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抗震设计研讨论文[共五篇]

时间:2019-11-15 06:14: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隧道抗震设计研讨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隧道抗震设计研讨论文》。

第一篇:隧道抗震设计研讨论文

北京地铁10号线车站的工程背景,引用相关文献提出的刚度折减理论,探索对结构损伤缺陷的简化描述;同时基于数值模拟仿真,研究其在不同运营阶段的地震动力响应规律。目的是为了揭示地铁隧道在疲劳损伤积累作用下的抗震动力学机理,并为进一步合理地改进和优化地铁隧道等地下结构的设计和施工、地下结构抗震设计规范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初始损伤缺陷的描述与长期累积效应表达

根据相关的试验及文献研究,在长期的荷载及环境腐蚀等作用下,结构的劣化过程是由于诸如微裂缝、微孔洞等这样的初始损伤缺陷随运营时间的增加在不断发展,最后导致结构失效。事实上,对于既有地铁隧道而言,引起结构初始损伤缺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初始损伤缺陷的定义也是多方面的。例如,可以定义为施工质量方面导致的初始缺陷、工后运营过程中由于沉降导致的初始缺陷以及受邻近或穿越施工影响带来的初始缺陷等等。为了保证隧道结构在运营期间的安全,地铁隧道结构在长期运营动载作用下随时间的动力响应及初始缺陷的演变机理在不断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初始缺陷长期累积作用下结构的抗震动力学行为。这里不妨采用前人文献试验研究,采用刚度折减理论来体现隧道结构衬砌初始缺陷及其在列车不同运营阶段的抗震动力特性。

力学模型与计算参数

1工程背景

本文以10号线双井车站由于列车振动所引起的隧道衬砌结构的动力响应为研究背景。10号线双井站为地下三层两跨(局部三跨)岛式站台车站,全长181.0m。车站地下一层为设备层,地下二层为站厅层,地下三层为站台层。车站南、北两段为地下三层明挖结构,中间段为地下一层暗挖结构。在图1中可以看出,北侧三层结构与中间暗挖段及中间暗挖段与南侧三层结构之间均有宽20mm的变形缝。由于变形缝的存在,因此,构想以变形缝为界,只考虑对双井站中间暗挖段结构衬砌进行动力响应分析。此举目的在于,变形缝起着减振的作用,三段结构彼此振动影响不大;建立模型时能使计算单元的数量大大减少,即提高了计算运行速度,又能得到较理想的计算精度。

2基于FLAC3D地震响应的三维模型的建立

考虑到边界效应和地下结构开挖所影响的范围,整体模型截取范围为61.3m×59.24m×41.55m的土体。网格大小划分满足Kuhlemeyer和Lysmer通过模型的波传播精度的表达式,就是单元的空间尺寸ΔL,必须小于与输入波的最大频率相应的波长的1/8~1/10。10号线双井站模型示意图如图2所示。

3模型边界条件及计算参数的确定

根据北京地铁10号线双井站的地质资料,将土体视为均匀介质,并取土性参数的加权平均值作为计算参数。计算中采用不同的本构模型模拟不同的材料,对于各层土体采用莫尔-库仑(M-C)本构模型,隧道衬砌应用线弹性本构模型。衬砌混凝土力学参数如下:密度为2.5g/cm3,剪切模量为15.28GPa,体积模量为11.46GPa。静力计算时,模型四周分别约束相应的水平向位移,底部为竖向固定、水平自由的边界,上表面为自由边界。在设置动力边界条件及阻尼前,应将静力计算模型中的初始位移及初始速度设置为0。动力计算时,在模型四周边界上施加自由场边界条件,底部边界取为静态边界,上表面为自由边界。模型采用瑞丽阻尼机制,使用时需要考虑两个参数,即自振频率和阻尼比。自振频率的确定是使模型不设置阻尼,在重力作用下求解一定的步数,使模型产生振荡,分析模型关键节点响应,使其完成至少一个周期振荡。本文求解的振荡周期为0.09s,由此计算出自振频率为11.11Hz。阻尼比的确定是根据经验方法,选取岩土体的阻尼比参数为0.005。

4地震波的选择

因工程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且北京按8度设防,所以本文采用比较著名的埃尔森特(EICEN-TRO)波,截取包括峰值加速度在内的5s段进行分析,峰值加速度为1.96m/s2,满足建设部颁发的《关于统一抗震设计规范地面运动加速度设计取值的通知》规定的8度设防取0.2m/s2加速度峰值的要求。由于输入的EI波为频率范围很广的离散载荷形式,因此在地震反应分析中对EI波中的高频波进行滤波处理,以提高计算精度。图3为滤波前后加速度时程曲线的对比图。本文采用地震过程中对结构破坏最大的横波(X方向传播)和纵波(Z方向传播)共同作用于地下结构进行抗震性能研究。依据抗震设计规范中规定的水平向地震荷载设计谱乘以某一固定系数作为竖向设计抗震的说明,本文取竖向设计荷载为水平向的2/3。

地震动力响应分析

考虑在不同阶段下的3种工况对地铁车站结构进行抗震性能分析。在大量隧道震害调查中,发现隧道拱顶、拱肩及仰拱位置为薄弱部位,因此选取地铁结构衬砌的拱顶、拱肩和仰拱的X,Z方向位移和应力进行全程监测,研究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各运营阶段的位移、大小主应力的时程曲线规律。

1位移时程分析

采用刚度折减理论对不同运营阶段的隧道结构进行动力响应数值分析,部分结果如图4~图6所示。数值结果表明,隧道结构各控制点的位移波动趋势具有极大的相似性,说明了隧道结构在地震动力作用下的整体性;位移曲线和地震波的波形基本一致,因此时程曲线主要取决于输入地震波的特性;各控制点的竖向位移比水平位移要小,这是因为输入的竖向地震动加速度小于水平地震动,并且竖向变形受到土体及结构自重的约束较为明显;在3种不同刚度下,各控制点的位移均呈现出随刚度的减小反而增大的趋势,如在水平地震作用下,100%刚度下控制点(拱顶)的位移最大值为0.151m,80%刚度下变为0.154m,65%刚度下为0.157m,较100%刚度分别增大了1.9%和3.9%,这说明经长期损伤积累致使隧道衬砌刚度减小,增加了隧道变形破坏的风险。

2应力时程分析

在地震动力响应作用下,可以得到不同刚度条件下隧道结构在列车不同运营阶段的大小主应力时程效应,部分结果如图7和图8所示。数值结果表明,在列车运营不同阶段即不同刚度下应力时程曲线呈现出随刚度的减小而随之减小,但各控制点时程曲线趋势一致,可见,刚度变化与其曲线变化趋势无关。其中在80%刚度及65%刚度时拱肩的最大主应力分别较100%刚度下降了9%和15%,而最小主应力分别下降了4.7%和9.9%;仰拱的最大主应力分别较100%刚度下降了1.6%和5%,对应的最小主应力分别下降了2.9%和6.7%;拱顶的最大主应力分别较100%刚度下降了8.3%和18.6%,同时最小主应力分别下降了4.4%和8.7%。可见,各控制点随着刚度的减小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内力衰减,最大主应力及最小主应力均为负值,说明各控制点以压应力的形式出现;柱顶随刚度的衰减其表现形式最明显,主应力时程曲线随着刚度的衰减均比其余控制点应力时程曲线差异明显,说明刚度的大小对柱顶的内力影响最大;从大小主应力的表现看,仰拱所承受的内力应是最大的,因此此处是车站在地震作用下易出现应力集中导致破坏的位置,应进行注浆加固等处理措施,使其与自身结构刚度相匹配,提高抗震能力。

3塑性区分析

在静载或者动载激励作用下,车站结构周围土体破坏导致其所受影响最为直观的表现为土体产生下陷、震陷、隆起表错、甚至塌方等现象,在数值模拟计算中较为直观地表现出其周边土体破坏程度大小的为该模型的塑性区大小。其中图9中none表示始终处于弹性状态;shear-p表示弹性,但之前曾剪切破坏;shear-n表示正在剪切破坏。在车站结构3种运营阶段状态下即3种不同刚度下车站结构受震后周围土体的塑性区分布模型图如图9所示。由图9可知,车站结构周边土体出现了不同程度剪切破坏,并且主要发生在车站结构周边及地面附近区域;在3种不同刚度下,其车站周边土体塑性区随着刚度的减小而减小。这说明隧道衬砌刚度越小,则与其周边土体的刚度越加匹配,两者产生了相对变形,使其更难到达塑性变形。也就是说,隧道衬砌因刚度的减小而产生变形增大,增加了其变形破坏的程度

结语

采用FLAC3D对隧道结构在不同运营阶段的地震动力响应进行数值模拟,初步得到以下结论。(1)隧道结构各控制点的位移波动趋势具有极大的相似性,隧道结构在地震动力作用下具有整体性,时程曲线主要取决于输入地震波的特性,在3种刚度作用下,其位移时程曲线随着刚度的减小而响应值却增大。这说明随着刚度的减小,衬砌结构在控制变形方面是不利的,增加了变形破坏的风险。(2)各控制点的大小主应力时程曲线均呈现出随刚度的减小而随之减小的变化,因为刚度减小即柔度增加,使其结构内力变小,但需结合静力变形条件,否则就会出现局部应力集中,导致发生破坏。隧道仰拱位置为地震作用下容易导致破坏的位置,应进行注浆加固等处理措施,使其与自身结构刚度相匹配,提高抗震能力;柱顶随刚度的衰减其表现形式最明显,说明刚度的变化对柱顶影响最大。(3)隧道周边土体易发生剪切破坏,其塑性区分布随着刚度的减小而减小。这说明地下结构中土体与结构是整体运动的,隧道衬砌刚度越小,则与其周边土体的刚度越加匹配,两者产生了相对变形,使其更难到达塑性变形,隧道衬砌因刚度的减小而变形增大,增加了其变形破坏的程度。

第二篇:隧道论文

隧道新技术新理念及发展趋势

摘要:隧道通常指用作地下通道的工程建筑物。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修建在岩层中的,称为岩石隧道;一类是修建在土层中的,称为软土隧道。近年来,随着城市和现代交通建设的飞速发展,地下空间开发规模越来越大,一些隧道及地下工程不得不在复杂地质条件下修建,当围岩稳定性和结构变形控制不能满足隧道施工和环境安全时,必须采取辅助施工方法对其进行处理。一般有注浆方法与施工方法。关键词:注浆、施工、围岩

一、注浆法

注浆作为地下软弱围岩和地下水处理的一项关键技术,已经成为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研究和应用的重要部分。主要有以下几种:

1、全断面帷幕注浆工法全断面帷幕注浆工法由日本于70年代结合青函隧道创建。该工法是对隧道开挖引起的松动圈进行注浆加固,形成全断面注浆帷幕,以此来抵外抗水压力。其假定地层是均匀的,外侧水压力均匀分布,注浆堵水加固范围与水压力有关,水压力越高、水量越大,加固范围也就越大。目前平导普遍采用3~5m注浆圈,正洞采用5~8m注浆圈。

2、精细化注浆设计新工法,实际工程中地层是不均匀的,其透水性、外侧水压力也是不完全相同的。精细化注浆设计工法就是根据工程地质情况,先进行分区定位,确定地质情况,通过前期顶水注浆改变透水场条件,使地层中水量得到有效控制,然后按均匀地层进行“合理步距,由外及内”方式实现基本注浆加固,保证隧道开挖安全的基本要求。该工法主要包含四个方面关键技术:

①分区定位、锁定区域

先考虑对隧道外3~5m基本注浆区进行钻探注浆相结合,确定需要注浆时按基本加固区进行注浆。施工时,选取周边4~6个注浆孔进行钻探注浆,遇水顶水,遇破碎加固。通过这4~6个孔确定隧道周围强水区与弱水区。

②外堵内固、区域加强

先对基本注浆区进行钻孔注浆,基本注浆区只设计两圈,外圈孔位于隧道外3~5m,内圈孔为1~3m。严格按照“先外圈后内圈,同圈间隔跳孔”的顺序进行注浆。基本注浆区完成后,对锁定的强水区进行补注浆,注浆范围为5~8m。③环环相扣、过程控制

严格按照“先外圈后内圈、同圈间隔跳孔”的顺序进行注浆,基本注浆区完成后,必须对强水区进行补孔注浆。④效果检查、标准评定

高压富水断层既要达到堵水效果,又要起到加固作用,因此,应严格按制定的标准进行注浆效果检查,不达到标准必须进行补注浆。

3、施工模式探注结合施工模式在确定前方地层“富水、软弱破碎” 必须通过注浆堵水加固施工才能保证安全开挖的前提下,提出“软弱地层、分区定位,探注结合”的系统化过程控制施工理念。注浆孔兼超前探孔进行施工,“一孔两用”达到既对前方不良地层进行判断,优化方案的指导价值又对注浆预设计进行试验的目的,有效地节约了时间。

4、新型注浆材料:普通水泥单液浆强度高,但凝胶时间长;双液浆凝胶时间短,但强度低,且耐久性差。经过现场研究硫铝酸盐水泥单液浆,并在工程中应用。该浆液凝胶时间为1h30min左右,8h抗压强度达5MPa以上,7天抗压强度达到18MPa以上。浆液具有:凝结可控、高强可靠、操作简单、扩散控域、工艺匹配、经济适用、绿色环保、堵水高效的特点,既具有普通水泥单液浆高强的特点,又兼备双液浆短凝的优势,使用成本低于双液浆,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5、注浆效果检查新方法:对注浆效果进行合理评价是保证安全施工和确保注浆质量的关键。目前采用的评定方法可以分为四大类。(1)分析法;(2)检查孔法;(3)开挖取样;(4)物探。最为直观且常用的方法为检查孔法。对于以堵水为目的的,通过检查孔可以通过分析出水量来评价注浆效果;而对于以加固地层为目的的常采用取芯法,分析浆液填充加固情况。但由于目前施工技术水平限制,取芯过程受机械破坏,取芯施工用水等影响,芯样很难真实反映加固效果,且取芯耗时长,一般很少采用该方法。目前利用孔内成像技术进行注浆效果评定,能够较为直观的对浆液充填度和地层的稳定性以及出水情况进行分析判识,是一种操作方便实用的方法,可取代钻孔取芯在施工中推广应用,目前象山隧道注浆就采用该方法。

二、隧道施工方法

浅埋隧道是一种特定条件下的隧道工程,其施工不仅受覆盖层地质因素的制约,而

且还受地面环境的影响。浅埋隧道有整座隧道浅埋和隧道部分地段浅埋两种情况。常用的施工方法有

1、明挖法、地下连续墙法、盖挖法、浅埋暗挖法及盾构法等。

1、明挖法是指挖开地面,由上向下开挖土石方至设计标高后,自基底由下向上顺作施工,完成隧道主体结构,最后回填基坑或恢复地面的施工方法。

2、盖挖法是由地面向下开挖至一定深度后,将顶部封闭,其余的下部的工程在封闭的顶盖下进行施工,主体结构可以顺作,也可逆作,盖挖法施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盖挖顺作法;盖挖逆作法。盖挖半逆作法;盖挖顺作法与盖挖逆作法的组合(浅埋暗挖法则是在特定条件下),不挖开地面,全部在地下进行开挖和修筑衬砌结构的隧

道施工方法。

3、隧道工程采用盾构法在软弱地质条件下进行暗挖法施工已很普遍,当然也可适用于浅埋隧道的施工。修建浅埋地段隧道有时因周围环境等要求须采用暗挖法施工,称为浅埋暗挖法。浅埋暗挖法是参考新奥法的基本原理,开挖中采用多种辅助施工措施加固围岩,充分调动围岩的自承能力,开挖后即时支护,封闭成环,使其与围岩共同作用形成联合支护体系,有效地抑制围岩过大变形的一种综合施工技术。采用浅埋暗挖法应与明挖法、盖挖法、盾构法等施工方法,进行经济、技术及环境因素等方面的分析比较。

4、沉管法也称预制管段沉放法,简单地说就是先在干坞中或船台上预制大型混凝土箱形构件或是混凝土和钢的组合箱形构件,并于两端用临时隔墙封闭,舾装好拖运、定位等设备,然后将这些构件浮运沉放在河床上预先浚挖好的沟槽中并联接起来,最后回填砂石并拆除隔墙形成隧道。悬浮隧道是沉管隧道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殊性表现在沉管管段不是埋在河底沟槽内,而是悬浮于水中,隧道用锚索锚固于一定间隔的海底锚座上,锚索另一端则通过各固定在隧道上的套环与隧道主体结构相连。沉管技术在本世纪经历过多次革新。1958年古巴哈瓦那建成第一座完全预应力的沉管隧道;荷兰于60年代发明了举世闻名的吉那止水带,使得水力压接法更加简洁有效,这是管段水下连接的重大革新。在基础处理技术方面,丹麦于40年代发明出喷砂法;瑞典于60年代首先成功采用灌囊法,荷兰在70年代发明了更为先进的压砂法,这是沉埋技术中的又一项重大革新;日本在70年代推出压注混凝土法和压浆法。此外,日本在接头抗震方面也取得不少进展,过去在地震区修建隧道时,对地震缺乏特别的预防措施,而现在设计的接头处可以有相当挠度和纵向位移,在允许范围内对沉陷和温度影响也采取了类似的措施。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激光测量仪、电子定位系统等先进设备已应用于施工中,使得沉管隧道质量更加优良,同时工期大大缩短。在我国,香港和台湾借助国外

先进技术共已建成四条沉管隧道,中国大陆第一条沉管道路隧道—广州珠江隧道已于1993年底通车,此外,宁波甬江隧道也已建成。我国目前的沉管隧道设计及施工技术还处在积累经验阶段,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为其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5、顶管隧道是公路与铁路构成立体交叉的一种特殊构造物。是在不中断既有铁路线交通的条件下,确保铁路交通能照常安全运行;不影响或较小影响列车车速的一种构筑立体交叉的方式,是把在线路一侧基坑内预制好的钢筋混凝土箱涵,用顶进施工方法穿越铁路,与铁路构成的立体交叉。以这种方式建成的结构称为顶管隧道,或称顶进箱涵桥。这种方式还可运用于建造穿越铁路的过水涵管、水渠以及矿山排洪沟等。用电算程序取代了繁杂的手算工作,缩短了设计周期。箱涵的横断面形式也由单孔、双孔及三孔的一次顶进,发展到用单孔组合成分离式双孔、三孔等不同形式。还相应地改良了顶进设备,改变顶进工艺,减小设备功率、从而达到节省投资的目的。在施工方法上也变得多样化,由单一的“顶”演变到对顶、顶拉、牵引等多种方式,在采用中继千斤顶设施后大幅度地降低了传到后背上的反顶力。此外,还在减摩措施上得到进展,把顶力减少到相当低的程度。

6、盾构法施工是以盾构这种施工机械在地面以下暗挖隧道的一种施工方法。盾构是一个既可以支承地层压力又可以在地层中推进的活动钢筒结构。钢筒的前端设置有支撑和开挖土体的装置,钢筒的中段安装有顶进所需千斤顶;钢筒尾部可以拼装预制或现浇隧道衬砌环。盾构每推进一环距离,应在盾尾支护下拼装(或现浇)一环衬砌,并向衬砌环外围的空隙中压注水泥砂浆,以防止隧道及地面下沉。盾构推进的反力由衬砌环承担。盾构施工前应先修建一竖井,在竖井处安装盾构,盾构开挖出的土体由竖井通道送出地面。盾构施工法之所以能在各国迅速发展,主要是它具有以下优点:

1、可在盾构支护下安全地开挖、衬砌。

2、掘进速度快。盾构的推进、出土、拼装衬砌等全过程可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作

业,施工劳动强度低。

3、施工时不影响地面交通与设施,穿越河道时不影响航运。

4、施工中不受季节,风雨等气候条件影响。

5、施工中没有噪声和振动,对周围环境没有干扰。

6、在松软含水地层中修建埋深较大的长隧道往往具有技术和经济方面的优越性。21世纪是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隧道工程建设也必将朝着信息化设计与施工的方向发展。目前,土木工程中计算机的应用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哪,第一层次是应用一些通用软件,如:DOS、WINDOWS、OFFICE、AUTOCAD等;第二层次是一些设计和施工中的专用软件,如;PKPM、ZD一

6、FLAC、ANSYS、概预算软件等;第三层次是使用综合性施工软件或系统;第四层次是集成化的设计施工系统。目前开发应用的一些地下工程应用软件,大多数停留在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而且在许多方面也有待于完善。研制开发适应新时期隧道工程建设的各种实时、快捷、准确和网络化的实用软件,己是必然趋势。近年来,工程监测技术不断朝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可视化)和实时快速化的方向发展。随着监测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研制开发信息化设计与施工网络系统也势在必行。该系统的主要目标是利用监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及隧道设计、施工与管理技术建立一个集信息采集、分析处理、信息反馈为一体的局域网络,并通过Intemet实现业主方、监理方、设计方与施工方之间的信息通讯以及对建设工程的实时监控等。这些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必将对隧道工程建设的日趋规范化、信息化水平和建设效率的提高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冯卫星主编.铁路隧道设计.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2]黄成光主编.公路隧道.交通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内部试用教材2008.[3]刘建航等编著.盾构法隧道.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7.[4]铁道部基建总局编.铁路隧道新奥法指南.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5]铁道隧道光面爆破技术规则.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第三篇:结构抗震概念设计论文

结构抗震概念设计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结构抗震概念设计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一、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提出原因及必要性

每栋建筑物都是一个空间结构体,在荷载作用下各构件并非是以脱离体系的单一构件独自工作,而是以相当复杂的方式共同工作,精确计算其作用和受力是相当困难的,在计算地震作用时尤其如此,由于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构件受力状态的复杂性及不确定性、人们对地震时结构响应认识的局限性和模糊性、理论计算中的假定与实际情况的差异性,注定了在现阶段无论计算工具再如何发展,计算过程再如何严格,其结果也只能是一种比较粗略的估计,甚至有时还根本无法计算。

显然在结构设计中,仅依靠现有理论进行抗震计算往往不能满足结构安全性、可靠性的要求,无法达到预期的设计目标。因此在不确定因素众多,受力状况复杂的结构抗震设计中,抗震概念设计的提出和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涵义

所谓抗震概念设计,一般是指不经过计算,尤其在难以做出精确理性分析或在规范中难以规定的问题中,依据整体结构体系与分结构体系之间的力学关系、结构破坏机理、震害、实验现象和工程经验中所获得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从总体的角度来进行建筑结构的总体布置和抗震细部措施的宏观控制,从而从根本上保证结构的抗震性能。

三、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要求

(一)建筑场地的选择

地震造成建筑的破坏,除地震动直接引起结构破坏以外,还有场地条件的原因,诸如:地震引起的地表错动与地裂,地基土的不均匀沉陷、滑坡和土体液化等。因此选择有利于抗震的建筑场地是减轻建筑物地震灾害的第一道重要工序。

(二)建筑物的平面、立面及竖向剖面的布置建筑物平面和立面的规则性是抗震概念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规则的建筑方案体现在: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基本对称;结构体型简单;抗侧力体系的刚度和承载力上下变化连续、均匀。因为,简单、对称的结构容易估算其在地震时的反应,容易有针对性的采取抗震措施并对其进行细部处理。因此,这就要求建筑专业的设计人员具有一定的抗震知识素养,应该对所设计的建筑的抗震性能有所估计,避免采用抗震性能差的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

(三)结构体系的确定和结构布置

结构体系的.确定是结构设计中头等重要的大事。结构设计时应通过综合分析使结构体系尽量合理且经济,应优先采用抗震能力强、延性好、耗能能力强、便于施工且具有多道防线的结构体系(如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筒体结构,设置耗能连梁的剪力墙结构等),避免采用抗震能力较低的结构体系(如板柱-剪力墙结构,单跨框架结构等),尤其应避免采用看似“合法”(符合规范)但不合理的结构体系(如当房屋高度接近规范框架结构类适用高度上限时,仍采用框架结构,震害表明,框架结构的侧向刚度较小,整体性较差,结构的抗震性能较差,此情况下应采用抗震性能较好的框架-剪力墙结构为宜)。

而在结构布置时,应采用概念清晰、传力途径明确的布置方式,尽量避免造成结构扭转、平面和立面的里出外进、竖向传力杆件的间断与不连续等问题。

(四)多道抗震防线的设置

单一结构体系只有一道抗震防线,一旦破坏就会造成建筑物倒塌的严重后果。特别是当建筑物的自振周期与地震动卓越周期相近时,建筑物由此而发生的共振,更加速其倒塌进程。而如果建筑物采用的是多重抗侧力体系时,第一道防线的抗侧力构件在当第一道抗侧力防线因共振而破坏,第二道防线接替工作,建筑物自振周期将出现较大幅度的变动,与地震动卓越周期错开,使建筑物的共振现象得以缓解,避免再度严重破坏。在双重结构体系中一般应优先选择不负担或少负担重力荷载的竖向支撑或填充墙,或轴压比值较小的抗震墙、实墙筒体等构件作为第一道防线的抗侧力构件,如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框架-填充墙结构中的填充墙,单层厂房纵向体系中的柱间支撑,均可作为各自体系中的第一道抗震防线。如因条件限制,只能采用单一的框架体系,则框架就成为整个体系中唯一的抗侧力构件,此时应采用“强柱弱梁”型的延性框架。

在地震作用下,框架梁成为第一道抗震防线,框架柱为第二道抗震防线,用框架梁的变形去消耗地震能量,使框架梁的屈服先于框架柱的屈服,从而保护了框架柱的相对完整,最终达到“大震不倒”的要求。

(五)结构抗震设计关键点的把握

在结构抗震概念设计中,还应注重对结构体系中的关键部位(如薄弱层,加强层等)、关键部位中的关键构件(如加强层的重要竖向构件、转换层的水平转换构件等)、关键构件中的关键节点(如梁柱节点,柱根部位等)几个关键点的把握,从而实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强柱根弱杆件”的设计理念。

结构抗震概念设计不是拒绝进行复杂结构设计,而是要求在处理复杂结构设计时明确:什么是结构设计的最佳选择?采用不合理的结构方案或结构布置可能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需要采取哪些补救或加强措施,并对这些措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做出客观的评价,以保证结构性能目标的实现,确保房屋安全。结构抗震概念设计不是指手画脚的空洞说教,而是具有丰富内涵的实实在在的工作。

第四篇:抗震设计感受

此处添加校徽及校名

《建筑抗震设计理论与实例》学习感受

学院: *** 班级: *** 姓名: ***

学号: ***

2013年9月

抗震设计感受

通过对《抗震设计理论与实例》这门课的学习,使我对地震以及抗震结构设计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地震又称地动,地震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五百五十万次。地震常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的次生灾害。而我国地处世界两个最活跃的地震带中间,东频环太平洋地震带,西部和西南部是欧亚地震带所经过的地区,是世界多地震国家之一。中国的台湾大地震最多,新疆,西藏次之,西南,西北,华北和东南沿海地区也是破坏性地震较多的地区。根据1990年版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中国有79%的国土面积需按国家标准进行设防,有8%的国土面积处于较高烈度设防区(烈度8度)但是由于人们对建筑结构抗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及对抗震设计知识掌握不够致使1976年的唐山地震以及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无不一次次的为我们敲响了重视与加强建筑抗震设防与抗震设计的警钟。

抗震设防是以现有的科学水平和经济条件为前提的,根据目前世界各国的研究水平和震害经验,在抗震设防目标上,各国所采取的通用做法,抗震设防简单地说,就是为达到抗震效果,在工程建设时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并采取抗震设施。抗震设防要求是指经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或审定的,对建设工程制定的必须达到的抗御地震破坏的准则和技术指标。在这门《抗震设计理论与实例》课中我们主要学习了如何对建筑物(构筑物)进行抗震设计与验算,在充分认识了地震的特点后有针对性的进行抗震设计与验算,使我们对地震灾害有了科学的认识,学会了如何规避和减轻地震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第一章的学习中我们主要学到了地震及结构抗震的基本知识知道了我们的地球是由地壳,地幔,地核做成的。明白了地震波以及其传播的主要特点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对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有了清析的概念与对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了明确的认识;知道了中国抗震规范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三水准设防要求,我国2001年和2010年抗震设计规范一直沿用这一抗震思想。

在第二章中学习到场地类别的划分,知道了有利地段,不利地段和危险地段划分的标准,知道了建筑场地覆盖层厚度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般情况下,应按地面至剪切波速大于 500m/s 的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当地面 5m 以下存在剪切波速大于相邻上层土剪切波速 2.5 倍的土层,且其下卧岩土的剪切波速均不小于 400m/s 时,可按地面至该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剪切波速大于 500m/s 的孤石、透镜体,应视同周围土层。

土层中的火山岩硬夹层应视为刚体其厚度,应从覆盖土层中扣除。

下列建筑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 1 砌体房屋。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黏性土层的下列建筑: 1)一般的单层厂房和单层空旷房屋;

2)不超过 8 层且高度在 25m 以下的一般民用框架房屋; 3)基础荷载与 2)项相当的多层框架厂房。

知道了什么是地基液化现象;如何对地基土的液化进行判别;采取哪些措施来对抗液化现象:

全部消除地基液化沉陷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采用桩基时,桩端伸入液化深度以下稳定土层中的长度(不包括桩尖部分),应按计算确定,且对碎石土,砾、粗、中砂,坚硬黏性土和密实粉土尚不应小于 0.5m,对其他非岩石土尚不宜小于 1.5m。

采用深基础时,基础底面应埋入液化深度以下、的稳定土层中,其深度不应小 0.5m。

采用加密法(如振冲、振动加密、挤密碎石桩强夯等)加固时,应处理至液化深度下界;振冲或挤密碎石桩加固后,桩间土的标准贯入锤击数不宜小于规范规定的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用非液化土替换全部液化土层。

采用加密法或换土法处理时,在基础边缘以外的处理宽度,应超过基础底面下处理深度的 1/2 且不小于基础宽度的 1/5。部分消除地基液化沉陷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处理深度应使处理后的地基液化指数减少,当判别深度为 15m 时,其值不宜大于 4,当判别深度为 20m 时,其值不宜大于 5;对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尚不应小于基础底面下液化土特征深度和基础宽度的较大值。

采用振冲或挤密碎石桩加固后,桩间土的标准贯入锤击数不宜小于按规范规定的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基础边缘以外的处理宽度,应符合抗震规范的要求。

减轻液化影响的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可综合采用下列各项措施:

选择合适的基础埋置深度。

调整基础底面积,减少基础偏心。

加强基础的整体性和刚度,如采用箱基、筏基或钢筋混凝土交叉条形基础,加设基础圈梁等。

减轻荷载,增强上部结构的整体刚度和均匀对称性,合理设置沉降缝,避免采用对不均匀沉降敏感的结构形式等。管道穿过建筑处应预留足够尺寸或采用柔性接头等。

在第三章中我们学习了单自由度体系结构的地震反应这一内容,在上课时我们学习到力学模型及其运动方程,建筑结构由地震引起的振动反应称为建筑结构的地震反应,它包括地震在建筑结构中引起的内力,变形,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建筑结构的地震反应的求解可以归结为一个结构动力学问题,因为可以用结构动力学的方法来进行建筑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要进行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必须首先进行建筑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为此,必须对建筑结构作适当的简化,抽象,建立建筑结构的动力计算简图。在对建筑结构进行简化,抽象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首先是建筑结构包括各结构构件的特性,其次是地震时地面运动的特点,包括地面运动的强烈程度,频谱特征,持续时间等,最后是进行地震反应分析的目的,如分析目的仅是进行方案设计,则动力计算简图可适当简化。在计算结构之间的力时可以利用单自由度体系进行简化,可以将单层平面框架的动力计算简图化简为简单的单自由度体系。

在第四章中我们学到了多自由度体系结构的地震反应的相关知识,利用多自由度体系结构可以对多层,高层房屋进行简化方便计算,是对单自由度体系结构的地震反应的一个补充。在这章中我们主要掌握了以下几个内容:

1.多自由度体系的动力计算模型。

多自由度体系的常用分析模型:层间模型即每个楼面、屋面可作用一个质点,墙柱质量则分别向上下质点集中。

2.多自由度体系的运动方程的建立、自振频率及振型。(1)多自由度体系结构无阻尼运动方程:

(t)}[K]{x(t)}[M]{I}g(t)[M]{xx

考虑阻尼时:

(t)}[C]{x(t)}[K]{x(t)}[M]{I}g(t)[M]{xx采用端雷阻尼假定: [C]0[M]1[K](2)多自由度体系的自振频率:

2kkkkkk2kk2k112211222222m1m2m1m2m1m2

(3)多自由度体系的振型

振型的概念:对应某一自振频率各质点位移间的关系:位移比值为常数。

(4)振型的正交性:任意两个不同频率的主振型之间有在互相正交的性质。

振型关于质量矩阵正交性:振型关于刚度矩阵正交性:进一步可得:T{X}i[M]{X}j0{X}i[K]{X}j0TT

{X}i[M]{X}i1;

{X}i[K]{X}ii2T3.多自由度体系基本自振周期的近似计算方法: 能量法、顶点位移法、等效质量法。

4.多自由度体系的振型分解法的思路及求解过程。

(1)思路:利用各振型相互正交的特性,将原来耦联的微分方程组变为若干互相独立的微分方程,从而使原来多自由度体系的动力计算变为若干个单自由度体系的问题。

(2)求解:求得各单自由度体系的解后,再将各个解进行组合,从而可求得多自由度体系的地震反应。

多自由度体系地震反应振型分解法的求解步骤: ①求体系自振效率和振型.②计算振型参与系数γj

③求解各单自由度体系的广义坐标:

qj(t)④按振型叠加原理计算各质点的位移

x(t){Xj1n(j)}qj(t)X(j)jj(t)j1n

6.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底部剪力法。(1)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多自由度体系的水平地震作用、可用各质点所受的惯性力来代表。振型的地震组合时振型反应的确定:结构的总地震反应应以底阶振型为主,高阶振型的影响较小。

①一般情况下、可取结构前2-3振型进行组合、但不多于结构自由度。②当结构基本周期大于1.5s或高宽比大于5时,可适当增加。(2)底部剪力法

①适用条件:结构的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房屋的总高度不超过40米;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以剪切变形为主;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时的扭转效应可忽略不计。②底部剪力计算

鞭梢效应:突出屋面的小建筑,由于刚度和质量突然变小,局中地震反应有可能加剧,计算作用在小建筑上的地震作用需乘以增大系数,抗震规范规定为3,向主体结构传递时不乘增大系数。7.多自由度体系地震反应的时程分析法的适用范围。

(1)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特别重要的建筑以及房屋高度和设防烈度较高的建筑宜采用时程分析法补充计算。

(2)房屋结构的弹塑性变形验算时,由于结构明显的非线性,需采用弹塑性时程分析法。

在第五章中我们学到了以下几个内容:

1.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及抗震设防标准,小震、中震、大震。根据建筑的重要性、在地震中和地震后建筑物的损坏对社会和经济产生的影响大小以及在抗震防灾中的作用,将建筑明确地划分为甲、乙、丙、丁四类。

各类建筑抗震设防的目标:“三水准”、“两阶段”抗震设计目标,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分别按弹性和弹塑性两阶段设计。2.抗震概念设计。

抗震概念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预防为主,全面规划;

(2)选择有利的抗震场地,作好地基基础的抗震设计;(3)建筑布置宜规则;(4)选用良好的抗震结构体系;(5)重视防止非结构构件的震害。

3.地震作用计算的一般规定、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竖向地震作用的计算。

(1)《抗震规范》规定的计算原则。(2)地震作用计算方法的确定:

现行《抗震规范》的抗震设计计算采用以下三种方法:底部剪力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时程分析法。(3)重力荷载代表值的计算:

进行结构抗震设计时考虑的重力荷载称为重力荷载代表值,重力荷载包括恒载和活载。由于地震发生时,活载往往达不到标准值,因此,在计算重力荷载可对活载进行折减。(4)水平地震作用的有关规定: ①考虑扭转藕联时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②突出屋面小房间的地震作用 ③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的规定 ④楼层地震剪力的分配

(5)地基与结构相互作用的考虑。(6)竖向地震作用的计算

《抗震规范》规定:8度和9度时的大跨度结构、长悬臂结构、9度时的高层建筑,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①高层建筑的竖向地震作用的计算:按反应谱法计算。②网架及大跨度屋架的地震作用的计算:静力法。③长悬臂和其它大跨度结构:静力法。4.截面强度抗震验算、抗震变形验算。

(1)多遇地震下结构允许弹性变形验算:ueeh

SR(2)多遇地震下强度验算:

RE

(3)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弹塑性变形验算:

验算方法:应对结构的薄弱层(变形大)进行弹塑性验算,一般在强震作用下使其小于某限值,以保证结构不致倒塌。

结构薄弱层(部位)的确定:结构薄弱层定义、楼层屈服强度系数、结构薄弱层(部位)的位置确定。结构薄弱层(部位)弹塑性层间位移计算公式:

upph

在第六章: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抗震设计中我学习了:

1.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震害及分析。

(1)框架结构震害:结构层间屈服强度有明显薄弱楼层;柱端破坏;节点破坏;砌体填充墙破坏严重。(2)防震缝破坏普遍。

(3)抗震墙(相当于剪力墙)结构的震害:连梁震害、墙肢破坏。2.结构体系与抗震等级。(1)结构体系的选择原则。

(2)抗震等级划分:综合考虑地震作用、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因素划分抗震等级进行抗震设计,可以对同一设防烈度的不同高度的房屋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设计。(3)合理设计结构破坏机制:

框架结构的破坏机制:概念设计理念: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杆件。

(4)控制构件在极限破坏前不发生明显的脆性破坏:轴压比限制:(N/bhfc);剪压比限制。

3.框架结构抗震设计。

(1)结构抗震设计内力组合情况 1)需考虑的内力组合项

SGSGEEhSEhk SGSGEwwSwEhSEhkSGSGQSQ

SR2)承载力验算式:

RE

对于某些需考虑竖向地需作用的结构,尚需按下式验算:

SGSGEEhSEhkvSEvk

3)梁端内力不利组合; 4)柱内力不利组合。

(2)抗震设计构件内力设计值调整: 1)根据强柱弱梁原则进行柱弯矩值调整:9度和一级框框尚应符合:MC1.2MbuaMCCMb

2)根据强剪弱弯原则进行剪力设计值调整 框架梁剪力设计值调整:

lVvb(MbMbr)/lnVGb

9度和一级框架尚应符合:框架柱剪力设计值的调整:9度和一级框架尚应符合:

lrV1.1(MluaMlua)/lnVGbVvc(MclMcb)/Hn

tbV1.2vc(McuaMcua)/Hn3)根据强节点弱杆件进行节点核心区剪力设计值调整。(3)截面抗震验算:

1)梁截面验算:正截面验算、斜截面验算。

2)柱截面验算:正截面验算、轴压比的限制、斜截面的验算。3)框架节点验算:

①影响节点承载力和延性的因素:

梁板的约束作用:有直交梁的中柱节点砼抗剪强度有明显提高。轴压比较小时,压力的存在对砼抗剪强度有利,当轴压比大于0.6~0.8时,节点区砼抗剪强度随轴压力提高而降低。轴压力的存在使节点延性降低。

剪压比和配箍率的影响:应对配筋率加以限制、以使箍筋充分发挥作用,一般设计中、通过限制剪压比来实现。

②节点核心区抗震验算要求:“强节点弱杆件”的概念设计要求。③框架节点抗剪设计。(4)框架结构水平位移验算: 1)层间弹性位移验算;

2)罕遇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弹塑性水平位移验算。4.抗震墙结构抗震设计。

抗震墙结构就是抵抗侧向力的钢筋砼剪力墙结构。剪力墙承受水平力中的绝大部分,但并非只是抗剪或以剪切破坏为主,在高宽比大于2的抗震墙中,破坏往往由弯曲破坏控制。

类型:悬臂剪力墙、开洞抗震墙、带边框剪力墙、井筒、框支剪力墙。5.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抗震墙结构抗震构造措施。(1)框架结构构造要求:

1)梁的构造:梁的截面尺寸、梁纵筋、梁箍筋构造。2)柱构造:柱的截面尺寸、柱纵筋、柱篐筋。(2)抗震墙结构抗震构造要求 1)抗震墙的钢筋 2)抗震墙的边缘构件.在第七章: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内框架砌体房屋抗震设计中主要掌握了以下几方面内容:

1.多层砌体房屋的震害及原因分析、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三要素。多层砌体房屋在地震作用下发生破坏的根本原因是地震作用在结构中产生的效应超过了结构材料的抗力或强度。原因分为三大类:(1)房屋建筑布置、结构布置不合理造成局部地震作用效应过大;(2)砌体墙片抗震强度不足;(3)房屋构件间的连接强度不足。

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可以分成三个主要部分:(1)建筑布置与结构选型;(2)抗震强度验算;(3)抗震构造措施。

2.多层砌体建筑平、立、剖面及结构布置,砌体房屋总高度及层数限制、多层砌体房屋高宽比限制、抗震墙的间距限制和房屋的局部尺寸限制。

多层砌体建筑平、立、剖面布置的基本要求是规则、均匀、对称,避免质量和刚度发生突变,避免楼层错层等。

3.多层砌体房屋抗震强度验算,底部框架砌体房屋抗震强度验算及变形验算、多层多排柱内框架砌体房屋抗震强度验算。

《抗震规范》规定多层砌体房屋可不进行竖向地震作用下的抗震强度验算,也可不进行水平地震作用下整体弯曲强度验算。

多层砌体房屋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砌体墙片的抗震抗剪强度验算包括:(1)确定计算简图;

(2)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的计算;(3)各墙体承担的地震剪力计算;(4)墙体抗震强度验算。

4.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抗震构造措施、多排柱内框架房屋抗震构造措施。(1)加强房屋整体性的构造措施; ①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及芯柱设置; ②钢筋混凝土圈梁的设置。(2)加强构件间连接的构造措施。

通过对《抗震设计理论与实例》这门课的学习,使我对地震以及抗震结构设计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在这门《抗震设计理论与实例》课中我们主要学习了如何对建筑物(构筑物)进行抗震设计与验算,在充分认识了地震的特点后有针对性的进行抗震设计与验算,在这次学习过程中我发现我以前有许多关于地震和抗震设计的许多错误观点,它使我对这门学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丰富了我的知识结构,提高了我的专业素养,使我们对地震灾害有了更加科学的认识,学会了如何利用所学的知识去有效的规避和减少地震给我们带来的危害,这次的学习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五篇:反腐倡廉研讨论文

保驾护航

河口区经济和信息化局谈加强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为我区经济健康发展

摘要:建党90周年特别是建国60多年以来,党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同时,对党内存在的腐败现象进行着坚决的斗争。围绕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两大历史性课题,党深入探索反腐倡廉工作的基本规律,形成了有关反腐败的一整套完整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基本战略、工作任务、工作步骤、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积累了反腐败斗争的丰富经验,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的思想理论体系,构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实施,我区迎来了“黄蓝”两大战略历史发展机遇期,廉政建设的好坏与反腐败工作直接影响着我区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治理腐败刻不容缓。

关键词:腐败;反腐败;经济发展

一、腐败的定义及我党对反腐败的态度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腐败的经济学概念如下:在经济学的“委托-代理”框架内,代理人(政府官员)为收受第三方(行贿者)的支付,而损害委托人(国家或公众)利益或扭曲委托人目标的行为。腐败是一种寻租活动。根据透明国际的《全球腐败报告》,去年中国在满分10分的清廉指数评分表中得3.6分,在180个国家(地区)中名列79名。而排名第一名的新西兰得分为9.4。《人民论坛》公布未来十年十大挑战报告:“腐败问题突破民众承受底线”成为最大挑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腐败问题,各代领导人都做出过重要的指示,毛泽东同志坚决认为,中国不仅必须发展现代工业,而且必须建立一种新型的、‘廉洁’的政府机构。他指出对于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的严重现象,如果不加以彻底肃清,它们就要腐蚀我们的党,腐蚀我们的政府,腐蚀我们的军队,腐蚀一切财政经济机构和一切革命的群众组织。邓小平同志说:“不惩治腐败,特别是党内高层的腐败现象,确实有失败的危险。”江泽民同志说:“腐败会葬送我们的党,我们的政权,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胡锦涛总书记说:“坚决惩治腐败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有效预防腐败是我们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2011年《我国国民经济十二五规划纲要》第五十六章中提出应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加强反腐败国际交流合作。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强调:“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紧迫任务。要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各项制度为重点,以制约和监督权力为核心,以提高制度执行力为抓手,加强整体规划,抓紧重点突破,逐步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增强制度实效。”

二、做好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的意义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是我国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是我党在新时期将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工作,党风廉政制度建设和建立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的重要保证,它是党和国家制度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时代离不开党风廉政和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设,而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深入开展也离不开制度建设。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上提出,一是突出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贯穿党风廉政建设的价值取向。二是把党的群众工作与纠风工作、党的作风建设联系在一起,为新形势下党群工作提供体制机制保障。三是强调党的政治纪律,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给地方党委换届选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四是注重预防和惩治腐败的体系建设,并且注重从源头治理党风廉政建设。五是重视制度建设,提出继续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贯彻落实。六是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将提速。做好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为推进黄蓝两大国家战略实施、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政治保证。

三、当前我区廉政建设反腐败工作的形势

随着黄蓝两大战略的实施与在我区交汇叠加,我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期,能否实现我区的率先崛起是摆在当前的一个严峻课题。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干部队伍是实施两大战略的前提,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又是经济的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为助推黄蓝两大战略的实施,我区全力开展机关效能提升行动,加强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一是深入开展“治庸、治懒、治散”专项行动,扎实开展好“执行力提升专题体验”活动,开展“一把手谈执行力”采访和征稿活动,扎实开展“执行力提升专题调研”、“政企面对面恳谈”、“百家企业走访”和“百家企业评部门”等活动,着力提高干部执行力。二是建设机关效能“110”系统、直查快办,把机关效能“110”打造成全区机关效能建设的“投诉站”、部门单位服务行为的“监控台”、企业群众满意程度的“晴雨表”。三是深化行政审批服务改革、提升工作效率,确保企业群众“进一扇门、办全部事” 努力规范审批服务行为,提高机关效能。四是规范执法行为、优化发展环境,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和“吃、拿、卡、要”等行为,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做到令行禁止、违者必究,使各项制度成为机关干部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五是做好规定动作、推动工作落实,2011年效能提升行动确定了“七项重点工作”和“四项推进措施”,印发《机关效能提升行动工作推进表》确保效能提升行动实效。

四、做好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从增强“四种能力”上下功夫

(一)切实增强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能力

实践证明,制度的效力取决于执行。当前一些制度之所以没有发挥应有的效力,其重要原因是执行不力,有些制度形同虚设,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做到通过自觉认真地执行制度,努力做到权力运行到哪里,制度就约束到哪里。

第一,要促进党员干部成为执行制度的表率。党员干部自觉执行反腐倡廉各项制度,是防止权力滥用的重要保证。抓好反腐倡廉各项制度的落实,关键是要靠党员干部带头,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教育党员干部自觉把制度当作“护身符”,把制度作为衡量和检查工作的尺子和镜子,经常照一照、量一量,看看自己在为人民群众服务的问题上,在处理权力和个人切身利益关系的时候,在离开组织和群众督视线面对各种诱惑的情况下,是否严格遵守各项制度规定,以身作则,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始终做到行动上先于一般干部群众,在标准上高于一般干部群众,在要求上严于一般干部群众。

第二,要切实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狠抓制度执行,一方面要增强党员干部的制度意识,把制度理念渗透到人们的行为准则之中,牢固树立“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价值观念,努力营造人人学习制度,个个遵守制度,大家执行制度的氛围。另一方面对中央制定出台的各项制度,要结合基层实际进行细化分解,量化落实。注重制度的系统配套,提高落实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三,要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对违反制度的行为,不管涉及到什么,都要敢抓敢管,一视同仁,不留情面。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严格执行制度,甚至破规废制的要依纪依法进行处理,切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

(二)要切实增强反腐倡廉制度的约束能力

一是要对现有的制度进行清理整合。对现有的各项廉政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梳理,该修改的应修改,该补充的应补充,该完善的应完善,尤其要重视程序性制度的建设,尽量减少腐败滋生的机会。

二是要加强制度体系化建设。现行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和反腐倡廉制度林林总总,相当多的制度自成体系,互不联系却又密切相关,或者重复赘述自相矛盾。要紧紧抓住制度建设的重点环节,使制度建设由平面化向立体化转变,着力提高制度的科学性、系统性,增强制度的执行力和问责力,真正形成用制度规范用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

(三)做好反腐败工作要切实增强反腐倡廉制度的创新能力

第一,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推进制度创新。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工作实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各级党员干部开展各项工作必须围绕的大局。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和反腐败工作要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同样也要为中心工作服务。要增强全局意识、中心意识、责任意识,围绕改革和民生的重点、廉政建设的难点、干部职工关心的热点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在制度创新上做文章,求突破,通过制度创新推动反腐倡廉工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第二,要紧紧围绕规范权力运行推进制度创新。抓住腐败现象易多发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运行机制。首先,要以规范“决策权”为核心,深化干部人事、工程领域、民生保障等制度改革,扩大民主,强化监督,构建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促进干部廉洁从政,依法行政;其次,要以规范“执行权”为关键,加强对权力运行过程重点部位、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的监督,进一步完善行政许可、招投标、组织人事等部门工作人员的行为规范,对原有的制度通过调查了解发现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应及时修改;再次,要以强化“监督权”为重点,建立规范、透明的权力运行制度体系,实行“阳光”作业,积极打造“阳光”党务政务。进一步完善信息公开制度,主动将党政各项工作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让权力以公开、民主的方式运行,以监督力保证制度的执行力,提高制度反腐的实效性。

第三,要紧紧围绕群众利益推进制度创新。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必须要把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促进社会和谐放在首位。通过制度建设,坚决纠正和解决为政不公、以权谋私、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等突出问题。要把制度创新融入到改革发展进程之中,密切关注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新问题、新现象,深入了解干部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针对腐败易发生的部位和环节,在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的同时,主动调查、走访最基层群众,查找问题,及时建章立制,坚决防止以权谋私、违反法纪等现象的发生,进一步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

(三)做好反腐败工作要切实增强反腐倡廉制度的保障能力

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建设涉及权力运行和行政管理的各个方面。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过程中,各级要建立健全科学的运行机制,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提供有力保障。

第一,要建立制度规范的学习宣传机制。充分利用各种会议、活动和宣传媒体等阵地,广泛通过讲座、座谈、演讲、讨论等形式,学习宣传反腐倡廉制度规定的内容,促进党员干部学深吃透制度,时刻把制度记在脑中,装在心间。

第二,要建立制度执行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健全执行制度责任制。把执行制度的情况作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考评和述职述廉的重要内容,将落实反腐倡廉制度情况与争先创优、干部政绩考核和干部任免等结合起来,确保执行各项制度有压力、有动力、有效力。建立健全制度执行情况的信息反馈机制。通过定期调查、走访民意、政风行风热线、特邀监察员等对反腐倡廉综合信息的反馈分析,及时了解掌握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修编纠正,确保制度的公正执行。

第三,要建立制度执行的督促检查机制。各级纪委要充分发挥协调和督促作用,加强反腐倡廉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推动制度规定落实到实处。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保障干部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注重发挥媒体作用,积极宣传制度执行的好典型、好经验,公开向社会曝光违反制度的行为和现象。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制度问责机制,进一步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于在执行制度方面出现重大失误,以权谋私、不按制度程序办事的,除了查处纠正外,对负有责任的领导和具体责任人员要进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查处,保证制度规定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

主要参考文献:

[1] 胡鞍钢,过勇.转型时期防止腐败综合战略与制度设计[J].管理世界,2001,(6).[2] 樊纲.腐败的经济学原理[J].改革与理论,2000,(3).

下载隧道抗震设计研讨论文[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隧道抗震设计研讨论文[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长效机制研讨论文

    诸城市科协技术协会 现代科普长效机制研讨 自2007年西徐村、2008年朱家村被山东省科协确定为省“科普示范助力新农村行动计划”的试点项目后,诸城市科协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课程总结报告(共5篇)

    2011-2012第二学期工程抗震课程过程考核:课程总结报告课 程 总 结 报 告 姓 名:学 号:专业班级:成 绩: 张志星 0901012045 09土木 2 班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学习总结 通过一学期......

    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研讨论文

    摘要: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是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本文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让学生在有限学时内,牢固掌握钢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同时有效地提高学生工程实践......

    房子抗震设计[范文模版]

    房屋震后表现形式和抗震设计 一、震后表现形式: (1)框架结构房屋一般为轻微损坏,主要是填充墙与框架连接薄弱的材料之间出现裂缝。 (2)二层以上砌体结构多数达到中等以上破坏程度,......

    建筑抗震设计教案2

    建筑抗震设计教案 撰写: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学院党育 教材:吕西林等,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理论与实例(第三版),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 参考书: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隧道优化设计感想

    隧道优化设计报告 学院:公 路 学 院 姓名:陈 外 才 完成时间:2013-2-25 二〇一二年五月二十九日 隧道优化设计感想 (陈外才) 一、 公路隧道施工常见问题处置措施 1. 隧道工程施......

    隧道设计开题报告

    篇一:隧道工程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交通运输的要求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对于关乎国民经济命脉的铁路更是有着特殊的依赖,总结其原因大致有三点......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及论文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及论文 1、以青岛拟建第二条海底隧道为例,对隧道选址、线路走向、长度、埋深,断面及坡道形式及功能进行设计及研究 2、以山东科技大学日益增多的校园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