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诗赋哀伤主题透视论文(含五篇)

时间:2019-11-25 23:31: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选》诗赋哀伤主题透视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选》诗赋哀伤主题透视论文》。

第一篇:《文选》诗赋哀伤主题透视论文

“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注: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在喜、怒、哀、惧、爱、恶、欲“七情”中,哀伤之情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得最为充分。有关“七哀”题旨的争议即说明了这一点(注:详见赵幼文《曹植集校注》313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昭明文选》所归纳的37类文体中,“赋”、“诗”体下又分别设有“哀伤”类作为子目,共入选作品21篇(而表达哀伤主题的诗赋远远不止这些,详见下文)。《文选》单列“骚”体,共选录屈宋等人作品17首。“《骚经》《九章》朗丽以哀志”,“《九歌》《九辨》绮靡以伤情”(注:刘勰《文心雕龙辨骚》。),正是这些作品哀伤的情感基调,为古代诗歌确立了以悲为美的审美取向,而“楚臣去境”、“宋玉悲秋”也成为后世抒发哀伤情绪的固定意象与惯常用语。此外,《文选》中其他表现哀伤主题的文体尚有“诔”、“哀”、“碑文”、“墓志”、“吊文”、“祭文”等,述哀是这些应用文体基本的功能性要求。在一部文学总集中,有近四分之一的体类和远远超出这一比例的篇幅抒写着同一个情感主题,这本身便值得关注。《文选》为我们提供了研阅哀伤这一情感类型的范本。对作品文本作共时性的呈现,可以窥见一代文学之风貌,而对作品的历时性回溯又可寻绎某一情感类型进入文学的广泛社会基础与深厚文化心理底蕴。本文拟着眼于这两个方面,以《文选》所录赋、诗二体作品中的哀伤主题为例,略加陈述。

一由《诗经》的抒情品格所奠定的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规定了日后各体文学发展的路径。就早期文学而言,不必说叙事诗浓厚地存在着抒情内涵,即使是以“体物”为本色的赋,其“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注:刘勰《文心雕龙诠赋》。)的“出身”也使它与抒情难脱干系。因此,哀伤作为人类的普遍情感,在诗、赋中的抒发都相当普遍。《文选》以范本形式展示了哀伤之情进入文学的广泛性与丰富多样性。

对于哀伤主题的广泛性,我们可以从它在《文选》中所占篇幅之大,入选篇目之多及题材分布之广得到最直观的认识。入选“赋”体“哀伤”类的7篇作品,包括司马相如《长门赋》,向子期《思旧赋》,陆机《叹逝赋》,潘岳《怀旧赋》《寡妇赋》,江淹《别赋》《恨赋》。有对人生无常的悲叹,有感于妇女不幸命运所作的悲声,也有对生离死别情景的痛彻渲染。“诗”体“哀伤”类收录的13篇诗作,包括嵇康《幽愤诗》,曹植、王粲、张载同题诗作《七哀诗》共5首,以及潘岳《悼亡诗》3首,谢灵运《庐陵王墓下作》,颜延之《拜陵庙作》,谢tiǎo@①《同谢谘议铜雀台诗》,任fǎng@②《出郡传舍哭范仆射》等。嵇康、王粲之哀伤是着眼于个人身世,慨叹生之多艰;张载、二谢、颜延之之哀伤则因凭吊遗迹追怀亡者而生;任fǎng@②为丧友而哭;潘岳悼爱妻之亡;曹植代思妇诉怨。可以说这些作品已经从多种角度对哀伤主题作了尽情咏叹。

然而《文选》所录抒发哀伤之情的远不止“哀伤”一类。哀伤作为一种情感模式或一种主题,渗透到了多种题材的作品之中。就“赋”体而言,除“哀伤”外,因情设目的尚有“志”、“情”二类。录入“志”类的4篇,即班固《幽通赋》,张衡《思玄赋》《归田赋》,潘岳《闲居赋》。其情感的出发点都是志之未遂,因而设法排遣由此而升的哀伤。专门表现男女之情的“情”类中,宋玉《神女赋》与曹植《洛神赋》二篇写男女的离合悲欢,情调惆怅而伤感。而“纪行”、“游览”类赋作多抒写吊古伤今之悲与羁旅叹逝之哀。读着鲍照《芜城赋》“天道如何,吞恨者多”,王粲《登楼赋》“气交愤于胸臆”,“怅盘桓以反侧”,班彪《北征赋》“抚长剑而慨息,泣涟落而沾衣。揽余涕以於邑兮,哀生民之多故”,潘岳《西征赋》“心战惧以竞悚,如临深而履薄”等充溢着凄凉与悲怆的赋句,我们分明感到这些作品所表现的哀情并不比任何一篇入选“哀伤”类的赋作淡薄。入选“鸟兽”类的,贾谊《fú@③鸟赋》与祢衡《鹦鹉赋》,前者借阐发道家“齐物”的玄理,“自广”伤悼之情,后者则借物写志,寄寓自己生不逢时的悲哀。“物色”类赋作以铺陈景色之美见长,而潘岳《秋兴赋》、谢庄《月赋》则分别渲染了悲秋之情与凄凉之意,情调颇为伤感。由此可见哀伤主题远非入选“哀伤”类作品所独有,其表现于赋的广泛程度于此可见一斑。

与赋相比,哀伤主题在诗歌中的表达更为直接、便捷。在《文选》颇为烦琐的诗体分类体例中,除去“哀伤”一类,以题材立目的“咏怀”、“赠答”、“祖饯”、“行旅”、“挽歌”等,类目本身即包含哀伤的成分:“咏怀”所咏多为哀伤情怀;“赠答”、“祖饯”道离情;“行旅”写羁愁;“挽歌”哀挽生命的终结,大量作品关涉哀伤主题是不言而喻的。以体裁立目的“乐府”、“杂歌”、“杂诗”、“杂拟”四类诗歌中,哀伤之情的抒发也占有相当比重。据笔者粗略统计,“乐府”类40首诗作中,有18首关涉哀伤主题,包括曹操《苦寒行》、曹丕《燕歌行》、曹植《美女篇》、陆机《猛虎行》、鲍照《东武吟》等名篇。“杂诗”类入选的95首诗中,有半数上下表现哀伤主题。除《古诗十九首》以外,张衡、曹植、曹丕、王粲、傅玄、张华、陆机、左思、张协、曹摅、王融、枣jù@④、陶渊明、谢惠连、谢灵运、谢tiǎo@①、王微、沈约等诗人都有表现这一主题的作品入选,再加上托名苏、李的一组诗歌,数量颇为可观。“杂拟”类选录模拟之作。陆机《拟古诗》12首模拟了《古诗十九首》中的大部分诗篇,张协模拟张衡《四愁诗》,都步趋原作,抒发哀伤之情,江淹《杂体诗》30首中约有16首是对表现哀伤主题的优秀之作的模仿,占到半数以上。特别是《班婕妤咏扇》《王侍中怀德》《阮步兵咏怀》《张司空离情》《潘黄门悼亡》《陆平原羁宦》《刘太尉伤乱》《休上人别怨》等篇颇得原作神韵,堪为哀伤类作品的一次汇集。

《文选》不仅以大量选录抒发哀伤之情的作品展示这一主题在诗、赋作品中的广泛与普遍,而且呈现了哀伤之情的丰富多样;既有具体层面上的个人痛感,又有哲学意义上的全人类的普遍悲哀。前者如离别相思之悲,吊古伤今之痛,壮志难酬之恨,四时迁逝之感等等,在上文提到的许多作品中都是可感可触的。例如江淹《别赋》尽情铺陈了使人“黯然销魂”的种种别情,颇具概括性。诗歌中的别情则因诗人们对离别的亲历,而表现得更为具象化。刘桢《赠五官中郎将》之“逝者如流水,哀此遂离分”,曹植《赠白马王彪》之“离别永无会,执手将何时”,嵇康《赠秀才入军》之“思我良朋,如渴如饥。愿言不获,怆矣其悲”,谢灵运《酬从弟惠连》之“别时悲已甚,别后情更延”,谢tiǎo@①《新亭渚别范零陵诗》之“停骖我怅望,辍棹子夷犹”等诗句都精彩演绎了“悲莫悲兮生别离”的人生体验。羁旅之叹也是许多诗人共有的,颜延之《北使洛》末二句“蓬心既已矣,飞薄殊亦然”,李善注曰:“自伤之辞也。”道出了“行旅”类题材的惯常主题。“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注:陆机《赴洛道中作》其二。)“佳期怅可许,泪下如流霰。”(注:谢tiǎo@①《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一闻苦寒奏,更使《艳歌》伤。”(注:江淹《望荆山》。)这些可以随手拈出的名句诉说着文人的羁愁,较之《诗经》时代来自民间的行役之叹,更为丰富、细腻。

对全人类的普遍悲哀进行理性思考,以阮籍、陶渊明为代表。《文选》“诗”体“咏怀”类选录阮籍《咏怀诗》共17首,几乎首首都关乎人生的悲哀,写出了为重重外力所挤压,又为内心焦虑所困扰的生命的悲剧。超越一己之哀伤而思索人类之哀伤,正是阮籍诗的深刻之处,因此黄节《阮步兵咏怀诗注自叙》谓之“情伤一时,心存百代”。而“挽歌”作为一种特有的诗歌体式,也以思索生命为内容。挽歌自魏晋以来大行其道,是基于人性的觉醒,士人生命意识的觉醒,生命主体对于生命不永的强烈意识。面对死亡的威胁,即使达观如陶渊明,虽有“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的坦然,但也不无感伤地想像死后的凄凉:“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四面无人居,高坟正jiāo@⑤yáo@⑥。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十四)评陶渊明《挽歌诗》三首谓之“言哀极深”,概括出了挽歌的共同特点。《文选》“挽歌”类下所选诗歌除陶渊明《挽歌诗》外,尚有缪袭与陆机的同题诗作共4首,或哀挽他人,或自悼自挽,都在诉说着生命的悲哀。“造化虽神明,安能复存我?形容稍歇灭,齿发行当堕。自古皆有然,谁能离此者”(缪袭诗),“含言言硬咽,挥涕涕流离”,“丰肌飨蝼蚁,妍姿永夷泯”(陆机诗)。缪、陆之作着眼于以强烈的感官刺激表达对生之眷恋与死之无奈,使得挽歌诗的哀伤情调至为浓郁,同样当得起“言哀极深”之评。

从以上的胪列、分析可以看出,哀伤主题普遍存在于汉魏六朝诗赋作品中(上文提到的不属这一范围的作者只有宋玉一人),它的广泛而丰富使我们从中几乎可以尽览人类因多种因素所触发的种种哀情。哀伤主题在《文选》中一再地复现,自汉末起愈加频繁(汉末之前的诗赋入选“哀伤”类的只有司马相如的《长门赋》,还被古今选学专家确认为伪作)。诚如莫砺锋先生所言:“从汉末到南朝,哀伤成为文学所抒写的主要情感。”(注:《“江郎才尽”新解》,载《文学评论丛刊》第1卷第2期。)

二哀伤之情如此普遍地进入汉末至六朝文学,至少是两方面影响所致:一是这一阶段特定的社会历史状况;二是先秦以来所积淀的审美文化心理。哀伤主题如此普遍地进入中古时代的文学总集《昭明文选》,显然体现了编选者对这一时段文学脉搏的准确把握。

如果撇开《文选》以文体分类,以题材立目的编辑特点,对入选的有关哀伤主题的作品作历时性考察,又会发现文人的哀吟往往具有时代特色与阶段性区别,这又从一个侧面昭示了文人精神风貌的变化,折射出文学史的发展进程。从数量上看,魏晋时期的入选作品明显多于南朝(当然与魏晋时段长于南朝有关),作者亦众,这似乎与《文选》详近略古的总体倾向相悖,却透露了这一主题的创作实情。从内容来看,从建安至南朝,呈现着由哀时哀事转向哀己的趋势,文人化、个性化色彩愈加浓郁。就艺术表现而言,体现出愈益精致愈益自觉的美学追求。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注:宗白华《美学散步》第177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混乱与苦痛诞育了一批主体意识觉醒的文人。他们敏感于这样一个风雨如晦的时代,一边饱尝时代的苦痛,一边忧郁地思索社会人生。于是以“感伤主义文学最早和最集中的代表”(注: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第224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古诗十九首》为发端,哀伤之情便在文坛蔓延开来。哀情的抒发因时因人不同而摇曳多姿。

建安时期,“世积乱离,风衰俗怨”,“文学蓬转”(注:刘勰《文心雕龙时序》。),故尔建安文人“或叙酣宴,或伤羁戍,……辞不离于哀思”(注:《文心雕龙乐府》,虽为刘勰批评魏之三祖所作乐府之语,但也道出了建安其他体裁作品题材方面的特点。)。他们作品中流贯的是“壮志与悲慨纠结的情怀”(注: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37页,中华书局1996年版。),因而悲凉而不悲观。曹操的沉雄气韵与曹植的奇高气骨,代表了建安文学的英雄主义色彩。

“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嵇康满怀幽愤,阮籍穷途恸哭。他们在行为上以超俗之举抗议世俗或躲避世祸,似乎玩世可以消释哀痛,然而他们的作品却昭示了他们的哀痛何其深广。“嗟我愤叹,曾莫能俦”,“予独何为,有志不就”(注:嵇康《幽愤诗》。)。“徘徊空堂上,忉怛莫我知”,“羁旅无畴匹,俯仰怀哀伤”,“感物怀殷忧,悄悄令心悲”(注:阮籍《咏怀》。)。嵇诗的明朗峻切与阮诗的隐晦含蓄都在他们各自的哀伤之作中表现出来。嵇康的哀伤充满悲愤,阮籍的哀伤透露着绝望。而向子期《思旧赋》又以哽咽难言的悲哀为正始文学的哀伤情调添上了至为浓重的一笔。

西晋文人的悲剧在于“人未尽才”(注:刘勰《文心雕龙时序》。),他们渴望实现自身价值的热情不输于建安、正始文人,却无力把握自己的命运,做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气局的狭小,道义的缺失,使他们中的多数人不去表现对朝廷变故、时局多艰的忧患,而多从一己遭遇出发,抒一己之哀伤。如潘岳之伤悼,陆机之叹逝与羁愁,左思之不平。即便如《西征赋》这样体制宏大意蕴浑厚的赋作,反思历史的出发点也是安顿好自己的人生。而作于八王之乱之后的张载的《七哀诗》及刘琨诸作,则与建安诸贤遥相呼应,谴责战乱,忧患时局。张载《七哀》与王粲《七哀》同列《文选》“哀伤”类,刘琨诗被钟嵘《诗品》许以“善叙丧乱,多感恨之词”,“善为凄戾之词”,并归结其源亦出于王粲,都说明其与建安精神的一脉相承,而背离了潘陆所代表的“力柔”“采缛”的主流诗风。

东晋王朝偏安江南,文人的黍离之痛很快为谈玄之风所淹没。醉心山水消融了他们与外部世界的冲突。但在玄言诗笼罩百年的氛围里,仍然听得到郭璞的嗟叹。其入选《文选》“游仙”类的《游仙诗》有云:“临川哀年迈,抚心独悲吒。”“悲来恻丹心,零泪缘缨流。”《诗品》谓其“游仙之作,词多慷慨”,“坎lǎn@⑦咏怀,非列仙之趣”,的确是搔到了痒处。而因昭明太子慧眼独具所发现的大诗人陶渊明,其入选《文选》的8首诗中,亦有《挽歌诗》《咏贫士》《拟古诗》(日暮天无云)等篇涉及哀情,坦言死之凄凉,悲伤孤独无依,慨叹荣乐不常。《文选》虽有选录陶诗偏少,未能反映出陶诗整体风貌与成就之憾,但所录这位以达观超脱而著称的隐士于晋宋之际的沉重叹息,已经表明了陶诗的丰富与深度。

南朝以还,朝代的更迭更为频繁,剧烈的政治动荡左右着文人的命运,残酷的皇室内讧震动着文人的心灵。但很少有诗赋作品直接反映如此惊心动魄的题材,盖因“作家缺乏远大的理想,高尚的胸襟,致使作品缺乏深厚的内蕴”(注:曹道衡、沈玉成《南北朝文学史》第17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所以《文选》选录的南朝以还的哀伤之作,题材、内容方面并无突破,数量上则较魏晋时大为减少。“哀伤”类赋作7首中仅有江淹的《恨赋》《别赋》属南朝作品,“哀伤”类诗作13首中谢灵运、颜延之、谢tiǎo@①、任fǎng@②诗各入选一首,均为悼祭之作。南朝诗作不及入选总数的三分之一,且题材单一。其他类目中,“赋”体之“游览”类选鲍照《芜城赋》,“诗”体之“赠答”、“行旅”、“祖饯”、“乐府”、“杂拟”等类集中于谢灵运、鲍照、谢tiǎo@①、江淹等作者的作品。然而数量的减少并不意味着哀伤主题走向了衰落,相反,与追求精致的文**流相一致,南朝作家在吟咏情性时尤为注重作品的美学价值,对于哀伤这一情感类型的体味更为自觉,追求更为经典化的表现。例如江淹《恨赋》《别赋》对于生离死别的无限悲哀的高度概括与铺陈,千载以降,无出其右。又如谢tiǎo@①亦于哀伤之作中实践永明文人对声律技巧及“圆美流转”目标的追求,殊非“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之类名句的传诵可以涵盖。而以模拟经典的方法来体会经典、追求经典,更表现出对文学本体的关注和对文学发展道路的探索。《文选》选诗专立“杂拟”一类,入选的63首诗中有49首属南朝作品,足见这种探索日趋自觉。当然这种探索远离当下,颠倒了创作源与流的位置,是其致命弱点。

哀伤主题在汉末至南朝文学中历久不衰,除了特定的社会生活和特殊的历史状况触发起士人感伤、忧患与悲怆情怀这一决定因素以外,还与中国文学传统、文人审美与取材趣尚密切相关。早在先秦时期,《诗经》中即有“心之忧矣,我歌且谣”(《魏风园有桃》),“君子作歌,维以告哀”(《小雅四月》)的诗句,实际上已经对悲情抒发与审美创造的关系作出了朴素的回答。孔子以“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评价《关雎》,对于哀伤之情进入文学予以了肯定。自此,围绕着《诗经》展开的有关文学的产生及价值的讨论都将哀伤主题纳入视野。《诗大序》有“亡国之音哀以思”,“乱世之音怨以怒”之论,特别是以“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概括“变风”、“变雅”的内容与基调,突出了诗歌以哀伤之情表达现实批判的职能。《汉书艺文志》之“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从发生学的角度强调哀乐之情抒发的需要是文学产生的内在驱力。王充《潜夫论务本》之“诗赋者,所以颂丑善之德,泄哀乐之情也”,则将泄导哀乐之情视为诗、赋这类文学作品的功能之一。唐孔颖达《毛诗正义》甚至以“哀伤而吟咏情性”作为区分诗人与史官的标准。

“哀怨起骚人”,随着屈宋“哀志”、“伤情”之作典范意义的确立,哀情在文学中的表现压倒了乐情。魏晋以来,整个社会逐渐形成了恒久的审美习惯与心理定势,即以悲为美,以感伤为美,所谓“高谈娱心,哀筝顺耳”(注:曹丕《与吴质书》。),并认为具有哀伤主题的作品能够给读者更为强烈的审美愉悦。对此曹丕《善哉行》予以了形象化表述:“悲弦激新声,长笛吐清气。弦歌感人肠,四坐皆欢悦。”嵇康《琴赋序》云:“称其才干,则以危苦为上;赋其声音,则以悲哀为主;美其感化,则以垂涕为贵。”虽是就音乐的审美而言,但无疑适用于文学。哀伤之作最易打动人心,其美学效果是其他题材无可比拟的。因此哀伤主题之普遍,亦是作家取材好尚的自觉所致。

哀伤主题在《文选》中占有相当比重,反映了编选者与整个时代美学观念合拍的审美趣尚。尤其是《文选》在诗、赋类下专立“哀伤”一目,显然体现着萧统对以悲为美的美学传统的肯定(注:参见查屏球《由〈文选〉诗赋立目看萧统情感意识及宫体诗审美机制》,《江海学刊》1994年第4期。)。而萧统本人多愁善感的个性气质与“属词婉约,缘情绮靡”(注:王筠《昭明太子哀册文》。)的创作特色也使他对于作品中的悲吟哀叹有着基于同气相求的认可。

汉末到六朝大量哀伤之作的存在吸引着当时文论家关注并阐释这一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钟嵘《诗品序》立足于五言诗的创作实绩,突破传统的“物感”说,仅将“物”限定于自然景候的陈调,认为广阔的社会生活同样对诗人有着强大的感召力:“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反;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此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所列使诗人“感荡心灵”的生活内容几乎都属于产生哀伤之情的范围(只有“女有扬蛾入宠”例外)。萧绎《金楼子立言》谈到文笔之别时,甚至说“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如此界定不无偏颇,但的确有汉末以来大量涌现的哀伤之作作为支撑。萧绎此论实际上是以“流连哀思”概指文学所特有的抒情特征。因为正是那些盘恒于心的未遂之志、未了之情、未释之怀是文学得以生长的最为强大的内在驱力。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月加兆

@②原字日加方

@③原字服加鸟

@④原字据的(繁体)

@⑤原字山加焦

@⑥原字山加尧

@⑦原字土加禀

第二篇:哀伤主题团体辅导方案实例(模版)

哀伤主题团体辅导方案实例

近日对某团体实施开展了哀伤辅导,多渠道反馈效果不错,今把原设计方案拿出来,虽然本方案在实际实施中进行了许多调整与变通,但总可以供需要者参考。

辅导背景:

某企业一位实习员工在一次交通事故中遭遇不测,给其他实习员工(在此称作同学们)心理上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为使这些同学尽快走出心理哀伤,摆脱心理阴影,把精力正常地投入到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去,开展此次团体辅导活动。

辅导目标:

1.宣泄释放恐惧紧张之情并合理处理这些情绪;

2.通过宣泄与祝福等方式来放松心情舒解压力重拾希望。3.在这一经历中学会珍惜生命,收获心理成长。辅导地点:企业小会议室

辅导老师:张付山为主,实习指导老师协助。辅导对象:在该企业实习的约10名学生。

辅导准备:纸巾、气球,纸笔,打火机,联系确定焚烧纸张的场所与器具。设计时长:120分钟

辅导过程: 开场白:

近日我们有一位同学在一次事故中遭遇不测,也给大家心理上带来了一定影响,今天我们开展一个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大家自然地渡过心理哀伤期,早日走出心理阴影,回归正常工作与生活。团体辅导的基本要求:参与、分享、尊重。

辅导活动一:自我介绍——我和他:

每人自我介绍,基本内容为:我叫,我是他的。(二人的关系,可以是多重,但直接的、亲密的关系必须不能忽略)

辅导活动二:心有余悸 1.主持人与实习指导老师首先开放分享各自的感受,并接受大家的安慰支持。

2.每人依次叙述从得到这一噩耗以来的对自己的心理影响(情绪反应)。3.引领大家对每一位发言者给予握手、拍肩、拥抱等动作身体安慰支持。主题活动三:情绪爆破 分给每人一只气球,使劲吹气直到吹爆。主持人提醒要把积压在身体中的恐惧紧张烦恼郁闷都吹出去。

主题活动四:我的心声

1.人际的三种基本感情:谢谢你、对不起、祝福你。大声说出来并配合动作表达。

2、我的心声:基于上述感情,每人在纸上写下(含画出)要对他说的话。

3、分享心声。

4、传递心声。把纸集体烧掉,默默祝福。

主题活动五:虚拟反馈 设想已在天堂的他,收到大家的心声会有何感想,对于大家今后的人生道路,他会有怎样发自肺腑的忠告与建议。

主题活动六:风雨变奏曲

1.肢体活动。

2、简单引导:人生难免有风雨,但风雨过后即是阳光彩虹,我们不否认、不惧怕、不逃避困难和意外,但我们也要相信希望、相信明天、相信未来。

主题活动七:放飞希望

1.“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往的事情不可挽回,未来的事物还来得及。经历这一事件,你对自己对同学有什么心里话要说,每人发一张纸,请写下来(含画出)。

2、相互传看,可以给出点评与反馈。

3、纸张重新传回到本人手中,折叠成纸飞机。主持人引导:纸飞机承载了我们对生命及生活的渴望,承载了师生亲友对我们的爱与嘱托,代表了我们的人生祈盼与希望。

4、放飞希望:一起放飞纸飞机,可捡拾起来重复放飞。

主题活动八:互动问答

自由提问环节,现场回答学生的具体心理问题,给予针对性辅导。主题活动九:结束活动——团体心声

1、自由发表今天的感受与收获。

2、搭肩围圈相互坚定注视,高喊:我们是一家人,我们是最棒的!

第三篇:商业街大学生创业透视论文

论文

大标题:商业街大学生创业透视 副标题:论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单位: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姓名: 陈伟平邮编:210046

商业街大学生创业透视

——论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大学生创业主要是在校大学生和大学毕业生群体组成,近年来大学生创业问题越来越受社会的关注,因为大学生属于高级知识人群,并且经过多年的教育以及背负着社会的种种

期望,在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同时,大学生创业也成为大学生就业之外的新兴的现象。本文将分析大学生创业的现状,探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字:大学生;创业;问题;对策 Summary :University student's pioneering work mainly are college students and graduates of group in recent years,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question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of the society,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belong to advanced knowledge, and through the crowd DuoNian education and carried the social various expectations, in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prosperity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pioneering work also become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outside of the emerging phenomenon.This article will analys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pioneering work,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cess of starting college students'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Keywords : :University studentpioneering workdifficultsmeasures

1大学生创业的SWOT分析

大学生自身的优势(S)

大学生是知识层次较高,是一个知识和智力都相对密集的群体,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最大的优势是知识资源, 年轻有活力,勇于拼搏。除此之外,大学生普遍还有如下优点如:对事物较有领悟力,接受新鲜事物快,有些东西一点即通,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强,易接受新鲜事物;自信心较足,对认准的事情有激情去做;思维普遍活跃,不管是敢不敢干、至少是敢想;运用IT技术能力强,能够在互联网络上搜寻到许多信息等等。

大学生创业的劣势(W)

缺乏经验和创业资金是大学生创业最大劣势。除此之外大学生眼高手低,好高骛远, 喜欢纸上谈兵,创业设想大而无当,对市场预测过于乐观;急于求成、缺乏市场意识,心理承受能力差,遇到挫折易于放弃等等这也是大学生初创业的劣势。

大学生创业的机遇(O)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这是大学生创业的最好机遇,当前工商、税务、卫生等部门对应届大学生创业实行了多项优惠政策,免息的小额贷款等等。大学生创业面临的威胁(T)

面对日益竞争激烈人才市场,人才需求趋向饱和,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加之市场机制还不完善,国家宏观调控存在触及不到的地方,市场秩序混乱,这对于刚走出校门还没有太多社会经验的大学生来说是最大的创业威胁。同时个人身体健康隐患、家庭不稳定因素、糟糕的财务状况等都是潜在的威胁。

2探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1由于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常常盲目乐观,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对于创业中的挫折和失败,许多创业者感到十分痛苦茫然,甚至沮丧消沉。大家以前创业,看到的都是成功的例子,心态自然都是理想主义的。其实,成功的背后还有更多的失败。看到成功,也看到失败,这才是真正的市场,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年轻的创业者们变得更加理智。

2.2急于求成、缺乏市场意识及商业管理经验的缺乏,是影响大学生成功创业的重要因素。学生们虽然掌握了一定的书本知识,但终究缺乏必要的实践能力和经营管理经验。此外,由于大学生对市场营销等缺乏足够的认识,很难一下子胜任企业经理人的角色。

2.3.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还停留在仅有一个美妙想法与概念上。在大学生提交的相当一部分

创业计划书中,许多人还试图用一个自认为很新奇的创意来吸引投资。这样的事以前在国外确实有过,但在今天这已经是几乎不可能的了。现在的投资人看重的是你的创业计划真正的技术含量有多高,在多大程度上是不可复制的,以及市场赢利的潜力有多大。而对于这些,你必须有一整套细致周密的可行性论证与实施计划,决不是仅凭三言两语的一个主意就能让人家掏钱的。

2.4.大学生的市场观念较为淡薄,不少大学生很乐于向投资人大谈自己的技术如何领先与独特,却很少涉及这些技术或产品究竟会有多大的市场空间。就算谈到市场的话题,他们也多半只会计划花钱做做广告而已,而对于诸如目标市场定位与营销手段组合这些重要方面,则全然没有概念。其实,真正能引起投资人兴趣的并不一定是那些先进得不得了的东西,相反,那些技术含量一般但却能切中市场需求的产品或服务,常常会得到投资人的青睐。同时,创业者应该有非常明确的市场营销计划,能强有力地证明赢利的可能性。

3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与建议;

通过社会、政府、高校与大学生自身等群体的共同努力,找到适合大学生创业的对策:

3.1解放思想,倡导创业精神

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要大力加强对创业人物及其创业事迹的宣传,发挥媒体的作用,在全社会进一步更新思想观念,营造创业氛围,倡导创业精神。激励大学生在创业中就业,在就业中创业。一个人要想有创新的灵感和效果,必须有创新的勇气和智慧;要想有创新的勇气和智慧,必须有较崇高的目的和强烈的使命感。我们当代大学生必须要解决一个你应该为谁读书、为谁创业的问题,才能找到奋斗的目标。

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

3.2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并不是特别强,当代大学生要想取得自主创业的成功就得努力培养以下几点素质:

持久的创业热情。创业动机是在创业者血液中流动着的一种永不消逝的推动力,催促着创业者去追求和把握市场机会以及选择创业方向.如果没有这样的动机驱动,就不可能是一个创业的好选择.有了向上的创业支机才能摧生出持久的创业热情,调查中显示39%的大学生选择创业是为了挑战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我们要透过表面看到其实质,热情的背后是否有一个向上的动机。

吃苦耐劳、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坚毅品质。或许每个大学生都会说我能吃苦耐劳等,可是真正到了社会上时都败下阵来,临阵脱逃的例子数不胜数。创业相对于就业来说更为辛苦,特别是创业初期所遇到的挫折、无助、劳苦更是在考验创业者们的坚毅品质,能坚持下去者才会更接近成功。

独特的个性。创业是一个创新性的职业,没有自己个性的人将很难有自己独到之处,那在创业路上将会默默无闻。从众多成功者的案例中研究得出他们共有的个性特征有:独立生、好胜性、求异性、进取性、坚韧性和创新性。当代大学生至少要拥有上述三个以个的特征,那样才会更有利于创业。

良好的心理素质。创业的风险比就业所面临的风险更大,创业失败概率高。有许多大学生在创业初始一腔热血,眼高手低,急功近利,有了点厅成绩就沾沾自喜不可一世,在失败时就灰心丧气、一蹶不振,没有承担风险的准备。在校大学生可以通过多多参加活动来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调节面对失败的心态。

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宁可选择一流的团队加上二流的技术,也不选择一流的技术加二流的团队”这是在风险投资圈非常流行的一句话,足以说明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不管是对创业还是就业都是非常重要的,任何一件事不是凭一已之力就能办得圆满的,而是需要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太看重自己的力量而忽视他人的能力将会导致自己孤立无援,不利于创业进一步的发展。

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是创业的前提,当代大学生应该努力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勤于思考,突破思维惯性。并有把创新设想转化为创业策划的能力。国内学者肖红伟,晏红洁教授从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得到启示在综合各种观点和阐述的基础上对创业能力提出了科学理解,并给创业能力下了如下定义:创业能力是指目标人口为了能从事承担风险的开拓性活动应具备的一系列心理特征。其具有三大特征:一是有较大的风险性;二是有一定的创新性;三是有强烈的实践性。创业能力是人的生命力的综合表现,更是生命力的一种高级体现,具有创业能力的人具有一种强烈的“问题”导向、“创新”导向和“实践”导向,还具有一种强烈的“产品”导向,需要将自己或他人的创意或点子转化成产品,通过产品服务满足市场需求,从而创造价值,实现价值,同时也实现自己的理想(梦想),获得快乐成功的生命体验。大学生应该注重培养将想法转变为真正的产品和生产力的能力。

正确的创业意识和市场观念。创业活动涉及市场观察与预测、人员等各种资源的协调管理、内外部人际关系的建立等,即只有具备良好的市场开拓、组织领导、协调协作、沟通和人际交往等能力,才能保证大学生创业活动的顺利开展并取得成功。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会有许多很好很多的设想和创意,有的看起来甚至是完美的,但理想和现实总是存在落差的,许多同学没有正确的创业意识和基本的市场观念就盲目的开始创业不知水的深浅。创业并不是只要有感性就可以了,它更需要的是客观的认知、理性的思考和慎重的决策。同时也应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商务、税务、投资、法律知识、创业知识和专业知识等。创业是一个复杂而又艰巨的过程,它对创业者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尤其是要求创业者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

3.3加强自主创业教育

高校有必要在创业课程设置与创业指导等方面做出进一步的努力,以努力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与创业水平。大学生创业本身就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的体现,不仅突出了素质教育的内涵,而且体现了创新的教育模式对大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从而高校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技能的培养。开设与创业相关的讲座会教学。比如如何把握商机,如何融资,如何写创业计划,如何承受压力等等。高校通过过程辅导和政府、社会扶持等一条龙服务,解决创业过程中的相关难题,提高自主创业的成功率。

3.4构建创业平台,改善创业环境

引导大学生参与创业实践,既需要有活动载体,也要构建大学生创业的服务体系。此外,还要构建创业服务体系,一是提供政策支持。要配合有关方面做好国家扶持大学生创业的系列配套政策措施的落实工作,并紧密结合实际,联合有关部门研究出台和落实新的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法规。二是提供项目支持。要为大学生创业推荐可供选择的项目,尊重学生的选择,以学生自主选择的项目为主,加强创业指导,组织力量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三是争取资金支持。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引入风险投资,同时要募集社会资本,本着双赢的方针,探索建立大学生创业基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支持。

3.5选择正确的创业方向

目前大学生的创业方向,有人提出在如下四个方面可供选择:

高科技领域。身处高新科技前沿阵地的大学生,在这一领域创业有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但并非所有的大学生都适合在高科技领域创业,一般来说,技术功底深厚、学科成绩优秀的大学生才有成功的把握。推荐商机:软件开发、网页制作、网络服务、手机游戏开发等。智力服务领域。智力是大学生创业的资本,在智力服务领域创业,大学生游刃有余。例如,家教领域就非常适合大学生创业,一方面,这是大学生勤工俭学的传统渠道,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另一方面,大学生能够充分利用高校教育资源,更容易赚到“第一桶金”。推荐商机:家教、家教中介、设计工作室、翻译事务所等。

连锁加盟领域。统计数据显示,在相同的经营领域,个人创业的成功率低于20%,而加盟创业的则高达80%。对创业资源十分有限的大学生来说,最好选择运营时间在5年以上、拥有10家以上加盟店的成熟品牌。推荐商机:快餐业、家政服务、校园小型超市、数码速印站等。开店。大学生开店,一方面可充分利用高校的学生顾客资源;另一方面,由于熟悉同龄人的消费习惯,因此入门较为容易。正由于走“学生路线”,因此要靠价廉物美来吸引顾客。此外,由于大学生资金有限,不可能选择热闹地段的店面,因此推广工作尤为重要,需要经常在校园里张贴广告或和社团联办活动,才能广为人知。

结束语;创业,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在积极推动,以形成有利于创业、鼓励创业的社会氛围。为努力促进大学生创业,有必要从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促进就业的高度入手,通过社会、政府、高校与大学生自身等群体的共同努力,培养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创业的良好环境,通过加强创业培训与创业指导等措施,切实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与创业知识,进一步出台健全完善的支持政策,不断促进大学生创业。

参考文献:

[1] 高 微,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福建福州350017)4

[2] 刘兆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思考,(南通大学,江苏南通226007)2009

[3] 阮照凯,关于大学生创业的几点理性思考,(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成人教育学院,云南昭通657000)

[4] 黄世扬,许 力,论大学生自主创业,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

[5] 徐家洪,大学生创业支持系统的现状及分析——以安徽省为例.池州学院学报,2009,2

第四篇:中国历代公文选讲-论文

通过历史背景与个人性格看《福建水师提督施琅请攻台湾奏本》

引文:收复台湾、统一国家,是清代水师名将施琅军事生涯中的辉煌一页。

摘要:施琅为人直率,富有自信心及进取心,且为人持重、善于审时度势。所以这份

言辞朴实,字字出自肺腑之言,没有任何虚言浮词,堪称绝世之作,一点都不

像出自武将之手的作品。并且对于当时敏感的满汉之分,施琅用词也很谨慎,分寸把握的很好。

关键字: 施琅 收复台湾 郑成功 福建 水师 康熙 郑芝龙

一.收复台湾的历史背景

顺治十八年(1661年)三月,郑成功以南明王朝招讨大将军的名义,率2.5万将士及数300艘战舰,由金门进军台湾。经过9个月的激战,康熙元年(1662年)二月,郑成功迫使荷兰总督揆一签字投降。台湾结束了38年外国人统治的生涯,重新回归祖国的怀抱,且不论他在潮州的“不义”之战,断送南明复兴的事例,仅从荷兰人手里收复台湾,就够受到广大人民敬仰。

再说回施琅本是郑成功父亲郑芝龙的部下,后郑芝龙背叛隆武政权带500亲兵投降清政府,其中就有施琅。后郑芝龙引领清军长驱直入,在汀州杀害了隆武皇帝朱聿键,之后清军全军涌入安平烧杀抢掠,安平的郑芝龙家也没能幸免,郑成功的母亲被清军奸污后自缢身亡。大定关的将领得到消息后将刀架在郑成功的脖子上,郑成功闻讯当场昏过去,醒来后他决心与杀父报仇,接管福建。1647年,郑成功以隆武政权名义升任福建总兵。此时的施琅也为清朝立下薄功,在广东做了一个小官。后来郑成功攻打广东,施琅迫于压力重新加盟了郑氏集团,开始了与郑成功的蜜月期,但好景不长,郑成功的两次不义之战让施琅与他反目,郑成功还杀害了施琅所有的家人,施琅逃回了清政府,发誓从此与郑家势不两立。这也就是为何施琅此后的人生都在积极活动在攻打台湾的舞台上。

顺治十八年(1661年)八月,朝廷正式下达《迁海令》,它是顺治十三年(1656)年颁布的《禁海令》的加强版,清王朝从此开始经济封锁台湾郑氏。在这篇奏本发出之前,施琅就曾两次攻打台湾,都失败了。朝廷中也失去了对施琅的信任,被老天爷戏弄两次的施琅,也觉得自己的好日子到头了。康熙六年,朝廷派出明珠与郑经谈判,和谈失败。满怀希望的施琅就写下了这篇奏本。

二.家庭环境对施琅的性格及写下奏本的影响

讲回施琅的家庭,他的父亲施大宣第一个儿子夭折后才生下施琅,全家对施琅的期望特别高,据《施琅传》记载“授经课督益无虚日”,繁重的学习没有摧毁施琅的斗志,他迅速接受了儒家思想,奠定了相当雄厚的文化基础。加之施琅的性格沉稳,考虑问题谨慎周到,不急功近利,李光地曾经这样评价施琅:“施素不多言,言必有中。口亦不大利,辛辛苦苦说出一句,便有一句用处” 此处亦可见施琅谨慎、沉稳的个人性格。并且他一直关注台湾方面的动向,所以心思缜密的施琅写下了这份奏本。

奏本按照规格,前面是头行衙门官衔开头,文尾以“谨具奏闻”四字结束,不过此文还加了“伏候敕旨”。“伏候”体现出了施琅对康熙的臣服。

三.奏本的内容及分析

正文开头讲到康熙六年(1667年)孔元章赴台招抚归来后,施琅询问押船官探得台湾郑氏并无投降之意,并且此时台湾也并不是风平浪静,1662年郑成功逝世后,黄昭、萧拱宸等人以郑经得罪先王为由不许其继位,郑经与其叔叔郑袭展开了一系列斗争,并且1663年清朝和荷兰组成的联军进攻厦门、金门,郑军不敌,退回铜山,战后军心不稳,大将周全降清,此两次事变让施琅了解到现在台湾内忧外患,不如朝廷乘机攻取台湾,以绝后患。然后奏本开始叙述福建的水师力量,福建的水师与陆军,有两万就可合为一只强大的力量。福建有大小作战船200只,选拔一百七十只,其中小快哨一百只,再选战船七十只,再造三十只便足够载兵。加以数月训练便可成型,将领由会议选拔。“伏乞皇上赐臣稍以便宜,申严号令。又当敕藩、督、抚、提诸臣,催督修造船只,备足粮饷,选拨官兵,剿抚并用。”此处再用“伏乞”这样的字眼,他还请求康熙帝下旨让沿海藩司、督抚们修造船只,准备粮饷,招兵买马,并且提出了“剿抚并用”的策略。看起来,施琅已经对福建的军力有足够的了解,能够运筹帷幄,并且对其统兵能力很有信心。施琅在自身体质、气质基础和明末荡乱的历史环境下形成了富有自信心和进取心的个人性格。但他熟读历史与四书五经,深知龙威不可犯,所以奏本里的字眼都很有分寸,拿捏很到位。满大臣和汉大臣的地位本来就有差距,更何况施琅以前也是郑氏部下,他明白自己的处境,所以要更多的表现对清政府的忠诚,对皇帝的臣服。

最后一段讲述了平台之后的好处,“防兵可减,岁赋可增,民生得宁,边疆永安”。这一点在当时,是很能打动人心的。《禁海令》加上《迁海令》,简直是民不聊生。福建的地质属于盐碱地,除了种点茶叶有所收获,其他种啥没啥,已经不许与台湾贸易,现在海边几十里都不能居住,寸板不得下海。福建的百姓基本没什么收入来源。台湾郑氏更是苦不堪言,所以经常会奔袭沿海大陆烧杀抢掠,所以福建驻兵也很多。此时西边的葛尔丹也虎视中原,吴三桂也居心不安,大清朝需要更多军队。可是沿海税收很低,军队有很多驻扎在福建,国家实在很危险。所以施琅借此来分析天下形势,希望康熙皇帝能批准他尽快武力收台。

“倘以臣言为可采,乞敕部议覆施行。缘系密陈荡平逆贼事理,字多逾格,并乞恩宥。”看的出来,施琅是很期待自己的提议被采纳,并且也惧怕康熙帝,多次使用“乞”这样的字眼,讲明了此奏本的缘由。加上最后固有格式,日期+官职。奏本结束。

结语:通过对施琅个人性格的分析,发现施琅为人直率,富有自信心及进取心,且为人持重、善于审时度势。所以这份奏本言辞朴实,字字出自肺腑之言,没有任何虚言浮词,堪称绝世之作,一点都不像出自武将之手的作品。并且对于当时敏感的满汉之分,施琅用词也很谨慎,分寸把握的很好。虽然这份奏本没有得到支持,但施琅此后被调入进京的13年里,也磨练了施琅让他更加成熟,才让他完成了之后光复台湾的伟业。

参考文献:

1、《靖海纪事》作者施琅,福建人民出版社;

2、《襄壮公传》作者施士伟,福建人民出版社;

3、《施琅传》出自清史稿。

第五篇:透视混业经营发展论文

1999年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的出台标志着混业经营已成为国际金融发展的时代潮流。而我国加入WIO已近两年,这意味着国内证券业愈来愈直面国外“全能型”金融集团“巨无霸”的无情冲击。而我国目前现行的分业经营将使证券业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迅速壮大和成熟起来的重任,我国证券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我国证券业的发展面临着这样一个现实的两难悖论:要么坚持对证券业现在有利而终将死路一条的分业经营,要么抉择死而后生的混业经营之路。在这个关键时刻,如何对中国证券业发展方向进行有效梳理和理性思考,是我国证券业存在和发展的最高支撑点和可靠根基。

一、混业潮进逼中国证券业

1999年11月4日,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分别以压倒性票数,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美国总统克林顿在11月12日正式签署了该法案,从而使其最终生效。该法案的核心内容就是废止运行了66年之久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放宽了对银行、证券和保险机构的行业限制,允许其交叉经营,从而结束了近70年金融分业经营的历史。克林顿称该法案“将带来金融机构业务的历史性变革”。一些经济观察家认为,新法案的通过,标志着全球金融业告别分业经营,重新进入混业经营时代。

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WTO,此后5年间国外银行将彻底进入中国市场和国内金融机构平起平坐、同台竞争。面对这种形势,我国证券业是固守分业经营模式的老路还是加紧步伐实施混业化改革呢?现在时间将要过半,中国的证券业已经走到了一个经营体制的历史岔路口。

站在全球金融史的高度观察,混业经营其实并非新鲜之事。事实上,20世纪世界金融发展史,金融业的经营体制经历了从初级阶段的混业经营到发展阶段的分业经营再到发达阶段的混业经营的一个否定到自我否定的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进程。而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初实行的是混业经营,到了90 年代初,我国出现了银行资金大量涉足证券、期货、房地产等领域,造成了金融风险陡升。为了控制日益严峻的金融风险,1993年国务院颁布《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对银行业、证券业、信托业和保险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原则。1995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更是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银行业分业经营的原则。虽然,在我国金融发展过程中混业经营的尝试从未停止过,以致出现光大、中信等模式,但一直到今天这个“分业经营、分业管理”法律框架的禁区未被打破,可以说我国是世界上分业经营的最后一个“堡垒”。

从美国的经验看,金融经营体制的实施也经历了一个“混-分-混”的历史演进过程。20世纪30年代前美国实施混业经营,而30年代的“大危机”砸碎了初级阶段混业经营的梦想。被誉为“分业经营法典”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实施。其隔离措施在当时确实起到了降低金融风险的作用,它在支持经济的发展、维持美元的国际地位方面,都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80年代后美国经营体制经受前所未有的挑战。国内,随着全球经济和金融一体化的发展,信息技术进步所带来的交易成本与信息成本的变化,金融创新活动使得投资银行业的收益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传统银行业业务创新能力受阻,竞争力不断降低。与此同时,一直实行全能银行制的欧陆国家的混业经营模式,对美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提出空前的挑战。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形势下美国银行业开始千方百计的寻求出路。他们首先采取兼并和金融创新手段向证券业渗透。政府也心领神会开始放松管制,默许甚至鼓励金融机构的相互渗透。90年代尤其是中后期,随着金融管制的放松和金融创新活动加剧,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业务融合进一步发展,金融业并购风起云涌。而且美国在分业经营道路上的两大盟友英国、日本的相继“变节”更使得分业经营雪上加霜,1999年混业经营在美国东山再起。

那么,这种全球性的“混业潮”是否为一种非理性的跟风,经历了由“混”到“分”转变的全球金融业是又简单回到了起点吗?我们认为,“混业潮”背后有其深层次的推动力量,它是市场分工深化导致的金融功能配置格局重构使然。

按照西方国家尤其美国理论界近来流行的“功能观点(functional perspective)”,金融业的行业划分是相对的、动态的,金融机构的形式、金融业务范围和产品门类是可变的,但金融基本功能是稳定的。从功能观点看,金融中介机构与市场手段都是实现金融基本功能的载体,在提供金融功能上,不同主体之间存在着竞争,决定竞争优势的关键是比较成本的变化,最优的配置状态是由成本最低的主体提供金融功能。这个过程被称为金融功能的竞争性配置,它导致金融体系结构的变化和金融的成长。从当今金融的发展趋势看,传统行业间界限越来越模糊,有些金融新产品已很难明确地归属于某一传统行业,所以行业的划分是相对的,混业经营是以一种更有效率的分工模式取代了原先的分工模式。金融功能配置模式的变化,导致金融分工模式变化,促进金融体系效率的改进,而这是金融分工深化的表现。我们认为,当前全球金融业混业趋势是比较成本优势竞争法则在重构金融市场中的体现,是市场的必然发展。正是由于分业经营造成的激烈竞争,才使金融业最终走向混业经营时代。

二、中国证券业的两难抉择

在全球金融混业大潮的步步紧逼下,中国证券业何去何从、作何抉择是一个面临紧迫而又难以逃脱的现实难题。面临混业大潮,我国证券业必须正视这样一个现实的两难悖论:是要坚持对现行证券业有利而终将死路一条的分业经营,还是要抉择死而后生的混业经营之路。

其实,“鬼子”悄悄地“进村”了。它已经开始渗入并对我国的证券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国有商业银行首当其冲。它们为避开分业经营的政策管理而绕道海外,在那里它们开始操练混业经营的本领。中银国际是中国银行在海外设立的全资附属的全功能投资银行,建设银行与摩根士丹利合作成立的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也可从事投行业务。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通过控股中银国际和中金公司,开始了其金融控股公司的经营格局。

而股份制商业银行也不“让贤”,以中信和光大集团为甚。以光大集团为例,目前其所辖的机构不仅有银行、证券、信托,还有在香港上市的光大控股、光大国际、香港建设等公司,还持有申银万国的股份。而这两家机构已初具金融控股集团的雏形。

在混业经营的国际大气候下,国内不论是国有商业银行还是其他的股份制金融机构都纷纷以各种形式尝试混业经营,对现行法律法规形成挑战。而实际上,监管层在政策上也在渐渐发生重大的转变:

——中国人民银行在1999年8月19日颁布了《证券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管理规定》和《基金管理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管理规定》,允许符合条件的券商和基金管理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进行同业拆借和债券回购业务。

——中国证监会和保监会在1999年10月26日允许批准的保险公司以不超过上半年总资产的5%投资证券投资基金,在二级市场买卖已上市的证券投资基金和在一级市场配售新发行的证券投资基金。

——中国人民银行与证监会2000年2月联合发布了《证券公司股票质押贷款管理办法》,允许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以自营的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券作为抵押,向商业银行借款。

——《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试点办法》从2000年10月起开始执行,商业银行可以买卖开放式基金,开放式基金管理公司也可以向商业银行申请短期贷款。

——2001年7月4日,人民银行发布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首次明确了商业银行可以进行代理证券业务,似乎在暗示着混业经营将是今后银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2003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修正案(草案)》获国务院原则通过,经过进一步修改,将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据悉,草案对商业银行投资的限制有所放松,国务院得以以专门规定的形式放开银行的业外投资。这实际上为金融混业经营预留了一条“暗道”。

可见,管理层也开始逐渐的缓释分业经营给中国金融业带来的束缚和压力,以给金融机构注入足够的活力,帮助其提高入世后与国外同行的竞争能力。种种迹象表明,尽管一直到目前为止“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原则还没有改变,但中国金融混业的序幕已在不经意间悄然拉开。

而混业经营对目前中国证券公司的挑战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尽管央行出于规避风险的谨慎态度,对形成或有资产、或有负债以及与证券、保险业务相关的部分中间业务采取了审批制,但商业银行迟早将介入到证券代理业务中来,目前之所以不允许商业银行代理买卖股票,显然是担心银行资金流入股市。二是在投资基金托管、各类基金的注册登记。认购、申购和赎回业务方面,尽管也被央行纳入了审批制的范畴,但商业银行从事此类业务的希望还是非常大的。商业银行估计很快就可能取得代办开户、代理基金买卖、代为证券资金清算等业务。

从国际的经验看,关于证券代理业务,实际上即使在美国1929——1933的“大危机”后,刻板的分业框架也没有将此从商业银行中分割出去。同样,国有银行在机构和经营网点、在民众亲和力和信誉、在服务完善程度和风险内控等方面,可能使得证券公司的证券代理业务丧失“泰斗”。试想到分布稀少的证券营业部人头济济地看盘、下单和交割,和到星罗棋布的储蓄网点就近炒股票,股民们会选择何者呢?如果商业银行能再下些功夫,提供适当的证券咨询服务,创造更便捷的资金转账工具,那么证券公司在经纪业务上就举步维艰!

在基金管理业务,实际上商业银行也具有证券公司难以匹敌的优势,尤其是像共同基金、开放式基金这样资金来源分散的大众投资工具上。商业银行如果能驾轻就熟的吸储手段,移植到代理基金份额的出售、转让和托管等方面来,则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在此类基金方面就可能无所事事!中间业务的放开,就有可能使得商业银行蚀空证券公司现有的经纪业务。而若真正实行混业后,商业银行获得证券承销业务则是如虎添翼。

岌岌可危对我国证券业来说已不再是危言耸听!

觊觎我国证券公司多年所习惯的安然厚利和安逸生活,恐怕不仅是商业银行,连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和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均要挤入证券业来分得一杯羹。信托公司则可能通过金钱信托,IT企业则可能通过网上证券交易等方式逐渐渗透到证券行业中来。

在中国证券业发展道路面前,不仅仅有前面有“狼”后面还有“虎”。中国加入WTO已近两年,外国投资银行这些“巨无霸”完全进入中国市场已有指日可待。和国内的商业银行相比,国内证券公司多少还有证券承销和代理业务的经验积累,还有证券研发和投行人才的点滴积累,而这些优势,在外国投资银行面前则会荡然无存。外资银行大多实行混业经营,往往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以及证券、保险于一身,中间业务发展经过培育、成长、成熟的过程,已经谙熟各国的法律框架和运作惯例,了解全球主要资本市场,握有来之能战的投资银行领域的人才精英,兼具和在华的跨国公司的天然联姻优势,其成形的市场、成文的规章、成套的产品、成功的经验,成名的品牌,都足以使得他们对证券业务的渐次给中国证券公司目前粗放的经营战略产生前所未有的冲击。更让人担心的是,我国证券业在直面外国投资银行时,几乎没有太多的“本土化”优势可言,资本规模小,风险抵御能力弱、业务品种单

一、创新能力不足、决策层思维狭隘已被认为是中国证券公司的几大通病。客观地讲,诸多证券公司除了拥挤在承销和经纪两项业务之外,几乎没有足以称道的经营特色。

而混业已是摆在我国证券业面前一场生死攸关的挑战,要么在混业经营重冲出一条血路到达“涅盘”境界,要么就活活地在混业大潮中被无声无息地呛死。

三、走向混业的战略构想和制度安排

面临生存或死亡的两难选择,中国证券业作何战略抉择?面对艰难的竞争格局,国内证券业已经在做一些自救措施:一是证券公司掀起了新一轮规模扩张潮,陆续有多家证券公司增资扩股,以壮未来行色,但其资本金规模,显然无法与国有银行和外国投资银行相比;二是证券公司对兼并重组的空前热情,它们以图大则不倒。而这两招恐怕难以抵挡混业的严峻挑战,而需要更缜密的审时度势和从长计议才可。

借鉴国际经验和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我们有可能找到比较适合我国证券业逐步走向混业的一条“涅磐”之路。目前,国际上的混业经营主要有两种主要模式:一是全能银行制,德国为代表。德国全能银行原则上可以经营所有的银行业务,包括全面的存款、贷款、证券、结算、租赁等各项业务,其融资范围包含了从商业银行、私人债券、国际债券的发行等各种业务,服务对象面向社会所有行业。另一种是金融控股公司制,英、法、日、美为代表。在这种制度下母公司以金融为主导,并通过控股兼营工业、服务业的控股公司。它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结合的高级形态和有效形式,也是金融领域内极具代表性的混业经营组织形式。其特征是对外是混业经营,对内则是分业经营。尤其美、日商业银行的全能化是通过近年来金融机构兼并和金融业务的综合化不断扩张实现的。

而在目前我国分业经营的政策框架下,各商业银行面对竞争积极探索混业经营的路子,以期壮大实力提高在同业中的竞争力。到目前为止已初步形成了光大、中信、平安等三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经营模式。我国虽然形成了上述几种混业经营的“准模式”,但证券业今后的路怎么走,理论界主要有主张建立金融控股公司和发展全能银行两种不同的观点。

中国20多年的经济改革经验表明,适合国情的改革才能取得成功。因此,从国际上混业经营的实践来看,全能银行模式与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各有优劣,但从中国金融业发展的现实出发,我们认为,我国证券业的发展战略适合走渐进的混业经营和多层次监管的类似金融控股公司模式的特殊道路。

首先,金融机构发展现状是决定选择金融控股公司模式的首要原因。我国金融机构的典型特征业务结构、资产结构、人才结构都很单一。这种状况决定了在混业进程中,它们很难依靠自身的力量重新成立以前完全没有涉及的业务部门,特别是在面临开放压力的背景下,而依靠购并方式,通过收购控股的方式,组建金融控股公司,进入新的业务领域将是最为迅速有效的手段,在人才、客户、经验等各个方面也都将有利于新业务的快速发展。

其次,有效控制金融风险是选择金融控股公司模式的另一重要原因。有效控制金融风险,保持金融业稳定,这是中国金融业向混业之路的先决条件。中国目前分散的机构型监管难以与全能银行模式相适应,必须组建单一功能型超级监管机构才能实现有效监管。但是,在近10年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制下,监管资源的积累十分有限,难以迅速形成这样的监管体系。全融控股公司模式能够与这种现状有效衔接,方法是在组建金融控股公司的同时,遵循“机构型监管——功能型监管——超级功能型监管”的推进思路对监管进行渐进式改革

再次,中国已进行的金融控股公司实践为选择控股公司模式和全面实现向混业经营平稳过渡积累经验。尽管自1993以来我国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但仍有不少金融机构通过控股公司的方式在进行混业经营实践,诸如光大、中信、平安模式的金融控股公司实践。此外,中行、建行、工行等在香港或内地进行的混业经营实践都采用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尽管这些机构的混业经营比较初级,但是,以银行、保险公司甚至实业公司为控股公司所进行的多样金融控股公司实践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为采取金融控股公司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而且,美国的混业化之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机会。美国金融体制结构的变化历程类似于我国,经历了“初级混业——暂时分业——高级混业”的过程。这样,美国在推行混业经营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继承和保留了原先金融分业制的一些好做法,如在金融集团内部建立风险“防火墙”,这些作法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

基于上述理由,我们提出,我国要推行渐进式混业经营的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和实行多方位监控体系最终要实施分三阶段走的战略规划:

在第一阶段,暂时维持分业格局,暗中推动混业实践,培育混业的成熟环境和条件。

从国外经验看,从严格分业经营体制向金融混业经营体制转变过程中很少搞“一刀切”,如美国在相当长时期是通过在分业经营格局下搞“个案处理”和“特批处理”方式来推进金融混业经营试点的。因此,在该阶段,根据中国金融业开放进程和发展状况,在维持现有金融业分业经营总体格局前提下,在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深入推进“交叉经营”,对有条件的证券公司进行金融控股公司的大胆个案实践,同时对现行政策、法律逐项检讨,培育向混业经营过渡的法律环境与金融条件。

而我国证券业在现有法律框架内拓展业务领域,既有利于拓展其生存和发展空间,又能创造向混业经营过渡的条件和基础。证券公司要“内练苦功”,在现行法律框架内进行一系列“帕累托改进”,暗中推进混业经营进程。在这个阶段,首先,我们继续要鼓励商业银行在海外进行业务拓展,收购兼并;其次,要大力提倡和继续推动银证合作。现阶段这种形式多样的银行和证券公司之间的业务合作和创新提升了服务水平,而且银证之间的合作为建立未来的战略伙伴关系奠定了业务基础,也为今后联合组建金融控股公司提供了很好的业务磨合机会;再次,要促进银行和保险公司之间的业务合作。

第二阶段,在建立金融控股公司个案实践的基础上,分梯次、多元路径推进混业经营。

由于中国金融业历史遗留问题很多,金融体系比较脆弱,必须进一步加大规范经营的力度,花大力气清理不良资产。但与此同时,对一些原先业务范围过窄的要适度放松,对相对风险较小、绩效明显的业务交叉方式放松管制,必要时修改相应的法律法规。在该阶段,应以已有金融控股公司的混业经营实践为先行,分梯次推进混业经营实践,积极推进向混业经营的过渡,并为最终全面实现混业经营创造条件。在充分利用现有金融控股公司经验基础上,以现有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为核心组建真正意义上的金融控股公司,深入开展混业经营,而国有商业银行等巨型金融机构应以战略联盟、收购兼并等方式渐进向混业经营过渡。在这个阶段初期,可以采取外部战略联盟方式渐进地推进,通过战略联盟可以与其他金融机构包括外资金融机构形成战略合作关系,从而获取混业经营经验,也可以为下一步通过收购兼并组建金融控股公司奠定基础。

在这个阶段,管理层可以考虑对以下几个方面的分业管制可以在条件合适时放开:按照国际上的通行做法,允许信托业进入证券市场、资产管理领域、共同基金领域和风险投资领域等;银行和保险的业务交叉可以进一步放开;从国际经验看,目前全球保险业普遍处于“靠投资收益养活主业”的境地,保险业向投资管理型转变是一个全球性大趋势。从风险控制角度看,保险资金不同于银行资金,期限长,稳定性好,进入证券市场带来的系统性风险要远低于银行与证券的混业经营模式,因此,对保险投资的限制可以进一步放松。

第三阶段,在前一段实践的基础上从法律上确认混业经营,最终过渡到完全意义的混业经营模式。

当前对金融控股公司的性质、法律地位和监管方式等还都缺乏明确规定。到了这个阶段,应根据形势需要,对原先法律框架作较大的调整,建立起符合国际惯例和中国国情的法律体系和监管体系。在这个阶段,根据混业经营实践进程选择适当时点对分业经营进行彻底改革,最终实现全面混业经营。

在这个阶段,管理层要在前两个阶段任务基本完成的基础上,根据相关国际规则,立足中国国情,全面系统地修订、完善和制定金融管理法规,推出金融制度改革的一揽子法案,全面实行“混业经营”制度,同时,改革监管制度与结构,建立与混业经营体制相适应的监管模式。

那么,这个阶段还要涉及一个是继续实施分业监管还是实行统一管理的大问题。从美国的经验看,按《金融现代化法案》的规定,由联邦储备体系(FRS)继续作为综合管制的上级机构,对金融控股公司实行监管,另外由金融监理局(OCC)等银行监管机构、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州保险厅分别对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分业监管,因而采取了综合监管与分业监管相结合的模式,该模式通过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实现对金融服务领域的全面统一监管,避免了旧监管体系按金融机构分类监管的弊病,顺应了金融业混合经营的发展趋势。

我们认为:我国应借鉴美国的经验,分步骤建立多层次的混业监管模式。首先,现阶段及今后一段时间,金融控股公司作为我国混业经营的个案试点,仍应将坚持分业监管原则,但应进一步加强三个监管部门的协调配合,避免出现监管交叉和监管真空。其次,逐步建立相对独立的金融监管局。由于中央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核心作用和特殊地位,在未来全面放开混业经营之前,金融监管局接受中国人民银行的领导,但赋予它较大的自主权和较强的独立性。在三个监管机构分业监管的基础上由金融监管局对金融控股公司进行综合监管,比如研究明确金融控股公司的设立条件;审批金融控股公司的业务范围,允许或禁止金融控股公司以自己名义或通过控股子公司从事的某些业务;会同财政部研究确立控股公司内各公司会计报表的最终原则。最后,金融监管局从人民银行独立出来,集中全面地行使金融业监管职能。至此,中国金融业最终实行混业经营、分层次综合管理的发展模式。它既能有效保证金融创新的活力,又能有效的分部门隔离风险,在业务经营过程中监管部门能及时的交换信息以及早的发现潜在风险,有效的加以消除和抑制,保证金融体系的健康稳定。

下载《文选》诗赋哀伤主题透视论文(含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选》诗赋哀伤主题透视论文(含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代中国社会问题透视》课课程论文

    《当代中国社会问题透视》课课程作业 当代中国高等教育问题浅说 内容摘要:新世纪新环境,中国成长迅速,这个迅速成长的过程中免不了种种社会问题。我们了解当下中国的社会问题,......

    社会学论文——透视大学生兼职现象

    社会学论文——透视大学生兼职现象 大学生在校兼职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屡见不鲜的现象,大部分在校学生都会选择周一至周五空闲时间或是周末打工。“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这种想法......

    消费心理透视市场营销管理论文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世界贸易逐渐融入我国市场经济,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尤其是现今已经逐渐将消费者作为市场营销管的核心,消费者的意见和想法都能够......

    【原创】爱国主题征文选(三)

    【原创】爱国主题征文选(三) 【原创】爱国主题征文选(三)2012-10-27 15:13:38| 分类: 启航文社 |字号 订阅 爱国从爱校做起 徐霖 祖国,是一个庄严的称呼,是一种伟大力量的凝聚,是一......

    论文:学习江泽民文选学习改革开放思想

    标题:论文:学习江泽民文选学习改革开放思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做出了改革开放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在......

    论文(含五篇)

    专业 侦查学 学号 900309300346 四川公安民警学院自考本科毕业论文当前我国警力不足的现状及其思考 论文作者:余丹 指导教师:邹卫农 专业 领 域 :侦 查 学 论文提交日期:2011年......

    中国历史文选课程的教学现状及教学建议论文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中国历史文选教材编纂与教学已经走过了 60 多年的发展历程。回顾并总结这段历史,对顺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大势,进一步加强中国历史文选教材建设,架构更符合高......

    品德论文(含五篇)

    在活动中体验,在实践中收获 ——谈品德课上的有效化活动教学 摘要:道德教育要回归生活,怎样让品德教学找到回家的路,真正提高品德教学的实效性?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来阐述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