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遂川县畜禽养殖“三区”规划地理标注工作方案
遂川县畜禽养殖“三区”规划地理标注 工作方案
县农业局
为做好全县畜禽养殖“三区”规划地理标注工作,根据《遂川县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和可养区划分方案的通知》(遂府办字[2013]44 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1.将划定的禁养区、限养区、可养区和现有规模养殖场落实到 1∶10000 行政区域图上,采用红(禁养区)、黄(限养区)、绿(可养区)、蓝(现有规模养殖场)四种颜色表示,并加以文字说明。
2.在 2017 年 3 月 31 日前,全面完成全县畜禽养殖“三区”地理标注工作,绘制养殖区域分布图。
二、工作步骤 整个畜禽养殖“三区”规划地理标注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前期准备阶段(2017 年 2 月 20—2 月 28 日)
1.制定方案。根据全县畜禽养殖“三区”规划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各乡镇要按照本方案要求,结合本乡镇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实施办法,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明确工作进度和时间节点,确保工作落实到实
处。
2.确定绘制公司。县农业局要在充分利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成果基础上,聘请有资质测绘公司负责全县畜禽“三区”规划地理标注的技术工作。
3.调查摸底。各乡镇要组织人员对本辖区内现有规模养殖场进行调查摸底,并将调查摸底情况于 2 月 28 日前上报至县畜禽养殖“三区”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调查范围为:生猪存栏 200 头以上,肉牛存栏 50 头以上,羊存栏 200 只以上,肉用家禽存栏 3000 羽以上,蛋用家禽存栏 1000 羽以上,兔存栏 1000 只以上(详见附件)。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7 年 3 月 1 日—3 月 20 日)
1.标注现有规模养殖场。收集各乡镇上报的规模养殖场分布情况,以乡镇为单位,采用蓝色按 1∶10000 比例标注在行政区域图上。各乡镇需对标注图在村、组公示,对公示中提出的异议,及时进行核实、修正,并再次公示;公示无异议后,由规模养殖场负责人签字确认。
2.标注“三区”规划。各乡镇按照“三区”规划要求,确定本辖区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可养区具体范围,同时将划定的禁养区、限养区和可养区落实到 1∶10000 行政区域图上,采用红(禁养区)、黄(限养区)、绿(可养区)三种颜色表示,并加以文字说明。将标注图在乡、村、组公示,对公示中提出的异议,及时进行核实、修正,并再次公示;公示无异议后,由组、村、乡镇签署意见后报县畜禽养殖“三区”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3.资料归档。县农业局将县畜禽养殖“三区”规划地理标注中形成的图表、公示影像等分类归档,安全保管。地理标注采用纸质文档和电子文档两种形式保存。
(三)总结验收阶段(2017 年 3 月 21 日—3 月 31 日)
各乡镇对畜禽养殖“三区”规划地理标注工作认真总结经验、作法及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形成工作报告,申请县级检查验收,并于 2017 年 3 月 24 日前报县畜禽养殖“三区”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县级组织考核验收组对各乡镇畜禽养殖“三区”规划地理标注工作进行全面检查、验收,确保地理标注如期完成,并将检查验收结果向全县通报。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畜禽养殖“三区”规划地理标注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涉及到广大养殖场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环境保护和公共安全问题,各乡镇和有关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县成立畜禽养殖“三区”规划地理标注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农业、财政、环保、林业、水利、国土、城建、民政等部门的分管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由郭源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县畜禽养殖“三区”规划地理标注工作的日常工作。各乡镇也要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落实专人具体负责,确保工作如期完成。
(二)加强经费保障。为保障畜禽养殖“三区”规划地理标注工作顺利进行,县乡两级财政要对地理标注工作所需
培训、勘测、资料、误工补助等经费给予足额保障。
(三)加强督促检查。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把畜禽养殖“三区”规划地理标注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定期对各阶段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及时进行通报,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乡镇要指定专人作为信息联络员(名单报县畜禽养殖“三区”规划地理标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报送本辖区内各项报表、阶段总结及典型做法等工作。
第二篇:畜禽养殖档案整治工作方案
畜禽养殖档案整治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进一步规范全省畜禽养殖生产经营行为,加强畜禽养殖档案管理,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依据《畜牧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根据省畜牧局制定的《全省畜禽养殖档案整治规范年行动方案》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县畜禽养殖档案整治规范年行动方案》。
养殖档案是保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规范记录畜禽养殖档案是《畜牧法》《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提出的明确要求,是畜禽养殖主体应尽的法律责任和义务,也是健全完善畜产品追溯制度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目前,我县养殖档案管理较为薄弱,部分养殖场(户)还存在养殖档案尚未建立或记录不完整、保管不规范等问题,给畜产品质量安全和疫情防控带来安全隐患。为进一步规范畜禽养殖生产经营行为,加强养殖档案管理,县农业农村局决定从2021年2月1日至12月31日,在全县内开展畜禽养殖档案整治规范年行动。
一、基本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坚持绿色高效发展理念,以全覆盖规范建立健全畜禽养殖档案为目标,聚焦问题短板,扎实落实普法宣传、指导服务、整改警告、行政处罚各项措施,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维护法律权威和部门公信力,提高行业管理服务水平和能力,为全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基本原则
坚持问题导向。从解决问题入手,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要从具体案例中举一反三,聚焦当前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强监管、强指导、强服务。
坚持分类指导。根据养殖主体文化水平、畜禽品种、养殖规模的不同,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户施策,扎实开展养殖档案规范建立工作。
坚持依法查处。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进行处罚,做到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自觉接受组织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
坚持基层为主。规范年活动重点在基层、难点在中小规模养殖户,要充分发挥基层积极性和养殖场(户)能动性,创新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全面做好监督指导和服务工作。
(三)目标任务
通过规范年行动,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体系,通过体系建立和实施,推动畜禽产品安全监管关口前移,触角向下延伸,解决部分养殖场(户)无畜禽养殖档案或畜禽养殖档案不规范等问题,确保到今年底,全县正在生产经营的猪牛羊鸡规模养殖场(户),全部依法建立健全养殖档案,建档合格率力争达到100%。
二、重点工作及完成时限
(一)宣传发动。
各乡镇综合服务中心(开发区畜牧站)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对《畜牧法》《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宣传力度,明确建立健全养殖档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日常工作中积极宣传,统筹运用微信群传播,打出养殖档案整治行动宣传发动组合拳,营造浓厚氛围。切实提高养殖场(户)依法履责意识,积极主动进行养殖档案记录。宣传发动阶段,请各乡镇综合服务中心(开发区畜牧站)登录省畜牧业管理局官方网站、省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96605和畜牧兽医发布微信公众号,对养殖档案建立等技术环节集中开展学习。(完成时限:2月1日-3月31日)(二)培训整改。
畜牧总站要组织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活动,通过讲课、发放手册、明白纸,制作小视频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形象化、简单化的介绍畜禽养殖档案管理填写方法,使得档案填报容易理解、方便填写,真正让养殖场(户)看的懂、会操作、记录清、保管好。在此基础上可组成工作小组,深入到养殖场(户)中实地指导。(完成时限:4月1日-6月30日)(三)执法检查。
加强监督执法,第一批先对已办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的规模养殖场进行检查,有问题的提出整改;第二批对未办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但已在农业农村部云平台备案的规模养殖场进行检查,有问题的提出整改;第三批对中等规模的养殖场进行检查,有问题的提出整改,对逾期未整改养殖档案、拒不建立养殖档案、未按照规定保存养殖档案或养殖档案填写不规范的,农业综合执法大队要根据《畜牧法》第六十六条:“违反本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畜禽养殖场未建立养殖档案的,或者未按照规定保存养殖档案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警告或处罚款”,视情节予以处罚,集中查处一批典型案件,以案释法,切实起到处罚一个、警示一批的效果。(完成时限:7月1日-10月31日)(四)电子档案建立。
畜牧总站要按照《省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规模标准和备案程序》和《关于进一步规范畜禽养殖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吉牧加发〔2020〕150号)要求,开展备案工作,严格形式标准、做到实时更新。种畜禽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及其他具备条件的养殖场(户),可通过电脑等信息化手段,记录养殖档案。对于不具备条件的养殖场(户),也可填报纸质养殖档案。已有电子养殖档案系统的规模养殖企业可与省级追溯平台对接,省局通过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平台,完善了在线养殖档案填报系统,系统同“拱e拱”“动监e通”“先打后补”等多个平台互联互通,实现一键检疫申报、无害化处理补贴申领、先打后补等功能。畜牧总站、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动物卫生监督所及各乡镇综合服务中心(开发区畜牧站)可积极指导、鼓励养殖场(户)通过“拱e拱”、96605等公众号进行在线填报,努力实现养殖档案信息化。(五)建立长效机制。
畜牧总站、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动物卫生监督所及各乡镇综合服务中心(开发区畜牧站)要结合本次整治行动,认真梳理、查找养殖档案建立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根据农业农村部《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文件要求,健全完善养殖档案管理制度。畜牧总站、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动物卫生监督所及各乡镇综合服务中心(开发区畜牧站)要加强档案监督管理,积极探索建立长效监管和投入品生产经营单位与养殖企业双向记录互相印证机制。通过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促进养殖档案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完成时限:11月30日前)(六)明确职责分工
1.监管部门职责。畜牧总站负责制定生产记录、种畜禽个体养殖档案等内容的填写标准和政策解读,并指导各地落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动物卫生监督所负责制定免疫程序、免疫记录、动物疫病防疫监测记录、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记录等内容的填写标准和政策解读,并指导各地落实;畜牧总站、动物卫生监督所负责将养殖档案规范填写与办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出具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等工作有效衔接。兽医药政科负责制定兽医医政兽药管理等内容的填写标准和政策解读,并指导各部门落实。畜牧总站负责制定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内容的填写标准和政策解读,并指导各地落实。畜牧产业科负责整治规范行动的牵头组织、统筹协调和日常调度工作。各部门要将整治行动联系人报送至畜牧产业科。规范年行动采取月报告、季通报、年总结的形式开展,各部门要在11月4日前,报送规范年活动总结至畜牧产业科,畜牧产业科汇总后上报。
2.技术推广服务机构职责。畜牧总站及各乡镇综合服务中心(开发区畜牧站)负责规范年行动的宣传培训和政策解读。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本辖区内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的技术指导,并开展强制免疫疫苗抗体效价监测工作。
3.加强综合执法。落实基层减负规定,发挥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作用,对守法者“无事不扰”,减少对养殖活动干预,实行综合监管执法,要将养殖档案监督检查和防疫档案、兽药、饲料等投入品档案监督检查合并在一起,统一开展综合执法,避免多头执法。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综合畜禽养殖档案是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各单位要高度重视,集中精力抓好畜禽养殖档案整治规范工作,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好整治行动部署、工作进展、责任追究等主要节点工作,安排分管同志专门负责整治规范年行动,全力做好督促检查和协调调度,确保整治行动扎实推进、取得实效。(二)严格依法建档。
建立畜禽养殖档案是畜禽养殖场的法定义务,要严格落实养殖场(户)主体责任,按照《畜牧法》《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规定,对畜禽的品种、数量、繁殖记录、标识情况、来源、进出场日期,饲料等投入品以及兽药的来源、名称、使用对象、时间和用量情况,对检疫、免疫、监测、消毒情况,对畜禽发病、诊疗、死亡和无害化处理情况和畜禽养殖代码等相关信息进行详细记录。率先规范规模养殖场的档案,通过示范引领,强化规模养殖场对中小养殖户的带动作用,以点带面实现养殖档案全覆盖。第三篇:关于调整县畜禽养殖三区划分的通知
关于调整县畜禽养殖三区划分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单位: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及畜禽养殖相关法律法规,为进一步做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结合我县环境实际、管理水平和畜禽承载能力状况,经县政府研究,决定对我县畜禽养殖“三区”(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划分进行调整,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为依据,以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按照“控制总量、合理布局、防治结合、减少污染”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县生态X县建设要求,科学划定畜禽养殖“三区”,调整优化全县畜禽养殖业的生产布局,开展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构建与生态环境相和谐的畜禽养殖模式,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和生态化,促进畜牧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发展。
二、划分原则
(一)依法保护生态环境;
(二)生态环境保护与畜禽养殖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三)生态环境、经济现状与发展规划相结合;
(四)属地管理,谁污染、谁治理;
(五)符合动物防疫条件;
(六)突出重点和可操作性,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相统一。
三、划分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农业部令2010第7号)《X省畜禽养殖管理办法》《X省畜禽养殖粪污处理利用实施方案》《X县畜牧业生产发展总体规划和布局》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技术规范。
四、划分类型
全县畜禽养殖区域划分为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
禁养区:按照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等规定,在指定范围内禁止存在任何畜禽养殖小区(场)。在禁养区内,不得新建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已经建成的,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由所在地乡镇办事处按照国家和省、市、县有关规定,通过多种渠道依法限期关停或搬迁。
限养区:按照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等规定,在一定区域内限定畜禽养殖数量。限养区内严格控制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的数量和规模,不得新建小型畜禽养殖场(区)。限养区内已有的畜禽养殖场(区)应当限期治污,确保现有的畜禽养殖场需达到排放总量控制的要求。未经治理或逾期未达到排放标准的,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依法对其限期关闭、转产或搬迁。
适养区:除禁养区、限养区以外区域,原则上作为适养区。在畜禽养殖适养区内从事畜禽养殖的,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开展环境影响评估,其污染防治措施及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设施设备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产使用,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要求。
五、划分区域
(一)畜禽养殖禁养区范围
1.城镇规划区。X县县城规划区、各乡镇办事处集镇建成区范围内及外围500米区域;开发区、工业区、风景名胜区、旅游景点区及外围500米区域。
2.城镇居民区、医院、学校等人口集中区域及周边500米区域。
3.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X县水库等);各乡镇办事处、村、组集中供给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4.国家级森林公园、公园风景名胜区、国家湿地公园等区域及周边500米以内。
5.县域内主要河道堤坝内;县域内基本农田保护区。
6.其他法律、法规、行政规章规定的禁止养殖区域和省市人民政府依法规定的禁养区域。
(二)畜禽养殖限养区范围
1.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重要的河流、湖泊周边地区等两侧外延500米范围内区域。
2.农村社区、行政村人口聚集区及外围500米区域内。
3.主要交通干线两侧范围:高速公路两侧外延500米以内;国道、省道等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外延各500米范围以内。
4.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区域。
(三)畜禽养殖适养区范围
县辖行政区域内除禁养区和限养区以外的其它满足环境容量且在限养区域外的为适养区。
对于以上三个区域的划分实行动态管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将适时对三个区域做出调整。各乡镇办事处根据全县畜禽养殖布局规划细化制定本辖区的“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的具体界限,并予以公布。
六、工作要求
(一)依法划定的禁养区内:严禁新建、扩建、改建各类规模畜禽养殖场(区)。禁养区内现有的畜禽养殖场(区)建设手续不全的,不再补办手续,由乡镇办事处牵头,组织相关职能部门依法拆除;建设手续齐全的,污染物的排放要符合《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根据发展情况逐步实现关停、转产或搬迁。
(二)依法划定的限养区内:严格控制并逐年削减畜禽养殖规模,原则上不再新建、扩建各类畜禽养殖场;鼓励现有的畜禽养殖场关停、转产或搬迁,暂不能关停、转产或搬迁的要按照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控制畜禽养殖规模,并严格落实污染防治措施,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现有的畜禽散养户必须建设达标粪污处理设施,严禁粪污直排;对养殖污染严重、群众反应强烈的养殖场(小区)进行限期治理,逾期无法完成治理或经治理仍达不到相关技术标准的,依法予以关闭。
(三)依法划定的适养区内:在依法控制畜禽饲养总量的前提下,要合理布局,提倡适度规模养殖,推行标准化生态养殖,实行农牧、种养结合,养殖废弃物实行集中治理,就地消纳、资源利用,达标排放,不得对环境造成污染。
(四)各乡镇办事处应严格按照县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划分方案,结合本辖区发展规划,尽快完成本辖区内的畜禽养殖“三区”划定工作,在行政区域图上标明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并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具体关停、搬迁和整治方案,报县政府批准后实施。切实把好畜禽规模养殖发展关,实现畜禽养殖业适度发展,杜绝“先污染,后治理”现象。
(五)县环保、发改、畜牧、水利、农业、国土、建设、规划、林业、财政、法制等部门在规划、立项、审批畜禽养殖项目时,应根据本方案要求严格审批程序,切实推进全县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七、保障措施
(一)落实措施,强化管理。县政府将畜禽养殖禁养、限养工作纳入个乡镇办事处和相关职能部门目标考核内容,实行目标管理,细化工作措施,逐级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确保工作落到实处。任何单位、个人无权批准在禁养区内建设规模养殖场。凡已在适养区、限养区建设的小型、大型养殖场的畜禽排污,必须达到畜禽养殖业污物排放标准。
(二)明确责任,齐抓共管。各乡镇办事处、有关部门要依据各自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合作、齐抓共管,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的落实。
环保部门:负责对规模畜禽养殖场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环保“三同时”管理工作,依法查处养殖场污染案件。已建规模化养殖场必须通过环评和县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对未经审批建设的养殖场,在重新办理审批手续前,一律不得进行再生产。
发改部门:做好畜禽养殖场(区)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批工作,达不到环保要求的项目不予立项支持。
畜牧部门:负责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和服务,对畜禽养殖业禁、限养区划分提出规划建议,加强对新建、改建、扩建畜禽养殖场的管理和动物防疫条件审核和等级备案工作。
水利部门:对畜禽养殖业禁、限养区水域保护提出建议及进行备案审核工作。
农业部门:对畜禽养殖设施农用地申请进行审核。
国土部门:对新建、改建、扩建畜禽养殖场的用地备案手续进行审核,并对畜禽养殖场违法占地行为进行立案查处。
规划部门:对畜禽养殖业禁、限养区提供城乡规划区域图,及时将城乡规划区域调整范围通知各相关职能部门。
林业部门:对畜禽养殖业禁、限养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域保护提出建议及进行备案审核工作。
财政部门:对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以及禁养区内养殖场(区)关停、搬迁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法制部门:对畜禽养殖业禁、限养区提供相关的法律依据。
乡镇办事处: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对辖区内禁养区内现有养殖场实施逐步搬迁或关闭。乡镇办事处切实把畜禽养殖业禁、限养区和污染防治治理相关规定列入《村规民约》,开展村民自治。
(三)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加大媒体宣传、报道、曝光的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让群众理解支持对养殖业禁养区、限养区的管理工作,并积极主动参与。
(四)标本兼治,长效管理。建立畜禽禁养区、限养区划分工作定量考核制度,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并逐步建立环境保护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公众监督制度,利用社会力量,加强畜禽养殖污染综合防治,维护群众环境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八、本通知自下发之日起实施。
第四篇:2016畜禽养殖场所治理工作方案
2016畜禽养殖场所治理工作方案
一、总体目标
根据国家、省市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农业“1115”工程规划》,统筹兼顾畜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管理的关系,严格执行《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市城市治理条例》等“禁止在市区饲养家禽、家畜”的规定,本着“严控禁区、规范外延”的原则,发挥多部门协作优势,大力开展畜禽养殖场所综合治理工作,为“亚青举办、青奥筹办”和文明城市建设保驾护航。
二、治理范围和清理对象(一)治理范围
“禁养区”畜禽养殖场所。根据《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市城市治理条例》等地方法规明文规定的有关畜禽养殖的“禁养区”和“外延区”的划分,明确绕城公里以内为“禁养区”。经研究,将我区南苑、兴隆、莫愁湖、沙洲、双闸、江心洲等6个街道及潜洲均列为“禁养区”,纳入综合治理范围,依法予以清理,取缔畜禽养殖行为。(二)治理内容
对“禁养区”范围内所有畜禽养殖场所,依法予以清理。(三)清理对象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
成立区畜禽养殖场所综合治理专项指挥部。由分管区长为组长,区城管局、区农办主要领导为副组长,区商务局、区社管局、区环保局、区卫生局、公安分局、6个街道分管领导等为成员单位,明确相关部门、街道的主要职责和工作重点。指挥部设立办公室,由区城管局、区农办分管领导为指挥部办公室主任。
区城管局:负责宣传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引导行政相对人自行处置或帮其处置;负责提供城区街道畜禽养殖场所本底资料;负责对相关街道“禁养区”内家庭违规饲养畜禽行为进行依法查处;依法拆除全区违章搭建的畜禽养殖棚舍、建筑物及辅助物。区农办:负责提供涉农街道畜禽养殖场所本底资料和涉农街道合法养殖户名册等基本情况;提出养殖场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明确被列入清理场所的畜禽出栏检疫和防疫监督;配合城管局“禁养区”内违法饲养的查处工作。
区商务局:明确违规畜禽养殖场所生猪处置标准、处置政策、口径等,指定宰杀地点;规范销售渠道,配合城管查处违规饲养畜禽行为。
区环保局:对“禁养区”内外群众投诉存在的畜禽粪便排放、恶臭严重、噪音扰民等问题的违规场所的查处。
区社管局:负责处理“12345”政府呼叫热线有关问题的举报投诉以及无理诉求办理。区卫生局:畜禽处置后,做好社区环境消毒灭源;对进入市民“菜篮子”畜禽,严格把控食品安全关,配合辖区综合治理工作。
公安分局:对拒不配合、暴力抗法的违规畜禽养殖单位和个人依法处置,全程做好综合治理司法保障工作。
街道办事处:按照属地化管理和职责分工,做好辖区内畜禽饲养场所的政策宣传、场所排查、综合执法以及维稳工作。依据《工作方案》要求,成立街道畜禽养殖场所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协调成员单位开展综合治理工作,并按照区指挥部的要求,及时书面报告重难点问题基本情况、前期做法和处置存在的困难。待治理工作结束后制定相应长效常态管理机制,巩固治理成果,确保此类问题不回潮、不反弹。
四、实施步骤
本次综合治理工作时间为2016年6月25日至7月31日。分为三个阶段实施:
(一)宣传发动、认真排查阶段(6月25日至6月30日)。利用公告、横幅和发放一封信等形式,进行宣传发动,着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及综合治理工作要求,营造综合治理氛围,赢得群众理解和支持,鼓励畜禽养殖户、散养户自行处置。以属地化管理为依托,以街道、社区(行政村)为单位,建立多部门和街道、社区(行政村)参与的排查工作组,根据区农办(提供三个涉农街道及潜洲)和区城管局(提供三个城区街道)提供的本底资料为基础,对行政区域内畜禽养殖场所进行拉网式排查核实,形成综合治理菜单。(二)全面清理、明显改善阶段(7月1日至7月20日)。依据排查菜单,由区城管局、农办牵头,区商务局、环保局、社管局、卫生局、公安分局以及6个街道等成员单位参加的畜禽场所综合治理专项指挥部,对辖区内畜禽养殖场所开展集中排查、全面清理,达到“禁养区”无场所、无畜禽。对已列入拆迁范围的养殖场所优先启动拆迁,对未列入拆迁范围的养殖场所由街道会同拆迁部门先行登记造册,待后期拆迁时按政策法规办理,保护好合法养殖场所的正当权益。
(三)治理难点、落实长效机制阶段(7月21日至7月31日)。采取“纵向联动、横向联合”的形式,组织相关力量,对前一阶段未能清理的畜禽养殖场所开展综合执法,坚决清理违规畜禽养殖场所和散养户,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成员单位、相关街道要把本次综合治理工作作为当前重要任务抓紧抓好,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深入基层,带队排查、带头执法;建立相应组织机构,细化工作方案,明确时间节点,统筹安排好各项工作,建立周例会制度,确保治理工作顺利、高效开展。
(二)协调联动,形成合力。各成员单位、相关街道要对照《工作方案》抓推进、促落实,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形成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合力。
(三)强化监管,建立长效。各成员单位、相关街道要将开展此项工作的效能纳入绩效考核体系,明晰责任、标本兼治,建立相应常态巡查制度、畅通投诉举报渠道,确保治理工作落实到位、场所清理到位,完善长效监管工作机制。(四)强化宣传,人性操作。本次治理工作涉及部分群众的切实利益,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在具体治理中要加强新闻宣传、舆论引导,重点讲清在城区范围内饲养畜禽对环境和防疫工作的危害性,引导市民对治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在执法过程中要深入做好相对人的思想工作,协助妥善处理好饲养的畜禽,争取自行处置或助其处置。要重视与新闻媒体的沟通,把控宣传导向,努力把这一民生工程做好。
(五)强化考核,督办问责。各成员单位、相关街道要严格按照时间节点,落实相关人员开展宣传发动、专项排查、综合执法以及信息报送;对治理中发现的问题,明确行政责任和职责分工,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对依法依纪应当问责的责任单位和个人,由纪检监察部门依法追究问责。
第五篇:马村区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方案
马办〔2016〕 号
中共马村区委办公室 马村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马村区畜禽养殖污染 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区政府各部门,各街道办事处,各有关单位:
为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强力推进我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现将《马村区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中共马村区委办公室 马村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9月9日
马村区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方案
为深入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防治水体和土壤污染,切实保护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国务院《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法律、法规和焦政办〔2010〕112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保障农村环境安全,综合运用激励引导和执法监督等手段,采取搬迁、关闭和取缔等措施,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推行生态化养殖,为美丽马村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二、总体目标
按照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到2016年12月底前,完成我区河道两侧(南水北调总干渠、山门河)400米范围内禁养区内全部养殖场(户)的搬迁、关闭和取缔工作。
三、时间安排
马村区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分宣传发动、实施关闭、检查验收三个阶段。
(一)宣传发动阶段(9月底前)。区政府成立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区委副书记杨磊为组长,区政府副区长朱兴家、周胜利为副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及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
区农林水利局,局长常占利任办公室主任,畜牧中心主任刘永利任副主任,领导小组定期对各街道办事处及相关职能部门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进行督导。各街道办事处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搬迁、取缔实施方案,并成立专门工作机构和督查检查机构,明确工作目标、任务、责任、时限,同时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发放告知书、张贴宣传标语等形式,营造工作氛围。
(二)实施关闭阶段。2016年10月-12月,完成辖区河道两侧400米以内养殖场搬迁、关闭和取缔工作。各街道办事处要对搬迁取缔的养殖场逐个进行验收,每个养殖场都要拍照留档,搬迁取缔前、后影像资料一场一档,通过验收和资料完善全部达到搬迁取缔标准后,形成验收报告并报送区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检查验收阶段。2016年12月,区政府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对搬迁取缔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各辖区内无畜禽养殖行为,彻底搬迁、关闭为合格。
四、职责分工
(一)各街道办事处
街道办事处是养殖场搬迁取缔工作的责任主体,负责政策的宣传和辖区河道两侧400米范围内畜禽养殖场的登记造册,组织实施辖区内畜禽养殖行为取缔工作及畜禽养殖场搬迁或关闭工作。
(二)区农林水利局
区农林水利局是畜禽养殖污染整治的牵头单位,负责制定《马村区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方案》,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河道两侧400米范围内养殖场(户)的清理、关停整治工作。依法依规对河道两侧400米范围内的畜禽养殖场吊销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收回畜禽标识代码、撤销备案等。
(三)区环保局
区环保局是畜禽养殖污染整治的环保执法主体。对全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组织、协调整治工作。负责环保政策法规的宣传。对未执行环境评价和环保“三同时”制度的畜禽养殖场,要依照《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责令其停止建设或停止生产,依照条例相关规定实施处罚,责令拆除、关闭。受理污染纠纷,处理污染事故。
(四)区国土分局
负责依法对擅自建设和搭建的各类养殖场(棚)进行查处,依法查处违法用地行为。
(五)区财政局
积极争取国家、省、市财政资金支持,建立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资金专户,负责畜禽污染治理配套奖励资金的拨付和监管。
(六)区工商分局
负责检查清理畜禽养殖场营业执照,依据环保、畜牧等——
部门吊销批准文件或许可的函,吊销营业执照或变更经营范围,并依据《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的规定,依法进行查处、取缔。
(七)区工信委
负责协调电业部门对畜禽养殖场,实行断电处理。
(八)区公安部门
负责查处暴力抗法、阻碍执行公务及其它违法犯罪行为。
(九)区人民法院
负责专案办理相关案件,对已生效的法律文书从快予以执行。
(十)区人民检察院
负责查处执法人员失职渎职行为。
(十一)区监察局
对有关部门依法履行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职责情进行监督,不定期开展检查,对违反有关规定、渎职或行政不作为的相关单位及责任人,依照有关规定进行行政责任追究。
(十二)区委宣传部
负责政策法规的宣传,加强舆论监督,对整治活动跟踪报道,记录关停过程,对违法案件公开曝光。
五、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区政府畜禽污染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每月对各街道办事处整治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导,各街道办事处及相关职能部门定期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报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各街道办事处及相关职能部门按阶段确定工作重点任务,细化责任分工,确保畜禽污染整治工作任务如期完成。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加强对畜禽污染整治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做好养殖场(户)的思想教育工作,争取养殖场(户)的理解和支持;宣传部门要加强舆论监督,实时宣传报道整治活动的相关情况,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强化责任,严格奖罚。为全面推动该项工作开展,并在上级要求时间节点完成任务,检查验收期间,对责任单位采取严格的奖惩措施。对工作不力、不能按期完成目标任务的责任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并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对完成任务较好的责任单位进行通报表扬。
(四)部门配合,分工协作。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涉及农业、环保、行政执法、财政、国土等多个部门,各部门要按照区政府统一部署,切实履行职责,通力协作,形成合力,密切配合,确保整治工作成效。
2016年9月 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