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昨天今天和明天作文
昨天今天和明天作文7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昨天今天和明天作文1昨天的我,只不过是一个十一个年头的小女孩。还不懂什么叫人间常情,对人世间的事物只是略知一二。爱闹事,爱插话,上课爱说小话,不会安排时间。昨天的我,总是让人提心吊胆的——爱发小姐脾气。动不动就“啪”地关上房门,独自一人莫名其妙地在房间里哭。昨天的我,经常跟邻居出去玩,自己得到的是快乐,而父母得到的只是担心。昨天的我,经历的不过是一段美好的值得回忆的过去。
今天的我已经改变了许多,我不再爱闹事,不再爱插话,不再爱说小话,我已经学会了安排自己的时间,学会了一点忍耐。出去玩也会与父母打声招呼。但是我还在努力地学习,努力地去改变我的缺点,不断地去摸索、发现。今天的我,为艰难的明天而奋斗着。
明天的我,也许是一所体育学院毕业的大学生,是一个为自己国家体育事业奉献的人。明天的我,也许是千千万万个普通劳动者的其中一个,但我并不自卑,因为我也在为人民奉献着。明天的我,也许是一个普通的人民教师,把我所学的东西传授给下一代人。明天的我,也许是一个自由职业者,我会把我多年来的心声用比较另类的方法告诉别人。
我也有了属于我自己的一句人生格言,那就是:我们要汲取失败和挫折的“营养”的昨天,感叹今天,追寻明天!
昨天今天和明天作文2人们常说:人的一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我想这正是人生浓缩的精华吧。
昨天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昨天如流水一去不复返。也许昨天你曾为自己的成功而欣喜若狂;也许昨天你曾为自己的失败而痛哭流涕;也许昨天你曾为生活不如意而愁云满面;也许昨天你曾为自己的事业而埋头苦干,或向往着美好的未来……可是。昨天的一切成为了历史,无法再回到历史的昨天。那么,有谁能问心无愧的说,昨天,我没有虚度年华,我没有碌碌无为呢!
今天
今天好比文章中呈上起下的重要段落。他给昨天一个归宿,又给明天一个未来。所以今天是联接昨天和明天的纽带。有人曾说:“我以为世界上最宝贵的就是‘今’,最易丧失的也是‘今’。”今天是最容易拥有的,就像拥有空气和阳光一样容易,因为今天太广泛了。因此,没有多少人给予今天特别的关注。而那些不愿意多关注今天的人,往往愿意沉浸在昨天的美好回忆中和明天的甜美憧憬中,漠视了今天的存在。今天又是最容易丧失的。它好比青春和美丽那样短暂,谁都不会一辈子拥有,人们对他的真正理解也是在他悄然失去之后。时光不会倒流,昨天过去的将永远过去,今天将不断沦回为昨天。
比起昨天、今天、明天,谁是最重要的当然是今天。所以我们要牢牢的抓住今天。
明天
明天其实并不遥远,只要当早晨第一丝阳光照在你的脸颊时,明天就要来临了。明天不用去等候,自己就会来。“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这句话的道理谁都明白,就看你去怎样的做。今天应完成的事却推到明天,明天到了,本来昨天说要明天,结果今天事又推到明天做。这样的“明天”将永远还是“明天”。抓紧今天要做的事,才最实在,明天还有明天的事。
昨天已成为过去,只能回顾不能重演;明天只能展望不能提前;而今天就在脚下。朋友!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吧,“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昨天今天和明天作文3美丽的京杭大运河是我最喜欢的一条河,因为它是外婆、妈妈和我一起长大的地方。
外婆说,她小时候啊,运河的水清澈、甘甜。他们喝的水、淘米的水、洗衣服的水,都是运河水。那时候,最盼望的就是七八月份运河涨大水。大人们兴高采烈地从船上撒下一张张结实的大网,而打捞上来的,是一篓一篓的战利品。鱼呀,虾呀,多得数不胜数。吃不完的还 能去码头集市卖掉,换来生活用品。每每听外婆感慨地讲从前的故事,我总觉得,运河,对于外婆,就是艰难岁月里最珍贵的宝藏啊。
到了妈妈的年代,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好东西一天比一天多。可是,运河变了,水,再也不清了,而且经常有阵阵臭气飘来, 水面上有时候甚至能看到死鸡死鸭,恶心极了!运河里的大货轮来来往往,汽笛声没日没夜地叫着,吵得大家不得安宁。所以我的小外公,身为运河航道保洁队的队员,每天忙碌不息,却改变不了运河又黑又臭的面貌。唉!
曾经以为运河再也变不回从前的摸样了。幸运的是,后来,政府号召大家治理运河,每一个平凡的运河人都努力为运河尽一份力。小外公每天7点半出船,晚上10点收工,去老余杭疏浚运河时,他经常一两个月回不了家。但他特别高兴,他说:“现在真好,人们环保意识强了,很少往河道里乱扔垃圾,一天也捞不了几吨,我们清闲多了。”今年年底小外公就要退休了,他说他还 要继续干下去呢。不光是小外公,大运河美容师还 有外婆、妈妈、我和我假日小队的小伙伴们。拉横幅,发传单,捡垃圾,我们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为运河努力着,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梦想,那就是----运河的水更清,运河重新成为鱼虾们美丽的家。6月22号,运河申遗成功了,我们共同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白云奉献给草场,江河奉献给海洋,我拿什么奉献给你,美丽的家乡......”我也一直在沉思,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们深爱着的运河?正如艾青爷爷诗里写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草木葱茏、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空气清新,这就是明天的运河,我们最爱的家园!
昨天今天和明天作文4昨天的我还是一个在亲人怀抱里的小宝贝,无忧无虑地生活着,和亲人玩耍着,还有时无故地大哭大闹。
记得有一次,我和哥哥去奶奶家,哥哥在外面玩,只有我在家里。我发现桌上有一支笔和一个本子,我就在本子上画了起来:我先画了一个太阳,又画了一只兔子......哥哥回来后,看见自己的作业被画成了五颜六色的“彩色纸”,还看见我口里咬着一只笔。哥哥火了,看着我无辜的样子,他气哭了,可爷爷奶奶却还在不停地安慰我 ……
如今的我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不会再在哥哥的本子上乱画了。现在我还是家中的小宝贝,不同的是,我学的知识越来越丰富。我还有了自己的理想------当一名宇航员。因此,上课时我认真听讲,下课后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好好学习,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明天的我将会是一名真正的宇航员,坐着“神舟十号”,穿着红色的宇航服,到小行星上去采集能量,为我们的地球补充能量。
昨天的我是一张白纸,今天的我正在播种理想,明天的我将是一名成功者。
昨天今天和明天作文5屈指来算,人生莫过于三天——走过去的是昨天,正在走的是今天,即将来到的是明天。
昨天,我刚刚走出小学的校门,回首往事,六年的小学生活都历历在目,母校的一草一木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
今天,我走进了一个全新的生活。有很多人曾问过我,今天新气象的感觉怎样?我便会这样回答——
新学校,新生活,也是一页新的篇章,是一个与昨天截然不同的时光。小学的老师像一个引路人,她使我们从无知走向成熟,从幼苗成长到小树,老师拉着我们的手向前走去,向那海天相吻的弧线走去。
然而,小学之门已经关闭,新的大门又像我敞开,新的学期是我们人生之路的新阶段,与往常一样,在新学期里我们要把握好每一天,才能把这人生旅途的一页填写完美,才能把这人生的链条中的一环打造结实。
当我走进这个新学校,新集体,我看到了陌生的人,体会到了陌生的环境,感受到了陌生的气氛……这一切都是这样的陌生,这样的迷茫。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达尔文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机会永远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而良好的'环境则是设给那些能够适应社会的人。
明天的道路还有很长,很长,它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朝理想的目标走去。
对昨天的回忆是温馨的,对今天的渴望是执着的,对明天的憧憬是美好的。
昨天今天和明天作文6回首童年,那些不胜枚举的趣事,好象电影一般回放着……
童年的梦,是七彩的梦;童年的歌,是欢乐的歌;童年的我,是天真、幼稚、活泼的我……
小时侯的我,是被父母宠着,被长辈捧着;
小时侯的我,一言一行都牵动着父母的心;
小时侯的我,不知天高地厚,惹得父母哭笑不得
……
品析现在,一些烦恼缠绕着我,但快乐总能让我忘记所有烦恼……
青春期的我,不免有一些叛逆,惹父母生气;
青春期的我,总会在意自己的言行,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青春期的我,有一些善感,思绪给我一种寂静……
展望未来,我将又如何呢?
未来的我,成为一名老师,陪着学生寻找春天;
未来的我,成为一名导游,为游客讲解祖国的大好河山;
未来的我,成为一名记者,为观众播报别开生面的趣事
……
不管未来的我如何
终要归于现在的我我在学习上的每一步是否踏实?
我在学习上的每一环是否紧密?
我在学习上是否真正挥洒过汗水?
……
这一切的一切
都将决定着我未来的命运!
昨天今天和明天作文7昨天,今天和明天
把握好生命中的每一分钟时间,如天上的云彩,翩然而来,又飘然而去。这便有了昨天,今天和明天,也便有了人生的多姿多彩,生活的纷繁杂乱。今天是昨天的果,明天的花,无论昨天是激越、宁静,还是唉叹、凄惋,都已成为过眼云烟;明天虽有无限的向往与憧憬,但毕竟都是虚无飘渺的梦幻,梦幻纵然令人流连忘返,但清醒之后只能空留惆怅,成为一种心理负担。
只有今天,才是真正存在的时段。在今天的人生轨道上,昨天的成功与失败都显得苍白暗淡,今天可以抹去昨天的伤楚与泪痕,让昨天的理想得以实现。在今天的沃土中埋下希望的种子,明天就会百花吐艳,后天则会硕果满园。
清醒的人生可能是一种不幸,因为它会充满坎坷与泥泞,却是一种意志的磨练,坎坷是通向平坦的路,泥泞是成功前的黑暗,只要我们清醒的认识自己,磨练自己,在清醒中奋斗拼搏,人生就会无怨、无悔、无憾。因为生命只有一次,时间也并不能像金钱一样让我们随意贮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我们所能使用的只有被给予的那一瞬间,也就是今日和现在。例如,我们不能充分利用今日而让时间白白虚度,那么它将一去不返,所谓“今日”正是“昨日”计划中的“明日”;而这个宝贵的“今日”,不久将消失到远方。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得以生存的只有现在――过去早已消失,而未来尚未来临。昨天,是张作废的支票;明天,是张尚未兑现的期票;只有今天,才是现金,有流通性的价值之物。
第二篇:《昨天,今天和明天》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课教学内容的学习,初步了解与本课知识相关的中外美术作品。
2、了解艺术与科学是如何完美结合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了解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代表着一个时期的先进水平,二者是相铺相成、密不可分的。
二、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实例,充分体会到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
三、教学难点:
充分发挥想象,创作一副能体现艺术与科学想结合的作品。
四、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文字材料及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
1、引入:
艺术是一个很广泛的范畴,它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等。试着来分析一下,课件中的图片都属于哪些范畴?
2、讲授新课:
想一想老师为什么要给大家看这些图片呢?
分小组讨论、汇报:
一般的建筑材料都选用木头或石材,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外形与材料既新颖又独具匠心。
编钟的造型受青铜器铸造技术的影响。
唐三彩的烧制需要1100度的高温。
比利时原子球博物馆的外形是参考了物理中的原子结构。
3、你还能为同学们介绍哪些艺术与科学的实例?
4、请同学们按老师的方法分析《三彩骆驼载舞俑》、《古根海姆博物馆》等,建议以自己的掌握的知识,利用美术语言分析自己喜欢的作品。
5、创作:展开想象,完成一副“22世纪的……”为命题的创作设计图。
6、展示作品:将学生作业利用实物投影进行展示。
7、小结
第三篇:祖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祖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我们伟大的祖国即将迎来了六十二华诞。
遥望昨天的祖国。还是一片布满杀气、充满血地的战场,人民贫困不堪。炎黄子孙为了拯救祖国,拼命向前冲。不惜一切代价。他们只有一个信念:我们是中国人!那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浸染了为国捐躯的英雄烈士的鲜血。
放眼今天的祖国。在邓小平、温家宝等国家领导人的带领下,祖国的面貌翻天覆地。祖国变得强盛、变得富有。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小汽车川流不息,商场里人山人海,工厂里热火朝天,田野里生机勃勃。不过,现在工厂很多,树木较少,给地球母亲带来了疾病。我们的地球只有一个,让我们给下代人留下一片生存的地方。
憧憬明天的祖国。明天的中国科技世界第一,科学家们研制出了会自己种树的机器人、有利于保护环境的充气房屋、可重复利用一万次的环保纸张、书本……。伟大的中国人要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保留住一片片绿洲,让我们中国人永远留在这个美好的星球上。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祖国,我一定要用我的智慧和汗水建设祖国,让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指导老师徐红艳
石化三小四年级:陈睿安
第四篇:中国煤炭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中国煤炭行业的昨天、今天、明天
中国国际煤炭大会暨展览会
注:本文为山西煤监局党组书记、局长卜昌森的主题演讲《只有改变才能重生——中国煤炭行业的昨天、今天、明天》 各位领导、诸位同仁:
首先感谢主办方为我提供了这次向大家学习,与大家交流的机会!众所周知,中国煤炭行业正处在有史以来最为艰难的时期。困境之中,路在何方?前景和希望何在?是今天会议的主题之一。下面,我先讲三个故事。故事一:冬泳。
2012年5月中国煤炭经济30人论坛上,我提出“冬泳论”,呼吁煤炭企业向冬泳者学习,变“熬冬”为“冬泳”。(书)故事二:企鹅。
去年1月29日中煤协会在汉华大酒店主办的2015——中国煤炭国际峰会论坛上,我讲了企鹅沉潜的故事。生活在南极的企鹅,身躯笨重,没有可以用来攀爬的前臂,也没有可以飞翔的翅膀,在将要上岸时,猛低头,从海面扎入水下,拼力沉潜,然后,再摆动双足,凭借浮力迅猛向上,犹如离弦之箭蹿出水面,腾空而起,划出一道完美的弧线,落到冰面上,达到上岸的目的。煤炭企业应该学习企鹅沉潜蓄能,苦练内功。(企鹅)故事三:鹰。
今天,我再讲一个老鹰重生的故事。鹰,作为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它可以奇迹般地活到七十岁。但大部分都在40岁前就会死亡,只有30%可以活到70岁高龄。而要活那么长的寿命,它在四十岁的时候必须做出艰难而重要的抉择。当老鹰活到四十岁的时候,它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的抓住猎物。它的喙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脯。它的翅膀变得十分沉重,因为此时它的羽毛长得又浓又厚,使飞翔变得非常吃力。
它此时只有两种选择:静静地等死或经过一个万分痛苦的更新过程。150天漫长的蜕变——它必须尽全力飞到山顶。在悬崖筑巢,停留在那里,不能飞翔。老鹰首先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完全脱落,然后静静地等候新的喙长出来。它会用新长出来的喙把指甲一个一个的拔掉。当新的指甲长出来后,它会再把羽毛一根一根的拔掉。经历漫长的五个月以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老鹰又开始飞翔了,并重新获得了再活30年的生命。老鹰的重生告诉我们,改变是痛苦的,但改变是必须的,只有改变才能重生。困境中备受煎熬的中国煤炭,新中国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了66年的发展历程,各种新旧矛盾和问题集中凸显,正像重生之前四十岁的老鹰一样,面临着生死抉择。因此,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只有改变才能重生。
一、回顾昨天——让历史告诉未来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佛家“因果论”:今世的“果”乃是前世的“因”所致,又是后世的“果”之“因”。让我们循着历史的轨迹,来探寻一下中国煤炭产业的前世和今生。从建国到现在,中国煤炭产业经历了六个发展阶段:
1.煤炭产业恢复时期(1949~1957)。大致从建国至“一五”末,主要特点是“低”,突出表现在生产能力低、产量低、效率低、安全保障低。1949年全国煤炭产量仅3243万吨。到“一五”末即1957年达到13073万吨。
2.无序时期(1958~1976)。大致从“大跃进”至文革结束,主要特点是“高”,突出表现在脱离实际的高指标、创高产、放卫星,连续三年“大跃进”,导致煤炭产业大起大落。开工建设的矿井设计能力高达3.2亿吨,而实际能续建的只有0.3亿吨。尤其是“文革”期间“创水平、放卫星”留下许多后遗症。
3.“有水快流”时期(1982~1992)。主要特点是“乱”,突出表现在办矿主体乱、矿井生产乱。80年代百废待兴,社会经济对煤炭的需求量猛增。为此,国家提出了“有水快流”的方针,实行“大中小煤矿并举”的政策,全国矿井数量迅速增加。4.自救解困时期(1992~2002)。由于上一阶段粗放型政策的引导,煤炭行业发展速度迅猛,但质量低下。过低的产业集中度导致市场竞争激烈、秩序混乱。主要特点是“九五”苦、“十五”难,从而引发了一轮艰苦创业的浪潮。
5.“黄金十年”时期(2002~2011)。主要特点是“热”,突出表现在煤炭市场热、投资热、企业负责人头脑热。在宏观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环境下,煤炭需求大幅增长,带来产量、价格、利润的飞速增长。致使许多煤企无序投资、盲目扩张。整个“十一五”期间煤炭固定资产投资1.25万亿,比前十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还高出1倍多,给紧接而来的产能过剩埋下了祸根。
6.行业寒冬时期(2012年以来)。主要特点是“冷”。整个行业进入漫漫寒冬期,而且还有“四大”,即:过剩产能绝对量“大”、进口煤冲击“大”、煤价下滑幅度“大”、行业亏损面积“大”。可谓倾巢之下,鲜有完卵。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中国煤炭产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
——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规律。规律,只能认识和利用,不能改变和消灭。违背规律,迟早要受到规律的惩罚,最终再回归规律。“大跃进”和所谓“黄金十年”,两次盲目扩张,最终都导致了煤炭产业的大起大落。
——任何时候都不能丧失理性。一个企业乃至一个行业的发展,如果丧失了理性,就一定会出现偏差。回顾中国煤炭产业走过的所有弯路,无不是头脑发热、丧失理性的结果。——任何时候都不能犯战略性的错误。战略决定着方向和大局。战略错了回天无力。中国煤炭产业的发展历程,有诸多从战略层面值得反思的问题或教训。一句话,正是昨天的“因”导致了今天的“果”。
二、正视今天——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唐代大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的慨叹:“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看看当今中国煤炭产业,也如盛大华丽的阿房宫殿一样,兴衰如隔夜,可谓“天上地下”。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进入“三期叠加”和“三化”(速度变化、动力转化、结构优化)的新常态,中煤协会提出煤炭行业呈现“四期并存”的新特征,我认为,煤炭行业则处在“六期交融”之中。即生存发展煎熬期、生产接续紊乱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历史遗留问题凸显期、产能集中释放期、安全风险加剧期。
更为突出的是,全国煤炭行业进入经济下行周期以来,市场竞争愈演愈烈,行业内部的竞争呈现出三个突出特点:
一是非公平。国有与民营企业、新型国有企业与历史悠久国有企业,合法企业与非法违法企业的竞争不公平。
二是非理性。煤价下滑有空间、没底线,完全背离市场规律,至今“跌跌不休”,全行业亏损面已超九成,普遍恐慌。
三是非组织。煤炭企业一盘散沙、各自为战,缺乏自律,没有组织的引导和约束,陷入恶性竞争之中。
回顾昨天,中国煤炭产业的发展有着诸多教训。正视今天,我们是不是也该反思追问: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煤炭产业今天的困境?今天的我们是不是仍然在制造教训? 1200年前大诗人杜牧哀叹:“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痛定思痛,中国煤炭产业今天的困境,不是天灾,而是人祸,这其中既有宏观产业调控失调的因素,更有企业家头脑发热、重规模轻质量、重产值轻效益、大干快上的原因,是我们行业自身的不理性造成的。对比今天,昨天不理智,今天理智吗?面对竞争,大家都怕让别人占了自己的市场,都在超能力生产、拼命降价,完全背离了市场规律,过去在非理性中过度投资,今天同样在非理性中自相残杀,甚至一哄而上的悲剧虽然殷鉴不远,但仍在不断上演。
所以,正视今天,必须牢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再也不能重复昨天违背客观规律和缺乏理性决策的错误。困境之中,更加需要冷静和理性,更加需要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更加需要谋定而后动,更加需要正确的方向和精准的出击。
三、展望明天——风雨过后是彩虹
“黄金十年”后期,我不管是任山东省煤炭工业局长,还是山东能源集团董事长,总是在给煤炭企业泼凉水,想让大家清醒一下。现在不行了,煤炭市场从2012年5月逆转到现在,已历经四年多的时间了,有许多煤炭人的精神要崩溃了。所以,今天最主要的是增强信心、提振精气神。
“今天市场很残酷,明天市场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任何产业都要经历繁荣、萧条、重组再繁荣,重组之前意味着有相当一批企业明天晚上活不过去了,要倒在明天晚上,所以才能迎来行业后天的兴旺,这个市场规律谁也打破不了。但“希望总在绝望中诞生,风雨过后是彩虹。”这需要我们煤炭人鼓起勇气,直面困难。
痛定思痛,煤炭终究是资源,在资源日趋短缺的大趋势下,今天煤炭产品的过剩,只是相对过剩。2014年12月公布的凝聚了30位院士智慧的《中国煤炭清洁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战略研究》提出:作为中国的基础能源,煤炭肯定要革命,但不是“革煤炭的命”。提“后煤时代”尚早,“去煤化”不可取。当然,往往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今日煤炭产业正面临着几多无奈、几多被人误解的尴尬境遇。亟需破除强加给煤炭产业之莫须有的“五大误解”:
一是亟需破除“煤炭产业是夕阳产业、处于穷途末路”的误解。从近期看,煤炭行业形势不会V形反转,“煎熬”不可避免。但我国能源储量“富煤、缺油、少气”的秉赋特性,决定了煤炭是我国最重要的基础能源和原料,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煤炭将长期是主要能源。
做出这一判断的依据有五个:
(1)煤炭是我国最丰富的能源资源。从能源资源赋存条件看,煤炭占我国已探明化石能源资源总量的94%左右,油气仅占6%左右。中国的煤炭资源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2)煤炭是我国最低廉的能源资源。从能源比价关系看,目前我国煤炭价格是石油的1/
9、天然气价格的1/3左右。
(3)煤炭是最安全的能源资源。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看,“十三五”时期,我国石油、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将达到67%以上,油气进口来源地和运输通道大多位于地缘政治复杂地域。
(4)煤炭是最可靠的能源资源。从非化石能源替代能力看,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到2020年的比重仅能提高到20%左右,短期内大幅增加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比重还有较大难度。
(5)煤炭是可以清洁利用的能源。从煤炭洁净化发展看,随着煤炭清洁高效转化技术日趋成熟和现代煤化工产业化发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将逐渐提高。作为煤炭行业,应保持这种战略清醒;作为国家层面,应保持这种战略定力。二是亟需破除“煤炭过剩是全面过剩、没有出路”的误解。全国煤炭产量连续多年持续增长,2000年煤炭产量为9.99亿吨,“十一五”末即2010年达到32.4亿吨,2015年达到37.5亿吨。2015年的产量比2000年增长了275%,年均增长18%,远远高于同期GDP的增长率。这其中尤其是“黄金十年”时期受利益驱动,有相当大的产能是落后产能、不安全产能、非法违法产能。其中非法、违法产能达8亿吨,有安全生产隐患产能约3.5亿吨,超能力生产煤炭2.8亿吨,劣质煤产量约4亿吨。到2014年底小于30万吨/年的矿井有7000多处,产能5.7亿吨/年;小于9万吨/年的矿井有5000多处,产能3.1亿吨/年。因此,当前的产能过剩是一种包含落后产能、不安全产能、非法违法产能的相对过剩,如果要谈“去煤化”,那就要正本清源,坚定不移地去落后产能、不安全产能、非法违法产能。
三是亟需破除“煤矿生产意味着出事故,只要挖煤就要死人”的误解。事实上,绝大多数煤矿企业是可以实现安全生产的。2015年,山西省1078个煤矿发生死亡事故的有28个,占总数的2.6%,97.4%的煤矿实现了“零死亡”。因此,必须重树煤矿企业的社会形象,坚定不移地走安全发展、绿色发展之路。
四是亟需破除“煤矿生产粗累脏险、煤矿职工低人一等”的误解。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兴煤之路,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加快推进煤炭产业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进一步提升煤炭行业的科技贡献率;坚持以人为本,持续改善煤矿工作环境和条件,进一步提升煤矿职工幸福指数。
五是亟需破除“煤炭就是污染物、煤矿等同于污染源”的误解。煤炭污染完全是挖煤人替用煤人背了“黑锅”,煤炭资源本身不会造成污染,煤炭完全可以实现绿色生产、绿色应用、绿色发展,必须打破谈煤色变的偏见。煤炭企业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绿煤战略”,加快煤炭产业向“清洁低碳型”转变。
四、把握当下——路在脚下
回顾过去、正视今天、展望明天,都是为了对症下药,把握当下。处在十字路口的中国煤炭产业,别无选择,唯一的出路就是杀出一条血路,冲出一条生路。困难时期,我们曾高唱三首歌: 《国歌》——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国际歌》——世上没有救世主; 《好汉歌》——风风火火闯九州。今天,我们还要高唱《水手》,坚定信心。
信心贵如金。《水手》中唱到“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只要信心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煤炭行业摆脱困境,要相信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相信我们自己的勇气和决心,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我们更要学习“老鹰”,“只有改变才能重生”。
要抓住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机遇,促进煤炭行业去产能。国发[2016]7号文,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是一剂良方,也是一次挑战。未来煤炭行业发展的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1.煤炭资源再整合,煤炭产业再重组 2.行业内整合与跨行业重组并存
3.煤炭转化要面向大市场、生产大产品、实施大转化 4.煤炭企业转型发展关键在减人提效
5.生产组织由大而全转向生产、辅助、服务管理模块化、专业化和市场化 6.煤炭转型发展的路径主要是创新、安全、绿色、高效、共享、持续发展 7.“互联网+”和“+互联网”将为煤炭产业转型发展打开更为广阔的空间 政府和煤炭企业必须一起发力。
认识要到位——断臂求生,必须下定决心,杀出一条血路。幻想要丢掉——丢掉“你限我不限,谁限谁傻蛋”的幻想。思想要转变——要有“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思想。我们还要学习企鹅,“沉潜”积蓄腾跃的力量。
如果我们改变不了市场,那就改变自己。今天,我仍然要大声呼吁煤炭企业,一定要学习企鹅“沉潜”蓄能,眼睛向内向下加强管理,科学精细苦练内功,这是企业管理永恒的主题。要不断推进企业管理创新,努力走出一条市场化、均量高、精用工、轻资产的内涵发展之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市场“寒冬”中练就一身过硬的“冬泳”能力,纵使大潮退去,依然笑傲江湖。
最后一点,作为煤炭行业必须要牢记:越是困难越要抓好安全,抓不好安全更困难。中国煤炭产业的重生,前提是安全,保障在安全。安全一失万无,万不可掉以轻心。总之,我们坚信,中国煤炭产业只有改变才能重生,只要改变就能重生!谢谢大家!
第五篇:中国电影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中国电影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解放后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电影发行放映体制一直是“统购统销” + “层级发行”模式,即大小制片厂生产影片后一次性由中国电影发行放映输入输出公司(简称中影)买断,后者再分别经按照省、市、县这样的行政层级的发行公司发行到各电影院。但是这种模式存在于计划经济体制下,不适应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导致效率低下,资源浪费,对我国电影工业的萎靡必须承担一定责任。并且自1984年开始电影制片不再由国家统一拨款,电影的发行放映也需要一个与之配套的市场机制。
我国电影发行放映改革先后经历两次重要时期,其标志年份一是1993年,以《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业内常称三号文件)和《电影行业机制改革方案实施细则》为主,辅以《中国电影发行放映输出输入公司影片购销暂行办法》等政策出台为代表;二是2001年,以《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影业改革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改革电影发行放映机制的实施细则(试行)》(业内常称1519号文)等政策为代表。
为了改革电影发行放映机制,促进国产电影发行放映。2001年12月18日颁布的《关于改革电影发行放映机制的实施细则》中对以“院线制”替代原有的层级发行网络做了具体规定,其中对院线制有一个具体描述:
以资本或供片为纽带,加快结构调整,推进院线组建。由一个发行主体和若干影院组合形成院线,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排片、统一经营、统一管理。
在媒体报道中,“院线制”一般被定义为:以几个影院为依托,以资本和供片为纽带,由一个发行主体和若干影院组合形成,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排片、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的发行放映机制。
由于院线制度是电影市场竞争中的自然产物,是片商和影院共同利益的保证,所以基本成为国际上通行惯例。例如美国的美国多功能院线、联美院线、索尼院线;香港的嘉禾院线、丽声院线;中国大陆的东方院线、中华院线等。
需要指出的是,通常所说的院线制在两个不同层面提及:
一是整体电影发行放映的角度,院线作为发行对象,“院线制”就是和传统层级发行放映机制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它和分帐发行等都是新的发行放映机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个概念可以看作新机制的一个缩微,它从放映的角度来描述新的发行放映机制。
二是从影院经营的角度,是影院竞争联合的结果,因为品牌统一、资源共享、连锁经营
等运营机制,影院能够获得更好的销售利润。因此在经营角度上讲,院线又和多厅影院、放映集团等紧密联系,是一种影院经营、电影放映的模式,通常多家影院背后有一个经济主体。1993年正式出台的相关政策里面并没有谈到“院线”,但是院线制的起步却与此次电影机制改革紧密相关。此阶段的电影机制改革最重要的内容是电影制片厂自办发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把影片直接销售给各省和省以下的电影公司,可以和发行部门实行发行收入分成(这开始了早期的分帐发行机制)。此举在很大程度上对电影发行起到了很大的改革促进,但是对放映的影响有限。因为电影院仍是国有,被纳入地方行政管理范围内,加上电影院设备和管理落后,因此整体发行成本较高、发行混乱,省级电影发行公司一定程度上替代了中影公司在地方上获得垄断性。电影发行和放映是一个整体,相互制约,分帐发行和院线制度以及多厅影院等都紧密相连,由于我国当时无法建成院线,制片厂由面对一个垄断性的中影改为32个垄断性的省级电影发行公司,所以改革的成效有限。正是基于这样,2001年才出台进一步的深化电影改革意见,并促进院线建立。
市场竞争却使得一些先行者在1995年前后就开始了院线制的探索,摸着石子过河,付之具体实践。其中包括福建、上海、四川等地出现了第二发行渠道,这些发行渠道所面向的主体影院构成了独立于省级发行公司所控制的影院以外的“院线”,因此某些省出现了这种院线雏形。最关键的是,这种模式即省内电影院联营代表了我们对院线的认识。
2001年12月18日广电总局和文化部颁发的《关于改革电影发行放映机制的实施细则(试行)》明确提出院线制将成为我国电影发行放映的主要机制,10条细则中4条用于明确院线的建设和发展,其中包括带有行政色彩的政策:
实行以院线为主的发行放映机制,减少发行层次,改变按行政区域计划供片模式,变单一的多层次发行为以院线为主的一级发行,发行公司和制片单位直接向院城公司供片;有条件的地区,要尽快组建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院线;鼓励有实力的院线跨省经营。凡是在2002年6月1日之前没有形成院线的地方,将停止向其供应进口分帐影片(经批准的地区除外)。2002年10月1日之前,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广东、四川要率先组建两条院线,否则将停止向其供应进口分帐影片。
也包括明确院线组建的具体内容:
组建院线必须符合以下条件和要求:(1)10家以上以资本或供片为纽带的专业影剧院,其中实行计算机售票的影院不少于8家或者票房不低于800万且电影专项资金如实上缴,可以发起组建一条省内院线,由省级电影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报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备案。(2)15家以上以资本或供片为纽带且影剧院分布在不同省级区域的专业影剧院,其中计
算机售票不少于10家或者票房不低于1000万且电影专项资金如实上缴,可以发起组建一条跨省院线,协商跨区域省级电影行政主管部门后,报送国家广电总局审批,并向有关省级电影行政主管部门抄送批件。(3)一个省的院线组建最多不超过三条。以签约形式组合的院线,签约期不少于3年(含3年)。一个影院只能加入一家院线。签约期满后,可以重新进行选择。
这种改革一方面是基于1993年政策推动的改革并不彻底,新的地方垄断和中间发行环节仍然导致机制不畅;一方面是推动国产片的生产发行放映的任务日趋紧迫。院线制改革总体上再次将原有产品流通链条中的“发行”一节缩减,在院线中包含了一个发行主体和若干影院,而各电影制片厂和中影直接面对院线发行,以期达到减少发行层次,合理分配制片发行放映三方利益。由于对院线公司的运营管理有具体审核要求,尤其是国产片放映时间要达到2/3,这样不仅仅有利于发行放映的管理,对于电影生产会起到直接促进。
据中国电影集团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消息,截至6月1日,已批准成立的30家省内和跨省院线,含电影院846座,1536块银幕。新疆、内蒙古、宁夏、青海等9省、自治区获准缓建院线。(注:杨阳《绿芥刑警首发出场》,《北京晨报》,2002年6月4日。)
就这样,在市场竞争基础上,行政推动的各大小省级院线纷纷下水。但是由于转换时间只有6个月,影院之间很难形成紧密的资本纽带,还必须在随后的日子里不断调整、变革。
如今,实施院线制已达9年,中国电影市场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施院线制初期由省市电影公司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大多数区域“翻牌”院线公司,已通过资产重组或与业外资本联姻,建成符合电影产业化发展要求的跨省新型院线公司;且还出现多条业外资本投资兴建连锁影院、实现完全市场化运作的院线公司;只有少数几条在原市电影公司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院线公司,仍在管辖区域内艰难前行。加入院线的影院也从原来的800多家发展为1600多家,全国电影年票房收入也从2002年的不足10亿元,猛增至2009年的62.06亿元;今年一季度票房已实现29.33亿元,全年票房有望超过100亿元。回眸8年实施院线制的历程,中国电影之所以得以快速发展,主要取决于院线竞争的焦点从最初的占山为王,转为拥有品牌连锁影院为王。
在北京万达院线成立之前,全国各大院线竞争的焦点都在争夺现有影院,以拥有最多影院数量为大;而在省市电影公司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院线公司,则以拥有一方区域净土为安,占山为王。实施院线制的目的在于打破区域界线,实行开放式完全市场化的经营动作模式,致使影院数量多票房不一定高、区域净土不净而暗流汹涌。
2005年1月,国家广电总局打破1519号文件限制,破例批准大连万达集团将分布在天
津、南宁、武汉、哈尔滨、大连的5家自建万达影城连锁店收回,组建北京万达院线,当年实现票房收入8500多万元。2006年,随着长春、青岛、南昌、银川连锁国际影城相继开业,前期开业的9家万达连锁影城平均单厅年票房收入高达210万元;加上年底开业的北京、上海、成都、宁波万达,实现年票房1.5亿多元,跃升全国院线前5名。
此后几年,随着南京、重庆、西安、长沙、海口、呼和浩特、沈阳、厦门、东莞、惠州、苏州、蚌埠、洛阳、汉中、大同、株洲、泉州晋江等全国50多家万达国际电影城连锁店的开业,2009年实现年票房8.33亿元,成为全国惟一一条年票房突破8亿元的院线,占全国总票房的13.4%。
实施院线制9年来,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合并重组,使经营决策者意识到简单的合并重组,虽使院线一时票房大增,但若加盟院线、影院退出独立运营或转签其他院线,票房就会立马降下来,好几年都难以翻身。只有以资产联结为纽带,打造自有特色的品牌连锁影院,才是院线快速发展的根本所在。除北京万达、广东金逸珠江院线依靠自建品牌连锁店得以飞跃式快速发展外,中影星美、广东大地等院线都以自筹资金,或借力合作等方式,打造各具特色的品牌影院连锁店得到快速发展。
2008年4月“广州金逸珠江电影院”正式挂牌,从“广东珠江”到 “金逸珠江”并不是简单的更名,而是广东珠江院线从2004年开始,就与广州房地产商20强之一的广州嘉裕集团合作,成立了“金逸影视投资集团”,实现借力发展扩张策略。投资兴建了20多家金逸品牌影院连锁店,年票房收入从始建成时的3000多万元上升到2009年实现票房收入将近4.5亿元;从始建时全国第10进入全国第6 名,这不仅是简单的数据增长和排名靠前,而是彰显金逸品牌影院连锁店整体优势。
2009年1月,经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批准组建的浙江横店电影院线,组建时仅有3家影院、20多块银幕,至2009年年底就新增4家影院、35块银幕,以8300多万元票房位列全国院线第16名。目前,这条由浙江集团所属的浙江横店影视娱乐有限公司投资组建的院线,已在长沙、南京、郑州、武汉、太原、重庆、呼和浩特等城市投资建设了15家五星级影城连锁店。浙江义乌横店五星级电影城开业,标志着浙江横店连锁影院进军县级城市的开端。力争多年后建成300~500家中高档规模横店品牌影院连锁店。
此外,全国电影市场品牌连锁影院,主要有浙江电影大世界品牌系列、四川太平洋影城品牌系列、河南奥斯卡国际影城品牌系列、湖北银兴电影城品牌系列、山东新世纪影城品牌系列、辽宁北方沈阳华臣影城品牌系列、时代今典影院品牌系列……以及香港电影人投资、划归相关院线管理的环艺影城品牌系列、UME国际影城品牌系列和百老汇影城品牌系列……这些不同的品牌影城系列连锁店,为中国电影市场贡献了80%以上的电影票房。
为此,经历了“九年争夺战”的院线制改革,要想得到快速、高效发展,就得大力打造自己的王牌影院连锁店,需进一步提高在硬件设施方面和软件星级服务上的力度,这是国内院线发展的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