杰,今天我本着向各位优秀校长学习的心态来参加本次座谈会。近年来,在高新教育局和秦渡街道中心校的正确领导下、在校班子和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各项工作扎实有效,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始终围绕着一个主题,即“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管理,走自主发展道路,确保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各项工作周密安排,严格要求,精心组织,及早落实,确保学校各项工作有条不紊落实到位。学校工作呈现思路清,人心齐,干劲足的新气象。走出了一条农村小学可以办好家门口学校的发展路子。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树师德
教育是人格培养人格的事业,是心灵感召心灵的工作。坚持不懈开展师德建设活动,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德育的关键。
①2016年,我校持续、深入开展 “提升教师队伍素养,做人民满意教师”系列教育活动。通过学习、讨论、评比等一系列活动,提高了教师的政治素养。
②每学期开展“做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评比活动,每学期最后两个周,由学生根据每位老师在本学期教育教学,日常管理,班级管理、活动开展、师生关系的方面进行无记名投票,评选出3名教师,作为本学期“最美教师”称号。
③扎实开展读书活动,学校提倡每位老师每学期至少读3本以上和教育有关书刊,不断丰富自己的教育知识,提高教育素养,努力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正确思想的引导者,高尚情操的培育者。
④学期初,学校组织教师学习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师德建设的意见》等教育法律法规,与教师签订师德承诺书,上墙公布,接受学校、师生和家长监督。全体教师爱生如子,敬业奉献,近年来家长对学校教师评价很高,无发生任何师德投诉上访等事件。
二、炼师能
学校强化教师培养工作,积极推荐教师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学习和竞赛活动,尽可能为教师学习进修提供经费支持。加强与兄弟学校的业务往来。尤其是实行名校+工程以来,与高新国际学校结成教育联合体,我校抓住机遇,积极选派教师前往培训学习,通过跟岗学习、观摩培训、师徒结对等形式,提高了广大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学校重视校内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拜师”结队、一对一帮扶指导、预约听课、磨课等多种形式,以促进青年教师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所有教师相互学、共发展,深受好评。
学校高度重视教研教改工作,完善教研教改目标管理和激励引导机制,鼓励全体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外出学习,参与教学研讨。为适应教育信息化的要求,学校大力支持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继续教育培训和信息技术培训。鼓励教师参加教育技术能力提升培训、微课制作、课件大赛等,各学科教研活动严格按计划落实,不打折扣,富有实效。其次是深化课题研究。校长亲自带课题研究,让课题成为教师专业化再发展的工作途径,鼓励教师个人有小课题,积极推动教师主动参与协作联研,共享课题研究成果。
三、抓活动
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是我校工作的亮点之一。我们设立了“红领巾监督岗”,有效地监督学生的行为举止。每学期开展“五个一”活动(每学期读一本好书、每学期做一次演讲、每月参加社会实践一次、每天和父母交流一次、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已成为教育常态活动。育人环境持续得到美化、净化、人文化,学生举止文明,尊师敬长,文明守法。
每周国旗下演讲,学校设定大的格局,让学生自己主持,把更多演讲的机会尽量让给平时上台较少的学生,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少队部根据期初确定的国旗下讲话主题开展德育教育,收到了较好的德育效果。学校每年还组织两次艺术节和运动会,每学期开展“大课间”比赛,乒乓球比赛等,每年六一儿童节都是学生最欢的日子,展才能,扬个性,促发展。丰富多样的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良好发展空间。去年学校邀请了中国感恩万里行的主要成员薛文老师,为全体师生和家长做了“点燃梦想,感恩有你”专题报告,使全体师生真善美的内心受到了洗礼和永固,也受到了社会很高的评价。
四、保安全
安全是学校的一条生命线,离开了安全,学校所有工作皆成一句空话。鉴于此,学校经常教育全体师生必须牢固树立“安全重于泰山”的意识,充分利用例会、国旗下讲话、宣传窗、观看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等各种宣传形式,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多次分发告家长书,家校微信群,召开家长会,唤起家长的监护意识。聘请校外法制副校长举行法制讲座,在全体师生中进一步增强安全工作的法制观念,切实做到学校发展与学校安全两头兼顾。通过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细化护导责任区域,以做到领导落实、岗位落实、措施落实。学校安全员吴老师每周全方位安检一次,强化校舍、教育教学设施、食品卫生、师生外出活动等安全工作,从而确保了学校平安,学校每学期至少举行2次安全演练。今年新冠疫情期间,我校严格落实上级要求,各项工作细致到位,确保师生平安。近年来无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五、争先进
均衡县发展验收期间,我校上下一心,加班加点,多方筹措,建起了功能部室,改善了办学环境,提高了办学条件,获得了创建均衡发展先进集体。去年高新区组织的督导评估,对办学思想、制度建设、课程实施、德育工作、校园文化、学校发展等评估指标进行详细解读,并对各项指标从材料的支撑、师生的外显行为、课堂教学的呈现、校园文化的布置等着手进行不断完善。并于5月13日接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得到了专家组的一致好评,被评为B级,在农村小学里是不多见的。
六、谋思路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在谋划下一步的发展思路,根据高新区提出的1346工作要求,按照我校三年规划,扎实推进,持之以恒认真做常规工作,提升以下两方面:
1、队伍建设:切实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级管理能力;为教师搭建更好的培训学习的平台,帮助骨干教师实现专业再发展再提升。
2、项目建设:配合好施工单位做好学校的改造提升工程,使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最大提升。
尽管摆在我们面前的工作是繁重的,任务是艰巨的,我们将抓住机遇,振奋精神,务实拼搏,齐心协力把西安市鄠邑区父慈小学办成领导放心、家长满意、教师幸福的家门口的学校。
西安市鄠邑区父慈小学校长陈崇杰
2020.8.4
第二篇:办一所家门口的好学校
办一所家门口的好学校
孙村小学是原孙村镇的中心小学,随着撤镇改办、村庄整合等发展到现在的状况。现有教学班16个,近700名学生,教职工41人,领导班子5人,是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
近几年学校围绕实践“有品位的人生从这里起航”的办学理念,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师队伍,加强学校管理,深化课程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校层次和品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科技艺术特色。学校先后获得“济南市校本研究先进学校”、“济南市绿色学校”、“济南市艺术教育示范学校”、“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济南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06年被评为省级规范化学校,2011年又顺利的通过了复评验收。
近两年学校在局领导的亲切关怀下,教研室的热情指导下,立足办一所家门口的好学校的目标,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一、一个定位:办一所家门口的好学校
现在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学校,教师的预期越来越高,他们害怕输在起跑线上,都想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面对当前的形势,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定位。到底要办什么样的学校?我们不可能成为至少短期内不可能成为像济南胜利大街小学,经五路小学,纬二路小学,济师附小,雅居园小区那样,硬件、师资、体制、家长资源等一流的高档学校。我们既不能选生源、更不能选师资,但作为向城市化迈进中的农村学校我们又有自己的追求,有我们的定位。
我们的追求就是办一所家门口的好学校。何为家门口的好学校?我想就是学生喜欢、教师幸福、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学校,几年来我们正在努力实践追求。
1、学生喜欢。学生走进校园能看到整洁优美的环境和老师微笑的脸,课堂上能自由的提问和表达想法,下课后能在操场奔跑玩耍,能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原唱就唱,愿跳就跳,回家不用做太多的作业„„这样的学生乐园是我们一直追求的。
2、教师幸福。教师的幸福在于自己的发展,在发展中收获快乐,在成长中体验幸福。教师教的学生很喜欢自己,家长点名要上她的班,讲了一堂非常精彩的课,期末她的学生取得了好成绩,她的论文获奖,我们认为这就是当老师的幸福,为师如此,无复何求。
3、家长满意。作为家长每天看着孩子快快乐乐的走进校门,轻轻松松的走出校门,孩子懂的做人的道理,养成了好的行为习惯,找到了学习的兴趣和方法,培养了爱好和特长。他们就认为这是他们心目中的好学校,这也是我们一直努力的。
4、社会认可。做到上面这三条,肯定得到社会认可。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学校也是如此,学校师生安全,管理严格,教学质量不错,老师敬业,学生有礼貌等。这就是一所好学校。
因此,几年来我们致力于办一所家门口的好学校。
二、两条路线:文化滋润-----提升学校内涵
教育质量-----提升学校品质
(一)、文化滋润---提升学校发展内涵
优秀的校园文化给师生营造一个心理“磁场”,无形中塑造全体师生的灵魂,近年来我们努力构建由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按照“墙壁会说话、花草能传情”的理念,对学校进行了科学规划。
走进学校,首先是具有人文性、现代化气息的校门,校门主体建筑是一双巨手托起明天的太阳,中间太阳是学校的校徽(校徽下面是书作海洋,上面是三面风帆),寓意是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扬帆远航,与学校教学楼中间一块形似帆取名“扬帆”的石头遥相呼应,更与学校的办学理念“有品位的人生从这里起航”丝丝相扣。
走进校门是绿树成荫,东边树林绿地,西边生态基地,感觉清爽怡人。东边求知楼以艺术特色为主。西边创新楼,以科技特色为主。东院墙知识长廊,以书法为主题。西院墙是传统文化的介绍。楼梯是行为规范的温馨提示。小广场的宣传栏,是首席教师、十佳少年的事迹宣传和学生的书法、作文,绘画的展示。
校园内体现着科学的精神,艺术的情趣,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文化修养,做到了润物细无声。
(二)教育质量------提升学校品质
学校一直重视教育质量,把教育质量放在首位,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为了保持这种良好的发展势头,学校要求:
树立全面质量关。现在有部分教师,把教学质量片面化了,认为只有语数英才是教学质量,易导致音体美,校本课程等弱化。针对此现象我们教育教师树立全员质量关:
1、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都按
要求开设。
①、课程地位是平等的,学校即不能忽视语数英的重要性,也不能淡化其他学科作用,同等对待,起到各自的作用。
②、教师地位是平等的,没有主副科之分,各科任教师都有各自的优势。
2、我们所有开设得课程尽量做到专职(音、体、美、科学、微机、品生品社等)。避免了因兼职都上成语数英的现状。
3、我们所有的科目都考察,包括,音体美,地方,校本等,有教学就要有考察,有考察就有有评价。所以,我们音体美等在考试的前一天还都在上课,综合实践,校本课程每学期末都要组织成果展示,避免了让课的、占课的现象。
学校的质量要求是:我们的孩子文化课不错,身体倍棒,眼不近视,音美有一技之长,屡屡参加活动也能获奖,这样一种百花争艳的局面。
三、抓好三个关键
(一)、校本课程----特色品牌学校的沃土
学校办的好不好,关键在于有没有个性,有没有特色。要打造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品牌学校,就要找准发展的切入点。我们根据学校师资特点,把艺术教育作为我们追求的特色,并通过校本课程这块沃土来实践、探索。
学校以市硬笔书法协会会员张玉良老师为主开设硬笔书法、腰鼓、舞蹈、合唱、健美操、经典诵读、装饰画、十字绣等艺术类教育课程。
通过课堂抓普及,激发学生兴趣,发现特长。
通过活动促提高,强化兴趣、培养特长。学校每学期都举行书法比赛、大课间舞蹈表演、现场写作等活动。家长开放日、艺术节、体育节进行十字绣、装饰画、书法、健美操等才艺展示。
通过参赛促发展,激活兴趣,展示特长。学校舞蹈队连续三届参加济南市艺术节。第一届舞蹈《乡妞趣》获市一等奖,并参加省汇演获二等奖。第二届科普剧《种蘑菇的切叶蚁》,第三届《红扇》均获三等奖。学校合唱队参加市合唱节第七届《感恩的心》获三等奖,第八届《宇宙的种子》获二等奖,第九届演唱的《念故乡》《洗衣歌》喜获一等奖。2012第十届合唱节演唱的《卢沟谣》、《装扮蓝色的地球》又获二等奖。2011年九月济南市第十一届中小学文化艺术节,贾亚楠老师指导的《戏童》获表演三等奖。徐萍老师指导的《苏珊娜》获表演一等奖。
学校是济南市硬笔书法素质教育基地,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小书法家”,每年参加市硬笔书法大赛,三年来约有300余人获奖,因此学校获市硬笔书法先进单位称号。2012年市书法协会举办的《书写汉字,传承文明》书法大赛,有85人参加,20人获一等奖,并有9名教师获奖,尹嘉琳同学获青少年硬笔书法20佳称号。现在全校已形成人人写好字的良好氛围。
由于我们多年来在艺术教育方面取得的喜人成绩,受到济南电视台少儿节目的关注,2012年济南电视台少儿节目特邀我们参加“非童凡响栏目”的少儿艺能电视大赛。学校五个集体项目合唱队、腰鼓队、经典诵读、健美操队、舞蹈队。三个个人项目210人参赛,得到济南市电视台高度赞誉,获得了优秀组织奖。(编导说“在一周之内组织200多人参赛,看出你们艺术教育方面的底蕴”)同时,两个集体节目获优秀奖,马小天同学获得了“明星小主持”邀请函,届时将参加电视台的培训及少儿节目活动,薛富豪的架子鼓获得个人二等奖荣誉称号。这个活动的的意义不再与获奖与否,而在于给学生搭建了一个更大的平台,使学生收获了幸福和自信。检验了我们艺术教育的综合实力。节目在电视台三次播出,受到社会的高度评价。总之,我们已初步形成科技艺术两大特色课程群,也初步显现出我们的科技艺术特色。我们通过这些校本课程使学生既全面发展,又个性飞扬。让孙村小学毕业的孩子从小养成一种受益终生的兴趣特长。
(二)、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的生命力
教育的生命力在于教师的成长。学校的发展首先是教师的发展,教师发展学生才能发展。几年来,学校从四个方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读书工程,激励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一直实施读书工程,要求教师每学期读一定数量的教育教学的书刊,所读书刊都是教师自选,学校统购,供教师阅读。每学期要求撰写读书笔记,写心得体会,并将这一工程纳入考评。教师阅读的是最前沿的教育书刊,了解的是最前沿的教育教学信息,不断激励教师前行。
2、课题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科研兴教,科研是教师成长的引航者。现在学校有四个市级课题,通过这些课题的研究促进教师成长。课题主持人,每月召开研讨交流会,教师写随笔札记,每学期总结反思。自开题以来,全校教师写教学论文、教育案例、教学反思等千余篇。我们选出围绕有效教学撰写的优秀案例、反思、论文及教学设计汇编成册,结集为“足印”的教学成果集。同时这些文章在《济南教育》、《江苏教育》、《创新教育》、《教师月刊》、《当代班主任》上发十余篇,60余篇论文、案例在省、市、区论文评选中获奖。
3、首席教师带动教师专业发展
孙村小学优秀教师云集,但高层次少,近几年年轻教师又不断充实,怎样使教师向高层次突破,又使年轻教师尽快成长,成了我们工作重点。经过研究我们从2010年我们实行首席教师制。第一届全校选出三名首席教师,任期两年,现在正在评选第二届首席教师。通过首席教师评选。
、老师们提升了自身素质。
、实现了多项工作的融合。实现教师培训、基本功训练、校本教研及教师评价的有机融合。
、老师有了领头雁。首席教师从师德教风,基本功,业务素质,课堂教学,教学质量等方面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4、教师论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教师论坛,学校名师谈经验,谈学习心得,谈反思收获,青年教师主动展示自己的魅力。总之给教师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以此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由于注重教师发展,几年来培养了市科研骨干教师四名,市教学能手三名,市学科带头人一名,十一人次在市级优质课中获奖。占任课教师的百分之三十一。这是我们持续抓教师成长的结果,也是我们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
(三)、德育教育——育人之魂
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现在学生思想品德令人堪忧,社会公德缺失,行为习惯不良,劳动意识、节俭意识淡薄,心理素质低下,德育教育尤为重要。
学校通过固定的德育阵地,专题的德育内容,活泼的德育活动,培养学生三种精神: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自主合作精神;诚实勤奋精神。形成四种意识: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感恩意识。
1、德育内容专题化。根据各年级特点,使德育内容专题化,一年级:迈好学习第一步——以“养成教育”为主题;二年级:迈好成长第一步——以“守纪教育”为主题;三年级:迈好文明第一步——以“礼仪教育”为主题;四年级:迈好理想第一步——以“爱国教育”为主题;五年级:迈好人生第一步——以“感恩教育”为主题;六年级:迈好成才第一步——以“成才教育”为主题。
2、国旗下讲话——净化学生的心灵。学校每周一坚持升旗仪式,各班代表国旗下讲话,谈尊老爱幼,谈清洁环保,谈文明守紀,谈生活理想。通过这些主题演讲,使学生变得语言美、行为美、仪表美、思想境界美。
3、红领巾广播站——“正能量”的传播站。学校每周一、三、五中午为红领巾广播站播出时间,主要广播学校的好人好事,优秀教师、优秀学生的感人事迹。学校教师、学生取得的教育教学成绩等,起到传播学校主流精神的作用。
4、十佳少年评选——使师生精神升华
少先大队每学年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对平时表现突出的学生,评选十位最优秀少先队员,在六一节进行表彰并做事迹报告。通过对十佳少年的表彰和事迹感染,同学们提升了道德水平,思想境界得以升华。
百舸争流千帆竞、百花争艳春满园。我们有理由相信,凭着我们实干的精神,创新的思维,孙村小学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孙村小学 刘宗泉
第三篇:办好公立寄宿学校
办好公立寄宿学校 深情关爱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关爱总结
大路中心学校为充分体现农村小学办学特点,开创教育新局面,优化布局调整,整合教育资源,解决偏远学生上学、外出务工及经商家庭子女管理教育问题,办人民满意教育,我们根据上级有关精神,经过半年多的酝酿、考查、筹备,于2007年秋季开始创办寄宿部。几年来,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凭着一腔热情,凭着一股干劲、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由于办学理念先进,管理科学规范,寄宿部越办越好,学生越来越多,形成了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局面,受到社会广泛赞誉。
一、科学管理力争使寄宿部成为寄宿生的家园、乐园
寄宿生的全程管理是寄宿制创办成功与否的关键,寄宿生吃住在校,其管理难度、深度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部分学生年龄小,有的只有八、九岁,生活自理能力太差;二是他们想家;三是有些学生学习基础太差,成绩悬殊大;四是难管理的学生居多。在问题面前,我们没有畏缩,而是保持了清醒的头脑,深知要使寄宿部健康发展,必须有科学规范的管理,容不得半点疏忽大意,否则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我们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管理上力求规范科学。为此,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严格执行寄宿生入学制度。为完善寄宿生入学手续,明确家长与学校双方的教育职责,每年秋季招生首先由家长填写《留守子女寄宿教育托管申请书》并与学校签订《留守子女寄宿教育托管协议书》,从而使家校双方明确教育监管责任,共同承担教育任务。
(二)组织健全,明确职责。为加强寄宿部领导,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中层领导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副组长分别对寄宿部的安全、教学、后勤负主要责任。我们制定了《值班制度》,规定值日领导配一名值日教师二十四小时坚守岗位。同时还制定了《大门出入审批制度》《班主任与生活老师交班制度》《生活老师陪宿制度》《食堂人员及生活老师职责》等近50个规章制度,并与相关人员签定目标责任书,各类人员分工负责,统筹安排,各司其职。保证了对学生二十四小时实施有效管理,保障寄宿生在校安全。
(三)着力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学习、自我实践’’能力。为使学生尽快适应寄宿部的管理,我们从规范学生行为入手,以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切入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使学生的行为习惯得到规范,思想觉悟得到提高。
(四)慎之又慎,把好学生衣、食、住、行关。
1、让学生吃得好。学校成立了伙食管理委员会,每周日定好下周伙食,本着精心调剂饭菜味口,不断变换饭菜花样原则,做到周内每天饭菜不重复。为确保学生饮食卫生,每顿饭我们都坚持尝餐和饭菜留样备查。对生病的学生,根据医嘱及学生本人要求,另开小灶。同时,还定期征求学生和家长对伙食方面的建议,开展了“文明用餐”、“珍惜食物”等竞赛活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2、让学生住得好。学校每一天对宿舍进行一次消毒。生活老师夜间定时巡视孩子的睡眠情况,及时给爱蹬被的孩子掖好被子,保证每个孩子的睡眠质量。每天早晨起床和晚上睡眠前,生活老师都督促孩子及时洗漱。为给寄宿生营造温馨舒适的居住环境,我们十分重视寝室文化建设,孩子们精心地装饰点缀着各自的宿舍,不仅美化了生活环境,还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创造能力,培养了审美情趣。各寝室都由学生自己命名,如“储英一族”、“花季少年”、“温馨小屋”等。使寝室真正成了寄宿生温馨的家。
3、让学生学得好。在教学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开足开齐课程,每周增开英语、电脑课。学校还挑选责任心强、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到寄宿部任教。寄宿生大部分来自周边农村,家长自身文化水平不高,无法辅导学生,且很多家长常年在外务工,无法管理教育学生。因此,不少寄宿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较差。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定期召开学生及学生家长座谈会,及时反馈教师教学情况。教师与学生同吃同住,全程跟踪,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状况,并通过深入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学校还科学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使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从而给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成绩显著提高。
4、让学生玩得好。为了使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学校为每个班配备了有线电视、DVD,每天利用晚饭后半小时让学生收看少儿节目。学生在校的那个周六晚上,组织学生看有教育意义、儿童爱看的电影。除每周三下午参加全校兴趣小组活动外,还利用他们在校的周六、周日下午,组织学生开展文娱活动、知识竞赛、小型体育活动,叠被子、铺床比赛。我校还设立了乒乓球室、棋类室、练功房,为他们添置了足够的娱乐活动设施,让他们玩得开心。课外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精神得到了调节,同时提高了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五)加强后勤管理,确保购物质量和价格合理。后勤工作是寄宿部管理的重要一环。为严把购物关,增强后勤管理的透明度,每次购物由一名厨师和两名教师参加,所购食品必须质量保重、价格合理。每次购物由购物人填写清单,经后勤负责人验收再报值日领导签字后方可入帐。外出购置大宗物品,由理财小组和伙食管理委员会共同参与。对所购物品按购物清单交给物品保管室人员管理,还严把物品出口关,领物人凭领条领取并填明领物的名称、数量及用途;每一个循环(学生在校的12天)都对所购物品的进出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并公示。科学的后勤管理为寄宿部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六)抓好安全卫生工作。学校时刻将安全工作放在寄宿制管理的首位。实行领导班子成员二十四小时轮流值班制度,还要求班主任早晨六点到校,每天早晚班主任与生活老师办好交接班手续。晚上九点离校,对寄宿生实行全程管理。定期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学校还制定了相关的安全工作制度,并经常进行防火、防溺水、防食物中毒、防震、防触电等紧急情况模拟演练。提高了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学校还经常对学生宿舍进行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我们对学生的餐具实行每日三次高温消毒,确保学生餐具卫生。我们在每个楼梯口安排了师生值日,负责课间疏散、分流学生,确保学生上下楼梯安全。聘请中心医院的医生定期到学校举行卫生知识讲座。每年招生后我们都免费为学生做一次全面身体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平时,发现有生病的学生,立即带到中心医院就诊,并及时向值日领导汇报。对无钱看病的学生先由班主任或学校垫付,确保学生在第一时间得到治疗。学校还免费安排学生每周到浴池洗一次澡,保障了学生的身体健康。购置了大型全自动洗衣机,免费为学生提供服务。为了使学生两周一次安全回家团聚,学校给学生家长办接送卡,学生家长凭卡接学生。对无人接领的学生,由学校负责把学生送到家。代接人除签代接手续外,学校还与家长及时联系,直到学生安全到家为止。
(七)加强心理教育,保障健康成长。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学校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定期举行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实行心理咨询老师轮流值日制度,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实行“留守学生谈心日”制度,班主任、生活老师、任课老师经常通过各种形式同寄宿生谈话交流,了解他们所想、所需,及时与他们进行沟通,消除他们思想上的障碍,解决他们情感的缺失。学校还给寄宿生建立了留守学生心理发展与咨询档案,针对学生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八)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网络,架设学校与家长间沟通的桥梁。学校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家长会,征求家长对学校各方面的意见,并逐一研究解决。学校还建立了每周五下午家长接待日制度,广泛听取家长对教学、住宿、生活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各寝室还安装了亲情电话,便于学校、班主任、生活老师及寄宿生及时与家长沟通联系。学校每学期都通过“家长意见反馈表”,征求家长对寄宿部教学、安全、生活等方面的建议或意见,及时制订整改措施。
(九)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寄宿生的群体素质。不少寄宿生由于缺乏科学的 家庭教育,在品德和心理方面存在缺陷,为此,我们把寄宿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如“主题班队会”、“我为班级添光彩”、“向敬老院老人献爱心”、“每日三问”(即:一问我的品德有没有进步;二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三问我的学习有没有进步)等。通过开展德育活动,寄宿生的群体素质不断地提高。
(十)用爱心为留守儿童的心灵撑起一片蓝天
大多数留守儿童的父母因经商或外出务工,长期不在孩子的身边,爱的缺失使他们感到孤独无助,不知道感恩。为使他们健康成长,我们除了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外,还深入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的一系列活动。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及全体教师都主动地担当“爱心爸爸”“爱心妈妈”,经常捐款为他们买生活学习用品。关爱工作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大路乡团委、妇联、离退休教师关爱团等组织和团体也通过捐款捐物等方式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学校添置的亲情电话和视频聊天设施为他们与家长交流沟通提供了方便。
三、强化活动课程突出办学特色
活动课是我校的一大特色,多年来,我校以活动课为载体,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收到显著成果,受到各级领导表彰及省、市、县同行的好评;特别是寄宿部创办以来,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寄宿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开设了书法、美术、手工、音乐、舞蹈、文学等9个活动小组,利用每周三下午与普通部学生一起参与活动。我们还根据寄宿生在校时间长的特点,把他们在校的那个周六全天上活动课。为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了一个宽广的平台。为检验活动成果,我们坚持重大节日组织文艺汇演、征文、演讲等竞赛活动,每年都举办“庆六一”陶研成果汇报会。为确保活动课程快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我们还与辅导老师签定目标责任书,并把活动课的成果与年终评优和绩效工资挂钩。活动课程的开设,使学生的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为他们以后在某一方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初见成效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可
实践证明,寄宿部的建立,解决了农村教育发展中的诸多难题,有效地填补了家庭教育的空白。
(一)提高了学习成绩。95%以上的寄宿生在原有成绩的基础上有明显提高;在县镇多次抽考、统考中均取得优异成绩,受到县镇领导及家长高度评价。
(二)提高学生对环境适应能力。由于现在很多家庭孩子较少,对子女要求不严,多数学生养成了任性、自私、孤僻等坏习惯,他们刚入学时普遍不能适应集体生活,经过培养,98%以上的学生改掉了不良习惯,养成了乐于助人、主动与他人交往的习惯,有爱心,有同情心,适应了生活环境。
(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刚入学时,三分之二的学生不会学习,学习处于被动状态,经过一个学期的教育,学生们养成了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多数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变被动地接受为主动参与学习。
(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我们把 “记住家长叮嘱的,想着学生需要的,完成自己该做的”。作为寄宿部的办学理念理念,始终认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使学生学会生活自理是每位家长的殷切期望,也是新世纪学生发展所需要的。因此,在抓好学生学习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校那个周六晚上,学校都安排吃顿饺子。为使这顿饭吃得有意义,由后勤人员指导,学生亲自和面,调馅,这样既让学生享受到生活的甜美,又受到了劳动的锻炼。100%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都能叠被、洗衣服、刷牙、洗脸等。由于我们不断改善育人环境,科学管理,学生各方面素质普遍提高。寄宿生由2008年220余人增加到现在的400余人,这也是我校寄宿部容纳的极限。现有条件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我们正积极创造条件,加强硬件建设。我校新建餐宿楼已投入使用,为了扩大招生规模,把寄宿部做大做强,以满足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新的寄宿部教学楼和男生宿舍楼正在施工,今年秋季可投入使用。
(五)为家长提供了外出经商、务工的机会,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创办寄宿部以来,我校从全镇及部分乡镇共招生一千余名学生,解除近3000名外出务工、经商家长的后顾之忧。据初步统计,按每人年收入15000元计算,共创收四千余万元,使不少家庭走上了致富道路,有力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扎扎实实地办好寄宿部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它填补了家庭教育的空白,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生存能力。我们深信,有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有广大学生家长的拥护,加上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大路中心学校寄宿部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大路中心学校
2011.12
第四篇:办好家门口的学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农村调研报告(马维磷)
如何办好家门口的学校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报告
(偏城乡中心小学教师----马维磷)
一、调研的目的和意义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十八大做出的重要部署。搞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活动的前提和基础。要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的主题,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通过多层次、全方位、全覆盖深入细致的调研,摸清当前农村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存在的困难问题;摸清群众对当前学校最不满意的问题;摸清群众对学校的办学及教师对学生教育的要求;摸清教职工在贯彻群众路线方面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具体表现,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够奠定坚实的思想和工作基础。
二.基本情况
根据中心校的要求,我们利用一周时间,分三个片区组织座谈会,围绕调研内容进行了深入座谈。针对当前在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群众的新期待、存在的问题,今后的意见建议等问题,部分村委会的支部书记、村主任、村校校长、退休老教师、村民代表座谈了解、个人访谈,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
三.群众期待改变和存在的问题
1.控辍保学工作。目前,各村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基本都达到3-
训与个人自学、送出去学与请进来教、远程教育引领等办法,切实加强对教师的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工作的能力。二要通过组织学习新《党章》、重温党的誓词、到党性教育基地学习等办法,进一步强化党性观念。三要在践行党的宗旨中加强党性修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把精力投入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学生的根本利益上,把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统一起来,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第五篇:办好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办好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党的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这个主题的会议,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在新中国教育史上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先后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在这三次会议上发表的三篇重要讲话,系统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这三篇重要讲话的要点,现已收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三卷,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走进新时代的中国教育擘画了宏伟蓝图,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将激励我们更好书写新时代教育奋进之笔,交出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答卷。
办好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是践行“两个维护”的鲜明体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其中强调最多的是学校思政课建设。切实践行“两个维护”,必须全力以赴办好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只有办好思政课,才能及时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学生头脑,打牢学生成长成才的科学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推动马克思主义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思政课是对学生进行系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办好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就是要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引导广大学生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深刻理解这一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深刻把握这一思想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要让思政课在最长久的学业陪伴中,对学生产生最持久的“三观”塑造,引导广大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把个人理想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只有办好思政课,才能充分体现正确办学方向,确保党的政治建设各项要求在教育领域落实落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加强学校党的政治建设,是加强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必然要求。思政课的课程性质、学科体系、教学内容、考核标准等,是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体现,是党的政治建设在教育领域的具体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新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任务深刻表明,办好学校思政课,关乎我们党长期执政,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要从战略高度和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办好新时代学校思政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始终把思政课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领导力、检验学校办学方向的试金石。
只有办好思政课,才能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每门课程每本教材、每名教师每项工作都肩负着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但学校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在学校课程教材建设和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首要载体。抓住思政课,就是从根本任务和根本标准上抓住教育改革发展的“牛鼻子”,纲举目张推动各项事业;办好思政课,方能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道“必答题”,积基树本回归教育璞真。
只有办好思政课,才能切实加强“四个自信”教育,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面对“两个大局”,我们党正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展现出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是思政课常讲常新、讲出“四个自信”的源头活水。学校思政课要把“四个自信”教育作为主要内容,大中小学做到内容并存、时间继起,根据学段和学生特点,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以及中华文化为什么“兴”等一系列关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重大命题,让思政课成为播撒“四个自信”种子的沃土,成为铸就“四个自信”基石的熔炉,努力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举各方之力加快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
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召开一年多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部署推动下,深化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整体谋划、大步前进,取得了显著成效,开创了全新局面。
——顶层设计让机制硬起来,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四梁八柱”基本定型。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解决了一些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规划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引起热烈反响。为进一步推进工作,教育部和相关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颁布实施《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打出了政策落地见效“组合拳”。2019、2020年教育部分别印发关于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创优行动和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先行试点等工作方案,突出工作主题,进一步形成稳扎稳打、层层递进的良好态势。
——课程建设让主线亮起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成效显著。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全面贯穿、有机融入各门思政课,以高校思政课统编教材为范本,针对本专科、研究生各门思政课必修课,分别研制专题教学指南或教学建议,依托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发布海量优质教学资源,组织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在线进行教学指导并答疑,定期组织高校思政课教师研讨交流教学共性问题,促进各门课程精准定位、差异衔接、合力育人。推动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所在高校率先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深入研究教学目标、开课范围、师资配备、学分设置等规范要求,研制教学大纲(试用)。经过多轮试讲和完善,2020年秋季学期,37所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所在高校将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活动,通过大学生讲思政课、微电影大赛、夏令营等提升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参与度和获得感。2020年6月,一项涵盖部属省属、公立民办、本科专科等不同办学层次高校,涉及文法理工农艺等学科专业5000余名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学生的第三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取得突出成效,92.9%的学生高度认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91.9%的学生对我国能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抱有坚定信心,98.3%的学生认为思政课教师能够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乘势而为让自信强起来,多维立体阐释中国抗疫的制度优势。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14亿中国人民构筑起同心战疫的坚固防线,彰显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遵循,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大批鲜活生动深刻的“教材”。在“停课不停学”特殊状态下,一方面抢抓教学空间转换窗口期,强化对思政课在线教学的统筹指导,另一方面紧抓防疫抗疫斗争实践,将疫情防控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强化安排部署,对制度自信教育作出专门安排,组织专家为本科4门思政课必修课研制《疫情防控进思政课教学建议》。强化培训指导,以高校思政课教师为主、辐射带动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开展6次网络集体备课和示范教学,指导教师讲好讲深疫情防控彰显的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首次听课达29万人次。强化示范带动,与人民网联合举办“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直播活动,5027.8万人次观看,瞬时成为全网现象级爆款思政“金课”。
——赋职赋能让岗位热起来,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对思政课教师配备提出明确要求,高校严格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在编制内配足,并尽快配备到位,加强中小学专职思政课教师配备。截至2020年6月,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共有92430人,其中座谈会召开以来新增15373人,增长20%。多措并举整体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素质,通过高校思政课骨干教师理论研修和实践研修、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等,加大示范培训力度;面向高校思政课教师设立“周末理论大讲堂”,打造共享型高端理论学习的平台,设立一年多来已导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在《求是》发表的重要文章30余篇,累计培训超160万人次。以战略眼光狠抓马克思主义理论后备人才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实现突破,截至2020年高招录取,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所在高校已累计招收该专业本科生800余人,80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承担的“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专项计划”已累计增加6070个博硕士招生指标,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形成。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开展首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评出特、一、二等奖项500个,9万多名思政课教师在线观摩;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分别设立思政课研究专项,为思政课教师开辟科研“绿色通道”;越来越多的地方和高校落实思政课教师岗位津贴制度;座谈会召开以来,已有10余位优秀思政课教师在《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重点新闻栏目亮相;在2019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工作中,有8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128名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获得荣誉称号。
——激发活力让一线动起来,形成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强大共识和良好氛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召开,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战略部署、对学校思政课的高度重视、对思政课教师的亲切关怀、对学生健康成长的殷切期待,令教育战线受到巨大激励和鼓舞,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的热潮。深入践行“一线规则”,组织开展优秀思政课示范巡讲、思政课建设优秀成果巡礼、思政课建设巡查活动,让教师成为宣传会议精神的主力军,把课堂作为落实会议精神的主阵地。参加座谈会的优秀思政课教师成立“百人巡讲团”,累计巡讲示范课1350多场次。各地各校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八个相统一”要求,结合实际推进思政课的思路、教材、师资、教法、体制、环境创优,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2019年10月,中教华影全国校园电影院线拍摄纪录电影《一堂思政课》,全景反映了思政课的发展历程、建设成果与改革创新,影片通过巡回展映、线上展映等方式,现已覆盖全国1485所高校和290所中小学,观影量超过360万人次。2019年,中央主流媒体刊发播出思政课相关报道400余篇,营造出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良好舆论环境。
2019年国庆节前夕,上海市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主题,开展大中小学“同上一堂思政课”教学观摩活动,为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提供更多同台竞技切磋的机会,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供图
——开立新篇让合力聚起来,推动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蔚然成风。2019年,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主要负责同志共讲课听课调研思政课200余次,形成领导带头抓思政课的“头雁效应”。压实高校第一责任人责任,党委书记、校长带头走进课堂听课讲课,切实履行推动思政课建设职责。突出思政课建设成效的考核,将思政课建设重要指标纳入政治巡视、纪检监察,将思政课建设标准整体纳入“双一流”评估体系,更好发挥评价“指挥棒”作用,不断强化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执行刚性。积极争取相关部门支持,为办好新时代思政课提供了有力保障和物质支撑。
以思政课强基铸魂引领教育强国新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办好思政课,抓住了教育的根和魂。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思政课建设的新成效新经验为引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历史新征程。
——突出主题主线,完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群建设。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作为学校思政课最新教材。分学段组织编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和“四个自信”思政课辅助教材,组织编写“中国道路的成功密码”等辅学读物。围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开设思政课选修课,强化理想信念教育,使广大学生更加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推进一体建设,加快大中小学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成立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紧紧围绕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抓好教学目标设计、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改革、教师培养、考核评价等环节,总结推广各地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
——强化创优理念,攻坚克难推动重点工作落细落实。深入实施“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创优行动”,继续以思路、师资、教材、教法、机制、环境六方面创优为抓手,创新方式方法,狠抓工作落实,将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配备等作为党中央重大教育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督查重点,把思政课建设与巡视工作、教育改革评价工作相结合,集中力量推动解决编制保障、人员配备、岗位津贴、经费投入等问题。
——坚持先行先试,以点带面提升学校思政课建设整体质量。深入实施《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先行试点工作方案》,以先行试点工作为牵引,尽快在全国形成多点突破,及时总结先行试点地方和学校的做法经验,引导各地各校互学互鉴、整体提升。
——打造一省一策,因地制宜凝练思政课特色品牌。压实各地思政课建设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各地独特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在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师资培训、共建帮扶等方面打造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品牌项目,推动区域间思政课建设协调发展。
——落实“三全”育人,构建形成立德树人协同效应。建立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深度挖掘高校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和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体育、艺术等所有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抓好课程思政,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统一起来,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
教育是民生之首,教育是强国之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不懈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经常深入学校考察,多次与师生代表座谈交流或回信寄语,发表一系列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对教育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事业的特殊感情、对教育战线的特殊关怀、对教育问题的特殊重视,更加坚定教育报国、立德树人的初心使命,满怀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对事业的无限敬畏,以奋进之姿埋头苦干,不断办好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努力答好时代提出的教育之问,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