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微波数字化设备的关键技术论文[共五篇]

时间:2020-02-06 16:26: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播电视微波数字化设备的关键技术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播电视微波数字化设备的关键技术论文》。

第一篇:广播电视微波数字化设备的关键技术论文

摘 要:广播电视节目的重要传输手段主要包括微波、卫星、网络三大通讯。在进一步应用和推广同步数字体系数字微波传递接力系统的过程中,具有不同功率的调制设备渐渐被融入到微波通讯行业,10 bit /Hz 级别的频谱效率也变成了现实。在同步可复用的基础上,映射结构灵活的模式可使高阶分路与低阶分路的支路信号实现直接插接。基于设备实现简单化的结构的目的,避免逐级分、复接过程,同步数字体系系统实现了开销字节的大量开发,提高了网络整体运行的能力,不论是涉及网络操作,还是管理或维护等。人们普遍认为微波通讯中频谱的不真实是由多种路径衰减导致的,因此,采取合适的手段降低多种路径的衰减是当前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能实现空间分集并接收与具有自动适应均衡特性的设备就可作为基本设备运用到微波通讯系统中去。下面就从所涉及的发射机、收信机及天线反馈系统入手, 介绍其功能和作用。

关键词:广播电视 微波 数字化设备

1发射机关键技术

针对发射机的功能,其主要组成是调制设备、中频放大设备、混频设备、边带选择设备、功率放大设备、发射机输出滤波器、分路网络设备等。其中混频设备主要通过本地振荡设备来完成。下面就其中几个设备的技术要点分别阐述。

1.1调制元件

数字调制的过程是复杂的,其含义是丰富的。如何将二进制序列进行优化处理并转换为中频信号和射频信号是数字调制的目的。数字调制首先要进行的是信号处理,接下来是频谱形成,最后是信号的映射和信号的调制。纵观同步数字体系历史,通过对冗余比特实现进入多状态信号的空座中,编码调制的技术是运用范围最广的同时能实现编码和调制合成的技术,特别能降低功率与频谱的耗散比,因为它能对一些近距离符号点取得比普通技术更好的效果。

1.2中频信号放大元件

在调制器件的基础上,信号已经完成调制。在完成调制的基础上,为了后续设备的顺利处理,需要放大器件的先行工作。

1.3振荡器元件

本地振荡器产生一定射频范围内的的振荡信号在中频信号混频器进行混频,进一步产生的微波信号,这些信号用来发送。本地振荡器对低噪声的稳定频率的要求高于基本的功率电平。因此针对同步数字微波系统中,比较常用的是频率合成器或媒体稳定的锁相振荡器。针对混频发射器,为防止本地振荡泄露或者杂散的出现,通常宜考虑选用一个平衡混合器,以实现其后面进一步选用的边带滤波器可以产生协助处理作用。

1.4功率放大元件

因为混频发送器输出的信号普遍较弱,为了达到所需的电平,必须将这些信号利用功率放大元件进行进一步放大。常用的FET放大元件主要针对射频功率而其作用。同步数字体系系统高状态调制模式的特点,要求放大元件的线性度较好,为达到线性度的较高水平,预失真方式一种较常用的补偿方法。在转播过程非异常的情况下,具有自动发信特性的功率控制技术仍然能够控制好输出功率,由于微波功率得到了放大,天线可以把微波射频信号传输出去,流入下一站的处理过程。

1.5具有自动发信特性的功率控制关键技术

微波接力系统在该种关键技术的帮助下能够较好完各项成工作,但如果固定条件的情况与微波发射机相反,其输出的工作频率具有变化的特征,表现为具有最大最小值以及正常值。在绝大多数工作中,发射机发射工作的输出频率一般是正常值,而当信号衰弱出现在远端的信号接收机时,发射机发射工作的输出频率会进入到最大值的工况。对反馈配置中的发射机,可以通过控制来自于反向通信业务信息,再分析接收机的中频部分电压以获得信号之间的差异性,比较这些差异化信号与与基准电压的区别,从而建立此基准和自动发信功率控制技术门限的直接关联。而对于场效应管放大设备的输出功率电平,可以通过自发射侧经过处理的误差信号进行控制。该技术的利用,可以充分有效降低高功率放大元件的功率耗散,缩短FET功放的失效时间均值,消除接收机上可能出现的信号减弱,改善邻近波道之间不必要的干扰。具有自动发信特性的功率控制技术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渐变型,是指接收电平在两个门限之间,发信机的功率是逐渐发生变化的;另一种是突变型,是指在接收机设备上设置的启动门限阀值会影响发射设备的输出功率。当接收机所获取的信号电平低于阀值时,会促发发射设备的输出的功率处于较高水平,而而当接收机的信号电平再次上升至某设定的阀值时,发信机的输出功率则会重新下降至在低电平状态。

2接信机关键技术

2.1数字化元件

数字化设备在广播电视转播体系中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对于天线接收到的微波信号,一般由微波接收机实现处理工作,即利用滤波器进行滤波过程而后剔除无效的信号数据,让有效的信号数据进入放大元件进行前置射频放大处理。在混频器件的作用下,将本地振荡信号与从天线传输来的信号实现差频变化,其结果是中频信号,再将这些中频信号通过具有增益调整功能的放大器放大,这种情况下,即使在信号数据有衰弱的情况下,输出电平功率的有效性仍然可以得到保证。

2.2解调元件

为了实现载波恢复循环解调的效果,需要用到作为广播微波数字化设备的核心器件——解调元件。压控振荡器和鉴相器作为两大部件组成了解调设备,两者的配合工作不仅可以产生相干解调所需的载波,还可以对相差体现正交特性的载波进行循环解调。

2.3具有自适应特性的均衡性元件

在广播电视微波系统中,往往需要对多路径衰弱引起的信号不真实现象进行有效补偿,或者需要缩短信号的中断时间,这些工作由具有自适应特性的均衡性元件来完成。均衡性元件有不同的工作频率,常用的有两种。一种是带通均衡元件,该种元件一般在接收机频率中等的工况下工作,充当频域均衡器,以实现信道传递函数的控制;另一种是基带均衡元件,在时域工况下运行,直接减少因为不理想传递函数产生的符号间干扰。

3天线系统关键技术

高在线效率、低旁瓣电平、高交叉极化鉴别率、低电压驻波比和宽工作频带是微波系统对天线的基本要求。天线与微波收信机、发信机的可靠连接通过馈线来实现,在4~15 GHz 频段范围内,鉴于馈线布局和安装的便利性,现今广泛选用椭圆软波道为馈线,椭圆波导、椭矩变换、密封节、充气波道段四个方面组成整个系统。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为,馈线中必须充满干燥空气,以保护馈线。

在同步数字体系微波系统中,影响系统性能最核心的因素是多径传播引起的频率选择性衰落,它直接对接收电平产生降低影响,从而使得载噪比例和载波干扰比例也出现降低。此外,频谱的不真实性直接带来脉冲波形的不真实性,由此产生的码间干扰,最终使得所恢复的载波相位之差和定时相位的抖动。

分集接收是有效降低多径衰落不利影响的关键手段之一,即有效提高微波的传输质量。为获得良好的信号数据,分集关键技术对特性不同的信号进行切换或者合成。分集关键技术根据使用天线、路由、时间等因素分为多种,如空间分集、路由分集、时间分集等。下面简要叙述空间分集和频率分集技术。

3.1空间分集

基于两个或多个垂直间隔分布的天线的辅助下进行接收,是该技术的特点。需要说明的是,只有保证天线之间拥有足够的空间距离,才能凸显因多路径衰衰减引起的信号的不同操作间的不相关性。接收天线间的电波传播路径往往不一致,因此衰弱不会给信号带来明显的影响,空间分集的这一特性,对于接受功率减弱以及信号不真实性的弊端,可以得到有效改善。

3.2频率分集

基于不同的频率出现的衰弱的不相关性,该项技术同时选用两个或者多个具有差异的频率对同一个信号进行传输,而在接收端进行甄选,处理较好的信号,这种分集技术对整个系统的改善作用是十分有效的。

在技术升级和改造的基础上,微波数字设备已被广泛运用到广播电视系统,鉴于这些设备技术性能的优异特性,完整的广播电视直播系统可在数字处理技术的辅助下实现构建,并且其播放的质量和信号传输可以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 舒刚,舒毅.广播电视微波数字化设备的技术探讨与研究.甘肃科技,2010(3): 12-15.[2] 周玉富.广电模拟微波数字化改造方案浅析.西部广播电视,2006(7): 45-46.[3] 张洪伟,张宏帮.广播电视微波数字化设备的技术要点探析.科技传播, 2011(05): 196-197.[4] 张海涛.走中国特色的广播电视数字化发展之路.世界广播电视, 2005,18(10): 26-29.

第二篇:广播电视数字化建设之我见

广播电视数字化建设之我见

文 万新年

广播电视数字化是建设现代信息化社会的重要手段,是带动文化产业和相关产业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的有效途径。数字电视给广电运营带来的不仅仅是电视节目传输手段的技术性革命,更为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广电可以为用户提供崭新的互动娱乐方式,改变了传统的用户只有被动接受的服务模式,这一技术上的变革为广电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商机。数字电视的推广和实施,将彻底改变广播电视业务运营方式,广电运营商将在创新的商业赢利模式下,逐渐地向综合业务运营商发展。

所谓数字化,就是将原广播电视模拟信号传输转换为数字信号传输,改原广播电视单向传输为双向传输,是广播电视行业的技术转型。

首先,我们在这里将广电网络与其他信息运营商网络做一个比较:

1、广电网络是为全体人服务,而其他网络为少数或者说为部分人服务。这是由广电网络的政治属性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所确定的,而其他信息运营商则是由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而定的。所以广电体现的社会效益较大,其他运营商体现的经济效益较大。

2、广电的网络拓朴结构与其他运营商网络拓朴结构有一定差异,由于广电网络为一个共享的网络,一般为星——树型结构,其他网络为环——星型结构。

3、广电网络带宽从前端交换到用户都可非常容易做到一千兆左右,但其各省、地、州的联接不够,其他运营商网络却在用户接入部分很难做到上百兆,而各省、地、州联接非常好。

4、网络经营经验和人才素质的差异。

综上所述,广电数字化建设必须首先解决的是把HFC网络从单向网络改为双向网络。合理设计网络架构,为多种业务应用与信息网络提供统一的综合业务传送平台。把网络建设改造为:“高安全性、高性能、开放性、标准化、易扩展、实用性、易管理,的公用网络。结合当前无源光网络和以太网技术的发展,EPON+LAN或EPON+有源EOC(Ethernet0ver Coax)方式是最合适当前广电HFC双向改造的方案。基于EPON的LAN入户和Cable入户方式的结合可以最大保留现有有线电视HFc网络投资,并把目前的以单向分配为主的网络结构,向具有多业务承载能力的双向宽带信息网络演进。其次是建立健全科学化的运营体制,建立数字电视技术新体系、管理新机制和运营新模式。把“有通路无内容”的电信公司与。“有内容无商机”的广电联合起柬,利用商业手段把电信行业里成功的东西移植到广电上来、把广电的业务做到宽带上去,从而扩展更多的发展空间。

现就如何建立广电宽带应用模式谈点个人看法。

一、认清广电宽带网络建设与服务对象

宽带网络建设是一个高投入项目,首先网络的宽带要足够宽且必须是双向的。很多人都认为广电网最具竞争力,但事实上广电网只具带宽优势和入户率的优势,要真正成为宽带网还必须进行双向改造和具有足够的宽带出口。这巨大的投资是我们目前面临的问题,从市场角度上讲,投资必须从用户那里获取收益,但中国的互联网用户除少数学者研究型人员以外,大部分是学生或低收入的人群。这就使投入和产出严重不协调。因此,广电宽带网的服务对象应主要定位在本地政府、各企事业单位的互连办公室和高级商业区、高级住宅区。就是充分确立广电在视听和视听增值业务上的主导和绝对控制地位,以视听和视听增值业务形式扩大广电的业务服务范围,提高经济效益来源。

二、服务保证和人才保证

宽带数据网络的建设及经营管理,不但要投入大量的硬件建设,更要有软件的保证。首先是服务上要打破广电以前的信息反馈式服务理念,改变广播电视独家经营在广电人自己心中留下的阴影,以及在用户心目中的印象,建立一套全新的服务理念和服务体系,在社会经济市场中树立自己的信誉。其二是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事业的成功与否跟人才的使用和稳定密切相关。广电宽带数据网的建设不但需要广播电视、计算机通信等大量高科技技术人才,同时也需要市场经营管理,经济管理及软件科学等领域的人才。故此,笔者认为广电系统应从各种渠道,以不拘一格的形式招聘选拔一些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开脱创新精神,又有全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到广电系统,并使其有充分发挥才智的空间,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广电网络的健康发展和持续发展。作者单位:攀枝花有线电视信息中心

责任编辑:路石

第三篇:浅谈广播电视数字化

魔域一条龙 www.xiexiebang.comDW

浅谈广播电视数字化

摘要:数字化使频道多样化、对象化、个性化成为可能,媒体将由单一走向综合,因此,广播电视必须融入市场经济的大潮,开展付费电视业务必须给付费频道以正确定位、分类管理,给予与公共服务业务不同的申办条件和审批权限,由分配网作最终节目集成,走向社会化和市场化。

数字化给广播电视带来了什么?

第一、多媒体融合。数字化使各种形式的信息,例如图像、声音、文字等都变成由0和1两个符号元素组成的码流,从而实现了声音广播、电视广播、数据广播、电子杂志、因特网等各种媒体的大融合,由此带来了媒体之间、相近行业的激烈竞争和相互渗透。广电网络经营数据业务、因特网业务,电信行业在宽带业务里传送广播电视节目等等,都已经成为现实。随着数字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扩展和深化,媒体将由单一走向综合,广播电视与电信等行业之间的界限将变得模糊,最终融汇于信息化的大潮中。

第二、双向交互。数字化不仅提高了传输效率、而且数字化的传输、存储手段使用户与发送者之间的双向互动成

魔域一条龙 www.xiexiebang.comDW

为可能。广播者和受众者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从节目创作、制作到播出、受众将更紧密的融为一体。海量存储技术使得用户与终端之间的互动也使用户掌握了对节目选择的主动权,大量低水平重复制作的令人生厌的千人一面的节目,不用管理部门清理,无情的市场就会让它们无存身之地。

第三、网络化。数字化使广播电视吸收了信息技术革命的几乎全部成果,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使广播电视融入网络化的大潮。广播电视不再是一套制作、播出设备连接一套发射系统这种分散的、相互隔绝的局面。

数字广播电视发展的几个关键因素

数字广播电视并不仅仅是技术由模拟转化为数字,开展数字广播电视业务即不仅仅是广播电视系统技术部门的事,也不仅仅是广播电视行业自己的事,需要我们以全社会、全球化的视角来看数字广播电视的发展问题。数字广播电视技术是新的生产力,从应用技术的角度来说它已经成熟了,但是它的应用环境、发展环境、尤其是政策环境仍然是模拟时代的。

广播电视节目由生产到消费的流程一般有这么几个环节:节目创作、节目制作、节目集成、传输、播出和用户终端。对于模拟系统来说,节目的流向是从源头到目的的单向流程,就象大工业的流水线一样,每道工序只需完成自己的任务,而最终用户则完全是被动的。在频道资源紧缺的情况

魔域一条龙 www.xiexiebang.comDW

下,用户选择的余地很小。

从已经开展数字有线电视实验的经验来看,大家都已经认识到用户市场的开发程度决定着这项业务的成败。但是靠什么来开发市场呢?用什么来让用户以比模拟电视更高的经济成本来接受你的数字电视呢?答案只能是好看、丰富、物有所值的、可以自主选择各自所需的节目,还有就是周到、人性化的、面对面的服务,简单的说就说就是“内容为王”、“用户至上”但是,目前我国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水平不论是产品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在目前这种多少频道同唱一台戏、节目“克隆”大行其道、低档次的节目几成公害的现状下,如果用数字技术继续去生产这样的节目,那只能是死路一条,绝对不会为市场所接受。

目前我国广播电视系统的内部组织结构来看,很多地方已经完成了有线与无线的合并,实现了网台分离,组建了网络公司。对于公共服务来说,这种框架一般没有问题,电视台为网络公司提供了节目源,网络公司为电视台提供了用户覆盖,网络公司只管用户收取收视费,不存在向电视台购买节目的费用问题,电视台只管赚取广告费,也不用考虑向网络公司支付传输和覆盖费用,大家各得其所。当开办付费电视业务的时候,问题就来了,网络公司没有开办频道的权利,只能传送节目,但是它要承担用户终端机顶盒的投资。付费电视频道由电视台来办,电视台就要投资建设以视频服务器

魔域一条龙 www.xiexiebang.comDW

为中心的整套节目的集成系统,还要承担购买节目的投资。目前电视台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现有的使用系统中许多是系统集成商与供应商合作提供了一些节目,电视台不过提供了播出权而已。

因此,从我国目前实际情况出发,必须从管理的指导思想上解决付费频道的定位问题,从法律法规上解决付费频道的申办条件问题。可以仿照电信业务分为基础业务和增值业务的办法,对广播电视频道实行分类管理。区分公共服务业务和付费频道业务,比如可以划分为综合、教育、信息、娱乐等几个大类,对于各类频道限定播出节目内容,给予不同的申办条件,设置不同的审批权限,制定不同的监管办法。为确保正确的舆论导向,综合频道只能由政府部门设立,经营公共服务业务。而各类专业频道就不能仍然是只能由政府部门设立,专业频道的设立应该推向社会、走向市场,结合我国的事业改革,让专业频道企业化,专业频道社会化、市场化,才能给我国的数字广播电视事业以发展的动力,才能给已经社会化、市场化的节目制作产业以发展的市场空间,提升我国的广播电视制作水平,繁荣广播电视文艺创作,只有足够的节目,足够的频道,才能启动付费电视的市场,才能吸引社会各界对数字广播电视的投资。

魔域一条龙 www.xiexiebang.comDW

第四篇:微波干燥灭菌设备为环保作贡献

随着地球资源的日益减少,为了保持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要求。现今很多企业还在应用陈年旧设备,能耗大,高污染,效率低等问题尤其突出。微波干燥灭菌设备仅需要用电就可以运行,相对于传统的设备加工同样的物料可以节约电源百分之五十左右。广东一知名保健品企业淘汰了一批低效高能的设备,利用微波烘干杀菌设备投入生产,无论是天然物的提取,浓缩还是饮片药丸的烘干时间都比以前提高了很多,单位时间产品提高百分之三十以上,而时间成本或是投入成本都比传统的电热源设备减少了。

工业微波设备在生产过程中不会产生废水,废气,噪声等问题,操作一整条生产线最多仅三个人即可轻松完成生产指标。微波设备的加热不需要通过热传导来完成,所以对劳动工作环境不会造成高温的情况,大大改善了传统的干燥设备工作车间的高温高湿等恶劣环境。占地面积少,最重要的是微波设备是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订造的。考虑到企业的生产需要,车间面积,排风口设置,设备安装事宜等东莞华青会为企业设计出适合的工业微波设备。

煤泥微波烘干机在东莞华青微波的装配车间诞生。经过反复的试验,微波对煤泥的干燥十分有效,可以将其中的水分蒸发掉,使其可以二次利用。如果将其与燃烧技术结合,会使煤泥变得更易燃烧,真正使以前不被重视的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此举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增加收益,还可以为国家挽回不该造成的经济损失,现如今大多数生产企业推崇这款既实用又环保的干燥产品。

工业微波设备的诞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注动力,还为资源的二次利用作出贡献。东莞华青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研发设计新型微波设备,技术开发团队实力雄厚已经有十多个微波干燥设备和节能自动化工程的成功案例,欢迎广大客户来电咨询或上门考察

电话:4000-525-100

公司网址http://

第五篇:广播电视数字化进程、规划与发展

广播电视数字化进程、规划与发展

四 我国广播电视科技事业发展“十五”规划及数字化进程计划我国广播电视科技事业“九五”期间成绩斐然 “九五”期间,全国广播电视科技进步、事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据截止到2000年6月底全国的统计:全国广播人口混合覆盖率:90.77%;全国电视人口混合覆盖率:91.93%;有线广播电视用户:近8000万户,入户率为24.5%;全国广播电视总覆盖人口:近10亿;全国广播电视科技事业发展“十五”规划与目标

2.1总奋斗目标:亚洲一流、世界前列

2.2“十五”发展目标

a.两化:数字化、网络化(“十五”基本完成,2010年全面完成)

b.三系统:建立强大的无线覆盖及实验系统;建立卫星传输与卫星直播相结合的系统(2003年我国自行发射直播卫星-东方红3号);建立广播电视监测系统(2005年实现对全国所有的1kW以上无线广播电视进行监测);

c.一平台:建立中央及地方级广播影视节目平台。

2.3“十五”计划综合指标:全国广播人口混合覆盖率95%,其中中央电台第一套为82%;全国电视人口混合覆盖率96%,其中中央电视台第一套为87%;截止到2001年8月,全国广播人口混合覆盖率为92.47%,电视人口混合覆盖率为93.65%)

2.4“十五”期间全面启动广播电视数字化发展计划

2.4.1 广播电视中心数字化

目前,部分广播电台、电视台已经更新了一批数字设备,在一定的时期内,模拟和数字两种设备并存,规划要求:到2005年,中央和省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基本(80%以上)实现节目采集、编辑制作、播出全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节目传输、交换网络化。

广播电台要广泛采用数字音频技术,应用数字节目制作和自动播出系统,推进广播节目采、编、播于一体的网络化进程;

电视台要广泛采用数字摄、录、编设备,推动数字特技、电脑动画、非线性编辑、卫星新闻采集、视频服务器、虚拟演播室等新技术、新设备;

广播电台、电视台要研究节目大容量存储技术,制定存储格式和检索数据结构规范。力争建立广播影视节目存储系统,形成节目平台,通过广播电视传输网络与中央、各省实现广播影视节目交换,提高节目数据库利用率,丰富节目源。

2.4.2 广播电视节目传输系统数字化、光纤化、网络化

加快全国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干线和分配网的建设和改造,2001年实现全国联网,2002年基本完成省级有线广播电视干线网络建设,2003年实现全国贯通。截止到2001年6月,全国光缆总长300多万km,其中:国家光缆干线网3.2万km,省级光缆干线电视网11万km,市级以下光缆传输网30万多km。

全国有线广播电视网的干线网已经是或者正在实现数字化传输。分配网数字化传输有两种做法,单向传输:只要在原有网络基础上更换数字调制器,网络原有结构可以基本不动,容易实现数字化过渡,但仅能单向传输;实现双向传输业务:需要对原有网络进行改造,虽然过渡时间较长,但是可以一步到位。2005年全国有线电视用户达到1.5亿户,入户率达到46%,城镇入户率达到90%以上。截止到2001年8月,全国有线电视用户已达到8476万户。

2.4.3 首先实现数字(SDTV、HDTV)电视卫星传输与卫星直播

中央电视台卫星传输的第1、2、7套节目于2001年内实现数字化,模拟传输与数字传输并存一段时间,但是第1套节目也于2005年年底,停止模拟传输。

山东、浙江、云南、贵州、四川5省在2002年前陆续实现卫星电视数字化传输,在2005年底前完成过渡,停止模拟电视的卫星传输。至此,我国的卫星电视广播全部实现数字化。

在1999年实现卫星直播电视的基础上,经过对国际电信联盟(ITU)分配给我国大陆3个轨位频率的综合分析,决定优先使用东经92.2°轨位频率。我国将于2003年发射自己的直播电视卫星-东方红3号,建成专用直播电视卫星系统。2005年直播电视用户达到2500万户。

2001年利用卫星直播试验平台,建立HDTV卫星传输影院试验系统。

2001年还要建成广播电视专用的VSAT网络系统,作为广播电视新闻采集和安全播出的应急手段。

2.4.4 积极推进有线数字(SDTV、HDTV)电视的播出

数字电视在有线电视网上的传输行业标准已经确定,在一些有线电视网上已经进行过试验,积累了两年多的经验。因此,积极推进有线电视的数字化具备了条件,和卫星数字传输一样,应该是我国广播电视数字化的切入点。

规划要求:2001年要在有线电视干线网上传输数字电视节目,有计划地在一些有线电视分配网上进行数字电视节目的试验播出。2002年在全国推行有线数字电视的播出,到2005年,拥有有线数字电视接收的用户,应该超过3000万户。

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要同时积极开发有线电视网上的数据综合业务,按照综合业务用户占有线电视总户数的20%计算,到2005年应该发展到3000万户。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于2001年4月13日、7月19日、9月25日和10月13日,在北京召开了4次有线数字电视试验工作会议。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选定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浙江、江苏、山东、广东、辽宁、福建、山西、四川、湖南等13个省(直辖市)作为首批进行有线数字电视试验的省和直辖市。各省(直辖市)编制的《有线数字电视试验技术方案》由总局科技司组织专家进行论证、修改、协调后批复实施,决定于2001年11月11日,以中央电视台对全国“九运会”进行多画面、多角度的互动数字电视转播作为有线数字电视试验工作的启动标志,全面进行我国的有线数字电视试验技术工作。会议还就有线数字电视推进计划、机顶盒技术系统体制、CA、SI、SMS、中间件、中文EPG、网络管理系统、用户管理系统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讨论。2001年9月,总局组织专家对“有线数字电视系统用户终端接收机入网技术条件和测量方法”、“有线数字电视广播用QAM调制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及CA、SI等技术进行了研究和论证。总局批准后,以指导性文件发布执行。

第3次有线数字电视试验工作会议上,技术工作组就“有线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系统选择的总体技术要求”进行了研究,形成了一致意见。10月12日总局召开技术工作组会议对部分关键技术和设备(如CA、机顶盒)进行了选定,供各个试验省市选择。

2.4.5 抓紧进行地面数字电视标准的制定和有计划的推进工作

在已经进行研究、论证、试验、分析和验证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地面数字电视标准的制定工作,2003年可以完成我国地面数字电视DTV-T的频率规划和传输标准的制定,并且开始有计划的在一些重点城市进行试验播出,2005年开始全面推广地面数字电视的播出。我国地面数字电视(HDTV)推进的时间计划表如下:

a、2003年,国内若干省会城市可以试验播出地面数字(SDTV或HDTV)电视,正式颁布标准;

b、2005年,全面推进地面数字电视SDTV和HDTV的正式播出;

c、2010年,全面实现数字电视(卫星、有线、地面)广播;

d、2015年,停止模拟电视广播,完成电视广播由模拟向数字的过渡。

2.4.6 实现数字电视广播的同时,积极推动数字声音广播的进程

需要尽快研究确定我国数字声音广播(含DAB、数字AM和DRM)节目制作、播出、传输和接收的方案和标准。要在部分大中城市进行DAB和DRM单频网广播试验;在国际电信联盟(ITU)确定数字AM广播标准后,也应该适时进行中、短波广播的数字化,彻底改善声音广播的覆盖和质量。

2.4.7 广播电视

发射系统固态化、自动化是广播电视数字化的必要条件

规划要求:调频、中、短波小功率发射机实现全固态化,发射机房基本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无人值班,有人留守”的比例,在中央和省局管辖的发射台要达到50%以上。

上述规划的完成,将标志广播电视数字化的实现。到2010年,我国广播人口混合覆盖率将达到97%;我国电视人口混合覆盖率将达到98%;我国有线电视入户率将达到60%以上,大约2亿户以上;到那时,我国直播卫星用户也将达到6000万户。

五 天津广播电视科技发展现状及

“十五”数字化规划目标“九五”期间我市广播电视技术事业发展迅猛

我市的广播电视科技进步和事业建设在“九五”期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市广播电台、电视台、有线电视台、传输系统、卫星广播电视系统的数字化进程大大加快,在一些系统和技术上有创新,处于领先地位;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的建设、广播电视新闻网的建设、电视发射系统的计算机自动化控制、计算机局域网的建设和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采集、编辑、办公、管理等方面的应用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1.1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成绩

1.1.1 广播电视人口混合覆盖率

广播人口混合覆盖率保持100%;电视人口混合覆盖率达到99%,我市“村村通”(行政村)广播电视的任务已经完成。

1.1.2 广播电台的发展

广播电台自办6套节目,日播出达到221小时/日,全部实现调频、调幅双频播出,自制节目能力达到48小时/日,比“八.五”期间增长了35%,有两套节目实现了卫星传输,有五套节目已经在有线广播电视网上试验传输播出。

1.1.3 电视台的发展

电视台自办3套节目,日播出达到48小时/日,自制节目能力达到10小时/日,比“八.五”期间增长了

70%,“天津卫视”实现了卫星传输,可以覆盖全国和部分东南亚地区,目前已经在20余个省会城市和70多个地区落地。

1.1.4 有线广播电视台的发展

有线广播电视台自办4套节目,自制节目能力达到2小时/日,转播36套电视节目(中央、各省卫星节目),开办了部分数据广播业务。

1.1.5 天津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建成并投入使用

天津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于1998年12月建成并投入使用,2000年8月已经通过了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验收和技术鉴定,完成了科技成果登记,并已获得天津市2000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的建设和技术系统中,我们在全系统(从播出到卫星接收)数字化,在采用编码、复用、QPSK中频传输、全固态高功放、外部功率合成技术、9m修正环焦卫星天线和在中波发射台内科学地解决了中波辐射及干扰,突破了以往的技术禁区,成功地建成了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这些先进技术和经验,达到了国内第一,甚至处于国际领先的水平;

1.1.6 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的建设

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的建设正在逐步理顺关系,完成主干线光缆建设2200多km,部分完成了“3环1线”和市区6个“子环”的建设,初步形成以光缆为主、MMDS为辅的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系统,并且已经与国家有线广播电视网联接,成为全国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的组成部分。有线广播电视用户达到150万户,其中市区达到80%,区县达到33%。

1.2广播电视中心的数字化取得显著成果

1.2.1 无线电视台

3套自办节目的播出中心已于1998年10月1日全部实现数字化播出;部分节目采用了计算机硬盘播出;前、后期编辑与制作设备的数字化程度达到30%;完成了大演播室的数字化技术改造;建成了虚拟演播室;具备了10迅道的数字化(SDTV)转播车。

1.2.2 有线电视台

3套自办节目的播出中心(视频系统)已于1999年12月28日实现了全数字;部分节目也采用了计算机硬盘播出;前、后期编辑与制作设备的数字化程度超过了50%。

1.2.3 广播电台

在音乐、交通两个频道采用音频工作站播出,实现了数字化;广播新闻系统的采编已经实现了数字化和网络化;

1.3传输、发射系统加大了技术改造,逐步实现全固态化

传输系统:基本实现光纤化,形成以光缆为主,微波为辅的广播电视节目信号传输体系,传输设备基本数字化(部分设备为非广播电视数字标准格式和接口规格)。

发射系统:电视发射实现了计算机自动化实时控制,40%的频道、25%的发射机实现了全固态化;调频发射系统66%的频道、50%的发射机实现了全固态化;北京、天津和廊坊3地区的DAB广播发射设备已经完成了安装和调试,并进行了试验;中波发射机的全固态化程度比较低。

2、天津广播电视科技发展“十五”计划和数字化进程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信息的时代,是网络的时代。作为既有喉舌功能又有产业功能广播电视科技,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2.1天津广播电视科技发展“十五”计划总体目标

依靠科技进步,逐步实现广播电视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固态化、智能化;充分利用卫星、无线、有线、微波等多种技术手段,扩大广播电视的有效覆盖;积极推动广播电视数字化进程,采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水平和播出质量。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的产业功能,优化资源配置,利用各种先进技术,积极开发视频、音频、数据等综合业务。开展信息服务,在信息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我市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2.2“十五”期间,天津广播电视科技发展计划及具体实施措施

全面加快广播电视全数字化进程 2001年上半年,完成广播中心采编、制作、播出及管理全系统数字化(95%)、网络化、自动化,并于9月1日正式启用运行。

“十五”期间,市级广播达到10套节目的播出能力,播出时间由2000年的221小时/日增长到304小时/日,节目制作能力由2000年的48小时/日增长到72小时/日。

加快电视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进程。2年内,市级电视广播实现电视中心采、编、播数字化、网络化。继续推广数字特技、电脑制作、非线性编辑、视频服务器、虚拟演播室等新技术的应用,力争全面向数字化过渡,提高电视节目制作、播出的能力和质量。积极探索和准备数字高清晰度电视节目的制作。“十五”期间,市级电视(含有线)自办节目从现有的6套增加到8套,自制节目能力从目前的12小时/日提高到28小时/日,播出时间从目前的100小时/日增加到180小时/日。

进行信号传输数字化改造。力争在2002年实现统一格式和接口的全数字传输,形成集光缆、电缆、微波等多种手段的数字信号传输网。开展数字音频多媒体广播(DAB/DMB)。在2000年启动京、津、廊坊地区数字音频广播单频先导网的基础上,“十五”期间正式播出数字音频广播,开展数字多媒体广播试验。跟踪新技术发展,研究地面无线数字电视SDTV(普通清晰度数字电视)、HDTV(高清晰度数字电视)和数字调幅广播DAM技术,创造条件开展实验,争取在2005年前,成为全国较早开播地面无线数字电视和数字调幅广播的地区。

根据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计划,我市作为首批进行有线数字电视试验的省(直辖市)之一,已经编制完成了《天津市有线数字电视试验技术方案》。

天津市有线数字电视试验技术系统将于2001年12月启动,一期工程以3个8MHz模拟频道为基础,开展数码影院、涉外节目、视频点播、股市在家、新闻快递、电视黄页、电视杂志、TV GUIDE、下载乐园等9大项业务。

推动音像资料的数字化存储进程,逐步建设市级广播电视节目交换平台,实现音像资料的电子交换及长期保存。

推进广播电视网络化建设和综合业务的开发

“十五”期间,全面加快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的建设。按照“天津市有线广播电视总体规划”和“天津有线广播电视专用网技术方案”完成覆盖全市的有线广播电视光缆骨干网(3环1线)建设,建成6个2级光纤子环网;加快市区HFC网络的双向改造,建设高性能的分配网;在大规模住宅小区的分配网建设中,近期按每个光节点覆盖1000户设计建设,随着交互业务的发展与需要,逐步升级到500户;积极、努力扩大有线广播电视用户,2005年前达到260万户,达到全市总户数的80%以上,其中市区入户率达到95%;增强有线电视节目制作能力,增加网络传输节目量,从现有的40套电视节目增加到60套,广播节目达到10套;建立完善的网络管理系统,实现网络自动化监控。

加速区县光缆网和HFC网络建设,“十.五”期间完成区、县至乡的联网,实现有线电视“村村通”,“十五”期间区县入户率达到70%以上;积极进行网络双向改造,提高网络传输质量和综合开发的能力;统一技术体制,全市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整体综合发展。

加紧有线广播电视网上的综合业务开发,除广播电视业务外,开办图文电视和大容量数据广播;开展远程教学、远程医疗、会议电视、视频点播、电子商务等交互式服务。

建设广播电视网站和镜像站点,建立运营级IP城域网,提供因特网接入服务(ISP)和信息服务(ICP),开展音、视频节目网上广播等有广播电视特色的网上宣传,向社会提供服务。

完善内部计算机局域网建设,在局机关、电台、电视台各自局域网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全局联网,实现全局办公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及节目采编网络化,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局域网上实现信息发布、信息交换和信息共享,开展视频、音频信息服务。

积极开发无线的数据传输业务,利用调频附讯道、电视场逆程等资源,开展数据广播型综合业务服务;利用卫星资源开展数据广播;跟踪研究数字技术的综合业务开发。加快自动化进程

完善广播电视的播出中心、传输、卫星、发射设备的计算机实时控制系统,做到无人值班、有人留守,全面实现播出系统的自动化管理和控制。

技术和设备改造

完成全部中波发射机及部分实验中短波发射机的全固态化更新改造,进一步扩大广播覆盖,提高播出质量,实现安全播出。开发利用实验频率资源,发展广播,带动实验。

对电视发射设备及附属配套设施进行更新改造、数字化升级,提高固态化比例,为地面无线电视的数字化打下基础。

引进新闻采访车、卫星移动上行站等先进设施,新建功能齐全、设施完备、技术先进的大型演播室,保证高水平广播电视节目的采集、制作和播出。

加强监测工作

按照“全国广播电视监测网规划”的要求,建设先进的、完善的广播电视监测、检测中心,对广播电视节目质量和技术指标进行有效、快速、准确的监督。实现监测网络化、自动化,与全国广播电视监测网联网。

3、天津广播电视数字化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3.1人才问题

广播电视数字化是高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需要大量具备相应技术和知识的人才,甚至需要专家级的顶尖人才,这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局大专学历以上的技术人员,占全体技术人员的76%,而且,专业结构不合理,有的专业空白。

规划中要求:到2005年前,广播电视科技事业需要80~100名研究生或经过研究生课程学习的人才。目前,已举办技术研究生课程班,培训40多名技术骨干。

人才引进、培养、锻炼、考核和用人机制、管理机制的改革相结合是解决问题的措施。

3.2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我局在“九五”期间,基础设施建设有了不小的发展,技术和业务使用的建筑面积增长了2.8倍。但是,基础设施的不足和水平的落后依然存在,如不能解决,可能会制约我们技术和事业的发展,影响广播电视数字化的实现。

3.3加大投入问题

广播电视数字化技术含量大,投资也大。因此,应根据我们的实力和实际,合理加大数字化方面的投入,分期规划,分步实施。需要引入改革机制,利用经济关系的作用,促进数字化进程。

3.4内外合作问题

广播电视数字化关系到政府、科研、大专院校、产业、市场等诸方面。应该采取上下结合,内外合作,政策倡导,行政引导,市场运做的办法,共同推动天津市广播电视数字化的科研、技术、事业和产业的全面发展。

3.5广播电视系统体制与机制问题

高新技术、特别是数字技术在广播电视事业中的应用,不仅促进了广播电视技术系统的数字化,更重要的是给广播电视带来新的观念、新的概念和新的系统机理,打破了各部门间和广播与电视之间的界线,直接撞击着陈旧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因此,广播电视系统内部的机制改革和体制调整,推行适应广播电视数字化的新机制势在必行。

下载广播电视微波数字化设备的关键技术论文[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播电视微波数字化设备的关键技术论文[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广播电视数字化是广播电视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广播电视数字化是广播电视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项民心工程、政治工程。为了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平移工作,从6月份至今,我局工作人员冒高温、斗酷......

    广播电视概论论文

    2011.11.08电视是伴随着现代科技出现的现代化大众传媒。电视新闻是电视宣传中的主打节目,新闻立台、质量兴台,又是电视繁荣的基本途径。其中,电视新闻专题节目之间的竞争表现的......

    数字化放射科的设备配置

    数字化放射科的设备配置 日趋成熟的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为医学影像信息系统的建立提供了技术手段,新的医学成像技术为临床诊断提供了丰富的影像资料,在相当程度上提高了医疗水......

    放射科论文放射学论文放射技术论文:口腔医院放射科数字化设备的应用

    放射科论文放射学论文放射技术论文: 口腔医院放射科数字化设备的应用 【关键词】 口腔医学;放射摄影术/牙科/数字;治疗应用医学影像学是现代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

    广播电视行业财务管理分析论文(共5篇)

    摘要:在中国的系统广播电视企业改革过程中,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是整个广播事业开拓发展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促进广播电视业的快速发展。为此,一个科......

    数字化教育社区研究论文(共五篇)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在我国运用信息技术,构筑数字化教育社区(DEC)的基本设想。主要介绍了“构筑数字化教育社区的理论与实践”......

    广播电视“户户通”设备安装流程

    广播电视“户户通”设备安装流程 (一)安装队伍 1、各乡(镇)、村组成安装队伍。 2、3人为一组,1人负责机顶盒的开通及调试,2人负责天馈线的安装敷设、寻星。 3、各组设领队1名,负责......

    MINI数字化英语听力教学设备方案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可以说是第一位的。给学生们高保真的声音是每一位英语教师所梦想的。然而,据我了解,目前我省绝大多数学校给英语教师配备的,只是一台小型台式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