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议网络传播对自我意识的作用论文
一、网络传播对当代青年自我意识影响的观察分析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上聊天、公共交流平台、网络日记和网络游戏等网络交往形式开始融合。比如魔兽游戏即综合了游戏、即时聊天工具、公共交流平台等形式;人人网也包含了即时聊天、对抗游戏等功能。本研究试图通过观察和访谈魔兽玩家、BBS版主和人人网用户三个交往主体来反映网络交往主要形式对自我认知的影响。
(一)“我们都是魔兽玩家”
魔兽,全称魔兽世界,是暴雪娱乐制作的一款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参与者称作“玩家”。玩家LY,1986年生于四川,男性,崇尚个性,有活力,不失责任感。法学专业大学二年级学生,学习之余广泛参与各类活动。
1.完整的世界比现实更宏伟
LY具有7年的网游经历,资深玩家。他认为“魔兽和其他的很不一样,完善的故事背景和属于自己的历史,让人感觉它已经不是一个游戏,而是一个真实的世界。”LY所说的历史,是暴雪娱乐公司为推广游戏专门编著的小说,至今已出至十五册,依靠这些故事,游戏被打造成一个拥有完善背景和庞大历史架构的魔幻世界。游戏角色方面,魔兽世界设计了12个个性鲜明的种族和10个拥有不同技能的职业。且均有各自鲜明的特色,包括各个种族故事背景、城市、能力天赋以及不同的运输方式和坐骑。游戏规则方面,角色拥有各类专业技能,通过团队作战可以增长级别,当达到一定级别后可以购买私人坐骑。甚至游戏有自己的流通货币“G”。
2.现实社会规范的虚拟世界观
游戏中,玩家少了很多现实社会的约束,但是在LY眼里,这个虚拟的空间也并不是什么都虚无。“你可以在里面随便发泄情绪,并且不用担心发生肢体冲突,但这并不是没有办法惩罚你。通过公共区发言举报你,大家知道了就都不愿意理你,也不愿意和你组团战斗,时间久了,你就失去在这个世界生存的意义。”可以看出现实规范在网络空间里得到了延伸,虚拟角色背后是生活在真实世界的个体,内化的规范性在网上交往时依然发挥着作用——如果要生存,你就一定要守“规矩”,用实际行动赢得口碑。不过这些规范有着非常清晰的逻辑指向,那就是维护有利于所有玩家的环境秩序。
3.真诚的无身份交往
在魔兽世界里,现实身体是缺席的,角色是虚拟的,可以根据玩家意愿任意更改。对于这一点,所有玩家十分明确,因此在选择交往对象的时候,像长相、身高、年龄、性别、职业、财富、权力等这些在现实中的择友参考条件通通忽略,取而代之的是在共同完成任务时表现出来的能力、品质和幽默感等作为人最本真的“灵魂”。这些情感的交往也可以让生活在压力之下的人们在心理上得到安慰。这是网络交往的效果对现实生活感受给予了正向的作用。
(二)BBS版主的科技梦想
BBS的英文全称是BulletinBoardSystem,“电子公告板”。BBS最早是用来公布股市价格等类信息的。随着科技的发展,BBS系统已经发展成用户可以以匿名的方式通过远程访问,用电子信息的方式发表自己观点的设施。小W,男性,1987年出生,重庆某高校大三学生,来自重庆区县的农村,现为所在高校某著名论坛的版主,主要负责综合课堂和硕博招生两个版块。
1.由情感性关系向工具性关系的理性转变
小W从小学五年级起开始接触与使用电脑,主要用于娱乐消遣。初中开始接触单机游戏,从高一开始接触互联网,看视频、上论坛灌水、聊天。进入大学后,使用网络的习惯还在延续,但网络交往发生了变化。刚上大学时,小W注册了一个以学校命名的论坛。小W认为,加入这个社区是为了寻找一个归属感,通过论坛从别人身上了解了一个大学生应该做什么。之后,在决定考研后,“就开始经常去硕博招生版块去交流,借鉴经验,下载资料,但有些资料要高级别才能拿到,就开始有目的多发帖回帖,决定申请管理员——管理员可以看到所有的资料,这个很有吸引力。”在小W身上可以看到他基于网络交往与他人建立关系经历了一个从情感性到工具性转变的清晰脉络。之前接触网络是为了娱乐消遣,但当网络的技能不断增进,随着年龄的增长,小W开始有意识地通过网络交往达成一定的目标,而落脚点是在于有利于现实中自我的成长和发展。
2.虚拟社区的现实性
为了吸引网友发帖、回帖,各类BBS都有激励机制。这个空间里并非我们想象一样平等,而是和现实社会一样,存在“阶级”划分。不同的等级,标志着不同的权限,虽然这个等级的身份和现实生活中的出身、背景不尽相同,但含义相似。网上的成长规则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延伸。小W所在的论坛也不例外,有自己的积分政策,按发帖数、在线时间、威望等折算积分。积分增加,你的身份也会从乞丐、法院实习、书记员、审判员到审判长逐级上升,一直到终身大法官。随级别的增加所获得的查看权限也相应增加,这一点就是网络空间的“按劳分配”。
3.受限的权力
在BBS环境里,版主依靠技术获得的权力是确实存在的,一方面他可以对发言进行管理,也可以根据发言的情况对用户给予封号处罚,而这些判断的标准相对主观;另一方面一般版主发言可以收到更多回应。但小W在使用手中的权力时并没有影响日常生活,他把网上和现实界分得比较清楚,而且他也把这种权力看作是版主这个身份赋予给他的责任,“作为版主有责任让这个版块健康地发展,更多的是一种服务。”小W的这种权威感并不明显,不会影响到现实生活中的认知,但权力的便利让他有机会接触更多的资源,促进客观自我的成长与发展。
(三)人人网的另一个自我人人网,是中国最早的校园SNS社区,不仅具备了博客展现自我,记录自我的功能,还拥有更多即时交流的方式。更重要的是,他鼓励用户以实名注册,排除了网络交往的匿名性。WML,人人网实名注册,80后,男性,河南人,大学二年级,个性活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大一开始接触人人网。
1.交往主体人人网页面的文本呈现
人人网的个人主页由用户发布的部分主要有:个人资料、状态、相册和日志,现就这几个类别的文本对WML的人人网主页加以统计分析。综合数据和分析如图1,WML的个人主页上发表各类文章为287篇,其中心情独白部分是通过心情的表述表达自我形象,相册中有照片虽然是陌生人形象,但用户认为其与个人的形象有一定的关联,因此也将其归属为表现自我形象的部分,加上直接表现个人形象的共为98篇,占总篇数34%;生活记录为112篇,占39%;娱乐为12条;表达观点的有15条,其余与文章分析关系不大,归为无意义部分。从图表和数据统计可以看出,WML的人人主页主要承担了记录生活和表达自我的功能。从文本呈现分析,WML在人人网上呈现的形象为:外型不错的个性形象;伤感的诗人形象;广交天下好友的豁达形象;注意内省,但较少关注社会和学习。
2.经过修饰的网络自我通过对WML长达5个月的观察,以及与其同学访谈,发现其个性特征大致为:长相一般,不算突出;语言能力和工作能力较强;比较有自信,善于表现,有良好的交际圈子;情绪化,易激动,好争辩。这种基于WML现实交际得出的社会评价,与在人人网上呈现的自我形象存在一定的偏差。而通过对当事人的访谈发现,其对自己的认识与现实观察得到的结果有很大的出入,但与网上呈现的形象表现出了更多的一致。可见,对自己这种认知先于网络的呈现,可以认定WML在人人网上构建的自我是根据自我的理想化认知完成的,与客观存在有一定差别,其在网上形成自我的时候进行了一定的选择和修饰。
3.网络环境的社会化成就
生活像块多棱镜,总会折射出我们不同的侧面。对于在不同领域表现出来的个性差异,WML有着清醒的认识:“其实文字表现出来的我和别人眼里的我是不同的,平时大家觉得我比较随性,贪玩,不上进,但文字里的我就显得很深邃,但这两个都是我自己,我是个矛盾的人。”WML认为生活在社会当中就会有许多不同的身份,每个身份需要用不同方式来应对,网络只是多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平台表达而已。像WML表现的一样,很多人都清楚地了解到自己不同的身份,懂得在不同时间释放自己不同的情绪,比如在工作时就要严谨,回到家里就要变得亲切。
二、研究结论
自1987年中国开始引入互联网,20多年以来,我国社会对待互联网的态度也日趋客观,用户的网络媒介素养也较原来大有改观。通过对以上主体的观察分析发现,网络交往主体对网络自我的认知比原来更成熟。
(一)延伸与约束
互联网技术以匿名化、操作简易化的特性赋予了网络交往隐蔽的特性、网络社会平等性的特点。但随着国人网络交往时间的增加,虚拟社会并没有出现之前想象的无政府状态,也不如我们预期的平等无差别。三例研究可以看到,互联网为网络交往相较于现实世界的社会交往提供了更多的便利。现实社会的普适价值,依然在网络交往中被奉为圭臬,并为交往主体主动接受并践行。虚拟身份对于现实身份的背离,在某种程度上,也许是对于现实主体所受制约的一种补偿。无论如何,虚拟身份与现实身份之间的隐秘联系仍然是主体的个性品质,而这正是交往的核心所在。
(二)网络交往克服了现实交往障碍,有利于自我成长
现实社会里,我们制造了一些人为的符号以便于我们在交往中标记,但人为的约定却逐渐制造了一些交往障碍。网络交往平台,在无身份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上使我们更容易达到有效率的交往效果。魔兽世界里,为了共同目标奋斗,可以忽略年龄、职位、性别,我们更容易找到忘年交这样的纯粹感情;网络交往的即时性让远距离交往变得更频繁、更有效率。BBS里志趣相投让人们发言更踊跃,这种主动性交往对象的选择改变了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内敛和沉默;人人网的个人修饰让人克服了现实生活的刻板印象,让我们更容易找到理想的交往对象。少了现实阻碍,我们在网络交往里更容易表现出真实的一面,不断通过交往对象的认可,从而达到对自我概念的强化和掌握,有利于真实的自我(也可以说理想自我)的成长。
(三)线上线下自我肯定的平衡机制
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现代人生活节奏变快、压力变大,消极情绪得不到发泄。网络空间交往廉价,较易成功,使其成为我们缓解压力的安全阀。网络空间为擅长互联网技术的人们找到了一个发挥能力的平台。现实生活中,当人们不能在一个领域里获得成功时,健康的解决方案就是去寻找其他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所长。网络空间为现实空间扩展了一个舞台。换句话说,当他在线下不能获得肯定时,他可以在线上找到自我的肯定,而当线上不能获得肯定时,他又会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别的领域。同时,从以上个例可以看出,交往主体对线上行为和线下行为有比较清楚的认识,一般不会把线上的破坏性行为带到现实中——这明显是不利于自我的。此时,自我心理防御机制发挥了作用。
三、网络交往角色扮演的社会化意义
随着国人网络素养的提高,人们能够越来越客观地正视网络。从以上个案中发现,人们一般不会把网络构建的自我当作自己的全部形象对待,而是逐渐把这个虚拟的“我”作为现实的“我”的一个“分身”——很多真实的“我”中的一个。人们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来建设自我和发展自我。网络自我,虽然是虚拟的,但是基于现实的,不管人们的想象力多发达,在交往的深入过程中总会受到现实自我的制约。网络交往的角色的选择和现实生活中的选择是一致的,是基于自我的客观实在和设想的一种探索,而不是凭空的想象,不会与现实中的自我发生颠覆性的冲突,相反能丰富自我认知,是自我概念成长的一种促进。
第二篇:自我意识,心里论文
自我意识,自我性格剖析,是对我自己及自己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体验、评价。这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点、多层次心理系统,是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大学阶段正是一个从青春期向成年期转变的重要时期,也是人的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正处于成长期的我来说,“认识自己”堪称是一道难解的人生方程式,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人生教科书。
“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说实话我总觉得对自己不够了解,自己是一个永远解不开的谜,或许这个谜底永远在我内心深处。但是我通过别人来了解自己毕竟旁观者清,当然我也能感觉到自己也是这么一类人。
我够自信,乐观开朗,每天你都可以听得见我独特的笑声,感受我一天的喜悦。我总认为自己不是最差的,相反,还可以是最好的。还有就是我够果断,但我觉得这是建立在我自信的基础上的。我做事有个特点,那就是当我真正决定做某件是后,不管己做的对与错,我都坚持走下去,而且永不后悔。或许是我自己逃避吧,我不喜欢总是幻想“如果我不去做这件事情我现在会怎么样”。我一直认为,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风雨兼程。还有就是当你选择了一方后,必然会有失有得,所以我们要学会舍得。我另一个特点就是我积极主动。说实话我个人不这么认为,我只是觉得我做的是我分内的事,我只是将我自己的事情做好而已,或许这跟我做事风格有关。我喜欢做什么事情都要在工作日之前做好,而且追求完美,力争做到最好。我是一个目标明确的人,为了我的奋斗目标我一步一个脚印,勤勤恳恳踏踏实实,我坚信,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自信,有目标造就了我如今工作狂的我,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之下,我总是以工作为先,学生工作中我能感受到以后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让身心疲惫的我可以继续保持一点点的活力。
我是一个优点不少,缺点也很多的这么一个女生。我做事情很强制,同时喜欢将自己的想法强压灌输与他人。还有就是我做人做事很少关注细节,很少关注别人的想法,简言之就是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还有一点不知道是优点还是缺点,我不喜欢将自己喜怒哀乐全部表现在脸上。但是恰恰相反的是我就是很明显的显示在我的脸上。我喜欢一个人默默的承受,然后找一种方法将自己的不开心的事情散去,比如逛沃尔玛等等。
我有时候在想,为什么我是这样的一个人,为什么?我发现,这可能和我生活的环境有关。学校、家庭、社会等等对我影响是在不小。我从小就生活在一个轻松的家庭环境中,我的爸妈从来不会要求我做什么,我的童年大部分时间都是花在玩上面。整天不见人影,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给我一直营造一种那个轻松的氛围,而且是随心所欲,者可能和我后来养成的缺点有很大关系,不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最近我的好朋友对我评价说我太善良了,不会拒绝别人,朋友哪怕是很普通的朋友让我做件事,我总是觉得我应该竭尽全力去做,而不是拒绝。可是我发现这个存在很多问题,因为有些时候有些忙我不应该帮,而且应该制止。针对这一问题我现在非常后悔,我将是这改变自己,学会拒绝,但是这个问题的存在可能与我从小到大的生活环境有关,从小我找别人帮忙他们每次都是义不容辞,尽量帮我,在我的观念里我找他们帮忙他们找我帮忙都是一个观念,我们是好朋友,只有朋友才会提出请求,求助。而卧自己也是尽可能不要麻烦别人,自己能解决的就自己解决,不到玩不得以就不要。
从小到大对我影响最深的是我一路走来的老师,特别是高中三年的班主任。我现在的一言一行跟我的老师的教导师离不开的。记得我高中三年的班主任他一直对我要求很高。他不仅要求我学习成绩好,还要求我其他方面的能力也要得到锻炼,因此学生会是他给我报的名,他还为我创造舞台,让我自己尽情发挥,参加给类演讲比赛和主持活动。这不仅开阔了我的眼界,解释了很多好朋友,还让我体会到了痛并快乐着的感受,在高三的学习压力下我要坚守学生工作岗位,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事实证明,我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我让热爱紧张的充实。“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让我感受颇多,也真是这句话也是的我让成了现在做任何事情我都要自己脑子里过一遍的习惯,虽然细节还是不那么关注。“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伴随了我高中三年,一直到现在。这也是我高中班主任教导的,感谢您,老师!
我觉得我现在的个性的养成与我结交的朋友有很大的关系。我认识朋友每一位都是那么善良,简简单单,质朴。他们的思想方式深深地感染着我,让我拥有一颗宽容的心。感谢我的朋友。
针对我以上的各种缺点,我觉得首先要认清这是否是自己的错误。找出这个缺点的根源出处。首先我觉得我不用悲伤,每个人都有缺点。虽然不能完全改掉这个缺点,但是我觉得我可以更加完善自己。我应该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别人给我提的意见要学会分析,再三思考后做出再做出抉择。当然也不用全盘吸收,要批判的吸收。要多多关注细节,学会从细节入手,以小见大。凡是要懂得再三思考,多和别人讨论,不同的思想碰撞后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还有就是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提高自己的情商。多和高手交流经验,不管是学习上的还是工作中的。最后要做到的一点是做什么事情只要对的起自己就好,自己开心快乐了,别人才会感受你的快乐,开心。
第三篇:对自我意识的认识
对自我意识的认识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它可以分为自我意识和对周围事物的意识。
——马克思
自我意识是对意识的一种形式,同时一种认知心理结构,它组织、调整、综合着人自身的行为。它包
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节,构成了个性的基础。马克思曾经指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
识到了的存在。”这个被意识到了的存在,包括自身的存在,客观世界的存在,以及自身同客观世界的复杂
关系。人不仅能意识到周围事物的存在,而且也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能意识到自己在感知、思考和体验,也能意识到自己有什么目的、计划和行动,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那样做,这样做的后果将是怎样,应
如何调节自己的行动等等,这就是人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
系的意识。人们通过自我意识来真正认识自我,对自己进行体察和分析,通过内省,探求自己微妙的内心
世界,力求理解自己的情感、心理变化,自觉的从各方面了解自己,塑造自己的形象,设计自我模式,从
而不断完善自我。
“成功是产生于那些有了成功意识的人身上。失败根源于那些不自觉地让自己产生失败意识的人身上。”
——拿破仑.希尔
意识是人的心理发展的高级阶段。自我意识是个体的自我观,就是人对自己进行认识所产生的意识活
动。自我意识是个体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发生和发展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人类
特有的心理活动,它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社会交往过程中,随着语言和思维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这
一过程一般是在不知不觉的无意识中形成的。只有认识自我意识,驾驭自我意识,提高自我意识,你才能
战无不胜,从成功走向成功。一切卓越的人物都是先从有了积极的、追求成功的自我意识而走向成功和卓
越的。自我意识在人类的发展是上的作用属无法用其他事物来比拟的,既然它如此重要,下面我就结合自
身的理解说说自己对自我意识的认识。
——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可分以下三个阶段
①对自我的确认——确任自己是谁的过程。儿童在3个月时能辨认自身以外的世界,5个月后略知别人的存在,8个月后了解自我的存在,1岁后随着语言的发展他们能从自己的安全、生理等需要出发掌握了第一人称代词“我”的使用,如“宝宝”等对自己的称呼,产生了“自我概念”。
②对自我的评价。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周围事物的进一步认识,通过与人交往,自我感觉、自我意象得到
了发展,此时则为生理自我时期。
③对自我的理想。进入青少年期,我们的身心日渐成熟,面临着更复杂的自我选择,对自我的优势和劣势
有了一定的认识,自我意识水平有了较大发展,处处表现出自己的独立和自我理想,对自己的心理品质和
个性特点尤为关注,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也不再完全依赖于他人,在看法和行为上带有浓厚的自主色彩。
此时被称为“心理自我”阶段,此后个体的自我逐渐走向成熟。
——自我意识的层次
自我意识包括三个层次:对自己及其状态的认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认识;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自我意识不仅是人脑对主体自身的意识与反映,而且人的发展离不开周围环境,特别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制约和影响,所以自我意识也反映人与周围现实之间的关系。自我意识是人类特
有的反映形式,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一大特征。为什么人类能够创造出如此绚丽多姿的现代文明,我想与人拥有“至高无上”的自我意识密不可分。但我并不是宣扬意识决定物质的唯心主义,恰恰相反,我们应该注意到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从自我意识层次出发,最大限度的发挥意识的能动性。
——自我意识的功能
自我意识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影响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和行为的坚持性;二是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三是影响人们在活动时的情绪;四是影响人们新行为的形成和习得行为的表现。提高自
我意识水平能使人们善于调节和培养自己的非智力因素,激励我们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我;善于为自己
确立适当的奋斗目标;善于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措施,去努力实现目标;善于总结成败的经验教训,从
而采取补救措施,改进方法,达到对事物的再认识。因此,自我意识的培养能调动人的主动性、自觉性、自主性,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提高效率,培养能力,使人类不断发展进步。
——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
自知是智慧的,假如你对自己缺乏了解,你不妨多看看他人的“眼睛”。人总需与他人相处,与他人交
往,别人对自己的态度无疑是一面精确的镜子。过分的自我感觉良好,实际上是一种无知。因此每个人都
需要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因为自我意识是否良好是心理是否健康的关键。
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最困难的事情是正确认识自己。一个人只有当他认识到自己是美的、善的、能够
成功的,他才能在逆境中拼搏,去争取,尽力使自己成为心目中信任的那种人。一个人如果缺乏对自身的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最重要的一点是自信。一个人如果缺乏自信,自己不敢肯定自己,精神上自我打
倒,在事业上显然就不可能迈出坚实的步伐,再远大的理想也不过是没有暴光的底片。有人说:自卑是心
灵的自杀。一个人的自卑心理,是实现远大理想的巨大障碍。自卑的深层感受是别人看不起自己,而深层的理解是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卑的人,常常把自己看不起自己当作别人看不起自己,把主观的感受当作客
观事实。事实上,别人并没有那样在乎你,那样关注你的缺点,也没有你想象的那样看不起你,你大可不
必庸人自扰。
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中正确的自尊心是推动人心奋进的伟大杠杆。没有自尊心的人,就没有上进的动
力;自尊心过强,就会给人带来烦恼和沮丧。自尊时,别忘了自己有缺点和不足;自卑时,切记自己还有
在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人生的最大悲剧莫过于不能悦纳自己。自我肯定的关键,是有勇气承认和成为真我,包括你所有的优势、缺点和个性。这是一种你相信自己的勇气,是一种把这种
相信传达给他人的信心。一个人不管做事还是不做事,也不管你多做事还是少做事,也不管你做什么事,都会招来别人的议论或评价。记住:不要太在乎别人的评价。一个人的失败,不一定是败给对手,而恰恰
是败在不能清楚的认识自己,败在认识了自己又没有勇气征服自己。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归结起来就是正
确认识自己、自信、正确的自尊以及自我肯定。
——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的心理意义
一个人的心理发展历程一般都要经历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是心理成熟的标志,对心理健康起着重要作用。促进社会适应,和谐人际关系。实践证明,许多人社会适应不良及人际关系不协调是由于自我意识不
健全或不正确造成的。如果一个人对生理的自我、心理的自我和社会的自我认识、体验不正确,尤其是在自我评价及自我概念上与客观的现实差距太大时,就可造成社会适应不良和人际关系不协调,从而影响人的心理健康。正确的自我意识通过正确的自我评价产生合理的理想自我,并且通过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个体与群体双方不同的地位和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主动调节人际关系。对己、对人能够知己知彼,从
而保持良好的社会适应和人际关系,维护心理健康。促进自我实现,创造最佳心理质量。健全的自我意识通过合理的自我认识、良好的自我体验、自觉的自我调节和控制,从而促进自我实现,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心理潜力。按照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观点:自我实现是心理最健康和心理质量最佳的标志。有助于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当现实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不能统一,或在理想的自我实现过程中受到
挫折时,有健全自我意识的人能够自省,自觉地寻找其原因。一方面通过自我调节、控制,纠正心理偏差,努力缩小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的差距;另一方面重新调整认识,形成新的“理想自我”的内容,使自己的心理行为个体化与社会化协调、平衡、完善发展。
总之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正确认识自我是是作为当代大学生必不可少应具备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竞争
激烈的社会的风口浪尖上不迷失自己的方向,找到自己通向成功的正确的途径。客观认识与评价,过分的理想化,不允许有任何一点不完美的表现,那么就很容易导致社会适应困难。优势和潜能。
第四篇:浅谈文体活动对传播企业文化的作用
浅谈文体活动对传播企业文化的作用
【摘 要】企业文体活动对传播企业文化的作用,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一是认文体活动能提升企业的凝聚力;二是文体活动能促进企业文化的融合力;三是文体活动能助推企业文化的传播力。
【关键词】文体活动;企业文化
企业文体活动,是指在企业中开展的诗歌朗诵、歌曲演唱、情景剧、舞蹈、竞技比赛等多种表现形式的文艺活动。文体活动具有愉悦员工心灵、展现企业风貌、弘扬企业精神等独特优势,在转播企业文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文体活动能提升企业的凝聚力
日新月异的企业发展形势下,企业组织如何根据员工群众的需求赋予文体活动新的内涵,是企业具有吸引力和生命力的关键所在。就企业而言,文体活动需要最大限度吸引员工群众的参与,体现参与的普遍性、积极性,达到增强企业凝聚力,增强员工身心健康的目的。
开展文体活动有利于凝聚员工队伍。企业文化是企业价值观的集中表现,反映员工群众意识的精神风貌。在培育企业精神的过程中,员工文体活动能陶冶情操、振奋精神、强健体魄,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为员工所喜闻乐见。企业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开展文体活动能使企业积累丰富的文化资源,建设独具色特的企业文化,同时凝聚了员工队伍,升华了员工的精神世界。因此,开展文体活动在培育企业精神,传播提升企业文化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开展文体活动有助于维护员工健康。企业生产规模比较大,生产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而且员工业余文化生活比较单调。企业要从维护员工健康出发,组织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使员工在紧张的工作之余,通过文体活动减压释放压力,消除工作疲劳,调整心态,促进员工身心健康,促使员工更好的工作和生活。
开展文体活动有利于传播先进文化。员工文体活动蕴藏着丰富的主题,体现了企业精神和员工精神风貌,使它具有了先进文化内涵,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体活动所倡导的不仅仅是强身健体,更重要的是在竞技比赛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团队凝聚力,培养员工积极向上面对工作生活的人生态度,在员工深处引起共鸣,为员工群众广泛喜爱,充分彰显文体工作的思想架构与功能。
二、文体活动能促进企业文化的融合力
员工文体活动已从单纯的文化娱乐层面转变到企业文化层面,形成了群众文化的浓厚氛围,成为弘扬企业文化、展示企业形象、提升员工品格的重要方式。文体活动要通过阵地、协会、社区多种窗口,吸引员工群众踊跃参加,创造精品,提升品位,促进与基层文化的融合。
一是文体活动要利用员工之家、会员之家、文化广场等员工触手可及的阵地和资源,服务基层单位开展文体活动。要在服务员工、服务企业的过程中转变工作理念,积极探索多种服务模式,由被动接受工作到主动提供优质服务,赢得员工群众的认同和赞誉,成为员工展示自我的“窗口”,无形之中就传扬了优秀的基层文化。
二是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离不开工会工作的积极分子和基层文体骨干,这就需要广纳文体人才,发展文体协会,文体协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文体专干的压力,它使活动基层化、多样化、群众化,打造了基层文化品牌,形成了大文艺、大体育的格局。
三是社区是员工群众生活娱乐的主要阵地,同时拥有大量老年、中年和少年儿童文体爱好者。文体骨干要积极把服务手臂延伸到社区,主动把活动、比赛搬到社区和广场,通过主办、联办等形式,举办庭才艺表演、消夏晚会、棋牌类比赛等文体活动,丰富广大员工群众的文化生活,营造和谐、美好、健康的油区氛围。
三、文体活动能助推企业文化的传播力
文体活动作为企业文化的载体,不仅要注重娱乐性,更要注意以企业文化理念为指导,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宗旨、企业愿景等文化融入节目。因此,企业在开展文体活动时,必须用文化理念坐指导,紧紧围绕主题,全方位、全角度地表现所倡导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润物无声地进行传播宣贯。更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1、重在全员参与和领导重视。企业文化管理要以全体员工为中心,其传播的对象是全体员工。只有让每位员工都积极参加,亲身体验活动的乐趣和意义,才能确保文体活动发挥最大的传播效应。在组织文体活动中,领导必须以身作则,带头参加,与员工同台表演,员工才能发自内心地接受企业文化理念,其产生的影响更大,取得的效果更好。
2、重在形势多样和融合互动。利用文体活动传播企业文化,最大优势在于其形势多样、生动有趣,能够将人们喜爱的众表演形式综合起来,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从不同角度表现企业文化理念。同时,还要积极融合互动元素,精心设计适当的互动环节,增强员工的参与性和体验性,创造活动的高潮,使活动产生更大的冲击力和更强震撼力。
3、重在精心安排和气氛热烈。文体活动要取得良好的文化传播效果,必须进行精心策划。一是利用各种节日开展文体活动。在节假日开展主题文艺活动,激发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二是利用季节特点开展文体活动。春节开展健身操、越野赛等,夏季开展球类赛、消夏晚会等,秋季开展棋牌类比赛、趣味运动会等,冬季开展秧歌、跳绳等活动,丰富员工的文化生活。三是结合企业文化建设安排开展文体活动,突出文体活动的主体性、互动型和文化性,激发员工的热情,凝聚员工的力量,使员工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激发的激情投入到工作生活中。
4、团队协作,加强沟通。在文体活动的组织中,要给员工创造交流交往的机会,加强彼此间的协作与沟通,让大家共同克服排练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共同分享表演的成功和喜悦,从而增强相互间的了解和认同,形成更加强烈的团队意识和集体氛围,使企业文化的力量覆盖到全体员工,实现理念认同,达到行动一致,有助于企业文化的顺利传播。
总而言之,文体活动在企业文化传播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对内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对外宣传企业良好形象,有助于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和信任度。因此,要充分发挥企业文体活动在企业文化传播中的强大作用,积极主动地进行企业文化的传播和推广,从而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常桦。《企业文体活动策划与实施手册》 工人出版社,2008.1.[2]谢健、奚从清。《现代企业文化》 浙江大学出版社。
第五篇:试论企业文化传播对凝聚力形成的作用论文正文部分
试论企业文化传播对凝聚力形成的作用
在现代企业的经营中,沟通特别是“有效沟通”在企业管理中起的作用,已引起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开始意识到沟通对一个现代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企业要拥有恒久的生命力,必须具备良好的企业传播,而建立在企业传播基础上的企业文化传播,更是一种思想的传播,价值观的相互碰撞,它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试从传播学的角度来分析企业文化传播对企业凝聚力形成的作用。
1一、企业文化传播与凝聚力的关系
企业凝聚力,是一种能让企业每个员工既独立存在,又紧密凝聚在一起的力量。现代企业内部需要这种力量,它不仅可以使企业在成就斐然、乘胜追击时帮它更上一层,而且在企业陷入危机、面临灾难时唤起员工精诚团结共渡难关重新走向繁荣的勇气和信心。那么企业凝聚力的形成,与哪些要素相关呢?心理学家霍曼斯(G.C.Homans)在50年代提出了群体组成四要素理论,阐述了凝聚力形成的影响因素。他认为,任何一个群体都是由活动、相互作用——信息沟通和行为相应、思想情绪——群体成员的态度、感受、意见、信念、思维过程和群体规范四种要素组成的系统。在此基础上,有些行为科学家还提出八要素理论。认为有八种要素影响到群体的凝聚力,这八要素分别是:
1)成员的共同性。共同性——特别是共同目标和共同利益越多,群体的凝聚力越大。2)群体规模的大小。群体的大小与凝聚力成反比。
3)群体与外部的关系。群体与外界越隔离、外部对群体的压力越大,则群体的凝聚力就越大。
4)成员对群体的依赖性。群体越能满足个体需要,即个体处处得依赖群体,则群体凝聚力越大。
5)群体的地位。有光荣称号,或有较高技术水平,或有富于挑战性工作,或有较多经济报酬,或有较多晋升机会,或有较多自由而不受太严厉监督的群体,其凝聚力一般较大。
6)目标的达成。凡能达成目标的群体,其凝聚力较大。7)信息的沟通。信息越畅通的群体,凝聚力越大。
8)领导的要求与压力,领导越强调成员应遵守组织规定,群体的凝聚力也就越大。“群体八要素理论”告诉我们,当企业文化信息沟通顺畅时,群体的凝聚力就大。并且,企业领导在文化传播过程中起到了主导作用,他所强调的“制度文化”和身体力行的导向作1 用,都会影响整个群体凝聚力的形成。这在下文中将会详细地阐述。“成员的共同性”同样也影响着凝聚力的形成。企业员工在从事商品生产经营过程中,会逐渐持有一种有关创造财富和处理基本社会关系的价值观,它反映了一种群体意识——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信仰、共同追求和共同约束,是企业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企业文化价值观被全体员工认同以后,认识一致、目标一致、达成共识,它会成为一种粘合剂,从各方面把企业员工团结起来,在共同认识的基础上使企业有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企业各个成员乐于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自然形成一股推进企业发展的合力,即企业凝聚力。
1995年,联想集团的海外业务受到巨大打击,亏损近两亿港币,公司股票一度惨跌。当时香港记者采访四通集团总裁段永基先生时,问到他对联想集团前景的判断,段先生说他相信联想很快会振兴起来,因为联想有一个很好的决策班子和一支很好的员工队伍。果然,1996年和1997年两年时间,联想集团上下一心,群策群力,同舟共济,业务突飞猛进,体现了企业凝聚力的强大作用。试想,在企业面临危难之时,如果企业没有强大的凝聚力,如果没有员工的共同参与,这种力挽狂澜的壮举是很难出现的。而对于联想的员工来说,企业的兴衰成败与自己是息息相关,企业员工认同与企业共同发展,在企业面临关键的时刻,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人们常说,没有企业文化的企业是没有灵魂的企业,没有灵魂的企业自然也无法期待它会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因此,营造真实的企业文化正是企业启动凝聚力的核心要素。企业必须先拥有一个可以和员工共同分享的目标,然后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在企业全体员工中加强、深化交流和沟通,形成对企业物质文化、制度及行为方式、企业精神和价值观的共识,自然地把企业理念与员工个人理念相互融合,使企业精神内化为各员工自己的价值观念,转化为企业职工信奉的和遵循的心理习惯与行为模式,减少甚至消除企业内部冲突和分歧。从传播学上看,这种交流和沟通的过程就是信息传播的过程。传播是指信息传送者(传达者)和信息接受者(被传达者)之间意识的分享和共有。要想产生这种共有意识,信息发送者必须发送使信息接受者可以理解的信息。企业作为一种组织,没有传播,企业文化不会产生,没有传播,企业文化也难以延续、变化和发展。在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中,企业文化传播和沟通起着催化、引导的作用,在企业文化巩固和发展变革中,企业文化传播和沟通又起着凝聚和转型的功能。企业的传播大体可分为三类,即人际传播(包括个体与群体传播)、组织传播(指有正式建制的组织、部门、企业等)和大众传播(指以大众媒体为依托的传播)。企业文化内传播主要研究的就是企业内部存在的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人际传播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双向互动传播。而组织传播是指组织为实现目标而自主进行的内部和外部的传播活 动。有效的企业文化传播可以协调好各部门,能够满足企业及员工个人利益的双赢。
二、企业文化传播对凝聚力的作用
如果我们把企业中所有的管理要素都笼统地视为文化信息的话,企业文化传播普遍存在于企业活动的各个方面,它既是企业活动的具体形式,也是企业行为实在的内容。企业的决策、计划、执行、监督等所有管理活动,都离不开文化信息传播,文化信息的传播内容、传播模式、传播手段、传播速度、传播频率的选择,影响企业管理活动的直接结果,也决定了企业生存及发展的状况。因此,企业文化传播活动功能发挥的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企业生命力之所在。作为企业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综合体的企业文化必须通过在全企业范围内进行传播来发挥它的导向、激励、约束和消除内部冲突的作用,最终完成企业凝聚力的形成。
(一)企业文化传播的导向作用
一般地说,任何文化都是一种价值取向,规定着人们所追求的目标,具有导向的功能。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价值取向,规定着企业具有崇高的理想和追求,引导企业主动适应健康的、先进的、有发展前途的社会需求,而导向胜利;引导企业个体成员齐思一律地沿着一个方向、一个终极目标进发,即以自发一致的使命感导向。企业文化就具有这种导向功能。在企业文化的引导下,员工能够很好很快地认识到企业的愿景、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企业的一些基本战略思路,从而形成一种舆论氛围。在舆论的渲染下,其他人也会逐渐认识到这种目标,尽管刚开始的认识不一定很深刻,但是员工会不自觉这样去做,这就是文化的引导功能。在企业中,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要通过传播得以发挥。通过传播,员工才能很好地理解企业文化,自然而然地对自己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责任感,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企业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为企业尽责效力。在企业组织中,企业文化传播的导向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企业故事的导向作用
很多企业都有一些广为流传的故事,比如企业创始人打破常规、从无到有的成功、企业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等。这些故事不仅让员工知晓企业发展的一系列过程,更让他们通过企业传奇故事,在特定的情境下,自觉体会其中反映出来的企业文化理念和精神。这种方式比口号、语录来得生动,不容易让员工对企业的文化产生排斥和抵触。由于企业传奇中的情景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再加上传播过程中对细节的不断丰富,这就使得这些故事成为企业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3海尔砸冰箱事件这么多年后,还拥有如此高的关注度,就是因为此次事件早已与海尔文化、海尔精神相吻合,海尔通过“砸冰箱”使得海尔全员的质量意识大为提高。海尔把这个事件描绘为历史性事件,让追求细节、追求品质的文化像烙印般牢牢打在了每个海尔员工心中。海尔为自己的“细节”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换回的是今天畅销世界几十个国家,屹立全球500强企业的世界级品牌。海尔人善于用生动的故事来阐述海尔的理念,注重典型的树立。因为在确定企业的价值观时,提出一个理念并不困难,难的是让每个员工都接受和理解这个理念,张瑞敏把《圣经》讲故事的方法,应用在海尔的文化传播上,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达了复杂的思想内涵,让企业文化深入员工内心化为实际的行动。
在伊利公司有一个众所皆知的“狮子和羚羊的故事”:早晨,草原上的羚羊醒来,它知道新的比赛就要开始,对手仍然是跑得最快的狮子,要想生存必须在赛跑中获胜;狮子也在想,今天一定要追上跑得最慢的羚羊,否则就没有晚饭吃„„可见,强如狮子之强,弱似羚羊之弱,在物竞天择的广阔天地里两者面临的,源自求生欲望的压力都是同等的。伊利人以这则生动的寓言故事传递了企业注重竞争的文化理念,警醒自己:不管你是总裁还是小职员,为了保住自己的职位,必须尽心尽责、全力以赴,保持竞争的意识,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让伊利成为地球上跑得最快的“羚羊”!
企业文化的理念大都比较抽象,因此,企业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就要用生动活泼的故事做载体,对企业理念进行宣传和阐释,这不但真实而且更能鞭策和鼓励其他人,并且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使身处其中的员工在长期的熏陶之下,形成认同并且真正融入观念当中。
2.企业家身体力行的导向作用
许多优秀企业文化的诞生都缘于杰出的企业创始人或高层管理者。任何先进的意识和行为总是先在少数人身上表现出来,然后通过他们带动基层的职工,逐渐成为大家自觉的意识和行为规则。因此,企业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是当然的第一主体,是企业文化的创立者和传播者。传播者本身首先应该是接受者,然后才是传播者。只有当传播者接受了企业文化的实质性内容,对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及其相应的体系又全面的认同和准确的把握时,才能够在企业内部向普通的员工进行传播。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文化的内传播者——企业家,既是信息的接收者,摄取和处理大量的外来信息,接受本企业的文化,成为本企业价值观的忠实信徒,又是信息的传播者,与下属分析研究信息,成为企业精神的践行者,向普通员工传播本企业的文化,向下灌输企业价值观,准确地传播本企业文化。
一个企业家,尤其是在企业里众人仰慕的企业家,他的行为、能力和领导艺术对企业文化导向力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的风格、精神都会影响着其下 6
54属和员工,所以他首先要成为企业文化的身体力行者,努力地传递企业文化信息。英特尔公司确立了企业文化的六项准则,这六项准则是:客户服务、员工满意、遵守纪律、质量至上、尝试风险和结果导向。公司内部人人平等,高层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一样上班守时,不搞特殊待遇:没有给高层保留停车车位,没有管理人员的餐厅,每个员工平等的机会获得股权奖励。贯彻公司文化首先要由高层人员带头,一些看起来不太重要的小事,如果高层不努力做好,就会影响员工的执行。又如,金鹰集团的傅国定说,“企业领导虽是‘无品官’但是要做有品事,企业领导者人格一旦让职工敬服,就会有一种超越权力的影响力、号召力、凝聚力。”三十多年来,傅国定处处以身作则,带领全体员工为企业生存与发展呕心沥血,一心扑在事业上,他殚精竭虑,忧于人前,乐于人后,塑造了一个勇于前进的开拓者,善于探索的改革者和大公无私的示范者的企业领导人格形象。他始终以高尚情操、实干作风、正直行为、坦诚语言、廉洁奉公来展示人格力量;以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高风亮节影响企业的领导干部。如今,金鹰领导班子精诚团结,务实创新,并培养和造就了一支热爱企业、忠于职守、众志成城的优秀团队,形成了利于生产经营的强大凝聚力。傅国定成为 “务实开拓、艰苦创业、矢志奉献、追求卓越”的金鹰精神的象征,成为金鹰持续发展、长盛不衰的原动力。7
(二)企业文化传播的激励作用
文化在企业里有很重要的激励功能,这种功能是针对人的本性来讲的。人的需求其实不是单一的,一方面人们追求一种财富最大化,另一方面人在财富之外,人们有一种精神的追求。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来讲,有物质的成分,也有很多精神的成份,包括人们的这种尊重的需要,特别是最高层面的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等等。我们依据激励对员工个体的作用方式可以把激励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种。物质激励通常是通过满足员工的物质需求来实施的,例如薪酬激励、福利激励等。而精神激励通常是通过满足员工的精神需求来实施的,与物质激励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这是因为物质激励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出现边际递减现象,而来自精神的激励则更持久、更有效。企业文化的激励作用是指企业文化本身所具有的通过各组成要素来激发员工动机与潜在能力的作用,它属于精神激励的范畴。具体来说,企业文化能够满足员工的精神需要,调动员工的精神力量,使他们产生归属感、自尊感和成就感,从而充分发挥他们的巨大潜力。关键是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认同程度,一旦员工对企业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共鸣,那么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就具有了持久性、整体性和全员性的特点和优势。
1.特殊仪式的激励
人格是环境的产物,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受到周围环境的感染和熏陶。为了培养良好的企业文化,需要通过一些仪式(表彰大会、员工晋升庆祝会等),来弘扬企业文化的精神,或标榜体现企业文化的英雄模范人物。特殊的仪式往往能强化员工头脑中的价值观念,使组织目标变成可感知、可物化的因素。仪式是企业文化传播的形式,促进了员工对群体价值观的认同,使人们通过生动活泼的活动来领会企业文化的内涵,使企业文化“寓教于乐”。
企业中的特殊仪式,是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且由于其是可视和可以感觉的,已成为传播企业文化不可缺少的载体。例如,“餐厅经理第一”,是中国百胜餐饮集团树立起来最重要的企业文化,这体现了公司重视一切围绕第一线餐厅而服务的思想,同时也鼓励各餐厅积极进取,展开良性竞争。每年,在百胜集团中国区年会上,上百位来自全国各地的餐厅经理会因他们出色的成绩被授予优秀奖牌。中国百胜总裁苏敬轼先生会向取得优异业绩的资深员工颁发刻有飞龙的金牌—“金龙奖”,极富中国特色和激励性。对于每年在餐厅销售和管理上出色完成公司“冠军检测”考核要求的餐厅经理,公司都会给予特别礼遇,他们会从世界各地飞到百胜集团总部,由名贵轿车接送与总裁诺瓦克共进晚餐。又如,美国的Mary Kay化妆品公司,每年一度的表扬大会像选美大会一般,除了在大礼堂里连续举行好几天之外,与会者均打扮入时,颁奖晚会上则穿上耀眼高丽的礼服。杰出的女业务员各按业绩的高低颁发金戒指、钻戒、皮草,甚至有名的粉红色凯迪拉克大轿车。其作法,无非在公开表扬优胜者,藉以激发所有业务员的荣誉心。
不同的企业文化,有不同的仪式表现方式,但都是为了表现自己独特的企业价值观,鼓励具有卓越成就的成员,同时也激励其他成员奋发向上。企业也经常透过庆典活动笼络企业成员的感情需求,逐渐地使员工感受到企业大家庭的存在和自己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是幸福和自豪的,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归属感。
2.团队精神的激励
现代社会的人都是隶属于某一个团体的。在某些团队,人们会觉得心情愉悦,干劲十足,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下,整个团队成绩骄人,蒸蒸日上;但在另外一些团队中,人们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导致整个团队分崩离析。一个有高度竞争力的组织,不但要求有完美的个人,更要有完美的团队,团队精神是各企业的核心。团队精神一旦形成,将对员工有很大的激励作用。任何一个员工都需要和渴望得到企业的关怀和温暖,同事间真挚友好的帮助、领导们和蔼可亲的问候,都会让他们产生“家”的感觉。当和谐地融入到了企业这个团队之后,员工的思想认识就会得到升华,激励他们处处以团队的利益为重,严格要求自己;工作态度就
98会从被动转变为主动,愿意以实际行动为团队增砖添瓦。如何形成凝聚人心的团队精神,需要运用一定的沟通方式。群体组成八要素理论中,第七条也提到了信息的沟通对群体凝聚力形成所起的重要作用。
沟通不仅仅是用来服务组织的,它是组织得以生存的核心条件。比较畅通的沟通渠道、频繁的信息交流,使团队的每个成员间不会有压抑的感觉,工作就容易出成效,目标就能顺利实现。正如沃尔玛总裁所说的:“如果你必须将沃尔玛体制浓缩成一个思想,那可能就是沟通,因为它是我们成功的真正关键之一。”团队成员也要学会积极的与人沟通,凡事采取合作的态度。团队成员除了具有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之外,同时具有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工作的能力。在工作中我们经常会与不同部门或同一部门的不同成员之间有所接触,不同岗位的工作性质,内容和操作流程都会有所不同,而不同的个人,其性格、处事的方式也有所区别。如果对这些不熟悉,那我们工作起来就有可能处处阻滞,无法顺畅。因此,实际工作中必须多做些沟通、交流,抱着合作的心态,学会被别人领导和领导别人,这样的话工作起来就会事半功倍了。“八要素理论”之中还包含一个好的统帅和准确的目标,这也是影响团队精神和凝聚力形成的因素。当个人的目标和团队目标一致的时候,员工就容易产生对公司的信任,士气才会提高,凝聚力才能更深刻地体现出来。李嘉诚有言:“领导全心努力投入及热诚,是企业最大鼓动力,与员工互动沟通,对同事尊重,才可建立团队精神。”所以高层要把确定的长远发展战略和近期目标下达给下属,并保持沟通和协调。这时,企业团队成员都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团队的业绩表现出一种荣誉感和骄傲,乐意积极承担团队的任务,工作氛围处于最佳状态。
总之,激发员工的团队意识就是要每位员工都有一种归属感,让他们清楚地认识每个人都是团队中一个不可缺少的成员,并能激励他们自觉主动地为团队争荣誉做奉献,那么,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凝聚力就会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
(三)企业文化传播的约束作用
企业文化中的共有价值观念,一旦发育成长到习俗化的程度,就会像其他文化形式一样产生强制性的规范作用。正如让从小一直生活在中国的中国人去外国生活,就会不习惯,让职工离开一个共有价值观已经习俗化的企业去另一个企业就会不自然、不情愿。企业文化在传播中显现的强制性规范作用,大大加强了一个企业的内部凝聚力。
企业文化传播具有的这种约束功能,是一种全方位的约束,对每个企业员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都起到约束和规范的作用。西方管理认为人很懒惰,需要鞭策和约束监督,任何人7 都有基本的一个本性,人有一种机会主义行为倾向,即随机应变投机取巧,为自己谋取更大利益。举个例子,咱们刚刚过去十一黄金周大家可能出去旅游,你可能在途中要去吃一些瓜果,一些果品,从人的本能来讲,肯定希望把它很快扔出去,能很轻松的继续旅行。但是为什么没有扔呢?可能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方面可能是严格的制度约束力,比如抓住以后会受到很高的罚款,另一方面可能是自己的道德水准比较高,你认为随便扔东西会破坏环境,但是人的这种本性不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带着一大堆的废弃物很不舒服,谁不想轻松一点。在企业里,如果每个人都有这种行为倾向,一旦变成现实,就不利于集体的利益,企业的发展,就需要对它进行约束。一般是靠制度来约束。但是制度也存在一些缺陷:首先制度很难完备,另外你要使制度能够真正起作用,还要监督它执行。因此在企业里,除了正式制度以外,还需要非正式的制度,这种非正式制度我们讲就是企业的文化,那是一种软约束。把企业的文化“装进”制度,在有形的制度中渗透着无形文化,表现文化。因为企业员工普遍认同一种精神文化一般需要很长时间,而制度式的传播则会加速这种认同过程,当科学的企业制度逐渐成为一种优秀文化时,企业就获得了长期的生命力。通过文化传播,把这种带着企业文化的制度传递给员工,在企业里形成很好的文化氛围,形成一个群体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这样在企业里面,尽管可能人家监督不到你,制度可能有一些方面没有写的很清楚,但是在这种文化观念下,员工会很自觉的去杜绝自己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
文化的约束是一种没有死角的约束,对于本文化圈的人来说,一点也不会感到文化强制的力量他们总是极其自然地与文化所要求的行为和思想模式保持一致。对于从外面进入文化圈的人来说,确实会感到文化强制的巨大力量。但如果新来者决心在这个文化圈待下去,他很容易找到“老师”和模仿对象,主动接收信息,会感到一只看不见的手拉着他朝一个既定的目标前进,乃至经过一段时间积累后,新来者会完全融合到这个文化中去。联想集团对于所有新加入公司的员工都有一个“入模子”工程。所谓“入模子”主要是强调其培训的硬性和强制性,“模子”就是联想的制度规定和联想人的行为规范,联想认为,要让员工认同联想的理念,就得先从行为上严格符合联想的要求。因此,员工无论是从哪里来的、无论出身背景怎么样,只要进入联想集团就必须按照联想的文化制度要求为人处事。“入模子”工程坚持了十几年,为联想的文化理念传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看到,企业文化的规范作用,是一种间接文化强制,因而也是一股潜移默化的力量,他对于新职工来说,对于异质文化的“入侵”,能够产生极强的融合作用,从而显示出凝聚功能。
(四)企业文化传播消除内部冲突的作用 8 优秀的企业文化,能预防企业在运行中面临的问题,弱化或消除企业运行中的障碍,使员工间能够相互理解,从共同的利益出发,化解矛盾、达成共识。而沟通是企业文化得以传递的重要手段,它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理念。良好有效的沟通能够让交流的双方充分理解,使企业文化发挥消除内部冲突的作用。
参照信息传播的香农——韦弗模型,沟通的过程一般分解成七大要素。它们分别是:①信源、②编码、③信道、④解码、⑤信息接收者、⑥噪声、⑦反馈
3图 香农-韦弗模式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信息的沟通过程中,信息传递者(企业家)必须把他所需要传递的信息(企业文化)进行适当解码,将其转化为某种能传递到信息接受者并能理解的形式(沟通方式),然后再经过适当的信息传送渠道传递给接受者(企业员工)。如果发送者和接受者所处理的信息完全一致,那么整个沟通过程的传送过程才能被认为是成功完成。而为了确认接受者成功理解了传送者的意思,接受者也应该对所接受到的信息进行必要的反馈,这就是信息的反馈过程。在反馈中,原来的接受者变成了传送者,原来的传送者变成了接受者,这其实就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存在着“噪声”对信息沟通造成干扰和形成障碍,可能给沟通过程的各个环节造成许多失误,因此要强调有效传播。一方面,要选择好信息传递的最佳渠道。现代管理理论提出了一个新概念,进行“高度的非正式沟通”。它指的是利用各种场合,通过各种方式,排除各种干扰,来保持他们之间经常不断的信息交流,从而在一个团体、一个企业中形成一个巨大的、不拘形式的、开放的信息沟通系统。实践证明,高度的非正式沟通可以使许多长年累月难以解决的问题在轻松的气氛下得到解决,减少了团体内人际关系的摩擦。其他还有上下左右沟通等,都为企业文化的传播、发扬和丰满提供了现实的保障。另一方面,要及时处理信息,随时注意反馈。可以通过建立管理沟通反馈机制来实现。没有反馈的沟通不是一个完整的沟通,这种反馈要求是双向的,下级经常给上级提供信息,同时接受上级的查询;上级也要经常向下级提供信息,同时对下级提供的信息进行反馈,从而形成一种信息环流。
信息传播过程中,“噪声”就好比是摩擦力。在物理中,一部在真空中被推动的小车,14如果没有摩擦力是不会停止的;一旦有了摩擦力,摩擦力越大,小车就越容易停下来。企业文化的作用就是消除摩擦力,这就要靠有效沟通来实现,使员工对企业文化普遍认同并且形成一种群体凝聚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是以价值观为核心的关于企业整体状况的综合信息,它所具有的导向作用、激励作用、约束作用和消除内部冲突的作用,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内在动力。而这一系列作用的发生,都依赖于企业文化信息的有效传播。没有传播,群体同化无法完成;没有传播,企业凝聚力也无从谈起。企业文化传播使企业不再是一个因相互利用而聚集起来的群体,而是一个由共同的价值观念、精神状态、理想追求的人凝聚起来的组织。
记得有一家企业的广告语是:“默契就是动力”。的确,企业文化传播常常 “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作用于人的心理上,它使所有的员工对企业的目标达成一种默契,主动地参与企业的事业直至将其作为个人事业的一部分。企业和员工都是企业文化的载体,只有充分运用沟通,利用信息传播的特点,才能在企业文化的引导下,把全体员工统一起来,真正建立起企业的凝聚力来。
参考文献
[1]李家晔.完美执行之最佳沟通[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3.[2]申望.企业文化实务与成功案例[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3,25.[3]危红波、刘志迎.论企业文化传播的主客体二重性[EB/OL].www.xiexiebang.com,2005-10-28.[6]晓棠.布道[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5.[7]浙江金鹰股份有限公司.追求卓越 打造“百年金鹰”[EB/OL].http://www.xiexiebang.com,2007-03.[8]晓棠.布道[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289.[9]华宏.服务至上、追求卓越的肯德基企业文化[EB/OL].http://www.xiexiebang.com,2004-04-12.[10]吴玉良.团队为王[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95.[11]李宗红.企业文化:胜敌于无形[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95.[12]李宗红.企业文化:胜敌于无形[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96.[13]黄晓钟.传播学关键术语释读[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98.[14]石维.管理中如何有效沟通[EB/OL].http://www.xiexiebang.com,2007-01-17.(说明4:正文部分“页码”统一标在页面右下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