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纸质文物保护修复与现代技术研究论文
摘要::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从根本上提升了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水平,为充分发挥纸质文物的研究价值,保障纸质文物的完整性,应对其保护修复工艺进行不断的完善与革新。文章基于此目的,对纸质文物保护修复的传统与现代方式进行研讨,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帮助。
关键词:纸质文物;保护修复;传统与现代
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历史长河中,纸质文物是彰显文化景观的重要资源之一,对当前历史研究工作具有深远的影响。纸质文物年代久远,保存难度大,更应加强对它们的保护与修复工作,通过不断创新传统保护与修复工艺,达到延长纸质文物寿命的目的。纸于西汉时期出现,并在后期衍生出了手工及机械等多种造纸形式。现阶段纸质文物的保护修复,需针对颜色、厚度等特征选择修复纸张。依据纸质文物时代、质地及特征来看,保护与修复的纸质文物多集中于麻纸(由麻质纤维制造)、藤纸(由藤本对皮制造)、宣纸(由檀树皮或稻草制造)等几种类型。
1损坏原因
造成纸质文物损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保存性差。造纸原料内含植物纤维或其他有机成分,不利于长久保存。(2)温度的异常变化。温度过高会使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汽快速蒸发,大大增加保存环境中的湿度,使得纸质文物表面受潮;温度过低会导致空气中水分减少,湿度降低,使得纸质文物难以正常保存。同时,温度的异常变化更使得植物纤维热胀冷缩,极大影响纸张的抗张强度。(3)湿度不均衡。湿度较高会使纸质文物变潮分解,使文字褪色,无法发挥出其应有的科研价值[1]。潮湿的环境易于微生物的滋生,使纸质文物霉变或受潮,空气中的有害气体随着水流进到纸质文物内部,形成具有更强腐蚀性的化学物质,加重纸质文物的损坏程度。(4)光照。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对纸质文物损害极大,容易使其出现纸张变色、变脆等问题。(5)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包括二氧化硫及硫化氢等。它们与空气中的水分子结合后,使纸质文物更易发生腐蚀[2]。(6)虫蛀。在纸质文物存放期间会发生出现虫蛀现象。此外,糨糊等物质也会使纸质文物的抗虫害能力大大下降。(7)霉菌问题。就目前来看,对纸质文物造成不利影响的霉菌主要有曲菌、短梗孢、青霉菌等。其中,霉菌孢子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各种色素,使纸张形成不同颜色的霉菌斑。这些斑点不仅会污染原有图案及文字,还使得纸质纤维粘连到一起,增加了保护修复难度。(8)人为因素。人们长期的翻阅及观赏,造成纸张磨损、汗渍污染严重[3]。此外,纸质文物保护与修复人员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有待提升,避免纸张在接受修复的同时受到二次损坏。
2纸质文物特征
现阶段纸质文物主要有以下特征:“纸质文物分类较复杂,主要包括书画、信件、报纸及手稿等,大大提升了纸质文物保护难度。#文物保护价值划分尚未明确,一些收藏机构往往认为年代越久远的纸质文物越具有保护及修复价值。其实此种观点是错误的,文物保护价值远不止体现在其年代上,还体现在文物的艺术性、历史性及时代性等方面。因此,在对纸质文物进行抢救性保护时,应从文物综合价值方面考量。
3保护技术
3.1现代技术
随着社会科技水平的快速增长,纸质文物保护技术也衍生出了多种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3.1.1等离子脱酸法由于纸质文物年代久远,其内部具有浓度较高的酸性物质,对纸质文物产生极大危害。现阶段较为常见的脱酸技术为液相脱酸法,在纸质文物的纸质纤维中加入脱酸溶液,从而降低酸性。也可利用甲醇等碱性物质,在不损坏纸质纤维的情况下改变酸性成分,延长纸质文物寿命。但就目前来看,实施等离子脱酸技术时,往往会出现因酸碱中和剂配置比例不合理而影响纸面清晰度的问题。这就需要修复人员加强对酸碱综合溶剂的配置研究,防止添加剂在纸质文物表面停留过长时间[4]。
3.1.2隔绝氧气这属于物理措施,相较于方法”,纸质文物受影响程度较小。氧气隔绝法需通过一定的密封处理,将纸质文物与空气隔绝,防止纸质文物受到光照或有害气体的二次伤害,并防止因温湿度变化而使纸张抗张力降低等情况出现[5]。虽然氧气隔绝法能在极大程度上实现对纸质文物的保护,但由于耗费成本较高,且不同纸质文物对温湿度的需求也有一定差异性,因此还需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的完善。
3.1.3新型加固法由于纸质文物中的植物纤维多属于物质结构,因此在对其加固的过程中也可使用杆菌、根瘤菌等,使其快速生成的新纤维,提升原有纤维新陈代谢功能,并以此提升纸张的坚固程度。就目前来看,此种加固技术在丝质文物保护修复工作中应用较广。
3.1.4多功能加固胶液的应用多功能加固胶液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保护手段之一,其可在不影响纸质文物颜色及质感的前提下对文物进行加固保护,具有配置简单、操作方便、周期短等优势,极大提升了纸质文物的寿命。
3.2传统与现代技术的对比分析
基于纸质文物传统与现代保护修复工艺不难发现,现代保护修复技术不仅延续传统技术的优势,还加入了新技术成分,取得了更好保护修复效果。但现代技术手段的使用仍然还需进一步完善。例如,利用等离子脱酸方式虽然能够能够降低酸性物质对纸张的损坏程度,但其中碱性物质堆积过多,同样也会对纸质文物的寿命造成不良影响。因此,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技术依然需要进一步探索。
3.3保护措施
(1)健全纸质文物保护修复风险管理机制。由于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技术仍然存在缺陷,且由于纸质文物个体差异过大,存在二次伤害的风险。建议聘请行业专家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结合纸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制定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同时加强对纸质文物保护修复的监管力度,保证修复工作稳定有序进行。(2)控制环境温湿度。结合纸质文物具体需求,对保护修复及后期存放的温湿度进行及时的调控。一般情况下,纸质文物最适宜的温度为14~24°C,湿度则是5%左右。(3)控制光线及气体的侵害。为从根本上提升纸质文物保护修复的有效性,应对光线及气体进行合理控制。同时,在纸质文物存放库房中,应尽量选择较小的窗和较厚的磨砂玻璃,并安装双色窗帘。在纸质文物展出过程中还应防止紫外线对文物的损坏,并在普通光源上涂抹一层可吸收紫外线的过滤剂。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光导纤维照明。在展示空间增设空气过滤设备,定期清除屋内灰尘,并用软布或排笔等清除纸质文物表面灰尘,最大限度保证纸质文物的清洁性。(4)注重对纸质文物的杀虫灭菌。基于当地气候环境及纸质文物的存放条件,制定出阶段性的杀虫灭菌计划,在不破坏纸质文物的前提下引进先进的灭菌技术。现有杀虫灭菌方式主要分为物理法及化学法两种,需要结合纸质文物结构特征及保护需求选择不同的保护方式。(5)注重纸质文物保护人才的培养。为从根本上提升纸质文物保护有效性,还应从注重纸质文物人才培养方面入手。第一,基于纸质文物工作特征及需求,严格制定人才引进标准,基于人才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从根本上提升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第二,针对纸质文物保护新技术及理念,定期进行教育学习工作,确保其能够充分掌握纸质文物保护技术;第三,将业绩考核机制与奖惩机制进行有机融合,明确人员纸质文物保护技术的掌握情况,并以此在纸质文物保护期间营造出积极严谨的工作氛围,从根本上提升纸质文物保护质量与效率[6]。
4结束语
随着学界及大众对纸质文物保护修复工作认知度不断提升,纸质文物保护修复质量及效率也应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基于纸质文物的结构特征及形成年份,合理安排保护维修顺序。同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保护修复技术,提升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有效性,以便增强纸质文物的利用及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潇俐,朱庆贵,张诺,等.书画文物清洗及修复技术选择:最小干预原则在书画文物修复中的应用[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7,29(6):56-64.[2]董捷.论博物馆纸质类文物保护修复队伍的建设:以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7(1):108-109.[3]马卫军.书画文物修复中的若干问题之我见:清.黄向坚《谿山图》轴修复纪实[J].文物修复与研究,2014(4):381-388.[4]何子晨,朱庆贵,郑冬青.一件清代纸质文物的修复[J].文物修复与研究,2014(8):399-403.[5]何伟俊,张金萍,陈潇俐.传统书画装裱修复工艺的科学化探讨:以南京博物院为例[J].东南文化,2014(2):25-30,127-128.[6]李玮.清代书联的修复与思考:谈西方现代修复原则在中国纸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C]//小康目标后的江苏博物馆事业:江苏省博物馆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苏州:江苏省博物馆学会,2011:7.
第二篇:馆藏文物保护修复档案(封面)
馆藏文物保护修复档案
项 目 名 称
文 物 名 称
文 物 单位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年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制
第三篇:城市河流修复技术研究范文
环境污染与防治网络版第7期2008年7月
城市河流修复技术研究
王雪莲1
(北京锦绣大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49)
摘要面对城市河流生态系统退化的现状,综合国内外对于城市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实践经验,指出中国目前在此领域存在的不足,并展望了未来城市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的发展方向,为城市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城市河流生态修复 发展方向
Research of technology about river restoreWang Xuelian.(1.Beijing Glorious Land Agricultural Company Ltd., Beijing100049)
Abstract:Fac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iver biogeocenose degenerating, in this article, it collects the domestic and oversea research improvement or practice experience on the technology of river ecological restoring in cities, points out the insufficiencies in this field in our country, and shows the theory base and expectation of the technology of river ecological restoring in cities.Keywords:city;rivers;ecological restore;development way
近几十年来,河流汇水区植被覆盖下降,城市各类污染排放,河流库坝工程建设,水资源过量开采,河流渠化、人工化、裁弯取直等对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与动力学过程造成严重破坏,引发全球范围的河流生态系统退化与服务功能下降[1]。因此,如何对受损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修复,使其重新回到健康状态已经成为人类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2]。
1城市河流生态修复的国外研究进展
1.1修复理论研究进展
最早的河道修复技术“多自然型河道”生态修复技术起源于欧洲,出于土木工程对生态环境破坏的反省,重点研究如何把生态学原理运用于土木工程,创建新的土木工程理论和技术。1938年德国SEIFERT首先提出近自然河溪治理的概念,它是指能够在完成传统河道治理任务的基础上,可以达到接近自然、经济并保持景观美的一种治理方案[3-6]。1962年由ODUM等提出将自我设计的生态学概念用于工程中,首次提出的生态工程概念[7]。1989年美国MITSCH和JORGENSN正式探讨生态工程概念并赋予定义,正式诞生了生态工程[8]。之后不断论证了生态学原理运用于土木工程中的理论问题,奠定了“多自然型河道生态修复技术”的理论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将兼顾生物生存的河道生态恢复作为水资源开发管理工作必须考虑的项目,1998年出版了《河道廊道的恢复:理论、内涵与实务》[9]。当今欧美经济发达国家已普及了“多自然型河道生态修复技术”,以实现、再生“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河流、生态道路及生态城市。近年逐渐推广应用到世界各国。1作者:王雪莲,女,硕士研究生,工程师,主要从事湿地设计、运行、维护和管理以及湿地除污机制的研究。
日本在1965年围绕河流引起的问题开展了新的河流治理,推行了“城市综合治水对策”,河川管理目标为“治水、利水与环境”。日本河流研究者将河流水域、河洪空间及河畔居民社区当作一个有机的整体,认为河流管理对象应该包括河流水量、水质、河流生态系统、河流水循环、河流水洪空间、河流与河畔居民社区的关系。20世纪90年代,日本实施了“创造多自然型河川计划”,强调用生态工程方法治理河流环境、恢复水质、维护景观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形成良好的河流景观与滨水环境,建设城市水网并加强绿化,水边空地要具有舒适开阔的空间,为各种娱乐活动提供适宜的场所,并重视生物多样性。
在城市建成区,沿河流规划的生态网络,则通常与滨水景观改造和水环境整治相结合。如加拿大多伦多市曾于1998年完成《加里森溪流链接规划》。该计划结合城市排水系统整治,试图恢复一条因城市开发而消失的小河,重现河流及两岸景观,同时通过建设沿河绿带,沟通和连接现有公园绿地,在城市中心区构建融休闲、交通、绿化于一体的生态网络[10]。
1.2修复技术与实践
在河流生态系统修复策略方面,1965年德国的Emst Bittmann在莱茵河用芦苇和柳树进行生态护岸实验,可以看作最早的河流生态修复实践,此后著名的塞纳河、多瑙河等都采用了近自然的河流治理方法。
20世纪70年代末瑞士Zurich州河川保护建设局将生态护岸法发展为“多自然河道生态修复技术”[11],对河流治理重视恢复植被和建设自然护岸,并于1983年颁发的河流保护法规中明确的规定了在河流整治中,应该从生态学的观念出发,在河道整治工作中应对生态和景观方面存在缺陷的河流双方面同时予以改善。
有研究表明,欧盟进行城市河流生态修复主要分为以下4类[12]:
(1)对消逝的自然景观的恢复,主要的措施包括软化河渠,重新恢复河流的自然曲线。允许河流在洪水高峰期进行可预期的洪泛。保留边渠,开挖U型湖泊与河道,更多的恢复河流漫滩地,恢复建设河流的怡人与舒适的景致。
(2)结合防洪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双赢策略。扩大漫滩地的面积,增加防洪的蓄水量,降低地面,定期的洪泛,恢复原始自然的地形特征,为生物提供多种生境。
(3)为鱼类提供更多能够产卵的生境,重现建设河流渠道,设置鱼类游走路线,铺设砂砾及沙子岸滩等。
(4)重置那些没有更大经济效益的耕地,将其改变为河滩地。肥沃的耕地可以转化为蕴含丰富营养物质的河漫滩,可以协助河流改善水质。
随着修复实践的发展,河流修复己经从单纯的结构性修复发展到生态系统整体的结构、功能与动力学过程的综合修复。从修复的范围来说,河流修复不光包括河道本身,还应扩展到河漫滩乃至流域[13]。河流生态系统的退化是人为干扰与自然干扰累积作用的结果,修复规划中必须考虑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14]。有人提出了“目标期望”的思想[15],将保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作为修复的指导思想与目标。从管理角度对此进行论述,河流及
其水资源的管理方式也是河流修复能否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16]。还有人借鉴景观生态学的等级思想,分别以河岸带与流域两个尺度开展研究,提出了与各自尺度相对应的群落组织和景观组织水平的修复措施[17]。河流修复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活动,必须综合考虑水文、土地利用、地貌、水质、生物与生态等,甚至娱乐、经济、文化等方面[18]。
在城市河流生态修复的方法与具体措施上,很多学者也相继开展了研究,如FISCHENICH[19]提出了城市河流修复与流域管理的相关技术,详细阐述了城市化对城市河流的影响、城市河流水环境质量下降的经济损失及城市河流生态修复面临的挑战等;DEASON [20]提出了被污染的城市河流净化的方法,为其他河流污染治理提供了参考;CASAGRANDE[21]对人类活动在湿地生态修复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剖析;UDZIEL 等[22]运用条件价值法(CVM)对城市盐碱湿地修复的非市场价值进行了评估;TENT等[23]针对Hamburg河直线化严重、生物多样性消失的现状,采用非政府组织、公众参与的方式,对该河中畦鱼的生活习性进行了研究,以期通过改善其生活条件来达到修复河流生态的目的; JORMOLA[24]对国际上利用流域洪水过程改善城市河流生态环境的历史进行了简要回顾,并列举了利用洪水管理修复城市河流的实例;BRI11Y[25]研究了修复城市河流鱼类栖息地的方法等等。很多的国家都认识到湿地对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各种关于城市河流保护、恢复、重建、规划等方面的研究项目和研究组织相继出现,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综合来看,河流生态修复的主要技术方法包括缓冲区恢复、植被恢复、河道补水、生物—生态修复、生境修复等技术。其中,生物—生态修复技术是目前河流生态修复的重要方法[26]。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系统修复策略及生态系统中的水质、水量、滨水区等要素的修复方面。尽管相关生态修复工作己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而关于恢复中的生态学过程和机理的研究很少,缺乏证明恢复过程中的生态系统是如何进行及如何自我调节的理论和实验体系,尚未形成比较系统的河流生态修复的理论与方法体系。2我国城市河流生态修复的研究与实践
2.1理论研究进展
我国对城市河流生态修复治理的研究也是从“水利工程”角度逐渐引申过来,逐渐产生了“生态水利”、“生态水工学”等概念。同时也有从“环境整治”“景观设计”角度研究城市河道、滨水区、湿地的修复建设。
刘树坤[27-35]在其访日报告中,就自然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水电站建设中的生态修复、大坝建设中的生态修复、河道整治与生态修复、河道景观建设和管理等进行了探讨,其中包括比较具体细致的修复思路、步骤、方法、措施等,为今后我国开展河流修复工作提供了参考。阎水玉[36]指出保持河流的自然地貌特征、维持自然水文过程、控制城市河流水污染、综合规划城市河流与城市建设的关系是发挥城市河流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作用的基本方法。董哲仁[37]提出了“生态水工学”的概念,分析研究了人类对
河流生态系统的胁迫,从生态系统需要角度,提出了改善河流生态系统、修复河流生态环境的工程措施及思路。罗新正[38]阐释了还河流生存空间、疏浚水网通道等河流生态建设的原则。叶亚平等[39]则以扬州为对象,提出了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改善、水安全保障、水生态建设为主体的水生态系统建设对策。王超[40]则比较全面地提出了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五位一体的城市水生态系统建设模式。
另外国内对河流的植被结构、功能及管理的研究工作也较多。黄瑜[41]融合水文、经济、生态学等相关知识,分析城市小水系生态系统重要服务功能,提出城市小水系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及其在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中运用的初步设想。季永兴[42]分析了城市河道建设与生态城市建设之间的关系,认为城市河道的建设与整治是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何松云等[43]提出城市河流生态恢复的尺度包括工程安全尺度、生态系统尺度、景观尺度、亲水尺度、时空尺度和经济尺度,同时指出为顺利开展河流生态修复实践,需要在理论、技术、水利工程设计规范、水利法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工作,认为留给河流一定的侵蚀、搬运、堆积自然作用空间是河流生态修复的重要课题,主张创造条件发挥河道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功能。白世强等[44]从水、土、生物、功能4方面诠释了健康河流的概念,并认为城市河道生态修复的目标是恢复其健康,应依据健康的标准采取工程和生物手段进行修复。
总的来说,国内对城市河道的生态修复研究工作集中在近十年,除水利、环境、景观等层面进行研究生态修复外,还考虑了“文化”、“经济”层面的修复目标,并提出河道修复与城市规划建设之间密切关联。
目前国内研究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不足:(1)缺乏对河流生态过程修复的机理研究;(2)缺乏从大尺度流域角度考虑河岸、河内、上下游的整体生态修复;(3)当前的研究大多只停留在对河流某一指标(鱼类指标、流量指标、水质指标、生物栖息地指标等)的生态修复,未考虑河流整体生态系统修复。
2.2修复技术与实践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都相继开展了城市河流修复工作。
北京市近20年对城区河湖水系的治理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45]:
(1)以防洪建设和供水建设为主的阶段。20世纪80年代,北京为解决城市供水和防洪排水问题对城区河湖进行整治。
(2)以水资源保护及景观建设为主的阶段。1999年北京市完成筒子河和“六海”的清淤工程;2000年完成京密引水渠昆玉段、长河和双紫支渠治理工程;2001年完成昆玉河、玉渊潭、南护城河、通惠河和清河一期综合整治工程; 2002年治理万泉河、小月河和菖蒲河。该阶段对河湖水系采取污水截流、底泥清淤、两岸绿化、河底采用混凝土衬砌防渗等工程措施进行整治。
(3)生态修复为主的阶段。前一阶段对河道的改造,尽管使河边有了林带、绿地,但硬化堤岸的建成割裂了水体与土壤的关系,导致水体自净能力下降。因此,从2002 年
起北京开始生态河道建设,并于2003年竣工;2003年开始温榆河绿色生态走廊的建设;2004年末进行凉水河生态河道的建设等。这阶段的主要特点是采用卵石和叠石加固河堤、设计部分生态堤岸、设置生物浮岛和放养食藻的鱼类等。经过生态修复的河道,景观效果和生态功能都有明显的改善。
四川成都府南河的治理是城市河流治理的成功范例。府南河公园是一个以水的整治为主题的生态环保公园,受到污染的水从府南河抽取上来,经过公园的人工湿地系统进行自然生态净化处理,最后变为“达标”的活水,回归河流。该公园的创意由美国贝·达蒙女士提出,该项目也获得了世界人居奖等3项国际大奖。
合肥的护城河经过多年的改造和建设,如今形成了由逍遥津、包河公园、银河公园、鱼花塘、玻泊山庄等组成的环形风景区,成为城市中心区市民日常休憩的开放式公园,也使合肥市得到了园林城市的美誉。
苏州市在城市发展建设中,保持了三纵三横加一环的河网水系及小桥流水的水城特色,保持了路河平行的基本格局和景观,城市改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著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曾这样评价苏州:“苏州之所以成为苏州的关键在于水,建筑物还是其次的”。
其他大中城市如沈阳、哈尔滨、太原、天津等也相继开展了城市河道生态修复和景观重建工作等等。
国内的城市河流治理仍处于探索阶段,很多工作仍着眼于修复河流某一方面的功能,如国外在兼顾景观的同时,更侧重生态修复和重建等方面的工作,国内则较多地考虑景观建设,生态修复工作还有待加强。城市河流生态修复和景观建设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未形成系统的河流建设和管理模式,未综合考虑河流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旅游、居民需求、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3未来城市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的发展方向
(1)城市河流建设要更多地考虑其与所在地区之间的关系,根据城市的发展规划制定合理的建设目标、策略、方法等;
(2)城市河流建设要更多地考虑如何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探索如何使生态修复、景观建设和文化有机融合的方法;
(3)城市河流生态景观建设要充分结合当地的经济基础、经济发展需求及水资源特点,寻找适合地区特点的城市河流景观建设策略;
(4)重视河流景观建设的管理工作,探讨合理的管理机制,实现河流景观建设“投资一收益—更多投资—更大收益”的良性循环;
(5)结合水利与生态学等相关学科,开展有关流量过程与生态修复之间密切联系的研究,从机理上修复包括河流流量、生物等在内的整个生态系统;
(6)形成完善的生态系统修复评价的指标体系,从宏观上能够对生态系统修复状况准确把握;
(7)积极开展相关问题的实践活动,为相关理论的研究积累经验和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彦伟,杨志峰.河流生态系统修复的时空尺度探讨[J].水土保持学报,2005,19(3): 196-200.[2]卿华,侯明明,魏艳,等.有关河流生态系统的恢复生态学研究综述[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6,4(5):46-48.[3]杨海军,李永祥.河流生态修复的理论与技术[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4]宋庆辉,杨志峰.对我国城市河流综合管理的思考[J].水科学进展,2002,5(3):377-382.[5]谭炳卿,孔令金,尚化庄.河流保护与管理[J].水资源保护,2002,(3):53-57.[6]高甲荣.近自然治理——以景观生态学为基础的荒溪治理工程[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9,21(1):80-85.[7]MITSCH W J.Ecological engineering: an introduction to ecotechnology[M].New York:Wiley,1989.[8]MITSCH W J.Ecological engineering: a new paradigm for engineers and ecologists[M].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y Press, 1996.[9]MITSCH W J.Ecological engineering the 7-year itch[J].Ecological Engineering, 1998,(10):119-130.[10]陈爽,张皓.国外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中的绿色思考[J].规划师,2003(4):71-74.[11]U.S.EPA.Stream-corridor-restoration-principles, processes and practices[S], 1998.[12]王巍巍.城市河流的景观与生态环境的共建[D].北京: 北京林业大学,2007.[13]BROOLCS & SHIELDS.Catchment approach to planning channel restoration In River Channel
Restoration.Guiding Principles for Sustainable Protects[M].Chichester, UK:John Wiley and Sons Ltd., 1996.[14]WISSMAR.Resto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riparian ecosystems: a catchment perspective[J].Freshwater Biology, 1998,40: 571-585.[15]JUNGWIRTH.Re-establishing and assessing ecological integrity in riverine landscape[J].Freshwater
Biology,2002, 47: 867-887.[16]STROMBER G.Restoration of riparian vegetation in the south-western United States: importance of
flow regimes and fluvial dynamism[J].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2001,49:17-34.[17]POUDEVIGN E.A systems approach to river restoration: A Case Study in the Lower Seine Valley[J].France, Rive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2002, 18: 239-247.[18]ASAE.River restoration committee, urban stream restoration(forum)[J].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2003, 129(7): 491-493
[19]FISCHENI J C.Technologies for urban stream restoration and watershed management[J].EMRRP
Bulletin No.01-1.[20]DEASON J P.The passaic river restoration provides a nationwide model for addressing polluted urban
rivers[J].Pollution Engineering,2001(9): 22-26.[21]CASAGRANDE D G.The human component of urban wetland restoration: interdisiplinary
restoration[R].Yale F & ES Bullutin, 1997.[22]UDZIELA M K.Contingent Valuation of an Urban Salt Marsh Restoration[R].Yale F & ES
Bullutin,1997.[23]TENT L, WANDSBEK B.Trout 2010-restructuring urban brooks with engaged citizens[R].RIZA
Report NR:The Netherlands 2000, ECRR and RIZA, 2001.[24]JORMOLA J.Restoration of urban streams in connection with stormwater management[R].Expert
Symposium Future Trends & Challenges of Urban Ecosystem Management Salzburg, 2004.[25]BRILLY M P.Monitoring of revitalization measures urban river fish habit[J].Geophysical Research
Abstracts, 2004(6):1021-1026.[26]倪晋仁,刘元元.论河流生态修复[J].水利学报,2006,37(9):1029-1037.[27]刘树坤访日报告:自然环境的保护和修复(一)[J].海河水利,2002(1):58-60.[28]刘树坤访日报告:自然环境的保护和修复(二)[J].海河水利,2002(2):56-61.[29]刘树坤访日报告: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三)[J].海河水利,2002(3):61-64.[30]刘树坤访日报告: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四)[J].海河水利,2002(4):61-65.[31]刘树坤访日报告:河流整治与生态修复(五)[J].海河水利,2002(5):64-66.[32]刘树坤访日报告:大坝中的生态修复(六)[J].海河水利,2002(6):62-65.[33]刘树坤访日报告:水力发电站建设中的生态修复(七)[J].海河水利,2002(7):63-66.[34]刘树坤访日报告:自然共生型流域圈与都市的再生(八)[J].海河水利,2003(8): 62-64.[35]刘树坤访日报告:日本城市河道的景观建设和管理(九)[J].海河水利,2003(9): 66-68.[36]阎水玉,工祥荣.城市河流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意义和应用方法[J].城市环境一与城市生态,1999,(1):80-85.[37]董哲仁.生态水工学的理论框架[J].水利学报,2003(1):1-6.[38]罗新正,孙广友.河堤生态环境效应略论[J].环境科学研究,2001,14(2):11-14.[39]叶亚平,王如松.扬州市水复合生态系统问题的生态学实质及调控对策[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2,15(3):12-13
[40]王超,王沛芳.城市水生态系统建设与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41]黄瑜,谭克修.城市小水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价值评估方法[J].城市规划汇刊,2004,149(1):
83-87.[42]季永兴,何刚强.城市河道整治与生态城市建设[J].水土保持研究,2004,11(3):245-247.[43]何松云,杨海军,闫德千.城市河流生态恢复的尺度[J].东北水利水电,2005,32:42-43,55.[44]白世强,张春梅,卢升高.基于维持河流健康的城市河道生态修复研究[J].人民黄河,2006,28
(8):3-4.[45]车伍,黄宇,李俊奇.北京城区河湖水系治理中的问题与建议[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5,27(8):
593-596.责任编辑:陈泽军(收到修改稿日期:2008-01-21)
©版权所有 《环境污染与防治》杂志社
第四篇:现代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研究
现代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研究
摘要:现代智能信息处理通过模仿人类和生物的智能行为,把自适应、进化、学习以及模糊等特点有机结合,并将其信号转换为信息,这种方法也被称为计算智能。计算机如今既可以作为数值计算的工具,更可以作为信息处理工具。当前,计算机迅速发展,如何运用计算机来实现信息处理的智能化就被提上日程。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就是研究这个的一种重要方法。就现代智能信息处理技术,本文作了浅论。
关键词:计算机 现代智能信息处理 技术
中图分类号:TP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11-0000-00
信息处理技术加强了对信号的处理和分析,掌握了信号的随时变化。而智能信息处理技术更发展了信息处理技术,诸多不确定、不可靠的信息加工经过智能信息技术的处理,变得确定、可靠,这也正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的最大特点。通过智能信息处理后,一些不精确、不确定的信息依然可以从中得到较为确定的结果,已经获取的信息从而可以得到更加充分、合理的利用,信息的利用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具备智能信息处理能力的产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方便,良好的经济效益也在同时产生。现在医学上广泛应用的 CT 机就是建立在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的基础之上的。现代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
现代智能信息处理是信息处理技术的“智能化”,是信息处理技术“方法”的集合。在目前的信息处理过程中,现代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已经成为最活跃的研究领域,是对信息进行“非线性”、“优化”、“分布式”、“并行”、“决策”处理的最好智能化方法之一。通过现代智能信息处理,原来不完全、不可靠、不精确且不一致和不确定的知识和信息变得可靠、精确、一致、完全乃至确定。智能信息处理涉及到信息科学的多个领域,其综合应用了人工神经网络、模糊理论、现代信号处理以及人工智能等理论和方法。信息科学的多个学科都涵盖其中,从这个意义上说,多个领域都被智能信息处理技术所涉及,智能信息处理技术融合了通信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控制技术等。现代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的主要方法
2.1人工神经网络方法
该方法建立在数学模型和网络模型的基础上。基于数学模型的原因是:在数学模型中,信息处理的基本单元体是人工神经参考大脑神经元。通过有机的组合后,一个复杂的神经网络结构就形成了。这个结构由大量的人工神经元所构成了。而这个结构的基础自然就是单个的人工神经元和各个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结构。人工神经元在网络模型中按照一定的结构组合成一个完成的模型。
对人工神经元网络模型进行分类,连接方式和信息流动方向是其中一个标准。按照这个标准进行划分,神经网络结构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分别为前向型网络和相互结合型网络。这两种模型中后者的信息可以反馈,前者没有信息反馈机制,因此后者也被称为反馈型神经网络模型。
2.2模糊理论
现代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会面对一些不确定的现象。在研究这些现象时,模糊理论就需要用到了。事物自身就具有不确定性,它是对象差异的中间过渡状态,不受数学理论中二元性原则的束缚,因此难以得到明确的划分。在划分对象时,不明确的标准就使得处理对象具有了一定的模糊性。这就形成了模糊系统的基础,模糊系统即动态模型,这个动态模型具有一定的模糊信息处理能力。通常,模糊系统可以被看成输入和输出的对应关系,该系统由四部分组成,即模糊产生器、模糊规则库、反模糊化器以及模糊推理机,可以被当作连续函数的通用逼近器进行应用。在模糊系统和神经网络的基础上,模糊神经网络得到了研究和发展。
2.3进化算法
在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中,进化算法是最常用的算法之一,是对生物界中的自然选择定律和遗传定律的学习和借鉴。在优化和机器学习等领域的研究方面,该算法起到了指导作用。遗传算法的工作原理是模拟生物的遗传模型在全局中进行优化搜索。遗传算法的对象是个体。遗传算法正是对个体进行的选择、交叉以及变异操作,这也正是该算法有别于传统算法的独特性质。这种具有很广的应用范围,且算法简单,这两个特点非常有利于信息的并行处理。如今,进化算法经过科学家的研究探索,已经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自动控制、图像识别、机器学习等。
2.4信息融合技术
现代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中,需要加工、利用多种信息,并使其相互补充,信息融合技术的主要研究内容就是获得更加真实、准确的信息。为了实现对目标精确的监测,可以利用多传感器系统,对不确定的信息进行排除,就实现了可靠性的提高。现代智能信息处理的实际应用
3.1该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首先,可以实现智能以及自动化操作,这无疑减少人类的脑力劳动量。现代智能信息处理技术还可以识别文字、语音、影像等对象,理解、翻译等工作在机器的帮助下就都可以实现。还可以解决网络阻塞问题。其主要渠道为借助路由器对数据的传输路径进行分析,然后从中得出最佳路径,网络阻塞问题这样得以解决。另外,计算机计算速度不断加快,存储容量不断增大,其成本也不断降低,总之,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对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将起到更加有效的促进作用。
3.2自然语言理解技术
计算机能够理解和生成自然语言的技术,这是自然语言理解的主要研究对象。
首先,通过网络好机器人对话。此时现代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网络和机器人进行对话。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包括语言理解、思考以及语言生成就是它所包含的三个部分。具体而言,当我们输入一段话,机器人首先要理解,然后能够根据它的理解,利用它所具有的知识,对此生成一段文字。
其次,机器翻译系统。所谓机器翻译,指利用计算机把一种自然语言转变成另一种自然语言。所谓机器翻译,即完成这个转换的过程就是机器翻译,用以完成这一过程的软件叫机器翻译系统。它的工作原理是:先把一种语言的文章输入到系统中,系统会自动把句子变成单词,接着再辨别词性。通过计算机查阅其中的单词字典,就可以找到一种语言的对应词。之后,为了分析语法,确定语法结构,再查存储在计算机里的语法词典,力图找到另一种语言中与之对应的语法结构。最后,以另一种语言文字的形式输出文章。
参考文献
[1]彭司华.计算智能在生物信息学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2]杨涛.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在互联网舆情分析中的应用[D].同济大学,2008年.
第五篇:网络安全技术研究论文.
网络安全技术研究论文
摘要:网络安全保护是一个过程,近年来,以Internet为标志的计算机网络协议、标准和应用技术的发展异常迅速。但Internet恰似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它在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计算机病毒和计算机犯罪提供了土壤,针对系统、网络协议及数据库等,无论是其自身的设计缺陷,还是由于人为的因素产生的各种安全漏洞,都可能被一些另有图谋的黑客所利用并发起攻击,因此建立有效的网络安全防范体系就更为迫切。若要保证网络安全、可靠,则必须熟知黑客网络攻击的一般过程。只有这样方可在黒客攻击前做好必要的防备,从而确保网络运行的安全和可靠。
本文从网络安全、面临威胁、病毒程序、病毒防治安全管理等几个方面,联合实例进行安全技术浅析。并从几方面讲了具体的防范措施,让读者有全面的网络认识,在对待网络威胁时有充足的准备。
关键词:网络安全面临威胁病毒程序病毒防治
一、网络安全
由于互联网络的发展,整个世界经济正在迅速地融为一体,而整个国家犹如一部巨大的网络机器。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国家的经济基础和命脉。计算机网络在经济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正在迅速普及,整个社会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众多的企业、组织、政府部门与机构都在组建和发展自己的网络,并连接到Internet上,以充分共享、利用网络的信息和资源。网络已经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其地位越来越重要。伴随着网络的发展,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安全问题尤为突出。了解网络面临的各种威胁,防范和消除这些威胁,实现真正的网络安全已经成了网络发展中最重要的事情。
网络安全问题已成为信息时代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国内的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具体表现为:计算机系统受病毒感染和破坏的情况相当严重;电脑黑客活动已形成重要威胁;信息基础设施面临网络安全的挑战;信息系统在预测、反应、防范和恢复能力方面存在许多薄弱环节;网络政治颠覆活动频繁。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深入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效率大为提高,信息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共享。但必须看到,紧随信息化发展而来的网络安全问题日渐凸出,如果不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必将阻碍信息化发展的进程。
二、面临威胁 1.黑客的攻击
黑客对于大家来说,不再是一个高深莫测的人物,黑客技术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掌握和发展,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万个黑客网站,这些站点都介绍一些攻击方法和攻击软件的使用以及系统的一些漏洞,因而系统、站点遭受攻击的可能性就变大了。尤其是现在还缺乏针对网络犯罪卓有成效的反击和跟踪手段,使得黑客攻击的隐蔽性好,“杀伤力”强,是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
2.管理的欠缺
网络系统的严格管理是企业、机构及用户免受攻击的重要措施。事实上,很多企业、机构及用户的网站或系统都疏于这方面的管理。据IT界企业团体ITAA 的调查显示,美国90%的IT企业对黑客攻击准备不足。目前,美国75%-85%的网站都抵挡不住黑客的攻击,约有75%的企业网上信息失窃,其中25%的企业损失在25万美元以上。
3.网络的缺陷
因特网的共享性和开放性使网上信息安全存在先天不足,因为其赖以生存的TCP/IP协议簇,缺乏相应的安全机制,而且因特网最初的设计考虑是该网不会因局部故障而影响信息的传输,基本没有考虑安全问题,因此它在安全可靠、服务质量、带宽和方便性等方面存在着不适应性。
4.软件的漏洞或“后门”
随着软件系统规模的不断增大,系统中的安全漏洞或“后门”也不可避免的存在,比如我们常用的操作系统,无论是Windows还是UNIX几乎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安全漏洞,众多的各类服务器、浏览器、一些桌面软件等等都被发现过存在安全隐患。大家熟悉的尼母达,中国黑客等病毒都是利用微软系统的漏洞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可以说任何一个软件系统都可能会因为程序员的一个疏忽、设计中的一个缺陷等原因而存在漏洞,这也是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之一。
5.企业网络内部
网络内部用户的误操作,资源滥用和恶意行为防不胜防,再完善的防火墙也无法抵御来自网络内部的攻击,也无法对网络内部的滥用做出反应。
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多变性,以及信息系统的脆弱性,决定了网络安全威胁的客观存在。我国日益开放并融入世界,但加强安全监管和建立保护屏障不可或缺。目前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和有识之士都把网络监管提到新的高度,衷心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国信息安全工作能跟随信息化发展,上一个新台阶。
三、计算机病毒程序及其防治
计算机网络数据库中存储了大量的数据信息,尤其是当前的电子商务行业 中,网络已经成为其存贮商业机密的常用工具。经济学家曾就“网络与经济”这一话题展开研究,70%的企业都在采取网络化交易模式,当网络信息数据丢失后带来的经济损失无可估量。
1、病毒查杀。这是当前广大网络用户们采取的最普遍策略,其主要借助于各种形式的防毒、杀毒软件定期查杀,及时清扫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考虑到病毒危害大、传播快、感染多等特点,对于计算机网络的攻击危害严重,做好软件升级、更新则是不可缺少的日常防范措施。
2、数据加密。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数据加技术得到了更多的研究,当前主要的加密措施有线路加密、端与端加密等,各种加密形式都具备自己独特的运用功能,用户们只需结合自己的需要选择加密措施,则能够发挥出预期的防范效果。
3、分段处理。“分段”的本质含义则是“分层次、分时间、分种类”而采取的安全防御策略,其最大的优势则是从安全隐患源头开始对网络风险实施防范,中心交换机具备优越的访问控制功能及三层交换功能,这是当前分段技术使用的最大优势,可有效除去带有病毒文件的传播。
例如熊猫烧香病毒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它是一种经过多次变种的蠕虫病毒变种,2006年10月16日由25岁的中国湖北武汉新洲区人李俊编写,2007年1月初肆虐网络,它主要通过下载的档案传染。对计算机程序、系统破坏严重。熊猫烧香其实是一种蠕虫病毒的变种,而且是经过多次变种而来的,由于中毒电脑的可执行文件会出现“熊猫烧香”图案,所以也被称为“熊猫烧香”病毒。但原病毒只会对EXE图标进行替换,并不会对系统本身进行破坏。而大多数是中的病毒变种,用户电脑中毒后可能会出现蓝屏、频繁重启以及系统硬盘中数据文件被破坏等现象。同时,该病毒的某些变种可以通过局域网进行传播,进而感染局域网内所有计算机系统,最终导致企业局域网瘫痪,无法正常使用,它能感染系统中exe,com,pif,src,html,asp等文件,它还能终止大量的反病毒软件进程并且会删除扩展名为gho的文件,该文件是一系统备份工具GHOST的备份文件,使用户的系统备份文件丢失。被感染的用户系统中所有.exe可执行文件全部被改成熊猫举着三根香的模样。除了通过网站带毒感染用户之外,此病毒还会在局域网中传播,在极短时间之内就可以感染几千台计算机,严重时可以导致网络瘫痪。中毒电脑上会出现“熊猫烧香”图案,所以也被称为“熊猫烧香”病毒。中毒电脑会出现蓝屏、频繁重启以及系统硬盘中数据文件被破坏等现象。病毒危害病毒会删除扩展名为gho的文件,使用户无法使用ghost软件恢复操作系统。“熊猫烧香”感染系统的.exe.com.f.src.html.asp文件,添加病毒网址,导致用户一打开这些网页文件,IE就会自动连接到指定的病毒网址中下载病毒。在硬盘各个分区下生成文件autorun.inf和setup.exe,可以通过U盘和移动硬盘等方式进行传播,并且利用Windows系统的自动播放功能来运行,搜索硬盘中的.exe可执行文件并感染,感染后的文件图标变成“熊猫烧香”图案。“熊猫烧
香”还可以通过共享文件夹、系统弱口令等多种方式进行传播。该病毒会在中毒电脑中所有的网页文件尾部添加病毒代码。一些网站编辑人员的电脑如果被该病毒感染,上传网页到网站后,就会导致用户浏览这些网站时也被病毒感染。
由于这些网站的浏览量非常大,致使“熊猫烧香”病毒的感染范围非常广,中毒企业和政府机构已经超过千家,其中不乏金融、税务、能源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单位。总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和维护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学习新知识,引入先进的网络安全设备和技术,确保网络的高效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 施威铭工作室.网络概论.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 [2] 高传善, 曹袖.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 [3] 郭秋萍.计算机网络实用教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4] 蔡开裕.计算机网络.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