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县建立迁入地和迁出地联系机制
联手巩固搬迁脱贫成果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强调,“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要搞好后续扶持,多渠道促进就业,强化社会管理,促进社会融入。”宁陕县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将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重中之重,在推进“五强化五覆盖”的基础上,出台《宁陕县搬迁后续扶持迁入地和迁出地工作联系机制》,在40个安置点逐次召开联席会议,落实迁入地和迁出地责任,联手解决2.2万名搬迁群众的户籍管理、信息转接、产业就业、权益保障、便民服务等现实困难,确保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
一、建立联席机制,服务群众“零距离”
按照“明确一个目标、夯实两方职责、贯通三个渠道、落实四维包联”的要求,由搬迁群众所在安置区党组织负责人牵头,县级联点领导或镇级包点领导参加,召开由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网格长(楼院长)和迁出村两委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推进迁入地迁出地对接精准化、联系常态化,及时解决搬迁家庭生产生活困难,有效保障搬迁群众各项合法权益,避免“两头跑、两不靠、两不管”,确保群众“搬得放心、住得安心、过得舒心”,实现稳定增收。
二、夯实两方职责,联手根治“两头跑”
一是迁入地村(社区)支部委员会、村(居)委会负责规范搬迁党员组织关系,引导搬迁党员参与安置地组织生活;构建党小组(业主委员会)、网格员(楼院长)、物业公司“三位一体”管理服务体系;精准建立搬迁户基础信息和产业、就业台账、健康档案,协调解决搬迁群众就业、产业困难,确保搬迁群众稳定增收;排查化解返贫致贫风险点,落实保障政策,坚决守住不返贫底线;做实做细以“安心菜园”为主的“五小服务”,深入开展新民风建设,加强搬迁群众教育,积极组织群众文体活动;开展群众感恩教育,评选“勤劳致富”示范户、“邻里和睦”示范户、“孝老爱亲”示范户和“自强标兵”、“五好家庭”等先进典型。二是迁出地村(社区)支部委员会、村(居)委会负责迁出群众土地、林地、集体资产及分红等各项权益保障工作,坚决维护迁出群众土地承包权、林地承包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和其他惠农政策权益;协助迁入地所在村(社区)支部委员会做好迁出群众的社会救助、民政救济、健康服务等保障性政策落实,合力解决迁出户生产生活困难;负责做好防返贫防致贫监测,及时主动向安置点所在村(社区)支部委员会提供信息线索,按要求移交相关资料。三是落实搬迁群众权益保障首问责任制,第一位接受搬迁群众求助的镇、村(社区)工作人员为首问责任人,首问首责办理。属于业务不明确或首问责任人不清楚承办的事项,首问责任人及时沟通联系,跟踪落实有关承办单位。
三、贯通三个渠道,解决群众“急难盼”
一是建立微信服务群。由各镇包点领导负责建立管好“搬迁安置工作联系群”,安置点所在村(社区)党支部书记负责建立管好“安置点管理服务群”,业主委员会负责人建立管好“安置点搬迁户代表群”,搭建起干部与群众、群众与群众之间沟通联络桥梁,开展政策宣传、信息发布、便民服务、工作部署、舆论引导、情况收集、疑问反馈、协调矛盾、解决问题。二是召开两地联系会。建立跨镇、跨村安置区安置地与迁出地工作联席机制,根据各自职责做出服务承诺并建立相互监督制度,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联系会议或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召开对接会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工作对接常态化。由安置点所在村(社区)党支部常态化组织搬迁户召开群众会,重点关注留守老人、特殊群体的困难诉求,面对面听取意见、释疑解惑。迁入地、迁出地针对搬迁群众个性问题及时“点对点”交办,“点对点”反馈销号。7月23日,幸福安置社区召开了首次联席会议,及时解决了群众反映的安防监控、充电桩、健身器材、减速带等“急难盼”问题。
四、落实四维包联,齐抓共管“责任田”
一是县级领导联点协调。进一步完善安置点县级领导联点协调机制,对镇村无法解决的重大事项、疑难问题,由联点县级领导牵头协调解决。二是镇班子成员抓点指导。每个安置点明确一名镇班子成员联点包抓,针对线上微信群、线下群众会收集的需要集体研究解决的,牵头召开沟通协商会议,与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网格员、楼院长和迁出地村委会负责人讨论解决。三是后扶办(搬迁办)干部联点督办。后扶办(搬迁办)干部包片联点,对迁入地、迁出地需要办理事项或联系会议确定事项,由包片干部建立台账、督办销号。对包而不督的要追究包片干部责任,督而不动的包片干部应及时向包联的镇班子成员或后扶办报告。四是帮扶干部连心包户。每个安置点建立帮扶干部连心包户台账,每个搬迁户落实一名包户干部包帮,压实帮扶干部包政策知晓、包政策落实、包困难帮扶、包矛盾调解、包群众满意的“五包”责任制,定期开展连心走访,密切掌握搬迁户生活生产状态及思想动态,及时解决生产生活难题和思想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