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理念的土地利用规划探讨论文(汇编)

时间:2019-11-28 16:43: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于生态理念的土地利用规划探讨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于生态理念的土地利用规划探讨论文》。

第一篇:基于生态理念的土地利用规划探讨论文

在保护和利用土地资源过程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为统领,能够超前计划和安排一定区域内未来土地的利用。土地不仅是人们生产和生存的基础保障,更是大自然赋予的一种宝贵财富。土地作为人们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具有生产、承载等功能。但是有限的土地资源无法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人与土地之间的矛盾越发突出,加强改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势在必行。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生态理念要点

1)土地规划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目前,我国并没有统一定义生态安全,对于生态安全的界定学者们也是众说纷纭。笔者认为所谓的生态安全,主要是指未威胁到人们的安全、健康、必要资源、环境变化以及生活保障来源等。其中,社会生态安全、经济生态安全和自然生态安全均属于生态安全系统。规划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安全需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中得到保障,确保规划方案可行的前提就是规划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的开展。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地类型划分。根据用途对我国现行土地进行分类一般可分为三种,一是建设用地,二是农用地,三是未利用地。建设用地分为3类,一是独立工矿用地,二是水利设施用地,三是交通运输用地;农用地一般分为5类,一是园地、二是牧草地、三是耕地、四是林地、五是其他农用地。土地利用现状通过这一分类体系能够很好地反映出来,主要对经济、社会方面的功能进行综合考虑。近年来,土地规划和建设的主导思想正在逐步转变为生态用地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对区域规划用途的土地进行分类利用时,需要对土地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功能进行综合考虑。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需要对不同功能的地类进行明确,提取、归并土地体系时需要根据土地体系功能进行。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对于现行的国内外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作用、指标体系、评价程序和方法等方面很多学者已加强研究。现如今,在我国五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落实的主要环节是县级规划,非常有必要对该级土地的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进行评价。4)规划区域生态足迹分析。所谓的生态足迹分析,主要是一种持续性规划方法,在对特定人口和经济体的资源消费与废弃物吸收进行估算时根据相应土地的生态生产力进行。生态足迹分析在规划区域开展时,能够对该区域生态承载力进行研究,对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进行测算,对规划目标的土地利用可持续性和生态可行性进行评价。该方法在对国外同类型研究进行科学借鉴的情况下,经常应用在大尺度模型和方法上。不过对其进行具体层次的研究应用,尤其是具体的体系和模型在县城尺度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应用还相对缺乏,在今后的实践中分析生态足迹时需要有效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从而实现对规划方法的创新和生态理念的增强。

2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对生物群落的影响。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当于土地区域性的利用活动。在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后,所改变的土地景观生态系统很难再恢复原样。通过长期实践能够看出,我国大部分的农用地或未利用地变为建设用地时均处于未完成规划或者已完成规划但可行性不强,对于自然状态的田、林等生态系统未科学合理处理,导致其成为人工生态系统,大量的建筑物和道路替代了原本复杂多样的自然植被,块状的自然生态系统被分割孤立出来,从而使野生动物的活动范围大量减少,严重影响了生物的多样性,进一步降低生物的存活率。2)对土壤的影响。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会对土壤整体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例如影响土壤的肥力、结构和质地等多个方面,从而使土壤受到污染,进一步降低生物活性,酸化、盐化或板结土壤等。在实施规划时,因为调整了土地利用结构,会使大片森林遭到破坏,草地成为耕地,对原有植被造成损坏,从而使水土流失加剧,水土流失不仅会使肥沃的表土出现流失,而且会降低土壤的肥力,严重情况下还会导致淤塞下游河流,洪水泛滥。如果在干旱区域放牧过度的话,会造成牧草地的大面积消失,对原有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另外,衰减的植被会减少土壤中的有机质,降水在坚硬的土壤中很难渗入其中,水分的缺乏使植被快速衰减,从而降低植被覆盖度,最终导致沙漠化越来越严重。3)对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影响。在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后,地下水位的下降、水环境质量的降低等是对水资源及水环境影响的重要体现。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农业用地逐步转变为商业用地,下垫层的滞水性和渗透性受建筑物及水管网建设的影响而不断减弱,降雨以后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雨水的截留、填洼、下渗以及蒸发量,从而降低了地下水的补给径流量,大幅增加了地表径流量;重新布局工矿企业、建设新城镇需要大量排放工业和生活污水,从而彻底改变了区域内的湖泊、河流等水环境质量,直接危害到生活用水及农田灌溉。4)对植被的影响。在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后,日益增长的城镇建设用地需要不断加大对草地、林地以及荒地的开发力度,从而降低了地表植被覆盖率,单一的农作物逐渐替代了之前多样性的植被。与此同时,在开采完矿山以后,很少企业规划和整治矿山区域,严重破坏了矿区植被。还有些矿山在大量抽水以后,导致地面塌陷和地下水位下降严重,从而导致地表植物因缺水而枯萎。

3基于生态保护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措施

1)加强规划编制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在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时,需要将一套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建立起来,并确保其完善性和协调性。实施规划后对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及趋势可以通过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进行了解,从而使规划对环境造成的后果更清楚的展现出来。相关部门需要及时修改或重新规划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的因素,对用地结构和布局进行适当调整。根据生态规律使生态系统的运行情况得到改变,从而使区域生态环境健康得到保障,使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提升,最终实现持续利用土地资源。2)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中充分运用生态保护。开发利用和管理土地资源的有效途径就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想要实现生态效益,良好的总体规划是重要前提条件。所以,需要在整个规划编制过程中始终贯穿生态理念,确定多目标规划模式,其规划核心为资源、经济、人口和环境,在土地规划目标体系中纳入生态效益。另外,要坚持把生态环境要素纳入到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划分土地利用分区、土地质量评价以及土地供需预测分析范围内。将土地自然资源生态系统的特点突出出来,将符合生态发展需要的土地利用功能分类体系建立起来并不断完善。在土地利用规划和资源开发中坚持生态用地,对特定区域进行明确,将其作为生态功能用地。3)建立完善透明的土地利用管理体系。规划和实施管理是促进土地利用规划达到预期效果的基础保障,规划管理的基础就是编制土地利用规划,规划编制的最终目的是规划的实施,是落实土地利用战略的具体表现,建立实施保障体系是达到预期效果的有效途径。所以,需要对各级土地管理机构和队伍加强建设,将管理队伍不断充实,使管理人员的法制教育进一步加强,从而提高管理决策水平,监督规划实施。

4结语

基于生态理念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为一项综合性系统,需要坚持编制结合实施,理论结合实际,不断探索在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存在的生态问题,及时将生态理念贯穿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按照可持续发展理念编制规划方案,探索实施方式,从而使其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各项目规划之间的关系起到协调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嘉碧.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管理研究[J].山东国土资源,2010(7):36-40.

[2]邵玲,杜文星,杨俊孝,等.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新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7).

[3]郭忠诚,施玉麒.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对规划修编的启示[J].上海地质,2010,30(3):49-52+62.

[4]王志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土地管理工作的关系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3,4(25).

[5]类淑霞,郝晋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视角下的城市用地规模弹性控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8).

第二篇: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具有多功能性,土地功能集中表现为土地的有用性。

土地的特性:

土地物质的自然性;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土地质量的差异性;土地利用可持续性;土地属性的两重性;土地位置的空间性。

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和土地需求的增长性是土地利用领域永恒的主题,也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客观必要性。

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其主要目标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的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与保护。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和问题:

(1)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大,相对数量小。按人口计算,我国人均各类土地的占有量均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人均耕地数量少。

(2)土地垦殖系数低,地区分布不均衡。我国土地垦殖系数为13.68%,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这是由于我国山地多、平地少、干旱地区大等情况造成的。

(3)林地面积少,森林覆盖率极低。我国人均森林蓄积量为8.6m3。我国是世界上人均森林蓄积量和森林覆盖率最少的国家之一。

(4)农用地土地质量退化,土地资源破坏较为严重。耕地质量下降;土地沙漠化严重;土地流失严重。

(5)建设用地数量不断增加,耕地面积逐渐减少。

土地利用规划成果资料的内容:

(1)土地利用规划图。这是土地利用规划成果的主要部分,是一张全面组织土地利用的总设计图。

(2)土地利用规划说明书。系指全部规划的文字说明,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土地利用战略研究,各业生产用地的划分及其内容,以及规划实施与经济效益概算等。

(3)技术和法律文件及其他调查资料

(4)施工图和实施计划

第三篇:科学技术哲学论文:生态文明 绿色理念 绿色北京

科学技术哲学论文:绿色北京建设理论内涵探析

【中文摘要】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之后,北京城市建设进入新的阶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承发展“绿色奥运”理念,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城市,至今已成为共识。本文试图为绿色北京建设提供理论资源。遵循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研究思路,采用了历史研究法、文献研究法,从一横一纵两个角度,把握“绿色北京”的定位,辨析“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关系;探析“绿色北京”的理论来源,明确“绿色北京”概念内涵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的北京,是生态文明的北京,是可持续发展的北京;提出了“绿色北京”多层次的系统构成。本文创新地把绿色北京建设的本质要求阐释为绿色活力、绿色地理空间、绿色循环系统、绿色文明等方面,从生态文明的器物、行为、制度、观念四个层次求索绿色北京的建设途径。

【英文摘要】Guided by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Beijing is on a way to construct a environment-friendly and resource-saving city, with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building Green Beijing for the Beijing Olympics.This paper aims at providing theoretical resourc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Green Beijing.Abiding by the research principles of promoting practice to theory and applying theory to practice, methodologies of historical research and literature research

will be used in this paper.In the first part, the a...【关键词】生态文明 绿色理念 绿色北京

【英文关键词】Ecological Civilization Green Ideas Green Beijing

【目录】绿色北京建设理论内涵探析3-46-77-810-14ABSTRACT41.2 研究意义71.4 研究方法8-10

摘要

1.1 研究背景

1.引言6-10

1.3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2.绿色理念的源流及本质

2.2 绿色理

3.1 绿2.1 绿色理念的起源与发展10-12念的本质12-14色北京的提出14-1

53.北京建设的绿色转向14-18

3.2 “绿色北京”与”人文北京”、”科4.绿色北京建设的理论基础

4.2 绿色技北京”的关系15-1818-284.1 绿色北京建设的哲学基础18-20北京建设的生态学基础20-22理论22-28

4.3 生态文明建设的城市发展

5.1 绿

5.绿色北京建设的系统建构28-36色北京建设的四个层次28-3030-3642-4448 6.结语

36-38

5.2 绿色北京建设的本质要求参考文献38-42获得成果46-48

个人简介致谢导师简介44-46

第四篇:土地利用规划重点

土地利用战略研究:

在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基础上,针对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按照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的要求,合理地确定土地利用战略目标和基本方针。

确定土地利用的战略目标和基本方针的依据:

1、区域土地及其相关资源状况;

2、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要;

3、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及区域生产力的布局;

4、保障人民生活与社会安定的需要等。

土地质量评价:

通过对土地的自然、经济属性的综合鉴定,将土地按质量差异划分为若干相对等级或类别,以表明在一定的科学技术下,被评土地对于某种特定用途的生产能力和价值大小。

土地适宜性评价就是评定土地对于某种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它是进行土地利用决策、科学地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依据。

评价原则:

1、针对性原则

2、永续利用原则

3、效益原则

4、因地制宜原则

5、综合性原则

6、当前适宜性与潜在适宜性兼顾原则

土地生产潜力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投入条件下,土地所具有的潜在生产能力和提供效用的能力。

土地利用空间布局

土地利用空间布局表现为在一定土地资源总量约束条件下,依据既定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调整和转换,最终达到土地资源在地区间和部门间的有效分配和再分配。

土地利用分区:以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的适宜性为基础,结合社会发展、国民经济和环境保护的需要,按土地利用方向的不同,将规划地区划分出不同的用地区域。土地利用分区与土地利用布局 :

相似:它们都是在某一区域内,对工业、农业、城镇、交通运输线路等各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利用方式在空间上进行安排;都是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并确定土地的不同功能和区域分工。

不同:土地利用分区主要任务是划分各种用地区,规定各种用地区土地的基本用途或主导功能,土地利用原则和管理措施,而土地利用布局主要任务是确定各类用地的比例、规模、空间位置和界限。它们紧密相关,互为依据,互相联系。

分区方法

(1)综合分析法(2)主导因素法(3)叠置法(4)聚类法

城乡居民点体系规划主要内容:

(1)分析中心城市的吸引范围;(2)城乡居民点体系的基础条件分析;

(3)人口和城镇化水平预测;(4)城乡居民点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 ;

(5)城乡居民点体系职能结构;(6)城乡居民点体系空间结构 ;

(7)农村居民点体系的结构与布局

居民点规模:居民点规模依据不同的目的可以有不同的衡量标准,一般来讲,居民点规模具有人口规模、用地规模、活动规模和辐射规模。

城市规模弹性 :是指城市的人口与占地规模应有一个变化幅度。

城市规模弹性自由度:规模的最大与最小两者极限值的变化幅度。

居民点用地规模的预测

1.历史推断法2.规划指标法

3.分区测算法方法4.模型预测法

居民点布局方法:(1)线性规划法;(2)力多边形法

居民点布局方案择优:

(1)指标比较法(2)运输重心法(3)分级评分法(4)费用比较法

交通运输用地指居民点以外的各种道路及其附属设施和民用机场、港口码头用地,包括护路林用地。

规划的内容:

交通运输量预测、交通运输方式选择、交通运输网络布局和交通运输用地规模的测算。公路选线:根据路线基本走向和技术标准,结合地形、地质条件,考虑安全、环保、土地利用和施工条件以及经济效益等因素,通过全面比较,选择路线方案的全过程。

选线原则 :

一是要适应远景交通流向和运输量的需要;

二是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地形条件,使路线布置在地势高燥、地质良好,便于施工的走向上,并符合工程技术要求;

三是要根据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的布局状况,做到路线顺直短捷,节约用地;

四是要与其他交通线路布局协调统一,形成一个较为完善合理的交通网;

五是要经济合理,一方面要在不增加工程造价的情况下,尽量提高技术标准,或在不降低技术标准的情况下,尽量降低工程造价;另一方面要综合考虑提高工程经济效益和运营经济效益,选择既经济又合理的选线方案。

选线方案择优 :

公路选线时往往会出现几个方案,必须通过对整个路线或某段路线的不同方案进行经济评价,以选择适合当地条件的最优方案。

评价时可采用下列三项指标:

①道路的工程造价 ②运营费用③占地面积损失

第十章 水利工程用地规划

水土资源平衡就是综合考虑地区内水资源的供应能力和需求状况,分析本地区水资源的余缺情况,合理协调水资源的供求关系,以寻求水土资源的平衡。

水土资源平衡的重要作用:

(1)水土资源平衡是进行水资源的区域再分配,是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的重要依据。

(2)水土资源平衡是确定水量调节措施,兴修水利工程措施的基本依据。

(3)水土资源平衡是确定土地利用方式的重要依据,土地资源的利用是受水资源制约的,通过水土平衡计算,可以根据水量的余缺情况改进土地利用方式,以达到水土资源的最佳配合。

一个完善的灌排水工程系统应包括渠道取水枢纽、输水配水系统、田间调节系统、排水汇水系统和灌排渠系上的建筑物。另外,在丘陵山区,包括塘坝蓄水工程;在平原低洼地区包括堤防、圩垸和排水枢纽工程。

骨干渠道输水工程用地规划

常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干渠沿等高线布置,采用较小的纵坡,支渠则垂直等高线布置

(2)干渠垂直等高线布置,其纵坡比降视地面坡度而定

(3)合理穿绕布置(4)河网化布置

耕地详细规划 :

耕地组织形式:

指实施作物种植结构和作物轮作制度的耕地利用方式。

(一)轮作田区组织形式(固定轮作或分区轮作)

所谓轮作田区是指作物轮换种植的基本单元。在轮作田区之间按照一定的顺序,在时间和空间上轮换种植作物。

(二)耕作田块组织形式(单田轮作)

耕作田块组织形式是在同一块耕地上按时间先后安排作物的轮换顺序,各田块之间不存在作物的轮换关系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

基本农田指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对建设用地的预测而确定的长期不得占用的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期内不得占用的耕地。

原则:

1、切实保护耕地原则

2、综合协调原则

3、双轨并行原则

4、区域完整性原则 程序:

1、耕地现状和耕地后备资源潜力分析

2、耕地需求量预测

3、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确定

4、基本农田的分布

5、规划成果整理和绘图

主要成果:

①乡(镇)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图

②行政村土地利用现状图

③乡(镇)区域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图

④行政村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图

⑤土地分等定级图

⑥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工程建设规划图

⑦乡(镇)和行政村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说明书

土地整理规划 :

土地整理指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调整与治理。通过对土地利用环境条件的改善和生态景观建设,消除土地利用中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制约或限制作用的因素,促进土地利用的有序化和集约化。

土地整理的范畴和程序

(一)土地整理的范畴

可分为农地整理和市地整理;农地整理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农田整治、农地改造、地块调整、土地结构调整、宜农荒地的开发、农村建设用地整理;

(二)土地整理的规划程序

1.选择土地整理单元

2.编制土地整理规划

3.审批土地整理方案

4.组织土地整理实施

5.土地整理成果检查验收

废弃地复垦规划

(一)复垦规划的原则:

1、复垦应因地制宜,兼顾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综合协调发展

2、弃地复垦要和生产建设统一规划,合理安排,并结合生产情况逐年实施。

3、复垦规划要与城镇(村)、道路水利等建设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统一规划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做到地区建设布局合理化,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美化环境,促进生态良性循环。

4、复垦要与矿区和邻近企业的排矿、排土、排灰、排渣等统一规划充分利用排放的废弃物充填挖损、塌陷的土地和地下采空区,既避免排放的废弃物另行占压土地,又解决了挖损、塌陷土地和地下采空区的充填物。

(二)复垦规划的内容和方法:

1.现状调查 2.复垦预测3.确定复垦方向和治理目标4.编制复垦总体性规划

5.编制矿区土地复垦小区试验规划 6.编制复垦实施计划

7.开展复垦效益评价8.编制复垦规划成果

土地整治规划 :土地整治系指改变土地利用的不利生态环境条件的综合措施。土地整治规划是指为了使土地资源得以永续利用人为地创造土地生态良性循环的途径和措施的总体安排,称做土地整治规划。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

1、规划分析

2、现状调查、分析、评价

3、环境影响识别

4、环境目标确定

5、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6、规划方案影响预测、分析、评价

7、提出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8、评价结论和说明

9、监测与跟踪评价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① 规划分析② 环境现状调查、分析与评价 ③ 环境影响识别、环境目标确定、评价指标;④ 环境影响预测、分析、评价 ⑤ 拟定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

⑥ 公众参与 ⑦ 监测与跟踪评价

土地利用规划成果资料内容;

1、土地利用规划图

2、土地利用规划说明书

3、技术和法律文件及其他调查资料

4、施工图及实施计划

土地利用规划图的编制:

(一)土地利用规划图的编制程序

以复制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作为工作底图。在设计程序上,分为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两个阶段。初步设计阶段,规划人员将所规划的内容,从“骨架”性项目到具体项目,逐项绘制到图上,要求界线基本准确,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出整个规划设计的意图。要求对整个规划方案或某些单项(部分)设计项目,提出几个不同方案,以供进行比较选择,并经过领导审 议和群众讨论,形成规划草图(初步设计图)。技术设计属精确设计,在优质复制图上进行,要求对各规划项目进行精确的设计。无论是界线或面积,在图上都应准确无误,并可按技术设计图来计算面积和进行现场定界工作。

土地利用规划说明书的基本内容

(1)前言。(2)基本情况。

(3)土地利用战略研究。包括土地利用战略目标、任务、措施等。

(4)土地利用供需平衡。包括土地需力、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等。

(5)居民点、交通运输、水利工程等

(6)农业用地规划。包括耕地、园地用地规划。(7)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8)土地利用规划效益预测。(9)土地利用规划实施措施。

第五篇:土地利用规划调查报告

班级:09资环学号:姓名:尤超

仙林大学城土地利用规划现状调查

摘要: 高等学校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但随着高校占地规模越来越大,以大搞基本建设为主要标志的高校土地利用活动逐渐偏离正轨,并导致严重后果。本文通过对仙林大学城师生的问卷调查,了解大学城土地利用规划现状,促进其科学合理布局,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关键词: 土地利用;公共设施;布局

引言 :

高等学校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在包括用地优惠在内的政策支持下,我国高等教育近年来取得了历史性跨越。但我们也应清醒认识到,超常规发展高等教育的负面效应正在日益凸显。就土地利用而言,越来越多的高校用地问题和土地利用规划问题相继浮出水面,不仅影响了高教事业的健康发展,而且成为当前加强和改善土地宏观调控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难题。

因此,深入了解大学城土地利用规划现状对于土地的合理利用、完善配套设施的建设从而为我国教育事业腾飞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1调查背景和目的1.1 仙林大学城简介

仙林新市区位于南京东部,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发展高等教育和高新技术科研及产业的重要基地,承载着“大学向大学城集中”和“南京主城东扩战略”的双重责任。

大学城集中区占地27平方公里,主要发展高等院校和居住、商业、文化娱乐、行政管理、医疗机构等公共设施,规划建设10-12所高校,在校生人数12-15万人。新市区中心商务区位于大学集中区的中部,承担新市区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活动中心以及居住功能,主要服务于高校师生及城市居民。同时,新市区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已开通的十多条公交线路和即将开工建设的南京地铁二号线东延线仙林段快速公交,使新市区与南京主城融为一体。

1.2 调查目的为了进一步了解仙林大学城的土地利用现状,以“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环保意识为规划理念建立合理的布局结构体系和便捷、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使校园建筑设施的空间布置以及教学、运动、生活三大功能区的布局趋于合理化和科学化,避免土地资源的闲置和浪费,最大限度的为高校师生服务,使大学城更好地发挥培养人才的功能,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2调查内容及结果分析

2.1 调查概况本次调查针对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的全体师生,就问卷的结构与内容看,力求做到真实性、清晰性和整体性的统一,全面了解仙林大学城在土地利用规划方面存在的不足和可借鉴之处,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大学城的功能,为我国今后大学城的建设提供借鉴。

2.2 调查结果分析

2.2.1 南京师范大学整体布局结构和内部建筑位置在被调查者中,95%的同

学认为学校的整体布局基本合理,仅有5%表示其布局不尽合理,大多数学生对本校的规划布局表示认同。而当问到具体的建筑物位置时,25%的同学认为超市和教学楼的位置不合理,10%的认为宿舍楼和体育馆的位置不太合理。可见,同学们对与日常学习、生活关系比较密切的宿舍、超市、教学楼、体育馆关注程度较大,这也应成为大学城规划设计的重要方面。

2.2.2 内部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学校内部教学、运动、卫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师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休闲息息相关。对于“学校应当完善的设施”,大多数同学(31%)认为网络设施的建设还有待改进,其次是食堂(17%)、教学仪器和卫生设施(13%),但对绿化工程、宿舍、超市(6%),消防设施(4%),运动场所和图书馆(2%)比较满意。还应注意的是,基础设施建设在最大限度的满足师生需求的同时也应考虑到其文化和生态内涵。

2.2.3 大学城周围配套设施建设自2002年初大学城启动建设以来,已高标准建成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工程。包括道路工程,园林景观绿化,地区水、电、气等公用设施的主干管的设铺设,在地区各项建设过程中,也十分重视建设与地区文化、生态内涵的协调统一。

(1)交通配套设施。仙林新市区与主城核心距离15公里,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对外交通条件一应俱全,而且根据规划,地铁2号线和4号线将分别从紫金山南北两侧进入仙林,在仙林新市区南侧交汇后,在仙林内部形成环状轨道交通网,连接新市区各功能分区,并在沿途设十个站点,最大限度地为居民出行提供便利。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绝大多数同学(100%)去市区选择公交车,因此,公交路线的规划设计情况对大学城师生有重要意义。在回答问卷中“大学城的交通配套设施如何”时,有45%的同学觉得“公交不合理,有时很拥挤”,还有一部分同学(15%)认为“地铁修好后很便捷”。可见,公交路线设计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2)商业网点。在参与调查的人中,半数以上的(65%)会选择仙林商铺,远多于去市区商铺的(30%),因此,仙林新市区的商业网点建设也应受到重点关注。在问道对“大学城的商业网点”的看法时,33%的认为“商品的质量、服务等方面不尽如人意”,另外,同学们的意见还集中在“商铺规模太小”(31%)和“商铺种类太少”(22%)上,除此之外,药店的缺少也是值得关注的。至于“商业网点建设应侧重的方面”,书市占到了37%,其次是休闲娱乐和大型超市,分别占到了26%和21%。由此可见,大学城商铺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待提高,知识型和休闲娱乐型的商业网点建设需要有所侧重。

(3)其它公共设施另外,我们对其他配套设施和针对特殊人群的公共设施的建设情况也进行了调查。“对大学城配套设施的不满”集中于公共交通和医疗卫生方面,分别占37%和35%,再就是商业网点(20%),可见,医疗卫生方面也应是规划关注的重点。当问到“您身边的老人、儿童或者残疾人使用公共设施时遇到的困难”时,主要集中在“上下公交车不方便”(36%)和“大部分公共设施都有台阶,同时配备轮椅缓坡的很少”(28%),因此,在设计公共设施时,还应注意尽量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使设计更加合理化和人性化。

2.2.4 仙林大学城各学校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资源共享大学城有众多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其他文化事业团体,汇集了大批专业人才,文化氛围浓厚,文化设施完善,因此,实现各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有利于充分利用大学城的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为此,我们就各高校之间的交流情况进行了调查。在回答“学校毗邻而建对构

建良好的学术氛围是否有作用”时,绝大多数同学(95%)持肯定态度;而对于“学校与其他学校在基础设施资源方面的共享是否紧密”,多数认为“一般”(45%)或“不紧密”(40%),并表示希望实现图书馆(53%)、运动场所(25%)和食堂(19%)的资源共享。另外,当提到“大学城科研以及高新产业区的建设对就业的帮助”时,仅有35%的同学持肯定态度,大多数觉得“对我没有吸引力”(45%)或“不清楚”(20%),这也体现出今后科技产业园区的建设应注重与大学城紧密结合,在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的同时也为其中的高新技术密集型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

3建议

在对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对仙林大学城土地利用规划提出了几点建议:

首先,大学城的规划应从单纯建设房屋的物质规划,提高到建设整个社区的规划,使之不仅有可见的优良环境,且有高效、文明、优质的生活(张庭伟,1997)。其次,由于大学城的人群构成比较特殊,规划应从大学人群的生活、工作、创业、交往等多方面出发,以适应其生活方式,以人为本,用富有情趣的环境设计来陶冶人们的情操,重视公共、开放空间的规划设计。第三,具体规划时,注意使各种设施的布局集约化,充分保证公共空间的用地;同时政府实行监督,避免形成各自围墙封闭的学院用地模式,使公共环境最大限度的得到社会共享。只有这样,大学城的开放性和社会化才得以落实,各个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也能够实现,整个大学城呈现出高质量的环境形象。第四,除了土地集约利用,还应注重交通系统的规划。在处理好近、远期建设空间布局的前提下,建筑不宜过散,以人行和自行车的适宜交通时间距离来布局建筑设施,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在节约能源的同时也降低了交通费用,而且有利于环保。而方便可达的公共服务设施是提高使用效率,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保障(吴向阳,2003)。最后,规划在把握大方向的前提下,应留有调整发展的余地。充分考虑当地的自身发展,规划保持一定的弹性。同时,大学城的建设作为百年大计,不要片面地追求速度,否则不可能有高质量的城市建设。

下载基于生态理念的土地利用规划探讨论文(汇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于生态理念的土地利用规划探讨论文(汇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资料

    土地的功能:养育功能、承载功能、仓储功能、景观功能(P7) 土地的特性:1、土地物质的自然性 2、土地数量(面积)的有限性 3、土地质量的差异性 4、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 5、土地位置的......

    土地利用规划总结

    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题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题 1. 土地资源具有哪些特性?并简要说明。 答:一、面积的有限性,由于受地球表面陆地部分的空间限制,土地的面积是有限的。 二、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分布在......

    土地利用规划教学大纲

    《土地利用规划》 教学大纲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适用)陈银蓉 华中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10041 课程英文名称: Land Use Planning 先修......

    土地利用规划的生态红线区划分方法研究初探

    土地利用规划的生态红线区划分方法研究初探 土地利用无序、发展空间布局上的不合理,是目前我国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科学合理地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制约人类......

    坚持生态创生教育理念

    坚持生态创生教育理念坚持网络教研机制创新 全面促进县域教育信息化、现代化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大趋势。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中长期教育......

    垃圾综合处理生态理念

    垃圾综合处理基地化体现生态理念生活垃圾处理是困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各类生活垃圾处理技术不断发展、日趋成熟。卫生填埋、焚烧、生化处理和其......

    生态课堂论文

    生态课堂下的小学数学实效课堂保山市隆阳区板桥镇官坡明德小学董加延 二0一四年四月生态课堂下的小学数学实效课堂摘要:生态课堂,是一种真实、自然、本色的学习课堂。生态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