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形势下经济双循环发展与思考&新形势下人大监督工作存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篇 新形势下的经济双循环发展与思考&新形势下人大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篇一:新形势下的经济双循环发展与思考
一、国内外局势更加严峻复杂 二、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第一、通过扩大开放实施补链、扩链、强链,为全球提供稳定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
第二、核心产业要加快技术攻关,积极填补国际产业链高端空白。
第三、加快 FTA(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谈判和制定。
第四、以自贸区、自贸港建设为依托,完善我国对外开放的制度建设。
篇二:新形势下人大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一、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人大监督工作的重要意义
二、
新形势下人大监督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
关于加强和改进人大监督工作的几点建议月 30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提出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
确定性较大,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一、国内外局势更加严峻复杂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百年一遇之大疫情,正在深刻改变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局势,更加严峻复杂。第一,美国某些政客为了摆脱抗疫不力、经济大幅下滑的事实并为即将到来的大选营造“对华强硬”形象,不断升级与我国的冲突与摩擦,在国际社会上不遗余力抹黑、“甩锅”中国,并对华为、字节跳动等具有技术和用户优势的中国科技公司进行全方位的“围追堵截”,试图遏制中国的科技进步。第二,美国试图在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国家中构建更广泛的联盟,企图在经贸、科技等领域与中国“脱钩”,并试图制造“意识形态冲突”,拉开“铁幕”以形成“冷战”格局孤立中国。第三,虽然美国围堵、孤立中国的意图在国际社会应者寥寥,但澳大利亚、印度等国正积极向美国靠拢,并响应其提出的“印太战略”,在我国周边制造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印度更是不顾国际形象和市场准则,悍然强制关闭59个中国企业开发的APP,并为中国企业、中国产品在印度的正常经营制造极大障碍。
虽然国际社会中部分政客为了一己之私不断制造政治、军事、经贸、科技等领域的冲突、摩擦和对立,逆全球化潮流而动,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全球化格局的形成是历史演进的必然选择。受疫情影响,全球经贸、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尽管有所波动,但从长远看,国际社会在卫生、科技、经贸、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将不断增强,通过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应对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人类健康带来的冲击与挑战。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地联通,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内循环与扩大内需所必须采取的政策有内在的联系,是国际政治与经济运行相关联而势在必行的抉择。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通过发挥我国 14 亿人口的巨大内需潜力,不断完善国内市场体系,实现创新链、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的补链、扩链、强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地联通,内外需相互促进,综合发力。
二、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当前,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和疫情冲击全球经济的大背景下,形势越困难,就越是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变局中开新局,以高水平开放反制逆全球化、以改善营商环境反制“撤资论”、以超大市场的吸引力反制“脱钩论”,以稳定、一流的营商环境反制动辄以国家安全为由干扰市场主体运转的行为,加快形成国内、国际经济相互促进的大循环体系。
第一、通过扩大开放实施补链、扩链、强链,为全球提供稳定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为应对疫情对经济造成的严重冲击,美欧日等经济体都通过降息和“印钞”增强流动性,但客观造成了全球流动性泛滥。从全球看,中国是疫情控制最好、资产泡沫最小且增长预期最稳
定的地方之一。进一步扩大开放,流动性过剩背景下的全球产业资本必加速流入中国,不仅部分外资向外转移的计划将泡汤,还将帮中国迅速完成补链、扩链、强链。
就此,一是要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稳定国际市场份额。要用足用好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等合规的外贸政策工具,扩大出口信贷投放,适度放宽承保和理赔条件。二是要运用大数据+区块链技术,进一步简化通关手续,降低港口、检验检疫等环节收费,推出更多外汇便利化业务。三是要围绕全球产业链协同,在粤港澳、京津冀、长三角、成渝四大经济圈,打造一批空间上高度集聚、上下游紧密协同、供应链集约高效、规模达万亿元的战略新兴产业链集群。四是要继续优化软、硬营商环境,各地要加快建设以 5G、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更大程度按照“负面清单”原则,提供公平的市场准入环境和“一视同仁”的金融支持政策,为吸引全球产业链提供一流的营商硬环境。五是尽全力维护全球供应链和物流链稳定。尽量做到“人停货不停”。六是积极扩大进口、稳定出口。在国外需求依旧疲软的时候可以通过努力营造以国内需求为拉动的产业小循环,保证产业链集群的健康发展;当国外市场复苏的时候,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扩大产业集群规模和发展质量,通过加强区域产业链合作带动全球产业链的大循环。
第二、核心产业要加快技术攻关,积极填补国际产业链高端空白。从历史经验看,短期应对经济衰退的措施是财政和货币刺激,长期来看,还是靠科技创新带来的技术革命,依靠技术作为内生动力,创造
新的供给和需求,带领全球经济从低迷走向新的繁荣。近年来,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在抢抓 5G、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量子技术等新技术,以占领下一轮科技革命的主动权。当前以美国为主的发达经济体因疫情大规模隔离和封闭导致经济陷入衰退,总需求和总供给“双降”,国际产业链中的高端供给会出现空缺。我国当前要尽可能快地走出疫情对经济带来的影响,一是要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稳定经济增长;二是在补齐交通等传统基建的基础上大力发展 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教育医疗等新型基建,以改革创新促增长;三是要防止大水漫灌,引导资金投入到四大经济圈和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关键产业链领域的集群优势、规模优势和关键技术的创新能力,提高应对关键技术被卡脖子风险的能力;四是加快国际产业链高端的科技攻关和产品研发,形成诸多新技术的应用场景和市场化产品,填补因经济停滞而出现的国际产业链高端空白。五是建议选择对外开放基础较好、创新氛围较为浓厚、产业体系相对健全的地方,谋划建设面向“一带一路”、以合作创新为核心主旨的示范平台,重点在知识产权保护、市场规则对接等方面先行先试,条件成熟时再复制推广,可对内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对外促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反制科技脱钩、经贸脱钩。
第三、加快 FTA(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
谈判和制定。近日,修订后的美加墨协定正式生效,其中的“毒丸条款”是其试图削弱中国在全球贸易和产业供应链中的地位的重要一步。将
来,美国很可能会与欧盟、英国、日本、印度等国进行类似的 FTA 谈判并附加“毒丸条款”,对我国进行新一轮的封锁堵截。我国应抓住当前经济快速恢复活力,而西方发达经济体陷入衰退,且欧美之间矛盾日益加深的战略机遇,尽快落实 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的签署,并加快中日、中韩、中欧投资贸易协定、中英投资贸易协定的谈判,适时启动加入 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谈判,成熟一个签署一个,一方面努力打破美国在世界范围内“去中国化”的图谋,另一方面,将科技、产业、资本和人才通过 FTA 规则吸引到中国来,促进更多国家和地区深度受益于中国经济增长。
第四、以自贸区、自贸港建设为依托,完善我国对外开放的制度建设。我国当前已形成了 18 个自贸区和 1 个自由贸易港为高地的对外开放新格局。自贸区(港)的重要使命就是要围绕贸易自由、投资自由、资金流动自由、运输自由、人员停居留和就业自由、数据流动自由等方面进行先行先试,即要以自贸区(港)为依托,培育与国际标准相通的制造业、服务业等产业实力、能力和规则,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要素和大宗商品交易配置平台和国际贸易航运枢纽等,建设开放新高地,拓展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高度、深度和广度。
篇二:新形势下人大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一、充 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人大监督工作的重要意义
二、
新形势下人大监督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
关于加强和改进人大监督工作的几点建议
监督“一府两院” 工作,是宪法赋予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
加强人大监督,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对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全会关于人大监督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人大工作部门和人大工作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一、
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人大监督工作的重要意义
加强人大监督,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必然要求,也是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维护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当前,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全会关于人大监督工作的重要精神,对于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权,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更好地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促进改革发展稳定和谐的大好局面,维护各族人民根本利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
做好新形势下 的人大监督工作,是坚持和完善人民 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在要求。
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
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
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一府两院” 进行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
通过人大监督,确保行政权、司法权得到正确行使,确保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得到尊重和维护。
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 人大监督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明确了 人大监督的法律效力,从而进一步增强了 对“一府两院” 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 .,做好新形势下的人大监督工作,是发展社会主义民 主政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内容。
依法治国,就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保证各项工作依法进行。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依法治国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权,目 的就是保证宪法和法律得到全面、正确的贯彻实施,使“一府两院” 在行使职权时,能够充分体现党的主张,真正代表人民意志。因此,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全会关于人大监督工作的重要精神,有利于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有利于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3 .
做好新形势下的人大监督工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的客观要求。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指导思想。
我国已进入改革攻坚期、发展关键期,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复杂多样的社会矛盾和问题,都对人大监督工作提出了 新要求。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全会关于人大监督工作的重要精神,有利于“一府两院” 把对党负责和对人民群众负责有机统一起来,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使改革和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良好局面,不断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步伐,加快实现“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 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程。4 .
做好新形势下人大监督工作,是人大监督工作规范 有序的根本保证。
多年来,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据宪法、地方组织法的有关规定,积极开展监督工作,取得了 很大成效。
但也存在着监督内容、形式和程序不够规范,监督效果与群众愿望有较大差距等问题。
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全会关于人大监督工作的重要精神,顺应了 时代要求,是人大依法开展监督工作、行使监督权的理论依据。
只要我们严格按照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全会关于人大监督工作的重要精神行使监督权,逐步放开一些手脚,就能做到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增强实效,就能做到既有监督,又有支持,就能做到党和人民满意。
二、
新形势下人大监督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体制机制、思想认识、工作方式等多种因素影响,当前人大监督工作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便监督、不好监督、不敢监督、不善监督、不愿监督” 等问题,严重制约了 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
概括来讲,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体制问题。
目 前,地市以上人大常委会主任多由同级党委书记兼任,从表向上看是加强了 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但实际上大多是“只挂帅不出征”,反而削弱了 人大工作;县区一级人大常委会主任多专人专职,虽然可以集中时间和精力抓好人大工作,但由于人大常委会主任不是同级党委常委,而政府行政长官不仅是同级党委常委、而且主要负责人一般都担任同级党委副书记,形成了 事实上的人大常委会与政府实际排位倒挂,监督与被监督关系错位,不便也无法监督。
实际工作中,人大及其常委会要监督“一府两院” 工作和行政副职问题不大,但要监督担任同级党委副书记和同级党委常委的“一府两院” 特别是政府主要负责人,则几乎成了 一句空谈; 加之日常工作中党政职能难以明确分开,许多党委领导习惯于大包大揽式管理,动辄以党委常委会议事决策,作出决议决定,代行国家权力机关职权,涉及本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事项,多以党委、政府联席会议审议决策或联合发文决定; 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审议决定权无形被架空,成了 “橡皮图章”,依法监督也陷入“两难” 境地,如果依法监督,又会触及是
否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敏感话题,甚至被扣上与党委“唱对台戏”、和“政府过不去” 的大帽子。
正因为历史社会原因以及现行体制制约,造成人大监督工作底气不足,作用不大。
二是机制问题。
当前在许多地方,由于人大工作机构设置不全,制度不完善,从议题选择、组织视察,到会议审议、民主决策,再到审议意见转办督办、结果公开的全过程监督,普遍缺乏衡量工作监督效果的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和标准,加之会前视察、会中审议、会后督办机制不完备,保障机制不健全,组织开展干部述职、个案监督、民主评议、票决测评、追踪督办、二次审议等相关制度不完善,法律依据不充分,面对“一府两院” 等监督对象,显得机构不够,人员缺乏,机制不活,办法不多,力不从心; 特别是对人大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的跟踪监督缺少手段,“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无果” 的现象屡见不鲜。
法律规定的质询询问、特定问题调查、罢免和撤职等刚性、强制性、制约性监督手段在一些地方长期搁置不用,造成人大监督太“虚”,没有威慑力,影响了 人大作用的发挥。
三是自
身问题。
长期以来,在各级人大换届选举中,往往只考虑政治因素和代表类别,而忽视代表文化程度、法律素质和履职能力,尤其在人事安排中,多把党委、政府组成人员里因年龄而不能升迁的领导安排到人大任职,把人大当作领导干部最后停歇的“码头”,这些人普遍年龄偏大、知识老化,对人大业务和法律法规不熟悉,有“人到码头车到站” 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的思想,工
作放不开手脚,开展监督心中无数,畏难情绪较重; 加之人大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构成不尽合理,综合议事能力和自身素质不高,特别是缺少懂法律政策、熟悉地方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事业的专业人士,客观上造成“不会监督”、“不善监督” 和“不愿监督”、“不敢监督” ; 监督工作也只能停留在听审报告和审批财政经济计划报告这些程序性、常规性、低层次的水平上,对下级监督的多,对本级监督的少,对事监督的多,对人监督的少,事后监督的多、事前事中监督的少,程序性监督的多,实质性监督的少,被动应付监督的多,主动开展监督的少,一般监督多、刚性监督少,评功摆好的多,揭摆问题、提出意见的少,往往是“监督已经监督了,而问题还是问题” ; 有的则一味强调对“一府两院” 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弱化人大监督和制约职能,甚至认为政府需要什么人大就配合政府什么,政府什么工作搞的好就监督什么,只有这样才能“锦上添花”,“里不伤、外不损”,实现双赢。
这种自身不硬以及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和行动上的不作为,造成许多地方人大在开展监督时,常常是轰轰烈烈开场,冷冷清清结束,导致社会上一些人认为人大监督是“扎扎实实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 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威和形象。
四是职责不清问题。
当前,在一些地方,党委、人大、政府和法检两院职责不清,角色混淆,顺序排列错误,作为监督主体的权力机关——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是监督主体,本应排在党委之后、政府之前,履行对由其产生并对其负责的“一府两院” 依法监督职能,但有的却排在政府之后,甚至把人大常委会领导当作政府班子成员,直接分配到项目 指挥部去工作、或者被指派包抓案件督办、参与各项创建、长期从事与人大工作不相关的工作,同时还要向政府汇报接受有关方面的管理; 本是监督者的角色一下子变成了 被监督者,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自己监督自己”,对“一府两院” 根本无法监督,加之部分政府组成人员和法检两院负责人既是被监督对象,同时又是本级人大代表,身兼“公仆” 和“主人” 双重身份,使得其在思想意识和行动上有意或无意、自然不自然地规避和抵触人大监督的现象,也影响到人大依法对其实施监督。
三、
关于加强和改进人大监督工作的几点建议
对人大工作部门和人大工作者来说,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全会关于人大监督工作的重要精神,不断提高人大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做好新形势下人大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 .
加强和改进人大监督工作,必须妥善处理党的领导 和人大监督的关系。
人大监督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党领导的范围,而且,党的领导是关键因素,党的领导做得好与不好,是决定人大监督工作成败的关键。妥善处理这个关系,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要理顺党政关系。
各级党委要增强宪法意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加快政治体制改革,党政职能要适当厘清分开,克服以党代政行为,积极支持人大依法行使监督职权,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
二要正确处理党委、人大对“一府两院” 的监督关系。
党委和人大对“一府两院” 的监督都是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指导,依照宪法、法律、法规和人大决议进行的,目 的都是保证“一府两院” 把工作搞得更好,两者监督的标准和目 的是一致的。
党委要教育引 导“一府两院”进一步增强人大意识,虚心接受人大监督,贯彻执行人大决议决定,支持人大工作,维护人大权威。
三要积极争取党委的支持。
做人大工作的同志,既要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积极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又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积极主动地开展监督工作,遇到重大困难和阻力或人大不便于处理的问题,要及时向党委及其主要领导报告,争取党委的支持和出面协调,以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2 .
加强和改进人大监督工作,必须完善人大监督运行 机制。
目 前,我国现行监督体系中,有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纪检监督、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司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新闻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各种监督制度与形式。
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应使各项监督充分发挥作用,并逐步形成合力,使各级国家机关的工作、各项法律法规的实施、公务人员的勤政廉政情况等都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人大的监督要与各类专门机关、社会各界及人民群众加强联动和协调,逐步建立以权力制约权力、以公民权利制约政府权力、以社会权力制约国家权力的长久机制,做到以责任制约为主的内部监督与各种外部监督的互补统一。3 .
加强和改进人大监督工作,必须善于运用法定监督 形式和方法。
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形式,包括经常性监督工作形
式和非经常性监督工作形式,经常运用的监督形式有四种,一是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 专项工作报告;二是听取和审议计划、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以及审查和批准决算; 三是组织执法检查; 四是进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
我们要严格按法定监督形式和程序,坚持依法行使监督权。
要善于综合运用监督方式,加强跟踪监督,对重点难点问题反复督查,对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要上下联动监督,把审议专项工作报告与开展执法检查结合起来,把推动改进工作与修改完善法规结合起来,把组织代表视察、包括允许代表个别调研等活动与监督工作结合起来,做到既敢于监督又善于监督,既不失职又不越权,体现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时代要求。4. .
加强和改进人大监督工,作,必须把增强实效放在突 出位置。
增强实效是做好人大监督工作的关键。
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全会关于人大监督工作的重要论述,对人大监督工作提出了 更高要求。
在今后工作中,要把工作监督与法律监督结合起来,把专项监督与综合监督结合起来,把初次监督与跟踪监督结合起来,把听取专项工作报告与开展执法检查结合起来,把推动自行整改与依法纠正结合起来,努力增强人大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立足国情,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围绕党和国家工作的中心任务,围绕各族群众最关注、最期盼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精准发力,久久为功,务求实效,取信于民。
要深入调查研究,使人大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决定、审议意见和调研视察情况,符合民情民意,符合“一府两院” 工作实际。
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知法犯法等问题,要督促有关部门限期纠正。5 .
加强和改进人大监督工作,必须加强人大自
身建设。首先要优化代表结构,提高地方人大组成人 员整体素质。可在县乡 人大代表选举中全面引入竞争机制,推行代表依法辞职、引咎辞职和代表资格终止制度,提高人大代表整体议政能力和水平; 其次,要不断优化常委会组成人员的知识和智能结构,逐步增加专职委员人数; 三要加强人大机关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扩大干部来源、加强干部交流、大胆提拔重用,真正使人大机关干部“动起来、活起来” ; 四要不断强化和改进人大宣传工作,通过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工作、人大代表事迹的宣传,树立人大的权威和良好形象,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深入人心。
第二篇:做好新形势下人大监督工作的几点思考
做好新形势下人大监督工作的几点思考
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人大作为权力机关的监督是最高层次的监督。在新的形势下,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进行深入地实践和思考,进一步改进监督方式,增强监督工作实效,切实保证监督职权能够行使到位,树立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威。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做好新形势下的人大监督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是人大监督工作取得实效的根本保证
做好人大监督工作,必须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这是任何时候也不能动摇的原则。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斗争中创造的一种新型的政权组织形式。人大的监督工作,必须紧紧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才能保持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人大制度优越性才能得以充分体现。实践证明,人大监督工作只有围绕党委的中心工作开展,与党委的中心工作同步合拍,才能得到党委更多的支持和重视,取得应有效果。对此,人大及其常委会应做到:
一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了解和把握党委的工作重心,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开展监督。二是要善于运用法律程序,使人大的监督过程变成组织、动员广大群众实现党的意图和主张的过程。三是坚持党委的工作重点就是人大监督的重点,制定工作计划,安排监督事项,都要紧扣党委的工作部署。四是坚持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人大及其常委会开展重大事项监督,对涉及全局性的重大事项作出决议决定,都事先以人大常委会党组的名义报经同级党委原则批准,真正保证人大监督工作的正确方向。监督工作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时,也及时向同级党委汇报,以取得党委的支持。
二、提高对监督权的认识,是人大监督工作取得实效的理论基础
人大监督工作仍然是当前人大工作的薄弱环节,与宪法和《监督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对人大监督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解决这一问题,首要的就是要提高人大工作者对加强人大监督工作的认识,克服消极、错误的思想倾向。
一是从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高度,认识人大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力。宪法明确规定,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级人大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权力直接来自人民,它行使监督权的实质就是对权力的制约,防止权力的滥用,是人民管理国家事务的重要体现。
二是要从人大监督在国家监督体制中的地位,认识人大监督权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在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存在党组织的纪检监督、政府的行政监察、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等多种形式的监督,但这些监督与人大监督的对象、范围、程序不同,在法律地位和效力上也有很大的区别。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对其他国家机关的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监督。
三、坚持原则,善于用权,讲究方式方法,是提高监督效能的关键措施
有效地行使人大监督职权,不仅要按照宪法、《监督法》的规定,运用监督权,尽职尽责,工作到位,而且更要注重讲究方法,善于运用监督权,寓监督于服务之中,实现监督方式方法与监督实效的有机统一。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摆正“三个关系”
一是人大与“一府两院”的关系。人大与“一府两院”尽管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但同时二者又统一于国家政权体系中,都要对人民负责,其根本目标是一致的。因此,人大监督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必须做到不失职,理直气壮地对“一府两院”进行监督,督促其牢固树立宗旨意识,不断改进工作,树立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威。其次,要讲究监督艺术,用支持的思维考虑监督,从支持的角度部署监督,以支持的方式开展监督。同时,要合理调控监督的强度,充分考虑“一府两院”承受能力。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失误,既要依法监督,促其改正,又要充分理解,做好群众的工作,使“一府两院”能够正确认识监督,诚心诚意接受监督,积极主动争取监督。
二是大事与小事的关系。人大监督和决定的事项是涉及本行政区域内全局的、根本的、长远的重大问题,以及人民群众十分关系的问题,而不是“一府两院”的繁琐事务。要有管有放,切忌事无主次,事无巨细皆监督。
三是谈成绩与摆问题的关系。人大及其常委会在评议、视察、审议过程中,既要全面客观地肯定成绩,更要实事求是地指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不能只讲好的方面对问题避而不谈,或是和风细雨一擦而过。
(二)精选监督重点
要围绕经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这两个重点来确定人大工作指导思想,制定工作计划,要紧扣事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依法有效地开展监督。坚持立足全局,抓大事、抓关键,突出重点,做到选题求“精”,问题要“准”。在工作监督方面,要紧紧围绕党委战略部署,注重对重大经济决策、工业经济运行、农业结构调整、卫生事业发展、教育事业发展等开展监督检查,以促进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要强化对执法机关特别是司法机关的监督,有效遏制执法不公和司法腐败,促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保证法律法规在本行政区域内正确贯彻实施。同时,要抓住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一些突发性的重大问题,集中力量,依法监督解决,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三)讲求监督实效
首先要力戒形式主义,树立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在监督中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要抓就一抓到底,要抓就抓出成效,要找出问题的症结和根本,采取切实可行的监督方式,促使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其次要增强针对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监督工作中不能一概而论,千篇一律,而要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广泛论证,科学决断,做到一事一议,一针见血。要通过多种监督形式,选准监督的突破点,有的放矢地提出建议意见,措施要适当,内容要具体,操作性要强,便于整改落实。
再次要加强调查研究。人大监督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调查研究的深度。要深入基层搞调研,了解民意,全面倾听群众的心声,掌握第一手材料,吃透真实情况,抓住要害问题,使审议和评议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提出的建议意见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作出的决议、决定切实可行。
四、增强自身素质,是人大监督工作取得实效的力量之源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大常委会所担负的任务越来越重,这就要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把自身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增强人大及其常委会自身素质是人大监督工作取得实效的基础,只有不断地增强自身素质,监督工作才能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一要增强政治素质。政治思想是导向,必须牢牢把握党的领导原则,增强党性观念。在深入系统地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上,要重点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进一步明确新的历史条件下人大监督工作的目标、方向和基本任务,将之贯穿于人大行使职权的整个过程,落实到人大工作的各个方面。二要增强业务素质。“一府两院”知识覆盖面广,信息量大。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这就决定了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不断更新知识,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要深入学习宪法和各种法律法规,认真学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主政治理论,练好基本功。三要优化群体结构。要进一步优化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结构。在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办事机构人员配备上,既要形成合理的年龄梯次结构,人员上新老结合,更要注重专业知识结构的改善。同时,通过不断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务实高效、作风过硬、团结协作、勤政廉洁的人大干部队伍。
第三篇: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的政工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的政工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政工工作是重要的组成内容,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针对国有企业政工工作的创新不但是企业内部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员工发展的客观要求。根据企业政工工作开展的具体状况,企业政工部门要不断创新政工工作理念,创造多样化的工作模式,重视企业政工文化塑造等,从而有效的创新政工工作路径,从而符合企业职工思想政治状况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政工工作。
国有企业政工工作是一项长期和系统性工作,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健康发展。通过创新国有企业政工工作机制有效的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国有企业政工工作的创新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协同兼顾的原则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创新的过程中有效的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同时还可以注入新的活力。通过发展国有企业才能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新时代国有企业政工工作的重要性
(一)政工工作是助力国企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
新时代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深化改革。这就需要国有企业适应新环境,不但创新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所以,国有企业要站在新市场经济发展和改革发展的角度,积极开展深化改革工作。国有企业开展改革发展的过程中要积极创建良好的内部环境,完善政工工作内容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引导员工思想,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从而全面化解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的凝聚企业内部员工思想,为企业改革发展贡献自身力量。
(二)政工工作是促进国企经营发展的内在动力
当前,国有企业运营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创建现代化的企业制度,这也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国有企业内部落实政工工作的过程中有效的构建了正面的企业文化,逐渐形成积极的企业精神,对企业整体运营发展起着积极的带动作用。此外,政工工作能够提升员工的职工素养和思想文化意识,使职工充分了解自身发展状况和企业发展之间存在的关系,从而在自身岗位上创造更多价值,从而将政工工作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三)政工工作是国企落实党政方针政策的窗口
国有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在企业开展政工工作的过程中要全面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深化企业改革步伐。首先,国有企业要明确自身发展定位,在实际运营发展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党政方针,充分认识到方针政策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其次,政工工作作为党政方针政策实施的重要窗口。通过深化党建工作和开展思想教育等,提高政工工作在企业党政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最后,面对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市场经济环境,国有企业在改革发展的前提下,要全面落实党政方针政策,从而在党中央的带领下更好的服务社会。
二、当前国有企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伴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国有企业要充分意识到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意识到改革发展的时限性。当前,国有企业改革从体制改革逐渐进入到攻坚克难决胜时期,国有企业要冲破体制弊端,全面落实自主改革创新,从而取得显著效果。与此同时,有些企业也摸索出企业发展过程中衍生的问题:因市场环境逐渐复杂,有些国有企业发展并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缺少市场竞争意识,经营管理体制不完善,创新改革工作不到位,技术手段落后等,这些都严重影响到企业经济效益。根据新时代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国有企业要严格遵照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创新经营理念。这就需要国有企业逐步完善体制框架,逐步形成灵活的经营体系,从而冲破企业创新的思维禁锢,有效提升国有企业的发展动力。
伴随着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得到广泛运用,传媒格局和舆论机制得到很大改变。社会化信息舆论传播速度得到明显提升,其内容宣传方式多,传播途径广,直接影响到国有企业内部员工的思维理念,从而将人生观和价值观多元化呈现出来。新问题出现导致各种文化思想出现交织碰撞,对企业政工工作的实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政工工作面临复杂的局面,直接影响其稳定发展。这些形势下,政工工作的任务艰巨,其政治引导效果明显,通过运用科学的政策和技术手段,有效提升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充分满足员工的个性化要求。
三、当前国有企业的政工工作的问题
(一)企业对政工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国有企业内部的基层部门对政工工作认识不充分,政工工作对企业发展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只是在口头上认识到政工工作的重要性,并没有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企业在日常运营发展过程中将重点放在了建立员工奖惩制度方面,通过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经济惩罚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不重视员工的心理活动和生活需要。除此之外,基层部门的职工文化程度和思想水平比较低,不能充分意识到政工工作的重要性,导致政工工作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由于企业不重视政工工作,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比较复杂,不能通过有效途径解决。
(二)国有企业政工工作方式滞后
当前,很多国有企业政工工作方式比较落后,对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大部分停留在材料收集和文件传达等方面,过分重视表面工作,并不能根据企业发展状况制定出针对性的政工工作机制,职工对政工工作的认识比较少,导致政工工作脱离了企业的生产发展需求,由于学习内容比较枯燥,职工的参与积极性并不是很高,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并不理想。
(三)工作人員业务水平不强
政工工作人员具体的理论知识之间关系到日常政工工作开展,有些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不到位,其工作过程中的责任心不强,不能全面落实相关的工作机制,缺乏主动性,通常处于奉命行事的状况下,针对一些问题不能提前预判。在政工工作开展过程中缺乏创新意识,工作方式简单,直接影响到国有企业政工工作效果。作为一名合格的政工工作人员要培养善于思考的习惯,提升工作主动性和预见性,全面掌握专业知识和应变能力,在工作过程中要将具有敢想敢干的精神。
四、新形势下国企政工工作路径优化的措施
(一)积极转变思想观念,进一步优化政工工作环境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要注重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通过创新思维意识,不断创新政工工作模式,运用先进的工作思路,优化政工工作环境。首先要强化政工工作认识,提升政工工作的重要性,将政工工作充分融入到内部管理工作中,从而形成常态化的管理。其次,国有企业要不断优化政工工作环境,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国有企业不但需要提高宣传引导力度,将政工工作渗透到职工工作和学习中,同时需要帮助职工转变工作态度。最后,国有企业在开展政工工作的时候要坚持务实的原则。根据具体状态,构建符合政工工作的氛围,从而提升政工工作的全面性。
(二)完善工作机制
在国有企业政工工作开展过程中,因为工作机制不完善导致职工的消极心理存在。这就需要国有企业制定出完善的工作机制,准确化和具体化管理制度。可以通过以下两方面做起:第一,从而企业主要构成要素员工做起。定期对职工进行考评,依据员工的具体工作状况,对其进行奖励或者批评,从而有效的调动职工的工作热情,通过管理人员带头建立政治思想观念,端正员工的工作态度;第二,管理人员,要制定出完善的考核体制,对职工进行定期考核。使员工具有居危思安的意识,从而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员工可以通过完善的工作机制反思自身的工作状况,从而为国有企业政工工作开展创造新的途径。政工工作的开展可以通过企业文化实施。国有企业要重视企业文化,全面考察市场情况,形成符合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
(三)打造多元化政工工作方式
因为国有企业职工思想政治状况存在一定的差异。企业在开展政工工作的时候要重视具体的工作方式。为了有效的满足政工工作要求,政工部门和工作人员要根据自身工作经验,积极寻找全新的政工工作方式,不断丰富职工之间的密切交流和沟通方式。不但可以通过传统的面对面交谈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开阔沟通方式,可以通过微信、微博、QQ等形式开展政工工作,从而将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到职工的日常生活工作中,对职工的思想和行为带来真正的影响。国有企业开展政工工作过程中应用多元化的政工工作方式,主要是针对职工个人明确适合的工作方式。如:对于性格比较内向的员工,可以选择面对面的沟通方式直接连接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
(四)注重培育政工人員
国有企业开展政工工作的重点就是提升政工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需要培养员工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其学习和思考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开展宣传的过程中要整合和编写文本,这就要求政工工作人员具有一定书面表达能力;其次,需要对员工的工作状态进行考察,全面了解员工的实际状况,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稳定员工的情绪,从而形成良好的工作状态,有效的培养优秀人才;最后,积极为国有企业的政工工作岗位注入新血液,通过引进优秀人才,缓解政工工作岗位的老龄化问题。
五、结语
国有企业面对新市场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需要不断提升其经营管理水平,提升企业内部改革力度,从而积极的融入到新时代发展环境中。政工工作作为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国有企业需要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不断优化政工工作环境,促进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从而充分的夯实政工工作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为企业后期政工工作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这不仅仅是国有企业发展的方向,同时也是企业深化改革的重点。
第四篇:新形势下国企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新形势下国企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建议思考
当前,在我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国有企业要实现转型升级的目标,就必须重视和加强国有企业基层党建工作。并在加强党建工作中,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准确把握好新常态背景下给企业党建工作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将遇到的挑战转变为提升企业党建工作进步的动力,进而不断努力开创企业党建工作的新局面,为企业的稳定、持续和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和作用。
在落实党建工作的过程之中,国企所面临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要想充分体现自身的优势,国企管理者必须要站在宏观的角度,将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相结合,深入解读新时代下党建工作的核心内容及要求,积极采取创造性的管理工作策略和手段实现党建工作。
一、加强新形势下国企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1)加强国企党建工作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重要方面和必然要求。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之“全面”,就必须加强国企党建工作。(2)加强国企党建工作是推进企业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保障。国有企业要达到“投资有效益、产品有市场、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的目标要求,就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国企党建工作的一系列要求,切实加强国企党建工作,为企业深化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3)加强国企党建工作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有力举措。从社会责任讲,国有企业作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构成主体和国民经济的“顶梁柱”,承担着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责任。因此,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必须以加强党的先进性为主线,凝聚和团结一切力量,维护企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二、新形势下国企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
国企党建工作对企业自身的发展意义重大,但是实际的党建工作质量却不容乐观。首先,党建工作的目标比较模糊,没有明确自身的方向,实质的党建工作效果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有一部分管理工作人员在实践的过程之中存在主观性和随意性,无法严格按照目前党建工作机制的具体要求积极贯彻相关的会议精神。另外在制定党建工作制度时实质的制度内容比较乏味,无法体现一定的指导作用。其次,党建工作的纪律规矩意识不够强,无法严格执行相关的制度,存在许多管理不严格的地方,难以体现党建工作的实质作用和价值。最后,党建工作的参与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无法更好地体现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核心内涵,部分从业人员对党建工作中所涉及的各类名词和具体的要求理解不够清晰和透彻,难以掌握方针政策的具体实践情况,无法实现思想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三、新常态下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方法
(一)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党领导一切”的重要观点,同时强调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这也标志着国企党组织定位要发生转变,将不再仅仅是围绕中心工作,服务中心工作,还要向政治引领、把关定向转变。作为国企,就应该坚定不移地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根本原则,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努力方向,在企业发展中,更加注重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大力探索现代化国企制度,通过将党的领导融入企业治理各环节,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企业治理结构之中,坚决做到党对国企的政治领导,党对国企的思想领导,党对国企的组织领导。
(二)健全企业治理体系
健全国企的企业治理体系和确定国企的运行机制,让新形势下国企党建工作的优势得到发挥,使党建工作向程序化、常态化、制度化转变。要想转变传统的党建工作开展方式,需在党建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结合国企的实际情况,创新党建工作理论及实践水平,让国企的优势得以体现,促进党建工作的开展,使国企在当今社会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更强的竞争力。在新形势下,党建工作要想与国企进行更加全面的融合,需要“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也就是使优秀的党员参与到国企的现代化建设中来,同时也能让国企中优秀的人才参与到党组织的工作中。为了能让党组织与国企建设之间能更加全面地结合,那么就要坚持党正确的发展方向,让党员干部也能参与到国企的发展过程中,这样就能让国企党建工作的优势得到更好的发挥。另外一方面,在国企党建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在国企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重大决策都要考虑到基层的相應意见,同时也要对基层党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有足够的重视,要让民主精神在党建工作中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扬。
(三)强调管理思维,加强党建标准的量化考核
首先,国有企业要尽快制定党建工作标准化体系。在日后的党建工作中,严格遵循“大党建”观念,着重强调管理思维,大力推进作风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以及反腐建设等,一定要将党建工作落到实处,保证政工干部与基层职工都可以做到有制可依、有法可循。此外,国企党委还需要突出量化指标,明确各级党组织责任人,制定科学化的奖惩制度、责任制度、考评制度等,将党建工作与各级职工的评优奖先相挂钩,实施刚性考核、坚持奖惩兑现。
其次,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了能够彻底改变国企党建工作“重形式、轻实践”的局面,应进一步强化国企党建工作的执行力度。坚持将党组织建设工作贯穿于国企的各部门管理工作中,积极转化党建工作的优秀成果,通过树立优秀典型的方式,深化基层职工的纪律观念,让他们明确认识到何为思想红线、何为行为底线,坚决杜绝出现违反制度的行为。此外,国企党委还要定期开展“三会一课”教育活动,组织党员干部与政工人员来到基层职工身边,了解他们在生活与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制定系统化的帮扶政策,通过落实实践教育活动来维系国企党组织与基层群众之间的关系,从而不断强化“两学一做”、“三严三实”等专题教育成果。
(四)发展网上党务工作模式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也应当与时俱进,积极学习新技术新方法。近年来互联网的普及,为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机。国有企业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积极推进网上党务工作模式。通过互联网党务工作模式,企业职工可以通过微信、微博、学习APP等多种途径进行办公与学习,例如学习强国APP的使用,就为企业的党建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活力。通过使用学习强国,可以有效增强企业职工的党务意识,提升思想。
(五)深化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
在国企的党建工作中,党要管党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要加强党组织内部的监督工作;从严治党,积极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与当前党建工作的实际情况结合,加强其宣传平台的构建,借助于各种新媒体来对党的新思想进行宣传,并开展各种活动,以此让国企的基层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国企的基层员工也能为国企党建工作的开展贡献一份力量。另外还要重视民主监督,以此来让国企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得以强化,从而发挥国企党建工作的优势。
(六)强化监督问责
国企党建工作是一个体系,所涉及的内容和形式比较复杂,为了保障各项工作都能落实到位,上级管理部门还需要做好学习监督和宣传落实工作,注重后期的监督和问责,强化党员干部以及重点岗位工作人员的监督,抓住每一个阶段的工作要求,及时的发现各类问题并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更好的促进国企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的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关系着国有企业的发展,因此,必须要重视起基层党建工作,要通过基层党建工作来实现创新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从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第五篇: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文章通过对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进行深入阐述,结合当前企业党建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讨科学的创新措施,实现党建工作效果的提升,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概述
党建工作是国有企业党务活动关键组成,对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和企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党建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充分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和党务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和部署,实现党建效果的提升,对党员干部的思想行为进行科学的引导,实现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提升,为企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
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党建工作思路较为传统,与企业业务工作结合得不够,形成“两张皮”,无法适应企业管理运行和党员干部的实际需求,不能形成较好的工作效果。这就要求企业加强对党建工作的重视,党组织要积极转变传统的党建思路,提升创新意识,通过对党建工作内容和形式的科学创新,推动党建工作的高效开展。同时要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结合企业实际,创新队伍建设方式,提升党组织的领导力和执行力,形成积极的党建活动氛围,坚定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地位,保证企业战略决策的科学性,指明前进的方向,促进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对企业发展形成有效的推动。
二、党建理论知识和党建工作内容的重要性
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提升党员干部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的关键基础。理论知识是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科学指导,是对党的发展历程的科学总结,对党建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能够使党员干部通过对先进理论知识的学习,坚定政治立场,牢固政治信仰,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念,推动党员干部思想意识的提升。党建工作内容要科学融入先进理论知识,保证理论知识的高效贯彻落实,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三、新时代下国有企业开展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成熟,国有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压力,市场形势在不断变化,对党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实际的工作開展中,企业更加重视经济工作,对党建工作的支持和指导力度不够,大多数企业党建组织设置不科学,人手配备不足,有的党建干部同时兼任几种职务,有的党建干部业务能力不足,党建工作岗位的吸引力不足,不能保证党建工作的高效开展。
党建工作管理机制不完善,不能对相关工作流程进行科学的规范和监督,无法保证相关决策和方针政策的高效落实,缺乏有效的评价措施,对党建工作效果不能进行客观的评价,无法对党建工作的优化提供有效的支持。同时,党建工作思路较为落后,工作内容和形式较为传统,不能对党员干部形成有效的吸引力,无法形成较好的参与度,不能实现对企业经营管理全面覆盖,不利于工作目标的实现。党建工作与企业的生产管理实际情况存在严重的脱节,不能有效结合企业发展现状和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工作规划和实施,不能对企业的发展形成有效的推动作用。
四、新时代下国有企业进一步推进党建工作创新的有效路径
(一)创新党建工作思路
企业党组织要加强对党建工作的重视,对工作的开展进行有效的指导和支持,充分发挥自身政治先进性,提升党建工作的科学性,推动工作效果的提升。要对党的先进思想理论知识和相关指导思想进行深入的学习领悟,提升党员干部的思想水平,对党建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进行有效的提升,能够对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形成清晰的认识。
同时工作人员要深入到企业经营管理一线,对实际工作过程进行全面的跟进,保证相关党建内容能够得到切实落实,实现工作思路的科学创新,推动党建工作对企业管理运行各个环节的全面覆盖,有效提升党建工作效果。同时要创新评价机制,公正客观的评价结果能够对党建工作的优化完善提供可靠的支持,而传统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主要是针对工作对象进行考察,不能形成较为全面的评定结果。这就要求党组织要积极创新评价方式,实现评价效果的提升,注重对评价对象的有效拓展,积极深入基层干部职工中,加强沟通交流,全面听取意见建议,能够对党建工作效果形成准确的评价,并能够结合评价结果对相关流程进行科学的优化,实现党建效果的提升。
要积极创新沟通渠道,合理利用网络途径,加强与党员干部的沟通交流,及时掌握党员干部的工作状态和思想波动,形成科学的党建工作规划,对其思想行为进行科学的引导,促进其思想水平的提升。
(二)创新管理机制
党建工作的高效开展需要充分结合企业党务活动的实际环境和党员干部的实际需求,科学完善党建管理机制,为党建工作流程的推进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党建工作的开展涉及企业管理运行的各个环节,需要各个职能部门进行高效协作,实现工作内容的高效落实。管理机制的完善,能够明确党务活动中的权责划分,对相关资源进行高效的整合,形成有效的合力,推动党建工作氛围的高效建设。
企业党组织要对管理机制进行科学的创新,转变传统的管理思想,充分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实现党建水平的提升。要制定全面的工作规范和标准,对工作流程进行科学的指导,保证工作目标的实现。同时要创新监管机制,对工作过程进行全面的监督,形成良好的党建工作风气,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推动党风廉政建设的高效开展,形成积极的发展氛围。要积极创新监管形式,开拓监督途径,引导基层干部职工参与到监督活动中,科学利用网络平台,对相关监督信息进行及时的收集和分析处理,为监督活动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要充分发挥纪检监察职能,有效地整合监管资源,形成完善的监管体系,督促党员干部的思想行为能够严格遵守党纪党章的要求,严格执行企业管理制度,推动良好工作风气的形成。
(三)创新党建工作内容
传统的党建工作内容主要是重视理论思想知识的学习,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内容相对单一,不能适应社会形势的复杂变化。特别是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承担着重要的经济建设职能,企业党建工作效果的提升,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充分实现国有企业的社会价值。这就要求企业党组织要对的党建工作内容进行科学的创新,全面考虑企业发展战略和党员干部的实际需求,科学优化党的相关思想理论和方针政策,积极融入党建内容中,高效落实指导精神。
同时要将党建工作与企业的生产管理活动进行高效融合,结合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科学制定工作内容,发挥党建工作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推动作用。同时科学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内容,借助企业文化对党员干部价值观念的引导,提升其思想政治觉悟,充分发挥榜样作用,对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行为进行有效的引导,提升企业凝聚力,形成积极的文化建设氛围,形成与企业发展相统一的价值观念,实现党建工作内容的优化。
(四)创新党建工作形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党员干部的文化水平和知识面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而相对僵化的党建工作形式已经不能对党员干部形成有效的吸引力,不能对党建工作形成有效参与,无法形成较好的工作效果。这就要求企业党组织要对党建工作形式进行科学的创新,转变传统的工作模式,充分结合工作对象的具体需求,进行工作形式的科学优化,通过丰富多样的党建活动的开展,实现党建效果的提升。
积极开展党建主体活动,结合企业实际制定科学的主体内容,通过组织学习,党建知识竞赛、文体活动等形式,提升党员干部的参与度,能够通过活动过程实现对思想理论和相关指导精神的高效掌握。同时要加强党建品牌建设,形成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党建特色,充分挖掘优秀党员和事迹,树立良好的典型,对党员干部形成有效的带动作用。同时要积极利用网络平台,对党建工作内容进行有效的宣传推广,提升党建工作的覆盖面,有效提升参与度。
五、结语
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坚定党的领导地位的重要保障,企业党组织要充分结合企业发展需求和党建工作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党建工作的科学创新,实现党建水平的提升,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