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进案例征文(五篇范文)

时间:2020-11-23 23:20: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改进案例征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改进案例征文》。

第一篇:教学改进案例征文

【篇一】

《工程制图》课程是工程类专业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涵盖了几乎所有的工科类专业以及部分工科院校的理科甚至极个别的文科专业。其性质上,既有比较系统且相对完善的理论基础,包括国家标准对制图的基本规定、画法几何、投影法基础、点线面投影、基本体投影、切割体投影、相贯体投影、组合体画法与看法以及机件常用表达方法等内容,又有很强的专业实践性,要求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能够学以致用,将工程实际中那些不便于用语言描述的问题或者思维用制图相关理论表达出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和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在传统的工程制图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主要是以多媒体课件讲授为主,以学生课后的绘图大作业和习题小作业为辅,二者结合,培养学生的读图和绘图能力,虽然在课程结束的考核过程中,卷面体现学生的绘图能力的确比学习初始时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在后续的测绘、其他工科类相关课程的课程设计及实习中,普遍发现学生的绘图能力及读图能力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不仅不能对机件或者设备进行合理地表达,而且读不懂稍微复杂点或者理解一些常见的工程图样,计算机绘图软件的使用也有待进一步的熟悉,不能将理论和实践较好地结合起来。

然而,近年来,随着各行各业对应用型人才的广泛需求,职业教育、卓越工程师计划、工程专业认证等的兴起,以工程实践为基础,做好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已经成为当前人才培养的新方向。《工程制图》课程作为“工程界的技术语言”,在工科专业的学习、工作甚至生活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在此形势下如何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更好地应用到教学中,体现各专业特色,做好应用型大学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真正的学有作用、学有所成,已经成为《工程制图》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此,本案例以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为出发点,以工程制图理论学习与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实践案例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提供了一种体现专业特色以及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教学改革。

本案例以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工程制图教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先给学生介绍制图在专业学习、专业实践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各种各样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生动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主动地自发地学习,在此基础上,首先提供给学生一些工程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工程的实施过程中相关的工作并在课下寻找与此类似并与专业相关的自己想做的一些产品。

然后对学生的意向设计产品进行收集,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将学生的兴趣点与学生所学专业结合起来设计成一个一个的工程案例,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每一组相当于一个组织机构,机构内部设置ceo、研发部、销售部、办公室等部分,要求每组的学生根据组内学生的特长和兴趣点进行合理地分工。

接下来,进入产品的测绘阶段。在此阶段,要求每组学生在课下开会讨论产品的可行性及技术设计上的关键点、创新点。

讨论的结果可在课堂上让每组学生派代表进行陈述,其他组的学生可对该陈述提问,对于涉及到的一些难点的问题老师可做指导,学生也可课下继续开会组织组内同学一起解决,在不断地答疑和讨论中,确定产品的初步设计方案和设计步骤。

图样作为工程界的共同语言和技术语言,具有语言和文字所不能代替的作用,进行设计,必然要进行绘图,而对于这些还未完整系统学习工程制图的学生而言,前期的这些准备工作只是让学生对于工程以及所学专业与工程图样之间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如何利用图样进行表达则是接下来要引导学生学习的问题。因此,接下来,就从产品引入装配图、零件图和组合体的概念,告诉学生装配体是由各种各样的零件按照一定的装配关系装配起来的,而零件的形状复杂多样,组合体则是其雏形,以此引入组合体的概念并对组合体的分析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将自己的设计和前面提到的这些概念结合起来,讨论自己设计的产品细化为组合体的话都由哪些基本体经过了哪些切割和叠加按照什么样的相对位置关系组合起来的。

然后引导学生分析组合体中各个基本体的表面组成,并由此引导学生理解平面立体和曲面立体的概念,同时告知学生立体的投影即是组成立体的各个表面的投影集合,然而学生对于平面或者曲面的投影怎么作图并没有什么概念,此时再引导学生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同时引入投影法的概念以及国家标准对于制图的基本规定。

通过此过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地去获取对完成自己的任务所有用的知识,学完之后,对于工程制图的知识体系及其系统性、理论性和实践性也有了更深刻的领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也更透彻,同时,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结合起来,更能体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色。

【篇二】

《工程制图》课程是工程类专业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涵盖了几乎所有的工科类专业以及部分工科院校的理科甚至极个别的文科专业。其性质上,既有比较系统且相对完善的理论基础,包括国家标准对制图的基本规定、画法几何、投影法基础、点线面投影、基本体投影、切割体投影、相贯体投影、组合体画法与看法以及机件常用表达方法等内容,又有很强的专业实践性,要求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能够学以致用,将工程实际中那些不便于用语言描述的问题或者思维用制图相关理论表达出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和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在传统的工程制图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主要是以多媒体课件讲授为主,以学生课后的绘图大作业和习题小作业为辅,二者结合,培养学生的读图和绘图能力,虽然在课程结束的考核过程中,卷面体现学生的绘图能力的确比学习初始时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在后续的测绘、其他工科类相关课程的课程设计及实习中,普遍发现学生的绘图能力及读图能力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不仅不能对机件或者设备进行合理地表达,而且读不懂稍微复杂点或者理解一些常见的工程图样,计算机绘图软件的使用也有待进一步的熟悉,不能将理论和实践较好地结合起来。

然而,近年来,随着各行各业对应用型人才的广泛需求,职业教育、卓越工程师计划、工程专业认证等的兴起,以工程实践为基础,做好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已经成为当前人才培养的新方向。《工程制图》课程作为“工程界的技术语言”,在工科专业的学习、工作甚至生活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在此形势下如何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更好地应用到教学中,体现各专业特色,做好应用型大学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真正的学有作用、学有所成,已经成为《工程制图》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此,本案例以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为出发点,以工程制图理论学习与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实践案例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提供了一种体现专业特色以及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教学改革。

本案例以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工程制图教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先给学生介绍制图在专业学习、专业实践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各种各样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生动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主动地自发地学习,在此基础上,首先提供给学生一些工程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工程的实施过程中相关的工作并在课下寻找与此类似并与专业相关的自己想做的一些产品。

然后对学生的意向设计产品进行收集,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将学生的兴趣点与学生所学专业结合起来设计成一个一个的工程案例,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每一组相当于一个组织机构,机构内部设置ceo、研发部、销售部、办公室等部分,要求每组的学生根据组内学生的特长和兴趣点进行合理地分工。

接下来,进入产品的测绘阶段。在此阶段,要求每组学生在课下开会讨论产品的可行性及技术设计上的关键点、创新点。

讨论的结果可在课堂上让每组学生派代表进行陈述,其他组的学生可对该陈述提问,对于涉及到的一些难点的问题老师可做指导,学生也可课下继续开会组织组内同学一起解决,在不断地答疑和讨论中,确定产品的初步设计方案和设计步骤。

图样作为工程界的共同语言和技术语言,具有语言和文字所不能代替的作用,进行设计,必然要进行绘图,而对于这些还未完整系统学习工程制图的学生而言,前期的这些准备工作只是让学生对于工程以及所学专业与工程图样之间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如何利用图样进行表达则是接下来要引导学生学习的问题。因此,接下来,就从产品引入装配图、零件图和组合体的概念,告诉学生装配体是由各种各样的零件按照一定的装配关系装配起来的,而零件的形状复杂多样,组合体则是其雏形,以此引入组合体的概念并对组合体的分析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将自己的设计和前面提到的这些概念结合起来,讨论自己设计的产品细化为组合体的话都由哪些基本体经过了哪些切割和叠加按照什么样的相对位置关系组合起来的。

然后引导学生分析组合体中各个基本体的表面组成,并由此引导学生理解平面立体和曲面立体的概念,同时告知学生立体的投影即是组成立体的各个表面的投影集合,然而学生对于平面或者曲面的投影怎么作图并没有什么概念,此时再引导学生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同时引入投影法的概念以及国家标准对于制图的基本规定。

通过此过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地去获取对完成自己的任务所有用的知识,学完之后,对于工程制图的知识体系及其系统性、理论性和实践性也有了更深刻的领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也更透彻,同时,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结合起来,更能体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色。

【篇三】

一、教改提出背景

《食品工艺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核心专业课程,实践应用性很强。长期以来,该课程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等方面一直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由于理论教学内容枯燥,实验教学项目简单,考试形式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通常不高。

**省是我国食品工业大省,**是**食品工业强市,**科技学院食品各专业人才培养必须走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道路。《食品工艺学》教学团队在与地方食品行业、企业接触中了解到,对《食品工艺学》课程,企业不仅希望学生熟悉各类原辅料要求、生产加工工艺,还希望学生会操作常见食品机械,熟悉相关产品质量标准及生产作业标准,会进行配方、工艺设计,能对生产过程中常见质量问题进行正确分析和科学预防。甚至希望学生具备把“专业知识大众化”的高水平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述能力和沟通能力。这些要求均高于传统教学能够提供的“输出”。

因次,无论是站在学生需求角度,还是站在食品行业、企业需求角度,《食品工艺学》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二、教改基本思路

obe(outcomebasededucation)是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遵循反向设计原则,按“需求”来进行人才培养,是近些年国际公认的专业工程教育改革主方向。本课程改革以obe理念为核心,以食品行业对研发及技术人员的岗位需求为导向,采用反向设计来组织教学内容、授课形式以及考核。

(一)基于地方龙头食品产业特点整合教学内容

《食品工艺学》在整合理论课和实践课教学内容时,应基于地方龙头食品产业特点,以产品类别划分教学模块。对每个模块内容的整合,除了要体现知识的准确性和广博性,技术的前沿性和应用性,更要注重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思维的培养。

(二)实施“混合式”教学方法

1.以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为主导

在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中以任务驱动式为主导,要求主讲教师引导学生成立学习小组,并根据课程教学目标为学生设置总任务和“子任务”,让学生们在接受、认知和完成一个个“任务”中,从被动变为主动,体验通过主动行动获取知识,通过亲身参与提升能力,通过团队协作克服困难,通过积极进取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和成就感,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判断、识别、心智活动等的良性循环。

2.以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作辅助

受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学习基础、课程学时、教学环境等条件限制,在教学中全程采用美国、德国等典型obe教学模式还不易实现。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鼓励教师根据课程特点把多种教学方法与任务驱动法有机结合,并根据课程内容所需教学情境,把多媒体教学、生产现场教学等手段合理运用,实施“混合式”教学。

3.探索“双元式”教学模式

《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需要探索一条课上采用“混合式”教学,课下通过“开放式课堂”实现补充和提高的“双元式”教学模式。“开放式课堂”形式应多样化,以适应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4.推行形成性考核方式

成果导向教育以“需求”来选定教学内容,而行业、企业的“多样化”需求是无法在一次考试中体现的,要变“一卷定终身”的终结性考核为形成性考核,多元化评定学生成绩,引导学生重视学习过程,重视思维的形成和学习方法的获取。

三、教改设计与实施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工艺学》教学团队基于obe思想,对**级和**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工艺学》课程进行了综合改革,取得了较为满意的阶段性成果。

1.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整合

**市优势食品产业为速冻米面制品、谷物方便食品、乳制品、饮料等。为更好地服务于地方食品龙头产业,《食品工艺学》教学内容经整合,把原粮原油工艺单元删去,调整至《食品原料学》课程中,把肉制品工艺学、豆制品工艺学删去,改为选修课。整合后的教学内容按谷物方便食品、烘焙食品、饮料、乳制品四大模块设置,分两学期开设,总学时128个,其中实验学时44个,占总学时的34.3%,设计型、创新型实验学时25个,占实验学时的56.8%。整合后的教学内容见下表1。

2.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设计与实施

以**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学生总任务设置为: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食品工艺学Ⅰ》要求设计并制作一款创新性方便食品或快餐食品,《食品工艺学Ⅱ》要求设计并制作一款创新性风味复合饮料或乳制品。除总任务外,还设置了多项子任务供学生选择,见表2。

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中,各主讲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任务特点,积极把传统讲授法、pbl(问题式学习)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等融入到了教学中,实施“混合式”教学。例如子任务“主题论坛”是pbl教学法的典型应用;

“玩转课堂”则是角色扮演法的典型体现。

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教学团队采用了自主开发并不断完善升级的高质量《食品工艺学》多媒体教学课件,还把教学现场直接搬到了**花花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三全食品有限公司等校企合作基地,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3.“双元式”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

课程教学团队目前已建成质量较高的《食品工艺学》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借助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第二课堂优质资源,《食品工艺学》教学团队引导学习小组把任务完成和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专业活动结合起来。通过与科技创新协会、烘焙俱乐部、食品科普协会等学生社团合作,学生们成功组织、参加了创意烘焙、创意冷饮、美食文化节、**省大学生传统美食创意大赛等多项专业活动,并取得了较好成绩。

4.考试改革的设计与实施

以**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工艺学Ⅱ》为例,学生成绩由四部分组成:期末试卷成绩(50%)、理论课综合表现(20%)、实验课考试成绩(20%)、实验课综合表现(10%)。其中:理论课综合表现由学习任务完成情况(70%)、出勤与课堂表现(20%)、作业(10%)三项构成;

实验课考试成绩由实验准备(5%)、现场操作(20%)、完成时间(10%)、设计与要求符合性(**%)、成品综合评价五项构成(50%);

实验课综合表现由预习情况(10%)、现场操作(50%)、实验报告(40%)三项构成。

第二篇:教学设计改进案例

教学设计改进案例

《长方体》

改进后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在自主探究中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的联系。

2通过开放型的问题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

3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的小组式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主动探求知识的能力。(二)学情分析: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它是在学生初步识别长方体、正方体,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以用其他立体图形作准备,使学生由认识二维空间发展到认识三维空间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第一环节,课始课件演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组成的图形。然后教师请学生找出我们学过的图形长方形、正方形。

第二环节,教师通过教材P13配套示范图片,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同时,让学生把自己带来的物体进行分类。教师利用电脑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引导学生初步比较长方体、正方体与长方形、正方形的异同。顺势提示课题。

在新课导入时,通过课件活泼的画面,美妙的音乐,激发学习兴趣,学生既回顾了旧知,又唤起了学生参与探究的欲望。2组织探究,掌握新知(1)初步感知面、棱、顶点

这一环节,通过学生使用长方体,正方体模型,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等,同时结合电脑的演示初步感知、体验长方体、正方体面、棱、顶点的概念。

这一环节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练习,充分利用了教学模型,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加活动,在操作中发现,建立了面、棱、顶点的概念。(2)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第一环节:动手操作,直观感知。

教师要求学生以4人一小组为单位,动手动脑探究长方体的特征,同时出示温情问题导向:1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的大小、形状一样吗?2长方体有几条棱?每条棱的长短一样吗?3长方体有几个顶点?每个顶点有几条棱相交?4老师希望你能用实践作说明以上问题。

第二环节:小组交流,达成共识 学生在动手中,初步感知长方体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再请组长汇报。

一、二环节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自主探究。学生在活动中感知长方体;在学生相互争论、相互补充、相互启发中建立长方体清晰的表象,同时教师的温情提示,也体现实现的人文关怀。第三环节:电脑演示、验证认识

当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长方体特征后,教师利用电脑演示:一个长方体匀速转动,清晰、有序地显示长方体六个面,接着排开、分 解;十二条棱也分组排开;八个顶点也进行闪烁;验证了学生的认识:长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有的两个面也是正方形)。

通过电脑演示验证学生的认识,促使学生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也突出了教学难点。

(3)探究正方体的特征

第一环节:电脑演示,学生观察:正方体有什么特征? 第二环节:师生归纳。

这部分采用直接演示,学生观察特征,让学生在看一看、说一说的活动中,归纳、表述长方体的特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初步逻辑思维能力。(4)联系本质,引导辨析

第一环节:让学生分别找出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二环节:出示一些立体图形,请学生用学过的知道说明哪些立体图形是长方体、正方体?(先小组合作学习,在请小组组长汇报合作学习结果。)

这一开放性问题的提出,引发了学生思考。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必须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进行搜索、归纳、整理,让学生在比较中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学习方法,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第三环节:总结长方体特征。3实践运用,巩固新知

同学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的特征,那么咱们来说一说,在生活中,你还见过那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把学生学到的的本节课知识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同学们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此基础上,小组同学拿出长方体的正方体的实物模型,互相交流,巩固本节课的内容。4梳理知识,反思总结

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张学习报告,(设计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参与教师的表格)整理今天的学习内容,同时合理评价同学、自己在学习中表现和收获,并提出不同见解和值得探究的问题。

反思总结由“关注结果”走向“关注发展”,“凸现”了过程性、激励性。梳理知识时不仅设计学习报告,总结自己的学习,还开展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评相结合的师生双向参与、交流互动新评价方法。同时也提倡反思问题和有价值的学习内容。

第三篇:初中地理教学改进案例

初中地理教学改进案例——我国的人口

案例说明

在中国地理教材中,“我国的人口”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学好本节对学习各个地区以及各主要省份的人文知识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当今世界人口迅速发展而造成许多人口问题是学生能够听到或看到的,有感性认识。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善于寻求、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牢固掌握知识点,所以设计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以学生为主,老师起一个组织者的作用。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人口增长、分布的特点,知道人口的发展所带来的人口问题 能力目标:提高阅读各种示意、图表,培养学生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初步学会从图表上获得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计算图表中人口增长的速度,使学生认识人口问题;懂得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要与环境、资源相协调;初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我人口增长、分布的特点 教学难点

人口发展带来的人口问题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用人口的最新报道引入 2.我国人口的分布(1)

知道人口密度的概念

(2)

看图了解我国人口的人口分布情况(3)

学生讨论人口分布的规律 3.我国人口的增长情况

(1)通过数据计算我国人口的增长速度(2)看图知道我国人口增长规律 4.我国的人口问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是通过图表和数字的运用,让学生对我国的人口增长和人口分布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时也通过一些具体的数字计算使学生的人口忧患意识得到一个初步的加强,树立一个正确的人口观。

二期课后的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文字说明少了,但增加了读图题和分析讨论题的量。重在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改进我重点放在读图分析上,如:让学生阅读书上相关的图;出示地图册上的示意图;展示在网上搜寻到的相关图,通过阅读——讨论——分析得出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增长情况以及造成当今我国的主要人口问题。整堂课教师起了一个组织者的作用,把大量的空间让给学生,学生反映也较积极,特别是两次学生讨论效果良好,一是讨论人口的分布规律;二是讨论我国的人口问题。由于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自己通过阅读地图,自己去设问、然后想法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课后的练习情况也较好。

本节课学生的参与程度较高,在课堂活动中基本达到教学目的。

一堂“开放课”的启示

汀溪中学 CGX

开学伊始的第一堂地理课(绪论),常言道:“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节课上得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热情和欲望,以及今后地理课的教学效果。因此,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我颇费心思,如何设计才能让学生对今后的地理课产生一种“企盼心理”呢?下面是本节课的部分教学片段:

首先教师利用幻灯片展示一系列地理图片资料:沙漠、海洋、山峰、南极、某地的四季景观等,再播放一段人文景观的录象,内容有人头攒动的大都市街景,有渺无人烟的青藏高原等。并不失时机地提出一系列耐人寻味的问题:如为什么有的地方沙海茫茫,有的地方碧波荡漾?为什么有的地带城市密集,有的区域人迹罕至?……

课堂上学生被画面所吸引,进而被问题所触动,开始在书本上查找答案,边阅读边思考,而后开始交头接耳,有了异动,并陆续有同学举手回答问题,如果回答不完整或错了,马上又有同学起来补充,有时甚至是一同学还没有说完,另一同学马上又说出自己的看法,课堂气氛开始活跃起来。教师在一旁倾听,让学生自由讨论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结果,教师根据需要给出答案或不给出答案,而是指明问题将在哪一章节解答,这样设置悬念,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紧接着说我们生活在地理环境中,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你们还知道哪些地理问题呢?有哪些地理之谜呢?

“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呢?地震时地表为什么会裂开呢?”;

“为什么自己种的蔬菜比较甜?”“因为没有喷农药”,马上有同学回答。“不对,是因为没有使用化学肥料,而使用农家肥”,马上有同学反驳。

“为什么有的树木一侧枝繁叶茂,而另一侧枝少叶疏呢?”“这是因为植物的光合作用”,班长回答道。“我还知道枝繁叶茂的一侧指向南方”,哇,厉害!

“老师,让我来说,我手都举得酸了”。有的同学干脆站起来,抢着说。

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全班同学几乎都有提问题,看似吵吵闹闹的课堂,却让学生和老师都受益匪浅,给了我许多启示:

一、从过程上看,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导演,起点拨、引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上几乎每个同学都主动参与,虽然有的同学提出的问题及看法有些幼稚,但那是发自他们内心的想法,充分体现“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情景。从时间分配上看,学生的“活动”占了绝大部分,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从学生的积极程度来看,讨论、表述、争论等处处体现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二、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应该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在不断探究、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和成长的过程。要解决问题,首先必须提出问题,有时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对课堂教学来说,提出问题不仅仅是为了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创设了学生进行思维探索的前提。本节课的教学,由于教师开放了课堂,学生大胆地思维,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见解,体现创新性。

三、合理的教学评价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原动力。新课程标准提倡:对学生的评价可以是多样的,考试成绩并不是唯一的评价手段。初一新生刚从小学升入中学,还浑身充满稚气,好表现自己,正是最需要鼓励的年龄。因此,课堂上只要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只要学生肯开口,都会给予相应的评价。所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上争相回答问题,你追我赶。因此,多表扬、多鼓励,创设一个亲和、融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激情、有更自主的发展空间,不失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上好地理课的良策。

四、学生的表现出乎我的意料。首先,学生能从实际生活出发,从他们的经验出发,能联系身边的地理现象。如自家种的蔬菜甜、好吃,农村特别是山上的空气清新等。其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异常高涨,回答问题积极踊跃,几乎每个同学都枪着表现自己,让我不知所措。因此,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就看我们老师如何去挖掘。

“只有流动的水,才会清澈美丽;只有变化的教学,才会有生命力。”顺应新时代课堂改革的需要,构建开放式课堂,实施开放式教学,在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在教师的爱心和耐心中,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就有希望培养出健康、有创造力的学生。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

发表日期:2009年11月11日 已经有711位读者读过此文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是师生互动、师生交往、师生合作的过程。课堂上教师应成为学生们学习的助手,学生应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我的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能积极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要形式,启发学生在观察、分析、思考、讨论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但经过我的教学实践证明:要想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由此可见,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它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密不可分。从地理知识来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点,它为学生获得直接兴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图片美、文字美、动画美、语言美,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以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

二、培养学生的主体作用

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而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它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我注意发挥图像作用,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学习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特点时,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六大板块示意图》,注意六大板块的范围及其边界,然后阅读《世界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地震带和火山的位置,再与前图对照,学生相互讨论得出结论: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在两个板块的交界处。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要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自我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要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我充分利用地理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思考地理环境问题 ,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创新和自我发展。针对地理学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1)歌诀法:如记我国的行政区划和简称,利用歌诀记忆,学生学起来就很容易了。(2)图像法: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但平时许多学生对地图心存畏惧,地图应用能力较薄弱,指导学生多看图、识图、绘图、用图,并尽可能使地理知识图像化,做到以文析图、图文结合,尤其像地球的公转,中国的行政区划等知识难点。(3)观察法: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地理事物,联系课本上所讲授的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现象的成因和规律等,要使学生掌握正确学习的方法,就要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不断向学生“授之以渔”,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使学生好学地理。学生只有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就能充分地发展自我,不断的成长。

以上是我的一些认识,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探索,运用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才能适应当今教育的要求。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

苏焕章

大家知道,只有不断学习、实践、总结,才能提高。一学年又将过去了,我又认真研读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重新回顾这一学年,我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能积极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学生的活动为要形式,启发学生在观察、分析、思考、讨论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但是如何进一步发挥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改进课堂教学,是摆在我面前现实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面对这些情况,自己有了一些体会和思考:

一、发挥学科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由此可见,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它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密不可分。从地理知识来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点。它为学生获得直接兴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图片美、文字美、动画美、语言美,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以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发挥地理知识趣味性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趣味知识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潜在的趣味知识并进行合理的加工,努力寻求趣味知识的切入点进行有目的的导入,使之融入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大陆漂移假说时,先让学生讲一个小故事,不但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上,而且对本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了主动学习的心理,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这样易使课堂更生动,同时调动学生的思考和学习的主动性。在讲季风气候的形成时,我先让学生回子顾一下自己身边的风向变化的规律,再进行教学,不仅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且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探究地理问题。

二、充分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的主体作用

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而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它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我注意发挥图像作用,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学习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特点时,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六大板块示意图》,注意六大板块的范围及其边界,然后阅读《世界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地震带和火山的位置,再与前图对照,学生相互讨论得出结论: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在两个板块的交界处。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充分利用课本中设计的“活动”,涉及读图或绘图技能的训练、材料收集和处理,需要动手做试验、开展社会调查,进行合作讨论等各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能力。例如在《多变的天气》教学时,我利用“活动”中提供的天气图,让学生像气象预报员一样播报城市天气,这样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本课所学的天气符号,还锻炼了学生读图、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要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自我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我充分利用地理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思考地理环境问题 ,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创新和自我发展。针对地理学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1)歌诀法:如记我国的主要山脉分布可用此方法:东西走向有三横,北天阴,中昆秦。湘桂粤赣夹南岭。东北一西南有三撇,兴安太行巫雪峰,长白武夷中间横,台湾山脉东分布。喜马拉雅弧形山,珠峰傲立中尼境,八八四四第一峰。地理歌诀简洁而明了,方便记忆,在地理学习中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2)图像法: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但平时许多学生对地图心存畏惧,地图应用能力较薄弱,指导学生多看图、识图、绘图、用图,并尽可能使地理知识图像化,做到以文析图、图文结合,尤其像地球的公转,中国的行政区划等知识难点。(3)观察法: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地理事物,联系课本上所讲授的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现象的成因和规律等,要使学生掌握正确学习的方法,就要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不断向学生“授之以渔”,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使学生好学地理。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努力创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是学生发挥学习主体性的重要保障。只有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被激发,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为此,我在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有意识地对学生施以情感教育,给予必要的关心、激励、尊重和理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信心和热情,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

四、不足之处

(1)过程与方法的结合有待提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角色的分工应细化,特别是组内的弱者应真正在其他同学的带动下有所提高,课堂不应总是尖子生唱主角,应使教学真正面向学生。(2)师生的交流的平等性应加强。在提出问题时,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出发,而不是一味把学生的思路往自己设计的路上引,问题的设计不宜太大,应站在学生的认知角度剖析。

总之,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探索,运用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才能适应当今教育的要求。

第四篇:数字电子技术教学改进案例

数字电子技术教学改进案例

育人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时期,随着高等教育的规模持续扩大、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作为民办应用型高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成为我们教学改革建设的工作重心和关注焦点。X科技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团队,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中心,倾力探索一系列教育教学新模式,促进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1.案例内容简介。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将当前国际工程教育领域先进研究成果——CDIO工程教育理念引入《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改革之中,积极探索适应民办应用型高校的教学模式。针对传统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根据电力工业的发展的要求,结合专业特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与优化教学内容,注重新技术、新知识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经过反复研究与实践,得出一整套完整的实施方案。

案例为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多位一体的有机融合型课程体系,分别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三方面着手进行改革。采取“一主线,二并重,三结合”课程教学模式。

2.案例主要内容

2.1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创新课程教学体系

一是抓住“一条主线”。

教学内容以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两大常规模块为主线,即以掌握常用中规模逻辑部件的工作原理、外围特性以及应用为主要内容,注重学生的基本概念、理论和计算方法的学习和理解。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数字电子技术》教学团队,在教学前期按照“加强基础性、突出应用性”的教学内容改革思路重新整合理论教学体系,采用“同类合并、相对集中、教学内容与当前专业最新技术相结合”的原则,将教学内容优化重组为多个完整的子项目,并制作了配套的教学课件。内容的编排上按照“基本原理与方法—应用技能—服务后续专业课程”的层层诱导递进式顺序,在基础内容的基础上增加有多个子项目,实现对学生的专业基本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二是实施“三结合”。

即课程理论教学与课程实验教学相结合、课程设计与数字电路的软件仿真相结合、工程训练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相结合。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结合学科发展前沿,将实验室建设成集实验、实习、新产品开发与设计及科学研究于一体的多功能实践教学平台,建立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实现了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工程素质训练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

三是采用“二并重”。

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学生获得知识与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并重。在阐述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从电子行业的角度进行理论、方法的学习与应用。

2.2改革实践教学,注重能力培养

我们在理论学习之初为学生提供一些实践课题,这些设计课题包括日常生活中用到的电子时钟、各大选秀节目中使用的评委表决器、儿童玩具里的模拟多音阶电子琴、十字路口的红黄绿交通灯、知识竞答赛中的选手抢答器、大街小巷里的流水广告灯、防盗门上的电子门铃……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选定一个课题,带着设计任务进入理论知识的学习。我们以洗衣机中步进电机控制器的设计作为工程实例,将工程实例中的每个模块与课程学习中的实验实训内容建立联系,做到将“工作任务课程化、教学任务工作化”,以行业内实际工作流程为导向,将工作与课程教学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校内职场环境。首先,分析工程实际应用中电机控制模块的功能,它包括电机的正反转控制、转动数字显示、置数控制、转速和定时控制;随后,我们逐个分析每部分的详细功能,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小任务,并与其它课题建立联系;接着,再将每个小任务对应的知识点罗列出来,搭建层次清晰的知识框架;最后,在进入理论知识的学习。

实践教学体系以CDIO理念为指导,按照“打造校园职场环境”的教学改革思路,将课程实验、课程设计部分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增加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比例,创新性的提出“循环利用(以陈出新)式实践课堂”,即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除完成实验、课程设计任务外,增加实物研究环节。将往年学生的设计成品作为教具,分发给本学生,根据实作的具体情况,学生研究其工作原理、有无故障、故障解决、改进措施等,“用学生作品教学生动手”,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2.3创新评价机制,提升教学效果。考核评价环节中,我们首次将学生作为评价人,与教师共同参与课程的考核评价,考核内容具体分为三大块:课堂学习、课外实践、因学增减。其中,课堂学习分为课堂表现、习题测验和期末考试,包括出勤情况、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参与度、随堂练习、赛客平台学时测验、期末考试;课外实践分为专题大作业和实践小项目,包括设计构思—设计—制作的能力、小组合作—分析解决问题—表述能力;因学增减是指学生在该课程的学习中有无特别之处,能力特别突出和落后的两极均有相应的评分增减,以此来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勇于创新。

三大体系相互渗透、相辅相成,重组后的课程教学内容与知识结构更加科学合理、先进实用,评价机制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案例应用效果

新的课程体系在X级、X级、X级本科生中逐步推广与实践,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使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了递增。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从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来看,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

(1)促进了市级精品课程的建设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是电类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X年被评为校级、市级精品课程。近年来,优化了课程体系,突出了实践教学,更新了理论教学内容,改革了教学方法,建立了考核体系,进一步推进了《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创新改革和发展,建设成效显著。

(2)提升了课题组成员的教学与科研水平

在本课题组织实施的3年时间里,大家分工协作,互教互学,研究改革措施,讨论教学方法,研究数字电子领域的新技术和现代教育教学新方法等,教研室充满了浓厚的学术气氛,教师的自身业务素质和整体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共同营造了一种相互支撑、和谐发展的团队精神。以深化改革课程体系和加强课程建设为契机,积极进行了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一方面,提高了教师教学与科研水平;另一方面将教学与科研成果引入教学中,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平台。近三年来,课题负责人承担了省级教科研项目5项,发表论文10余篇,获得专利3项,出版著作1本。

(3)取得了一定教学效果

近3年学生考试成绩统计分布表,如图4所示,优秀、良好层次的成绩略有上升,不及格人数呈下降趋势。我们在14级的学生中进行了两方面的调查:1)你是否认为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到了知识?如图5所示。调查结果表明:107位学生中,其中105人满意,满意度为98.1%,2人不满意,不满意度为1.8%;2)你对教师在该课程教学中采取的方法是否满意?如图6所示。调查结果表明:107位学生中,其中104人(97%)填写“是”,3人(3%)填写“否”。

(4)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从培养的本科毕业生来看,近几年来,电气工程学院的毕业生每年能保证98%以上的就业率。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我们培养的学生具有基础扎实、能力强、专业素质高等特点,社会对我们输送的毕业生非常认可、反响很好。同时,参与课程改革试点的学生在今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的表现相对优于未试点班级的学生。

第五篇:征文案例

返易购网(抢鲜网:

聚美优品:

苏宁易购:

美团:

团购返利:

乐蜂网:

当当网:

皇冠名店:

淘宝画报:

有疑问可以联系EMAIL:851333806@qq.com

下载教学改进案例征文(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改进案例征文(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设计改进案例(全文5篇)

    “情境——探究”教学—《财产留给谁》教学设计改进案例作业 学员培训帐号:xy5542863 学员姓名:陈晓华 所在学校名称:浙江省东阳市横店一中 培训所在班级名称: 东阳社会思品班......

    “课堂教学改进”案例

    在阅读教学中,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闵行区中心小学陈韫 一、问题与背景: 众所周知阅读教学不仅是重点,更是难点。课堂上文章的剖析,即使教师把文本分析得再细,再清楚,练习题还......

    课堂教学改进 案例

    文言文教学离不开读 ——教《两则》有感 陈明龙 上学期期末学校安排新教师上一堂汇报课,我选择的是《两则》,或许自己喜欢的缘故,但是上完以后觉得挺失败的。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

    改进作风建设征文

    为民务实清廉 改进工作作风 作者:胡雁 当前,形式主义花样翻新、官僚主义屡禁不止、享乐主义随处可见,奢靡之风愈演愈烈,老百姓对于办事难、效率低、信息不公开等等现象反响严重......

    质量改进征文[定稿]

    以高品质迎接激烈的市场竞争 面对汽车行业日趋激烈的竞争,特别是现阶段中国汽车迎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为了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一个企业必须,也只能用品质做为制胜的法宝。 企业......

    音乐教学设计改进案例5则范文

    音乐教学设计改进案例《四季的歌》 改进后的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在聆听《秋收》和表演《一把雨伞圆溜溜》的活动中体验不同季节带给人们的欢悦,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之......

    指数函数教学设计的三个改进案例

    指数函数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之一,从教学要求看,一是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二是掌握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下面是笔者在公开教学中对指数函数教学设计的三处改进。案例一:新......

    一篇教学设计改进案例课前透视

    一篇教学设计改进案例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 《植物妈妈有办法》 梁庄九年制学校 教学目标: 1、 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