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游戏公平》教学案例
“游戏公平”教学案例
王新 一、背景介绍:
《游戏公平》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第八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属于统计与概率的领域。概率是研究不确定现象(随机现象)的科学。随机现象是指这样一种现象:在相同条件下重复同样的试验,其试验结果不确定,以至于在试验之前无法预料哪一个结果会出现;但经过大量的重复试验,其结果会出现一定的规律。概率学习的首要目标是使学生不断体会随机现象的特点,这需要学生在亲自试验中,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不断体会。本课就是在游戏公平的主题下,通过活动体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二、案例片段描述
学生在进行了第二个游戏“抛硬币”之后,认识到硬币有正反两面,落地的可能性是相同的,因此这一游戏对双方都是公平的。紧接着,我又问:“硬币有两个面,瓶盖也有两个面,大家拿出来观察一下,落地可能有几种情况?”学生七嘴八舌地说:“盖面朝上和盖面朝下两种。”“还有竖着的。”又一个学生补充说。“那么围绕这三种情况,你能制定一条规则吗?”学生说,老师板书:盖面朝上,甲胜;盖面朝下,乙胜;竖着的,重来。我又问:“这条规则公平吗?”这时,学生们抢着
说:“公平,因为硬币有两个面,瓶盖也有两个面,所以是公平的。”“不对,它们的两个面是不同的,一个有口,一个是平面,我觉得不公平。”我说:“到底谁猜得对呢?我们来验证一下。这个游戏的注意事项同掷骰子,要求:小组内轮流掷瓶盖 20 次,记录落地情况,表填好后,分析试验结果,讨论一下你们的发现,看哪个组发现的信息最有价值?”接下来同学们在组长的组织安排下,组内合作,轮流掷瓶盖,我巡视,点拨。汇报时,请一组学生汇报,其余学生认真倾听,有问题及时补充。一组学生说:“我们组验证的结果是这样的,盖面朝下 26 次,盖面朝上 14 次,我们发现盖面朝下的次数多,口朝下的次数少,原因吗?我们也说不清,请大家帮忙吧?”一生说:“我们组验证的结果也是这样,我们分析,可能是瓶盖侧面有一些小齿的原因造成的。”又一生补充道:“我们觉得之所以有这样的结果,是因为瓶盖和硬币有一个区别,:瓶盖有口,而硬币没有。有口的那个面比较轻,而没口的那个面比较重,所以口朝上的次数多,而口朝下的次数少。”“我来接着他说,”另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就因为有口,堵的那一面重,落地时,质量重的在下面,轻的在上面。”我笑着说:
“同学们说的都挺有道理,大家都是这个结果吗?”又一个学生一脸不解地站起来说:“老师,我们组恰恰相反,盖面朝上的次数多,而盖面朝下的次数少。”我故做不知,问大家:“谁能解释一下?”一生说:“老师,我觉得这个试验我们大多数组都是盖面朝下的次数多,盖面朝上的次数少,他们组这个结果是一种巧合吧?”又一生说“我觉得他们组只做了 32次,次数有点少了,如果多试验几次,一定会发现盖面朝下的次数多,而
盖面朝上的次数少。”另一个学生说:“如果综合我们全班的实验结果肯定是盖面朝下的次数多,而盖面朝上的次数少。”“那我们就快点儿统计一下,看看是不是这样。”学生们快速汇总。最后,我及时点拨:“同学们,硬币和瓶盖同样有两个面,但因瓶盖有口,厚薄不同,重量不均等原因造成落地的可能性是不同的,因此,这个游戏规则是不公平的。看来,我们对有些事情的判断不能凭空想象,要亲自观察和反复实验才行。刚才猜对的请举手?”
三、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有意设计多种游戏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由浅入深,逐步加深他们的体验,让他们在初步感受游戏规则的不公平性的过程中,通过猜测——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不确定现象的特点。特别是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猜测有偏差时,会调动全组的力量参与讨论,在知识的碰撞中,他们不断地产生新的想法,让我也感叹学生的潜能所在。从而真正的让学生懂得任何一项发明创造都经历了无数次的试验才得出结论的。
第二篇:游戏公平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游戏公平》第一课时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游戏公平》第一课时设计
腰新小学 李晓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根据生活经验和试验数据,判断简单的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设计对双方都公平的游戏规则。
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活动,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进一步体会不确定现象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游戏活动中激发学生探究、合作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等可能性,并能够运用等可能性的知识判断规则是否公平。
教学难点:会调整游戏规则,使游戏公平;并能制定规则,设计对双方都公平的游戏规则。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玩游戏吧?都喜欢玩什么游戏呢? 生回答。
师:你喜欢下棋吗?如果你和老师下一盘棋,咱俩谁先走啊? 生:老师先走。
师:正式比赛的时候往往谁先开始很重要哦!你们能帮我们想个办法,决定谁先开始吗?
(抛硬币、石头剪子布、掷骰子、猜单双等等)师:你们觉得这些方法公平吗?带着这样的疑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游戏公平”。
二、创设探究情境,体验等可能性 活动一:掷骰子
师:刚才同学谈到了用掷骰子的方法决定谁先行,这个方法行不行呢?老师想好了一个游戏规则,大家请看。
(课件出示掷骰子决定谁先行的规则: 点数大于3,老师先行;点数小于3,同学先行。)师:可我心里一直有个问题(板书:问题):这个规则公平吗?大家仔细读读,说说你的想法?
(板书:猜想)要想知道到底公不公平,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生:实验,检验一下
师:这是个好办法,你们真聪明!实践出真知,对吗?(板书:试验)下面就请同学们在小组中掷骰子做实验。
(出示实验要求:
1、由操作员随意掷20次骰子,记录员记录结果,其他同学观察;
2、掷到3时本次不算,重新再掷一次;
3、小组完成后由汇报员汇报结果。
4、思考:观察实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师:看明白要求了吗?那就赶快行动,看看哪个小组完成的又快又好。(小组进行探究活动,师深入小组活动中。)师: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结果。师随学生汇报填写全班的数据汇总表。师:观察我们获得的这些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生说发现:老师先行的可能性大,同学先行的可能性小,这个游戏规则是不公平的。师:通过实验,确实证明了老师想的这个规则是不公平的。不公平的原因到底在哪呢?我们再来看看规则,分析一下原因。生概括。(师板书:可能性不相等,不公平)
师:接下来,你们能不能根据“猜想——试验——分析——结论”这样的过程来研究一下“抛硬币”方法是否公平呢?(课件出示:
游戏规则:正面朝上,老师先行,反面朝上,同学先行。)探究要求:
1、猜想:这个游戏规则公平不公平?
2、试验:以小组为单位,操作员抛20次硬币,记录员记录结果,其他同学观察;
3、分析:观察数据,发现了什么?
4、结论:这个游戏规则是()的。汇报员汇报内容:
我们组共抛了()次。其中正面朝上()次。反面朝上()次。正面朝上的次数与反面朝上的次数()(相等/接近/差距大);正面朝上与反面朝上的可能性()(相同/不相同)。由此判断这个游戏规则()的。(公平/不公平)
师:各位两党明白要求了吗?在试验前各组操作员看老师是如何抛硬币的。记住了吗?好,可以开始了。
师组间巡视。选择有代表性的数据交流。再选择一个数据相差较大的记录单。生回答有公平的,有不公平的。
师:你们的结果把老师也弄糊涂了。我们还是来看看数学家们的实验数据吧!(课件出示数学家的实验数据。)
师:几位数学家做了上万次的实验,结果发现正反面朝上的次数非常接近,几乎是相同的。
师:你们组的数据为什么差距这么大呢?
师:次数少,偶然性就很大。如果有时间再做几千次,几万次的话,结果会怎么样?
师:现在我们认为抛硬币这个规则公不公平?(板书:可能性相同 公平)
师:回过头来我们再来看一下,根据这样的原则小组讨论一下怎样修改掷骰子的游戏规则,使它对双方都公平呢?(生组内讨论,汇报)
三、创设应用情境,判断、设计公平游戏规则
1、石头剪刀布:
师:根据我的了解同学们做游戏的时候常常用“石头剪刀布”来决定谁先开始。这种方法公平吗?我们来玩一玩好不好?
师和一名同学上台玩。(分三步:故意后出,每次都赢;猜怎么会赢;真正玩,体会虽然赢的可能性相同,但结果还会有输有赢。)
2、玩扑克游戏:
3、抽奖游戏:
师:这回我们来玩抽奖的游戏。愿意吗?怎么玩呢?老师有要求:
出示要求:
1、两个小组为一队。
2、利用学具袋里的学具每队设计出一个公平的游戏规则以后,由每组的汇报员到台前来参与抽奖。
四、实践作业:
家庭实践作业:每人各抛60次瓶盖和60次硬币。记录下结果,看看有什么发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分析一下原因。和数学老师交流。师:马上要下课了,能不能利用今天学的知识做个谁先退场的决定呢?
五、教学反思
从本节课的设想到实践体会很多,最深切的是:
1.本节课实施开放式教学,在活动中得到感性体验,然后由问题的激发,上升到理性认识,体会知识的生成。让学生经历知识发展与变化的过程,最后让学生结合自己学到的知识和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进行反思体验,在对参与事实的反思体验中,享受情趣,体味成功,激发内动力。整个过程中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竞争意识得到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提高。
2.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地展现了一个引导者、组织者的形象。通过我的引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注重让学生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只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体现了教师组织者的作用。整节课,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始终保持愉快的心情,情绪高涨,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态度。
(二)设计对双方都公平的游戏规则
1.修改笑笑的游戏规则
师:笑笑与有些同学想法一样,也想用掷骰子的方法来确定谁先走。看看她是怎样想的呢?
课件出示笑笑的想法——大于3点时,小明先行;小于3点时,小华先行。
(全班讨论笑笑的方法)
师:大家能修改笑笑的方法,使它对双方公平吗?
生1:改成大于3时小明先,小于等于3时小华先,生2:大于3时小明先走,小于4时小华先走。
生3:大于4时小明先走,小于3时小华先走,其它点数重新再掷一次。
„„
2.设计游戏规则
(出示课本想一想情境图)
师:我们也可以用转盘来设计对双方公平的游戏规则。
(1)为笑笑设计的转盘确定规则。
(2)为淘气设计的转盘确定规则。
(3)请你利用转盘再设计一个对双方都公平的游戏规则。
全班展示,交流
(三)实践运用
1.请设计一个对双方都公平的其它游戏,在小组内玩一玩。
2.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哪些游戏规则?你认为这些规则公平吗?为什么?
(商场转盘促销、抽奖活动)
(四)小结: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呢?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师:我想认识一下班中力气最大的一位男生,是谁?(握手)还想认识力气最小的一位女生,是谁?(握手)
问:如果让他俩进行一次拔河比赛,请你猜猜结果会是怎样的呢?举行拔河比赛。(男生嬴)师:你们觉得这样对女生公平吗?(不公平)
师:如果要改变这种结果应该怎样做?(身高,体重相当的)师:是的,要选择身高、体重相当的两个人比赛才比较公平、合理。
师:在生活中,只有合理的公平的游戏才能令大家满意,所以在我们做游戏的时候也一定要做到游戏公平板书:游戏公平
师:大家平时喜欢做游戏或参加课外活动吗?(生„„)
师:谁来说说你平时喜欢参加哪些游戏活动?(生:打沙袋、捉迷藏、下象棋„„)
2、师:活动总有个先后顺序,为了公平,在活动之前,我们都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决定先后顺序。如果方法不公平,就会争议,这样就会影响到同学之间的团结和友谊。
(出示PPT)这不,校园棋手小明和小华他们互相谦让,谁也不肯先走。同学们能帮他们想个办法,帮他们决定谁先走呢?(板书:谁先走)
(单独思考后小组交流,指名回答)。学生提出各种方法(石头剪子布,抛硬币,摸球,猜个数、扑克牌比大小„„)
二、实验操作,体验感知。
1、师:大家的方法真多呀!笑笑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出示)掷骰(shǎi)子,点数大于3,小明先走,点子数小于3,小华先走。(PPT出示情境图)
现在先请个同学上台试一试,大家看看是谁先走?(指名示范,同学判断)
2、师:通过刚才的试验,你认为谁先走的机会大?这个方法公平吗?(生猜测)
3、师:到底大家的猜测对不对呢?下面请大家一起做个实验。(出示实验——掷骰子 每个小组掷 10次,同桌同学一个掷骰子,一个把试验结果用画“正”法记录在表格里。掷到“3”时重掷)
生活动,教师巡视检查。
4、师:请各个组长统计一下你们组的实验结果。(实物投影)(生回答,师填写)现在我们统计一下全班的实验结果,全班共掷 次,其中小明先走的有 次,小华走的有 次,看来确实是小明先走的次数多。可见这个方法公平吗?。
三、探究交流,揭示规律。
1、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公平的结果呢?请大家想一想,然后进行小组交流。(生交流)
2、师:哪位同学来告诉大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公平的结果呢?(生1:点数大于3和点数小于3的可能性不同; 生2:点数大于3的可能性多,点数小于3的可能性少; 生3:因为点数大于3的有4、5、6三种可能,而点数小于3的只有1和2两种可能,所以这个方法是不公平)
3、师:那么,你认为什么情况下才是公平的? 生:(可能性相等的情况下才是公平的)
4、师小结:对了,可能性不相等就不能做到公平。要做到公平,必须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结果,保证双方的可能性相等。
(板书:可能性相等 游戏公平)
6、师: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发现笑笑提出的方法可能性不相等,是不公平的。你能帮助笑笑修改一下方法,使它对双方公平吗?
先自己想想该如何修改,再进行小组交流。(生小组交流)
7、师:哪位同学来说说你们是如何修改的。
生1:单数„„先行,双数„„先行)(师1:你认为他们组修改的方法公平吗?为什么?)生2:1~3„„先行,4~6„„先行(师2„„„)生3:小于3„„先行,大于4的„„先行(师3„„„)生4:红字„„先行,蓝字„„先行(师4„„„)
8、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知道要保证游戏活动规则的公平性,必须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结果,做到结果的可能性相同。
四、应用知识,分析判断。
1、师:除了掷骰子的方法外,大家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出示幻灯)比如抛硬币,正面朝上,小明先走,反面朝上,小华先走。这些方法公平吗?为什么?
师指名回答,(引导说说有哪几种可能?为什么是公平的?)
2、师:刚才有的同学提出用“石头剪子布”来决定谁先走,这个方法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使用,这个方法公平吗?
请同桌同学玩一玩“石头剪子布”,看一看你赢了几次,输了几次?(学生活动)师:把你们刚才玩的结果告诉大家,好吗?(指名回答)
师:你认为这个方法公平吗?(引导说说有哪几种可能?)
五、实践应用,设计创造。
1、师:课外活动时,三名同学玩跳棋, 每人选一种颜色,指针停在谁选的颜色上谁就先走。小丽选择了红色。你认为这样的方案公平吗?
(出示PPT转盘)(学生阐述想法)
生:红色区域大,停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大,赢的可能性就大;其他颜色区域小则出现的可能性就小。
师:如果让你来设计一个公平的转盘,你想怎样画呢?
师:大家都很聪明,解决了一个个难题,现在请大家看(出示PPT)
桌子上摆着9张卡片,分别写着1-9各数。如果摸到单数小明赢,如果摸到双数小芳赢。(1)这个游戏公平吗?(2)小芳一定会输吗?
(3)你能设计一个公平的规则吗?(学生活动)
(学生设计出游戏规则后,生生、师生交流探讨)
师:通过今天的探讨学习,请大家谈谈对“游戏公平”的看法 生:„„„
(小结)师:通过今天的活动,大家都有不少的收获,知道了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大有用处,懂得了只有做到可能性相同,才能保证游戏公平,学会了根据可能性的大小分析判断游戏规则是否公平,这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落实公平公正的原则,促进大家和睦相处,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第三篇:游戏公平教学反思
《游戏公平》教学反思
前些天,在教委组织的公开课大赛中,我执教了《游戏公平.》这一数学教学活动。
《游戏公平》这节课属于概率的一个内容,是学生在第一学段,已尝试定性描述及判断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基础上,通过“掷骰子”、“掷硬币”、“玩转盘”等游戏活动,讨论游戏规则是否公平,并亲身试验,验证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和等可能性;能自己尝试设计使双方都公平的游戏。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直观感受,从而体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一节课下来,有几点感受:
1、创设让学生易接受的学习情境。本节课,我展现了鲜活而生动有趣的学生学习过程。《游戏公平》这一内容富有生活气息,充分体现了“生活中有数学,数学源于生活”的新课程理念。而游戏一直是孩子们喜欢的话题。好动,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于是,我就想,何不顺应这一天性,让这一内容真正从生活中来呢?所以从一开始,我就创设了今天我们是来玩游戏的氛围,同时创设了送礼物的游戏活动,并以它为主线来进行教学。这样子,学生兴趣盎然,从而大大激发了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
而良好的开端只是成功的一半,创设了吸引学生的情境后,接下来,如何让学生真正在“玩”中学呢?
我借用教材提供的小明,小华下棋的情境,决定谁先走的情境,适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想想有什么办法来决定谁先走。学生这时非常活跃,想出了很多办法,如抽签,掷硬币,石头剪子布等,这个问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利用自己的已有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接着顺理成章出现笑笑的方法: “大于3点小时先行,小于3点小华先行”你们觉得这个办法好吗?公平吗?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时间上我安排了一些时间给学生说,让他们体会笑笑的办法是不公平的。通过这种讨论的方式,学生很容易接受新知,因为他们对游戏感兴趣,故而全身心投入到探索活动中来。
2、本课的内容具有活动性、过程性、体验性的特点,因此我注重让学生亲自从事试验,引导学生收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在活动的过程中体会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生在之前的提问中提到了掷骰子、掷硬币的办法,这正和笑笑、淘气的办法一样,因此顺势组织学生讨论方法是否公平。因为学生要亲自通过实验,他才能有更好的体会,所以我在课前让学生展开了掷骰子、掷硬币的实验。每个学生掷硬币20次并记录实验的结果,在课堂中,学生就可以通过数据来分析自己的观点,从而避免了浮于表面的讨论。这个活动做到了人人参与,也为课堂教学节约了时间,教学也更有效。通过讨论以及我出示的数学家的科学实验,得出掷硬币是公平的,学生从而了解到所谓游戏公平,要做到等可能性,即输赢的机会一样。
3、安排有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学习致用。在学生收获新知的时候,我进行了一些相应的练习。第一个层次,学生能判断游戏规则是否公平。第二层次,学生能通过新知修改不公平的游戏规则。第三个层次,学生会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第四个层次,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分析。我的目的是想通过一系列的练习,既让学生巩固新知,又能更好的把新知运用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中去。
总的感受,通过授课,我认为组织活动要由浅入深,通过“提出问题——开展辩论——得出结论——试验验证——分析数据——修改规则——自己设计新游戏规则”让学生充分参与的活动的全过程,逐步加深学生对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公平性的体验和感受。同时也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真知来源于实践,要用事实来说话,试验起到了验证的作用,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当然,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进行一系列的活动中,都不能忘了要适时进行全班的交流,大家把自己的想法进行充分的表达,老师不要搞一言堂,这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要更高些。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是引导者,及时抓住学生精彩的生成,让课堂变得更精彩有效。
第四篇:游戏公平教学反思
游戏公平教学反思
游戏公平教学反思1
最近我在李坊上观明德小学片区教研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数学北师大版第八册的第六单元《游戏公平》的第一课时。这节课上完后我感触很深,觉得比较成功的几点是:
一、创设生活情境,以疑激学。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有疑问才有思考和探究,以疑激学,当学生心中有了疑问时,才会促使他们产生探究的欲望,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来。本节课我创设了生活中常见的超市摇奖情境,然后提出挑战性的问题:这个摇奖活动公平吗?不公平的原因在哪?怎样设计公平的摇奖活动?等等。再加上摇奖活动还有奖品,这样学生积极性更高,更感兴趣,故而全身心的投入到游戏活动中来。
二、“游戏公平”需要呈现游戏的趣味性。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探求的是游戏中的数学问题即公平性问题,在教学设计中我以不公平的摇奖活动引入,让学生发现游戏规则公平的重要性,以一次定输赢,让学生主动寻找选择摇奖人的公平方法,以开放性非常强的改制摇奖机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确定比较公平的游戏规则,用生活中常见的`扑克游戏进一步让学生明白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整个过程以游戏为主线,让他们真实的玩游戏,切实解决游戏中的问题,感受游戏中的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
三、“游戏公平”需要突出游戏中的可能性。感受“等可能性”即公平性是这节课的重点,而对于可能性大小的知识,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有初步的分析能力,因此本节课的目标定为在利用“等可能性”的知识来分析,设计公平的游戏,把游戏中的“等可能性”知识突显出来,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本节课是一节数学活动课,在组织活动中我由浅入深,逐步加深学生的体验。通过讨论游戏是否公平— → 动手实验— → 修改规则— → 自己设计游戏规则,这样设计安排的游戏活动,学生充分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加深了对活动的体验和感受。
但一节课的成功后面总蕴涵着不足的方面,本节课我自己认为比较遗憾的几点是:
一、没办法做到让每个学生都亲手参与摇奖活动,亲手体验摇奖,如果一节课的时间不只 40 分钟的话,那我将尽可能的满足学生的需求,所以后来有些学生感到很不开心,没有得到亲手摇奖的机会。
二、由于时间问题,对“掷酒瓶盖”决定输赢的游戏规则是否公平没有安排时间讨论,而是让学生课后去实验验证,不知道课后学生能否得出正确的结论。
游戏公平教学反思2
“游戏公平”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是存在的,学生也都经历过、感受过。但是第一次在课堂上以理论的、知识性的形式接触,所以学生会感觉既熟悉又陌生。本节课,我根据学生以往学习概率内容时的知识基础和经验基础,结合教材,通过“摸球游戏”、“掷骰子”、“抛硬币”、“设计转盘”等游戏活动,讨论游戏规则是否公平,并亲身试验,验证游戏规则的公平性;组织学生尝试设计使双方都公平的游戏规则。通过这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直观感受,切身体验随机现象的特点,从而更加深刻地体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的关系。
一节课下来,我的感受是:
1、本节课我注重了让学生亲自从事试验,引导学生收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
结合摸球游戏,通过“试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修改规则——自己设计新游戏规则”让学生充分参与了活动的.全过程。逐步加深了学生对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公平性的体验和感受。体现了本节课内容的活动性、过程性、体验性的特点。
2、课前安排学生进行抛硬币的游戏,统计了全班学生的结果。在分析“抛硬币”游戏规则公平的前提下,再出示学生的统计结果和科学家的试验结果,让学生明白在游戏规则公平的前提下游戏结果不一定就公平,只是当试验的次数越多时,结果越接近理论分析的结果,让学生无论输赢,都能欣然面对游戏结果。
3、给学生提供了多次小组合作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了思考交流的时间,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提高了探究学习的有效性。
不足之处是:
1、激励评价太少,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不活跃。
2、本节课中的游戏规则都是对两人公平或两组公平的,没有体现出练习活动由浅入深的原则,没有让学生经历拾级而上的活动过程,能力培养不到位。再上课时,最好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再设计对四人公平或小组内每个同学都公平的游戏规则,这样会更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和能力的提高。
游戏公平教学反思3
今天看了一堂华应龙老师《游戏公平》的课,启发很大。
游戏公平这一内容富有生活气息,充分体现了“生活中有数学,数学源于生活”的新课程理念。而游戏一直是孩子们喜欢的话题。好动,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他首先以自己生活中的故事作为引入:父亲和儿子通过啤酒瓶盖的正反决定谁去看奥运会男篮决赛,这个办法公平吗?这样子,学生兴趣盎然,从而大大激发了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
而良好的开端只是成功的一半,创设了吸引学生的情境后,接下来,如何让学生真正在“玩”中学呢?结合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并用它去判断规则是否公平;学会设计公平的规则)华老师让学生在小组内抛10次啤酒瓶盖,记录正面、反面朝上的次数,小组汇报试验数据及推断结果时有的组认为这个方法好,有的组认为不好。为了全班能得出一个结论,学生建议把全班的数据都统计起来,结果发现由于正面重反面轻,正面的次数比反面的次数少得多,因此得出用啤酒瓶盖决定谁去谁不去是不公平的。这个游戏让学生感受到数据的随机性的同时期,又利用全班实验数据推断出了事情发出的可能性。很好的`诠释了数据随机性的两层含义: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统计的数据是不同的,但只要有足够的数据我们就能得到一个规律。
在这节课里华老师还设计了另一个游戏:掷骰子。华老师准备了两种骰子:一种是均匀的一种是不均匀的,但不知道哪种是均匀的哪种是不均匀的,1、2、3组是一种骰子,4、5、6组是一种骰子,每个小组各抛15次,统计1点和6点的次数。统计结果是1、2、3组是1点33次,6点38次;4、5、6组是1点31次,6点14次,学生发现1、2、3组的骰子是均匀的,4、5、6组的骰子是不均匀的。因为华老师将4、5、6组的骰子上的6点加重了。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体会到只抛一次就公平的话,掷骰子是一种好的方法,但是要有一个前提,骰子必须是公平的,这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游戏的公平竞争的含义。
学生在自己的游戏中遇到问题会自主去探究,去寻求解决的办法。因此,游戏后,当老师问学生“设计规则时考虑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时,学生都能知道要让“规则公平”,并进一步认识到只有规则公平,游戏才会公平。这样,“玩”中有所学就充分发挥出来了――学生在“玩”中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他们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这节课通过多种游戏活动让学生知道游戏结果可能是不公平的,公平的是结果的等可能性,学生不仅感受到游戏公平的含义,还感受到数据统计的价值和随机现象的特点。
这样的设计让这节课闪动着精彩,而且,在本课活动进行中,由于老师没有大声宣布红队制定的抛硬币的规则,而引起学生争论公平与否的环节,正是学生玩中有所思的体现。我适时捕捉这一课堂生成,相机点拨引导,让这一意外增添了课堂的精彩。
游戏公平教学反思4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认识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这是在三年级上册学生认识可能性相等和可能性有大小的基础上安排的。教学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可能性和可能性大小的体会,使学生联系实际问题,初步学会用可能性知识预测简单游戏的结果。同时,这部分知识也是学习求可能性大小的基础。
这堂课主要是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摸球游戏。游戏是这样设计的:口袋里有四个红球和二个黄球,口袋不透明,每次任意摸一个球,摸后放回,一共摸30次。摸到黄球的次数多,算小明赢;摸到红球的次数多,算老小红赢。先让学生说说谁赢的可能性大些?然后在进行分组实验。经过实验,输的同学就会喊“不公平”,然后教师顺势让“喊不公平”的学生说说为什么?然后,接着问,“怎样改游戏规则就公平了呢?”最后,用“公平的游戏规则”再进行实验。………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在整个课堂活动中。“我”始终与学生一起投入游戏,融入到学生中去,并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和指导。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活动、思考的.过程中,课堂氛围活跃、热烈。运用了游戏活动的方式激发限度的增强了学生对学习的参与,学生表现出兴致勃勃的学习情绪、聚精会神的思索神态、跃跃欲试的举止,使整个课堂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间的思维活跃,情感交融的浓郁气氛,收到了扎扎实实的效果。
但在课堂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比如,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学生总处在“游离”的状态,思维不够集中;活动场面混乱等。因此以后还要对学生如何进行小组活动多进行指导。还有,我在这堂课中教学的节奏还要加快。
游戏公平教学反思5
一、“游戏”公平,需要呈现出游戏的趣味性
本课的教学内容,探求的是游戏中的数学问题——公平性(可能性)问题。游戏的趣味性外套需要精心设置,让孩子在活泼生动的游戏中发现数学的活泼生动。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以没有规则的游戏引入,让学生感受游戏规则的必要性;以不公平的游戏无法进行,让学生发现游戏公平原则的重要性;以一次定输赢,让学生主动寻找选择操作者的公平方法;以难以分析确定的瓶盖游戏,让学生实践验证;以开放性非常强的扑克游戏,让学生确定比较公平的游戏规则。整个过程以游戏为主线,让他们真实地玩游戏,切实地解决游戏中的问题,感受游戏中的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
二、游戏“公平”,需要突出游戏中的可能性
感受可能性的大小(公平性),是这节课的重点。而对于可能性的相关知识,学生已经具有相当的分析能力。因此,这节课把目标定位于在游戏中用已有的可能性知识,
解决游戏中的不公平问题,验证对于可能性大小的分析,利用对于可能性大小的分析设计公平的游戏,把游戏中的可能性这一数学问题突显出来,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三、“游戏公平”,需要展现数学活动的全面性
“游戏公平”,是一个数学实践活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其数学精髓不是直接呈现的,其对于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也不是那么单一,因此,把课堂教学目标的.外延扩大——全面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非常必要。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没有拘泥于教学重点,特别重视解决问题的细节,展示问题解决的全貌。比如,在怎样公平地选择操作者中,注意对提供方法的选择——选择节约时间、简便易行的方法;在验证瓶盖游戏的公平性中,注意对于实验次数选择的分析(实践证明,这也是必要的),注重偶然性对于验证工作影响的分析,融合统计的知识,确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游戏公平教学反思6
《游戏公平》这节课属于概率的一个内容,是学生对一事件定性描述及判断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进一步升华,本节课通过“抛啤酒瓶盖”、“掷色子”等游戏活动,讨论分析游戏规则是否公平,并亲身试验,验证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和等可能性;能自己尝试设计使双方都公平的游戏。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直观感受,从而体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一节课下来,有以下几点感受:
1、本节课,我先创设了清明放假该带双胞胎女儿到哪里游玩的情境,引出用“抛啤酒瓶盖的方法决定好不好?”这一问题。在出现不一样的猜想的同时,让学生动手实验。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发现正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不相等,游戏规则不公平。新颖的情境创设,学生的认知冲突都激发了他们对游戏实验的兴趣,故而全身心投入到探索活动中来,感受到可能性不相等,游戏不公平。
2、通过对“抛硬币”、“掷色子”的游戏规则的制定是否公平的分析,“不公平游戏规则的修改”,以及“设计游戏规则”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只有在双方出现的可能性相等的情况下,游戏规则的制定才是公平的。组织活动由浅入深,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的.全过程,逐步加深学生对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公平性的体验和感受。同时也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知识贵在探索和总结。
3、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本节课,我提供给学生充分的合作交流的机会,创设基于师生交流、互动的教学关系,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根据教学内容和问题情境,适时地引进小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每个学生有明确的分工,有充分的合作学习的时间,以提高合作效能。本课的一系列活动,都是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不断提高探究学习的有效性。
4、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因为是堂活动课,所以本堂课的课堂组织要进行的十分严密,要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对于学困生来说还是留有一定的遗憾,因为他们不善于总结,也不太善于与同学进行交流。所以本堂课上出现多次组织教学的情景,对于学困生我在教学当中没有很好地给予引导。这是我今后教学中所要改善的方面。还有一个值得让我特备加强的方面就是:扮演好学习的引领者这一重要角色,学会“及时追问”,使问题和结论通过学生之口来解答和得出。
游戏公平教学反思7
《游戏公平》这节课属于概率的一个内容,是在判断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基础上,通过“掷骰子”、“掷硬币”、“玩转盘”等游戏活动,猜测游戏规则是否公平,并亲身试验,验证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和可能性是否相等;能自己尝试设计使双方都公平的游戏、三方都公平的游戏,并能判断生活中的不公平的游戏现象。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直观感受,从而体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从一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设想以及课后反思的问题。
1、从本课的内容来看,这是一节活动性、过程性、体验性的较强的课程,因此我注重让学生亲自结合身边的事入手,引导学生猜想、试验、收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在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原则。组织活动由浅入深,通过“提出问题——开展猜想——观察得出理论结论——试验验证结论——分析总结——修改规则——自己设计新游戏规则——感受身边不公平现象”让学生充分参与的'活动的全过程,逐步加深学生对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公平性的体验和感受。同时也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真知来源于实践,要用事实来说话试验起到了验证的作用,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2、师生互动。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通过以小组为单位“选代表参加游戏”来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的活动,加深了学生对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的理解,并获得进一步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因为对游戏感兴趣,故而全身心投入到探索活动中来。本课的一系列活动,都是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不断提高探究学习的有效性。
3、本节课中还存在不足的地方,备课的时候对学生思考的还是有些不够,以及在每次活动过后没有形成一定的反馈,对学生究竟掌握的怎么样还是有些盲目心中无数。这节课在学生的活动中还在调控的不到位导致了游戏公平性的正面教育材料没有展示给学生。
游戏公平教学反思8
《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是苏教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的内容,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能辨别游戏规则是否公平,并能设计简单游戏的公平规则。学生在以前的学习当中已学习过《可能性》,理解了“可能”、“不可能”和“一定”,并理解了有关可能性大、可能性小以及可能性相等的意义。
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教学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并要求学生把不公平的游戏规则修改成公平的.规则。教学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可能性大小的体会,使学生联系实际问题,初步学会用可能性的知识预测简单游戏的结果。
本课中,我通过两次摸球比赛的游戏,让学生获得充分的体验,应采用操作的方法,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逐步建构知识意义。同时,在第一个摸球游戏中,对于男生赢这一结果,学生感到困惑,从而大胆质疑:为什么会男生赢?引发学生猜想;摸到的红球次数多,黄球的次数少,很有可能袋子中红球多,黄球少。学生强烈觉得比赛不公平,要求打开袋子看看,确实如此,使知识得以内化。第二个摸球游戏中,小组先讨论装球方法,从而进行验证,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得到了体验,进而建立 “可能性相等,游戏公平”的规则观念。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操作中主动体验数学。从而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体现了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
游戏公平教学反思9
1、创设让学生易接受的学习情境。本节课,我展现了鲜活而生动有趣的学生学习过程。《游戏公平》这一内容富有生活气息,充分体现了“生活中有数学,数学源于生活”的新课程理念。而游戏一直是孩子们喜欢的话题。好动,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于是,我就想,何不顺应这一天性,让这一内容真正从生活中来呢?所以从一开始,我就创设了今天我们是来玩游戏的氛围。这样子,学生兴趣盎然,从而大大激发了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
而良好的开端只是成功的一半,创设了吸引学生的情境后,接下来,如何让学生真正在“玩”中学呢?
我借用教材提供的小明,小华下棋的情境,决定谁先走的情境,适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想想有什么办法来决定谁先走。学生这时非常活跃,想出了很多办法,如抽签,掷硬币,石头剪子布等,这个问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利用自己的已有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接着顺理成章出现笑笑的方法:“大于3点小时先行,小于3点小华先行”你们觉得这个办法好吗?公平吗?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时间上我安排了一些时间给学生说,让他们体会笑笑的办法是不公平的。通过这种讨论的方式,学生很容易接受新知,因为他们对游戏感兴趣,故而全身心投入到探索活动中来。
2、本课的内容具有活动性、过程性、体验性的特点,因此我注重让学生亲自从事试验,引导学生收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在活动的过程中体会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生在之前的提问中提到了掷骰子、掷硬币的办法,这正和笑笑、淘气的办法一样,因此顺势组织学生讨论方法是否公平。因为学生要亲自通过实验,他才能有更好的体会。这个活动做到了人人参与,也为课堂教学节约了时间,教学也更有效。通过讨论以及我出示的数学家的科学实验,得出掷硬币是公平的,学生从而了解到所谓游戏公平,要做到等可能性,即输赢的机会一样。
3、安排有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学习致用。在学生收获新知的时候,我进行了一些相应的练习。第一个层次,学生能判断游戏规则是否公平。第二层次,学生能通过新知修改不公平的.游戏规则。第三个层次,学生会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第四个层次,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分析。我的目的是想通过一系列的练习,既让学生巩固新知,又能更好的把新知运用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中去。
总的感受,通过授课,我认为组织活动要由浅入深,通过“提出问题——开展辩论——得出结论——试验验证——分析数据——修改规则——自己设计新游戏规则”让学生充分参与的活动的全过程,逐步加深学生对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公平性的体验和感受。同时也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真知来源于实践,要用事实来说话,试验起到了验证的作用,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当然,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进行一系列的活动中,都不能忘了要适时进行全班的交流,大家把自己的想法进行充分的表达,老师不要搞一言堂,这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要更高些。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是引导者,及时抓住学生精彩的生成,让课堂变得更精彩有效。
游戏公平教学反思10
[教学片断1]:摸奖活动。
(教师拿起1只红球和6只黄球放进不透明袋)
师:在这个袋中任意摸一个球会有什么结果?
师:你觉得摸到哪种球能中大奖?(红球)大家想不想摸一下,摸到红球为大奖。
请一名学生上来摸一摸,并发奖品。
师:你们也想来摸吗?(教师拿着袋子到每个小组,学生摸一摸)
师(故作疑惑):为什么刚才这么多的小朋友摸,中大奖的人却很少呢?
生回答:因为红球少,不容易摸到。
师:如果让你再摸一次,你会选择什么颜色的球中奖?
生:黄色,因为黄球个数多,容意摸到。
师:分析得真好。但真正摸奖活动的组织者才不会像你们这么大方,他们总把大奖放得很少,这样中奖的人才会很少,他们才能赚到钱。不过如果是为社会作贡献的摸奖活动,老师还是希望你们献上一份爱心。
评析:
教师评价要具有启发性。学生在数学课堂中除了学到了数学知识,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活动的乐趣,还能得到思想上的启发和净化,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素养,成为一个能为社会作贡献的人。在课堂上,老师抓住“摸奖活动”这个机会,及时给孩子们灌输了思想上的教育,让孩子们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价值。这样的评价虽然针对的是所有学生,但教育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学习也更积极了。
[教学片断2]:体验“一定”。
师:我们来进行一场摸球比赛。为了使比赛公平,两个袋子里装了形状和大小相同的球。我们选一些小朋友,分成女生队和男生队,比哪一队摸到的红球多,哪个队就是冠军。(小朋友们充满好奇心,跃跃欲试)
两队学生每人依次从口袋中任意摸一个球,举起来给大家看,并大声的告诉同学们,由两名学生统计。(发现女生队从A袋中拿到的'都是红球,而男生队从B袋中拿到的却都是其他颜色的球)
教师宣布:女生赢了!
由学生发出“不公平”的声音。
教师惊讶地问:怎么,你们有意见吗?谁愿意站出来大胆地说一说!
……
师拎起A袋子提问:从这个袋子中任意摸一个球,结果会怎样?
生:在这个袋子里任意摸一个球,都是红球,
而我们那个袋子里根本就没有红球。所以是不可能赢的。
师:那你说说看?……谁还想来说?……你可以说的比他更响亮!再试一次,好吗?
评析:
教师要进行激励性的评价,给学生以鼓励,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给了他们尝试和挑战的机会。特别是对课堂上胆子较小、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学生而言,这样不仅增加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学习的动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这种及时的评价或者说是提醒,对部分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起到了引领作用。
在教学中,情感状态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股巨大的动力。我们都知道,心不在焉,魂不守舍时是做不好事情的。因此在数学课堂评价中,我还设置了“最佳听众奖”,“最佳发言奖”,“最佳创造奖”等奖项,从而发觉学生的学习潜能,把外在的老师要求和内在的学生主观愿望结合起来,二者交错并用,相辅相成。
学生成功时的喜形于色,思考时的凝神皱眉,争论时的面红耳赤……都是表露在外的心理状态,同时体现在课堂上动静结合、收放自如的行为中。教师抓住学生的这些个别现象进行评价,往往能收到意外的效果,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也就是说,评价一个学生,受益的却是全体学生,这样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游戏公平教学反思11
本课时的设计经过说课、做课的实际教学检验,整体评价为:《游戏公平吗》是概率的一个内容,它主要通过学生经历“猜测——试验并收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的活动过程,使学生体会不确定事件的特点,感受不确定性及游戏公平的含义。就本节课的特点来说,这是一堂名副其实的“生活中的数学”的数学课,学生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活动参与面广,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比较活跃,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教学效果较好,具体表现如下:
一、创设让学生容易接受的学习情境
首先从第一次给同学们上课,给学生带来的好奇,引出对我的猜测,肯定了猜测对认识世界的作用,同时引出对猜测如何检验是本节课需要解决的一个数学模式,再通过学生熟知的事件,复习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不确定事件的.概念,为顺利开展本节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特别是设计了七个转盘,让学生感受到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在0~1(或0~100%)之间,感受不确定事件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如何选择游戏规则,使游戏公平。打下了很好的伏笔。
二、课前准备充分为有效课堂提供支持
由于在课前让前后桌的四名学生通过抽签的方式,确定各自的角色并准备不同的教具,为学生活动的正常进行提供了保障,特别是任务分工,让每一个人参与到活动中去,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激发了他们主体参与意识。
三、设置有趣活动,让课堂充满和谐
在学生掌握了用0和1表示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能用0~1之间的数大致表示出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并将可能性大小在0~1之间的线段直观的表示出来后,设计了以两个耳朵为线段端点0和1,脸、鼻子做为0—1之间的部分来进行可能性对应位置的训练,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设计新颖,结构严谨,质效突出
多媒体的直观演示,让学生有水到渠成的享受,特别是转盘的动画设计和操作,让学生在理解题意上有很大的帮助,也给教学节约了时间,一环扣一环,步步为营,获得好的课堂质效。
五、合作交流,共同协作,养成良好的探究模式
整个课堂是以学生合作学习贯穿始终,学生合作转转盘游戏,掷骰子,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
不足之处
1、有的学生自己制作的转盘在转动时指针指向每一个区域的可能性,不相等或形状有不是圆的,对试验过程有一定影响。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对学生制作教具进行辅导,让学生在理解题意和动手能力方面有所提高。
2、由于学生人数较多,问题讨论不是很充分,个别学生未能得到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
改进措施设计更好的教案,让学生有更多的表达心意的时间。
3、在时间的布置上存在不足,使课后小结由我仓促完成,没能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来,比较遗憾。解决的方法,合理设计课堂时间的分配,克服虎头蛇尾的现象。
总之,通过“三课”展评让自己对教学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要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只有功夫到了,才会有精彩的课堂教学和有质效的教学质量。
游戏公平教学反思12
《游戏公平》这节课属于概率的一个内容,是学生在第一学段,已尝试定性描述及判断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基础上,通过“掷硬币”、“玩转盘”、“掷骰子”等游戏活动,讨论游戏规则是否公平,并亲身试验,验证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和等可能性;能自己尝试设计使双方都公平的游戏。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直观感受,从而体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一节课下来,有几点感受:
1、本节课,我创设了玩转盘的游戏情境,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要想一个使双方都公平的游戏方法!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方法,适时让学生设计转盘,使游戏公平。有了公平的转盘还要有公平的游戏规则。这时出现笑笑的方法:“大于3点学生先行,小于3点老师先行”你们觉得这个办法好吗?公平吗?这样,学生因为对游戏感兴趣,故而全身心投入到探索活动中来。
2、本课的内容具有活动性、过程性、体验性的特点,因此我注重让学生亲自从事试验,引导学生收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在活动的过程中体会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组织活动由浅入深,通过“提出问题——开展辩论——得出结论——试验验证——分析数据——修改规则——自己设计新游戏规则”让学生充分参与的活动的全过程,逐步加深学生对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公平性的体验和感受。同时也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真知来源于实践,要用事实来说话试验起到了验证的作用,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3、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本课,我提供给学生充分的合作交流的机会,创设基于师生交流、互动的教学关系,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根据教学内容和问题情境,适时地引进小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每个学生有明确的分工,有充分的合作学习的时间,以提高合作效能。本课的.一系列活动,都是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不断提高探究学习的有效性。
教学反思:
《游戏公平》这节课上完后,我积极地进行了反思。
首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得到了很好的完成,学生能够分析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认识到了事件的等可能性,并且会制定出公平的游戏规则,而且学生在课堂中以一种轻松愉悦的方式获得了知识的提升。
本节课是一节活动类型的数学课,现在的数学提倡学生在玩中学,在做中学。在本节课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本节课中,课的开头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对学生的石头剪子布游戏进行了录象,充分拉近了数学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其次教师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掷骰子、掷硬币、石头剪子布、转转盘)让学生体会到了游戏的公平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各种分析和游戏活动中,学生理解了掷骰子、掷硬币、石头剪子布、转转盘等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所在。并且用到了1/3,50%等方式分析可能性非常到位。这是五年级才学习的知识。最后学生能制定公平的游戏规则。教师对教材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中的商店抽奖活动、奥运会体育比赛活动等内容,对知识进行了较好地延伸。学生在游戏中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但是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师在最后的环节设计时,学生开始玩游戏,学生的热情极高,以至下课铃响了,学生都沉浸其中,教师此时又不忍打断孩子的游戏,所以可以在教学时间上再压缩一些,让学生有充分的游戏活动时间。同时由于班上人数众多,有的学生举手了但没被叫到,教师提问学生的面应设法再广一些。
游戏公平教学反思13
《游戏公平》这节课属于概率的一个内容,是学生对一事件定性描述及判断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进一步升华,通过 “玩转盘”、“掷骰子”等游戏活动,讨论游戏规则是否公平,并亲身试验,验证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和等可能性;能自己尝试设计使双方都公平的游戏。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直观感受,从而体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一节课下来,有以下几点感受:
1 、本节课,我创设了麦当劳为了举办答谢顾客的活动入手,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方法,适时让学生设计转盘,有了公平的转盘还要有公平的游戏规则,然后让学生亲身体验自己设计的公平的转盘和公平的游戏规则。这样,学生因为对游戏感兴趣,故而全身心投入到探索活动中来。
2 、本课的内容具有趣味性、过程性和体验性的特点,因此我注重让学生亲自从事试验,注重学生思考的过程。在活动的过程中体会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组织活动由浅入深,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的全过程,逐步加深学生对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公平性的体验和感受。同时也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知识贵在探索和总结。
3 、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本节课,我提供给学生充分的合作交流的机会,创设基于师生交流、互动的教学关系,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根据教学内容和问题情境,适时地引进小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每个学生有明确的分工,有充分的合作学习的时间,以提高合作效能。本课的一系列活动,都是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不断提高探究学习的有效性。
4 、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因为是堂活动课,所以本堂课的课堂组织要进行的十分严密,要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对于学困生来说还是留有一定的遗憾,因为他们不善于总结,也不太善于与同学进行交流。所以本堂课上出现多次组织教学的情景,对于学困生我在教学当中没有很好地给予引导。这是我今后教学中所要改善的方面。
游戏公平教学反思14
《游戏公平》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三年级认识“可能性”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理念是: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理解和应用;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猜想验证、体验公平——实践应用、深化理解。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1、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节课,以游戏为链条,把数学知识内容融入到游戏之中。通过掷骰子活动验证猜想、公平选“生” 做游戏、摸球游戏找“公平”等活动环节,让学生认识到游戏要有规则才能进行,游戏规则要公平才能使大家接受。这样层层深入,把学生带入到兴趣盎然的探索知识内涵的情境当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数学知识产生了兴趣。
2、以活动为主线,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感悟
本课的内容具有活动性、过程性、体验性的特点,整节课教学将活动贯穿于全课中。从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合作实验----探究新知——学以致用----解决问题,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了“做数学”的机会,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亲身经历了“猜想——验证——分析——应用” 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突出了学生的认知特点,使学生对游戏的公平性有了直观的认识学生在活动中亲身经历了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应用的过程。由浅入深,加深了学生对游戏规则公平性的理解,真切地体验、感受到事情发生的等可能性。
总体上,整个教学过程思路较清晰、各个环节能够一环紧扣一环,活动组织较好。但本节课教学中还存在着不足之处:
首先,要加强信息技术操作方面的学习,以便灵活处理课件出现的突发问题。
其次,要多锤炼语言(过渡语、引导语、评价语等),加强自己的语言功底。
第三,要增强教育机智。生成的课堂,需要我们丰富教育底蕴,活跃教育机智。只有不断地充电,丰富自身的数学素养,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感悟数学知识的本质,提高孩子的数学素养。
游戏公平教学反思15
本课内容属于《概率与统计》范畴,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可能性的大小,平时生活中也经常玩一些游戏,对游戏公平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为此,教材在编写上注重了活动性和可操作性。通过游戏公平的学习,加深孩子们对事件发生等可能性的认识与理解。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可能性大小的计算做好了必要的准备。
现在思考我设计的活动,很多是不严谨的。例如:情景引入时所采用的摸球游戏(初步体验游戏的公平性)
1、老师盒子里装有一些球,想不想进行一次摸球比赛?
课件出示比赛规则:
(1)全班分为两组,男生一组、女生一组,男、女生各派10个代表摸球。
(2)每人各摸1次,摸到白球多算女生赢,摸到红球多算男生赢。
(3)其余学生记录每次摸球的结果。
选出男女生各10人,比赛开始。
2、谁赢了呀?
女生真不简单,祝贺你们取得了胜利。男生有话要说吗?
男生:不公平。
3、你怎么觉得游戏不公平?
4、我们来看一看到底是什么情况?
(把袋中球倒出来给学生看:红球多、白球少)如果再摸下去,结果会是怎样的呢?为什么?
生1:还是会摸到白球 生2:可能会摸到红球,但是摸到白球的可能性会比较大。
5、男生想说些什么吗?
6、怎样的游戏是公平的、合理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板书)
思考:我认为这个环节时多余的,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会判断游戏规则的不公平性,并且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其实学生时有这种不公平的游戏经验的,没有必要再课堂上花费时间让学生感知已经有的`经验,可以直接引入。
我认为我在探索新知的活动中,所进行的两个掷骰子的游戏比较好,能够让学生真切的对比不公平的游戏规则和公平的游戏规则所产生的结果是不同的。但唯一的遗憾之处在于这节课,我没有把学生的经验上升到理论知识。
第五篇:《游戏公平》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属于《概率与统计》范畴,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可能性的大小,平时生活中也经常玩一些游戏,对游戏公平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为此,教材在编写上注重了活动性和可操作性。通过游戏公平的学习,加深孩子们对事件发生等可能性的认识与理解。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可能性大小的计算做好了必要的准备。
现在思考我设计的活动,很多是不严谨的。例如:情景引入时所采用的摸球游戏(初步体验游戏的公平性)
1、老师盒子里装有一些球,想不想进行一次摸球比赛?
课件出示比赛规则:
(1)全班分为两组,男生一组、女生一组,男、女生各派10个代表摸球。
(2)每人各摸1次,摸到白球多算女生赢,摸到红球多算男生赢。
(3)其余学生记录每次摸球的结果。
选出男女生各10人,比赛开始。
2、谁赢了呀?
女生真不简单,祝贺你们取得了胜利。男生有话要说吗?
男生:不公平。
3、你怎么觉得游戏不公平?
4、我们来看一看到底是什么情况?
(把袋中球倒出来给学生看:红球多、白球少)如果再摸下去,结果会是怎样的呢?为什么?
生1:还是会摸到白球 生2:可能会摸到红球,但是摸到白球的可能性会比较大。
5、男生想说些什么吗?
6、怎样的游戏是公平的、合理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板书)
思考:我认为这个环节时多余的,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会判断游戏规则的不公平性,并且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其实学生时有这种不公平的游戏经验的,没有必要再课堂上花费时间让学生感知已经有的经验,可以直接引入。
我认为我在探索新知的活动中,所进行的两个掷骰子的游戏比较好,能够让学生真切的对比不公平的游戏规则和公平的游戏规则所产生的结果是不同的。但唯一的遗憾之处在于这节课,我没有把学生的经验上升到理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