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提高基层组织力的思考
【篇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这是党中央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新目标、新定位,为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认真加以贯彻落实。
一、深刻领会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极端重要性
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1929年4月,毛泽东同志在《红军第四军前委给中央的信》中,首次提出党的组织力的概念,并在《论持久战》中把政治组织力的强弱作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予以深刻论述。1943年11月,毛泽东同志专门以《组织起来》为题作重要讲话,强调要“把群众力量组织起来,这是一种方针”。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使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员队伍建设的意识树起来、把责任扛起来,激活基层党组织,增强基层组织力。这次十九大报告第十三部分,专门提出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更加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这些重要论述,都深刻阐明了在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程中,提高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极端重要性。
二、深刻把握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组织力的重要内涵
突出政治功能,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通过经常性教育和集中性教育相结合,持续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强化“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坚定不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的基层组织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
突出组织功能,坚持把基层党组织建成战斗堡垒。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的组织建设,严格按照机关党建条例设置组织,配齐配强党务干部,确保基层党组织组织健全。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通过培训和参观学习等多种途径,提高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进一步加强“三会一课”制度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妥善处置不合格党员,着力解决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
突出教育功能,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党组织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的创新,增强党员教育管理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下大力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
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覆盖力,推动党的组织有效嵌入各类社会基层组织,党的工作有效覆盖社会各类群体,为坚持和落实党的领导、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奠定坚实基础。
提升基层党组织群众凝聚力,使基层党组织深深植根于社会基层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坚持党的根本宗旨不动摇,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不偏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组织引领群众听党话、跟党走。
提升基层党组织社会号召力,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优势、组织力量、组织功能,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工作,最大限度地把群众组织起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提升基层党组织发展推动力,坚持改革发展推进到哪里,党的基层组织就跟进到哪里,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资源转化为推动发展资源、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发展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推动发展活力。
提升基层党组织自我革新力,着力解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自身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篇二】
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组织活力的重要载体。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从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高度,对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作出重大部署,审议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专章阐明“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具体规定,强调“必须坚持党的组织生活各项制度,创新方式方法,增强党的组织生活活力。”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推进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这些要求都为我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严格落实基层党的组织生活明确了目标和任务,提供了指导和遵循。
一、市人社局落实基层党组织生活制度的实践与探索
近年来,在局党委的领导下,局系统各基层党组织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落实到严格基层党组织生活制度中,着力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中基层党组织生活制度的好做法加以总结,形成制度,促进提高全体党员的党性修养,促进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发挥,进一步提升我局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一)建章立制,确保党组织生活制度体系化
制订《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制度》,规范化推进“三会一课”制度、党员民主生活会制度和党员汇报制度、政治理论学习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创先争优”制度、发展党员工作制度、党建考核制度、谈话提醒制度等8项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制度。制定《关于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进一步严格组织生活制度的通知》,明确要以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为基本形式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并注重发挥党支部主体作用,明确各级基层党支部书记为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的第一责任人。年初,各基层党组织制定上报年度党的组织生活计划表,确保“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等落实有计划、时间有保障、学习有质量。同时,要求基层党支部建立健全党的组织生活考勤制度、请销假制度、会议记录制度等,做到会议有考勤、事事有记录、问题有台账。创新制定党组织生活制度的系列相关制度:基层党组织统一活动日制度,坚持每月一个主题,丰富党内组织生活内容;
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制度,严格督促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双重组织生活;
组织生活旁听制度,有效提高党组织生活的质量。
(二)创新形式,确保党组织生活制度实效性
突出党小组“前沿阵地”作用。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党小组是党支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小组在党支部领导下,具体负责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党小组的作用,才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委的各项决议落到实处。市人社局印发《关于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进一步严格组织生活制度的通知》,主要依托党支部、党小组开展活动。发挥党小组在党员日常教育管理中的作用。结合党小组人数少、工作部门近等“亲缘”优势,善用微信群、微会议等方式,做好《党员手册》使用管理,做好“三册两记录”组织台账档案和“一表四书”党员个人档案管理体系的基础工作。以党小组为单位开展“主题党日”“党章学习日”等活动,让党内生活常态化、经常化,切实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党小组工作保障。选好配强党小组负责人,加强党小组组长的教育培训。突出领导的带头示范作用。局领导干部要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党小组地组织生活。在《市人社局关于专项检查清理收缴党费的使用方案》中,明确向党小组拨付一定数额的日常活动经费。把各支部2008年以来补缴的党费按10%的比例拨付给各党小组,主要用于党小组开展主题党日、创先争优等活动,确保党小组活动有序有效开展。
把严格党的组织生活纳入创新型党组织建设。2017年,通过基层党支部申报、局机关党委审评、局党委批准等方式在局系统批准立项17个党建创新创优项目。这些项目中既有彰显理念创新、思路创新的探索之举,又有体现载体创新、机制创新的实践结晶。如,局机关一支部开展“党员+”系列活动项目采用系统化思维,通过“党员+三好学生”“党员+业务尖兵”等一系列活动,将党的组织生活与强化学习型、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相结合。**技师学院构建“四学五促六评”的党员学习教育新模式项目,打破惯常思维,通过学党章党规,强党性修养;
学全会精神,强四个意识;
学当前政策,树创新意识;
学业务知识,强服务本领等“四学”主题,采取领导带头严格执行双重组织生活、专家授课化解学习局限性、身边先进典型引路、访红色基地扬革命传统、新媒体提升党员学习教育的现代化水平等五项促学手段,实施“三会一课”、党员学习心得、党员微型党课、党员教学设计、党员学时量化、党员积分等六项考评活动,把党的组织生活融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往实里抓、往细里做。局系统所有立项项目均获得一定额度的经费支持。12月,局机关党委将采取实地评审、问卷调查、民主测评等多种形式,通过服务对象反馈情况、项目支出情况等,对项目实施绩效进行考核评估。
创新活动载体,提升参与率。在充分运用讲课沙龙、交流讨论、集中学习等传统形式的基础上,注重发挥“两微一端”网络平台作用,依托局系统的oa系统,刊发252期《学习园地》,每周三推送主流媒体有关时政、廉政、人社工作的精选文章。在局系统开展“阅读•月读•悦读”读书系列活动,举办读书心得交流会,将读书心得汇编成册,把读书活动纳入党员日常管理。结合“基层党组织统一活动日”,探索“情景式”“体验式”“互动式”党课,通过观看党史影片、优秀党员传帮带、慰问老党员、七一党员志愿服务等活动,切实增强党的组织生活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三)强化督查,确保党组织生活制度常态化
以上率下促落实。局党员领导干部切实增强党的意识,时刻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党员,严格执行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带头积极地、严肃地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三会一课”,带头参加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和党员民主评议,带头立足岗位作贡献,发挥示范表率作用,推动各项组织生活制度落实到位。
紧抓主体促落实。进一步严格组织生活制度,注重发挥党支部主体作用。以支部为单位组织开展“三查找”活动,重点查找分析组织生活、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团结教育群众是否到位。严格落实“一支部一清单”督查工作。2017年内,在支部自查的基础上,选取机关支部、下属事业单位、非公企业等9个不同类型、不同领域基层党支部,通过听取汇报、实地走访、查阅资料和现场观摩等方式,督查了解各党支部推进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进展情况,总结特色做法,发现存在问题。7月,市督查组前来督查并充分肯定我局相关工作。
加强督导促落实。局机关党委通过随机抽查、听取汇报、专项调研、参加党支部“三会一课”、列席组织生活会等方式进行检查指导。把督促指导的重点放到基层、放到党支部,深入了解制度落实情况和组织生活实际效果,及时总结推广基层创造的新鲜经验,及时发现和纠正苗条性倾向性问题。局机关党委从局系统17个创新创优项目中择优遴选局机关第一党支部创新开展“党员+”系列活动代表我局成功申报市委党建重点创新项目的基层党建“书记项目”。申报局机关三支部“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能力”,人才市场党委下属**科正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党支部“依法工程监理信用体系建设”2个法治型党组织建设为市级示范点,力争培育一批示范基地,宣传一批先进典型。把严格执行组织生活制度作为履行党建主体责任的重要任务,作为年度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对组织不力、问题较多的、及时给予批评教育和严肃问责。
二、市人社局基层党组织生活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总体上看,局基层党组织生活制度落实情况总体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面上的共性问题,影响了我局党的组织生活制度质量进一步提高。
(一)从制度执行看,党组织生活制度落实针对性、有效性不够。一是内容缺乏感染力。有的基层党组织把组织生活局限于上传下达,以读时政、学文件的政治学习为主,主题不突出,内容不鲜活,对党的基本理论学习研究不深,对当前社会热点问题把握不准,对党员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分析不透,对党员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关心不够。二是形式缺乏吸引力。组织生活的载体和组织形式相对单一,往往多以会议为主,以支部书记或者会议召集者唱独角戏,存在“一人说、众人听”现象,导致缺乏党员间的相互交流,使组织生活失去吸引力。三是一团和气,缺乏战斗力。组织生活中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难度大,有的即使通过会议或者党课进行了提醒,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削弱了组织生活制度的政治严肃性,导致党员思想上不重视,时有“走过场”的想法。
(二)从制度规范看,党组织生活制度落实刚性不强。一是评估标准缺位。由于缺乏自上而下的一个科学的、统一的衡量党组织生活制度的质量评价标准,容易导致以单纯的数量或过程来评价党组织生活制度的落实情况。如,我局在《关于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进一步严格组织生活制度的通知》中,明确组织生活刚性要求,也只能对局各基层党组织不同类型党的组织生活开展次数以及不同身份的党员参与党的组织生活的次数提出具体刚性的要求。二是督导考评结果的运用不够。现在局机关党委已初步建立经常性的、严格的督查检查体系,但是缺乏实际运用考评结果的有效抓手。党员参加所属基层党组织的党的组织生活的情况虽纳入党员的教育管理,记录在《党员手册》中,但党员考评和出口制度没有落到实处,其对党员的刚性约束力也不强。三是过程规范不足。实践中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常态化不够、效率不高的原因,部分是由于组织者缺乏有效的过程规范和把控。
(三)从制度保障看,党组织生活制度落实有待强化资源。一是缺乏党务优先或引领的意识。由于普遍存在的一岗双职,支部书记面临行政考核、部门考核的压力大,在业务和党务中偏向前者,造成重业务轻党务的现象。二是党务人才引进和输送没有形成良性循环。由于基层党务干部编制难落实,兼职多专职少,“小马拉大车”的现象突出,工作效果多取决于领导支持程度。同时,由于基层党务工作者缺乏职位待遇和相应地激励,造成存在感不强、吸引力不大的现象。三是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实际运用不够。现在部分基层党组织还停留在为开展党的组织生活而开展,而忽略了“三会一课”、谈心谈话、组织生活、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的决议功能、评议功能,或者有决议不执行或者执行不彻底,或者评议采取平衡照顾。
三、进一步严格市人社局基层党组织生活制度的思路与对策
为促使基层党支部有效落实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提高党的组织生活的质量,不断增强党的组织生活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市人社局要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严格基层党组织生活制度,具体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党组织生活制度刚性要求。一是夯实制度基础。各级党组织坚持结合工作实际,制订党组织生活制度工作手册,明确包括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会议、党小组会、党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召开的具体时间、内容和详细流程。局机关党委要适时为机关党务工作者开展党的组织生活提供来自身边党组织的示范指导,从而提升进一步严格党组织生活制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好资料归档备案工作,明确进一步严格党组织生活制度的相关资料由党组织专人收集整理,按年度装订成册,归入档案,有效保管。二是明确量化评价标准。在局系统基层党组织中探索实施党员积分管理办法,进一步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的工作标准,为基层党支部落实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提供依据和指导。三是强化考核体系。建立进一步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的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的制度,把党的生活制度落实情况纳入机关党建重点考核内容。强化常态考核,坚持考核与指导相结合,将日常检查、定期考核和实效评估相结合,建立上级考核和党员测评相结合的方法,做好进一步严格党组织生活制度的工作纪实的台账。
(二)完善党组织生活制度科学流程。一是始终坚持服务中心的目的。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旨在指导和保障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等,因此机关各级党组织要紧紧围绕“服务中心、建设队伍”这个中心主题来进一步严格落实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要突出问题导向,将党的组织生活与本单位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与党员群众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解决问题、满足需求。二是始终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党员是进一步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的主体,既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党员提出明确要求,也要了解党员的思想,掌握党员的期望,对接党员的需求来设计党的组织生活的主题、内容及形式流程,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参与度、满意度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要在坚持基本的指导思想和组织原则的基础上,在活动载体和抓手的设计上,尽可能从内容上呼应党员关心关注的各种问题,形式上适应党员的生活工作特点等,让党员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积极正面的情感体验。三是优化资源、创新载体。优化设置,按照“有利于工作交流、有利于日常联系、有利于发挥作用”的准则,创新载体,通过演讲、辩论、研讨、读书会等方式开展党的组织生活,增强“三会一课”等的现场感、交流感;
借助qq群、微信群、局oa系统、微党课等手段提升学习的开放性和互动性。四是强化党组织生活制度成果转化。突出“三会”以及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民主议事、建言献策、沟通思想、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方面的功能,通过民主讨论决策等形式把会议成果和学习成果转为为工作成果,实现党的组织生活制度的落实与实际工作的落实相互融合、相互提升。
(三)落实党组织生活制度责任。一是强化“第一责任”。按照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严格机关基层党组织生活制度,就要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突出“关键少数”的示范作用。坚持“一岗双责”,进一步明确基层单位主要负责人(党组织书记)抓组织生活的第一责任,强化党组织负责人“评议述职”,以“关键少数”带动“最大多数”。二是强化“直接责任”。支部书记直接担负着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的职责,因此,要鼓励支部书记探索创新党务工作的载体路径,提升党支部书记党务工作专业能力。要给机关党务工作者一定的职务待遇,提高党务工作岗位的含金量,增强党务工作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三是强化“具体责任”。党小组长是党小组的负责人,是党的基层工作骨干,负责组织本小组的党员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保证本单位各项任务的完成。各支部要选择政治素质高、群众基础好、工作能力强、品行作风优的同志担任党小组长,把党小组长纳入党务干部的培养和培训计划中。
【篇三】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也指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关键是从严抓好落实。围绕落实这一要求,商务部门各级基层党组织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基本组织普遍建立,基本理论学习经常,基本制度逐步完善,基本活动开展有序,基本保障到位充分,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基层党组织的全面建设。但从调研分析来看,少数基层党组织在工作落实上质量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水平。
一、主要问题表现
一是台帐资料登统计不规范。少数基层党组织召开支委会、支部党员大会记录要素不全,缺乏统一规范的记录名称和格式,有的议题设置不合理,不是按所议的主旨内容设置议题,而是按步骤设置议题,同一内容设置多个议题。还有少数基层党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记录简单,半天的活动只记录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哪个领导参加了等,寥寥数语结束,而对主题党日开展了哪些具体活动,党员的思想反映和认识一字不提,仅满足于拍了几张活动照片证明活动开展过了了事,反映不出活动开展的成效。
二是少数党员先锋作用不强。少数党员干部不仅没能在工作实践中起表率作用,反而经常讲风凉话、做后进事,损害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有的党员干部不能正确处理单位与个人利益的关系,甚至“对自己有利的事情抢着干,无利的事情不想干,不利的事情对着干”。有些党员干部满足于已有的成绩和地位,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和再创佳绩的积极性。
三是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结合不紧密。经贸工作是商务系统的中心工作,涉及到单位和个人工作绩效考核。支部书记、支委和党务干部都是本单位的业务骨干兼任,在组织生活制度的落实上有的流于形式,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往往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少数同志认为党务工作是虚的,只要台帐做好就可以了,没有真正将党建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再加上商务部门是按照属地市委工作安排做党建工作,按照省厅、市局的要求落实业务工作,导致党建工作和商务工作或多或少在认识和做法上都存在不到位的情况,结合点就更少了。还有些单位对挖掘宣传党员干部典型等党建工作激励机制运用不多,各项工作缺乏相互衔接,阻碍了党建与商务的深度融合。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透过现象来分析,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党的创新理论学习空心化。学习表面化,学习教育浮在面上,不深入、不走心,没有真正入脑入心。学习形式化,只着眼于完成规定动作、走完流程,政治性、理论性、思想性不强,没有形成认同—信心-信念-信仰的学习教育效果完整链条。学习狭隘化,把思想理论学习教育当成纯粹的知识性学习,用知不知道来衡量效果,没有上升到政治立场、价值观、信仰高度,满足于应知应会,甚至把学习成果当作“敲门砖”,没有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二是“重业务轻党建”现象颇有市场。部分领导“第一责任人”意识不强,对“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商务部门是业务部门,抓好商务业务就好了。有些还认为在党建工作上创新会影响到中心工作的开展,人为地把两者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基层党组织班子整体功能不强,缺谋划、欠统筹,往往以工作忙、人手紧张等为由,对党建工作投入精力、人力不多。个别支部书记做形式上的责任人,党务干部成了党建主要责任人,多数党员成为了“过路人”,党建工作缺乏新形势下的思路与办法。
三是考核评价标准上下一般粗。对机关基层党组织落实党建工作的评价标准上,没有考虑到机关党建的工作任务属性,没有考虑到机关工作的特殊性,没有考虑到机关基层党组织成员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在工作指导上直接套用上级文件的标准,没有制定符合下级特点的针对性强的考核评价标准,导致基层党组织在工作落实上疲于应付,敷衍了事,工作落实质量大打折扣。
三、具体对策措施
基层党组织工作落实质量的高低、水平如何,还是要从认识站位、学习培训、强化建设、加强督导等方面,调动做好工作、抓好落实的积极性。
(一)提高认识站位,增强抓落实的责任意识。把抓落实作为衡量“四个意识”强不强的重要标准,不断强化抓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责任意识。党员干部“四个意识”强不强,不能只看口头上的表态,而要看具体行动。要把抓落实作为检验“四个意识”的客观标准、作为重要的政治责任和政治纪律,做到对抓落实思想上十分自觉、政治上十分明白、纪律上十分清醒、行动上十分坚定,坚决把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体现在履职尽责、狠抓落实、务求实效上。当前就是要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各级基层党组织抓落实的首要政治任务,把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认识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把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到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目标任务上来。
(二)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抓落实的能力素质。把抓落实作为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提高抓落实的素质能力。商务机关是经贸工作的主导机关,在抓落实上必须有很强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要把抓落实作为商务机关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面,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在专业知识、专业方法和工作作风上有大的进步。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掌握本领域的新知识、新要求,紧盯专业发展的最新成果,努力成为本领域的行家里手。当前,商务领域的业务日益精细化、技能日益专业化、风险日益复杂化,如果缺乏专业知识,没有正确精准的专业决断,稍有不慎,都有可能带来矛盾问题。同时还要培养不怕吃苦抓落实的过硬作风,敢于吃苦、善与吃苦、乐于吃苦,永葆一颗为人民为**商务事业矢志奋斗的初心,把工作当作事业来干,立足本职岗位建功立业。
(三)开展“四化”组织建设,进一步夯实抓落实的基础。“四化”党组织主要包括阵地标准化、活动制度化、工作规范化和服务常态化。有条件的机关可每个支部按“四化”标准来建设,条件不足的机关可由机关党委统一建设。阵地建设标准化。机关党组织按照“五有”标准,即有党旗、有入党誓词、有党员权利和义务、有党支部工作制度、有学习展示栏,建设好党员活动室;
参照“四有”标准,即有党员学习教育必要的电教设备等硬件设施,有机关图书室、阅览室、学习园地等教育资源,有党务公开栏,有网络宣传平台,建设好学习宣传阵地;
参照“三有”标准,即要有特色的“走廊文化”、廉政文化和文明院落,努力打造政治氛围浓厚的文化阵地。活动开展制度化。机关党组织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党员领导干部过双重组织生活和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突出政治学习和教育,突出党性锻炼,坚决防止表面化、形式化、娱乐化和庸俗化。各党支部每月召开一次会议,每个支部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党内活动,每名党员每月至少参加一次组织生活,党员领导干部要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切实推进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工作程序规范化。以规范组织建设为基础,通过规范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和服务程序,规范工作、会议流程及各类登统计台帐资料,提升各级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服务延伸化。强化机关党建“服务中心、建设队伍”两大主要职能任务,坚持“商务中心工作布置到哪里,党建工作同步延伸到哪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到哪里”的工作理念,主动跟进各项试点任务,主动服务商务经济发展大局。加强对机关党员的关心关爱,建立谈心谈话制度,及时掌握党员思想动态,实行实时记录。
(四)强化督促检查,健全完善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把抓落实作为监督检查的重要內容,不断健全完善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抓落实能不能取得成效,关键在于机制的保障。要把加强督促检查作为抓落实的重要途径,一级抓一级,层层传导压力,加强对党员干部抓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抓落实有力、成绩突出的大力表扬,对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的严肃批评。基层党组织要积极向所在部门党组(党委)提出建议,提高抓落实在党员干部考核中的权重,把抓落实情况与评优评先、干部任用、岗位交流、责任追究等挂起钩来,发挥考核的风向标作用,形成激励干部重实际、务实事、求实效的工作导向、用人导向,确保落实与不落实不一样、落实好与落实不力不一样,让抓落实抓得实、有成绩的干部受到褒奖和重用。切实为调动党员干部狠抓落实、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供制度保障。
【篇四】
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讲话中强调,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严肃认真开展党内政治生活。5月,在**省管干部专题学习培训班讲党课时,李强书记提出,旗帜鲜明讲政治,做忠诚共产党人。
关于讲政治和党内政治生活之间的联系,在《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准则”)中,已有规定。《准则》明确提出,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是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在这“四性”中,政治性起到灵魂作用。也就是说,旗帜鲜明讲政治是党的组织生活的基本要求,党的组织生活是推进和实践讲政治的天然路径。本文以**市**区“四个融入”大走访为背景,以2017年**区级机关工委创新推出的“开放式”组织生活创新实践为例,分析如何在党的组织生活中落实“旗帜鲜明讲政治”。我们认为,提升新形势下基层党内生活的政治性,关键在于如何通过党的组织生活铸牢政治灵魂、把握政治方向、坚定政治立场、严守政治纪律。
一、在组织生活中铸牢政治灵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增强党的组织生活的政治性,首先就要通过组织生活,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区将“开放式”组织生活作为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的重要载体,将强化理想信念和理论武装作为“开放式”组织生活的思想基础。
1.用组织生活加强理论武装。思想理论上的坚定清醒是政治上坚定的前提。党的组织生活是学习党的理论的基本形式。**区明确将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论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2017年区级机关党的组织生活的指导思想,要求区级机关在谋划年度组织生活,制定组织生活计划时,将此作为重要内容。在各党组织上报的组织生活计划中,明确将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组织生活主题的占了三分之二以上。其中该区科协党支部创新形式,在“开放式”组织生活中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机关党支部达成共建协议,借助该院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研究方面的优势,建立了支部党员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长效机制。
2.用组织生活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信念缺失就会得“软骨病”。通过严格组织生活,加强对党员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拧紧思想“总开关”,永葆党员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是开展组织生活的目的所在。“开放式”组织生活,以思想教育为前提,倡导通过微型党课、知识竞赛、论坛讲堂等鲜活载体,开展形式丰富的党性教育,增进对党的忠诚。如该区档案局党支部的“开放式”组织生活中,参观了中共**党史陈列馆,并邀请海军指挥学院原副院长、海军少将庄祥鸣现场讲述投身海军建设、开展远洋指挥的亲身经历,激发党员干部的爱国热情和革命斗志。**联通公司党支部以纪念建军90周年为主题,参观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现场学习新四军抗日游击队在沙家浜的革命斗争历史,感受“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
3.用组织生活弘扬优良传统。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党强身治病、保持肌体健康的锐利武器,也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开放式组织生活打破以往支部开展党组织生活只有本支部党员参加的现象。鼓励开展跨支部、跨部门、跨单位的联合组织生活。主动邀请“两代表一委员”、政风行风监督员、工作对象、社会公众代表、入党积极分子等列席组织生活,征集意见建议,主动接受监督。该区要求各机关单位每年至少开展1次对象开放的组织生活,邀请的列席对象原则上不低参加人员的20%。避免因碍于情面,组织生活走形式,批评与自我批评弱化。
二、在组织生活中把握政治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把握政治方向就是要在新的世情党情国情下,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动员一切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服务。具体到**区,就体现在聚焦“两聚一高”、“强富美高”建设目标,率先全面高水平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工作中。在组织生活中把握政治方向,就是要通过严格的组织生活,为全区中心工作提供思想保障、组织保障和智力支持。
1.用组织生活为中心工作提供思想保障。“开放式”组织生活,采用专题组织生活和自由命题组织生活相结合的“1+x”组织生活模式。自由命题的组织生活要求由各单位根据有利于推进全区中心工作,有利于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原则自主确定。在各党组织申报的组织生活计划中,大多数单位都将主题聚焦在“融入式党建”、“两聚一高”、“555计划”等全区中心工作任务上。如**旅游发展公司党委组织“创新四问”专题学习,围绕“凝心聚力,创新发展”开展学习讨论。区委办公室党支部开展“聚力创新
争当先锋”主题党日活动,参观东太湖翡翠岛和震泽蚕桑文化园,现场感受到东太湖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湾日新月异的发展,感知**特色文化,为推进“两聚一高”凝聚精神力量。
2.用组织生活为中心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将组织生活与推进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结合起来,在组织生活中扎实做好基层党组织换届、发展党员、民主评议党员等组织工作,将政治素养好、服务意识强、工作业绩突出、群众基础好的先进分子吸纳进党员队伍,选优配强党组织班子。严格执行组织生活旁听制度,一级抓一级,层层传导和落实主体责任,强化基层党组织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意识。计划用3年实现直属机关组织生活旁听全覆盖,目前已经旁听53家单位。
3.用组织生活为中心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在发挥组织生活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作用外,充分调动党员干部“主人翁”意识,发挥党员干部参与组织生活、服务中心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区级机关工委举办了聚焦“创新四问”专题微型党课大赛,引导机关党员干部围绕李强书记针对**提出的“创新四问”,主动思考、积极献策,130余名选手参加全区的大赛。在此之前,部分机关党组织将“创新四问”微型党课大赛选拔赛作为组织生活的形式之一,自下而上层层动员,广泛发动党员干部为答好“创新四问”的**答卷服务。
三、在组织生活中坚定政治立场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心就是最大的政治。李强指出,旗帜鲜明讲政治,要有以人民为中心的坚定政治立场。结合省委围绕“两聚一高”目标开展的“六个一”走访调研活动,**区深化“党员干部进万家”,扎实开展了“四个融入”大走访。**区级机关将“开放式”组织生活与大走访工作结合起来,将组织生活变成践行群众路线、增强党员干部宗旨意识的有效载体。
1.坚持走出去,让基层成为组织生活实践场。融入发展,访生产经营情况;
融入民生,访服务工程情况;
融入区域,访基层治理情况;
融入群众,访富民惠民情况。在“四个融入”大走访中,全区走访下基层近20万人次,走访家庭30多万户,走访企业4.5万余户。部分机关党组织将组织生活开到了走访结对村,或者走访的企业,与村民、企业人士共学党章党规、共谋发展大计。如**区级机关工委结合“四个融入”大走访,开展“开放式”组织生活进农村,以大走访民情集中反馈、优秀微型党课巡演、先锋服务宣讲、党群共话大走访等形式开展了组织生活,受到群众欢迎。
2.坚持请进来,让群众成为组织生活监督员。除了正常的学习、讨论,批评与自我批评等环节外,通过让旁听对象参与学习讨论,提出意见建议,当面质询提问等方式,增强组织生活的互动性,使组织生活成为回应群众关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作效能的重要平台,增加组织生活的“附加值”。**区委农办党支部走进该区七都镇开弦弓村,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和七都丰民村、开弦弓村党员代表,围绕“富民”的主题上专题党课,开展交流研讨,向与会代表征集村级经济发展和农民创业增收的意见建议。组织生活结束后,所有参加“开放式”组织生活的村民和“两代表一委员”填写了组织生活质量反馈表,满意率达100%。
3.坚持谋实事,让群众满意成为检验组织生活质量的试金石。群众满不满意关键要看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让群众得实惠。在全区“四个融入”大走访动员部署会上,**区委书记沈国芳强调,大走访既要融入更要务实,务实的关键就是坚持问题导向,要善于发现问题,更要注重解决问题。“开放式”组织生活充分发挥主体开放、形式开放的优势,针对疑难复杂、涉及多部门的问题,通过开展跨支部、跨部门的联合组织生活进行“会诊”,成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大智库”。7月下旬,**区级机关工委在区联动中心举办“开放式”组织生活进机关活动,邀请十余个大走访中流转工单最多的单位参加联合组织生活,研判问题症结,商讨对策建议。8月,**区将“四个融入”大走访活动转入“集中开展安全稳定隐患深入排查”阶段,列出五张工作清单,全力进行问题排摸整改。截至目前,全区在大走访中收集的3.4万个问题,大部分已经流转办结或现场解决。同时,**区级机关开展“4×100——四个融入永远在路上”主题活动,征集100张走访照片、100篇民情日记、100个问题指南、100条意见建议,推动大走访长效机制建设,避免“一阵风”和走形式。
四、在组织生活中严守政治纪律
《准则》中用第四章专门对严守政治纪律作出了要求,强调纪律严明是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的重要保障,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严守政治纪律,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时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开放式”组织生活严格执行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将严守政治纪律,维护党中央权威作为组织生活的重中之重。
1.将组织生活作为学习党规党纪的大课堂。按照组织生活
“1+x”模式,**要求2017年度全体机关党组织至少围绕学习贯彻《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开展一次专题组织生活。从组织生活实践来看,各机关党组织都把学习贯彻《准则》和《条例》列入了组织生活计划,并通过集中学习原文、交流研讨、专题讲座、现场参观等形式,开展了主题教育。如区委党校党总支利用该校在省内率先建成的县(区)级党校廉洁从政主题教育馆,学习和宣传“两准则三条例”,组织在职党员、服务对象代表和结对社区群众代表进行现场教学,开展座谈交流,以开放式、互动式、案例式、实训式的方式召开组织生活会。区物价局党支部开展“清风君鲈乡行”廉洁文化示范点观览活动,举办《准则》和《条例》专题讲座,并利用“物价讲坛”开展廉政主题论坛。
2.将组织生活作为学习和贯彻“十九大”的动员令。今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年。迎接和学习贯彻“十九大”,是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首要政治任务。“开放式”组织生活明确将学习和贯彻十九大作为2017年专题组织生活主题之一,要求全体区级机关党组织必须围绕该主题至少开展一次专题组织生活。如区审计局党支部围绕“喜迎十九大”主题,以党组织书记微党课、党员干部微感悟和旁听领导微点评的形式开展了组织生活。区国税局开展了“畅谈十八大以来变化展望十九大胜利召开”主题党日活动。部分机关党组织还举办了“喜迎十九大”系列活动。
3.将组织生活作为贯彻落实党内基本制度的铁教鞭。严格执行“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等组织生活制度,将组织生活开展情况列入机关党建责任制考核及机关绩效考核,实行“硬约束”。推行组织生活质量百分制考核,明确组织生活计划、档案、组织、实施、纪律五个方面14项要求,扎实推进组织生活规范化、制度化。综合运用支部自评、党员测评、列席对象考评、旁听领导点评打分相结合的评价模式,组织生活满意度低于60%的,责令其重新开展。
综上所述,旗帜鲜明讲政治是增强党内政治生活政治性的必然要求。**区“开放式”组织生活,按照“从严治党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的要求,通过主题、形式、过程、评价开放等形式,将政治性贯穿基层党的组织生活始终,着力提升党员干部“四个自信”、“四种意识”,为推进组织生活创新,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的系统性创造性实效性,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篇五】
党的组织生活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重要形式。坚持党的组织生活各项制度,创新方式方法,是增强党组织活力的必然要求。2015年以来,****区工委制定实施《**市**区机关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为《办法》)、《关于进一步提高区级机关党的组织生活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为《意见》)等文件,在落实党建责任、提高组织生活质量方面进行探索,进一步加强了新形势下机关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现在,我们从**区工委工作实践出发,通过“5个三”(“三提高”、“三不足”、“三到位”、“三结合”及“三探索”),分析现状谈不足,说说我们对机关党组织生活的想法和今后的探索。
第一“三”:“三提高”——近年机关党组织组织生活呈现新气象
2015年以来,****区工委紧扣“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求,从严从实抓机关党建工作,规范落实“三会一课”等党的组织生活,机关党组织组织生活得到有效提高。
“一提高”,党建主体主责意识明显提高。《办法》施行以来,**机关工委56个直属党组织在3年时间内,通过换届选举、调整等程序,单位行政一把手担任所在党委(总支、支部)书记,坚持一把手带头抓党建,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责任。党员领导班子认真执行“一岗双责”,即参加党员领导班子的民主生活会,也以普通党员的身份积极参加所在支部的专题组织生活会,在2016年底开展的专题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工作中,参加所在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的党员领导干部数为267个,占党员领导干部总数的95%,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得到落实。
“二提高”,组织生活常态化明显提高。《意见》实施之后,各机关党组织将“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规定动作进行梳理,年初制定组织生活计划、实施方案,确认学习交流、参观考察、走访慰问等活动的主题、内容、形式,做到年初有方案,年中有计划,年终有总结。如区委农办党支部,将党小组以工作职能进行划分,一个科室既为一个党小组,即便于党员活动,也便于开展业务工作。
“三提高”,组织生活质量有所提高。三年来,机关党组织在深化组织生活方面作了深层思考,使组织生活的形式更加丰富,载体更加多样,对象更加宽泛。有的党组织对热点话题开展了专题话的组织生活,如区规划局党支部开展了“以党性眼光看待分析热点话题”的活动;
有的党组织将组织生活走进街道、社区、企业,开展共享式的组织生活,如**联通公司党支部开展“清凉夏日•重温党史”百场电影进社区向建党95周年献礼活动;
有的党组织结合多媒体、ppt、微信等载体,在时间、空间上进行了拓展,如区司法局党委下属律师支部以微信为平台开展组织生活在线学习等。活动效果也有所增强,不再是单方授课。如区委政法委党支部以“五个微”开展支部活动:会前进行“微辅导”,会上开展“微党课”,会中进行“微问答”,会后谈谈“微感悟”,支部书记“微点评”等环节,组织生活互动性、参与性得到加强。
第二“三”:“三不足”——机关党组织组织生活存在的薄弱点
大多数机关党组织能够按照《办法》和《意见》的要求,安排和落实组织生活,注重组织生活的政治性、思想性、规范化,党员领导干部一般都能自觉参加组织生活,整体效果较好。但还是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值得重视。
“一不足”,党员责任意识仍需加强。有的党员认为参不参加主题活动是个人的权利,却不知道更是党员的义务。党章规定:“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概而言之,是个别党员思想认识出现偏差。一些老党员身上这种情况比较突出,常常以身体不适、交通不变等情况为由,不参加活动。党员领导干部借口工作忙缺席基层支部活动情况也时有发生。
“二不足”,联系服务群众仍显不足。党章明确规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但从实际情况分析,个别党员不参加组织生活,不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监督和管理,党性意识、宗旨意识逐渐淡薄,结果是与基层群众距离越来越远、群众观念越来越淡、服务群众能力越来越差。部分党组织把业务工作作为硬指标、把党建工作作为软任务,汇报上将党建放在重要位置,布置上放在次要位置,落实上就放在一边,没有形成抓好党建推动主责主业的有效机制。
“三不足”,激励约束机制有待完善。近年来,**区工委通过《办法》、《意见》、“服务先锋机关党组织”争创活动等工作,在监督管理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对机关党组织开展主题活动、党员个人参与情况和党务干部骨干力量方面缺乏硬性的激励措施,奖罚机制不尽明显。
第三第四“三”:“三到位三结合”——提高机关党组织组织生活的关注度实效性
党章规定:“各级党和国家机关中党的基层组织,协助行政负责人完成任务,改进工作,对包括行政负责人在内的每个党员进行监督。”机关党组织不领导本单位的业务工作,不等于机关党组织对本单位的业务工作不能发挥作用。相反,机关党组织要充分调动机关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完成本单位的业务工作提供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三到位”。思想认识要到位。要从思想上认识到组织生活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委宣传部开展“‘实战化’学习模式推动知行合一”活动,设置现场命题作文,将理论的学习和运用巧妙结合,突显学习的实效性。示范作用要到位。2016年,**区开展的“学党章强党性严党纪”学习竞赛活动,三名选手中一人为党员领导干部,充分发挥了党员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区工委推选的机关一队在本次比赛中荣获一等奖,机关二队、三队荣获三等奖的好成绩。制度执行要到位。以制度促规范、促长效,推动党的组织生活“抓在平时、落到实处”。如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重要事项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作出决定;
坚持选举制度:党委(总支、支部)委员会的产生、委员的增补都要充分体现党员的意愿。等等。
“三结合”。组织生活开展要与中心工作高度结合。党组织的核心任务是服务中心、建设队伍。因此,机关党组织要确立“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践行好“党建+”理念。2016年,区委台办开展的“服务‘两新’联合组织生活会进台企”活动,组织经信委、商务局、人社局等16家区级机关党组织,与中达电子、瑞仪光电等5家台企,搭建政企沟通互动平台,送服务进台企、送政策到台企,助推台企转型发展。组织生活开展要与党员思想紧密结合。区委办公室党支部开展的“人人参与的演讲比赛”,以“我的偶像”为演讲主题,讲述历史先进典型和身边感人事迹,展现了积极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
区法院开展的“做合格法官”主题研讨,各支部以撰写心得体会和开展讨论会的形式,学习全国模范法官包刚同志先进事迹,树立合格党员标尺。组织生活开展要与联系服务群众紧密结合。组织生活开展要有所“获”,不仅是党员个人、党组织有所“得”,更要让群众有所“利”。区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开展“推进‘两学一做’,争当服务先锋”联合组织生活进窗口活动,为窗口单位提供横向交流平台,从提升自身服务能力和业务素养方面入手,增进了服务质效,提升了群众满意度。
第五“三”:“三探索”——创新机关党建工作机制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加强机关党建工作责任重大,必须始终坚持开拓创新,抓好党建制度落实,在创新党建工作机制、制度、载体方面下功夫。
“一探索”,探索目标定量考核机制。按照“细化、量化、科学”的要求,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为党员、党务工作者、基层党组织制定目标考核。如探索将参与组织生活情况、发挥作用等情况作为党员考核参考;
将支部班子建设、支部基层工作等情况作为党务干部考核参考;
将服务中心工作、密切联系群众等情况作为基层党组织考核参考。
“二探索”,探索激励保障机制。现阶段,党建工作要求越来越高,标准越来越严,没有相应的激励保障机制,党员、党务干部、基层党组织参与党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会逐步减弱。探索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给优秀党员、党务干部发放一定的物质奖励;
对于党建工作做得好的党组织、党务干部,也可在评优评先、干部提拔等方面优先考虑;
对党组织开展的有亮点、可推广的组织生活,可以适当给予一定的党建工作资金。
“三探索”,探索监督检查推进机制。以“事前知晓、事中掌握、事后公开”的方式,对下属党组织党建工作进行督促指导。年前关口前移,要求上报党建工作实施方案;
年中抓好执行,将定期检查、随机抽查、经常性督促、专项督查相结合,及时掌握各基层党组织动态;
年底纳入绩效。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2016年省级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情况汇报中指出:“精准脱贫需下一番‘绣花’功夫”。那么,让我们在机关党建工作上也下一番“绣花”功夫,压实责任,细化工作,强化保障,出实招,尽实功,见实效,“一针一线”,不断提升机关的党建水平,切实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篇六】
新媒体运用的日益广泛普及,加速了社会生产与生活实践现代化的历史跨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入阐述了互联网问题,并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运用和管理如何实现有序高效等问题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科学地、及时地应用新媒体为党的建设的各方面服务,会对党的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而忽视新媒体的力量,则会越来越明显的对党的建设起到阻碍作用。检察机关基层党组织也应趋利避害,及时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科学的运用新媒体创新党的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一、新媒体为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带来机遇
(一)组织工作建设的新手段
新媒体的出现,为组织工作建设提供了新手段。当前,党的组织建设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如流动党员增多,组织关系转接困难,党性教育难以开展;
党员的组织生活落实困难,培养发展党员途径不通畅;
离退休党员不断增多,党组织活动的开展和老党员作用发挥受阻。新媒体以其高效便捷的特点,有效的弥补了传统支部组建模式的不足,为组织建设提供了新的管理思路,使党的组织结构从“金字塔型”逐渐向扁平化转变,提高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化和系统化。
1.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通过对新媒体综合运用,可搭建系统的教育、管理、服务平台,推进党组织、党员、党务管理“电子化”。党务人员可以把支部建在网上,采用最新的数据库技术,进行党员基本信息统计管理、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党费缴纳、基层党支部建设,实现现代化办公;
可以建立“网络党支部”,创造性地建设虚拟的党支部,使党员间通过网络媒体进行交流,消除时空的阻隔;
还可以利用短信平台、楼宇电视、微信等,进行组织联系、文件下发上传、各类活动通知、动员号召等工作,节约人力、财力和物力。
2.党员队伍建设方面。新媒体为党员队伍建设提供了新手段,为解决流动党员的问题带来了新思路,为避免由党员分散化所带来的组织风险提供技术支持。可以通过建立学习型论坛,促进党员思想上的沟通和交流,解决流动党员的学习问题,使流动党员重新找到共产党员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更好的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3.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新媒体提供了新的考察方式和交流方式。党组织可以利用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数字电视,进行干部素质教育,举办干部学习交流活动,拓宽干部的培训渠道;
可以通过户外液晶显示屏、微博、网站、短信进行党组织和干部考核结果的公开,进行任前公示,确保党员的知情权;
可以利用微信建立交流平台,深入了解党员的生活、社交、作风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党内监督,做好群众信访工作。
4.在民主集中制建设方面。新媒体提供了新的扩大党内民主的手段,利用新媒体,可以实现干部的选举、教育、考察、监督等多重功能,能加强对干部的日常跟踪和管理,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民主评议、民主选举,为参评人员创造隐私的选举空间,保证选举的公正、公平和真实性,实现党员参与权和选举权。
(二)丰富党内生活的新模式
对基层党组织来说,党内生活主要体现为“三会一课”。
传统的党内生活,通常是通过是召开会议以进行民主决议。传统党内生活形式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是会议和讲座往往是单向灌输式,效果不大,二是有的支部在开展党员活动时往往人数较少,显得氛围不浓,还有时会受到场地、设施等外在条件的限制,三是党内生活庸俗化现象越来越明显,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了形式,以文娱活动充当“党员教育”,不利于党的作风建设。
新媒体是综合性的多媒体的平台,能极大的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性。通过媒体技术开展党内生活,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更容易实现开展党内生活的预期目标,比传统的教育和沟通形式更具吸引力和凝聚力。
1.新媒体创新了党员民主评议形式。借助新媒体,可以实现更公正的党员自评、互评以及群众对党员的评价。可以通过局域网络在会议上或者会议外进行民主决议,以开放性、透明化和公开化的形式决定党内事务,科学高效的进行人事选举,保证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发扬民主集中制原则;
可以建立论坛,鼓励党员群众评价党组织工作水平、领导干部工作质量,打造民主的讨论和监督环境,保障党员和群众的监督权,也提高了组织的科学化建设水平。
2.新媒体提供了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新方式。新媒体可以使党内批评制度在网上进行,扩大了参与范围,有利于党内民主更好的发扬。通过即时视频组,可以使流动党员和行动不便的老党员参与到党内批评会中,进行自我教育,纠正缺点错误,增强党性观念;
通过qq群和微信进行文字交流,更利于党员在批评和自我批评过程中表达想法,反映真实情况,创造讲真话、讲实话的民主氛围。
3.新媒体丰富了党员学习生活方式。新媒体可以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交流活动,进行互动式学习。可以建立专题网站、数字图书馆、微博、户外触摸式媒体,发布党建动态和党建理论最新研究成果,利用相关单位的公共资源实现党建资源共享,为党员干部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扩大了党员学习内容、方式和时间的自主性;
可以通过论坛组织关于新政策和热点议题的讨论,让党员在互动中相互学习、交流经验;
还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网站等新媒体举办知识竞赛,通过互相竞争、互相促进的办法,激发党员干部学习的积极性,改变学习内容简单、学习形式单一的问题,提高了活动质量;
还可以通过博客、论坛公示党员的思想汇报、党员承诺、学习心得等,并鼓励党员留言或者回复进行讨论和鼓励,有利于增强党员学习意识,增加教育活动的透明度。
二、运用新媒体特点优势巩固创新党的组织建设
利用新媒体发展党建,顺应了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的发展需要,为党组织活动开辟了新空间,推动了基层党建工作从传统到现代、从实体到虚实结合的转变。我们应该审时度势,积极利用新媒体加强和巩固组织建设,建立一个既充满活力又坚强统一的党组织。
(一)做好新媒体平台党组织开通工作
以连接党员和党组织为出发点,以党组织和党员的需求为导向,综合利用各种新媒体,发挥新媒体的管理、教育、沟通、服务功能,加强多平台的资源共享和信息沟通能力,建立起贯通从上至下的各级党组织的网络体系,以使新媒体最大限度的为组织工作服务。其次,党组织应大力公布自身的平台信息,使组织内的每一个党员都清楚自身组织有哪些新媒体平台,以便党员能及时的使用平台的功能。再次,要引导党员在新媒体系统注册,通过新媒体技术登记党员参与活动、学习交流和运行监督等组织生活的情况。
(二)运用新媒体平台做好党员服务工作
组织应不断完善新媒体上的党员和党组织统计、积极分子入党、党组织关系转接等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建立党员“数字档案”,做好信息统计工作。党员信息管理的首要出发点便是党员信息的查询,传统模式下的党员的登记、统计工作比较原始,造成了党员信息管理不够及时,信息难以共享的问题,制约了党员管理。要运用新媒体建立组织内党员信息集中管理平台,将党员信息全部分级录入平台内,使党员信息全面显示,方便组织查阅了解。
(三)利用新媒体平台做好组织生活工作
组织生活是由支部委员会和党小组召开的活动或会议,是对党员进行管理、教育和监督的重要形式,以集中上党课、统一学习党内文件、召开会议、汇报思想等为主要内容。通常形式下的组织生活,从活动质量来看,党员准备不充分,学习时间不固定,会议人数不齐的情况普遍,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从党员参与的积极性来看,活动设置不够新颖,对党员的吸引力不强。我们应利用新媒体特点,将组织生活与新媒体相结合,安排丰富多样的组织活动,注重党组织生活质量的提高,充分发挥党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和促进组织内部和谐的作用。
第二篇: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公信力的思考与对策(推荐)
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公信力的思考与对策
刘训忠
农村基层组织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直接组织者、推动者和实施者。农村基层组织公信力是社会公众对农村基层组织的信任和遵从的基础。农村基层组织在群众中公信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农村基层组织如何培养在其农民心中的公信力是目前极为紧迫的问题。为此,迫切要求我们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做起,切实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公信力。
一、农村基层组织公信力的现状及形成原因
近年来,农村基层组织普遍实行了“两推一选”、“公推直选”方式推选村党支部书记,建立健全了村两委联席会议、村民议事会、村务公开、村账乡管以及发展党员公示等民主制度,这些制度措施的相继推行,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基层以往普遍存在封闭运作的状况,农村基层组织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威信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但基层组织长期在相对封闭的体系内运行已经形成了较强的思维惯性,结成了某种稳固的利益结构。从调研情况看,突出的表现在农村基层组织发扬民主形式化,农村大小事往往由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等少数人酝酿决策,“一言堂”、“暗箱操作”等不正之风较为普遍;基层组织民主渠道不畅,开放的平台不多,现有透明公开的民主载体运行不规范;个别村两委干部缺乏民主开放意识,执政为民观念淡化,错误地将党员群众赋予的权力视为己有,将公开透明、发扬民主视为削弱权力。人民群众对基层组织产生的疏离感和不满情绪正在基层社会潜滋暗长,基层组织的公信力面临较为严峻的挑战。
二、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公信力的对策建议
(一)狠抓发展第一要务,夯实农村经济基础。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公信力,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务实农村经济基础。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扎实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三化一转移”,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把承接产业转移与推进自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紧密结合,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合理有序开发资源,培育壮大支柱产业,提高工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加快发展旅游、服务等第三产业。加大科教文卫的投入力度,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让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二)加强利益关系调整,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认真贯彻“五个统筹”的要求,逐步解决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缩小发展差距。坚持走“城市支持农 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路子,着力解决“三农”问题。社会公共服务建设向农村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倾斜,努力为社会成员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把解决民忧、改善民生放在首位,大力实施惠民行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为民排忧解难,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大力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公信力。
(三)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健全沟通各方面意见的渠道。党的十七报告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扬民主,让基层群众有更多的发言权;积极发展社团组织,疏通和扩大上下信息交流的渠道和途径;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选举权,让基层群众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志和愿望;善于吸纳基层和群众的意见,把决策的过程变成群众意志表达和
意见统一的过程;加强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强化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特别是对“一把手”的监督;积极探索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让群众的疾苦有地方诉,意见有地方提,怨气有地方出。
(四)加强作风建设,增强干群凝聚力。干部队伍的作风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要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的发展观,提高理论素养和党性修养,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打牢思想政治基础,使政治头脑更加清醒、政治立场更加坚定.要彻底革除“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才能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要经常深入群众,到群众需要的地方去嘘寒问暖,到群众困难多的地方去排忧解难,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理顺情趣,多办群众欢迎的事,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看得见的利益,才能让老百姓与党和政府越来越近,干群关系越来越好,增强群众对农村基层组织的信任和拥护。结合当前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加大作风整顿力度,推动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认真把领导班子和干部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大力弘扬联系群众、亲民为民的作风,切实解决“为民”的问题;大力弘扬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作风,切实解决“开拓”的问题;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切实解决“务实”的问题;大力弘扬清正廉洁、艰苦奋斗的作风,切实解决“清廉”的问题。努力把基层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把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工程,努力建设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不断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公信力。
(五)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权力运行。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完善决策制度、会议制度、学习制度、政务公开、督查督办、信访接待、责任追究等制度。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使每项事情有人管,每个干部有制度管,人、事管理无死角,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基层领导干部是党的方针、政策在基层的贯彻落实者。因此,基层领导干部要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带头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度。要建立岗位责任制,将工作目标分解落实到各个岗位和工作人员,使责任具体化和明确化,促使广大干部恪尽职守、奋发有为。要加大问责力度,按照相关制度,对作风漂浮、工作不实的干部,及时查处不护短,重点问责干部不作为、作为不到位、乱作为行为,做到有诉必受、受理必查、查明必究,确保有法必依、有令必行、行必责实.(作者单位:同和乡党政办公室)
第三篇:基层组织整顿思考建议
基层组织整顿思考建议
(一)提高抓基层党组织整顿的政治意识。
按照总书记“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关键是从严抓好落实”的要求,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推动实现X目标的高度,把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管党治党的重要任务,作为践行“四个意识”“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推动各级党委(党组)树立大抓基层、抓乡带村的鲜明导向,持续加强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阵地、基本制度、基本保障建设,提高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质量。(二)完善抓基层党组织整顿制度机制。
进一步强化跟踪指导,突出过程管控,全覆盖推行“四项工作”制度,实行挂牌督办制度,区县领导班子成员和区县组织部门领导包干到人、挂牌督办,蹲点调研解决问题;实行工作例会制度,区县委组织部每半月专题研究一次整顿工作,及时向市委组织部上报整顿进展情况;实行定期调度制度,按照每周一调度,清楚掌握每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每周整顿进展情况;实行整改销号制度,坚持“必须实事求是、务求整改实效、严格整改时限”原则,对已完成整改任务,及时销号;对分阶段推进的,按计划持续推进,做到“完成一个、验收一个、销号一个、备案一个”。三)夯实抓基层党组织整顿政治责任。压实整顿责任,把抓整顿工作作为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各级领导班子综合评价(绩效考核)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作为评价县乡党委班子成员工作实绩的重要标准。进一步健全落实“抓乡促村”责任制,突出抓好乡镇党委“龙头”,推动乡镇党委履行整顿直接责任,督促乡镇党委书记树立岗位在村、阵地在村的意识,把工作重心放在抓村上,掌握基本情况、做实基础工作,切实种好“责任田”,压实乡镇党委班子成员责任,主动到村,经常性查问题、找不足、促落实,防止“中梗阻”。
(四)提升抓基层党组织整顿工作质量。
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推进基层党组织活动制度化常态化,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主题党日等基本制度,定期“体检”村干部,全面清理受过刑事处罚、存在“村霸”和涉黑涉恶等问题的村干部,调整不胜任不尽职的村党组织书记,凡新调整村“两委”成员全部进行“先联审、后任用”。(五)建强基层干部队伍提升班子战斗力。
选优配强第一书记。坚持派最能打仗的人到最关键的地方去。选派有农村工作经历、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会双语的领导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完善第一书记统筹各支力量机制,加强日常考核管理,整顿不摘帽、关系不脱钩。坚持把政治标准摆在首位,把党性强靠得住、抓稳定敢管理、能带富办法多、懂政策善服务、人品正威信高的同志选拔到村“两委”班子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岗位。加大村级骨干人才储备力度。通过本土人才回引、X职业技术学院定向培养,按照每村3至5名建立村级骨干人才库,确保村级后备干部始终保持充足数量、较高素质和合理结构。第四篇:提高学习力
学习导航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 明白学习力的重要性; ●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 明确学习目的,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 了解管理者需要具备的知识结构。
如何提高管理者的学习力
一、学习力的重要性
学习力相当于竞争力,没有学习力,就没有竞争力。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比竞争对手学习更快的能力。
广义的学习力不仅局限于读书、名牌大学,而是超越自我、突破自我的能力。实际上,一些在学校成绩优异的学生,进入社会后的成就,往往会落后于成绩一般,甚至较差的学生。究其原因,中国的教育与社会的实际需求严重脱节,书本上的很多知识在实际社会工作中是用不到的,成绩优异的学生缺少相应的学习力。反之,成绩差的学生却有较多的社会阅历。
在实际社会工作中,不仅要具备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社会知识,人际交往和应酬的能力,缺乏足够的学习力,就很难适应其中。对于管理者而言,所提及的学习力是指广义的学习力,而不是“死读书”。因此,想要成为职场的跳跃者,学习力是关键。
二、如何正确学习
作为管理者,想要正确学习,需要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
1.明确学习目的
对普通管理者来讲,要结合实际情况重新定位自己的学习。要明确自己学习的目的。一般而言,学习的目的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拿来“用”的武器
学习不需要空喊口号,不用把自己定位太高,让自己成为所在组织当中的20%重要就够了,即建立在“重要的少数与琐碎的多数”原理基础上,按事情的重要程度编排行事优先次序的准则,称为“80/20原则”。
学习时一定要看到问题的本质。书本上很多东西是经过美化的,虽有道理,但带有一定的欺骗性。李嘉诚和比尔﹒盖茨的成功被描绘成艰辛刻苦的奋斗史,当然不可否认两人自身的努力和天赋,但书中却无一例外地淡化他们遇到的的贵人。
学会面对现实。单独依靠自身的艰苦奋斗是很难成功的,除此之外,还要学习有用但不是很有道理的创新。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起来的一批人多数是勇于冒险、敢于创新的人。因此,往往没有道理的知识,却很能发挥其用途,学习的关键就是“拿来用”。
很多家长让孩子从小参加各种培训,却忽视了培养孩子生存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然而人们无法拿有限的生命学无限的知识,关键是学习有用,能拿来“用”的知识。
“转变观念”的途径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对生活、未来的态度和观点。掌握一种技术或一项技能容易,而改变自身原先落后、不适宜的态度则非易事。所以,学习是转变观念的有效途径。
预防和治疗“心灵感冒”
在纷杂浮躁的社会中,人们很容易迷失自我,丢失心灵的寄托,变得空虚、彷徨。学习可以提供一种精神寄托、陶冶情操,帮助迷失方向的人们重新燃起对生活的信心与激情。
改变气质、心境的手段
学习是修炼内功,潜移默化中提升人气质的手段。气质是藏于内而形于外的,漂亮的容颜只是昙花一现,但是拥有渊博睿智的知识,即使随着岁月的沉寂,内在的气质也会越发迷人。
2.端正学习态度
作为管理者,要端正学习的态度,不能仅把学习流于一种形式。学习的态度主要包括:“开放”的思想、“放下”的心态、“重生”的勇气三个方面。
“开放”的思想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学之,则其不善而避之。”可见,从古时传来的学习的思想就是具备开放性,即学会接纳别人的东西。而如今,普遍的社会现象显示,人们总是忽视别人的优点和能力,制造、放大他人背后或根本不存在的阴暗面,完全忘记了自古以来学习的思想。
黑格尔曾说“一切存在都是合理的”。对于一些暴富或者升官的人,有些人认为他们是拐骗挣来的钱,或是送礼得来的官。即使是真的,也是所有人都会的能力。送礼需要过“三关”,一是“认同关”,二是“情感关”,三是“信任关”。这些都是需要学习的,比数理化更复杂、更难的社会知识学科。只要事物存在,都是合理的,人们必须用开放的心态接纳,而不是封闭、排斥。
“放下”的心态
学习要有归零的心态。毛泽东曾说“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很多高学历的“天之骄子”进入社会,总会抱怨没有用武之地、毫无成就。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因为其自视清高,无法融入团队与社会之中。虽然在学校掌握很多科学和理论知识,但是社会科学和实践能力非常欠缺。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知识严重细分化,在某个领域的内行、专家,在其他领域很有可能是外行。只有学会放下的心态,才能更好地接纳、学习别人的优点。
“重生”的勇气
毛泽东曾强调“学以致用”。学习可以改变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习的关键在于改变,没有改变的学习是毫无价值的。因此,学习最终要实现突破自我、改变自我的目的。3.掌握学习方法
随着学科的逐渐细分,会出现很多无法学完、理解的知识,而有些知识,则根本不需要花费过多时间学习和研究,应该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有明确的目的性,学会需要的知识。
实际生活中的知识可以分成两个圈,一是关注圈,一是影响圈。有些知识可以改变、影响人的工作和生活,这是需要认真研究的知识;有些知识,只需要简单关注就可以。用来扩展视野或者娱乐消遣的东西只要泛读,没必要花太多的时间。现实中,为了避免出现将两个知识圈本末倒置的情况,因此需要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三个问题:
怎么学
学习一定要聚焦有用的东西。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必须升级自己的人脉,学会寻找生命中的“贵人”,但是所谓的“贵人”必须要切合实际。
跟谁学
学习不需要定过高的目标。在自己的组织或团队的Top20%人中,选择一个优秀的人作为标杆,这是最直接的学习榜样方法。当学习到其身上的优点和长处之后,本身的能力会更上一层楼,因此跻身于另外的圈子,再成为圈内top20%,向最优秀的人学习。如此类推,一个圈一个圈地提升自我,选择身边真实成功的人去学习,不断进行自我超越。
学什么
学习主要分为现阶段学习和终身学习,不同阶段的学习内容都有不同的侧重点。现阶段。主要是指目前,并不是长期的学习内容。一般来讲,现阶段主要包括立业阶段、中期阶段、晚期阶段。
立业阶段学专业技能、知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作为管理者,首先要了解和掌握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行业知识,但最为重要的是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管理者只有比他人更成熟的思想,更具有自控力的行动,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
中期阶段学习更新技能态度、指导他人、寻找职业锚。当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环节做好之后,管理者必须有所更新,要不断超越、改变固有思维方式。“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的思维和观念只有不断改变,才能适应时代潮流,抱着固有的思维不想改变,结果只能被社会抛弃。
晚期阶段学习新信息、新观念。学习课本上没有的、新的信息和观念,由历练到顿悟,最后蛹化蝶,思想达到高境界之后,再去反观之前所学的内容,就会从中领悟新的信息和观念。所以,要成为成功的管理者,就要学习更新观念。
终身阶段。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内在的宝藏》中阐述了进入社会,必须学习的四项内容:学会与人相处、学会追求知识、学会做事、学会发展。
学习与人打交道,相较书本知识而言,更为重要。人可以不懂电脑知识,但一定会跟懂电脑的人打交道;管理者可能很多东西都不会,但只要会用人,就足够了。在当今社会,最大的能力是把自己销售出去,因此就应用到了与人相处和打交道的能力。这是一门与情商和灵商相关的学科,可以衍生出很多知识,比如沟通、人际关系、管理沟通等,是每一位管理者所必修的课程。
要点提示
终身需要学习的内容: ① 与人相处; ② 追求知识; ③ 做事; ④ 发展。任何付出都是需要回报的,与别人打交道,帮助他人得到想要的东西,他人也会帮你得到想要的东西,因此就形成了关系。这张人际关系网顺畅有效的前提,是能帮助处于这张网内的人,达到其想要的。所以就要不断地学习,追求新知识,补充自己的能力。当能力足够强大,能为别人提供帮助时,也会相应地得到别人的回报。
三、管理者应具备的知识结构
如果把管理者比作一架飞机,构成机头部分的就是社会学、心理学、行为科学和人文科学。作为管理者,掌握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意义,要远大于掌握自然科学知识。凡是跟人交往、打交道的知识都类于文化。只会傻学习、死读书的人,通常只是仅有学历,而缺少文化。如图1所示。
图1 管理者应具备的知识结构
飞机机尾、机翼的作用是保持机身的平衡,所以管理者也要熟知相关政策、法律、历史、计算机和外语等知识,使企业或集团顺利平稳地起飞、降落。
构成飞机心脏的部分,是管理者所要掌握的最核心知识,是与其相关的行业、专业、管理科学、营销科学等知识。
1.管理者的补充知识
管理者平时要多读一些哲学专著,先成为一名哲学家,才能更好地管理公司和企业。哲学研究的方面分为意识论研究、方法论研究、矛盾论研究,只有把这三个问题研究透彻,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才会迎刃而解。
古人曰“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除了哲学之外,管理者也要学习历史。历史不会重复昨天的故事,但是会重复昨天的规律。从历史典故中借鉴、感悟,探寻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管理者的能力要求
管理者的能力分为三种:概念能力,人际能力,技术能力。越是高层的管理者,越需要概念能力;中层管理者更多需要的是人际能力;基层员工或者是基层管理者,需要的是技术能力。
在现实工作中,特别是很多中层管理者,提拔基层业绩优异的员工为管理者,结果却少了优秀的销售员,多了糟糕的管理者,只懂得技术,不懂管理是做不成管理者的,只有完成由管事到管人、由技术到管理的转变,才是管理者的知识。
四、学习五要素
学习包含五个要素:弄清,理解,还原,检验,反思。
“失败乃成功之母”,只经历失败而不从中吸取教训、反思检讨并做出改变,是不能获得成功的。学习就是培养好习惯的过程,通常要经过三个阶段:专注,专业和专家。专家的特质是与众不同,是领域中的专业境界,管理者要有一技之长,养成良好的习惯,由量变达成质变,完成蛹化蝶的历程。
【案例】
店小二的成功秘诀
明朝万历年间,中国北方的女真为患。万历皇帝为了抵御强敌,决心修缮万里长城。当时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早已年久失修,其天下第一关的题字‚一‛字,已经脱落多时。万历皇帝募集各地书法名家,希望恢复山海关的本来面貌。各地名士闻讯纷纷前来挥毫,但依旧没有一个人的字能够表达‚天下第一关‛的原味。万历皇帝于是再下诏书,‚只要能够雀屏中选的,就可以重奖‛。经过严格地筛选,最后中选的竟是山海关旁一家客栈的店小二!
在题字当天,会场被挤的水泄不通,官家也早就准备妥了笔墨纸砚,等那店小二前来挥毫。只见他抬头看看山海关上的牌楼,舍弃了狼毫大笔不用,拿起一块抹布往砚台里一蘸,大喝一声‚一‛,十分干净利落,立刻出现了绝妙的‚一‛字。旁观者莫不给予惊叹的掌声,有人好奇地问他如此成功的秘诀。店小二后来勉强地答道:‚其实我想不出什么秘诀,只是在这里当了三十多年的店小二,每当擦桌子时,就望着牌楼上的‘一’字,一挥一擦就这样而已。‛
在这个案例中,店小二经过多年的学习,也能够将“一”字写得很有“原味”,这并不是一个偶然,因为他足够专注,在每次擦桌子的时候,都可以参照之前的“一”字,因此,也就成为了“一”字专家。可见,只要足够专注,在任何情况都可以体现出能力。
第五篇: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掌控力的几点思考
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掌控力的几点思考
2011-1-28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任务的战斗堡垒。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掌控力,对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强化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意义。近期,笔者就围绕如何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掌控力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与思考。
一、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挑战及存在的问题
1.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不法组织侵占农村阵地的挑战。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农村群众尤其是老年人闲暇时间增多,因农村多数青壮年外出务工创业,老年人缺乏子女的陪伴与关爱,致使老年人精神空虚、闲无去处。有些老年人为寻求精神寄托而信奉迷信,有的甚至加入不法组织,并从事非法活动。近年来,该县先后取缔了“全能神”、“左神教”等邪教组织,并给予极个别参加邪教组织的党员正确及时的处分。
2.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掌控力呈弱化趋势。农村税费改革特别是撤乡并村后,乡村地域面积和管辖范围在扩大,原来以自然村落为主的“熟人社会”被以行政村为主的“半熟人社会”所取代,农民居住分散,交往减少,整个农村社会不和谐的“音符”也就增加了,这就给村级管理带来很多问题。如安远县县车头镇车头村是一个由原来6个村(居)撤并而来的行政大村,总人口7090人,原有村干部18名,现只有9名,并村后该村管辖的地域范围、人口与先前相比增加了6倍。因村干部职数减少,不可能每个自然村落都能产生村干部,这就使得一方面,因村民对不在同一自然村的村干部不够了解,导致村干部开展工作的难度增加;另一方面,由于村干部对撤并村这个“半熟人社会”中的村民个性了解不够,对隐藏在农村基层的矛盾隐患难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和掌控,致使农村群众因纠纷事件得不到及时调解而上访闹访的事件有所增加。
3.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呈“边缘化”趋势。长期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通过直接掌握经济和政治资源,直接动员和组织生产、主持分配,直接负责具体经济发展和社会事务。这种直接的利益连接方式,支持着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形成了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农村群众的密切联系。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民成了相对独立的经营主体,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村级党组织较少直接参与生产经营,对农民的管理和服务范围、内容相对缩减,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农民对党的基层组织的依赖,不少农村群众不关心集体事情、不尽集体义务。同时,村级组织收入难以维持运转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一些村处于“集体经济无实力、为民办事无能力、支部缺少凝聚力、群众缺少向心力”的状态。如安远县大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特别是农村税改和林改后,半数以上的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由于缺乏必要的经费支撑,年入党等一系列连锁反应,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呈“边缘化”趋势。导致有些村对农村党员关爱不够、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不强、难以吸纳优秀青
4.农村老党员个体缺乏与群体合作的平台,发挥作用难。多数农村基层党组织提出并开展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活动,要求农村老党员根据特长优势,立足自身岗位,力所能及发
挥作用。但老年人本身属于弱势群体,发挥作用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受客观条件的制约,老党员年老体弱,影响力随着村组地域面积的扩大在无形地减弱。当前,农民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老党员对不是同一村民小组的村民影响力不足,加之有的村民小组甚至没有一个党员。农村老党员缺乏与居住相邻村民组老党员、老年人等同伴的合作,单个老年人参与矛盾纠纷调解,迫于“世俗”压力,难免会有想管不敢管的思想顾虑。通过组建并充分利用老年人协会这个组织平台,大力推行“抱团组队”工作法,就能够有效聚合老年人个体力量,催生“聚变”效应,使老年人群体作用发挥实现最大化。特别是在矛盾纠纷调解中,由老党员、老年人轮番劝解纠纷对象,可给予当事人强大的舆论压力,当事人为顾及自己的颜面以及在村民中的形象,就有可能做出让步,一个个民间纠纷就能在第一时间达成和解。
二、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掌控力的对策
据调查了解,当前农村多数青壮年外出务工创业,留在家的妇女很少参政议政,小孩也不会参政议政。而老年人普遍集体观念和参政议政意识较强,与妇女、儿童相比,老年人更是一个主要的社会力量。通过组建老年人协会,能有效地将广大老党员、老年人聚集在一起,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让老党员、老年人老有所乐。在健身娱乐的同时有效组织老党员、老年人参与公益事业建设、调解矛盾纠纷、维护合法权益等,妥善解决好政府“想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民间深层次问题。而通过组建农村社区老年人协会并建立党组织,就可以保证老年人协会的健康发展,使之成为推动农村社会和谐的有生力量和党委政府的有力助手,提升基层党组织对农村最基层的掌控。为此,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掌控力,关键是要注重发挥好党的组织、阵地、活动“三大”优势,以组建老年人协会及协会党组织为抓手,积极开展老年人协会党群共建工作,提高党对农村基层的掌控力。
1.发挥党的组织优势,组建老年人协会及协会党组织,使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到农村最基层。考虑到居住在原行政村或同一自然村的村民以血缘、亲缘、地缘为纽带连接在一起,世代相衍相依,有共同的生活环境和依靠的资源,生活习惯和利益需求比较一致,在村民中有较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老年人协会只有建立在彼此熟悉、村民认同的“熟人社会”,才会对村民具有普遍影响力和约束力,党组织才能在第一时间内掌控农村基层的矛盾隐患。因此,安远县尽量将老年人协会组建在“熟人社会”,对一些地域面积不大、村民居住相对集中、村民风俗习惯接近的小村,直接在村一级组建老年人协会。对一些地域面积较大、村民居住较为分散,特别是由原来几个村撤并而来的大村,把老年人协会组建工作延伸到农村社区或原行政村一级。老年人协会的组建,把松散的农村社会关系重新组织起来,老年人加入协会的热情十分高涨,如安远县孔田镇90%以上的老年人就加入老年人协会。因贴近村民、对村民熟悉,协会成为党联系服务老年人群体的桥梁和纽带,成为党掌控农村最基层的有力抓手。与此同时,安远县积极在协会中及时跟进党组织的设置,发挥协会党组织在协会中的政治核心作用,领导、支持、保障和监督协会依法照章开展活动,谨防老年人协会被某些外国敌对势力和不良居心的宗教组织所操纵,确保协会的“红色”发展方向。安远县还充分发挥协会老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老党员物色培养好入党积极分子,探索了一条新时期依托老年人协会党组织加强老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的新路子。
2.发挥党的阵地优势,灵活开展活动,让老党员、老年人在“老有所乐”中感恩党。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新农村建设中装修完善的祠堂、村民的闲置用房,灵活解决老年人协会及协会党组织活动场所问题。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包乡扶村工作中,安远县采取县直挂点单位与村、社区协会对口支援的方式,帮助协会配齐配全健身娱乐设施。根据老党
员、老年人的兴趣爱好,经常组织老党员、老年人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如打打牌、下下棋、聊聊天、看看电视、跳跳秧歌舞、唱唱采茶戏或卡拉OK,让老党员、老年人在寓教于乐中感恩党,感受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老党员、老年人“老有所乐”,让年轻人在外创业更加安心,也为农村年轻人勾勒了未来的美好预期,让年轻人不再怕老,激发了他们爱党爱国爱家乡的热情,从而更加支持村庄建设,建设属于自己的美好家园,也更加积极、主动地向党组织靠拢。近年来,安远县在外出务工创业优秀青年中发展党员93名。
3.发挥党的活动优势,因人而异设置岗位,把老党员、老年人组织起来发挥作用。为破解老党员、老年人做农村工作“单打独斗、势单力薄、作用难发挥”的问题,该县根据老党员、老年人特长优势,引导协会因地制宜设立宣传岗、维稳岗、维权岗、关爱岗、公益事业岗等岗位,采取“抱团组队”、团体作战的工作方法,把老党员、老年人组织起来,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参与新农村建设、维护社会稳定、调解矛盾纠纷等方面发挥作用。如安远县版石镇岭东村70多岁的老婆婆叶某生有3个儿子,3个儿子均种植果树,家境不错,都建了新房,但老婆婆依旧住破旧低矮的老房子。3个儿子在赡养母亲的问题上经常发生争吵,谁都不愿意赡养母亲,致使老母亲在街上流浪乞讨。该村老年人协会党组织得知此事后,立即协同协会组织维权岗的会员骨干前往予以成功调解。同时,该县巧借老年人协会及协会党组织这个载体,一方面,坚持走群众路线,在寓教于乐中广泛宣传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重要活动,通过老党员、老年人做通村民的思想工作,把党的主张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另一方面,村干部在村部办公时可随时征求在村部开展活动的老党员、老年人的意见、建议,掌握不良倾向,使决策更加科学,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该县通过积极运作,使老年人协会及协会党组织成为全县各乡村干部的补充性力量和农村基层党组织党掌控农村基层的有力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