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东西方景观美学在别墅中的运用论文
引言: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升,别墅逐渐成为高质量居住环境的标志和象征。然而,当前的别墅设计呈现出千篇一律的态势,丧失了自身独特的个性,其中别墅的景观美学设计问题尤为突出。如何提升别墅的景观美学,创造令人满意的高尚住宅艺术,已经成为别墅建筑景观设计研究的主题。
一、东西方景观美学艺术的比较
1、东西方哲学思想和世界观的差异
由于诗人、画家直接参与景观的建造和经营,中国古典景观美学从一开始便带有诗情画意的浓厚感情色彩。在儒、释、道等古典哲学思想的影响下,中国景观思想处处充满着生活气息并浸透着人的“唯心”主观感情,强调景观的自然意趣,反映了人对田园闲适生活的向往。而以法国为代表的西方传统景观在“唯物”的美学思想下形成,强调人工的自然美,反映人对自然的改造和控制,体现人的意志,追求的是形式美。
2、东西方景观设计在空间处理上的差异
在空间处理上,中国古典景观“命意在空不在实”,显现的是活泼、动态、多点透视的空间。其力求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之有限空间的局限性,使之融于自然、表现自然,把景观空间与自然空间进行融合和扩展,利用借景手法把观赏者的目光引向其他景色,从而突破了有限的空间限定。而西方古典景观主从分明、重点突出,各部分关系明确、肯定,其边界和空间范围一目了然,空间序列段落分明,空间尺度不在于适应自然环境和人们实际活动的需要,而是着重强调以建筑实体营造所需的气氛。它多运用数学和几何学原理来处理空间的形式,从而产生主次分明、均衡、明晰的空间形态。
3、东西方对景观的功能理解不同
中国景观美学虽然有休息和娱乐的目的,但由于中国文人的休息和娱乐越来越走向纯精神功能的非功利倾向,其设计的目标也变得越来越飘渺和意味深长。中国的美学理论在整体上就一直对追求物质享受的思想长期鄙视,因此中国园林的功能一直都是少数文人自省和精神自我满足的场所,物质功能从未成为中国景观的重要功能。相反,英国人很快就注意到把花园变成实用的场所,使之成为公众会聚的场所,药物、蔬菜和花卉的生产基地,牛羊的牧场等,物质功能与审美相结合,把西方园林艺术推上了一个更加健康的方向,并为传统的风景园林艺术插上了科学、民主的翅膀。
4、东西方景观设计中建筑风格的差异
中国传统景观美学崇尚自然美,景观的构图规则统率着建筑,迫使建筑“园林化”,随高就低,打散整形,向自然敞开。自然本身又随着湖石、竹树、流水等渗透到建筑物里去。建筑通常分散在自然要素之中,与自然景物融合在一起。景观中的主要建筑往往和主山、池泊相对,景色绝佳处常常有点景或观景的建筑。而西方人讲求对称、均衡和秩序,因此花园的所有要素之间的比例协调、构图均衡,建筑统率着景观美学。建筑物在布局中占主导地位,并且迫使景观服从建筑的构图原则,并将建筑的几何格律带人景观中,使高度“建筑化”。建筑多位于主轴尽端的高地上,相对集中,尺度体量巨大,不仅统率着整个景观构图,同时也作为景观的幕布和背景。中国传统景观建筑以木材为主,是一种木结构体系,其中使用最多的是梁式木构架,形状及内部空间较简单。西方景观建筑物同外界泾渭分明,几乎是互相隔绝的。多以石料砌筑,墙壁较厚,窗洞较小。建筑的跨度受石料的限制而内部空间较小,强调向上挺拔,突出个体建筑。
二、东西方景观美学在别墅中的运用
1、中国景观美学在别墅庭院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的景观设计美学源于我国古老的风水学,风水学则注重于研究自然现象与人类生存需求的关系分析,对我国景观建筑美学影响深远。我国传统的风水学注重天人合一的观念,继承发展到如今可以用建筑和自然的相互关系来概括。别墅作为人类居住的专属空间,其与自然交流的媒介就是别墅的庭院,因此在中国景观设计当中,庭院设计都会受到极大关注,无论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名园,还是现代的中式别墅建筑,庭院的设计都是十分讲究的。中国园林景观崇尚道法自然,风水学对于良好景观的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式庭院的设计风格和手法,比如,置石对案山重叠的模拟,曲水流觞对蜿蜓秀美的河流的再现,还有一池三山这种寄托着远古美好理想的景观梦境。
2、西方景观美学在别墅庭院设计里的应用
欧美风格的别墅常见的有法式风格别墅,英国都铎式风格别墅、地中海风格别墅、西班牙风格别墅。其中法式合院建筑外立面通常为新古典风格,通常设计有对称的主轴线,沿袭规整大气的欧洲皇家风格园林,布置泳池、穹顶、草坪和喷泉等,在私密空间又兼顾轻松休闲的环境氛围营造,设置蜿蜓优美的道路,结合草坡地形,层次丰富的乔木,种类繁多的花灌木。都铎式风格别墅以红色面砖为主材,浅色石材为辅,建筑形体复杂起伏,保留了歌特式建筑的塔楼,但构图中间突出,两旁对称,具有浓厚的历史感和艺术气息。与此呼应,在庭院设计时也多使用红砖为主材,雕塑和水景通常是庭院核心的焦点景观元素,最为特色的是其富于变化种类多样的植物配置,营造休闲自然的田园风情。地中海风格的别墅在景观设计上一般采用白色的外墙搭配富有质感的建筑材料,拥有众多的观景平台和回廊。地中海风格别墅以休闲、宁静、舒适为设计理念,在景观设计中强调营造乡村味道的自然景观,突出其中的宁静气氛。在西班牙风格别墅中,其别墅建筑一般都拥有靓丽的外衣和拱形的门廊和窗户,其造型活泼、色彩对比强烈,通常拥有一个小面积的内庭院,具有很强的个性特征,这也和西班牙人注重个性,热情奔放的生活方式相吻合。
3、别墅庭院设计中的中西方景观美学的应用实例
中式泼墨式山水庭院主要应用在中式、江南风格别墅当中,其典型案例为清华坊和十里方圆;日式洗练素描式禅意庭院应用在现代中式建筑、新加坡风格建筑以及日本典型建筑当中,其典型案例为凯德瀚城和F天下;新古典主义庭院主要应用在新古典主义风格别墅、欧陆风格别墅当中,其典型案例是天湖郦都、佛山奥园等;浪漫主义田园式庭院主要应用在西班牙风格别墅、英式风格别墅、地中海建筑风格别墅、美式建筑风格别墅等西方古典风格别墅当中,典型案例是北京百纳溪谷、万科城等;现代简约风格庭院主要应用在东南亚风格别墅、现代中式风格别墅以及现代风格别墅当中,其典型案例是中山华发生态园、万科水晶城等。
三、结束语
别墅不仅提供了人们基本的生活休闲娱乐功能,还具有彰显主人品位和身份的作用。所以在设计中应把握中西方景观美学理念的区别,依据业主不同的个性需求,运用不同的风格尽可能做到其设计的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第二篇:浅谈美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美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内容摘要:本文阐述了审美教育的重要性,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从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三个方面介绍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
关键词:语文教学 美育
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即“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首次完整提出,进一步明确了美育在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使美育在教育方针中占有了一席之地。美育对于人认识世界、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大意义,还对其它各种教育活动(尤其是德育、智育)有促进作用。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必须的。
课堂教学是学校进行美育教学的主要途径。而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阵地。语文学科中具有许多强烈的美育因素。如优美、丑陋、崇高、矮小、喜剧、悲剧、滑稽、荒诞、均衡、对称、典型等。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不仅在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要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从而提高感受美、理解美、评价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中学美育的实际情况,也决定了语文教学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渠道。中学美育的主要任务只能由音乐、美术等学科完成,但这些学科课时太少,而语文学科是学生接触最多的科目。因此在中学进行美育教学,语文学科担负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美育渗透呢?我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步骤实施: 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由浅入深。下面我就谈谈对这几方面的看法。
感受美,就是培养学生对于艺术和现实中的美好事物具有敏锐的感受能力。如何树立学生初步的审美观呢?我们应该紧扣教材,挖掘出各种课型里美的因素,来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在初中的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美的范式:有无产阶级光辉思想的美有崇高思想境界的美,有艺术形象的美,有文章结构的美,有语言形式的美,还有题材新颖的美等。在教学中不同文体的教学侧重点不同:体会写景类文章的境界美,写人的文章,一、欣赏感受美。体会人物性格,感悟人物人格美,说理类文章,体会其中的深刻的哲理之美,升华学生的思想境界。体会散文诗歌教学的音乐美、形象美和意境美。方法很多,其中教材联系实际,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感染,进而产生共鸣是一种好方法。
从课的结构设计上体现美:
1、课堂导人,要有兴趣美。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语,一开始就牢牢地抓住学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先声夺人。
2、在美读过程中充分感受美。语文教学活动中,由于审美对象的显现是以课文为主的,所以语言文字便成为学生直接感知的材料。因此要重视语文教育中的听读教学,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以语言文字为媒介来感受课文形象,接受课文的美的熏陶,而美读则是听读教学中感知美、获得美的主要途径之一。
美读指老师有魅力的范读,也包括学生掌握朗读技巧后的表情朗读。俗话说 “三分文章七分读”,优美的诗歌、散文,动人的小说、戏剧,最适宜美读。通过声情并茂的反复吟诵,能传达作品和谐婉转的韵律,再现作品的意境美和形式美。通过美读把诉诸视觉的无声文字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借助课文的语言文字描述,通过再造想象的活动,在头脑中再现课文的情境,从而进入作品的意境,引起心理上的快感和审美联想。如在朱自清的《春》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多种形式的美读,使学生领略散文内容的意境美、语言的形式美。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说话的艺
3、教学板书,要有艺术美。板书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好的教学板书是反映术,用优美的语言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思考的灵感。课文内容的“镜子”,是教师教学的“导游图”,是开启学生思路的“钥匙”。朱光潜先生说:“美是客观方面的某些事物、性质和形状适合主观方面意识形态,可以交融在一起而成为一个完整现象的那种性质。”板书从“性质”到“形状”,或者说,从内容到形式要和谐统一,要体现出艺术美。艺术美就是美的形式和美的内容的和谐统一。因此,教学板书要做到:内容的完善美,语言的精炼美,构图的造型美,字体的俊秀美。
4、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发挥美育的形象功能,创设美的情境,给予学生美的体验。
多媒体教学手段包括录音、投影、挂图、幻灯、电视录像等等。不管在教学中运用哪一种手段进行审美教育,目的都是为了加强文章的形象感,创设一个美的情境,在这个情境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美,体验到美。讲鲁彦的散文《听潮》时可以先播放钢琴曲《蓝色回旋曲》与《命运》的剪辑片断,然后按课文内容先后打出“海睡图”、“海醒图”、“海怒图”的幻灯片,学生全神贯注地体会音乐的内涵,仿佛置身于大海之滨,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学习愿望。以音乐来渲染气氛,用图画再现情景,可使学生获得丰富、生动的艺术感受,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二、循境入文,理解鉴赏美。
所谓鉴赏,就是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和现实事物美的现象的本质的理解,掌握正确地鉴别美的标准,提高评判和欣赏美的能力,以及提高审美兴趣和爱好。有些学生对美的理解有一个误区,认为那些丑的、荒诞不经的事物不属于美的范畴,应把它们打入另册。皆大欢喜的大团圆式的喜剧才是美的,那种肝肠寸断,给人带来遗憾的、伤感的悲剧是不美的。学生这种对美的评判的标准是错误的,若不及时纠正这种错误的观点和看法,就会给他们造成偏见。我给他们讲美的范畴不仅有优美、崇高、喜剧还有丑、荒诞和悲剧,同时给他们讲清悲剧的性质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恩格斯语),同时鲁迅先生对悲剧的评价为“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通过对美的范畴的解释和悲剧的分析,同时举了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的例子,如《哈姆雷特》、《麦克白》等,纠正了学生的偏见,培养了他们正确鉴赏美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理论修养和审美兴趣。不仅加深了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他阅读兴趣和审美情趣。为进一步培养学生表达美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美育的又一职能,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正确地鉴赏美丑的能力,使学生能正确地理解和判断事物的美和丑,并且不断提高鉴赏美的水平。这种对于事物美丑的鉴别力,同样并不是先天具有的,而只能在日常教育活动实践中逐步培养和发展起来。人们常说,“爱美是人的天性”,“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事实表明有爱美之心,并不等于就有了美学修养。世界纷繁复杂,中小学生往往分不清真假、善恶和美丑,有的盲目崇尚“哥儿们义气”,有的盲目模仿影视中的暴力动作,有的盲目追求“流行”。由于缺乏对美应有的鉴别力和鉴赏力,难免会出现美丑颠倒,是非混淆的情况。况且由于人们的生理基础、心理素质、文化教养、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各不相同,在各不相同的审美情趣中不但有高下之分,而且有健康与病态,进步与落后之别。凡此说明,对中小学生确实需要通过美育教育培养他们正 确地鉴别美丑的能力。只有如此,才能使人们树立起健康的审美情趣、审
三、充分发挥想象,创造和表现美。
表现美就是对美的感受与认识的实践,是审美情操的深化与体现。学生在感受美的基础上和正确欣赏美的保障下,就要通过自己的语言、行动来表达美。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语文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多说、多练。如我在上《陋室铭》后,让他们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包括环境描绘、寓意等)通过合适的、最恰当的途径表达出来。有的学生通过手中彩笔将简陋的茅屋、碧绿的青苔、台阶描绘出来,有的学生用文字表达了对主人高尚情操的仰慕之情,培养学生表达美的能力,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印象,同时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寓教于乐,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另外对美的表达也就是爱心的流露。没有对审美对象的爱,能有对审美对象的审美吗?
作文也是培养这一能力的最好方式。写作是“用”的体现,是创造美的过程。中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描写自然美及揭示人物心灵美,风格品德高的文章。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应以教材为借鉴,以情入文,激发学生的审美心理情感,进行实物写生,激发学生注意观察平时接触的人们,周围发生的事情,日常看见的景物,让他们知道宇宙间万物万事,千姿百态,有无数的内在美和外在美等待我们去挖掘。让他们用自己的眼光观察、发现、创造大自然之美,用自己的新鲜语言来描写,创造宇宙间的一切美。例如:描写一棵松树,它笔直向上,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再展开合理的想象,它有什么特点,美在何处:“它不畏严寒,四季常青,刚劲挺拔,积极向上,不正是值得人们学习和借鉴的吗?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不正是需要松树一样敢想、敢冲的一代新人去为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出力吗?”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在写作中创造了美。
此外,表演课也是在学生感知美、发现美、创造美之后,表现美的一种形式。课堂上,老师要求同学们把自己学过的课文编成课本剧,把生活中美的事件编成小品演绎出来,并请大家来参与审定、评议。如教小说《变色龙》时,可以把课文改编成一个独幕短剧,和学生一起扮演剧中角色。学生都很有兴趣去满足一下他们的表演欲望,通过表演让学生们充分显露了他们的创造才华,并且品尝到了创造的乐趣。学生不仅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完成了课程,还有了很好表现自己的机会,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 美标准和审美理想,从而满怀激情地去追求应该追求的美。沟通。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是教育改革大势力所趋,也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审美教育还有利于促进人的心理素质的优化,能够培养和塑造健全的人格,使人的个性更加全面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任务,这种教育应该引起广大中学语文教师的充分重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美学知识,不断探索,将审美教育贯穿到语文教学的始终。
2008年6月18日
第三篇:环保新型材料在景观雕塑中的运用
环保新型材料在景观雕塑中的运用 引言
景观雕塑是指利用实体材料在现实空间中制作可触的艺术作品。在景观雕塑中丰富的材料不论在意义还是表现上都是实现实体雕塑的重要载体。古代大师们所设计制作的一切有着精美造型的震撼人心的雕塑作品是现代人所望尘莫及的,大师们创造了远去时代的恢弘巅峰之作,当代的雕塑家们也顺理成章地开始利用大师时代所不具备的新型材料、科技手段及造型方法来使雕塑艺术全方位地绽放芳华。一种沉旧手段的流失和被取代侧面应证了新诞生者更能够充分完成时代所交予的艰巨任务既能贴切地表情达意,又能被多层次、多涵义地数码解读。新材料的广泛应用和传统材料的再度开发是现阶段雕塑发展所不可回避的道路。新材料承载着更多的时代信息和内涵,更贴近了现代人的生活和心理。从这个角度来看,新型材料的运用是景观雕塑创新之关键。
作为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元素,雕塑在传统的欧洲园林中大多是环境的主景。雕塑不仅发挥着空间装饰的作用,而且兼具营造场所精神面貌的强大功能。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和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节能减排、降低消耗、走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已经深入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当然在景观设计中尤为表现突出。将低碳材料运用于现代景观雕塑设计,对于美化空间、体现创新意识、丰富文化价值、保护环境都有着积极意义,所以材料的选择成为低碳雕塑设计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1.环保新型材料在景观雕塑中的运用
低碳环保的新型景观材料益处多多,它不但符合新时期景观艺术家对材料提出的低碳环保的要求,而且在美化环境的同时更有利于人体健康。环保材料是设计师在设计景观过程中用来表达设计思想的物质载体,低碳环保新型材料日益成为景观材料的主流材料。低碳环保材料的广泛使用,不但节约了能源和物资消耗,而且这种材料的施工需要一定的要求所以见接起到了提高了景观施工水平的作用。低碳环保材料的特点相对于传统的景观材料来说,更具有环保性、低耗能性、实用性以及低成本性的特点。环保性是低碳环保材料的主要特点,低碳环保新型材料的环保性主要体现在其可再生性。低碳环保新型材料是对各种再生原材料进行循环利用而开发出的新型材料产品。它不仅节约天然资源,而且兼具各种天然材料所特有的美观和质感,并且很多环保材料更是具有耐腐蚀性、耐水性、防火、无污染等特性,所以在时代潮流的推动下低碳环保性材料脱颖而出有其必然性。
2.环保新型材料的特性
低碳环保材料的实用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成功缩短了材料的生产时间、尽可能的节省了材料的生产成本,符合现代设计的初衷。木塑生产采用的是挤压成型工艺,可以大大节省产品的生产时间、储藏费及后期加工费用。同时由于其具有对抗各种温度极限的能力,从而克服了一些天然材料固有的自然缺陷,如龟裂、翘曲、霉斑等。(2)适合用作装饰材料。由于大部分低碳环保材料具有结构合理、强度高、耐磨损等特点,因此环保材料比较起传统材料更适用于室内外各部分的装饰。其中很多景观环保材料,如木塑复合材料因其独特的制作技术能按照客户对尺寸、外形等方面的需求量身定做。(3)应用前景广阔。随着低碳环保材料研发的不断深入和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环保材料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范围将越来越宽广。
3.环保新型材料的运用
目前,在中国设计界有着广泛用途的木塑复合型材料就是一种可再生材料。木塑复合材料使用广泛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可替代石油资源,成为成本低廉、节能环保的新型材料,它广泛的应用前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材料的可再生性不仅包括材料本身的可再生性,还体现在通过对于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循环利用形成的整个系统的可再生性。比如透水砖摒弃了传统的排水系统,可通过对雨水的收集及再利用,将建筑排水与景观水体相结合,实现景观水与灌溉水及其它用水相结合以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这种材质的使用对缓解资源压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低碳环保材料的环保性除了体现在其制作过程中所采用的原材料是可再生原料之外,还体现在低碳环保材料本身的健康性。低碳环保材料对身体无毒无害,更适用于应用在景观设计中,从而体现出景观设计的以人为本精神理念。传统的景观材料大都取材于自然材料或者化工材料,部分自然材料内部元素也可能含有有害物质,比如大理石等也被证明含有对人类身心有影响或对生存环境有影响。因此传统材料制成的景观作品会向空气中挥发有毒成分,给人体或环境带来不良影响。低耗能性低碳环保材料,顾名思义就是这种材料不管是在生产过程还是在使用过程中都具有低耗能、且环保的特点。
结语
综上所述,雕塑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紧密相连,如果说雕塑的手法和风格是雕塑造型的主体语言,那材料就当之无愧是雕塑的本体语言。新型材料在雕塑中的运用使雕塑设计形式也变得丰富多样,让作品也能更好的表达出所要传达给观众的丰富情感内涵,从而将其更加环保地、生态地用于景观造型当中。
第四篇:美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之我见范文
浅谈美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语文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使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具有一定听说能力,能够发现美、叙述美、鉴赏美、创造美。
在今天,语文课中怎样进行审美教育,愈来愈成为广大语文教师和语文教育工作者所探讨的问题。《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就明文规定:“„„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记叙文在初中语文课本中占了相当重要的分量,它们向学生展现了无产阶级光辉的思想美,崇高理想境界的美,艺术形象美,文章结构美,语言艺术美,等等。美育渗透于教学之中,用马列主义的美学观,借助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点、审美兴趣和审美能力,使他们能按照美的规律,去发现美、认识美、鉴赏美,受到美的教育,从而提高记叙文教学的效果。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以美的思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人的思想、行动都受世界观支配的。要使学生能正确地认识自然美、社会美、生活美、艺术美,必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使他们能以社会主义时代的精神、中华民族的特点,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去明辨是非,识别善恶,分清美丑。在记叙文教学类,这是相当重要的。怎样才能将古板的旧式思想教育以美的形式通过文章注输给学生,使学生在美的感染中树立正确的审美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联系实际,即借教材的艺术美,联系到社会生活的现实,以扩大和加深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对自然美、社会生活美有充分的感受和正确的理解。如《老山界》一文中,两处写景的地方,一处浓笔重写,一处淡笔轻描:用浓笔的地方是夜宿雷公崖石梯所见所闻。绘声绘色,高低远近,洪细扬抑,极其瑰丽奇伟。在极恶劣的环境下,作者极力去捕捉那奇特声响的壮观的形象,沉浸在壮美的夜景之中。这里的景物描写给人一种宏伟、壮阔之感,又犹如一首优美的交响乐曲。能在疲惫、寒冷的困境下感受到美好的事物,可以从侧面反映红军战士的豪情壮志和崇高的思想境界。由此展示红军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如《茶花赋》中说道:“凡是生活美的事物都是劳动创造的。”这正是马列主义的美学观。所以,作者强烈地赞美茶花,不但因茶花外形很美,更由于这种美的茶花凝聚着千千万万个象普之仁一样的劳动者创造美好生活的精神。凯洛夫曾说:“美育是培养共产主义思想和个性全面发展的有机部分。”这样,通过实际的体验,正确的审美观就逐渐树立了。
(二)以美的光点,激发学生探求美的浓厚兴趣。
记叙文教材中每篇作品都有美的因素,都有美点。或者立志新颖,或生意境深邃,或者构思精巧,如教《茶花赋》一文时,就可以抓住一个“醉”字牵动全篇;另外,或者结构和谐,或者是语言优美,或者淡雅的柔胜美,有如《济南的冬天》: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在修辞上运用拟人手法,更沟通物我之间的情感,显得兴味盎然,产生了强烈的移情作用。美感中的“移情作用不单是由我及物,同时也是由物及我的,„„所谓美感经验,其实不过是在聚精会神之中,我的情趣和物的情趣往复回流而已。”(朱光潜《美学杂谈》)我们学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正好有这种感觉体验;此外,还有庄严的崇高美,幽默的滑稽美,诙谐的喜剧美,再如《变色龙》一文,用比喻、讽刺的手法,刻画了奥楚洛夫的丑态突出构思美和滑稽美,能很好地对学生进行寓教于乐的教育。由上可见,所有美的因素总是有具体表现的,这就要求教师灵活处理教材,即深入钻研教材,把握住课文的精华所在,明确教学任务,选准教学重点。在抓住美的闪光点方面,提高这个教学形式就显得相当重要了。心理学的实验告诉我们:问题,特别是精当的问题,是最能引起学生精神集中和感情振奋的。所以,精当的提问是艺术的提问,美的提问。如《一面》一文中,反复画像,以形传神这个写作特点十分突出。同时“我”与鲁迅的“一面”之交也是文章的中心,我们可以在一上课就开门见山地问:“文章为什么以‘一面’为题,这一面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里,学生马上会在脑中形成这种感情的素描:脸色黄里带白,短发,隶体“一字”的胡须和牙黄羽纱长衫,还有就是“瘦”。教学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饱含感情地去分析:“是呀!鲁迅为了中国的前途和革命事业日夜操劳,积劳成疾,他的“瘦”是当时积极工作,无暇休息的结果,还不正成为对“我”的无声激励吗?„„手是竹枝似的,也生动地刻画出鲁迅身患重病,却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革命者形象。”这样透过外形描写来揭示革命者的精神境界,使学生深受鼓舞。总之,深浅适中、少而精、有激发点的美的提高,最能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之情。
(三)以美的情感,陶冶学生美的心灵。
高尔基说过:“美是人自己从他的灵魂深处创造出来的。”因此,美的发现者要有美的眼睛,美的寻求者要有美的心灵,美的创造者要有美的生命,美的教育者要有美的情感。在审美过程中,人的情感是最丰富、最活跃的,因此,记叙文教学要体现出美学的“感染性”的特征,注重一个“情”字,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教育。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用自己的情感体验,正确的审美观点,精当准确的语言,引发学生一起去体验品味作品的感情,与作者一起同感受、共情怀。还应把课讲得生动、丰满。悲的地方要讲得学生想掉泪,乐的地方要讲学生忍俊不禁;美的地方要讲得学生心神向往;丑的地方要讲得学生憎恶讨厌。总之要富于情感性、形象性、新颖性,字字句句都落入学生的心田,深深印在学生脑中。再如《一面》一文,文章短小精巧,作者以十分细腻的笔触,描叙了在内山书记与鲁迅偶然见了一面的动人情景,娓娓道来,真挚朴实,自然流畅,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教师必须抓住“层层推进,以情动人”这一点,首先进行有表情的范读。第一个层次交待时间、地点、事件、人物,这一层主要用陈述语气,语调较平缓;在读到书店后面长台子旁边有两个人用日本话谈笑这一节时,语调宜活泼开朗。第一次对其中描绘,读时要读得清楚、平实、有浮雕式的感觉。此时,学生随着情节的发展,人物的活动,体味到了作者真切激动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心中充满崇敬的感情,从而逐步把握了本文的感情基调。总之,“情”是美育的主线、灵魂、济重“情”,突出“情”,并使之贯穿于记叙文教学的始终,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一个“美的氛围”,加深学生对美的理解,并引起共鸣。
(四)以美的形象,寓学于乐,诱发审美兴趣。记叙文教学要体现出美的“形象性”的特性,注重一个“活”字,做到形象活泼、寓教于乐。孔夫子曾主张过“寓教于乐”,近来又有人提倡“寓学于乐”,即“乐学法”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美学认为:美的事物和现象总是形象的、具体的,总是凭着欣赏者的感官可以直接感受到的,不论是自然美、生活美、还是艺术美,作为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都有一种感性的具体形态,它们的内容都要通过由一定的色、形、声等物质材料所构成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乐学法”正是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与音乐、图画、幻灯、游戏、表演等结合起来。记叙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当然也可用此法,使学生从欢乐中获得美感,从而诱发审美兴趣。《荔枝蜜》一文,先通过表情朗读,放录音,然后让学生模仿“老梁”和“我”进行对话,给学生加深感受。又如《我的老师》一课,作品形象美,人情美,在幼年的“我”写了一封信,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蔡老师在信里得怎样安慰“我”的呢?这里可以请学生进行构想,在实际的体验中,感受美好温暖的人情。同时让学生试口头给“幼年”的“我”写一封安慰的信,培养学生关心别人的美的情操,一举两得。此外,作品中的景物美,可用图画、幻灯,让学生直观了解作品;同时还可以结合课文让学生观看一些电影电视等。使学生能学之有趣,学之有味,学之有得,学之有感。审美兴趣就会产生了。
(五)以美的实践,引导学生步入美的境界。
美学认为:美来源于人类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由于人类自由自觉的活动总是带有一定的创造性,人的本质力量又是积极的、向上的,因此,美必然同人类社会进步性相联系,是流动的。充满着生气和新颖性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离不开审美实践。离不开自然美、生活美的熏陶和艺术美的诱导。在课堂上,可以联系实际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如让学生复述事、即兴作文,一边体验,展开联想,一边进行创作,使课堂上“美的氛围”更浓更深厚。在课外,可以组织课外活动,到社会中去认识一切美的事物,去领略自然、社会、生活中的美,使记叙文的课堂更充实更生动更丰富多彩。这样,审美能力自然就培养起来了。
当今社会,生活美散发出诱人的魅力,自然美展现出旖旎多姿的情态,艺术美传递着令人心旷神怡的馨香,总之,人们热衷地追求着美好的一切。我们教育工作者,应以马克思主义的美学为基础,借助生活美、自然美和艺术美等美好事物,在课堂上创造一种“美的氛围”触动青少年的感情,陶冶青少年的性情,并且加深他们对课文的印象和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特别在语文的记叙文教学中,更应通过各种手法,在一种浓厚的美的气氛中,形成他们正确的审美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健全的审美能力,使他们具有创造美的才能。
第五篇:浅析美学在现代广告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美学在现代广告学教学中的运用
广告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是研究广告活动的历史、理论、策略、制作与经营管理的科学,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一般认为,广告学是一门结合性的边缘科学,因为广告学涉及社会学、美学、经济学、心理学、新闻学、传播学、语言学、统计学、、声学、光学、电学等众多学科、广告美学、说广告学是一门艺术,是因为广告在创意、文字、图画、色彩、字体、修辞等方面都要运用艺术原理,讲求艺术性。艺术是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的总称。它是以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方式。艺术有其社会作用,如认识作用、思想教育作用、审美作用等。广告通过艺术的手法表现产品的形象,准确、生动、简洁、鲜明、富于艺术的感染力表现广告内容,给消费者以美的享受,从而引起消费者对广告的注意和兴趣。
广告作为现在企业一项促销手段,在商业活动中应用非常广泛,如何提高企业广告的效果,作为商业与艺术结合体的商业广告,越来越多的广告人认识到,必须把美学与商品宣传相结合,这样的广告才能被审美观越来越高的受众所接受,广告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成为广告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美学原理在广告学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
一、现代广告新趋势——广告走向美学化
(一)、时代的选择——广告美学化
21世纪是一个急剧变化的新时代。“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发展的时代,这个时代是可用各种说法来概括的一个新型社会——后工业社会、消费社会、信息社会等等”。电视、网络及其他传播媒体在社会经济与信息的发展推导下得到前所未有的普及,广告也随之而无孔不入了。
在这个时代中,经济文化一体化正在成为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经济需求的增长有着明显的审美观念的导向性。广告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自然也受到审美观念的影响和制约,其本身也会具备一定的文化美学和艺术内涵。现代社会的不断变化与发展,社会意识形态的不断前进,美学形态与审美观念也在不断革新。这些革新虽然是在平缓和不经意间发生,但却是持续不断的。广告作为反映这些变化的物质形态之一,其观念、创意思维模式、艺术表现形式、刊播环境、媒介载体、运作方式等也自然而然地会发生一些潜移默化的改变。
经济的发展推进文化的进步。“广告制胜的灵魂就在于优秀的文化审美观念”。广告审美观念的形成离不开广告美学文化的综合作用。从创作角度说,广告审美观念关联着广告主题的提出、广告媒体的选择、广告运动各环节技术、技巧的运用及广告艺术风格的形成。从广告受众角度说,过剩的广告信息已使受众对广告产生了排斥与厌恶的情绪,只有从美学角度迎合广告受众的审美情趣,从而提高广告受众普遍的潜在的接受广告信息的热情度、敏感度和理解度。现代广告文化多元多维的发展与广告审美的日益交融渗透,越来越要求人们提高广告美学品位,把广告风格和意蕴带入广告的创作、刊播和审美之中。因此,广告要顺利地被充满广告排斥心理的受众接受,“只有广告美学化,别无选择”。
(二)、由美学到广告美学
美学,是总结人类审美实践活动经验的特点和规律的学科。它所研究的是审美活动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美的本质、美感的特征、美的分类内容和形式、美的范畴、欣赏和创造美的规律,实际上也就是审美学(Aesthetics)。人们在审美过程中的积极审美意识活动促使美感的产生。美感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直接欣赏对象形象的美而激起的一种怡悦的感情状态,是对事物美的反映,由多种心理功能复杂、交织及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随着人们美感的产生及美学的细分发展。商品美学便是其中细分出来的一个美学下属分支。在社会商品文化发展的背景下,广告的形式日益丰富,从口头叫卖、实物陈列、旗帜幌子、店面招牌到文字说明、音响配乐、雕版绘画、图象、橱窗布置、霓虹灯、彩楼、大型招贴、气球、路演再到广播、电视、报纸、杂志、路牌、电影、互联网等等广告形式。这些形式的广告都能赏心悦目,吸引受众的功能,也就是说都具备了商业审美性质。人们逐渐从观念的高度认识到广告不再是吹嘘的工具,而是传递经济信息的重要手段。它对促进生产、扩大流通、指导消费、活跃经济、美化环境都有其重要的作用。而且也是传递审美信息的重要手段。它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培养高尚情操,丰富审美感情,美化人们的心灵、情操和精神世界。
当我们提出“有了好的商品该如何让需要它的人去了解、找到并购买它?”的问题时,广告便成了实现这一信息传递艺术的使者。符合美学化的广告在这一过程中不但应该实事求是,真实可信,而且更应该有艺术性,有美学价值,有优美是形式,有
吸引人的外观,给人以美感。由此,现代广告已经开始从一般化、平庸、乏味、令人生厌的生存状况转向有优美艺术性、有独特创造性、有耐人寻味的审美价值,使人乐于欣赏。
由以上论述我们不妨给广告美学如此定义:广告美学是商业美学的组成部分和下属分支学科,它研究广告怎样才能有审美价值,以激起广告受众的美感,满足受众的审美要求的规律和原理。
(三)、广告投放环境和创意走向美学化
看了国内外一些最新投放广告作品我们不难发现,现代广告在创意和投放环境两方面都有一个明显的新趋势,那就是“走向美学化”。有人说:“近年来,在广告的创意、投放环境等环节中,由商业美学为主导的创作与投放观念逐步占据主导,连带地敢做出此尝试而获得出人意料效果的创意和投放也日益增多。”[6]“创意”在现代广告中的新趋势就是在服从广告定位的前提下重现美学的运用。首先以优美的形象和意境去吸引和感染广告受众使之产生审美倾向心理从而接受广告信息。然而,我们知道,广告时段或刊播版面是非常有限的,如何在这样一个有限的时空条件下去营造出我们所需的与广告产品相配的“优美的意境”呢?这就需要了解广告投放或创作的环境问题。
二、广告创意与美学
广告创意是广告策划的灵魂,在广告创意活动中,形式美法则应用广泛,现代广告集科学与艺术于一身,具有实用和审美双重性。广告的本质是传达信息,传达信息是广告的基本功能,而且这种功能先于广告的审美功能。这就决定了广告作品的美不是为美而美,而是必须紧紧围绕广告的目标和内容来进行,要从属于企业的营销活动,这是现代广告的基本审美功能。
广告艺术创作的形式美除了具有实用功能之外,在现代文明社会里,还具有精神领域的美学价值,有丰富的审美内涵。广告传达信息的功能只有在充分揭示其美学价值时才能得以实现,它运用审美手段去表达广告主题,又通过审美去实现其传达信息的功能。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广告作为反映流行趋势和时代潮流的一种介质,将对人们消费行为和观念的改变、学习对象和内容的选择、审美趣味和情操的陶冶起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它依靠经过艺术处理的富有感染力的广告形象,给人们以强烈的、鲜明的、耐人寻味的视听感受,激起人们对美的崇尚和爱慕,使人们对广告指称对象产生欲求与兴趣。
(一)形式美和广告作品
1、广告形式美的含义
形式美在广告中,是指构成广告作品的诸要素(形状、色彩、线条、语言、动作等)按一定得美学法则组合而体现出的审美特征,它是艺术物化的形式美。
2、广告形式美的表现形式
广告设计中的形式美,从其艺术表现手法层面上看,主要有以下一些形式;比喻、象征、合理夸张、以小见大、联想、幽默、悬念、含蓄、谐趣、系列式等。
(二)形式美在广告作品中的作用
1、形式美有助于反映和表现广告主题
反映和变现广告主题是广告形式美的根本出发点。因为形式毕竟是为内容服务的,内容才是广告作品的灵魂。广告作品的形式美是一种依存的美,它一方面要遵循广告设计的美学规律,但更重要的是,他必须完美、充实、深刻、准确地传达广告信息个表现广告主题。广告形式不能偏离广告的主题而存在,真正具有美感的广告作品应该是形式美和广告内容饿有机统一。形式么把内容表现的越充分,广告作品的效用就越大。
2、形式美有助于增强广告作品的美感
歌德认为,题材和表现它的方式还必须与明显的艺术规律有联系,那就是和谐、均匀、对比等等,这样,艺术品看上去就会变得美丽,或者,用通俗的话来说,就会给人以快感。他道出了艺术表现方式与艺术规律的关系,揭示了和谐、对比、匀称等形式美的法则在相互联系中给人以美感的原理。
人们对艺术品存在着形式美的审美要求各审美习惯。形式美符合人们的审美趣味和审美心理,既能创造美感。艺术作品的形式美既是为了适应受众的审美要求和审美习惯,也是人们审美趣味和审美心理的一种间接反映。
在广告设计中,例如平面广告中的报纸广告、灯箱、路牌,车体,杂志广告,多媒体广告设计中的电视广告,网络视频广告等等,形式美运用的十分到位,给人以美的享受。除了形式美法则外,美学中的均衡法则,视觉传达法则等原理都在广告设计中有着深刻的体现。
总之,在现代广告学中,美学已经成为广告学理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广告学的学习中渗透着美学的原理和方法。