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中审美意识的时代特征论文[5篇范例]

时间:2019-11-09 14:10: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平面设计中审美意识的时代特征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平面设计中审美意识的时代特征论文》。

第一篇:平面设计中审美意识的时代特征论文

摘要:平面设计是一种与社会、时代、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的传达信息的活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平面设计及作品充斥其间,扮演着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角色。在不同的年代,因为社会经济、制度、文化发展程度的不同,平面设计的风格以及平面设计审美会有相应的不同。本文通过对平面设计中审美意识的时代特征的研究,以深入理解平面设计蕴含的时代精神,以求能准确把握当下平面设计中审美意识的时代特征,以期能够设计出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平面设计作品。

关键词:平面设计;审美意识;时代特征

1基本概念

(1)“平面设计”是从英文“grahpicdesign”翻译而来的,美国人WilliamAddisonDwiggins在1922年最早提出并采用。但是直到20世纪70年代,“平面设计”才成被国际设计界认可,中文也翻译成“视觉传达设计”或者“平面设计”。所有二维空间中的,非影视的设计活动都基本属于平面设计的内容。它是把平面上的几个基本元素,包括图形、字体、文字、插图、色彩、标志灯等以符号传达的方式组合起来,使之成为批量生产的印刷品,使之具有进行准确的视觉传达的功能,同时给观众以设计需要达到的视觉心理满足。①(2)审美意识是一种感知能力,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一种审美心理特征。在远古时代,人们从只求饱暖、有衣蔽体,到了如今经济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绝大部分人们希望的不是果腹而是“美食且有文化”、希望的不是仅仅能够遮体的衣服而是有各种各样款式和材质的衣服甚至是高级私人定制成衣以区别于他人,这就体现出了随着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普罗大众的审美意识的一种巨大的飞跃式变迁。

2平面设计中审美意识的时代特征

2.1审美意识有极强的时代性

时代性即时代精神,与时代文化发展息息相关。唐代人以胖为美,发展到现代,人们渴求的是身材苗条,所以各种健身房、私人教练、减肥产品应运而生。上个世纪流行过的喇叭裤畅销于全民“斯迪克”时代、朋克装风靡于滚石那批乐队的“摇滚时代”,过时几十年后又会因社会文化的发展重新流行起来。每个时代的人们都会产生于这个时代的文化精神相应的审美意识,而满足于人们审美需要、符合时代需求的设计风格随之产生。

2.2平面设计风格的时代性

每个时代的人们又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节奏、生活品味,因此便有了不同的审美意识和审美需求。正如德卢西奥*迈耶所说:“现代的设计不必受制于古典的准则和传统的构图,而是以空间和节奏通过各种形式和尺寸的单元砌叠、块面的组合进行大量实验,但始终是与现代生活的基本需要相结合,并且是满足审美要求的”。②

3平面设计构成要素的审美特征

3.1图形

点、线、面是平面设计构图的基本要素。点在几何学上是一种看不见的实体,在物质内容层面上,它则相当于零。康定斯基认为:“从内在性的角度看,点是最简洁的形态。”③也正是因为它的零起点,成就了其作为平面设计中第一要素的地位。线是由外力推动点的运动而产生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互牵引,彰显出它的生命意义。从几何学角度来说,线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而无数条线条又组合成了面。

3.2文字

文字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载体,经过几千年的传承与变迁,饱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在平面设计中运用文字来进行信息标注与说明,图文结合就能较准确传达出设计者的意图,增强平面设计的说服力、感染力、直观性。

3.3色彩

色彩语言相当丰富,它在生成鲜明的视觉效果基础之上,能通过不同的配色来营造一种极强的视觉冲击。在平面设计中,在调节色彩明暗度的基础上来表达喜怒哀乐;在对色相、明度、饱和度三者的搭配中,对形象的阐释人的情感,让人在眉眼之间领略到那种震撼的力量,让人收到其中蕴含的意蕴。因此,色彩在平面设计中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它是塑造美、传递美的一种重要的设计元素。同时,色彩还是文化、宗教、人们传统审美观长期沉淀的结果,具有丰富的内容,是传承历史、发扬民族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这就决定了色彩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4新时期平面设计中审美意识的时代特征

4.1人性化

经济的发展,消费者可选择的产品越来越多样化,要抓住消费者眼球就要更多的考虑到消费者的需求和使用感受。人性化设计就体现出了对消费者的尊重和一种人文关怀,目的是让设计能够使人和物达到一种和谐与统一。人性化也可以理解为实用性,在这样的信息化时代,理应更多的注重人的情感和体验。

4.2个性化

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可供支配费用增高后,人们逐渐不满足现代主义单调的设计,开始偏好个性化,希望能体现个人性格特征,呈现自己的品味,因此,后现代主义的个性化设计开始占据市场。托马斯*哈弗在《设计》里提到了后现代主义设计的新特点:“有意识地放弃功能主义,实验性的作品,自己生产和发行,小系列或单件作品,风格的混合,不同寻常的材料运用,国际化的感觉,来自亚文化的影响,嘲笑和机智的,富有挑战的,超越了艺术和设计之间的界限,而且是设计师小组合作的结果”。

4.3环保化

随着全球变暖等诸多严重环境问题的出现,人们愈来愈关注生态环境,寻求一种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应运而生了许多环保化的设计,也称作绿色设计、生态化设计。比如改变包装袋的材质,多采用可回收的材料以减少污染以及追求尽可能简单的设计,少用繁复的材料堆砌都体现出了如今平面设计的环保化趋势。

注释:

①王受之.世界现代平面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第5页.

②德卢西奥*迈耶.视觉美学[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第127页.

③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M].查立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00页.

第二篇:当代审美文化的消费本质与时代特征

当代审美文化的消费本质与时代特征

文章来源:学术研究 文章作者:高小康 发布时间:2006-11-10

字体: [大 中 小]

“审美文化”在当今中国学术界是一个充满歧义和矛盾的概念。广义的审美文化可以包含与“审美”这个概念有关的一切,实际上把传统意义上的审美经验和观念问题统统包含了进去;狭义的审美文化则指涉传统审美活动之外的扩展了的审美经验问题,这个涵义往往和另一个概念“日常生活的审美化”联系在一起。同时关于这个概念的研究中还存在着评价的矛盾:一种是从席勒美学观念衍生出来的肯定性评价,即认为审美文化是人性整合的完美文化形态;相对立的则是批判性评价,认为审美文化是文化工业通过审美乌托邦的幻象操控个人精神的反人性形态。关于审美文化问题的讨论常常表现为这些概念上的歧义和评价矛盾。

如果要使审美文化问题真正具有学术意义,重要的是确定这个问题的客观性或对象性,在肯定或否定之前进行具有学术性的分析研究。那么,这个概念的对象性如何确定呢?抛开词源考证和词义阐释方面的争论,首先应当明确这是个从中国近年来的文化现象中激发出来的文化和学术思考问题,“审美文化”的核心就是当代审美文化。而这个当代问题产生的语境则是社会生活经验的变化。许多学者注意到,中国社会生活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的一个重要变化是审美与日常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大规模城市建设和改造的基本趋势是美化环境———现代化、舒适化、娱乐化、绿化、亮化等等;城市中个人的生活需要和生活方式也从物质需要的满足越来越转向符号性、形象性、娱乐性需要的追求———休闲、旅游、美容、健身、娱乐等等。“审美文化”或“日常生活审美化”的问题因此而成为现实经验提出的新的理论命题。

这个问题并非纯粹是基于中国经验产生的。从80年代开始进入中国学术视野的阿多诺、本雅明、鲍德利亚到近年来为人们所知的费瑟斯通、韦尔施、菲斯克等人的论著都已对这个话题谈论了很多,这个问题其实首先是从西方文化批判中引进的话题,而后才对号入座地找到了当今中国文化经验提供的对象。这个对象的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和西方文化批判对象相似性而产生的。在80年代,审美文化这个概念还没有被使用。审美活动从狭义的艺术活动扩展到广泛的社会生活方面,这在当时被认为是社会文明和人性的进步。显然,这是一种席勒式的乐观主义美学。这种对审美文化的乐观主义评价源自对“审美”这种经验所作的超越性解释,即从康德的无利害观念延伸到席勒的自由完美人性观念,审美被理解为人类精神需要发展的顶峰。

到了90年代,随着经济发展带来的城市社会生活的发展,突出地表现为审美向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渗透,进入了“日常生活审美化”的阶段。然而这种审美文化的“审美”内涵却不再是席勒式的超越性经验,而变成了以感性愉悦和符号性交往为特征的世俗经验。审美并没有使人变得更自由、更完美(如同席勒想象的那样),倒好像越来越变成了盲目、被动的审美产品的消费者(如同阿多诺所批判的那样)。审美文化因此而越来越成为批判的对象。按照阿多诺的思路,具有社会批判性质的艺术和审美经验才具有积极价值,只要是令人愉悦、满足或与社会认同的审美经验———无论是鄙俗的还是高雅的———就都会因为服从、迎合社会而失去存在的价值。后来激进的文化批判者更进一步指出,在资本主义文化环境中,审美经验的愉悦性或社会交流性质都会成为商业提供的消费品,从而使得这种精神性的满足变成由商人的意图引导的文化消费行为。用这些观点来对照90年代以来中国审美文化的发展态势,很容易发现这种批判理论的现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今天我们的生活空间的确充满了为满足感官愉悦和情绪体验而制作出来的审美形象。不仅各种艺术和游戏娱乐越来越多地进入日常生活环境,以往不具有审美意义的活动如居住、出行、购物、交往、工作等行为也被五光十色的图像和幻觉所包围。而这一切不断膨胀着的审美氛围背后则是商业动机———这些审美活动或者本身是提供给消费者的商品,或者是为吸引消费者而制作的幻觉陷阱。就连看上去是公益或行政行为的城市景观建设和文化活动,也是为了吸引消费者和投资者而进行的。审美文化似乎不过是商人设下的消费陷阱。中国近年的经济发展是以区域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的高度不平衡为代价的。巨大的贫富差异形成了审美消费中的身份差异,审美变成了强势群体的符号交往和等级化的身份认同方式:别墅、高尔夫、豪华汽车或西洋歌剧、古典美术等生活方式和趣味所构造的形象中隐含着对身份等级的划分,否定着当代文化的民主性和平民性,因此产生了审美文化消费的公平性问题。难怪有学者义愤填膺地质问:“日常生活的审美化”究竟是指谁的日常生活在审美化? 但是这种文化批判的激烈态度却遮蔽了一些深层的文化问题。当我们用消费文化和商业动机来解释当今的审美文化现象时,可能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尽管所有的审美文化现象都有可能是商业行为的结果,却并不等于这就是商业动机的实现,尤其不等于是某种假想中统一的、实体化了的商业动机(即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实现。首先,并不存在统一的实体化的商业。尽管所有的商业可能都要遵循某些普遍的市场运作规则,但各自之间不仅在利益方面可能是互相冲突的,而且在意图、手段乃至理念和道德方面可能也是各不相同的。其次,商业意图并不等于商业效果。商业向消费者提供的消费产品从理念上讲,可能性是无限的———供农民工消费的廉价盒饭、二手自行车和手机,为大老板和金领阶层制作的豪宅、会员制俱乐部,“小资”们中意的情调酒吧、古典音乐会,分别为布什政府和萨达姆政府生产的坦克、战斗机,甚至还有提供给恐怖分子用的爆炸物和生化武器„„除了我们知道的这一切,其实还有更多的(据伯明翰学派说是95%)的商业意图胎死腹中,没有形成社会消费。

那么,是什么因素在淘汰、选择这些商业意图并形成了具有普遍影响的消费文化呢?说到底,其实是消费者。把消费文化描述成资本对盲从的大众进行操控的结果,这可能是法兰克福学派最不可思议的文化推理结论之一。无论我们怎样批判当今的审美文化或消费文化,都不能忽视这种文化与文明发展的内在可能与人性发展的普遍需要之间的关系。与其说商业操控了消费者,毋宁说是消费者选择和鼓励了商业。消费文化的实质就是在人类生存的基本物质需要之外不断地增加符号的、表象的、幻象的产品,从而推动着文化活动从生存、繁衍和安全向交往、体验和幻想扩张。德国学者卡西尔把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也是注意到人类文明向符号化、幻象化需要发展的趋势。现代商业只是在前所未有的效率和普遍化激活和扩张着这种趋势。

有的文化批评者特别注意到当代审美文化的虚幻性质,认为这是一个用“仿像”或幻象替代真实的时代。当我们看到人们的精神需要和生活理想如何越来越被虚拟图像所充斥,现实中的危机、痛苦、不公正如何被美化、亮化的奢华图像所遮蔽,就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的存在。然而承认事实和研究这个事实的意义之间还有很多路要走。就拿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最快、繁荣程度最高的珠三角地区来说,都市文化经过2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典型的消费文化形态:鳞次栉比的酒店和餐馆、华灯璀璨的街道和广场、形形色色的娱乐场所,还有几十个电视频道提供的无数偶像和梦想„„在这一切审美化了的城市生活图景的另一面,则是无数加班加点工作着的打工仔、踟蹰在闹市区的流浪汉、马路上伺机抢劫的飞车党等等非审美的真实的生活图景。这种强烈的反差使我们不得不注意到当代审美文化图景的幻象性质。

进一步分析这种文化矛盾就会发现一种悖谬:以奢华的消费为核心而凝聚起来的审美文化图景同背后弱势群体的生活状态是社会现实的两面。从贫穷山区和西部涌到南方来的人们当中,大多数并非仅仅为了生存,而是被这里的消费文化所展现的幸福想象或幻象所吸引而来的。幻象吸引着追逐梦想者,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想日益脱离了传统的现实秩序。幻象没有替代现实,而是贬低了现实,使得符号、想象和体验超越于物质需要。结果是人们可能越来越缺少了满足和幸福感,越来越增长着期待、焦虑和失落。这是时代的痼疾,也恰恰是时代的活力所在。(作者单位:中山大学中文系)

第三篇:平面设计论文

关于平面设计的思考

管经院2010级人力二班左春早艺术内容的展现形式跟表现形式的结合,是一个类似于洗牌的过程。设计艺术只有内容与表现形式得以创新的结合,不断地重新洗牌才能创造出崭新的艺术美感。通过近期对平面设计的学习,虽然只是了解了一些皮毛,但对于设计的美感有了一些欣赏水平上的提高。

设计是有目的的策划,平面设计是这些策划将要采取的形式之一,在平面设计中你需要用视觉元素来传播你的设想和计划,用文字和图形把信息传达给受众,让人们通过这些视觉元素了解你的设想和计划,这才是我们设计的定义。一个视觉作品的生存底线,应该看他是否具有感动他人的能量,是否顺利地传递出背后的信息,事实上她更象人际关系学,依靠魅力来征服对象,你的设计有抓住人心的魅力吗?是一见钟情式的还是水到渠成式的,你需要象一个温文尔雅的绅士还是一个不修边幅的叛逆之子,或是治学严谨的学者。事实上平面设计者所担任的是多重角色,你需要知己知彼,你需要调查对象,你应成为对象中的一员,却又不是投其所好,夸夸其谈,你的设计代表着客户的产品,客户需要你的感情去打动他人,你事实上是“出卖”感情的人,平面设计是一种与特定目的有着密切联系的艺术。

平面设计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审美追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广告平面设计思想,而广告平面设计思想反过来又影响着传统民族审美观念。作为外来的招贴艺术,在中国设计者的作品中,时时流露出传统的美学观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我国,广告有着悠久的历史。战国时“矛与盾”的口头广告------“韩非子”中所描述的“悬帜甚高”中的“望子”;两宋时期伴随着印刷雕版而产生的“传单”等,都可以看作是广告的雏形形态,都是我国广告历史久远的例证。然而,广告真正成为一种专业性活动并发挥其巨大作用却是从资本主义社会才开始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的招贴广告艺术,可以说是引进的。在我国用于公益或文化宣传的招贴,称公益或文化招贴或简称宣传画;用于商品,则称商品广告招贴或商品宣传画。而这一切,在国外某些国家通称广告画,或商品广告、文化广告、艺术广告、公用广告。

从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勇于吸收,敢于继承,善于交融。无论是从我国早期华夏文化的形成直至达到两汉文化的高峰,还是盛唐文化受到西域、印度文化的影响而发扬光大,无不表明,只有勇于吸收,才能发展,只有敢于继承、善于交融才能最终真正成为自己文化的主人。在平面设计方面我们也还是应该“立足中华,面向世界”,既要尊重民族艺术的独特性,体现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又要反映现代人的内在精神追求。在招贴艺术的设计中,我们也要“寻根”,寻找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为其他民族所不及的思维优势和独特风采。艺术始终要讲内在的延续,一种艺术形式的产生及被容纳,需要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其中包括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习俗、伦理道德、审美习惯等,构成了潜在的深层文化结构,深锁于民族的心理和精神之中,调节和制约着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介入。

第四篇:平面设计论文

【摘 要】 图形设计作为视觉空间设计中的一种符号现象,起着沟通人与文化、信息的作用,这一点与文字的作用相通。汉字是代表中国文化的具有很大涵盖性的符号文字,因此,我们应该去研究与认识它,从而发掘更多的造型方法,更深入地利用汉字来进行平面图形设计。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有悠久的历史,它是中国文化的载体,记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和历史。在整个汉字的构建体系中,是以人为中心的,体现了一种以人为立足点的人本精神。汉字不仅是表达和记载的工具,它更是中国几千年文化和精神的积淀,任何一个对中国文化关心的人,都会对汉字感兴趣。而作为反映社会现象和向公众传达重要信息的平面设计,更应该以艺术的眼光发现和开拓汉字的美,很好的利用汉字这一优秀的设计元素,做出更具艺术性的作品,使更多的人认识到我们每天书写的不再只是简单的符号,而是在书写延续了几千年了的伟大的艺术。

【关键词】平面设计文字汉字联系

目录

引言..........1

平面图形设计与汉字的本质联系......1

更多的发掘汉字的特征更准确运用汉字承载的信息..........4

结论..........9

参考文献..............10

引 言

在日本设计师白木彰先生的作品中,展示出一个活生生的汉字的世界。不是简单的文字符号的堆积,每个字仿佛从符号世界中还原了出来,带着它们来自远古时代的神秘气息。这样的文字形态,引起我对汉字的新的认识。

汉字是唯一富有生命力的表意文字,是用点画记录人类理念的平面设计。利用文字来进行平面设计,我们所要利用的不光是它的“形”,更重要的是它的“意”。目前日本人似乎比我们更懂得怎样利用汉字,他们用汉字的造型原理去设计图形,在他们的设计作品中,汉字不仅仅是符号,是装饰,而且具有了图形设计的表形性思维,使汉字真正活了起来。利用汉字,日本人传达出他们的本土文化,而我们为什么不能利用汉字传达我们的文化?这一点令人深思。

一、平面图形设计与汉字的本质联系汉字的起源

关于汉字的起源,一直以来就众说纷纭,但是最主要的一种说法是:汉字的创造者为黄帝的史官仓颉。他所处的社会是距今四千多年前的父系氏族社会的早期阶段。在那之前的文字都是象形字,也就是是可以用来记事图画,称为“文字图画”。

据古籍记载,说仓颉“生而能书,又受河图录书,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视奎星圜曲之势,俯察鱼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

1.汉字的价值

汉字是世界上最有魅力,最具艺术感的符号!它是表达语言的工具,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因适应人类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同时也丰富和升华了人们的生活。

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开创上,汉字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人们因为掌握了它,就可以隔千里之遥而互通信息,距千载之后而传授经验,从而把人类的智慧累积为历史,一代一代的通过汉字相传,使中华民族的文化香火不断。

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汉字是文化的一种载体,因为它记载了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一切先人的智慧和创造性成就,依靠汉字的记载才得以永久流传;一切后人的聪明才智,也从汉字记载中得到进一步的启示和提高。因此,汉字不但是中华民族进入文明世纪的曙光,而且是文明得以长传并继续发展的继承性工具。

2.汉字的特点分析

在众多的平面设计作品中,越来越多的设计师们开始运用汉字作为设计元素。这不仅是因为汉字本身的形式美,也是因为汉字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2.1 汉字构字的人本精神

汉字被充分利用在平面设计中的原因,除了汉字本身就极具艺术观赏性外,还有一个原因我认为就是汉字的构字方式中蕴含了人本精神。在汉字的造字机制中,处处体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丰富信息。

汉字的构造方法,是以人为中心的,处处体现了一种以人为本的精神。这种人本精神在字的偏旁和部首中可见一斑,如保护的“保”,就是借用一个人抱着幼子的形态,企望的“企”,就是借用人踮起脚直立的渴求姿态,字形和字意之间相互联系,形象的表达出字的本意。还有很多字的构形都是以人为出发点,都带有很强的象形和人本特征。运用在平面设计中时,先天就是一个非常简练、非常写意的抽象艺术形,因此设计师们对汉字的竞相引用,也就不

足为奇了。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中,敬老爱幼是一种美德,人由年轻变衰老是自然规律,无法抗拒,所以早在战国时期的孟子就曾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经典名言。

1.汉字本身即是一种平面图形设计

从平面设计来讲,汉字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最伟大最成功的设计。它以最为简单的设计元素,运用最丰富而复杂的设计手段,设计出了一件又一件恒定而单纯的“产品”,并使这些产品的内涵丰富,构架完美,用途广泛,影响深远。同时,这些“单元产品”又具有无穷的联络方式,具有开放而递增的同构能力。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庄子在《庄子外篇》中就已指出:“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即:在语言和事物之间存在着表征物与被表征物的关系,语言是事物的表征物,事物是语言的被表征物,语言的任务是事物信息的被传达,语言的角色是传达信息的媒体。文字正是利用语言来代表或者指示某一事物的东西。

2.平面图形设计与汉字构成学原理

A.平面图形设计是一个特殊的思维过程

人类的意识过程,其实是一个将世界符号化的过程,而思维无非是对符号的一种挑选、组合、转换、再生的操作过程。因此可以说,人是用符号来思维的,符号是思维的主体。平面图形设计,是以信息传达为目的的,在二维的空间中对物象的位置、比例、相互关系的筹划,无疑,这也是一个思维过程。但同时,它又不是一个通常意义上的思维过程。这是一个开始于设计者,延续到受众心理活动的思维过程,而这种延续正是依赖于作为思维主体的图形。

B.汉字是经过设计的图形

汉字的目的是承载信息,而汉字本身即是中国人在二维空间中对点画挑选、组合、转换、再生,使之代表一定信息的产物。从符号学原理分析,汉字是一种符号,是一种特殊的平面图形设计。由于汉字演变至今已变得十分抽象,洗练,所以将汉字承载着的原始信息还原出来的过程本身,即是一种特殊的思维过程,一种特殊的平面图形设计。这种还原的结果不是文字,是一种加入人的思维的奇妙产物,一种特别的平面图形。

二、更多地发掘汉字的特征 更准确地运用汉字承载的信息

设计师借平面图形设计向受众传达自身的思维过程与结论,以达到其指导或是劝说的目的;换言之,受众也正是通过设计者的作品,与自身经验加以印证,最终了解设计者所希望表达的思想感情。美国设计师普罗斯说过:“人们总以为设计有三维:美学、技术和经济,然而更重要的是第四维:人性。”人性的概念在今天已经广义化,如何使我们的本土文化得以体现?还原汉字的原始信息应该说是一条捷径。在追寻汉字本源的过程中去体会中国文化,其本身就是在提高设计师文化修养。这样,我们在作品中体现本土文化就不是一件难事了。

1.使汉字不断地深化

A.运用汉字来发掘本土文化,是一个抽象难懂的说法,那么,让我们看看日本人是如何做的吧。

七世纪时,日本引进中国的表意文字,称为汉字。日本人快速地消化了中国的汉字文化,之后又把汉字迅速地加以改造,日本称为大和民族的本土文化其实都来自中国,而中国当代的设计为什么还不及日本呢?我们可能过多地强调了形式的方面,而忽略了设计作品本身应

透露出来的内容和意境。日本人以纤丽纤小、简约淡泊作为其审美的意趣,形成了“物哀”、“空寂”、“风雅”、“幽玄”等审美理念。汉字被日本的设计注入无限的遐想,成为他们在作品以外的思维空间“留白”的有力武器。“喻物于意则乐,留意于物则病。”汉字作为抽象图形的魅力在乎似与不似之间。

《读卖新闻》中曾登载过一位日本小学三年级女生写的诗:

“港”这个字

真像美人鱼

“共”是头

“巳”是尾

三水是浪花

你看像吗?

这就是汉字的魅力,几乎是独一无二的魅力,没有哪种文字可能引发人这种美妙而大胆的联想的。正是汉字在人思维空间里的留白,使汉字具有了无限的生命力。

现代图形设计是对文化的认同,而不是简单的对符号或图形的认同。探索本土文化的内涵,找出传统文化与自己个性的碰撞点,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这才是运用汉字进行图形设计的精髓所在。日本许多著名设计师,几乎都是汉字学的专家,他们在作品中巧妙地将汉字作为抽象画看待,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日本书籍设计大师杉浦康平先生就是一个执著的汉字迷。他在《活字礼赞》一文中提出汉字造型的直角思想,其起源为中国“天圆地方”的宇宙学;日本另外一位汉字迷设计师白木彰先生,更是巧妙地将汉字作为图形运用到了平面设计中。

日本设计运用传统的理念,现代的元素和构成手法,并赋予民族情感的内容,走在了设计的前沿。这值得我们青年设计师们学习和借鉴。

B.我们的先民如何利用汉字设计生活

我们的前人在书写汉字的过程中,逐渐上升到一种审美阶段--融入了创作者的观念、思维、精神,并能激发审美对象的审美情感,于是形成了“书法”这类二阶意义上的艺术门类。书法艺术是抽象符号艺术,它靠单纯的线条架构演绎出千变万化、千姿百态的视觉艺术形象。在文人士大夫创造了优秀的书体与书法作品的同时,民间艺人也以他们的聪明才智设计出无数巧妙而极富视觉意趣的字体图形。如用来招揽顾客的幌子、节庆与民俗活动中的吉语,吉祥纹样中的连笔字等。这类反映日常生活形态的杰作具有浓郁的装饰性和强烈的民族特色。

2.用中国人独特的宇宙观理解汉字

因为中国自古就有“天人合一”的观念。即人类并非宇宙创造的中心,而是自然中次要的部分,能否符合大自然的韵律是衡量一切的标准。世界上没有哪一种文化如此强调自然的形态与模式,汉字的创造无疑也遵循这一法则,即模拟自然,将物的形简化地融合于方正的字体符号之中。

A.“神”来之笔

古人对于“神”的信仰,主要表现在占卜和祭祀上。最早的汉字其实是占卜的记录,上古

文字的笔划结构,用今天的眼光看去,充满了神秘的色彩,是古人对自然、对生命的一种诠释。这种记录占卜结果的文字,来源于远古的文字画(近似文字的图画)。汉字是表意文字,象形性是汉字的主要特征之一,汉字是反映自然造型的。汉字在反映自然造型的同时,还具有深奥的构成原理,而这种原理就来源于中国人独特的世界观。设计在线.中国B.汉字中有大智慧

《易》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中国人信仰上天潜在的超越之力,这种超越之力即自然规律。观察汉字的构成,更多的是揭示自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在汉字发展的早期阶段(西周以前),象形程度较高,体现出对书写的简化和易识别的趋势。而汉字在发展为记号文字体系的过程中,则体现出了古人独到的智慧。在汉字的创造过程中,古人很注重“形”与“意”的结合,简单摹仿不是文字。

在初中时,语文老师对于“牧”字、“采”字的解释,引起后来我对汉字中蕴含的先人智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前有“牛”而后面有一个人持木棍趋赶,这样便组成了“牧”字。在汉字的造型原则里,我们可以发现许许多多这样有趣的例子,只要我们耐心品味,其中奥妙无穷。

结 论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环境下,我们如何运用文字进行平面图形设计?

汉字不是世界普及的文字,但是汉字字符本身代表一种或多种意义,这一点,拉丁字母却无法完成。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我们将汉字直接用于标志显然行不通,这样只能使我们的作品显得腐朽而庸俗。但是在了解汉字的意义和构成法后,我们把汉字精辟总结物象特征的方法运用到平面图形设计中,却未尝不可。例如,中国邮政的标志,来自于“中”字的古形“中”。其意义指一面有长穗的旌旗随风飘动。邮政的标志将它赋予了新的涵义,一方面保持“中”字的古意,象征中国邮政旗帜性的作用,在公众中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形象;另一方面,将“中”字变形,像一双手托起一封信件交给收件人的形象,寓意着中国邮政以服务为本,快捷、安全、礼貌。

发掘汉字中蕴含的深层文化积淀,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有着广泛的前途。除了标志设计,无论是装饰、书籍、招贴、广告还是环境艺术设计,都应当充分发掘汉字中包含的中国哲学,从事设计工作的我们应当重视这方面的学习和修养,让抽象的汉字艺术在现代设计中产生更大的魅力。

参考文献:

南鹤溪(日),文字的魅力,上海古籍出版社

杉浦康平(日),造型的诞生,中国青年出版社 顾音海,甲骨文发现与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

朱熹(宋),周易本义,上海古籍出版社

梅格斯(美),二十世纪视觉传达设计史,湖北美术出版社 巴尔特(法),符号帝国,商务印书馆

第五篇:平面设计论文

课程考查论文

图形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

文字、图形、色彩同为构成平面设计的三大要素,以其各自的特点在平面设计中担当不同的角色,起着不同的作用。从一般意义上讲,图形传递信息的速度要比文字快得多,越是富有意境性的图形越能抓住观者的视线并快速传递所携信息。图形以其不可替代的形象化特征成为平面设计中的视觉重点,以其独特的魅力理所当然成为设计师们的设计表现重点。首先讨论了图形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接着分析了图形在包装设计及标志设计中的延展性,最后做了总结。

关键词:图形;平面设计;魅力

图形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图形的应用:

一、变异图形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在现代平面设计中设计师们除了运用写实图形﹑变形图形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外,还常常运用变异图形这一比较特殊的构形手法来表达自己独具匠心的设计意图。

变异图形由于其反传统的思维方法、超常规的构形方式,往往能从大量司空见惯的平庸图形中脱颖而出,特别引人注目和深思,也越来越普遍地得到观者的欢迎。

二、规则及不规则图形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不规则图形是和规则图形即严格的几何图形相对的图形。一般而言,在平面设计中,规则和不规则构成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这种互补关系有着心理学上的深层依据。规则的图形倾向于稳定、静止、秩序,但一味规则也很容易导致单调和刻板;不规则的图形显得活泼、生动,但走向极端就会变成杂乱无章。“秩序感” 是人们审美知觉活动的一条基本心理学原则,在这种知觉过程中,太单调的图像引不起人的知觉兴趣,太杂乱的图像又使人茫然,因此装饰艺术的审美要求就建立在这种简单与复杂、规则与不规则之间。

当然,不规则图形在平面设计中还有许多其他的表现方式,例如,规则图形的不规则排列可以取得活泼的效果;采用挪用、拼贴手法的一些设计作品也不可能按照严格的几何图形来制作,因而就打破了单一图形的局限。各种形象素材和字体的随机排列已经形成一种重要的视觉文化现象。从广告、招贴到书籍装帧、网页设计乃至服装图案,我们都可以看到不规则图形的影子。

三、分形图形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在平面设计中经常涉及许多图形图像,利用分形理论可以绘制出变幻莫测、五彩斑斓的抽象图像。分形,简单说就是一个图像,但这个图像具有无穷自相似性,整体的结构被反射在其每一部分中,分形总是呈现出参差不齐和不规则的状态。像平齿植物菜花和硬花甘兰,它们的每一分支和嫩枝都与其整体非常相似,其生成规则保证了小尺度上的特征,成长后就变成大尺度上的特征,当客体的部

分和整体完全相似,就可以说客体是线性自相似的。同样,如果将它应用于平面设计,尤其是平面广告、包装设计中,必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分形图形根据它实现的算法不同,可以有多种类型。分形图形目前在广告印刷、平面设计、服装设计等许多方面有了广阔的应用。分形不仅为设计者提供了一种新的设计手段,而且使设计者有了更广阔的想象和拓展的空间,可以更直接地体现设计者的创作意图,相信分形图形在平面设计中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四、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中国的平面设计要想融入国际现代设计大舞台,更好地与各国设计界进行交流、沟通,就必须在加快熟悉国际通用的设计语言的同时,深度挖掘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并对两者进行有益的补充。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符合平面设计的当代审美标准,从而对我国艺术设计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传统文化元素包括了宫廷美术、文人美术、宗教美术、民间美术等,它为我们今天的平面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借鉴元素。平面设计中的图形小至一个标志,大到高速公路旁的路牌广告,其应用非常之广,它传达着信息,并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中国传统造型背后的“意”是人们迷恋其造型的关键,不论古人还是现代人,对美好事物都一样的心存向往,因而传统造型背后的吉祥意味同样适用于现代设计,适用于表达现代人的设计意念。人们追求的主要是图形身后蕴涵的意义。如中国联通公司的标志就是采用了中国传统图形“盘长”,俗称“方胜”,表达了人们四环联通,日久天长,路路相通,一切美好的意愿,来隐喻通信事业处处顺畅之意。

五、象征图形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将象征图形的希望一味的寄托于传统图形的继承是不够的,还要在现有的图形中,不断创新、挖掘出新的图形,只有这样才能大大丰富象征图形的表现形式。方法有二种:一是“旧图新说”。指对传统图形的创新,这要建立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上,把先前广为人知的,流传很久的,寓意深刻的传统图形,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加入现代时尚元素,这样会增加图形的趣味性。比如北京奥运标志设计,是在传统印章模式基础上,加入了富有动感的、运动的人形,传统与现代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结合。二是将众多现代时尚元素做一个比较分析。比如可以分为高

雅、通俗、雅俗共赏等形式。针对不同的目标受众,采用不同形式内容的象征图形加以表现。比如“人头马”可以代表上层权威人士,是高雅的象征;而可口可乐则代表了一种雅俗共赏的文化。

图形设计的延展性:

一、图形在包装设计中的延展性

图形、色彩、文字是构成商品包装的基本元素,其中图形设计在商品包装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简洁而不单调,丰富而不繁琐”一直是设计师追求的最高境界。对于包装图形创意而言,丰富的内涵和设计意境于简洁的图形中尤为重要和难得。这一方面是由图形自身传递信息的特点所决定,另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当今信息如潮快节奏的信息社会需要。包装设计是为人服务的,是人性化设计,它更需要情感的交融。设计者把握好包装设计中图形的意境性,才能更好地传达设计思想和创意,让受众理解和接受。如龙兆曙先生的“西汉古酒”包装设计,他取西汉马王堆帛画纹样作图形意境设计,反映出中华酒文化深厚底蕴,极具地域文化色彩的风格特征。包装设计的情与境,是设计生命真谛所在。意境乃设计家智能、社会生活体验、艺术技能的综合所至。

二、图形在标志设计中的延展性

标志设计是社会经济、文化的体现,因其图形的高度简洁、喻意的丰富内涵、商业的举足轻重而受到设计界及企业界的重视。由于标志设计自身的特点及人们认识上的差异所带来的对图形解读困扰,因而标志设计对图形语义的把握也就显得格外重要。从根本上说,图形所要传达给观者的意境美就是设计者的创意点。现代社会是一个崇尚人性、以人为本的社会,而标志设计更加呈现出以人为本,更强调人之情感,更强调设计的意境性,而设计与人的交流也成为一种现代标志设计发展的趋势。标志是一种很特殊的形象语言,有它特定的构思模式、特别的表现形式和特殊的艺术技巧。二是协调画面空间、虚实、疏密,完善了标志的设计魅力效果,对标志内含的融入起到了积极作用,使一个“无意义”的形化为一个“有意境”的形,提高了标志设计的可视性和品味性。

综上所述,作为思维过程或是图形表达过程的平面设计作品,它所挑选、组合、加以运用的图形元素应具有明确指涉功能。与其所处的空间、时间、社会现实的要求或表现相一致,才能恰如其分地发挥应有的社会作用。这就要求设计者

必须把握住他所应用的图形可能存在的变量,保证这些图形的当前状态正是设计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所在,而不是简单的组合与拼凑,把握好符号传递视觉信息的功能性是每个设计者应当考虑的问题。

总结:图形图像色彩这些元素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点点滴滴,我们的日常用品无不融入了这些,细心观察,这些都充满了乐趣。我们平时也可以试着对周围的事物进行图形图像色彩的设计,将自己的想法化为实实在在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岳虹.平面设计之图形设计浅谈[J].西北美术,2005,(04).

2、刘赞爱,刘婷.传统艺术对现代艺术的启示[J].装饰,2004,(6).

下载平面设计中审美意识的时代特征论文[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平面设计中审美意识的时代特征论文[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学语文教育中的审美教育论文

    审美素质是构成社会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科学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等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文化素养体系。语文审美教育是语文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

    平面设计的创意与审美研究

    平面设计的创意与审美研究 摘 要:平面设计是基于视觉手段传达艺术化资讯的表现形式,对于创意与审美是推进平面设计良性发展的基本动力。从设计活动本身来看,平面设计是将二维空......

    苗族史诗的审美意识

    略论苗族史诗的审美意识 内容提要: 我国苗族史诗内容丰富,规模宏大,形式多样,比喻生动。虽说不同地域苗族居民的生活形态、心理素质不同,但在人类历史发展中,苗族与其他各民族文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意识的体现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在小语教学中审美意识的体现 审美教育是指以陶冶人的情感,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教育。它反映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就是要求教师要以教材为基础,联系日常......

    器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音乐审美意识

    器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音乐审美意识 课标明确提出,音乐课程要以审美为核心,音乐教学必须强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就告诉我们,音乐教师是审美教育的实施者,不仅仅单纯向学......

    古筝教学中审美教育探究论文

    摘要:古筝作为我国的一种传统民族乐器,有着较强的传统美学特点及审美价值。通过学习古筝,不仅可以有效地净化人们的心灵,陶冶其情操,而且还能够带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享受,培养人们......

    瑜伽教学中审美教育研究论文

    摘要:该文以瑜伽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为题,阐述了瑜伽运动的美学特征,以及瑜伽教学通过培养审美能力、陶冶净化心灵、塑造完美人格等途径进行美育教育,在瑜伽教学中通过培养和强......

    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探讨论文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在展示和运用它的“工具性”的同时,应将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审美情趣,陶冶美好的情操。要充分设计各种手段,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