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家庭教育问题
农村家庭教育问题
过去的认识里,家庭教育通常认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即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农村家庭教育问题,希望有所帮助!
一.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溺爱型家庭
这种家庭生活富裕,给孩子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从小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要什么,家长就给什么,生活上关怀备至,但缺乏科学的教育,导致子女任性、自私、娇横无理,依赖心重。
(二)放纵型家庭
这种家庭除了生活上保障子女的需要外,对子女的缺点错误,不管不问,不加以约束,娇生惯养,放任自流,上学不配合学校的教育,还百般为自己的子女进行袒护,造成孩子野蛮无理,随意性强,无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专横型家庭
这类家庭为对子女时有教育,但教育不得法,不注重与子女的沟通,父子关系淡漠化,方法简单粗暴,子女一有问题就喝斥、打骂,没有进行必要的引导,导致子女胆小怕事、性格内向和产生恐惧心理。
(四)期望型家庭
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不考虑子女的差异和具体条件,只抓子女的成绩,不问孩子的品行,加重孩子的课业负担,逼孩子考高分、上重点,严重影响了子女身心健康成长。
(五)特殊家庭
有单亲家庭、组合家庭等,这类家庭子女无人管教,生活上无人关心,子女容易和社会闲杂人员混在一起,沾染上许多的恶习,逃学、打架等现象就出现在这类孩子的身上,使孩子出现心理缺陷和性格差异。
(六)留守儿童家庭
由于农村条件的制约,许多父母双方外出打工,常年不在子女身边,有的只有过年回家一趟。其子女一般的由爷爷、奶奶或在亲戚朋友家寄住,有的寄宿学校,这类家庭的子女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平时较为自由懒散,手中又常有零花钱,但没有父母的监管,也常常会染上不良的恶习。
以上几种类型的家庭由于教育态度、价值观念、教育方式、家长素质、家庭结构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因此不能对子女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导致了家庭教育的缺乏。
二、解决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当前学校教育工作还存在许多不相适的地方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轻课外的现象依然存在,忽视青少年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教育方法和要求成人化的倾向还依然存在,致使“问题学生”越来越多。因此,学生要加大力度转变观念,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要针对当前独生子女多、溺爱儿童多,缺乏劳动教育和关爱他人意识和尊重他人的意识浅薄的实际情况,坚持开展劳动教育、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教育,树立热爱生活的信念,培养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从小事做起,一件一件把事情做实,并将主要内容坚持下去,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形成从家庭出发,在学校中拓展强化,在社会实践中巩固完善的教育过程,即使矫正青少年学生中产生的不良行为。
(二)教师要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及时交流学生的信息
通过沟通交流,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开设的课程、学习的环境等方面的情况,共同研究教育孩子的方法,帮助家长努力与学校教育相适应,做好子女的家庭教育。要开通开通家长学校电话,及时与家庭联系,掌握学生思想变化情况。要有重点地进行特殊家庭学生的联系,解决“问题学生”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要加强寄宿制学校的管理
农村寄宿制学校中留守少年儿童较多,学校应加强寄宿学生的生活、学习、安全等方面的工作,创设优良的生活环境,解除留守儿童的后顾之忧,使其能安心于学习。
(四)教师通过家长会加强与学生家庭的联系
家长会是联系家长的一种有效途径,向家长提出各方面的要求,并征求家长意见,也是家长了解学校、了解孩子的最好机会,因此要求家长应积极参加家长会,并主动与老师交流,以达到家长会的目的。
(五)创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水平与能力
现在许多学校都成立了家长学校,其目的是提高家长的素质,学习家庭教育的知识和经验,同时也为家长与学校、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家长之间交流学习提供机会。家长学校主要是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水平与能力,让家长自己解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因此,要求家长要积极参加“家长学校”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并从自身的一言一行做起,努力改掉自己的不良习惯,爱护子女,耐心诱导,不娇惯,不纵容,用科学方法教育子女,用自身的言行影响子女,使子女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六)建立学校、家庭道德教育联系制度
要建立学校、家庭道德教育联系卡。只有家长和学校双方都认真填写“学校——家庭道德教育联系卡”,才能够及时沟通、及时交流信息,掌握学生思想变化情况。
(七)帮助营造健康的'家庭文化氛围
家长是家庭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优化家庭文化环境,建设健康、文明、积极的家庭文化环境,是家长的重要责任。学校应通过各种渠道帮助家长提高认识,让家长努力创造一种与现代社会融合、合拍的家庭文化氛围。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尊重、平等对待,特别要重视孩子的合理意见。不要强迫孩子按父母的要求发展,而是去发现孩子的个性倾向、兴趣、志向,促使其健康成长。家长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是正确的,但不要为子女设计未来,而应该鼓励他们自由的成长,这种和谐民主的家庭气氛,十分有利于孩子自主意识和责任心的养成。生活中,家长要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努力创造和丰富家庭生活的内容,如看电视、阅报、家庭书法、绘画、摄影、旅游、体育锻炼等等,不仅能增长知识,锻炼能力,还有利于家人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孩子发展多方面的情趣和多维学习。
(八)督促家长做好监管工作
对于自学性不强、自制力低的孩子,学校要督促家长,对子女的动态、心理、行为和表现等进行全方位的掌握,以便发现学生问题,及时矫正,防止因一些不良的社会因素的影响而使子女沾染不良习气。
(九)关爱特殊家庭的子女
特殊家庭的子女由于无人关爱,心理较为孤独,与众不同,学校教育中教师要对这些子女要有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在学习和生活等方面予以帮助关怀,要在精神方面予以更多的激励,引导他们树立信心,勇敢面对生活,克服心理障碍,健康成长。
第二篇:农村家庭教育问题初探
农村家庭教育问题初探
李健彪
完整意义上的教育应该由家庭、学校和社会三部分共同组成。近年来国家对农村基础教育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农村学校教育水平及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而现今,教育的矛盾性、片面性和扼杀性已经不容忽视地摆在人们面前。农村家庭教育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制约始终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长期以来,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没有统一的认识,特别是在山区,社会、家长的认识更是简单、片面。现阶段社会不断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的速度都要快,在这样的情况下,对科技和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推进教育的发展,全社会都要对其要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学校教育是孩子接受正规教育的开始,孩子在接受学校规范教育的同时,家庭教育仍时刻伴随着个人的成长,如果二者能够很好的配合,必然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促进作用。但遗憾的是,农村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似乎责任不清,一方面教师承担着学校教育的义务,另一方面农村的家长们又将家庭教育的部分职能推脱给学校,许多父母认为学校应当对孩子的成长负全责,学校一身挑两担,扮演双重的角色。家长自身普遍不高的文化素质、落后的教育观念、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都影响着家庭教育的发展,我们需要家长们对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达成共识,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一、正确的人才观
在农村里,很大一部分家长认为:现在社会上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大有人在,自己辛辛苦苦供子女就学,到头来还是找不到工作,还不如少读几年,回家早娶妻生子,建房盖屋;社会上那些开好车、住高楼的大款读不好书的大有人在。就是找到工作了,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如在社会上做个小生意、打工的收入„„ 有了这样的看法,就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培养,在孩子的义务教育阶段,只要尽尽自己的责任,读上几年就可以了。这样的看法是片面的,对我们社会的发展没有全面的认识。我们国家改革开放30年,确实成就了一批有胆略、有眼光的人把握住机会先富起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全社会的信息化,社会各种体制制度的完善,法律的健全,一个人如果没有以整体的高素质为要求基础是很难取得成功的。
我们对孩子教育的目的不应该只是为了一份工作跳出“农门”,不应该只希望孩子长大后衣食无忧。而是应该着眼于孩子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样才可以适应社会高速发展的要求,不管在哪一个行业都会取得成功,立足于这个社会。
二、适龄入学
每年新学年开学,总有不少家长托人情、走关系,甚至改户口,将低龄孩子提前送进幼儿园或小学。认为“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盼望子女早日成材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种做法往往是弊多利少甚至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农村里还有的是因为孩子在家耽误了干活,送到学校老师带着;更有一些是因为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三免一补政策的落实,读小学比上幼儿园、学前班划算,要求孩子提前入学,大不了以后留级„„
每一个孩子都具有他自己的心理年龄和智力年龄的。国家规定的入学年龄也
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很聪明,让他早点上学也无妨。不排除一些孩子很聪明,智力是超群的。那还要看你是如何看待他的智力的,难道会背几首唐诗、会算几道算术、会认几百个、甚至几千个汉字,就算是智力发展很好了吗?即使他的智力发展很好,那么能力呢?人际交往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领导他人的能力,组织协调的能力等等在周围的孩子都比他大的环境中,低龄孩子能有很好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吗?我们经常在说揠苗助长的故事,可偏偏在做着揠苗助长的事。
三、良好的家庭教育方法
一些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了,教育是学校、老师的责任,自己管管孩子的日常生活用品就行了。不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学校生活情况。在工作之中遇到过这样的家长: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哪个班;不认识自己孩子的老师;甚至有的说不出自己孩子的书名„„
孩子的教育不单单是在学校里的教育,也不单单是学好知识就可以了。我们要培养的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一个人才的培养是社会、学校、家庭共同教育培养的结果。我们不能只关心孩子考试考了几分,在学校有没有违反纪律,更要关心孩子成长的过程、成长的环境。通过全社会的能力能够做到时时是教育、处处是教育,全面关注孩子的成长,特别不能忽视家庭教育的重要。
家庭是孩子首先接受教育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中极为重要,甚至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父母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做孩子眼中合格的好父母。
1、要为孩子创设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
在家庭里父母善于欣赏别人,学会了理解和宽容,从不当着孩子的面发脾气,让孩子生活在一个安定、幸福、和谐的环境中,孩子会受到极好的熏陶,并学会欣赏别人,能与同学友好相处。在家里,家长很少粗暴地训斥孩子,当他犯错误时,父母总是耐心地给他讲道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告诉他,如果父母是正确的,他必须听从;如果他是正确的,父母也坚决支持他。他们努力做到与孩子友好平等相处,绝不以辈份压人。
2、能做到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
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努力给孩子最好的影响,让他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只要孩子做得好,要赞美他;不好的习惯慢慢改正,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重视对孩子读书兴趣的培养,安排一定的时间带孩子出去玩,开阔孩子的知识视野,增长见识。
3、能做到严格与慈爱并行
现在的孩子真是幸福,享受了许多现代文明的产物。父母不单单想办法给孩子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也不要忘对孩子进行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教育;给孩子各式的玩具,也要常常给孩子讲红军长征过草地吃草根树皮的故事。父母关心孩子的成长,但绝不仅看分数,当检查家庭作业发现错误时,要严格地指出来,但绝不会对孩子喝斥嘲讽;当孩子与同学发生纠纷时,父母爱他,但绝不袒护他。使孩子能够自尊自爱、自强自立,在生活中做一个坚强、勇敢的强者。
4、全面关心孩子,使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
家长要全面关心孩子,既要重视和关心孩子的“身体素质”、“智力开发”、“知识传授”,更要重视和关心孩子“心理素质”、“非智力因素”(指爱心、毅力、耐力、勇气、胆量等)、“能力”的培养。要从小培养孩子具有远大理想,立志成为社会有用人才,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关心集体、团结友爱、勤俭节约、勤奋好学、艰苦朴素等。家长要让孩子懂得尊敬长辈,学会关心父母、家人、朋友,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对孩子进行一些文明礼貌知识教育,懂得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劳动成果才是最甜蜜的。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学习习惯必须从小抓起,严格要求,持之以恒,不可急功近利,要培养孩子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好习惯。注重培养孩子自立自强精神,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在失败中成长成熟。家长必须适度的引导孩子运动,不能由于玩的过度,影响休息和学习,要鼓励孩子做些安全有益的活动,以促进孩子的健康发育。
5、积极配合老师,做好好学校教育工作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很重要,家长只有与学校与老师密切配合,积极配合做好学校的各项要求,才能更好的教育好孩子。孩子入学以后,家长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不多,但要经常了解孩子在班上和学校的情况,也通过与老师的联系,检查作业,发现孩子在学习、行为习惯、道德品质上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引导。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把家长希望子女成才的迫切愿望、教师教书育人的心情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全面提高青少年素质。”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人的进步影响是终身难忘的。而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尤为重要,往往可以影响他们一生。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是儿童生活的第一环境。改进和加强教育工作,家庭教育是重要的一环。推进素质教育,需要广大学生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否则是很难奏效的。家长作为联系学校和学生的特殊纽带,家庭教育作为儿童所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儿童的成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我们把这些家长的力量充分调动起来,并给予科学的引导,那将是一笔巨大的教育资源。它不仅会为加快培养现代化人才,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打下牢固的基础,同时对家庭的幸福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第三篇:家庭教育问题
家庭教育问题:“堵”和“疏”的选择
如果说学校教育更多的是限定在一个相对教科书的范围内,那么,家庭教育则更多的是面向社会、面向大众化,面向一些孩子在学校里碰不到,或者老师无法教育的问题,如沉迷网络、青春期叛逆现象等,这些,需要家长去指导和帮助孩子寻找一种正确的解题途径。
作为一名家长,应该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非常迫切想去提高自身的家庭教育能力和水平。因此,在对待一些家庭教育问题,我想谈的是“堵”和“疏”的选择,也就是解决方法的选择。
以家喻户晓的大禹治水为例。鲧治水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围护起来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其子禹治水,改“围堵障”为“疏顺导滞”,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
以上案例不难看出,堵不如疏。但我认为,时过境迁了,有些问题、有些事物,“疏”是主导,“堵”也是必须的,就像我们现在大量地建造水利工程、江河大坝,讲究的是“堵”和“疏”的结合。
以沉迷网络这个家庭教育问题为例,孩子对新鲜事物的接纳性太强,他们有特着有的好奇心和适应力,一味地阻止和封堵不现实,而一味地开放和疏通也不行。所以说,有些方面一定要“堵”,有些方面一定要“疏”。
“堵”:一是要坚决控制他的上网时间和次数;二是坚决抵制他去接触一些不健康的网络。而反过来“疏”,就是要有计划、有限制、有目的性地引导他去接触一些健康有益的网络。
孩子可以上网,但要严格约束他的上网时间和次数,不能无限制地让他把时间花在网络上。平常还好一点,在寒暑假时段,我们自己也放松了,导致他无限制的去接触网络,很容易造成沉迷网络,没有节制,影响正常的学习。所以说,在平时,特别是在寒暑假,对于孩子的上网时间和次数要规定好,每天给他明确目标,并做到检查和督促,逐步养成他适度使用网络的良好习惯。
同时,要严格监督孩子不去接触不良、不健康网络,一旦发现这种现象和苗子,要严厉指出和限制,要告诉他这种网络活动的危害性,要引导他去接触有益教育和成长的网络。这对家长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家长自己要适应时代,多接触网络,多了解信息发展,多掌握一些有益的知识,这样,才能教育孩子如何正确对待网络,正确使用网络。平时,可以和孩子一起上网,相互学习、相互探讨,培养一种正确对待网络的良好习惯。
“堵”和“疏”的选择,可以应用到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我们做家长的,要时刻关注社会的发展变化,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以便采用正确的方法来阻止孩子的不良习性,引导孩子的健康发展,使家庭教育成为孩子学习生涯的重要一环,使家庭教育成为孩子茁壮成长的一缕阳光。
第四篇: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问题的调研报告
太白县黄凤山小学
潘彩兰 联系电话
*** 邮政编码
721600 一引言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教育阵地,小孩子从三、四岁起就有了自我意识。家长的教育引导任务就开始了。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儿童成长的重要保证。我于2014年3月到4月借党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大家访活动对太白县靖口镇农村小学家庭教育状况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查。通过调查研究,我对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把握当前农村小学家庭教育现状,加强教育教学针对性,提高学校和家庭互动,积极探索农村家庭教育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调查的目的
1、了解家长和孩子对学习的认识。
2、了解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关注度。
3、了解家长在家中和孩子的交流情况。
4、了解家长对孩子家庭作业的检查与辅导情况。
(二)调查的意义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社会培养人才的要求,通过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中这样写到:我想把我们开始教育和培养的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几个雕刻家带着自己的刀子同时来到它身边,要把它塑造成一座雕像,使它具有灵性,体现出人的理想。这些雕塑家是谁呢?其中,第一是家庭,而家庭中最细致和最有才干的是母亲;第二是教师个人……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生在家庭教育中学修养,如果没有好的家庭教育,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
二、调查的方法与步骤
1、调查的时间:2014年3月20日---2014年4月19日。调查的地点:靖口镇附近的村子。调查的方法:听取汇报和发放调查问卷。
调查范围主要在小学的三、四、五年级部分学生和家长中进行。
2、听取汇报。听取了家长对孩子家庭教育的汇报。
3、发放问卷。每个班级的学生较少,平均每个班30人。共发出调查问卷120份,收回有效卷108份(其中学生问卷60份,家长问卷60份),学生和家长对问卷内容进行了逐项填写。这次对学生专项调查的要点是:
(1)你觉得自己学习是为了什么?(2)你觉得父母和自己是平等的吗?(3)你觉得父母爱自己吗?(4)你平时在家和父母交流的时间多吗?
(5)父母对你的家庭作业检查和辅导过吗?
(6)看到你的考试成绩时,父母反应如何?
通过回收调查表,谈话记录,综合起来分析,探求共性原因,完成调查报告。
三、调查结果
(一)家长和孩子都对为什么学习不明确。
靖口镇是个山区,四面环山,耕地较少。原来有11个自然村,现在合并成9个组,其中有5个村子在山上。我去调查时,大多数家里只有老人,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问了30个家庭“为什么让孩子上学?”有20个家庭都说:“别人家的孩子都在上学,放在家里又没人管,加上孩子小又干不了活。”有10个家庭认为孩子要上学,将来才有出息。60个学生在调查表也填写了“为什么”上学。有25%的学生填得是为了能考上大学。有10%的学生填的是为了以后能找到好工作,有15%的学生填的是为了以后能在社会上立足。有5%的填的是家长让我来上学。
(二)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关注度低。在调查的60个家庭中,有40个住校生,有20个走读生。住校的学生家长说:“我们星期天下午就把孩子送到学校了,孩子的学习、吃饭就都交给学校了.现在条件好了,孩子吃在学校,住在学校,我们不用交钱,也不用操心。”太白县从2008年起就实行了一乡一校政策,凡5公里以外的学生都住在学校里。对所有学生都实行了两免一补和营养改善计划。在20个走读生中,有3个家长是高中毕业,有10个家长是初中毕业,有6个家长是小学毕业,有1个学生的父母都没上过学。调查他们对孩子学习的关注情况时,多数家长都只是按时接送孩子,对孩子的学习想起来的时候问一下,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老师给家长打电话,告诉家长孩子在学校的一些情况。
(三)家长和自己的孩子缺乏交流。
在调查的60名学生中,有35名学生是爷爷和奶奶看管,有5名学生由外公外婆照顾,有20名学生是由自己的父母管着。在这些老人中,最大都68岁了,孩子星期五下午放学一回家,要么就是一头扎在动画片中,一直看到瞌睡为止;要么就是出去玩,吃饭时都叫不回家。老年人精力都放在了农活上,星期天有时间就给洗洗衣服,做点好吃的,很少问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家长就是隔三差五给孩子打个电话,在电话里嘱咐几句就完了。由自己父母照管的孩子,就问有没有家庭作业,家庭作业做完了没有?也很少问孩子其他方面的事情。
(四)家长很少检查和辅导自己孩子的作业。
在调查中,我问20名走读学生的家长,“对孩子的家庭作业检查过吗?”家长的回答是“很少检查。”我又问:“孩子遇到不会做得题时问你们吗?”家长说:“有时问,有时不问。”我问:“你们给孩子辅导过作业吗?”家长说:“偶尔辅导一下。”在40名住校学生中,有30位老人就问一下有没有作业,督促孩子把作业写了。有10位老人不识字,就让孩子去把作业写了。在调查问卷中“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时”你是怎么做的?有4个选项:A问家长
B问同学 C等老师讲解
D先放下。在调查的60名学生中,有30人选C,有18人选B,有7人选A,有5人选D.四、调查总结
(一)调查结论
通过调查,山区农村小学生的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教育存在以下问题。
(1)家长不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山区农民的经济收入来自两块,一块是靠在地里种菜或种粮食卖点钱,一块是外出打工挣钱。一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把孩子的教育和学习交给了学校和孩子的爷爷奶奶及外公外婆。有责任心的家长就是一周往家打一次电话,问问孩子的学习情况。至于孩子的其他方面是不闻不问,有些是无暇顾及。老年人就只管把孩子送到学校,对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等其他方面根本不知情,每周周五把孩子接回家。孩子的家庭作业是什么,会不会做,老年人是没精力,也没意识去管,孩子的父母离得太远,管不上。少数跟在孩子身边的父母,农活忙得时候,没时间管,农闲时间忙着到处找活干挣钱无暇顾及孩子,到了晚上疲惫得早早就休息了,没时间看孩子的作业,没时间和孩子交流,不知道孩子都在想些什么。对孩子的爱好、特长、考试、考试成绩等更是默不关心。孩子的文明礼仪等方面都很差。长此以往,孩子不会与人交流,变得冷漠。没有爱心,不知道感恩。养成了自私,任性等坏毛病。
(2)把学生推给学校。现在太白县都实行了一乡一校。大多数家长都让孩子住校,周日下午两点多就把孩子送到学校,交给了老师。学生在校的吃饭、睡觉有生活指导老师管,学生的学习、安全、和同学如何相处、兴趣、特长等都由教学岗位的老师负责。而且学校的优惠政策又多,不用给孩子教学费,教生活费,大多数学生都享受国家对山区贫困学生的生活困难补助,凡是在校的学生都享受营养改善计划,一个学生一学期400元的营养改善钱都打到了学生的饭卡上。家长不花钱,也不操心。住校学生周内的课堂作业、家庭作业老师都看着做了,晚自习把家庭作业辅导了。周末的家庭作业应该由家长辅导完成,但都完成得很差,有些是一个字都没写,有些骗家长说没有作业,有些是只做一部分,只有个别爱学习自觉性强的学生能全部做完。老师打电话问家长学生家庭作业的情况时,家长的回答是“我没顾得上看。”“孩子说没有作业。”“我才没管那事。”“作业没写完,老师好好收拾。”学校每学期期中考试后都要召开家长会,各班的班主任和代课教师都要把学生的学习,在校表现等向家长做全面的汇报,一些孩子经常性不按时交作业,和同学不能和睦相处,这些学生的家长听了汇报后,对自己的孩子还是不管不问。他们对老师说:“把娃交给你们了,有啥问题老师看着处理就行了。”甚至还有家长说:“学生不听话,不写作业是老师没本事,把学生没管下。”慢慢地,孩子就会变得懒惰,不爱动脑,不爱动手,既影响了孩子智力的发育,又让孩子养成了撒谎不诚实的坏习惯。
(3)溺爱。现在孩子少了,一个家庭最多两个孩子。有50%的家长认为爱孩子就是满足孩子的需要,对孩子有求必应。每到周五家长来接孩子时,孩子就一家商店挨着一家商店买吃的东西和玩具,家长就把孩子要得东西全买了。不管孩子所要东西是好是坏,家长对孩子花钱可谓是毫不吝啬。现今很大一部分家长在自己成长过程中,都曾承受过物质上的匮乏,他们今天不想再让自己的子女遭受自己童年的困境。于是“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教育口号率先在每个家庭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这些家长实质上并不懂得爱孩子,他们不知道爱孩子不仅仅是奉献和满足,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孩子学习的方法和生存的能力,忽视了父母永远是孩子的教育者这一角色。
针对在调查中出现的种种现象,我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这种局面,孩子们都受到良好家庭教育。
(一)大力宣传,提高认识。
党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真正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范畴。由上级教育部门牵头,印发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资料,由村委会组织家长在晚上或农闲的时候进行学习。让家长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从资料上学习、借鉴一些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推荐家长在看电视时多看看法制教育频道,进一步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能把孩子的家庭教育抓起来。镇政府、村委会、学校三家联手,深入到每个家庭中,了解活动的开展情况,及时对家庭教育做得好家庭进行表扬,奖励。树立榜样,让还处于观望、没有开始此项活动的家庭都行动起来。对家教好的学生学校要在全校大会上进行表扬,让学生之间互相比较,比一比看谁家的家教好。双管齐下,推动家庭教育工作取得实效。慢慢的,家长要把孩子家庭教育落实到日常的生活中,用自己的行动来感化和教育孩子。
(二)学校适当放手,家长承当起自己应有的责任
学校是教学生知识,给学生树立起自己的人生观,让学生知道现在的学习是为自己以后的生活打基础。利用有限的班会课、品德与社会课给学生讲一些生活常识和做人的道理。不能把所有的事情都管,像孩子吃饭、睡觉、安全等一些方面由家长来负责。五公里以外的住校,离学校近得坚决不允许在校吃饭,放学后及时接孩子回家。让孩子在家中由父母陪同一起吃饭,自觉的写作业,家庭作业应由家长批改,以便了解自己孩子的书写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现在大多数学生都住校,学生的学习、生活、教育等都让学校负责,有很多家长已经忘记了自己是孩子监护人,若学生在学校有头疼闹热,明理的家长就第一时间赶到,而有些家长是迟迟不来,还责怪老师把孩子没管好。老师不能看着学生不舒服不管,带学生去看病。家长来校后没有一句感谢的话语,还满脸得不高兴,真是吃力不讨好。有些家长不支持学校和老师的工作,还当着自己孩子的面说老师的不是,说学校的不好,忘记了自己也是孩子的教育者。党和有关教育部门,应明确家长和学校各自承担的责任,打消家长完全依赖学校的念头,承担起自己该承担的责任。
(三)从严管教,培养能力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少,就意味着竟争越来越激烈,家长要深刻的认识到这一点。爱孩子就要为孩子以后的考虑,教他们学会做人,培养孩子多种能力。孩子现在小,可塑性强,家长要做孩子的表率。尊敬老人,与人为善,不讲脏话,与家人和邻居和睦相处。犯了错误、做了坏事主动承认,积极改正。等一些生活细节来影响孩子。家长要奖罚分明,孩子做了好事,帮助了别人,考试取得了好成绩等,家长要及时进行表扬或奖励:孩子偷拿了别人的东西,和同学打架了,弄坏学校的东西等,家长得知后,要严厉的批评,并适当对其进行惩罚。让孩子要知道损坏东西要赔偿,教育孩子养成好的好思想,爱护公物。家长要鼓励孩子多参加各种各样的劳动和活动,教育孩子要不怕苦,不怕累,掌握劳动技能,树立靠劳动挣钱是光荣的意识,要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有特长的,家长要支持孩子,给孩子创造条件,争取机会,让孩子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出来。家长还要鼓励和支持孩子多参加学校和其他部门组织的大型演出和外出竞赛、外出比赛等活动,让孩子多锻炼,长长见识,培养孩子多方面的能力。
农村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许多优势。家长们若能抓住农村这独特的天然优势,借家庭简朴的生活锻炼孩子们的意志品质,让他们多受生活的磨炼,教育孩子要学会独自面对困难,独立的生活。农村的田园风光使孩子在大自然中获得了身心健康,应该充分利用和发挥农村教育的自身优势,家长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孩子的教育,促使他们全面发展。
第五篇:小学教育 毕业论文 农村家庭教育问题
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农村家庭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式方法以及对家庭教育的认识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家庭教育作为孩子通向社会的第一座桥梁,对孩子的个性、品质和健康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现代农村家庭教育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影响农村孩子的身心健康。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我从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面提出了一些意见。
关键词 农村;家庭教育;问题;对策
目前随着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农村教育已有相当的规模,广大家长重视学校教育的同时,也开始重视家庭教育,逐步认识到家庭教育质量是学校教育质量的必要保证。但是,一、农村教育的现状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着教育方式的多样性。有保姆式:父母像保姆一样干家务,帮助孩子解决一切问题,结果培养出的孩子懦弱、依赖、没有开拓精神,智力发展受到限制。干涉式:即限制孩子的言行,孩子按父母的认识和意愿去活动,不能超越父母的指令,使孩子缺乏思维的批判性,做事没主意,人云亦云。暴力式:即部分家长仍然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这种教育方式一方面可能使孩子的性格压抑,心理自卑,同时也可能使孩子像父母一样,粗鲁、冷酷、没有教养„„所有这些都给农村教育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家庭教育 存在的问题有
1.思想认识不够,家庭教育过分依赖学校
据调查,农村学生家长真正认识到自己对子女教育负有责任,并能较好地担当起这一责任的农村家庭只占15%。85%的农村家庭认为只要让孩子衣食不缺就可以了,而教育的责任在老师、在学校。有的家长和代理监护人甚至说:“孩子在学校,家长出钱学校管,自己还操什么心?”这种教育理念与思想认识,大大增加了学校对这部分学生教育管理的难度。更有一部分父母或代理监护人教育理念差,认为“只要吃好喝好就行”,“儿孙自有儿孙福”,认为只要能挣钱,读书也没什么用,不读书照样可以赚钱,大学生不是还找不到工作吗?这些观念势必影响孩子,产生学习无用的情绪;在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中,由于学校单方施教,往往收效甚微。
2.家庭环境不利于孩子成长
由于大多数学生父母外出务工后,“留守儿童”不断增多,这些学生的监护权
一般都移交给了祖辈或亲朋。父母不在身边,年迈的祖父辈或其他代理监护人文化水平不高,既没有教育的精力,也缺乏教育的艺术。而有的亲戚和朋友的责任心更差,许多只是口头应承而已,形成这部分学生教育管理的盲区,导致这些学生出现许多问题。如厌学、逃课、外出打电子游戏、上网,有的甚至与社会上的“混混”聚在一起,逐步沾染上赌博、看黄色录像、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等社会恶习。不少家庭的老人有迷信、打牌、饮酒等行为,对孩子也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如果只有父母一方在家,要承担所有家务和田间劳作,也无法顾及孩子的健康成长。更有部分父母外出打工从事非法活动,影响子女健康发展,这部分家长对此心里虽然非常清楚,但他们不但没有对孩子作任何矫饰,反而认为这是生财的一条捷径;更有甚者,每当寒暑假来临时,把孩子接到所务工的城市去,让孩子耳濡目染一些非法行为,甚至让孩子直接成为自己的帮手,做着一些违法违纪的事情,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也产生了不良影响。
3.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取得一致性
由于家庭内部成员之间、家庭与学校之间对未成年人教育方面的观念、立场不统一,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宠溺和父母的管教往往形成对立局面,有的家庭父亲和母亲有时教育思想也不统一,有的家庭是双亲中收入高的一方只管赚钱或社会地位高的一方忙于事业,而把教育孩子的事完全交给另一方,这样的情况下,往往造成孩子的无所适从或盲从一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不少家长缺乏与学校的沟通,大多数家长即使与老师交流,也仅仅是局限于学业上。因此,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很好地衔接,在双休日或节假日这段学生自我支配的时间里,“家庭管不好,学校管不到”,学生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侵蚀,有时学校5天的思想道德教育努力常常被2天的家庭教育化为乌有,形成了现今特色的“5+2=0”现象。
4.亲情缺失影响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
根据调查显示,目前农村有85%的小学生父母常年在外,孩子缺少亲情的关怀,成长中的心理需求无法满足,造成不少学生孤独、自卑、封闭、虚荣、过于敏感、过分自尊、盲目交友等,甚至让个别学生产生仇视心理。一些常年在外务工、经商的父母,由于经济条件宽裕,出于一种补偿的心理,给孩子拿钱方面十分慷慨,无计划、无节制,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理财能力和自控能力,他们自恃家长有钱,模仿大人请客过生日,花钱请人做作业,久而久之,生活上追求享受,学习上怕吃苦头、不思进取、自由散漫、懒惰贪玩。这部分学生中多数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和刻苦钻研精神,在生活、学习中往往缺乏热情和爱心,逆反心理重,进取心、上进心不强。同时有部分单亲、贫困、残障、表现差等特殊家庭由于亲情的缺乏,对孩子的负面影响非常大,极大地影响孩子的人格塑造、良好 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等。
5.教育内容单一,普遍存在重智轻德现象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制约,大部分家长只注重孩子的衣食住行和学习成绩,而在他们眼中,往往是分数代表着一切,只关注孩子“成才”而不是“成人”,过度看重学习成绩的好坏、名次的位置,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现象严重,忽视了对孩子品德修养和心理素质的教育,忽视了健全人格、优良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家庭教育目标的偏离,使不少家长落入“重身体轻心理,重智育轻德育,重物质满足轻精神需求,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的误区。有的家长甚至用暴力“逼”“压”孩子学习,更有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专心读书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不仅在家里不让孩子做家务劳动,还往往暗示孩子少参加集体活动,少承担班级集体工作,使孩子变得自私、冷漠、不关心集体。这种“重智轻德”的后果十分严重的,一些孩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胸无大志,缺乏理想和人生追求,没有把“学会做人”当作自己的首要任务,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加强思想道德的修养,思想品德素质较差。少数孩子在在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下,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歧途,农村小学生中盗窃、故意伤害、寻衅滋事、诈骗、抢夺、敲诈勒索等时有发生。
6.教育方式传统简单,不能适应现今社会的发展
(1)期望值过高,家教过于严厉。面对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压力,很多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非常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因此对子女严加管教,甚至剥夺孩子起码的休息、游戏、娱乐的时间,扼杀了孩子全面发展的自由个性。
(2)盲目溺爱或疏于管理。据调查了解,大部分家长忙于家活或打工挣钱而无暇顾及孩子,更谈不上与孩子一起玩耍、交流、沟通,疏于对孩子的教育管理。有些家长对市场经济新形势和未来社会竞争的认识偏颇,不辨是非、偏袒孩子的不良行为,对于孩子好斗逞强、贪小便宜、耍小计谋等行为倍加鼓励,助长了不正当思想意识的形成,滋长了这部分学生骄横跋扈的气焰。有的家长过分纵容子女,对于子女不正确的言行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管教不严、一味纵容,认为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就是对孩子的爱,特别是留守孩子代理监护人中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在这方面显得更为突出。由此养成了孩子重享受、好攀比的不良心理,有的甚至养成追求品牌、迷恋网吧、不求上进、粗暴蛮横的不良习惯,“骄”、“娇”二气严重,性格变得任性而脆弱。
(3)教育方式简单粗暴,过分严厉。部分家长封建家长作风严重,家长至尊,不顾孩子的自尊,经常要求孩子无条件地服从自己不理解的规则。有的甚至认为 “棍棒下面出孝子”,信奉棍棒教育,觉得孩子是打出来的,父母打孩子天经地义,对孩子动辄打骂、训斥、体罚等。有的家长对孩子采取物质刺激,考试
取得名次或完成某件事情,均以物质奖励;家长缺乏与孩子的交流,缺少对孩子正确的思想教育,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在父母面前所需要的是服从,根本没有与孩子沟通的意愿。长此以往,孩子变得胆小、退缩、冷漠,或以攻击和敌意对待他人。
7.农村家长学校质量参差不齐
部分家长学校以家长会代替家长学校,很少开展活动,并且教学形式单
一、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无法担负起传播科学的家教知识和方法,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的重任。农村这些家长学校未能真正发挥其作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部分农村学校对家长学校的认识不到位,不重视家长学校的建立和管理,认为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学校对家长的培训不能起到什么作用,学校成立的家长学校也就有名无实;二是部分教师对家长学校的工作不理解,认为自己教育学生的任务就够重的了,殊不知家长的素质高了,意识增强了,对学生的教育就会收到事功倍的效果;三是部分农村家长认为自己每天农活多,有点时间又要去想法挣钱,根本没有时间和没有必要去学习什么家教的有关知识,其实这还是思想认识上的不足。
8.农村家教无经费保障
农村缺少家庭教育培训的专项经费,使现有的各种家教组织和网络有名无实,发挥的作用受到一定制约。就如农村小学而言,虽然办起了家长学校,但苦于没有经费,不能进行专门的师资培训和开展培训活动,也就只好用家长会来代替了。有的学校为了节约一次家长会的开支,甚至几年也难得召开一次全校性的家长会,家校教育统一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9.缺少儿童活动场所、实践基地
农村普遍没有一定规模、影响力较大的少年儿童活动场所、因德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和青少年之家,许多孩子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可去之处太少,任由孩子们自己支配这些时间,这无疑为孩子向社会其他渠道寻求文化和精神上的需求留下很大的无法控制的时间和空间。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极易迷失方向,特别不利于农村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和健康成长。
三、成因
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1)农村家长自身文化素质的制约。调查中发现,对家庭教育一无所知、家庭教育方法不合理的家长,大多数文化水平低。对孩子的教育,许多家长感到力不从心,他们对教师说:“本人水平有限,请老师严加管教”,如此这些,足以看出他们文化低、办法少。文化具有教化、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因此,农村家长由于受自身文化素质的制约,必然导致家庭教育滞后。(2)对外界信息听之任之。农村家长对在外界获取的信息,缺乏科学的和必要的分析,有一种“顺风倒”的思维习惯。例如,有人说他家儿子到沿海打工发财了,于是回
到家中就让自己的儿女也外出打工;有人说,现在大学毕业又不包分配,花了钱还找不到工作,于是,大家就不愿让孩子继续上学了。凡此种种,都是造成农村家庭教育滞后的原因。(3)上辈落后家庭教育的延续。由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传统家庭教育中一些落后的思想、方式、方法都将会对现在的农村家庭教育造成一定的影响。在调查中发现,有的家长常说:“想当年„„”,“在我小的时候„„”等这种形式来教育孩子,给现在的农村家庭教育打上了上辈落后家庭教育的烙印。(4)农民收入的制约,农民收入相对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村家庭教育。有的家长很希望为孩子提供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但由于经济收入有限而只能是想想而已,无法实现。有的想为孩子买课外书、复读机„„但由于受家庭经济收入所限,也只能是空想。(5)农业生产仍是手工劳动。农业生产完全是手工劳动,农民们早出晚归,整天忙着农活和家务,故而没有充足的时间顾及孩子的学习。
二、对策
我们要从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提出如下建议:
(一)社会
1、国家要加大对农村 教育的支持力度,从经济上。。。
2.社会各职能部门要协调配合,发挥合力,大力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营造良好家庭教育的社会氛围,利用多渠道多形式如广播、有线电视、宣传专栏、印发家教知识小册子、举办形式各异的家庭互动实践类活动,如亲子活动、家庭运动会、家庭艺术节、孝敬父母好儿童、教子有方好家长报告会等等,使家庭教育实现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教育性的统一。
3.办好家长学校,大力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家长学校的领导和管理,抓好示范家长学校建设,通过对这些示范家长学校的重点指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推广,使家长和学校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推动家长学校的兴办和发展,提高家长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同时要加大对家长学校等家庭教育培训的投入,保障家长学校的培训经费,采取一定的措施,鼓励家长参加家长学校的培训,从而保证家长接受家庭教育知识,引导教育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关注孩子的全面成长。
4.加大投入,在农村要建立具有一定规模、影响力较大的少年儿童活动场所、德育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加大对家庭教育事业和家庭教育工作的政策支持、经费投入,加强农村小学图书阅览室等场所建设等,让更多的孩子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有可去可去之处。社会各方面要努力营造健康和谐的成长氛围,提供场地和各方面的条件,组织开展一些健康有益、具有吸引力的道德实践活动,鼓励和引导家长及学生共同参与,帮助孩子搭桥铺路去接触社会、认识社会,让学生参与道德实践,加深道德体验,提高道德修养,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从而实现家庭
教育和社会道德实践的有机结合。
5.加强对网吧、电子游艺等游乐场所及音像制品、出版物的管理,创作生产、推荐一批健康科学的、有利于农村小学生成长进步的图书、音像制品,努力为农村孩子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不断优化农村孩子生存、保护和发展的环境。
(二)学校方面
1.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配合社会各职能部门办好家长学校。家长学校是传播科学教子知识的重要载体。家长学校本着教学时间上求活、教学内容上求新、教学效果上求实的宗旨,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搞好教学,并通过丰富多彩的家教活动普及家教知识,诸如家教知识讲座、家教经验交流会、家长园地、家长开放日、悄悄话信箱、各种竞赛和论文研讨活动。家长学校通过上述活动,使家庭、学校形成合力,真正达到普及家教知识,传授科学教子经验,优化家庭教育环境,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目的。
2.学校每学期都要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学校的中心工作,让家长了解学校要求,有的放矢地指导教育孩子,做到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
3.建立学生家庭教育信息袋,掌握学生家庭和家长的有关信息,如家中人数、每个人的姓名、出生年月、监护人或代理监护人工作单位或地址、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联系方式及学生的有关成长信息等,以便能及时对症下药地向学生家长或家庭人员了解和汇报学生的有关信息。
4.建立家访制度,发挥家访的多向性作用。家访是教师开展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随着现代化通信技术的普及,登门家访似乎已渐渐的被人忽视了,但家访作为一项在特定环境下进行的工作,是有其不可替代作用的。一是能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的闪光点,让家长分享孩子成长的快乐;二是能及时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家长配合帮助学生清除身上的消极因素,扬长避短,促进学生积极向上;三是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针对学生成长中出现的问题,给家长提出建议,像医生治病那样“对症下药”,“救死扶伤”,将学校和家庭紧密地联系起来,使教师与家长配合,形成做学生思想工作的“合力”;四是能及时结合学生家庭教育的实际,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知识的传播;五是能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使教育具有针对性;六是可以增进师生感情,尤其对解决个别生的特殊问题有着独特的作用。
(三)家庭方面
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连续性、权威性、感染性、及时性等特点,为此家长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
教育孩子是每个家长的责任和义务,父母的言行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潜移
默化的影响,发生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所以,必须重视和加强家庭教育,强化家长的垂范意识和责任感,不断学习家教知识,给家庭教育注入新的内涵与理念。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备条件,同时更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做为家长只有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觉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尽好家长的责任与义务,才能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2.为孩子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
因为环境因素有广泛性、经常性、自然性、偶然性的特点,所以,儿童会受到种种影响。尤其是自然性的特点,它有与教育相平行的影响,也有与教育相矛盾的影响,这时儿童的身心发展有时可能是有利的、积极的,有时可能是不良的、消极的,所以,不能低估环境因素的作用。在不同的家庭中成长的儿童,往往会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倾向,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一定意义说明上说明了环境对人影响的作用。古代曾有“孟母三迁”,从“其舍近墓”到“迁居市旁”,最后徙居“学官之旁”,终于使孟轲在学官的影响下,成为学者,这说明人们很早就重视环境影响人的作用。温馨和睦、民主宽松的家庭人文环境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3.树立现代家庭教育思想
家长要改变过去教育子女要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狭隘观念,努力把孩子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改变子女必须无条件服从家长等传统观念,积极培养孩子的科学民主、自立自强、公平竞争与合作等现代意识;要改变重智轻德体,重知识轻能力的观念,重视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的发展,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4.不断提升家庭教育能力
父母的“言、行、举、动”都将在儿童洁白无暇的心灵上铭刻下难以泯灭的痕迹。对儿童思想、性格、品德、作风的形成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则,讲文明、讲礼貌,有意识有步骤的教给儿童应对进退、待人接物的礼仪,循循善诱,持之以恒,使儿童耳濡目染从小就受到真善美的陶冶与感化。在家庭教育中,教育者是家长,被教育者是子女。在这个关系中,家长是家庭生活的组织者,是家庭大厦的支柱,是子女生活的依靠,家长与子女一般地说是朝夕相处,利害与共,命运一致,关系亲近,这种特点的生活环境,家长具有权威性,使孩子非常尊敬家长,父母与子女关系密切和其被子女的尊重,这是家庭教育的一个优势。但优势能否发挥出来,家长能否与子女亲密无间,能否严格约束自己,受到子女的尊重,这就看家长的修养如何?若家长的素质、言行不足以让孩子依赖,家长经常说空话,那么孩子就不听你的话,家庭教育的特点、优势就
发挥不出来。
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一言一行、事事处处为孩子做出表率,使孩子受到良好的品德熏陶。要紧跟时代发展,不断吸纳新思想、树立新观念、研究新方法,做智慧型的家长。要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让孩子从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中去感受生活的美好,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5.转变教育方式方法
要学会与孩子沟通,通过言传身教,把理性的教化、爱的滋润、美的熏陶有机融为一体,倾注到孩子的成长过程,指导孩子在做事中开智明理;要尊重理解自己的孩子,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孩子,尊重孩子的爱好兴趣,给孩子一个充分展现自我的空间;要多鼓励,不要总是与其他孩子作横向比较,要多看其自身的发展与进步;要允许孩子犯错误,并给他改正错误的机会。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的强盛是扎根在家庭这一基础之上的。只有齐抓共管,进一步形成家庭教育工作的合力,才能推进和发展家庭教育,才能真正促进农村学生健康成长,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