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播电视传输与发射影响研究论文
摘要:在中国,广播电视是最原始的信息传播方式之一。事实上,这种媒介是通过声音和图像传播的无线电或电线,其发射效果是近年来关注的社会焦点。在本文中,通过其传输和发射研究来了解其未来发展。在两种媒体中,广播只能传播声音,而图像和视频通过电视传输,两种媒体都有自己的优势,作用和其带来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区别,广播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作用,因为它可以给人们带来欢乐,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人们的生活。因此,我认为这两种媒体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广播和电视传输;信息媒介;功能和影响
相信大家对广播电视都非常熟悉,对一个国家来说这种公共产品的发展是体现国家实力的主要方面,近年来,政府也在不断的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从基本的生活设施,到健康医疗保障体制,所有的条件都说明了政府对人们生活影响的重要性。对广播电视传输与发射的研究是每个国家都必须执行的任务,因为它已经占据了人们生活的巨大部分,对它的研究已经成为了必然。
1广播电视传输与发射对人们的影响
1.1改变了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作为公共服务文化体系的组成部分,在满足城乡居民精神文化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民免费提供基本的广播电视服务,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成为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而且,目前我国的很多地方通过实施城镇有线广播电视覆盖、农村卫星覆盖、人口密集区地面无线覆盖后,广播电视覆盖率有了较大提升。一般来说,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最终目的是为群众提供基本的广播电视节目,为此,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包括广播电视节目内容服务和广播电视传输覆盖服务两个方面,即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和广播电视节目供给两方面,这两方面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1.2接收信息的时间有所缩短
在广播电视节目生产方面,现在全国县级以上政府均在开办广播电视台,广播电视节目数量多,节目内容丰富,已基本满足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对节目数量的要求,在节目质量上提升,即可满足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质量要求。在广播电视节目供给方面,由于各个地区情况差异较大,但在传达时间上比任何方式都要及时。在广播电视节目供给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各地建设水平和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也决定了各地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质量之间的差异,因此,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供给决定了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成效。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农村地区经济也取得了一定发展。但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还比较匮乏。
2广播电视传输与发射的作用
2.1加强了远距离传输的效果
在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的内涵和外延都已经大大拓展和延伸,因此构建现代广播电视传播体系,统筹协调现代广播电视各种传播媒介形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融合,提升现代广播电视传播能力既是形势所然,也是现实要求。有线电视主要釆用同轴电缆或光缆组成的传输分配系统,把广播电视节目直接传输给用户的接收终端,有线电视最初作为无线电视的延伸和补充,到现在已经成为城镇居民收看电视的主要方式。在推进现代广播电视传播体系建设的同时,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现代广播电视传播评估体系,所以产生了现在的由广播电视部门开办的区域性有线电视广播系统逐渐发展,以行政区域为建设范围,形成区域性的覆盖网络。
2.2解决了山区人民线路传输不方便的问题
为了解决我国广大农村群众,特别是山区、半山区农民群众难以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问题,经过若干代广电人的探索,逐步形成了在农村地区通过卫星实施广播电视覆盖的路子,而且这种发射方式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绩。另外,考虑到少数民族聚居的情况,开办民族语言电视节目不仅是宣传工作的需要,更是很多地方广播电视事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建立民族语言电视节目译制中心和民族语广播覆盖网去扩大民族节目覆盖。近十年来,通过改变发射技术让广大农村群众收听收看到广播电视节目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无论从传通评估、内容评估、效果评估、管理评估还是服务评估五个方面,发射技术的改变是指标维度尝试着对现代广播电视传播体系进行评估的根本需要。广播电视的发射与传输是一种具有公共服务具特点的社会条件,在理论层面,研究并结合广播电视特殊的政治性,用公共服务管理相关理论来研究和指导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供给是非常必要和基础的内容。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广播与电视的传播与发射对社会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因为信息的传递可以让政府更好更及时的发布信息,同时也可以让群众适当的得到文化知识的熏陶,在无形之中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与档次。所以对政府来说进行广播电视的建设是提高人民幸福感的主要手段,提高其建设水平是无可厚非的。总之,广播电视的发展是一项永恒的研究课题,因此整体研究可能还存在很多不足,在很多方面的研究都不够深入,指标设置不尽完全,所以整体研究还需继续努力和改进。
参考文献
[1]林长海,王新喆,宋占凯,徐赞,赵静,杨庆元.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的思考[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3(08)
第二篇:无线传输发射事业的技术管理论文
摘要:本文以无线传输发射事业为主题,结合当下发展新形势,对其相关的技术管理问题展开具体分析。首先对其进行了简要概述,主要从创新思路的角度展开,重点从解放思想、和谐发展、机制创新,专业维护、系统维护、过程管理、产业化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细致阐述。希望通过本文初步论述可以引起更多关注与交流,同时希望可以为该方面的研究提供可资利用的信息,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形势;无线传输发射;技术管理
科技创新与时代发展共同催生了数字化、计算机、互联网等新型技术,现在它们已经应用在了生活的各个层面,而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推动了广播电视技术的革新与发展。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是大趋势,行业分工出现细化、多元发展的形态,出现了资源的再次整合,总体来看,竞争与繁荣并存,发展与机遇同在。除了技术方面的进步以外,还应该注重于对技术的管理,比如,在当下对于无线传输发射事业方面的技术管理就非常值得研究。
一、解放思想、和谐发展
在市场经济与技术普遍革新的时代,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对无线传输发射事业在当下的发展与改革的认知,注重技术性革命带来的促进与重大影响;另一方面,应该认识到和谐发展、促进其融合的必要性,这是因为,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再不断的冲击着传统的广电媒体,因此,应该做好融合事宜,坚持引入新技术。另外,应该以现代化的管理思维去思考管理方面的全面性,比如,对于技术的管理,也应该纳入其中;因为只有技术的功能性得到较好的管理,才能更优化,才能更好的将作用发挥到极致。在这些新思想的应用前,还应该注意到我国当下提倡的“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与“和谐共生”的发展期望。
二、将事业与机制创新并举
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经验分析,机制创新在每一项事业中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无线传输发射事业的发展方面看,近年来的变化是巨大的,比如在技术装备方面的更新、在技术手段方面的改善、在维护方式方面的便捷化以及队伍结构的优化与调整,加之环境建设的不断完善等,都可以很好的促进无线传输发射技术与无线传输发射事业共同发展,机制的改革创新与无线传输发射事业共同发展。以十年来的发展可以认识到,设备总功率的提升、传输总时间的增加、发射总时间的翻倍等。但是体制创新较为薄弱,传统的管理思维模式较为牢固,因此,应该加强反思能力,增加多样性,宽容差异性,正确对待个性化的发展与独立表达的风格。首先,应该使老旧传输发射业务与新的业务发展相结合,并且为其整合与融合提供便利条件;其次,应该以创新为主导,将发展作为第一要素加以认知,并积极去进行机制探索与创新;第三,应该以技术管理为中心,并对其各层面进行挖掘式探析,比如对于用人机制、激励机制、全台管理机制等方面的探索等;第四,应该做好检验机制的创新,从系统化的角度进行体系化的评估体系建设。
三、做好传统方式向现代方式的转型准备
首先,在电台技术管理方面,有四大基础环节,分别是技术运维、技术安全、技改大修、技术培训,传统的管理方式采用值班与检修相结合,并形成了应知应会加岗位责任制,而且还形成了预案技术运维管理;其次,新形势下的智能化发展等,体现了新技术要求适合于其身的管理方式;现代化的处理方式主要是利用网络信息与一体化、自动化完成值班、抄表、换频、检修等任务。因此,应该注重二者的差异与共同之处,充分的理解技术运维方式的重要价值,并对其重新进行定位分析,防止因盲目及操之过急而带来麻烦;还应该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解决好人员的重组问题,职能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分类指导。总之,应该积极的促进传统向现代的逐步良好过渡,切勿操之过急。第三,具体来讲,应该更新设备,并做好技术应用方面的学习与研讨,重要的是通过对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实现对其有效的管理,也就是说,把技术应用吃透、弄精,然后,在其基础上,加强技术管理,以此推动整体的转型。因为从整体上讲,技术与科学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此前,人们注重利用科学与应用技术,但现在,应该在技术应用的基础上,探讨管理问题,实质上,也是对技术的科学应用与合理配置,以及优化升级,比如德国工业4.0的出现,就是通过技术管理与优化实现的,所以,应该积极的抓好无线传输发射事业的技术管理,从而提升其整体的升级改造能力。
四、加强专业维护与系统维护
首先,应该承认,近些年来的改革与发展,确实改变了诸多弊病,但是,以系统维护的角度分析,各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比如在思想认识、理论联系实践以及科学合的措施跟进方面一直略显不足,所以,应该积极的加强专业维护与系统维护两个方面。换句话讲在维护管理中,应该进行重点维护、系统维修相结合的管理理念。其次,应该做好人才的选拔与人才的培养,尽可能的向社会招贤纳士,在内部实行竞争激励制度,并利用一系列的资源,进行综合性治理,以专业化的技术性培训为主,以现代化的管理思维进行头脑训练,还可以进行一些“头脑风暴”之类的小桌会议等,不断的促进人才素质的提升,以此保证专业化人才的基础牢固化;第三,即是在人才培训与培育的基础上,进行团队建设,最好是以合作精神为主导,先进行一些理念方面的讲解与更新,转变思维,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方面的更新;第四,应该坚持现代化的科学管理理念,以技术管理、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相结合,形成一种全面化的综合管理模式,如此,才能更好的为无线传输发射事业提供更为强劲的动力。
五、从结果管理到过程管理的转变
当前形势下的无线传输发射事业,需要加强技术管理,然而技术渗透于每个必要的细节之中,因此,就应该认真的去研究技术,并且对其各个细节进行记录与分型,利用经验积累,完成从设备机械的维护到设备维护机构的调整,通过全局运维管理,完成各方面的改造升级工作。另一方面,应该将过程化管理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并利用管理上的进步与事业上的延伸融合,达到多元化发展的目的。另外,还应该注意对管理人才的培养,一方面加强对其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工作,另一方面,应该对其组织性建设、团队建设添加一些新的力,从而将人才培养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以此与现代化的传播能力相适应。最后,还应该注重专家群体与一专多能相结合,避免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
六、产业化经营发展之路
无线传输发射事业的技术管理是为了提升其事业,为其发展提供可靠保障。但是从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与不断的改革深化背景看,将其产业化是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因而,应该在无线传输相关企业单位中进行一些产业化问题的研讨。首先,应该确保无线传输发射事业的绝对向好发展,并努力提升其管理水平,优化技术管理,做好它的转型与现代化改革,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思维克服传统的管理思维带来的负面影响,最终做好这一事业的繁荣发展;其次,该事业的发展,有力于促进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比如,促进其向产业化方向发展,从而提升产业化经营的手段与战略部署,从而逐渐进行两者的协调共处,共同向前;第三,分析其中的原因可以认识到,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人民需求与经济表现的形式更加多样、丰富,而且新技术的更新,新业务的扩展,投资、融资方面的多元渠道的开拓等,都有利的使单一的公益性服务受到了极大刺激,有利于形成多方向发展的产业化运营方式,并且由于多层需求的增加,广电产业化的发展趋向与发展之路也已开启。第四,应该构建起更为和谐的技术发展环境,换句话讲,即处理好技术与发展之间的矛盾,以技术促进发展,以加强技术管理推动整体发展向着环保、节约、和谐的方向发展。第五,在这方面的发展,应该以事业作为基础,以产业作为发展目标,坚持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发展方向的科学化,坚持以人为本,并利用创新思维进行一系更的事业、产业协调发展等。
七、结束语
总而言之,笔者认为在新的时代,就应该坚持与时俱进、因时制宜;所以,在无线传输发展事业方面,一方面应该加强技术的引入与研究,另一方面更应该加强在普遍的技术发展状况下的技术管理。尤其是应该坚持创新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理念,搞好队伍建设,增强新形势下的适应性,还应该以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为战略上的导向,以专业与系统的维护技术为保障,从而促进广电无线传输发射事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静.广电应发挥自身优势向混合型传输转型——第十届京、津、沪、渝有线电视技术研讨会和广电无线传输发射新技术研讨会纪实[J].广播电视信息,2012(12).[2]国家广电总局无线电台管理局.构建现代广播电视传播体系——我国广播电视无线传输发射事业发展扫描[J].中国无线电,2013(8).[3]张建立.新形势下的无线传输事业发展[J].广播电视信息,2014(8).
第三篇:广播电视发射系统改造设计
二、项目简介
项目所属科学技术领域、主要内容、特点及应用推广情况:
本工程属广播电视发射系统技术改造领域。
主要内容包括技术设施和配套设施改造两部分。经建设单位科学组织,精心实施,完成810KHz 200KW发射机、1530KHz 50KW发射机、810KHz调配网络、高频传输路由、安防监控、冷却降噪除尘、发射机房等系统改造,提高了整个系统的总体技术水平和可靠性。
项目最大特点:
(1)复杂程度高。技术设施改造和配套设施装修改建同时上马,点多面广,十分复杂,并且由于项目资金主要来自专项,根据财政规定不能随意改动。施工期间,各分项工程齐头并进,必须充分协调好各施工单位工程进度,充分考虑施工每一个环节。
(2)施工难度大。由于实施不停播改造,工期紧(90天),作业面狭窄,既要维持安全播出,又要正常推进工程进展,任何一个细微的失误或纰漏都可能导致发射台节目停播的灾难性的后果。因此,任何工作必须科学安排,精心组织,任何工作必须一丝不苟。
(3)克服难点多。一是抗干扰。大功率多频点发射台,电磁干扰和各频率相互串扰无处不在,方案制定和实施都必须通盘考虑上述因素对整个系统的影响,许多工作只能安排到凌晨两点后至三点三十分停播间隙进行。二是抗灰尘。工程实施期间,为确保发射设备的运行安全,必须耗费大量精力用于消除灰尘对新旧设备的影响,施行特别保护措施。三是新技术、新设备应用多。需要建设单位尽快熟悉掌握相关知识和设备。四是没有专业人员帮助,没有经验可以借鉴,从前期准备到工程实施与监督,一切只能依靠自己。为此传发中心和某发射台工程技术人员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改造工程完工后,某发射台发射设施和整体装备水平全面提升,安全播出保障能力得到增强,为发射台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改造工程同时为全国大功率中波发射台原址更新改造创造了一种新模式,积累了宝贵经验,新系统的合理配置以及创新技术的应用对中波台建设也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1三、主要技术创新点
项目主要创新点有:
1、中波天线网络针对南方雷暴天气多的特点,采用多种防雷技术专门设计,电感由线径4.5CM铜管绕制,采用高压真空电容,设置同台播出的另两套中波广播的阻塞网络,采用多重防雷手段:石墨放电球、天线对地并接微亨级电感,输出通路设置三级隔直电容,提高了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防雷性能,确保优质安全播出。经浙江科技信息研究所查新:多种防雷手段的200KW中波天调网络在全国200KW以上大功率中波发射台中创新使用。
2、安防监控系统采用全数字方案,在200KW中波广播发射台采用数字摄像头,信号利用地埋光缆数字传输,红外对射设备就近取电,缩短电源线,防止中波通过电源线串扰进红外对射系统,信号传输采用点对点方式。图像信号清晰,无网纹干扰,红外对射布防正常使用,有效解决了在全国200KW中波台大功率高场强下传统监控摄像系统会受到高频影响,图像产生网纹、红外对射受到干扰的难题。
3、应用模块式水冷机组建设冷却降噪除尘系统,隔绝与外界的空气交换,大大减少灰尘进入量,达到发射机室恒温,恒湿。系统自投入运行以来,效率高,运行可靠,为全固态发射机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和条件,为安全播出提供了保障。据了解,在全国大功率中波台中还没有利用此种方式冷却降噪除尘的先例。
四、项目详细内容
1、立项背景
某发射台是省属最大功率等级的中波发射台,承担着广播电视集团AM810KHz江之声(发射功率200KW)、AM1530KHz城市之声(发射功率50KW)、AM603KHz旅游之声(发射功率10KW)三套节目的中波发射任务,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也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与纽带。发射台建于1954年,前身为江人民广播电台某发射台,至今已有近60年的历史,服务区域主要为杭嘉湖宁绍及苏南、上海等长三角发达地区,覆盖人口6000万。
近年来,由于受高清电视、数字广播、互联网和移动多媒体等新兴媒体的冲击和影响,调幅广播在全国范围内均出现收听率降低、受众群减小、影响力收缩现象,导致技术改造滞后,跟不上广电技术飞速发展的节拍。某发射台除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进行过发射机、供电系统、信号传输链路局部升级改造外,技术改造总体投入不够,系统装备和技术水平已明显陈旧、落后,尤其是浙江广播主频率浙江之声810KHz主备发射机超期服役,故障不断,严重影响发射台安全播出和保障能力,技术改造已迫在眉睫。
随着国家广电“西兴工程”的推进,加上在“5.12汶川大地震”、2009年初南方特大冰冻灾害等特殊时期中波广播显示出了重要战略意义,使中波广播重新得到认可。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对此高度重视,并得到省财政厅、省广电局的大力支持下,2009年8月,某发射台改造工程正式立项。
2、详细技术内容
改造项目总投资1015万,包含两方面内容:发射设施的更新改造,配套设施的改造。
1、设施更新改造:
(1)、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拆除810KHz原200KW电子管板调机、1530KHz原50KW发射机各一部。对发射台三个频率的发射机、倒换和配套设备进行重新布局和设计。
(2)、安装调试HARRIS DX-200(200KW)、HARRIS 3DX-50(50KW)全固态发射机各一部。
(3)、同步更新810KHz馈电路由和天线调配网络一组。引进126M 4英寸Andrew软馈地埋敷设用于810KHz高频信号传输。安装Dielectric倒换开关一只实现200KW、100KW主备发射机倒换功能。安装400KW仿真假负载一台用于810KHz主备机日常使用,建设天调网络实现阻抗匹配、对同台发射的另外两台节目的阻塞、良好避雷功能。
(4)、完成现用另外四台发射机移位。对三个频率发射系统进行联调,试用正常后,利用凌晨停播间隙进行新旧割接。
(5)、对改造以后的广播发射系统进行技术指标测试和调整。
2、配套设施的改造:
(1)、完成冷却降噪除尘系统建设。采用模块式水冷机组搭建系统建设方 案,实现发射机室恒温(常年控制在23度),恒湿(50%),降噪除尘功能,并满足节能环保和稳定运行需要。
(2)、完成发射区域安防监控系统建设。采用全数字方案实现200KW中波台 重点区域的实时摄录,监控,回放和技术区域400M小围墙的红外对射设防功能。
(3)、完成主机房和发射机室整体改造,满足全固态发射机的运行要求。
(4)、完成附属用房改造。利用闲置的180M2短波机房改建解决发射台长期 以来一直没有后勤用房的困境,利于发射台日常管理。
(5)、完成810KHz天线调配房和射频电缆工艺管道建设,为新天调网络和 高频传输软馈提供配套。
(6)、对配套设施进行强弱电及给排水改造。
改造工程按照上述内容制定了详细缜密的实施方案,并充分考虑改造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不利因素,对安全播出可能产生的影响,制定相应对策和应急预案(抽调技术力量,加强值班、巡查、维护,在第四发射台搭建发射机作备份等)。由于科学规划、操作规范、专人监理、措施得力,再加上全体职工的热情参与,改造工程始终按照预定计划顺利推进,取得了最终的圆满成功。
3、与当前国内外同类技术主要参数、效益、市场竞争力的比较
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某发射台广播发射系统的改造主要由技术设施改造和配套设施改造组成,采用的技术和方案,与全国部分大功率发射系统改造基本类似,但有明显的特点和优点:
在天线调配网络的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全固态发射机对防雷的敏感性,针对江南雷暴天气多,某发射台天线场地条件比较差(场地狭小,总共两座天线,拉线塔和自立塔相距不到200M)的特点进行了专门设计,创造性地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提高了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防雷性能。一年来,基本没有发射机由于雷电保护导致降功率和损坏器件发生。
采用Dielectric倒换开关和Andrew软馈地埋敷设搭建810KHz高频传输路由,解决传统明馈阻抗不稳,软馈架空难以维护的问题,提高了系统效率,具有更高的运行指标。
采用全数字方案建设安防监控系统,图像信号利用地埋光缆数字传输,红外对射信号采用点对点回传,跟传统建设方案相比,图像更清晰,运行更稳定。
另外在制定配套设施改造方案时充分考虑全固态发射机对运行环境的高要求,针对发射台临近104国道的现状,进行了探讨和摸索,采用模块式水冷机组建设冷却降噪除尘系统实用,可靠,对发射机运行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四台老发射机改造前由于积尘影响,故障不断,一年以后,运行趋于稳定,状态越来越好,间接延长了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某发射台广播发射系统的整体改造,与其他大功率台改造相比,在应用技术和方案制定、实施具有更强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合理性。
4、应用情况
改造工程完成后,极大地改善了某发射台技术设施的运行环境,发射设施得到全面更新,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国标和行标。
(1)安全播出保障能力和发射台整体技术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发射设备的更新换代和运行环境的更新改造,使得某发射台的整体面貌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使大家的业务水平得到跃升。过去碰到雷暴天气,经常发生设备降功率保护或器件损坏,一年以来已不再发生。810KHz新建高频路由和天调网络的投入使用,也使得系统的效率更高,运行可靠性更有保障。
(2)值班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工作压力大为减轻。由于运行环境的彻底改变,四台老全固态发射机过去由于灰尘引起接触不良引发的故障越来越少,运行状态越来越好,一年来已少有过去经常需要赶赴一台处理特发故障的经历,也间接延长了发射机的使用寿命,节约了大量的改造资金。
(3)为发射台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项目工程在不停播的前提下,创新思维,开拓进取,圆满稳妥地处理好了安全播出、设备更新、土建施工三者的关系,探索出了一条大功率中波发射台的原址改造的新路子。更为重要的是,改造工程同时锻炼了一支能吃苦、会战斗的技术队伍,为某发射台今后的发展和改造提供了良好的人才保障。
第四篇: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实践
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实践
摘 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人们的生活水平、精神生活水平都在逐渐提高,推动了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改革,加快了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本文介绍了广播电视发射天线的概况,论述了广播电视发射天线的基本原理以及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的特点,通过举例说明了广播电视天线的实际应用,希望能为我国广播电视天线发射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 广播电视;发射天线;应用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40-0089-02
绪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广播电视行业也取得了较大进步,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广播电视的发展实质是技术的革新,尤其是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增强了信号的接收。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已经较为成熟,解决了传统发射设备信号质量差、能耗高、易发生故障等缺点,发射设备也由电子管变为了晶体管,广播电视已经进入了数字化时代。如今人们加大了对广播电视的研究,技术更新越来越快,推动了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向固态化、信息化的发展。广播电视发射天线基本概述
想要推广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就需要对该技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的核心组成部件就是天线,决定天线工作好坏的参数有输入阻抗、天线主瓣、极化、天线增益等。输入阻抗受到频率的影响,当输入阻抗与馈线阻抗越来越接近时,匹配度就越来越高,传输速度更快。而天线的外形、制作材料、大小、构造等也影响到了天线的增益,这些因素如果设计合理,天线的辐射面就会增大,性能会更好。广播电视发射天线为全向天线,能够使自由空间波与导行波自由转换,使设备能够输出声音、图像信号,将电磁波能量整合到水平方向里,再通过组阵不仅提高了天线的信号,也使得信号具有空间方向性,之后通过计算机技术与模型进行计算,使用户得到最佳体验。广播电视发射天线的基本原理
广播电视发射天线发出的信号是电视台先发出中短波,天线将其转变成电磁波传播出去,用户的天线接收此电磁波后就可以通过一系列处理转变为声音或图像。从中可以看出,天线起到了中转站的作用,既要接收中短波又要发射电磁波,并且,天线发射电磁波不用连接发射机,利用馈线与天调网络就能将信号发射出去。天线的主要工作流程就是接收广播、电视台发出的信号,并将其转变为电磁波,通过馈线与天调网络发射电磁波,用户端的天线会接受此信号,将声音、图像展示在人们的面前。
中波信号的发射需要一个天线铁塔,此铁塔底部绝缘,上部为金属,天线的馈线与底部相通,另外还需要铺设地网,目的是减少能量损耗,增大天线覆盖率。地网的铺设应以铁塔为中心,铺设半径1米、深0.8米的铜质网线。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天线、馈线、铜质地网线的质量会对天线系统的发射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尽量选用优质的产品。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的特点
4.1 一般技术特点
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既有输入特性又有输出特性,输入特性是指天线在发射广播、电视信号时产生的阻抗。而输出特性则影响着发射信号的功率、馈线的稳定性,天线工作时的负载、声音、图像信号输出功率等。
4.2 传输技术特点
传输特性有两方面特点:1)传输特性是指声音、图像信号传播通道的特性,包括线性失真与非线性失真;2)传输特性又包含音频特性、振幅特性、调制特性等。
4.3 安装技术特点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广播电视已经成为了每个家庭的必需品,是一个家庭重要的娱乐方式,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对广播电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广播电视发射天线必须提高技术。可以将发射天线安装在高处,这样就可以接收更多的广播电视信号,但是需要注意天线的防雷击、大风、暴雨等恶劣天气,避免信号中断影响人们的使用。此外还需要考虑到天线的信号覆盖范围,提高天线的发射功率,即使在多人同时使用时也能使每一个用户都能接收到较强的信号。广播发射技术与电视发射技术
5.1 广播发射技术
如今使用最广泛的信号发射机是调频发射机,它不仅可以调节声道,还具有其他方面的功能,例如使用单声道调频、多节目调频等,使播放出去的广播声音清晰、信号强、无杂声与失真、不串线等,提高了用户的体验度。
5.2 电视发射技术
电视发射系统主要包括:电视发射机、控制机构、馈线、音频与视频输入设备、天线等。电视发射技术的工作原理是:电视发射机对设备信号的频率进行调节,挑选出功率较大的射频信号,之后再利用馈线将此信号传给天线,经天线转变为电磁波发射到固定的接受地,这便是电视发射系统的整个工作流程。
5.3 广播电视发射信号一般为中短波
1)中短波发射基本的结构。
中短波发射有以下几部分共同完成:(1)信号发射设备,包括发射机与馈线;(2)传送设备,包括接收器、微波机、收转机等;(3)电源设备,包括变电设施、配电设施等;(4)冷却设备。此外还需要配备必要的监视、监听设备。
2)中短波发射特点。
通常情况下,中短波可以承载120个频道,且无线电波还可以通过地面传播,这种形式的传播不但稳定,很难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而且信号质量好,使用中小功率的发射设备即可完成信号的发送。由于短波传播距离远,所以国际广播中一般使用短波。广播电视发射天线的应用
6.1 蝙蝠翼天线的应用
广播电视发射天线中最常用的就是蝙蝠翼天线,由于其由两个正交的对称的半波振子构成,因此又称正交振子天线。当两个正交振子处于一个平面上时,由于面积大,频率匹配密切,信号发射是最强的,能够解决电波反射对用户使用的影响。另外,蝙蝠翼天线的同频宽度可达25%,可以不用截止绝缘子;这种天线平面辐射大,轴向辐射小。外形如下图所示。
6.2 缝隙天线的应用
缝隙天线就是在一个导体面上开出几道缝,因此又称开槽天线。缝隙天线长度等于发射电磁波的半个波长。缝隙天线一般被用于导航、雷达通讯、飞行器等方面,例如我国的“东方红一号”就是用了缝隙天线。缝隙天线的结构较为简单,可以对特定口径场进行控制,因此近几年来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下图为缝隙天线的形状。
6.3 广播电视发射天线的应用现状
根据调查研究显示,我国的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已经在许多城市中实现了数字电视与数据传输,正在向城镇发展。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收听到的、观看到的节目声音会越来越清晰,画面也越来越艳丽。数字技术提高了信号的传输质量,消除微波干扰,提高了通信容量与抗干扰能力。结论
时代的发展带动了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的发展,对于广播电视行业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机遇与挑战,如今技术更新越来越快,广播电视天线发射技术应不断创新技术,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推动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不同的需求,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管延发.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及应用[J].价值工程,2010(11).[2]宋士天,吴虹,戈立军,等.一种基于MIMO-OFDM技术四发射天线多接收系统的设计[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3]李占松.浅议并馈式自立中波天线原理及应用技术[J].科技传播,2009(1).[4]朱士涛,张安学,张金生,等.一种宽频带电视发射天线的设计[J].电子技术应用,2007(7).[5]于恩波.浅谈广播电子设备中的抗干扰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4).
第五篇:广播电视传输和监测系统
广播电视传输和监测系统
本节主要介绍了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与系统;有线传输技术与系统;卫星传输技术和监测的内容。
1.对于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与系统,应掌握:
广播电视发射台的任务,分类,节目传输途径;
中波,调频的广播发射机的频率范围;
中短波广播发射台的主要设备,节目传送设备的组成,电源设备的构成;
短波的频率范围和传播特点,短波频段的用途,中短波广播发射机测试项目的三大电声指标;
电视发射机的调制特点和调制原理;
数字电视发射机的测试项目
调频广播发射技术的调制方式,工作原理,调频广播的特点;
调频发射天线的应用领域,常用的天线形式,馈线的主要指标和主要参数特征。
冷却系统的冷却方式,假负载的作用,配电系统的作用和装置。2.对于广播电视有线传输技术与系统,应掌握:
有线电视的概念,有线电视的系统构成,有线电视系统的结构图;
数字有线电视的优点,数字有线电视传输模式的种类;
数字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HFC的结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
信号传输部分的主要信号源。3.对于广播卫星传输技术,应掌握:
广播电视卫星的概念,大容量卫星可转播的数字电视节目数量;
系统对广播卫星的要求,系统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
卫星电视信号源的构成;
广播电视中心在系统中的作用;
直播卫星上的有效荷载和直播卫星的服务舱的构成和用途;
地面接收方式和联系方法;
DVB-S直播数字卫星电视系统的结构图和各组成部分的作用。4.对于广播电视监测的内容,应掌握:
广播电视监测的概念,基本任务;
无线广播监测系统的监测范围,主要构成;
广播电视监测数据处理中心,直属监测台,遥测监测站,中波数据采集点的工作内容;
有线广播电视监测网的功能,有线广播电视监测系统涵盖的技术;
工程人员应熟悉的技术;卫星广播电视监测系统的工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