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样妥贴与陶谢风流论文(5篇材料)

时间:2019-11-25 14:44: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官样妥贴与陶谢风流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官样妥贴与陶谢风流论文》。

第一篇:官样妥贴与陶谢风流论文

据《宋史·辛弃疾传》和《中州集》所记,辛弃疾在投宋前,有一位年长的同学党怀英,与他一同师从刘瞻和蔡松年。完颜亮南侵,辛弃疾率众南下,而党怀英得则留在了北方的金源。

党怀英幼年聪慧异常,“少颖悟,日授千余言”。但家境贫寒,“箪瓢屡空,晏如也”。37岁考中进士,历任国史馆编修官、泰宁军节度使、翰林学 士承旨等职,寿终正寝,享年78岁,谥曰文献。

党怀英大器晚成,与他长于诗文、书法密切相关。在文学史上他虽然远没有辛弃疾的地位,但在当时的北方,也是名著当代,领袖群伦。他去世之后,元好问视其为金王朝“国朝文派”代表人物之一。

后人说党怀英“不以世务婴怀,放浪山水间,诗酒自娱”。但他进入仕途后,工作相当投入。大定二十一年(1181),党怀英进入翰林院,此后二十多年他基本上都在翰林院任职,由于职责所在,他经常撰写制诰等应用性强的公文,又由于这类文章关系到他的名利地位,所以他总是精心结撰,往往匠心独运,独步一时。赵秉文称赞他“以高文大册,主盟一世”(《竹溪先生文集引》),元好问认为,他的制诰文“百年以来,亦当为第一”(《中州集》卷三)。那么,他的制诰文到底好在哪里?

将耿耿忠心与文学技巧结合起来是党怀英制诰文的过人之处。元好问曾征引他为皇叔完颜永蹈伏诛所作的诏文,曰:“天下一家,讵可窥于神器;公族三宥,卒莫逭于常刑。非忘本根骨肉之情,盖为宗社安危之计,亦由凉德,有失睦亲。乃于间岁之中,连致逆谋之起,恩以义掩,至于重典之亟行。天高听卑,殆非此心之得已,兴言及此,惋叹奚穷。”(《中州集》卷三)完颜永蹈是金世宗之子,元妃李氏所生,是当时皇帝金章宗的叔父,明昌三年(1193),他勾结内侍阴谋篡夺皇位,被金章宗所杀。党怀英的诏文既有义正辞严的国家大义,又有委婉不得已的血肉亲情;既针对完颜永蹈的个案,又兼及同类事件,真是妥贴周详,堪称诏文典范之作。郝经形容党怀英的文章“官样妥贴腴且丰”,如果说官样妥贴还只是优秀公文的通式,那么“腴且丰”则是公文更高的标准。党怀英的公文究竟怎样“腴且丰”?已不得其详。

党怀英的文章,常有一副“官样”,而诗歌却表现出另一副“自然人”的面貌。大概写作公文是其职业行为,创作诗歌则是业余爱好,以抒发个人的感怀为主。他的诗歌却始终含有一种高情远韵和陶谢风流。如初入官场时所作的《穆陵道中》写夏日景致色彩艳丽,活泼跳动,类似王维的山水诗。大定十五年(1175)在颍州(今安徽阜阳)所作的《西湖晚菊》《西湖芙蓉》,艳丽清冷,孤寂幽怨,既向往陶渊明的隐逸情怀,又隐含孤芳自赏、不为时知的幽恨。元好问很喜欢这两首咏物诗,认为党诗出于柳、苏二家,但“辞不足而意有余”,“有骚人之余韵”(《中州集》卷五)。

最能代表党怀英诗歌成就和特点的是他晚年所作的《雪中》四首。其一曰:“诗人固多贫,深居隐茅蓬。一夕忽富贵,独卧琼瑶宫。梦破窗明虚,开门雪迷空。萧然视四壁,还与向也同。闭门捻须坐,愈觉生理穷。天公巧相幻,要我齐穷通。冲寒起沽酒,一洗芥蒂胸。”诗人因雪而梦入琼瑶宫,享尽一夕富贵,梦醒过后穷困依旧,由此而感悟穷通如梦幻,饮酒驱寒,自得其乐,冲淡自然。所写梦境应有象征意义,象征其由穷变富再归于穷的人生。其二曰:“翻翻雪中鸦,飞鸣觅遗粟。雪深不可求,绕屋啄寒玉。顾我如鸱鸢,多储有余肉。我亦生理拙,冻卧僵雪屋。日午甑无烟,饥吟搅空腹。岂不知屠沽,肥甘随取足。幸待春雪消,吾犹多杞菊。”先写雪中寒鸦,体物工细,如在目前,后写自己忍耐饥寒,不愿像屠沽一般,取肥食甘,而是期待着品尝春雪之后的杞菊,表现出诗人的高洁情怀,这类诗正如赵秉文所说,“兴寄高妙,有陶谢之风。”(《竹溪先生文集引》)。

与陶谢诗风相伴的是党怀英后期诗歌的体物精细。如《奉使行高邮道中》其二:“细雪吹仍急,凝云冻未开。牵闲时掠水,帆饱不依桅。岸引枯蒲去,天将远树来。行舟避龙节,处处隐渔隈。”冬日出使,船行河上,顺风顺水,心情也很顺畅。颔联摹写船行牵绳松驰不时掠水、帆樯高张的状态,颈联再现在快速行驶的船上岸边草木倒退的感觉,用平常语,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又毫不费力,足见其触物感兴、自然含蓄的特点。

陶谢风流与官样妥贴似乎是对立的两极,却并存于党怀英一人作品之中,这正好折射出文人官僚的两面性:诗歌承袭传统文人的清高品格,公文则透出官员本色。只是党怀英将这两方面结合得较好,所以获得了来自在朝在野者的双面肯定。但这种结合何尝不是双刃剑?他精心结撰的官样文章多少冲击了他的文学创作,削弱了文学创作个性。事实证明,官样文章有当下应用价值,能博得实在的名利,却难传久远。党怀英那么受称赞的官样文章还不是亡佚殆尽!比较而言,辛弃疾在仕途上远不及党怀英风光,在文学创作(尤其是词)上却大大超过党怀英。引人遐思的是,如果辛稼轩不投奔南宋,他的文学创作是不是也与党怀英不相上下呢?那将是文学史上多么重大的损失!

第二篇:陶研论文

用爱分层培育让花朵竞相绽放

——浅探讨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分层教学的指导意义

肥西县烧脉学校丁德金

【文章概要】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面向全体学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最终落脚点就是要让每一个孩子得到全面发展。大力弘扬陶行知“万世之表”的崇高师德和奉献精神,认真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用陶行知关于“因材施教”的理论作指导,深入研究,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分层教学、分层帮扶转化学困生和德困生的新方法、新思路,是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理念的具体实践,是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本质要求的具体落实。如何进行分层教学?如何施行分层帮扶转化学困生、德困生?现把本人在实际学习和教育教学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方法加以总结,目的在于今后更加深入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学困生的转化能力,为把更多的学生培养成为“真人”,并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一代新人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陶行知思想、理论,分层教学,帮扶转化学困生、德困生,因材施教,关爱,尊重。

【正文】

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和教育改革、实践家——陶行知先生早在大半个世纪之前主动放弃了在美国学习和深造的机会,回到千疮百孔、贫穷落后的旧中国,用尽毕生的精力和心血,投入到平民百姓、劳苦大众的教育之中,坚信“人民贫,非教育莫与富之;人民愚,非教育英与智之;觉见非教育不除,精忠非教育不出„„”,提出了教育兴国的主张,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创立了宝贵的思想理论体系,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他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誓言激励和教育了中国一代又一代人。虽然时代不同,但他对中国教育理论和实践富有特色的创建和创新理论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永远值得我们探研和弘扬。陶行知的一生是为我国人民教育事业和革命事业做出不朽贡献的光辉一生,他的崇高师德和奉献精神永远引领和激励着后世之师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执着追求,无私奉献;他的教育思想、改革创新理论和宝贵的实践经验必将指导和启示我们新时代的广大教师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积极寻求最有效的教学和育人的理论和方法。陶行知提出:“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他又提出:“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等等理论和观点,对我们当代所进行的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转化学困生和转化德困生等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我国科技和经济的突飞猛进,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趋多元化,更需要我们学校教育转变观念,敢于改革创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更多合格的复合型人才。那么,如何能让每一棵小苗都能成才呢?如何能让不同的苗木成为各有所用的人才呢?我们就要像陶先生说的那样做: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使之立足点上求平等,出头之处谋自由。深刻探研、领悟和践行陶行知关于“因材施教”的理论精髓,认真组织开展好分层教学,把每个学困生、德困生转变好,不让他们成为不合格“产品”而流向社会,这是当前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工作者应做的工作,同时也是难做的事情。

每年的中、高考之后,从学校老师到学生家长,从社会各界到教育主管部门乃至政府领导,他们只关注一个学校的升学率,特别是考入重点高中、名牌大学的人数,很少有人愿意去关注那些线下的、落榜的学生的失落、痛苦和失望,有少数甚至是绝望。要知道他们也是将来社会建设的成员。他们中有的做出无赖和不得已的选择,有的甚至选择放弃和自暴自弃。

从我县某校近几年的毕业生情况来看,一部分未考入高中的学生中,有的选择上职业高中,有的选择出去打工,有的就选择自暴自弃,整天在社会上游荡,活动于赌场、娱乐场和酒桌上,经常干些为非作歹,偷鸡摸狗的事情。有几个经常到学校门口寻衅闹事,拦路威胁和敲诈上放学途中的中小学生,学校综治办在调查处理中发现,这些学生当时在校都是学困生和德困生,他们一开始的学习跟不上,老师帮扶力度不够,思想表现差,班主任的转化力度不够,特别是他们的家长监管、教育不够,久而久之发展到这一步。由此可见,正确实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转化学困生、德困生工作对社会的重要意义。说句实在话,从清华、北大到乡村中小学,学困生、德困生校校有,班班在,对这部分学生的帮扶转化和培养教育甚至比那些尖子生优等生的教育工作更有意义。

那么,如何领悟陶行知先生关于“因材施教”理论的精神实质,如何对学困生、德困生实行分层教学、分层帮扶转化呢?从学陶师陶研陶的历程中,从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工作实践中,本人得到了一些启示,也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概述如下:

一、用爱浇灌,用情温暖,用尊重培育,让每一朵花竞相绽放。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陶行知先生告诉我们:

1、作为教育者,需要用心去了解每一个孩子。假如一个班级有50个学生的话,这50个学生基本上来自于50个家庭,这50个家庭的经济文化状况、家庭成员的结构、受教育程度以及爱好等各不相同,这些也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习、生活和成长,特别是那些单亲家庭的孩子、留守儿童和隔代教育的孩子,他们往往是最容易变成学困生和德困生的。因此,无论是班主任还是授课老师都要认真仔细地了解每一个孩子家庭的方方面面情况,建立有效的联系机制,做学生的知情人、知心人,这样工作起来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一生一方法,被免工作简单粗暴,做到针对性和有效性相结合。

2、作为教育者,要用真爱温暖每一个孩子。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对于那些单亲家庭的孩子、留守儿童和隔代教育的孩子,他们缺乏的就是真情关爱。我任教的班级有一个学生,刚入四年级时,在外打工的父母亲突然离婚了,母亲感情出轨与别人私奔,父亲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了,一隔几年杳无音信,把他丢给了70多岁的爷爷。本来爱说爱笑、活泼好动的孩子一下失去了欢声笑语,从此沉默寡言,学习成绩直线下降,而且变得爱发脾气,谁说他就和谁动手打架,作为班主任的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也深感心痛。连续多次家访,了解他家庭的困难,多方打听孩子爸爸的去向,与他爷爷一起拟订了共同照顾孩子的办法,尽可能地帮助他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一些困难,孩子也很懂事,逐渐明白了老师的心意。一次家访时,从他爷爷口中得知他的生日快要到了,我说:孩子,在你爸爸回来之前,你的生日就由老师帮你过吧。在他生日那天,利用班会时间,我买来了蛋糕,在全班同学祝福的歌声和鼓舞的掌声中,他感受到了老师的温暖,同学们的温暖。从此,他学习比以前更刻苦,表现较从前更好,现在已在县城的第一中学就读高二了。

3、作为教育者,要用尊重去培育孩子的信心。孩子的自尊就像花蕊一样容易受到伤害,呵护孩子的自尊只有像保护花蕊一样细心,才能让每一朵花绚丽绽放。而那些所谓的学困生和德困生的自尊经常在不经意间被伤害得体无完肤,一句像“讲了这么多遍你还不会,真笨!”,“在班里就你表现最差!”等话语就像一把把利剑一样刺伤了孩子们的自尊心。所以,真爱、真情和尊重即是真教育,是架起师生之间心心相印的桥梁,是做好学困生和德困生帮扶转化工作的重要法宝

二、分层教学,分层帮扶转化,因材施教,用进步伴随每个孩子快乐成长。

早在半个多世纪之前,陶行知就提出了“分类教学、因材施教”的理论,他说:“松树和牡丹花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受不了,会被烧死。”我们现代的教育也必须和陶行知所说的一样,要有各级各类不同层次的教育,培养出有各种各样不同、分门别类的人才。而我们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要真正践行陶行知的思想,只有通过分层教学,分层帮扶转化,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个

孩子的进步,才能让他们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那么,什么是分层教学?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有区别地设计教学环节和进行教学,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有针对性地实施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不仅根据学生的不同实际选择教法、布置作业,还因材施“助”,因材施“改”,因材施“考”,因材施“分”,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从而达到总体教学目标。分层教学实际上就是陶行知“因材施教”教育理论的具体实施和方法展现。分层教学的原则就是在教学中,着眼点和着力点始终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促进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促使每一个人都获得成功。只有实行分层教学,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少数学困生进行帮扶和转化,对不同层次的学困生、德困生的帮扶转化工作也就有了共同的着眼点和着力点。

具体要怎样做呢?首先要分层建组,即把学生分成A、B、C三个组,然后针对不同组别的学生进行分层备课,分层设置作业,分层辅导,分层测试以及分类矫正,直至全面提高。分层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让每个组别的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收获和进步,特别是要帮助转化C层学生,加强思想教育、心理教育,严格要求,热情关怀,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使他们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质量,稳步发展成为B层学生。

三、注重养成,授之以渔,培养学生自我成长的能力。

“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从陶行知先生关于养成教育的理论中就可以看出: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其健康成长的重要性,良好的自觉行为对教育的收效有多么大。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为师者要有耐心和恒心,要用自己良好的时的习惯去影响、去感化,要用自己的耐心和恒心不厌其烦、坚持不懈地去校正、去引领孩子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最终成为自觉的行为习惯;其次,为师者要用表扬和鼓励为武器,让孩子在自信中自觉消灭不良的行为习惯。

对于少数学困生、德困生来说,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重要,培养他们自觉的学习能力更为重要。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陶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为师者应把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紧密结合起来,让他们学会学习,自我成长。正如陶先生所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总之,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形势下,在学陶师陶的浓浓氛围中,认真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用陶行知关于“因材施教”的理论作指导,深入研究,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分层教学、分层帮扶转化学困生和德困生的新方法、新思路,是对“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理念的具体实践,是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本质要求的具体落实。为此,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把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学习现代教育思想结合起来,融合起来,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开拓创新,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以陶行知先生为楷模,为把学生培养成为“真人”,并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一代新人,为建成小康社会输送出更多的合格人才而努力工作。

本文参考文献:

《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上海教育出版社

陶行知著作《中国教育改造》安徽人民出版社

《好老师因材施教12个方法》中国青年出版社 【美】莫尼克·麦基著,李红译 „„

第三篇:学陶师陶论文

认真学陶师陶 提高自身素质

永济市城北中学张文丽

摘要: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以其深刻的职业认识和创造性的职业实践,为我们树起了一座师德的丰碑。文章系统阐述了陶行知丰富而深邃的师德思想及其现实启迪,为当今加强师德建设展示了一个新的视野,为广大教师提高职业道德素质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营养和理性思考。

关键词:陶行知师德现实启迪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爱国者,是由卓越的民主主义战士进而成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典范,曾被宋庆龄女士称为“万世师表”。所以学习陶行知先生思想,就需要像他那样做到为人师表。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为人师表作为一种师德规范,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内容,它突出体现的是教师对真、善、美理想人格的不懈追求,其中为人师表既蕴含着真,品格上的诚实正直和言行上的一致,表里如一,它也饱含着善。陶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不正是说明了这一点吗?它还体现着美,即语言美和仪表美。为人师表的教师具有表率作用,陶行知先生说:“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躬亲共守。”其教育生涯说明,为师躬行自明,身体力行,才能立教于天下。教师还应严以律己,真实诚恳,精神高尚。新世纪里的中国,正在进行着一场全面深刻的社会改革,目的是把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中国展现在世人面前,全力建设好和谐社会。在这一过程中,基础教育担负着重大的使命。1

为培养适应新世纪发展需要的新人,我们教师要不断加强为人师表的修养,树立当代良好的师表风范。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作为一名中学教师,凭着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始终以陶行知先生这种献身教育的精神激励自己,并努力塑造良好师德。

一、学陶师陶,关爱学生

教育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不能没有水。古人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陶行知先生也曾有过“爱满天下”的观点。我觉得师爱犹如一束灿烂的阳光,能照亮学生的心灵。师生之间互敬互爱,就会促进学生成长,无形之中改善师生间的人际关系,使教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给学生以生理和情感上的安全感。根据美国心理学家研究,学生对师爱的需要仅次于母爱和父爱,如果一个人早年体验到充满爱意的关爱,就会为其人生的开端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爱的氛围里,在师爱中学生才尽可能地释放所有的潜能,发展其天赋与个性。因而,热爱学生为为师之本,我们要把心灵献给孩子们。

二、学陶师陶,尊重家长

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而学生的父母是家长,所以我觉得在学陶师陶过程中,处理好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显得尤为突出。作为家长和教师来说,他们都是学生的教育者,也共同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家长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与教师有着地位平等的关系。家长是学校教育的支持者,也是学生法律意义上的监护人,因此处理好二者关系事关重大。作为教师,应把家长当成自己的合作伙伴和合作对象,这是一种和谐合作的关系,一种互相尊重的关系。决不能认为家长在教育中可有可无或关系不大,甚至对其毫无热情、冷淡傲慢、盛气凌人、训斥挖苦、态度蛮横等,这都是不道德的,也违反了师德。教师应认识到

家长不是教师对学生教育与管理权力的延伸,而是学生成长的内外环境的动因。

三、学陶师陶,团结同事

团结协作是教育中普遍倡导的一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处理教师各种人际关系、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通过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我认为,作为教师必须做到相互尊重与合作。因为紧密团结的教师团队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必备条件之一,而且要克服过去那种文人相轻的不良现象,它容易导致教师间人际关系冷淡、封闭,对团结协作共同育人风气的形成有相当大的消极影响。一个合格的教师总是能真诚地对待领导和同事,力图避免侵犯同事的尊严、影响合作的各种行为,对同事获得的点滴成绩能真诚地表示祝贺,在业务上和修养上能取长补短。对于同事的表扬和有关工作的批评能在其当面而不是私下里暗箱操作。能承认在教学、教研上的不足,努力客观地对待同行的评价,对自己取得一点成绩或受到一点批评都可泰然处之。能承担学校管理中教师应承担的责任。与同事能和睦相处,乐于帮助同事,把学校的教师看成兄弟姐妹和父母家人,一起分享快乐,分担忧愁。要正确对待同行的评价,不可只听好话,烦听批评,毕竟忠言逆耳利于行。

总而言之,教师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合作,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办好教育是大有裨益的。

四、学陶师陶,勇于创新

学生在学校内的时间相对于人生而言,毕竟是极为短暂的。因而,学生在学校里更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习惯与技能,在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中,让他们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教师则是独立研究、独立学习的指导者与领路人,要以科学的态度,创新的精神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掌握时下最新的科学知识与信息,还要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教研和科研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善于捕捉灵感,注重课堂生成与预设,经常撰写论文并总结教学经验,并在不断地撰写过程中提高自己的驾驭教育教学的能力。要善于接授新观念、学习新教法,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改革。

学陶,既提高了我们的师陶认识;师陶,又净化了我们的心灵。我们通过学陶师陶活动,在理性的光辉中走向火热的情感,在热烈的情感中走向持久的理性。为了祖国的教育事业,我们不断学陶师陶,塑造良好师德,为培养新一代高素质人才,实现祖国强国梦想而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教育文集》

2、《陶行知全集》第1卷

第四篇:师陶杯论文

浅析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衔接问题

积极推进有效教学

摘要:

新课标实施以来,高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达成有效教学。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课程安排,课本设计,教师和学生自身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前后衔接的问题,影响了有效教学的进行。在对所任教的中学300多名学生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和对15名英语教师进行访谈之后,笔者总结了一些调查中显示出的影响有效教学的衔接的问题,并就此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希望对推进高中英语有效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 新课标

有效教学

衔接问题

学生实际

一、引言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2003年,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根据高中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和学业发展的需求,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在这段对于高中英语课程总目标的描述中,我们可以明确的看出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目标注重了对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的培养。高中英语教学在培养学生这一能力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课程安排,课本设计,教师和学生自身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前后衔接的问题,影响了有效教学的进行。在对所任教的盐城市第一中学300多名学生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和对15名英语教师进行访谈之后,笔者总结了一些调查中显示出的影响有效教学的衔接的问题,并就此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希望能抛砖引玉。

二、问卷调查及访谈情况简介 此次问卷调查共发放51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500份,调查对象为高

一、高二年级学生。成功参与调查的学生中,高一学生有215人,高二学生为285人,男生为302人,女生为198人。参与访谈的教师中,高级教师5人,中级教师3人,初级教师7人。

三、调查和访谈中显示出的影响有效教学的衔接问题

(一)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

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问题是高中英语教学中必须直接面对的问题。调查显示,问题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1.教学内容的不衔接

初中阶段,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理念选择教学方法,以中考为目标实施教学,升入高中之后,89﹪的学生觉得一时难以适应高中的英语教学。在教学内容方面表现尤为突出的是,初中阶段学生并未系统学习过音标,而现在所使用的牛津版教材词汇量很大,且内容较为丰富,学生在单词掌握上存在很大问题。词汇量不足又会影响学生提高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的发展。2.学生的心理环境前后脱节

步入高中以后,学习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部分学生由初中的“佼佼者”变为“普通人”,需要重新适应同学、班级、教师、校园环境,使学生形成较大的心理落差。由此,一部分学生会选择给自己重新定位,严格要求自己,踏踏实实的学习,在平时英语学习的点滴中逐步积累,夯实基础;而还有一部分学生在巨大的心理落差之下,采取了“破罐子破摔”的态度,对英语学习采取无所谓的态度,甚至连最基本的完成老师布置得家庭作业的任务都不能完成。另一方面,高中教师忙于完成教学任务,且高中老师心理背负着高考的重担,总希望学生能将所讲的知识掌握和运用的更好,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保持学生的高中英语持续性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的激励性的评价相对于初中要少,这在另一方面也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心理造成了影响。

3.高中教师对初中英语教学的了解存在空白

在访谈中,只有四位老师曾接触过初中的英语教学,其他教师,尤其是初级职称的教师,大学毕业以后就直接走上了高中的讲台,初中课程改革的推广,使得老师们对学生的英语基础缺乏相应的了解,只能通过学生在教学过程显露出的 不足作出相应的调整,往往对教学产生影响,表现比较突出的就是语法方面,高一一开始的语法就为定语从句,这要求学生对句子的成分结构必须有所了解,而初中的英语教学对此并没有细细分析,学生概念不清,对于句子结构更是一窍不通,连什么是主谓宾都不知道,更不说表语、宾补这些汉语中没有的术语,学生很难接受老师所讲的内容,对之后的从句的掌握也较差。老师往往在上的过程当中才发现学生这方面知识的缺乏,再回头去补,收效甚微。

(二)教材内容与教学实际有脱节

1.部分教材内容不贴近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

现在所使用的牛津高中英语教材采用模块划分的方式,一个模块三到四个单元,一个单元七个版块,教育目标明确,教学任务清晰。教材内容富有较强的时代气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和人文素养。版式设计合理优美,图文并茂,色彩柔和,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愿望。但是笔者所在的学校招收市区及农村地区的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些话题,比如M7U4 Public transport & M8U3 The world of colours and light & M8U4 Films and film events等单元的话题,市区的学生相对熟悉一点,认同度较高,课堂活动的参与度也较高,而那些农村地区的学生则比较陌生,这些话题不贴近学生的生活,他们很难参与到课堂的活动当中来。2.课程编排与实际课时有冲突

新课标要求,高中阶段学生必须完成五个必修模块的英语学习且成绩合格取得学分方能毕业,在此基础上,还有六个模块的顺序选修教材取得学分才能参加高考。具体说来,半个学期要求学完一个模块。英语周报及其他教师参考资料上安排一个单元为十个课时,以我校英语一周五课时来计算,一个单元的教学任务应该在两周之内完成。但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一个学期来的教学证明这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加上讲解练习所需的课时,所以笔者总感觉较难把握对此教材单元课时及单元中版块课时的安排。

3.教学要求与实际语言环境及学生实际能力有偏差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通过新教材的学习,完成一系列相关的任务从而锻炼自己运用英语的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组织等能力。以牛津教材每一单元的task部分为例,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高中的学生在活动组织能力方面早已经达到教材的 要求,有些任务的设置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如M7U3 task 中,skills building 1 reading charts and graphs 过于简单。而另一方面,教材中一些任务的设计,如M8U4 project 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能很好的组织好相应的语言。在这样一所兼收市区和农村地区学生的学校里表现如此明显,试想在整个江苏地区,苏南苏北的地域差别将使得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差异更大。

(三)高考的现实和新课标的要求不完全一致

高考是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虽然形式上由提前实施的口语测试以及听力,阅读,写作等部分组成。但是在实践中发现口语测试较为简单且有流于形式的现象。高考主要测试考生的英语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侧重对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对运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查。因而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大多数老师特别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因而在课堂上往往并不重视口语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再加上课时较为紧张,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学生当堂训练的时间少,很难有机会在自然的语境中习得英语。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实际运用英语从事交流活动的能力不强。

四、解决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衔接问题的建议

作为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的实践中解决所存在的衔接问题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

(一)树立大课程观,全面把握初高中教材

高中英语教师要熟悉初高中英语教材,也要对初中教材内容有所了解,这样才能根据学生实际基础,在课堂上更好的让学生把握好重难点,由此,对于学生在初中没有学过的内容,比如音标,老师可以在新生刚入学的阶段开始有所讲授提示,减轻学生今后背诵单词的难度。对于那些大学毕业之后就立即走上高中英语教学讲台的年轻教师,所在学校可在新教师上岗培训的课程中包含一个对初中英语教材的简单介绍。

(二)注重师生情感的沟通和衔接

高一学生因为环境的变化而形成心理上新的“断乳期”,也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转折点。学生是厌倦上英语课,还是期待着上英语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用自己的激情燃起学生求知的渴望。新课改理论指导下的课堂教学要求 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有效灵活地传授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情感交流,教学互动,从而营造“激趣→创景→点拨→探求→交际(综合运用)”的教学互动过程。同时,教师可与学生分享自己的兴趣、经历、特长、教学策略与方法等。让学生尽量多地了解老师。课后也可以与学生定期沟通,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对学生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方法、建议等,严格教学常规管理。周记也是教师和学生谈心的一个重要也有效地媒介。笔者在高一阶段要求每位同学都写周记,及时批改并积极反馈。学生乐意跟老师分享他们的心事,而老师的积极评价和对他们心中困惑的一些建议也帮助他们更好的走好高一这一过渡和适应阶段,在这过程中,学生也锻炼了自己的英文思维和写作能力。教师的及时关着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英语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增强英语学习的自信心。

(三)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灵活运用教材

教师不应是教材的被动使用者,而应该是教材的积极开发者。新教材提供了较多数量的语言材料,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教材实际需要灵活地、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针对词汇多的问题,老师就应放弃逢生词就讲练,要把词汇分类,重点讲解日常生活中运用频率高的单词,并让学生熟练运用。而对一些使用频率低的单词,只让学生知道其意思就可以了。对于新教材的各个项目,教师应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适当地讲练。例如,上听力课时,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可让他们达到会复述文章。而对于一般学生,可让他们达到听懂材料、跟读材料、熟悉材料即可。英语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一特点决定了英语课要改知识传授型为能力练习型。教师要减少讲解的内容,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猜测生词,领略作者的意图,理顺对话或短文的内在逻辑关系,体会英语的语言美,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成功的英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堂上创造更多的和接近真实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际。在语言点教学上,要做到先意义、后结构、创情景、用中学。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精心研究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对教材精心“加工”。

(四)单元目标代替课时目标,提高课时利用率

在教学设计目标时,要明确学生的学习效果才是有效教学的目标。牛津版教材每个单元容量较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不拘泥于教参的要求,灵活合并部分内 容,比如,每一单元的welcome to the unit往往旨在引入话题,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但这一部分并没有必要占用到整整一节课时,教师可将这一部分与reading结合起来,作为reading的导入部分welcome to the unit也可以与word power部分结合起来。教师可根据每一单元实际情况进行整合。这样既将整个单元内容衔接起来,也提高了课时效率,更有效地完成每一单元的教学目标。

(五)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激励

现行的高考有力地促进并规范了中学英语教学的发展,然而高考本身的缺陷也给中学英语教学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应侧重形成性评价,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和成功,认识自我,增强自己,调整学习策略,促进其综合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同时,其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被予以及时肯定。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学生从被动转变为主动,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提高。当教师们不再只着眼于学生的分数,而关注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师生关系会日益融洽,在融洽的英语课堂的氛围中,学生不断提高自我。

五 结束语

总之,新课标实施以来,高中英语教学有了巨大的改进也暴露出很多问题。研究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的衔接问题,可以使高中英语教学走向更加科学的轨道。使得教学的各个环节相互呼应,达到有效教学的目标,更好的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完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2005 2.张璐 略论有效教学的标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 3.谢凯灵 “行动研究在英语初高中衔接教学中的应用”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 第11期

4.王笃勤 《英语教学策略论》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5.李季林“认识初高中英语教学区别 搞好教学衔接” 红蜻蜓素质教育网

第五篇:陶研论文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从一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一、“生活教育”理论的概述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我国现代教育重要的思潮之一。从定义上说,“生活即教育”就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来说:是生活决定教育。“社会即学校”是与“生活即教育”紧密相联的,是“生活即教育”的不同说明,“社会即学校”的根本思想是主张使学校社会化,使学校与社会息息相关。“教学做合一”,是由“教”为中心到“学”为中心,“教学合一”到“教学做合一”,由“学”为中心再到“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他强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的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我们把它理解为:教育要使幼儿学习生活,教育要利用生活,教育是为了生活。

“生活教育”理论实质上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教育理论。他与时代发展同步,既反映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发展的趋势,又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着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这对我国的教育改革有很大的启发。

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幼儿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幼儿教育包括:生活卫生习惯、体育活动、思想品德、语言、常识、计算、音乐和美术等。

(一)、创设贴进幼儿的生活环境

幼儿园的绿地,能让幼儿真正的走入自然、亲近自然。例如我园的种植地、草坪,孩子能融入其中,对植物进行照料、在小树旁嬉戏。开放的环境给孩子带来的不仅是玩耍的快乐,更有爱心的培育、情感的陶冶。在开放式的幼儿园内的自然环境中,我们更多地赋予它“爱”的教育内涵,使我们的课程得到充实和完善。

(二)、加强实践,开发幼儿创造力

教师应有很好的诱导幼儿的能力,因为合理的诱导幼儿,才能使幼儿对科学创造感兴趣,而且要在日常生活中随机诱导或多做些有创造性的游戏,因为有很多发明创造的例子都是来源于日常生活。如“牛顿看到苹果落地而发现地球引力”等等。这些闪耀着智慧火花的发明其实并不神秘,都是来源于生活的。再就是要培养幼儿有很好的观察能力,因为观察是创造思维的前提,只有多观察才能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只有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认识才能上升为理性阶段,进而为创造奠定基础。当然这些只凭空口说教是不行的,应让幼儿多多观察、亲自实践。没有实践就没有自然科学,就没有发明创造。此外,要多开展活动,开展建设未来“小设想”活动,这也是培养幼儿创造意识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下载官样妥贴与陶谢风流论文(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官样妥贴与陶谢风流论文(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师陶杯论文

    以红山森林动物园为资源开展的主题活动与班级区域游戏的有机整合的研究 【摘要】 环境使幼儿最好的老师,以幼儿园动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基础,顺应幼儿对动物与生俱来的好......

    陶行知论文

    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对小学班级管理的启示 大位小学 张艳 陶行知先生有一句话叫“名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的地步。” 我深感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正在进行的......

    广告与策划论文.doc 陶丽丽 34

    2011-2012年第一学期《广告与策划》科目考查卷专业:英语(经贸)班 级:08—2任课教师:倪细云 姓名:陶丽丽学 号:08134130234成 绩《广告与策划》学习心得一、学习《广告与策划》课程......

    土木工程概论论文(谢冠)

    土木工程概论论文——我对土木工程的认识建管学院09级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01班 ————20090784谢冠我对土木工程的认识 作者:重庆大学 建管学院 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 谢冠 简......

    陶行知教育论文

    由我党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所想到的 ——浅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实现 摘要: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战争年代开始一直到改革开放前,共产党的思想政治工作......

    陶行知思想论文

    谈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大新镇李王小学王锋 内容摘要:“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

    陶研论文(精选五篇)

    “教学做合一 学以致用”思想指明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活动方向 【摘要】“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即:“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

    学陶思陶论文(范文)

    奉献教育 陶行知先生,一位现代民主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先行者。陶先生说:“我们的孩子从老百姓中来,他们还要回到老百姓中去,以他们所学得的东西贡献给老百姓。”为了改造中国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